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初三美术第一第二单元教案5篇

时间:2019-05-15 06:3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岭南版初三美术第一第二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岭南版初三美术第一第二单元教案》。

第一篇:岭南版初三美术第一第二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永恒的雕塑艺术

第一节 瑰丽深沉的汉唐雕塑

九市中学

何玉萍

一、教学课题与课时

1、教学课题《瑰丽深沉的汉唐雕塑》

2、教学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汉唐雕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雕塑美。

2、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能力,陶冶良好的艺术情操,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汉唐雕塑的美。体会作品构思和掌握雕塑的材质。

2、教学难点:通过感受形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1、提到唐代的雕塑作品,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啊? *唐三彩。

*昭陵六骏(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包括:“拳毛騧(gua)”、“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弟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2、雕塑的特征

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它的形体美,形体美是雕塑的灵魂,雕塑的形体比例要匀称,结构严谨,通过展示形体给人一种动势、情绪与生命力。

3、雕塑的种类

一般可以分为浮雕和圆雕两类。

按照用途分:墓葬雕塑、宗教雕塑、景观雕塑。

4、雕塑的用途

在古代,雕塑是驱邪镇恶的神兽,或是陪伴主人长眠的宠物,或反映了主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艺术品。

5、课本作品欣赏 三彩乘驼乐人俑 唐 荆轲刺秦王

东汉 卧牛

白蹄乌

唐(昭陵六骏之一)天鹿

唐 女佣

唐 修订寺塔门额

唐 天王立像

五、课堂小结 雕塑的特征、种类。

第一单元

永恒的雕塑艺术

第二节 雕琢出来的人文光彩

九市中学

何玉萍

一、教学课题与课时

1、教学课题《雕琢出来的人文光彩》

2、教学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雕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雕塑美。

2、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能力,陶冶良好的艺术情操,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雕琢出来的人文光彩。

2、教学难点:通过感受形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伴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欧洲各国涌现出一批以“人”为题材的雕塑作品,焕发出人性的魅力,折射出人文的光彩,成为人类艺术宝库无价的瑰宝。

2、欣赏与探索

(1)、《母怜圣子》: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雕像的题材取自圣经故事中: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后,圣母和门徒们立即赶来奔丧,耶稣托付约翰好好照顾自己的母亲,并对大祭司波拉多说:“我一向光明正大地对世人说话”,说完即仰面向苍天大声呼号:“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的手里!”即断了气,圣母将儿子的尸体抱在怀里,陷入深深的悲哀之中。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雕像表现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耶稣身体痛哭的情景。

提问:米开朗其罗在《哀悼基督》此作品用了怎样的人物组合方式呢?作品里人

物表情什么样的呢?

(2)、《海神尼普顿的喷泉》尼普顿在希腊神话中叫做波赛冬,尼普顿是他的罗马名字,他是主神宙斯的弟弟,是一位拥有强大力量、有时甚至能与兄长分庭抗礼的镇海之神。由于宙斯和尼普顿两兄弟同样雄壮有力,在艺术中常常很难区分,唯一的办法是看他们手中的象征物:拿霹雳的是雷神宙斯,拿三叉戟的则是海神尼普顿。

(3)欣赏PPT上的其他雕琢作品《吓唬人的爱神》《自由女神像》《珀尔修斯与美杜萨》

《萨宾人的劫掠》等。

五、课堂小结 复习雕塑的分类: 两大类:圆雕、浮雕

第二单元

繁忙的都市印象

第一节 城市扫描●都市网络

九市中学

何玉萍

一、教学课题与课时

1、教学课题《城市扫描●都市网络》

2、教学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感受现代城市的崭新面貌。

2、体验画面中俯视与仰视、动与静、纵横交错的点线面与色彩构成的节奏美感。

3、学会用各种不同图案造型手法和表现方式完成主题创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用点线面构成具象或者抽象的表现形式。

2、教学难点:表现对象的空间感和节奏感。

四、课前准备

教师摄影作品和相关资料图片

五、教学过程

1、看一看

播放电影,感受未来都市的建筑和交通工具。

教师的摄影照片和网络图片,看看深圳、广州等地的都市景象。

2、想一想

如果在月球上给你一块土地建设动感的大都市,你该如何建设呢?(闭上眼睛想一想)

3、说一说

你印象中的动感都市应该是怎样的?你会遇到哪些技法问题?都市网络指什么?

六、课堂作业

作业:用“都市印象”为题画一幅画。用点线面来表现都市生活的动感、速度和节奏的美感,写实、抽象都可以,材料工具不限。教师在黑板上同时绘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教师的崇拜。

五、作品评价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什么? 那些作品是我喜欢的?为什么? 最近有哪些比赛,你参加了吗?

2010年亚运会会在广州召开。我觉得城市建设应该有些什么不同?

六、教学小结

平时应该多培养学生使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单元

繁忙的都市印象

第一节 按动快门●移动鼠标

九市中学

何玉萍

一、教学课题与课时

1、教学课题《按动快门●移动鼠标》

2、教学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感受绘画、摄影和电脑绘画作品各自的特点和神奇。

2、体验两种工具在操作过程中的预期效果、偶然变化的乐趣,对创新、创意思路的激活。

3、掌握两种软件处理图片的几种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两种以上的软件处理图片的手法的应用,造成点、线、面够成明显的、具有节奏感的画面特殊效果

2、教学难点:不同工具和表现手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由学生的日常照片对比装饰变化的绘制画面导入

(二)、切入摄影

1、摄影构图的概念

摄影构图就是运用摄影的手段在画面当中进行安排和布局,把各种造型元素组织成一个整体,以寻求一个最佳的画面形式,以求最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2、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画面要具有普遍性的主题

画面的形象表现力要强

画面要简洁简洁可以突出主体

简洁可以带来视觉快感 画面要具有一定的形式美 画面构成诸元素及其处理

A、主体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画面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是画面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控制画面全局的焦点;

B、通俗地讲,主要的被摄对象,想给观众观看的主要事物,就是画面的主体。C、主体的作用 表达内容的中心 结构画面的中心 D、处理主体的原则

主体突出,是画面构图的出发点和基本任务 E、突出主体的方法

主体位置

a、黄金分割构图; b、九宫式构图; c、S 形构图; d、对角线构图;

e、对称式构图。

F、主体面积

a、直接突出主体;

b、间接突出主体

利用明暗对比;利用色彩对比;利用动静对比

五、课堂小结

展示艺术性较强的图片、装饰和抽象绘画,了解概括、简化的意义,提炼点、线面构成的元素,强化节奏感、形式感。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单元教案(岭南版)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教案设计

总课题:世界遗产之旅(欣赏、评述)单元总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包括四步学习活动,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单元第1课时

课题:世界遗产之旅——中国世界遗产之美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欣赏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征,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对人类共有的世界遗产的珍视和强烈的保护意识。

2、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批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含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图片的欣赏,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目前的数量、所在地、艺术和历史价值,保护的意义等方面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所在地、艺术的美,保护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感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征,激发同学们的 爱国热情。培养对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强烈的保护意识。教学准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欣赏图片、影像资料等。

教学安排: 一教时

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我国“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等中国风景名胜,让学生欣赏感受: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无数精湛绝伦的文化艺术杰作,前人为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遗产,推动了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延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文化遗产已经濒于消亡,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些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要保护他们,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熟悉它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教师板书课题:《中国世界遗产之美》

发展阶段:

一、世界文化遗产定义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定义:指人类共同继承的文化及自然遗产,包括亿万年的地球史上,人类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及考古遗址地带等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二、不同种类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世界文化遗产(26处)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甘肃敦煌莫高窟、长城、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明清皇宫、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西藏布达拉宫、苏州古典园林、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北京天坛、北京颐和园、重庆大足石刻、皖南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寝、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云冈石窟、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中国安阳殷墟、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福建土楼、河南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二)、世界自然遗产(8处)

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1、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2、中国南方喀斯特

3、江西三清山、中国丹霞山

(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处)

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福建武夷山。

(四)、世界文化景观(3处)

庐山、五台山、西湖

(五)、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5处)

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侗族大歌。

三、中国世界遗产美在哪?

(一)、世界自然遗产的美

1、形象美

2、色彩美

3、动态美

4、听觉美

5、季节变化的美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美

1、历史文化美

2、建筑外形、装饰的美

3、科学的美

(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美

1、科学的美

2、自然的美

3、历史文化美

四、世界文化遗产的选定原则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五、《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日在巴黎举行了第十七届会议,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六、世界遗产的识别和申报程序

1、一个国家通过签署《世界遗产公约》和保证保护该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而成为缔约国。

2、任何缔约国要把本土上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出一个预备名单。

3、然后从预备名单中筛选要列入《世界遗产公约》的遗产。

4、把填写好的提名表格寄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检查提名是否完全,并送交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和/或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评审。

6、专家到现场评估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情况

7、按照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标准,国际自然 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和 / 4 或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对上交的提名进行评审。

8、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和/或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做出评估报告。

9、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的7名成员审查提名评估报告,并向委员会做出推荐。

10、有着21名成员的世界遗产委员会最终做出录入、推迟录入或淘汰的决定。七、三清山“申遗”历程

八、世界遗产的保护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它们所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它们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

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代表着某一类地质地貌中最重要的历史演化过程,展示了我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物资源。这些世界遗产,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旅游资源。使人们能够领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绚丽的自然风光之美。

第一单元第2课时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本课在教材中的作用:

本课在教材中的欣赏课中属于外国美术作品欣赏的第一课,学生对外国美术方面的知识了解太少,所以难度较大。但本课又是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一节课,学生学习起来会有很大的兴趣。课业类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古代文明的艺术成就。

2、通过图片的欣赏,掌握各地艺术风格的异同。

3、通过学习和对比,体会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自豪与骄傲。

教学重点:掌握各地艺术风格的异同。教学难点:学会欣赏。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组织听讲情绪。

2、板书课题(多媒体): 古文明之旅

3、导入新课:

师问:大家知不知道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生答:知道。

师问:那大家知不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 生答: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

师:除了“四大文明古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也有非常丰富的文明成果。今天我们就到印度、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希腊古罗马去看一看外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成果。

一、印度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便产生在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从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年)到笈多王朝(公元4-5世纪)这近千年的历史中,佛教美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对亚洲其他各国佛教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存的等身大的佛立像,是笈多王朝时期佛像雕刻的代表作。佛像的姿态肃穆慈祥,袈裟紧贴身体,衣褶清晰,线条流畅,头后有精致华丽的光环,表现了一种庄严静穆之美。(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公元1526-1858年),由阿拉伯国家传入的伊斯兰教十分流行,各地兴建了许多清真寺(21)和其它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被称为“印度的珍珠”的泰姬陵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这是莫卧儿王朝全盛时期的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早亡的爱妻泰姬·玛哈尔所建造的陵墓,由来自波斯、土耳其、法国、意大利等国杰出的工匠共同设计建造。1632年破土,1648年建成。陵墓全部用洁白如玉的大理石建成,象征泰姬的美貌和爱情的纯洁。陵墓的艺术形象既有肃穆的纪念性,又具有开朗的亲切感。各部分之间比例匀称,既讲究对比,又十分统一和谐,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建筑物。(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二、古埃及、两河流域 埃及和两河流域⒁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早在埃及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它在建筑和雕刻方面都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名的胡福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即国王)的陵墓。胡福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高146米,故亦称大金字塔。它不仅突出地体现了古埃及无与伦比的建筑技术,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它以巨大而又极其单纯的几何形体,给人以高大而又无比稳定的感觉,充分体现了统治者的权势与神圣。

与埃及文明几乎同时期的两河流域文明,在美术方面也有重要的成就。公元前七世纪的著名浮雕《受伤的母狮》,十分引人注目。身中数箭的母狮,满身鲜血淋漓,身子的后半部已瘫倒在地,但它健壮的前爪仍在挣扎着想从地上站立起来。那昂头怒吼的神态,极其悲壮。像这样极其真实而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在那一时期的美术作品中是不多见的。(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三、古希腊、罗马

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它们在雕刻、建筑等方面创造的辉煌成就,奠定了西方美术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米隆的《掷铁饼者》,抓住了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瞬间,完美 8 地表现了运动员健美的身体和强劲的力量,充分显示了古希腊美术家塑造人体的高度技巧。(用多媒体展示)取材于古希腊神话的著名雕刻《拉奥孔》,以它精心的构思和对人体解剖的深入理解,在保持人的形体美的前提下,表现了拉奥孔及其两个儿子身遭巨蛇袭击时痛苦挣扎的情景。(用多媒体展示)

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采用古希腊建筑的典型形式——列柱围廊式,造型庄重宏伟,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配以大量精美的浮雕,从而成为西方古典建筑的典范。(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古罗马的美术是古希腊美术的继承和发展。华丽的《奥古斯都像》是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公元前27-后14)的肖像。奥古斯都⒄的形象像一个被神化了的英雄,赤着双脚,脚旁的小爱神丘比特,暗示出他受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的庇护。雕像的写实风格使人联想到传统的古希腊雕塑。(用多媒体展示)

罗马大角斗场是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的创立者韦斯巴香驱使数万名奴隶和战俘于公元70-82年建造的。整个建筑呈椭圆形,长轴直径约188米、短轴直径约156米,可容纳45000人,建筑立面高48.5米,分为四层,下三层均采用“券柱式”,十分华丽。它的完善的型制,在体育建筑中一直沿用到现在,充分说明了古罗马建筑艺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用多媒体展示)

四、课堂小结:(用多媒体展示)

五、教学札记

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古代文明的艺术成就。通过图片的欣赏,掌握各地艺术风格的异同。通过学习和对比,体会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自豪与骄傲。

第三篇:岭南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岭南版小学第九册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画家笔下的生命赞歌

第1课

阳光下的世界

一、教学目标

能用美术术语说出自己对画家笔下的阳光下的世界的感受;能观察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段阳光照射下的变化或画一幅表现阳光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

从名家的作品中感受阳光给世间万物所带来的迷人色彩。

三、教学难点:

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谈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兴趣点:

①与同学一起欣赏讨论、评述、交流、创作等学习活动。②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通过欣赏各种阳光下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阳光孕育着生命,也给世界带来了温暖和亮丽的景色。用画笔表现阳光下多彩的世界,是画家终身追求的目标。引导学生去探讨一些艺术家们在这方面做出的成绩和贡献。

2、欣赏探密一——莫奈为什么长期迷恋于阳光与色彩的表现? 看一看:清晨、正午、夕阳、日落雪景时的麦草堆的色彩有什么不同?色调变化如何?(让学生从色彩的冷暖、色调的变化去分析作品给人的视觉感受)

议一议:莫奈为什么要表现不同时段的麦草堆?(对大自然的色彩、光与影产生千变万化的迷人效果的研究,2、欣赏评述——你欣赏莫奈的作品吗?

听一听:一些评论家对莫奈作品所作的评论,介绍莫奈的生平和艺术地位。

想一想:你对莫奈作品有何感受?你欣赏他吗? 议一议:为什么欣赏或不欣赏?

说一说: 你对莫奈作品《麦草堆》系列作品的欣赏小评论。能从构图、色彩上分析作品的成功之处,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3、欣赏探密二——中国画技法如何表现阳光?

看一看:作者用什么方法表现阳光下沐浴的三个游泳者?(淡墨、淡色块与空白交错的方法)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择较难表现阳光的中国画技法?(作者是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发现的结果,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着他。)

说一说:你对作者大胆创新的做法联想到什么?重在启发学生如何善于学习作者对传统艺术的创新追求,对困难不示弱的精神。

4、拓展欣赏——阳光下的世界,真美!

看一看:课外收集的阳光下的世界(绘画作品、摄影作品等)说一说:充满活力的阳光,不仅孕育着生命,也给世界带来温暖和亮丽的景色,你在生活中对阳光的感受如何? 画一画:把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阳光画面画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板书设计:

欣赏评述——欣赏探密二——拓展欣赏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能用美术术语说出自己对画家笔下的阳光下的世界的感受;能观察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段阳光照射下的变化或画一幅表现阳光的作品。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谈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从名家的作品中感受阳光给世间万物所带来的迷人色彩。

第2课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一、教学目标:

能用美术术语说出自己对画家笔下的纤夫的感受;能观察画中各人物的表情、特点,深刻感受到沙皇统治下纤夫们的沉重的苦难及坚强的毅力。

二、教学重点:

从名家作品中感受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最光荣,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谈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学习大师们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

三、教学难点:

了解画家通过劳动者的动态、表情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兴趣点:

①激发对劳动者的尊敬和赞美;

②表演画中人物的动作,激发观察的兴趣;

③与同学一起欣赏讨论、评述、交流、创作等学习活动。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欣赏《伏尔加船夫曲》导入课题(感受与激趣)

听一听:创设情境,播放《伏尔加河船夫曲》乐曲或朗读,欣赏后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看一看:《伏尔加河纤夫》

(1)观察各个纤夫的动态、表情、衣着特点,你能发现哪位纤夫是新手、哪位是已经习惯这种工作的?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纤夫们是怎样工作的?作者是谁?为什么作者画了大量的时间去写生后才创作这幅作品?

议一议:让学生合作讨论从画面的构图、色彩、内容上如何去感受和理解列宾笔下的纤夫的苦难和坚强的毅力。作者为什么要表现这些纤夫?

说一说:你看后有什么感受?

演一演:模仿纤夫的姿态和动作,体验纤夫的苦难和坚强。

2、欣赏其他各图,要求通过看一看、议一议、说一说的方法去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他们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3、分组介绍本组所欣赏的作品的内容、形式、特点及疑问,并综合本组同学的感受做一个简短的演讲汇报。

4、欣赏课外收集的表现劳动者的美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更多的画家并激发学生学习大师的兴趣。

5、让学生回忆自己所经历过的劳动场面,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能画的同学可以通过线条画把自己劳动的感受画出来,也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

6、欣赏评述学生创作的各类作品。

7、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多点去劳动,感受劳动给人带来的无限欢乐。板书设计:

欣赏评述——欣赏探密二——拓展欣赏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能用美术术语说出自己对画家笔下的纤夫的感受;能观察画中各人物的表情、特点,深刻感受到沙皇统治下纤夫们的沉重的苦难及坚强的毅力。从名家作品中感受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最光荣,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谈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学习大师们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了解画家通过劳动者的动态、表情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3课

童眼看世界

一、教学目标:

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能力; ②运用平面造型元素表现内心对世界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

①引发学生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性认识; ②启发想象。

三、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运用点线面色等造型元素将想象和感受表现出来。兴趣点:

①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 ②交流想象与感受; ③作品的创作与展示。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活动一:游戏与激趣。

①以听歌曲——《奇妙的小世界》,或玩猜谜游戏的形式,引出话题,导入课题。

② 播放“美妙的小世界”和“神奇的大世界”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对身边事物的关注。

③设问:“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2、活动二:欣赏与启发

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范例导赏”的问题,去赏析课本提供的艺术家作品

②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从造型、色彩、想象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欣赏评述)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小作者想表达什么? ③比较各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启发工具材料的选择运用,激发造型表现的欲望。

3、活动三: 交流与创作

①以“我眼中的小世界”或“小眼睛看大世界”为题展开想象,(可以结合在第一册学过的“美妙的小世界”和“神奇的大世界”让学生展开联想)美丽的世界、七彩的舞台、生机盎然的地球、一次动物园的历险、一个晚上的梦境、课间的欢笑、郊游的快乐、亲情和友情,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启发创作。

②指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造型方法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表现出来。(可以根据学校的艺术特色选择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如泥塑、剪纸、版画等)

4、活动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品,组织学生开展赏评问答游戏。(提供评价要点): ①构思独特,富有童趣;

②造型生动,色彩和谐; ③参与学习的情况;

④个性和创新。

2.教师进行点评和学习小结 板书设计:

游戏与激趣——欣赏与启发——交流与创作——展示与评价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能力,学生基本能运用平面造型元素表现内心对世界的感受,引发学生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性认识 启发想象,创造性地运用点线面色等造型元素将想象和感受表现出来。

第4课

多彩的民族纹样

一、教学目标:

①初步认识各民族多姿多彩服饰上漂亮的纹饰。②民族纹样的主要特点。

③ 民族纹样中单独纹样构成的局部。

二、教学重点:

①感知漫画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 ②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刷牙的动作和神态; ③学会运用漫画的手法表现生活中一件小事。

三、教学难点:

运用夸张的造型手法来塑造和表现生活中的常见的小事。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猜一猜、玩一玩、说一说

⑴猜一猜:出一个有关牙齿的小谜语让学生猜猜 ⑵比一比:同学之间相互比一比谁的牙齿长得漂亮洁白 ⑶说一说:引出刷牙的话题,导入课题。2.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

⑴谈一谈:让学生谈谈对刷牙的认识以及自己所了解的口腔保健知识 ⑵看一看:这些表现刷牙的漫画的造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给你什么感觉?哪幅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 ⑶议一议:什么是漫画?怎样用漫画的形式把刷牙的形象表现出来?

3、演一演、照一照、画一画、评一评

⑴演一演:让学生表演一下刷牙的动作和神态,激发创作联想。⑵照一照:对着镜子看看自己刷牙的神情和动作特征。⑶画一画:尝试运用漫画的手法将刷牙的动作和神态表现出来。评一评: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作点评。板书设计:

猜一猜、玩一玩、说一说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漫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尝试用夸张的手法绘制漫画作品用艺术视角观察身边的事,能感知漫画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刷牙的动作和神态,能运用夸张的造型手法来塑造和表现生活中的常见的小事学会运用漫画的手法表现生活中一件小事。

第5课

剪出缤纷的生活

一、教学目标:

①了解中国民间独特的艺术形式、色彩、花纹特征以及作品的内涵; ②找出叠色剪纸与单色、套色剪纸的区别; ③运用剪、刻、贴等手法来创作一件叠色剪纸作品。

二、教学难点: ①感受民间剪纸的寓意 ②剪、刻、贴综合运用的方法; ③各种彩纸的搭配。

三、教学重点:

①感受叠色剪纸作品中缤纷的色彩、丰富的层次、有趣的纹饰和审美的情趣;

②能运用剪、刻和贴的方法;

③掌握线条连接不断的设计和装饰花纹的运用; ④叠色时色彩的搭配。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探究叠色剪纸作品的形式特征(感受与激趣)

说一说:教师出示《狮子娃》叠色剪纸作品让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说自己的感受:你喜欢这张作品吗?为什么?(可爱、夸张、色彩艳丽、造型朴实、民间风格)

找一找:出示多幅单色、套色、叠色的剪纸作品,让同学们把它们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同属一类的放在起,并且找出这些剪纸作品各有什么特点?(找出异同的地方)

2、探究叠色的组成要素(发现与感悟)

说一说:叠色剪纸中的装饰花纹有什么特点?(月牙形、锯齿形„„)找一找:叠色剪纸作品中的色彩特点。(了解民间色彩的规律)比一比:与以前学过的剪纸比较,在制作中除了常用方法外还增加了哪些?

看一看、说一说:在学生作品中①你最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喜欢?(色彩吸引你?形状很特别?)②引导学生感受学生作品所具有的造型稚拙简练,趣味浑朴天然,构图饱满、具有创意的特点。

3、探究叠色的制作方法(学习与尝试)

试一试:①尝试以一个简单的形状,按制作步骤进行制作,看看在制作时会不会遇到什么问题;②在整个构图中,如何才使画面的各部分连接不断;③尝试用各种彩色纸进行搭配,选好适合在自己作品中的所运用的色彩。

4、创作具有创意的“家园小景”(创新与表现)

想一想:①从哪方面内容来表现“家园小景”;②选什么形象(具象或抽象)。

5、分享与评价

评价点:创意美、色彩美、造型美、比一比、说一说:我的作品美在哪里?我的创意在哪里? 板书设计:

说一说——找一找——试一试——分享与评价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能了解中国民间独特的艺术形式、色彩、花纹特征以及作品的内涵,找出叠色剪纸与单色、套色剪纸的区别,运用剪、刻、贴等手法来创作一件叠色剪纸作品,感受民间剪纸的寓意 剪、刻、贴综合运用的方法,各种彩纸的搭配。

第6课

印出美丽的瓶花

一、教学目标:

①了解版画的艺术形式及作品的内涵; ②掌握吹塑纸版画制作方法。

③ 体验不同制作效果给人的不同感受;

二、教学重点:

①了解版画特色、如何欣赏版画作品 ②能初步掌握制作纸版画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① 制版和印制版画的方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探究活动:对版画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

说一说:(感受形式美、色彩美、体会画家作品的内涵)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你喜欢这张作品吗?它给你什么感觉?(提供选择词语:高雅、生动、夸张、清新、艳丽、造型简洁、宁静)。

想一想:(理解花的内涵,激发想像)不同的花还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含义,(提供一些花的图片和所代表含义的文字)例如白玫瑰代表纯洁与高贵;水仙代表高雅,清逸,芬芳脱俗;黄康乃馨代表长久的友谊,让同学们找出它们各自的含义把进行联线结对。

比一比:(感受作品所具有各自特点和内涵)绿色调子的瓶花给你什么感觉?蓝色调子的瓶花给你什么感觉?你自己比较喜欢哪一幅,引导学生感受相同底版用不同色调印制时。(绿色调子使画面显得绚丽多彩,蓝色调子令人觉得宁静而又神秘)

2、体验活动:尝试纸版画的制版和印制。

想一想:(学习与尝试)①自己喜欢的花和瓶子的形状;②怎样把它们组合起来,想想用什么色调表现比较好?③花和瓶的设计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

试一试:(创新与表现)①按制作步骤进行制作,在制作时会不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它的;②运用的色彩时能不能把握好色调;③尝试用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达到自己想到的效果。

5、分享与评价

评价点:创意美、色彩美、造型美、比一比、说一说:我的作品美在哪里?我的创意在哪里?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体验活动——分享与评价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版画的艺术形式及作品的内涵,掌握吹塑纸版画制作方法,体验不同制作效果给人的不同感受,了解版画特色、如何欣赏版画作品,能初步掌握制作纸版画的方法。

第7课

彩塑动物

一、教学目标:

①了解民间彩塑创作的艺术特征。②复习泥塑基本技能;

③运用基本形的要素进行组够、添加、创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小彩塑。

二、教学重点:

①掌握泥塑的基本技能确立具体的塑造对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塑造造出动物的形体,并进行装饰彩绘。

②运用基本形的要素 进行塑造、装饰彩绘小动物。

③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间动物小彩塑的造型特点。

三、教学难点:

①感受民间艺人创作动物小彩绘时;采用的简练又夸张的创作手法。②仿造民间艺人的创作手法进行大胆的艺术想象和创作。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观察与发现

看一看:民间彩塑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比一比:它们的外形、色彩、花纹与现实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民间彩塑有什么特点?

比一比;不同地区的民间彩塑有什么不同?相同和不同之处在哪里? 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2、探讨与想象

(1)如何将动物的形状概括成一个或几个基本形体?(如:圆拄 体、球体。)怎样将几部分连接起来并作细部的加工呢?(2)想想不同地区的民间动物彩塑身上的纹饰和现实动物身上的 花纹有什么不同?如何进行添加这些文饰?

(3)准备用什么基本的形塑造自己心目中已确立的动物的对象,并能够做到生动、传神、逼真的表现动物的外形特征?

3、分享与评价

(1)创设“合作创作”的情景。(2)欣赏作品;分享共同劳动的成果。

(3)自我与他人评价(外形美,点、线、色的装饰美)板书设计:

观察与发现——探讨与想象——分享与评价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民间彩塑创作的艺术特征,复习泥塑基本技能,运用基本形的要素进行组够、添加、创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小彩塑,掌握泥塑的基本技能确立具体的塑造对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塑造造出动物的形体,并进行装饰彩绘,解不同地区的民间动物小彩塑的造型特点。

第8课

民间砖雕

一、教学目标:

①欣赏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精湛作品,感受人物造型雕塑的表现特征。

②了解塑造人物雕塑的基本技能。

③运用合适的泥料借助工具,创作自己喜欢的人物雕塑作品。

二、教学重点:

运用合适的泥料;借助雕塑工具塑造、组构不同的雕塑人物。

三、教学难点:

①对不同雕塑材料性能把握。②立体造型、色彩搭配。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观察与体验

通过教学课件(或实地参观)向学生介绍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特点最鲜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清末民间建筑陈家祠中的石雕、砖雕、木雕、陶雕和灰塑使学生重点掌握在众多雕塑中造型古朴、生动的人物砖雕、灰塑艺术特点,感受民间艺术的精华,激发学生对人物雕塑创作的兴趣。

2、探索与想象

(1)什么是砖雕、灰塑艺术?

(2)探索砖雕、灰塑的造型表现手法及如何将其表现手法合理的运用到现实的泥塑造型人物中,并进一步探索其技能、技法?

(3)如何运用泥料进行塑造人物并涂色或烧制成陶?

3、“模仿练习”与想象

(1)引导看图,自学泥塑的基本技能,鼓励发明创新“技能技法”。(2)引导塑造出人物的大体块和主要结构、并借助工具、雕、压、刻细部结构,进行想象练习;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作的灵感,塑造出人物小雕塑。(3)模仿民间砖雕、灰塑中的人物造型表现手法和技能、技巧;大胆的进行想象、创作;塑造出新的人物雕像并刻画出人物的特征。

4、合作与创作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进行创作人物小雕塑?

制作:教师示范制作泥塑的整个过程,引导分工合作,关注互相帮助,材料、工具共享。鼓励创作性的设计;共同分享塑造人物的整个过程。

5、欣赏与评述:

(1)学生作品的展示与欣赏。

(2)对比与交流;将学生作品与民间艺人的作品加以展示和对比,说说创作的艺术的手法和特点各有什么不同?

(3)评述合作创作雕塑作品的整个过程和乐趣。交流学习中的收获和价值观。板书设计:

观察与体验——探索与想象——“模仿练习”与想象——合作与创作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能欣赏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精湛作品,感受人物造型雕塑的表现特征。了解塑造人物雕塑的基本技能。运用合适的泥料借助工具,创作自己喜欢的人物雕塑作品。运用合适的泥料;借助雕塑工具塑造、组构不同的雕塑人物。

第9课

正负图形的画面

一、教学目标:

学习“超现实主义”美术作品 学习虚实相生、图形、色块交错互衬的绘画原理。

二、教学重点:

图形互衬、色块互衬.三、教学难点:

视觉转换。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欣赏·讨论·感受:感受魔幻画面的不可思议,认识超现实主义。欣赏《卡特·布兰奇》油画。马格里特(比利时)(1)、作者是谁?那个国家?马格里特(比利时)

(2)、他是哪个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画家主要成员)(3)、什么是超现实主义?

(4)、在这幅作品中,骑马者和马在树前还是在树后?(5)、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观察·分析·发现:学习正负形的含义及视觉效果,并分析正负形的特征及构成条件。

中国的《阴阳太极图》

(1)、画面是由什么构成的(黑、白),(2)、黑白是怎样互衬的?(没有白就看不出黑,没有黑就衬不出白)(3)、它显示了什么道理?

3、欣赏、讨论、感受:感受画家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学习画面隐喻、双关的特点。《鲁宾之壶》鲁宾(丹麦画家)(1)、你看到了什么?

(2)、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风趣、幽默、)

(3)、你觉得画面具有什么特点?(用图形表现出神秘的意念和玄妙的哲思,有隐喻、双关的特点。

4、欣赏·学习:不规则形的相互交错。埃舍尔(荷兰)的《严格分割设计》(1)、你能说一说这幅画吗?

(2)、你发现了了多少种形象?(在一切形象与形象的空隙中发现出另一个形象)

(3)、表现了画家的什么精神?(非凡的创造精神)(4)、你有什么样的联想?

5、合作·探索·发现:(1)、规则形的相互交错。(2)、不规则形的相互交错。

(1)、小组欣赏规则形的相互交错和不规则形的相互交错图。(2)、小组合作用规则形或不规则形进行排列。(3)、小组展示合作作品。(4)、谈感受。板书设计:

欣赏·讨论·感受——观察·分析·发现——欣赏、讨论、感受——欣赏·学习——合作·探索·发现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学习“超现实主义”美术作品,学习虚实相生、图形、色块交错互衬的绘画原理。视觉转换。图形互衬、色块互衬。

第10课

奇思妙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奇思妙想组合的艺术价值:创造性、视觉合理性和视觉享受。

2、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两种不同的物体进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要求自然、生动、且富有幽默和内涵。

二、教学重点:

物体组合要自然、生动、创意。

三、教学难点:

有意义的主题性组合和内涵。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展示和交流小组收集的奇思妙想图片,感受奇思妙想的艺术魅力。(1)、小组展示有不同意义的奇思妙想的图片资料。(2)、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发表评述与感想。

(3)、举一反三,谈谈受他人作品启发,自己有什么创新设想(4)教师融进学生里,共同创作一幅有趣的招贴画或一个创新的造型形象„„。

2、欣赏·分析·发现:组合物体外形特征上的共同点 《犀鸟与乐器》

(1)、画面是由哪几个物体组成?它的组合巧在哪里妙在哪里?(2)、它们之间形体的共同点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组合方案吗?试试看。

(3)、作品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对你有哪些启发?

3、欣赏·交流·学习两物组合的艺术性和合理性。(要求自然、生动、且富有幽默和内涵。)

《为什么和平还未实现》(海报)金特·凯泽(德国)(1)、画面对立的两物是什么?

(2)、画中的两物是怎样组合的?(差异的双方相互借用,相互重合,在不断扩散的造型的演绎中,构成了一个严谨、和睦的视觉图形。)

(3)、画面表现了什么意思?(表现出时代强烈需要和平的同时,战争并没有结束这一主题。)

4、在合作游戏学习中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与创作思路。

(1)、对物体的联想。想象、看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多样图意解释(看谁说的多说得准)

(2)、找找课室里的物品,说说能把它们重新有趣的组合吗?(3)、说说你在生活中都看到那些物品是有趣的组合。板书设计:

欣赏·分析·发现——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奇思妙想组合的艺术价值:创造性、视觉合理性和视觉享受。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两种不同的物体进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要求自然、生动、且富有幽默和内涵。有意义的主题性组合和内涵。物体组合要自然、生动、创意。

第11课

呼唤环保的小海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海报的构成要素、作用以及不同风格的海报特有的表现形式;

2、了解海报的制作环节和方法。

3、学习欣赏不同的海报作品。

二、教学重点:

海报的特征、海报的制作过程。

三、教学难点:

海报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

画面造型、构图。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播放有关环保的影像,感受环保的意义。说一说:

① 你知道什么叫“环保”吗?

② 要是人类没有环保的意识,我们生存的环境将会怎么样呢? ③ 要让全世界人类都懂得这个道理,可以有什么途径?

2、探究活动二:探究海报的作用。想一想:

①为什么要用海报的形式宣传环保,它有什么优点? ②你认为一张好的海报应该有什么特点?

3、探究活动三:探究环保海报的设计制作方法。想一想:

① 你想宣传那方面的环保行为和批评那些破坏行为? ② 提炼你所想表达画面的主要元素。①

确定海报用哪种材料制作。

4、探究活动四:感受创作的乐趣,交流制作经验。

5、审美和评价

评价点:①海报主题清晰; ② 创意新颖有个性; ③ 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 ④ 制作方法独特; 板书设计:

创设情景——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认识了海报的构成要素、作用以及不同风格的海报特有的表现形式;了解海报的制作环节和方法。学习欣赏不同的海报作品。海报的特征、海报的制作过程。海报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

第12课

环保小发明

一、教学目标:

能恰当地利用废旧物品的造型、颜色完成一件立体的小艺术品。

二、教学重点:

造型组合

三、教学难点:

合理地运用废旧物品的外形、颜色进行造型组合。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探究活动一:布置废旧物展览,培养环境意识。分类游戏:

① 按点材、线材、面材进行分类; ② 按不同质感进行分类; ③ 按不同色彩进行分类。想一想,说一说:

① 选一个你喜欢的废弃物,说说它美在哪里? ② 有哪些独特的地方,让你想到了什么?

2、探究活动二:与同学交流一些科技新闻或常识,启发学生创作思维.①你准备创作一个什么小发明? ②你是通过什么途径取得灵感? ③你准备用什么形式完成环保小发明?

3、探究活动三:感受创作的乐趣,交流制作经验 ① 把握废弃物的特征,选择适合的废弃物; ② 从应用方面选材或根据材料进行联想创作。

4、布置环境、科技、美术展。

5、欣赏与评价

评价点:①造型组合、装饰、审美;②科学性;③变废为宝 板书设计:

环保小发明

废旧物展览——感受创作的乐趣——交流制作经验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基本能恰当地利用废旧物品的造型、颜色完成一件立体的小艺术品。合理地运用废旧物品的外形、颜色进行造型组合。

第13课 开平碉楼

一 教学目标:

1、运用美术语汇欣赏评述民间建筑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学习形体组合、形体挖切、建筑花纹装饰和简单透视原理,能用画面表现建 筑物的立体造型。

2、在欣赏交流中了解我国地方、民族特色的建筑;在探究学习中,学会以绘画或手工表现心中的碉堡建筑。

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开平雕楼的造型特征、形体组合与装饰美感特征 表现建筑物的立体感。三 教学过程:

导入课程 出示报纸登报开平雕楼申报广东省非物质 文明遗产成的新闻,以开平雕楼本身发生的新闻导入,激发兴趣。课堂发展1 民间建筑图片展示

说一说:分小组在教室里布置学生自己收集 的图片资料,由小组代表讲述小组如何分工的如寻找方法、寻找方向.寻找内容。看一看:观察图片展览,选出自己放喜欢的作品,同学之间交流心得。想一想:建筑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开平碉楼有哪些特征?类似的建筑还有哪些?

比一比:自己的家乡有类似的建筑物吗?它们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有哪些?

碉楼艺术欣赏评述。

①碉楼的审美价值:“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造型与材质相结合的艺术”乏导学生从调楼通过欣赏不同地域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建筑,让学生初步了解建筑的造型手法,学会欣赏和评述建筑美。

独特的造型美、纹饰美等进行评述。碉楼的实用功能:开平碉楼形成的背景,把碉楼建立成直立式的特殊意义。运用造划手段表现碉楼二 画一画:

根据课本提供的资料或自己寻找的照片资料,用线条画出碉楼的形体并进行装饰。新课第一网做一做:尝试用废旧纸盒等物品制作一个类似碉楼的建筑模型。

评一评:教学过程中出示评价标准.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评述。

引导学生了解建筑美、造型空间、建筑装饰等美术语汇。艺术创作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临摹、变化创作。学生独立艺术创作。引导学生从图案的花纹、形状、颜色等各方面进行评述。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都了解我国地方、民族特色的建筑;在探究学习中,学会以绘画或手工表现心中的碉堡建筑。

第14课

年画

一、教学目标:

①了解“年画”的由来,在不同时代的风格和作用。②年画的对称性、色彩、造型夸张性 ③运用夸张创作出一幅现代年画。

二、教学重点:

1、年画的作用和含义

2、年画的特有表现手法:对称、夸张、喜庆、吉祥。

二、教学难点:

能对年画的人物造型、色彩特征、喜庆效果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三、教学过程:

1、活动一:有关年画的文化。

① 收集有关门画的传说,故事,感受“年画”文化。如:讲讲年画的来历,传统门画上的二位人物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贴在门上?有什么作用? ② 收集有关“年画”的美术作品,感受不同表现形式的年画的艺术美。

2、活动二:欣赏评析教材上的门画。

请说出每幅年画作品的艺术特点。(造型、色彩„„形象夸张、威武、可爱、丰满„„)

② 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③ 比较传统版、卡通版、现代版年画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对表现形象的选择运用与造型表现的创作欲望。

3、活动三:观察联想与创作表现。

① 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一幅年画,就其表现形式、人物特征、色彩搭配进行观察、联想。

② 选择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材料、表现方式,进行年画的创作。

4、活动四:分享与评价。

提供评价要点: ① 构图饱满,色彩鲜艳。② 造型美观、喜庆热闹。③ 分享成功、过程愉快。板书设计:

年画

收集传说、故事——欣赏年画——观察联想与创作表现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了解了“年画”的由来,在不同时代的风格和作用。年画的对称性、色彩、造型夸张性运用夸张创作出一幅现代年画。

第15课

石狮

一、教学目标:

1、石狮文化、立体造型、装饰花纹。

2、绘画临摹石狮作品。

二、教学重点:

了解石狮特有的造型和身上的花纹,能用画笔表现出石狮的形态。

三、教学难点:

1、表现石狮的形态、威武;

2、表象石狮的立体感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欣赏与评析

通过赏析、比较、评价,让学生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及石狮艺术美;

欣赏唐代顺陵石狮,请学生说说石狮的艺术特点,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欣赏卢沟桥栏杆上的石狮,向学生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欣赏各种各样的石狮,领会不同艺术表现手法石狮的艺术美,欣赏天安门前的雄狮:体会威严、正气、不可侵犯的皇家气势。

2、观察与发现;

看一看:本课的石狮中,哪些雄伟威武?哪些活泼可爱?为什么? 说一说:从嘴、眼、、鼻、毛、躯干、腿、爪等方面分析不同石狮的不同表现方法。

评一评:你最喜欢那幅石狮作品,为什么?

3、想象与创作

选择你喜欢石狮,进行临摹作业。(基本要求)发挥想象创作出你喜欢的石狮作品。(较高要求)

4、互评与自评。板书设计:

石狮

欣赏与评析——观察与发现——想象与创作——互评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石狮文化、立体造型、装饰花纹。绘画临摹石狮作品。了解石狮特有的造型和身上的花纹,能用画笔表现出石狮的形态。

第16课

家乡的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家乡的桥,了解家乡的桥文化。

2、能用语言描述桥的造型特点与线条美。

3、用不同的艺术方式表现桥,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桥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

对桥进行联想,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桥。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收集与探索

(1)通过调查了解家乡桥的造型特征、桥名及家乡的桥文化。(2)调查有关桥的历史传说或故事。(3)收集有关桥知识的资料。(4)收集桥的图片。

2、欣赏与交流

(1)欣赏各种桥梁建筑,了解桥的桥的外观、形态、建桥工艺和技术水平。

(2)桥梁是历史的见证。(3)桥梁是经济发展的纽带。(4)桥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的保护。(5)欣赏大师笔下的桥和同龄朋友的制作的桥。

3、创作与想象

(1)基本结构

起支撑作用部分:桩、墩、拱、梁、架、柱、索 交通部分:桥面 安全和装饰部分:护栏(2)设计桥梁模型草图(3)制作过程:

剪、刻、挖操作时,注意用刀安全;绘画设计时,注意颜色搭配;为你设计的桥起个名字并说说象征的意义。板书设计:

家乡的桥

收集与探索——欣赏与交流——创作与想象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家乡的桥,了解家乡的桥文化。能用语言描述桥的造型特点与线条美。用不同的艺术方式表现桥,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

第17课 风筝飘飘

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对风筝的欣赏,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通过风筝的制作,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协作能力。

二 教学重点难点:风筝的审美情趣和制作 三:制作过程 四 教学课时: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万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课,我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音乐、实物等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表现美的强烈愿望。

2、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在活动中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良好表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分组教学,在学习中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动手、动脑的能力。

4、制作、放飞风筝,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风筝的起源

师: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

风筝,是中华民族向西方国家传播的科学发明之一。它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曾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己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编入《中国科学技术史》。风筝在我国有很久的历史了,同学们知道从什么时候就有了风筝吗?

二、风筝的种类

师:同学们,风筝的品种极为丰富,要想尽数统计清楚很不容易,也许根本办不到。简单的办法是把风筝按一定标准划分成几大类,从而对风筝的主要品种有一个概略的认识。按照我们课前的布置,分组交流一下,然后选一个代表把风筝的种类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我们组通过收集资料,根据风筝的造型、按照其表现的题材内容可分为下述几类

三、风筝的制作

师:制作一只风筝,一般要经过设计,选料,整形,绑扎裁剪,绘画,装配,拴脚线,试放等十道工序,其主要工艺过程可概括为扎,糊,绘,放四部分,通常称做“风筝四艺”,也有的总结为“扎,糊,绘,放,风,线”六门技能。制作风筝要选择各种各样的工具。主要有:剪子,钳于,火炉,酒精灯或蜡烛,挫刀,大小锯,大小剪刀,烫斗,单把和双把刨子,以及各种颜料,绑扎的绳。

师: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工具,我们一起做一个风筝(出示多媒体课件,同学们每组共同完成一个风筝的制作)同学们在绘制风筝

五、作品展示:

师:同学们,大家都己经绘制完成了,下面进行展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充分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生:(学生拿着作品到实物投影前来展示,可讲解作品名称,制作方法及创作意图、颜色配置等)我们小组制作的是“金鱼风筝”。

小结: 是我收集的一组风筝,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学们,春天来了,风一天天变软了,变柔了,变暖了,也一天天地变大了,风中的孩子多起来了,天上的风筝也多起来了。春天是最美的季节,是许多梦想随万物一起复苏、一起生长、一起放飞的季节,满天的五彩缤纷,满天的快乐飞翔,只是一切都要把握在自己的手上,有热情,有信心,有耐心,才能把这满天如花的梦想,变成秋天里累累的硕果。了解更多的风筝的故事,把风筝放得更高更远,诵读更多的与风筝有关的古诗„„就让清朝诗人高鼎所著的《村居》把我们的思绪引得更远吧!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欣赏了风筝,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风筝的制作,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协作能力。

第18课

家乡的节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或访问,了解家乡节日的习俗。

(2)能用语言描述节日用品的造型特色、装饰特色和色彩特点。(3)能运用色彩表现节日的喜庆活动。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家乡的节日习俗,培养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

(2)能用美术形似表现家乡节日气氛。

三、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或图片去表现节日的气氛,制作节日用品。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确立研究与活动的内容。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所研究的节日,确定活动的内容。

2、确立用何种形式,如何表现家乡的节日的喜庆活动。活动二:根据研究的目标搜集资料。

1、查阅书籍,收集有关节日的文献资料。

2、请教老师、父母及其他人,获取感性资料。

3、网上查询,筛选与所选节日相关的信息。

4、实地参观传统节日用品的制作过程,感受节日的气息。

5、观看音像制品,感受节日的氛围。活动三:交流整理资料与创作

1、用表格归纳整理资料的方法。名称节日来历地域时间

(1)用多种材料制作节日用品,或者用绘画形式表现节日活动,注意表现节日的喜庆气氛和色彩特点。

(2)用各种节日用品装饰教室。活动四:成果展示、评议

举行发表会,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同时交流心得。板书设计:

家乡的节日

搜集资料——交流整理资料与创作——成果展示、评议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通过调查或访问,了解家乡节日的习俗。能用语言描述节日用品的造型特色、装饰特色和色彩特点。能运用色彩表现节日的喜庆活动。

第四篇:(美术)岭南版第二册教案

(美术)岭南版第二册教案

第一课:《漫游飞行世界》

教学目标:自然美的感知活动和情感美的表达活动,引导儿童“观赏自然和美术作品的形与色,用简短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重点难点:欣赏飞行作品,体验美的乐趣感知自然中的色彩、花纹、形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创设自然环境:树林,草丛,花丛,池塘„„ 设问:小朋友在寻找什么?

2、创设由地面到天空的情境。设问:你发现了什么?

二、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观察与思考,集体回答„„

2、小组议论:飞行的鸟,自由自在,天空一望无际,还可以看到地面上美丽的风景。

3、思考与自由发言:

我认为天空有些什么?什么是“美”?什么是“妙”? 设置悬念,吸引学习兴趣。重点引导对形与色的注意。教师不作结论。转入下一个环节

4、课堂发展

1)、观察比较不同地域的鸟望图 设问:你能寻找哪几种不同的色彩

2)、设问:除了美丽的天空,还能看到什么? 3)、导赏大师与儿童作品。

设问:上述图片中那些地方使你产生“可爱、生动、神奇、惊喜、美丽、奇怪”的感觉? 艺术家创造了那些会飞的形象呢?

5)、思考想像:用词组描述科技手段带来哪些冲击力强的视觉感受。(太空、航空业的发展)6)、动手表达:怎样学习画家表现会飞的形象呢?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见解,教师不作任何裁判。

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细节,说出并画出自己飞行的梦想。8)各组组长组织反思评价:可以自由选择其中集体进行评价。自评,他评鼓励、自信

教学后记: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但表现起来就不是那么理想了。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自己飞行的梦想

三、学生活动,把画添画完整,实现自己的飞行的梦。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的梦想,体会乐趣。

五、总结,推荐学生上台说说你是怎样画出自己的飞行梦想的。鼓励学生多想象,创作更多有趣的物品。

第二课:《海底世界多奇妙》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的海洋知识。

2.会用画出的各种海洋生物等装饰环境。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了解、认识海洋,想象表现它们。对海洋的认识、理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一段有关海底的小电影和图片

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段小故事发生在哪里吗?(海洋„„)你们还知道海洋中有什么吗?(珊瑚、水草„„)

2、在海洋中有数不清的生物。它们有的大还有那么小的,轻便、千变万化。

3、今天我们就来表现想象海洋生物。

4、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认识、了解海洋生物。

A、小朋友,你们知道海洋生物有那些摸样吗?(课件出示海洋生物图片)(课件显现宇宙中星球运行图)

B、根据课件图让学生认识海洋中奇妙的生物。

2、启发联想:

A小朋友,你们知道地球上有什么吗?(山、海、河流、陆地„„)

出示地球仪,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含义。你知道那些是属于海洋的呢?为什么?

B海洋中有很多生物,我们用肉眼是看不清它们的,小朋友,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下,在你的心中,奇妙的生物会是什么样的呢?(指导学生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3、如何表现:

A出示一画面,假如这是我们的海洋。B画上我们心中想象的海洋生物。

C课件出示范品,指导学生欣赏各种漂亮的想象海洋生物。

4、海洋的点缀:

A、我们的海洋这么美,如果再配上珊瑚水草等等那就更美了。B、课件欣赏作品

美国艺术家的作品,是得到海洋的启发而创作的。

三、学生活动,画出自己想象中海洋生物的摸样。

教学后记:学生对海底世界有很大的好奇心,注意力很集中,能开动脑筋想象,因此草稿画得还不错。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自己想象中的海洋

三、学生活动,把画画完整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想象,体会乐趣。

五、总结,推荐学生上台说说你是怎样画出自己的海洋生物的各小组相互欣赏各组的作业,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共同评选出哪一组的作业最有创意。鼓励学生多想象,创作更多有趣的物品。教学后记:学生画出来的作品很富想象力,效果不错。

第三课:《五彩的泡泡》

教学目标:

1、设置情境,使学生体验游戏(吹泡泡)的乐趣,能感受泡泡造型与色彩的变化,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2、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能选择适合的方法(点、线、色)表现作品。

3、学生能主动有意识地通过媒材表现自己的感受,表现出画面的美感,懂得互相欣赏,能共同分享接力画的快乐,促进交流与合作。

教学重点:以圆形的构成游戏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教学难点:造型与色彩在画面的运用。

难点处理:(1)几位学生演示重叠组合效果,教师现场指导。(2)圆构成的作品欣赏与剖析。学生用具:彩色笔、色纸、胶水、颜料、圆形摸具等。教学安排:

1、在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时,关注学生的观察与感受。以集体和小组游戏相结合,由小组选出学生作示范并小结。

2、让学生在观察与审美中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不能流于游戏形式。如何观察泡泡的形与色老师作好现场指导。

3、因课安排在室外进行,必须考虑学生的安全和注意环境卫生。教学过程:

(1)首先选择课室外一个场地,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师生在欢快的乐曲中开始作吹泡泡的游戏,然后老师选择三位学生作现场演示吹泡泡并向学生设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这些形状的色彩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指导和提示)

(2)接着让学生根据观察泡泡的形与色并拿起彩色笔在纸上尝试画出大小的圆形,最后选出三张作业由学生自评:对作业的感受?优点缺点,为什么?作进行讲解,教师对重叠构成的疏密、色彩搭配作小结。

(3)教师出示有秩序重叠和无秩序重叠组合的几张范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有秩序重叠构成画面产生的美感。

(4)教师提示学生除了用彩色笔表现出圆形和色彩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表现?教师出示利用各种表现手法制成的范品让学生欣赏。(5)教师对印、撕纸贴的制作方法作演示和讲解。

(6)教师提出作业要求:从吹泡泡游戏得到的圆形及色彩启示,分四组以接力画游戏完成作业。利用彩色笔或其他材料选择一种方法表现一幅形与色组成的画面。画面形的组合应有大小、色彩的变化,美观有趣,可将造型和色彩进行适当夸张和变形。

学生在作业时配以乐曲和儿歌:泡泡大,泡泡圆,压印撕贴画圆圈。你来吹,我来吹,一二三四一齐吹。有大的,有小的,还有动物形状的。像灯泡,像冰球,好像水果一串串。小朋友,快动手,别让泡泡都溜走。拿纸来,拿笔来,压印撕贴画下来。

(7)小结:学生互相欣赏观摩:、a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并从观察与审美中获取知识和乐趣。b、学生能在今后的创作绘画中获得启示。c、能积极参与游戏并介绍自己的想法与创意。

d、对圆形、色彩的重复组合构成的初步了解。

第四课:《七彩虹》

教学目标:

1、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认识常用色。

2、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幅有彩虹的画。

3、增加学生的自然常识。

教学重点:认识并能准确排序彩虹的七种颜色。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情感或者关于彩虹的故事。教学准备:七色色标卡片、混色示范工具、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平台等。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小朋友你知道美丽彩虹是有哪七种颜色组成的吗? 学生:红、橙、黄、绿、青、蓝、紫。

教师出示七种颜色的色标,学生辨认七种不同的色彩。

二、分析理解:

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七种颜色的正确顺序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学生根据教材说出七种颜色的正确的顺序。

2、混色游戏:教师示范将红色水杯和黄色水杯的水相互混合后,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再请小朋友把黄、蓝两色和红、黄两色分别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从自己的彩色笔盒子中按照顺序找出七种颜色。

3、欣赏感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图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了这些画以后的想法。你能正确并按照顺序表现彩虹的七种颜色吗?

你能比其他的小朋友想象的更奇特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你想把彩虹画成什么? 请学生说一说,画一画。

第五课:快乐的小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领域:了解小鸟的形态、结构、色彩,学会运用点、线、色表现小鸟。并学会设计小鸟头饰。

个性与创新领域:体验做小鸟的乐趣,懂得爱护小鸟、保护环境。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动手设计能力和交往能力。并能与小朋友合作、分享。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快乐的小鸟。难点:引导学生制作小鸟头饰。教学媒体:计算机

教学准备:

1、收集小鸟的录象、图片。制作课件。

2、教师准备白色卡纸、订书机。

3、学生准备绘制工具(彩笔、剪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引入新课题。

1、播放MP3《快乐的小鸟》。

2、问:小鸟在干什么?

3、问:你能模仿小鸟快乐的叫声吗?(播放小鸟叫声)你能模仿小鸟飞翔吗?(播放小鸟飞翔的动态)

4、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描述。

5、这些小鸟快乐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快乐的小鸟(板书)1)、学生观看、欣赏。

2)、学生回答:唱歌、自由飞翔。

3)、请一个学生出来模仿小鸟叫和小鸟的动态,然后全班一起体验。4)、学生进行评价、描述。

我觉得小鸟的叫声()?我学会象小鸟一样飞翔()? 5)、学生:快乐的小鸟(1)、引导学生体验、模仿小鸟的声音、动态、快乐的情感,激情引趣。(2)、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并能说出对小鸟的感觉,加深体验。

二、欣赏与学习

1、我们一起欣赏小鸟还为什么高兴?(播放课件)

2、问:这是什么鸟?(播放课件)蜂鸟有什么特点? 问:这又是什么鸟?啄木鸟为什么快乐?

问:这又是什么鸟?它们有什么特点?这些小鸟还为什么高兴? 请同学们观察小鸟由哪些部分组成?(板书画小鸟)

3、现在我们玩一次画小鸟的接力游戏好吗?小组里每人画小鸟的一部分(头、身、翅膀、尾巴、脚),看哪个小组画得好!

4、师小结:小鸟的身体要轻巧,翅膀要大。

5、问:同学们想学习更好的表现方法吗?(播放几种绘画步骤)。

6、噫,这个小姐姐做了个小鸟头饰,多象只快乐的小鸟,你想做吗?

7、制作小鸟头饰的步骤(学生示范)

(1)、生:有美丽的家、有许多小虫子吃、有许多好朋友一起玩耍„„(2)、学生: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学生:啄木鸟。它既帮助树木抓虫子,能保护树木,又有可口的虫子吃„„ 学生:相思鸟、莺、冠鹤„„小鸟自己觉得很漂亮。学生:头(眼、嘴、冠)身

翅膀 }羽毛(色彩、花纹)尾巴 脚

(3)、学生玩接力游戏。(4)、学生评价、修改。(5)、学生边看边总结。(6)、学生边看边总结。

(7)、学生边看边总结。

1、引导学生进行造型尝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并进行环保教育。

8、引导学生学习造型方法,认识小鸟,提高审美能力。

三、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表现:

1、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小鸟,,并制成头饰。

2、引导评价学生表扬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的作品。

3、学生评价、调整画面。提高学生的造型、制作能力。

二、布置作业学生绘画、制作。

三、表演:

1、教师戴上小鸟头饰边舞边说:“HELO,我是黄鹂妈妈,我有美丽的羽毛,我能歌善舞。你们喜欢我吗?我也很喜欢你们,可我不是和认识你们这群快乐的小鸟,谁能上来介绍给我认识?

2、请一个学生戴上小鸟头饰到教坛前介绍自己。

3、“我们这里是个快乐的小鸟天堂,请所有的小鸟都飞出来,自由地飞翔、唱歌、跳舞,自由互相想介绍自己。”

4、教师:大家快乐了吗?请同学们放学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你今天的快乐,告诉爸爸妈妈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好吗?而且我们做的头饰要保管好,以后班里、学校里有什么活动时,我们还可以扮快乐的小鸟。5、学生到讲台前介绍自己。

三、学生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学会表现自己及与人分享,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四、小结。教学后记:

第六课:《昆虫王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外形、色彩、名称、习性等方面的知识。2.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索学习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情感。重点难点:能根据昆虫不同的特点画出不同昆虫的作品。学生评价时描述的多角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手拿一只蜻蜓模型玩具,在教室里“飞”一圈。

在大自然里,只要你留意观察,你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美丽的小虫。他们有的在空中轻舞飞扬,有的在草丛中悠闲的散步;有的在地洞里忙着搬家,有的却在树叶上沐浴阳光„„下面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去看看多姿多彩的小昆虫。

2.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昆虫的影片。教师扳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你们看了这些美丽的昆虫,你最喜欢那一种昆虫?为什么喜欢呢? 1.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昆虫,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2.教师归纳板书:形状、颜色、习性。让学生明白了解的要点。

老师这里有很多昆虫,它们马上就要来到你们中间了。请你们互相说一说这种昆虫,讨论完后每组选一名同学来介绍它。

3.教师发给每组学生昆虫的图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来介绍这种昆虫?选一位同学来介绍。4.学生介绍完那一种昆虫,教师就在实物投影仪上就出现这一种昆虫形象(绘画作品)。请学生看是怎样表现昆虫的特征的。

5.出示作品,看看画家们是怎样表现的。

三、表现:

1.教师演示画出昆虫。一边画一边讲故事情节。2.学生分小组进行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学生能画出自己熟悉的一些昆虫的形状和颜色。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自己所画昆虫的特征

三、学生活动,把画画完整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座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想象,体会乐趣。

五、评价:

同学们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小昆虫,你们看,它们正在开联欢会呢。去欣赏一下,他们是谁?美在哪里?

1.将学生的作品剪出,贴在展台上,学生分组欣赏参观。

2.教师随意拿一只“昆虫”放在投影仪上,同学们说一说哪些地方好看。作者自己说一说学会了什么?

这节课你们收获很大,你将如何处理你的小昆虫呢?是送给好朋友,还是放在家作小摆设,或就扔掉呢?

3.引导学生将作品保管好。

教学后记:学生画得不错,就是不会用嘴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第七课:大鱼和小鱼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鱼的造型特点,仔细品味艺术家笔下的大鱼和小鱼给人们生活中带来的乐趣。

操作目标: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大鱼和小鱼的美。课前准备

课前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各种鱼的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纸做的鱼的灯饰、玩具鱼,鱼形的饰物。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造型特点和艺术特色。难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鱼的特征。

一、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引发思维

课件先出示鱼形的灯饰、玩具鱼、卡通鱼,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从这几幅画中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新、奇、趣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二)佳作欣赏——了解方法——活跃思维

演示课件。展示出各种鱼的自然形态,与艺术加工后的鱼对比着出现在幕布上,让学生直观地比较欣赏画面,谈论画中的鱼。(设计意图:流动的画面,优美的旋律,仿佛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神话般的世界。屏幕上每出现一幅鱼的联想画,学生都会兴奋不已,浓厚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同时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三)变换情境——展开联想——激活思维

课件出示一幅鱼的图片,将此鱼放入不同的情景中(家庭、广阔的天空、无边的宇宙、神秘的海洋),让学生在特定的审美情景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鱼的联想。(设计意图:利用鱼的原型,通过多种形式,引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大,思维更活跃,创作欲望更强烈)(四)渲染气氛——手脑并用——强化思维 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创作。

1、作业形式:可小组合作完成;也可单独完成。

2、作业要求:可从平面表现入手,采用水彩、水粉、水彩笔、油画棒等多种方法进行鱼的联想创作。

3、学生进行创作时,大屏幕上出示刚才欣赏过的画面和播放优美的音乐。

(设计意图:多样的创作手法、不同的作业要求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背景音乐的选择、流动画面的展示渲染了良好的创作氛围,同时也为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短暂的视觉形象,使其消除畏惧心理。)(五)课尾欣赏——延伸空间——拓展思维

采用自评、互评的形式,组织学生评论谁的作品最有趣,谁的作品最吸引人,尽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课后让学生留心观察各种鱼的特点与应用。教学后记:

直观的画面欣赏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原型在不同的环境中摆放,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同材料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个性化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第八课 小动物和妈妈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能认识常见的颜色,能利用线条、和色彩进行造型。

二、教育方面:能体验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亲情。

三、发展方面:在模拟动作中体验动物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动物的形象;体会动物的亲情;表现喜欢的动物。教学难点:关于动物亲情的细节表达。教学准备:

一、收集“小动物和妈妈”亲情故事、图片,以及儿童喜欢的音乐。

二、准备“小蝌蚪找妈妈”的Flash动画,和相关题材的画家作品与优秀学生作品。教学媒体:投影、电脑、幻灯机

作业要求:能用线、色造型,画一幅和妈妈一起的彩色画。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Flash动画,直接导入课题

2、故事引入:教师或学生简述故事内容,提问故事内容,学生讨论回答,尝试表演小蝌蚪见到妈妈的表情和动作。

二、发挥主体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和表演教材中的动物。并启发学生说出更多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引导他们注意小动物的颜色和基本特征。可说说故事。

2、在音乐中与学生欣赏相关题材的画家作品与优秀学生作品。

3、以小组为单位,在自主活动式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一幅有主题的作品。

三、发展主体与父母或亲人分享自己的作品 课题总结:

组织评价活动。与同学交换作品,进行交流与分享。教学后记:

第九课:《奇特的海螺》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海螺的外形结构,能画出比较准确的海螺形状。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能设计出比较好的花纹。教学准备:放大镜、有关海螺的资料、图片,实物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孩子们,你们去过海边吗?在海滩上是否发现大海送给你的礼物呢?有那些呢?从而引出课题。

二、让学生吹一吹、看一看、说一说。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海螺实物或图片,介绍自己熟悉的海螺。

三、让学生欣赏作品,在《小螺号》音乐中欣赏各种海螺的图片或作品,或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比较海螺实物与装饰绘画的异同。

四、与学生共同分析海螺的表面纹理特征,复习上学期“美妙的小世界”课题,演示用放大镜观察海螺,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科技手段观察,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去画一画海螺。

五、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创作,运用各种圆、方、尖等基本形,给它添上美丽的花纹。

六、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七、作业展示,共同欣赏,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小结。(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或同学之间相互欣赏作品。)

八、小结,下课。

教学后记:学生对海螺的形状画得不够准确,添上的花纹效果还可以。

第十课:《美丽的海星》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能观察出海星的外形和纹样,并能归纳出海星的特点。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意愿,绘出美丽的海星。教学准备:海星的图片、学生作品及示范用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讲故事引入:以天上的星星掉进大海变成了海星为题,编一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2、教师谈话引出海星:今天,这个故事中的主角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师做客,大家欢迎!

3、教师拿出海星的标本,扮演海星,引导学生从内到外仔细的观察海星的特点。教师:你知道我是怎么走路的吗?我的样子是不是很特别啊?你看我有几只角啊?(学生观察海星的外形和纹样,归纳出海星的特点,说出海星的表面纹理特征。)

二、尝试表现:

1、教师展示各种海星实物、图片或玩具让学生欣赏。教师:我有许多的兄弟姐妹呢,不信?你们看。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尝试找出不同的表现方式(单色线条画、着色线条画、水粉画等),并与实物作比较,找出海星外形和花纹的特点。

3、教师分析创作海星的步骤(先画出海星的外形、然后在主体形状上添上装饰。)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想象出来的海星。(师说:我还有许多亲戚长得跟我不一样,你能想出它们的样子来吗?)

三、创造表现: 教师布置活动要求,组织学生自由画画。教师:聪明的小朋友,今天是我们海星家族的聚会时间,来了很多海星,你能把他们画下来吗?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业评价:

1、集体展示海星作品,互相欣赏,发表意见。

2、模仿、扮演海星家族聚会的游戏。

五、小结,下课。

教学后记:学生们能积极地画出海星的外形特点,也能够给海星添上漂亮的花纹,大部分同学都能开动脑筋画出自己心中的海星。

第十一课:《神奇的大海怪》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欣赏各种动物的图片资料,认识它们各自的特征,再进行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动物的特征,增强爱护动物的思想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展示数张常见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动物的特征。

二、教师展示龙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分析龙的构成。(提示:龙是由12种动物合成的,也就是具有12种动物的特征。)

三、教师展示师生共同收集的海洋生物的资料(如海马、海龙、海螺、海星等),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教师作补充。

四、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如何将数种海洋生物的特征,有选择地结合成一个与众不同的海洋生物。(提示学生:你想合成多少种海洋生物的特征?合成的海怪能做些什么?)引导学生构思大海怪的形状。

五、让学生分小组说说自己心中准备设计怎样的大海怪。

六、教师说明作业的要求,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辅导。(提示:以某一种海洋生物的造型为主体,添加有特点的其他生物的大的结构,改变主体的头部、肢体与个部分器官的造型。拟人也是一种创新的好方法,海怪会变得更神奇更有趣。)

七、作业评价: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展示海怪作品,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八、小结,下课。

第十二课:《动物的花衣裳》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动物的花纹,色彩发及自我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给动物添上花衣裳。教学难点:学生给动物添的花纹要特别、色彩要好看。教具准备:课件、范品、动物的外形、背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里,只要你们留意观察,就会发现许许多多可爱的动物,他们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草丛中散步,有的在树叶上晒太阳,还有的在海底里漫游,下面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走进动物的世界,去看看爱穿花衣裳的动物。教师板书课题。

2、出示动物图片的一部份,师说:“你们知道那种动物喜欢穿这样的花衣裳的呢?”学生回答(蝴蝶、孔雀、斑马、豹„„),大家都很聪明,全都猜对了。(在学生猜的时候同时让学生欣赏到这四种动物的花纹特征。)

a)老师觉得哪一种动物的花衣裳最神奇的呢?(变色龙)变色龙可厉害呢,它每去到一个地方,它的花衣裳就会跟着当时的环境变成另一种颜色。b)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变色龙的利害。

c)然后小结:除了变色龙,还有很多动物身体的颜色常常与周围的环境相似,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容易被敌人发现。举例说明。

二、讲授新课:

a)看了这么多的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的花衣裳呢?为什么喜欢呢?(色彩美、花纹美)你看到了什么好看的颜色呢?(红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你又看到了什么花纹呢?(点、线、面组合)。

b)你们知道吗?花纹分为两种:单独的纹样和连续的纹样。单独的纹样是指一个一个单独分开的纹样,教师出示范例,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连续的纹样是指一个连接着另一个不断开的纹样,后让学生进行创作。(让个别学生到黑板上画)

三、表现运用:

(1)出示背景,师:“看,这里的景色多美啊!可是动物们都去哪了呢?哦,原来它们的花衣裳不见了,心里着急得很呢!你们能帮帮忙,给它们添上花衣裳,让他们能高高兴兴地跑出来,好吗?(2)上课前呢,老师已经请了两位小朋友帮忙,给小动物添上了花衣裳,你们看,漂亮吗?(3)你们有没有信心添得比他们更好看呢?下面请你们出来选出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帮它穿上美丽的花衣裳。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业评价:

(1)让学生把完成的作业贴到黑板上。

(2)学生装互评、离开座位说。个别回答:你喜欢哪只动物的花裳?为什么?(3)分小组说说:

我能认出()种动物的花衣裳。我会画出()种动物的花衣裳。

(4)教师小结:课余时间,你们再欣赏一下更多的动物,看看他们穿什么华衣裳,把喜欢的画下来,或者给它设计一件更好看的花衣裳。

教学后记:在上这课之前,我预先做了花纹的训练,再加上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比较高,很专心,因此大部分同学都能画出比较好的效果。

第十三课:课题 涂色游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颜色的名称,知道颜色有深浅。

2、技能目标:训练学生用色彩平涂的方法画一幅意象画,并启迪学生的想象思维;

3、审美目标:让学生感受涂色创作的乐趣,用语言大胆表达对游戏和作品的感受。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色彩平涂绘画。难点:用较丰富的词汇评价作品。

突破难点的措施:创设游戏情景和多角度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表达。

兴趣点:小小“变字”魔术导入课题;学生分成五个“色彩部落成员”进行作业练习。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预先准备四张白纸贴在黑板上,并用油画棒写上“涂色游戏”四个字,其中“涂色” 两个字用白色油画棒写。学生只能看见“游戏”两个字。

1、师问:“同学们看见黑板上有“游戏”两个字,知道要玩什么游戏吗?老师来变个小魔术,同学们就知道了”。

2、教师将白纸分别涂上红色和绿色,纸上便出现“涂色”两个字,教师揭示课题——涂色游戏。

二、新授

1、学生认色抢答游戏。(复习游戏)。

〈1〉教师分别出示各种颜色的彩色笔,学生说出颜色名。

〈2〉教师说颜色的名称,学生迅速手举这些颜色的彩色笔或油画棒。

〈3〉教师说词语,如“苹果、国旗、蝴蝶”。学生迅速手举能表现这些词语的彩色笔或油画棒。教师过渡:“同学们已经认识很多颜色了,那我们就来玩涂色游戏吧。”

2、电脑演示涂色游戏的过程。(突出重点)

教师先板画出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形状,如:直线、曲线、折线、方形、圆形、不规则形等,再用电脑绘画演示:随意的用这些线和形勾画组合成各种画。举例1:老师随便涂上各种颜色,看看会变出什么画来。

教师演示涂色。先涂上一些深色,如:深蓝、深红、深绿、紫色;再涂上一些浅色,如:浅黄、浅绿、浅蓝。引导学生说出:“哪些颜色深?哪些颜色浅?深色旁边涂浅色,浅色旁边涂深色。” 涂色时教师强调深色和浅色的搭配。涂完后请学生想象给画取个名字。教师引导取名:多彩迷宫、美丽的花园、妈妈的花衣服„„

举例2:演示另一勾线画,这一次只涂红色和黄色,看看又会变出怎样的画来。学生上前演示涂色,请学生再取一些画名。

3、师生归纳:(探索式学习,掌握要点)

(1)得出要点:可以涂上各种颜色;也可以选择一至两种颜色来涂;但都要注意深色和浅色的搭配。

(2)引导学生探索归纳涂色游戏的方法,教师板书:勾线画形——涂色——取名。

4、赏画学习。(见多识广,进一步激发创作情感和拓宽学生的思路)(4分钟)(1)引导学生看教材上的范画,学会使用教材学习。(2)放课件欣赏作品。

第一部分:“画家这样画”——画家作品欣赏。学生说说颜色或取画名。

第二部分:“我也会画”——学生作品欣赏。

师:“你们一定很想画了吧,老师去请一位神秘的朋友来和大家一起玩,好不好?”

三、作业布置。(营造游戏氛围,形成课堂教学高潮)

1、教师头戴王冠、粘上胡须装扮成色彩国的国王,将5个小组安排成5个不同的色彩部落,并分给他们5块展板。(5个色彩部落分别命名红花、阳光、森林、海洋和彩虹部落)。

2、作业要求:根据你部落名称来选择颜色涂出一幅想象画,并取一个好听的画名。

四、巡视辅导

1、以国王的身份帮助“各部落”学生选择颜色。

2、注意强调涂色时的手部动作和正确的坐姿。

五、小结:

1、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师生共同展示评价作品(大胆表达,体会创作的快乐。)

各部落派代表自我介绍作品,说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学生评价并取名。预设问题:(1)你的画叫什么名?为什么取这个名?(2)哪些地方画的好?那些地方画的还不够好?(3)你觉得这个游戏哪里最好玩?(4)你能想出新的玩法吗?

教师归纳评价,分别表扬有个性、有进步、有耐心的学生。

2、课后拓展

教师展示装裱好的作品(教学延伸,课堂与生活联系)师问:“想想看,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画来做什么呢?”。

教师出示装好画框的作品,说明可以装饰房间。引导学生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作品和劳动。

六、下课。教学后记:

第十四课:《我在天上飞》

教学目标:

1、设置情境,使学生从有趣的表演中,体验到设计活动的乐趣。

2、学生积极探索绘制,并能借助飞机的制作充分表现爱好与情感。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能乐于表现个性。重点难点: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拓展学生的丰富想象,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设计制作表演活动。

2、通过学习,学生乐于借助飞机的制作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好。

3、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4、引导学生把联想与制作设计完美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设置情境,激发兴趣与联想。

创设飞机在飞的情节,让学生自编故事情节,并描述故事。提问: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学生描述情节,鼓励对画面仔细观察想象的孩子,鼓励学生对画面提出质疑并相互讨论。

2、讲授新课:

(1)设疑问“你们知道,这些有趣的飞机是怎样做的吗?它们有哪些有趣的特点?”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表意见,并作出本小组的讨论草稿,有不同意见和不同想法的进行当场实践,各小组不断比较改进设计方法,共同参与探讨飞机的基本制作方法。教师指导鼓励大胆设计和有创新思路的学生。

(2)设疑问“大家知道了飞机是怎么做的,怎样让的他变得更好玩有趣?”

学生再次分小组讨论,给予孩子更多的联想空间,在充满激情的气氛中学生能无拘无束的议论设计心中想要的飞机。教师从飞机的形状、色彩、表情等方面充分启发学生思考。

(3)提出疑问“你们联想的飞机可真不错,你们能做出来吗?能让这好玩的飞机表演有趣节目吗?” 学生根据联想的飞机设计,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是分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是自己寻找合作的伙伴、可以是独立完成,创编故事情节。(4)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学生作业不规定内容,由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完成创编的内容,教师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给予指导 教学后记:学生对这次的活动特别感兴趣,他们都喜欢飞机,并且都会折飞机,而且能给飞机添上好看的花纹,比较好的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制作的飞机的特别之处

三、学生活动,把作品制作完整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想象,体会乐趣。

五、学生表演:学生表现,师生共评。

学生把完成的作品,摆上讲台,采用自己乐于方式描述作品。对作品有创意,表述生动有趣的学生给予肯定,并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使其兴趣更高涨。

教学后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好,也可能不够大胆,脑子里想得好,却不知道怎么说出来,因此交流的气氛不够活跃。

第十五课:《漂亮的花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染纸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浸、点、染的方法,并用来装饰。3.情感与态度:体验染色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染纸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染色时染料的浓度、染色的时间与成品效果的规律、节约用材料。教学用具: 1.教师准备

笔记本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生宣纸、彩色墨水、毛笔、水、调色盘、抹布、白卡纸、各种染色的作品等。2.学生准备

生宣纸、彩色墨水、毛笔、水、调色盘、抹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啊呀!老师不小心把颜色滴在这张宣纸上了,这可怎么办呀?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在旁边加点其他颜料等学生可以发挥想象任意回答。

二、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欣赏染纸作品

染纸图案怎么会染得那么整齐、漂亮? 2.折纸方法

A. 观察老师出示的作品是哪种折法? B. 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折法吗?

C. 教师概括总结:米字折、折扇折、田字折、辐射折、平行折、井字折、十字折、卷折、对角折等。

3.折纸口诀:一看纸怎么折,二看色怎么配,三看用了多少水,四看作品美不美。4.折纸方法

1.浸染法;2.滴染法;3.冲染法;4. 浓破淡法。5.染纸种类

1.单色染纸;2.彩色染纸。

四、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1. 分小组用不同的折法完成不同的染色 2. 制作一块“美丽的手帕” 3. 重点加强弱示学生的辅导

五、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六、课后拓展

1.这些美丽的染纸在平时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2.课件欣赏用染纸制作的剪纸、剪贴画、折纸作品等,引导学生在课后尝试制作。

第十六课:《手套袜子的妙用》

教学目的:

1、用费旧的手套袜子,采用剪、拼、贴等方法进行造型想象。

2、通过动手与动脑结合,想一想、做一做的方法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举行活动,使得“物以致用”同时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重点难点:运用折、剪、拼贴等方法进行造型设计想象制作。组织学生举行活动,激发学生美化生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直观有趣的民间饰物激发学习乐趣。

1、请学生欣赏民间饰物和图片,引入本课。

2,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饰物资料,并用简短的语言作介绍。重点介绍造型和色彩。

3、教师小结学生的介绍并总结民间饰物;造型夸张、简洁、色彩鲜艳。今天我们也用这些手法,运用手套袜子,来进行有趣的活动。

二、进入新课:用组合拼贴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设计制作。

1、教师表扬资料展示充分的学生,并鼓励学生设计夸张简洁的造型

2、教师出示作品,你觉得这些小玩意有趣吗?原来袜子还有这用途。这么有趣的“变”是经过怎样的步骤做出来的呢?

小组讨论,你觉得这作品什么地方最值得你欣赏的?(学生回答)

3、教师以一小动物的造型,结合袜子的外形进行想象,变形,制作。

4、看了老师的想象制作后,有什么想说的,或你发现了什么?

5、出示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让学生明白原来手套,袜子还可以进行巧妙的制作的

6、请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造型,并说一说制作的过程,教师一边完善、总结制作方法: 1)构思形象

2)用、剪、折、等方法得到基本图形。3)组合造型。

三、学生设计制作:鼓励学生开展思路设计各种袜子手套造型的作品。教师随机展示学生作品以激发学生制作的热情。

四、进行美化教室的活动

1、组织学生分小组布置美化分配的场地,要求小组协作。

2、学生评价所布置效果,教师小结,评出优胜组

教学后记:学生能大胆地创新,巧妙的运用袜子,制作出许多有趣的作品的初稿,也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带齐用具,没有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制作的动物手套袜子的特别之处

三、学生活动,把作品制作完整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想象,体会乐趣。

五、学生表演:学生表现,师生共评。

启发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的周边环境,“物以致用”设计制作装饰品去美化生活。教学后记:学生能按自己的构思完成作业,但就不会评价。

第十七课:《有趣的鞋》

教学目标

1.欣赏并发解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

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试尝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课前准备 :

1.教师准备和学生课前分别收集一些广告纸,旧的挂历纸,包装纸;零碎的布;旧毛线,钮扣;彩泥等等。

2.学生课前准备剪刀,胶水,水粉颜料,油画棒或水彩笔等。

3.课前教师收集虎头鞋,凉鞋等别致有特色的鞋子,制作几双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做范例。教学过程:共两课时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带来的各种鞋子,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说”,了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点及组成部分。2.发展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在欣赏与联想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敏锐的造型感觉,采用大胆的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一双有趣的,用料独特的鞋子作品。

1> 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讨论,分析,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找出根据各种材料制作鞋子,注重在质地,图形或色彩上产生不同效果。

2> 绘画制作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协调,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图形,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过直觉进行大胆随意的创作。

3> 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广告纸,彩泥里,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鞋子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三、教学拓展

1.可以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报,采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马塞克式的效果来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寻找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贴”,“缝”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创作。3.用泥制作立体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颜料添加花纹,颜色。

4.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组鞋子的设计制作作品,并粘贴在废旧的纸板上,同时为版面确定主题,美化设计,进行展示,评比。

第十八课:《丑小鸭与白天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在模仿制作中,自主掌握制作步骤

②运用点﹑线﹑面﹑色装饰美化小鸭。2.技能目标:①在模仿制作中,自主掌握制作步骤 ②运用点﹑线﹑面﹑色装饰美化小鸭。

③学习折﹑剪﹑画﹑粘贴的方法制作丑小鸭与白天鹅 3.审美目标:在欣赏和表演中感受纸立体造型的美。教学重点:丑小鸭与白天鹅的纸工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丑小鸭与白天鹅的形象特征;丑小鸭的装饰。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丑小鸭与白天鹅的图片﹑示范用作品 2.学具准备:彩色笔﹑画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创设情景:教师讲述《丑小鸭》的故事:美丽的夏天,鸭妈妈

孵出一群小鸭。其中一只灰色的长得又大又丑,大家都叫它“丑小鸭”。谁都不喜欢它,还欺负它,可怜的丑小鸭很难过,它悲伤的离开了家,四处流浪。丑小鸭孤独的从夏天流浪到冬天。在春天悄悄来临大地的一天,丑小鸭正躺在沼泽地的芦苇丛中,他拍拍发僵的翅膀,没想到他竟飞起来了,它一直飞到湖里去,正在它陶醉于飞翔的感觉的时候,它惊讶的看到了自己在湖里的倒影。2.导入课题:提问:同学们你们猜猜丑小鸭为何惊讶呢?

回答:它看到了怪物;它看到自己在飞的样子很丑„„;它看到自己变天鹅„„;它看到自己变美了。呀,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

老师:对了,它变成一只美丽雪白的天鹅。春天的太阳温暖地照着,他舒展开翅膀,扬起优美的脖颈,正如诗中所说:白毛拂绿水,红掌拨青波。这就是著名的安徒生童话《丑小鸭与白天鹅》。

二、新授

1.播放丑小鸭与白天鹅的图片,欣赏图片了解丑小鸭与白天鹅的外部特征。提问:丑小鸭与白天鹅各有什么特征?在毛色,外型等方面形容一下?

回答:丑小鸭的毛是黄灰色的,嘴巴又阔又扁,脚很短;天鹅身体修长,颈很长,羽毛纯白,翅膀既阔且美。

2.提问:黄毛丑小鸭变成了雪白美天鹅,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回答:喜欢,因为丑小鸭最终变成美丽的天鹅;不喜欢,因为觉得丑小鸭好可怜。

老师总结:在丑小鸭的故事中,我们学习到了,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高兴或挫折。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我们应该抱着乐观的态度,想想自己生活在如此好的环境中,每天都可以上学学习,等等„„面对挫折,我们也不能气累要勇敢的立起来,反省失败的原因,希望下一次能做得更好。)3.出示今天要学习的两个手工制作。

提问:今天就让我们来制作这个故事中的主角。你更喜欢哪一个,丑小鸭还是白天鹅?为什么?你准选择什么工具﹑材料?

有的:丑小鸭;有的:白天鹅;有的:用白纸和彩笔来做;有的:用彩色纸和油画棒来做„„ 4.播放制作步骤图:

5.怎样才能制作出会摆动的丑小鸭?丑小鸭的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肚子不能尖,要圆一点(一边讲解一边亲手示范制作过程)。

6.用折叠和剪贴的方法能做出飞翔和游水时的白天鹅(一边讲解一边亲手示范制作过程),你还能不能动一下脑筋,怎样能做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呢?你还会对它进行添画与装饰吗? 回答:会„„

提问:你会用什么工具装饰它?

回答:彩笔;用彩纸剪出图案贴上去;„„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做出一个丑小鸭或白天鹅,然后把它装饰得与众不同。

三、作业布置

①基本要求:设计制作一个丑小鸭或白天鹅纸立体手工作品

②较高要求:设计一个独特和创新的丑小鸭或白天鹅,用不同的手段装饰丑小鸭或白天鹅纸立体手工作品

③用自己的制作设计一个表演《丑小鸭》的故事。

四、巡视辅导 ①根据作业要求巡视2-3遍找出共性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于本课的学习难点是在丑小鸭与白天鹅的手工造型方面。丑小鸭的肚子剪得不够圆,折出的天鹅翅膀藏不进身体里去,把脖子剪断了„„)②对于这种种问题,我采取对于上手快的学生先学会,再让他们一起帮助能力低的部分同学。对于作品的要求不定得太高或过于精细,对孩子们来说大特征大外型能抓住就算很成功了,给予表扬。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折﹑剪﹑画﹑粘贴的方法制作丑小鸭与白天

鹅,运用点﹑线﹑面﹑色装饰美化小鸭。在欣赏和评述中也感受到纸立体造型的美,制作过程中体会到设计制作的愉悦和与人交往的乐趣。希望同学们回家后用自己的制作表演一段《丑小鸭》故事给家人看。

六、课后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丑小鸭与白天鹅的外部特征,认识到纸立体造型的美。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查找更多关于小鸭与白天鹅资料,同时也可以查阅更多立体造型的艺术品进行欣赏。

第十九课:《会伸缩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纸造型中“伸缩”的原理。2|、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纸材制作一个会伸缩的动物。

3、审美目标:让学生体会设计运用的乐趣,加强“废物利用”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动物“伸缩”的造型特点。教学难点:设计会伸缩动物的独特方法。

难点突破的方法与措施:范作欣赏、运用课件中动物的动画动态来启迪。

兴趣点:教师用会伸缩的纸动物来进行童话剧表演导入;有奖抢答活动;学生做好会伸缩的纸动物来进行童话剧的表演游戏。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教师范作几个、小舞台造型的框架(用费硬纸做)、动物形象图片、课件。

2、学具准备:剪刀、彩色笔、色纸、胶水、颜料、小木棍。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教师利用先准备好的小舞台和会伸缩的纸动物来进行童话剧的表演。表演内容:长颈鹿利用它的长脖子帮助其他小动物过河的故事。

2、导入课题:(板书)会伸缩的动物

二、新授

(1)教师将范作分发给各小组学生,让学生观看玩赏。说一说:有谁告诉大家这玩具是怎样作出来的?

(2)师生讨论归纳:(板书)画——剪——折——粘——上骨条

指导学生看书第37页,了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全班学生来一次折纸比赛:看谁折得又快又好。

(3)教师出示几个制作“伸缩”部位不好的作品,学生观察找出问题——即:不够美观;不够有趣味等。教师再强调:设计(板书在画字的前面)就是要先想好动物的什么部位进行伸缩又美观又有趣。

(4)放课件:开展有奖抢答活动

各种动物的动画画面。师选择其中问:这个动物怎样设计它的“伸缩”呢?鼓励学生的设计,表扬独特的设计。学生回答完后,再放出课件中的设计样式。将范作奖励给设计优秀的学生。反复几次,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作业布置:

1、充分利用自己的纸材和工具制作一个会伸缩的动物。

2、注意巧妙设计动物的伸缩办法,争取与别人的伸缩设计不一样。

3、与小组的朋友合作编个故事玩一玩。

四、巡视辅导

1、帮助学生选择搭配不同的纸材料。

2、及时提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如小木棍的粘合:用透明胶纸)

3、教师用范作和先做完的学生一起玩,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并启发学生编故事。

五、作业评述

1、教师任意请学生从造型美观、制作牢固、伸缩有趣来说一说自己的作品。

2、每小组自由组合上前用会伸缩的动物在小舞台上表演。

六、课后拓展:

1、将课堂上学的设计制作方法介绍给家人和朋友。

2、课后再制作几个不同的会伸缩的纸动物。

第二十课:《我们的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参考相关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抓住动物的基本特征,由基本型入手采用多种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惜动物的情感思想。教学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教学难点 :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学准备:课件、彩泥、牙签、小刀、剪刀等。学生收集关于动物的资料。教学过程 :

1、谈话:我们的学校对面有个老邻居:动物园,我想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吧?那你知道那些珍惜动物哪?请说一说。

2、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看录像。(大象、犀牛、斑马、长颈鹿)

3、猜一猜:请一个同学表演动物特征,其他同学猜动物。

4、欣赏艺术品 :现实中的动物与艺术的不同。欣赏泥人张的作品。

5、欣赏学生作品:我们学生也能做出精美的作品。

6、比较:绘画作品与泥塑的区别。

7、探究:请学生研究是如何作的:

⑴复习:几种泥塑技法。

⑵变魔术:出示一个圆球,请同学看由一个基本型变出的各种动物

8、学生参考自己和教师收集的动物资料进行创作。

9、利用沙盘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评互学,找到自己不足回去加以改正。

10、教育学生热爱和保护珍惜动物.

第五篇:岭南版2016-2017学第一学期四年级美术教案

2016——2017学第一学期

四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走进民间美术》2016年9月1日 第一课时:《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 学习目标:

一、收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并进行归类。

二、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三、能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尝试组合表现一幅喜庆吉祥的画面。教学要点:

重点:能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难点:尝试对调查的作品标出相关知识及其表达的吉祥寓意。兴趣点:找出与“寓意”“谐音”“象征”相对应的图案纹样。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吉利话”想对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吉利话与吉利画”的关系,了解和进行“谐音、寓意、或、象征”的联想。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哪些民间艺术品。4.板书课题: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间艺术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民间艺术品,设计小组考察报告的格式。

4、作业布置:能评述或临摹民间美术作品,能填写考察报告,举办小展览。

三、展示与评价

1、教师用花瓶、服饰、餐具等形状作展板,让学生体验纹饰装饰美化生活。

2、评价:自评、互评、教师导评。

四、课后延伸

布置:收集身边的民间美术作品。第二课时:《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 学习目标:

一、收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并进行归类。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能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尝试组合表现一幅喜庆吉祥的画面。

二、与同学一起到社区调查收集民间美术作 品,分析、整理、归类。与同学一起合作布置小展览。

三、对民间吉祥图案纹样或色彩产生兴趣。收集民间吉祥的图案。教学要点:

重点:能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难点:尝试对调查的作品标出相关知识及其表达的吉祥寓意。兴趣点:民间美术的分类与特色。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吉利话”想对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吉利话与吉利画”的关系,了解和进行“谐音、寓意、或、象征”的联想。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哪些民间艺术品。4.板书课题: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间艺术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民间艺术品,设计小组考察报告的格式。

4、作业布置:能评述或临摹民间美术作品,能填写考察报告,举办小展览。

三、展示与评价

1、作业评述: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教师小结:能评述或临摹民间美术作品,能填写考察报告的学生进行表扬。第二课《美妙的泥纹饰》2016年9月8日 第一课时:《泥板植物》 学习目标:

一、学习初步的浮雕构成知识,培养学生抽象构成的能力。

二、在纹样的组合排列和色调处理中加深对图案形式美(统一、变化)的感性认识。教学要点:

重点:认识设计植物浮雕。难点:

1、对植物浮雕知识的理解。

2、运用泥团、泥条、泥块形成点、线、面,简练夸张地表现植物的主要特征。兴趣点:①玩泥巴,识陶艺。②多种泥塑手法运用构成肌理变化美。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出示课前准备的构成的植物造型及教师的范品,指导学生仔细欣赏。认识这些植物有不同的花、果、叶、茎,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特色。

2、板书课题:泥版植物

二、课堂发展

1、指导学生观看右上图的照片,指出树叶的形状本来很简单,色彩也很单纯,由于它重重叠叠,便产生了丰富奇妙的装饰效果。人们从这现象中找出了一种规律,就是现代设计的构成方法——雕塑。教师演示用两片树叶的外形,并将它们部分叠合,从它们形状、色彩的变化,说明用这种构成形式可以设计出很漂亮的植物浮雕。

2、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浮雕设计作品,讲解设计步骤,边讲边演示:

①选一个不太复杂的任意形作基本形(只画外形)。

②在纸上画一个14cmX14cm的方格,把基本形逐个画在格内,使每个基本形之间都有一部分叠合在一起,注意叠合时高低、左右位置或方向的变化,叠合部分的面积也应有大小、多少的变化。

③选择同一种植物的三四个不同构图,标在画纸上,然后按稿着色,进行雕塑。

3、布置作业:先让学生朗读理解课文及作业要点,后按要求以泥塑方法设计一幅植物浮雕。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作品。

2、你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怎么改进? 第二课时:《泥板动物》 学习目标:

一、能用像皮泥条、泥快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动物浮雕。

二、在比较中,学会观察与比较动物的不同形态与特征。能在创作中,大胆想象与表现泥板动物浮雕。

三、热爱大自然,喜欢大自然的小动物。知道动物、泥与人的关系。教学要点: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浮雕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浮雕艺术作品的“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动物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动物的形态和特征。它们的头、身驱、四肢、斑纹、色彩等有什么不同?把你喜欢的动物,说说她形态特点和色彩特点。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像皮泥、的特征,尝试用像皮泥塑出凹凸起伏、夸张、变形的动物画面。

4、板书课题:泥板动物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浮雕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浮雕艺术品。你准备用像皮泥雕出什么样的植物作品。

4、作业布置:能综合运用塑、刻等手法表现夸张、变形的泥板动物浮雕。

三、展示与评价

1、自评:我用了哪些泥塑手法完成作品?

2、互评: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怎样改进? 第三课时:《神秘的图腾柱》 学习目标:

1、学习初步的雕塑构成知识,培养学生抽象构成的能力。

2、在纹样的组合排列和色调处理中加深对图案形式美(统一、变化)的感性认识。教学要点:

重点:认识设计图腾柱。难点:

1、对图腾柱知识的理解。

2、运用泥团、泥条、泥块形成点、线、面,简练夸张地表现图腾柱的主要特征。

3、运用纸制作图腾柱。

兴趣点:①图腾柱的故事;②欣赏图腾柱艺术;③合作创作图腾柱。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出示课前准备的构成的图腾柱造型及教师的范品,指导学生仔细欣赏。

2、认识这些图腾柱有不同形状、颜色各有特色。

3、介绍图腾柱的有关知识。

4、板书课题:神秘的图腾柱

二、课堂发展

1、指导学生观看课前准备的照片。

原始部落认为某种动物或自然跟本氏族有特殊关系,而其当作本氏族的标志,形成图腾。图腾柱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引导学生发现图腾柱的神秘抽象之处。

2、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图腾柱作品,引导学生尝试探索如何折(卷)纸材画成装饰柱?如何卷成泥柱子塑造装饰柱?你还能运用哪些材料和方法塑造与众不同的装饰柱?

3、图腾柱造型大胆夸张,由各种不同形象大小穿插、组合而成,柱身遍布装饰,别有情趣;讲解设计步骤,边讲边演示:

①画出柱体外形; ②划分柱体单元; ③添加装饰纹样。

4、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绘画、泥塑等),个人或小组创作一个装饰柱。

三、展示与评价

1、组织展示作业,评选优秀图腾柱作品。

2、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评选作品: ①介绍你自己的作品的创意; ②评一评谁的作品最夸张、有趣; 第三课:《厨房交响曲》2016年9月20日 第一课时:《炊具与餐具》 学习目标:

一、能用透叠的方法画一组炊具与餐具。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造型能力及色彩搭配能力。教学要点:

重点:画一张炊具与餐具的透叠画。难点:透叠方法的掌握。

兴趣点:剪出生活或想象中的炊具与餐具的不同造型。教学过程:

一、课堂发展

1、让学生说说哪些是炊具,哪些是餐具,并用语言总结。(讨论)

2、通过分类小游戏来认识炊具餐具。

3、让学生用概括的方法试画准备好的炊具陶罐。

4、选对错游戏,辨别构图优劣

5、利用已有的概括图形,通过重叠交叉的方法,摆放出构图合理的图画。(准备教具)

6、观察不同透明色的形状重叠后会出现不同的色彩变化。(请学生尝试)

7、分析两张范例画,说说它们构图和上色方面的优劣。(学习好的构图和填色方法)

8、布置作业:①选取几件感兴趣的炊具和餐具先形象概括(画大)

②把概括的形象交叉重叠画在画纸上(画满)

③涂颜色时注意用不同的颜色区分透叠产生的新图形(画完)

二、展示与评价

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第二课时:《妈妈的好帮手》 学习目标:

一、能想象设计外形奇特、色彩大方、多功能的“厨房好帮手”。

二、在设计创作“厨房好帮手”的过程中,能异想天开,大胆设计创作。

三、在探究创作过程中,能体会美术与生活的联系,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教学要点:

重点:能想象设计外形奇特、色彩大方、多功能的“厨房好帮手”。难点:在设计创作“厨房好帮手”的过程中,能异想天开,大胆设计创作。

解决难点的方法:提供更多的机器人范作供学生参考,鼓励他们大胆联想、举一反三。兴趣点:①设计多功能的“厨房好帮手”

②想象“厨房好帮手”机器人的外形、色彩、功能。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二、课堂发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图片导入,观看一组父母在厨房煮饭的图片。

1、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的妈妈每天都在厨房做饭,辛苦吗?

2、教师小结,是呀,妈妈真辛苦!每天都在为我们的饮食起居操心,古人云“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告诉我们首先要孝顺父母,今天就让我们来发挥自己聪明才智为妈妈设计一个“好帮手”。

3、导入并板书课题:妈妈的好帮手。

(二)合作探究,引导启发

1、课件出示课本中《节约空间的外旋式全自动炊具》等作品,引导学生从“好帮手”功能方面进行想象,构思为妈妈减轻家务负担的“好帮手”。

2、课件出示课本中的0

三、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作业。

你发现了民间玩具的哪些特征? 谁的个性作业写得好或画得好?

四、课后延伸

1、了解本土民间玩具的相关信息。

2、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玩具。第三课时:《漂亮的挂盘》 学习目标:

一、认识挂盘的功能与艺术性;运用适合纹样,巧用材料设计装饰挂盘。

二、在比较中体会均齐式、平衡式的美感形式:感知适纹样,体现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手法,体会国内外挂盘艺术的不同风格。

三、在选择与创作中,感受各种材料、彩绘挂盘和陶盘不同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及不同的美感。

四、在探究创作过程中,能体会美术与生活的联系,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教学要点:

重点:能运用均齐式、平衡式的纹样设计装饰挂盘。

难点:能运用明快的色彩和简练、夸张的手法设计适合的纹样装饰挂盘。兴趣点:①感受与想象“鸟”挂盘、“瑞兽”挂盘的造型、色彩与寓意。

②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挂盘。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风格挂盘。导入新课。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手法挂盘。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1)尝试使用学过的绘画、剪贴、泥塑等多种技能。(2)可以选择对称或均衡等美感形式:(3)图案内容可以选择“动物、植物、人物”等具象形。

4.板书课题:漂亮的挂盘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提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艺术挂盘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品的挂盘。你准备用什么样材料设计作品。

4、布置作业:能运用“均齐式、或平衡式的美感形式,明快的色彩,简练、夸张的艺术手法设计适合纹样装饰挂盘画。

三、展示与评价

1、引导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创意。

2、教师评价:是否构图饱满,能运用明快的色彩和简练、夸张的手法设计装饰挂盘。第四课时:《蔬果造型》 学习目标:

一、通过观察,了解蔬果变化多样的形状和鲜艳多彩的色泽。

二、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学习夸张装饰的方法,运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三、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教学要点:

重点:用将收集到的若干蔬果运用各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蔬果形象。体验设计、运用的乐趣。

难点:让学生针对性地联想,尝试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兴趣点:①欣赏蔬果的卡通形象。

②表演蔬果的童话故事。

③创作蔬果的童话故事。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你喜欢吃蔬菜和水果吗?它们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蔬果除了可以食用之外,还可以变成一件艺术品。

2、欣赏蔬果制作的范作。这是什么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是怎样做出来的?你最喜欢哪个作品?(说一说各种蔬果的名称、形状和颜色的特点)

3、揭示课题:蔬果造型

二、课堂发展

1、出示萝卜,请学生思考:萝卜像什么?(老鼠、闹钟、蝌蚪„„)

我们可以加上哪些东西使它变得更像你想象当中的形象?

学生交流:如做金鱼,用萝卜做身子,将小西红柿用牙签插入做眼睛,胡萝卜切块做嘴巴,芹菜叶做尾巴„„

这里运用了哪些方法?学生思考回答:插、切、剪等。

参考教科书,学习如何巧妙地运用蔬果的形、色造型,激发创作欲望。

2、学生说说自己带的蔬果可以用来创作怎样的造型。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对蔬果的形状、色彩、质地等特点进行分析。这像什么?那像什么?可以做什么?还需去掉哪些?补上哪些?等等。

3、学生制作。

蔬果造型的制作要尽量少剪、少削,保持蔬果的自然形态。注意用刀安全。

三、评价与发展

1、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己制作的蔬果人物造型进行童话故事新编。

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第五课时:《盐的妙用》 学习目标:

一、感知肌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运用“撒盐排遣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二、在尝试探索中,自主掌握“撒盐派遣法”。在观察想象中,感受机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

三、对“撒盐排遣法”产生的机理效果产生兴趣。教学要点:

重点:运用“撒盐排遣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难点:能对点、线、面状的机理效果进行联想和创造、重新设计一幅有趣的画面。兴趣点:感受肌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运用“撒盐法”产生的肌理效果,进行联想和再创造活动。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美术作品。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机理效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欣赏画家梁培龙的作品《欢乐的小溪》感受“特殊技法”创作的一种节奏美。

(2)尝试探索“撒盐排遣法”,体验画面产生异变而制造的特殊的点、线、面状的机理:

(3)明确作业要求,即运用点、线、面状的机理进行联想,再创造有趣的画面。

4.板书课题:盐的妙用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机理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作品。你准备用什么样材料设计作品。

4、作业布置:能运用“撒盐排遣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三、展示与评价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四课:《我们的大自然》2016年10月3日 第一课:《美丽的荷塘》 学习目标:

一、体会画家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

二、学习写意画的用笔、用墨、并进行临摹变化,表现荷花的画面。

三、在观察与记忆中,激发表现荷花的兴趣。

四、在观察与比较中,体会画家借物抒情的意境。在临摹与变化中,体验写意画的用笔、用墨。教学要点:

重点:学习画家写意画的用笔、用墨,表现荷花的画面。难点:能临摹画家写意画的用笔、用墨、创意表现记忆中的荷花。兴趣点:水墨画的笔墨表现情趣。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美术作品。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大自然的动物、植物。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让学生观察生于淤泥沼泽中的荷花,在圆盘似的绿叶衬托下,如出水芙蓉亭亭玉立,而感受“出淤泥而不染”的寓意。

(2)让学生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的作用,开阔视野:

(3)观察荷花的造型、色彩和花、叶、茎的结构,如荷花以红荷花与白荷花为多,花瓣阔大,瓣头带尖,提高学生观察与表现的能力。

4.板书课题:美丽的荷塘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荷花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作品。你准备用什么去画荷花。

4、作业布置:能创造性地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表现记忆中的荷花。

三、展示与评价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二课:《快乐的黑天鹅》 学习目标:

一、能向大师学习,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快乐的黑天鹅”。

二、观察与回忆中,了解黑天鹅的生活习性,感受其优美的动态和黑亮的色彩。

三、体会画家对“黑天鹅”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喜爱珍奇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教学要点:

重点:能向大师学习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黑天鹅”。

难点:能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快乐黑天鹅”。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美术作品。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黑天鹅”。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黑天鹅的生活习性。

(2)黑天鹅生动、优美的动态(如昂首阔步、左右摇摆、展翅飞翔、踩水飞奔、优美的曲项、拨水畅游等):

(3)黑天鹅的形态、色彩、(形状象鹅,体形较大,通身黑羽毛,上嘴有红、白、粉红的色彩,短短的尾巴,黑色的脚,有蹼)。

4、板书课题:快乐的黑天鹅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天鹅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作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画?

4、作业布置:能用写意画的方法画出黑天鹅动态的变化、快乐的场景及色彩的特征。

三、展示与评价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三课:《千姿百态的树》 学习目标:

一、通过观察感受树的自然形态美,学习用毛笔作画,概括、简练地画出一棵树。

二、通过学习有关的国画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和学习中国绘画艺术。教学要点:

重点:了解中国画笔墨知识,能认识不同的运笔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难点:运用不同的运笔方法和水墨颜色尝试画出一幅中国画。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欣赏课本中的图例,感受国画笔墨的表现力和作者笔下创造出来的“树”的造型美与艺术美。欣赏黎雄才的《树》及石鲁的《古柏参天》,指出本课学习内容。

板书课题:千姿百态的树

二、课堂发展

1、我国传统绘画是用毛笔作画。毛笔画是指用毛笔、墨、宣纸等工具进行描绘的画,毛笔画塑造的形象以线条为主,并重视用笔和用墨的技法。

出示准备好的工具材料向学生介绍:

毛笔——狼毫、羊毫、兼毫。

墨——中华墨汁或书画墨汁均可。宣纸——生宣、熟宣。

用笔方法——中锋、侧锋。技法分勾、皴、擦、点、染(教师演示)。用墨——浓、淡、干、湿、焦(演示)。

2、绘画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抓住树的形态,用木炭或铅笔定出树的主要枝干。

从树干到树枝进行勾画(先画前面,再画后面,注意树干的粗细变化。树干和长树枝用重墨画出,小枝用淡墨画)。

用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树叶的疏密、远近。画叶可用点叶或夹叶的方法,要注意枝干参 差错落,有疏有密。用较浓的墨画密处和近处的叶,用较淡的墨画疏处和远处的叶。

局部可用淡墨渲染,以丰富画面层次.(注意提醒学生试笔,了解用笔、用墨的变化关系和用水的分量)

3、布置学生根据发下的树的写生资料进行临摹练习。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作品,自评与互评。

2、师生交流作画感受,归纳小结。第五课:《我的图画日记》2016年10月15日 第一课时:《我的第一次》 学习目标:

一、了解图画日记的表现形式和结构特点;能用图画日记的形式和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我的第一次”。

二、在“记忆——联想”过程中向同学描述自己“第一次”经历时的神情、动态;在观察和临摹中,体验画家简练、夸张的艺术手法;在构思与创作中,运用图画日记的表现形式和结构要素进行创作。

三、唤起对往事的会议,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要点:

重点:掌握图画加文字的图画日记创作方法。

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画种和风格,创作夸张有趣的图画日记。兴趣点:①欣赏画家的幽默画作品。

②向同学讲述照片中“我的第一次”。

③学习夸张的表现手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发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4、创设情境:播放打针、拔牙、新学期开学、少先队员入队等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5、设问:在这么多经历的故事中,哪一件是最难忘的“我的第一次”?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把“我的第一次”用绘画的方式展示出来?

6、板书课题:我得第一次。

(二)合作探究,引导启发

1、出示课本有关“第一次”的作品:《第一次拔牙》《第一次刷墙》《第一次养鸟》《第一次放风筝》等。

2、学生思考。

①这些绘画作品分别属于什么绘画类型? ②这些作品包含了那些内容元素?

③从课本中的画中找出“惊心动魄、惊恐、开心、担心”等表情。

3、小组讨论:欣赏完作品后,把自己的第一次的经历说出来,与同组同学共同分享。

4、以书中范画《第一次拔牙》为例让学生讨论:如何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和画面?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绘画步骤:①构思画稿。(形象、匀称)②涂上颜色。(强调大胆、均匀、整洁)③文字说明。(日期、天气、事件,说明要简单明了)

5、欣赏回顾课本的其他作品,分析它们的绘画类型,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创作“我的第一次”。

(三)创作体验,享受成功

1、作业要求:能用“图画日记”的形式,画出“我难忘的第一次”,表现

四、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作业。

你发现了民间玩具的哪些特征? 谁的个性作业写得好或画得好?

四、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用图画日记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第二课时:《我的一天》 学习目标:

一、在复习图画日记的创作要素的基础上,学习以组画的形式表现图画日记。

二、能用流畅的线条和组画形式表现一天经历的趣事。

三、学会选择、回顾有意义的记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教学要点:

重点:激发学生记忆,能用线条和组画形式表现一天经历的趣事。

难点:能把事情发生时,“我”与周围人物的表情、动态、环境等生动地表现出来。兴趣点:①激发学生对“我的一天”的记忆。

②描述与表现“我”与周围人物的表情、动态。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发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正式开始上课前,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最难忘的一天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回忆和思考。

2、板书课题:我的一天。

(二)合作探究,引导启发

1、让学生欣赏《三毛流浪记》,引导学生观察三毛一天的遭遇。

2、作品中的人物动态、表情是怎么样的?作者是怎样运用线条表现“三毛”与周围的人物的表情、动态、环境的?

3、欣赏课件中反映“我的一天”的几个场景的图片。回忆一天中的两三件事,然后做动作,让同学猜“我”一天中的三件事。

4、小组活动,出示学生作品《难忘的一天》,引导思考:“如何选择一天经历的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趣事?”

①讨论:作者分别选择了一天中的哪些事?

②讨论:作者如何根据“我的一天”选择内容,组成三幅连续的画面。

5、选择与构思,提出问题。

①选择:在我的一天中,选择什么时间、什么事情最能抒发自己的情感? ②构思:怎样构图才能突出主要人物、事件?运用什么线条表现?

6、讲授创作表现方法(出示步骤图)。

①构图“按时间顺序安排两三幅画面,将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与环境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并进行适当的配置。”、②画面线条处理。③思考表现。

(三)创作体验,享受成功

1、作业要求:把自己一天中发生的有趣事情,用两三幅画面表现出来。能把事情发生时,“我”与周围人物的表情、动态、环境等生动

五、展示与评价

六、课后延伸

尝试把一件有趣的事,运用图画日记的组画方式完成。第六课:《小小设计师》2016年10月22日 第一课时:《印染“花布”》 教学目标:

1、尝试染纸设计制作过程,感知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

2、能尝试不同的折法、染法、印染出来各种色彩对比的图案。

3、通过欣赏,了解印染艺术与生活应用的关系。

4、感受历史悠久的的民间传统手工印染工艺,产生传承与尝试设计的兴趣。教学要点:

重点:尝试“染纸”设计制作过程。

难点:能尝试不同的折法、染放,印染出各种不同色彩对比的图案。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印染艺术品和学生作品。让学生了解印染艺术与生活应用的关系。提供印染的生活用品,激发学生记忆与联想,如衣服、围巾、窗帘。

思考:这些图案纹样有什么共同特点(对称与不对称、图案色彩自然扩散)?

2、通过欣赏,感知我国民间传统的印染工艺。感受对称与均衡的艺术手法,启发设计构思。

体会扎染图案与蜡染图案不同的美感效果,启发创作思路。

3、尝试与探究:

①自由尝试探讨“折法——对边折叠、对角折叠”、“染法——点染、浸染”的技能、体验不同的折叠、印染方法,感受其图案形态的千变万化。

②探究尝试“辐射折染、十字折染”的折、染的技巧,感受有目的地折叠、印染,提高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探究的兴趣。

4、探究设计与应用的关系。

①讨论:怎样的图案才合适做床单、头巾、灯罩、花伞、桌布、窗帘、衣服用的花布图案。

②尝试、体验:怎样的折叠、印染才能印染出对称、均齐不对称的图案纹样。③欣赏折法——染法——色彩运用。

5、想象创作。引导灵活运用这点、印染的方法,培养创造力。①思考:我设计的花布可以做什么用? ②想象创作:纸材选择;折法选择:饿按法选择。

6、板书课题:印染“花布”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印染的作品。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小组活动:讨论说一说对印染作品是怎样理解?你能用教师教你方法?染出画出一幅美丽的染纸作品吗?

4、教师演示方法:

①折纸方法——对边折叠,对角折叠、平行折、放射折、对称折、不规则折; ②捆扎——中间扎、两边扎; ③染方法——点染、浸染、捏染。

5、作业布置:能尝试不同的折法、染法、印染出各种不同色彩对比的图案。

三、展示与评价

1、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教师小结:能用不同的折法、染法、印染出各种不同色彩对比的图案。第二课时:《可爱的童帽》 学习目标:

一、感知帽子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关系。

二、欣赏民间虎头帽、了解民间童帽设计的“禹意”。

三、对帽子设计产生兴趣。培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要点:

重点:能用线与色设计童帽的形状和装饰花纹。

难点:能用“直线与曲线、粗细疏密的线”设计表现不同质感、不同功能、不同款式的童帽。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记忆和联想思维,激发对童帽的好奇之情。

①欣赏传统的童帽与现代的童帽,了解民间童帽设计的“禹意”,了解童帽设计与应用的关系。

②尝试探究设计的方法。③欣赏学生用线描手法设计的童帽。

2、欣赏作品,激发构思、探讨表现手法。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自己见过或用过的童帽。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在欣赏虎头帽时能说一说有什么主要的特征?

(2)你能用设计童帽的方法设计不同的款式吗?

3、板书课题:可爱的童帽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与创意想象:

(1)童帽的基本形。有帽盖、帽花有具象形、抽象形的花纹变化等。

(2)抓住基本形进行变化。帽盖有圆柱体、半球体、封顶与露顶的变化,(3)引导创作构思。

①从季节、功能上进行创作构思:我设计的童帽是御寒、防晒、还是装饰或保护用? ②从童帽的基本形进行创作构思:从帽盖、帽檐、帽耳、贸花中思考变化,创造与众不同的童帽。

③从童帽的色彩、花纹进行创作构思:如具象形、抽象形的花纹、冷暖、明暗、深浅等对比色。

4、小组活动:讨论:了解童帽设计与应用的关系,感受不同材料、怒涛款式帽子不同的审美效果。

5、选择与构思。

①从季节、功能上进行创作构思? ②从童帽的基本形进行变化构思。③从童帽的色彩、花纹进行创作构思。

6、创作表现。

①了解本课的作业要求。

②分析童帽的设计步骤:构思:画出帽子的外形:尝试用直线与曲线粗细疏密的先,表现童帽不同的。质感:与众不同。

7、作业布置:能用不同的线设计与表现不同的质感款式的童帽。

三、展示与评价 外观美丽、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装饰花纹简练、有趣、线条流畅,用直线与曲线、粗细疏密的线:表现不同的质感款式的童帽。第三课时:《我设计的童装》 学习目标:

一、了解一些服装知识。②能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设计一件对称、美观大方的童装:

二、在观察、联想和思考活动中,体会童服与美术造型、色彩搭配等关系。

三、树立设计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教学要点:

重点:能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设计一件对称、美观大方的童装:

难点:能选择适当的纸材,设计、裁剪、装饰一件(套)对称或不对称的童装。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激发记忆和联想思维,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用审美的眼光进行观察、选择衣服与启发创作构思。

用“模特”展示各种造型、色彩的童装,能让顾客整体观察。

2、欣赏作品,激发构思、探讨表现手法。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自己想设计怎样的童装。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感知服装商店和商品的概念,学习用审美的眼光挑选服装。

(2)欣赏不同季节的童装,并根据服装的基本形进行创意的变化,发展创造性思维。4.板书课题:我设计的童装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喜欢什么衣服?适合什么季节?美在哪里?当你走进童装商店时,你是怎样挑选衣服的?哪件衣服适合自己?形状是否美观?颜色搭配是否合理(激发观察、想象、选择的兴趣)。

3、教师设计:

①构思。款式、对称与不对称、男装或女装、季节、上衣、裤子、背心、裙子。②选材。选择合适表现布质的纸材,如染纸、压平的瓦楞纸、挂历纸。

③画图。根据衣服的基本形进行创意变化,如方形、圆形、还是三角形衫衣,波浪纹衣领还是心形衣领等。④剪裁、粘贴。前、后幅重叠对折,再对称剪,再改变,前、后粘贴。⑤装饰。衣领、袖口、衫边、衫身等。

4、小组活动:讨论:能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为自己设计一件美观大方的童装。

5、选择与构思。能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设计一件对称、美观大方的童装,并选择适当的纸材,抓住童装的基本形进行创意设计变化,绘画或剪贴与众不同的童装。

6、创作表现

①构思。款式、对称与不对称、男装或女装、季节、上衣、裤子、背心、裙子。②选材。选择合适表现布质的纸材,如染纸、压平的瓦楞纸、挂历纸。

③画图。根据衣服的基本形进行创意变化,如方形、圆形、还是三角形衫衣,波浪纹衣领还是心形衣领等。

④剪裁、粘贴。前、后幅重叠对折,再对称剪,再改变,前、后粘贴。⑤装饰。衣领、袖口、衫边、衫身等。

7、作业布置:能选择适合的纸材设计装饰一件(套)对称或不对称的童装。

三、展示与评价

外形美观、大方、色彩对比、醒目:有创意变化。第四课时:《我们的“小超市”》 学习目标:

一、能把本单元或本学期的作业设计为各种各样的“商品”

二、在观察与记忆时,设计商品、展具活动中,学会思考、构思与创作。

三、发展人际关系,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与知识,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教学要点:

重点:学会将本单元设计的“小商品”为“小超市”进行综合的展示设计。

难点:能按照“商品”的需要,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实用的“展具”等立体造型。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各种个样的儿童超市。让学生体验体验超市与美术设计的关系。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你逛儿童超市时的感觉吗?进入本课创作主题:学会将本单元设计的“小商品”为“小超市”进行综合的展示设计。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能用什么方法画设计出一个“小商品”为“小 超市”进行综合的展示。

4板书课题:我们的“小超市”

二、课堂发展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小“小超市”中的各种小商品。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小组活动:讨论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设计一个展具。你能教师教你方法?设计出展具摆放你的小商品。

4、教师演示方法:

①观察儿童超市、激发生活记忆,关注超市环境的设计。

②根据商品的需要,设计适合用的“商品”“展台”“展柜”“展架”等平面、立体造型。

③把本单元或本学期的作业设计为“商品”并进行装饰。④小超市开张了,如何服从工作安排,当好自己的角色。

5、作业布置:能分组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展具。

三、展示与评价

课后课制作童装设计图册,收集和设计更多美观,实用、独特的童装。

下载岭南版初三美术第一第二单元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岭南版初三美术第一第二单元教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单元总目标: 1、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

    初三第一学期政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选择题 1.“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

    初三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一、知识梳理: 1.中华民族精神:(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作用:P9。特点:具有时代性和强大的生......

    岭南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教案 第1课、中国世界遗产之美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与类别,欣赏、感知中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征。 2、培养分析艺术品和欣赏遗产之美的能力。 3、了......

    岭南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与人文、社会科技、学生活的联系,找出了结合点。 2、注重基础性,均衡和全面地安排各学习领域,把握不同课型的特点。 3、充分利用......

    七年级岭南版美术教案五篇

    第一单元 艺术与科学交融的美 第一课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第二课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第二单元 校园采风 第一课 校园风景 第二课 新伙伴 第三单元 多姿的团队......

    岭南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画家眼中的儿童 教学目的: 初步感知中国画和油画不同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感知中国画的“文房四宝”......

    岭南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六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古代传说与科幻故事中的艺术》 第一课时:《古代传说中的艺术形象》 学习目标: 1.认识科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