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握小学英语课堂节奏
正确把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节奏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的节奏和学的节奏和谐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及时调整、把握课堂教学中教的节奏。本文从利用教材特点,控制课堂教学节奏;设计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节奏;调动学生情绪,推动课堂教学节奏等方面阐述了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控制
优化
推动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其本身特有的节奏。如果一节课始终都平铺直叙,那就缺乏课堂教学应有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英语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教师能否有效地控制课堂节奏密切相关。适度的课堂节奏能自始至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要做到这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教材特点、控制课堂教学节奏
很多新课标小学英语教材设计了许多rhyme、chant、Let's do、TPR等活动。这些内容有很强的节奏感,再配上节奏感很强的音乐,让学生在唱唱、念念、读读、做做中完成语言操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记忆的痕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如PEP教材的let’s learn , Let’s talk, 可以适当穿插, 因为Let’s talk 相对于Let’s learn 来说较简单,所以可以在以单词为主的课堂中适当渗入对话教学,在对话教学中也适当渗入单词教学.当然这两者之间应该有所侧重。
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也应针对环节的不同特点,突出重点,充分控制课堂教学节奏。
例如,在Presentation这一环节中,英语教师应放慢教学节奏,突出重点,步步深入,在重点、难点之处要给学生充分的吸收消化时间;在Revision这一环节中,则应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巩固新旧知识;在Reading comprehension 课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应放慢教学节奏,稳扎稳打,多方面多渠道的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在Consolidation这一环节上,教师应适当加快教学节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总之,讲课的速度应视具体情况而快慢交替,缓急有序,有错落之感。
二、设计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节奏
好的方法能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串联起来,使整堂课环环相扣,但是同一种“游戏”不可久玩,我们的英语教学需要有适当的调节,需要break。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目标、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时时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鲜好奇感,让他们的思维不断得到调整,注意力更加集中。现在已经被完全证明的是:在任何讲课中,学生们都能轻易地记住开头、结尾和任何一个激发他们想象的突出例子。我们一会儿唱歌,一会儿做游戏,一会儿读书,一会儿听写,经常的“状态变换”为更多的“开头”、“结尾”和生动的例子提供了可能,这就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不会厌倦,也就为课堂快节奏提供了可能。
1、儿歌中的节奏
儿歌有利于感染他们的情绪,心理学认为在情绪状态下,小学生更能提高智力活动。在复习学过的单词时,我们往往运用游戏,图片,这样的复习在学生大脑中获得的单词印象是零散的,而一首好的儿歌,不仅给孩子提供了复习的机会,而且以独特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快乐。也可以将句型编成一首容易朗朗上口的儿歌,在整体儿歌感知中接受句型练习。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注意力比较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而且容易疲劳,我们可以在半节课后组织吟唱节奏舒缓的英语儿歌, 组织适当的休息,可以提高下半节课的效率。
PEP教材中有很多节奏明快,旋律比较熟悉的英语儿歌。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儿歌进行改编,以琅琅上口的语调,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师生语言中的节奏
教学中教师长时间的单一的语言往往会让小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特别是在单词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操练朗读,他们会感到单调、乏味,更主要的是这种跟读降低了学生的兴趣,这就要做到师生语言的有节奏性。
教师可以变换语音语调让学生模仿,可以对一个单词进行由轻声到重声的变化朗读,学生就会兴趣倍增。如在教单词tall和 short 的区别时,可以让学生连读三遍,读tall时音量逐渐加大,表示越来越tall,读short时音量逐渐降低,表示越来越short,在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手势的指挥。这样,学生既可以通过教师手势在读的过程中领悟意思,又加大了节奏感。而对于一些发音较长,较难的单词,可以对每一个音节进行慢慢的领读,然后速度逐渐加快,让学生清楚每个音节发音的基础上进行整个单词的语音操练,同时也增强了趣味性。也可以根据课文对话内容模仿tiger,rabbit等的语调、模仿孩子化的语调,或高或底,或轻或重,或粗或细,变化有致,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学得开心。
3、游戏活动中的节奏
教师在课堂上穿插游戏、活动能使原本较枯燥、机械的单词学习和句型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以教一组方为词:up、down、left、right为例。在教这一组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Pin a nose on a face(贴鼻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张缺鼻子的脸,再请一个学生走到黑板前,用布蒙上他的眼睛,让它贴出鼻子,台下的同学用这四个词汇来告诉他该怎么做。“Up、Up…”“Down、Down…”随着鼻子位置的变化,学生们调整着指令,并根据该学生的位置不断变化音量,离正确位置越远,声音越小,越近,声音越大。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鼻子的正确位置。这样学生既掌握了up、down、left、right这四个词,又运用这些词汇进行交际。
在教学完1~100的数字之后,可以组织“拍六”游戏:以不规则行列开火车按顺序数数,当数到各位为六或六的倍数时,不数出声而以击掌代替,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通过这种游戏活动,即保证了课堂的有节奏性,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调节学生情绪、推动课堂教学节奏
课堂节奏的控制调节与学生的情绪变化有直接的关系。一节课如果学生情绪涣散低落,教师即便口若悬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调节学生情绪,并及时找出原因,随时调控教学节奏,从而控制课堂节奏。当发现学生疲倦时,教师应变化一下节奏,穿插一些有趣味性的东西,以活跃课堂气氛;当发现多数学生已听懂教学内容,表现出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时应加快节奏。
在操练单词时,发现学生注意力涣散,漫不经心,可以改变操练方法,师大声念,他们小声念,师小声念,他们大声或加快读单词的节奏,这样一来,情况就会有所改变。
又如在 PEP 小学英语第三册 Unit 5 A 1 中,教学重点是听说认读单词 rice,noodles、fish、beef、soup、vegetable,教学难点是正确读单词,老师在黑板上画起了 vegetable 的简笔画,每画一笔,老师就问: “Whats this? Guess.” 直至最后成型,学生一起喊三遍:“vegetable,vegetable,vegetable.”就这样,老师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给学生带来不断的惊喜,制造教学小高潮,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课堂节奏的控制既是一门教学艺术,又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不断探究,达到英语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课堂教学节奏把握的好坏 ,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 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 , 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节奏中快乐主动地学习, 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节奏的思考也在不断加深。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劣。如果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得益彰,教学的节奏调控得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共鸣,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非常高。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事实上存在着一些不和谐、低效率的现象。
如: 现象一:头重脚轻。生怕学生不明白,课堂引入内容繁多,不能很快切入主题,一直在引路上兜圈子,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时间,等到去讲重点内容时,时间已经来不及。
现象二:头轻脚重。一心想在重点内容上多花一点时间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为学生一定能理解,没有由浅入深,直奔难于理解的内容,接着反复在难点上讲解,殊不知学生第一步就没有跨过,对后面内容的学习也就一头雾水了。
现象三:扎乱无章。对教材分析不够,分不清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难点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棒,课堂教学一片混乱,把学生搞得不明不白,不知所措。
现象四:宣宾夺主。总想多讲些内容,不顾学生理解了没有,接受了没有,抱着传统教法不放,课堂上搞一言堂,满堂灌,自问自答,整堂课老师是主体,学生犹如摆设。
怎样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呢?
首先需要把握教材,备课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参,承上启下地熟知教材内容,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师本人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一定要了如指掌。
其次,把握学生,要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利用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要十分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运用恰当的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要把握教法,教学方法是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的根本,教学节奏完全是由教学方法来主宰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研究教材,又要研究学生,还要研究自己,进而决定一节课采用哪种教法,哪个为主,哪个为辅。
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创新性,往往可以加大了解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最后把握时间,要跟据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的时间进行分配,要遵循“主多次少”的原则,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多花时间,次要内容少花时间。最好在讲课堂前,在头脑中先给自己上上课,划划时间,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应对课堂中的突变。
第三篇:如何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如何把握课堂节奏
一、找准出发点,科学设计节奏
上一堂课,就像演一场戏,如何把它演好,需要我们在课前作通盘考虑,并进行科学设计。科学设计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学生,二是文本。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一定的年龄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也有一定的限度,而且在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曲线上,其兴奋点也是不同的。鼓要敲在点子上,教也要教在点子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认为,教师要教的,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是学生读不好的地方。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距,这个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使其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难以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因此,设计课堂节奏时要考虑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内容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而要根据上述要求,进行合理的有机的再创造,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抓住着力点,合理调整节奏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设计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再科学的节奏也无法全部带动精彩的生成。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教师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设计。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课堂信息的重组者,需要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合理调整节奏,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把它变成教学的亮点,变成学生智慧的火种;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来,从而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调整的着力点有两个:
一是学生的“错误”,二是学生的质疑。
抓住机会让学生探讨,结果他们纷纷从句式、修辞、语境、历史文化、人物背景等角度谈到了很多的理由。课堂节奏轻松而欢快,形成了活泼热闹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既掌握了字词的意思和句式的特点,又深入理解了文章的精髓,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这就是抓住着力点,合理调整课堂节奏的好处。
第四篇:把握旅游活动节奏教案
教案
学科:导游业务 章节名称:把握旅游活动节奏 执教人:陈巧云 计划学时:1学时
一、教材分析:本章节的核心是介绍导游在带团过程中需要较强的组织技能,把握旅游活动的节奏,在旅游活动中药合理安排游览进程和游览项目,使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充分享受旅游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1)参观旅游活动的安排;2)行程速度的控制;3)游览顺序的确定;4)讲解语言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各种旅游活动在实际带团过程中的运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习在带团过程中的组织技能,把握好旅游活动的节奏,能在带团实践中加以利用,提高服务效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入式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启发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并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思考,通过鼓励式教学使学生喜欢上所教的内容。
五、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听说法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教师引入)
我们知道在带团过程中不仅要讲解,同时导游在旅游活动中还承担安排和组织旅游活动的任务,在带领游客游览的过程中要具有很强的组织技能,把握好旅游活动的节奏,才能让游客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旅行。
那导游应怎样把握旅游活动的节奏呢?我们现在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是一个旅游团中的游客,我们在旅游活动中希望要有怎样的节奏呢?(学生思考讨论,课鼓励学生自主发言)
(教师总结)旅游者参团旅游,就是为了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那导游在安排旅游活动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游客的身体和心理因素。
(一)参观游览活动要有张有弛 在景区游览时,旅游者经常需要上下坡,虽然劳累,但可以使人获得冒险的享受,导游员一定要注意使活动节奏与旅游者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节奏合拍,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行进速度要有急有缓
导游在带团参观游览过程中,既不能为了赶时间而匆匆忙忙,急于赶路,也不能因时间宽裕而慢慢吞吞,把人拖得感到无聊,而是应缓急有度。一般情况下,旅游活动要求行速游缓,即行路时快一些,观赏时放慢速度。导游员要合理安排行进的快、慢、停,使之符合旅游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令旅游者感到从容自如、轻松悠闲。
(三)游览顺序要先高后低 所谓先高后低是指导游员在安排一天的游览项目时,应先安排耗费体力大的登高项目,因为旅游者在游玩第一个景点时,其精神状态以及体力最为充沛。反之,一天游览过半,再安排登山活动,也许相当一部分旅游者因体力关系而无法参加活动。
(四)语言节奏要得当
导游在讲解任何一处景观是时,都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有所取舍。而且在讲解时还要特别注意掌握语言的节奏。导游语言的节奏涉及说话的快慢和语句的停顿,节奏运用得当,不仅能使旅游者听得清楚明了,而且可以使他们心领神会,收到良好的信息传递效果。
(五)把握好讲解的时机和地点
把握旅游活动节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选择讲解的时机和地点,要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灵活掌握。比如游览临潼华清池,先介绍它的历史背景,让旅游者对华清池有个大概的了解,再到现场边看边讲,会使旅游者的印象更为深刻。那是在去饭店途中介绍呢还是在去景点途中介绍比较好呢?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讲解时机。通常去景点途中做讲解比较好,与接下来的游览讲解紧密衔接。
八、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导游在带团游览过程中应怎样把握旅游活动的节奏,这些是一个导游组织技能的体现。同时掌握这些技能能够更好的安排旅游活动,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获得轻松愉快的感觉。所以同学们要做一个优秀的导游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组织技能,在课后还要多学习其他的组织技巧,为以后的能做好工作多积累。
九、作业布置
请大家完成教材上课后的复习题。
第五篇:电视专题片的节奏把握
电视专题片的节奏把握
内容提要:节奏是电视专题片重要的视觉元素,运动节奏的开发、利用和把握能够提升节目质量,延伸节目内涵,扩展收视效果,强化节目动感,使节目充满活力和光彩。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运动节奏,把握
节奏是电视专题片的运动方式,表现为电视镜头在电视专题中的长短、快慢、张驰程度。明快的编辑手段、和谐的内在运动规律,有序的表现手法,都会使电视专题片呈现出活力,让观众在流畅、自然的节奏中感受电视专题的独特魅力。
电视专题片的节奏主要表现为编辑节奏、动作节奏、声音奏和新闻事件的情绪节奏四种节奏运动形态。
一、编辑节奏
编辑节奏是指电视专题片在素材完成之后的进行后期编辑制作过程中的组合章法。这种章法根据传播者的需要和观众的收视要求及节目的社会价值而确立,它要求编辑节奏符合节目的运动特点和规律,并围绕事物发展的内部联系再现其运动状态。编辑节奏主要包括电视镜头的编辑组接节奏和电子技能开发应用编辑组接节奏两个方面。
电视镜头编辑组接节奏。一个镜头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越短,作品的节奏便越快;一个镜头在屏幕上停留时间越长,作品的节奏便越慢,也就是说,短镜头,造成快节奏;长镜头,造成慢节奏。编辑节奏要充分和电视专题片的内容结合起来,反映改革、创新和社会主义大建设的电视专题片,在编辑节奏上要相对快些,反映大自然风光的电视专题片则需要长镜头,要讲究景深,注重悠扬舒缓的节奏,让人在节目的节奏中放松心情,享受情绪上愉悦。《大潮来的时候》讲述的是在市场经济到来的时候,人们那种迟疑、惊恐,不安以及敢试、敢闯、敢干、敢为的那种精神。这部电视片以快节奏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就有一种明显地冲击力,在编辑节奏上,每个镜头的组接大都用了3秒和4秒钟的短镜头,有些镜头只有1秒到2秒,而且用了连续特写的编辑手法,既便是有大景或景深较大的镜头,也大都用了单切的手法。这种编辑上的技巧,使电视专题片的运动节奏加快,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受众在收看节目时,也会受电视编辑手法的影响,产生情绪上的波动。
电子技能应用组接节奏。这种运动节奏主要是通过现代技术对视频及音频进行制作上的立体强化效果,使其音视更显张力,让观众在接受这一效果的一瞬间,能得到最大和最强的引力,并形成很强的印象。它主要包括片头、片花、片尾制作包装上的节奏手段。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维特技在电视上的应用,电视片的片头、片花、编辑以及节目包装上的特技应用就越来越广泛。正是由于这种技法的应用,使很多电视专题片大放光彩,既便是电视专题片的前期预告与包装宣传,就能使观众受到情绪上的震憾。《深入独居户》有一个极富特色的包装片,它使用了长镜头+远景镜头,弯弯山路上的挑夫和他身后那只大黄狗,森森林地里升起的是袅袅炊烟和蹲在石碾旁抽烟的老汉等,这些镜头的运动节奏,就能使人感受到一种情绪,那是恬静、安适、自然,或自信或无畏的抗争情绪,这情绪来自在于包装片的编辑制作节奏。
二、动作节奏
动作节奏主要表现为电视专题片中动态镜头本身所表现出的动作内容,主要包括:被摄景物是运动的物体,并表现着一定的运动节奏;其次是摄像机使用者的运动节奏,其中有摄像机的运动与被摄物体的同步运动,有摄像机功能开发与技术上的应用形成的动作节奏。
电视专题片所拍摄物体的运动节奏,也叫客观运动节奏,如画面上快速奔跑的马群,缓缓流动的云层,都形成了一定的运动节奏。前者,为快节奏;后者,为慢节奏。被摄物体本身所体现的动作内容在拍摄过程的客观上不以节目的意志为转移,飞奔的骏马,奔驰的列车,滚滚而下的洪水,涓涓流淌的溪流等,它本身的运动速度决定了客观上的节奏规律,这就需要因镜头的动作节奏,去合理地把握节目的节奏。如果把浩瀚沙漠中飞奔的骏马与南国的小桥流水组接在一起,就会因为节奏不一致,使观众在视觉上感到很不协调很不舒服,给人以不伦不类、不知所云的感觉。只有把飞奔的骏马与一望无际的大漠组接起来,才显得辽阔而有气势、有力量、有张力,而小桥流水唯有和轻快的小船,洗衣的少妇,淌河而过的红衣少女组接起来,并配以悠扬的歌声,才有诗情画意,才能给人以南国水乡的美感。
拍摄时摄像机的运动节奏,也叫主观运动节奏,这其中既有摄像机自身运动节奏,又有功能上的运动节奏,还有操作者有意识地变换镜头的运动节奏。前者如操作者对摄像机的把握,摄像机速度的调整,推拉的快慢,手动镜头的使用等,后者如摇、移、跟等摄像技法的使用。这种主观运动节奏,可以有效地改变被摄客体的运动节奏,改变其动作运动形象,或具有夸张的效果,或具有内涵的魅力等,这样可以通过充分调动运动节奏,使电视专题更好地服务于节目内容。
摄像机运动节奏的开发,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表现被摄物体。所有技术、技巧、功能上的运动节奏,必须为电视专题片的整体节奏服务,并与整体节奏达成一致。在速度的调整上,既可以调整为与运动物体相同的速度,又可以调整为慢速度,还可以调快速度。表现奔驰的骏马,相同速度可以使骏马表现的更骄健,慢动作可以使骏马表现的更强劲,快速度则可以使骏马表现的更有冲击力,而速度的调整还可以使骏马的速度快的像闪电。因此,摄像机的运动节奏的开发,往往使电视专题更真切地体现节目内容,有时还具有一定的张力,有动感,从而调动观众的情绪,刺激观众的感官,实现节目的最佳效果。
三、声音节奏
声音节奏主要是有声语言的运动节奏,它是指电视专题片中所有有声语言因节奏运动变化而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为节目内容服务,又因内容而产生节奏形态。它包含着人声语言节奏、音乐语言节奏和音响语言节奏三种节奏形态。
人声语言节奏形态。人声语言节奏形态的主体是人发出的声响,也因人发出声响速度的快慢、高低而产生的效果。它主要是指电视解说词的解说语言、主持人语言、播音员语言为主的语言节奏。解说有现场解说,旁白解说和配声解说,它在电视解说词中语调的运用,语速的快慢与电视片的节奏有着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现场解说语速较快,适用于快节奏电视片的应用。旁白则不同,它用于哲理性语言的配声,或用于往事的回忆,以及过去时的情景再现语言,这时的解说,节奏比较平缓,给观众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因而,它的节奏就适用于慢且紧凑的电视片,但它在解说中有空间距离感。而配声解说,则显得有较强的伸缩性,如政论性电视片的配音,电视风光片的配音,故事性电视片的配音、电视纪实片的配音都可以使用配声解说。但是,不同类型的电视专题片,其配声风格则又有所不同,如政论性与故事性,政论性讲求说理,故事性讲究叙事,但又有模拟配声和语境再现之说。除此之外,电视专题片的配声也因主持人的风格和个性特点的不同,又显示出不同的风范,赵忠祥的配声和任志红的配声就各有千秋。
音乐语言节奏形态。音乐语言节奏形态的主体是通过后期艺术加工塑造的适合于电视节目内容的音乐节奏效果。如背景性、戏剧性音乐语言状态,抒情性、描绘性语言状态,说明性语言状态、主题歌、主题音乐和插曲语言状态。在电视专题片中,音乐语言的运动节奏必须依托电视专题片的内容和节目形式来进行。一般情况下,抒情性音乐,描绘性音乐,主题歌等音乐语言,主要应用于风情片、风光片等电视专题片,它的运动节奏不太快,也不太慢,那么它的音乐运动节奏比较舒缓。而背景性音乐,主题歌,主题音乐和插曲,它的运动节奏必须依附于电视专题片节目的内在运动节奏。在一些电视片段中可能主题音乐和插曲比较激昂,如波澜壮阔的劳动场面。而在另一些电视片中,主题音乐和插曲可能因电视专题表述的内容不同显得舒缓一些。如《决战太行》的一个片段:两位民工牺牲后,镜头从远山摇起,那林涛,那林涛中略过的山鹰,那山鹰飞越的大山,那大山中正在弯延着的盘山公路。这时,音乐起,音乐中有忧伤且饱含着悲壮,悲壮中又有一种豪然的力量。
音响语言节奏形态。音响语言节奏的主题是以自然音响发出的有声语言,电视片中原始自然声响的体现。它包括动作音响语言、特殊音响语言、自然音响语言和机械音响语言。动作音响语言节奏,如奔跑的脚步声,与犯罪女嫌疑人搏斗声;特殊音响语言节奏,如炮火声,洪水的泡哮声,野兽的怪叫声;自然音响语言节奏,如风声、雨声;机械音响语言节奏,如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马达声。在这四种音响语言状态还可以通过后期编辑和组接,让语言节奏发生变化,延伸节目的内涵,提升节目的效果。有一部电视专题片,反映的是抓逃事件。公安干警与逃犯短兵相接的时候,摄像记者也大义凛然地加入了擒拿凶犯的队伍,记者将开着的摄像机放在地上,电视画面语言静止了,观众只能看到几棵模糊小草,而听到的是抓逃的格斗拼杀声。这时,动作声响的节奏快慢及声响的高低就成了这个片段的主要语言形态,正是这种语言形态成了整个专题的精彩部分和赢取受众的亮点。在特殊音响语言节奏里,如洪水来临的声音节奏,“轰隆隆,轰轰隆隆”的节奏是洪水已经来临,并伴有洪水撞击建筑物的声响,而“呜——!呜——!”的节奏是洪峰即将到来,但还有一段距离的声响。在自然音响语音中,风声节奏,如狂风、微风、山风和戈壁沙漠中的风响各有不同,其节奏的频率快慢,构成了不同的效果。在常用的机音响中,节奏效果则表现的更为突出,挖掘机的轰鸣节奏,锤声叮当的节奏,汽车声响的节奏,都可以使观众在收视电视专题片时,感受到因机械声响节奏带来的情绪感染。事实上,音响语言的节奏变化,某种程度是电视专题片或得或失的重要表现,很多时候,观众不看画面语言,仅听音响语言节奏,就能受到情绪感染。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自然音响很真实,但是它在电视节目的运用中,因其声响的模糊性,听觉上的不确定性,往往让受众产生视听上的误解,也很难让观众获得最佳视听效果,因此,自然音响的运用,必然选择其具有特点和观众普遍能够接受和认知的音响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境界。
四、情绪节奏
情绪节奏主要是指情节发展的节奏或人物内心情绪起伏,以及创作者的思绪波澜而产生的节奏,还包括观众欣赏的情感接受节奏。
情绪节奏是关系着电视专题片能否受到欢迎和接受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把握好电视专题片的情绪节奏,才能相应地调整好电视专题片的编辑节奏和其它语言节奏,同样,电视专题片中的所有语言节奏,都依托情绪节奏而展开,依托情绪节奏而运动。因为,它作为整个电视专题片的节奏核心,主导着整个电视片运动的快慢。
在电视专题片中,情绪节奏因事物发展状态不同而不同,因人物内心状态的不同而产生起伏,因创作者节目需要的刻意表现而有不同的节奏效果。在创作过程中,电视专题片的情绪节奏还因为创作者的世界观不同、认识事物的方式不同以及因创作者的思想、文化、修养而产生的好恶则有着直接的联系。《决战太行》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以企劈开太行,打开太行通道的一部电视专题片,前期策划中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它反映的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历史跨度很长,其中发生了很多曲折,有着很动人的故事和刻骨铭心的事件,应该以纪实性为主,其运动节奏以慢为主;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事件具有历史性、故事性和曲折性,但是要表现一种波澜壮阔的大事件,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奋进的声音,就必须用快节奏的手法。为了使意见达成一致,创作人员请专家进行论证,达成了以快为节奏为主,在故事性、曲折性和重大转折的片段里,适当调整节目的运动节奏,以适应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内部情绪。在充分考虑到《决战太行》的特点,并依托新闻事件的内部联系,创作人员从前期拍摄开始就注重了运动节奏的选择。在整体格调上的转接,故事情节的展开,细节的展示上,注重运动节奏的调整。如开山炮使用连续短镜头的组接,体现的是决战太行的气势;抡锤打钎的短镜头和特写镜头的组接,是决战太行的艰辛与决斗的精神体现;静静的月夜传来悠扬的琴声,慢慢推近一位人物,那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坐在一块高高的山石上,弹着心爱的吉他,吉他上有一个形象的心的卡通。这长长镜头的组接隐喻出那位小伙子对心上人的思恋,因为修路,因为开山,他们天各一方四年了。四年的日子里,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小伙子寄情于如水的月光,用琴声表达对山外那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在《决战太行》中,许许多多的故事,有许许多多的情节,有许许多多多壮怀激烈的场面,创作人员客观地依托《决战太行》整个事件发展到内部联系来调整和运用其运动节奏,让节奏为主题服务,为节目服务,真正使节目与语言的运动节奏达到和谐统一,形成激情饱满,活力四溢的一个整体。
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虽然可以体现为多种节奏方式,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这些节奏状态都同时存在于某一专题之中。在一个电视专题节目中,必须自少有两到三种运动节奏存在。这些运动节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起到互为烘托和强化氛围的作用,形成张驰有度、效果明显、快慢相宜的运动节奏。如果在几种语言运动状态同时存在于某一节目的时候,有一个运动状态不协调,就会使电视节目失去和谐,让节目大失光彩。因此,在电视专题片的节奏处理上,必须处理好节奏太乱、节奏太平和随意性节奏的毛病。如果在画面编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节目的运动节奏,画面长短,快慢要处理得当,讲求有序合理,章法有度,讲究起伏有高潮,有落点,高潮迭起,形成运动节奏曲线,就能激起观众的情绪和波澜,一定切忌一慢到底或一快到头的作法。
节奏的合理处理,要依据创作者情感的表达,充分考虑观众的接受心理,该长则长,该短则短;宜快则快,宜慢则慢;该张则张,宜弛则驰。只有富有变化,方能形成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