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方式改革初探

时间:2019-05-15 04:4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改革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美术教学方式改革初探》。

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学方式改革初探

小学美术教学方式改革初探

美术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之一,二十一世纪美术新教材实验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现自身素质的机遇,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创新式教育的理念。在美术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大大提高,小学美术教育也呈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直觉性,挖掘艺术灵感。直觉性是艺术灵感的重要特征之一,儿童绘画是最为典型的直觉反映。儿童美术充分表达了儿童自身特有的思维、认识和自我表现方式,是人类原始的个性情感的宣泄和流露,在儿童画领域里,很少有理性、逻辑的成分,更多的是他们的直觉表现,一方面是因为儿童绘画受“自我中心”思维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画变形也是受技术能力限制,表现出天真稚拙、简朴的语言特色。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1〕。我就用直觉理论来指导一年级美术教学,培养他们更强的个性情感和想象创造的直觉力。例如:在教学《春天的色彩》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有关春天的图片,除了让学生直观感受春天美丽的色彩,同时也让学生想象身临其境时所能听到的声音。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的说:“我听到了河里流水哗哗地响”,有的说:“我听到树上的小鸟在叫”,有的还说:“我听到草原上的羊在咩咩地叫”。我还引导学生观察大地上有哪些美丽的花草树木?孩子们又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嫩嫩的小树芽”,有的说:“青青的小草”,有的说:“黄黄的小花"。这样,通过学生直觉感受和丰富的想象,挖掘他们的艺术灵感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另外,我认为儿童对色彩的认知主要也是靠直觉,特别是生活中那些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事物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儿童都喜欢色彩丰富鲜艳的物象。但是,有的儿童性格内向,喜欢简单、朴素的色彩,他的心灵世界是宁静淡雅的,表现在画面上的色彩就单纯朴素;同是一个儿童,也许他昨天情绪悲观,今天情绪舒畅,那么,他在这两种情绪下表现出的作品色彩也就截然不同。所以,儿童画作品色彩鲜艳杂乱未 1 必好,而色彩简单杂乱未必就不好。

二、尊重学生感受和体验的自主性。要表现作品的独特性,先要保证感受和体验的自主性,这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方面。在教《捏泥巴》一课时,我利用陶泥让学生尽情的用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东西,用心追寻自己的梦想。课前我是这样考虑的:在儿童所喜爱的各种游戏中,玩泥巴大概算得上是最受欢迎的游戏。而且看他们玩泥巴,你能感觉到孩子们心灵的快乐。泥巴到了他们手里,一开始并不去想做什么器物,而是先尽情地游戏一番。他们将泥巴拍一拍又搓一搓,压一压又团一团,刚要捏出个像样的东西他又一顿团拢重新开始,总之他是在用手也是用心来体验泥巴带给他那份软软、湿湿、凉凉的感觉,只有在这种感觉得到完全满足后,他才会考虑用泥巴干什么。我想如果能将他们的作品烧制成型,使其成为快乐童年成长的见证和永久的纪念,那该多好呀。

三、着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所谓审美能力,就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审美规律,不能替代学生来感悟和认识,而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开展讨论,让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我宁愿把教学速度放慢,也要多给学生设计一些感受审美对象的活动。因为,审美能力是美术课上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它的完成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我在教《滚动乐园》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事先带一个苹果或橘子,也可以是自己的玩具篮球或排球。让他们触摸和感知,等他们再作画时就不是那种只是从结构上理解的了。对于一年级小同学来说首先是感情的培养,其次才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作业质量也提高了许多。这说明学生有了审美能力,作业反而更生动。然而,学生仅有审美能力是不够的,还应该鼓励他们说出来。有了语言的表达,就会强化他们的审美主见。所以我就让他们充分的发表看法。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吸取营养,相互启示,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审美能力。有了审美能力的提高,才谈得上为知觉、情感、理解、想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能力是新教育观的中心任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 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所以要求在美术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揭动力。”〔2〕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儿童对画画的兴趣在于创造,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满足他们的创造欲望,尊重他们的创造成果,使他们像对游戏那样自由发挥,保持浓厚的兴趣。”〔3〕如何掌握知识技能,主要是启发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所谓启发是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由教师提问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分析、联系推理、判断、归纳和解答,使学生的经验得以逐渐扩充和发展,思想更为主动灵活。由于我校学生是农村小孩,基础很差,我就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注意力,使教学围绕问题逐步深入。例如在教《画汽车》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把汽车画一画,再展示几辆模型小汽车。让学生比较他们之间的区别。在进一步提示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分组讨论汽车还可以有什么特征,谈一谈。在认知性应答过程中,帮助学生回忆、补充、整合已有的知识、逐渐形成概念。最后再用画笔表现出来,这样做可以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思维发展。

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上美术课时,要注意学生创作潜能的开发,真正给学生探寻知识、探究问题的空间,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在探索中取得经验、提高认识、体现个人价值。因为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表现技能始终在探索中不断变化和创新。学生在活动前并没有预想的结果,在探索中不断调整、变化,直至达到创造性的、个性化的、不断发展的目的。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就应该不断针对产生的问题,因材施教,给予具体指导,当好学生的参谋,并不断给予鼓励。我相信学生在探索中增长才干,发展自己。学生自身接受锻炼,他们在自信心、创造意识、独立思考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方面取得的体验和进步。

六、根据美术课课型的不同,要及时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教师必须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教育评价无论是肯定性的还是否定性的,都应激励学生发扬成绩,纠正缺点,建立自信。我在教学过程中采 用了不同评价方式:

(一)以绘画为主的课型。如:《美丽的天空》这一课,采用的形式是以学生评、自评为主的评价方式。我在黑板上分了两种等级,一类是标有“你真棒”的作业张贴栏,一类是标有“加油”的作业张贴栏。学生通过对自己作品的审视,独立判断出自己作品的等级,与此同时,他们会认真的分析构图、色彩、内容。然后会非常小心的进行分类张贴。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审美分析能力,还激发他们积极动脑。每次让学生分析自己为什么这样分类时,孩子们都有着相当充分的理由。有的说:“我觉得我的画构图饱满、颜色鲜艳、主体还挺突出的,所以我的画应该贴在我真棒那里。有的说:“我的画不是特别好,构图不满,有点乱,颜色涂的也不匀,所以我觉得我的画还需要努力,加油。”这些绘画语言一开始孩子是不会的,教师只要补充说明几次,孩子就会结合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

(二)手工制作为主的课型。如:《趣致的贺卡》一课,我结合了组评、他评、师评的评价方式。以前是单纯的师评。经过多次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具体做法是这样的:首先请每组同学通过讨论评选出能代表全组实力的,比较成功的作品参加全班的展示,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教师在同学们从分阐述自己思想的基础上,对有个性、有创新、有代表性的作品给予适当鼓励与表扬。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加大胆的创作作品。他们也会毫无顾忌的敞开心扉与教师、与同学畅谈自己心中所想,从而毫无保留的通过交流,把自己的思想与建议反馈给教师及同学,教学氛围也变得宽松与和谐。

总之,儿童的绘画辅导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它既不强行指令儿童“画什么”也不能“越俎代庖”,教儿童怎么画。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应该像阿里巴巴那样,用“芝麻开门”的咒语,把“山门”打开——开启孩子们的心灵,去游览大千世界,然后给他们提供“车辆”和“舟楫”;介绍各种可尝试的材料、工具和手法,以“装载”孩子们头脑中的“珍宝”。这 种帮助孩子们发现世界、帮助孩子们找到某种语汇,并给予诚挚的鼓励,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孩子们信心十足地制作时,教师已经退居到观赏者的位置。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位置,应该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探究

新课程改革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探究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像阵春风,吹来了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全面发展的新理念,这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美术课程改变了以往单纯强调学生掌握绘画技巧,达到统一效果的课程设计,注重“体验与感受”“欣赏与评价”“综合与探索”。这些变化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表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以培养人创新精神与创造力,以及感受、体验没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美术教育,也必须突破旧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努力点燃学生潜藏在内心对美的渴望,对美的创造之火。本文主要阐述了,在课程改革的引导指向中,教师应如果顺应新的要求,对课堂的教学方式来一番改革的一点探究。

[关键词] 改革

教学方式创新

提高能力

情感体验

自主探究

随着信息的日益激增,21世纪被称为“知识爆炸”的经济世纪,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创新的世纪。此次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合适教学内容的选择,无不渗透了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面对新的挑战,作为一名新世纪年轻的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教育者与研究者两方面的素质,通过对小学生加以系统的创新意识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走向创新性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设计,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学习空间。首先自身要积极主动的去接触现代的新的教育观念,认真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美术教育观念。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有这样的一些特点:从教材方面来谈,有一个显著的变化,课程内容的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宽了;从美术的性质上谈,美术学习不再是一中单纯的技巧技能训练,更注重的培养人文素养和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主体,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及表现创造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 展 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感情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在教学中提倡“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将单一化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那么,美术教师到底如何在美术教育教学方式的领域里来一次大的改革呢?如何让自身无论在美术教学方面,还是在精神和人格上得到升华呢?

主要以下几点的相关阐述:

一、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让学生展示个性,找回自信

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自由的想象创新,也可以束缚学生的想法,扼杀他们的自由和创造。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观把完成任务当作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把上课当作执行教师参照教科书备课后劳动成果。结果,上课成了执行教案的过程,整个课堂便成为了“教案剧”的“舞台”,有着权威的老师就成了这场“戏剧”的主人。这样,忽视了做为个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活动的多边多向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实施美术教育教学中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创造是人的基本潜能,而身心自由是创造潜能得意开发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学生才敢于自由的想象、标新立异的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当前的教育改革实验中,教育的开放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和激励学生敢于创新,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理解,探究适合自己的创作路子,善于成功。还要鼓励学生都能走下位置,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之下,自由的找伙伴,自由的组合为一组。往往这个时候是课堂最吵闹的时候,这就需要教师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这样的场面,学生的动作和声音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从他们的语言和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和态度,教师可以适应他们的情绪,参与其中,共同分享这种情感和体验。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决非是教师拿出一副让人恐惧的高高在上之相,而需要的是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每个人不同个性的纪律。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需要,尽量给他们留出自由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才华和想法。

在第十一册美术《街市新貌》一课教学之前,我带着孩子们到新街走了走,逛了逛,收集一些材料。孩子们一个个翘首仰望新街上崭新的楼房,一个个情不自禁的“哇!哇!”兴奋地叫喊着。我发现,有几个细心的女孩子拿出了美术本子暗暗的画了起来;有的在窃窃私语,交谈着彼此的感受;还有一些大胆的男孩子对这些店铺装修设计做起了评论,还分析的头头是道。我呢,在一旁征求着孩子们的意见,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感叹“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呢!”

回到学校后,我把教师精心布置了一下,把小组拼成了错落有致的大画桌,在墙上贴了在城区里留下的那些美好的时光,还有一张张建筑群的影象,又在黑板上用醒目的颜色写上了“店铺设计师大赛”的字样,附上了参赛的要求,例如“有创意”“形式多”“时尚大方”等等。一切准备就绪,当孩子们来到美术教室,看到以前整齐的几个小组,如今变成了样,看到墙上那些照片一下子兴奋的跳了起来。有的跑到了黑板前读了起来,有的笑眯眯地看着那些照片,课堂内一派欢腾的景象。虽然已是上课时间,但是我并没有阻止他们立刻安静下来,看着大家新奇,兴奋,快乐的样子,我这番辛苦总算没有白费。趁着大家这么高涨的热情,我请同学先自由选择位置坐下,宣布大赛的开始,孩子们睁着大眼,掩饰不了自己激动的心情,“我宣布,2012‘创意’杯店铺设计大赛现在开始!”话音刚落,只听到不约而同的热烈的掌声,“这次大赛的主席就是我,大赛的要求我已经写在黑板上了!”大家看着一本正经的我,都偷偷的笑了起来,“我知道,你们都是各地区选派来的最厉害的选手,都可以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出来,但是,我有个问题,主席我希望,设计出来的店铺不但是有创新的,在做法上也应该有创意!比如像我们常见的技法有什么啊?” “水彩!”“水粉!”“铅笔画!”大家都自告奋勇的喊了起来。顿时,孩子七嘴八舌的抢着回答,“好!各位设计师,我现在给大家分组,”我拿出了几个牌子放在大组中间,“手工组”“绘画组”“泥塑组”,大家按照需要对号入座,“主席,我没有布!”“主席,我没有泥巴!”有的孩子难为情的说,我乐呵呵的说:“主席我早想好了!不用担心!”我把材料分发到各组中,大家迫不及待地大显身手起来了。有的看看墙上的照片,有的灵机一动,眼珠一转,埋头苦干起来,有的闭上眼睛苦思冥想,有的竟来了个跨组帮助,还有的拉我这个“主席”做起了参谋,欢笑声溢满了整个课堂。最后,交上的作品件件让人满意,孩子们也捧回了“最佳创意奖”“最佳美工奖”“最佳品位奖”等等,让孩子一个个满载而归。

这个情境的创设,是通过教室学习环境的布置,别出新意运用原始材料,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学目的已经被同化了;同时学生也被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了,得到了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的机会,无拘无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如地融如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形成一种创新的精神来学习美术的特征。

二、鼓励大胆质疑,培养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技能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会学习。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一些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通过学生独有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分析、联系、推理、归纳和判断,使学生的经验得以逐渐扩充和发展,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的灵活多变。创新教育不是单单的把书本上可以学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中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别出心裁,敢于与众不同。特别是在课堂中,能大胆的向老师提问,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与同学辩论。

有了疑问之后,教师可以先不直接帮助解决,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几个人成为一小组人对此问题进行探究,在讨论中让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各抒己见,让大家都获得比较清楚的概念以及准确的结论。教师可以来回巡逻看看有什么要帮助的,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不论结果如何,锻炼他们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让他们在自主的思考中得以发展成熟起来。最后再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的问题,进行集体的探究,必要的时候,教师也参与其中,让学生或派代表,或自告奋勇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家齐心合力解决关键问题。最后再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进行操作实践,以证实自己的探究结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向“权威”----老师挑战,发表自己和教师不一样的见解,还要鼓励他们提出和课文不一样的看法,乐于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一些创设质疑的机会和条件。比如第一册美术《奔跑的动物》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学习这课,允许自由组合为一小组,组与组之间相互提出问题,经过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看到图中一些奔跑的动物时,学生就有一些问题,大胆的提了出来,“这些动物怎么跑的那么快?”“这些动物它们要跑到哪里去呢?要去干什么吗?”“这些动物的家在哪里呢?”还有一些同学问我:“为什么动物跑的时候都要四只脚着地呢?有没有两只脚跑的动物呢?”“老师,我们要画这些奔跑的动物吗?他们跑的这么快,我们怎么把它画下来呢?”“这些动物的家在哪里呢?”通过质疑和争论,孩子们知道了动物的家在大自然中,大自然中生活了好多的动物,所以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对于一些人破坏大自然的行为要敢于站出来去职责,孩子们还知道了,世上也是有两只脚跑的动物的,像袋鼠。

实践使我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要靠不断的内化过才能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重要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三、美术课程、领域的不同,及时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积极的评价方式会激起学生对探究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信心,让学生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下一次的探究中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总有很高的地位和一定的威信,所以老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的。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全方面的,个性化的。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还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研究出适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评价方式。保护学生的创造效果,注重对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不应该总是以“好!”“你真行!”“你真棒!”来评价,对于潜能生,应该做出鼓励和激励的评价,比如“你比以前进步多了啊,相信你可以再进一步的!老师支持你!”对于优等生,教师的评价应该是肯定为主,激发他们潜在的一些未被发觉的能力。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要把握住新的教育观念,并且让其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让学生在轻松、自由、快乐的环境里,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体验,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三篇:浅谈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评价方式

浅谈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评价方式

浅谈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评价方式

低年级的儿童充满了童真、童趣。他们眼里充满了未知,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幻想,他们长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术,为他们观察美,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打开了一扇窗,儿童在美术课上尽情展开想像的翅膀,用自己的画笔来把心中的美表现出来。

美术课堂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要想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让儿童能够从内心深处喜爱美术,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美术活动,活动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要牢固树立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能够多一比好学生的思想,运用评价的力量,上好激发低年级学生上好美术课的热情。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遵循上述原理,我在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一定要以教师评价为中心,以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助评价为辅,积极建立发展性的美术课堂评价体系。

一、教师的评价是美术教学评价的主体

每个人从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更是希望他们的作品得到老师夸赞。因此,美术教师的每一句话对儿童的美术学习都至关重要。

1。语言评价。

语言评价,是教师最常用的评价。语言的力量,是任何评价方式都代替不了的。老师的一句赞美的话,都会让学生增长信心。当然老师语言评价要丰富,不能只是单纯的用你真棒,你画得真好这样的话来评价,而是要丰富评价语言。如在教学《漂亮的包装纸》一课时,我叫同学们回家每人都准备一张包装纸,在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纷纷把五颜六色的包装纸拿来了。年看到这些漂亮的包装纸。我对同学们说:“你们都是爱美的孩子,美就藏在你的包装纸中,我想,同学们一定会用自己的画笔把美表现出来,你们设计的比你们手里拿的还要漂亮,还要精美。较好的使用语言评价激好学生的创作热情,兴致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2。动作评价。

教师的动作就是无声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讲就是无声的力量。当学生创作认真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去轻轻抚摸一下学生的头。你的动作告诉学生你画得可真认真。当学生画得很好的时候你可以向他伸出大拇指,告诉他,你真棒。如我在教《叶子上的小血管》时,张浩同学画得特别认真,特别是他画得叶子纹理清楚与众不同。等张浩同学画完后,我把他的作品拿到前面,当着同学们的面对张浩同学竖起了大拇指,其它小同学和我一样也竖起了拇指。一个简单的动作让张浩同学很是激动。真的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王洋同学在埋头画着,老师走到跟前也没有注意到。看到他聚精会神的样子,我走过去摸着他的头,亲切对他说,你画得可真好,一会,老师要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动作,会把教师的赞美与欣赏传递给学生,会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

3。物质评价。

低年级的儿童充满着童趣,他们对于从老师那得到一点点小东西都十分在意。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用一些小星星,小卡片、小型章对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虽然这些东西不值钱,但是在学生的眼里那是无价之宝,一个小星星就足以调动学生喜欢画画的热情。如我在教学《蔬果变变变》,同学们把带来的水果摆成了不同的形状。特别董明明同学用水果摆了一个机器人,特别两个黑葡萄做得眼睛更是活灵活现,于是我把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了他的作品,并且把一枚很特别很精致的奖章挂在他的胸前。这枚小奖章虽然不值多少钱,但是却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在同学们羡慕中董明同学回到了座位上。物质评价会让学生有动力,有热情,更有激情。

4。精神评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班级都有画得非常好的学生。他们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我的美术课堂我会经常评选美术课今日之星。学期末我还会在班级评选班级的小画家,并且隆重的为这些同学颁发奖状。通过评奖这些精神上的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成功快乐,特别是那些热爱美术的小同学能够向着美术家的方向前进。

我在每个班级都开辟了一个角落作为荣誉墙。把学生在学校,市里绘画比赛中得到的奖状和作品都粘贴到墙上,既是班级荣誉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褒奖。这面小小的荣誉墙一直与学生共成长。同时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学生喜欢上绘画,更加热爱美术。

二、学生自评、互评是重要的补充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喜爱自己的作品,能够找到自己作品的差距。低年级的儿童自主评价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如学生在完成《我的老师》作品时我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先指导学生从以下以下三个方面:你认为自己画得好吗?哪好,好在哪里,可以讲给老师听一听吗?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都能够认真看自己的画作,并且说出优点和不足,虽然语言有些稚嫩,但是评价很认真。杨超小朋友在评价自己的作品时说:“我画得是们班主任,宋老师,你看,我把老师画得多漂亮浓浓的眉毛,长长的头发,特别是我画得眼镜和老师戴得一模一样。”听着杨超小朋友的评价,我能够感到有一种自信,更有一种对老师的爱在里面。

互相评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有难度,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评价前,首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评价,告诉学生,每位同学画得作品都是成功的作品,我们一定要把他画得最好的一面说出来,看谁能做得到。如在完成《瓢虫的花衣裳》作品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谁的画最好看?当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你认为自己的画得好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眼睛睁得大大的,观察都十分仔细,并且说得头头是道。既锻炼了孩子的鉴赏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三、建立学生美术作品记录袋是评价的延伸。

美术作品记录袋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的重要评价,也是发展性评价。在一年级我就给每个学生建立了美术作品记录袋,学生把自己的每张作品都收藏到记录袋中,期末的时候拿回去给家长进行赏析。同时,我给每个学生进行精彩的评价。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感受美术带来的快乐。共同品味自己的作品。

如今,二年级的学生最多的记录袋中已经装满了近一百张作品,虽然有些作品很幼稚,但是学生童心的体现,是学生自己的作品。

评价,就是撬动学生心灵的一个杠杆,在积极的评价下,学生变得自信,变得活泼,对美术产生更浓更深的兴趣。在教师的积极评价下,我的课堂教学也发生着变化,一张张精美的作品从儿童的笔下产出,学生在教师的语言下,动作中,在学生自评互评中,在作品记录袋中感受到美术的无穷快乐,感受着美带给他们的力量。

评价,使美术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变得更美。

第四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革实践研究

素养是一个动态的和整合的概念,是指个体为了健全发展,必须因应生活情境的需求而具备的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或技术能力、态度。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具体而言,“素养”是个体基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激发其内部情境的社会心智运作(包括认知、技能、情意等行动)的先决条件,以获得知识、能力与态度。

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核心素养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包括:沟通、表 达和分享;欣赏、表现、审美及创新;运用科技及资讯;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主动探索和研究;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规划、组织与执行;终身学习,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

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内容。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具有的特征:综合性;生成性;体验性;时代性。

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

教学方式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有效的教学方式包括观念性的方式及其与物质结合的技术性的方式,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相比更是上位的东西,它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它的转变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只有这两种方式统一才会引起教学方式的真正变革。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本研究中的教学方式改革是根据课堂教学活动协同性的特点摈弃知识灌输的教学,潜入儿童内在的思路与见解,重视探究客观的现象世界,着力于如何刺激儿童的求知欲,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与教学过程得以最优化。改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主义学习为组织同他者的互动合作,发现并基于能力与学力的差异,组织全员参与学习,指导集体思维。教师不再追求如何有效实施预设好的教案,而是寻求如何让儿童打开未知世界,把学习同儿童自身生活方式的变革联系起来。让学生进入对话性学习的维度:第一维度,与客观世界的对话,这是认知性、文化性实践。第二维度,与教师、伙伴的对话,这是人际性、社 会性的实践。第三维度,与自身的对话。学习者不仅与题材、教师和课堂上的伙伴进行对话,而且也与自身对话,在形成自我身份的同时,实现学习。这是内在的、存在性的实践。教师以儿童的困惑、差异、认知冲突为契机引出他者的应答,构筑对话性关系的实践构想。改造儿童的学习方式,从竞争性的个人主义学习转型为合作性的集体主义学习。让班级的每一个成员获得共同理解、集体体验的过程,使每一个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

基于核心素养研究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革实践研究就是基于课程标准,以小学语文学科为单位,在深刻了解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多元理解的基础上,征求学生、家长、教师、社区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核心素养的内容,在对语文学科本质深入钻研的基础上,确立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以此为根据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革,突出学为中心、体现学科特征,从单纯重视知识传授转向关注核心素养的形成上来。基于一系列科学、真实、较大规模的信息采集检测和数据分析验证的基础上,形成行之有效的小学语文教法、学法改革的框架,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谈谈语文核心素养

当前规划未来教育发展时,“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什么是核心素养”与“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这个方面的研究需求,不是来自学科内部的,而是在强调未来教育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时,客观要逾越的一道屏障。

我们日益认识到,教育不是万能的,却在影响人的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的确有必要厘清,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可以做些什么,最需要做些什么。“素养”一词的内涵太大了,不是教育一己之力可以达成的。因而,教育需要聚焦在“核心素养”上。

这决定了,就教育规划而言,需要落实在人的培养上,即体现人本的需要与时代发展中社会之于人才的需要。换句话说,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意志需要什么样的人,教育就应该为此付出努力。

语文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责任就是要为教育规划课程需要完成的总体目标而承担一部分任务。基于学生未来发展,以及其学力基础,要规划语文科的教学目的,这构成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独立学科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融入学科意识,即自然需要以独有性,来让语文科素养区别于其他课程。

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

研究语文科素养,要突出几点: 一是,着眼在现代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失掉现代属性。现代人处于一个特殊人际活动圈子,其文化特征是鲜明的。具体说,是现代人聚集起来,过着现代生活,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他们渴望发展的也是基于现代文化而重新塑造新文化。现代人与现代社会,这个特定环境决定了语文教育所塑造的人,也应该具有现代文化特征,在语言表达、思想价值、思维方法上都要打上这个“现代化”的烙印。

语文教育的这个“现代性”,体现在阅读的语料、认知价值、语言交流、主流价值观等很多方面。传统语文与现代语文在五四运动和葵卯学制下的教育都曾经画过界:现代语文,以学习白话文为主,演变而今,在于学习典范的现代汉语;这个语文不是限于国学的,传统的,历史的,而要前瞻未来,本着世界眼光,学习多元文化;这个语文的学习,也需要在注重语感的积累同时,更加重视在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有效性;这个语文所塑造出来的人,要能够较好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积极构造现代生活的价值观与行为规则。

二是,着眼于语文科的独有特点,体现学科基本学习属性。

语文是语言学科,就人才类型而言,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其培养人的特长也归入语言领域。语文人,一定是具有语言优势的,进而发展文学水平、文化水平等。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画出界限来,这个课程到底要学习什么?不要让语文老师变成一个全能选手,什么都教。这门课程也不可能不所不包。语文教什么,这是一个老问题,却无法解决。语文学习的核心圈,即内核是语言层次。这个层次的语文,较多关注词汇、句子、修辞、语法等。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由此起步,语文姓语,也要做好这个本分的事。第二个层次是文章与文学圈子。也就是语言具备了完整形态的表达,具有了结篇的意义。这就是说,语文科的学习,也把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全世界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作品都包容进去了。文章里包容的东西一下子丰富起来,诸如人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等都要包括在其中。而且之于优美语言的审美就变得重要的。文学的意义就在于,把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最美好的情感,最美好的思想等一并装入文章呈现给大众,成为教育的样本。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于发展人的典范语言起重要作用。第三个层次是文化和哲学层次。这需要在一个人有了很多人生阅历和基础性的社会认知之后,才可以启智。这个学习可以延后一点,作为语文科素养发展的后续事情。语文科读久了,或许其人的文化滋味就显著起来。

读书、写作,这是语文科的本质性的行为表现。过去如此,今后还会如此。在语文科学习中,也不要失去母语文化的土壤,古代的经典作品不要排斥。这也是今天我们强调文化传承的基本意思。只是文化的学习是延后的事情,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太多灌输过去的书本和所谓的文化。非要在人的思想奠基之后,有了多维思考和辨析能力之后,才可以把传统文化里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剔除出去。

三是,着眼在核心素养,不要过于泛化,超出学科实施力量则就成为学科实现不了的目标。

核心素养,与素养不同。在内涵上都是谈素养,可是加上“核心”,就保留了最重要的东西。语文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过去做过很多总结,在知识教学时代,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知识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现在看,有一点狭隘了。之后,大家普遍接受行为要点的概括,表现为:听说读写思。听说读写是四种能力,后来觉得思考也是语文科不可或缺的,就补上“思”这个重要行为。这些是能力要点的核心。素养的开口更大一点,而且除了装入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

我们要注意的是,在核心层次,谈知识核心、能力核心都没有问题,进一步延展到文学、文化、以及人文化的时候,很容易收不住口。过去语文科教学越界的时候很多,上成政治课有之,上成历史课有之。现在文章的内涵扩展了,新闻、说明文、科技文,各类应用文进来了,于是一些课堂开讲医学、宇宙学、科学知识等。还有的老师,在语文课,与学生大谈人生观、价值观,似乎在上哲学课。语文科一定要守住语言学习、据于文本,这就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其他都是从这里长出来的。在高学段就增加一些,学习能力强的人都多涉猎一些。而且,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发展,不能逾越生活基础、思想基础。没到那个岁数,缺乏那个阅历,缺少思考力,则其语文的认知总是到不了你要他去的地儿。

四是,基于不同的学段,结合教学发展,进行素养发展的层级化设计。基础教育,分出三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在语言学习上,也分出初级语文和高级语文两个阶段。

初级语文,要过说话关,重视口语训练,重视语言的交际性。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个初级阶段非常明显。在高级语言阶段,增加了文学的学习,语言的艺术化要求提高了,需要了解这个文化圈子里的人怎么想事、怎么做事。英语学习还要有专业英语,这与英语国家在科技发展上具有领先优势,而很多专业词汇,在生活中不常用而在科学学习中离不开有关。汉语的科技化特点不是很明显的。因而语文的阶段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初步语言阶段,重视词汇积累,可以进行口语交际;高级语言阶段,可以阅读本民族从古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良好的领悟能力。

一个人的语言发展与年龄认知特点是匹配的,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从基础语言的词汇积累开始,而且要积累很多文章,也就是用典范的文章垫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现代社会,不识字的文盲少见了,可是因为缺乏经典文章垫底,少了精神根基的人很多,由此让一部分中成为识字的文盲——其实是文化盲、思想盲。

词语提供的简要信息,这是低年级孩子容易获得的。到了高年级,文章的内容也由浅入深,增加了思想含量、文化含量也有变化了。

五是,核心素养需要具有稳定、基础性特点,与学科双基的要求具有关联性,可是也不要漠视学生学习的发展性。

核心素养是什么,这个东西应该是稳定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求的落实双基,就应该成为这个核心素养。换句话说,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要成为核心素养。

在提出双基的时代,我们把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较多停留在语言层次上,较少关注文章的人文性,由此缺乏了人文关怀。这样的教育就死气沉沉,一点趣味也没有。语文的美感,除了应用语言的准确和优美之外,还在文章内蕴之美。这是具有较强人文性的。因而在1992年韩军老师提出弘扬人文性的主张。这个学术观点所反拨的现实是,语文科不要过于知识化,沉到语言知识的底子上,缺乏对于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视和培养。

今天提出语文素养,在继承过去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到语言发展进入较高层级,所应该具备的基础性的素养。

第五篇: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改革

浅谈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改革的方法

(铜矿峪学校 石悦)

(2017年元月)【摘要】:美术课堂改革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小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展、创造能力的提高都有好处,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其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小学生的美术课堂改革呢?我认为应从讲究切实可行地教学方法、运用创新教学突出学习的个性、因地制宜结合本土让美术课堂更为活动、优化作业多元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关键词】:农村

小学美术

课堂改革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标准对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展、创造能力的提高都有好处,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其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小学生的美术教育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讲究切实可行地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完成小学美术教学任务的关键。小学美术教师,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绘画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调动各种手段,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行之有效地绘画训练,培养绘画兴趣,让学生热爱美术学习,乐于美术学习。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究美术教学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把德育教育和美术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的同时,懂得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如何去表现生活中的美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积极性。

未来,是一个充满创造世界,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美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其它课程赋予学生的是理性知识的话,那么美术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

二、运用创新教学,突出学习的个性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突出学习的个性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从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探究式,注入式教学注重的是掌握知识结论,其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传授,灌输知识的过程,学生被动的、机械的接受学习,他们的创新意识被消蚀殆尽。启发式教学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学习的结果,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关键在于激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同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发表独特的见解,应用知识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因地制宜,结合本土,让美术课堂更为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充分利用当地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以及文物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高度重视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体现当地美术教育的特色”。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拥有广阔的极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艺术教育与农村资源相结合,必然导致其相互融合与促进,必然给我们的艺术课堂注入强大的生命活力。农村,本身就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

一个开放的美术课堂,不单把教材当成教学内容,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身边的物都可以是上课的良材;一个开放的美术课堂,不单局限于四十余平方的教室中,田间地头、树林竹园都是上课的好地方;一个开放的美术课堂,不单单把学生限定于某些材料、某些技法,河边的卵石、树上的枝叶、路边的野草、废弃的破布,或剪或撕、或贴或画„„无一不是妙裁,无一不成佳构。运用本土材料,既不会加重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动人的美术作品。

四、优化作业,多元评价

教师必须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教育评价无论是肯定性的还是否定性的,都应激励学生发扬成绩,纠正缺点,建立自信。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现象,通过作业展示,进行有重点的评析。确保每位学生在美术活动中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存在与不足,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多鼓励学生围绕美术作业的要求,自由发表意见,展开讨论,让每位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在绘画技能和欣赏水平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我们总感到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与遗憾!我觉得,每堂课中的遗憾美也是一种艺术。在艺术领域中,我们应坚持学生为本的理念,让每个学生在老师的艺术引领下,根据他们的能力水平在艺术活动中大胆、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体验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美育功能。

结束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力和审美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因为美术教学活动是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与实践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必须以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下载小学美术教学方式改革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美术教学方式改革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与学方式转变 教学设计 转变改革

    在变教为学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两种情况:一是,活动设计要求不明确,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不知道如何进行探究。二是,活动设计要求过高,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感觉......

    美术教学措施及评价方式

    小学美术的有效教学措施及评价方式 蜀河镇中心学校 武咪 董苗 美术课堂决不是在课堂上的“修修补补、小打小闹。”作为美术教师要意识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摘要: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在优化作文评价上下功夫,创新作文评价的方式,注重情感的投入,真正实现与学生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对话,从而点燃学生创作......

    改革会计专业实习方式

    改革会计专业实习方式 4改革会计专业实习方式 摘要:理论与实践是治学的辨证关系,在会计专业实习方式上,建国以来主张“送出去”的办法,在改革之年主张“请进来”的办法,起到耗资......

    房价统计方式改革

    [统计局] 改革房价统计方法 公开征求意见【题图:房价】 [统计局] 变化1:开发商自行报价方式被弃用 [统计局] 变化2:启用调查员实地采价 【导语】 国家统计局昨天在官方网站公......

    医保付费方式改革

    我国医保支付制度现状及发展 ——基于总额预付制的影响 专业:社会保障姓名:学号: 摘要: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医疗保障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

    形式与政策教学方式改革体会

    姓名:张丹丹学号:6300613093 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班级:1302班教学方式改革的心得体会 这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教师授课的形式,而现在以观看由专家给学生......

    对实习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

    对实习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专业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增进教与学的协调合作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课题,和谐的教与学是广大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