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

时间:2019-05-15 06:3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

第一篇: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

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

王桂平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

保证教师与学生人格上的平等,展现教师的“亲和力”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怎么样,直接影响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参与该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千万不能因要维护自己所谓的尊严,而不允许学生接近自己,给自己和学生之间设置人为的屏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感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对学生的困难要主动帮助他们想办法解决,使学生觉得你在时刻关心他,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大多数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都是由于负担过重,被动应付的状况。因而,老师应尽力不使学生背学习包袱,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能力偏低的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从口头到笔头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区别对待,分别检查。评价要有熟练掌握、基本掌握、基本理解之分。提问要因人而异,使学生力所能及,学有所获。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尽量宽容,即使较严重的错误也要委婉纠正,逐步培养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用行为和情感来影响学生。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包含着情感的交流。老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渐熟悉、亲近,进而发展成为朋友。老师的品格,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往往会将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老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师生情感越融洽,学生就越喜欢老师的课,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就越高。

所以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是关键因素。真诚的关爱表现于老师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相信学生有发展潜能的意愿,有创造性与成就感。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与关爱应体现在讲话时的语调、面部表情及各种场合上。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求全责备,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关爱,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得到激发。真诚的关爱,还体现在能够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赞赏地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善于察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需要、困难及情绪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二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主人 111111论李淑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一二二中学副校长 张学毅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在实处,其着力点首先是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体。

教学是教与学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指导学生是学习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外部知识信息主动纳入学习知识结构的过程,是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过程和个性发展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其作用是诱发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自主能力。也就是说: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教师主导作用为条件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学生主体地位为归宿的主导作用。

我校李淑惠老师在课文课教学中,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时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怎样教,首先是学生应怎样学。她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去组织教学过程,既把学生为主体作为自己实地教学的基本点,又使自己的主导作用成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保证。她在正确地处理好主体与主导作用的关系主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是信任、理解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车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李老师认为,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人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智力潜能。

为了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她从师爱出发始终如一地做到用良好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她血压高,脑供血不足,经常带病坚持上课,从不耽误一节课。要求学生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不论遇到什么麻烦、不快,总是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积极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课堂上有学生有了小动作,表现出“越轨”或“异端”倾向时,她从不讥讽、斥责,而谆谆善诱地进行教育。提问时,注意梯度,让每位学生去摘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果实,同时把尊重、鼓励的语言送给每位学生。俗话说:漂亮的孩子人人爱,爱丑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越是有人听她的公开课,她越是给后进生表现崭露头角的机会,让他们本验成功的喜悦。亲其师而信其道,正是这种理解和信任,使学生在语文课中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基本确立。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有利于学生“主体表现”的形式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育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学生是学习和认识的主体,学生认识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并在他们自己头脑里进行,教师是无法代替的。李老师为了选择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主体表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她在备课时,不是单纯地钻研教材,而是同时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她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她讲《长江三峡》时,她让学生将此文改成导游词,自愿组成小组,以导游身份,上台表演。表演时有的小组还配乐,学生兴趣极浓,不仅熟悉了课还补充了许多与之有关的课外知识。讲戏剧单元时,李老师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导自演廛本所选的《雷雨》片断。为了演好话剧,同学们认真阅读文,反复揣摩人物的语言,仔细地分析人物性格,排练时为了说好一句词,演好一个动作,他们都反复研究,甚至服装道具他们都认真准备。排好后,各个演出小组在班级间巡回演出,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好评。看了他们的演出,对课文的内容理解也更深了。同学们在亲自感知、操作、实践和思考过程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语文水平。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承信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一位教育专家说:“只有从不同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实施教育,才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李老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意分层教学。她以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提高为出发点,努力使学困生有进步,中等生有提高,优等生有发展。为此她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有层次有差异的学习目标,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提出不同浓度的问题,给每个学生铺设不同的展示自我的舞台;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外练习;对教学检测进行分层评价。比如地作文教学中对学习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内容的立意、构思、语言表达上都要达到较好的水平,对他们的要求也严格,文中的中足之处总是及时明确地给他们指出来,让他们改正。

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写作技巧,积极思级,提高对生活的人识,以便提高文章的质量。

对于语文写作差一些的同学,首先帮他们树立自信心,然后教他们掌握不同文体的最基本的写法,即使有点滴进步,哪怕一个词用得恰当,一个开头写得好,李老师也会在眉批上给予表扬。如果全篇有进步,李老师就也会破例地给一次高分(可能比实际标准高一些)来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对极个别实在感到吃力的学生,则精心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如有一位学生作文始终不能按时完成,李老师跟踪调查后,发现他有一定表达障碍,平时少言寡语,心里有话说不出来,写不出来。李老师每生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让他发言,开始让他背课文,背名人名言,后来让他发表自己的见解。渐渐地,他的表达能力有所好转。课后李老师每周让他写一篇作文,并为他精心批改,一次、两次甚至三次。慢慢地,他的作文有了较大进步。高三一模时,李老师在全班讲评了他的作文,全班同学为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鼓掌。从这以后,这位同学对写作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在高考时他的语文成绩是历次模拟成绩最高的。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者们认为:“人的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而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21世纪社会需要的正是具有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创造品质的创造型人才。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李老师认为最好的方法是质疑。“不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质疑的重要,教师通过启发性的质疑可以调动学生多向思维。例如在学习小说《项链》之后,李老师问学生:“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后,她会怎样呢?”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玛蒂尔德会幡然悔悟,会认为这是虚荣心害了自己,从此后她会重新自食其斩地生活下去。”有的同学不同意说:“玛蒂尔德之所以能够还给朋友一个真的项链,说明她的虚荣心太强了,正是为了补偿自己的虚荣心,她才会一直忍到最后还清全部债务。我认为她听说项链是假的,精神上会受到沉重的打击,并从此沉沦下去。”教师质疑的多向思维。诱发了学生的创造兴趣。

其次是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一次训练学生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一只蚂蚁艰难地往墙上爬,抓到一一半就滚了下来。这是第六次失败了,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从原处开始艰难的往上爬„„。”李老师要求大家仔细思考,从哪一个方面写,感受最深;从哪一个方面去写,别人也许想不到,角度最新。结果大部分同学的观点都是赞扬蚂蚁坚韧不拔的毅力,学习它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马研同学,既肯定了蚂蚁的精神,同时又指出做事应讲究科学,讲究方法,不能蛮干。李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不落俗套,思维求新的观点。在以后的作文中,同学们尽量多思多想,力争立意新,有创意。

李淑惠老师在语文课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又不忘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作用融为一体,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绩,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然而要在所有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这一点,任重而道远。

222构建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主人

福建省南安市南光中学

陈永革宇

宙笑星的博客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要适应这种转变,教师应由传递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新世纪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行为。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师生角色的转变。笔者经几年来课程改革实践的摸索,把课堂中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深有体会地浅谈两点认识,仅供同行参考指导。

一、构建师生互动,创设和谐氛围。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可以说,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指导者,师生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短短的课改实践中,对此笔者深有体会。比如在授课《宋金南北对峙》这一节时,向学生提问了一个问题:岳飞既然是一名抗金名将,可以帮助宋高宗消灭金国、甚至可以统一南北、扩大疆土、实现政治家的梦想,为何宋高宗最终杀害岳飞呢?经过全班小组积极讨论,然后再设问:如果那个朝代没有秦桧,宋高宗会不会杀害岳飞呢?通过与学生的层层交流与讨论,发现学生对于研究或探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兴趣甚高,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一堂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通过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情境,令初涉课改的我得以安慰和满足,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特点有了张扬的空间并得以实现,这不正是课改的特色吗?在这个短短的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之间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从而得到体现,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有时笔者也感叹到:课改的上课不再是无所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运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成为主人。

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探求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其中以活动性为主。新教材有许多章节都需要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没有活动,这项目标就落实不了。历史课程内容比较丰富,特别是活动课,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发挥 “大课堂”的作用,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不组织活动根本无法进行课改教学,唱历史歌曲、表演历史剧、举办故事会等,这是以往从来没有的,这对于课改教师是一个新鲜事物,面临的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另外,历史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强调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探究性、体验性学习方式,不仅强调知识结果的表述,而且强调过程的呈现,从而迫使教师去加工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设计问题、设计活动上。几年的课改实践笔者对此也有多少心得体会。比如在设计《先进的科学技术》这课时,为了呈现“造纸术”“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九章算术”三个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本节运用了情境教学:

(一)、教学方式:以小品结合问题教学法(创设情境表演教学)

(二)、教具准备:算盘、一支毛笔、一笺白纸。

设置病人(老师饰)、老中医和助手(学生饰)各一名。

(三)、活动设计:

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病人的层层疑问,帮助老中医回答问题,并进行开展全班活动讨论学习。

(四)、场景设置:

一位身患重病的病人(老师饰)来到老中医(学生饰)处看病,引发诸多涉及本课的问题,发动全班学生小组讨论的自主学习活动。

(五)、活动过程简述:

第一场面:切脉

老中医给病人切脉的同时,病人即问:这种看病方式(即望闻问切)是谁创造的?生答:春秋时的扁鹊。再问:有没有把这种医术整理成书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学习“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随即老中医告诉病人要开刀做手术,可是病人怕痛,引导学生帮助病人:需要麻醉剂。也引出了最早的麻醉散(麻沸散)和它的发明者“神医”华佗。

第二场面:开药方

看病后,老中医拿起一笺白纸开药方,病人发问:纸是如何发明的?即本课的“造纸术”,引导帮助学生学习“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第三场面:算帐

老中医药方开后,助手拿药(茶叶饰)给病人,并拿起算盘算账。病人发问:算盘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吗?那么古代算盘叫什么?等等有关于一些数学方面的问题,最后引出了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成就《九章算术》。

通过本节课的切脉、开药方、算账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有效地把《先进的科学成就》三方面的知识都呈现于全班学生活动场面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发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学习本课后,有的学生编了顺口溜:“西汉人们发明纸,蔡伦将它作改进。东汉医圣张仲景,神医华佗麻沸散。九章算术真出名,古人智慧了不起。”,有的学生用表格进行归纳,有的学生写心得体会-------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思维、学习方法、各种能力及其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相并体现出来,进而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和愉悦,学生真真正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体现了课改的理念和价值。

3333学生主动参与学语文

——构建师生互动教学关系的初步探索 丹阳市大泊中心小学

眭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前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语文”。因此,可以说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成为语文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中我首先注重创造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自主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是在课堂进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真正地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下面就谈一下我个人的点滴做法:

一、转变观念,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师生共同教学

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老师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教学变得沉闷、死板,学生感到压抑无趣。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打破这种定式,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教学活动“动起来”,师生互为补充。

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前,先让同桌的同学做一下调查,先去了解一下庐山有多美。学生自己先调查了,就了解了庐山的特点,自己已经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上课时,教师并不急于向学生介绍庐山,而是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讨论和交流,得出对庐山的整体印象。然后,再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悟课文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2、师生共同评价

长期以来,忽视学生评价的单向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通过自评让同学们较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小组同学集体评议,可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这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也乐于接受。此外,我还利用中午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评价老师,让学生通过“老师,我喜欢„„”、“老师,我不喜欢„„”、“老师,我希望„„”等几个话题畅所欲言,大胆地对老师提出要求,做出评价。通过评价教师,使老师得到反馈,以便调整工作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3、师生共同管理

班级管理是每位科任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引导每一位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大胆实践。小组长的工作是班级日常工作中最具体、最琐碎,也是最能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的一项工作。如果让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担任这项工作,要把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做好、做细还真不容易。我把小组长的工作分解开来,让小组内的每位同学分别担任学习组长、纪律组长等。同学们各司其职,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既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又强化了大家的团队意识。

二、勇于实践,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

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一切,迫切需要教师勇于实践,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

1、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从教学内容入手,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反复教。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说对相关语文知识的理解,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理解,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后,教师再进行点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在课堂上,我根据学生的前后座位分成四人为一小组(另有课外辅导小组),需要时交流讨论时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我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更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认识做出思考评价,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总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和教师产生互动,他的学习才是快乐的,才是有效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他的进步会更大。5555影响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

沐川中学

熊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学校传统的教育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人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显现出明显的弊端——德育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内在需求,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主体道德行为的自我评价。学生是在一种被动、受动状态下接受教育,导致学校的德育工作越来越封闭,越来越狭隘,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我们认识到,要破除学校德育上的这种弊端,必须正视现实,师生互动,把体验教育贯彻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把学校传统的说教式的德育教育调整到学生主体参与、亲身体验式的教育上来,把重理论、重认知的教育调整到理论实践并重、互动式的教育上来。

在教学中,教师是教的执行者,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执行者,是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尊严、权利和义务,他们之间是民主、平等、互敬和互助的关系。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一方面使教师能主动钻研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克服在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习惯,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我创造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师生互动”,使教与学互相促进,以“教”促动“学”,以“学”促进“教”,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因此,我认为,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要培养山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形成自主性的人格特点,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偏远的山区,学生的素质不够理想,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依赖性强、惰性也强,同时还有教师以及教材等因素影响着山区学校师生之间的互动,下面我主要谈谈教师对山区学校师生互动的影响: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不够准确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在互动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师生关系的不平等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三.课堂教学气氛不够宽松、民主、和谐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四.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

这固然有外部客观环境,如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教师自身对积极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视不够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曾有学生在贺卡中写道:“希望老师多笑,多与我们交流。”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感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反之,教师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发泄在学生身上,势必给学生造成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被动消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荡然无存,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阻,怎么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现在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忙于教学,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这个情况应引起教师的注意。

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英语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说起,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

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如果漠视这些后进生,不仅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还会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对优秀学生的排斥,他们变得既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也不愿和别的同学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教师的作用,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666666对幼儿小组活动中师生互动行为方式的研究

杭州市蓓蕾幼儿园

许颖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儿童不是单向地接受外界影响的,而是在与周围他人,特别是与父母、教师和同伴等重要他人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建立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互动是我国各级教育改革在21世纪的重要任务。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又明确“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突出了在幼儿园创设游戏化环境的重要性,不少研究表明在游戏中儿童所处的互动环境是相对宽松的,容易让儿童产生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加上心理环境的轻松更易树立自信心,接受各类知识,增长见识,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能力、技能的发展,而这些发展正是我们所不断追求的目标。

实践证明,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交往中实现的,教师和幼儿总是处于一定的交往和互动关系中。没有交往和互动,教育活动便不可能发生。因此,师生交往、师生互动和由此形成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教育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教育性。今天,我们感到:师生互动在教育活动中地位的显著。

师生间双向交互的影响情景是千变万化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儿童。为此我找了一个切入口试图对隐含于固定小组活动和自由小组活动中的师生交往互动方式进行专门的研究,目的是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对某些表现进行整理、调整、总结,使之成为一个实践经验积累,从而初步揭示师生之间一些具有意义的行为互动方式。

二、师生互动的理论支持与假设

(一)师生互动的本质

互动,它既可以是人与人之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可以指在一定情景中人们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之间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改变。而师生互动做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教学领域中师生互动以什么样的关系、地位存在?成为广大研究着共同研讨的一个问题。其中还出现了“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一则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幼儿不允许发起互动信号,只是象一个线偶让教师操纵着,毫无自己的想法可言。另一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倡导一个自然学习过程,教师只是辅助。这两种认识显然是绝对了些,不利于任何一方的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均可成为师生互动的主体,他们之间的地位关系也可随着教学内容而互动改变。在“教”过程中,教师可以是主体,幼儿是客体;也可反之。在“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成为主体,教师成为学生作用的客体;或者教师虚心向学生“请教”,从中发现、了解、走进幼儿的世界,教育效果也随之出现了各种情景:教师教的主动,学生学的积极;教师的虚心学习还让幼儿增强自信心,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打下基础。处理好教师和儿童在师生互动中主动的、相互作用的主体间关系,摈弃以往教师主要影响和控制儿童的被动关系无疑有利于教和学的效果。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提出课题假说:打破传统的集体教育模式弊端‘教师往往在集体活动中不能照顾到个体差异和幼儿被动学,学的无兴趣的’现象。将师生交往互动的研究放到小组活动中进行,既可以让儿童在活动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又可让我们从师生互动中吸取经验和成长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渐提高自己,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师生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

(二)教育活动中师生行为互动的体现

教育是一种人际互动的过程。众多研究表明:教师的领导风格对儿童发展有着重大关系。教师在儿童的活动中具有主导性,它直接或间接影响儿童,而这些影响都必须以儿童内化后才能起作用。我们又看到师生双方在互动中既充当互动行为的发起者,也是互动行为的反馈者。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施加影响,受教育者随之表现出不同状况。为建构积极师生互动关系我认为应强调关注、参与和情感支持,这能让师生双方取得良好的互动效果。

针对我班现行状况,结合新纲要,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间接作用于教育实践的。因此,在小组活动中我将采用间接指导的办法,让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摆正自己的位置,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活动的伙伴、环境的创造者。间接指导可让幼儿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幼儿主动参与、交往和教师平等相处,获得直接经验。我认为在幼儿园间接指导比直接指导更适合小组活动,这种指导方式对于研究师生互动方式效果更好。

三、研究目的

1、在教育过程中,使互动双方都能够主动参与互动模式与自身特性的建构和变化,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2、教师目标达成:

·突破传统的活动模式,把教育内容分划到各个小组中,·运用录像(拍照)分析法,研究幼儿与幼儿的互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方式,总结出小组活动中师生行为互动的有效策略。

·通过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的观察和指导能力,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提供适当的帮助,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3、幼儿目标达成:

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的轻松、快乐,能通过多种活动掌握丰富的知识,实现自我成长。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和吸收理论

(1)

多元智力理论。(2)瑞吉欧.艾米利亚教育体系

2、在研究小组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观察的具体方法

3、及时搜集活动过程中的典型事例,整理纪录成案例,并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分析。

4、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反思,分析得失并向有经验教师请教,虚心学习,纪录在案。

5、通过拍录像(拍照相)教学来分析研究幼儿与幼儿、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方式过程。

五、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 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种种互动行为,并且自制观察纪录表,把儿童的典型表现记录在案,分析总结儿童的兴趣、性格、能力、互动方式等,形成一个经验积累。

2、行动研究法;适合于小规模如小组活动的研究,教师可参与研究,与幼儿一同活动,由“局外人”转变成“参与者“,并随时随地的根据发生情况调整师生互动方式,从而达到研究目的

六、研究对象

本班(中班)幼儿

七、研究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03.9——2003.10)

1、确定研究内容

2、制定研究计划——讨论修改——完善计划

3、学习相关理论

4、准备材料

(二)实施阶段(2003.10——2004.1)

1、通过发放调查表,调查本班幼儿的各类生活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年个月进一步完善教师制订的主题活动计划和小组活动计划。

2、通过家园共同准备,把带来的各类材料用于布置墙饰和丰富各活动区。

3、每周安排固定的小组活动时间,在每次活动后都有记录、反思、评价,及时分析观察纪录表,设计适合本班儿童年龄特点的表格,把各类观察表结合使用起来,以便教师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把小组活动中幼儿个案表及时分析记录,放进个别幼儿的文件夹中,与家长进行联系,有效满足幼儿的需求。

4、通过没一阶段的小结,建立儿童的智能强项档案,利用儿童在其强项领域的经验,拓展主题内容网络网,让孩子在其中积极主动的学习、游戏。

5、通过分析录像(照片)探究师生行为互动方式。

6、看《多彩光谱丛书》,学习书中的新理念,新思想,结合实际写点读后感,增强自身修养。并把好的教学活动带入班级活动、小组中。

(三)总结阶段(2004.1——2004.2)

1、整理资料,撰写分析报告。

2、整理个案表和各观察表,订成册。

7777《课堂教学中影响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的研究》

子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今世界高速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围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这四种基本学习能力,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等方式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教师通过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体性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以实现学生由学习被动者到主动者乃至创造者的飞跃,实现双赢策略,追求共同发展,师生互动教学在这种新形势下便应运而生了。

所谓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 其互动形式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那么,显而易见,影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因素就主要来自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

1、教师的自身素质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教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

2、教师的教学水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具有高超的教学水平,必须在平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保证讲课中不出差错,并注重研究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自己的课上得充满生机而有趣味性。否则,差错太多,学生就会逐步产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感,课上得枯燥乏味,也不会吸引学生。要知道,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老师学识上的无能。在课堂上不是一味灌输,包办代替,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目的和态度

学生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否制定了长期和短期的学习目标,将会影响到他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到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才会引起强烈的学习愿望和需求、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行为;才会对学习充满自信,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作为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标性教育,并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志向确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2、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新的知识能否理解和接受,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能力有很大关系。基础好的学生往往能随时再现和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容易接受新的知识,有较高的学习质量;基础差的学生则较难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学习效率低,有时会情绪低落,提至失去学习信心,常会埋怨教师教得不好,进而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教学,把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的快慢、难易,不是决定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而是决定于学生可能进一步发展的水平。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志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浓厚的稳定的兴趣时,他就能积极地思索、大胆地探索其实质;并使其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表现出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有关的事物,对事物的观察变得比较敏锐,逻辑记忆加强,想象力丰富等。“兴趣教学”,就是一种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现实中没有绝对的、永远的“兴趣”、单凭兴趣去学习,而缺乏顽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决定,是难以学到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很多学生往往只对学习的结果感兴趣,而对学习过程,学习任务缺乏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具备良好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意志品质。

4、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组织计划能力

学习的成功不仅要靠能力和勤奋,而且也要靠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是一种与个人密切相关的事情,适用于某些人的学习方法未必适用于另—些人;而且不同的学习方法只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学科。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了解和学会使用科学的学习原理和规律,有效地制定出适合学生个人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减少学习中不必要的错误尝试,在积极有效的课堂互动过程中进一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指以班级授课制为表现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为目的,由相对固定的教师和学生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和相对固定的空间内,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即特指上课这一特定时间段内,教师与学生在教室中开展的教学活动。

2、教学方式

所谓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采取的基本行为和教学活动在整体结构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相关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简单地说,教学方式是指组成教学方法的师生的具体的活动和行为。

3、师生互动

“互动”是“师生关系互动”的主体概念,“互”是指双方共有的行为。“动”则通过这种行为而产生变化得到发展。“师生互动”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控制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而是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它是一个不断产生冲突又不断达成协调和稳定的过程。

4、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它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依据教育方针,从实际出发,将传统的教育思想与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融为一体,运用整体优化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努力创建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师生关系互动行为产生的环境是全方位的,它包括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及师生交往的各个时期和各种形式。其中课堂教学因其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占时最多,比重最大,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所以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处于师生关系互动的中心地位。通过师生课堂互动,达到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各学科教学的和谐(其中含有对受教育者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以及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等,从而形成一种团结向上,健康和谐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使教师“愿教、乐教、会教、善教”,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知情互促、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新格局。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研讨。

2、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研究。

3、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4、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互动案例教学研究。

5、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1、坚持开放性。我们力求取得各方力量的支持,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上级教科单位专家、家长代表、学校领导和实验教师共同参与的科研集体,在民主商议、合作互助、齐心协力的气氛中,各展所长,联合攻关。注意学习吸收同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

2、发挥整体效应。根据系统论原理,全面研究学校内部各方面、各环节和教育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统一协调各种力量,将实验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形成合理的结构,实现整体优化,提高实验效率。

3、突出主体意识。实验教师是教育实验的主体,要求他们在严格按方案操作的同时,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精神,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完善实验方案。

4、主要方法:a、行动研究法,b、调查法,c、个案研究法,d、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实施的策略

(一)课题所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师生互为主体,既着眼于师生双方都能从双向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收益,更着重于建立起民主平等、互亲互爱的师生关系;既体现师生对实践活动价值的尊重,强调师生共同参与,更体现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重建,强调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和谐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

2、全方位原则

师生关系互动的重要表现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因此,我们树立了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使师生交往人本化、情感化。使教师从“惟我独尊”状态下“居尊下放”,回到学生中间。使学校教育由“封闭型”转为“开放型”,由“单一化”变为“立体化”、“全方位”的教学新格局。

3、参与性原则

教师是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文化群体,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因此,明确了自己所起的主导作用,就主动自觉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树立做人的楷模。另一方面,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研究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师生双方通过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达到知识的渐进、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因为教师的参与是自我受教育、受熏陶和教育他人的过程;学生参与也是自我教育和影响他人的过程。只有师生共同参与,才能互为促进,共同提高。

4、创新性原则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前提。研究中学校为师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使师生在和谐、互动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二)支持系统

1、狠抓常规,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效。

此处所说的常规,指的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制度、规范。良好的常规,是课堂教学顺利、有序进行,取得实效的保证,同时也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常规执行的情况,以身作则,提醒、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交流、作业等习惯,籍此,促进了课堂实效的提高。

2、做细备课,奠定课堂教学基础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备课问题始终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备课是课堂教学实施的准备和基础。课堂教学的实施没有事先的备课作为蓝本,呈现出的将是一种无目的的状态,根本无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学前的准备只有想得细,做得实,紧紧围绕目标进行预设,才能促进有效的生成。因此研究中我们进行了备课改革。以语、数、英学科为备课改革的重点,以年级组为备课改革基本组,其它学科倡导自由组合,构成市、校级骨干教师和年轻及一般教师的四、五人备课小组,备课小组人员共同参与、集体备课,每人具体上课实践前再根据自身及学生等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备课,备课中凸现师生互动情况。

3、加强听课,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

课堂是老师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进行,依赖的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此过程中必定形成各式各样影响课堂效率的问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从课堂教学中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研究中我们加强听课,尤其是常态下的推门课、随堂课、抽查课,并开展了结对随堂、教研组等形式听课活动;以师生互动情况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标准,使课题在上课听课活动中加以了很好的实验。

(三)研究实验机制

1、抓好导向机制。

(1)通过研究进一步强化了教科研意识。加强学习,明确了教科研与素质教育、与学校发展、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三个观念,即“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才”。脚踏实地,“肯干、实干、善干”,在教科研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2)通过研究进一步强化了教科研氛围。在课题的决策、指导及具体的操作、管理中真正体现到教科研是“一把手”工程的观点,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承担主要课题的研究任务。加强教科研活动及考核力度,营造了“从争挑科研重担,个个探索教研新路”的良好氛围。

2、抓好运行机制

(1)从教科研课题来说:逐层分解,形成网络,责任到人。

(2)从教科研队伍来说:抓好了骨干的培训,成立了课题攻关小组,构建了一支年龄、学历、水平等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科研队伍。

(3)从教科研活动来说:做到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把教科研工作落实到了学校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

3、抓好管理机制

(1)学习交流制度:定期开展了教科研讲座,收集了不少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教师做好了学习笔记,撰写了心得。平时经常组织研讨,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2)建立理想课堂教师档案。为教师建立了个人档案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详实地纪录和收集了实验过程资料,包括方案计划、过程记载、精品教案、典型案例、反思随笔、阶段总结、报告等一系列资料。

(3)考核激励制度。学校增加了教科研工作在工作考核中的比重,实行“教科研一票否决制”,把教科研成果与教师的评聘、晋级相结合,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七、研究成效的分析

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上上下下几轮的调查总结,初步得出了如下的互动方法: 1.师导——学生练

师生互动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教师应该更充分地发挥指导作用,在关键处点拨,为学生的练习扫除障碍。

2. 学生想—一教师导

学生自己思考所能解决的问题,要计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教师应该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读去想,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交流。

3. 生议—一教师导

“议”就是让学生讨论,这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打开思路,同时老师参加议论,及时了解情况,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重点处、疑难处作重点讲解。

4.学生做—一学生说

学生天性好动,课堂中安排学生动手,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5.让学生自己去做

要按懂、会、熟、巧的顺序分阶段有计划地练;要按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的规律进行;练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当然,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就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高。

第三篇: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做到尊重学生

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做到尊重学生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是深入细致的了解并尊重学生,管理班级的实质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间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可以说,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就是一个 艺术 家,但又远远高出其他的艺术家,因为它的作品不是静止的没有生命力的作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会给社会创无穷财富和价值的人。所有这些都说明了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对学校、对学生的作用。教师若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就会让学生在 学习和生活中有尊严感、愉悦感,让学生的智力、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师生间只有进行角色换位,才能加深彼此间的沟通和了解,才能创造出独特而又新颖的教育风格。

一、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不同,必会导致看人、看事及处事的方法不同,这样会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一方面常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去认识、去思考,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应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是班主任,你会怎样看待这件事,怎样去处理这件事?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对 问题 的 分析 解决能力,又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班主任如果能做到始终把自己当作班集体的一员,严格遵守班规班纪,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让自己良好的风范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让自己的浩然之气、儒雅的举止,让自己的神韵、风采使学生折服,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情感上接纳你。那么,学生对老师的心理防线就会慢慢地消失。

老师若要被学生接纳,还必须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我们要把鼓舞和关心性的言语当成情感传递的灵丹妙药。高中生要比初中生更懂得爱,更需要爱。他们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一方面表现比较成熟、自信、顽强等,但另一方面又比较脆弱,遇到困难容易退却,这就需要老师的关爱,使他有战胜困难得决心和勇气。特别是那些有毛病的学生,他们平时听到最多的是批论文联盟整理评,他们最缺乏别人的理解及老师的爱。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语言变为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冷冰冰的话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可亲。逐步建立起一种互爱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班主任要善于运用教育技巧,对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批评方式,进行合理的引导。在理解、信任、尊重、宽容的基础上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沟通,用教师的真挚行为唤起学生对教师的爱,用教师的真实情感温暖学生的心。

若要和学生谈话,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要对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做到心中有数。谈话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引导,或说经历、谈感受,或树观点、辨是非,或引典设喻、寓情于理,做到忠言顺耳,让学生心悦诚服。例如对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的学生,采用商量式的批评;对于自尊心强、固执己见的学生,多采用循序渐进式的批评;对于依赖性强、试探性心理比较突出的学生,易采用能动式批评。批评时要考虑学生的处境和态度,一时不能接受的,可以转移话题,缓和气氛,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以平和的心态,分析缘由,全面分析,恰当处理。例如可以通过给学生传小纸条、进行周记对话等书面形式,以平静的方式批评教育学生;面对学生家长,应该先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再指出学生的不足,接着和家长一起商量教育方案,这样一来,既不损伤家长的面子,又调动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认为老师够朋友,从而心甘情愿听从老师的教导,师生关系变得亲密无间。

三、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是提高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主人翁责任感不可少的因素。在教育方法上尽量避免使用传统式的命令、要求等方式,要尽量运用公众评价、公众道德、公众群体心理形成等手段来达到目的。树立群体价值观,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群体的一部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这个集体。

第四篇: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做到尊重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做到尊重孩子

仁怀市喜头小学校本部姓名:罗章琴联系电话:1331233506

3作者简介:罗章琴,女,汉族,大专文化,小学高级教师。1998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教于喜头小学,曾多次年荣获市、镇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著有《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做到尊重孩子》、《》、《》、《》等论文在省、市等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关系。心理学家认为,追求受尊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需要,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家长的尊重对儿童的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尊重儿童的人格”越来越得到社会公认。时代发展呼唤对儿童的尊重。我国封建历史长,社会受封建伦理道德影响较深,家庭教育中尊重孩子显得尤为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应多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现在,许多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保护他们,什么都代劳了,帮助孩子解决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其实质就是溺爱。这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懦弱、依赖性强、能力差,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他们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受到限制,动手能力差。假如我们试图不把孩子当做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把他们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家中的大小事都让他们主动参与,让他们积极发挥,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给他们下放应用的权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心理上觉得自己正在长大,他们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心,不再依赖家长;开始试图独立思考,亲自操作,并试图从家长的约束下“解放”出来。我们的家长切不可认为这是孩子们不听话,相反,这正是孩子可喜的进步。应该鼓励他们“别出心裁”,放手让

他们去想、去做、去体验失败,去感受成功。在孩子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中,家长要引导得当,及时调控,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科学地教育他,和孩子同步成长。

家庭教育是在父母和子女共同生活中,通过双方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来进行的。父母与子女的相互尊重是成功家教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教育专家在家庭调查中发现,子女对父母有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是自己学习上的老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感情的挚友。他们也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父母的尊重意味着理解、重视和鼓励。

从教育效果看,尊重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尊重可以使子女感到他们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对父母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也更乐于向父母倾吐心里话并乐意接受父母的意见。这有利于尊进父母对子女内心世界的了解,使父母教育子女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效果。反之,若父母对孩子采取粗暴无理的态度,久而久之,不仅无法了解孩子的愿望和要求,而且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因此受到伤害,他们就会对父母失去信赖。这样,家庭教育的效果势必遭到削弱。

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做到尊重孩子呢?

首先,尊重孩子,就应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鼓励孩子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孩子说得有理或做得好时,就应予以鼓励;而孩子说了不当的话,或做得不对时,家长不要用偏激的言辞去斥责,而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指出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然后,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在人的一生中,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人生观和道德观正在形成的儿童,缺点、错误的存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孩子正是要在不断改正这些缺点、错误中成长的。做家长的要有充分的耐心,主动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错误。

其次,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在日常

生活中,对孩子的一切,切忌热心包办或冷淡蔑视。反是孩子能做的事,只要是有益的,父母应支持他们去做。孩子缺乏经验,有时失败了或者有什么失误,这是正常现象。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家长应进行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保护。

再次,要尊重孩子的气质特点、兴趣爱好及对活动的选择,切忌拔苗助长,逼孩子做力不能及的事情。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使孩子过早地背上沉重的学习负担。古今中外教育实验早以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离开兴趣强迫孩子学这学哪,都是有违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

第四,家长错了,要敢干向孩子认错,诚恳地向孩子说声“对不起”。这不仅不会降低家长的威信,反而让孩子觉得父母更加可亲可敬。批评孩子的时候,切忌说“你懂什么!”之类损伤自尊心的话。当孩子听到这样的话,自然会泛起难言的苦涩:父母都不理我,我还有什么用呢?如果家长一次次地无意间给孩子这样的消极评价,很容易进入孩子的自我意识,甚至会因此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第五,不要乱翻孩子的东西,不要随便揭穿孩子的“小秘密”。孩子的“小秘密”是复杂多样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有意识的也有无意识的。家长不能简单地给他们下“对”“错”的结论,应本着尊重和理解的原则,积极地探究孩子的心态,因势利导。对于某些不涉及道德原则的“小秘密”,不必追究,无须揭穿,应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天地”,这是个性发展的要求。

家长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并不意味着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身体安全、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和合理的限制同样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但是,家长无论在实施怎样的要求,千万要记住:孩子虽小,但他们有感情,他们也需要尊重,尊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的家长在整个家庭教育过程中,始终以塑造孩子的心灵

为本,从情感上关心孩子,从人格上尊重孩子,从日常行为规范上教育孩子,让孩子从高层次的家庭教育中领悟其中的道理,那么,一个个和谐、快乐、安宁的高素质家庭就会象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将不再遥远。

用我们的口,礼貌地问好,打招呼,管住我们的口,不吵闹,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用我们的手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用我们轻轻的脚步,营造出一个宁静、有序、有着良好环境的校园,管住我们的脚,不横冲直撞,不踢墙,不锈钢防护栏和安全导向灯。这些啊,想念我们每个同学都一定能够做到,这样,遥望明天,我们仿佛看到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我们XX学校的校园更洁净,更文明,更和谐了!同学们,做文明之人,应是我们大家永远的呼唤,一生的追求!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处处开满文明之花!祝愿我们自己逐步成长为高尚的有用之材!

第五篇: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做到尊重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做到尊重孩子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关系。心理学家认为,追求受尊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需要,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家长的尊重对儿童的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尊重儿童的人格”越来越得到社会公认。时代发展呼唤对儿童的尊重。我国封建历史长,社会受封建伦理道德影响较深,家庭教育中尊重孩子显得尤为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应多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现在,许多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保护他们,什么都代劳了,帮助孩子解决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其实质就是溺爱。这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懦弱、依赖性强、能力差,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他们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受到限制,动手能力差。假如我们试图不把孩子当做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把他们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家中的大小事都让他们主动参与,让他们积极发挥,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给他们下放应用的权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心理上觉得自己正在长大,他们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心,不再依赖家长;开始试图独立思考,亲自操作,并试图从家长的约束下“解放”出来。我们的家长切不可认为这是孩子们不听话,相反,这正是孩子可喜的进步。应该鼓励他们“别出心裁”,放手让他们去想、去做、去体验失败,去感受成功。在孩子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中,家长要引导得当,及时调控,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科学地教育他,和孩子同步成长。家庭教育是在父母和子女共同生活中,通过双方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来进行的。父母与子女的相互尊重是成功家教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教育专家在家庭调查中发现,子女对父母有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是自己学习上的老

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感情的挚友。他们也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父母的尊重意味着理解、重视和鼓励。

从教育效果看,尊重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尊重可以使子女感到他们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对父母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也更乐于向父母倾吐心里话并乐意接受父母的意见。这有利于尊进父母对子女内心世界的了解,使父母教育子女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效果。反之,若父母对孩子采取粗暴无理的态度,久而久之,不仅无法了解孩子的愿望和要求,而且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因此受到伤害,他们就会对父母失去信赖。这样,家庭教育的效果势必遭到削弱。

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做到尊重孩子呢?

首先,尊重孩子,就应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鼓励孩子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孩子说得有理或做得好时,就应予以鼓励;而孩子说了不当的话,或做得不对时,家长不要用偏激的言辞去斥责,而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指出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然后,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在人的一生中,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人生观和道德观正在形成的儿童,缺点、错误的存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孩子正是要在不断改正这些缺点、错误中成长的。做家长的要有充分的耐心,主动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错误。

其次,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一切,切忌热心包办或冷淡蔑视。反是孩子能做的事,只要是有益的,父母应支持他们去做。孩子缺乏经验,有时失败了或者有什么失误,这是正常现象。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家长应进行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保护。

再次,要尊重孩子的气质特点、兴趣爱好及对活动的选择,切忌拔苗助长,逼孩子做力不能及的事情。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使孩子过早地背上沉重的学习负担。古今中外教育实验早以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离开兴趣强迫孩子学这学哪,都是有违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

第四,家长错了,要敢干向孩子认错,诚恳地向孩子说声“对不起”。这不仅不会降低家长的威信,反而让孩子觉得父母更加可亲可敬。批评孩子的时候,切忌说“你懂什么!”之类损伤自尊心的话。当孩子听到这样的话,自然会泛起难言的苦涩:父母都不理我,我还有什么用呢?如果家长一次次地无意间给孩子这样的消极评价,很容易进入孩子的自我意识,甚至会因此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第五,不要乱翻孩子的东西,不要随便揭穿孩子的“小秘密”。孩子的“小秘密”是复杂多样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有意识的也有无意识的。家长不能简单地给他们下“对”“错”的结论,应本着尊重和理解的原则,积极地探究孩子的心态,因势利导。对于某些不涉及道德原则的“小秘密”,不必追究,无须揭穿,应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天地”,这是个性发展的要求。

家长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并不意味着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身体安全、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和合理的限制同样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但是,家长无论在实施怎样的要求,千万要记住:孩子虽小,但他们有感情,他们也需要尊重,尊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的家长在整个家庭教育过程中,始终以塑造孩子的心灵为本,从情感上关心孩子,从人格上尊重孩子,从日常行为规范上教育孩子,让孩子从高层次的家庭教育中领悟其中的道理,那么,一个个和谐、快乐、安宁的高素质家庭就会象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将不再遥远。

下载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教学中应做到的应变机智

    课堂教学中应做到的应变机智 简单的说,“教学机智”就是老师处理师生关系、教学问题的智慧与技巧,这与老师自身的聪明才智、应变能力有重要的关系。但是通过多揣摩名师的经典......

    尊重学生主体思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尊重学生主体思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多年的初三化学教学中,有时上完一节课,通过自己查找有关材料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疑惑,有时通过同行们的探讨来达到对某一个问题的一致看......

    小学美术中怎样做到课堂教学趣味化

    小学美术中怎样做到课堂教学趣味化课题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作为视觉传达教育的美术课程,其本质是让学生感悟美进而创造美,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应把重心放在如何唤醒......

    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随机应变

    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随机应变 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但是,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

    尊重学生(汇编)

    尊重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是一个个体,在认知思维上,从不懂到懂,从无知到渐丰;在情感上,从少知到多知,从漠不关心到充满热情,从无兴趣到感兴趣,从冷漠到热情…… 如果说,一个老师......

    尊重关爱学生

    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长,对学生影响最长的人。作为一名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是其职业道德的核心,其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首先,尊重学生是作为一名成功教师的......

    为人师表,尊重学生

    为人师表 尊重学生 什么是尊重?尊重是一个人待人处事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严肃、认真、有礼的态度,也是一种美德。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崇尚尊重的民族。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

    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合集五篇)

    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 ——“四小”研究之小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一个有效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引领学生探索新知,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当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