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手臂支撑练习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5 06:3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手臂支撑练习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手臂支撑练习教学案例》。

第一篇:四年级手臂支撑练习教学案例

四年级手臂支撑练习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手臂支撑练习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40人

教材分析:小学水平二教材“手臂支撑练习”这个动作相对比较简单,生活中经常用到,锻炼效果较好,可以发展学生手臂支撑力量,腰腹肌肉力量。教学背景:在体育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对学生态度、兴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方面在人的成长中又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很强调在教学中运用对以情操陶冶和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运用情景教学法就有这方面的意义。

教学情景:利用环境布置和激情引导来创设“小蚂蚁搬家”的情景过程开展教学。

情景设置:创设“小蚂蚁搬家”的故事情景,配以欢快的音乐。从小蚂蚁造房子——小蚂蚁搬粮食——小蚂蚁过河的过程开展教学。当学生被这个情景故事吸引后,兴奋喜悦的情绪就笼罩全部身心,主动地参与教学中,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这种运动,积极地锻炼,体验成功的快乐。身心完全的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场景布置:一个长10米、宽8米的长方形场地,周围用卡纸画一些小草,装饰成小蚂蚁的家。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用支撑行走的方法,学习仰卧推起成“桥”的方法。(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手臂支撑力量,使学生腹背与腰腹肌肉得到锻炼,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特点:将原来单一的手臂练习,通过《快乐的小蚂蚁》的情景设计,巧妙地将“支撑”融入“玩——练——比——评”中。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小蚂蚁的王国去玩一玩,看一看小蚂蚁在忙些什么呢?我们又可以从它们身上学到什么本领呢?想不想去玩呢?(想)2.小蚂蚁造房子

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布置好的场地上。教师谈话引入:小蚂蚁的房子比较旧了,它们要造一个新房子。你们愿意帮小蚂蚁造一个新家吗?(愿意)于是,把40个学生分成4个大组,每个大组中每2人一小组。用推小车的方法把小垫子运到对面新的基地把房子造好。要求房子要有空间,有出入口。这时,再配上轻松欢快的歌曲烘托气氛,学生的兴趣都提了起来,恨不得马上加入到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3.小蚂蚁搬家

小蚂蚁造好了新家,接下来的任务是把粮食搬到新的家里,于是引出下面一个活动。用仰卧屈体,两手支撑呈蚂蚁状的方法,腹部放一只垒球当粮食,把球运到对面新房子里,再跑回来,后一人出发。游戏时配上乐曲《丰收之歌》。4.小蚂蚁过河 小蚂蚁造好了房子,搬好了粮食,就去外面继续寻找食物了。这时它们走着走着来到了一条小河边,怎么过河呢?这时,一阵风吹来,飘落下几片树叶。小蚂蚁爬到树叶上,乘“船”而下。(这时学生两人一张垫子做划船动作)飘呀飘呀,这时河面上出现了一座桥。教师引入,你们能用身体做一座桥吗?(学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桥)引出了仰卧推起成桥,两人协同完成。保护的人站在练习者体侧,两手扶腰上提,帮助成“桥”。然后,一人独立完成。双手头后撑住垫子,两脚蹬地,双手逐渐移动成“桥”。最后,学生展示,邀请7名学生成“一”字排开,仰卧推起成桥,形成苏州宝带桥的造型,这时整节课达到高潮。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一心想把桥造得高一些,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这个动作,练习非常努力。5.放松运动

小蚂蚁划着小船漂流而下,在歌曲《小白船》的音乐配合下做划船放松动作。整节课在歌声中结束。教学反思

上述案例无论从情景设计还是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优化了教学手段,创设美丽的情境,使学生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同学之间形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氛围;其次,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注重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方面的培养;最后,轻松有效地完成了预计的目标,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积极锻炼,体验成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拉丁舞基本功-手臂练习技巧

大部分人都是成年以后才接触拉丁舞,并且大多数人没有什么舞蹈基础,如何呈现出漂亮、协调的手臂姿势,是学习拉丁舞一段时间后,腰腿脚基本功过关、熟练掌握一两个套路后,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注意观察手臂动作不协调的朋友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后背没有力量的延伸,侧腰和腹肌也没有恰当的压缩和延伸。

要背部有良好的延伸,有几个动作,可以起到一些锻炼手臂和胸腰协调性的作用。可以放一首节奏明确热烈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1、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胯,胸部向前左后右四个方位延伸。注意,此时胯部和腿不随胸部的运动而动,放松头、脖和肩,并在固定位置保持静止。连续做三个八拍,然后速度加快一倍,胸部绕圈一个八拍,八圈。反向做四个八拍。

说明:这个动作锻炼中腰及背部的协调性,注意其他部位不要随胸部的运动而动,胸部运动的幅度要尽可能加大。

2、站姿与前相同,放松肩部,手臂和胸部运动,其他部位静止。胸到左后方,然后直接到达右前方。在胸部向左后方运动时,小臂和手腕带动手臂向相反延伸,当胸部到达左后方时,手臂到达最右前方。胸部向右前运动时,小臂和手腕带动手臂向左后方向运动,当胸部到达最右前时,手臂在最左后方。两拍一个往复。反方向同样。

说明:此动作过程中,手心向下,手腕和小臂灌注满力量,带动手指和大臂。此动作可以增加胸腰的灵活性,以及和手臂的配合,手臂该如何用力,能增强弓二头肌和胸肌的力量控制。一定要注意肩部下沉,不随手臂和胸部的运动而动。

这两个动作在多次反复练习,尽量优美一些,并有恰当的力量,就会使手臂对力量的大小有了肌肉记忆,这个力量贯穿的程度可以当作拉丁舞中手臂的力量的最基础训练。

关键处(1):肩膀带动

拉丁舞里面肩膀是一个很关键的部位,你的手势漂不漂亮,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如何运用肩膀。拉丁舞手势摆动不只是大臂带动小臂的运动,而是用肩膀带动的。怎样带动,这需要很深的理解和坚持的练习,前期练习肩膀会很痛很酸,习惯后觉得抬动肩膀是多么容易的事情。要注意的问题是抬动肩膀,不是让你把肩膀往上耸,那是错误的。

关键处(2):手臂摆动

手臂肉多?想减没问题!关键在你怎么动。你随便甩甩是根本没用的,美之璇。拉丁舞是全身躯干运动,跳舞的时候要收缩全身的肌肉。可能减不下去吗?拉丁舞的手,坚韧有力,速度迅猛。不是随便甩两下就能有的力度。所以靠肩膀带动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是靠长期训练让自己的手臂变的更加有力和修长。练习时一定要注意手臂要伸直,除了部分特定弯曲动作外。比如恰恰的纽约步等,就需要强力快速甩出去。注意的地方在手指,一定要跟随速度摆好姿势,灵活运用手腕。

第三篇:四年级(仰卧起坐)教学案例

五年级体育与健康课《仰卧起坐教学》

教 学 案 例

单 位: 与儿街中心学校

姓 名: 万 彩 虹 联系电话: *** 邮 箱: liu840418@126.com 日 期: 2013年9月23日

与儿街中心学校五年级体育与健康《仰卧起坐》教学案例

一、课题设计

1、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自主创新学习;关注差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腰腹能力,增强上、下肢力量,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

3、基本教学内容

徒手体操热身——游戏(贴烧饼)------仰卧起坐教学(技术要领讲解、教师示范、学生联系、分组竞赛)——愉悦身心,放松活动

4、教学设计理念

四年级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是对于农村学校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对严密的体育教学充满了好奇心,这也是这个阶段学生的一个特点。这个阶段是学生们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这些情况,选择了“贴烧饼”“仰卧起坐”等为内容,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友情的意识和迎难而上的精神,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腰腹能力及下肢能力。现代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没有最好,只有合适,我在此选用了游戏、竞赛等激励式的教学方法,采取对全班同学科学分组竞赛积分争取优胜的小组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赛中学、赛中乐、赛中育”,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性的协调发展。

二、案例叙述及经验总结

1、实施过程 [案例描述]:

上课铃声一响起,四年级的学生便聚集到操场的集合点。当看到场地上的一张张体操垫时,个个都充满了好奇。“刘老师,今天上什么内容呀?”有位女生饶有兴致地问。“今天我们做仰卧起坐练习。”“啊!”那位女同学发出“痛苦”的声音。有许多学生脸上也泛起愁云。当然,这种很耗费体力的课程对学生来说很无奈,但当我拿出几张制作好的比赛积分表时,同学们又向我围拢了过来。[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中最难突破的瓶颈就是如何将“让我学”,变为“我要学”。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就要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游戏这种能够激发学生热情的手段,逐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又利用竞赛教学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们争强好胜的心理。[案例描述]:

在做游戏贴烧饼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都争先恐后的要去做抓的人,都不愿意做那一张“饼”;还有的同学调皮到在这张“大锅”里捣乱,有时阻拦人,有时推搡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我勇敢的做起了那张“饼”,同学们在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激发了他们游戏的欲望,调皮的现象得到了好转。[案例分析]:

我想对于正规的体育教学,现在的小学生都充满了“厌倦”的情绪,他们不满足于各种规则的限制,不满足于对已有能力的掌握,大多有自己的看法和表现自己的欲望,如果强加阻拦肯定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这时的老师可以充当学生的“好朋友”、“老伙计”,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去,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激情和游戏的快乐时,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渴求就会迸发出来。[案例描述]:

作为本节课最基本的技术要领,两腿并拢屈膝,用力收腹成坐姿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的同学就是不按照标准的姿势去做;还有的同学做不了几个就“哭爹喊娘”说累。“老师,我……我真的不会做,我太笨了……”当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班里的舒文阳,他是班里最矮的孩子,10岁的他,一遇事总是胆怯的啼哭。这时,我听到了许多学生偷偷的嘲笑声,“真是没有用,还是不是男生?学习不好连仰卧起坐都不会做,真笨”。他听了这些话,脸红到了耳根,眼泪一个劲儿在眼眶里打转。我轻轻拉起他的手,把他领到了一个放着踏板的体操垫旁,借助踏板的坡度,让他更容易地学会仰卧起坐。终于,他越练越好,最后终于能独立完成标准的动作了。

[案例分析]:

每个班都会存在这样那样困难的学生。作为教师,如何使这些学生也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是教学中的关键。我认为,教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包容就是跨越这条深沟的桥梁。如何因材施教,需要老师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设计适合各种层次学生的训练方法,并用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鼓励和宽容的力量是无穷的,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和培养学生坚强的品质。[案例描述]:

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放松活动,在一片树荫下,在清新的海浪声中让学生闭眼自由呼吸,让同学们感受大海的宽广,并配以少量的瑜伽动作放松学生的身体,学生们普遍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和内涵。[案例分析]:

真正的体育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体育不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集体主义,良好情操的一种培育。师生同在悠扬的海浪声中放松自我,是对生命健康成长的尊重,更是对现代体育核心理念的推崇。作为老师,我的心中被暖暖的幸福感所包围。

2、经验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四重”,即“重热身、重过程、重体验、重发展”,强调体验的发展功能,突出体验活动的真实性、客观性、主体性。活动全过程既处于民主、开放、和谐氛围中又相互竞争,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达到激励性的评价目的。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分解动作的练习中,我没有充分估计到其中的困难,使得部分学生练习不充分,影响了整体动作的学习;在进行分组竞赛时,有很多同学只注重完成的数量而忽视了动作的规范度与质量,作为老师我没能及时地合理地解决等等。我觉得在以后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更多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创编活动,还必须提供一些辅助活动的器材。这样教学,才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 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研究报告

本节课的教学是教学中最朴实的课堂,作为一线农村体育教师,我能理解学生的需求和

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新课程教学改革已有十来年了,如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

康成长,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精神品质,尤其是基层农村学校,结合本案例我觉得还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体育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要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2、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完善

教学形式要多样,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例如,分组轮换、小组合作、竞赛、展示互动、探究讨论等,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在体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尤其是它涉及到对学生身体的训练,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练习的频度与难度要求老师对学生有全面的把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让综合素质好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也要根据需要适时适当的降低难度让学困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要掌握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改正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4、贯彻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我想作为国人而言,学生的体质连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体育教师我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要贯彻到平时的每节课中,现实中存在着挤占体育课、担心体育伤害从而放弃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甚至还有的为了学校的安宁直接放弃体育活动,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有时实属无奈又感到相当彷徨,但我坚信每个体育老师只要有责任心、有进取心,在课堂中贯彻集体主义观念,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精神品质,我们一定有能力为祖国培育合格的建设人才。

此外,在场地和器材方面也要多下功夫,尤其是农村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注意开发设计,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总之,只有抓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需求,即使是最朴实的教学内容,学生也会真正喜欢上体育课,也必能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我们的体育课也因此而永葆生机。

【专家点评】

刘老师本节课的教研活动我们组织了全校体育教师全程参与,通过这样的活动,拓展了非专业体育教师的视野,该案例的实施为农村体育教学作了有益的尝试,个人认为可以用“准、精、真、深、新”来评价该课例。

一、教学内容及对学情把握“准”,准确把握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是取得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

二、教学环节设计的“精”,精选教学环节为教学目标服务,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目的,都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三、整个教学案例资料体现了“真”,从课题设计到案例描述到反思报告,刘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真实的教学案例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反思总结体现了“深”,整个反思总结深刻,具有独到的见解;

五、教学手段、方法“新”。通过“游戏”“竞赛”等手段,辅以体操垫、积分表、音响设备等为我们呈现的是别具风格的体育课堂,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新颖与高效。

与儿街中心学校教务主任 潘声荣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

闫大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

1、例2。教材简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学习的主要任务定位在“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中,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理解题意。”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分四大环节:

一、常识引入: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并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需要种很多树,那种的树之间都有间隔。那么我们现在种8棵树,这中间有几个间隔呢?同学们画画,算算。

接着,通过创设在公路中间绿化带中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

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理解题意。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5=20(棵)

方法二:100÷5=20(棵)20 +2=22(棵)方法三:100÷5=20(棵)20 +1=2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2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2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怎样种?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先种10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2段 3棵)

b.跟上面一样,再种1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3段 4棵)

c.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2段 3棵;5段 8棵;7段8棵。)

d.你发现了什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其实段数也就是间隔数,那么植树棵数=间隔数+1)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小黑板出示:前面例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5=20 这里的20指什么? 200+1=21 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通过按老师要求画,学生对棵树和段数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验证前面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问题。

(二)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本环节通过为学生设计困难,让学生想出有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自由设计,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的关系,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3.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

做一做。

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 ”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探讨“两端不种”的规律,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用同样的方法从简单问题入手,让学生获得“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数=段数-1,学生尝试运用新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 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8÷2=4(段)4—1=3(次)

问:为什么要—1?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2.

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4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100个同学呢?

②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练习的设计从多个方面进行应用,让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线段图加以分析,让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问题,在头脑里建立数学知识模型,达到学习的高境界——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第五篇:《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案例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案例

www.5y

kj.co

m1.教材分析1.1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对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因为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所以不必对显微镜的原理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应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熟练使用显微镜的目的。为下一节动、植物细胞的观察打下良好的基础。1.2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实践,从而使书本知识迁移深化为一定的能力、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价值观。①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②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③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以及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3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①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②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2.教学策略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我校学生生源较好的特点,我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3.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有数字的透明纸、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4、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看PPT,并产生联想。老师讲述: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宏观世界的探索,包括深邃的外太空。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这里所讲的“外星人”是指一些奇异的微生物。这个奇异的微观世界,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在我们生活中的任何角落都存在。例如,你的血液中就有大量的像变形虫一样的白细胞,两面凹圆饼状的红细胞、导致人感冒的病毒、人类男性睾丸里每天产生大量的蝌蚪状精子、植物进行呼吸的气孔等等。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是一样可以控制自身的一切生理功能。它们都十分的微小,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堆在一起我们肉眼也无法看到。那你想认识它们吗?其实认识他们并不难,你只需要一部显微镜,就可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1’30)展示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学习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能独立操作显微镜观察物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内容。(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回答是光学显微镜。指导学生看书37页:正确取镜和安放。(2’)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这样会污染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2’)显微镜的构造两人一小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说出各部件的名称。学生活动,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要求各小组对照实物显微镜,认识显微镜,探究各部件的功能。(3’)强调:(1)人人动手;(2)提出主要注意事项:静(不能影响他人)、轻(动作要轻,要爱护仪器,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净(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老师巡视,指导。两人一组互相检测,最后老师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抽测。老师对关键部件进行讲解。(1)目镜、物镜:放大倍数;(2)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3)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调焦距;(4)转换器:调换物镜;(5)镜臂:提握镜身;(6)载物台:放玻片;(7)压片夹:固定玻片;(8)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9)通光孔:光线通过;(10)反光镜:使光线射入物镜;(11)镜柱:支持镜身;(12)镜座:稳定镜身。(5’)(爱的鼓励——掌声)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情况不一,大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倾听,引起注意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加以解释。

①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④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讨论后提出,“上”字写的太大了,在视野中很难看完整。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三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先观察2号标本)(2’)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课前培训过的同学上讲台演示。(2’)

(爱的鼓励——掌声)教师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手指不能扳物镜,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④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多次尝试就会习惯。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思考老师要求强调注意的地方。(2’)巡视指导,纠正错误。(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1号和3号标本并探究:⑴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像?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⑶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⑷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4’)鼓励学生提出本次实验改进的地方。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实验考查给出显微镜操作评价标准,两人一组轮流起立操作,评价人需指出问题,评等级。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练习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小结学生兴致再度高涨。归纳显微镜顺口溜: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九退整理,后归箱。十全十美,你最棒。为学生学会显微镜的操作表示鼓励(爱的震撼——掌声)

5、教学过程师: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宏观世界的探索,包括深邃的外太空。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这里所讲的“外星人”是指一些奇异的微生物。这个奇异的微观世界,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在我们生活中的任何角落都存在。例如,你的血液中就有大量的像变形虫一样的白细胞,两面凹圆饼状的红细胞、导致人感冒的病毒、人类男性睾丸里每天产生大量的蝌蚪状精子、植物进行呼吸的气孔等等。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是一样可以控制自身的一切生理功能。它们都十分的微小,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堆在一起我们肉眼也无法看到。那你想认识它们吗?其实认识他们并不难,你只需要一部显微镜,就可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显微镜。展示学习目标:、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能独立操作显微镜观察物像。师:我们黑板有挂图,课本有彩图,如果有实物就更直观了,在我们请出显微镜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书:如何正确取镜和安放。在我们安放目镜的时候手指不能触摸镜头,这样很容易污染镜头。生: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师:课前让同学们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下面请一个同学来叙述。生: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师: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显微镜?生:光学显微镜。师:下面,两人一小组,对照实物显微镜,认识显微镜,探究各部件的功能。要求:(1)人人动手;(2)提出主要注意事项:静(不能影响他人)、轻(动作要轻,要爱护仪器,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净(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生:两人一小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说出各部件的名称。师:下面时间,小组互相检测,然后老师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抽测。生:学生活动。师:4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就把显微镜的构造记住,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爱的鼓励”。师: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三种观察标本: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同学们在动手观察时,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做的过程保持安静,不能影响他人;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我们先观察的是2号标本。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师:好,在老师刚才巡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的同学没有看到物象,还有同学操作失误的。下面请一位之前老师培训过的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停手仔细看一下,他的操作和你操作的有什么区别。生:演示。师:讲解,①用低倍物镜(10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手指不能扳物镜,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④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多次尝试就会习惯。师: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自己的操作,找出不足的地方,再继续观察。师:好,同学们基本已经学会了基本操作,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以下4个问题,观察1号和3号标本,继续探究我们的显微镜:⑴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像?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⑶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⑷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第四题请同学们换一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再观察。生:①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④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师:同学们,你能为本次的实验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吗?生:“上”字写的太大了,在视野中很难看完整。如果写小一点,对于刚学显微镜的同学会比较方便,更容易掌握,也可以提高自信。师: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的建议。师:下面我们一起归纳一下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生: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师:下面,我们要进行实验考查,两人一组轮流起立操作,评价人需指出问题,评等级。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师:同学们的显微镜操作都顺利通过了,那显微镜使用后,该怎么处理呢?生: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师:最后,带给同学们一个显微镜顺口溜: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九退整理,后归箱。十全十美,你最棒。为学生学会显微镜的操作表示鼓励(爱的震撼——掌声)。

6、针对这一案例实现新的课程理念分析为了更好滴贯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在帮助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时,采取了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结合的学习方式。对于有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结构,让学生自己描述这些结构的特征,推断他们的功能。对于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结构,特别是光学结构,就要给以适当的讲解。要让学生们不仅认识这些结构,也能初步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原理。只有理解了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生才能真正明白各项操作注意事项背后的原因。课堂上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显微镜很新鲜,所以在设计上首先让学生自主看书尝试摸索显微镜的使用,体现了学生主体的角色。教师提前组织培训一位“小先生”,在老师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让一名小老师上台给同学们演示,这样就有了两次机会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使用。第三次让同学们带着正确的使用方法继续联系使用显微镜,在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操作以后,第四次带着老师的探究题目使用显微镜完成老师的提问。最后,小组2名同学互相合作,互相检测,互相评价。这样在课堂上同学们就有了5次接触练习显微镜的机会,大大增强了课堂的效率。附:《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评价表班级:

姓名

同桌:评价项目 自评 互评 能否正确安放显微镜

(正确---A、不正确---B)

能否正确使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正确--A、不正确---B)

能否正确使用反光经使光线反射到通光孔

(正确--A、不正确---B)

安放玻片标本,是否使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是--A、否---B)是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物镜下降到适当位置(是--A、否---B)

是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时左眼睛观察,右眼睁开(是--A、否---B)

能否找到物象并使物象清晰(能--A、否---B)能否与同学协作遵守实验纪律

(能--A、否---B)

能否爱护实验用品实验后能否正确收拾整理实验用具(能--A、否---B)总

评(优、良、及格、不及格)教师评(或寄语)

(说明:自我评价是实事求是的对自己在实验中的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互相评价是在双方协商讨论,实事求是的对各成员各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总评:5个A以下的,为不合格;有5——6个A,为及格;7——8个A的,为良;9——10个A为优。)

www.5y

kj.co

m

下载四年级手臂支撑练习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手臂支撑练习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指法练习》教学案例

    《计算机指法练习》教学案例 一、背景介绍 信息技术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最根本的技能就是对键盘的正确操作。但由于指法练习课程内容枯燥、学生难以立即掌握,并且学习后,如......

    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手臂的训练

    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手臂的训练 摘要:中国古典舞教学是舞蹈教学中比较难教的舞种之一。手臂的训练又是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最重要的核心之一。笔者在长期的舞蹈实践与教学中,总结出......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案例 石安镇中心小学陶有奎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1.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活动目的:练习学生当众说话,抒发尊师情感。 活动准备: 1、学生按口语表达能力高低分为四个组,各推荐一名组长和两名小裁判。 2、围绕“老师您好”这一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三角形的分类》不仅是小学几何知识学习得基础,也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 姓名:杨俊神池县大严备学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关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4页例3 教学目标:1、使用权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活动目的:练习学生当众说话,抒发尊师情感。活动准备: 1、学生按口语表达能力高低分为四个组,各推荐一名组长和两名小裁判。 2、围绕“老师您好”这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