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卡通漫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6:5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卡通漫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卡通漫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第一篇:浅谈卡通漫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卡通漫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最基础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卡通动漫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作用非常大。现在是网络科技和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很多小学生在没接触语文课之前,就通过电视、漫画书籍、互联网、手机接收到了大量的卡通动漫信息。孩子们对丰富多彩、情节生动的动漫形象和内容都很喜爱。语文教师如能将卡通动漫恰当、充分、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地提升。那如何将卡通动漫和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完美融合呢?

一、卡通动漫让学生深刻领悟文本

在传统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通常习惯于采用口头语言加文字符号的教学模式。而爱玩、活泼、好动、猎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枯燥、刻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小学生的天性不符。卡通动漫则恰恰能十分巧妙地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弊端。卡通动漫能通过丰富多变的色彩、妙趣横生的造型、活泼灵活的形象全面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觉爱上学语文,大幅度提升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卡通动漫来破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让学生深刻领悟课文主旨,开心地学语文。《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课文内容主要讲的是三国时期群雄割据,身份地位颇为尊贵的刘备礼贤下士,三次到诸葛亮的住所恳请其出山辅助自己完成霸业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传达的思想其实是:尊重人才,对待比自己能力高的人要予以尊敬,要礼贤下士,谦卑有礼。

如果单纯地对学生说教,那么任凭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很难在头脑中对三国时期的形势和诸葛亮的谦卑有礼形成深刻的认识。即使学生在课堂上一时了解了,过后也很快就会忘掉。这时,就需要语文教师将卡通动漫及时引入语文课堂中。色彩丰富、设计新颖的卡通动漫造型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能很好地破除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卡通动漫和PPT配合,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卡通动漫和PPT教学软件的合理配合,能充分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还是以《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在开展《三顾茅庐》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先给学生们布置一些课外任务:在课下尽可能多地收集和三国时期英雄人物有关的卡通动漫图片。当学生将这些图片收集上来后,教师从中进行筛选,将这些卡通图片排序,组成一个能全面展示三国时期历史大背景脉络的故事。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通过PPT将这些整理好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们观看。教师还可以将Q味十足的刘备、诸葛亮卡通造型摆上讲桌,以生动演示《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中,整篇课文所传达的主旨就能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

三、卡通动漫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在课文《公仪休拒收礼物》的课堂教学中,卡通动漫的充分融入,可以为语文课堂带来十足的乐趣;同时,让学生们在轻松诙谐、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对课文的主题有了深刻的理解。《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主要讲述这样的故事:两千多年前的一天,鲁国宰相公仪休在客厅内拒收其学生子明送来的礼物,体现他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的思想品质。课文中所赞扬的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的品质,在小学生头脑中明显缺乏具体和直观的认识。孩子们很难对此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消化。我们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卡通动漫的分角色演示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富有趣味的古代人物面具分发给让学生,让大家佩戴面具分角色朗读,对课文情节进行生动地演示。当佩戴角色面具的学生站到讲台上,教室里充满了惊讶、新奇、开心的笑声,课堂气氛很快就能活跃起来。最后,教师再发动班级学生以“如果我是公仪休,这条鱼该不该收”为主题进行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自然而然地引出廉洁品格、私欲害人等抽象的概念和主题。这样学生们就能及时地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思想,他们的思想道德境界也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由此可见,卡通动漫凭借诸多优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如能将卡通动漫合理恰当、科学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但语文课堂效率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二篇: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

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语文本来是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但是,应试教育却使学生感到语文索然无味,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我在教学《望洞庭》一课时,首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在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刘禹锡行经洞庭湖,被这样一幅美景迷住了。此时,电脑屏幕上相机展现如下画面,音箱里同时传出优美动听的配乐朗诵:“洞庭湖里的水清清的,绿绿的,湖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天空中一轮明月洒下一片银光。月光倒映在水中,湖水闪烁着银色,这是多美的一幅秋月照镜图,更妙的是,远望那洞庭的山和水,在这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多么像那银盆里放着一个小小的青螺呀,这简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画面,舒缓流畅的音乐、满怀激情的解说相互揉合在一起,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洞庭湖的美景。诗中蕴含的美,变得那么鲜明、具体。接着,教者请学生把书合上,在头脑中画画,把洞庭湖的美景画出来。学生争着发言,有的说:“我在蓝蓝的天空中画了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月亮倒映在水中……”有的说:“我在湖中央画了一座山,山上长满了青青的草……”有的说:“我还在水面加了一点银光。”学生多种感官并用,不知不觉进入了诗的意境,焕发出愉悦的情感……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时,我设计了以下动态画面:夜空中,一只蝙蝠边飞嘴里边发出声音,用“))))”代表声音。“))))”碰上一棵大树,“((((”反射回到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开大树,安全飞去。在此基础上,屏幕出现第二幅画面:蝙蝠变为飞机上的雷达,蝙蝠嘴变成天线,耳朵变成荧光屏,大树变成一座高山,飞机依靠雷达安全飞行的画面便展现在同学们眼前。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蝙蝠和雷达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而且体会到雷达正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发明出来的。蝙蝠和雷达两者这一勾连,文本内容一下子成为生活中可见可摸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三、运用信息技术可减轻学生在课文难点处理解的坡度对突出重点有益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文、情、景等审美因素,利用信息技术PPT课件科学的、艺术的进行审美教育,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和自我展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环境和景物描写,在教学中利用PPT效果让美的情境感染学生。从而积累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跨越时空限制;把难以见到的事物适时有效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大量的多样化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样感官;让创设的特定环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摄取较多的审美体验,进而提高他们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享受语文的审美功能和人文魅力。

四、优化过程,提高效果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的识字,写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比较单调、枯燥。老师厌教,学生厌学。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就能“化厌为喜”了。我时常或下载或设计一些识字游戏,如“摘苹果”“找朋友”等应用于识字教学中,学生们学得开心,记得也牢。还有写字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给学生们做出最好的示范。

五、运用信息技术,模拟课文内容,启迪学生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不说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形象阶段,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对课文进行背景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对课文的理解。因为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不丰富,对于有些课文所涉及的背景资料如果缺乏基本的储备。对课文的理解则可能出现障碍,而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六、注重拓展,深化学生体验。

想象力的基础首先是丰富的感性知识。其次还要有对具体形象的生动语言描绘的能力和对感性知识重新组合的能力。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语言的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决不可满足于仅仅利用感性材料达到教授知识的阶段.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这是一篇介绍我国最南端景色的课文,有海滩、海底、海岛许多美丽的地方。课堂上如何融趣味性、生动性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我在课件制作中搜集大量的西沙群岛的图片及录像,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观看神秘的海底世界和充满生机的岛屿,从而歌颂我们的祖国有如此美好的景色。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从文本到多媒体再到课外知识,无形中,让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引导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从而也更透彻的让他们理解了课本知识。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多媒体教学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它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是因为介入了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含义。只有有机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第三篇: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

浅谈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

[摘要]:在游戏中,幼儿的身体能获得充分锻炼,展开丰富的想象,缓解紧张的情绪,体验活动的愉悦;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重要生活。儿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前儿童的课程最容易游戏化,采用游戏化方式组织课程,有利于学前儿童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幼儿的接受。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游戏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幼儿园实施了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的目标,幼儿教学游戏化,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幼儿喜爱游戏,一、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后给幼儿带来什么?

(一)、游戏融入教学能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例如:在组织幼儿玩“小小服装店”的游戏中,教师让幼儿从家中收集各种旧的报纸、挂历然后动脑筋设计出裙子、裤子、衬衫等不同款式的服装;并可给自己设计的衣服上进行图案装饰;在这个游戏活动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而类似于这种手工手工制作的游戏活动都能不同程度的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游戏能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对幼儿语言的掌握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决不能依赖大量说教来发展孩子的语言,因为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使他们有机会以各种方式练习说话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种种想法。例如在上语言课时教师就可让幼儿尝试以不同的身份相互对话,模仿了诸如老师、父母、医生、营业员以至警察等各种角色的对话,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及完整表达语言的能力。游戏结束后教师在对幼儿所对话进行适当评价,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或表述不清,经老师的指导或自己平时的观察模仿后,幼儿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于是幼儿在不断的游戏——指导——再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了自己的语言。

(三)、游戏能提高幼儿体能

生命在于运动,幼儿的运动能力表现为对肌肉的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动作的协调性等。这种能力的发展正是在游戏活动中得以实现的。如在体育游戏“栽树”中,通过让幼儿过山洞,过草地,过小桥等。发展幼儿的钻、爬、平衡等能力,促进幼儿大肌肉群的发展,使动作趋于协调。各种体育游戏中,包含了如攀登、追逐、跳跃、跳绳、滑滑梯等形式的运动,幼儿的运动能力伴随着游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四)、游戏能提高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没有任何其它活动能比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感知更深刻的了。在游戏中,幼儿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等各种感官的参与,来了解各类事物的性质,经过这样实践所感知的事物印象就深,记得也牢。如在认识沉浮的游戏中,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如:泡沫、钥匙、石子、木头、苹果、土豆等,让幼儿在玩水游戏中观察这些物体的沉浮情况,通过亲自感受、体验,幼儿的印象就比较深刻,也收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游戏能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游戏中既有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有游戏组之间的关系,这为幼儿提供了频繁交往的机会。如在“小小百货店”的游戏中,营业员热情的接待顾客,在买卖过程中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主动介绍商店里一些货物的特点等。出人意料的是小朋友在当营业员时,看见一位“老大爷”来买东西,就赶紧对其他顾客说:“你们能不能先让这位老爷爷先挑选。”事后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老师,您们平时经常对我们说要尊敬老人,所以应该照顾他。”一种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这个模拟的小社会中得到展现。

二、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孩子离开父母、家庭进入到幼儿园时,会被种种的不适应包围着。焦虑、恐惧、失落与无助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胆小的孩子不敢玩,也不会玩,因此教师必须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玩,做孩子的大朋友,并鼓动孩子玩,教师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孩子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孩子和教师是一种新型的母子关系、伙伴关系。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环境,才会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

(一)、玩具的选择

教师要给孩子提供相适应的玩具。高价格的玩具对儿童发展不一定是高价值的,在孩子的眼里,各种盒子、纸箱、瓶瓶罐罐及洗净了的小石子、冰棍棒等都是孩子们很好的玩具,游戏的材料。例如:我让孩子体验圆形物体的滚动,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球体、柱体以及各种不能滚动的锥体、长方体(日用品的盒子、罐子、瓶子)等等,孩子们看到这些爱不释手的东西,很想玩,这时孩子们动手玩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滚,并探索了这些东西的玩法。由此可见高价格的玩具不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因此只要合适的就是好的。

(二)、不要盲目进行游戏应将游戏和课常教学巧妙结合在幼儿园教师无法将目的性很强的教学强加于幼儿,而只有将教学变化为趣味性很强的游戏才使幼儿真正享受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天性自由表露的欢畅,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健全幼儿人格,完成教学目的。但也不可芒目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游戏应根据所学课堂内容精心编排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游戏活动。如游戏和教学内容不结合则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如:在组织幼儿学习小动物的叫声时,我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为幼儿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再配上有趣的音乐和形象的动作,很快孩子们就知道了“小猫喵喵喵、小狗汪汪汪、小鸡叽叽叽”给幼儿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思。

如:游戏“可爱的小手”,就让孩子们在桌子上用手拍拍,让他们自己去感觉在不同材料上感觉到的疼痛感和柔软感。让幼儿赤脚玩,通过眼看、耳听、手摸等各种感官来参与,来了解各类事物的性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就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样的活动与教师凭空地说教,产生的教学结果是大不相同的。在这种类型游戏活动中,老师都可让幼儿经这样实践所感知的事物印象深,记得也牢。找教育的契机,不时地穿插进行品德教育、知识教育的内容。教师既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又要把握好教学的目的,使幼儿真正在玩中学到东西。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以往的说教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努力。[参考文献]:

[1]《陈鹤琴论幼儿教育》

[2]《一切为儿童——陈鹤琴儿童教育文选》 [3] 蓝之韵网站 [4]《学前教育》杂志

第四篇:让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让传统文化融入课堂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中学 王庆文

传统文化教育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中华诗词大会》的播出,武亦姝等诗词高手纷纷走红,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议,舆论普遍认为要强化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已经不是“要”或“不要”的选择题,而是“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的正式发行,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相互融合,开启了一条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新路。不过,传统文化进课堂不可能一蹴而就,笔者认为,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学科有机渗透

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渗透模式与单一模式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同地区或学校应当根据各自的地区特色、办学条件、教育对象,充分结合两种模式,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如今,中小学各门学科课程中都适量增加了相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如社会课程有对古代民俗文化、古桥建筑知识的介绍;历史课也包含古代钱币、古代名物、历史人物的内容;音乐课程涉及中国戏剧、古典舞蹈、民族服装;美术课程有国画、陶艺、刺绣;体育课程有中国武术等;数学课程也渗透了中国古代朴素的数学思维。这些教育资源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是潜隐性的,需要发掘、统整,并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例如,将经典诵读有机地整合到语文课堂中去,将传统文化内容编成歌谣、短剧整合到音乐课堂中去,将传统的舞狮子、赛龙舟等传统曲艺活动有机地融入体育课堂,将古老的面具、画脸谱与现代化妆舞会结合融入美术课堂,等等。只要我们确立自觉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传统文化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就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2.开发隐性课程资源

目前,传统文化教育已经进入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视野,被很多地区、学校纳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规划之中,要求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因此,无论采用单一学科还是渗透课程组织模式,都必然使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显性课程。台湾学者龙应台在谈何为文化时曾说,文化在于祖辈父辈代代相传,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而形,就是文化。他认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就在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隐性课程的作用正是“润物细无声”。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利用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外,还应充分重视学校隐性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将课堂、教材、活动、校园等“共同体”中潜在的传统文化教育因素转变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真正将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贯彻到中小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一节课,涉及到哥德巴赫猜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可以讲一讲他的故事以及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了解中国在数学上的成就。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

3.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传承传统文化,一定要用好传统节日载体。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好最生动的载体,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载体,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在融入活动中受到启迪。比如清明节在大多学生的眼中是“沉重的日子”、“怀念与哀伤的日子”,认为清明节就是“祭扫先祖墓地的日子”、“许多烈士为国家牺牲,要纪念他们”。除此之外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却一无所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要充分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清明节人文精神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怀念故人,二是保护新生。如果把清明仅看成扫墓的节日,是一种偏见。清明节的活动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所以,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的传统节日,要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氛围,领悟节日内涵。借助传统节日,也可以组织青少年学生进行诗词、书法、组织经典诵读等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传承传统文化,还要亲近生活。传统文化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融入生活之中体现为一种风俗,传承传统文化,重要的是传承风俗。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的非遗载体,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去非遗存在的场域里参观,也可把非遗传人请入学校,让学生应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种教育更现实、更有意义。

4.丰富实践活动载体

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因此,如何搭建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心灵的联系是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所要关注的问题。要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无论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民族意识”,还是对学生进行“潜能开发”“人格培养”,都不可能只通过“传授”达到,而要通过活动这一载体,并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在活动当中获得具体切实的体验,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的认知得以内化、情绪得以感受、行为得以改善,从而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另外,对中小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又不是为了传承而传承,还在于它的变革、再生产。它不是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文化的再生产、再创造。传统文化教育期待学生不但能够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要能够进行“文化思辨”,同时还要能“在地行动”,将“知”与“行”结合起来,形成道德意识的转变,并且将知识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或人生哲学,最终体现在日常行为与活动上。因此,在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中,还应考虑“在活动中教育”,搭建以“体验”为目的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平台,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活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华文化的精髓,并在体验中感悟、内化,最终促进自我发展。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探究者和关怀者,并身体力行成为社会改造的行动者,不但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增强他们传承民族文化、提高道德素养的自觉性与责任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历史是国家的根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留住血脉,才能走向复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紧密结合时代特色,让传统戏曲、国画、书法、中医药、传统体育、武术、太极等进校园、进课堂,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很好的沃土、氛围,讲好中国故事,在讲授知识中传承传统文化,将历史的经典、时代的方向播种到未成年人心中,传播社会正能量,助力青少年实现人生大梦想。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中学 王庆文

邮编:255161 电话:***

第五篇:如何将职业化特色融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

如何将职业化特色融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

摘 要: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如何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如何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的现实水平状况,完成职业教育任务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职业教育,探索一条既符合我国中职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职业化特色 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031-01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志,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那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如何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如何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的现实水平状况,完成职业教育任务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职业教育,探索一条既符合我国中职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的改革之路?这是我们迎接新世纪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我认为应该凸显中职语文课堂的职业化特色,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彰显职业化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目的性上强调“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职业化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独有特色,语文老师可将职业化全面渗透到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文化课教学、社会实践等形式,实现职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传统的教学目标多偏重知识的传授,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今,素质教育已启示并要求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体系,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领域,这为职业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中职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这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忘记了这一点,就会背离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中职教育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西部大开发服务,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这个多元的体系要求教师在明确认知、智能目标外,还应从渗透职业教育的角度着手,沟通语文教学同生活的联系,变封闭的语文教学为开放的语文教学,凸显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职业化特色。

二、依据职业化特点,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语文课可以尝试研究性学习,利用网络探究文学作品;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为“芦柴棒”算算那份可怜的经济账单;等。这样的教学,既能深入学好文化课,又能巩固专业课,可谓一举两得,效果颇佳。我给旅游专业的学生上《雨中登泰山》这篇游记时,采用了情境模拟法,在教案上创设了一个学生参与的情境,假设学生是一名导游,你会怎样带领你的游客登泰山呢?请具体操作,这一环节既提高了旅游专业学生的语文口头表达水平,又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相辅相成,凸显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职业化特色。

语文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意因素,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杜威说过,兴趣是学生成长中才能的信号和象征,显示着最初的能力。

三、以就业为指导,强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应用

重实践、重操作、重应用,早就被许多务实而有远见的教育家所推崇。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身体力行,把读书学习和生活实践,工作时间结合起来。美国著名的职业教育思想家福斯特早在1965年就指出了“职业学校谬误”,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劳动就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在教学中,让学生主体参与讲课(教师犹如导演或教练在旁指导),有助于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口头表达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在给数控专业的学生上《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给了学生一个行为实践的机会,将这篇课文改成课本剧,在课余知道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帮助他们写剧本,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说,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不但学到了语文知识,提高了写作水平,而且还学会了在网上查找资料,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要学生改编表演《项链》、《窦娥冤》,也可有《祥林嫂之死》、《林黛玉与贾宝玉》等创作小品演出,甚至还有《琵琶行》中“琵琶女是白居易之知音还是情人”、《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诚信”的大讨论,在课堂上,举办读书演讲比赛、主题演讲,进行言谈举止有礼貌和用语得体的教育,指导学生学习写求职信,掌握求职面试技巧和进行必要的求职礼仪训练等。这些体验、行为实践,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推销了自己,是学生获得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中职学生的表达能力主要是应用在求职和生产操作过程中,在求职中,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会展示个人的风貌,诚恳的求职信会给人深刻印象,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能书写报告、信件、说明书、制作图表及流程图,使整个生产过程有条不紊,提高效率。

总之,职业化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在一般的知识教授中,应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职业化渗透,以学生为主体,高度重视学生在广阔的综合的教学空间里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想方设法营造浓浓的语文学习气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樊红梅.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学文摘,2011.[2] 魏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措施的创新[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

下载浅谈卡通漫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卡通漫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已融入美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已融入美术课堂教学 加强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教学整合,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成为我们今后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点,需要我们在理论层面上认真研究,在实践中......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融入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融入 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信息交流的方便快捷,无疑给学生课外自学、课堂学习带来方便。然而也有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对学生产生一......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建功立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的教学工作,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必须结合......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不外乎三个方面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创新设计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或多种渠道广泛搜集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设计。二是利用课件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总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总结 一年来,我校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培养学生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一是充分发挥......

    浅谈素质教育怎样融入体育课堂教学

    浅谈素质教育怎样融入体育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说明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构想一节素质教育体育课堂应注入的东西,体育课堂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的结合,只有他们有机的......

    融入新课标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融入新课标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作出的战略性规划.融人新课标理念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物理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教师的课堂......

    珠心算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珠心算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 作者:魏华 来源:《学习与研究》2013年第07期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儿童难以接受和理解,凭直观认识事物,这是儿童的天性。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