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花城中学初二物理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学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 二:教学重点:1.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1.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2.解释有关光的折射现象
四:教具和媒体:玻璃砖、激光手电筒、水槽、白纸、碗、筷子、三种颜色的导线、铅笔、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等 五:新课教学:
(一)引入:活动一:展示图片:水中的筷子弯折: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二:展示图片:光通过玻璃砖改变
活动三:演示实验:演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传播情况,得出的结论是:1:光的折射的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活动三:插入例题一,巩固知识点
例题1: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的是
A.日食 B.踩影子 C.照镜子 D.铅笔断了
(二)探究折射规律:
活动一演示:把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如果有一束光斜射入水面,你认为进入水中的光线会射向哪里? 活动二:根据实验画出折射光路图:(介绍折射光路六要素:一点(入射点)
两角(入射角,折射角)三线(入射线,折射线,法线)活动三: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۰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3)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5)当光线垂直射到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6)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活动四:为加强记忆,编一个顺口溜,并要全班同学大声朗读: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气角大,垂直不变,光路可逆,活动五:插入例题二,加强对规律的理解:
例题2:下图中画出了光线射到空气与水的界面处发生折射和反射的四幅光路图,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3.身边光的折射的事例: 活动一:观看视频:硬币上升
提问:硬币看起来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是因为硬币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发生了折射.活动二:请同学们做一做:将你的铅笔放在玻璃砖后,从前面看你的笔有什么变化吗? 回答:玻璃砖后的铅笔好象错位了,这也是因为光的折射.活动三:观看:水中射鱼动画
提问:你在岸上看到的鱼是鱼的真实位置吗? 回答:不是,是变浅了虚像
活动四:展示海市蜃楼的图片,问它是怎么样形成的吗 回答: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活动五:展示彩虹图片,问成因: 回答: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结论:(1)池水变浅(2)水中的筷子弯折(3)钢笔错位(4)彩虹(5)海市蜃楼,(6)眼睛为什么受骗等,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六:课后练习: 1.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_________,这是由于光从________射入________时发生的________造成的,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________像.
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 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_。
3.当光从_______斜射入______时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这时折射角_______于入射角.
4.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向某一透明介质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入射光与分界面的夹角为30°,若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度. 5.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6.我们常说的“海市蜃楼”是_______________产生的一种现象。7.用汽枪射击池水中的鱼,为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瞄准()
A.看到的鱼 B.看到的鱼再偏上 C.看到的鱼再偏下 D.看到的鱼再偏右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B.人在河岸边看到河水中的鱼是升高了
C.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下弯折 D.游泳时,人潜入水中看到岸边的树木是矮了
9.如下图所示,哪一幅正确地表示了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
10.如图11所示,是4位同学分别画出的空气中的一束光线穿过一块玻璃砖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七: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折射规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气角大,垂直不变,光路可逆,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第二篇:《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人教版第二章第四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2)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2)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光的折射的现象。
2、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讲练结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激光笔、水槽、白开水、白塑料光屏。碗、筷子、厚玻璃块、笔、硬币、适量水。
教学过程及教学主要内容设计:
(一)、引入新课。
演示:取出一厚玻璃块,将笔竖放在厚玻璃块的后面,让学生观察,会看到什么现象?(厚玻璃块后面的笔好象“错位”了。)再让学生做两个实验。
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大半碗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让学生从侧面观察,会发现什么现象?(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向上弯折了。)
学生实验2:在空的碗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碗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同学们看到了硬币并感觉到硬币好象“升高”了。
师:上述实验中,同学们看见玻璃块后面的笔好象断了一样,并通过自己实验观察到水中“弯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界面发生了一种光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现象。板书:光的折射
(二)、新课教学
1、折射现象。
演示实验1:往水槽内加一定量的开水,将一些黄色的粉笔末放入水中并适当搅拌,把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向热开水上面的“白汽”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光沿直线传播。
师:请同学们猜猜,如果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是否还沿直线传播。生甲:不会沿直线传播了。生乙:可能还沿直线传播。„„
演示实验
2、将激光笔发出的光从不同角度斜射入开水中,让学生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径迹。
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师:甲同学猜对了,请同学们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传播光路画在纸上,并画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过入射点的法线,你发现了什么? 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向法线偏折。
师:对,你描述得很好,请同学们看,图中光线AO为人射光线,光线OB为折射光线,PQ为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用∠AOP表示,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用∠BOQ表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现在同学们明白了水中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水中硬币升高的原因吗? 生:都是光发生折射造成的。
师:你很聪明,下面请同学们观察挂图: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径迹,你发现了什么? 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也发生了偏折,也是向法线方向偏折。师:归纳以上两道光的折射现象,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师:你归纳得很好(掌声鼓励),大家猜想,如果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是否发生折射现象?射到空气中的光线将向哪个方向偏折?
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也会发生折射,射到空气中的光线可能将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师: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生甲:光路是可逆的。
师:很好,你们的猜想是有依据的,是正确的,两位同学很善于观察、比较、归纳(掌声鼓励)。
演示实验3:将激光笔发出的光垂直射入开水中,让学生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径迹。
生:光路不发生改变,仍沿原来的方向传播。
板书: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折射初步规律:发生光的折射时,如果光是由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果光是由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折射使池水“变浅”。
师:根据我们刚才做的“硬币升高”实验,你们认为渔民如何叉鱼? 生:瞄准鱼的下方叉。师:不错,这是为什么呢?
生:由于光的折射,从上面看水中的物体,物体的位置比实际浅,所以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
师:说得非常好。请同学们观察教材图。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可千万不要冒失下去。因为这实际深度将没过胸部,可能会使你惊慌失措而发生危险。
画出从池底某点A发出的两条光线①和②射入空气中的眼睛受骗,池水变浅折射光路图(两条折射光线不能相交,但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觉得折射光线好像是从交点A射出来的。)。(这一过程是难点,教师要巡回指导。)
重做演示实验:把一块厚玻璃放在钢笔的前面,笔杆看起来好像“错位”了,这种现象是什么引起的。生:也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科学世界“海市蜃楼”。(学生阅读)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海市蜃楼是怎么形成的吗?
生: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多发生在夏天海面上,因为空气热胀冷缩,上下层空气分布不均匀,使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折射,远处景物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逆着光线望去,就感到看见了远处的物体。(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必要时作补充)
师:很好,请大家做下面的练习。
3、课堂练习
(1)课本节后动手动脑学物理1。
(2)站在水库边往水中看去,可以看到水面上漂浮的木块、水中的鱼、岸边的树木和蓝天中的白云,由于光的折射而成像的是()A、白云 B、树木 C、游鱼 D、木块(3)课本节后动手动脑学物理3。
(三)、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
师:当学生归纳得较好时,应掌声鼓励。归纳不太完善的,老师应引导学生或作适当补充、完善。
(四)、板书设计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初步规律:发生光的折射时,如果光是由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果光是由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强调: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精彩处: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牢牢把握“兴趣”这个学习的原始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以简单而奇特方法演示光的折射路径,以分组实验带学生零距离感受光的折射,在感受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进入探究之旅,最后以美丽的海市蜃楼和神奇的传说收篇。整个流程处处有乐趣,彻底甩掉了传统物理课堂生硬枯燥的面孔,给学生以亲近,充满趣味的感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教学反思:
本节知识是学生在已经学过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后所学的又一光学内容,学生对光的传播已有思维定势,所以本节知识既要对前面知识有所衔接,又要有所突破,才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更明白光的又一传播规律——折射。
物理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由于本节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安排一些体验性活动,让学生多认识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多积累一些感性经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还有,本节教学内容中虽然存在发生光的折射时一定伴有光的反射现象发生,但在本节教学中我要求定位在认识折射初步规律现象上,对光的反射现象的分析就不提了,以免顾此失彼。并在教学中不强调知识之间严格的逻辑关系,注重过程,淡化结果。对发生折射时“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不提,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对学生基础较好的,可另行补充,并与光的反射定律作对比。
第三篇:《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安乡县三岔河镇中学 谭本富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中的重点知识”光的折射规律”是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学习透镜和凸透镜成像的基础.本节课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知识应用于一体,对本章的学习乃至初中物理光学部分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很多光的折射现象,他们想知道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本节课让学生初步了解光的折射知识.三.设计理念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设计验证猜想的办法.强调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突出研究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我们只是学习资源的选择者,开发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习群体的组织者和帮助者;学习个人的咨询者.2.重视学生的协作和会话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提出假设,通过会话提出验证假设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每个同学的思维成果和智慧为整个小组的成员所共享,有利于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形成较深刻的理解.3.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或潜能,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于他人的想法,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思想的空间.4.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学会知识,还能够利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其它问题的研究.四.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了解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初步学会光的折射规律的简单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自然现象的科学方法.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收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渗透辩证思考问题的方法.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看一个故事.(多媒体展示青蛙坐井观天:下雨前后青蛙眼中不同的世界.)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习了光的折射的知识后,我们就能够解释这个问题了.(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提出问题: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是否会发生变化? 请你猜一猜,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验证方案.教师对学生的猜想和方案进行点评.(1)演示实验
让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让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2)现象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现象.(3)幻灯片再现 总结光的折射概念
(4)展示常见的光的折射图片
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光的折射现象?(5)学习名词
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光路图为例,学生认识折射光线,折射角,让学生填写学生卡加以巩固.2.光的折射规律
(1)用与光的反射定律对比引入.(2)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提出问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吗? 猜一猜:你认为哪个角大? 怎样验证你的想法? 教师适当的点评
演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3)录像: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情况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总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讨论: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怎样传播? 学生讨论活动.发表意见: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总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5)练习画出折射光路图和前面我们研究的内容加在一起,就是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三).巩固练习1.解释现象(1)筷子变弯 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呢?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相关内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2).池水变浅
(3).引言中问题解决(青蛙坐井观天的故事)2.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上和方法上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总结加以点评.3.作业:收集生活中有关的光的折射现象.实验作业:课后请将学习卡上的实验做一做.六.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概念和规律的学习之前,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使学生在接受知识上一改以往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大胆猜想,敢于提出自己的假设和验证假设的方法.虽然这种使学生认识问题的过程比以往的直接讲授要多花一些时间,但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认识主体的作用,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尽可能在课堂上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时学生的感受令人欣喜,学生能够从知识上,方法上,感受上对本节课的学习加以总结,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一位学生谈到:”学习了光的折射知识后,我知道不能到江边玩时,看到说不太深时贸然下水了”,对同学们进行了安全教育.有的学生学会了运用本节课的研究方法去研究相关学科,看到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四篇:教学设计光的折射
教学设计:光的折射
建平实验学校
张 美
一、教学课题:3.2 光的折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从而去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中的两角关系;
(2)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总结,能深刻地理解折射规律中两角的关系;
(3)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更好的应用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激情,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树立分工合作意识,增近学生间的友谊。(3)在教学中联系实际,渗透安全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2)难点: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自然现象。
四、教学任务分析:
1、学生原有水平分析:
(1)学生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已有所了解,而且对光的反射现象也已掌握,对光的反射规律有所了解。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认识,如入射角、法线等。
(2)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结论的能力。
(3)学生也曾尝试过小组合作学习。
2、设置学习支架方面:
(1)在光的折射规律中,两角的关系是重点,估计学生存在一些问题。
(2)对于光的折射规律的总结,学生可能总结的不够完整。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本节课设计了三个的教学支架:
学习支架一:为了让学生探究的更充分,进行分组探究,并明确任务,一小组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的情况,另一小组探究光从玻璃砖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形,然后两组交流总结。
学习支架二:复习提问,请同学回忆光的反射规律,并用类比的方法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3、学习性质分析: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六人一组,作适当搭配),教师给出学习任务和可能要用的所有器材,让学生自选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中让他们自己分工合作,最后各小组交流互补并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折射的规律。
五、教学媒体:
ppt、激光笔、白纸、玻璃砖、碗、硬币等
六、教学模式:
引导——探究
七、教学流程:
流程图说明:
1、学生实验1(碗中硬币升高实验),目的引入课题。
2、演示,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发生折射的条件,并得出折射规律中三线的关系,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两角的关系。
3、学生实验2,自选器材探究折射规律中的两角关系。
八、教案:
前面我们学习过光的反射,接下来让我们做个实验去领略一下光的另一种现象。每一组同学先把硬币放入空碗中,移动碗,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这时视线不能移动,然后轻轻地向碗内倒水,观察现象。
我们都发现硬币升高了(或者碗变浅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光的另一种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引入课题)
问题: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研究的是什么关系?(三线两角关系)那么,要研究光的折射,我们首先要找光线和角。
教师演示,用激光笔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光线改变情况,并把光线画出来,分析反射与折射的区别,然后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教师进一步演示当改变入射角时,光线和角度的改变情况,从而与学生一起得出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光的折射现象中三线之间的关系。
问题:两个角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分组研究一下(有组研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况,有组研究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况),最后小组先交流,然后派同学作总结发言,最后得出光的折射的完整的规律。
请学生总结光的折射规律并用它解释现象(硬币为何会升高?)
(安全教育),看上去很浅的河,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能冒失跳下去。(请学生解释原因)
九、板书设计
3.2 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二、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十、布置作业 不同的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相同吗?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十一、教后反思:
第五篇:光的折射教学设计1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山东省邹平县月河初中 马红玲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教学过程设计】 ★ 新课引入
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学生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4.板书课题:光的折射 ★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2.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提供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香、火柴、盛水烧杯、纸盖)3.交流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感受猜想正确的愉悦)
4.学生归纳“什么叫光的折射”。(①学生叙述中若没注意“斜射”条件,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不必提示;②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屏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如图1。(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目的)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学生可能的猜想如图2)2.讨论猜想的合理性。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5.交流实验结果
①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 ②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 6.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教师屏显: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2(屏显):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1.分组实验,收集证据。(要求仔细观察对比现象,画出观察结果)2.组内对观察结果比较分析。
3.交流,①如何定义折射角?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③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教师适时表扬表现好的组并屏显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激疑)“折射断筷”、“水中硬币升高”都是光的折射现象,能否用刚才得到的结论解释呢?(学生讨论后产生了新的疑问:刚才的结论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规律而“折射断筷”、“硬币升高”是光从水射入空气中形成的)
探究3(屏显):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如图3。
1.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2.讨论交流:师投影学生做图的情况
②作这个猜想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实验验证:①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4;②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让同学们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很高)③学生观察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④教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⑤屏显:结论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结论5:光从空气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折射规律的应用 1.体验“叉鱼”
制作鱼模型并固定于方型水槽中,用直铁丝作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下叉,看谁能叉准,并让该同学说出叉准鱼的“奥妙”是什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2.利用动画讲解“鱼的虚像形成的原因”。3.学生讨论“折射断筷”、“硬币升高”的原因。
4.分组实验:观察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让学生再次体验折射使眼睛产生的错觉)
5.折射现象不仅会使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奇观。(播放 “海市蜃楼”、2001年北京天空出现的“三日同辉”的影像资料)
四、交流评估
1.通过今天学习,有哪些收获?(从知识、能力、研究方法、对折射现象的感受、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多方面谈一下)
2.光射到空气和水(玻璃)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吗?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哪些异同?
★ 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光的折射》的小论文。
2.阅读课本30页的“全反射”了解它在光纤中的作用。
2006-07-11 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