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进评价手段创新评价方式
改进评价手段创新评价方式
新课改的灵魂就是“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用一句形容的比喻: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的泵。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小学日记、迟评价等性质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一、成长记录袋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另外,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可以包含学期开始、学期中和学期结束三个阶段的学习材料,材料要真实并定期更新,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
二、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用于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她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困难之处或感兴趣之处。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能力,而写数学日记无疑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数学日记还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自我报告,评价自己能力或反思自己问题解决的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日记有助于数学教师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反省能力。
三、迟评价
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成绩觉得不满意,教师可以选择推迟判断的方法,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当学生提供努力,改正原答案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以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予评价,给出鼓励性评语,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出新的学习动力。
实践证明。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要像一个“泵”,不断给学生加油,而不要成为“筛子”,使一部分人成为失败者或淘汰者,对数学学习终生厌烦。
第二篇:改进评价方式
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的一个杠杆,教学评价方式的优劣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人才的质量的高低的一个大问题。它涉及面广泛,影响深刻,值得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教学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学校评价学生只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一俊遮百丑‛式的评价方式,使得师生的眼光只瞅准‚学业成绩‛,也难怪出现‚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过激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学生人格、尊严的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学生的心灵,遏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评价也展现出崭新的面貌,为教育教学开创出新的领域。
首先,教学评价方式的变化推进了创新教育的发展,使得传统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权威‛,其主导地位与唱主角戏的角色已得到动摇,课堂变为师生的双边活动,互动交流,共同探索,教学相长的教学场所。而学生也已经从被动接受式的教学中摆脱出来,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胆地提出个人对教材,对作者,对生活的看法。不再局限于‚权威‛的思维之中。比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针对传统观念对教材的理解,如菲利普夫妇的尖酸,刻薄、自私、势力,认钱不认人的观点以及作品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看法。我及时提出:假如你是菲利普的妻子,你该怎样做?学生对这一问题兴趣很高,提出了许多假设。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比较认识菲利普夫妇的做法,学生通过比较对此问题有了较深切的生活体验,对作品也有了新的理解。有学生提出:菲利普之妻精明、反应快、有很强的家庭责任感。对学生的这种看法我表示赞同,师生间达到了很好的默契。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变的活跃起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不断产生,甚至出现了与传统观点相对立的认识。当然新观点的产生也并不是越新奇越好,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的砝码,既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又要正确的加以引导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其次,教学评价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改以往仅凭分数评价学生的片面做法,多角度多侧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个性存在着先天的差异,个性差异又决定了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意志、品质、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及灵敏性的差异。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造成所受教育程度、知识的层次、技能、人的思维品质上的差异。正是这些主客观因素形成了学生个性的差异性,教育工作者就应正视差异,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从不同角度去评价学生。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就多出一批人才。也可以说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实际就是对学生个性的扼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大角斗场,一个人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必须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确定的,而每个学生又有其不同的个性和爱好,这为适应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做好了物质准备,教师就要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要求,改革传统的评价观。新的评价方式正是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增强了其社会的主体意识和自信心。
再次,积极的评价方式还有助于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欲 望。日常教学中我们常遇到这样一些情况:一个从不举手的同学偶然发了一次言;某一个同学其观点出乎教师的想象。面对这不凡的举动,假如教师一味的默认,恐怕留在学生心中的只是深深的遗憾,如果教师及时把握时机,发现了学生学习或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与表扬,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或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会给学生心灵深处产生更大的创造的动力。
教师的积极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也最易产生积极效果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真诚赞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赞扬要‚慷慨‛一些。我们应明白一点,教师善意的一句赞扬的话可能会激起学生心灵创造的火花;而不恰当的一句讽刺可能会泯灭学生的创造灵感。当然,我们赞成教师‚慷慨‛的赞扬,但也并不是多多益善。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课堂上的积极评价,滥施赞美之词或用机械的表扬方式,表面看似乎给课堂注入了活力,而实际效果并不佳,有时会适得其反,给学生以错觉,不能明辨是非,因此教师的评价还应掌握分寸。再次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往往都能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产生作用。有一次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 用‚无奈‛造一个句子,在已有两个学生造错的情况下,有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老师要求我们用‘无奈’造句,我感到真无奈‛。当时引得学生哄堂大笑,但我却及时的把握住学生句中的闪光点,点头表示肯定并举起大拇指表示赞扬说:造的真棒!顿时班上鸦雀无声,先前流露出讥笑口吻的同学惭愧的底下了头,很多同学都向她投去羡慕的目光,这位女同学也显出自豪的样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
有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幼稚可笑的,对此,教师千万不能有丝毫的不悦表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和一闪即逝的眼神。一次我在教学《三峡》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郦道元为什么能写出这篇文章‛?乍一听,这一问题的确让我出乎意料。它似乎与课文没有多大关系,但我换了一个角度给学生讲述了郦道元艰难跋涉、行程万里、游历祖国大江南北,对祖国地理、山川的认识了解。学生听后不仅对郦道元充满敬仰之情,也理解了所提出的问题。
恰当的评价来之于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的认识,对新时期人才观的正确理解;来之于教师的知识、经验的积累以及 随机应变的敏锐思维。如何科学的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形势,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努力。
第三篇: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
(一)教师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关系到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形成,关系到学生个性的发展,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教师的评价对课堂教学评价起着导向作用。师生评价过程是两者情感碰撞的过程,是激励学生学习,进行合理导向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调控,激发热情,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评价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努力做到:
1、注重激励性
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础上,一般地说,评价以激励为主,这种激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如某个学生题做得正确甚至有独创性,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干脆等,教师就可说:“某某学生答得精彩,有见地”;一种是对“后进生”的激励,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老师的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转向先进。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反馈中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也应给予充分肯定。这好比一颗断树,只要还有一根树脉未断,它就还有生存并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关键是能否用百倍的爱心去关心呵护它。
2、丰富的情感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融入真情,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所以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优点。教师要善于 “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切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因为气可鼓而不可泄。当然,也不能把誉美之辞廉价施舍,那样的话,效果也将适得其反。
3、恰当的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进而指明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教师的课堂评价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完了只是说了一句:“读得不错,请再读下一段。”如能换成“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种评价,一分为二具有辩证性,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怀后的温暖。
4、循序渐进地启发
教师的教学评价应具有强烈的启发性,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如一位学生作文中用水晶来比喻小公主的眼睛,教师给予很高评价,“比喻恰切精当”,问为什么,学生回答:“透明嘛,用这个比喻写出了孩子心灵的纯洁无瑕。”这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这位老师没有忙于作评价,而是又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童真的纯洁和可贵。
(二)学生互评
互评就是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照中认识自我。
1、营造互评的氛围
生生互评,首先要看一堂课中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评价。从人数上看,如果课堂上只是一两名或三五名优生不时举手发言,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两耳不闻他人事”,不动脑,不动笔,不张嘴,尤其是所谓的“差生”无动于衷,这不行。我们还应该防止那种形式主义、表面热热闹闹的虚假主体性,反对那种在课文的表层徘徊,语言和思维水平低下的肤浅主体性。在教学中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读?”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2、多沟通,多发现
学生相互评价是获得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因为平时同学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较多,相互了解也较深,便于清楚看到同伴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学生互评时得到的信息一般来说较真实,较具体。但在互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评价不一定都是客观公正的,在评价过程中,有时难免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有的学生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同学,有的则不能,特别是在评价自己的好朋友及平时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时尤为明显。评价自己的好朋友往往夸大优点,隐去某些缺点;评价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时倾向于夸大缺点,隐去某些优点;还有的学生因为害怕得罪同学而只说优点,不提缺点,或干脆以“我对该同学不了解,因而不好加以评价”来推辞评价。针对这些情况,要相信学生,要相信他们的参与有助于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积极引导他们以一种公正、严肃认真的态度参与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评价重在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互评的平台上,学生坚持“优点说全,缺点抓准”。优点说全,就是把优点说充分,这就合理地满足了人的赞誉需要。这种需要能促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而增强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善意的批评,再加上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
(三)学生自评
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平时鼓励学生多做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比较,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即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经常开展同桌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
第四篇:安全社区评价方式的创新与改进
安全社区评价方式的创新与改进
通过对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权重进行计算,得出“安全社区综合评价指数”,用来划分和评定安全社区,更加科学、合理,评定出来的安全社区也更加符合标准。
“安全社区”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涉及人们生活、工作乃至环境各个方面,涵盖了交通、工作场所、公共场所、涉水、学校、老年人、儿童、家居、体育运动等诸多领域。“安全社区” 的概念是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正式提出来的,来自50 个国家的500 多名代表在会上一致通过了《安全社区宣言》。
世界卫生组织为了推广安全社区的理念,专门成立了“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主要负责在全球宣传、推广安全社区计划。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已经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孟加拉国、挪威、捷克、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 个“安全社区支持中心”。这些支持中心通过提供技术咨询、培训等协助社区成为WHO 认可的安全社区。
安全社区评价体系国内外现状
从国内的“安全社区”建设情况来看,自2006年起,截至2015年5月底,我国大陆地区共有575家社区被评定为国家安全社区,共有347家社区通过并获得国际安全社区称号成为国际安全社区网络成员。
与我国相比,国外许多国家的社区建设较早,体系更加完善,其中以美国和瑞典最为突出。美国在安全社区建设中,安全的概念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工作中,而且渗透于家庭、社区、公共场所以及道路交通各方面。瑞典在5个社区组织实施了以信息、教育、训练为基础的伤害预防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国内学者对于安全社区评价体系的研究情况来看,在社区公共安全评价指标选择和指标体系建立方面,众多学者纷纷借鉴国外安全社区评定的标准,从理论角度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安全社区评价标准。但是,这些评价标准的关联性较弱,偏重于社区公共安全的某一个角度。
相对于我国学者的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更加深入,对于安全社区的评价指标涵盖社区文化、安全生产、社区治安等多方面,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安全社区指标评价体系,但是在具体的评价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主观随意等缺陷,缺乏比较客观的评价方法。
现阶段我国安全社区评价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定的不足,2009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出台《安全社区评定办法(暂行)》和《全国安全社区现场评定指标(暂行)》,这些评定标准和方法,覆盖面广、要求全面,曾一度获得各地认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地改革创新的要求,这些标准、方法存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比如经济开发区、工业强镇安全社区建设模式的评价体系,社区安全教育模式及社区安全产品需求评价体系,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评价体系,还有“农转非”社区安全社区建设模式及特色安全项目评价体系,这些与当初制定的安全社区评价标准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另外,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市与农村有很大差异,所以都使用同一标准,导致评定结果不准确,而且评定完全依靠专家打分进行评定、主观因素太强,不利于安全社区的健康发展。
建立更科学
合理的安全社区评价体系
2015年6月开始,安全健康协会安全社区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调研,目的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社区评价体系、更好地促进安全社区的创新发展。今后修订的安全评价体系预计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也就是将安全社区的评价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宣传教育与培训、安全促进项目、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应急预案和响应、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等12项。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算出“安全促进项目”的占比最大,达到了22.73%,“宣传教育与培训”占比次之,为11.36%。说明实施广泛覆盖各方面的安全促进项目在安全建设中最为重要,宣传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安全社区中的安全促进项目的建设,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而部分居民对于安全建设的认识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交流与全员参与率,影响了安全社区建设的进程。对此就需要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居民的重视程度,让他们能自觉加入到安全社区的建设中,所以“宣传教育与培训”和“安全促进项目”是相辅相成的。其他指标也是一样,都应当综合考虑。
二级指标包括安全资金投入、运用实用方法(隐患排查、安全检查表等)对社区各类事故与伤害风险进行辨识与分析、建立相关安全信息收集、应急演练等24个二级指标。其中,“应急演练”权重(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重要程度)最高,其次是“安全项目是否覆盖了目标人群”。
此外,7项客观因素指标也是评定安全社区的重要标准,包括每万人火灾事故伤亡率、每万人交通事故伤亡率、每万人溺水事故伤亡率、每万人触电事故伤亡率等。
通过对主观因素(12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和客观因素的权重进行计算、分析,可以得出“安全社区综合评价指数”(以下简称“安全社区指数”),用来评定安全社区和划分安全等级。“安全社区指数”的产生,克服了原有方法纯靠主观评价的缺点和对各种社区采取“一刀切”式的评价,通过调查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安全社区的开展情况及实际效果,得出科学、合理的评定结果。不同地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不同,会导致数据会有所不同,“安全社区指数”也会随之变化,这样可以真实地反映社区的安全程度。
“安全社区指数”的主要功能是评定某一社区能否被称为“安全社区”,或对安全社区划分等级。同时,还便于同类型的安全社区之间相互比较,或比较同一社区不同时间段的安全建设情况。此外,社区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安全社区指数”对本社区一段时期内的安全工作做出评价,并对本社区的安全措施进行改进,使得社区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不断完善,使安全系数更高。
实习编辑 李 靖
第五篇:浅谈新时期教学评价方式创新
一直以来,反馈语作为课堂中教师言语的部分,并不被教师所重视,但它却是新教师较为头疼的问题。虽然这一点看起来并不是很重要,但是人们惊奇地发现老师们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即在需要的时候给学生恰当的反馈。川新教师往往过于关注教案的设计,总是在教学设计上冥思苦想、出尽花样。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新教师往往不能做到及时、恰当的反馈:虽然他们清楚该进行哪个环节,该提什么问题,但对于学生的回答,他们总是不知所措。因此,新教师的反馈显得呆板而毫无针对性。可见,反馈语作为教师课堂用语的重要部分是非常值得大家剖析的。
一、反馈语的界定
“反馈语”一词,作为教师在课堂中的反馈用语源于美国,美国使用“反馈语”研究母语、第二外语以及其他外国语课堂。美国学者对反馈语的研究由来己久,且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一套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开始关注课堂中的社会互动,并总结了多种典型的论文代写帮帮课堂交流模型。其中最为广泛的是IRE模式:“提问—反应—反馈(评价)”。叫意为教师以提出问题开始,学生对教师的问题作出反应,教师再以反馈结束交流。Ur认为教师反馈语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更大程度上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所给出的信息,这种信息以促进学生表现为口标。叫我国使用“反馈语”作为教师课堂反馈用语研究多为第二外语领域。与“反馈语”相近,我国语文教育界对教师的课堂反馈言语多使用“评价语”一词。“反馈语”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评价语”,它的内涵与外延都比“评价语”大。Cullen指出,评价功能只是教师反馈语的其中一个主要功能,他鉴别出教师反馈语其他两个主要功能,即评价功能和话语功能。评价功能即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的评价,话语功能指的是教师在学生表现之后所做出的有助于维持和发展与学生会话的功能。川因此,反馈语包含了我们平日所研究的评价语,即不仅要研究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还要研究所有教师对学生的言语反馈。
“反馈语”一般分为言语反馈和非言语反馈,本文主要论文代写帮帮研究言语反馈。言语反馈是交际者在说话人的激发下发出的,能够表明该交际者对当前言语
行为发生的位置及其所属的认识的言语行为。曰此外,还应该注意:课堂中的论文代写帮帮反馈是双向的: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馈、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因此研究教师课堂反馈语时,不能脱离学生对教师的言语反馈,因为这是一个相互反应的过程。
追问、接话、引导作为主题反馈语类型,是教师针对某个主题,与学生之问展开讨论的过程。这里的学生可以是一位,也可以是多位。教师必
须认识到主题型反馈的重要性,因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论文代写帮帮深究便会带他们走向更深入的思考。教师不仅要关注每一种反馈语类型,还应该关注几种甚至多种反馈语的综合运用,这样才能使言语更为立体、更为艺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