第一篇: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黄深泽
(湖北经济学院 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摘要:本文从管理运筹学的特点和性质出发, 分析管理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 对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健词:管理运筹学;教学;内容;方法
管理运筹学是管理科学专业知识的重要部分,它沟通了管理学和数学,体现数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和管理方面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标志着管理科学的深度发展。本科的管理科学专业以及经济管理类其它专业,都把运筹学设置为主干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该课程一般容易产生两个倾向,一是过于追求其中的严谨性,从定义出发,然后到假设,再到定理,再到证明,得出结论,致使学生上课记笔记,期末考试背笔记,课程结束全忘记;二是过于注重各类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求解方法的讲解,使学生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软件包无所不能,其中的数学模型都能用软件包进行求解,致使学生对软件包的过分依赖。随着教育教学观念和技术的发展,管理运筹学的教学应根据管理运筹学的基本特点和性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方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管理运筹学的教学水平。
一、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管理运筹学是架构在运筹学基础上的学科,它借助运筹学的理论方法,针对现实中的系统,特别是经济系统进行量化分析,并以量化数据为支撑,去求得经济系统运行的最优化方案,以此来帮助系统运行的决策者做出科学的决策[1]。
而运筹学(国外称“运用研究”(Operational Research))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运筹学工作主要着力于两类优化问题的研究:第一、在资源确定的情况下,如何运用这些有限的资源完成最多的任务(最大化问题);第二、在任务确定的情形下,如何利用最少资源来完成该任务(最小化问题)。其研究目的是为管理人员在作决策时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它在生产管理、工程技术、军事作战、科学实验、财政经济以及社会科学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运筹学表现出如下的特点: l)应用性。运筹学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有着强烈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最早应用于军事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转向民用部门。随后运筹学各个分支的产生和发展,也都和实际应用密不可分。如线性规划是为了解决美国空军军事规划问题提出的;排队论的一些著名公式,是丹麦工程师爱尔朗在哥本哈根电话公司研究电话系统时提出的;存贮论的最优批量公式则是在商业实践中提出的。目前运筹学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生产计划、库存管理、运输问题、设备维修与更新、项目选择和评价、工程优化设计与控制、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和管理等 [2]。
2)交叉性。运筹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综合应用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这些学科的方法又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形成对各学科的综合。
3)系统优化性。运筹学是探究系统最优运作状态的科学,其就是从空间或时间上去寻求系统整体或全过程的最优。基于这种最优的思想,建立了运筹学一套独特的、科学的、严谨的工作方法,其精髓就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型求解,解的分析与评价以实现系统的优化性。
4)多分支性。运筹学从20世纪30年代末产生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完善的体系结构的科学方法,并形成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分支,包括数学规划(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随机规划、模糊规划等)、图论与网络、排队论、存贮论、决策论、对策论、设备维修更新理论、可靠性理论等[3]。从总体上看,每个分支都要处理的是其中的优化问题,但因其多分支性,每个分支都有其不同的优化思想和不同的解题思路。
管理运筹学是架构在运筹学基础上的学科,运筹学具有的基本特点与性质也就是管理运筹学所具有的基本特点和性质。不同的专业,需要的管理运筹学知识是不同的,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设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
二、管理运筹学教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运筹学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及发展可以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不少经济管理类院校在招生中文理兼招,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学校对高等数学还进行了分级教学,使得学生的数学基础进一步扩大。再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管理运筹学的应用和理论得到不断的拓宽和深入,这就对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顺应这种要求,在教学上不断发展。但当前的管理运筹学教学尚未完全达到这样的要求,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选择不恰当。
管理运筹学课程的分支较多,管理运筹学的学时有限,本科基本不可能包括所有分支,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需要和学生的能力选择教学内容。目前,在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中,由于管理类专业都开有相似的课程,开课的专业多,学生面广,若干专业同一个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往往实行一刀切,教学内容没有反应专业的需求和学生的接受与否,不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不能很好地为专业素质的培养提供服务。
2)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师生互动性差
传统教学中由于师生联系方式单一, 师生只充讲和听的角色,老师讲授课程时往往采用单一讲授方法,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即使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都少。管理运筹学的计算量又大,练习不可能全在课堂上完成,使得学生在课后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能及时解决,增加了后续内容学习的难度。
3)教学过程重技能,轻管理运筹学的思想,教学效果不理想
长期以来,管理运筹学的教学中,一部分的教师比较注重管理运筹学的严谨性,从公理体系出发,沿着“定义→假设→定理→证明→结论”这样一条演绎的道路进行,平铺直叙地讲解课程内容,系统、严谨地进行数学推理,传授巧妙的解题技巧,这一教学过程重在解题的技巧上,使学生提不起兴趣,反而觉得这门学科很高深、很难学,学生只有被动地去学习,以至学生不太愿意化时间去考虑管理运筹学中的更深层次中的问题,学生学到了一些解题的技巧,未能理解管理运筹学的思想,其结果就是:学生上课就是记笔记,考试就是背笔记,考完就忘记。一部分教师觉察到前者教学过程的缺陷,在教学上降低管理运筹学的严谨性,强调用计算机进行数学模型的求解,讲解LINDO、LINGO和管理运筹学2.5等相关的软件包,使学生过度依赖相关软件,对管理运筹学的解题过程和方法不求甚解,更不用说掌握管理运筹学的思想,掌握不到管理运筹学的精髓,仅能依赖计算机来求解数学模型。
4)实践环节有待加强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方法、轻应用;重书本作业的布置、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培养。造成了学生感觉到管理运筹学是一门及其抽象的学科,忽略它的实践性。以至于学了不少的理论、不少的方法,却不能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或遇到优化的问题不能首先考虑到用管理运筹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它,学了不能致用。
三、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管理运筹学作为一门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必须以理论教学为主,使学生掌握管理运筹学的思想,配合实践教学。在教学改革上,要科学选取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要培养学生解决具体优化问题的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有效的掌握管理运筹学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素质。
1)改革课程内容
根据专业的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生的状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努力使教学内容的设置和阶梯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现课程结构体系化,教学内容科学化。如管理科学专业专科的讲授内容包括:线性规划,运输问题, 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理论、对策论。内容安排时,主要使学生优化的思想和方法,重在培养学生建模与计算能力。对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该课程主要内容应包括: 线性规划,运输问题, 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理论、存储论。教学中应系统地讲解运筹学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方法,使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优化理论和思想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进一步从事该方向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
2)改革教学方法
(1)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教学。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招生通常是文理兼收,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一般理科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好,而文科生基础差,其中不少学生存在畏惧数学的心理,一看到公式和数理推导就排斥。一些学校还对高等数学采取分级教学,加大了学生数学基础的差距。因此,在上课前就要教师充分了解相关的信息,在管理运筹学教学过程中遇到数学问题时,结合学生的基础,适当简化数理推导,以适应大部分学生的水平,而对少数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则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要求他们弄懂数理推导的全过程。
(2)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注意管理运筹学思想的传授。管理运筹学是管理科学中“硬度”较大的一门学科,但其中隐含着丰富的思想,也有许多具体的案例,如田忌赛马、孙膑减灶、沈括运粮、丁渭修皇宫、二战时盟军用兵无不体现古人的思想精髓。在今天我们依然能从古人的这些优化思想得到很多的启示。现今的管理运筹学的教学,由于学生相关的信息更容易获取,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资讯,比如,相类似的课件、名家的讲课视频、解决管理运筹学的各种软件包等等,现今的管理运筹学的教学,就更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巧设疑问,合理引导,重在学生对运筹学思想的掌握,在辅以其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更能理解管理运筹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线性规划的求解时,利用学生在高中所学的知识,便可以用图解法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就精选一些题目放手让学生去求解,并让学生讨论所解的线性规划的解在图中的什么地方获得,以及从实例中可以推测线性规划可行域有何特征。再引导学生对结论加以证明,证明了相关的结论以后,进而向学生发问:有了所证明的结论如何去求解决策变量大于3的线性规划,让学生去讨论发言,学生易提出用枚举法去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再要求学生计算一般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有多少个顶点,再问学生在决策变量很大约束方程较多时,能否用枚举法来求解线性规划问题,不能又如何解决?通过三番五次的提问讨论,一般学生最后都能想到:为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解,可以从其可行域一个顶点开始探索,找一个更优的顶点,直到得到最优。这就是单纯形法的基本思想,有了这样的思想,讲解单纯形法就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得到激发。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不单要向学生讲解LINDO、LINGO和管理运筹学2.5等管理运筹学常用的软件包,更重要的是要上机进行操作,在使用软件包解题时,其中的编程规则往往不容许有所改变,稍不留神就会出错,学生不上机体验,是掌握不好相应的编程规则的。上机也只是一种简单的实践,更重要的实践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运筹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社会生产实践的活动中接受检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亲身感受学习管理运筹学这门课程的实践需要和社会价值,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和才干、获得成就感。但在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之前,也应该有个过渡阶段,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献,在知网上只要你输入“线性规划”这样的关键词,就有成千上万的文章,许多都是学生学了线性规划以后就能阅读的,通过布置相应的文献阅读作业,要求根据阅读的文献将其中的问题做成案例,学生就逐步领悟到如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了相应的过渡阶段,再参加社会实践,遇到问题学生就不会束手无策。
4)增加师生互动,加强考试改革
通过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式,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是增加了,但不能仅限于此,教师还应注意课后与学生的互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建立相应的平台,通过该平台解答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也可以通过短信、QQ聊天或群组留言等方式时刻与学生保持联系,为其答疑解惑,及时清扫他们的学习障碍。改变以往一考定成绩的现象,要将学生的作业成绩、阅读文献后所在案例的成绩、社会实践的成绩、平时的课堂讨论等纳入到考核的范围中,扩大非考试成绩所占的分量,鼓励学生创新。
四、结束语
“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的系列改革,目的就是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管理运筹学知识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注重最优化决策思想的传授,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就能找到出路,使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戈止.管理运筹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韩伯棠.管理运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黄宇林.从运筹学教学谈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J].中国教育导刊,2005,2:76-77.[5] 左元斌.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1.[6] 胡觉亮,韩曙光,周永华.运筹学课程群的设置与教学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5:33.[7] 吴睿,陈鹏.“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137-139
第二篇:管理类运筹学教学改革探索
管理类运筹学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运筹学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教学实践和科研经验,分析了运筹学课程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培养目标为指导,应用为导向,提出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Abstract: Operational research which combin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 the core curriculum in management major.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an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eaching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in scientific research.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nurtur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ardinal channel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with a train objective guidance and a problem orientation.关键词:管理类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
Key words: operations research course;management major;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3-0206-03
0 引言
现代运筹学自五十年代引入中国以来,经过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作为一门数学学科,运筹学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将现实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以整体最优为目标,进而进行求解和优化,力争解决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利害冲突,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实现有效管理[1]。运筹学在处理问题时的优越性,使得它被广泛应用于商业、能源、军事等领域,并不断向应用、科学和数学三个领域发展。
1998年,运筹学成为经济管理类核心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立和解决各种实际经济管理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方法,特别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觉地用运筹学理论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解决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2]。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筹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提高运筹学教学效果。
运筹学课程的特点
根据运筹学的理论和学科特点,运筹学课程具有如下主要特点[3-4]。
1.1 理论性与应用性并举
运筹学是以矩阵、随机论、算法等数学知识为基础的,通过建立模型对需要进行解决的问题统筹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运输规划、图论、对策论、库存论、排队论等。从内容来看,运筹学现已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同时,运筹学作为一门应用性交叉学科,始终以解决问题作为最终目标,面向应用贯穿于运筹学发展的始终。运筹学的诞生最早是为解决军事活动中各项有限的资源最优分配的问题,随后又被广泛运用与商业、行政等活动中。运筹学作为一门优化技术,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1.2 系统性和动态性共存
运筹学是一门有组织系统的科学,以系统的思想为指导,将有关系统相互关联,以整体最优为目标,它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运筹学的动态性一方面体现在其自身发展,运筹学的发展可谓是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过程,经历了“萌芽-经验-理论-推广”四个阶段,目前正在向新的方向发展;二是其研究对象和问题的动态性,实际问题往往十分复杂,受环境、时间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不断发生变化,对象的动态变化性决定了运筹学要从动态角度出发,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模型。
1.3 交叉性与多分支性相合
运筹学以工程科学为对象,以数学为基础,以计算机为实现手段。运筹学虽说是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但是由数学、管理学、经济学、财务和会计等多门学科交叉而成,吸收了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内容。运筹学的多分支性与其交叉性相辅相成,正是由于其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造就了内容丰富、应用广的运筹学。运筹学的分支有规划论、图与网络、随机论、存储论、决策论、系统仿真等,各分支也均活跃在不同领域中。管理类运筹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本校运筹学教学特点和内容体系,管理类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2.1 数学基础薄弱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动力不足是运筹学教学最大的障碍。管理类专业文理兼收,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基础课授课内容深度不够,造成管理类专业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且相关联课程授课存在时差的特点使得学生的数学知识或多或少有遗忘,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运筹学中的理论推导,直接阻碍了学生学习运筹学的兴趣。
2.2 运筹学自身特点和教学体制问题限制了内容扩展
运筹学内容涉及众多有关数学、线代等理论知识、计算量大,方法体系多。对于管理类专业学生,教师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难度大,其中让学生理解理论部分更占用课时多。加上部分高校压缩学时,教师不得不只能讲解基础内容,造成运筹学教学面不够广,不够丰富,限制了运筹学教学内容的扩展。
2.3 教学内容、形式单一使得运筹学学习索然无味
运筹学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规划轮、图与网络、库存轮等内容,教学形式一直沿用PPT和板书的教学形式,理论推导和案例讲授相结合。全过程以老师讲解为主,缺少启发、交流等互动环节,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主观感受。“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对运筹学有深入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更是无从谈起。
2.4 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学生难以学以致用
运筹学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现在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教学目标陷入空洞化和口号化的局面。多数高校运筹学授课偏重于理论,着重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而脱离实际,缺乏体验教学和上机实验。学生在实际应用时只能生搬硬套,照猫画虎,学以致用难上加难。
管理类运筹学教学改革的途径
针对运筹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专业培养目标指导下,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认识到必须充分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运筹学教学效果,做到教学与实践互动,让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运筹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运筹思想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3.1 优化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
运筹学是软科学中“硬度”较大的一门学科。运筹学的学时设置按照不同专业要求可以分为32、48和64学时。管理类的学生学习运筹学具有一定难度,给教师授课也带来了挑战。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度调整课程安排,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应坚持适用性的原则进行适当调整:难度较大、应用性不强的内容,应少讲或不讲,应用性较强的内容的应多讲、详讲,纯理论的数学推导可以少讲。如对于数学基础扎实,学时多的可以增加图论、对策论等难度较大的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改变单纯的理论推导模式,将公示推导专为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课上讲解与上机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改变运筹学学习枯燥乏味的局面。
3.2 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要坚持“教、学、做”合一原则,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课堂信息量大,表现手法灵活的特点,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视具体授课内容的特点不同,多种教学手段、方法灵活使用,互为补充。采用启发式和案例式相结合,情景式和体验式相结合,讨论法和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分析和决策,如解决从宿舍―教室―食堂的路线选择问题,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锻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3 加强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个环节。校内实践包括实验、实训、竞赛、课程设计等。主要是是以小组团队为单位,在学习运筹学教学内容基础上,自主选择题目,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调研、资料检索、数据处理、分析求解建模等过程,经过充分讨论得出结论、给出最优决策方案的一种全过程综合训练。而校外实践是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的项目,让企业自主安排学生,分配给学生任务。广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一方面把它纳入到常规教学管理体系中,按照规范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实施;另一方面广泛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兼顾校内外讲座、论坛等免费资源,协同学校组织的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实现学科竞赛、参观考察、讨论学习等多种形式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合作共事与团队作战能力、协调与应变能力等。
3.4 改进考核方式
运筹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而以往单一的考试考核模式并不能反映出运筹学教学的目标,结果是使学生只会套用所讲授的算法对试卷中的相关问题机械地进行手工计算。因此可以采用小组课程报告、实验分析报告与笔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综合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与应用知识的能力。以笔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算法的理解程度与应用能力,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0%;以小组课程报告的方式不仅能够考察学生应用运筹学基本理论解决较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反映了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这部分占总成绩的40%;以实验报告的方式考察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优化决策问题方法的水平,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0%。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应试学习向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方向转变,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实际效果
通过两届学生的实施和跟踪调查来看,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期末成绩明显提高,从原来的平均分为80上升到90左右;二是学生的评教满意度持续提升,学生评教达到优秀以上水平的教师比例高达100%,最高分为96分,最低分为91分;三是学生获奖数量和毕业论文方向选择,2014年国家级科技竞赛获奖数量达到80项,与运筹学有关的占12项,而毕业论文选择运筹学方向的比例相较于去年上升了9个百分点。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学习应用能力都有了极大提升,有利于教学的继承式发展。
结束语
运筹学作为经管类的核心课程,其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在分析管理类运筹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根据现代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对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通过实施效果可知,这些改革可以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运筹学授课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胡运权.运筹学教程[M].四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王小林.《运筹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3):683-685.[3]邹清明,陈建华.运筹学软件在经管类运筹学教学中的实践体会[J].大学教育,2013(11):60-62.[4]韦福雷,胡彩梅.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经管类运筹学教学体系研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177-179.[5]付峰.面向应用的管理类运筹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22):136.
第三篇: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T5504S007
课程名称(英文名):Sociology in China 开课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全年
开课院系: 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所属类别: ■哲学与社会科学类
□文学与艺术类
□自然科学类
学时/学分:2 □历史与文化类
□生物与医学类
[备注:请用此符号“■”表示选定] 主讲教师: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职 称 学 历
刘静华 女 讲师 硕士 45 邓群钊 男 副教授 博士 35 曹迁永 男 副教授 博士
选用教材: 参考书目: 社会学概论新1.【美】戴维·波谱诺/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修(第三版), 2.吴铎,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郑杭生,北京,3.奚从清,沈赓方,社会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中国人民大学4.【法】让•卡泽纳佛,社会学十大概念,上海人们出版社,2003 出版社,2003 5.【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2001 课程简介(200字以上):
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分析框架,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社会的运行状况和发展规律进行剖析,特别是就转型期中国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进行探讨,以达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思维能力的目的,激发学生关注并投身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考核方式:
开卷笔试70%,课堂10%,点名20%
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学时)【本章节内容和基本要求】
对社会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经典研究或论著(论断)作简单考察,介绍一些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以使我们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社会学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目的。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四节 社会学与社会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学的定义、特点、研究领域、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社会学的地位。基本掌握:社会的(良性、中性、恶性)运行和(协调、模糊、畸形)发展、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
一般了解:社会学产生的原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 1 联系、社会学的地位。
2.社会、社会运行的条件与机制(3 学时)【本部分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的起源与演进,考察社会的角度,社会结构分析,社会要素中人口因素及环境因素分析,社会运行的条件与机制分析等。要求对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有基本的认识和初步的思考。第一节 社会运行的条件与机制 第二节 社会的概念、特点与功能 第三节 社会运行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社会结构、社会构成的要素、社会的特点、社会的功能、社会运行、评价社会运行状态原则、社会运行主要机制; 基本掌握:社会结构为何;
一般了解:社会运行机制的内容分析、社会学考察社会的三种角度。3.文化与社会运行(3学时)【本章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章分析了文化的含义、文化的特性、分类、文化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然后分析文化运行及其规律,最后对中西社会的文化模式作比较,探讨中国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要求了解文化的有关概念、分析角度,树立比较的观点,在不同文化模式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国文化的理解,思考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对我们的文化进行改造。第一节 文化的涵义与特性 第二节 文化的分类 第三节 文化的结构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文化、文化的特性、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文化结构、文化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的功能;
基本掌握:文化震惊、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文化产业”问题; 一般了解:文化对于个人的影响、、边际文化。4.人的社会化(3学时)【本章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化的定义、类型,研究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分析社会化的过程、机制与内容。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第四节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化、社会化的种类、社会化的内容、社会化的过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影响社会化的主要因素、人格、弗洛伊德的“自我三段论”; 基本掌握:库里的“镜中我”、社会教化的方式、影响人格的因素、学校对社会化的影响。西方社会学家关于社会化的有关理论观点;
一般了解:社会化与人的关系、人类为什么需要社会化、人格组成的三大要素。人格理论 5.社会角色(3学时)【本章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章“社会角色”主要介绍社会角色的含义、类型,简要介绍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与失调类型;
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类型 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 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失调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角色、社会角色的涵义、社会角色的扮演、社会角色的类型、角色冲突、角色集、角色冲突的类型; 基本掌握:、角色丛、社会角色的表现、角色距离; 一般了解: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6.社会互动(3学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主要介绍社会互动的含义、类型、考察社会互动的理论与角度,对社会互动的过程与情景作简单分析,最后对“集合行为”作出分析。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第四节 集合行为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互动的定义、集合行为、集合行为的特征、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谣言加工的方式、流行的特点;
基本掌握:社会互动的理论、社会互动的情境、社会互动的过程、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 一般了解:社会互动的维度、社会互动的类型。7.社会群体(3学时)【本章主要内容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两个大问题:一是关于社会群体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主要分类;二是详细阐述了几种主要的社会群体类型,包括家庭、邻里和同事;同时着重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第二节 社会群体的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第四节 初级社会群体(基本群体)【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群体、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基本群体、群体凝聚力;基本群体的特征;社会集群、社会类属;
基本掌握、社会群体的类型、一般了解:人类为什么需要群体生活、群体存在的基础、社会群体结构。8.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3学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与资产阶级的社会分层理论的根本区别。了解什么是社会阶级及其社会的阶级结构,什么是社会分层及其社会分层的基本类型,什么是社会流动及其社会流动的原因,并分析了我国改革前后社会的分层结构及其变化。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第三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第五节
社会流动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分层、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马克斯·韦伯分层理论、社会流动的涵义、社会流动的类型、合理的社会流动的作用; 基本掌握:我国目前社会阶层的状况;
一般了解: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9.城市化(3学时)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城市化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城市化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和文化特征、城市问题与规划等。
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 第三节 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
第四节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我国城市化的历程和几种战略;
基本掌握:城市的产生、发展、空间结构的古典模型、分析与变动 一般了解:几种城市规划问题和模型。10.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3学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了社会变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区分了社会渐变和社会革命两种社会变迁的形式;介绍了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主要解决措施。第一节 社会变迁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第五节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社会变迁的概念、社会现代化的的定义、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迟发展效果”、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改革是推进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基本掌握、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区别、社会变迁的动力、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一般了解:城市化、我国现代化进程。11.社会问题概述(2学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和界定,并就当前中国乃至世界存在的困扰问题进行分析。掌握中国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中国农村的扶贫状况;了解人口、环境、贫困问题的基础知识、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问题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第三节
人口、环境、贫困问题
【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中国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中国农村的扶贫状况 基本掌握:当代中国社会的问题、四种社会问题的理论
课程负责人:刘静华
修订日期:2008.8.31 5
第四篇:《Linux系统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由于近些年Linux操作系统得到迅速的推广,各大高校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都纷纷开设了Linux系统管理等相关课程。该文对Linux系统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并对情景式教学进行了一番探讨与研究。希望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质量以及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有一定启发。关键词:高职;Linux系统管理;课程设计;教学实施
Linux作为一款免费的操作系统,由于其功能强大、安全稳定的特点,Linux相关课程已经成为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而“Linux系统管理”课程更是其中的重点课程之一。为了确保该项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的质量,我们有必要对“Linux系统管理”课程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与改进。使之更能与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相契合,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对Linux系统管理的掌握能力,达到即能满足高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又能起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教学情景设计
情景教学法就是使学生处在实际问题当中,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提高学生在Linux系统管理课程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有很大作用。在Linux系统管理的教学上,我们可以通过情景学习让学生掌握Linux系统的基本安装与维护技能,以及熟练掌握Linux系统管理技巧,我们可以将Linux系统管理的课程大致分为八个步骤,再结合这八个步骤设定八个学习情景,下面对这八个情景进行逐一的介绍。
1.1 界面熟悉情景
这个步骤是学习Linux系统管理的基础,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系统界面的认识以及Linux系统常用组件的基本操作。
1.2 管理用户组情景
此步骤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用户和用户组的建立以及如何管理设置用户和用户组。
1.3 文本编辑
此步骤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鼠标点击来打开、编辑文本,体验Linux图形界面的应用,熟悉VI三种模式。1.4 脚本的编程
此步骤的目的在于,学习基本的脚本编程。1.5 用系统工具完成对RPM包的安装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以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对照,先在Windows上添加和删除程序,然后再运用图形的方式在Linux当中添加和删除程序。
1.6 Linux系统的管理
此步骤的目标在于,管理Linux系统,学习系统的制定与管理。1.7 设置网络参数。
此步骤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学习系统工具的使用,掌握水平为,能够利用系统工具配置网络参数,并且学习网卡的激活与配置。
1.8 Linux下NFS文件的共享
此步骤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实现Linux下对NFS文件的共享访问。2 教学实施
在实际教学内容的实施上,我们的教师首先需要对Linux系统的常用命令进行分类整理,实行分类教学。在应用于Linux初学者的课程当中,在介绍每个类别的命令时,一般介绍其中最为常用的几条。同时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要对Linux系统命令进行介绍和演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每一条命令只要介绍2至3种用法即可,以免学生因为命令太多而产生厌烦心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阶段的教学方法,实际的教学实施方面可分为五个主要阶段:
2.1 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做的第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所学的“Linux系统管理”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学到哪些知识与技能,以及在日后的工作过程当中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引入相关职业介绍,行业发展状况,使得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更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2 建立感性认识
对于大部分刚刚接触到“Linux系统管理”这门课程的同学来说,大部分学生有着明显的不适应感,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信心塑造。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应该着重加强学生的感知认识,让学生熟悉起来,消除陌生感。淡化理论,以示范和学生模仿为主,将这门课程的门槛降低,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融入。
2.3 理性升华
在做好前两个阶段的精神铺垫之后,就应该引导学生将其注意力转到专业的方向来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师为引领,给出命题,让学生得出结论。教师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2.4 知识深化
这一步主要在于提升学生对自己学习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不断对重点知识的加强训练,难易合理安排,教师勤于指导等完成教学任务。做到教师给出目标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分析问题、学生改善任务结果、教师对结果进行最终评定的“五步法”,使得学生对其所学知识记忆深刻,同时也能够训练同学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提升技能的目的。课程每半个月可安排一次答疑。答疑的部分可分为课堂知识答疑以及知识进阶答疑。课堂知识答疑就是解答在前半个月的课程教学当中,学生对于自己不理解或者认识不清晰等问题。而知识进阶方面的答疑,则是对课堂知识的扩展,更深入的对“Linux系统管理”这门课程的认识。比如VMware的各种功能、虚拟网络环境架设等深入式的学习。这样既照顾了学习落后的学生,又对学的较好的学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训练。
2.5 做好总结与提高
教师在课程将要结束的时候应带领学生一起对本门课程进行回顾。对于这个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课程当中的各大重点再次进行回顾与讲解。并且让学生自己提问,老师结合实际给予回答,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结论
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是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一大问题。而对于当下大多数人都习惯于使用Windows系统而言,Linux系统由于不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很多学生在学习Linux系统管理上会选择退缩,这样严重影响了职业岗位Linux系统管理能力掌握。所以,教师作为Linux系统管理课程的指导者和实施者,对于本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和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制定好一系列的手段,合理的组织其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与探索,Linux系统管理教学会变得更加有效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冯燕.高职院校《Linux系统管理》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实现[J].才智,2015(26):366.
第五篇:交大《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2、具体要求
第一章~第八章 规划论(数学规划)[目的要求] 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利用有限资源,合理分配生产任务,选择最佳生产布置以及合理安排物资调运方案,以求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它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其中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发展较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是这门课的中心内容。
[教学内容] 运筹学概述和线性规划基础;单纯形算法、单纯形法的进一步讨论和线性规划问题解的讨论;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建立;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及对偶单纯形法;线性规划问题的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整数规划;动态规划。
[重点难点] 单纯形算法、单纯形法的进一步讨论和线性规划问题解的讨论;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及对偶单纯形法;线性规划问题的灵敏度分析;0-1整数规划;动态规划;
[教学方法]讲授
[作 业]每种类型的作业一般布置2~4道,目的是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 时]48 第九章~第十一章 图论
[目的要求] 通过把研究的问题构造成网络模型,然后再作数量的分析,以获得最优的决策效果;在交通运输当中可应用于解决物资运输中的最短路、最大流、最小费用最大流等问题。
[教学内容] 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最短路径问题;运输网络流;统等方法。
[重点难点] 最短路径问题;运输网络流
[教学方法]讲授
[作 业]每种类型的作业一般布置2~4道,目的是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 时]20 第十二章 排队模型
[目的要求] ] 用数学方法研究如何确定最适当的服务人员和服务设施数目,达到服务质量和服务费用两方面总体效果最理想的目的。
[教学内容]排队模型;排队论在决策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排队模型
[教学方法]讲授
[作 业]每种类型的作业一般布置2~4道,目的是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 时] 8 第十三章 决策论
[目的要求]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客观条件可能出现的概率进行调查分析和对各种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研究方案的合理选择问题,从而获得最优的经济效果。
[教学内容] 决策的分类;确定型决策问题;风险型决策问题;非确定型决策问题[重点难点] 风险型决策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
[作 业]每种类型的作业一般布置2~4道,目的是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 时]4
三、大纲说明
1、考试要求与考试方式:一般要求闭卷考试,考试成绩按照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构成
2、采用多媒体+黑板讲授方式
3、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焦永兰.管理运筹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教学参考书
郭耀煌.运筹学原理与方法.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钱颂迪.运筹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许永仁.运筹学试题精选与答题技巧.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说明:√表示该内容要考,★表示该内容的重要程度(最高五星)。
本重点参照往年重点划定,仅供参考,每年重点有少许变化,详情请在考研前一个月咨询学院老师。
目录
第一章 线性规划基础(填空选择要一些考基本的概念)★★ 第一节 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模型——1√ 第二节 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型——3√ 第三节 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6√
习题——7第二章 单纯形法(考计算,熟练掌握)★★★ 第一节
线性规划问题的几何意义——10√ 第二节
线性规划问题的典式——13 第三节
单纯形法——16√
第四节
单纯形法的进一步讨论——20√ 第五节
线性规划问题解的讨论——23√ 第六节
改进单纯形法——27
习题——31第三章 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几个例题看一下即可)★★习题——45第四章 对偶问题及对偶单纯形法(必考,熟练掌握)★★★★★ 第一节
对偶问题的提出——48√ 第二节
建立对偶问题的规则——49√ 第三节
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52√ 第四节
对偶单纯形法——55√
第五节
对偶变量的经济意义——影子价格——57√ 第六节
对偶单纯形法的一个运用——58√
习题——60第五章 线性规划问题的灵敏度分析(必考,熟练掌握)★★★★★ 第一节
边际值及其应用——63√ 第二节
对Cj值的灵敏度分析——65√ 第三节 对bj值的灵敏度分析——66√ 第三节
对aij值的灵敏度分析——68√ 第四节
灵敏度分析应用示例——70√
习题——73第六章 运输问题(大题考一个,建模考一个,必须熟练掌握)★★★★★ 第一节
运输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76√ 第二节
初始基本可行解的求法——77√ 第三节
求检验数的方法——84√ 第四节
方案的调整——87√
第五节
不平衡的运输问题——89√(参考清华版的“不平衡运输问题”)第六节
表上作业法应用举例——91√
习题——95第七章 整数规划(考较简单的建模题)★★★ 第一节
整数规划问题的图解法——98 第二节
整数规划模型举例——99√
第三节
分枝定界法——104√(主要考简答)第四节
全整数规划算法——107 第五节
0-1规划算法——109√ 第六节
关于特殊0-1规划算法——112 第七节
指派问题及其算法——115√
习题——120第八章 动态规划(考大题,需掌握)★★★★ 第一节
两个引例——123√
第二节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27√ 第二节
背包问题——130√ 第三节
生产计划问题——132√ 第四节
复合系统的可靠性问题——136√ 第五节
设备更新问题——138√
习题——141第九章 图与网络(考大题,需掌握)★★★★ 第一节
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145√ 第二节
最短路问题——149√
第三节
最小生成树——158√(掌握Kruskal算法即可)第四节
中国邮路问题——162√
习题——167第十章 网络的流(考大题,重点掌握)★★★★★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定理——170√ 第二节
求网络最大流的标记算法——175√ 第三节
最大流最小割定理的推广——178√ 第四节
最小费用流问题——181√ 第五节
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191√ 第六节
最小费用最大流的应用——191√
习题——197第十一章 统筹方法(出综合题,要求会绘制统筹图)★★★ 第一节
统筹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规则——200√ 第二节
时间参数计算与关键路线——205√ 第三节
最少工程费方案的制定——209√ 第四节
非确定型统筹问题——214
习题——218第十二章 排队模型(考概念,各参数含义,及简单计算)★★ 第一节
概述——221√
第二节
(M/M/1):(∞/∞/FCFS)模型——224√ 第三节
其他马氏过程排队模型——233 第四节 两个非马氏排队模型——243 第四节
排队论在决策中的应用——246
习题——255第十三章 存贮论(可能考计算)★★ 第一节
存贮论的基本概念——257√
第二节
确定型存贮模型——259√(只需看前四个模型)第三节
随机型存贮模型——267习题——275第十四章 决策论(不考)第一节
决策的程序、要素和分类——278 第二节
不确定型决策——279 第三节
风险型决策——283
第四节
灵敏度分析和风险分析——293 第五节
效用理论在决策中的应用——296
习题——301第十五章 系统模拟与人工神经网络(不考)第一节
概述——305 第二节
神经网络模型——305
第三节
神经网络及其在组合优化问题中的应用——311 中英文名词索引参考文献
这个专业没有辅导班,也没有大纲,历年真题就当大纲看就行,方向以复试的时候选的导师为准,以焦永兰为主,清华的绿皮如果有时间还是看一下为好,但是必须在已经吧焦永兰那本看好的前提下,模拟和人工神经网络一直没有考过,排队论和存储论以记公式为主,前面简单的记好,后面的只需给了公式的前提下会用,而存储论的公式要知道大致的推导,动态规划和统筹方法都不怎么考,简单的看看就可以了,至于课后习题我的资料里基本是全的,不全的你可以做下,其实都很简单的,中国邮路要看,最大流最小费用会一种方法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