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画工笔花鸟创作
课 题:中国画工笔花鸟创作新人教版教案
教学目的:怎样应用所学的绘画知识进行创作,构图在创作中的重要性,进行中国画工笔花鸟创作画的一般程序中国画工笔花鸟
重 点:构图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难 点:基础知识在创作过程中的运用
教具准备:示范画(数张)学生作品1─2幅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以 下 画 线 部 分 为 板 书 内 容)
一、讲授新课:
1、学习中国画的意义:
(1)继承:
中国画是我国的民族绘画,经历了自身发展的辉煌岁月,崛起了光照四宇的艺术峰巅,它不仅为我国历代各族人民所珍爱,同时也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进行创作:
学习的同时是为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使他们善于捕捉自己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并在造型和色彩上强化其表现,更多的是使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
2、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步骤:
(1)确定思路,构想
(2)写生、搜集资料: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不仅要继承发扬前人的优良传统,而且要深入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收集素材(口述:公园、花圃、盆栽都可以作为写生的素材)。
(3)自描定移:
(首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白描。白描的特点?)
白描:也称双勾。它的特点是不借助任何色彩和明暗关系、完全用线来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立体感,圆满地完成画面效果,达到形神兼备的造型要求。
白描的空间感、质感、立体感:
①空间感:是靠线的虚实、疏密、浓染、粗细、松紧、强弱等对比手法表现的。
②质感:主要是根据对象轮廓特征与表面纹理而概括出来的那些线条。
③立体感:是根据物体的透视结构而产生的。
(4)构图:指在特定的有限平面范围内,将个别的局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组织结构,从而创造出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
构图的方法和规律:
①宾主:分清主次、突出主体,可以从位置、分量、角度、虚实、色彩等方面考虑。
②疏密:“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构图应密处密,疏处疏,不能平铺直叙。
③呼应:画面上所有的特点不同都不能孤立存在,而且相互联系。
④画里画外:构造时,要冲出纸的边框,使画里与画外互相先发呼应,补充、使观者通过画面产生联想,达到画面有限而意境无穷的效果。
(5)工笔花鸟画的设色
渲染手法:(提问:常用的渲染手法有几种)
①分染 图1
②罩染 图2
③统染 图3
④接染 图4
⑤平涂 图5
⑥哄染 图6
⑦注水注色法 图7
(6)色彩的配置
(7)提款
(8)印章
二、课堂小结:把所学的绘画知识能够运用到创作上去训练学生的感受能力在造型和色彩上强化其表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作业布置:牡丹花创作一幅
四、课后分析:图例 图1 图2 图3 图4
第二篇:工笔花鸟学习心得
工笔花鸟学习心得
在我还未接触到工笔画之前,我曾在几次画展上有幸目睹,站在那淡雅清丽的画作前,望着那细腻有致的色,柔形傲骨的线,我总有种高山仰止的感觉。我一直坚信,中国画——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其画作的本身与作画者的品质修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说是作画者展现了画,还不如说是画表现了作画者。仔细审视一幅中国画,就仿佛在探索着一位画家的丰富高贵的内心世界。
意境是诗,画意是词。国画并不重写实,而重意境,又或者说是作画者的内心氛围,或平静淡泊,或激动昂扬,或清明闲适。它不仅是一份视觉享受,更是一份精神盛宴。
对于实践临摹工笔画,起初我不敢轻易下笔,因为我觉得工笔的每一笔,每一画都充分的体现了立体感和空间感,如粗略的去画,只会是画面有气无力,死气沉沉。当然,这指的是工笔中的勾线,即:白描。线的表现方式直接的体现了工笔花鸟的整体空间、结构,这也形成了“以线立骨”的说法。初步描线时很难把握线的走向、结构和粗细。渐渐的,我调整了我的呼吸,在放缓呼吸中我渐渐的控制了笔。我喜欢享受这种纸上的行走,仿佛自己行走在幽静古道,心澄身轻。辗转间,顿笔,起笔,收笔。转点,横临,竖勒,与书法竟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乐趣,难以言喻。
工笔花鸟画的线是一种概括、洗练而又能动的艺术语言,同样具有韵律美与节奏美。韵律是线的运动和变化所产生的自然,合谐的美感;节奏则是指线条的变化有规律的重现。整体上线的种种变化顾盼呼应、统一谐调所形成的美感形成了绝妙的韵律。每根线条本身有控制、有规律的起笔、收笔、行笔变化的反复重现,是看似沉静的画面产生跳跃的节奏感。因此,线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实际上是线的整体表现力的综合展示。这种综合展示来源于对生活的提炼,线只有以生活物象为客观依据,才能在脱离概念化的同时,具有新颖的活力工笔花鸟画的线虽有色彩与其配合,但表现质感仍然是线的本质特征之一。借助形象发挥线的艺术趣味,也与质感的表现一脉相承。线本身不仅要表现花草鸟虫的形神气质,又是作画者本人内在情感和性格的外露。以线传达形神是以作画者思想感情为基础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艺术修养,对同一物象的用线效果不也不尽相同。线的种种变化可以难观者无限的想象和美的享受。因此,从线的形式美感来说,只有状物传情,渗情达意的线条,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曾在一篇介绍工笔花鸟思想的文章中看到过一句话:以白描为骨,以色彩为肉。那单纯典雅、格调高雅的色彩情趣无不体现了中国画的独特气质,眼眸辗转中,忽而犹如柔美而又神秘的中国古典女子,忽而又如坚毅刚强的中国文人,儒雅却不失傲骨。
现如今,中国画似乎很受欢迎,但是其中自有利弊之分。利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重视中国画这个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艺术,但是,这中,也不乏滥竽充数之说。很多人,为了自己的“面子工程”去求购中国画作为装饰画,这也是不少画者将中国画倾向于毫无生趣装饰画,这不免违背了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削弱了中国画的艺术性和艺术感染力。为此我感到十分无奈。我希望真正的中国画是能体现中国气质的文化,是能贯穿中国魂的画,让这由内而外的美,散发极致!
工笔画是一种以单线勾勒和设色的描画方法,它既是考验我们练习中对于线描技法的基本功掌握,也是一种独立的绘画表现形式。起初我以为也就是随意勾勒和上上颜色这么简单,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对于工笔画来说,其中包含太多的技法和形式了。工笔画极重视构图、造型的完整性、装饰性,那么对于我们今后将要学习的版画,中国画,还有油画或是水粉来说,都是息息相关的。都需要我们去探讨和琢磨的。用笔上或是用色上,在其它画种上都可以得以应用。例如:工笔画的色阶变化,色块的分割,在油画上也是如此应用的。对于表现手法来说,可以与对象的动态来定。比如工笔在描绘叶子时,线条就可以有跳跃感点,使这种自然物的东西富有生命力,线条的僵硬反而会导致画面的美感。不过对于树干这类的物体来说,线条就应该粗犷点。因此线条的前后穿插、变化、对比,排列组合也是其为重要的。也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用笔的线条,处理要以对象的表现形式而进行疏简或繁密。至于用笔的轻重疾徐、抑扬顿挫、凝练厚重、流畅松灵等变化都需要在实践中所慢慢体会。
工笔画在设色上,我就遇到了困难,上色的浓浅,调色上,我就掌握不好,呈现颜色没有层次感,但我看了钟老师试画后和有些同学的上色,我在用色上,就懂了些,要巧用底色,在用颜料上要掌握浓浅程度,在重彩上,要渲染滋润,设色时要层层渲染,不能一气就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这次工笔画的用线勾勒与版画中的黑白构成的课程也有联系,也体现用线的功底。
用色造型就与油画,水粉画有着联系,也是层层上色,色块的累加,色彩的变化异常,也要看对象给予的色彩表现力。用色的表现力和色块与用线的协调要统一。这样画面才能体现效果。
学习中国工笔画,不仅能坚持继承和研究工笔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同时也是吸取其画种的优点,让工笔画艺术的语言、语汇更具有时代精神。而且能帮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应用的更灵活。
看看国画大家的作品《疏荷沙鸟图》、《出水芙蓉图》、《秋兰图》、《双勾兰石图》、《梅花山鸟图》、《风荷》„„还有那一个个的名家,王冕、文同、文徵明、齐白石、张大千、韩璐„„
在这一张张名作中无不体现着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精细精微,生动自然,清新典雅,古朴凝练。还有大师的不急不躁厚积薄发。
我终于开始静下心来,每个步骤循规蹈矩,开始研究国画的绘画技法。1.线条。工笔花卉:游丝描、丁头鼠尾描、铁线描、折带描。工笔枝干:先勾后点、勾点结合、电线结合、勾擦结合、积染结合。工笔石头的基本勾法,工笔鸟禽的动态及翎毛的表现。
2.晕染。一般先用花青或淡墨染底色,待干透后用色依次染下去,染色要平、润,适可而止。又有积染、平染、直染等区别。
3.工笔临摹分为对临,要求与对象的构图、造型、晕染、用笔都十分相似;l另一种是变临,要求用相同的手法变现相同或类似题材,但构图不同,在章法上重新组合。
因为自己一直比较喜欢关于国画和工笔画,小时候看见别人画就特别羡慕,但一直没有机会,之后考高中就读了普高的美术班,那会在湖州这里学画画的人还蛮多的。心里还是怕怕的,自己机会不大。一直学色彩和素描,没有接触过这个。因为自己喜欢所以就毅然的在大二的专业课选了国画,老师说国画对形要求很高,而我自己的形感觉不是很准但我想自己喜欢就该去努力。
再讲讲老师吧,老师不错,会一个一个的指导过来,读大学之后学习,老师
这样的好像不多的,这点我觉得我是很喜欢的,也许自己还像个高中生一样喜欢老师教,这点要改掉,毕竟大学是主动学习的。自己老是这么被动是什么都学不到的 工笔花鸟学习心得 姓名:王小方 班级:10级美教五班 学号:101014103
第三篇:工笔花鸟论文
工笔花鸟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笔花鸟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笔花鸟论文1关键词:工笔花鸟画教学本土文化价值及精神
资料摘要:审视20世纪工笔花鸟画教学的问题,其实质是工笔花鸟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的生存发展问题。如何建立具有特色的工笔花鸟画现代教学体系?其关键在于重建中国现代艺术的价值标准,在本土文化的积淀中构筑中国现代艺术的精神根基。
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和衍变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直面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现状,我们必须把目光回归到中国画教学的本体上来。在众多架下艺术公然来袭的今日,给工笔花鸟画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我们在对待传统艺术的方式上,显得尤为暧昧。如何对待传统、研究传统、怎样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成了工笔花鸟画领域中最具实质性的课题。用一种什么方式来建立具有中国画特色的教学体系、重塑中国画的传统根基,是我们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笔者前段时间有幸进行了工笔花鸟画的教学实习工作。在与本科学生的教学对话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当下工笔花鸟画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如:市场运作手段向艺术创作研究领域的渗透等等。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是否还要一味躺在中国画教育的这张温床上呢?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已不单纯是一个艺术视角转换的问题,仅有深刻意识到工笔花鸟画的现实问题――机遇与挑战,做好一系列的转型期的工作,也才有可能到达“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大好形势。单从工笔花鸟画教学的角度上看,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想法。
工笔花鸟画教学,首先,应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体系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前提。我们应当看到,当下的美术专业高考在必须程度上存在一些不足,素描、色彩、速写的考试固然有助于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如提高造型本事等。但作为进入美术类专业高校后选择国画专业的学生却不无遗憾,中国画的专业基本功以及专业的表现技法在这类学生面前几乎是一张白纸,这相应给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带来了难度。对中国画传统的认识相对薄弱,如何“借古以开今”?作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途径――“中西合璧”更是无从谈起。在进入中国画专业之前,有意识地进行相关资料的训练和建立必要的国画专业性质的考核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其次,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关键是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修养。这不仅仅是工笔花鸟画所在系科,各个艺术系科都应引起重视。当代一些学生对传统的理解和学习上存在着严重的断代。一方面是对国学和传统知识的缺乏,一方面是外来因素的干扰:苏氏写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契氏素描、普及性的宣传要求等等,将中国画的传统体系冲击得七零八落。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一大利器。正如传统画论是中国画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的传授分两部分:一教画理,二教画法。中国画的最高旨意应当是“道技合一”,工笔花鸟画教学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必须把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当下生活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笔墨当随时代”,要具有现实观照的艺术涵养。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画理论建设之本。
再次,我们当下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临摹――写生――创作三步曲。其中花鸟画写生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临摹与创作的逻辑纽带。重视写生甚至崇拜写生,是20世纪中国绘画和绘画思想的一大特色。李可染先生就曾说:“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功力打出来。”应当说,写生是对客观世界的再认识的过程,也是画家深入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创造性艺术实践的过程。重视写生,直面自然,与自然对话,要勇于打破以往以经验传授、临摹为主的学习手段。要把写生作为本土文化生命的载体,当应对物象时,中国画的造型、笔墨均来自人生的经历和对文化的体验,它的表现形式是以生命形象的结构蕴藏着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文化、生命和智慧,力求构筑起融传统艺术精神与时代性于一体的民族美术形态。
不可否认,长期的专业训练、造型知识的培养以及理论的日益积淀,是学生日后创作水平提高的一个良好显现。在教学过程中,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应更多结合当下的现实生活和审美特点。正如鲁迅先生当年提倡的“拿来主义”,笔者认为在花鸟画教学中这一点是尤应引起重视的。不但要“拿”当代与传统的精华,更要“拿”国外的优秀作品加以借鉴和学习。我们的关键在于接纳哪一块并“为我所用”的问题。客观冷静地应对西方,研究和吸纳西方文化艺术中的先进因素,将其融化在中华文化艺术的血脉中,生成中华文化艺术蓬勃的动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及学子的职责。同时,创作不是单纯的创意和构思,我们的每一次临摹、每一次写生都能够看作是创作的积淀。其实工笔花鸟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作,以创作带动新技法和新画材为原则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要最大限度地离开艺术的功利性,进入精神的高度自由状态,带着诚意地表现自我,才更有可能出现好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潮;这是从理性走出的状态,是无法而法之后人与自然的迹化。
与此同时,工笔花鸟画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画精神,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蒋采苹教师在其《中国画系教学提议》一文中提出了四点提议:一、恢复画论课。二、恢复古典诗词和古文课。三、开设中国画构图学课程。四、开设画材学课程。这种合理而又及时的提议无疑给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总之,从本科层面上来看,工笔花鸟画教学要把握好这四个基础:造型基础、专业基础、创作基础、理论基础。仅有切实抓好这四大基础,才是工笔花鸟画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画的生命线,思变与恪守之争所引发的新艺术形式及语境的表现,是赋予每一个花鸟画教学者的时代使命。站在本土化的精神立场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工笔花鸟画的前景会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1]梅忠智。20世纪花鸟画艺术论文集[C]。重庆:重庆出版社,20xx。
[2]田黎明。中国画教学研究论集[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xx。
工笔花鸟论文2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不断经过推陈出新,逐渐凭借其完善的绘画语言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并且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画的重要的一部分,并且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了许多不一样的色彩,因此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着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对艺术追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需要更新颖、更丰富的当代画作着色技术,这就给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设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断改进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设色技术,成为提升中国画质量、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色彩现状分析
(一)继承、发扬传统工笔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它与写意花鸟画相对应,通过中国特制的毛笔、中国画颜料,在专用的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这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都有很多关于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描绘。到了魏晋南北朝,卷轴画上逐渐使用了丰富的色彩进行装饰。如果单从工笔花鸟画这一独立分科来说,它“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于两宋”,虽然在明清时期水墨画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但历经数千年的积淀,工笔重彩花鸟画在当代还是得到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尤其在色彩方面,传统的着色技术在当代画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工笔花鸟画对色彩的使用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二)广泛借鉴国外先进的绘画着色经验
随着中国传统绘画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工笔花鸟画逐渐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随着国内外艺术交流的不断加深,国外绘画的着色技术对中国工笔重彩花鸟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现代重彩画是传统工笔重彩在现代文化和审美条件的变革和发展下产生的一个新画种,而在工笔重彩花鸟画发展的漫长时期内,一些画家开始学习国外的色彩理论,其中色彩明暗法和透视法的使用使我国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应用水平有了不小的提升,很多作品都融入了西方绘画中的色彩观,加入了光学原理,结合我国的传统色彩技巧,创作出一幅幅佳作。
二、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设色的特征
(一)大胆自我,突出个性
工笔花鸟画是我国重要的绘画流派,具有高度浓郁的东方气质和悠久的文化背景,但绘画艺术的价值之一便是体现它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满足现实中人们对精神生活或艺术世界的追求,当代工笔花鸟画作者们充分注意到这一点,绘画创作也不再一味模仿前人成功的模式,越来越多地结合当代的思想观念和审美需求。众多画家从各自不同的环境中汲取创作灵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寻找表达自我艺术追求的元素,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绘画语言和色彩风格。比如著名花鸟画家江宏伟在不断学习传统着色方法的过程中以自身对花鸟及色彩的理解和热爱,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色彩旋律,为工笔重彩花鸟画的革新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二)强调肌理在画面中的表现
对肌理的描绘是当代工笔花鸟画中表现色彩的一种主要的形式,肌理造成的特殊效果给工笔重彩花鸟画提供了不小的创作优势,这可以为工笔花鸟画提供大面积的、快速便捷的色彩效果。工笔花鸟画中的肌理可以充分利用柔韧度不同的画纸和透明度不同的颜料,经过作家的揉、折、压、叠、刷等工艺,逐渐形成厚薄变化、明暗变化、虚实变化、冷暖变化等丰富的色彩感觉。有别的肌理色块形成了丰富的具备节奏和韵律的色彩语言,厚薄颜色的对比,让虚实对比显得更为浑然天成。因此,描绘肌理逐渐成为当代工笔山水画中常用的色彩表现形式。
(三)色彩环境随题材变化不断改变
正如前文所言,中国工笔花鸟画是承载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工具,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来艺术气息的冲击,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作家们所面临和理解的审美客体的范围越来越广,绘画的题材和画面体现的元素也更加丰富,色彩环境随着题材的扩展而不断延伸。在当代日渐开放的艺术环境下,工笔花鸟画绘画题材的种类不断扩展,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对色彩的描绘和把握也随之扩展,越来越多的色彩环境融入到画作之中,给工笔重彩花鸟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对色彩的追求
(一)继续深化前人花鸟画色彩塑造的经验
宋代可以说是工笔花鸟画十分鼎盛的一个时代,很多画家初涉工笔重彩花鸟画,就是从临摹宋代的一些著名画作开始的,而众多宋代的艺术精品在各个艺术刊物上的登载、亮相,更是说明了人们对宋代画作的情有独钟与崇拜。在艺术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代,民众的审美需求不断扩大,艺术观念相对匮乏,这就需要人们要不断审视过去,全面思考对于古典画作的继承。宋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写实性是其最大的魅力,强调对自然万物美好本质的理解和感悟。当代画作家们需要不断地对万物之美进行提炼和升华,才能呈现出生活真趣和如诗画境。
(二)深化对民间艺术色彩的应用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创作中重要的文化资源,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备鲜明的艺术特色。民间艺术是平民大众为增加自己娱乐休闲活动的趣味性和装饰性而发明的单纯、开放的艺术形式,平易近人、生动活泼、单纯明快是其显著的特点。普通大众思想质朴单纯,民间艺术在画面色彩的表达上也大胆奔放,追求醒目、耀眼的视觉效果,这对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色彩渲染来说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于丰富画面色彩的可读性与趣味性,满足大众对画作的追求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不断学习、借鉴西方科学的色彩理论
近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留学归来后认为必须有选择地借鉴、融合西方的绘画语言,才能让中国画重新振作,这在当代也同样适用。西方的科学色彩观等设色方式对中国当代的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色彩设计有着深远影响。为防止色彩单一,西方绘画普遍使用复合色和逆光、侧光、光影等固定光源的表现手法,用冷暖对比变化来强调色感。国外绘画中光与色产生的特殊魅力是色彩的一个新的视觉要素,有效的借鉴和吸收可以为中国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设色增添新的视觉美感和生命活力。
结语
色彩是一幅画里十分引人注目的地方,人们在工笔重彩画的创作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色彩的应用,而工笔重彩花鸟画要直接展现出大自然中的缤纷绚丽,萧疏雅意,这就更需要通过色彩来转换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悟,因此工笔重彩花鸟画色彩的设计就成为画作创作中重要的一环。另一方面,这也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在要求。我国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创作经过不断改进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创作者对色彩的认知也有很大提升,但在实际设色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提高当代画作质量之路任重而道远。
工笔花鸟论文3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的绘画特点
(一)宋代工笔花鸟的线条语言
1、线与形体的关系
线与形体的关系就是用线所表达的对象组织结构的关系。中国工笔花鸟画室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的物,首先要了解对象的结构关系,将其变成画面上的体面关系,画面上的线就是根据形体上的变化而变化。运用线来变现花鸟物象,要对对象进行充分的研究,这就离不开对物象内部结构的细致观察。
用线表现花鸟的“形”,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线条很多,要分出主次来。例如宋代《出水芙蓉图》中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布局、设色端庄大大气,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气质表现得十分完美。莲瓣的描绘既轻盈又腴润是画面的主体部分,所以刻画细致周到,用线劲挺有力度,甚至花瓣上的红丝都是用色线进行一一细致勾画。其后起烘托作用的正面荷叶也是重点刻画的对象,所以从起伏的外轮廓线到精细的叶筋勾线都是一丝不苟,精到考究。而最终面的未张开的新荷叶则处于次要地位,描绘就相当简化,线条也细而淡,进行虚化处理,从而更好的突出主体。
2、线与质量感的关系
质量感是物体之间性质的区别,线条要变现物体的质量感,就得经过用笔用墨的变化来实现。宋代画家李公麟代表作《五马图》,画中五匹大马,由五人牵引,神采焕发,顾盼惊人。画中马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动作生动,清晰地表现出马的肌肉骨骼结构,身体的质量感,软硬质感,乃至光泽印象。墨笔线条简练,以提按、轻重、、转折、回旋的手法,概括出马匹的不一样特征,形神毕肖,气韵飞动。
3、线与空间感的关系
线条的运用使物象所存在的空间关系得到暗示,是经过线的交接和线的虚实、疏密、浓淡、粗细、松紧、强弱等比较表现的,一般情景下近粗远细,近浓远淡、近实实虚。宋代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此画以浅水、巨石、枯木为背景,描绘了栖息期间的各种禽鸟,画中的物象先以不一样的线条加以勾勒,暗示出物体的空间感。与此相对,将前石与后石分大小皆以密皴皴出,以灰衬白,空间关系也就自然显现,前景大石和山鹧的线条运用浓而实,而后的荆棘、竹叶和坡岸线条运用淡而虚,构成强烈的比较,空间关系自然变现的更加深远。各种错综复杂的比较关系融于画面中,使画面意境更加深邃。
(二)宋代工笔花鸟的构图艺术
1、“折枝特写式”的构图艺术
“折枝特写式“的构图方法多取“折枝画”形式,即截取自然花卉中最具特征的局部入画,较之整体描绘更为细腻动人。主要见于扇面、册页,条幅中也偶然见之,此种构图往往以花卉一枝,配以禽鸟蜂蝶表达作者立意。
南宋林椿的《果熟来禽图》,绢本设色,其简洁的构图,枝叶和果实的安排,都可见出对截取自然一角而“经营位置”的匠心。画面构图采取稳定的三角形,从左端上部四分之一处到右下角,被一枝鲜美饱满的果实所占据。树叶错落有致,阴、阳面、叶柄转承等细节都一一罗列。
2、“深远纵横折叠式”的构图艺术
“深远纵横折叠式”这种章法和构图主要见于立轴和条幅。典型代表作品是北宋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绢本设色,描述晚秋时节的溪边小景。此画共画了六只山雀,一只山鹧,是画面的主体,另有一丛荆棘及溪水、山石、坡岸,是这类鸟类的生存环境。近景溪边的几块石头显得突出,整个景色想的荒寒萧疏,但飞鸣,栖息于荆棘从上的几只雀鸟,则为画面增添了生机和活跃的气氛。此画不像单纯的山水画,也不像单纯的花鸟画,而是兼有二者的`特色,巧妙而自然地将二者融合在一齐。
3、“形制小、空式”的构图艺术
“形制小、空式”的构图,此刻遗留下的宋代工笔花鸟画作品中,这种形制小、空式“的特点异常多见。画面形制是以方形或是圆形为主,并且作品的尺幅往往都不是很大,多数为手卷、册页和扇面。如《鹡鸰荷叶图》绢本设色,此图描述荷塘里枯枝断茎,荷叶翻卷残破,满布虫蚀的痕迹,在一枝鹡鸰的停驻下摇摇欲坠。鹡鸰双爪紧握荷茎,扭颈俯视,神情专注,为萧瑟的深秋平添了几许生气。
(三)宋代工笔花鸟的赋色精华
宋代工笔花鸟画工致周密、笔精色妙,其色彩具有富丽凝重、艳而不俗;淡雅清逸、厚重而又微妙的特点。这样色彩特点的运用是受当时皇家画院的影响,追求一种贵族化的色彩审美,在敷色上除了富丽凝重之外,还倾向于文人逸趣情感的表达,悬挂于宫廷之内,与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相得益彰。
1、设色富丽凝重、艳而不俗
南宋李嵩的《花蓝图》中描述竹篮编织精巧,里面放满了各色鲜花,有秋葵、栀子、百合、广玉兰、石榴等,小小的花篮折射出繁华似锦的大自然——美丽、多样、蓬勃、朝气,让人看了之后感到十分亲切,画家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关注亦油然绢上。其形象刻画生动准确,设色富丽凝重,单纯雅致,艳而不俗,在工整细腻中又充满了浓浓的诗意。
工笔花鸟论文4线描是中国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通常是由画家在社会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并由绘画将其释放出来。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线描的重要性,但是却很少有人了解线描的内涵。线条是中国画中的基础要素,具有特殊的审美意识和个性化表现手法,是工笔画中的重要内容。
一、工笔花鸟画的内涵
(一)花鸟画的内涵。
花鸟画是指以动植物为绘画对象的中国画,包括花卉、蔬果、鸟兽、虫鱼等。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理念,以写实为特点,通过寄寓、写意等方式表达自身的所思所想,注重“人心感物,景由心造”[1].且根据创作方式和方法的不同,可以细分为水墨、白描、没骨等类型。(二)工笔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不但是中国艺术的精华,同时也是世界艺术中令人称赞的明珠,是中国画中的重要流派,拥有较长的发展历史[2].其主要描绘的对象为自然界中的草木、花鸟、虫兽等。从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程来看,其起源于唐代,在五代逐渐成熟,两宋是其发展作为鼎盛的时代。工笔花鸟画主要是利用毛笔、颜料在宣纸或矾绢进行花鸟画创作的一种特殊画作。工笔花鸟画多以线描进行造型勾勒,表现方法较为工整、细致,先进行线描、再进行上色,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在花鸟造型勾勒的过程中,先进行白描,将造型勾勒出来,然后通过不同染色技巧(包括分染、罩染、点染、碰色等技巧)的应用,赋予画作色彩,达到活灵活现、色调浓重传神的视觉效果[3].(三)工笔花鸟画中的线描艺术。线条是构成工笔花鸟画的基本要素之一。工笔花鸟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分支,“勾勒填色”是该流派的重要特征。勾勒线条是工笔花鸟画造型塑造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古今中外画家创作的重要方法[4].二、当代工笔花鸟画线描艺术的特征(一)线条语言追求单纯、朴素。
通过不同类型和变化的线条能够表现造型的不同质感、气度和神韵,同时能够将画家的情感和思想置于其中。因此,工笔花鸟画中的线描艺术,不仅仅是造型的塑造,同时也是画家绘画技术与情感思想的融合,或豪放、或含蓄、或简朴、或细致等。线描是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不同时代的不同画家有着不同的线描特点[5].(二)以形传神。中国画对于线条的勾勒有不同的方法,例如对于下笔方法就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从线条勾勒方法就有轻重、长短、粗细、曲直、转折等;从表现手法来说有虚实、疏密、繁简等。再加上墨水的浓淡,能够提升画作的美感。“骨法用笔”是中国传统线描造型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画作讲究“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是指不但要写实,还要将情感融入其中,通过运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将事物的神态和形态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对丰富内涵的追求,让意蕴成为中国传统画作的审美方式,让工笔画的线条造型具备独特的审美特点和个性表达。画家不能局限于事物外在的形象,而是要从事物的本质出发,发挥想象,或夸张、或隐喻、或突出,结合画家的思想情感进行想象,从而让画作具有特点。(三)富有艺术感染力。
线描是工笔画的特殊语言,凸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春蚕吐丝”、“吴带当风”、“高古游丝描”等技术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概括得到的线描方法,是线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统绘画技术之一。线描对于画家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其作用不仅局限于塑形的限制,而是通过造型的变化,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内涵的重要方法。(四)追求个性。
线条的变化多种多样,主要通过神韵、动感将事物的外形和内涵表现出来。书法是一种纯粹的线描艺术,将线条的优美发挥到极致,而中国画则是建立在书法的基础上,通过线条的多边形,赋予线条独特的审美价值。现代工笔花鸟画中对于线描的应用可谓是多种多样,或坚持传统用色、或线与色想补、或通过线描勾勒为主,通过适当的淡墨薄染来凸显画作的内涵。三、结束语
文章首先介绍了工笔花鸟画的内涵,然后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线描艺术的特征进行总结,旨在推动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晓芳.当代工笔花鸟画的传统意境与审美特征 [J].艺术评论 ,20xx,22(7):107-110.[2] 高晗 , 万思蓉.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征 [J].美术教育研究 ,20xx,23(8):27-30.[3] 张俊良.浅谈陶瓷工笔花鸟画线条的运用 [J].陶瓷研究 ,20xx,17(2):33-34.[4] 刘 菊 亭.论 工 笔 花 鸟 画 的 线 型 空 间 意 象 [J].装饰 ,20xx,(10):114.[5] 易梦幸.浅谈线条在陶瓷工笔花鸟画中的重要性 [J].景德镇陶瓷 ,20xx,23(15):I0138-I0139.
工笔花鸟论文5当代工笔花鸟画之诗意空间
花鸟画在中国画上千年的发展史中,逐渐构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和哲学范畴。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资料,所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都是以儒释道的哲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主张虚无、崇尚虚境,在有限的空间里追求无限的意义。因而,意象、意境成为衡量花鸟画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如果说花鸟画“师造化”、“写真”有其内在的必然性,那么“重趣”、“尚意”,追求“神与物游”、“象外之境”,以及诗意空间的表达,则更契合花鸟画“以物喻志”、“以画喻理”、“诗中有画,画巾有诗”的审美主张。从宋代院体花鸟画,到近代于非闇、俞致贞、陈之佛等工笔花鸟画大师的诗意空问表现概莫能外。
正如文艺复兴晚期样式主义画家面临的困境一般,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也被“影响的焦虑”所困扰,而“空间”正是他们的突破口。艺术作品中的空问表达是艺术家对于存在的感知,如今,全新的生命体验带来了不一样以往的诗意空间,或清灵梦幻、或凝重丰蕴、或安谧孤独……工笔花鸟画中亘古的留白最终不再盘桓不去,多变的空间语言成为新一代工笔画家诠释内在感受、传达个人体验的新工具。在这类作品中,空间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行云流水般的柔润过渡,时而温厚、时而轻盈。满构图和水墨淋漓的大面积渲染一改传统工笔花鸟画中均质单调的白色虚空,将它变得流动、柔软。画面的主体被蕴藏着生命动感的虚灵背景绵绵密密地包裹,仿佛在鸿蒙的混沌里。流动空间既是当代时间、空间碎片化的隐晦表达,又是绵延不绝生命体验的象征形式。它是当代空间语言中最具古意和文化积淀的一种,因为从形式看,它借用了写意画水墨渲染的效果,依旧坚持了传统画面的虚实关系;从审美看,则秉承道家“阴阳相感,化生万物”的哲学理念。
笔者的《清露》是一幅很典型的流动空间作品。淡淡的水墨罩染让画面笼罩着一层似有若无的水汽,也让点染在画幅中部的胭脂与石绿带有盛夏的绿意、清润得沁人心脾。画面右下角那片墨色,浓重却不失空灵,仿佛浓荫里闪着微光的潮湿水汽,轻柔地飘荡在湖面上。画面中间的一只水鸟与荷花彼此顾盼,水色渲染的空间、交融之处的淡淡墨迹、若隐若现的分割,让夏日的宁静安谧如烟、如梦般带着内心的寂寥回响,在画面上袅袅缭绕。而与流动空间相对应的是画面中凝滞的时光,如同飞逝岁月的一小片化石,剔透、纯美。
与《清露》的清润隽永相比,笔者的作品《清秋》则显得甘冽醇厚。画面右侧经历过风雨摇曳的残荷,记录着生命的丰盈与凋败,它们以往竭尽全力地盛开,仿佛王尔德笔下那朵夜莺的玫瑰,浸润了生命的血与汁液、如泣如诉。看似不经意的浓墨渲染让画面的空间流动起来,熹微的光芒弥漫其间,如悠长的琴声,轻轻诉说着久远的故事,低吟浅唱。工笔的精微被轻盈的空间处理得虚实有致,如同空谷的埙声,绵长、浑朴,交织着怡悦和忧伤,这正是画家对生命的体验。
流动空间搅动了匀质的混沌,在虚实、阴阳、黑白的二元变幻中折射出原初的统一。它是怀旧的,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分界点上欲起身远行,却又忍不住回首深情凝望,就如华夏古老礼貌的守望者一般。那是来时的路,也是中国画的根。
现代礼貌击碎了阿卡迪亚的幻梦,将人们闭锁在都市生活的水泥格问里,孤独、隔绝。原本开放的画面空问中出现了一只器皿、一个盒子,它们是围合的,有时封闭、有时半开敞。嵌套空间是都市人对存在的感知,是心理上的多重隐喻,影射出生命的孤寂与交流的悖论。能够说,这类作品运用的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当代花鸟”的空间语言,围合空间的描绘则引入了西方绘画的线性透视法,这是传统中国画所没有的;而画面深层蕴含着的个体意识则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石,它与“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华夏哲思迥然不一样。
何曦的作品《和平颂》颇具代表性。画面巾央的玻璃罩子,透明、冷硬,仿佛蜗居在钢筋丛林中的个体,包裹着一层脆硬的外壳,看似坦荡清澈,却始终无法被真正触及。这是一个隐喻的心理空间,细心地安放古老的梦想:破碎的爱奥尼亚柱头可能是雅典娜神庙的残片,橄榄枝绿意葱茸,和平的期望含蕴着,即将吐出新芽;鸽子被内部空间的美所吸引,徘徊着。而透明的玻璃外壳隔开了这两个世界,让它们彼此关注,却无法相拥、相守。这幅作品关乎孤独与梦想、关乎爱……它们是当代个体生命体验的视觉隐喻。
有时,画面中心的围合空间不是完全封闭的。雷苗的作品《搁物架6》构成了半开敞的空间,左侧格子里放着各种形状的玻璃器皿,高低错落排列在一齐。瓶中插着浅蓝淡粉洁白的花儿,右侧格子中则仅有一株柔蓝的花被独自搁在一侧。薄雾般的银灰色罩染统一了内外两个空间,让它们不再隔离。这是格子间的另一种存在状态,依旧坚持着必须程度上的私密性,却开放了彼此交流的可能。
所谓异质空间的并置指的是两种或更多种的空间同时存在于一个绘画平面中,它会带来意象的拼贴甚至交叠,构成逻辑的悖论、非理性的迷宫。这在西方称作超现实主义。如今,这一艺术语言与工笔花鸟画碰撞,仿若一场盛大的烟火表演,绽开在旷远的时空之渊上,一朵朵绮丽的花徐徐升起又缓缓落下,一次次撕开夜色浓黑的寂静。背景留白好比约束传统花鸟画的一道封印,一旦被揭开,空间语言蜂拥而出;年轻一代艺术家不再犹疑踟躇,他们大胆融合各类艺术手法,宣纸矾绢释放出不输于油画布的表现力。花鸟画不再只是扮演文化品格的象征符号,空茫的抽象空间获得具体的形态,幻化为自然空间、生活空间、记忆空间、梦境空间……
即使最简单的构图也可能糅合了几种不一样的空间,高茜的作品《忧郁症》就是一次精彩的演绎。画面中一张桌子,一只玻璃烧瓶,瓶里一尾金鱼,似乎是很普通的静物写生。然而,瓶颈处漂浮的云朵,提示着这非现实的场景。艺术家在此拼贴了一片梦境空间,一尾想飞的鱼被困在一只连转身都困难的烧瓶里。梦想与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与矛盾,忧郁自然难免。回味画题之后才能完全明确,那里竟是一个隐喻的心理空间,联想“庄生梦蝶”、“子非鱼”的典故,不禁让人对这些作品的巧妙心思会心一笑。
相比之下,要认出徐累作品中的各种并置空间则无需大费周章。如《守夜者》,画面右侧的布帘界定了一扇窗,将观众所处的现实空间与画面相连。画面左下角,幽蓝的水面是自然的空间,而太湖石则暗示着庭院,它属于生活空间与自然之间的过渡。戴着礼帽的驯鹿,以它的非理性占据了梦境。所以从下向上,从左向右,依次是自然空间、庭院空间、梦境空间和生活空间。它们的并置,构筑了艺术家超现实的诗意空间,仿佛拉开窗帘,就能看到守望自我梦境的麋鹿温柔的黑眸,倦意如深幽的海水般潮湿,细小的浪叩击在太湖石上,轻柔的拍打声融于梦境里。
与嵌套空间和并置空间的三维深度相比,构成空间则是运用平面设计的构成原理,将所有资料抽象成点、线、面的基本形式要素,彼此交错穿插。节奏与韵律是构成空间的主宰,它把传统花鸟画变成纸面上的舞蹈,时而充满张力、时而自由灵动。这类作品就如建筑设计一般,像凝同的音乐传达着生命的节奏。与流动空间相比,两者同样富于变幻,一个是感性的,没有明确边界,是一种随意无定形的流动;而另一个则是理性的,边界清晰,哪怕再复杂的交错穿插,依旧分明。
最富音乐感的作品莫过于万芾的《光影》,黑白灰的背景彼此交错、长长短短、疏密有致,像极了蒙德里安作品的黑白版。同样以黑白灰三色塑造的小鸟,娇俏可爱,仿佛黑白琴键上散落的音符。深灰绿的细线条是随意的曲线,打破了几何分割的冷峻,为素净的画面带来丝丝生机,同时也为画面增添了节奏层次感。凭借构成空间的表达,这晨曲的韵律甚至能够直接用眼睛捕捉——因为形式在歌唱。
黑白构成的正负形相借也是构成画面节奏感的重要手法,在林若熹的作品《冷静》中,花叶之间相互穿插,犹如美妙绝伦的舞蹈。在画面中心,湛蓝的叶片衬着朵朵白花及鸟儿白色的翅翼与尾羽。柔软的花瓣翻飞着,构成不一样的形态,花朵相连的S形打破了画面中央大片的单调蓝色,构成有机的切割。而画面边缘大块留白,也是靠着蔓草的舒卷才免于刻板,变得流动柔美。叶与花的正负形互借构成了富有韵律变化的边线。这样的空间是一种扁平的表达,前后的穿插变成画面中强烈的黑白、疏密比较。
从虚实交融、变幻不定的流动空间,到都市生活个体的心理隐喻,再到似梦非梦异质空间的超现实并置,最终到充满节奏韵律的构成空间;曾几何时在传统花鸟作品中那一片虚空的留白,幻生出如此丰富的样态。工笔花鸟画的诗意空间体现了当代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内涵,也是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形式与观念的思考与探索。
工笔花鸟论文6学习工笔花鸟画一个月了,也创作出一些作品,总觉得是件既艰苦但又开心的事,异常是完成一幅画之后,去欣赏它,完全是一种美的享受。
白描勾线、着染、重彩、没骨,还包括一些皴、擦等等,简单地说,工笔画中的勾线就是勾轮廓线,一般用小衣纹或勾线笔,是工笔画的第一步,成品即白描。勾线的方法类似于写毛笔字,讲究起笔、行笔、收笔等;没骨法是一种不用勾出轮廓而直之后色落笔的方法,要求画前必须做到胸有成竹,如初练可先在宣纸下衬一事先画好的白描稿;重彩是用石青、石绿、石黄、朱砂、蛤粉等不透明石色为主进行着染的画法。鲜丽凝重。“染”是着色的主要方法,包括分染、统染、罩染、接染、点染、烘托、积水、托色、立粉等。其中分染是用一手拿两支笔交替进行,一支蘸色(不要过于饱满或过干),一支蘸清水(不要过多)把颜色均匀地烘淡,构成一边色浓逐渐向一边色淡的过渡效果。统染就是从整体出发,大片地分染出前后的层次关系。罩染是在分染好的底色上罩一层透明色彩(水多色少,调匀,较稀)的方法。分染前应用此法就叫平涂,平涂色彩时也可使笔中色彩饱和。罩染和平涂时注意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均匀平涂,又不能使水分过多,汪在纸上互相冲激,也不要一次涂够颜色,调淡色彩一遍一遍地涂,涂够为止。接染就是反染,用两支笔各蘸上不一样颜色着染,使两色趁湿相互渗接在一齐的染法。初学可用第三支白水笔帮忙接染。点染是不勾轮廓线,用一支笔蘸上一种颜色,然后在笔尖上再蘸另一种颜色,一笔按点下去,使两种颜色自然渗和在一齐,一笔成形。此法多用于没骨形式。烘托是大片地烘染底色,以衬托出浅色主体部分的方法。可用平涂和分染两种方法进行,为使其均匀,可先用清水把底了铺湿,趁其半干时烘染。积水是先以淡墨和色积水成形,趁湿冲入水或其他颜色,使水与色相互冲激,干后构成自然斑驳的痕迹。此法用时水要多,冲入颜色和水要掌握好火候。托色是重彩画法,即在纸背面平涂一层与正面颜色相同而明度较浅的颜色,可使正面色彩更鲜亮厚重。立粉是用浓厚的粉质色点或勾出色点或色线的方法,常用于勾点花蕊等。批毛和丝毛是画鸟兽毛的技法,批毛是将水分较少的白云笔蘸上墨或色后用手指将笔锋捏扁,平均分成4—6年尖叉,这样画下来即成一组小毛,批毛时笔与笔之间如品字形接续着画,如鱼鳞的分布一样;丝毛是用细笔一根根勾毛,方向与批毛相同。
工笔花鸟论文7一、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之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工笔花鸟画是花鸟画中能够生动、形象表现事物的一个画种,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见证了朝代的更替,也目睹了由朝代更替所衍生的历史文化的巨大差异,工笔花鸟画领域产生了很多杰出的画家,诞生了许多传世佳作。
1.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花鸟画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约 7000 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而使工笔画这一画种初见雏形的则是帛画《人物龙凤图》,它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在帛上作画,尽管线条粗硬,但能较好地表现人和动物的形象。秦汉时期,工笔画造型生动,赋色与线条配合得当,如墓室壁画《二桃杀三士》。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八描”的工笔画创作手法得到发展,线条运用到位。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一时期花鸟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在唐人研究的基础上,五代十国时期涌现出众多具有专长的画师,逐步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宋代是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技法成熟,而且创造出多种风格流派的画法,如勾填法、白描墨染法等。元代,工笔花鸟画的画风由艳丽转为清丽,配色更加雅致。明朝,以梅、兰、竹、石为题材的工笔花鸟画占据主流。清代,受西式画法的影响,明暗法广泛运用到工笔花鸟画中。
2.近现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受到战争的影响,工笔花鸟画从清末逐渐呈现衰微的趋势,即便在这一不利于工笔花鸟画发展的时期,仍有很多画家为创作不懈努力,如陈之佛等。清朝灭亡以后,中国绘画进入了中国艺术史的近现代时期,东西方文化碰撞剧烈,工笔花鸟画挣脱了落后的思想枷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改变也影响着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稳定为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3.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基于市场经济极其繁荣的背景,绘画艺术多元化态势显着。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激发了工笔花鸟画家强烈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是人们思想意识改变,对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更多持支持态度,推动工笔花鸟画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风貌。
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工笔花鸟画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历程,其理念和表现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这较为明显地表现在工笔花鸟画的画法上。不了解画法的观众,往往无法欣赏变化中的美,而很可能感受到画法的单调。其次,市场效应导致的“流水线”之风逐渐充斥着工笔花鸟画市场。一些艺术家为迎合市场而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效果,无心真正潜心探索绘画艺术,使绘画浮于形式,创作的作品缺乏气韵。当代中国的工笔画除了存在上述问题外,随着时代发展,还可能出现新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认清现代工笔画发展存在的问题,才能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寻求更好的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丰富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精髓,注重其本质,这就要求画者在绘画过程中注重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融合,逐步体现绘画的气韵、力度与内涵。
二、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分析
将中国传统理论与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绘画过程,既能体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丰富画作的精髓。文章从现代工笔花鸟画的材料运用、构图、色彩运用和技法语言四个方面进行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可行性分析。
1.材料运用方面
众所周知,传统工笔画主要使用熟绢或者熟宣纸。熟绢与熟宣纸的优点是材质细腻、纹理柔和,缺点是色彩附着性较差,无法经受反复的渲染与制作。非宣纸类制品的质地与厚度虽然较之熟绢与熟宣纸好些,但是作品的气韵与表现力度均不如传统制品。笔者认为,虽然非宣纸类制品可以批量生产,但若想找回工笔花鸟画的绘画神韵与灵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绘画用纸的选择上遵循古法,寻求自然的本真。在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程中,使用绢和宣纸绘画延续了很多年,因此,将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是找回现代工笔花鸟画绘画气韵的首要方式。
2.构图方面
传统工笔花鸟画在构图方面讲究人物与风景的主次之分,前后讲求搭配,追求的是浑然天成的境界,隐藏人为处理的痕迹,恢弘大气,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的思想。现代工笔花鸟画尽管作品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构图也比较饱满,能够给观众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也会让观众很明显地发现人为痕迹,存在刻意而为之的现象。因此,笔者大胆地建议: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在构图方面应回归理性,运用自然、和谐的构图理念,返璞归真,体现中国古典文化独特的底蕴,使画面形成一种宁静祥和的美好氛围。
3.色彩运用方面
传统工笔画在色彩运用方面在不同时代存在较大的差别。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传统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运用方面基本遵循的是根据绘画对象的类别赋予其不同色彩,这也是谢赫“六法”之一,而这种颜色的再现种类较少,这也是传统颜料制作手法单一导致的,这种颜色鲜明、气韵十足的配色恰恰体现了工笔花鸟画的精髓。现代工笔花鸟画的配色丰富,导致了无法通过色彩辨别是哪一流派的作品的现象。笔者认为,中国古典文化讲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颜色或清丽或鲜艳,均有着大自然的气息,因此,将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作也要注重色彩的运用。
4.技法语言方面
传统工笔花鸟画在画法上主要通过勾勒、填色与渲染完成。之后发展出的“没骨”画法,指的是在未完全渗透的熟绢或熟宣纸上进行“撞水撞色”处理,从而逐渐弱化线条勾勒的作用。现代工笔花鸟画在传统技法上演变出众多的画面处理和表现方法,如皱纹法和局部矾染法等。多种技法的运用和处理,使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画面保持着一种复杂、高难度的特色,大大拓宽了创作题材与表现形式。但不可否认的是,技术的先进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传统工笔花鸟画古色古香的气质。因此,在技法语言方面,将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工笔花鸟画相结合是保持画作气韵特质的重要途径。
结语
中国的传统绘画一直以来追求的是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升华和满足,而不是单纯追求绘画的现实性、形象性。现代工笔花鸟画由于受到文化交融与碰撞的影响,其所选题材、表达内容和绘画手法不断拓展,出现了新的审美境界。探索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必然要考虑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这一影响逐渐加深。现代工笔花鸟画的正确发展路径是理性回归,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技巧相结合,汲取中国古典文化的优良传统,从而拓展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逐步创造出既能表现现代生活场景和情感,又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的作品,这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画家不断为之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燕秋。现代工笔花鸟画溯源。莆田学院学报,20xx(3)。
[2]赵小萍。现代工笔花鸟画技法探索。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xx(S1)。
[3]宋丽荣。浅谈当代工笔花鸟画现代造型的构成性。中国科技信息,20xx(15)。
[4]张娟。对现代工笔花鸟画表现形式的探索。美与时代(下),20xx(6)。
[5]张珂川。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变化浅析。美术教育研究,20xx(14)。
[6]马芳。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创新。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xx(6)。
[7]刘斌。浅谈工笔花鸟画的现代感及表现手法。景德镇陶瓷,20xx(6)。
工笔花鸟论文8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是花、草、虫、鱼、鸟、兽等,又能够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花鸟画的历史最早能够追溯到远古时期,在那时,花鸟就时常作为艺术表现的对象。在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装饰上,以植物和动物(如鱼、鸟、鹿等)为主题是很普通的,使其成为仰韵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末期木板画《老虎被缚图》,是已知最早的花鸟画。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开始从工艺美术范围中独立出来,已出现了专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艺术家。据画史记载,梁元帝肖绎曾画有《蝉雀百团扇》,南宋一画家也画有《蝉雀图》。可是遗憾的是没有实物流传下来能够佐证。只是到了隋唐,异常是唐代,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花鸟画,才正式产生了。从此,花鸟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科登上了画坛。北宋的《圣朝名画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说明此前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在题材上,宋代出现了水墨梅、竹、松、兰,独得于象外。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崇高、贞洁、虚心、向上、坚强寄于“四君子”上,这种文人画思想的加入,为花鸟画注入新的资料。
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它的使用价值体此刻精神和文化上,以满足人们的某种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是无可替代的,而无论作为客厅风水挂画,送礼佳品,升值等,花鸟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我国,人们都十分信奉风水运势之说,今日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之后,开始逐渐朝精神礼貌发展,而在家居或是送礼的字画中,也会讲究到风水的运用,一幅聚财、吉祥的风水画将是众人争相追捧的。而花鸟画,无论是从吉祥寓意上来讲,还是从画面展现出的精神美来说,都是藏友比较喜欢的字画类型,挂在家中或办公室、酒店、茶楼、不仅仅能够渲染艺术氛围,开拓视野,愉悦身心,并且其中所蕴藏的完美寓意,更能调节风水,改善运势,招财纳福,保佑吉祥。
下头举几个例子说说不一样的花鸟画都有何寓意。
1、牡丹花牡丹是花中之王,绚丽灿烂,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牡丹画寓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也是美丽的化身,同时国画牡丹也有纯洁与感情的象征意义。
2、荷花荷花也是莲花,纯洁、崇高、廉明、清韵、长寿、清正。寓意和气,出淤泥而不染,信佛的也有寓意圆满、善心等,老人的卧室常常会悬挂此画。
3、梅花梅花的寓意是欢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平。还寓意崇高品格、高洁气质、铁骨冰心、傲骨怒放、高风亮节、万事如意、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这种题材在古代文人中颇受欢迎。
4、菊花菊花别名秋菊、黄花、帝女花等,在中国的农历九月开放,因“九”与“久”同音,所以菊花的象征意义就有象征长久与长寿的意义,菊绽开于寒霜、丽而不媚、闲适散淡的品质也是中国文人品格与精神的写照,被称为中国的花中“隐君子”。在悠久的文化历史中,菊花题材的画作被赋予了广而深远的意义。
5、喜鹊喜鹊的叫声象征着完美的寓意,喜鹊的叫声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意为“喜事到家,喜事到家”,所以喜鹊在中国民间是吉祥的象征。画家画的“鹊登高枝”,喻示一个人节节向上、家庭出人头地。
6、孔雀孔雀是最善良、最聪明、最爱自由与和平的鸟,是吉祥幸福的象征。传说中孔雀是“凤凰”的化身,象征和谐的女性容貌,而白孔雀更是象征美满的感情。众所周知,花鸟画按照画风又能够分为:写实花鸟、写意花鸟和兼工三种。而写实与写意直到今日都是国画最大的两大画派,这两大画派创立于五代时期的“徐熙野逸,黄家富贵”。自晚唐以来,艺坛上的婉约明丽的流风逐渐代替了唐朝前期雄豪奔放的风格,到了五代,由于皇帝和贵族对这种流风的喜好,其风益炽。徐熙的野逸风格总体上来说,徐黄两家都是以真实地描述自然和表现生活为主要题材,可是徐熙画得最多的是江湖间的汀花水鸟,黄筌所绘则多是宫廷中的异卉珍禽。
其中,上文提到的黄熙就是工笔花鸟的代表,黄筌绘画技巧娴熟,善于取前人轻勾浓色的技法,独标高格,是深得统治阶层喜爱的御用画家。其子居寀、居宝承其家风,成为两宋时占统治地位的花鸟派别。黄筌为宫廷画家,多写宫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瑞鸟,勾勒精细,设色浓丽,不露墨痕,所谓“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画成逼肖其生,故有“黄家富贵”之称。黄荃之后也有许多著名的画家,比如北宋的黄居寀、崔白,南宋的李迪、任仁发,元代的王渊、边景昭、林良、吕纪,明代的陈老莲、任伯年,清代的恽南田等,都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经典的工笔花鸟作品。
在宋代,由于宋徽宗对工笔花鸟的重视,使得工笔花鸟也是盛极一时。享誉盛名的“翰林图画院”就是当时设立的。画院画家以“翰林”、“侍诏”的身份享受与文官相近的待遇,并穿戴官服,领取国家发放的“俸值”。原先五代时画院的高手都在宋画院供职。宋代的画院成为全国绘画创作的中心。为了挑选为新建的玉清昭应宫绘制壁画,画院主持向全国召募画师,应召画家竟超过三千人。这种盛况一向持续到明清,由于文人画的崛起,使得工笔花鸟地位急剧下降,人们对工笔画的这种画法开始不屑一顾,认为是匠人所为。崇尚写意画法,注重表达情感的画作。
笔者从事花鸟瓷画创作多年,个人觉得工笔花鸟成功的路还是很长。我的工笔花鸟作品的美展示在洁白如玉的瓷瓶或者瓷板上,令人心动。在陶瓷上作画亦是有许多的装饰手法,一般按大的来说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在釉上彩中我一般是选择珐琅彩或者粉彩来画工笔花鸟,在釉下彩中则是选择青花。就珐琅彩和粉彩来说,装饰效果相近,一般是与国画花鸟相通的画法作画,只是需要注意其特殊颜料的料性,还有陶瓷烧制时的注意事项,这两种装饰方式是属于釉上彩的一种,显而易见,就是在已经烧成的白瓷上进行作画,再二次入窑烧制。珐琅彩与粉彩色泽鲜亮明快,花鸟于白瓷上栩栩如生。那么青花花鸟呢青花瓷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名瓷,属于釉下彩。也就是说是在素坯上作画再高温烧制而成。作画技巧与水墨画相似,将青料在素坯上彩出浓淡变化,阴影明暗,做出空间关系。
笔者认为,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创作者,必须要拥有自我的风格与特色,多观察,多思考,结合自我的个人经历,创作出能表达自我的画作。如果想让工笔花鸟更加受人喜爱,就必须冲破框架,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似与不似之间找到平衡,不断超越和突破自我,加强艺术修养,创作出更新的作品来。
参考范文:
[1]工笔花鸟画艺术中的意境追求
[2]肌理语言在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应用
[3]我国工笔花鸟画中的“静物”图像
第四篇:工笔花鸟教案
第一章 工笔重彩基础知识与理论讲述
教学目的:使学生从总体上对中国工笔花鸟画有一个概况的认识,树立一些基本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对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重点难点: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风格规律、美学思想。教学方法:讲授 学时
:2 教学过程:⑴概述
⑵唐、五代、两宋的工笔花鸟画
⑶元、明、清的工笔花鸟画
⑷近、现代及当代的工笔花鸟画
一 概 述
中国花鸟画从总体上讲可分为工笔、意笔两种风格流派,其中工笔花鸟画的产生、发展较意笔花鸟画要早得多。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的绘画艺术宝库中有着其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地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历史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体现。研究它,继承它,对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共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工笔花鸟画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并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不同时期人们审美意识形态的变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面对大干世界中千姿百态的客观事物,从朴素的描绘到具有深厚的内涵,从追求形到追求韵,无处不流露出画家所具有的内在的精神气质,是一种人格的美。工笔花鸟画从画面的布 景陪衬到形成独立而完整的画科、是人们审美意识形态发展的结果。
与写意花鸟画相比,工笔花鸟画从表现形式上追求精细,对形象的塑造力求精微,表现手法上力求完美无缺,生动自然。对格调的追求上与写意相同,力求清新典雅,古朴凝练。技法上虽上但求其写,以下其形而达到传其神的目的。
工笔花鸟画的雏形可上溯到战国时期。稍晚些时代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便是一幅较有代表性的早期工笔重彩画,其中便有鸟兽的形象,造型十分生动。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有游龙、飞鸟的形象,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有荷花、牡丹、人、鹤的形象,但这些花鸟的形象都是作为人物的背景出现的,然而这一切都为花鸟画的产生奠定了一个人文基础。二 唐、五代、两宋的工笔花鸟画
唐、五代、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确立、形成、发展、成熟时期。特别是五代、两宋是上笔花鸟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唐代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个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出现了许多文化艺术的高峰。如:诗歌,书法等等。工笔花鸟画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步确立形成起来的,与山水画一起从单纯的人物画配景中脱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科。唐代的工笔花鸟画最初从形式技法上看以工笔青绿重彩为主,风格朴素、单纯,为工笔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代时期是工笔花鸟画的形成、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统治阶级在西蜀、南唐„—带创立了翰林图画院,由于政局安定,生活平稳,工笔花鸟画得到十·足的发展并渐而开始走向成熟,形成了以黄筌、徐熙为代表的两大风格流派,二人风格L-都以工笔为主,然黄筌重形、色,技法上以勾勒染色法表现,而徐熙重墨骨,创立落墨法的表现形式,重作品意的表达。当时人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说法。徐、黄两家的画在后代逐步形成了中国花鸟画的两大风格流派 ——写意和工笔,在不同的时期,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成熟时期,在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史上地位显赫,可以说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最高峰,这一时期,佳作频频,高手如云。北宋时扩大了“翰林图画院”的规模,并确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绘画考试升级制度,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工:笔花鸟画家。他们在绘画上重视写生,即:外师造化。故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风格各异。这一时期文人画也逐步形成,并涌现出—大批以四君子为题材的花鸟画作品,从表现手法卜看,也属偏工一路。徐熙之子徐崇嗣承其祖业,创立了没骨工笔花鸟画,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
南宋迁都杭州、钱塘一带,水土丰足,有渔米之乡的称号,桑蚕业发达,四季花木不断,鸟兽层出不穷,可谓“鸟语花鸟四季有,人间天堂处处春”。这样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为花鸟画的习作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再加上其特有的人文背景,故而吸引了一大批域外的花鸟画家前往并加入画院,形成一股很强 的绘画氛围。在这种条件下,工笔花鸟画更趋于成熟、完善,涌现出一批批成就不俗的工笔花鸟画家。
总之,工笔花鸟画在两宋时期,无论从技法到风格样式,都已达到了鼎盛的阶段,为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随着文人画的不断兴起,徐熙一路的画风逐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日趋壮大,并在后代形成花鸟画风格的主流,从一个时代的角度上说,元、明、清的花鸟画是基于两宋工笔花鸟画之上的一个历史的延伸。
三 元、明、清的工笔花鸟画
元、明、清的工笔花鸟画基本上处于平和、稳定发展的状态。在这一时期,没骨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发展较快,特别是在明代和清初。由于文人士大夫绘画的不断壮大,以四君子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占据了花鸟画创作的主流,工笔花鸟画已渐衰落,特别是在中、晚清时期,虽也有擅此技艺者,师法宋元,但就其成就贡献而言,远不及前贤。
元代的工笔花鸟画继续沿习宋代的花鸟画风。但表现手法相对要自由一些,格调也大多偏于野逸一路,表现题材也有所拓展。以梅、兰、菊、竹为主题的作品大量涌现。从元代开始,徐熙一路的画风及艺术主张得到更多文人阶层的认可,并逐步开始发展壮大。
明代可以说是花鸟画的分支确立时期,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形成并确立了工笔、写意、没骨三大花鸟画风格流派,并且各自都有较杰出的代表人物。工笔花鸟画基本上沿习宋人的表现技法,并将此技法作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形成了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工笔、没骨工笔四大门类。
清代是花鸟画的成熟时期,工笔花鸟画较意笔花鸟画的发展要慢得多,除没骨工笔花鸟画在前清有些影响外,其余并无太大建树,手法上大都因袭前代,题材也较老,格局也较陈旧,意趣也不高。就没骨工笔而言,到了晚清也渐而转 化为没骨小写意花鸟一路,单纯从事没骨工笔的画家也已寥寥,且成就一般,未能形成气候。
四近、现代及当代的工笔花鸟画
近、现代的工笔花鸟画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一些发展,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了一些扩充手法在沿习先人的基础上也有了一些探索性的发展与补充,格调日趋清新,涌现出了以于非闇,陈之佛为代表的大家,专门从事工笔花鸟画这一传统绘画样式的人也逐渐多起来,但从总体上讲,较写意花鸟画,特别是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态势,还是有很大差距。
当代的花鸟画可谓百花齐放。工笔花鸟画也如雨后春笋,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养分,无论在技法上、造型上、用色上、构图章法上都有所突破与创新,表现手法和题材较前代更为丰富。从几次较有影响的全国美展中不难发现,工笔花鸟画日渐成为花鸟画创作的主流,发
展也十分迅猛,与写意花鸟画一起共同成为时代的、不可缺少的艺术样式。清人石涛讲“笔墨当随时代”,工笔花鸟画也将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崭新的艺术样式。
总之,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有高潮也有低谷,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在向前人学习的同时,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因袭不是目的而是方法,要善于借鉴古人的成败经验,为自己寻找到一片更广阔的天空,不断深入生活,提高眼界,锐意开拓,创造 出更高、更雅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将其推上一个更新的高度,这才是继承学习最终的目的。
提问:
1、唐、五代、两宋时期花鸟画的典型代表及典型作品?
2、分析徐熙、黄筌两者不同画风?
第二章工笔重彩的勾线与铺设墨底练习
教学目的:线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通过勾线临摹的手段,学习
前人勾线技巧,掌握其方法。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从临摹古代工笔花鸟画入手,逐步解决花鸟画中的造型,构图等问题。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内涵,使学生认识上有一定的提高,使其绘画思想深深扎入这片土壤,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作品。
重点难点:
(1)勾线中见笔及用笔的起收。
(2)线与形、线对比、线节奏。教学方法:讲授 学时
:8 教学过程:⑴工具介绍
⑵基本勾线技法
一 工 具 介 绍
笔:勾线笔,(叶筋,大红毛,点梅,衣纹,小狼毫)
染色笔,(大、中、小的云羊毫,兼毫,白鹭)。墨:墨色要亮、润、匀、重、清(一得阁,中华)。纸:画工笔要用熟纸,熟绢,以不漏矾为宜。
砚:砚中不可有陈墨、残渣,砚面要平,质地要青亮、光泽。(端砚,歙砚)色:宜用块状中国画颜色,高级中国画颜色。
其他工具有:画毡,白瓷盘,明矾,笔架,纸巾、枕尺,笔洗(两个),小水勺,回形针。
二 如何学习工笔花鸟画
学习工笔花鸟画首先要在“法”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宏观的角度说就是学习的方法、过程、步骤,以及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从微观的角度说就是学习工笔花鸟画所涉及到的章法、线条、晕染、造型体的问题。另外,学习工笔花鸟画也不能忽视对“理”的探究,因为“理”直接影响到“法”的进一步提学习工笔花鸟画从总体上讲要经历四个环节,即:临摹、写生、习作、创作。这四个环节是一个相互递进的过程,但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相互交替进行,这主要看学习者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总之,法是在绘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变化的,法的主体是人,不能被动而法,绘画艺术追求的,是自然的流露。法不是用来表露的,而是含在作品里面的,一张作品中所包含的法的高下直接影响到这幅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学习学的是方法,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体会、研究、深入,使法与法之间,相互统一,相互递进。
三、中 国 画 线 条
中国画是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线是中国画的命脉,中国画用线不是简单的自然模仿而是画家经过提炼概况归纳或是主观塑造来再现物象,这个过程体现出画家的才学个性及审美观。画家的学养、境遇及性格的不同其展现的线的样式也不会相同,线型的不同传达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如:高古游丝描,给人以宁静、平和、平淡无奇的自然美;而柳叶描或行云流水描则变化较多,有很强的动感,给人以活泼率真之美。行笔过程的快慢、轻重呈现出的线条具有不同的美感。用笔轻则快,则给人以活泼、流畅、飘逸,洒脱之美。用笔慢而有力,则有凝重、朴实之感。
中国的绘画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说是线条逐步发展演变,完美巩固的历史,中国画的用线形式同我国的审美、哲学密切相关。也和书法的影响及毛笔的性能分不开。
线条除具有约形传神的意义外,还具有丰富的内涵及高度的形式美,有它自身的审美价值,线条或凝重端庄、或轻盈婀娜、或洒脱飘逸、或恬淡平和。不同形式显出不同的艺术境界,线条的审美应具备圆润富有弹性及张力的特性,应具有很强的生命活力,要内在含蓄,不可使蛮力,要藏而不露,畅而不滑。再就是线条要有气势,气脉相连,笔笔相生,一气呵成。线条要有变化,有动感,有节奏,有韵律。
线性结构形成了工笔花鸟画的基本图式,也形成了工笔花鸟画独特的造型体系。以线造型是工笔花鸟画的基础和骨架。其舍弃了光源,明暗和体面,重在表现物象的形状和结构关系,并通过这些表现物象的本质特征。它兼有骨架——整幅作品及物象的间架结构。骨干——在作品的构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骨力——笔下功夫。骨气——作者主观情感的外露等诸多含义,“以线立骨”的骨架而言,即是指线的运用,要强调线的表现力,利用线的长短、粗细、转折、顿挫、浓淡等变化表现物象的神态、个性、节奏、空间等造型因素的各个方面。使线融于形象之中,才能完成富有个性的造型形式的营造。
工笔花鸟画的线是一种概括,洗练而又能动的艺术语言,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而线的节奏和韵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体上线的种种变化 顾盼呼应,统一谐调所形成的美感。二是每根线本身有控制,有规律的起笔、收笔、行笔的反复重现。线本身不仅是表现花草鸟形神气质,又是画家本人内在情感和性格的外露。当作者的客观认知与主观情思交融后,则达到了超越表象与时空一 体的艺术境界,从而线也具有了高度概括的独特表现能力并成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特征。
四、基 本 勾 线 技 法
1、临本的选择
2、临摹方法:工笔临摹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对临,要求与对象的构图、造型、晕染、用笔都十分相似,另一种是变临,要求用同样的手法来人现相同题材或类似题材,但构图不同。后一种难一些,但可以从临摹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3、勾勒时应注意的问题
A、要注意对临本的线描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古代有十八描之分。B、线与形,线根据形分为内线和外线,一般外线比内线稍粗,线据表现形体的需要又分为虚线与实线。
C、临摹白描要注意分析线的起始、承转、粗细、疏密、横直。注意线的起、行、收,有快有慢,要见笔。
4、工笔花卉的基本表现手法
A、.游丝描:也有称为游丝描的,线条纤细而均匀,有如发丝。待染好色后,线条与色彩融为一体,分素雅空灵。
B、丁头鼠尾描:线条提按明显,富有变化,显得生动自然。
C、铁线描:线条均匀凝重,古朴稚拙,富有韧性。
D、折带描:线条挺拔有力,捻转明快,干净利落,富有神采。
5、工笔枝干的基本表现手法
A、先勾后点:先勾出枝干的外形,再以集点的排笔手法画出树干的表皮。这种手法可使对象显得丰富自然。
B.勾点结合:勾枝时随机而发,线条虚虚实实,毛涩老辣,流畅自然。常用来表现枯枝、老树。
C.点线结合:线条多用丁头鼠尾描,通过线条的长短以及点的运用来表现枝干的结构起伏特征,常用来画荆棘灌木。
D.勾擦结合:先用笔擦出枝干的结构及动态,再依势双勾,这种手法显得很有气势,变化也十分丰富。
E.积染结合:先将枝干用淡墨或色一次性画出,再用水或墨、色添加其上,将前后、浓淡一点点积染出来,这种方法常用于没骨工笔花卉中。
6、工笔禽鸟的动态及翎毛的表现:
画工笔禽鸟首先要解决动态的问题,鸟的动态特征可用两圆三线来表示,在画时心中要有数,在把握好动态的基础上再勾画羽翼。羽翼眼嘴的勾画可参见摹本或写生稿。画禽鸟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毛的勾勒,它的方法比较多,基本有六种手法:一是排笔叠压法;二是组合留白法;三是短线交错法;四是排线交插法;五是丝缕法;六是乱线交织法
参考临本:《宋人小品临摹技法》一、二、三、四 《历代经典中国画临习丛书》
——工笔重彩花卉 《历代经典中国画临习丛书》
——工笔重彩翎毛
作业:
1、临摹线描作业5张
2、体味中国线条的意境?
第三章工笔花鸟设色练习
工笔花的花整幅作品临摹
教学目的:通过临摹这一手段去了解研究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染色技法及特点,为我们在创作中作积累。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把临摹作为学习手段,不是目的。在临摹时要求以一种积极的研究态度去发现其作品的内涵,作底色时要从旧的思路中解脱出来,转变色彩观念。
重点难点:⑴ 分染和上石色
⑵鸟类表现技法。
⑶中国画的学养、气韵、笔墨风格。
学时 :36 教学过程:⑴基本染色方法
⑵具体技法指导
一、工笔花卉的基本染法:
工笔花卉的传统染法一般是先用花青或淡墨染底色。待干透后用色依次染下去,画白花时可在正面或背后打底。染色要平、润,要适可而止,避免焦、糊、脏、腻。没骨可用积染的方法。染色有重彩、淡彩的区别,可根据画面的具体情况而定。
1、工笔重彩法
工笔重彩法是工笔花鸟画最主要的表现技法。工笔重彩法表现物象的结构是运用渲染的方法来完成的。
分染
渲染的第一步也叫分染,即按物象的结构特征由局部人手分别染色。分染由两支笔完成,一支染色,一支蘸清水把颜色均匀地晕开。这是工笔重彩法表现物象结构、起伏、转折、层次与色彩细微变化的主要手段。工笔重彩分染时,对渲染体积与结构不可过分,传统技法中以稍具体积感,类似浅浮雕状即可,至明清之际掺入了西洋画的凹凸法。但中国画的主要特征是以线造型,渲染要服从线条,不可因渲染过分强调立体而喧宾夺主。分染时可用墨,也可用水色或石色进行,要视物象的具体色彩而定。分染的遍数也要据需要而定,并且要有变化,同类色 或同一色分染数遍后,色彩的叠积只有浓淡与轻重的区别;不同色相的色彩或墨与色的分染叠积,色彩变化则较丰富;但颜色的选用要根据色调的设计或物象的特征进行。分染前先平铺一层底色叫“打底”。平涂打底可有助于分染时把握色调的大关系,平时色相与色彩的轻重要根据色调设计确定。平涂有时用透明色,有时用不透明色即石色进行。水分要充足,要预先设计好顺序,涂过之后不要再回笔,以免水分不匀相互冲击成为水痕。如果用石色平涂,则更不易涂匀,颜料要薄一些,水分也要适度。石色有一定的厚度,平涂后分染不易染匀而出现水痕,传统方法中称之为“泥”的弊病即是指此,古人所谓“三矾九染”的“三矾”,即是指运用石色平涂后分染或直接用石色分染时,染过一遍待其干后,用胶矾水涂一遍将石色固定,然后再用石色继续分染,石色则不会“泥”。“九染”则是一种广义的概括,是指随矾随染,直至染足为止。分染时虽用两支笔对颜色随染随晕,但不可一味工细,晕染时同样要见笔,行笔方向与物象形体相结合,干脆利落。在染色时保留笔意和某些笔触,才能有绘画感。
罩染
色彩分染至接近表现要求时,在分染好的底色上笼罩一层色彩的方法叫罩染。重彩法的罩染十分重要,画面的色调与色块都是在罩染后才显示出来的。罩染按物象的结构轮廓和色调设计进行,罩染色彩要薄,以透出分染的结构效果为宜。罩染可反复多遍,直到达到所需要的色彩效果为止。罩染后如果个别部分发现不足,可在罩染的基础上再行分染。同时,也可以用不同色相的色彩罩染,以取得丰富的互相反衬的积色效果。石色在罩染中的运用较水色为难。如用石色罩染,用色要薄,干后“矾”过方可继续进行。要由浅至深,由淡至浓,不可一次染足,色彩才能薄中见厚,丰富而有变化。用色彩按物象或色调的大关系大面积罩染的方法叫统染。统染的目的主要在于或区分或统一或调整大关系,其实仍属罩染的范畴,只是罩色的面积大而已。透明色的罩染、统染可连线条一并染过,而石色则一般需将线空出。罩染时用两支笔各蘸不同的色彩罩染,使两种色彩趁湿相互渗接在一起的染法叫接染。接染可使不同色相的色彩自然地交融而产生一种生动的色彩效果。罩染时也可用清水与色彩接染,以求得明度上的变化。
上石色
重彩法分染、罩染的反复进行,画面已基本接近完成,此时石色的运用十分关键。重彩法与淡彩法的区别就在于石色的使用,传统的重彩法几乎全部用石色罩染完成,而且因为石色有覆盖性,大多是先平涂后分染,色彩鲜丽浓重。现代的工笔花鸟画重彩法石色的运用已较传统重彩法为少,但运用石色仍是与淡彩法的区别。石色的使用切忌厚涂,一是要薄,以透出底色为宜;二是石色本身在使用上也要有厚薄之分以产生变化。另外,石色的使用因其有覆盖力,需十分仔细,不可越过或覆盖墨线,否则工笔画的工细严整的特点就会失去,富有自然趣味的装饰性也会受到影响。局部石色的使用也可平填,平填又叫勾填法。勾填法一般使用矿物颜料或粉质颜料,将颜料填在墨线之中,要求紧贴着墨线,既不伤线又不能离开线。以保持线条的流畅和变化。勾填法可使画面更富于装饰性,但如果面积较大也需用色或墨打底。
整理加工
石色着染后,画面已基本接近完成,这时需从几个方面人手进行整理加 工。一是看一下关键部位是否需要特别加工强调,如花蕊、鸟的眼睛等特别重要之处;二是从整体的角度看是否有需要加强的部分,是否有需要减弱的部分,应从整体着眼加以调整;三是看一下是否需要。所谓提线,即是将染、罩色时变模糊的线再重勾一下,提线时一般用墨或色要比原线稍淡一些,才能使重勾过的线不至过于外露。但要注意,不能把所有的线都提一遍,重描一次勾过的线易见雕琢痕迹,能不提则最好不要提。提线是一幅工笔画最后的关键,如不慎重则很可能前功尽弃。另一种提线方法,是某些部分不勾墨线,(如叶子的辅筋)色彩染好后再用墨或重色勾线。最后一个过程是勒线,在传统技法中,单笔为勾,复笔为勒。所谓勒线,就是在原来墨线的内圈,用比物象色彩稍重的同类色紧贴着墨线,再勾一条稍细的颜色线。勒线也要根据画面整体效果的需要,可勒可不勒,更不能全勒,勒线有加强画面工整细致的效果和装饰性的优点,但同时也有使物象平面化和板滞的弊病。工笔重彩法强调色与墨有机的结合,富丽堂皇而不失典雅,色彩艳丽又和谐沉着。色彩的运用讲究薄中见厚,均匀秀润,既具有生活物象的栩栩如生,又干脆利落富有装饰美感。以《出水芙蓉图》为例
2、工笔淡彩法
以透明水色在线描的基础上进行着染的工笔画法称为工笔淡彩法。淡彩法颜色明快秀丽,薄而透明,清淡典雅,富有生动自然的意趣。淡彩法与重彩法在技体系上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细变化、浓淡变化与重彩法要求相同;局部皴擦则通常用在枝干、坡石等物象粗糙处,既要见笔,更要与原来的染色谐调。最后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画面的某些局部做适当调整加工
3、点染没骨法
点染没骨法是指用毛笔蘸色直接在纸上点写的方法。这种方法初学者也要有草稿,拷贝后再点染。花卉的形象在草稿上可简约一些,如画幅小 或水平提高后可不起稿直接点写。点染法排除了分染与罩染,表现方法主要有点写与接染两种。点写的关键首先在于蘸色,利用笔锋、笔腹蘸色产生的浓淡、冷暖、色相变化和水分的多少,一笔成形地来表现物象。下笔要有一定的机动性,要灵活,笔触明显并有笔法趣味。接染法与点写法在表现方法上相互配合,一些面积较大或难以用点写法完成的部分,都可用接染法来表现。但点染没骨法的画法,不论点写或接染,最好用笔肯定,一次完成。干脆利落,绘画感要强,个别 地方虽也可补充收拾,但不要破坏了第一次的笔触效果。点染没骨法的勾筋同样是一个重要环节,要求与工细没骨法基本相同,只是点染法的勾筋较之工细没骨法可以简略夸张一些。点染没骨法熟练以后,也可用生宣纸或半生半熟纸来画,如果造型与用笔上夸张简约一些则接近小写意的画法了。
二、鸟类与草虫的工笔画法
鸟类的工笔画法与花卉的表现方法基本一致,都是以勾染作为技法基础。但鸟类是动物,质感不同于花卉,因而在表现方法上也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白描落墨、墨染打底、罩染色彩、整理完成4个步骤。其中由于色泽不同,技 法顺序上略有差异。
A、鸟 的 画 法
1、鸟的结构
2、白描落墨
工笔法画鸟的第一步是根据鸟的结构形态,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勾线。勾线要中锋行笔,线条劲挺,饱满光洁,线型的虚实变化要符合鸟的结构变化。勾线的顺序一般先从鸟嘴的中缝开始,依次画嘴、眼眶、头部、背、翅、腰尾、胸、腹、腿、爪。中、小形的鸟翎可只勾外轮廓,较大者则要勾上翎轴和羽枝,羽枝的排列要符合生成规律。鸟体上的小毛要细,用笔虚人虚出,线的长短、粗细、间隔、弧度都要有规律。鸟的形体较大者腿与爪一般都用双勾法,既要符合结构,又要有笔法变化。先勾外轮廓再勾鳞甲,不必抠得太细,小鸟的腿爪一般利用点写法一笔成形。
3、墨染打底
传统的工笔画鸟法除白色鸟外,不论何色都需用墨染打底,然后着色,色彩既沉着厚重,用线也易于统一和谐。但画黑鸟与其他颜色的鸟在顺序上有所不同,即黑色鸟需先丝毛或批毛再 墨染,其他颜色的鸟则可在白描的基础上先墨染打底。鸟体软毛的画法通常有两种,称为丝毛和批毛。用很细的线条,中锋行笔,虚入虚出,一根一根按顺序排列均匀地勾出大片软毛的方法叫“丝毛”。丝毛适用于较大形和特小形的鸟,在头、背等面积较大处丝毛要分成小组,互相成品字形连续;用笔要注意整体的弧度、方向与结构的转折相统一。如果用粉或石色表现小毛一般常用的也是丝毛的方法,只是染色后再丝毛而已。用兼毫笔蘸上较干的墨或色用手将笔锋捏扁,行笔虚入虚出,画一笔即形成一组小毛,笔与笔之间成品字形连续,这种方法称为“批毛”。批毛时使鸟体覆盖如蓑衣状,因此古人也称为“批蓑”。批毛用笔比丝毛容易掌握,但要处理好与结构的关系。批毛忌平行,因平行则没有鸟体圆形的体积感;忌顺接,顺接易连成长条;忌分缝,分缝有脱毛的感觉;忌交叉,交叉易成十字重叠,没有羽毛的蓬松感。批毛不一定只批一遍,可重复数次,但要在上一遍干后进行。要注意内实外虚,边缘部分如果过实则死板。批毛法开始掌握时,有一定的难度,但熟练后,此法速度快、效果好,羽毛生动自然,蓬松细软,具有较好的艺术效果。另有现代画家刘奎龄创造的湿底批毛法,也可一试。所谓湿底批毛,即先把纸打湿,在湿度适当的时候趁湿批毛,可反复数次,个别部分结合丝毛略加调整,适合于画形体较大的鸟类。
黑色鸟要先丝毛或批毛后再用墨染,其他颜色的鸟可直接分染,形体外缘部分的分染要注意内实外虚,方能圆转而富有体积感。
嘴的染法有两种,一种吸收光源,表现立体感,称为“染低法”;一种嘴尖处重,往里渐轻,称为染高法”。鸟嘴鲜艳者,也可不用墨直接用颜色分染。翎的分染要一个一个地进行,有两种染法:一种为翎片重叠处墨重,边缘处渐虚,留出自然的空白,依次分染,排出层次,这种染法较写实;另一种方法沿羽片的边缘留出整齐的自边,但也要有层次变化,这种方法表现效果上具有装饰性,远看层次清晰。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但运用时要注意统一。
4、着染色彩
墨色打底后可着染色彩。染色的顺序一般先染水色,后施石色。鸟类的染色要薄中见厚,透出墨底的效果,方显生动,色彩过厚则易导致板滞。染色可先分染,最后连翎片一起罩染,同样要注意形体外缘要虚。水色罩染合适后,可根据需要罩染石色,以干净利落,与水色结合自然为好。黑色鸟用墨染至适度后,也要按画面整体色调用水色罩染,使其有一定的色彩倾向,与其他部分统一。
5、整理完成
整理完成包括批毛或丝毛、画爪、点睛、勾鼻须等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作品的最终成败,需专心致志地认真对待。此时的批毛或丝毛主要是指颜色鸟,根据鸟的色彩用较重的同类色或浅色来完成。批毛一般用水色,丝毛用石色或白粉。不论批毛或丝毛,都要注意与已染就的色彩谐调配合,传统画法中最后都要在鸟的喉、胸腹及翅膀交界处用浓白粉丝几组毛,以加强对比和突出羽毛的质感。翎片也可根据需要丝上羽枝,麻雀背部要点上斑点。其他鸟类如有花斑也要在此时加工完成。
画爪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勾染法,先用墨或色在勾线的基础上分染出体积结构,干后用同 类色复勾及点出鳞甲;另一种是立粉法,在分染的基础上用浓石色点出鳞甲的效果,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点鳞甲有时也可用积水法。
点睛是一个极重要的环节,一般先在眼眶内按鸟眼的固有色染一圈水色,干后用浓墨点睛,古人有生漆点睛之说,近代画家一般采用高光法,突出眼球的透明感,以增神采。
勾须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需勾须时,线条要细而劲健,否则会成为败笔,影响整体效果。
鸟类的工笔画法大致如此,近现代的一些工笔花鸟画,鸟类的画法也有一些变格,但大都是以传统方法作为基础而略有变异。学习者在掌握了传统的基本方法之后,可在创作中吸收其他画种之长,自己加以创造,只要能达到表现对象形神的目的,都是可取的。以《榴枝黄鸟图》为例
B、草 虫 的 画 法
草虫也是工笔花鸟画的重要表现对象,它在工笔花鸟画中虽不像鸟类那么突出,但往往也起着增加画面趣味,加强意境创造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草虫的学名叫“昆虫”,是动物界中一个最繁盛的群类。由于这些昆虫大都生长在草丛中,在画面上又大都与花草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国画的分科中习惯将其称为草虫。
草虫的工笔画法在作画程序等细微变化上因人因物而异,但大致有勾染法和干皴法两种。
I. 勾染法
勾染法可分为勾线、染墨、染色、罩色、整理加工等几个步骤。勾线要分浓淡,线条要细劲有力,线型变化要结合结构特征。在熟宣纸上画工笔草虫,一般按勾线后先染墨,后染色;先染水色,后染石色;先罩水色,后罩石色,再整理加工的步骤完成。勾染法也可在勾线后,先用墨对结构分染,然后用积水法着色,一遍完成,运用得当也生动有 致。如果在生宣纸上用勾染法画工笔草虫,勾线后一种方法是墨或色由淡到浓层层复加;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生纸的特点,先用重墨或重色固定某些浓重的部位,再用淡墨或色反复晕染,但要注
意避免色墨渗化外溢,以免影响效果。
2、干皴法
将新笔浸入胶水中,浸透后将笔锋捋直,待其干后将笔尖部分搓开,用笔尖蘸色在勾好线的草虫结构和斑纹处皴擦,具有一种自然起绒的质感,称为干皴法。此法生熟宣纸皆可用,也可与勾染法结合使用。
工笔草虫无论何种方法,最后根据草虫的动势和神态勾触角、口器和足,这是画好草虫的关键。触角勾线要富有弹性,口器和足勾时不仅要符合结构,用笔的顿挫虚实更要和关节、动态紧密结合,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工笔花卉的其他技法
1、烘托
大面积或局部地烘染底色的方法叫烘托,这是一种传统技法。画中物象因色彩浅淡,在其周围烘染一种较深的色彩作为衬托;或为了表现云水、天空、地面等铺上一层底色以形成色调;或为了衬托主体局部烘染,都属于烘托的技法范畴。烘托有平涂和分染两种方法,要视画面需要而定。
2、托色
在纸或绢的背面染上一层与正面色彩相同或略有不同的石色或白粉的方法叫托色。托色利用纸或绢的透明性使正面的色彩薄中见厚,明亮丰富。托色的用色一般不能比正面色彩深,也不 用透明色,否则会使正面被托的色彩灰暗平板。如果在绢上作画,也可利用其透明性在背后着色,从正面看去,有一种含蓄、朦胧的效果,别有一番情趣。
3、积水
先以墨或色彩把物象的形态画出,趁湿滴入水或其他颜色,使水与色相互冲激,干后形成自然斑驳的水痕,这种方法叫积水法。
积水法也属传统技法,它既继承了没骨法又借鉴了写意画法中的破墨 发展而成
4、立粉、撒胶矾、用蜡、用油、洒水、洒盐、拓拍等方法。
提问:
1、中国画用色的妙超自然的特点?
2、工笔重彩与淡彩的区别?
作业:
1、临摹作品3
参考临本:《宋人团扇临摹技法》
——工笔重彩花卉
《宋人团扇临摹技法》
——工笔重彩翎毛
第四章 工笔花鸟画写生教学
教学目的:通过写生来积累必要的创作素材,获得真实的生活感受,生活是艺术品创作的源泉。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客观的实地写生,收集创作素材;通过对客观实物的描写,才能掌握对象的生长结构,生活习性,生存状态,为以后的艺术创作从思想内涵到表现语言形式做出必要的准备。
重点难点:⑴折枝花卉的表现
⑵鸟类动态
⑶构图的取舍。
学时
:12 教学过程:⑴花鸟写生基本介绍。
⑵花鸟画写生的题材与表现形式。
⑶花鸟画写生的步骤。
一 花鸟画写生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写生印证前人提炼的轨迹,还源为本,以本求源,使临摹所得的感悟与表现技能在写生中得以融会,得到发展。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决定了写生是师造化的主要手段。历代中国画画家中,不乏师造化的高手,人们写生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他们取得的成就,为中国画的发展创造了辉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注重生活、注重写生更成为当代中国画创作中脱离前人窠臼,力求自己面貌的时代特色之一。这是因为从艺术作品中窥探现代人心灵的情感轨迹,与观者产生共鸣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前人总结提炼的程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变迁。“古人之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之肺腑不能安人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石涛的论述可谓精辟地阐述了写生与临摹、创作的关系。
中国画写生要经过以手写心记为手段,从表现形态结构到把握特征、概括提炼等几个过程。同小异,则可归于共性;叶虽有大小与形状上的差别,但都属羽状复叶,也属共性的范畴。因此在表现上以花的不同来强调个性特征,藤的处理则基本一样,叶则略有大小的区别而已。画家在写生时只要强调和记录个性差异,便可为创作收集素材。如此,只要对物态的特征 分别归类,即可在把握其大的特质的基础上为创作提供了自由。具体而言,工笔画因其工细入微的特点,物象个性差异较之写意画要多一些。强调个性的刻画,是为了求得物态的精微正确,而共性化的处理则以提炼概括为主。写生中对物象高度的概括和取舍提炼,为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一幅好的写生,是自然物象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后的自然流露,写生稿在创作时虽可移花接木,但创作的情感却是以诱发写 生时的情感为契机。这种契机的表达,虽然源于对物象的感性认识,但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再现生活中的物象。它实际上已是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后重新创造的形象。因此,写生时对自然物象的提炼概括,是一个由自然之竹变为笔下之竹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源于写生或目 识心记,但实际上已经过了胸中之竹的艺术加工。经过概括和提炼的物象,虽来自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是现实物象的翻版,而是比现实物象更 典型、更美好,从而也就使创作更具有了艺术性。
二、花鸟画写生的题材与表现形式
中国画的创作来源于写生,其分五类:花卉、草虫、禽鸟、走兽、蔬果。生活的无限广阔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写生为创作打下了基础。但创作 要达到“物色尽而情有余”(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的境界,不仅要具有生活物象的形态神 韵,也包括了作者自己的情感与理法。叶浅予先生提出的贯通画理与画法的关系,穷通人情世态、旁通其他画科及姊妹艺术和变通古今中外则是对创作的切实要求。所谓理法贯通是指要以理论指导实践。临摹往往注重于法而忽视了理,写生往往注重于情而忽视了法;重于法者不敢离古人窠臼半步,重于情者不成规矩。只有理法贯通,创作才有理、有 法、有情,达到意趣高华的艺术。穷通人情世态则是指要懂得生活,懂得绘画与社会的关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 文章”,(清·曹雪芹《红楼梦》)对人情世态不仅要通,而且要穷通。中国画的创作,无论表现花鸟、山水还是人物,皆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国情,只有根植于民族土壤之中,才能使中国画得到不断的发展。
1、手写心记
中国画的写生方法是手写与心记相结合。手写即写生,是中国画观察方法的具体运用。心记是通过对物象的观察、研究、分析和认识,对物性了解后默记于心。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画写生的基本架构。心记是中国画写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弥补了手写的不足和局限。人物的体态形貌,山水的四季阴晴,鸟虫的飞鸣食宿,花草的迎风带露,各种物态、物情、物理、物性单靠手写是解决不了的。而心记却记录了手写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清邹一桂《山画谱》曰:“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
心记对中国画的创作更具有特殊意义。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类的中国画,创作过程一般不起稿,笔一落纸,物象的形态结构,全靠形象记忆来完成,没有心记的功底,便不能一气呵成,更不会得心应手。但由于人类生理的局限,记忆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漠。而手写不仅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物象的形态记录,而且可以引发画家已模糊的记忆并诱发新的想象。特别是当特定的空间、环境与画家的感受和情绪构成某种审美契机时,写生的生动性是任何心记也不能代替的。就手写心记与创作的关系而言,手写可以练眼、练手、练心,学习者在对生活物象的反复提炼概括过程中,使手底功夫得到锻炼。心记可以使形象更加概括,特别能突出物象的精神特质而不为物象的繁缛细节所局限。二者各有所长,缺一不可。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在创作中达到对物象闭目如在眼前、下笔如在腕底的自由境界。
2、把掘物态 树木的高低昂俯、花鸟的千姿百态,晶类各异,如此种种物象物态的变化,皆要从前后反正、俯仰向背、转折高低等各个方面反复观察,研究,目识心记。只有弄清楚基本结构,才能在把握特征的 基础上,对物象概括取舍,并力求形神肖似。对于重要的部分,既要作深入刻画,又要有局部的图像,个别色彩特殊的部分,要有色彩稿或文字记录。把握物态,写生时对物象的表现可结合临摹过的前人范本对照观察,从中找出前人概括变化 的依据和脉络,这对概括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3、总结规律,概括提炼
对品类各异的世间万象,任何一个画家也不可能一一通过写生来认识其物态与结构的细微变化。中国画常常以分类找出共性,以点带面,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南朝宗炳曰:“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全。”(宗炳<画山水序》)通过对个性的认识,找出共性;通过对共性的掌握,强调个性。则表现的物象既有生活物象的特征,又比生活中的物象更集中、更典型、更概括、更理想化。花鸟画以藤本的藤萝与凌霄为例,它们的藤、花、叶实。际上差异是很明显的,这种差异之间,个性最突出的是花的部分;藤虽也不尽相同,但其缠绕性大,应区别对待。
三、写 生 的 步 骤
1、确定所画对象的观察角度,截取对象最有特征和代表性的部分,先仔细观察,了解其基本生长结构,不急于下笔。
2、确定画面构图,肯定主体对象的走势和画面的位置。
3、画时先从主体物画起,逐渐向四周扩散,画花先从离花心最近的花瓣画起,从中心向外画。画时注意对象姿态与线条交叉形成的空白关系,花心最后画。画正面的叶片从叶筋画起,画侧面和翻转的叶片可从叶子的边缘线画起,叶片的辅筋到最后收拾画也可以。叶与枝要一组组的画才不会乱。画枝干要注意衔接。
4、大的框架、结构、比例基本完成后,据构图空间布白的的需要进行调整,在整理阶段要特别注意对象的造型结构、空白疏密。
5、在适当的地方作一些文字记录和说明,内容包括颜色、品种名称、习性介绍、感想札记等。
6、写生稿整理完后,可用熟娟或宣蒙在铅笔稿上,用勾线笔将其以线描的形式,拷贝成一张工笔的白描写生作品。
作业: ⑴结合宋人团扇写生折枝花卉10张
⑵局部结构写生10张
总结:中国画总是 “以技入道”,故而通过四周基本技法的训练,中间夹以写生,观察植物、动物的各种穿插及动态,了解其生长结构,最终使学生从第一自然转入第二自然,用心画画,感悟世界,活跃思维,真正把所学技法运用到创作中去。总之,百川纳海、万象归一,治学之道死而后生,取法乎上、自得其所。
第五篇:工笔花鸟小结
工笔花鸟小结
回顾这一个多月所学习的工笔花鸟,总觉得自己每天都处于一个很繁忙的状态。上课期间,不停地画;课下也不停地加工。繁忙中觉得生活充实了,可回头看看作品,却又觉得并没有多好。
工笔花鸟,国画中的一部分。称之为国画,中国的本土画吧。可对其却一无所知,更谈何下手?五周的时间,两幅临摹,一副创作。说起来呢,这时间是绝对足够的,可练练手呀、画画成品呀,时间又显得十分拥挤。静不下心来的话又会阻碍工笔画完成的进度了。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完成工笔画的过程中,你可以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寓意。细心、耐心、静心、用心相结合,虽不可一蹴而就,却也能慢慢进步。看到自己的进步又何尝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
临摹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中国画有着独特且完整的技法体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铸就的。向传统学习,学习他们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把前辈画家的艺术品格和艺术思想同学子技法结合起来,取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名家名画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和学习工笔画。工笔画心要有足够的静,这是一个只有心平静下来才能完成的事。工笔画更多要学习宋人小品。宋院体画造型严谨、生动;刻画细致入微、设色华丽浓艳。无论花、鸟、虫、鱼,画家笔下无不栩栩如生;花卉、禽鸟、树木也被描绘得毫厘不爽。
勾好线描稿就可以上色。线描稿是基础、根基,可是根基都没有打稳,谈何添砖加瓦?白描阶段的用墨也极为重要,全副不可只用一种墨色勾勒,要根据不同的物体的质感和画面层次的需要,用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来丰富线条的表现力。它虽以线为手段,但它作为基本造型,形式美也相当重要。它的笔墨、停顿、节奏、韵味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所有的临摹就是为了给创作打基础的吧。名家们的意境、构图、色彩、造型、线条不就是把我们引向更高一步的工笔画作画。运用所学到的技法,从复杂的自然界中提取线描稿,就该进行创作了。可是在创作是却又显得那么手生,是的,我们对于工笔画的学习还是太过表面化。对它我们刚刚有所了解,刚刚接触、学习,刚刚产生了点滴的兴趣,无奈五周的时间到了。运用一点点所学到的画法我们纷纷动手了。
工笔画作画这是个有趣的又能陶冶情操、缓解心境的事,希望还能多多了解和学习。学得更多的技法,更会运用.11美术学2班
郑晓婷
2111401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