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全状况相关规定及案例解析
国家质检总局9日公布最新一批不合格进口食品、化妆品黑榜单,248批进口食品、8批化妆品被拒国门外。其中,新西兰嘉仕堡巴氏杀菌乳检出质量问题;台湾统一出品的科学面、韩国狮王出品的多特洁丽康牙膏也有批次被曝不合格。
在此次公布的黑名单中,共有19批来自新西兰的嘉仕堡巴氏杀菌高钙脱脂乳、调制乳,存在违规使用化学物质胭脂虫红、超过保质期、菌落总数超标等问题。从阿根廷进口的巴乔七天全脂纯牛奶,脂肪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从美国进口的牛初乳粉,亚硝酸盐超标。哥伦比亚营养品(苏州)有限公司从美国进口的乳清蛋白粉,泛亚乳品(上海)有限公司从荷兰进口的浓缩乳清蛋白,标签及证书不合格。
胭脂虫红是从胭脂虫体内提取的一种色素。成熟的胭脂虫体内含有大量的洋红酸,可以制备成胭脂红色素,常用于食品着色、染料、化妆品等行业,是我国认可的食品添加剂。针对此次嘉仕堡巴氏杀菌调制乳违规使用化学物质胭脂虫红的问题,食品专家推测,问题很可能出在添加剂量上。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的规定,胭脂虫红色素有适用范围,添加量也根据食品的种类不同有所不同。违规要么超范围、要么超剂量使用,调制乳中是可以使用的,因此有可能是超剂量使用。
在此次公布的黑名单中,来自澳大利亚的贝宝氏婴幼儿罐装蓝莓香蕉藜麦粥、贝宝氏幼儿罐装梨苹果葡萄果泥,因标签不合格被销毁。台湾地区的拜尔汀生技营养有限公司出品的乐儿高滋养胚芽米粉、乐儿高营养麦粉,菌落总数超标。来自美国的冠军复合营养粉,铜超标;冠军新型乳清蛋白质复合营养粉,水分超标。来自新西兰的惠思乐酸乳粉香浓系列(博伊森莓味),违规使用化学物质葡萄皮红。
律云律师观点:
食品安全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进口食品的数量和品种逐年增加,我国进口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断发生的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漏洞。为确保我国进口食品安全和保护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消费需求,完善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当务之急。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水果、食用活动物的安全管理依照《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我们知道,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实施注册管理,对向中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实施备案管理,对进口食品实施检验,对进出口食品实施分类管理、对进出口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诚信管理。该《管理办法》第八条明确规定,进口食品应当符合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关检验检疫要求。第十二条中又规定:进口食品的进口商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规定,持下列材料向海关报关地的检验检疫机构报检:
(一)合同、发票、装箱单、提单等必要的凭证;
(二)相关批准文件;
(三)法律法规、双边协定、议定书以及其他规定要求提交的输出国家(地区)官方检疫(卫生)证书;
(四)首次进口预包装食品,应当提供进口食品标签样张和翻译件;
(五)首次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应当提供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许可证明文件;
(六)进口食品应当随附的其他证书或者证明文件。
报检时,进口商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将所进口的食品按照品名、品牌、原产国(地区)、规格、数/重量、总值、生产日期(批号)及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其他内容逐一申报。
另外,我国《进口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中就相应的责任认定也予以了明确的规定,第二十二条中规定,如果是由于国内关系人和责任,进口商品发生理问题,按照有关部门的职责公工承担质量责任;
(一)属于外贸经营单位责任,造成合同失误,验收困难,或者在索赔有效期满前收到商检证书,但未及时对外提出索赔而丧失索赔权利,造成经济损失者,由外贸经营单位负责赔偿,并追究直接责任的责任。
(二)属于交通运输单位责任,在运输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未将进口商品运到目的地,或者由于运输造成的残损、短少,由交通运输部门按照运输合同和有关规定负责赔偿延误罚金或者实际损失,并追究直接责任者的责任。属于仓储单位保管不善,造成残、短少,由仓储单位负责赔偿,并追究直接责任的责任。外贸运输单位未及时将到货通知寄送给收用货单位,或者发现残损货物未在口岸报验,而丧失对外索赔权利,造成经济损失的,由外贸运输单位负责赔偿,并追究直接责任者的责任。
(三)属于收用货单位责任,造成合同条款和对外索赔谈判失误,以及由于未及时验收、未及时向商检机构报验、未及时向外贸经营单位提交商检证书而丧失对外索赔权利的,或者自行搬运、保管和使用不善造成残损、短少,由收用货单位自行负责,并追究直接责任者的责任。
(四)属于进口审批、外贸经营、收用货和仓储运输等单位的主管部门管理和监督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由有关的主管部门追究直接责任者的责任。
(五)属于商检机构和有关检验机构工作失职,延误出证书差错,发生质量问题和丧失索赔权利,造成经济损失的,由商检机构和有关检验机构追究直接责任者的责任。
第二篇: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内容及相关案例解析
今年六月份网曝江苏高邮女教师“怀孕审批”事件火热一时,被网友吐槽此规定“太雷人”。然而更雷人的是,如此规定竟是教育界一项不成文的“潜规则”。为了职场生存,女性隐婚、轮流怀孕、排队生子、不敢休满产假„„还有多少种“坑妈”方式,令职业女性在做母亲这项最基本的权利面前尴尬不已?
案例一:工作岗位及工资标准不得随意变更
潘小姐于2009年10月开始在某广告公司工作,双方签有《劳动合同》,并约定潘小姐工资为每月5000元。2010年8月潘小姐怀孕,广告公司于2011年1月起对其进行了岗位调换,降低工资2500元。2011年9月和2012年4月,公司分别两次降低潘小姐工资至1500元。多次与公司沟通无果后,潘小姐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工资差额。仲裁裁决驳回了潘小姐的申诉请求。潘小姐不服,提起诉讼。
案件审理中,广告公司称主张降低工资、调整岗位是经公司集体确定,且经过潘小姐签字认可,符合法定程序。但双方皆认可的《员工内部调岗通知》显示潘小姐仅表示“同意调岗”。经过审理,法院认为广告公司在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双方系协商一致变更工资标准的情形下,自2011年1月降低潘小姐工资待遇缺乏依据。广告公司主张潘小姐同意调岗便意味着同意调薪于法无据,最终,法院判决广告公司支付潘小姐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工资差额。
律云律师观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5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在特定工作岗位上的女职工在怀孕以后,可能会面临履行正常工作职责的困难,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安排其他劳动。在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在女职工怀孕后便单方变更其工作岗位,并减少女职工的工资报酬,这种做法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即使是为照顾女职工而进行的工作岗位调整,也必须遵从协商一致的原则,并考虑女职工的特殊身体状况。
案例二:产检产假哺乳假一个都不能少
谭女士是某餐饮公司的领班,因为生育,自2011年底开始享受产假。但休假期间,餐饮公司没有向其支付工资。2012年3月初,谭女士以餐饮司未能按时支付劳动报酬为由提出辞职。后谭女士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餐饮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并补发其产假期间的工资。仲裁委员会支持了谭女士的请求后,餐饮公司不服起诉到法院,主张谭女士系自行辞职,公司无需支付补偿金。
法院审理后认为,女职工依法享有休产假的权利,并且休产假期间工资待遇不得变更。在餐饮公司未能支付产假工资的前提下,谭女士有权解除劳动关系。最终,法院判决餐饮公司按谭女士的原工资标准向其支付产假期间的工资并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
律云律师观点:
女职工因为孕产期的工资待遇和休假期间与用人单位产生争议,是涉及女职工权益类案件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国务院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怀孕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有不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30分钟。如果实践中女职工没有能够享受自己的相关权利,则一定要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但同时,也要提醒广大女性职工一定要遵守用人单位的相关请假考勤制度,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都比较重视对于女性职工的劳动保护立法工作,2012年4月28日国务院公布施行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对于女性职工在孕期、产期及哺乳期的相关待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实践中,由于用人单位存在对于女性职工的法定权利保护意识不足,以及降低人力成本的需要,有意无意的侵害女性职工劳动权益的情形时有发生。在教师、医生、护士、演员、模特、导游等诸多行业,都隐藏着损害职场女性正常生育权的问题。保护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是知晓权利的存在,为此,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详解了职场女性在劳动法方面的诸多法定权利,以期破解不法用人单位的不法之举。
第三篇:食品安全案例范文
用信息化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来,随着阜阳劣质奶粉、苏丹红、三聚氰胺、毒豆芽、塑化剂、瘦肉精、新西兰毒奶粉等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并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各个国家、各级政府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由于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门、多层面、多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要求采取与其他商品不同的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而信息化监管就是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食品安全是餐桌上的民生、餐桌上的经济。强化市场监管,食品应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系大局”。
同时,李克强总理还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的阶段,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从“量”更多地转向对“质”的追求,同时食品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品种不断丰富。这些情况对食品安全标准、食品风险的评估等都提出了新课题,对食品安全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他要求有关部门加强科技攻关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监测、检测等工作,确保国人“舌尖上的安全”。
北京永杰友信科技有限公司于2006年开始研发食品生产质量安全动态监管系统。在食品生产监管环节,是最早从事信息化研究的公司之一。到目前为止,已为全国十余个省、上百个市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化监管和预警手段。
自2007年系统建成至今,经历了多次食品安全事件。每一次事件,信息化系统均起到了应有的数据挖掘、风险分析、预警信息的作用。
案例一:2008年全国乳制品“三聚氰胺”事件
事件的新闻报道后,监管人员在系统中输入“三鹿”等关键字,及问题奶粉“生产批号”,系统不仅列出了本省的相关企业,而且列出了原料使用这些问题奶粉的生产厂家和产品分部情况。那某省为例,系统给出了一下的预警信息:本省共有191家企业设计235个产品;某市28家,某市17家等;设计到的产品有糖果、饼干、糕点、雪糕等。监管部门立刻根据系统的提示开展了有针对性地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工作。同时这些检查的结果全部汇总到数据库,又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本次专项整治检查出来的问题和工作成效。案例二:供奥、供博食品生产企业专项整治
2008-2009,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举办之际,各级监管部门需要了解有哪些企业的产品销往这些举办地,从而开展驻场监管等监管措施。拿北京奥运会为例,首先监管人员输入奥运会主办和协办城市(7个城市)信息,然后系统利用生产企业的销售记录信息,检索出供奥食品生产企业列表以及产品信息,再由基层监管人员一一核对,省去了大量的普查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食品溯源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基础。案例三:关键人员信息的核对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对依法取缔的食品生产企业法人代表和高管实行食品生产许可禁入的原则。因此,本系统的审批环节模块会根据企业上报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中企业人员组成部分的信息,进行自动核对,如果发现问题马上给出预警,提醒受理人员应开具《不予受理决定书》。
另外,国内很多省均对食品生产企业实行了“食品化验员”的管理和发证制度。即每个企业要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必须有专业并通过学习考核的人员。但是有不少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采用兼职或临时借调人员的方式应付审查,这对食品安全造成了相当大的隐患。但自从使用了本系统,系统马上利用身份证号对企业的人员进行自动核对。以某直辖市为例:共发现有11家企业的“食品化验员”的身份证号重复,有造假嫌疑。并且列出了谢XX在3家企业均担任化验员岗位,而这3家企业有分部在不同的区县。检查人员利用系统给出的提示信息即可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督促企业整改或依法处理。案例四:移动监管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规定,基层监管部门要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检查的工作。检查环节需要在企业现场进行。基层监管人员通过移动监管设备可以在此现场进行查询企业和历史检查信息、上传检查结果、拍照取证、现场打印文书等工作。
以某省为例:基层监管人员通过手机收到了预先设置好的检查计划提醒:“本月还有3家企业需要现场检查”,并给出列表,同时利用导航系统选定最佳路线。
到达企业现场以后,打开手机,系统又会提醒:“按照计划规定,本次检查需要查看厂房、设备和原辅材料进货记录”,同时“上次检查中检验设备中有一个天平过了定检期限,注意整改情况复查”。
监管人员检查厂房和设备时可以调出上次检查和获证是的图片信息,与现场情况进行核对,并拍照记录,以此督促企业保持生产环境和设备。
检查完毕后,监管人员在手机上点击打印《现场检查笔录》或《处罚决定书》等,系统通过蓝牙传输到便携式打印机,进行现场打印,并交给企业签字确认,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案例五:生产记录合规检查
系统涵盖食品生产企业溯源模块,每个企业使用自己的溯源系统,溯源系统符合国家总局对于进货、生产、检验、销售等规定(详见《产品细则》和《2009年第119号公告》),现场检查人员可以利用检查辅助系统对企业生产记录的可溯源性、添加剂使用规范、物料平衡做出判定。以某省为例:现场检查人员到企业现场,利用电子记录辅助检查系统连接到企业的数据库,对数据库中的电子记录进行如下合规检查。系统可给出如下提示:“您检查的近一个月的记录中,其中20130707批次的产品缺少进货查验记录,20130702、20130703批次产品没有进货记录,未达到批批可溯源的要求”,或“20130720批次产品的销售记录,没有销售商的电话”;
添加剂使用规范判定会给出如下提示“该企业生产的发酵乳产品使用的番茄红素用量为0.025 g/kg,超出了GB2760-2011规定的标准0.015g/kg”;
物料平衡会给出如下提示:“根据给企业生产记录,计算本月生产的200吨纯乳中,使用到的主要原材料原奶供给10吨”,检查人员根据这些其实和常识即可知道企业出现的问题。避免了之前翻阅纸质台帐记录,核对,计算得大量工作。案例六:食品安全“天气预报”
系统根据8个风险因素:监管计划落实率、七必查需整改情况、实物质量合格率、行政处罚情况、企业审查需整改情况、食品安全事件、企业规模、企业生产类别,基层监管人员只要把日常工作情况录入系统模型,即会自动更新企业的风险值,所有结果将会自动生成。有了这套风险预警系统,某直辖市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以某直辖市为例:食品科工作人员贾X打开电脑,进入试运行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她所负责的辖区内20家食品企业映入眼帘,位于最上端的一家生产豆制品的企业出现了“飘红”。贾X想起,距离上次她去现场检查已经快两个月了,“今天早上就去这家企业检查,把它的“飘红”解决了。”贾X告诉记者:“这个系统给我的感受就是方便实用,有点像天气预报,但比天气预报要更加科学和准确。”贾X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对该企业的原料库、成品库、实验室、生产环境等进行检查拍照,并在48小时内上传5张现场照片,如此,这家企业的风险值才会降下来。像贾X一样,该直辖市质监系统近百位基层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都从风险预警系统开始,该直辖市1600多家食品企业按照1人负责20家企业的监管比率分配,真正实现了“网格化”监管责任制。案例七:最新添加剂标准速查
以上给出的6个案例仅是食品监管系统功能的几个缩影。而北京永杰友信科技有限公司在质量安全领域还研发了例如:检验检测、计量业务、工业品监管业务、特种设备业务、标准化业务、组织机构代码业务等系统,这些系统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为质监、食药等领域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作为北京永杰友信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发展理念,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永杰的成功也绝非偶然,公司连续7年专注于食品安全、质量安全领域的研究,获得9项该领域著作权专利证书和多项省、部级科技创新奖项,同时也得到了各省和总局的认可。相信随着继续对于本行业的深入理解和业务的推广,北京永杰友信科技有限公司将会继续利用自身优势结合信息化手段,继续为“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第四篇: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
理解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要点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距离群众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较为严重;
二是部分食品市场抽样合格率偏低;
三是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四是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
五是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
要使中国食品安全总体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必须要突破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瓶颈”制约,努力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法律体系。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数目和质量都关系到人的生存和身体健康。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食品供给格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品种丰富,数目充足,供给有余。在满足食品数目需求的同时,质量却存在着严重不足。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令人防不胜防,新技术影响食品品质,环境恶化导致农牧渔产品受到污染,以及境外食品安全题目可能影响我国食品安全题目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性日益进步的公共卫生题目.全世界的政府都致力于改善食品安全性。这些努力是对不断增长的食品安全题目以及消费者的日益关注作出的反应。
2.2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一是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据卫生部提供的,2003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品中毒事件报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与2002年比较,重大食品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196.1、80.7、134.1[11].但是,在我国规定的法定报告制度中,大量肠炎、痢疾等散发食源性疾病病例以及病毒、寄生虫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并不包括在其中。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现状表明,由肠道致病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伤冷沙门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污染食品而引起的食品中毒以及疾病散发是直接造成人体健康损害的主要食源性危害[12].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5%以上.因此,在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对健康的严重威胁。
二是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潜伏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题目.三是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剂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四是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治理水平仍然偏低.五是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食品进行犯罪或恐怖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六是食品安全监视治理的条件、手段和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二、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对策
1、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安全战略
2000年5月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的决议(WHA53.15)在WHO的历史上首次将食品安全列进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领域。并于2002年提出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计划。目标———降低食源性疾病对健康及社会的影响。措施———①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②改进危险性评价方法;③创建评价新技术产品安全性的方法;④进步WHO在法典中的科学和公共卫生作用;⑤加强危险***流和宣传;⑥增进国家、国际协作;⑦在发展中国家加强职能部分的建设[19].2.改善和进步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主要对策
2.1加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系统。包括人力建设与各部分之间的分工。
2.2持久开展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为摸清“家底”和评价控制措施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2.3将危险性分析用于食品安全立法,包括标准的制定。这是WTO有关协定中特别夸大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基于科学和协调一致。
2.4大力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这是摸清“家底”和在国际贸易中保护国家利益的技术保障。
2.5夸大企业的自身治理。由于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中,企业应为食品安全的主体[20].2.6建立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的卫生监视体制和技术支撑体系
2.7重视宣传教育。包括对政府部分、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持久的宣教
1.3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1.3.1滥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造成的食品问题
如在我国,建国初期普遍使用的--萘酚、奶油黄等防腐剂和色素后来被证实存在着致癌作用,不少地区曾因使用含砷的盐酸、食碱,或过量的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漂白剂、色素等而发生过急、慢性中毒。
1.3.2植物基因工程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可能危害
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商品化生产,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1.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重视生产轻视卫生,滥用食品添加剂,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等,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也非常严重。此外,生产者素质较低,规范操作能力差的等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毒的发生[16]。
1.5食品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及执法模式尚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不够,市场监管不严,基层检查队伍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4]。
2.对策
2.1完善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基本法》作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母法”,其基本内容至少应当包括如下方面:目的:综合促进和保障食品安全。定义:明确“食品”、“食品安全”等名词的法律涵义。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监管体制:以法律的形式提出我国食品安全基本监管框架和各方职能。食品安全监管原则: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注重科学依据,控制和预防并重,公开、客观、公正,等等。社会其他各阶层的食品安全责任。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主,还包括与食品相关的行业、食品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等。应急处理。标准检测,含市场准入。安全风险评价。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宣传教育。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推动。法律责任。强调监管主体的违法责任、做好与《刑法》的衔接、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设置严厉罚则[7]。
2.2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从关键检测技术、危害性评估技术、关键控制技术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提高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这是解决“科技瓶颈”的关键。目前,最重要的是使中国的检测能力得到国际的认可[5]。
2.3加大检查打击力度
卫生监管和质检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者的查处力度,依法对制假贩假的企业、个人进行坚决的打击,构成犯罪的要交送司法部门从严处理,从而对违法犯罪分子产生震撼作用和阻遏作用。要采取严厉的手段岁其进行毁灭的打击,防止起死灰复燃。
2.4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投入
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展望
通过加强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设以及一系列制度的实施,来加速与国际标准接规的步伐,全面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保护国家的经济利益,从而增强食品行业的竞争力。
食品安全是保护人类健康,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基础。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较高速度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国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当前应着重加快建立健全五个体系。食品安全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和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受到重视。
关键词:食品安全五个体系
前言:民以食为天。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吃饭问题都是“天大”的事。所谓关注民生,餐桌的关注永远排在首位。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追求吃饱;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要求吃好。吃饱相对容易,吃好就无止境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至少要吃得安全、健康、无污染,但同样不容易。餐桌上的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在转型期的中国,这个问题表现得更加严峻。曾几何时,媒体上关于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一个接一个:红心鸭蛋查出“苏丹红”、福寿螺吃出线虫病、多宝鱼检出违禁药物、面粉里“调白块”超标、粉丝中发现致癌物等等。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
一、中国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具体表现为 1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不断提高 2出口食品质量不断提高3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4食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5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基本构架已经形成6农产品及食品认证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7食品安全科技得到了较大的发展8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方面取得了进展9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与过去相比,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显著改善。总的看,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多发的势头有所遏制,食品安全形势趋于好转。但必须看到,中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品供给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二、我国食品安全战略的总体目标
基本原则(1)以科学为基础。以科学为基础是进行食品安全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强调风险分析。(2)立足当前与预见未来相结合。(3)食品供应全过程监管。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应该覆盖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的所有方面。根据这一原则,应当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四个关口前移”,即从市场监管向产地监管前移,从销区监管向产区监管前移,从消费终端监管向生产源头监管前移,从流通监管向规范生产监管前移。(4)预防原则。由于对于一些新产品和技术的安全性不能确定,因此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应该采取预防原则。任何新产品和技术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安全性后才能上市。(5)可追溯性原则。食品的可追溯性是指食品和原料在流通中应保有它们的溯源,在需要情况下,可为有资格的机构提供溯源相关信息。当食品发现存在危害时,可以及时从市场召回,避免流入市场。(6)透明原则。消费者有权获得清晰的食品质量、构成成分、营养物质含量、营养物质功用以及如
何合理均衡膳食等方面的信息。法律法规、标准的修订与执行应在公开、透明、互动的方式下进行。
三、当前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鉴于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近年来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下大力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食品安全监管呈现出从过去多头监管向现在的集中统一监管,从过去重视食物链的重点环节监管向现在的加强食物链的全过程监管,从以政府部门监管为主向重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等的总体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当前应着重加快建立健全五个体系。
(一)加快建立统一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现有的国际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建立以基本法为龙头,其他具体法律相配合的多层次的专门具体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一是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借鉴日本等国的经验,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基本法。在基本法中,要对食品安全管理做出原则的规定。该法应当明确以危险性评估为基础来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明确各管理机构的权力和责任;明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协调办法和协调机制;制定与政府实施相关的基本方针;明确政府、企业、消费者以及其他相关者在保障食品安全过程中的权利和职责;确保制定政策过程公正性和透明性;明确应付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紧急事态的体制;对食品标签制度进行规定等。二是制定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基本的原则是根据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以及确保某一类食品安全的需要来专门制定单一的法律,如农产品安全法、市场准入制度法、植物检疫法、转基因产品管理法、认证法等,并根据法律的需要出台相对应的制度,细化法律条文和技术性规定。特别是要修订补充《刑法》等法律法规中关于食品安全惩戒的条款,加重违反食品安全法规者的处罚力度,对食物中含有有害成分短期内虽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不明显但损害长期存在的同样要进行处罚。三是赋予执行部门更充分的权力,加大执法力度。扩大执法部门检查权,包括检查食品生产和销售记录;强制受管理企业把有关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食品信息向管理机关通报;要求有关组织提供农药、兽药使用的记录;要求食品企业向食品管理部门登记并报送产品清单等。当前,还要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的打击力度,对违反法律规定的生产经营者要从严进行惩处。
(二)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美国在多个部门共同监管的基础上,1998年专门成立了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管理部门达八九个,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建议我国尽早组建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协调政府各主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并为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提供建议。二是对政府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分工。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基础上进行小的调整,依然按照食品产业链的环节进行分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卫生、农业和质检等部门研究制定分工方案。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对监管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复之处进行明确的重新分工,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退出;对无人管理的盲区进行明确的分工,确定具体的监管部门。三是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中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异明显,应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监督网。必须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并将垂直管理部门改为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加强地方政府的工作手段。中央和地方在食品安全标准上要保持协调。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当地食品安全负总责,实行主管领导问责制。切实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四是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三)建立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一是整合现有检验检测机构。二是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三是加强企业食品安全的自我检验检测。
(四)加快完善衔接配套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五)加快建立安全可控性强的食品供应组织体系。一是“抓龙头,促源头”,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还需要转变的是公众的素养。专家的“含苏丹红的咸鸭蛋每天吃1000个才会致癌”的说法,就是今天“小恶无妨”的翻版。那些生产和经销食品药品的造假者可以从专家那里获得理直气壮的理由,反正又吃不死人,放一点有害材料到食品中不会出现大问题。只有在观念、行为和制度设计上进行全新的转变,并且抱着踏踏实实,一点一点改进的打持久战的信念和做法,中国的食品安全才会出现转机。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直接制约了中国食品出口。我出口食品多次在国外发生被退货销毁事件,不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损害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在技术贸易壁垒中,食品安全卫生又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促进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增强中国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借鉴国际上食品安全管理的有益经验,紧紧围绕净化产地环境、保证投入品质量、规范生产行为、强化监测预警、严格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通过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科技支持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建立应急机制等食品安全支撑体系,通过政府、产业界、消费者、媒体、教育和科研机构等有关各方密切配合、相互协作,采取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相互配套的措施,为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提供保障,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第五篇: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光,食品安全状况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抗生素滥用到瘦肉精问题,即使政府和企业从未停止过他们在食品安全上所做的努力,但食品安全问题却似乎从未消失。现有的政府监督体制暴露出极大弊端的同时也在打击消费者对市场和政府的信任。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高度重视,主动承担应尽的责任。此次调查了六个方面:
1.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度
听闻过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双汇质量门事件等的人都达到了80%或以上,其他重大新闻如河南南阳毒韭菜、毒豆芽等了解事件的人也有32%或以上。这说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传播面广、社会影响大,在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媒体工具盛行的当今时代,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他食品安全事件,大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披露,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避免了安全事故的扩大。
2.对食品法规的了解度
调查数据表明,对09年我国颁布的《食品安全法》,非常了解的仅占5%,知道的占20%,知道但不了解的占37%,不知道的达38%。调查结果显示,食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非常薄弱,政府对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深度还应加强,政府可以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月活动、设立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通过电视媒体进行系列报道解读食品安全法等,提
高社会公众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和参与食品安全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
3.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向消协或媒体投诉的有23.3%;通过法律部门解决的有11.7%;自认倒霉,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占30%;奉劝亲友不再购买产品的占36.7%。
所以只有35%的人勇于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敢于通过法律等武器同不法商人厂家做斗争。剩下65%的人在买到问题食品时选择沉默或自认倒霉,这无疑从另一个方面助长了不法商贩为谋利益降低成本制造问题食品的气焰,从而增大了我们买到问题食品的可能性,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去。此看来,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宣传食品安全的维权问题,应该主要从建立概念做起,步步深入才能得出效果。而政府除了要不遗余力的宣传法律知识,更要做出实事,严格执法,建立群众对政府的信心。
4.对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
在要求给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打分时,打100分的占1%,80到90分的占15.7%,60分以下的有18.3%,绝大多数人打了60到79分,占总数的65%。
以上数据表明人们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是信心不足且比较担忧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接连不断发生,也与有关部门在处理这些事故后没做到更加严密的防范工作有关,比如三鹿事件发生后,还是有不合格奶粉制成的奶糖等食品流入市场,如不能防
患于未然,群众在接触到这些安全事故信息后,对政府的信心将大大降低,因而也不敢对现在的食品安全环境抱以信心。
5.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挑选了几个热点问题对居民进行调查,如果展开有关食品安全的宣传普及活动,他们最想了解有关法律的占41.7%,有关安全知识的占66.7%,学校的食品安全状况的占65%,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的占61.7%,其他为2.33%。
以上选项背后透露出:居民的法律意识在逐渐加强,开始对国家有关食品法律法规热切关注,自我保护意识也在逐步加强。
6.对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提出的建议和措施
为了搞好食品安全,居民们认为应采取的重要措施为严格检验检疫、加大处罚力度、企业诚信经营,行业自律,三个措施均达到53.3%的支持率,还有一些人觉得普及科学消费知识和曝光典型案件也很重要,选择的人也有40%和31.7%。
如此看来,国家虽然建立了较严格的检验制度,但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需求了,我们应该健全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对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责的落实和失职责任的追究机制,所幸的是最新的食品安全法已经加大了食品安全违法的惩处力度,使过去违法企业的罚力度过轻,企业违法成本过低的现象得到逐步改善。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此次食品安全调查结果折射出我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状况: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食品供给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品种丰富,数量充足,供给有余。在满足食品数量需求的同时,质量却存在着严重不足,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令人防不胜防,新技术影响食品品质,环境恶化导致食品原料受到污染,以及境外食品安全问题都可能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我国政府应高度重视并致力于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