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全教学案例
关爱生命健康 注意饮食安全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有些学生在吃了一些食品之后会有腹泻、腹痛、呕吐等现象。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预防食品中毒。(二)重点讲述: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C、不吃变质剩饭菜。
D、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E、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F、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G、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H、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I、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3、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品,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2002年起,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类食品;2003年下半年,对方便面、膨化食品、罐头、冷饮等10类食品,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
(三)让学生互相交流,谈谈体会。(四)总结: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引起注意,如果忽略了这项,其后果不堪设想
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中认知食品安全为教学主线,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展开课堂活动。本课的特色主要有:
1、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调查报告、小专家讲座、小记者新闻报道、食谱设计与分析、食品包装袋的收集与讨论等教学环节,训练了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能力,学会倾听、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2、教学过程能把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通过学生自我分析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
3、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真正让生活走进了课堂,体现了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实践“科学为大众”的教育目标。为了更贴近同学们的生活,教学中有许多创造。例如,以我们学校星期一早上升旗时频频有学生肚子疼的现象引出本节课的第一大主题:注意食品安全。例如,其中一大主题“食品安全”的学习中,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生活中的“发现”,如鲜肉、鲜鱼、鲜菜的识别标准;四季豆煮不熟会中毒,霉变的花生含致癌物;路边烧烤、油炸食品也会有致癌物质等,都是超出教材,学生的“发现”;如建议农民不应乱扔农药瓶到河里,防止污染水域中的生物,再经食物链传递给人类等等。都说明了学生有许多实际的经验和“发现”,只要积极性调动的好,并给于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科学教育就更能生活化,生活处处有科学,生活处处用科学。
4、把“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先进理念引入本课教学,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家长们给予学生在活动中的那些评价,那些评语不仅仅是对一份饮食的评价,更是家长与孩子的一次心灵的沟通。这次活动得到许多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他们还希望以后还会有类似这样的活动开展,来促进和帮助亲情教育。
第二篇:关于“食品安全”的教学案例
关于“食品安全”的教学案例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从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2009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到2010年初300多万吨的“地沟油”事件和2011年的“瘦肉精”,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1996年英国爆发的疯牛病、1997年香港禽流感、1998年东南亚猪脑炎、2001年欧洲爆发口蹄疫、2009年全球性的典型H1N1流感,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忧心忡忡,以至有的人产生了“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的恐惧心理。当然这种担惊受怕显属过虑,但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今的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危害:
我将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的危害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使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在农业生产中,一些菜农、果农为了增收往往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来喷洒蔬菜、水果,这直接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超标,这样的蔬菜、水果被消费者食用后肯定会带来身体健康上的很大危害。例如,在2009年曾经有相关的组织对北京市4家大型超市销售的樱桃、甜瓜、桃子、油桃、苹果5种水果进行抽查,结果一共检测出了17种农药,甚至有的 农药是法律已经禁止使用的农药,可见某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多么不容忽视。
2.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一些黑心肠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受金钱的驱使,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往往违规使用、超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甚至不惜掺加有毒有害的化学用品,主要表现在:(1)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加工食品使用的添加剂的品种及其用量,如果超量使用很可能会对人体带来危害。但是为了追逐利润,一些食品加工者却无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的保护,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例如,在面粉中添加超限量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菜中多倍超标量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为了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为使大米、饼干增亮使用矿物油;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为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一种化工原料,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还有孔雀石绿、苏丹红、三聚氰胺……像这些老百姓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出却能导致人们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化学物质到处可见,令人防不胜防,触目惊心。(2)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家禽、家畜、水产品体内。在种植业、养殖业中滥用激素和其他药物以增加产量,使水果、蔬菜、家禽家畜、水产品在短期内获得丰收、成熟。例如,带尖的西红柿,坚硬的猕猴桃、肥大的豆芽等等,都有可能是使用激素促使其长熟的结果。这种做法不仅使培育出来的产品营养价值明显降低,而且也会给食用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3.制造、加工食品的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例如,用病死的家禽家畜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类食品、“注水猪肉”(给猪注水等于注毒,食用后对人体有极大危害)等。再如,2009年,在辽宁、山东、河北、上海、陕西等地又查到了多起使用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而生产乳制品的事件。这些免食品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加以严厉制止,都有可能会演变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食品安 全事故。
4.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严重。由于受城市某些工矿企业违规排除废水的影响,致使一些地区人畜饮用水源和农作物灌溉水源受到很大程度的污染,主要是铅、锡、汞、锌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过量浸入到水源中去,受这些重金属污染的饮用水和农产品食品进入到人体后,就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另外,一些用来盛放食品的包装纸、包装袋、不锈钢餐具等也是铅、铬、镍等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这些重金属物质一旦超标超量的渗入了食品中,人们食用后就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潜在威胁。
正是由于以上一些食品问题的存在,近些年来,中国每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层出不穷,并且愈演愈烈。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全国食物中毒情况,仅2003年,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达379起,中毒12 876人,死亡323人;2007年,全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506起,中毒13 280人,死亡258人;2008年,全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437起,中毒 13325人,死亡152人。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三、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法律层面、道德层面、监管层面、社会层面、经济层面、环境层面······最本质的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问题,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法律层面,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监管层面,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社会层面,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道德层面,如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感淡薄,人与人之间信任度的降低等等。
环境层面,环境污染,农药、兽药等的滥用,高科技环境下,新的非法添加物不断更新换代等等。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健康安全的要求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是必然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政府监管是食品安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但非本质问题。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也是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逐步提高。
四、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对策建议:
1.建议政府出台国家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从宏观角度对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分门类分阶段地提出目标与方针。目前,国务院已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大多数省市政府也已针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希望国家对食品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导向。
2.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支持。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继续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3.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的食品企业集团,强化“原料——加工——流通——销售”的全程质量管理。建议在全行业推广ISO、HACCP认证,实行质量体系化的管理,并以此作为市场安全准入的“一票否决制”,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工企业。
4.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5.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除“见怪不怪”现象,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力。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仅仅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不够的,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商人的一种道德缺失问题。厂商何以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这些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决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决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五、总结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第三篇:十大食品安全案例
2010年-2019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一滴香”
2010年8月
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清水就能变高汤”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
是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
毒豆芽可致癌
2011年4月17日
凌晨,沈阳市公安局端掉一毒豆芽加工窝点,在该窝点内
查获使用有害非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豆芽2吨,半成品8吨,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有数据指出沈阳市场上近三分之一是毒豆芽。
让食物更加漂亮、增加黄豆发芽率,这些豆芽里被加入了
尿素、恩诺沙星等违法添加剂。
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
恩诺沙星是一种抗生素,一般用在动物身上;6-苄氨基腺嘌呤长期食用则会在人体内
产生可致癌的亚硝酸盐。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缺乏社会道德,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毒胶囊事件
2012年4月
月
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给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
经调查发现,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肯德基、真功夫食用冰块被曝不如马桶水
2013年
7月
20日,央视记者在北京崇文门的肯德基、真功夫和麦当劳3家大型快餐店中,取回可食用冰块进行抽样检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冷冻饮品卫生标准》中规定食用冰块菌落总数不超过100cfu/mL,大肠菌群不超过6MPN/100mL,不得检出致病菌。
从央视新闻中提供的数据来看,三家快餐店的食用冰块菌落总数均高于国家标准,即超标。对此,三家快餐店回应冰块菌落超标事件称,立即按照标准严格清洁和消毒制冰机和相关设备,同时向消费者表示歉意。肯德基、真功夫食用冰块被曝不如马桶水。
“泡药”豆芽日销20吨
2014年11月,《新京报》记者对北京大兴一非法添加违禁成分生产豆芽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毒豆芽”日销达20吨,并且堂而皇之地进入北京新发地和景绣大地等大型农贸市场,流入百姓的餐桌。
走私“僵尸肉”流入餐桌
2015年6月1日,海关总署在14个省份开展打击冻品专项行动,打掉专门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共查获42万吨僵尸肉,价值30多亿元,部分走私肉已经进入市场。
好邻居便利店便当过期三天仍出售
2016年3月份,某记者以应聘小时工为由,进入好邻居便利店(苏州街工商店)暗访。暗访期间发现,该店存在便当过期3天仍出售、头天关东煮次日继续卖、豆浆掺水、料理食材未按要求清洗等情况。
肉质品安全
2017年2月1日上海法院依法对上海福喜肉案涉案两公司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生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罚款240万元,涉事人员均被判有期徒刑。
非洲猪瘟蔓延,猪肉还能吃吗?
2018年8月1日,我国辽宁沈阳报告首例非洲猪瘟病例,随后其他省份也相继出现非洲猪瘟疫情。截至11月22日,全国20个省份共计爆发73起疫情。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引发了消费者普遍的担心。
广药维C银翘片被曝光含有剧毒砷汞
2019年3月26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广药子公司广西盈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维C银翘片,不仅其原材料经过工业硫磺熏蒸,而且成分与实际不符,含剧毒砷汞残留。对此,广药方面27日回应称,公司已经停止销售维C银翘片,并对相关产品进行了封存。
食品污染造成的危害可以归结为:
²
(1)
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
²
(2)
造成急性食物中毒;
²
(3)
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
²
(4)
对人类的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三种危害因素(三个“凶手”)
§
1、生物危害
§
2、化学危害
§
3、物理危害
三个主要环节
§
1、农牧生产环节
§
2、食品加工环节
§
3、流通消费环节
食品发生安全问题的特点:
(1)
隐蔽性:不能及时发现和做出评价;有些情况不表现为急性;容易导致人的忽视。因此监控和预警十分重要。
(2)相对性:主要表现为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安全评价和安全对象的相对性。
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下结论之前需要进行风险性评估。
(3)爆发性:随着经济贸易的全球化,食品的流通速度快大、物流范围广,问题的出现具有爆发性,其影响面可能是全国,甚至于全世界。
食品不安全原因
(1)
环境污染导入食物链: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农用化学品污染
(2)
检测技术滞后。美国的方法可同时检测食品中360多种农药残留物,德国的方法可检测325种,加拿大的方法可检测251种,我国最新研制的仪器,却只能检测180种农药残留。
(3)食品安全标准不完善
(4)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部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自觉守法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者利欲熏心,不择手段,制假手段五花八门,欺骗消费者。
三个必须强化的层面:强化政府监管、强化社会参与、强化企业诚信。
第四篇: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15酒一张超
2015年9月1日,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查获疑似问题青枣3.3吨,经检测含有糖精钠(网友称之为“糖精枣”)。经查,2015年8月20日以来,涉案人邓翔从外地运来青枣,先在烧热的水中过一遍,然后将焯过水的青枣倒入水池里,加入糖精钠、甜蜜素、苯甲酸钠等添加剂进行浸泡,制成“糖精枣”,然后运往南宁、北海、海口等地销售,总数达30余吨。
按照国家标准,糖精钠、甜蜜素、苯甲酸钠等添加剂严禁在青枣使用。依据刑法规定,邓翔等生产销售“糖精枣”的行为涉嫌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这起安全事件属于违法向食物里面添加非食用添加剂,继三鹿三聚氰胺奶粉和双汇瘦肉精事件之后的又一起典型食品安全事件。三个案例看似无大多关联,实则反映了中国当前的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
第一,利益至上的经营观念。
对廉价青枣进行违法添加添加剂等方式的加工销售,使数十吨“糖精枣”流入市场,获得黑心收入,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第二,食品质量监督环节的漏洞 数十吨的问题青枣,近一个月的市场输入,食品监督部门对此毫无反应,说明食品监督部门对产品流入市场存在监管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占的地位不断强化,其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也不断显现出来,出现了诸如此类的食品安全问题。个人认为原因有下: 第一、食品安全法制不健全,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仅仅对食品质量做了一些概要性的规定,法律监管及处罚方面扔存在较大的法律盲区。食品安全法律针对食品的来源及流通环节未进行系统性的规范,于是出现了诸多漏洞。
第二、社会主义食品监督体制不合理。食品监管机构设置不合理,权限不清。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比如卫生部、农业部、环保总局、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的职能权限不明。出现部门间的职能交叉、重发执法、执法缺席、监管空白等现象,监管责任难以落实,职能部门互相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
第三、诚信问题,社会责任感缺失。社会责任高于个人或企业责任,树立诚信道德意识。只看到个人利益,为了牟取暴利,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健康。这些事件暴露了我国部分企业社会道德缺失问题,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够完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关系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我提出了下面一些观点和建议:
一、企业采购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等相关产品时应该出具合法的供货商和生产商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不具备此类证件的商户收税。简化证明的办理手续,提高审查严格度。
二、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没有产品合格证明不得进入市场。建立市场级检测体系,在超市、农贸市场等密集分布区设立检测点,随时对有关食品主要质量参数进行检测,可由市场专职检测人员和人民群众开展抽检活动。
三、净化市场源头,重点对百姓每天的必需品如粮食、蔬菜、水果、饮用水等进行评测。国家建立“食品安全网点”“绿色合格产品”诸如此类的标志,鼓励商户主动请求食品检测,对此类种植专业户、集团,生产厂家进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防止此类商品价格虚高。消费者更加偏向于购买此类商品,这样无证无保障的种植户、生产厂商会因无人问津而自灭。
四、增加媒体透明度,网上、电视台、报纸应有计划、有针对性适时曝光食品检测结果,对优质、合格产品进行表彰,让其受益,不合格者曝光,让其下架或冷落,令其整改或停产,多方面、全方位提升透明度,让消费者放心。食品安全大于天,如果抓不好食品安全,最终导致的是社会层面的连锁反应。加大执法,增加透明,提高质检,才能让消费者放心,促进行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第五篇:学校食品安全案例
学校食品安全案例
时间:2015/7/20 9:32:24
点击量:9 〖案例一〗学生好奇误食桐子果伤害事件
2003年3月13日,某镇村小学的部分学生,晚饭后在学校操场边玩耍,有学生来到桐子果树下,捡到落在地面的桐子果,剥开后吃果仁,先后有47名学生捡吃了桐子果,数量3至10粒不等,晚上9点左右,有学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的症状。经老师询问,有同学说是吃了地上捡的桐子果,随后凡吃了桐子果的同学纷纷出现相同的症状。后经卫生部门调查证实这是一起误食桐子果所导致的中毒事件,共导致47人中毒,无死亡。
提示:此事件发生,是由于小学生好奇心理,以及缺少相关食品安全知识所致。
建议:各级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让其不要随意采摘和捡拾不知道其属性的野果、“三无”产品等不健康食品食用。发生事故及时报告卫生、教育部门,配合开展对学生进行及时治疗。
〖案例二〗学生食用变质米干中毒事件
2001年10月10日,某镇村小学发生一起因食用变质米干,导致53人发生中毒的事件。经食药部门调查,学校食堂所供应的米干是10月9日下午2:00左右从米干厂购买,然后放臵于班车行李架上托运,班车几经停留,直至9日晚上才送到学校食堂,食堂工作人员收到米干后,在室内常温下放臵,到10月10日供应早点时,距米干出厂已经17个小时,炊事员在抓米干时发现有粘黏、馊味,已明显变质,但未引起注意,只将米干在开水里烫了一下就加入肉汤、佐料供学生食用,最终导致了食物中毒事故。
提示:此事件发生,是由于未按规定程序采购食品、未按规定验收入库,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
建议:各级各类学校要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食堂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及健康知识教育培训,完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强化食品加工环节、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食品留样、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等制度落实。发生事故及时报告卫生、教育部门,配合开展对学生进行及时治疗。〖案例三〗学生食用皮蛋中毒事件
2014年9月14日,某市技工学校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经食药部门查明,这是一起食用凉拌皮蛋而导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共有25名学生发病,中毒学生均食用过学校食堂加工销售的凉拌皮蛋,中毒学生经医院及时救治,治疗痊愈,无死亡。
提示:此事件发生,是由于食品卫生专业知识不足,加之加工的是凉拌食品,并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检验所致。建议: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控制凉拌食品的加工种类和数量,并对每批次及时进行检验,合格后再食用。发生事故及时报告卫生、教育部门,配合开展对学生进行及时治疗。〖案例四〗学生食用过期早餐奶中毒事件
2014年4月19日上午,某市约200名中小学生在食用学校配发的早餐奶后,出现胃部痛痛、呕吐等症状,因出现食物中毒症状被送往医院治疗,大部分症状较轻,有27人留院观察。经食药、卫生部门调查,是因为学生食用过期早餐牛奶导致。
提示:此事件发生,是由于未按规定程序采购直接饮用食品,未对配餐食品进行检验造成的。
建议: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配餐制度,配备专门人员对每天的配餐食品进行检验,索要相关证明和做好食品留样工作。发生事故及时报告卫生、教育部门,配合开展对学生进行及时治疗。〖案例五〗学生食用无证摊贩食品中毒事件
2014年9月6日晚,某市中学部分学生在校园内食用刚刚无证经营的小吃部吃的炒饭、炒面等食物后,很多学生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随后这些学生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经食药、卫生等部门调查,后经医院确诊,此次中毒事件的罪魁祸首为亚硝酸盐。但目前亚硝酸盐的来源还是个迷。提示:此事件发生,是由于校内餐饮管理混乱、食品安全制度未落实造成的。
建议:各级各类学校要校内餐饮管理,严禁无证经营,严禁食品制度未落实到位就开展经营,严格控制食品进货渠道,严把食品进货关,逐步建立定点供应制度,出现问题能够追本溯源严格配餐制度。发生事故及时报告卫生、教育部门,配合开展对学生进行及时治疗。〖案例六〗学生食用机械机油泄漏沾染食品中毒事件
2014年9月12日,某市镇第二中学小学部57名学生在食堂就餐后出现呕吐、肠胃不适等情况。经食药、卫生等部门调查,事故原因为:学校馒头机工作期间突发机械故障机油泄露沾染面粉,制成馒头后被学生食用所致。现仍有个别学生继续观察治疗。
提示:此事件发生,是由于校内餐饮机械管理维护混乱,学校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缺乏,未按规定程序开展工作造成的。
建议: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加强校内餐饮机械的维护与管理,严禁滥用非食用油进行维护现象,严格落实维护检修责任制度,确保学校餐饮机械安全无污染正常运行。发生事故后要及时报告卫生、教育部门,配合开展对学生进行及时治疗,并作好相关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案例七〗学生食用未做熟扁豆中毒事件
2011年9月28日,某市区实验学校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受害学生达到百人以上,校方和政府有关部门立即组织抢救,现已痊愈。经食药、卫生等部门调查,学生食用了学校配餐采购的食品,其中含有没做熟的扁豆,产生的毒素所致。
提示:扁豆中含有植物血球凝集素、皂素等毒素,在持续加热到扁豆完全熟透时,即被破坏,失去毒性作用。如果加热不彻底,出现扁豆原有的生绿色没有完全改变,吃后口感生硬、豆腥味浓等现象时,扁豆中含有的毒素就没有被破坏,极易引起中毒。通常吃扁豆馅饺子、凉拌脆扁豆和急火炒扁豆等,都易引起扁豆中毒。扁豆中毒一般多在食后1—5小时发病,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等,还可以出现头晕、头痛、出冷汗、全身无力等症状。提醒食用者,一定加以注意,烹调扁豆时一定要煮熟煮透。
建议:各级各类学校要强化对餐饮服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掌握食品安全防范知识,避免学校食堂生产过程中产生有毒食品伤害学生。同时加强对配餐企业的监管,避免配餐的随意性,严格配餐批次的监管,防止可能伤害学生食品流入学校。〖案例八〗学生发生疑似食物中毒
某市卫生学校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部分学生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还有少数学生伴有低烧发热。截至第二天中午11时30分,医院累计接诊学生为171人。经医疗专家诊断,初步认定为疑似食物中毒。
提示:立即启动食物中毒应急预案,迅速成立事件处理领导小组,稳定学生情绪。建议: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卫生及疾控部门报告,组织工作人员,到学校就餐场所,即学校大食堂、小食堂及校园内食杂店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和采样,收集近几日内各餐次的食谱,采集所有剩余食品样品,采集食品加工用具涂抹样品,并对学校用水采样。〖案例九〗学生食用变质鸡蛋发生中毒事件
某市双语小学65名小学生早上吃了学校早餐中的变质鸡蛋,致使食物中毒,学生均称恶心、腿软、头痛等症状,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说,这些学生经初步诊断为食物中毒。根据医院的记录,学生早上吃过煮鸡蛋后,开始恶心、腹痛。最后,经过医院紧急治疗,学生都已到校上课。卫生防疫部门已对学生昨日的食物进行了取样化验。
提示:食堂服务人员,应对供餐食品进行检查,确保各种食品未变质,变质食品要及时停止售卖,避免造成学生大范围的食物中毒。建议:一旦较多学生发生食物中毒,要及时联系当地医疗部门,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对食堂、超市食品进行取样,做到有证可循,同时,对问题情况及态势向上级部门汇报。〖案例十〗学生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
夏季,早晨6点多钟,某县第三中学大批学生突然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被集体送到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急救。经初步调查,这起事故是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症状的大部分学生都曾于前天在学校食堂就餐。据现场统计,到医院治疗的学生有120人左右。而最终相关方面认定的中毒人数为84人。
该学校就餐人数众多,因此设置了两个食堂,中毒发生的学生都是在二食堂吃的饭,老师凌晨5点钟就闻讯赶到学校处理此事,见到情况紧急,随即向公安、卫生等部门通报了此事。
初步认定84人食物中毒,属于食物中毒已可以肯定,经过对食堂供餐食物初步检验,已经排除了化学物质如毒鼠强、亚硝酸盐中毒的可能性,而是细菌中毒,因食堂剩菜未进行完全加热,夏季细菌滋生,污染食物。
提示:此次事件的发生,起因于食堂对剩菜剩饭保存不当,缺乏安全意识,食用时又没有进行完全加热,学生食用了细菌滋生的食物后,发生中毒症状。
建议:学校管理人员、食堂安全管理员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合理控制制作食品总量,严禁给学生提供剩饭剩菜。同时规范食品管理流程,对供餐食品进行不定期抽样监测,保障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十一〗食堂管理混乱,受卫生监督执法部门处罚
某市中心学校违反健康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案。2006年2月24日,市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对该学校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该校第二餐厅4名从业人员无有效健康证明,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容器混用,无明显标识。第一餐厅面粉就地存放,并发现鼠粪、鼠迹。
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八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十六条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七条之规定,责令改正,并处罚款1000元。
提示:学校食堂为学生集体用餐地点,原《食品卫生法》中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情节严重的,将吊销卫生许可证。
建议: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要认真学习食堂管理规定及国家食品加工操作规范,并认真执行相关规定,常抓不懈,对于新从业人员,需进行全面体检、培训,掌握操作技能后,方可聘任使用。〖案例十二〗食堂管理失职,相关渎职人员收到处分
某省小学学校食堂长期无证经营,且存在通风不畅、管理不严、卫生安全措施缺失等问题,致使发生46名学生集体腹泻事件。教育、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镇政府存在监督管理不严、督促整改不力问题。市教育局局长、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等11人受到政纪处分。
提示:安全无小事,学校食品安全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卫生部门及学校负责人,在日常管理中,应将学校食品安全作为一件大事来落实,严格执行标准,时时执行标准,规范食堂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保障学校食品安全。
建议:各学校严格执行201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办理食堂的应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经营许可,未经许可的学校食堂严禁向学生开放。同时明确学校食堂安全管理人员,强化责任分工,加强业务培训,坚持底线思维,时刻绷紧食品安全弦。
〖案例十三〗食堂无卫生许可证,受卫生局处罚
某市技工学校学生食堂未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9名从业人员未取得健康合格证和培训合格证上岗,餐具在使用前未消毒,且卤肉的调料包内有罂粟壳。市卫生局依法予以取缔并对当事人做出了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
提示:卫生许可证,是食堂进行食品加工生产的许可证明,在未取得或吊销卫生许可证后,擅自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则是违法行为。学校负责人及食堂管理人员,应认真规范食堂管理,取得各项许可证明后,方可进行经营。
建议:各级教育部门要定期邀请食品安全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排查未经许可的学校食堂,严禁未经许可的学校食堂向学生开放,同时及时排除安全风险点,做到预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