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学建模教学,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时间:2019-05-15 06:4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数学建模教学,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数学建模教学,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第一篇:加强数学建模教学,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加强数学建模教学,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摘 要: 为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者结合教学体会,从理论及实践上分析了高中数学建模的必要性,并针对问题分析了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基本方法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关键词: 数学建模教学 建模意识 创新思维

我国普通高中新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应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证明、运算、检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些需求不仅契合数学自身发展的需求,而且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明确数学建模,培养建模意识

“数学就是对于模式的研究”。(著名数学家怀特海语)什么是数学模型?即,对于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在一些必要而特定的简化假定的前提下,应用恰当的数学工具,并以数学语言的方式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如数学中的各种数学公式、定理、方程式等,都是一些具体可感的数学模型。比如,二次函数即是一个数学模型。通过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模式,很多数学问题和实际性问题能得以解决。如此,通过把问题数学化,借以模型构建,进而求解检验,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方法,被称作数学模型方法。所以,说到底,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前人已知的一个个数学模型及如何才能够构建模型的思想意识,以便让学生能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及实际问题。

那么,具体地讲,数学模型方法是怎样操作的?如下所示: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建模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把实际性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就必须先进行观察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相关的数学模型,再把数学模型融入相关的知识系统中进行相应处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及类比能力等。当然这种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它需要教师始终把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贯穿在数学教学之中,即应该不断诱导学生以数学思维和观点进行观察、分析和把握各种关系和数学信息,从复杂繁琐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化为熟知的数学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并要能够使数学建模意识潜化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二、了解建模条件,掌握基本途径

1.树立学生的建模意识,应先内化自己的建模意识。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力求变化,更饱含着教育思想及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因而,我们除需要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进程和发展动态之外,还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的数学建模理论,并且努力研究如何使之应用于现实生活。如,我在大街上曾看到这样的一则广告:“本店承接A1型号影印。”A1型号是什么?在弄清了诸多型号的比例关系之后,我就把这一材料引入到教学之中,获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数学建模教学立足于现行教材。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尽可能多地介绍一些常用的、典型的数学模型。比如,函数模型、解析几何模型、数列模型、方程模型等。我们应研讨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应引入哪些模型问题,如储蓄问题可结合在数列教学中。在建模意识的渗透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学生就能够从各种建模问题中慢慢感受到数学建模的广泛应用,从而诱发学生研究的兴趣,进而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的能力。

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后,为促使学生懂得如何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通过下面的例子辅以讲解。例:包间的定价问题。某个大酒店有150个包间,经过一阶段经营实践,得出:每间包间定价为160元时,下订率为55%,每间包间定价为140元时,下订率为65%,每间包间定价为120元时,下订率为75%,每间包间定价为100元时,下订率为85%。要使每天收入达最高值,每间包间应怎样定价?

[简化假设]

因为一个实际问题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如不经过合理的简化假设,将很难转化成数学模型,即便转化成功,也可能是一个复杂的难于求解的模型,从而使建模归于失败。所以作出假设时要充分利用与问题相关的学科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观察力,分清问题的主次,抓住主要因素,舍弃次要因素。此外语言要准确,就像做习题时写出已知条件一样。对例题来说,依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作如下假设:(1)每间包间最高定价为160元;(2)设随着定价的下降,下订率呈线性增长;(3)设大酒店每间包间定价相等。

[建立模型]

按照假设分析相关变量间关系,寻求等量(不等量)关系或其他关系以建立模型。这中间要尽量利用已知领域的已知模型或结果,通过类比等方法构造模型。另外,建立模型时还要注意一个原则:能用初等工具绝不用高等工具,能用简单方法绝不用复杂方法。按照上题我们建立其数学模型。

设y表示大酒店一天的总收入,与160元相比每间包间降低的定价为x元。由假设(2)可得,每降价1元,下订率就增加10%÷20=0.005。因此,得出,y=150(160-x)×(0.55+0.005x)。由0.55+0.005x≤1,可知0≤x≤90。于是问题转化为:当0≤x≤90时,y的最大值是多少?

[求解模型]

依据所建立模型的特点,归属(哪个数学分支)寻求其求解方法。由此,可得到:

通过二次函数求最值,即可得:当x=25时,包间定价为135元,y取最大值13668.75(元)。

[讨论与验证]

所谓检验是将数学上分析结果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并用实际现象或数据与模型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1)验证得出,此收入在各种已知定价对应的收入中是最大的。如果为了便于管理,则定价为140元也是可以的,因为此时它与最高收入只差18.75元。

(2)如果定价为180元,下订率则为45%,其收入就只有12150元,所以假设(1)是合理的。

3.结合专题讨论与建模法研究。我们可选取合适的建模专题,比如“代数法建模”、“图解法建模”等,通过探讨、剖析和研究,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建模的重要思想及基本方法。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平常生活的观察选取实际问题进行建模练习,从而尝到数学建模成功的“成就感”和难于解决的“不易感”,进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经验。

三、强化建模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在众多的思维活动之中,创新思维属于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特点。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主要有三点基本要求。首先,积极对待周围的事物;接着,勇于提出问题;然后,巧于联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因而,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性,还有实质性的实践活动。同时,在建模活动过程中,思维应具有深刻性和灵活性。

1.以“建模”为基点,培养直觉思维。在数学史中,我们不难发现,直觉思维促使了不少的数学发现,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定理等,这些都是在观察、比较、领悟中发现的。而通过数学建模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具有独特的见解和不同一般的思考方法。当然,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尽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以“建模”为介质,培养转换能力。数学建模,其实就是把实际问题转换成为数学问题。所以,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能够注重转化,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乃至提高解题速度都是有显著作用的。对“建模”的进一步研究,无疑会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且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

3.以“建模”为载体,培养创新能力。“建模”即构造模型,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必须具备较强的构造能力。而构造能力又制约着创造性思维及创造能力。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紧密相关。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细心观察,精巧设计,可以把一些看似繁杂抽象的问题,去伪存真,从而构造出最基本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要让学生解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质的飞跃,真正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学到确实有用的数学,就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建模教学。

参考文献:

[1]朱中华.中学数学建模活动的实践与认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2]陈国勋.构建数学模型巧解有关问题[J].福建中学数学,2003(04).[3]赵冬歌.关于“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的评价[D].首都师范大学,2005.[4]王广富,王凤灵.《数学模型》课程教学的探讨[J].保山师专学报,2007(02).[5]雷欣.中学数学常用的解题方法[J].江西教育,2010(Z3).

第二篇:实际应用能力过关卷

实际应用能力过关卷

一、看图填一填,算一算。

(第1、2小题各10分,第3小题12分,共32分)

1.有个小朋友在跳绳,个小朋友在踢毽子,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一共有13只北极熊,图中右边有只,左边有多少只?

3.草地上原来有只兔子,跑来了只兔子,又跑走了只兔子,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兔子?

二、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能用算式“8+7”解决的是()。

① 8本故事书,7本童话书,再买几本童话书就和故事书同样多?

② 8本故事书,7本童话书,一共有几本书?

③ 8本书,看过了7本,还有几本没看?

2.妈妈给哥哥和妹妹每人5块巧克力。哥哥疼爱妹妹,就把自己的巧克力给了妹妹2块,妹妹现在比哥哥多了()块巧克力。

① 1

② 2

③ 4

3.有15个小朋友,站成一列。从前往后数,小明排在第6,小明的后面有()人。

① 10

② 8

③ 9

三、我会解决有趣的生活问题。

(共38分)

1.两组同学去栽树。两组一共栽了多少棵?(12分)

2.谁剩得多?(13分)

________剩得多。

3.跑步比赛。(13分)、答案

一、1.5 3 5+3=8

2.5 13-5=8

3.8 7 3 8+7-3=12

二、1.② 2.③ 3.③

三、1.8+8=16

2.10-3=7 9-4=5

7>5 豆豆

3.6+8+1=15

第三篇: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天津市财经职专

我所教的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本门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强、实践应用范围广的学科。针对目前学生和社会的现状,如何因地制宜地实施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教学中我多次尝试项目教学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我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大家交流:

一、为什么采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项目教学法融合能够整合了某个专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旨在把学生融入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培养为最高成就目标。计算机是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以具体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因此项目教学方法适宜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案例

下面我以一个简单的教学案例《景点宣传片的制作》来简单的加以说明:

 项目的确定

项目选取的原由:这个项目名称来源于《职业模块》中的内容,它整合的知识点是PPT演示文稿的综合运用,相当于一次PPT的总复习。我改变了以往知识点简单罗列,为了复习知识点而做题的枯燥复习方法,将所学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个实际的工作项目中“假设你是一名旅行社经理,如何利用已经掌握的PPT基础知识,为自己的旅行社做一个优美的景点介绍宣传片?”由此虚拟岗位提出练习项目,由实际的工作需求布置课堂教学。

 项目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是首次接受项目练习,那么教师的任务就比较重,先帮助

他们分析要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几个步骤,然后针对这个项目需要依次完成哪些个内容。如果学生已经熟悉了这种教学方法,那么教师的任务就比较简单了,只是一个监督和管理的工作,同时帮助他们审核项目完成方案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比如我们这个项目经过分析得出它的实施步骤如下:

(1)根据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本环节非常重要,直接决定着项目能否顺利完成。教师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锻炼优秀学生的组织能力的同时,又能使较差学生在较好学生的帮助下,积极努力向上,超过预期目标。同学们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与人分享的能力。

(2)教师协助小组完成项目分析,确定项目完成方案。例如本项目的工作流程为: 确定旅游景点——收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确定所使用的软件——设计项目方案——小组成员分工——着手完成自己的工作——小组作品合成。

 项目实施:

(1)教师在教学中首先示范相似的项目案例,学生从使用者的角度来了解项目的功能作用以及它的优缺点,了解完成该项目所需要设计的模块,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2)学生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各组在项目经理(组长)的组织下,按照项目分析中所确定的项目方案着手实施该项目的具体环节,团结协作,共同完成该项目。

 项目评析:

首先组内进行项目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对各自的工作进行总结,完成自评部分的成绩评定。

其次进行班内项目展示,进行分组交叉评价,根据评价量表对小组项目完成的效果给予成绩评定。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工作过程表示祝贺, 关注学生项目的实施过程,分别从小组之间的协作、团队精神,项目的完成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为下一个项目的实施做好铺垫。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反思

项目教学法更多地体现了“放手让孩子自己学”的一种理念, 项目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项目的确定。项目的选择不但要考虑项目中所能涵盖的知识面,还要考虑学生对所选项目的熟悉程度,也要考虑项目中遗漏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设计项

目时要力争结合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术能力、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以及所涵盖本门课程的知识面的宽窄等几个角度充分考虑。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与方向,发现并抓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

与以往教学模式相比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的现象大大减少,学生能真正理解该项目的学习目的和价值。学生在做项目中学习,学习中做项目,构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相应的综合职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然项目教学法也不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教学方法,它还需要其他教学方法的完善和补充,所以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尝试。

第四篇:探究提高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方法的研究

《探究提高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方法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背景及界定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理解运用。《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提出了把数学的基本思想作为总体的教学目标之一。数学专家们也对数学思想的建立做了重要论断。但是好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数学时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是否与他们缺乏必要的“模型”意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有关?目前我们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虽认识到渗透数学思想对教师课堂、对学生发展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但能够主动的将数学思想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的情况少之又少。缺少相关的理论支撑和实际的案例分析是我们小学教师发展的桎梏,唯有打破这个桎梏才能获得更广的研究天地。为此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就在于帮助学习者逐步建立与发展分析模式、应用模式、建构模式与欣赏模式的能力。我觉得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即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修订新增的课程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谓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提出了把数学的基本思想作为总体的教学目标之一。

2.数学专家的重要论断。儿童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都懂数学、爱数学,对数学怀有敬畏之心和热爱之情。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数学教学就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和方法层面,而是要深入到数学的“腹地”,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正如一位数学家所说:“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人终身受益”。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就在于帮助学习者逐步建立与发展分析模式、应用模式、建构模式与欣赏模式的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目标

1.解读小学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读,梳理出可以渗透数学模型思想的典型例题和习题。提升教师本人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与课堂驾驭设计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

2.形成系列化的渗透模型思想的典型课例,作为课题组教师在学习中渗透数学模型思想的学习参照。

(二)研究重点内容

1.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模型思想进行专题解读的研究。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系统梳理,解读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对教材中所蕴含的典型数学模型思想进行深度解读。真正读懂教材,并能在课堂中将此数学思想加以利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2.建立数学模型思想的基本框架。

在概念、法则、公式、定律、解决问题等不同教学内容中渗透数学模型思想,建立“情景创设——知识探索——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基本框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2.案例研究法。3.行动研究法。4.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3-2013.4)

(1)确立课题研究方向,切实保证课题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

(2)认真研究制订课题方案,把握研究目标。课题自确定以来,能深入学习,逐步完善课题方案;能努力把握研究目标,做到研究方向明确,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

(3)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能力。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3.4-2013.11)

(一)以活动为载体,对课题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

1.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模型思想进行专题解读的研究。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系统梳理,解读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通过“理清小学数学中的主要概念——教学实施——策略提炼”这样的步骤对教材中所蕴含的典型数学模型思想进行深度解读。

2.建立数学模型思想的基本框架。在概念、法则、公式、定律、解决问题等不同教学内容中渗透数学模型思想,建立“情景创设——知识探索——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基本框架。

首先,将研究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坚持有计划地上——听——探讨课题研究课。在学校教导处的大力支持下,分别安排了相关的教学活动,帮助我进行课题研究。研究课先由执教者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再结合课题研究思想集体备课,上课观摩,说课,讨论评议,整理修改形成案例,上传网络共享。

其次,坚持进行集中研讨活动。活动前通过不同渠道收集各种资料,对数学建模的概念和类型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通过多次的研讨,我发现“数学建模”和过去现成的公式、概念的学习过程不同,它要求学生创造“自己的”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数学真理,它是动态的。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向“数学建模”过渡,将有助于学生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3.探索了培养学生建模初步能力的策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建模教学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各阶段的进展情况

第一阶段:建模理论学习阶段。

现有的小学数学建模的理论知识并不多,如何让自己尽快的理解数学模型的概念和建模的方法步骤是理论学习的首要任务。为此我通过不同渠道收集各种有关建模的理论资料,再把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学习。首先明确什么是数学模型?什么是数学建模?通过一年的学习和研究,得到的看法是: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模型,主要的是确定性数学模型,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等都可以说是数学模型。所谓数学建模,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这个数学模型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数学模型涉及的面很广,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等都可以说是数学模型。为了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研组讨论决定,把小学数学中的有关“数学公式”作为课题起步阶段的研究内容。把原先纯理论的研讨,变为教学设计与现有建模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对建模教学设计进行研讨。

第二阶段:建模教学设计(案例)研讨阶段。

本阶段以教学设计为主线层层展开,先由我根据自己对建模思想的理解,设计一节课,把教学设计提交高段数学教研组进行研讨。接着高段教研组的成员轮流撰写一篇课堂教学设计,对建模的方法进行探索,从而建立基本框架。如:第一篇教学设计《乘法分配率》,把建模教学分成情景的创设、建立模型、模型的应用3个步骤。研讨中,教研组提出,这3个步骤过于笼统,建模过程不清晰,缺少对知识的探索。第二篇《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把数学建模划分为四个环节:

1、情景创设;

2、知识探索;

3、模型求解;

4、模型应用。第三篇教学设计则提出模型求解要有充分的模型准备,否则就无法建立清晰的数学模型……

通过一步步的摸索研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初步提炼出 “小学生数学模型思维建立”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情景创设(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一个比较清晰的数学“问题”)——知识探索(针对问题特点和建模目的作出合理的、简化的假设)——建立模型(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进行数学抽象,得到一个数学结构)——解释应用(回归原题验证、解释、应用)。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11-2013.12)

规范课题实施,做好资料收集与阶段反思。在研究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原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特别是各种典型案例。我们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进行阶段研究交流,努力对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理论探索进行较为深入的小结,为以后的研究及时进行调整提供依据。通过一次次的建模教学设计(案例)研讨,教师对建模的教学环节逐渐清晰,建模的概念越来越准确。这种研讨方式能够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把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通过“理清小学数学中的主要概念——教学实施——策略提炼”这样的步骤对教材中所蕴含的典型数学模型思想进行深度解读。

(二)在概念、法则、公式、定律、解决问题等不同教学内容中渗透数学模型思想,建立“情景创设——知识探索——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基本框架。

(三)探索了培养学生建模初步能力的策略。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突出数学模型构建的过程。在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捕捉信息、搜集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简化问题、合理假设的能力。

(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建模教学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

1.通过建模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深化知识层次,形成科学的、严谨的、应用的数学观。

2.通过建模教学,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探索、构造、转化、解决所熟悉的现实问题,认识和掌握数学与相关学科及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3.通过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善于从数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学的方法分析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

1.概念认识更为全面。2.初步掌握了小学数学建立模型的方法与技巧。

(六)研究结论

1.建模教学要处理好“生活”与“数学”的关系; 2.建模教学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3.建模教学要适应儿童的认知水平;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课程标准》首次提到了数学模型的概念,但目前在我国对数学模型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可供借鉴的关于小学数学建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较缺。从教材来看,有的强调数学方法,有的强调实际问题,有的强调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教学方式来看,有的以讲为主,有的以练为主,有的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有的则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合作解决真正的实际问题。而建模思想在课堂什么时候渗透,怎么渗透,怎样把握它的度?这仍是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2.教师的科研素质还有待提高。虽然,经过一年来的课题实验研究,教师本人的理论水平、教科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相对比较薄弱,加之有关资料的欠缺,理论上有捉襟见肘之感,因此系统数学理论知识学习和有关资料的搜集必须进一步加强。

3.建模具有两面性。直观、形象、简洁的一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但固定、模式化的另一面,则限制人的思维。如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再十分严格地要求对公式、定律固定化表述的记忆,而主张学生通过个体的理解用个性化的语言描述。应用题教学中也不再突出数量关系式,而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那么如何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这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的教学观。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将不断调整、完善课题实施方案,继续开展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恳请各位领导、专家能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第五篇: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际能力措施

一、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际能力措施

整体来看,高中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与之前相比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有关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以此不断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际能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中职学校中,教师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实际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操作实践水平,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首先,高中职学校应聘请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对会计实训活动进行指导。这些专家对实践知识比较熟悉,例如,哪些知识需要进行重点实训,哪些知识只简单操作等,进而使学生实训知识能够与实际的工作挂钩,减少了实训的盲目性,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训效率;其次,定期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到基层工作岗位实践和学习,不但能够使教师对会计的专业工作流程有更清晰的认识,而且还能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让其明白实际工作的重点、难点环节,然后将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减少学生实训过程的盲目性;

2.合理安排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高中职学校应建立以理论知识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课程结构,合理安排实践教学,以此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高中职教学实践活动中应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训并重,将实训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应根据理论知识需要合理安排实训实践,尽量每章节理论知识学习完毕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训,让学生在实训中找到学习的不足,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应善于利用假期机会,给会计专业学生布置一定的社会实践任务,让学生利用自身、家庭等关系,争取到实际岗位中熟悉会计工作环境,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进行实践,以此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最后,对于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学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顶岗实习是学生参加会计工作的基础,对学生后期工作产生的影响较大,为此教师应跟踪学生实习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掌握学生实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运用所学,切实的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为正式踏上工作岗铺平道路。

3.完善实验设施,注重校企联合高中职学校应注重完善会计专业实验设施,保证学生实训的正常进行,为此,高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训室尽量配备齐全的实训设备,同时加强对实训实验设备的管理,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以此约束学生不规范操作行为,避免实训过程中损坏设备。对于性能不稳定的实训设备,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同时积极的引导教师、学生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训,以此提高现有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另外,高中职学校应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以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尤其对于实力较强的高中职学校应建立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而对于一般性的高中职学校,应与相关企业进行积极的沟通,加强合作。例如,高中职学校派资质比较深的教师到企业进行理论指导,帮助企业解决会计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企业可为即将毕业的高中职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这样以来不但提高了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而且还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达到了双赢的目的。事实证明,加强校企联合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应引起高中职学校的高度重视。

二、总结

高中职学校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不仅使其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尤其会计专业的学习,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如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往往与企业实际要求脱节,因此,高中职院校领导与教师都

应将培养会计专业实际动手能力当做教学的重点内容去抓,从而使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顺利胜任企业会计工作。

作者:王 肖单 位: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经济管理系

下载加强数学建模教学,提高实际应用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数学建模教学,提高实际应用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建模在导数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导数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作为导数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数学建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建模的准确性。因为建模的准确性直接......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闫海波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喀什市第十小学闫海波 自2001年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深深思考这样一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教学中应用题占用大量时间,却还是未见成效......

    浅试论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于加强小学生对学科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已逐步在各小学得到实施。新课程改革针对小学教育,更多的提出了建立快乐课堂的目标导向。通过营造出宽松、......

    数学建模

    A题:一种汽车比赛的最优策略 汽车运动是当前世界上一项重要的体育项目。 这项运动比传统的体育项目更具综合性, 尤其涉及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数学物理科学在这个项目中自然十......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论文格式模板 (第一页内容) 保证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不能以任何方式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讨论竞赛......

    数学建模

    第一篇 我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每当人类经过一次重大变革,总是新的机会在产生,有的机......

    数学建模

    护士排班问题的建议 摘要:综述了我国护士的排班类型,原则及排班方式:按功能制和整体护理模式排班。按值班时间包括固定,弹性,三班制排班。排班模式的改革:护士的自我排班等支持系......

    提高教学能力

    提高教学能力,做一名快乐的英语教师 ——2009学年暑期培训心得 通过这几天的暑期培训,我思想上关于教学方面又多了进一步的思考,觉得今年的暑期培训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几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