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后随笔——让语文课有点趣味

时间:2019-05-15 06:4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后随笔——让语文课有点趣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后随笔——让语文课有点趣味》。

第一篇:教后随笔——让语文课有点趣味

处。之前,我已将《杨氏之子》的预习单发给了孩子们,布置的预习任务非常明确,那就是:读熟课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弄懂课文的意思,尝试背诵。以往教课的经验告诉我,这样的预习作业达成度不高,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深刻体会“杨氏之子”的语言之妙处是重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如果只让孩子在课上交流,说一说,讲一讲这个故事远远不够,只有引导学生抓住杨氏之子“应声答曰”的妙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通过对比句子,体会“未闻”二字的巧妙,感受婉转对答中的智慧。这“语言妙处”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让学生弄明白的,那就是:孔君平以姓氏逗杨氏子,巧用与“杨”字同音的水果“杨梅”,逗引杨氏子“此是君家果”。原本是孔君平一时兴起的逗弄,没想到杨氏子异常聪慧,马上由“孔”想到了“孔雀”,也以姓氏用委婉有礼的否定句式予以回应,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让学习课文的我们也感受到了这个“杨氏子”的“甚聪惠”。

如何让孩子们对“巧用姓氏”这种语言巧妙之处印象深刻呢?我突发奇想,既然故事选自《世说新语》,是记录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何不尝试让学生改写故事呢?如果巧用姓氏做文章,为“杨氏子”改姓,为“孔君平”改姓,只要文意顺畅,不是比单纯地说教要好上几倍吗?当然,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孩子们把姓氏和水果联系起来较为容易,后面的回应就难了。可我还是觉得应给孩子这一个机会,好玩、有挑战性、玩味文字的游戏,一定会让孩子更爱语文,乐于传承我们的母语。于是,课上我抛出了“巧用姓氏编写故事”的要求,让学生讨论,还出示了两篇作为范例:

(刘)氏之子

梁国(刘)氏子九岁,甚聪惠。(陈)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榴莲)。(陈)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陈皮)是夫子家(药)。”

(石)氏之子

梁国(石)氏子九岁,甚聪惠。(黄)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石榴)。(黄)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黄鹂)是夫子家(禽)。”

果然,孩子们一看到改写的文章,顿时就乐了!呵呵,巧用姓氏的语言,还真是有趣呀!

这节课,虽然课上留给孩子谈论交流的时间少了,没有让他们展示自己想到的,但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我感觉语文课还是要教出“趣味”来,一定要让孩子们印象深刻,忘不了,感觉有意思。如果我们的课堂做到了这一点,还怕孩子们不爱语文吗?

第二篇:语文课教学随笔

语文课教学随笔

黄川中心小学孙克龙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有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世界上的第一个听诊器》这篇课文时,我指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跟我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让学生说说听诊器的发明过程,学生们有点疑惑,我变换了学习方式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这时,我趁热打铁说愿意把这段背下来吗?孩子们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快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请、清、情、晴”这组形近字时,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学生说:“太阳出来天就晴,应在青的左边放日,地上洒水就清洁是清,心里有事老想着是情”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登罐雀楼》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村居》、《望庐山瀑布》、《春晓》等多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

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北大荒的秋天》描写的是硕果累累的是秋天,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的秋天,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第三篇:《凡卡》教后的随笔

本课上完后,仿佛自己也到故事里走了一遭,学生也是如此。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文本与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共鸣。教学中我抓住“写信”这一主线,通过填表格,读句子,体会心情,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凡卡生活的悲惨。时机成熟之后,再利用文中插叙部分这一副线,通过读、划、想象,学生也很好地体会到和爷爷一起,在乡下生活的快乐。此时,一个讨论题的抛出,引起了学生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和爷爷一起生活如此快乐,为什么要将凡卡送到残酷的学徒生活里?讨论渐息,学生最终明白,当时的社会穷苦人民、爷爷乡下的生活和学徒生活一样困苦。

最后一段的教学也是亮点,通过凡卡寄完信之后兴奋、愉快与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只能在梦中实现这一对比,写出了凡卡将来的生活必然也是凄惨的,此时中心思想也浮出水面,凡卡对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穷人追求幸福快乐生活的愿望很难实现,表达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本课的教学以对比教学、朗读、讨论、体会为主要特点。

第四篇:分科后第一节语文课

新学期(文理分班后)第一节语文课

(学情分析:新学期上课一周后,文理科分班,学生来到了一个新的班级。科任也要接受新的班级,此时,最关键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洗脑”,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心悦诚服地接受它。)

一、导入:

我们在座的诸位中有一部分刚刚经历了一场艰难的选择——选择读文科或理科(包括体育)或音乐、美术?在经历这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战时,心里还有另一个顾虑,我去到新的班级到底是哪个老师教我,他她会不会教?有没有经验?等等。正所谓 “名师出高徒”嘛,所以想跟一位名师,从而让自己成为高徒,亦人之常情。但是真的只有名师才能出高徒吗?一般的师傅就不能出高徒了?另外,有了名师就一定能出高徒吗?不用急着讨论,听老师慢慢将来,看能不能解开你心中的疑团。

二.认识老师(自我介绍)三.认识高考 四.认识语文

(一)某些语文学习谬论

1、有的学生认为语文拉不开差距。这些同学常拿语文和数理化比较,认为语文的拉分远比不上理科。他们看到语文成绩最落后的也能考七八十分,最优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理科,最高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许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悬殊。这种比较从表面看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上经不起推敲。因为比较应该是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学之间的比较,如果两位学生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也就不具备可比性了(补充案例)

2、还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一个样。我觉得只要简单做一下纵向比较,就会很容易发现,小学比幼儿园的语文程度高,初中比小学的语文程度高,高中比初中的语文程度高,所以一直学就一直进步。不学就迅速退步,我有一高中同学,应届高考那年语文高考成绩是115分,但由于理科成绩不是很好,没考上自己的理想学校,复读,复读那年高考10语文仅考了83分,原因如他所说:“考前放松了对语文的学习。”其实,像我这同学这样考前认为语文已定型,从而放松了对语文的学习,以致高考大跌眼镜的学生每年都很多。陶潜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所以,希望同学们在今年的语文学习中不要因为某几次成绩不理想就丧失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产生错误的认识。希望大家在今年的语文学习中端正态度,重视对语文的学习。

3、过分“迷信”与“自信”

有的学生过分迷信老师,依赖老师。认为跟着水平高的老师就一定能学好;万一不幸运,跟了个水平较低的老师,就万念俱灰,觉得自己没有前途,没有出路了。其实这都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同学们,你觉得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吗?)有的学生盲目自信,师心自用(板书,解释)。上课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另辟邪径,结果越走越远离目标

以上两种做法都是极其危险的,大家一定要明白教与学的关系,或者说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老师的教是为了辅助学生学,老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人人都知道内因起决定作用,所以归根结底学生的学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弄清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后,就应该明白怎么学了,就应该明白怎么创造佳绩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大家在学习中一定要确立这样的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遇有疑问,与人讨论,讨论不清,请教老师。(板书)

(二)语文学习方法

1、要有学习目标

上学期末多少分,这个学期末要达到多少分?(其中月考一多少分,月考二多少分„„)(要求每个同学都要确定目标,可以交上来给老师看,也可以自己当一个秘密保存,但不管怎样,心中一定要切记自己的目标,并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时刻不松懈)

2.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学习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计划贵在具体、可行,保证在相应的时间明白学什么。(可以把目标分数写在一起)写学习计划的建议:1.语文学习的时间主要可安排三块: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早读是复习的黄金时段,每天安排课外30分钟学语文很必要也很重要,主要是做题。2.语文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三块:阅读题(现代文、文言文、诗歌鉴赏),作文,语言文字运用(字音、字形、成语、病句、名句、句式变换和仿写、压缩和扩写、对联等)。

3、精练试题,善于总结 以前曾有杂志登了一则消息,说有某位权威人士拿语文高考试卷在四类人中同时进行了测试,这四类人是:杂志编辑、主攻中文的大学教授、高三语文老师、高三学生。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成绩最好的是高三学生。难道真的是大学教授、杂志编辑的实际语文水平比不上高三学生?我想未必。其主要原因是高三学生正经历着题海战术,熟能生巧了,而编辑和教授们没有练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题海战术这方法虽有点土,却是不得不用的。否则,即使你有很高的语文水平也未必考得好,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大学教授、杂志编辑只是其中一例而已。套用一句俗语:“学习不做题,到头一场空。”

4、持之以恒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讲的是目标坚定和持之以恒。语文学习贵在坚持,最忌讳一曝十寒。明代胡居仁说:“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三).语文学习要求 1.一本读书积累本(大);一本成语积累本(小)。(每天积累一个素材,一个成语)2.每人手上必须有一种健康有益的语文课外读物(报刊、杂志)。3.每天写日记或作文片断(50字以上)

第五篇:语文课趣味导入10法

语文课趣味导入10法

钟夸旺 | 2008-3-29 22:41:00

语文课趣味导入10法

娱乐功能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功能之一,且语文的其他功能往往需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方能发挥出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更倾向于感性地学习,他们思维跳跃,观念超前,崇拜新生事物,追求寓学于乐。在学生戴着隐形眼镜放足奔跑时,教师却依旧架着老花镜步履艰难,这显然迂腐落后。

所以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携带一块磁铁,一进教室就吸住学生的眼球。用虎头、凤首来带动整个语文课拒绝平庸。1.手机短信

短小精悍、情趣盎然的手机短信早已是E时代青少年的宠儿。如果在导语中适当运用,必将和学生碰撞出火花。上《项链》时的开场白——

大学时候,有一次上晚自修,突然“滴滴滴”手机响了,我一看,是一则短信:

“亲爱的!当我在大街上扭头离你而去的那一刻,你放声痛哭!听到你撕心裂肺的哭声,我的心软了,我舍不得你走,我怎么忍心离开你呢?!于是我便飞奔过去,一把抱住你,说„„”

我故意戛然而止,问:“说什么?” 有个大胆的男生喊:“我爱你!”

我笑了,说:“你上当了!因为他说„„说„„说„„这头猪我不卖了!”

我紧接着引入正题:乍一看短信,我们感觉肯定是恋人分离呢!但最后才知原来是卖猪!回头想想,它的确没有戏弄我们——人家又没说是“人”,只是我们凭自我感觉罢了。所以,这就叫„„(学生答:预料之外、情理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经典作品《项链》。2.笑话

每个人对笑话都是不会抗拒的,尤其是永远笑不够的学生。一上台就“整”一个笑话,必将使课堂沉浸于融洽的气氛中。在上《药》时可以这样开头——

给大家讲个笑话:从前有对父子极其迷信,每天早晨都要翻翻老皇历,看适宜做何事,忌讳做什么。一天,老头要出去办事,习惯性地翻开黄历——不好!上面说今天“不宜出门”,这可急坏了他。但他灵机一动:不宜出“门”,我翻墙头不行么?于是就去翻墙,由于土墙年久失修,塌了,把老头压在下面起不来。他大喊:“儿子救命!”儿子听到后说:“别急,我来翻翻黄历——不好!上面说今天‘不宜动土’,所以我不能救你!”结果老头活活被压死了。

我们在笑的时候,也感到悲哀——多么迷信、多么愚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药》,讲的事也很愚昧:竟然有人认为人血馒头可以治病!„„ 3.打油诗

打油诗,听其名就感觉滑稽可笑、饶有趣味。若合理地引入导语,必将增色不少。有次上课——

同学们,最近在杂志上看到一首很有意思的打油诗——

多情是蠢猪,痴情真糊涂。

无情才叫帅,绝情最冷酷!

(众生笑)

当然这些话说得有些偏激,但是也真实地反映了某种不良现象。比如我们今天要学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如此。杜十娘是何等多情和痴情!李甲又是多么无情和绝情!

4.流行歌曲

很多学生都有心目的“fan”(偶像),对流行歌曲的魅力更是无法阻挡。老师如能时不时地兜出几首,定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和我们是“一条线”的,从而觉得贴心。在上鲁迅《祝福》时可以这样说:

大家有没有听过四大天王?(嘘,谁没听过)张学友呢?(当然)有没有听过张学友的《祝福》?(听过)谁能哼一段?(有男生站起唱:若有缘,有缘就会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同学们,张学友的祝福唱得多么柔情!多么温馨!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祝福》却是沉重的、凄惨的,因为主人公竟在祝福的气氛中死去„„

又例:

在上《心中的大佛》时,我说:孟庭苇在告别娱乐圈后,一直吃素,清心寡欲,还唱了一首歌叫《阿弥陀佛》,谁会唱?(学生骚动起来)可见,孟庭苇的心中有一个大佛。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一座大佛。那作者心中的大佛是什么呢?下面来学习„„ 5.趣味新闻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每天,在这个世间发生的趣事,不胜枚举。(譬如,“搜狐”中的社会新闻很多都是趣事)它们贴近时代,反映现实,如若从中撷取几朵,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上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时可引用两条趣闻:

其一:报载,山西某山区农村,偏僻闭塞、教育落后,很多人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有一次记者去采访,碰到一村妇,当无意提到葡萄牙时,村妇顿时惊讶万分:“什么?葡萄牙?葡萄还有长牙的?我活了50多年,从来没听说过。”(生笑)

其二:近日浏览网上新闻,看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某县一名语文教师在讲解成语,突然,他大声说了一句话,接着迅速躲在讲台后面。等了一会儿才出来,说:“同学们懂了吗,这就叫做‘一言以避之’!”真是误人子弟!(生笑)

前一个例子错误地咬文嚼字,把“葡萄”和“牙”拆开理解,闹了笑话;后一个例子按字面理解,生吞活剥,也出了洋相。可见,有时候咬文嚼字真的很重要。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咬文嚼字》。6.幽默故事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幽默、诙谐的故事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譬如,上《不求甚解》时可讲这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太太做寿,满堂儿孙、亲戚朋友都纷纷送礼、问候。但有位客人没有买礼物,觉得不好意思,就提议做一首诗来祝贺。众人都很高兴,客人便吟诵起来:

“这个婆娘不是人!”

大家听了很震惊,都斥责这个人胡言乱语。客人说:“别急,请听下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好!好!众人转过了神,夸赞起来。客人又道:

“儿孙个个都是贼!”

这下老太太的儿孙可不干了,围过来要揍他。客人又说:“别忙——盗得仙桃庆寿辰!”

儿孙一听又乐了。众人都赞扬这首诗得好。

这个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如果只看到第一句或第三句就认为是在骂人,便会误解。只有四句一起看,才发现是好诗。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根据只言片语就妄加判断;而应该“不求甚解”(即把握大意和梗概)。下面就来学习课文《不求甚解》。7.名人逸事

对于名人,学生知道的通常都是他们的本质或主要方面,往往对他们的侧面和一些小事不甚了解。但学生常常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致。所以搜几则名人的鲜为人知的逸事,带到语文课上,定会取得不凡效果。

鲁迅恐怕是学生最为熟悉的作家之一。学生往往只知道鲁迅是严肃、深沉、激烈的,却不晓得鲁迅也有幽默、有趣的一面。在介绍鲁迅的时候,可以插入如下逸事:

鲁迅很讨厌理发,有时懒得数月不理。有朋友说:“看你的‘地球’,怎么还不削一削?多难看!”鲁迅一本正经地说:“噢!我掏腰包,你们好看!”后来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勉强去理一回。有一次走进一家理发店,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还在理发结束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他。理发师一数给了三倍的钱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来理发,理发师见状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精雕细刻”地做,满脸写着谦恭。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今天咋给这点? 您上回„„”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处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点,这回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点。”理发师听了如坠云雾。

鲁迅爱给人起绰号。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有一项功课叫“对课”,有一回,一个同学偷看了先生的对课题目是“独角兽”,就悄悄问他对什么好,鲁迅说:“对‘四眼狗’好了。”孰料那人竟真以此回答寿先生,先生是近视眼,正戴着眼镜,听了自然大怒,而他则在一旁以书遮眼,憋不住笑出声来。鲁迅的观察力可谓尖锐,他把女生的哭状起了个惟妙惟肖的称呼——“四条”,因为女生一哭,眼泪、鼻涕齐下也!不是四条吗?他在北大讲课时,有位青年教授叫川岛,留了个学生头,他便给人家起了个绰号“一撮毛”,见面时还亲切地叫他“一撮毛哥哥”,真是搞笑的能手!

如此,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鲁迅,就出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备感亲切,在愉快的笑声中进入学习。8.寓言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来阐明某个道理,形式活泼、短小,但“滴水见海”,折射出的往往是大智慧。它不但使学生觉得饶有趣味,也能启发思维。上钱锺书的《读〈伊索寓言〉》时的导入——

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驴驮着货物上街去卖。货物卖完后,孩子骑着驴回来,老翁跟着走。路人责备孩子不懂事,竟叫老人步行。于是孩子和老翁换了一个位置,可路人又说老人于真狠心,竟让小孩子走路。老人赶忙将孩子抱到鞍上,路人又说他们残忍,不顾驴的死活。于是,老翁和孩子都不骑驴,干脆牵着牲口走。可路人又笑他们傻,空着驴不骑而徒步。最后,老翁对孩子叹息道:“我们没有别的办法了,只有抬着驴走了!”(众生笑)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做事要有主见,不能被别人的话左右,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多读寓言,会懂得不少道理。那么钱锺书先生读了《伊索寓言》,有何感受呢?下面就来学习课文。9.谜语、歇后语

谜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重要成员。猜谜、说歇后语本身就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娱乐。将它们引进语文课堂,很应该也很必要。

比如在介绍著名作家老舍时,若一上来就讲他生于何时何地,哪一年写了哪些作品,做做了哪些事„„这样势必让学生觉得乏味,失去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开场的——

不如出两个谜语给大家猜,看谁先能猜出来:

第一,“挑嫩的”;

第二,“晚年离婚”。(生笑)

两则谜语谜底相同,打一作家名。

有学生反应很快,答道:“老舍。”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我接着说:猜得很对!大家很聪明嘛!好,现在我们就来走近老舍„„

又如:介绍马克思时,我说道:1818年,一个娃娃出生了,在今天看来,他的诞生,用一个不恰当的歇后语来说是“玉皇大帝娶土地婆——惊天动地”的!(众生笑)因为,这注定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诞生!„„ 10.广告

广告充斥于每个现代人的生活,哪个学生不能背出几段广告词来?用极具时代感的广告打开课堂大门,恐怕学生会争相涌入。

在学习《诗贵创新》时,可以这样导入—— 大家看电视时,有没有看到过高露洁的牙膏广告?(有)其中有这样一个画面:一位阿姨问小朋友:“我们的目标是——”小朋友答:“没有蛀牙!”结果因为这个广告,某校学生闹了笑话——在化学实验室里,化学老师再三讲明实验的目的是会用氢气和氧气制成水。然后又大声问学生:“我们的目标是——”众生竟答:“没有蛀牙!”老师差点昏倒。(生笑)这些学生的回答真是有创意呀!

还有,我们都看过《泰坦尼克号》。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巨轮失事后,露丝趴在木版上求生,由于木版只能承受一个人,所以杰克只能浸在冰冷的海水中。杰克知道自己不行了,哭着说:“亲爱的,你要勇敢地活下去,我要走了„„”然后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当时我感动得泪如雨下!但有一个广告却把这段戏改装了——

杰克(痛苦地):“亲爱的,你要勇敢地活下去,我要走了„„”

露丝(轻松地):“没关系,我有‘立瘦’牌减肥茶!”(说着取出一包减肥茶,放入自己和杰克的嘴里,喝了几口海水,两人立即变得奇瘦无比!杰克迅速爬上木版,木版轻松地承受住两人,他俩得救了)

最后,露丝高举减肥茶,暧昧地说:“‘立瘦’牌减肥茶,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学生暴笑)

大家说这个广告有没有创意?(有)是的,现代社会太需要创新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文学同样也不例外。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诗贵创新》。

下载教后随笔——让语文课有点趣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后随笔——让语文课有点趣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日记之趣味语文课

    今天早上,老师拿了一些纸和碗,进了教室我的心里不禁打了个问号:难道老师要算命吗?这不是严肃的语文课吗?后来,老师说:“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规则是从语文书上找人物,地点,时间和事......

    让语文课回归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本真 ——听赵丽月师的《画家和牧童》有感 连江二附小 邱洁琛 春暖花开的三月,一切都那么欣欣向荣。在这阳春三月里,连江县名优教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展示课。......

    让语文课回归本真

    让语文课回归本真 蒋步翔 [提要]:本真的语文的教学就是落实听,说,读,写的训练。现实课堂中,虚浮,吵闹,杂乱,琐碎,偏离等现象时时可见,因此,彰显语文课平淡,简单,扎实,轻松的本真特点显得尤......

    让语文课成为“动感地带”

    让语文课成为“动感地带” ――高职语文活动课教学的探讨 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殷素敏 摘 要:作为反映了课程改革最新发展趋势的语文活动课教学,为高职语文教学搭起了新......

    让语文课更精彩

    让语文课更精彩全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语文教育专家孙绍振先生建议语文老师上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文要积极走进新课改。要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新课改中的老师是导......

    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

    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学生学习母语,并不是站在零起点上的,课文再新,学生也能把握其中95%以上......

    让语文课绽放花朵

    让语文课绽放花朵____ 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语文学科具有深厚、鲜明的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具备了独厚的塑造人这一独特功能。“文道统一”,学文与悟道应同步进行......

    让语文课回归本源

    让语文课回归本源作者:***工作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邢集镇中心学校邮政编码:464148【摘要】学习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应该削去浮华,回归阅读,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