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第二单元 第5课《泉水》 3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二年级下)
5泉水
1、课件导入。播放泉水的画面:你知道什么是泉水吗?(从地下流出来的水)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泉水的样子。
2、歌曲导入。师生随着音乐磁带共唱《泉水丁冬》。
师: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吗?(板书课题)对话平台 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或师范读),思考:泉水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
1、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字情况。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
2、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多读几遍。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
朗读
1、细读课文,思考: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指名读课文前三自然段,重点指导泉水说的话,揣摩它的心态和神情。“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重点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多”“清”的特点。)
3、范读——仿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竞赛读。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1——3自然段。(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2、练习背——指名背——分组竞赛背。写字
学习“瓦、泉、然、结、塔”
1、学生观察先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范写指导,重点强调“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2、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师生共同评选。评教师:老师写的字请学生评价。学生互评:学生田字格中的字,互相评价。
3、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泉水 3
最新版
5泉水
1、课件导入。播放泉水的画面:你知道什么是泉水吗?(从地下流出来的水)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泉水的样子。
2、歌曲导入。师生随着音乐磁带共唱《泉水丁冬》。
师: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吗?(板书课题)对话平台 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或师范读),思考:泉水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
1、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字情况。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
2、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多读几遍。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
朗读
1、细读课文,思考: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指名读课文前三自然段,重点指导泉水说的话,揣摩它的心态和神情。“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重点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多”“清”的特点。)
3、范读——仿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竞赛读。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1——3自然段。(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2、练习背——指名背——分组竞赛背。写字
学习“瓦、泉、然、结、塔”
1、学生观察先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范写指导,重点强调“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2、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师生共同评选。评教师:老师写的字请学生评价。
学生互评:学生田字格中的字,互相评价。
3、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2017.3.1 最新版
2017.3.1
第三篇:语文高一人教新课标必修3第5课《登高》教案
《登高》教学设计
西工大附中
王宏哲 教材分析
《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中的一首。意境阔大苍凉,情韵深厚,抒写了对自然、身世、国家的多重悲叹,被古代评论家称誉为“古今七律诗第一”。是引导学生感受诗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指导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崇仰圣贤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好读物。教学指导思想 1.“国文是读的学科”,通过四步诵读法(初读明句读,再读解情韵,三读赏意境,四读悟情理)让学生提高诵读能力、深化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2.古人对诗文的评价往往很有见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首诗被誉为“古今七律诗第一”。
3.诵读、理解、表达综合训练,让学生朗诵、理解、赏析、思想素养全面得以提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训练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基本能力。
2.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描述诗歌的意境。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四步诵读,感受《登高》的情韵之美。
2.品味本诗思想和艺术手法之美。
3.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逐步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志士情怀,形成尊重先贤的情怀。重点:通过诵读和品味研读体会诗人深沉复杂的情感。
难点:领会诗人悲自然之秋、生命之秋、家国之秋的志士情怀。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写《登高》这首诗时老杜已在西南天地间漂泊了八年,满身疾病、穷愁潦倒、思念亲人、忧心忡忡。因为人生苦寒到了极点,萧瑟到了极点,这首字字血、声声泪的述怀诗被古人称为拔山扛鼎式的悲歌,被古代评论家称誉为“古今七律诗第一”。今天,咱们一起在诵读、品味、感悟它的情韵美、情怀美。
二、初读明句读
学习任务:请大家结合注解理解大意,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再读解情韵 1.自读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组织学生讨论,归结于“悲”,这是一首悲秋之作。
2.从课后练习题罗大经的说法突破对“悲”的理解,师生讨论。
“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3.颈联读法指导:读“万里悲秋常做客”,要心中眷念着家乡,“万”“悲”“常”都要重读,如“万”,开口要大,腔调要拖长,以描绘迢遥万里之状;读“常做客”,要倍感身世凄凉。“百年多病独登台”,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仃,形单影只,无所依傍。“百”“多”“独”都要重读,其中“独”字要读得特别痛苦。四、三读赏情境 1.如果把《登高》一诗的前两联看成是一幅画面, 请同学们说说画面中有哪些内容? 听到的: 风急、猿哀。
看到的: 天高、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长江。
2.请同学们结合以上景物, 运用联想、想象, 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学习流程:个人品味——小组讨论——全班探讨。
3.首联理解点拨: “急”字表现秋风特别猛烈,还寄寓了诗人当时的深切感受。这种寒凉,不仅是身体皮肤的感觉,更是诗人内心的感受,这里所写的不仅仅是天凉风凉,更主要的是写诗人的心凉。“天高”,秋日的天空却显得那么高不可及、空空荡荡。所以一个“高”字,就写出了诗人心中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孤苦无助的凄凉心境。“猿啸哀”,一个“哀”字,不仅写出了猿鸣的特点,而且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心中的浓浓哀愁。“渚清沙白”,在萧瑟的秋风中给人一种凄清苍凉之感。“鸟飞回”,诗人又抬起目光,看到了在江上飞动的鸟。由于风大,鸟在风中飞得非常吃力,所以用“回”,回旋地飞。如果我们联系到诗人当时的艰难处境,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要写到“鸟飞回”了。为什么呢?因为在风中吃力地盘旋的鸟,让诗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艰难处境。在这里,鸟已经不是鸟了,而成了诗人的化身。鸟飞倦了可以归林,而到处飘泊的诗人却因为战乱而远离家乡,有家难回,这怎能不让人感慨万端呢!
诵读指导: “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渺小;“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读“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
4.颔联理解点拨: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 了一层悲凉之情!落叶给人生命短暂之感,那么长江呢?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诗人更显得的渺小,无限孤独。
诵读指导:读的时候,大家应该把这种豁达、坦荡,那种气魄读出来。应该读得昂扬一些。站在长江岸边面对汹涌的波涛,目光远望,音调略高。尤其“滚滚”二字应该读出磅虑的气势。待到这里,已经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此时应该高昂一些。
5.鉴赏手法:缘情布景。
比较:“落木萧萧下”与“落叶飘飘下”。干枯与润泽,沉重与轻飘,萧瑟与自在,考虑与诗人情感的吻合。五、三读悟情理
1.探讨尾联的意蕴,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性。
(1)古人讲“登高之悲意九重”,最后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悲”?诗中哪一个词可以看出,请作进一步解释。
明确:艰难,国家艰难,连连战乱,社会动荡;个人艰难,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2)“苦恨”是什么意思?——极度痛恨。“极度痛恨”什么?
极度痛恨自己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在这战争年代,不能为国效力了,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老是不可避免的,诗人为何极度痛恨自己已经老了?因为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恨自己无法救济天下苍生。小结: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忧愤,心急如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
读到上一联,诗人的苦难令我们动容,可读到这里,诗人的精神令我们震撼。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总在自责自己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不能救生民于水火,这才是“苦恨”的真正底蕴,这才是独一无二的杜甫心哪!他以自己病弱的双肩担起了天下这沉重的悲。唐民间谚语云:唐朝诗圣是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之所以被人们尊为“诗中圣哲”,其主要原因便在于杜诗中回荡着强烈而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这是杜甫为人景仰的根本原因。杜甫永远都是利国利民,忠心不移,这份执着一念、孤注一掷的毅力,这份百折不屈、坚贞不渝的意志,足以催人泪下,动人心魄。2.诵读指导:读尾联的时候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很”要快、要高、要特别重,从牙缝间吐出这两个字,“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当读
“新停浊酒杯”时,要把欲罢不能的但又无可奈何的情绪表达出来。3.诵读理解情韵。
“悲”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所抒的情感既有身世之悲,又有国事之悲,带着这些悲情再来品一品,诗歌将别有一番滋味,大家看:
在苍茫的天地之间,秋风猛烈地吹向一个登上高处的孤苦老人,两岸的猿似乎要将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悲凉之情全部啼啸出来,急风中的飞鸟低徊寻找着落脚点,这又多么像流浪他乡的诗人的化身啊!此时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悲苦又像这落叶和江水一般,难排不尽,驱赶不绝,此情此景达到了交融的最高境界!
(1)学生读。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老师提供相关的背景音乐。(二胡《二泉映月》)
(2)老师演读。
六、小结
通过这些学习,你认为这首诗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艺术性高:四联全对偶,律诗中罕见;写景简洁但很丰富,情景妙合;写景手法精妙,动静结合,形声色态兼备;第三联言简意赅,十四字竟有八重悲。二是思想性高。悲秋,既悲自然之秋,又悲身世之秋,更悲家国之秋,立意高远。
七、相关时评
在杜甫1300周年诞辰之际,网络上流传了大量恶搞杜甫的图片,所谓“杜甫很忙”。请大家对此发表意见。
八、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课所学三首杜诗。
第四篇: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第5课泉水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第5课泉水
http://shop727143652.xintaonet.com/
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教学难点
1、“瓦”、“脆”的记忆和书写。
2、培养学生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
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媒体资源:视频《泉水》,动画《泉水:生字学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名言: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奉献和付出。——爱默生
2、春天里,泉水唱着欢快的歌儿流进小池,流过平地,流到果园,穿过山谷,它给别人带来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利用视频《泉水》进行听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
http://shop727143652.xintaonet.com/
2、卡片认读生字:哦、股、缝、罐、塔、杜、鹃、脆
教学方式:自读、齐读、指名读
注:“哦”的音是“ò”,不是“wò”;脆的音是“cuì”,不是“chuì”
3、自读课文。要求: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一读。(先自读再小组互读)
4、泉水都流过了那些地方?(板书:山腰平地果园山谷)
(二)、理解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1、小组读课文,讨论:泉水快乐吗?为什么?
2、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读好泉水说的四句话:
(1)泉水(高兴地)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泉水(快乐地)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泉水(愉快地)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泉水(兴奋地)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注:
1、括号中的词语为教师所加,教师在教学中相机提示,可让学生填空,也可自己引导。
3、引读二、三、四、五自然段。
4、学生选读二、三、四、五自然段。(方式:自读、挑战读。)
5、学生选背二、三、四、五自然段。
6、这股泉水是从那里来的呢?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重点指导读好“冲出来”。
7、读好六、七两个自然段。(方式:跑呀,跑呀做重点指导。问:泉水要流到那里去?你从那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8、通读全文。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流进 山谷 流过 果园 流到平地 穿过 小池
注:本题旨在巩固流进、流过、流到、穿过这4个词的搭配,教师可依据自己实际出其它题型区别这4个词。
2、照样子写一写:
例:很多很多
很多很清
很甜很美
四、小结
爱默生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奉献和付出。泉水快乐是因为它帮助了姐姐、杜鹃花、果树、画眉鸟,愿大家都能成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2—3生背诵。
卡片认读生字词:瓦罐、泉水、天然、结果、一股、清脆、水塔、杜鹃
这些词语中哪些字是要我们学会的生字?找出来之后再读。
二、学习生字
小组学习生字(结合动画《泉水:生字学习》进行学习):
http://shop727143652.xintaonet.com/
注:小组内的学生选取两个以上的生字自由记忆,然后互相交流,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瓦:第二笔是竖提,第四笔是横折弯钩。
然:左上角要和“夕”区分。
脆:注意左下角的写法。
鹃:“口”字上没有一横。
注: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相机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忆,只对易错部分做精要讲解,其他的尊重学生想法。
3、指导书写
瓦:最后一笔的折要写在竖中线上。
然:四点底要写规范
股:右上角没有钩。
教学方式:(1)先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结、股、脆、塔
(2)同桌互查,教师巡视找易错典型范写
(3)自由写,小组互查、改写
三、巩固练习
1、加偏旁组字组词
吉 土
2、照样子填空
火红的杜鹃花()身影
()大镜子()山谷
()歌声()果子
3、读一读“我会读”
四、小结
附:板书设计
泉 水
山腰 姐姐
平地 杜鹃花
山坡 果园
山谷 画眉鸟
注:用简笔画板书为好。
http://shop727143652.xintaonet.com/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七单元 第28课《小伙伴》3教案(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
小伙伴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13个生字。会写“问、间、伙、伴、共、汽”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并学会分角色朗读。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乐于帮助他人并用具体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习13个生字。
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
2.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小伙伴们的不同态度。
教学环节
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请哪位同学说一说,你的小伙伴是谁?
2.板书:小伙伴
3.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在小伙伴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说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并运用阅读期待激发学习兴趣。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的生字划出。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示范读,要求学生将第一步不会读的生字会读、熟记。
3.利用媒体资源中的生字动画,帮助学生学习生字。
4.请同学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是指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三、检查学习情况、交流反馈。
(一)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部分学生读,其余当评委。
2.同桌同学互读。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4.指名几位学生读课文。
教师提问:一个个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把它藏在课文中,你也会读吗?谁来念念课文?
(二)学生交流汇报: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动画课文,让学生看后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小朋友?谁是谁的小伙伴?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玛莎、维加、安娜、安东。
3.同时引导学生说说:玛莎是维加的小伙伴。维加是玛莎的小伙伴。玛莎的小伙伴有维加、安娜、安东。……
4.提问学生简单叙述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四、利用媒体资源中的生字动画,指导学生书写“问、间、伙、伴、共、汽”六个字。
1.出示四个字,引导学生分析(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并尝试书写。
说明:“问、间”都是半包围结构,偏旁是“门字框”;“伙、伴”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单人旁”。
2.重点指导书写“问”、“伙”。
3.学生书写。
说明: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理解感悟小伙伴们的不同做法,懂得安东的关心帮助是最具体、最实际的。
教学环节
一、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二、研读课文,初步理解感悟。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春游那天,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饭了,惟独玛莎站在一旁。同学们见了,是怎么做的呢?
说明:师生抓住对话随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维加关心、询问,安娜关心、责怪,玛莎难过委屈的语气。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进一步读懂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
说明: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用行动去关心,玛莎很感动。
(三)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比一比,哪组分角色朗读得最好(可以配上动作表演)。
三、开展“图文”配对活动,深入理解感悟。
(一)仔细观察插图,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图上的四个小伙伴分别是谁?说清楚是怎么看出来的。
举例:从左往右数,第三位是玛莎,因为她是两手空空的,又低着头,好像很难过。从右往左数,第二位是玛莎,因为旁边的安东正掰了半片面包给他吃呢。身穿蓝色背带裤,头梳两根长辫子的是玛莎。一手拿着面包,一手拿着矿泉水的小男孩是维加,拿着酸奶的小女孩是安娜。头戴帽子,快步走来,把半片面包递给玛莎的男孩是安东。……
说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言文字思考、分析判断,并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创造潜能。让学生“根据图文对照,说说图上的人物分别是谁”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依据自己不同的感悟来分析判断。应该说学生的思维已进入开放状态。同时,这环节的安排也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说明。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为什么?
2.小组同学编排课本剧,尝试表演。
说明:通过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把文字故事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这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
板书:维加:问,说;
安娜:说,说;
安东:掰,放,说。
4.引导学生想象安东当时是怎么想的,深入了解安东的帮助,在当时来说是最有用,最具体的关心。
四、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1.教师提问: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这样吧,现在老师就是丢了中餐的玛莎,你们就是我的小伙伴们。你们发现了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这样去做呢?
2.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一定会遇到困难,你帮助过谁呢?或者你接受过谁的关心和帮助呢?
说明: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适合学生独立思考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进入课文,从阅读者变为当事者,学生的体念就会更深刻,感情的抒发就会更真切。
3.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懂得要乐于帮助他人并用具体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