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进
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进
[摘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出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设置生动、真实、趣味的教学氛围,将学生个体引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情感主动参与集体学习活动,保持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情态。本文在此背景下谈谈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方式 改进
现阶段参加高中教育的孩子心理已经逐渐走向成熟,所以对高中生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但是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能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一味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本文在此背景下谈谈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改进的方法。
1以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有专家提出:“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察。中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高中生的具体学情与教学内容提出富有探索性、艺术性与趣味性的问题,以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如:在学习“余弦定理”时,我提问学生:直角三角的三边有什么关系?学生答道:c2-a2+b2。然后再提出:那么非直角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呢?能否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行变化来表示呢?这样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以期顺利地解决问题。
2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触发高中生团结向上的学习情态
学习情感和思想情感的培养和树立,需要良好学习氛围、适宜教学情境的熏染。高中生经过阶段性的实践和锻炼,学习技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良好的思想品质得到了培养。学习活动作为一项集体性、互助性的整体过程,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出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设置生动、真实、趣味的教学氛围,将学生个体引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情感主动参与集体学习活动,保持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情态。如在“三角函数”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教材内容的生活应用特性,设置“货轮进入港口”的教学氛围,抓住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使高中生保持学习主动性,深入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中,进而构建团结合作的学习情感。
3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要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就要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能笔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方法。
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而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是提高用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而数学语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持之以恒
实践证明,顽强的意志力在学习知识时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为此,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学会持之以恒。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可以和学生开展一些探究工作,例如在求立方体的体积时,教师可以取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计算其体积,然后在归纳出最终的公式。教师在布置日常习题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会学生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如:失落、悲观等,要让学生以一颗平常心来学习高中数学。习题训练强度要适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持之以恒,还有助于不断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生活数学”
数学本身不是数学符号,它有丰富的内涵,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是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的道理,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新课程也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但数学应用意识的缺失是我们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有关数学的问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呈现的越来越明显,比如贷款、分期付款、彩票等等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埋头于数学公式中,不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那么数学对学生来讲仅仅只是几个数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恐怕就更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有人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但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概念题、应用题等,却不知道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改进教学方式
“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实验研究报告
南安市小眉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几年来,我们立足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坚持“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课题研究破解教学难题,以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改革策略,扎实开展“同课异构”、“同专题片区研讨”、“有效教学志愿者支持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先后开展“指导——自主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等专题研讨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两读”(读懂课标、读透教材)活动。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教学理念逐渐地被我市广大教师认同和接受,并不断地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一定程度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等新的角色定位,并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是,我们也看到,不少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至今还只是停留在表层上,教学方式的转变更多的是外在形式上的变化而已,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未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如何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当前我们广大农村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全面落实《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校积极参加了南安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开展以“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为主题的教学改革,努力转变课堂中以“教”为本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新模式。
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包括:
1、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3、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专项培训,引导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4、加强日常课堂教学的研究,促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通过听课、议课、比课、研课,不断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新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进程
2011年1月—6月为准备阶段和试运行阶段; 2011年7月—2013年6月为实践研究与探索阶段; 2013年7月——2014年6月为实践研究总结提升阶段。
四、课题研究工作措施
(一)优化师资,提升素质
在优化高效课堂的进程中,我校重点凸显两个原则:一是教师整体素质养提升与教师的“个性化”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二是名师工程与青蓝工程相统一的原则。
1、课题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学校教导处、教研组、课题组组成的三级教研网络模式下,校长主持课题,骨干教师负责重点课题,全校教师人人进行课题研究。每个课题均来自一线教学中的实际困惑。
2、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全面提高
教研组的课标教材培训,年级研修的知识体系图,校内校外的专家指导,使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日以丰富。
校本内部培训具有针对性。比如,对全体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培训,并分年级进行研修活动;然后分学科分年级整理出学期知识体系图,帮助教师整体把握教材体系结构、知识内容、教学方法、重点难点,为有效教学打好坚实基础。校本外部培训采取让培训对象“走出去”、将教育教学专家“请进来”的方式。并规定教师学习归来要做到“三个一”:交一份学习心得、做一次交流汇报、上一节观摩课。
3、才艺培训,让教师一专多能
第二课堂活动是我校的一大特色亮点。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全体教师进行才艺培训。由校长和教导主任把关,让合格的教师承担兴趣小组辅导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师资素养的提升。
(二)分级组织,分层实施
建立“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小眉小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开展高效课堂知识竞赛,学校要求教师要根据个人实际制定出自我达标方案,教研组制定达标实施方案,教导处制定校级达标方案,逐级推选,层层选拔,初步形成校内课堂教学教师梯队。
(三)集体教研,追求实效
教研组开展同课异构研讨,发挥集体备课作用;教师每节课进行全程反思撰写“教后记”,关注教学行为改进;学校实施课堂教学诊断制度,提出解决问题方法;年级整理课堂训练习题集,开阔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抓好一个“实”字:即在备课、讲课、研讨活动中,学要求教师真正在做到去繁求简,去伪存真,不走形式,不玩花样。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还原真实课堂,简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工作务求实效。
突出一个“研”字:一是通过开展同课异构研讨课,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二是学校依据课改要求,制定了高效课堂评价标准。课后要求教师写“教后记”进行全程反思,关注教学问题的行为改进。三是建立教师课堂教学诊断制度,探究发现执教老师的教学经验、特色和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在作业改革上着眼学生发展,要求教师使用好学校整理出的课堂训练习题集,精心设计作业,做到数量少、形式活、分层次,布置研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开阔了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追求一个“效”字:在教学常规落实上,学校专门制定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和落实教学常规的具体措施,对教师教案、教学反思、备课、听评课、训练题、业务积累等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夯实教师技能,提供课堂高效的保障。
(四)专家指导,比赶帮超
我们邀请市、片区专家和骨干教师先后来到我校现场教学示范,引领指导,使我校的高效课堂工作和学生自主学习迈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在以校领导班子、教研骨干的示范引领课的带动下,各年级各学科教师的高效课堂组内和校内达标活动出现了“比、赶、帮、超”的感人局面。
五、课题研究成效
本课题经过历时3年的研究,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了课堂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我校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知识灌输式和题海训练式,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共同构建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呆板消极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1.自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这是当前我们走进课堂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的。在课改以后的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近年由我校教师在各级执教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都获得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2.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他们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课堂上,学生不需要老师多讲,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查工具书,同学之间开展讨论,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和交往的主动性、自信心得到增强,他们不仅向同学挑战,还勇于向老师挑战,课间、课上学生会向老师提出很多问题,甚至对老师的看法、结论提出意见。他们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答案。然而他们又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时配合默契,有分有合,人人参与。每个学生都表现得很自信,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成功者。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能力也很强,每次班队活动、学校集体外出或课间都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充分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活动质量都很高。
(三)教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
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研究,我校的老师得到迅速成长,由于参与课题研究,迫使教师主动学习有关理论,分析和加工教材,设计“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更新了教师的观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学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使一大批教师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教改研究的骨干,大大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课改实验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了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成就了高效课堂。三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同时我们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将对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六、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1.教师及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不太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教师担心自主学习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认为把每个知识点讲得越细,学生就学得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养成了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部分学生不明确自主学习的目的和作用,自主学习效果不理想。
2.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方法
目前,部分学生不愿意独立思考探究,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在学习中提不出问题,经常处于无问题状态,只有被动地接受;有的学生不会选择学习目标和方法,或者简单仿效同学的做法,或者必须在教师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完成;有的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时,没有主见,人云亦云,或者对发言不感兴趣,在研究问题时,不知道究竟要研究什么,如何下手。
3.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种种误区
当前,教师在自主学习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误区:一是学生自主学习有名无实。一些教师只满足于环节的设计,不看重合作学习的质量。二是教师自我角色定位不准。有的教师不明白自己在自主性教学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造成课堂放任自流的局面,达不到教学目的。三是学生自主性学习发挥不平衡。四是学生自主性学习发挥的肤浅。有的课堂流于形式,而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其自主能力和创造的潜力不够,无实质内容或实际价值,没有真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4.传统的评价方式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提升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侧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仍以传统的评语、考试成绩为主,仍偏重量化的结果,而忽视实践及能力的考察。针对这样单一的、片面的、静态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对策就是死记硬背,而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
针对问题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
1.学校和教师要纠正并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
学校和教师必须做到四点:一是转变观念,树立明确的“学材”意识。二是摒弃包办式教学模式,从讲深透讲全面就是高效率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要坚决抛弃那种老师代替学生学习,对学生实行“三包”(包动脑、包动口、包动手)的做法。三是树立现代时间观念,确保学生在教学时间上的“自留地”。教师在备课时要好好设计,哪些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准备给学生多少时间,要将尽可能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块时间“自留地”。四是树立民主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多,从当前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在引导上应特别强调以下几点: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思考。二是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三是注重学法指导,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汲取各种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大胆构建适合本校、本班教学实际,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在教学中贯穿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
3.引导学生树立新型的学习观来提高创新性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自主学习不仅包括课上积极思考,积极参加讨论等课堂活动,还包括课下合理制订学习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并调节学习过程,及时准确对学习结果作出评价等多方面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在学习观念上,实现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强化主动学习的观念。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不断提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二是在学习资源上,实现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要拓宽学习资源,把学习资源拓宽到与课本相关的书籍、文章、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库及其他计算机辅助资源。三是在消化吸引上,实现由“复制”向“探究”的转变。
4.改革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形成多元互动的评价,让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员参与到教育评价过程中,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如家长可对子女参与家庭活动的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进行评价;社会人士可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评价自己及同学的表现,引导他们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面对自己,启发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为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思而努力。学生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发现不足,及时改正。
第三篇:改进评价方式
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的一个杠杆,教学评价方式的优劣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人才的质量的高低的一个大问题。它涉及面广泛,影响深刻,值得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教学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学校评价学生只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一俊遮百丑‛式的评价方式,使得师生的眼光只瞅准‚学业成绩‛,也难怪出现‚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过激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学生人格、尊严的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学生的心灵,遏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评价也展现出崭新的面貌,为教育教学开创出新的领域。
首先,教学评价方式的变化推进了创新教育的发展,使得传统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权威‛,其主导地位与唱主角戏的角色已得到动摇,课堂变为师生的双边活动,互动交流,共同探索,教学相长的教学场所。而学生也已经从被动接受式的教学中摆脱出来,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胆地提出个人对教材,对作者,对生活的看法。不再局限于‚权威‛的思维之中。比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针对传统观念对教材的理解,如菲利普夫妇的尖酸,刻薄、自私、势力,认钱不认人的观点以及作品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看法。我及时提出:假如你是菲利普的妻子,你该怎样做?学生对这一问题兴趣很高,提出了许多假设。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比较认识菲利普夫妇的做法,学生通过比较对此问题有了较深切的生活体验,对作品也有了新的理解。有学生提出:菲利普之妻精明、反应快、有很强的家庭责任感。对学生的这种看法我表示赞同,师生间达到了很好的默契。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变的活跃起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不断产生,甚至出现了与传统观点相对立的认识。当然新观点的产生也并不是越新奇越好,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的砝码,既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又要正确的加以引导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其次,教学评价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改以往仅凭分数评价学生的片面做法,多角度多侧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个性存在着先天的差异,个性差异又决定了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意志、品质、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及灵敏性的差异。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造成所受教育程度、知识的层次、技能、人的思维品质上的差异。正是这些主客观因素形成了学生个性的差异性,教育工作者就应正视差异,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从不同角度去评价学生。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就多出一批人才。也可以说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实际就是对学生个性的扼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大角斗场,一个人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必须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确定的,而每个学生又有其不同的个性和爱好,这为适应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做好了物质准备,教师就要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要求,改革传统的评价观。新的评价方式正是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增强了其社会的主体意识和自信心。
再次,积极的评价方式还有助于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欲 望。日常教学中我们常遇到这样一些情况:一个从不举手的同学偶然发了一次言;某一个同学其观点出乎教师的想象。面对这不凡的举动,假如教师一味的默认,恐怕留在学生心中的只是深深的遗憾,如果教师及时把握时机,发现了学生学习或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与表扬,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或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会给学生心灵深处产生更大的创造的动力。
教师的积极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也最易产生积极效果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真诚赞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赞扬要‚慷慨‛一些。我们应明白一点,教师善意的一句赞扬的话可能会激起学生心灵创造的火花;而不恰当的一句讽刺可能会泯灭学生的创造灵感。当然,我们赞成教师‚慷慨‛的赞扬,但也并不是多多益善。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课堂上的积极评价,滥施赞美之词或用机械的表扬方式,表面看似乎给课堂注入了活力,而实际效果并不佳,有时会适得其反,给学生以错觉,不能明辨是非,因此教师的评价还应掌握分寸。再次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往往都能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产生作用。有一次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 用‚无奈‛造一个句子,在已有两个学生造错的情况下,有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老师要求我们用‘无奈’造句,我感到真无奈‛。当时引得学生哄堂大笑,但我却及时的把握住学生句中的闪光点,点头表示肯定并举起大拇指表示赞扬说:造的真棒!顿时班上鸦雀无声,先前流露出讥笑口吻的同学惭愧的底下了头,很多同学都向她投去羡慕的目光,这位女同学也显出自豪的样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
有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幼稚可笑的,对此,教师千万不能有丝毫的不悦表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和一闪即逝的眼神。一次我在教学《三峡》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郦道元为什么能写出这篇文章‛?乍一听,这一问题的确让我出乎意料。它似乎与课文没有多大关系,但我换了一个角度给学生讲述了郦道元艰难跋涉、行程万里、游历祖国大江南北,对祖国地理、山川的认识了解。学生听后不仅对郦道元充满敬仰之情,也理解了所提出的问题。
恰当的评价来之于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的认识,对新时期人才观的正确理解;来之于教师的知识、经验的积累以及 随机应变的敏锐思维。如何科学的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形势,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努力。
第四篇:整合媒体资源 改进教学方式
整合媒体资源
改进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方式,提倡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当前中小学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全国有很多人士都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不论是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还是钟德赣的“六步反刍式”教学,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否定单
一、被动的接受,都有转变教学方式的意图。温恒福老师对“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教学已经有明确的论述,给我们很大的启发。07年4月4日《黑龙江日报》在《要闻》第二版显著的位置上,登栽了该报记者采访省教育厅厅长张永洲的一段话:“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由单一被动式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转变。”可见,学习方式的转变,已受到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而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尽快转变教学方式,使新课程得以有效实施,仍然是中小学教学前沿面临的新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并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和自身特点,选择学习方式,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有必要进行研究与实验。
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本着这个想法、我们各科的教学研究都在探讨教学方式的转变。借鉴国内一些名校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如:数学的尝试自学;英语的导读体验式教学;----等。这些都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通过查阅网上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对照新《课程标准》的有关思路和要求,组织学校的骨干教师认真分析总结,把它概括为“借鉴整合媒体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总体思路。主要是从学生课前预习或观察开始,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整体感知;通过感知学生在课堂上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大胆的体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帮助、扶持、指导进一步的自学。再通过师生互动把所学的内容条理化、系统化,最后通过迁移探究加深理解记忆,达到迁移升华的目的。
就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做了大胆的设想,其最后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学习的习惯,具有学习能力。这项探讨和研究,对当前的我校各科教学将有很大的影响,新的《课程标准》将会有效实施。对我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也有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准备在2006年秋,从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生物等五个学科开始,进行探讨和研究。分六个子课题;数学的研究题目是《引导尝试自学法》,主要是从帮扶开始,逐步使学生具有自学数学的能力;英语的题目是《导读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的实践来体验、领会和学习语言知识;语文的题目是《“三环六步”反刍式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借鉴反刍动物的粗吞、细嚼、化为养料的过程,进行反刍式阅读;政治的题目是《目标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会多少、的学习过程;生物的题目是《“两课”自学法》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采集标本搜集资料等,课内整理、阅读等自学活动;电教的课题是《利用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主要是会选择媒体,发挥媒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多个接受器官同时理解记忆,借助于先进的媒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的方法上我们准备采取:
1、采取访谈、发问卷、测验调查相结合的办法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中为保证研究对象在自然条件下和不加任何控制条件,采取个别谈话或发问卷的形式。了解研究对象的学习效果时需用测验方式。
2、通过各种网络渠道特别是远程教育网,了解国内外最新教育教学动态和国内各名校研究的进展情况。
3、借鉴一些名校先进的理念和做法,经常比较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借鉴先进的方法,及时整合调整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4、加强对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特别是研究人员,一定要较为熟练地掌握各种先进媒体的使用方法。
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准备阶段;
1、组织有关人员研究确定《研究方案》、参加项目研究人选。
2、备齐实验所需设备物品,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多功能阶梯教室、照相机、数码机、摄象机及其软件设施等。
二是在实验过程中:
1、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
2、组织研究人员通过各种网络搜寻和积累材料,完善和改进研究思路和方法。三是做好分阶的段验收工作,作好跟踪记录,及时填写各种表册和材料积累整理工作,定期总结。
最终的研究成果是使各科教学符合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和于有关工具书、具体环境排除学习障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组织分工
领导小组:
组
长:刘文明副
组
长:赵文河组
员:臧文全
赵成宇
周永生2006年9月
张伟
杨金峰
第五篇:小学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式总结
张家湾镇中心小学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总结
张家湾镇中心小学在教学管理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制度管理:
制定制度:目的:规范、约束、导向。我认为制定各种制度的目的不外乎以上三种。其中规范和约束是显性的;而导向作用更隐蔽。或者说对不同的对象,制度显出了不同的职能作用。比如《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对新教师更多的体现规范作用。作为一个新教师可能不十分清楚,我应该如何开展工作,每项工作怎样入手,打开《细则》备、讲、批、辅各个环节都交代十分清楚,工作起来有抓手。对于新教师迅速投入工作、尽快提升教学水平很有帮助。对于那些不够积极的教师,制度更多的体现的是约束作用。(制度所规定的是教师行为的下限。朱老师语)不按制度做是不行的,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对于大多数比较自觉的教师,制度更多的体现的是导向作用。制定制度的目的是复杂的,很难说清哪种因素更多些,哪种因素更少些。我们在制定政策时,不同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绝不会单由某一种因素来决定。
跟教学有关的制度有:
《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课题管理制度》、《教学副校长职责》、《教务主任职责》、《教务副主任职责》、《教研组长职责》、《完小主任职责》、《专任教师职责》等等。
制度的版本:1980-2001零散版、2002版、2007版、修订版。
1980年以前基本没有成文的校本制度。所有制度都是上级发下来学校教师执行就行了。而且基本上是劳动制度。当时制度的重心基本上放在纪律管理上,把教师等同工人或者行政人员。
1980-2001随着国家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各个单位的制度建设也进入高潮。我校的制度建设也不断丰富起来。这使得制度建设有一个特点,就是缺乏整体考虑想起什么就制定什么制度。更准确点说需要什么就制定什么制度。课堂教学步入正轨,来个教学管理规程吧;德育工作很重要,制定个德育规程吧;自然实验室管理不到位,出台个仪器使用办法吧。等等。20年下来,我们积累了很很多的制度、意见、规程、办法„„
2002年合乡并镇张家湾镇中心小学和牛堡屯镇中心小学合并成为新的张家湾镇中心小学。为更好的加强两校的融合,规范统一教师行为要求,我校把原来两校的所有的制度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一整套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张家湾镇中心小学章程等共55项制度。全面规范了教职工各个方面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
2007年,随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上任,根据当时的教育教学新情况对所有制度的条文进行整理和规范表述,使其更严谨、更易于理解和执行。2008、2009两年对部分条文进行简单修订。
落实制度:有制度不落实不如不制定制度。我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落实。
完小评价:每学期对每个完小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教学工作、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后勤工作、整体办学、特色工作等方面。通过评价对完小的办学进行引导朝着中心校预期的方向前进。具体办法是: 各校首先填写自评表,中心校组成考评小组对自评表所填内容进行考评,根据总体情况给各校打分。总分靠前的学校被评为优秀学校。
教学视导:我们认为教学视导是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最直接的方法。以前我们在视导过程中,主要采取听课和查阅档案的办法。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仅仅通过听课和查阅教案不能很好的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我们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视导。
听领导会报:每个学校有自己的管理特色,很多东西是隐性的,不易观察到。通过领导汇报的方式把自己在管理过程中的亮点全部汇报出来,利于我们了解全局把握全局,根据情-1-
况做出调整。
进行调查研究:教学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作业问题。我们开展了各年级学生作业量的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是很多教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偏少。有些甚至过少。学生练习普遍较少造成学生知识掌握不牢的问题出现。根据这一现像,我们重新强调作业量的问题,带领教师重新学习教学规程中关于作业量的规定,使作业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提高了学生成绩。
听课方式略作调整:课前和教师一起讨论教学目标和基本过程设计,课后和老师一起讨论上课效果,指出优点提出改进意见。争取做到每次听课都让老师有所收获。
以上方式结合档案检查使视导效果明显提高。
改变检测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检测似乎越来越被忽视和弱化。社会大背景对考试似乎深恶痛绝,甚至把高考这样的重要考试也不放到眼里。抄袭严重、作弊成风、不择手段。使我们的压力非常大。一方面我们觉得当代考试制度可能走到末路,一方面我们尝试改变检测方式。刚开始课改时,我们是期中期末所有学科综合性大容量检测加上教师平时检测。检测力度相当大,任务繁重,教师压力大。于是我们对检测进行调整,改成月抽测。抽测密度减小、抽测科目减少,抽测内容根据进度综合检测。开始老师们比较接受,考试总数降下来了。但是出现另一个问题,教师开始猜测可能抽测哪些科目,一定不会抽到的科目就放松了要求。进而可能抽到可能抽不到的科目也放松了要求。造成主科教师忙得不亦乐乎,而有些教师无动于衷。我们再次对检测进行调整,目前我们采用学科单项竞赛的形式进行检测。普遍受到教师的欢迎并且初步取得一点成效。以英语学科为例,我校一名弱智生在单词竞赛中取得91分的好成绩。这在以前英语优生也不容易得到。在英语学科的带动下,这名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不断提高都能达到及格的水平。
教师调配班主任所教学科的变化: 教学管理的最难点是人员的调配。由于我校完小多,每个完小的班数少,班额小。造成人员配置十分困难,教师工作量的不易衡量。根据具体情况我们每学年都要对各完小教师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整。以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以中心小学为例,以前班主任抱班,即教语文,又教数学,还担任中队辅导员,同时健康教育、写字甚至手工、劳技都由班主任上。劳动强度大,教学质量低。随着课程改革班主任从小科中解放出来,只负责教语文、数学。劳动量减轻,教学质量有所提高。然而,有的老师爱教语文,有的教师喜欢数学。教师偏科,学生不得不偏科。学校总体教育质量受到制约。我们开始试验语数分科。班主任只教语文,数学教师教两个班。奇数班年级数学教师跨两头,发挥教师的学科特色是教学水平迅速提升。
通过制度的建设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二、开展教学研究
1.教研组建设。
形式:教研联组。中心组加三级管理、学科中心组。校本教研:学习课改理论、学习课标、教研课。
2.贯彻《课堂教学管理改进计划》第一部分《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第二部分《学习过程的指导与调控》、第三部分《教学手段的选择与整合》、第四部分《学习条件的创设预处理》、第五部分《课堂教学中评价作用的发挥与使用》。
3.开展教学评优活动。
三、科研引领,助教师成长。
1.建立机构、健全制度。
1/ 健全组织。
我校成立了教科研领导小组。由刘卫红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我校教科研工作。本学年学校成立教科研室,教科研室的主要职责为:做好全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课题研究,对校级课题承担人提供指导和帮助,进行考核和评估。学校教科研工作采取“学校科研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教科研室具体管理—课题负责人全面落实”的管理模式。教科研室为管理教科研的职能部门。学校教育科研的主体力量是所有教师。有了明确的组织体系,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 建立制度。
我校制定一系列制度,包括:《教科研室工作职责》、《课题申报制度》、《课题管理制度》、《科研人员奖励办法》等。把科研成果作为教师职评、评优的条件之一;给从事教科研的人员一定津贴。通过这些措施,把科研制度建设与学校“做主人”品牌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建立了科研评价、激励、导向机制,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有较大提高,学校的科研氛围开始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为科研工作规定出行为准则。
2.开展活动,掀起高潮。
为保持教科研和我校办学理念的高度统一,我校的课题建设与“做主人”品牌建设保持一致。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培训,我们分两个层次进行课题建设,即学校总课题和其他课题。在“为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指导下,在“做主人”品牌建设框架内,我们确立《以“做主人”品牌建设为依托全面提升农村中心小学办学综合实力的研究》为学校总课题。各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子课题。同时,我校开展了刘校长亲自主持的、全校性的《建立自控评价体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等其它市级、区级、校级课题的研究。为学校进一步进行“做主人”品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3.课题研究,重在提高。
1/ 课题研究流程管理,彰显教科研的严密性。
我校课题管理工作从选题、审批、立项、监督实施到最后评审,以及向区教科所呈送申报区级进而市级课题,都建立起规范的管理制度。对课题立项进行认真监管,包括填写申报表、组织开题论证、签订项目认定等。对科研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包括研讨活动记录、研究情况汇报、科研经费使用、课题阶段(结题)报告和研究成果鉴定等。
2/ 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强调教科研的过程性。
我们结合教科研的流程管理,编印教科研管理表格,规范教科研的文档资料管理。具体表格有:开题报告书、论证报告书、项目责任书、阶段报告书、结题报告书、结题论证书等。同时包括:教科研计划表、科研工作月报表、学习札记表、科研总结表。对每一立项的课题,建立一个档案袋,课题结题上报时,科研室备份留档,并将完整档案材料移交学校档案室。
3/ 全面开展课题研究,把握教科研的科学性。
A 学校总课题《以“做主人”品牌建设为依托全面提升农村中心小学办学综合实力的研究》。
该课题已于2009年2月被立项为校级教育科研项目。本学期申报市级课题。根据具体情况分解为三个方面: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自律、学会修身;自信、学会求知;自立、学会发展;自尊、学会选择”的“四自奠基工程。”
面向全体教师,体现“自主选择、主动发展;自我调节、主动健体;自主学习、主动创新”的“三自发展工程”
面向家庭和社区,体现“主动参与、创建主体环境;主动合作、创建发展共同体”的“二主环境工程”。
通过三个不同的角度,丰富“做主人教育”的内涵,细化“做主人教育”在各个领域实
施的具体要求与操作,以科研引领的方式,探索“做主人教育”品牌在学校建设各方面的显性特征,并以此来创建校园文化品牌。
B 其他各级各类课题
我们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培养研究能力。学校现有各级各类课题共20多项,如:《建立自控评价体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等,均纳入学校总课题的专题管理中。其中1项被列为市级课题,3项被列为区级课题,20项校级课题。应该说这些课题都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工作的问题开展研究的,比较符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体现了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的思考和探索。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①理论学习是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求每位科研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有关自己专题的教育理论书籍,每月写一份开展专题研究的优秀教学设计,每学期上一节课题研究课,每学期写一篇自己课题的科研论文。通过科研学习,为构建学习型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同伴互助,共同研讨,是学校教科研的基本形式。由于地处农村,很难得到市区教育专家的经常性指导。我们开展教科研的方式主要是合作互助,共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每个人都谈出自己的学习心得,自己的工作体会,自己的研究成果。同事之中互相启发,研究的氛围不断加强。
③提倡反思,总结成果。我认为教科研首先是教研,其次是科研。教研重在方法的改变,科研重在探究方法背后的原因。因此深入思考是教科研的重要特征。我们要求科研教师每月写1-2篇针对自己研究专题的教学反思。通过参加学校教科研活动,促使教师一方面提高了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学习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对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教科研工作初见成效。一年以来,我校的8项课题申报区级成果,5项获得三等奖。一项课题在市里立项,三项课题在区里立项,20项校级课题在开展研究。本学期数十位教师论文在区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学校教科研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教科研工作的意识深入人心。
四、讲授法的变迁
讲授法是我校目前采用最普遍的授课方式。经历了多次变化。以语文教学为例:最初是背诵法。不管什么课文,不论课文长短一律背诵。学会学不会的标准就是看学生会不会背。正因为如此学生上学被通俗的叫做“念书”(80年代以前)。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们发现只让学生念书,学生所得非常有限,学生对课文中的难点很难理解。于是老师开始对难点进行讲解,出现讲读结合。但是,读依然是重头。难点要讲,重点也要讲。于是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讲到底的课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80-90年代)。进入新世纪开始课改,启发式受到重视和推崇,出现了一问到底的课。以为启发式就是问,不问不叫启发式。随课改的深入,教师对启发式认识越来越清晰,课堂讲授重点越来越明确,问题设计的更具启发性,课堂结构更加合理(03年前)。随电教手段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课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出现滥用现象。学生与课本的接触被弱化(07年前)。08年后讲授方式多元化发展,部分教师形成自己的讲授风格。有的大气稳重、有的诙谐幽默、有的细致入微。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把教师培养成各具风格,特色鲜明的教师,每位教师都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运用各种辅助手段,上好每一堂讲授课。
赵老师好:
以上是我对我校教学管理工作以及教学方式变化的一些思考,但是我不能很好的把它们联系起来,还希望您多指点。谢谢!
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