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作文评价方式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摘要: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在优化作文评价上下功夫,创新作文评价的方式,注重情感的投入,真正实现与学生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对话,从而点燃学生创作的激情,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字:作文评价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评价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学生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将作文交给老师,即算完成任务,而老师则花大量的时间批改后,再还给学生,而学生只是看一看分数与评语。这样,评价变成了作文教学的终结,而不是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抓住批改这一环节,在优化作文评价上下功夫,创新作文评价的方式,注重情感的投入,真正实现与学生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对话,从而点燃学生创作的激情,提高写作水平。
但是,当前的作文教学仍存在着许多弊端,需要我们改进:
1、在作文评价中,许多教师无视学生特点,对学生习作要求过高,吝于鼓励,以为自己的严格要求就是认真对学生习作,把认真与苛求混同,把学生当作家看待,使得习作与名作产生错位,结果常常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除了完成每单元一次的作文教学任务,上好每周两节的作文课之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将作文教学与参与生活、观察生活隔离。学生体验
生活、感悟人生、驰骋想象、抒发心灵的时空狭小,甚至不存在,他们又怎能写出有灵感的作文来呢?
3、经常见到教师皱眉审阅学生习作,然后批上:“词不达意,修改。”“内容空洞,补充。”看着学生抓耳挠腮,愁眉不展的神态,我们猛然间理解了“巨笔如椽”的另一种意义——笔重千斤啊。作文成了埋没灵性的坟墓。
4、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不重视表达方法的教学;不注意根据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写作训练;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选择、组织材料和确定中心等写作方法。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或者有话难说、有情难抒,其结果导致学生怕写、厌写作文。
5、传统的作文评价都是统一由教师批阅,这也是不少学校对教师的业务要求。这样每次面对一个班几十本作文,教师往往采取的方法是对一些好的作文,精雕细刻,锦上添花,让学生仿之。对剩下来的作文则评头论足,或置之不理,写个等第罢事。这种空洞单一的评价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更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成就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修改要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但对作文精批细改,不仅使教师的工作量更加繁重,而且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收效甚微,我们痛心的看到学生的作文经常被改的面目全非。长期以来的作文批改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曾有笔者对其所在学校5、6年级400名学生作文批改情况进行
调查,自己坚持按老师批改的意见修改作文的占52%,看到作文被老师改了很多,很难过的占61%,希望老师批改作文时多关注学生体验的占87%。看来,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心灵的飞翔,表达的快乐,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或对作文的批改不应是整个作文教学的最后一道程序,而应是学生再次作文的加油站,为学生更好的写作服务。改革作文修改的评价,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心理兴趣,已经刻不容缓了。
首先应从评价方式上进行的改革: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作文状况的自我检查。首先,学生明确参与评价的意义,其次,根据每单元的具体写作要求,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资料的收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将评价标准分为A、B、C等几个层次,学生自己选定可以达到的目标,学生对同一篇作文可以多次习作、多次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互相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方式很多,同桌互评,四人小组互评,自由找同伴互评,可灵活运用。评价要引导学生关注他人作文中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互评作文时淡化分数和相互比较,强调进步和纵向比较,互评的目的是建立同学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勤奋向上的学风,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家中的学习行为,如写作态度,写作方法的评述,“进步了,那是因为平时多读课
外书”,“你能坚持认真写日记”等等,对端正孩子的写作态度,激发写作热情,阅读课外书籍,进行语言和素养的积累大有脾益。
延时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下来,即使修改再好,也还是那个分数,学生失去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那些暂时不能得到高分的作文,通常是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绩,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而教师则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评价打分。
舍得送分——一篇作文的分数,这就把学生每次的习作水平看成一个不变的“常数”,客观上也就抹杀了他们进步的可能,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实行一篇多练,每练一次,进步一点,就加一次分,这样将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行为转变成过程性、动态作文。既给学生机会,又能调动兴趣。
突破满分——在一次次的修改过程中,学生习作的得分越来越高,当达到“顶峰”——满分时,学生的高分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兴趣却由此变弱。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最高打出120分,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妨突破以前的满分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习作潜力,只要有退步,就照单给分,给学生更大的激励。
总之,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改革作文评价方式也势在必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他们才能真正成为主人。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第二篇:改革评价方式
改革评价方式 提高学生能力
——锦州市2002——2003学七年级(上)思想品德学科期末评价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行)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它对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踏着课改的节拍,感受素质教育的洗礼,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到思想品德课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的作用,如何突出思想品德课的地位,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呢?当然,这里切实可行的方式和途径很多,但我认为改变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方式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分为识记能力评价、理解能力评价和通过活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评价。我认为在此基础上,评价的内容还应该包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方面的评价,社会实践能力方面的评价和心理品质方面的评价。尤其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品质评价尤为重要。要结合教学内容,评价学生是否具有自尊自信,严格律己,良好的品格,能够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否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等。为此,我制定了七年级(上)思想品德学科期末评价与考查评价报告单。现对此作如下说明: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本次评价根据锦教办[2002]113号文件的精神,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行)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理念,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考查评价为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本着期末考查评价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择,突出评价的诊断性、激励性、改进性、发展性的功能;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质性评定、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考查评价的特殊时机,有机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二、关于评价内容
期末七年级(上)思想品德学科实行考查评价。无论是考试评价,还是考查评价,只是评价方式的改变,丝毫不会削弱思想品德课的作用和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的功能。如何制定评价的项目,发挥评价的作用呢?为此,我认真地学习了《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目的是找到课标、教材和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制定符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在坚持锦州市教育局关于期末考查评价指导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我把思想品德学科评价的内容具体化为八个方面,即八个评价项目,也就是: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完成作业、平时测试、活动课、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和品德修养。之所以这样做,首先是为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不仅侧重评价结果,更重要的是侧重评价过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此之前,我广泛地了解中学生的实际,并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你对思想品德课是否感兴趣?为什么?多数学生的回答是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因为思想品德课讲的尽是些空道理,太抽象了,离我们太远,跟实际联系不上,学也没用;而且它太难学,怎么背也得不了高分。有的学生厌学甚至弃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对评价的内容进行了设置,把学生平时的一点一滴的表现及每一点进步都融入到期末考查评价中,使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就在他们日常的生活中,是那么的具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活生生的,从而产生“生活中的思想品德课”之感。从而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也有利于把思想品德课的评价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学科在学校
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功能。
思想品德作为考查学科,没有相应的试卷,所以在考查内容中设置了“平时测试”一项。平时测试就是我们所说的单元测验,是指学生在对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小结和复习之后,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教师编制一套难易适度的测试题,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闭卷独立完成,然后进行批阅,评定等级。测试的内容多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基础知识是能力培养的前提,能力的运用是对基础知识的“活化”,无论是培养能力,还是提高觉悟,都离不开必要的知识基础。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目前常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辨别改错题、辨析题、阅读分析题等。另外,平时测试虽然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也要少考一些纯记忆性的知识,即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的知识。要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加大这部分试题的比重;除此之外,试题要与时俱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走进学生的生活,使试题既能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三、关于评价的方式
根据课改的要求,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使评价成为学生、小组、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1、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最直接、最基本、最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一种评价方式。学生可以准确地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扬长处、克服不足、扬长避短,更好地完善自我。此种评价可以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2、小组评价。小组评价即同一小组中的学生就学习态度、文明礼貌、品德修养等方面互相进行评价。由于同学之间彼此熟悉,互相了解,同一年龄段容易沟通,评价能做到实事求是,因此,容易提出比较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小组评价是实现共同进步的良
好途径,有助于中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各种良好的品德。这里,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和合理组织。既要引导学生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来评价同学,又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客观地提出不足和希望,使同伴在希望和鞭策中成长。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指教师把学生在平时各个方面的表现和成绩进行综合,对学生一个阶段的情况给予全面的客观的评价。这里,要重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学生发展状况的客观分析,形成清楚、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方案。应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家长评价。家长评价是由学生家长结合学生在家庭、社会的日常表现及对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情况进行综合的定性评价。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塑造学生灵魂的第一个环节,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教育中起主导作用,但它不能替代家庭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今天的家庭教育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把家长评价列为评价方式之一,目的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把期末考查评价变成家长了解课改、支持课改、参与课改的过程。
四、关于小论文
1974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儿童发展基金会联合会议指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这种理想的基础教育就是我们今天寄予厚望的素质教育。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论文部分的考查,我试图体现课改的要求,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考查,要求学生根据所给题目或自拟题目写小论文或学习后的感想,并设计了具有创新思维的题目,如:完善自我(给自己画张像,列出自己在道德和心理上的优点、缺点,并制定自我修养的计划。);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实际上你就拒绝了成功;我能行—— 一次成功的启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等。无论所给题目,还是自拟题目,都在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
行分析、思考,形成观点,提高认识,允许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见解,允许有不同的合理答案甚至异想天开。这样,能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观点、新思路,让思维自由奔放,有勇气标新立异;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神奇的想象力,充分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时代性是思想品德学科的基本特征,是思想品德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重要标志,理论联系实际是它的基本教学原则。如何体现这一原则呢?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教育的课程,这一代中学生具有许多优良的品质,但也不乏不足之处,如:这一代青少年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宠爱和呵护,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家长的过度保护,造成青少年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的学生因为考试成绩倒退了几名,便产生过度的焦虑、沮丧、担心等不健康的心理;有的因老师或家长的几句批评指责而离家出走;有的因处理不好同学之间的关系,遭到其他同学的冷落而走上不归路„„。一个民族只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才能走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不畏艰难困苦、失败挫折,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今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尤其要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我们今天的青少年对如此小小的打击尚无法承受,将来怎么能够适应新的世纪对人才的需要、承担起祖国兴旺发达的使命呢?对此,也设计了相应的论文题目,如塑造良好性格,培育健康心理,做合格中学生;保持乐观心态,做“情绪”的主人;从小事做起,磨砺坚强意志;坚强意志——成功的力量源泉;正确面对挫折,做生活的强者;用微笑面对挫折等。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分析、升华及对自己的行为要求可以自悟、自省,可以达到自我教育目的,有机进行德育渗透,真正做到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完善自我。
五、关于评定等级和评定标准
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失败的学生由于经常受到指责和惩罚,会影响其以后大胆创新;反之,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学生,由于经常受到鼓励和赞扬,就会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
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愿望和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为学生是带着求知欲望来学习的活生生的人,是处于成长中的尚不成熟的个体,他们需要得到理解、尊重、鼓励。他们缺少的不是批评、指责,而是激励、引导。基于这一理念,所以将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合格、基本合格。没有不合格的等级。小论文的写作达到有理论和事实依据、前后较连贯、无创新意识为合格;即使有观点、缺乏理论或事实依据、无创新意识也为基本合格。
如何进行思想品德学科的考查评价,我只是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可以说方式、方法都特别幼稚。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我愿与同行共勉。
第三篇: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大庆市澳龙学校 芦娟
一、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成长即学会生存-----学会获取信息,学会实施行动,学会研究和解决问题,学会更新自己,学会体验感情,学会合作,学会审美。
二、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1.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2.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3.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4.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5.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6.注意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7.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8.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三、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小学英语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各项改革和探索。虽然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参与生生评价的机会是很少的。2.学生从来都不知道自已拥有评价老师的权利。3.教师评价用语机械单一,学生逐渐感到乏味厌烦。
小学生刚接触英语,学习兴趣特别高,即使老师常用相同的口头表扬话语进行评价,也觉得是丰富多彩。但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他们不能从老师这种公式化的表扬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教师的评价只是在敷衍,更不用说是充满感情。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离不开教师充满情感的评价用语。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入情感,做到情深意长,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感情上的满足。部分学生提到,教师在评价时,眼睛甚至没有看着学生。也有学生认为教师的评价只是在敷衍,更不用说是充满感情 5.课堂评价用语是否有公正性。6.课堂评价用语是否有层次性。
例如:英语课堂上,在操练句型阶段,教师要求同桌两人进行对话表演,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前两位学生是看着书本进行表演,表演完后,教师说“Very good”。接下来一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话表演,且明显比前一组表演的好,但老师还是说“Very good”。课后,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的表扬没什么价值,从老师的表扬中不能感受到自己的表演是与众不同的。7.课堂评价手段运用的是否合理
物质奖励是大多数英语老师都在广泛使用的一种评价手段在中段运用得最多。大部分高段老师认为,当学生升到高段后,再用小贴纸奖励学生,他们会觉得太幼稚。而大部分低、中段教师认为通过引入物质奖励机制,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爱举手发言了,敢说话了,学困生也渐渐敢举手回答问题了。
(1)评价手段脱离教学内容
例如:一节英语课上,学完了ear,nose,eye,face等身体部位单词后,如果学生已经对ear单词非常熟悉了,那么教师就奖励他zoom的贴纸。在另外一节英课上,学完了hamburger,hotdog,chicken等食物单词后,如果学生基本掌握了hotdog这个单词,教师也同样奖励他zoom的贴纸。
(2)过度依赖物质奖励
渐渐的学生对小贴纸这种奖励制度“没感觉”,有的学生甚至是觉得“不公平,没什么兴趣”。德西效应认为,当一个人对活动充满兴趣时,给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他对活动本身的吸引力。由此可见,物质奖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喜欢上英语课,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慎用物质奖励,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兴趣才是学习的内驱力。
(3)过度运用物质奖励
在一节英语教研课上,学生每做出一个反应,教师就评价“Very good”。学生每次对话或表演,教师就奖励其一张贴纸。学生的情绪显然被奖品激活,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但因为机会和奖品数量有限,不可能每人都如愿,所以学生的情绪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雀跃,有叹息,有得意,有沮丧,也有无动于衷„„
由此可见,教师过度地运用奖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小学阶段是认知风格、学习习惯和情感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这种把正常的学习活动与奖励挂钩的做法,会使课堂教学蒙上了一层功利的色彩,使学生形成趋利的学习动机。
四、对产生上述现状的原因分析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从以下五方面来进行论述。
1.传统课堂评价观念的影响
传统的课堂评价是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评价的主动权,只是被动的评价客体。新课标下的课堂评价则主张让学生成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传统课堂评价总是用所谓的客观尺度来衡量具有个体差异的人,这种评价直接造成了对学生个性的忽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一样的,这样使学生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存在。
2.来自于学校领导的压力
教师是课堂评价的直接实施者,他们最想改革课堂评价,从而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听领导的指示,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领导往往更重视教学成绩的评比。而领导的指向性则导致许多教师课堂评价的功利性很强,教师在评价中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3.课堂评价与班级学生人数之间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我市大多数班级人数都在四十左右,有的甚至在五十到六十左右。这种大班教学给教师们的课堂评价带来了很多客观上的限制。我们都了解在新课标下,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人数太多,无法顾及到所有的学生让他们参与评价,否则会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4.教师缺乏对相关评价理论的学习
建构主义评价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从宏观上为课堂评价指明了方向。但是我们大部分教师对这些理论了解甚少,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校没有组织相关评价理论的培训。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不够重视对这些理论的学习。普遍认为,进入工作岗位后,就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学习这些理论的知识,缺乏对这些评价理论的学习。
五、针对现状提出的几点建议
针对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英语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部分的相关理论和我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增强学生的评价意识
英语新课标重视学生自我评价,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1)提供学生评价的机会,让学生能评。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前提。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说,才敢评价。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评价机会。多请几位学生发言,就多为学生提供一次评价的机会。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或听课中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或读完一篇课文后,其他学生小手如林,站起来评价时却总是喜欢指出别人的不足,这都是盯着别人短处评价的声音。我们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告诉他们首先要发现别人的优点,对别人的付出给予肯定,然后再根据不足提出建议。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进而受到鼓舞,去做得更好。
(2)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让学生爱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学生的评价兴趣,使学生乐于评价。学生评价能力的强弱,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这些差异,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显示出他们的评价能力,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保持对评价的浓厚兴趣。
(3)启导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会评。我们经常会在教学中或听课中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或做完一件事情后,其他学生小手如林,站起来评价时却总是喜欢指出别人的不足,这都是盯着别人短处评价的声音。我们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告诉他们首先要发现别人的优点,对别人的付出给予肯定,然后再根据不足提出建议。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进而受到鼓舞,去做得更好。
2.运用艺术化的课堂评价用语
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教师的课堂评价用语如何做到艺术化?将其概括为以下方面:
(1)评价用语要灵活丰富。小学生天生喜欢新奇的东西,易被其吸引。教师应用丰富的评价用语来评价学生,例如“Good job!You are clever!Great!Good boy!Smart girl!How nice!Excellent!”等,而不应局限于一两句机械的表扬语。教师也可将评价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通过表情、语调、手势等态势语,如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这些无声的评价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评价用语要有层次性。分层评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喜悦。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的评价语。例如,对某个问题,学生回答得比较完整,教师可用“Very Good!”、“Great”等赞美的语言;学生回答得很完整,教师可用“Excellent!”、“Wonderful!”等赞美的语言。学生答得不是很好,教师不宜急着表扬,更不应该忙着否定,教师可说:“Think it again.”或“Try again”等。(3)评价用语要有情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用语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只有发自肺腑的表扬和鼓励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师也要学会倾听,从学生的回答中给予真切的评价。
3.合理利用物质奖励
(1)物质奖励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采用不同的奖励形式,如教授动物的单词时,教师可以自制一些画有动物的小贴纸。总之,物质奖励形式要灵活多变,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有新鲜感!
(2)教师要适度地运用物质奖励。教师应根据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和课堂任务的难易程度,分层次进行评价,如读单词之类较简单的任务,教师只需口头评价学生。对描述事物或表演等要求较高的任务,教师表扬的力度应大些,除了口头赞扬外还可增加其它形式的物质奖励。
二、学科作业评价
作业是学生每日学习活动必须完成的功课,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教师批改作业不光注重作业的对错,要有针对性的给学生的作业写上评语,发挥它在学生学业进步中的促进、调控及导向功能。同时可以让家长配合教师督促、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并签字,还要求家长在孩子的家庭作业本上写上孩子在家里的主要表现和学习情况,以此架起校内外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家长、教师的情感交流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对作业展开自评、小组互评,取长补短,养成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可以把全班学生的作业装订成册,在每期的家长会上传阅,请家长和孩子共同评价,评出优秀作业。
三、学科笔试评价
笔试虽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但依然是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而且学生和家长都很在乎分数,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在分数上做“文章”,使分数成为激励学生发展的一种凭借,可以让分数带着老师的慈爱之心、仁爱之怀、关爱之情走向学生。
1、适当降低试题难度
有的老师喜欢出难题,考到学生后,自己也很生气,却没想到学生受的打击更大,不仅付出的努力白费了,还要承受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嘲笑,家长的责罚。更可怕的是学生会对自己丧失信心,因此老师在设计平常练习时可以全面些,灵活些,但在编写单元试卷时,一定要体谅学生的难处与苦处,怀着“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之善念,适当降低考题的难度,让大部分学生在正常的学习状态下就能取得高分,获得成功。这样,不仅使学生增强自信,而且也让他们感受到,只要我付出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从而激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
2、采取二(多)次测试的方法
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各不相同,达到学习目标的时间和程度也不相同,教师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关注结果,更需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应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以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当学生对自己某次测验的结果不满意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申请,自行选择考试的时间,重新作答与第一次相似但不同的试卷,也可以在批改考卷之后,讲评考卷之前,允许学生对做错的题目自我分析,写下错误的原因,改对了老师可以把扣掉的分数按一定的比例加上去,甚至在讲评考卷之后,如果学生能针对错题,编一道或几道类似的题目,并解答正确了,还可以给他加分。这种评价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好的学生拔尖,更能使“学困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喜悦,激起新的学习动力,又培养了他们精益求精、永不服输、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品质。
3、勤与学生“书面交谈”
我们都知道激励最能使人的潜力发展到极限。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成绩旁多写一些“Come on!”“Great!”“Wonderful!”等鼓励性的批注或建设性的建议,与学生进行“书面谈话”,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肯定。这样当学生拿到考卷时,看到的就不只是“冰冷”的分数与“无情”的勾叉了,而是能深深体会到老师对他的赞赏与期望,使他看到自己积极的一面与努力的方向,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也许就是这些简单的批注,就能在师生的心灵间架起爱的桥梁,能使原本天赋一般的学生走向辉煌。
4、巧妙的给学生送分
有人说老师“一身粉笔灰,两袖清风”——很穷,但对学生来说,老师很富有,老师拥有数不清的分数!那我们为什么不慷慨地送一些给学生呢?有一位我发现一名学生在看着考卷上的89分,很失望地说:“咳!怎么又没有到90分。“我的心灵为之一动,第二次考试时便不露痕迹地少扣了他3分,使他的成绩长到91分,他看到成绩时欢呼雀跃的高兴劲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确实是“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从那以后,这名学生的英语成绩很少低于90分了。由此可见“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当然了,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中高年级的学生。
5、向学生“泄露”考试题
老师应改变观念,面向学生的未来,建立一种健康的考试文化:考试同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应决定学生终生,要把平常的单元测试当作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一种方式。那么,考前向学生“泄露”考题未尝不可。当然,这不是“临时抱佛脚”也不是让学生背答案,更不是作弊。而是抓住了学生普遍追求高分的心理,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高效、成功的学习;教师可以先找出试卷里的难题,特别是估计到多数学生会出错的题目,“改头换面”后穿插在涵盖在本单元主要内容的复习题里,并明确告诉学生,会考到其中的题目,学生一定会特别认真、特别投入地练习,会刨根问底地理解解题思路与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路,又获取了高分,增强了信心,我想,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和做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思考和借鉴。谢谢大家!
第四篇:改革学生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范文
——对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实验的几点做法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我们认识到: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以期末一次考试成绩和一份学生成绩单等终结性为主的评价方式,过分地强调了“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的改进与激励功能。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不利于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和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多元智能理论,一学年来,我校在开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区里的《关于学生评价方式改革》的课题研究,建立了一套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以改革学科评价方式为重点,旨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以对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评价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使对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工作和贯彻新课程理念相对接。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建立具有激励、评价、学习功能及教育功能的《学生成长记录袋》,为使“学生成长记录袋”针对性、实用性强,我们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了“东霞小学一年级学生成长记录袋”。该“成长记录袋”创设了“我爱我家、我有好习惯、假日生活真难忘、课外阅读真有趣、我的作业多棒啊、收获园、我最得意的„„”等24项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课外活动等方方面面。注重学生对学习知识与技能实践的结果的收集和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成长的认识,也增强了学生评价的趣味性、参与性。为了整体推进学生评价制度改革,我们制定了《新课程实验年级建立和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方案》,对其工作意义、使用要求、各教师工作进度以及评价标准等都做了具体要求并开展校本培训。评价标准力求客观,不带随意性,如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客观,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要客观,不带主观性,并将做好此工作列入教师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学校定期检查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成长记录”的内容情况,并在年级组中开展交流活动,组织参与教师研讨工作体会与收获,倾听教师对评价工作改进意见,为下一期做好学生成长纪录积累经验。鉴于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要依靠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其工作难点是要取得家长的共识与配合。为此,我们专题召开了家长会,就如何做好“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家长进行了培训,使这项工作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保证了家校实施“学生成长记录”按计划同步进行。为充分展示实施“学生成长记录”的成果,为学生创造互帮互学和交流成果的机会,我校于六月中旬以开展“校园艺术节”为契机,开展了一年级“学生成长记录袋”成果展示。组织低年级学生互学,请部分家长参加,推动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工作。在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础上,我们还设立了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总评为主要内容的《一年级学生素质评价标准》(共四份),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内容包括“品德行为表现”、“学习过程表现”、“体育与健康”等,其中学生自评附有与家长、教师的知心话,家长评价附有对孩子的贴心话等。教师除了对学生“品德行为表现”、“学习过程表现”、“体育与健康”评价外,还注重学习成绩、兴趣特长以及成长期望等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由于评价指标、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评价内容更体现了人文关怀。在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支持下,我们改变了以往的考试模式。本学期期末我们除了语文笔试外,还增加了对学生口试、课外阅读、写字等考核。数学增加了口算考核、实践操作等项考核,其他学科也依据学科学习内容加大了实践操作与作品展示、主题答辩等考核。目的就是要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注意考察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学科建立并执行优秀生免考制度和对“学困生”试行补考制。争取每个学生学有所得,都有成功的希望。新课程实验告诉我们,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创新,创建一个安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对学生课堂表现出色,老师评价的语言形式单一,只用“太好了”、“真不错”、“你真棒”等概括性语言评价学生,或当场发小红花之类的评价方式。开始孩子们还感到新鲜,时间一长,这种评价就像白开水一样没滋味,成为一种形式。为使课堂评价具有激励作用,并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对教师课堂评价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教师根据教学实例,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孩子,其评价也必须具体化、准确化。即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实现由概括性评价到有针对性评价的转变。如今我校已有部分教师自觉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发挥其教学机智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实施有针对性评价。如有的教师面对学生读书读得好,评价时用“你读得这么出色,又流利,又有感情,我们大家都听得入迷了”等评价语言。像这样的课堂口头即时评价具有针对性,能促进学生进步,发挥教师是学生学习促进者的作用。因为学生成长记录内容具有直观、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我们实行以月评价反馈为主。而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学习过程表现”、“体育与健康”等要有一个阶段的实践与观察,我们则在期末全面地收集“学生成长记录袋”内容后再进行综合评价。即在期末前半个月组织任课教师对学生一学期的成长记录进行综合评价后,将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然后组织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学习过程表现”、“体育与健康”等进行全面的评价;班主任再综合教师、学生、家长评价意见后,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学习过程表现”、“体育与健康”以及学科成绩等级评价、兴趣特长表现、成长记录总评价等进行全面评价,然后将《小学生素质评价表》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做为向家长报告的学生成长内容。学的第二学期初,我们召开家长会时,再全面汇报学生上学期成长记录内容和综合考评成绩,指出学生在上学期参加学校学习活动中的成就与不足,为家长在新学期与教师一道指导孩子学做人、长知识、增才干、健体魄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对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实验工作的几点体会:建立并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改变了以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尺度”的办法,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科学评价学生的做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多角度、多层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比较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学生,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有助于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使教师与家长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一些做法
浅谈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一些做法
广西北海铁山港区营盘中学---李新余
进入21世纪,我国启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六个方面的转变,这次改革对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2001年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进行了课程改革,十多年来,我们以饱满的激情、无畏的勇气、严谨的作风、科学的态度、忘我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课程改革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下面谈谈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一些做法: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以德育为主,建立学生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发展。我校建立了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激励机制,制订《营盘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营盘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营盘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建立《闪光的青春》初中学生评价记录手册,形成了学生思想道德行为周评价制度。每周学生都各自确定个人实践目标,或在家铺床叠被、摘菜淘米,洗衣刷碗,或编写班级墙报,礼貌待人接物,一周不说脏话等,并写在手册上,然后积极行动,努力实现目标,把实践过程、经历,或感受体会及认识收获写在活动记录里。在下一周的班会课上,每名同学都作汇报交流,诉说实践的 1
辛苦,畅谈实践的感受,展示实践的成果。老师及时评价激励表扬,同学间互相赞美鼓励,手册上还有家长的寄语夸奖。这些都给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学生又以蓬勃的朝气,旺盛的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充满信心努力去实践下一周的目标,一步步向前发展。
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学生每周都要确定一个小目标,做一件有意义的小事在班会课上汇报,老师鼓励表彰,学生有交流学习,家长有亲切寄语,学生每天、每周、每学期都在主动参加德育实践活动,实现了德育实践活动的经常化、长期化、加强和改进了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灵活多样,即:口试与笔试结合,单项与综合并重,定性与定量互补
理论与实践相融,自评与他评共用。根据测评内容的不同,灵活恰当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在表述上采用“等级+特长+评语”的方式,以便明确等级,了解特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进步,促进发展。《学生成长手册》就是进行综合评价的一例。
二、老师工作的评价
1、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设立了以下一级指标:“师德”、“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工作绩效”、“科研能力”及“特别加分”。每学期以科组为单位对教师进行问卷评价,再由学校领导班子对教师进行问卷评价,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人进行表彰。
2、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要以学评教,注重“双基”和“能力”的形成,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第一,教育思想端正,热爱学生,业务能力强;第二,体现素质教育理论,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法,体现学科性质;第三,广泛开发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信息密度;第四,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第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实效。每学期以科组为单位对教师进行问卷评价,再组织该班学生对教师进行问卷评价,两者结合评出“课堂教学标兵”。
3、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第一,在课堂上教师热爱学生;第二,教师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新颖;第三,教师能够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第四,尊重学生不同意见和看法,能和学生融为一体;第五,勇于负责,教学能力和教学风格受学生欢迎。每学期由教务处组织学生进行两次的问卷评价,对课堂教学好的,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学校授予
“最美教师”的称号。
现在,我校初步形成了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评价由市级评价、学校评价、师生评价三级组成。评价的对象有学校、教师、学生,评价的内容包括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工作、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素质及校本课程开发等。评价的方式有综合评价、考核评价、调研评价、素质评价、调查评价等。突出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通过评价,教育教学能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的管理更科学,教师教学目标明确,工作热情和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得到培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改进能。自评与他评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评价功能得以充分显现。
评价的实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评价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与能力,陶冶了高尚的首先情操;增强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大自然的情感;行为得到规范,心灵得到美化;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显现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特长得到培养;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实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评价的实施,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起来。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教师既是被评价者,又是评价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
学生表现的欣赏者。既热心于教育教学活动,又参与到评价之中,在激励环境中愉悦地工作。
三、考试及成绩的改革
一方面是学业考试制度的改革。课改前是卷面分占100分,评定学生的成绩完全由卷面分决定,这种制度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课改后平时分(包括平时成绩、平时表现、学生能力评价等)占40分,卷面分占60分,即总成绩60%,与平时成绩共计100分。
另一方面是升学学科考试制度的改革。课改后物理、化学除了卷面分,还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力。英语学科还考查学生的听说能力。课改后的试题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张扬学生的个性,观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总体上看考试内容进行了重大改革。课改前试题死板,脱离生活。课改后试题灵活多样,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学到生活中的知识,学到了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
通过评价方式的改革,使教育管理实现了规划化、系统化、科学化,促进了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等方面教育教学的重视,形成了浓郁的教育氛围,在各级各类大赛与表演中取得丰硕成果,教学成绩也得到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