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笔人物教案
美术学专业基础课 课程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国画基础-人物
主 讲 人: 宋 艳 丽
单 位: 国画教研室
日 期: 2010年8月
国画基础-人物课程教学方案
时间:2011-2012 年第 1 学期 年级:2008级美术学1、2班 课程编号:Z 150112 课程时数:72学时 学分数:3学分
一、教学内容:
1、介绍工笔重彩人物画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
2、讲授专业技法理论知识
3、线描、重彩临摹和着色技法知识讲授
4、工笔重彩写生与创作
二、教学目标:
我国工笔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发展源远流长。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工笔重彩画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技法,对其传统技法、创作经验、美学思想等有全面的学习和研究;了解当代工笔画艺术的新发展,在提高造型、色彩等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达到能系统掌握、运用工笔画艺术手法进行专业创作和表现当代生活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人物造型及其工笔重彩着色技法表现、个性化培养和创新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学生对绘画的艺术感受、意境和格调的把握与表现是本课程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式:
1、采用录像带、光盘、课件、挂图、范画等进行形象化教学
2、结合范画演示、人物写生与创作等途径进行直观性教学
五、教具准备:
教案、教学光盘、印刷品范画、本人范画作品
六、考核要求:综合应用 教学章节及过程:
第一节、工笔人物画的历史概述
(传统、现状、未来)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工笔人物画悠久的历史、优秀的绘画传统和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不仅对其传统技法、创作经验、美学思想等有全面的研究和学习,而且能使学生更好的继承传统文化,创造现代的新文化。
一、工笔人物传统历史概述:
1、工笔人物画的产生:彩陶装饰纹样是工笔人物画的先河
作为人物画“有形美术品”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距今
一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上,《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五人拉手舞蹈彩陶盆》(马家窑文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色彩人物画作品。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距今2300年)是现存
最早的二件人物画作品。
西汉帛画:《马王堆T形帛画》(距今2100年)构图复杂,表现了
天上、人间、地下三个不同的空间。
2、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建立和上升时期,这时绘画
开始兴起,尽管这时的绘画水平和表现方法尚处于执著阶段,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秦汉壁画、画像石砖、帛画上看到许多人物形象表现的痕迹。
3、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从初创到发展。
这时尽管社会因战乱而动荡不安,但文化艺术却呈现出活跃的状态,特别是工笔人物绘画有了新的发展,不论从艺术的想象、表现方法及线描的造型技巧,都已趋向成熟。代表画家有顾恺之、张僧繇、曹仲达等。
4、唐代:是重彩人物画升华的时代(大发展的时期)。
唐代是我国长期封建社会中最辉煌的时代,工笔绘画在当时也处于高度繁荣时期,其艺术成就是空前的。
唐代画坛上一种特别突出的现象就是---重彩人物画的创作成为画派中的主流,即人物画占据画坛的主流地位。
代表画家有:闫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等。
5、五代、两宋:重彩人物画发展到高度成熟时期
五代两宋的人物画发展更是绚丽多彩、灿烂多姿。它继承了唐代丰富的传统,竭力创造,出现了大步迈进的气象。尤其是两宋人物画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这个鼎盛标志着我国人物画在中古时期达到了高峰。
这时出现了许多卓越的画家及优秀作品,为后世留下不少可贵的范本和辉煌的画卷: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武宗元《朝元仙杖图》、李公麟《五马图》
赵佶《听琴图》、李唐《采薇图》等
然而随着宋元时期其它画种(山水、花鸟、文人画)的勃然而兴,工笔人物画在以后的各个时期呈现了不同的发展势态。即总的趋势进入衰微之势。
6、元代:人物画滑入低谷
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蒙古族忽必烈统治了大汉族),一些人物画家趋向于逃避现实,远绝尘世,隐居山林,甚至不画人物画题材,以避免受到政治上的迫害。
元代的人物画坛只有赵孟、任月山等少数人支撑着局面。绘画从内容到形式,只是在重复两宋遗风,维持现状,没有创新。
7、明代:人物画出现一个小复兴期。
明代人物画以继承为主流,有发展,但显得缓慢;有波澜,但并不壮阔。代表画家有:仇英、唐寅、陈洪绶等。
8、清代:人物画又走向低潮阶段
清代是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剧烈激化的时代,由于清政府在思想领域采取文字与“焚书坑儒”的禁绝政策,作为文化一部分的绘画,也因之受到影响。大多数人物画家与元代画家一样,远绝尘霄,退避山林。
这时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只能凭借少数肖像画家得以延续。人物造型也由唐宋的雄壮谨严变为“弱不禁风”的削肩美人,明显流露出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纤弱特征。
9、近代:工笔人物画仍处于衰落时期
这时期由于任伯年的出现,才不至于人物画发展出现空白。任
伯年以其卓越的人物画成就,为人物画在近代的发展做出了突 出的贡献。代表作有:《榴生小像》《木兰从军》等
因此可以说:隋唐五代两宋人物画极为发达,而于元代以后,则
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并驾齐驱、平分秋色的局面。
工笔重彩人物画在发展中形成了马鞍形(或驼峰形):
二、工笔人物画的现状:
建国初期,工笔画家们为抢救和复苏工笔人物,兢兢业业,寂寞的 耕耘,为工笔人物画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代表画家有:王淑晖、潘洁兹、刘继卣(画猴子)、任率英(刀马人物穆桂英)、吴光宇(画仕女、其学生王凤年)等。
但是到了“文革”时期,画家由于受到当时的政治气氛及其他条件 的限制,创作热情与思维观念难免会遭到打击和制约,因而在“文革”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画家们都沉醉在千篇一律的“繁盛”“太平”“吉祥”等讴歌题材上,意境的追求及题材的选择已形成一种“定式”,无形中为后人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禁锢了现代画家的思维而无力超越。
这时的作品大都内容陈旧,题材技法单一,缺乏深度。工笔人物画出现了有史以来的危机感(只用一种年画的形式来表现),画家们将面临一次新时代的拓展和变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整个美术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工笔人物画已由原来的单一模式走向多元化,现代工笔画家正在为工笔人物画的复兴致力于现代语言的探索,他们创作出了具有时代感的作品,作品面貌新颖,风格多样,已从传统的艺术形态发展为现代的艺术形态,开创了工笔画的一代新风。
一大批中、青年工笔画家涌现出来,从事工笔画研究和创作的个人和群体也逐日增多,形成了一支阵容可观的创作队伍,成为创作队伍中的中坚力量。队伍分布已不限于北京、江苏、湖南、四川、浙江等几个工笔画重镇,天津、辽宁、河北、山东等地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中青年工笔画家,如:天津的何家英、刘泉义;南京的高云;广东的王玉珏;辽宁的冯大中;四川的谭红;山东的梁文博、于文江、苏耕等。
特别是二十多年来(80年以来)工笔画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出现了工笔画创作热潮。(举例近几届全国美展:89年第7届、94年8届、99年9届、05年10届)。
工笔画会建立与画展:
1979年潘洁兹先生主持成立“北京工笔画重彩画会” 1987年潘洁兹先生主持成立“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
1988年当代工笔画学会举办首届大展,全国各地送展作品200多件,入选110件。
1991年3月在北京历史博物馆举办第二届大展,全国各地选送770多件,入选270件。
二、展望未来: 是方兴未艾的发展势态
1、工笔人物画具有雅俗共赏的审美品格。
2、工笔人物画传统遗产极为丰富,有可以借鉴发展的优势。
3、工笔人物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她将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
第二节 工笔人物画的临摹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节工笔重彩人物的临摹,通过对绘画新材料和工笔画表现新技法的实践、演示与研究,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和运用当代工笔画新材料新技巧,从而开拓视野,广取博收,丰富工笔人物画的表现技巧。
一、临摹范稿:《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永乐宫壁画》
二、工具介绍与新材料的运用
工笔人物画有其特用的工具和材料,由此而形成工笔画的特点。目前,现代工笔画家已不局限于使用传统的工具材料,许多画家正在对此努力探索,做着许多创新的尝试。
如:将岩彩、丙烯等颜料用于工笔绘画
尝试运用各种特殊技法,造成特殊的处理效果来丰富画面。
1、毛笔---有三种
勾线笔:小叶筋、小红毛(公鸡毛、黄鼠狼胡须)
着色笔:大白云、中白云(羊毫:储水量大,柔软,便于渲染)
宽刷笔:宽水粉笔一支(软毛:用于平涂底色,或大面积渲染)
毛笔选购:一要看产地,以北方的狼毫,南方的羊毫为佳
二要看毛笔本身的质量,以“尖齐圆健”为标准。挑选时
顺势、逆势、方圆转动,提起后,笔锋仍能恢复原状为好笔。
笔之四德: 尖---笔锋尖锐
齐---笔锋铺开崖边,一律崭齐 圆:笔肚圆浑饱满
健:整个笔锋劲健有力
2、纸绢类:传统工笔画多用绢、熟宣作画。现代工笔画还使
用其他材料,如高丽纸、麻纸、棉布等。
绢----用纯丝制成,呈平纹,有黄白二色,较贵。适合细线勾勒,多层渲染,但不宜覆盖大面积厚重颜料。注意:在画板上裱绢时,要拉平绢的横竖纹,如果绢丝歪斜,所画人物容易变形。
熟宣---常用的有清水书画宣、冰雪宣、蝉翼宣、云母宣、玉碟宣等。但熟宣放臵时间过长容易走矾,大面积跑矾后就不能使用了。所以不能多买,且要密封放臵于凉爽干燥处。
3、墨与色:
墨汁:中华墨汁、一得阁墨汁或墨块。
国画色若干:以朱膘、藤黄、大红、胭脂、花青、石青、石绿等为主。
4、其他工具:笔洗筒二个、调色小蝶3--4个
三、临摹方法与步骤
1、拷贝底稿,用BHB 为宜,落笔要轻。(注意不要用墨勾线)
2、将纸或绢做旧:藤黄、朱膘、花青三色做旧。考虑定调子:偏暖---朱膘、藤黄成分多一点
偏冷---青蓝色:花青成分多一些 黄绿色:藤黄、花青多一些 注意将色调够、调匀、宁多勿少
3、托裱画稿(底衬一张白纸)
4、用墨勾染:(先勾后染)
(1)、用墨勾线,再以色(朱膘或赭石)勒皮肤线。(2)、用墨渲染,染够为止。
5、用色渲染:工笔人物画用色有二种-----介绍用墨:墨色在工笔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自古就有以墨代色的说法,这是由人们长期形成的审美情趣
所决定的。工笔人物画中,决定物象基本形体的线是墨线,人物的头发、面部与衣纹的渲染、以及大面积的重色块,都是用墨色来完成的。
介绍用色:工笔画最终的效果是以色彩完成画面的表现形式。介绍几种
着色方法----渲染法、罩染法、接染法、反衬法、烘托法、积水法等。
另外,还有刷、铺、喷、弹、冲、揉纸、点彩、洒盐、洒矾、加腊、加松节油等特殊着色技法。
5、调整整体效果
6、复勾提线:在着色过程中,有一些墨线往往会被颜色(石色)覆盖,这样就必须将模糊了的线再重勾一下,但不是所有的线都要复勾。
7、合理安排提款和印章的位臵
第三节 工笔人物重彩写生与创作
课时安排:54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在构图、人物形象刻画、用线、色彩设计以及对不同质感表现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实践训练,充分发挥和掌握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技巧,在画面整体艺术处理的实践中为工笔画创作打下基础。
一、进行复杂画面的处理,人物与背景的关系,画面疏密设计、黑白节奏,不同质感的表现,色调选择与设计等。
二、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表现他们的艺术感受和艺术技巧。
三、完成一幅工笔重彩人物画作品,可以完全虚构画面背景环境,但要达到表现主题的完整性。幅面不限,使用材料不限。
实验材料:熟宣纸、绢、毛笔、墨汁、国画颜料、岩彩、丙烯等。实验内容:工笔重彩人物画临摹 实验地点:新综合楼B区五层教室 学时安排:60学时
考核要求:由教研室教师(三人以上)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并集体打分。
参考书目与资料:
《线描艺术概论》 韩 玮
《中国人物画》 宋丰光
课后小结:
《工笔重彩画》 张 萍 《中国重彩人物画技法》石景昭
《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作品集》 《中国当代工笔画精选》 《现代日本美人画全集》 《簪花仕女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第二篇:工笔人物写生学习心得
工笔人物写生学习心得
我们进行了三周的工笔人物写生的学习,在这期间,对工笔人物写生上色有了初步的认识。
工笔人物画有淡彩、重彩之分。淡彩法是基本以墨、透明色为主的画法,适合表现淡雅清秀,朦胧虚幻的境界,有利于发挥墨与色的晕染作用,画面丰富、含蓄。重彩法是主要以不透明的石色颜料为主的画法,其中间用墨及透明色,特点是色彩浓重绚烂、富丽堂皇,具有一定的装饰味道。淡彩法与重彩法虽可单独存在,但不宜截然分开。淡中有重,重里含淡,两者巧妙结合,画面效果会更美妙。
我们用一周的时间进行写生,画铅笔稿起稿之前,首先对所画对象进行一番剖析,这点很重要,是一幅画成败的起点。先要体会一下对象传达给你的第一感觉是怎样的.是天真活泼、艳丽多姿、幽雅清新,还是憨厚朴实;是忧郁、喜悦、阳刚、温柔,还是小巧玲珑,粗壮健美等,这是一幅画的基调,把握住这点才可能准确地表现出对象的风貌。接下来统观模特儿的整体形态关系,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外形决定模特儿的整体动态,这点有利于构图布局。还有模特儿的哪部分与众不同,最有特点.哪部分最吸引际,这是以后着重刻画的部位,应牢记始终。
素描稿完成后,先用铅笔把它淡淡地拷贝到熟宣纸上,铅笔不宜太软,B 或 2B 即可,再根据画面主次、虚实、质感等需要分浓淡用墨色勾出全图。工笔画勾线一般都是中锋用笔,少有侧锋和枯笔。为了有利于线面相互融合和给后期调整留下一定空间,第一遍墨色不宜太深,以适中为好,因为深了难以修改,淡了可以复勾补充。另外,素描稿上如有构图、结构等问题,在过稿时也可以进行修正。
接下来的两周是上色。进行分染之前,应把画裱在画板上,因为熟宣纸在上色后会变得凹凸不平,不利于工笔画细腻平整的渲染效果要求;另外还应该设计一个色彩小稿,把大体的色调和色块关系定下来,然后根据小色彩稿用花青、淡墨或其它颜色进行分染。分染主要是表现形体结构的凹凸、明暗关系,以加强形体的立体感、质量感、空间感,同时要注意形体各部分色彩的冷暖变化。
分染时不要一次染得太重,可分几次重复渲染,要充分预想到罩染后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
分染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进行罩染了。罩染是指对某一完整形体用一种色彩统一地普染一遍,如面部五官在分染后可用或暖或冷的颜色统罩一遍;也可以是对几个形体或整个画面用一种色彩统一地普染一遍,目的是明确某一形体的色相或形成色调倾向;同时,单靠分染物体形象会显得单薄,罩染后画面会厚实丰富。罩染时的颜色要稀薄、笔上水分要足,匀净而不露笔痕;色彩单纯,不要用调和后的复色;
用笔不要重复,一次完成,以免将下面的颜色搅动弄脏画面。罩染可分几次进行,先用水色后用石色,因水色细腻,附着力强,不易被水融化翻起。
分染和罩染是可以反复交替进行的,分染后罩染,罩染后感觉不足可再次分染,一直达到满意为止。遍数多了颜色会变厚,可以上一层胶矾水,以稳定已画的颜色,有利于继续渲染。
渲染是一项十分细腻、繁复的工序,但同时又是最能体现工笔画审美特性的技术语言之一,应该认真的学习和掌握。
当渲染完成后,就可进行最后的调整工作了。如渲染中被覆盖的线需要复勾、细小的饰物填色、重要的部分加强、色调的调整等等,这阶段的中心任务必须围绕一个主题,就是画面的整体效果是否完美。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工笔人物写生期间学到的绘画技法,我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技法并使之熟练运用。
第三篇:国画工笔人物画法
起稿:
首先用铅笔在图画纸上起稿,反复修改,定稿后用重墨勾出肯定的线,如果是临摹可用复印机放大,节省时间。
勾线:
把熟宣纸或绢蒙在底稿上开始过稿(勾线)。过稿一般先用铅笔淡淡描出,再用毛笔勾线,先用铅笔描可以修改完善底稿。我是直接用毛笔勾,不用铅笔,一是节省时间,二是觉得直接用毛笔勾更流畅自如。勾线的方法和书法一样,其关键在“起笔”“行笔”“收笔”,起笔逆入(有逆的意识即可)中锋运行(笔尖在线条的中间),收笔有回势,力量要均匀,不能虎头蛇尾。用笔中锋侧锋并用,侧锋不是偏锋,偏锋是笔病,侧锋是笔法。侧锋一般在转折时出现,随着转折的结束,侧锋又回到中锋。能转回到中锋的是侧锋,不能转回到中锋,一侧到底的是偏锋。侧锋可体现性情和韵致,全是中锋则缺少神韵变化,全是侧锋则扁软淡薄,要中侧锋并用。一般厚重的衣服用墨重,线条也粗,薄软的衣服用线淡些细些,面部最淡,用笔也要柔和。树石粗糙,可用枯笔。线的墨色变化不宜过大,否则容易乱。最好从始至终用一支笔,频繁换笔会影响气韵贯通。
染墨:
在上色前先用不同的墨渲染,比如:头发,桌椅,地面,树石等。墨染很重要,颜色要靠墨来生发,是国画的特点。但不能染够更不能染过。染墨强调层次感和韵味,韵味无法用语言说清,只有慢慢感悟。
着色:
在染过墨的地方继续用颜色渲染。这时就要提到国画颜色中最重要的两种颜色:花青,赭石。画山水的朋友常说:颜色嘛,花青赭石足矣!我们画工笔重彩当然不能只用这两种,只是说明花青赭石的重要。用赭石染桌椅树木,花青染绿色植物,花青墨染假山。还可用花青,赭石和墨进行一些烘染,比如在浅色白色旁进行烘染会使浅色白色更加突出。花青,赭石和墨的叠加会产生一种深沉高雅的色彩,是其他颜色无法取代的。
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再分别使用:朱,黄,白,石青石绿等。选用那些,怎样搭配就看你了。
工笔用色强调反复叠加,淡淡的反复染最终达到浑厚沉稳华滋的效果。石色一般先要用水色打底,朱砂:胭脂或曙红打底,罩染朱砂,最后用曙红分染。石青石绿:花青或草绿打底。也可用赭石渲染打底再罩染石绿,不同色相的叠加使色彩的纯度降低,更深沉丰富,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衣服画好后开始勾花纹,花纹不光是为了华丽装饰,也是调整色调的关键,不能忽视。
复勾:用较深的同类色沿着原来的墨线复勾一遍。可以使被覆盖的墨线清晰,也让色和线更协调。复勾后会改变原来的色彩感觉,所以要慎重。
勾金沥粉:金银黑白属于中性色,既不偏暖,也不偏冷,在哪里都适用。现在画店有现成的金色,加了胶,买回来就能使用。沥粉也称立粉,画仕女的环佩宝珠。用粉要饱满,画成后粉要凸出,用手能触摸到。
面部:曙红染脸颊,再用朱红(我一般用水粉朱红来代替朱膘,朱红比朱膘细腻纯净)染,朱红加赭石染暗部,朱红赭石加白统染面部,白提三白,土红加赭石复勾面部,中墨画眉眼,赭石加墨点瞳孔,墨加花青刻画眉眼,胭脂染嘴唇,朱红罩染,胭脂复勾。花青加墨罩染头发。
凡是较浓重的颜色在染到一定程度后就要用清水笔洗掉,再染再洗,,直到满意为止。整幅画在画到一个阶段后也要用清水笔整个刷一遍,让颜色之间衔接自然,也降低火气。反复多次后颜色吃进纸里,就沉着了。着色就像做豆腐脑洗面筋,一块面反复用水洗,把淀粉全部洗掉,只剩下精华。
其实在绘制过程中以上这些步骤是要多次重复的,也不一定按这个顺序,勾了染,染了勾,染完洗。洗了染,,完成后不满意就洗掉重来。只要纸没烂就接着画下去。不要怕失败,即便画烂了彻底失败了,你也从中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好多新的方法就是这样产生的。你只有深入到别人没深入到的地方,才会得到别人没有的东西。不凌绝顶,怎能一览众山小?初学者不敢深入,只在浅层游离,画的过于“文雅”不够狠!这样的作品漂浮甜腻肤浅。不要急于出成品,要深入“研究”,“研究”不是高手的专利,初学者同样可以研究,记得我小时候学画画总爱在人物的面部染些绿,觉得这样好,但没有人接受,自己也没有理论作注脚,说不出道理,只好作罢。现在画人物在肤色中加草绿或石绿已成时尚,被广泛使用。看来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做法,不要轻易放弃。
第四篇:工笔花鸟教案
第一章 工笔重彩基础知识与理论讲述
教学目的:使学生从总体上对中国工笔花鸟画有一个概况的认识,树立一些基本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对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重点难点: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风格规律、美学思想。教学方法:讲授 学时
:2 教学过程:⑴概述
⑵唐、五代、两宋的工笔花鸟画
⑶元、明、清的工笔花鸟画
⑷近、现代及当代的工笔花鸟画
一 概 述
中国花鸟画从总体上讲可分为工笔、意笔两种风格流派,其中工笔花鸟画的产生、发展较意笔花鸟画要早得多。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的绘画艺术宝库中有着其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地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历史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体现。研究它,继承它,对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共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工笔花鸟画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并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不同时期人们审美意识形态的变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面对大干世界中千姿百态的客观事物,从朴素的描绘到具有深厚的内涵,从追求形到追求韵,无处不流露出画家所具有的内在的精神气质,是一种人格的美。工笔花鸟画从画面的布 景陪衬到形成独立而完整的画科、是人们审美意识形态发展的结果。
与写意花鸟画相比,工笔花鸟画从表现形式上追求精细,对形象的塑造力求精微,表现手法上力求完美无缺,生动自然。对格调的追求上与写意相同,力求清新典雅,古朴凝练。技法上虽上但求其写,以下其形而达到传其神的目的。
工笔花鸟画的雏形可上溯到战国时期。稍晚些时代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便是一幅较有代表性的早期工笔重彩画,其中便有鸟兽的形象,造型十分生动。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有游龙、飞鸟的形象,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有荷花、牡丹、人、鹤的形象,但这些花鸟的形象都是作为人物的背景出现的,然而这一切都为花鸟画的产生奠定了一个人文基础。二 唐、五代、两宋的工笔花鸟画
唐、五代、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确立、形成、发展、成熟时期。特别是五代、两宋是上笔花鸟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唐代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个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出现了许多文化艺术的高峰。如:诗歌,书法等等。工笔花鸟画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步确立形成起来的,与山水画一起从单纯的人物画配景中脱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科。唐代的工笔花鸟画最初从形式技法上看以工笔青绿重彩为主,风格朴素、单纯,为工笔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代时期是工笔花鸟画的形成、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统治阶级在西蜀、南唐„—带创立了翰林图画院,由于政局安定,生活平稳,工笔花鸟画得到十·足的发展并渐而开始走向成熟,形成了以黄筌、徐熙为代表的两大风格流派,二人风格L-都以工笔为主,然黄筌重形、色,技法上以勾勒染色法表现,而徐熙重墨骨,创立落墨法的表现形式,重作品意的表达。当时人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说法。徐、黄两家的画在后代逐步形成了中国花鸟画的两大风格流派 ——写意和工笔,在不同的时期,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成熟时期,在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史上地位显赫,可以说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最高峰,这一时期,佳作频频,高手如云。北宋时扩大了“翰林图画院”的规模,并确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绘画考试升级制度,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工:笔花鸟画家。他们在绘画上重视写生,即:外师造化。故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风格各异。这一时期文人画也逐步形成,并涌现出—大批以四君子为题材的花鸟画作品,从表现手法卜看,也属偏工一路。徐熙之子徐崇嗣承其祖业,创立了没骨工笔花鸟画,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
南宋迁都杭州、钱塘一带,水土丰足,有渔米之乡的称号,桑蚕业发达,四季花木不断,鸟兽层出不穷,可谓“鸟语花鸟四季有,人间天堂处处春”。这样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为花鸟画的习作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再加上其特有的人文背景,故而吸引了一大批域外的花鸟画家前往并加入画院,形成一股很强 的绘画氛围。在这种条件下,工笔花鸟画更趋于成熟、完善,涌现出一批批成就不俗的工笔花鸟画家。
总之,工笔花鸟画在两宋时期,无论从技法到风格样式,都已达到了鼎盛的阶段,为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随着文人画的不断兴起,徐熙一路的画风逐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日趋壮大,并在后代形成花鸟画风格的主流,从一个时代的角度上说,元、明、清的花鸟画是基于两宋工笔花鸟画之上的一个历史的延伸。
三 元、明、清的工笔花鸟画
元、明、清的工笔花鸟画基本上处于平和、稳定发展的状态。在这一时期,没骨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发展较快,特别是在明代和清初。由于文人士大夫绘画的不断壮大,以四君子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占据了花鸟画创作的主流,工笔花鸟画已渐衰落,特别是在中、晚清时期,虽也有擅此技艺者,师法宋元,但就其成就贡献而言,远不及前贤。
元代的工笔花鸟画继续沿习宋代的花鸟画风。但表现手法相对要自由一些,格调也大多偏于野逸一路,表现题材也有所拓展。以梅、兰、菊、竹为主题的作品大量涌现。从元代开始,徐熙一路的画风及艺术主张得到更多文人阶层的认可,并逐步开始发展壮大。
明代可以说是花鸟画的分支确立时期,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形成并确立了工笔、写意、没骨三大花鸟画风格流派,并且各自都有较杰出的代表人物。工笔花鸟画基本上沿习宋人的表现技法,并将此技法作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形成了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工笔、没骨工笔四大门类。
清代是花鸟画的成熟时期,工笔花鸟画较意笔花鸟画的发展要慢得多,除没骨工笔花鸟画在前清有些影响外,其余并无太大建树,手法上大都因袭前代,题材也较老,格局也较陈旧,意趣也不高。就没骨工笔而言,到了晚清也渐而转 化为没骨小写意花鸟一路,单纯从事没骨工笔的画家也已寥寥,且成就一般,未能形成气候。
四近、现代及当代的工笔花鸟画
近、现代的工笔花鸟画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一些发展,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了一些扩充手法在沿习先人的基础上也有了一些探索性的发展与补充,格调日趋清新,涌现出了以于非闇,陈之佛为代表的大家,专门从事工笔花鸟画这一传统绘画样式的人也逐渐多起来,但从总体上讲,较写意花鸟画,特别是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态势,还是有很大差距。
当代的花鸟画可谓百花齐放。工笔花鸟画也如雨后春笋,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养分,无论在技法上、造型上、用色上、构图章法上都有所突破与创新,表现手法和题材较前代更为丰富。从几次较有影响的全国美展中不难发现,工笔花鸟画日渐成为花鸟画创作的主流,发
展也十分迅猛,与写意花鸟画一起共同成为时代的、不可缺少的艺术样式。清人石涛讲“笔墨当随时代”,工笔花鸟画也将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崭新的艺术样式。
总之,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有高潮也有低谷,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在向前人学习的同时,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因袭不是目的而是方法,要善于借鉴古人的成败经验,为自己寻找到一片更广阔的天空,不断深入生活,提高眼界,锐意开拓,创造 出更高、更雅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将其推上一个更新的高度,这才是继承学习最终的目的。
提问:
1、唐、五代、两宋时期花鸟画的典型代表及典型作品?
2、分析徐熙、黄筌两者不同画风?
第二章工笔重彩的勾线与铺设墨底练习
教学目的:线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通过勾线临摹的手段,学习
前人勾线技巧,掌握其方法。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从临摹古代工笔花鸟画入手,逐步解决花鸟画中的造型,构图等问题。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内涵,使学生认识上有一定的提高,使其绘画思想深深扎入这片土壤,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作品。
重点难点:
(1)勾线中见笔及用笔的起收。
(2)线与形、线对比、线节奏。教学方法:讲授 学时
:8 教学过程:⑴工具介绍
⑵基本勾线技法
一 工 具 介 绍
笔:勾线笔,(叶筋,大红毛,点梅,衣纹,小狼毫)
染色笔,(大、中、小的云羊毫,兼毫,白鹭)。墨:墨色要亮、润、匀、重、清(一得阁,中华)。纸:画工笔要用熟纸,熟绢,以不漏矾为宜。
砚:砚中不可有陈墨、残渣,砚面要平,质地要青亮、光泽。(端砚,歙砚)色:宜用块状中国画颜色,高级中国画颜色。
其他工具有:画毡,白瓷盘,明矾,笔架,纸巾、枕尺,笔洗(两个),小水勺,回形针。
二 如何学习工笔花鸟画
学习工笔花鸟画首先要在“法”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宏观的角度说就是学习的方法、过程、步骤,以及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从微观的角度说就是学习工笔花鸟画所涉及到的章法、线条、晕染、造型体的问题。另外,学习工笔花鸟画也不能忽视对“理”的探究,因为“理”直接影响到“法”的进一步提学习工笔花鸟画从总体上讲要经历四个环节,即:临摹、写生、习作、创作。这四个环节是一个相互递进的过程,但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相互交替进行,这主要看学习者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总之,法是在绘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变化的,法的主体是人,不能被动而法,绘画艺术追求的,是自然的流露。法不是用来表露的,而是含在作品里面的,一张作品中所包含的法的高下直接影响到这幅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学习学的是方法,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体会、研究、深入,使法与法之间,相互统一,相互递进。
三、中 国 画 线 条
中国画是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线是中国画的命脉,中国画用线不是简单的自然模仿而是画家经过提炼概况归纳或是主观塑造来再现物象,这个过程体现出画家的才学个性及审美观。画家的学养、境遇及性格的不同其展现的线的样式也不会相同,线型的不同传达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如:高古游丝描,给人以宁静、平和、平淡无奇的自然美;而柳叶描或行云流水描则变化较多,有很强的动感,给人以活泼率真之美。行笔过程的快慢、轻重呈现出的线条具有不同的美感。用笔轻则快,则给人以活泼、流畅、飘逸,洒脱之美。用笔慢而有力,则有凝重、朴实之感。
中国的绘画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说是线条逐步发展演变,完美巩固的历史,中国画的用线形式同我国的审美、哲学密切相关。也和书法的影响及毛笔的性能分不开。
线条除具有约形传神的意义外,还具有丰富的内涵及高度的形式美,有它自身的审美价值,线条或凝重端庄、或轻盈婀娜、或洒脱飘逸、或恬淡平和。不同形式显出不同的艺术境界,线条的审美应具备圆润富有弹性及张力的特性,应具有很强的生命活力,要内在含蓄,不可使蛮力,要藏而不露,畅而不滑。再就是线条要有气势,气脉相连,笔笔相生,一气呵成。线条要有变化,有动感,有节奏,有韵律。
线性结构形成了工笔花鸟画的基本图式,也形成了工笔花鸟画独特的造型体系。以线造型是工笔花鸟画的基础和骨架。其舍弃了光源,明暗和体面,重在表现物象的形状和结构关系,并通过这些表现物象的本质特征。它兼有骨架——整幅作品及物象的间架结构。骨干——在作品的构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骨力——笔下功夫。骨气——作者主观情感的外露等诸多含义,“以线立骨”的骨架而言,即是指线的运用,要强调线的表现力,利用线的长短、粗细、转折、顿挫、浓淡等变化表现物象的神态、个性、节奏、空间等造型因素的各个方面。使线融于形象之中,才能完成富有个性的造型形式的营造。
工笔花鸟画的线是一种概括,洗练而又能动的艺术语言,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而线的节奏和韵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体上线的种种变化 顾盼呼应,统一谐调所形成的美感。二是每根线本身有控制,有规律的起笔、收笔、行笔的反复重现。线本身不仅是表现花草鸟形神气质,又是画家本人内在情感和性格的外露。当作者的客观认知与主观情思交融后,则达到了超越表象与时空一 体的艺术境界,从而线也具有了高度概括的独特表现能力并成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特征。
四、基 本 勾 线 技 法
1、临本的选择
2、临摹方法:工笔临摹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对临,要求与对象的构图、造型、晕染、用笔都十分相似,另一种是变临,要求用同样的手法来人现相同题材或类似题材,但构图不同。后一种难一些,但可以从临摹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3、勾勒时应注意的问题
A、要注意对临本的线描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古代有十八描之分。B、线与形,线根据形分为内线和外线,一般外线比内线稍粗,线据表现形体的需要又分为虚线与实线。
C、临摹白描要注意分析线的起始、承转、粗细、疏密、横直。注意线的起、行、收,有快有慢,要见笔。
4、工笔花卉的基本表现手法
A、.游丝描:也有称为游丝描的,线条纤细而均匀,有如发丝。待染好色后,线条与色彩融为一体,分素雅空灵。
B、丁头鼠尾描:线条提按明显,富有变化,显得生动自然。
C、铁线描:线条均匀凝重,古朴稚拙,富有韧性。
D、折带描:线条挺拔有力,捻转明快,干净利落,富有神采。
5、工笔枝干的基本表现手法
A、先勾后点:先勾出枝干的外形,再以集点的排笔手法画出树干的表皮。这种手法可使对象显得丰富自然。
B.勾点结合:勾枝时随机而发,线条虚虚实实,毛涩老辣,流畅自然。常用来表现枯枝、老树。
C.点线结合:线条多用丁头鼠尾描,通过线条的长短以及点的运用来表现枝干的结构起伏特征,常用来画荆棘灌木。
D.勾擦结合:先用笔擦出枝干的结构及动态,再依势双勾,这种手法显得很有气势,变化也十分丰富。
E.积染结合:先将枝干用淡墨或色一次性画出,再用水或墨、色添加其上,将前后、浓淡一点点积染出来,这种方法常用于没骨工笔花卉中。
6、工笔禽鸟的动态及翎毛的表现:
画工笔禽鸟首先要解决动态的问题,鸟的动态特征可用两圆三线来表示,在画时心中要有数,在把握好动态的基础上再勾画羽翼。羽翼眼嘴的勾画可参见摹本或写生稿。画禽鸟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毛的勾勒,它的方法比较多,基本有六种手法:一是排笔叠压法;二是组合留白法;三是短线交错法;四是排线交插法;五是丝缕法;六是乱线交织法
参考临本:《宋人小品临摹技法》一、二、三、四 《历代经典中国画临习丛书》
——工笔重彩花卉 《历代经典中国画临习丛书》
——工笔重彩翎毛
作业:
1、临摹线描作业5张
2、体味中国线条的意境?
第三章工笔花鸟设色练习
工笔花的花整幅作品临摹
教学目的:通过临摹这一手段去了解研究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染色技法及特点,为我们在创作中作积累。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把临摹作为学习手段,不是目的。在临摹时要求以一种积极的研究态度去发现其作品的内涵,作底色时要从旧的思路中解脱出来,转变色彩观念。
重点难点:⑴ 分染和上石色
⑵鸟类表现技法。
⑶中国画的学养、气韵、笔墨风格。
学时 :36 教学过程:⑴基本染色方法
⑵具体技法指导
一、工笔花卉的基本染法:
工笔花卉的传统染法一般是先用花青或淡墨染底色。待干透后用色依次染下去,画白花时可在正面或背后打底。染色要平、润,要适可而止,避免焦、糊、脏、腻。没骨可用积染的方法。染色有重彩、淡彩的区别,可根据画面的具体情况而定。
1、工笔重彩法
工笔重彩法是工笔花鸟画最主要的表现技法。工笔重彩法表现物象的结构是运用渲染的方法来完成的。
分染
渲染的第一步也叫分染,即按物象的结构特征由局部人手分别染色。分染由两支笔完成,一支染色,一支蘸清水把颜色均匀地晕开。这是工笔重彩法表现物象结构、起伏、转折、层次与色彩细微变化的主要手段。工笔重彩分染时,对渲染体积与结构不可过分,传统技法中以稍具体积感,类似浅浮雕状即可,至明清之际掺入了西洋画的凹凸法。但中国画的主要特征是以线造型,渲染要服从线条,不可因渲染过分强调立体而喧宾夺主。分染时可用墨,也可用水色或石色进行,要视物象的具体色彩而定。分染的遍数也要据需要而定,并且要有变化,同类色 或同一色分染数遍后,色彩的叠积只有浓淡与轻重的区别;不同色相的色彩或墨与色的分染叠积,色彩变化则较丰富;但颜色的选用要根据色调的设计或物象的特征进行。分染前先平铺一层底色叫“打底”。平涂打底可有助于分染时把握色调的大关系,平时色相与色彩的轻重要根据色调设计确定。平涂有时用透明色,有时用不透明色即石色进行。水分要充足,要预先设计好顺序,涂过之后不要再回笔,以免水分不匀相互冲击成为水痕。如果用石色平涂,则更不易涂匀,颜料要薄一些,水分也要适度。石色有一定的厚度,平涂后分染不易染匀而出现水痕,传统方法中称之为“泥”的弊病即是指此,古人所谓“三矾九染”的“三矾”,即是指运用石色平涂后分染或直接用石色分染时,染过一遍待其干后,用胶矾水涂一遍将石色固定,然后再用石色继续分染,石色则不会“泥”。“九染”则是一种广义的概括,是指随矾随染,直至染足为止。分染时虽用两支笔对颜色随染随晕,但不可一味工细,晕染时同样要见笔,行笔方向与物象形体相结合,干脆利落。在染色时保留笔意和某些笔触,才能有绘画感。
罩染
色彩分染至接近表现要求时,在分染好的底色上笼罩一层色彩的方法叫罩染。重彩法的罩染十分重要,画面的色调与色块都是在罩染后才显示出来的。罩染按物象的结构轮廓和色调设计进行,罩染色彩要薄,以透出分染的结构效果为宜。罩染可反复多遍,直到达到所需要的色彩效果为止。罩染后如果个别部分发现不足,可在罩染的基础上再行分染。同时,也可以用不同色相的色彩罩染,以取得丰富的互相反衬的积色效果。石色在罩染中的运用较水色为难。如用石色罩染,用色要薄,干后“矾”过方可继续进行。要由浅至深,由淡至浓,不可一次染足,色彩才能薄中见厚,丰富而有变化。用色彩按物象或色调的大关系大面积罩染的方法叫统染。统染的目的主要在于或区分或统一或调整大关系,其实仍属罩染的范畴,只是罩色的面积大而已。透明色的罩染、统染可连线条一并染过,而石色则一般需将线空出。罩染时用两支笔各蘸不同的色彩罩染,使两种色彩趁湿相互渗接在一起的染法叫接染。接染可使不同色相的色彩自然地交融而产生一种生动的色彩效果。罩染时也可用清水与色彩接染,以求得明度上的变化。
上石色
重彩法分染、罩染的反复进行,画面已基本接近完成,此时石色的运用十分关键。重彩法与淡彩法的区别就在于石色的使用,传统的重彩法几乎全部用石色罩染完成,而且因为石色有覆盖性,大多是先平涂后分染,色彩鲜丽浓重。现代的工笔花鸟画重彩法石色的运用已较传统重彩法为少,但运用石色仍是与淡彩法的区别。石色的使用切忌厚涂,一是要薄,以透出底色为宜;二是石色本身在使用上也要有厚薄之分以产生变化。另外,石色的使用因其有覆盖力,需十分仔细,不可越过或覆盖墨线,否则工笔画的工细严整的特点就会失去,富有自然趣味的装饰性也会受到影响。局部石色的使用也可平填,平填又叫勾填法。勾填法一般使用矿物颜料或粉质颜料,将颜料填在墨线之中,要求紧贴着墨线,既不伤线又不能离开线。以保持线条的流畅和变化。勾填法可使画面更富于装饰性,但如果面积较大也需用色或墨打底。
整理加工
石色着染后,画面已基本接近完成,这时需从几个方面人手进行整理加 工。一是看一下关键部位是否需要特别加工强调,如花蕊、鸟的眼睛等特别重要之处;二是从整体的角度看是否有需要加强的部分,是否有需要减弱的部分,应从整体着眼加以调整;三是看一下是否需要。所谓提线,即是将染、罩色时变模糊的线再重勾一下,提线时一般用墨或色要比原线稍淡一些,才能使重勾过的线不至过于外露。但要注意,不能把所有的线都提一遍,重描一次勾过的线易见雕琢痕迹,能不提则最好不要提。提线是一幅工笔画最后的关键,如不慎重则很可能前功尽弃。另一种提线方法,是某些部分不勾墨线,(如叶子的辅筋)色彩染好后再用墨或重色勾线。最后一个过程是勒线,在传统技法中,单笔为勾,复笔为勒。所谓勒线,就是在原来墨线的内圈,用比物象色彩稍重的同类色紧贴着墨线,再勾一条稍细的颜色线。勒线也要根据画面整体效果的需要,可勒可不勒,更不能全勒,勒线有加强画面工整细致的效果和装饰性的优点,但同时也有使物象平面化和板滞的弊病。工笔重彩法强调色与墨有机的结合,富丽堂皇而不失典雅,色彩艳丽又和谐沉着。色彩的运用讲究薄中见厚,均匀秀润,既具有生活物象的栩栩如生,又干脆利落富有装饰美感。以《出水芙蓉图》为例
2、工笔淡彩法
以透明水色在线描的基础上进行着染的工笔画法称为工笔淡彩法。淡彩法颜色明快秀丽,薄而透明,清淡典雅,富有生动自然的意趣。淡彩法与重彩法在技体系上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细变化、浓淡变化与重彩法要求相同;局部皴擦则通常用在枝干、坡石等物象粗糙处,既要见笔,更要与原来的染色谐调。最后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画面的某些局部做适当调整加工
3、点染没骨法
点染没骨法是指用毛笔蘸色直接在纸上点写的方法。这种方法初学者也要有草稿,拷贝后再点染。花卉的形象在草稿上可简约一些,如画幅小 或水平提高后可不起稿直接点写。点染法排除了分染与罩染,表现方法主要有点写与接染两种。点写的关键首先在于蘸色,利用笔锋、笔腹蘸色产生的浓淡、冷暖、色相变化和水分的多少,一笔成形地来表现物象。下笔要有一定的机动性,要灵活,笔触明显并有笔法趣味。接染法与点写法在表现方法上相互配合,一些面积较大或难以用点写法完成的部分,都可用接染法来表现。但点染没骨法的画法,不论点写或接染,最好用笔肯定,一次完成。干脆利落,绘画感要强,个别 地方虽也可补充收拾,但不要破坏了第一次的笔触效果。点染没骨法的勾筋同样是一个重要环节,要求与工细没骨法基本相同,只是点染法的勾筋较之工细没骨法可以简略夸张一些。点染没骨法熟练以后,也可用生宣纸或半生半熟纸来画,如果造型与用笔上夸张简约一些则接近小写意的画法了。
二、鸟类与草虫的工笔画法
鸟类的工笔画法与花卉的表现方法基本一致,都是以勾染作为技法基础。但鸟类是动物,质感不同于花卉,因而在表现方法上也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白描落墨、墨染打底、罩染色彩、整理完成4个步骤。其中由于色泽不同,技 法顺序上略有差异。
A、鸟 的 画 法
1、鸟的结构
2、白描落墨
工笔法画鸟的第一步是根据鸟的结构形态,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勾线。勾线要中锋行笔,线条劲挺,饱满光洁,线型的虚实变化要符合鸟的结构变化。勾线的顺序一般先从鸟嘴的中缝开始,依次画嘴、眼眶、头部、背、翅、腰尾、胸、腹、腿、爪。中、小形的鸟翎可只勾外轮廓,较大者则要勾上翎轴和羽枝,羽枝的排列要符合生成规律。鸟体上的小毛要细,用笔虚人虚出,线的长短、粗细、间隔、弧度都要有规律。鸟的形体较大者腿与爪一般都用双勾法,既要符合结构,又要有笔法变化。先勾外轮廓再勾鳞甲,不必抠得太细,小鸟的腿爪一般利用点写法一笔成形。
3、墨染打底
传统的工笔画鸟法除白色鸟外,不论何色都需用墨染打底,然后着色,色彩既沉着厚重,用线也易于统一和谐。但画黑鸟与其他颜色的鸟在顺序上有所不同,即黑色鸟需先丝毛或批毛再 墨染,其他颜色的鸟则可在白描的基础上先墨染打底。鸟体软毛的画法通常有两种,称为丝毛和批毛。用很细的线条,中锋行笔,虚入虚出,一根一根按顺序排列均匀地勾出大片软毛的方法叫“丝毛”。丝毛适用于较大形和特小形的鸟,在头、背等面积较大处丝毛要分成小组,互相成品字形连续;用笔要注意整体的弧度、方向与结构的转折相统一。如果用粉或石色表现小毛一般常用的也是丝毛的方法,只是染色后再丝毛而已。用兼毫笔蘸上较干的墨或色用手将笔锋捏扁,行笔虚入虚出,画一笔即形成一组小毛,笔与笔之间成品字形连续,这种方法称为“批毛”。批毛时使鸟体覆盖如蓑衣状,因此古人也称为“批蓑”。批毛用笔比丝毛容易掌握,但要处理好与结构的关系。批毛忌平行,因平行则没有鸟体圆形的体积感;忌顺接,顺接易连成长条;忌分缝,分缝有脱毛的感觉;忌交叉,交叉易成十字重叠,没有羽毛的蓬松感。批毛不一定只批一遍,可重复数次,但要在上一遍干后进行。要注意内实外虚,边缘部分如果过实则死板。批毛法开始掌握时,有一定的难度,但熟练后,此法速度快、效果好,羽毛生动自然,蓬松细软,具有较好的艺术效果。另有现代画家刘奎龄创造的湿底批毛法,也可一试。所谓湿底批毛,即先把纸打湿,在湿度适当的时候趁湿批毛,可反复数次,个别部分结合丝毛略加调整,适合于画形体较大的鸟类。
黑色鸟要先丝毛或批毛后再用墨染,其他颜色的鸟可直接分染,形体外缘部分的分染要注意内实外虚,方能圆转而富有体积感。
嘴的染法有两种,一种吸收光源,表现立体感,称为“染低法”;一种嘴尖处重,往里渐轻,称为染高法”。鸟嘴鲜艳者,也可不用墨直接用颜色分染。翎的分染要一个一个地进行,有两种染法:一种为翎片重叠处墨重,边缘处渐虚,留出自然的空白,依次分染,排出层次,这种染法较写实;另一种方法沿羽片的边缘留出整齐的自边,但也要有层次变化,这种方法表现效果上具有装饰性,远看层次清晰。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但运用时要注意统一。
4、着染色彩
墨色打底后可着染色彩。染色的顺序一般先染水色,后施石色。鸟类的染色要薄中见厚,透出墨底的效果,方显生动,色彩过厚则易导致板滞。染色可先分染,最后连翎片一起罩染,同样要注意形体外缘要虚。水色罩染合适后,可根据需要罩染石色,以干净利落,与水色结合自然为好。黑色鸟用墨染至适度后,也要按画面整体色调用水色罩染,使其有一定的色彩倾向,与其他部分统一。
5、整理完成
整理完成包括批毛或丝毛、画爪、点睛、勾鼻须等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作品的最终成败,需专心致志地认真对待。此时的批毛或丝毛主要是指颜色鸟,根据鸟的色彩用较重的同类色或浅色来完成。批毛一般用水色,丝毛用石色或白粉。不论批毛或丝毛,都要注意与已染就的色彩谐调配合,传统画法中最后都要在鸟的喉、胸腹及翅膀交界处用浓白粉丝几组毛,以加强对比和突出羽毛的质感。翎片也可根据需要丝上羽枝,麻雀背部要点上斑点。其他鸟类如有花斑也要在此时加工完成。
画爪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勾染法,先用墨或色在勾线的基础上分染出体积结构,干后用同 类色复勾及点出鳞甲;另一种是立粉法,在分染的基础上用浓石色点出鳞甲的效果,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点鳞甲有时也可用积水法。
点睛是一个极重要的环节,一般先在眼眶内按鸟眼的固有色染一圈水色,干后用浓墨点睛,古人有生漆点睛之说,近代画家一般采用高光法,突出眼球的透明感,以增神采。
勾须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需勾须时,线条要细而劲健,否则会成为败笔,影响整体效果。
鸟类的工笔画法大致如此,近现代的一些工笔花鸟画,鸟类的画法也有一些变格,但大都是以传统方法作为基础而略有变异。学习者在掌握了传统的基本方法之后,可在创作中吸收其他画种之长,自己加以创造,只要能达到表现对象形神的目的,都是可取的。以《榴枝黄鸟图》为例
B、草 虫 的 画 法
草虫也是工笔花鸟画的重要表现对象,它在工笔花鸟画中虽不像鸟类那么突出,但往往也起着增加画面趣味,加强意境创造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草虫的学名叫“昆虫”,是动物界中一个最繁盛的群类。由于这些昆虫大都生长在草丛中,在画面上又大都与花草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国画的分科中习惯将其称为草虫。
草虫的工笔画法在作画程序等细微变化上因人因物而异,但大致有勾染法和干皴法两种。
I. 勾染法
勾染法可分为勾线、染墨、染色、罩色、整理加工等几个步骤。勾线要分浓淡,线条要细劲有力,线型变化要结合结构特征。在熟宣纸上画工笔草虫,一般按勾线后先染墨,后染色;先染水色,后染石色;先罩水色,后罩石色,再整理加工的步骤完成。勾染法也可在勾线后,先用墨对结构分染,然后用积水法着色,一遍完成,运用得当也生动有 致。如果在生宣纸上用勾染法画工笔草虫,勾线后一种方法是墨或色由淡到浓层层复加;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生纸的特点,先用重墨或重色固定某些浓重的部位,再用淡墨或色反复晕染,但要注
意避免色墨渗化外溢,以免影响效果。
2、干皴法
将新笔浸入胶水中,浸透后将笔锋捋直,待其干后将笔尖部分搓开,用笔尖蘸色在勾好线的草虫结构和斑纹处皴擦,具有一种自然起绒的质感,称为干皴法。此法生熟宣纸皆可用,也可与勾染法结合使用。
工笔草虫无论何种方法,最后根据草虫的动势和神态勾触角、口器和足,这是画好草虫的关键。触角勾线要富有弹性,口器和足勾时不仅要符合结构,用笔的顿挫虚实更要和关节、动态紧密结合,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工笔花卉的其他技法
1、烘托
大面积或局部地烘染底色的方法叫烘托,这是一种传统技法。画中物象因色彩浅淡,在其周围烘染一种较深的色彩作为衬托;或为了表现云水、天空、地面等铺上一层底色以形成色调;或为了衬托主体局部烘染,都属于烘托的技法范畴。烘托有平涂和分染两种方法,要视画面需要而定。
2、托色
在纸或绢的背面染上一层与正面色彩相同或略有不同的石色或白粉的方法叫托色。托色利用纸或绢的透明性使正面的色彩薄中见厚,明亮丰富。托色的用色一般不能比正面色彩深,也不 用透明色,否则会使正面被托的色彩灰暗平板。如果在绢上作画,也可利用其透明性在背后着色,从正面看去,有一种含蓄、朦胧的效果,别有一番情趣。
3、积水
先以墨或色彩把物象的形态画出,趁湿滴入水或其他颜色,使水与色相互冲激,干后形成自然斑驳的水痕,这种方法叫积水法。
积水法也属传统技法,它既继承了没骨法又借鉴了写意画法中的破墨 发展而成
4、立粉、撒胶矾、用蜡、用油、洒水、洒盐、拓拍等方法。
提问:
1、中国画用色的妙超自然的特点?
2、工笔重彩与淡彩的区别?
作业:
1、临摹作品3
参考临本:《宋人团扇临摹技法》
——工笔重彩花卉
《宋人团扇临摹技法》
——工笔重彩翎毛
第四章 工笔花鸟画写生教学
教学目的:通过写生来积累必要的创作素材,获得真实的生活感受,生活是艺术品创作的源泉。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客观的实地写生,收集创作素材;通过对客观实物的描写,才能掌握对象的生长结构,生活习性,生存状态,为以后的艺术创作从思想内涵到表现语言形式做出必要的准备。
重点难点:⑴折枝花卉的表现
⑵鸟类动态
⑶构图的取舍。
学时
:12 教学过程:⑴花鸟写生基本介绍。
⑵花鸟画写生的题材与表现形式。
⑶花鸟画写生的步骤。
一 花鸟画写生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写生印证前人提炼的轨迹,还源为本,以本求源,使临摹所得的感悟与表现技能在写生中得以融会,得到发展。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决定了写生是师造化的主要手段。历代中国画画家中,不乏师造化的高手,人们写生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他们取得的成就,为中国画的发展创造了辉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注重生活、注重写生更成为当代中国画创作中脱离前人窠臼,力求自己面貌的时代特色之一。这是因为从艺术作品中窥探现代人心灵的情感轨迹,与观者产生共鸣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前人总结提炼的程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变迁。“古人之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之肺腑不能安人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石涛的论述可谓精辟地阐述了写生与临摹、创作的关系。
中国画写生要经过以手写心记为手段,从表现形态结构到把握特征、概括提炼等几个过程。同小异,则可归于共性;叶虽有大小与形状上的差别,但都属羽状复叶,也属共性的范畴。因此在表现上以花的不同来强调个性特征,藤的处理则基本一样,叶则略有大小的区别而已。画家在写生时只要强调和记录个性差异,便可为创作收集素材。如此,只要对物态的特征 分别归类,即可在把握其大的特质的基础上为创作提供了自由。具体而言,工笔画因其工细入微的特点,物象个性差异较之写意画要多一些。强调个性的刻画,是为了求得物态的精微正确,而共性化的处理则以提炼概括为主。写生中对物象高度的概括和取舍提炼,为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一幅好的写生,是自然物象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后的自然流露,写生稿在创作时虽可移花接木,但创作的情感却是以诱发写 生时的情感为契机。这种契机的表达,虽然源于对物象的感性认识,但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再现生活中的物象。它实际上已是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后重新创造的形象。因此,写生时对自然物象的提炼概括,是一个由自然之竹变为笔下之竹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源于写生或目 识心记,但实际上已经过了胸中之竹的艺术加工。经过概括和提炼的物象,虽来自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是现实物象的翻版,而是比现实物象更 典型、更美好,从而也就使创作更具有了艺术性。
二、花鸟画写生的题材与表现形式
中国画的创作来源于写生,其分五类:花卉、草虫、禽鸟、走兽、蔬果。生活的无限广阔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写生为创作打下了基础。但创作 要达到“物色尽而情有余”(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的境界,不仅要具有生活物象的形态神 韵,也包括了作者自己的情感与理法。叶浅予先生提出的贯通画理与画法的关系,穷通人情世态、旁通其他画科及姊妹艺术和变通古今中外则是对创作的切实要求。所谓理法贯通是指要以理论指导实践。临摹往往注重于法而忽视了理,写生往往注重于情而忽视了法;重于法者不敢离古人窠臼半步,重于情者不成规矩。只有理法贯通,创作才有理、有 法、有情,达到意趣高华的艺术。穷通人情世态则是指要懂得生活,懂得绘画与社会的关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 文章”,(清·曹雪芹《红楼梦》)对人情世态不仅要通,而且要穷通。中国画的创作,无论表现花鸟、山水还是人物,皆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国情,只有根植于民族土壤之中,才能使中国画得到不断的发展。
1、手写心记
中国画的写生方法是手写与心记相结合。手写即写生,是中国画观察方法的具体运用。心记是通过对物象的观察、研究、分析和认识,对物性了解后默记于心。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画写生的基本架构。心记是中国画写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弥补了手写的不足和局限。人物的体态形貌,山水的四季阴晴,鸟虫的飞鸣食宿,花草的迎风带露,各种物态、物情、物理、物性单靠手写是解决不了的。而心记却记录了手写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清邹一桂《山画谱》曰:“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
心记对中国画的创作更具有特殊意义。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类的中国画,创作过程一般不起稿,笔一落纸,物象的形态结构,全靠形象记忆来完成,没有心记的功底,便不能一气呵成,更不会得心应手。但由于人类生理的局限,记忆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漠。而手写不仅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物象的形态记录,而且可以引发画家已模糊的记忆并诱发新的想象。特别是当特定的空间、环境与画家的感受和情绪构成某种审美契机时,写生的生动性是任何心记也不能代替的。就手写心记与创作的关系而言,手写可以练眼、练手、练心,学习者在对生活物象的反复提炼概括过程中,使手底功夫得到锻炼。心记可以使形象更加概括,特别能突出物象的精神特质而不为物象的繁缛细节所局限。二者各有所长,缺一不可。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在创作中达到对物象闭目如在眼前、下笔如在腕底的自由境界。
2、把掘物态 树木的高低昂俯、花鸟的千姿百态,晶类各异,如此种种物象物态的变化,皆要从前后反正、俯仰向背、转折高低等各个方面反复观察,研究,目识心记。只有弄清楚基本结构,才能在把握特征的 基础上,对物象概括取舍,并力求形神肖似。对于重要的部分,既要作深入刻画,又要有局部的图像,个别色彩特殊的部分,要有色彩稿或文字记录。把握物态,写生时对物象的表现可结合临摹过的前人范本对照观察,从中找出前人概括变化 的依据和脉络,这对概括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3、总结规律,概括提炼
对品类各异的世间万象,任何一个画家也不可能一一通过写生来认识其物态与结构的细微变化。中国画常常以分类找出共性,以点带面,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南朝宗炳曰:“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全。”(宗炳<画山水序》)通过对个性的认识,找出共性;通过对共性的掌握,强调个性。则表现的物象既有生活物象的特征,又比生活中的物象更集中、更典型、更概括、更理想化。花鸟画以藤本的藤萝与凌霄为例,它们的藤、花、叶实。际上差异是很明显的,这种差异之间,个性最突出的是花的部分;藤虽也不尽相同,但其缠绕性大,应区别对待。
三、写 生 的 步 骤
1、确定所画对象的观察角度,截取对象最有特征和代表性的部分,先仔细观察,了解其基本生长结构,不急于下笔。
2、确定画面构图,肯定主体对象的走势和画面的位置。
3、画时先从主体物画起,逐渐向四周扩散,画花先从离花心最近的花瓣画起,从中心向外画。画时注意对象姿态与线条交叉形成的空白关系,花心最后画。画正面的叶片从叶筋画起,画侧面和翻转的叶片可从叶子的边缘线画起,叶片的辅筋到最后收拾画也可以。叶与枝要一组组的画才不会乱。画枝干要注意衔接。
4、大的框架、结构、比例基本完成后,据构图空间布白的的需要进行调整,在整理阶段要特别注意对象的造型结构、空白疏密。
5、在适当的地方作一些文字记录和说明,内容包括颜色、品种名称、习性介绍、感想札记等。
6、写生稿整理完后,可用熟娟或宣蒙在铅笔稿上,用勾线笔将其以线描的形式,拷贝成一张工笔的白描写生作品。
作业: ⑴结合宋人团扇写生折枝花卉10张
⑵局部结构写生10张
总结:中国画总是 “以技入道”,故而通过四周基本技法的训练,中间夹以写生,观察植物、动物的各种穿插及动态,了解其生长结构,最终使学生从第一自然转入第二自然,用心画画,感悟世界,活跃思维,真正把所学技法运用到创作中去。总之,百川纳海、万象归一,治学之道死而后生,取法乎上、自得其所。
第五篇:工笔花卉教案
拓展课:中国画(工笔花鸟)教案
活动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白描花卉勾线技法的演示,使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和观摩工笔花鸟画毛笔和宣纸的使用及勾线的技巧方法。
活动内容:知道工笔花鸟画白描线条的要求,并进行勾线练习,每笔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活动方法:演示、讲解与练习和小结 活动过程:
一、工具的准备:
熟宣纸、勾线笔、墨汁等
二、看与听:
1、拷贝——拷贝画稿: 用把底稿拷贝在熟宣纸上,最好使用硬性铅笔进行拷贝,以免把画面弄脏。拷贝的形体一定要准确到位。
2、勾勒:白描勾勒不是用细线沿着花叶轮廓去“描”,而是用书法中讲究的用笔法“写”出形象。
3、演示与讲解:
勾每条线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起笔藏锋、行笔、收笔回锋。
演示各种笔墨变化:如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以及顿挫、转折、连断、粗细、方圆、疾徐、光毛、虚实等用笔的变化。
三、练一练:
进行运笔和勾线的练习,能做到自如地画各个方向的线条。
四、找找“茬儿”:
互相看看,比较,对照前面的讲解和示范,看看哪里还存在问题,并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反复的练习。
五、小结
拓展课:中国画(工笔花鸟)教案
活动目的:通过讲解和分析,了解叶的结构与形态,并进行叶的白描练习。活动内容:
1、叶的结构与形态
2、如何表现结构之前后关系、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方法,并注意线条的浓密粗细。活动方法: 讲解、示范与练习活动过程:
一、小结上节课学习的情况
二、看一看——叶片的结构与形态
1、叶片的形态和叶脉
2、叶柄 叶柄是叶片与茎的连接部分
3、托叶
三、谈一谈——谈谈自己对叶片结构和形态的认识
四、总结
五、仔细看:以叶片为例,进行勾线的示范
六、用心练:
1、勾线起笔顺序:为不蹭脏画面,一般白描勾勒大致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勾下来。
2、如何表现结构之前后关系: 当两条线相遇,一线在前压住另一条线,即为前压后。
3、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
花叶的轮廓线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线条:一种是叶片和花瓣转折时产生的折面线和花叶的主筋。另一种是叶片、花瓣的边缘线要用顿挫、起伏、有粗细和连断等多种变化的笔触,以表现花叶曲折丰富的变化。这两种线条既有对比,又要统一,既表现了花叶转折变化的多姿,又要有线条本身的节奏和韵律
2、注意事项: A、毛笔的操作要领
B、注重线条勾勒中的起笔、运笔、收笔等过程。
C、注重墨色的不同与变化,一般花头用淡墨,叶子用浓墨。
七、比一比:
互相比一比,看看谁的叶片勾得自然又有活力。
八、小结
3、勾线
勾线是工笔人物画中的关键步骤,因墨线在熟宣纸(绢)上无法修改,故勾线时要很谨慎,墨线要求准确肯定,而执笔时讲究“五指齐力”“指实掌虚”笔在手中进退自如,操作灵活。用笔的方法可归纳为:中锋(笔锋在点画的中间运行,笔杆往往垂直,画出的线条深厚、沉稳、是工笔人物画中主要的勾线方法),侧锋(即笔锋在点画的一侧运行,笔杆往往倾斜向一边线条活泼多变),逆锋(笔锋向前逆行)。勾短线只需运指运腕,够长线就要运肘运臂。勾线前应对画面中的用线用墨有整体设计,从不同的对象中寻找一种和谐又有变化的线条间的粗细刚柔干湿浓淡的关系,如人物面部的线条与服装上或背景上用线可从质感或固有色等角度加以区别,可以是粗细之别,也可以有浓淡之分,但不宜对比太悬殊而难以
统一。
勾线可从人物的主要部位开始,也可在画面其他的次要的部位开始,按各人习惯不分先后。勾眼、嘴、鼻等颜面五官部位的线须特别慎重,力求严谨到位。这些部位的形稍有偏差就会改变对
象的神情,直接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