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6:1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

第一篇: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

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方式;问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116―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学生的需求,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凸显的问题

1.教师存在的问题。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对于新课程的改革还未有一个完全正确的认识及理解,对于改革的理解较为模糊,误认为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便能减轻教师身上的担子。其实,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能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改进及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还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真正爱上学习。

2.学生存在的问题。实际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仍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不会自主思考,没有完全吃透知识,过于依赖教师,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学习“三角函数”时,三角函数的种类多,其中公式的运用灵活多变,复杂多样。如果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不深入思考,没有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由来,在实际运用时多会弄混淆,不仅起不到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还完不成学习任务,学习效率低下。

二、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措施

1.精心?O计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好或坏往往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成功与否。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讲课要有情趣,而上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而这第一锤指的就是导入环节。由此可见,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选用引人入胜的导入方式,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学习。

例如,教学“指数函数”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物学科中细胞分裂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细胞分裂时,由一个分裂成两个,两个再分裂为四个。以此类推,让学生分析之后细胞的分裂情况。这一新颖且跨学科的新课导入方法,让学生通过观看生动的演示直观地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及其内在涵义,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为这节课的成功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方式教学。高中数学与其他高中学科相比,逻辑性较强,且有些知识抽象难懂。加之高中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他们对抽象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需要借助生动形象的事物的支持。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选用直观化的教学方式,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对数函数”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教师可以通过以函数y=log2x和函数y= logx为例,通过取值描点的方法,分别画出相应的图象。之后再将两个函数图象放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上,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法,自己总结出对数函数图象的特点。实践证明,通过直观化的教学方法,将抽象、难理解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仅靠教师一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例如,教学数学判断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互相学习优秀同学的数学思维,不仅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同时还让一些对数学不自信的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除此之外,还能迅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精神以及表达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真正理解课程改革的目的及意义,采用新颖且有趣的课程导入方法,并结合学科特点、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设计出更为吸引人的教学设计。同时,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

编辑:谢颖丽

第二篇: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大庆市澳龙学校 芦娟

一、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成长即学会生存-----学会获取信息,学会实施行动,学会研究和解决问题,学会更新自己,学会体验感情,学会合作,学会审美。

二、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1.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2.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3.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4.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5.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6.注意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7.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8.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三、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小学英语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各项改革和探索。虽然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参与生生评价的机会是很少的。2.学生从来都不知道自已拥有评价老师的权利。3.教师评价用语机械单一,学生逐渐感到乏味厌烦。

小学生刚接触英语,学习兴趣特别高,即使老师常用相同的口头表扬话语进行评价,也觉得是丰富多彩。但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他们不能从老师这种公式化的表扬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教师的评价只是在敷衍,更不用说是充满感情。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离不开教师充满情感的评价用语。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入情感,做到情深意长,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感情上的满足。部分学生提到,教师在评价时,眼睛甚至没有看着学生。也有学生认为教师的评价只是在敷衍,更不用说是充满感情 5.课堂评价用语是否有公正性。6.课堂评价用语是否有层次性。

例如:英语课堂上,在操练句型阶段,教师要求同桌两人进行对话表演,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前两位学生是看着书本进行表演,表演完后,教师说“Very good”。接下来一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话表演,且明显比前一组表演的好,但老师还是说“Very good”。课后,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的表扬没什么价值,从老师的表扬中不能感受到自己的表演是与众不同的。7.课堂评价手段运用的是否合理

物质奖励是大多数英语老师都在广泛使用的一种评价手段在中段运用得最多。大部分高段老师认为,当学生升到高段后,再用小贴纸奖励学生,他们会觉得太幼稚。而大部分低、中段教师认为通过引入物质奖励机制,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爱举手发言了,敢说话了,学困生也渐渐敢举手回答问题了。

(1)评价手段脱离教学内容

例如:一节英语课上,学完了ear,nose,eye,face等身体部位单词后,如果学生已经对ear单词非常熟悉了,那么教师就奖励他zoom的贴纸。在另外一节英课上,学完了hamburger,hotdog,chicken等食物单词后,如果学生基本掌握了hotdog这个单词,教师也同样奖励他zoom的贴纸。

(2)过度依赖物质奖励

渐渐的学生对小贴纸这种奖励制度“没感觉”,有的学生甚至是觉得“不公平,没什么兴趣”。德西效应认为,当一个人对活动充满兴趣时,给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他对活动本身的吸引力。由此可见,物质奖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喜欢上英语课,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慎用物质奖励,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兴趣才是学习的内驱力。

(3)过度运用物质奖励

在一节英语教研课上,学生每做出一个反应,教师就评价“Very good”。学生每次对话或表演,教师就奖励其一张贴纸。学生的情绪显然被奖品激活,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但因为机会和奖品数量有限,不可能每人都如愿,所以学生的情绪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雀跃,有叹息,有得意,有沮丧,也有无动于衷„„

由此可见,教师过度地运用奖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小学阶段是认知风格、学习习惯和情感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这种把正常的学习活动与奖励挂钩的做法,会使课堂教学蒙上了一层功利的色彩,使学生形成趋利的学习动机。

四、对产生上述现状的原因分析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从以下五方面来进行论述。

1.传统课堂评价观念的影响

传统的课堂评价是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评价的主动权,只是被动的评价客体。新课标下的课堂评价则主张让学生成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传统课堂评价总是用所谓的客观尺度来衡量具有个体差异的人,这种评价直接造成了对学生个性的忽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一样的,这样使学生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存在。

2.来自于学校领导的压力

教师是课堂评价的直接实施者,他们最想改革课堂评价,从而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听领导的指示,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领导往往更重视教学成绩的评比。而领导的指向性则导致许多教师课堂评价的功利性很强,教师在评价中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3.课堂评价与班级学生人数之间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我市大多数班级人数都在四十左右,有的甚至在五十到六十左右。这种大班教学给教师们的课堂评价带来了很多客观上的限制。我们都了解在新课标下,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人数太多,无法顾及到所有的学生让他们参与评价,否则会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4.教师缺乏对相关评价理论的学习

建构主义评价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从宏观上为课堂评价指明了方向。但是我们大部分教师对这些理论了解甚少,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校没有组织相关评价理论的培训。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不够重视对这些理论的学习。普遍认为,进入工作岗位后,就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学习这些理论的知识,缺乏对这些评价理论的学习。

五、针对现状提出的几点建议

针对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英语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部分的相关理论和我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增强学生的评价意识

英语新课标重视学生自我评价,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1)提供学生评价的机会,让学生能评。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前提。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说,才敢评价。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评价机会。多请几位学生发言,就多为学生提供一次评价的机会。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或听课中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或读完一篇课文后,其他学生小手如林,站起来评价时却总是喜欢指出别人的不足,这都是盯着别人短处评价的声音。我们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告诉他们首先要发现别人的优点,对别人的付出给予肯定,然后再根据不足提出建议。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进而受到鼓舞,去做得更好。

(2)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让学生爱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学生的评价兴趣,使学生乐于评价。学生评价能力的强弱,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这些差异,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显示出他们的评价能力,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保持对评价的浓厚兴趣。

(3)启导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会评。我们经常会在教学中或听课中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或做完一件事情后,其他学生小手如林,站起来评价时却总是喜欢指出别人的不足,这都是盯着别人短处评价的声音。我们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告诉他们首先要发现别人的优点,对别人的付出给予肯定,然后再根据不足提出建议。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进而受到鼓舞,去做得更好。

2.运用艺术化的课堂评价用语

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教师的课堂评价用语如何做到艺术化?将其概括为以下方面:

(1)评价用语要灵活丰富。小学生天生喜欢新奇的东西,易被其吸引。教师应用丰富的评价用语来评价学生,例如“Good job!You are clever!Great!Good boy!Smart girl!How nice!Excellent!”等,而不应局限于一两句机械的表扬语。教师也可将评价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通过表情、语调、手势等态势语,如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这些无声的评价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评价用语要有层次性。分层评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喜悦。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的评价语。例如,对某个问题,学生回答得比较完整,教师可用“Very Good!”、“Great”等赞美的语言;学生回答得很完整,教师可用“Excellent!”、“Wonderful!”等赞美的语言。学生答得不是很好,教师不宜急着表扬,更不应该忙着否定,教师可说:“Think it again.”或“Try again”等。(3)评价用语要有情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用语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只有发自肺腑的表扬和鼓励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师也要学会倾听,从学生的回答中给予真切的评价。

3.合理利用物质奖励

(1)物质奖励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采用不同的奖励形式,如教授动物的单词时,教师可以自制一些画有动物的小贴纸。总之,物质奖励形式要灵活多变,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有新鲜感!

(2)教师要适度地运用物质奖励。教师应根据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和课堂任务的难易程度,分层次进行评价,如读单词之类较简单的任务,教师只需口头评价学生。对描述事物或表演等要求较高的任务,教师表扬的力度应大些,除了口头赞扬外还可增加其它形式的物质奖励。

二、学科作业评价

作业是学生每日学习活动必须完成的功课,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教师批改作业不光注重作业的对错,要有针对性的给学生的作业写上评语,发挥它在学生学业进步中的促进、调控及导向功能。同时可以让家长配合教师督促、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并签字,还要求家长在孩子的家庭作业本上写上孩子在家里的主要表现和学习情况,以此架起校内外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家长、教师的情感交流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对作业展开自评、小组互评,取长补短,养成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可以把全班学生的作业装订成册,在每期的家长会上传阅,请家长和孩子共同评价,评出优秀作业。

三、学科笔试评价

笔试虽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但依然是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而且学生和家长都很在乎分数,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在分数上做“文章”,使分数成为激励学生发展的一种凭借,可以让分数带着老师的慈爱之心、仁爱之怀、关爱之情走向学生。

1、适当降低试题难度

有的老师喜欢出难题,考到学生后,自己也很生气,却没想到学生受的打击更大,不仅付出的努力白费了,还要承受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嘲笑,家长的责罚。更可怕的是学生会对自己丧失信心,因此老师在设计平常练习时可以全面些,灵活些,但在编写单元试卷时,一定要体谅学生的难处与苦处,怀着“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之善念,适当降低考题的难度,让大部分学生在正常的学习状态下就能取得高分,获得成功。这样,不仅使学生增强自信,而且也让他们感受到,只要我付出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从而激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

2、采取二(多)次测试的方法

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各不相同,达到学习目标的时间和程度也不相同,教师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关注结果,更需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应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以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当学生对自己某次测验的结果不满意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申请,自行选择考试的时间,重新作答与第一次相似但不同的试卷,也可以在批改考卷之后,讲评考卷之前,允许学生对做错的题目自我分析,写下错误的原因,改对了老师可以把扣掉的分数按一定的比例加上去,甚至在讲评考卷之后,如果学生能针对错题,编一道或几道类似的题目,并解答正确了,还可以给他加分。这种评价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好的学生拔尖,更能使“学困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喜悦,激起新的学习动力,又培养了他们精益求精、永不服输、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品质。

3、勤与学生“书面交谈”

我们都知道激励最能使人的潜力发展到极限。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成绩旁多写一些“Come on!”“Great!”“Wonderful!”等鼓励性的批注或建设性的建议,与学生进行“书面谈话”,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肯定。这样当学生拿到考卷时,看到的就不只是“冰冷”的分数与“无情”的勾叉了,而是能深深体会到老师对他的赞赏与期望,使他看到自己积极的一面与努力的方向,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也许就是这些简单的批注,就能在师生的心灵间架起爱的桥梁,能使原本天赋一般的学生走向辉煌。

4、巧妙的给学生送分

有人说老师“一身粉笔灰,两袖清风”——很穷,但对学生来说,老师很富有,老师拥有数不清的分数!那我们为什么不慷慨地送一些给学生呢?有一位我发现一名学生在看着考卷上的89分,很失望地说:“咳!怎么又没有到90分。“我的心灵为之一动,第二次考试时便不露痕迹地少扣了他3分,使他的成绩长到91分,他看到成绩时欢呼雀跃的高兴劲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确实是“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从那以后,这名学生的英语成绩很少低于90分了。由此可见“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当然了,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中高年级的学生。

5、向学生“泄露”考试题

老师应改变观念,面向学生的未来,建立一种健康的考试文化:考试同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应决定学生终生,要把平常的单元测试当作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一种方式。那么,考前向学生“泄露”考题未尝不可。当然,这不是“临时抱佛脚”也不是让学生背答案,更不是作弊。而是抓住了学生普遍追求高分的心理,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高效、成功的学习;教师可以先找出试卷里的难题,特别是估计到多数学生会出错的题目,“改头换面”后穿插在涵盖在本单元主要内容的复习题里,并明确告诉学生,会考到其中的题目,学生一定会特别认真、特别投入地练习,会刨根问底地理解解题思路与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路,又获取了高分,增强了信心,我想,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和做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思考和借鉴。谢谢大家!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想迅速成长,须合理、有效地对我们教学进行反思,才能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数学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中间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适应我们教学对象(学生)的教学方法,走出认识的误区。新课程改革只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避免用某种教法作为新课改的唯一方法。只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的方法,都应该是合理的。

一、改变教学观念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重视初高中知识衔接

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改变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得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四、学生学习方法

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

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

2、不订计划,惯性运转;

3、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不会听课,如像个速记员,边听边记,笔记是记了一大本,但问题也有一大堆;有的则一字不记,只顾听讲;有的学生只当听老师讲故事时来精神等等;

5、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起;

6、不懂不问,一知半解;

7、不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对那些偏、难、怪题感兴趣,好高骛远,影响基础学习;

8、不重总结,轻视复习。

对于学习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上面所谈到的学生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教师为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下次开展合作活动学生也懒得配合了。(6)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指导作用没有跟上,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一听就知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合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课堂合作学习太多”。这样只能适应个别尖子生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教师需关注学情,安排适当的内容让学生来完成。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挖掘合作点,恰如其分的引导,使学生会合作,合作内容应该少而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在的学习能力。

六.加强自身学习,紧跟时代步伐: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新课改更要求教师要有团体,合作的精神。我们新教师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取经,博采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奠宙

《数学教育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丘成桐 《数学与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崔允漷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广州市第十二届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学习材料汇编》2006、8

4、张雅君

教师的教学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6、2

5、章水云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中学数学研究》

2006、8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这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共识。课程改革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创造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得到相适应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课程改革使得学生不再是课程教学的工具,而是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过去统一模式的教学要求,重点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区别指导和分层教学。新课程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方向。

首先,新课程强调课程的人性化,数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活动,包括学生外在的行为以及内在的数学认知、情感、兴趣、态度、动机等等。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以及用来处理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的经验,进行形式符号语言的运算推理。实践表明,课程呈现方式刻板、单

一、乏味,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事实上,新课程主要做到生动、活泼、有趣,让学生有“寓教于乐”的感觉而乐于学习,更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可见,重视学生个体需要的满足,提倡人文化的陶冶,处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在最合理的环境下学习,是当今新课程强调课程人性化的具体表现。

中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主要受学生个体发展水平、学校教育方式、数学课程安排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数学课程不但影响着人们对数学学习实质、特点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方法以及学习的成果。我认为,数学课程是对学校数学教育内容、标准和进度的总体安排和设计,是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它也是联结师生的桥梁。作为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标的规定,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经验、个性发展提供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保证学生乐于学习,学生则根据新课程规定的数学内容、标准、进度进行有效学习,发展自我。因此,数学新课程必须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规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更体现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其次,新课程力求课程内容的安排接近生活。新课程内容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适应,这也是近年来课程改革的另一方向。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中学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阶段,这种转化基本定型或成熟。数学课程的安排,必须考虑这些特点。随着社会的变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这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改变,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在概念教学中,以相关知识为载体,运用多媒体揭示概念本质,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便于深刻理解概念。多媒体本着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射影这样的特点,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网络资源的高度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实现了从黑板到屏幕、从粉笔到鼠标的全新的改革。例如,在教学“函数单调性”时,运用课件第一次演示,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单调性的概念,再次使用时,帮助学生理解单调性概念的本质,从而使学生从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理解,加深了理解,使学生认识从表象提升到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教学高二数学解析几何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曲线的课件,并将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电脑动画演示出来,不但能使学生认识到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定义的来源,而且更能通过动画的演示深入理解曲线的性质。因此,丰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以此只要教师合理地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同时发挥传统教学的长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一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最后,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更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改革,使得教师不再像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学生一听到底,课堂成为教师的表演舞台,而学生成为被迫学习的工具,这种填鸭式的学习只能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到最后一事无成。教师要把课堂留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职责就必须进行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具有高效率和更有创造性的活动,做一位能掌控全局的指导者。同时还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影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由此可见学生从被迫的学习到自主的感兴趣的学习,效果不同,认识水平不同,所学到的知识也有所不同。通过对比可知,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标改革的理念,都对教师的“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此,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不但要创造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更要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服务于教学,将新课程改革全方位地融入教学改革当中,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去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第五篇:金融业发展和改革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金融业中期发展改革规划。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我国金融业发展改革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金融工作重点。制定和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深化金融改革,促进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五”期间

金融业发展改革成就显著

“十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改革成就十分显著,金融业发生历史性变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行情,股吧)、中国银行(601988行情,股吧)、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行情,股吧)相继进行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推开,取得阶段性成果。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改善信贷结构,努力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成功实施,成效显著。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全面加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地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取得初步成效。银行、证券、保险业分业经营体制进一步健全,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力度加大,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大中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多数达到8%。金融业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调节经济运行和实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二、“十一五”时期

金融业发展改革面临新形势

金融业发展改革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金融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国际收支不平衡,流动性过剩矛盾突出。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不健全,结构不尽合理,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直接融资比重低,城乡、区域金融发展不协调,对“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相对薄弱。金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运行效率不高。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变。金融法制和监管还需完善,金融业发展的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维护金融稳定任重道远。

金融业发展改革面临新形势。金融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各国金融市场联系更加密切,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综合经营趋势不断发展,各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国际金融竞争日趋激烈,资本跨境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需求日益增加。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金融业竞争更加激烈。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金融业既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处于重要的转折和发展时期。

指导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

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和部署,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着力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加强金融调控和监管,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目标。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市场化改革,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创新机制。完善调控机制和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币值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产权制度和股权结构,加快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和城乡、地区金融布局。进一步健全金融法制,依法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金融业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金融人才战略,满足日益发展的金融创新对金融人才的需求。

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健全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继续运用数量型调控工具,扩大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使用范围,加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力度。加强本外币政策协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金融监管的协调配合,促进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改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和国债收益率培育为我国短期和中长期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疏通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信贷市场的利率传导渠道,构建完整的金融市场收益率曲线。稳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定价机制,提高定价能力。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的汇兑限制,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短期资本流动管理,防范短期资本冲击。按照依法合规、有偿使用、提高效益、有效监管的原则,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的使用渠道和方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夯实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基础。

五、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全面提升金融业竞争力

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逐步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为“三农”服务的金融组织创新,加快创建由农村信贷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农村保险市场等组成的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

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巩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601328

行情,股吧)的改革成果。按照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原则,加快中国农业银行改革。深化股份制银行改革和推进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改造。

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按照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商业化运作原则抓好国家开发银行改革的实施工作。推进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改革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功能定位和运作机制,完善粮棉油收购融资,积极开展有资本金约束的、与“三农”相关的业务。

推进非银行金融企业改革。信托投资公司要办成提供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服务的专业化理财机构。发挥金融租赁公司在企业技术更新、设备改造和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参股或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规范发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住房金融、汽车金融、货币经纪等其他专业金融企业。具备条件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加快向有业务特色、运作规范的商业性金融企业转型。

稳步发展多种形式中小金融企业。在加强监管和保证资本充足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适应特定对象和提供特色服务的中小金融企业。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服务。

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规范和创新发展。全面落实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规范运作的基本制度。支持合规证券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充实资本,支持证券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新型盈利模式。按照分类监管原则,推进证券、期货行业集约化发展,形成规模不等、经营特色各异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体系。

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巩固已上市保险企业改革成果。深入推进中国再保险、中国太平洋保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保险企业改革。积极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逐步形成国有、民营和外资优势互补、相互竞争的多元化保险机构体系。鼓励发展养老、健康、责任等各类专业保险公司。拓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范围。

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逐步给予外资金融企业国民待遇,建立金融服务不正当竞争调查和处置机制。鼓励外资金融企业在中西部、东北地区开展金融服务,积极引进有助于为中小企业、“三农”提供特色服务的外资金融企业。拓宽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的人民币融资渠道,发挥境内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开展国际竞争。加强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

六、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结构

积极发展货币市场。促进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短期融资券市场、商业汇票市场的协调发展,增强流动性管理功能。积极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注重发挥货币经纪公司等中介机构作用。

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等外汇市场主体,逐步放宽外汇交易的实需限制,发展货币掉期、期货和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加强交易系统、清算制度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多层次外汇市场体系。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公司)债券市场。建立健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债券发行

机制,逐步创造条件最终实现注册制发行。打破各类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债券的限制。大力发展企业(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住房抵押证券、项目支持证券等资产证券化市场,探索发展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市政项目收益债券。

构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互为补充,安全、高效、相互联通的债券市场。提高不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间的转托管效率,扩大跨市场交易的债券品种,促进债券市场互通互联。

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巩固和发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成果,继续深化股票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发展主板市场。积极探索发展创业板市场,构建场外交易市场,逐步形成各层次市场间有机联系的股票市场体系。加快完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各项配套政策,积极稳妥地扩大产业投资基金试点,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丰富商品期货市场。重点发展能源、金属、农畜产品等战略性资源商品的期货品种系列,逐步发展商品期权交易,增强我国对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的话语权。

培育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按照先易后难、风险可控的原则,逐步建立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并重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利率互换等债券衍生产品,开发权证、股指期货等股票衍生产品,研究推出以银行贷款和企业(公司)债为基础的信用衍生工具。发展黄金期货。加强对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

大力发展保险市场。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稳步发展投资型产品,探索发展衍生型产品。重点发展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探索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方式。大力拓展高科技、项目融资、消费信贷、出口信用和货物运输等领域的财产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国家政策支持的巨灾保险体系。发展和规范各类保险中介服务。

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交叉销售、相互代理等多种形式,开发跨市场、跨机构、跨产品的金融业务,发挥综合经营的协同优势,促进资金在不同金融市场间的有序流动,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整体效率。

七、提高金融监管能力,维护金融稳定

健全金融监管法律框架。按照我国国情和国际监管趋势,健全覆盖面广、操作性强、鼓励金融创新的金融监管法律框架。加快制定涉及金融信息安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相关法律。健全借贷法规,规范民间借贷。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金融主管机关的行政决策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监督检查机制。

加强金融风险监管。加大对银行业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的监管。严格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考核,为全面实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创造条件。实施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风险监管制度。以加强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深入推进对保险企业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的监管。强化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开展有效的国际监管合作。

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着力加强鼓励金融企业开拓业务和自主创新的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机构之间以及同中央银行、财政部等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机制。理顺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的法律边界,强化按照金融产品及业务属性实施的功能监管。发挥金融行业自律组织作用。加大公众和媒体监督的力度。

健全存款人、证券投资者和被保险人保护制度。加快设立功能完善、权责统一、运作有效的存款保险机构,实行与风险挂钩的差别费率和有限赔付制度,赋予存款保险机构履行职责的相应权限,及时处置风险,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完善证券投资者保护和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和被保险人权益。

规范金融企业市场退出机制。严格按照市场化原则依法处理有问题的金融机构。积极发挥存款保险等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的作用,最大限度降低金融稳定成本。选择适合国情的金融企业市场退出模式,建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相衔接的接管、重组、撤销、关闭和清算制度。建立市场退出问责制度,防范道德风险。

加强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础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和完善对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监控、评估和预警体系。健全金融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对使用中央银行最终支付手段的金融机构,依法加强监督检查。

八、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保障金融运行

不断完善支付体系建设。加快完善以中国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为基础,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境内银行间外币支付系统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健全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支付清算组织为补充的支付服务组织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支付创新和防范支付风险、科学高效的支付结算法规与监督管理体系。

加快征信体系建设。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继续推进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培育市场、维护安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征信法律体系,推动征信行业标准化建设和加强征信市场管理。加强征信和相关金融知识宣传,促进良好社会信用环境的形成。

增强金融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制定银行业的客户信息、支付清算、财务信息等行业标准,建立安全高效的银行信息网络。建立和完善以身份鉴别、授权访问和跟踪审计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网络信任体系,保障信息传输、使用和存储安全。加大金融行业信息安全监管力度,防范系统性信息技术风险。

依法推进各项反洗钱制度和网络建设。以银行业为重点,全面加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的反洗钱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特定非金融机构纳入反洗钱监管范围。加强对异常资金流动监控,遏制洗钱及相关犯罪。积极参与反洗钱国际合作及有关国际规则的制定。

加强其他金融基础工作。做好货币发行、金银管理、国库经理等金融基础工作。健全会计、统计、审计等基础制度。完善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交易、清算制度。

九、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金融人才建设

大力实施金融人才战略,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职业金融家。健全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选聘熟悉现代金融制度、擅长管理、职业操守良好的优秀人才充实金融企业管理层,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目标管理,实施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分配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金融职业培训,健全金融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职称系列,完善资格认证制度。

十、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是国家在金融领域依法行政、履行金融管理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提出的各项发展和改革目标属于方向性、预期性目标,主要通过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加以实现。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要根据规划提出的发展和改革目标,全面履行职责,制定和落实支持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保障措施,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的法治、体制、政策和市场环境。

下载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和改革解读

    发 展 和 改 革 【概况】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发改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谋划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抓好重大政策、重大资金、重大项目、重大......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采取正确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带领人民紧跟时代......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cn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作者:刘兴华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新的历史时期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析党的......

    执政方式改革和创新论文

    一、坚持党政分开原则,建立新型党政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领导体制改革中决不能片面强调执政党同国家政权截然分开,以此来削......

    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进(共五则)

    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进 [摘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出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设置生动、真实、趣味的教学氛围,将学生个体引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情感主动参与集体学习活动,保......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高一年级数学组 万舒婷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

    浅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浅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张根龙 姜堰市美术学校(225500) 摘要:新课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目标,强调参与,具有基础性、多元性、现代化、开放性及综合化的特征。适时的转变教育教......

    高中数学课堂改革感悟

    2013年下半年我校开始尝试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经过广泛动员,深入研究学习新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成立了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班,选择高二1、2班,7、8班进行课改实验,推出课改先进教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