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作文评价方法
改革作文评价方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对学生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将作文交给老师,即算完成任务,而教师则花大量的时间批改后,再还给学生,而学生只是看一看分数与评语。这样,评价变成了作文教学的终结,而不是一个环节,同时由于教师只看到评价的评判功能,而忽略了心理调节功能,那些经常得低分的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受到了挫伤,也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为了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我们对传统作文评价方式作了一些改革。
1.延时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定下来,即使修改的再好,也还是那个分数,学生失去了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那些暂时不能得到高分的作文,通常是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而教师则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行评价打分。
2.多次评价。一篇作文一个分数,这就把学生每次的习作水平看成了一个不变的“常数”,客观上也就抹杀了他们进步的可能,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实行一篇多练,每练一次,进步一点,就加一次分。这样将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行为转变成过程性、动态作文。既给学生机会,又能调动兴趣。
3.舍得送分。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全班学生的作文,表扬、鼓励“后进生的机会就少了。对这类学生,我们的做法是不与他人横向比较,而是与本人做纵向比较,不作优劣判断,而是劣中选优沙里淘金,只要有进步,就适当提高学生作文的分数或等第。对于实在不好送分数的作文,耐心引导,或教写法,或分散难点,促其提高。
4.突破满分。在一次次的修改过程中,学生习作的得分越来越高,当达到“顶峰 ”——满分时,学生的高分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兴趣却由此变弱。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评价学生的作文是最高打出120分,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妨突破了以前的满分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习作潜力,只要有进步,就照单给分,给学生以更大的激励。
5.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不应当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自我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我们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大体了解并逐步掌握作文评价的标准,如文章的详略、主题、开头、结尾等一般要求,其次是组织学生进行字评、互评,老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其三是定期编制班级优秀作文选,让每个学生挑选自己最好的作文,经过认真修改后,由学生写出点评,再编写成册。
总之,“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改革作文评价方法也势在必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他们才能真正成为主人。
第二篇:改革考试评价方法的研究
改革考试评价方法的研究
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
陈禹甸 【摘要】职业教育的考试评价方法如何从传统的应试模式,纸笔考试改革为适合职业教育课程的考试方式,增加形成(发展过程)性评价的比例,更好地达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考试评价方法 终结性评价 形成(发展过程)性评价 评分制 评语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配合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第三阶段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必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发展性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我校在研究中各专业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但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纸笔考试分量过大,没有突出技能的导向作用,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评价方法单一;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同时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校评价制度,严重地制约了素质教育和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推进,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改革我校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考试方法改革的基本做法: 更新考试观念
考试是教育的有机环节之一,中国的考试有上千年历史,考试与教育目的分不开,我国古代形成了以选拔官吏为主的科举考试,近代在选拔式的精英教育中考试体现为选拔、升学功能,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基本是在无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对学生划分等级、优差作为毕业与否的唯一手段。考试分数是学生全部评价的结论,在重学历的社会中,学生或者是单纯追求分数,或者是能过关就行“ 60 分万岁”,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专门技术教育、以能力本位为核心,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考试评价的改革应该围绕这一目标。考试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挥施展自己的能力。因此,必须更新考试观念。考试不仅具有筛选和鉴定作用,更要体现分析、检查、判断、导向、激励和反聩功能。考试是教师因材施教的调节手段,是控制和调整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整、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重要方法。改革考试方法
考试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部分,任何考试手段都希望能准确反映教学质量。要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全面实现考试的目的、合理反映教学质量,就必须有科学的考试评价方法。目前,我校乃至多数中等职业教育考试方法仍采用应试教育传统的方法。这种题型单
一、答案单
一、形式单
一、时间单一的考试,很难达到检验学生真实的知识水平、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以满足全面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的考试方法必须为综合素质教育过程服务,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服务。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状况、基本技能水平,而且也要考查学生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再学习和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并且能显示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习惯、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要达到上述要求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开放的、灵活的多种考试考核方法,根据不同目的进行诊断性、终结性等考试考核。具体方法如考查学生调查能力、综合能力、归纳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可采用调查服告、社会实践报告等形式进行;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反应能力等可采用口试和学生辩论的形式进行;考查学生知识转化能力、应用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等,可采用全开卷、半开卷和小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则可采用实验操作、技能操作和小制作竞赛的形式考试;考查学生的常识性知识可采用闭卷的形式考试;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分析力、想像力、感悟力、创造思维等可采用写心得体会、问题设置和现场能力测试的形式考试,等等。
职业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的操作技能和基础文化课中的朗读、口试等,这些都是属于表现性评价,以往大多通过纸笔考试,结果是及格率过低。对于表现性评价,应将技能实操环节分离出来,设置与职业岗位情景相似的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可以是实物操作、课题答辩、演讲辩论、上计算机操作等。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及中职学生的特点,纸笔考试、特别是纸笔考试中的闭卷考试,不能反映出职业教育课程的情况和学生掌握的真实水平,根据发展性学业评价的要求,将学生的学业评价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发展过程)性评价。在终结性评价中少数科目可采用全部闭卷考试,多数科目应采用开卷考试和闭开卷结合的方法。概念题采用闭卷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原理的了解程度,计算题和分析题采用开卷方式,主要考察学生查阅手册、引用资料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纸笔考试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在纸笔考试的试题内容结构方面,客观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选择题等)应控制在50%左右,要有50%左右的主观题来考查学生在收集资料、推理和得出结论的全过程。
我校正逐步建立各门课程的试题库,试题库包括纸笔考试的及表现性评价的。试题库平时向教师和学生开放,学生平时可以利用试题库自行练习和测试。每学年可根据需要补充、更换30%的试题。
改革考试内容
考试是在解决教与学的矛盾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进度是否适当、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学习方法是否科学的最直接客观的测量和评价工具。要真实地反映学科的教学效果,除了有好的考试方法外,关键还要有科学的考试内容。目前,职业教育学科考试的内容大多停留在“了解、识记、理解”的三个认识层面上。了解,是指知道有关的知识和原理;识记,是指对有关知识的原理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理解,是指在识记基础上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的深入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放到“分析判断、实践体验、创新创造”的三个应用层次上。分析判断,是在理解基础上,能恰当地举出事例说明所学知识和原理,并分析判断实际生活中某些现象或问题;实践体验,是在分析判断基础上,能解决接触到的实际问题,并进行实践活动;创新创造,是在实践体验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再学习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动。职业学校流传这样一首打油诗:“上课记笔记、作业抄笔记、复习背笔记、考试默(写)笔记、出了校门全忘记、废品店里卖笔记(本)”。打油诗深刻揭露了当前职业教育考试制度的陈旧、滞后。在及格就能毕业的观念下,必将导致学生学习上陷于接受、背诵、而少于思考、质疑,更谈不上创新、创造。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改革考试内容,从仅考原理、公式、基本知识转化到重点考核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上来,这样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自学”的最佳目标。一个好的命题应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出发,根据学科的特点,遵循知识和能力相统一原则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来拟定。
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
根据以上的研究,我校将学生的学业评价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发展过程)性评价”,两部分的比例根据不同的学科可以是6:
4、5:5或4:6。
1、终结性评价可由“纸笔考试加表现性评价”或仅是“表现性评价”。
2、形成(发展过程)性评价可由“学生自评表、小组评价表(互评)和教师评价表”构成,或由“课堂表现、课后表现和小组表现”。
3、终结性评价方式
⑴闭卷 ⑵开卷 ⑶闭开卷
⑷闭卷+上机操作 ⑸闭卷+技能操作 ⑹闭卷+课堂讲演 ⑺闭卷+口语+听力 ⑻上机操作
⑼上机操作+设计 ⑽上机操作+技能操作 文化基础课程:
终结性评价占60%,形成(发展过程)性评价占40%。对基础知识采用闭卷纸笔考试方式,一般不超过40%,对听力、口语、阅读等采用相适应的表现性评价方式。专业基础、专业课程
根据课程的实践技能环节的比重终结性评价可占40%-50%,形成(发展过程)性评价占60%-50%。
三、学生学业评价的结果处理 沿袭长期以来的做法,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各种评定的需要,我校采用的是百分制的结果处理方式。百分制能做到精确定量分析,便于统计,可准确计算学生的成绩,可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益提供反馈。但是百分制不能给学生不同方面的信息反馈,包括认知和非认知两方面,不能对学生做出全面的评定。百分制适用于“选拔性”考试,中等职业教育各学科课程学业评价并不需要选拔,所以百分制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认为将百分制改为等级分制能减轻学生的压力,更好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由于等级分制的分级界限比较模糊,对教师的掌握评定标准的能力要求较高。
对评分制中难以用分数反映出来的问题,例如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主要优缺点、今后要注意的事项等,可以运用评语对学生做出评定,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作深入分析,针对性较强,给学生的评语应力求简明、扼要、具体,不可雷同,也不要一般化。我校的考试评价方法改革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考试评价方法的改革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对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牵住这个“龙头”,可以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全面带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广州市交通运输中等专业学校《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
2005年6月5日 附:
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公共文化基础学科类
公共文化基础类学生学业总评评价表
班别_____ 学号
姓名
形成性评价40%
终结性评价60% 总评成绩
学习表现10%
家庭作业10%
单元考核20%
期末理论考核(纸笔考试)40%
表现性评价或研究性作业20%
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类
专业理论基础类学生学业总评评价表学号
姓名
形成性评价50%
终结性评价50%
总评成绩
学习表现15%
家庭作业15%
单元考核20%
期末理论考核(纸笔考试)25%
期末实操考核或研究性作业25%
班别_____
专业技能实习实操类
专业技术实习实操类学生学业总评评价表学号
班别_____
姓名
形成性评价60%
终结性评价40%
总评成绩
社会实践、合作性表现15%
作业及实操表现25%
单元考核20%
期末理论考核(纸笔考试)20%
期末实操考核或研究性作业20%
第三篇: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法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改革学生评价方法(初期)
制定原则:
由于分组初期,学生要适应相当长一段时间,所以制定本方法考虑到简单易行和以考察二人小组的和谐互动、上课期间的行为规范程度、认真听讲的态度为核心。暂时不考虑学习成绩。具体操作办法:
1、一节课临近结束或起立时,由课代表(无课代表由班长)拿记录本请任课教师对本节课每一个大组中选出2至3个表现优秀的二人小组,并做好标识。标识为本学科的汉字缩写。如英语学科标注“英”。选出后再下课。
2、班主任和临时班委每周做一次小结,评选出周优秀小组;每4周做一次总结,选出月优秀小组。周优秀和月优秀名单要通知家长。月优秀发奖状。在总结时要考虑自习课、是否按时到校、课间表现、值日情况等因素。具体考核内容:
1、上课铃声响起止,二人是否能及时回到座位并做好上课准备;
2、上课期间,二人小组是否能够行为规范;学长和学友应该会互相提醒对方的不规范行为;
3、上课期间听讲认真,能够在任课教师的要求下顺利完成上课过程;
4、针对课上二人互动的内容,学长是否能够及时的辅导和解释学友提出的问题。学长与学友关系是否和谐;
5、任课教师提问问题时,二人小组能够同时举手;
6、上下课起立时,能够及时站起并前后对正,声音洪亮、整齐。※本内容不以考核学生成绩优秀与否为评价标准。
第四篇:改革作文评价方式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摘要: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在优化作文评价上下功夫,创新作文评价的方式,注重情感的投入,真正实现与学生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对话,从而点燃学生创作的激情,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字:作文评价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评价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学生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将作文交给老师,即算完成任务,而老师则花大量的时间批改后,再还给学生,而学生只是看一看分数与评语。这样,评价变成了作文教学的终结,而不是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抓住批改这一环节,在优化作文评价上下功夫,创新作文评价的方式,注重情感的投入,真正实现与学生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对话,从而点燃学生创作的激情,提高写作水平。
但是,当前的作文教学仍存在着许多弊端,需要我们改进:
1、在作文评价中,许多教师无视学生特点,对学生习作要求过高,吝于鼓励,以为自己的严格要求就是认真对学生习作,把认真与苛求混同,把学生当作家看待,使得习作与名作产生错位,结果常常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除了完成每单元一次的作文教学任务,上好每周两节的作文课之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将作文教学与参与生活、观察生活隔离。学生体验
生活、感悟人生、驰骋想象、抒发心灵的时空狭小,甚至不存在,他们又怎能写出有灵感的作文来呢?
3、经常见到教师皱眉审阅学生习作,然后批上:“词不达意,修改。”“内容空洞,补充。”看着学生抓耳挠腮,愁眉不展的神态,我们猛然间理解了“巨笔如椽”的另一种意义——笔重千斤啊。作文成了埋没灵性的坟墓。
4、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不重视表达方法的教学;不注意根据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写作训练;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选择、组织材料和确定中心等写作方法。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或者有话难说、有情难抒,其结果导致学生怕写、厌写作文。
5、传统的作文评价都是统一由教师批阅,这也是不少学校对教师的业务要求。这样每次面对一个班几十本作文,教师往往采取的方法是对一些好的作文,精雕细刻,锦上添花,让学生仿之。对剩下来的作文则评头论足,或置之不理,写个等第罢事。这种空洞单一的评价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更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成就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修改要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但对作文精批细改,不仅使教师的工作量更加繁重,而且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收效甚微,我们痛心的看到学生的作文经常被改的面目全非。长期以来的作文批改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曾有笔者对其所在学校5、6年级400名学生作文批改情况进行
调查,自己坚持按老师批改的意见修改作文的占52%,看到作文被老师改了很多,很难过的占61%,希望老师批改作文时多关注学生体验的占87%。看来,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心灵的飞翔,表达的快乐,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或对作文的批改不应是整个作文教学的最后一道程序,而应是学生再次作文的加油站,为学生更好的写作服务。改革作文修改的评价,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心理兴趣,已经刻不容缓了。
首先应从评价方式上进行的改革: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作文状况的自我检查。首先,学生明确参与评价的意义,其次,根据每单元的具体写作要求,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资料的收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将评价标准分为A、B、C等几个层次,学生自己选定可以达到的目标,学生对同一篇作文可以多次习作、多次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互相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方式很多,同桌互评,四人小组互评,自由找同伴互评,可灵活运用。评价要引导学生关注他人作文中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互评作文时淡化分数和相互比较,强调进步和纵向比较,互评的目的是建立同学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勤奋向上的学风,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家中的学习行为,如写作态度,写作方法的评述,“进步了,那是因为平时多读课
外书”,“你能坚持认真写日记”等等,对端正孩子的写作态度,激发写作热情,阅读课外书籍,进行语言和素养的积累大有脾益。
延时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下来,即使修改再好,也还是那个分数,学生失去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那些暂时不能得到高分的作文,通常是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绩,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而教师则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评价打分。
舍得送分——一篇作文的分数,这就把学生每次的习作水平看成一个不变的“常数”,客观上也就抹杀了他们进步的可能,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实行一篇多练,每练一次,进步一点,就加一次分,这样将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行为转变成过程性、动态作文。既给学生机会,又能调动兴趣。
突破满分——在一次次的修改过程中,学生习作的得分越来越高,当达到“顶峰”——满分时,学生的高分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兴趣却由此变弱。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最高打出120分,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妨突破以前的满分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习作潜力,只要有退步,就照单给分,给学生更大的激励。
总之,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改革作文评价方式也势在必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他们才能真正成为主人。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第五篇:关于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思考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思考
摘要:目前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现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中职学生没有掌握好相应的语文知识,这样不利于其就业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和具体改革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语文;存在问题;教学改革
【分类号】G633.3
引言
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是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重点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以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作为教学导向实施教学,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此次主要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其改革的措施进行了简要探究,希望能在这一努力为我国的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目标实现,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一、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中职的学生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很多是初中时老师眼中的差生。他们的语文基础不扎实,对常规课程的学习兴趣缺失。他们更喜欢专业的操作,不喜欢在教室去习得语文的一些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但众所周知语文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是其他的课程不可替代的,文化育人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何让学生去重视语文课程,喜欢语文课,这对中职语文教学是一次挑战。对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主要是能够将对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行改变,以及对课堂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改变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更好地将效率得以提升。
二、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陈旧的教学观念
虽然中职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指引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还受到陈旧教学观念的影响。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一批实用性的人才,由于受教学目标的影响,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呈现出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使得在中职教学中占基础性地位的语文教学逐渐沦落为附属地位。目前的一些语文教师还受到陈旧教学观念的影响,太过倾向于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而学生属于从属地位,因而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教学变得枯燥乏味。
2、对中职语文的特性不够了解
普通高中的语文与中职语文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在目前看来,一些中职院校存在用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来代替中职语文教学的现象,使得中职语文教学没有针对性与适用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目前的教师没有对中职语文的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与了解。因此在中职语文的实际教学中,用的还是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方法。由于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没有升学压力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存在内容泛化的现象。主要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走走过场,不会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就像是在学习舒婷所写的《致橡树》这篇课文时,教师总是按照个人的意愿来将其中的爱情观无限放大,错把爱情观理解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对文章的风格、意境等等视而不见。将教学目标单纯地定性为要让学生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种理解具有片面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充实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改革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材是按照不同文体来进行编排的,中职语文教材里有些古文偏难,精美散文偏少。针对以实用性为主的中职培养方案,其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所以,有些课本在注重文章的鉴赏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综合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教材在编排过程中要注意能力训练,比如演讲、诵读、辩论等,来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求职交际能力。课本中应当注重对职业道德精神培养的内容,课堂上老师应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采取辩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在实际教学中,要创设一种引导学生参与的情景,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体,鼓励他们自主、合作、探究,不迷信权威,敢于去发表自己的见解。
2、利用课外实践促进中职教育职业化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无论是字词句的准确使用、语文文本的理解、语言的表达和写作,还是文学知识的积累都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单一的课堂学习无法达到语文知识丰富性的要求,语文课堂实践是有限的,语文课堂所能接受的语文知识也是有限的,而语文学习是无边境的,因此,语文学习必须突破课堂的时空界限,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展开语文文本阅读、文学知识写作及语言表达。中职语文职业化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语文学习的运用和学习上融入专业知识,如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语言文本,在学生组织的诗歌朗诵和演讲比赛中融入专业要求,诗歌朗诵的主题和演讲比赛的内容选择与专业相关的题目或者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展开关于各种报告、书信及汇报的实践运用,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电脑基本知识的介绍汇报、对出现问题的详细解说等,通过这些实践促进中职语文在专业实践中的应用。
3、转变中职语文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形式
与高中重视理论教育的目的不同,中职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是综合型的技术人员,其教学的目标侧重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得到运用。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根据其专业的性质,因地制宜,面向市场,面对实际,调整和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切实地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放到教学目标当中。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应当加大对语文教学的投入,采取在实践中进行学习的形式,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而对于从事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师,在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还要了解所教专业的特点,不断涉猎新的知识领域,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在立足于课堂的同时,能够着眼于课外,最大限度地将各种人文性和工具性课程因素引入课程中来,不局限于课本知识。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与手段,通过师生的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通过教学、学习、实践三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文化的学习。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而也给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深化语文教学改革,逐步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旖旎.浅谈中职技术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5(02).[2]蒋世容.浅谈中职语文口语教学的步骤和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2).[3]沐军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职业教育研究,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