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二节_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___doc

时间:2019-05-15 06:4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题一第二节_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___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题一第二节_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___doc》。

第一篇:专题一第二节_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___doc

专题一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学情分析】

秦汉王朝十分强盛,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以及秦汉政治统治措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历史内容,主要通过他们阅读了大量语文课文,又有许多古迹文物的接触,还有历史剧目的观看等途径。秦始皇个人既是学术界研究得比较深入的一个历史人物,也是当前影视剧选材较多的一个人物。学生对本课内容比较熟悉,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分不清艺术创作与真实历史的界限,把影视文学创作中的秦始皇形象与真实历史中的秦始皇画等号,不能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整个中国君主专制政治发展的深远影响。

【教材分析】

秦朝,也有很多人习惯称之为秦帝国。能被冠以帝国称号,可见其不同凡响。秦帝国以其恢宏磅礴的气势和震撼古今的举措闻名于世界,影响着中国历史,并从此使西方人以“秦”的名字称呼着中国与中国人。关注的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生、发展及其膨胀的过程,探讨其对古代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秦到清,尽管王朝持续更迭,但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的政治机构却一直延续下来。了解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是我们解开中国古代政治结构的钥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要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等。2.绘制秦朝专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示意图。

3.通过模拟秦朝中央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材料,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比如用《秦朝疆域及主要建设示意图》、《秦长城》等帮助掌握秦朝实行郡县制的背景。

2. 制度史比较抽象,在合作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模拟场景,引导学生参与历史上重大争论的现场模拟,并及时作出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3.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

1.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的由来与影响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3.掌握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1)课前情景创设:播放歌曲《秦始皇》,歌词:“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

问题设计:这首歌里的“我”是指哪个历史人物?他做了什么事情?(2)看图说话:秦始皇图像说开去。(显示了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目光炯炯,虎视眈眈,一副威严而傲慢的神态。流露出当年威震六国之态,展现了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一、实现统一:六王毕 四海一 问题设计:

1、秦王在灭六国,结束割据局面后,为扩大疆域,又进行了哪些活动?

2、这些活动有何意义?

想一想:

3、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域,该如何来巩固呢?

二、巩固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重要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二)、秦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地方推行郡县制度:(1)问题设计:阅读分析材料,请同学们以局外人的身份(所谓“旁观者清”嘛),用今人的眼光再来衡量比较一下,在当时究竟该施行哪一种制度?分封还是郡县?或者两 个都不要,或者两个都要?(2)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对比。(3)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亡?(柳宗元回答说:因为秦朝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群众,“人怨于下”,所以一呼百应,揭竿而起一下子推翻了秦的统治。“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2.秦朝的官僚机构(1)、皇帝制度的形成:“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自称为朕或孤;皇上、圣上、陛下。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

欣赏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2)、让学生绘制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示意图。

设问:①皇帝与丞相之间的权力分配是怎么样的?②皇帝是否完全不受任何约束?③秦朝中央与地方关系怎么样?地方官员有没有可能不受中央约束? 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来中国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

设问: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

①君主世袭制相同;②中央官制更为完备,主要职能部门分工明确;③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④皇帝至高无上,掌握实权比夏商周时期的天子更大。

3、挟书律:(1)什么是挟书律?其目的是什么?(2)如何评价挟书律?

学生活动:评价秦始皇(教师提问)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值得后来的统治者思考的,而在这段历史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秦始皇,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正确认识的历史人物。千秋功过,后人评说。在秦始皇身后,毁誉纷纷。赞颂者称其为“千古一帝”,否定者称之为“暴秦”。当今史学界对他的评价也有不同的观点。在大家学习了这段历史过后,你是否能够给秦始皇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呢?希望大家能够思考并讨论一下,来谈谈秦始皇的功与过。(教师总结)如何客观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他放到他所处的那个阶级和时代去分析。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的所作所为是反映了这个阶级的愿望和要求的,而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他的身上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奴隶社会的烙印。根据刚才同学们所讲,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秦始皇适应了人民的愿望、时代的要求,他才能建立一系列文治武功,成为一个富有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封建皇帝。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为维护和巩固这一局面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措施,其中许多措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作为一个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的秦始皇,是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应该说,他的历史功绩是主要的。但是也要看到秦始皇的另一面,就是他的过。秦始皇毕竟是一个封建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实行严刑峻法、暴力政治、文化专制,对人民的镇压和剥削都是十分残酷的。他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不断征伐,超越了人民的承受能力,最终导致二世而亡。

小结:

本节首先概述了秦王朝在统一六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周边版图的情况下,接下来从郡县制、官僚机构、思想专制等方面描述了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提示了秦王朝集权政治的基本特征,而且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课后作业: 试用有关史实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

积极方面:①为维护大一统提供了条件;②有利于小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③奠定了两千多年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如汉承秦制)。④皇帝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消极方面:①容易形成决策的随意和行政的专断,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形成暴政,激化矛盾。②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③阻碍资本主义因素成长。

第二篇: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历 史

人民版 必修一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板书】

一、“六王毕,四海一”

1、过程:

(1)兼并六国:前230——前221,秦国灭六国,完成统一

(2)北击匈奴:①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

②修长城、“直道”,加强北部边防

(3)南平岭南:修灵渠、平岭南、设郡县

(4)开发西南: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

2、意义:

二、海内为郡县

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2、推广:秦统一后全国推广

(1)郡:直属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2)县:县令、县长,少数民族地区设“道”(3)乡、里: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3、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意义:①加强中央集权;②巩固大一统;③为后世沿用。

三、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权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官僚机构:

(1)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

(2)朝议制度:决定军国大事

3、意义:①加强皇权;②稳固政权,巩固统治;③为后世沿用

正课 一、六王毕、四海一

师:现在开始上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了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以及神权与王权结合、政权与族权结合的特点,以及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分封制在西周时期也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诸侯实力变化,在东周时期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长达数百年战乱的历史时期.春秋是奴隶制的衰落时期,而战国是封建制的形成时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地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矛盾激化,地主阶级要求加强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纷纷开始变法。而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变法呢? 生:商鞅变法。

师: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实力大大增加,使秦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开始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最终灭六国,那么秦国兼并六国的原因除了商鞅变法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呢? 生: 师:(1)

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2)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法家学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4)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5)嬴政的雄才大略,任用外来人才,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师:统一六国之后,我们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是不是标志着秦统一了全国呢?很显然不是。秦灭六国,标志着秦朝统治中国的开始,而统一的进程还在进行中,秦灭六国之后还采用了一些列措施,向北打击匈奴,向南平定岭南、开发西南。

师: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大军向北击败匈奴,收回了河套地区,在那里设置了九原郡,并在燕赵秦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以及修筑了直道,从而加强了北部边防,后人称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师:同时,秦灭六国之后展开了统一岭南的战略攻势,公元前214年,秦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以便于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最终经过激战平定了岭南,取得岭南的广东广西地区,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三郡,岭南地区开始正式划入中央王朝的管辖。在西南地区开辟了“五尺道”,打开了西南的道路交通,使原来的西南夷地区进入了中原的统一政权版图,并在这些地区设置官吏,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

师:秦灭六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一方面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另一方面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海内为郡县

师::全国统一之后,面对这空前的广土众民的大帝国,秦始皇应当采用何种政治制度来进行统治呢?

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丞相王绾等人便提出,燕、齐、楚等地离首都太远了,若不分封始皇的儿子们去当国王,恐怕不便于统治。在距关中遥远的地方实行分封制有利于拱卫王室;治理国家如不遵循古代的传统,就不能成功。

但是廷尉李斯独排众议,他说:两周初年分封国王的子弟亲属很多,但传到后也亲戚关系就疏远了,相互攻击如同仇敌,兼并战争不断发生,周正也无法制止,到现在好不容易才聚集起来。始皇的儿子们和大功臣,可以立为“封君”,用国家征收的赋税重赏他们。这样,他们既很富足尊贵,国家又便于控制,天下没有二心,这才是巩固统治的好办法。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师:我们先来看郡县制的出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郡县,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新的地方行政制度。春秋时期初设的郡县,大多设立在新吞并地区或各国边境线上,并由国君直辖。到了战国时代,首先由赵魏韩等地建立起以郡统县的制度,并且设立郡县的区域也由边境扩展到都城腹地。在秦国在兼灭六国的战争中,在一些新攻占的地区已设郡县管理。那么郡县制的全国性推广,却是在秦朝统一之后,我们接下来学习秦朝郡县制的具体内容。

师:秦始皇为了巩固大一统,在全国设置了几十个郡,并在郡以下设县,县以下再设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使郡县制趋于完备。秦朝的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郡设有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每个郡设置若干个县,县隶属于郡,每个县设有县令或者县长,人口在万户以上的县级长官称为县令、万户以下的称为县长,在每个县以下设有乡里两个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还设置了相当于县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道”。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兼公文传递的亭,一般都是十里设一亭,汉高祖刘邦曾经久在沛县当过亭长。师: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生:略

师: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后来的历朝基本上也沿用了这一制度。

三、百官公卿

师:我们学习了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即郡县制,郡县制极大地巩固了统治,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那么在中央秦始皇又采用了一些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那就是建立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官僚体系,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第三子目: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的确立:

师: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天下初定,秦王嬴政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先确定个名号。先秦时期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王”,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大业、自感功高盖世的嬴政,认为“王”的称号已经不足以显示他的权势和地位了。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自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此外,还规定皇帝自称“朕”。

师:皇权至上、皇帝独裁,皇位世袭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在这种制度下,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充分体现了皇权专制的特色。皇帝所说的话就是法,是判断一切是非的标准与行为规则,是最有效力的法律。皇帝实行独裁统治,总揽一切大权,所谓“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军队的虎符由皇帝掌握,皇帝的话就是法律。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传之无穷”,这就是皇位的世袭。但历史却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秦二世而亡。以上这些规定,都表明皇帝在封建国家中享有最高的权力和地位。

师:为了加强对中央控制,秦始皇还设立了三公九卿。

为了管理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秦始皇参考六国制度,设置了一整套官僚机构。中央有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首的百官,丞相辅佐皇帝总管一切行政事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协助丞相并负责监察。“三公”,是中央机关的首脑。他们各有分工,互相钳制,改变了这以前执政大臣平时治民,战时带兵,出将入相,军政大权统由一人掌握的传统。这样就可以从体制上防止权臣专横,而只有皇帝才能总揽大权。三公的下一级是负责各部门具体事务的“九卿”,主要有掌管礼仪制度议论政事的“奉常”,有负责持从警卫的“郎中令”,有主管司法侦察审讯的“廷尉”,有管理国家财政经济的‘治粟内史”,有管理皇室财务和官营手工业的‘少府”等。由三公九卿为主而组成的封建朝廷是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绝对受制于皇帝并代行皇帝政务的最权力机关。三公的出现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彻底否定。

师:三公九卿制度的推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使中央的权利收归皇帝一人手中;另一方面,不仅为秦朝政权的稳固做出了贡献,还对后世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沿用秦朝的制度,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我们今天学习了秦统一的过程,以及统一之后所实行的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在地方设郡县,巩固了当时的政权,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三篇: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展示几张有关秦始皇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看了这几张图,大家都知道我们要讲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了吧? 生:秦始皇。

师:对,秦始皇这个形象经常出现在各类影视剧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中国历史上,对秦始皇的争议很大,有的人称誉之为“千古一帝”,也有的人则认为他是一个暴君。但是不管人们怎么争论,从一统天下到建章立制,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一统”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板书: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讲授新课】

一、秦朝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板书)

1、由分裂走向统一

用PPT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以及它灭六国的顺序。(注意战争方式远交近攻)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始皇灭六国,结束割据以后,他是不是就一劳永逸安于现状了呢? 生:不是。

师: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下秦始皇是怎样扩大秦帝国的范围的!2.秦的疆域(板书)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我请同学说说看秦始皇是怎么扩大秦朝的版图和加强边防的。生:(略)

师:一是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修筑长城和直道(展示长城和直道的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

秦朝开始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延续,构成了一道长达万里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这是当时军事工程建筑技术水平的杰作,也是当时强大国力的体现。同时,为了加强与北部的联系以及快速调动军队和物资,秦朝还修筑了“直道”,被称为古代的高速公路,这些都加强了北部边防。

二是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

修筑灵渠

目的: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展示灵渠的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秦灭六国以后,秦军也展开了统一岭南地区的战略攻势。秦军的军事行动遭到当地越族人民的顽强抵抗,其中导致秦军失败的重要因素是运输困难。于是在公元前214年,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的灵渠,以便于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经过激战,终于平定岭南。秦在岭南地区设置郡县,实行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三是将西南夷纳入版图之中

五尺道(展示五尺道的图片,并简单介绍)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区兴修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3.秦统一的意义

师:请同学归纳一下秦统一的意义。生:略。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正式建立起来。秦王朝统一的完成

1、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2、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4.秦的疆域图

这样,经过秦帝国的长期征战,不但平定了六国,而且对周边地区也实行了有效的政治控制,最终形成了一个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的大国。用PPT展示秦的疆域图(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

二、秦的政治制度

师:请问同学们,你觉得在军事统一后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做? 生: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要巩固统一,最重要的就是确立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来维护统治。现在让我们来学习下秦的政治制度,也就是第二子目和第三子目的内容。在开始讲解秦的政治制度,有一个概念同学们必须清楚,那就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含义。首先,同学们必须知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个集合概念,包括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制度是就中央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指皇权至上,中央重大事务的决策由皇帝个人掌握。中央集权制度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的,具体指中央对地方拥有统治权,地方服从中央。

师:同学们了解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含义后,让我们来借着学习秦的政治制度。首先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三子目的内容——“百官公卿”。这部分的内容讲的是秦朝专制主义方面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下“皇帝”这个称号是怎样来的,有没有同学了解过这方面的知识。生:略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知识不是很了解,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下有关“皇帝“这个称号由来的。先秦时期,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王”。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业绩、自感功高盖世的嬴政,当然不愿意再与那些手下败将一样称“王”取荣,他决定选取一个新的足以显示其前无古人的功绩和至高无上地位的名号。他认为自己的权势与功德已经超越了三皇五帝,单纯的“皇”或者是“帝”已经不能显示出他的尊贵了,于是确立了“皇帝”的名号,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皇帝制度虽然是由嬴政创立,但是皇帝也继承了一些旧的政治制度,比如宗法制和世袭制。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三则材料回答下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影响:开辟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先河,为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公九卿制

师:中央王朝“日理万机”,只靠皇帝一人,自然难以处理全部繁复的政务,必须选拔一些人才来辅助他。哪么他都设立了哪些官员来辅助自己呢?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板书: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制是秦始皇根据以前秦的官制,经过调整、改进和扩充而建立起来的一套比较完备且颇有工作效率的官僚机构。

(结构图)重点讲三公的职能。九卿可以一带而过,也可不提。[用ppt展示]

三公九卿制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第三,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员都是由皇帝任命的,官员职位不能世袭。影响: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作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减少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地方的政治制度

郡县制(海内为郡县)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PPT上的材料

回答:这三段文字,分别出自王绾、李斯、秦始皇。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各自的主张是什么?最后争论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生: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秦始皇最后选择了郡县制作为地方行政制度。1.基本内容(结构示意图)【用PPT展示】 2.特点:① 郡县等地方官吏均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②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

3.影响:①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②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师:结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分封制,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区别?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几个方面来思考。(性质,划分原则,与中央的关系,权力的大小,影响)比较示意图展示在PPT上面

通过比较得出郡县制和分封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三、汉承秦制

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大体上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因此历史上称之为“汉承秦制”。西汉在政治制度上也有发展,具体的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地方行政制度上由郡县制转向实行郡国并行制。2.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置设置监察机构,加强朝廷对地方上的控制,改革选官制度。

【板书设计】

一、秦的统一

1、统一六国

2、秦的疆域

3、秦统一的意义

二、秦的政治制度

1、皇帝制度

特点和影响

2、中央

三公九卿制

特点,影响

3、地方

郡县制

形成与演变,内容,特点,影响

(重点是与分封制比较)

三、汉承秦制

第四篇: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说课稿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现在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此次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将进行第一个环节:说教材。这一环节我从五点内容来完成。㈠教材的地位:

本课时是必修Ⅰ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二课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承继和发展,对以后封建王朝产生重要影响。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不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占据重要地位。㈡教材的联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表现,与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同属古代政治文明的内容,与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一脉相承,反映了中国从古到今政治文明的发展与民主化进程。因此,学好本课时,有利于我们队必修一之后专题的学习有更好的横向、纵向的联系与比较。㈢教材处理:

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导学案教学实践,我对教材也做了些许处理,例如:在讲授“六王毕、四海一”这一目中,适当增加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了解和商鞅变法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秦统一的必然性;把第二目、第三目结合一起,作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

根据教材处理,按照课标和考纲要求,并结合高一年段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㈣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⑵阐述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2.过程和方法:

⑴解读有关秦朝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资料、图片,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提高阅读有关信息的能力。

⑵通过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大一统”政治制度建立的学习,探讨政治决策的过程与方法,欣赏其政治智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逐步培养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⑵注意研究和借鉴古代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并引起对今天我国政治改革启发的思考。

以上是我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现在我谈谈教学重难点的设定。㈤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的学习,能够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影响。因此,我设定以下教学重点:

⑴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及其政策措施;

⑵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按照目前高一学生的学情和认知情况所设定的)

以上是五点是我的说教材环节,现在我将进行第二个环节:说教法。

二、说教法

本课是新授课,课时为1课时。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我校近两年的要求,我主要采取导学案教学法,并通过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利用直观演示法、问题引导法、活动探究法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历史课堂,使学生的独立探索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等等。例如:在讲解郡县制的影响这一环节,我将通过“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从分封制的弊端从而加深学生对郡县制所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理解。

三、说学法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新生,一方面他们在课堂上较为活跃,而且初中历史已接触过这一课时的内容,这是我们教学较为有利的地方。但另一方面,高一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有限,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习惯仍停留于初中的开卷考试模式,这是高中历史教学极为不利的地方。

为了学生养成好的学法,从而有助于学生对历史课堂的教学和知识点的掌握,也能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课时我主要设定了以下学法:材料阅读法、分析归纳法、探究法、总结反思法等。例如:在讲解“秦的统一”在这环节中,我要求学生阅读P8-9,归纳中秦统一的表现,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归纳能力,并通过教师的启发性讲解,使教法和学法实现有效的配合。

最后,我来谈谈这一课时具体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材处理、教法、学法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而这些环节都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因此教学过程如何才是检验一节课的重要标准。这一课时我将用5个阶段来完成:

1.导课:(5分钟)

屏幕展示3、4幅有代表性的图片(秦陵兵马俑1号坑、秦长城、秦陵铜车马等),提问:“请你说说秦朝或秦始皇的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并呈现李白的一首诗《秦王扫六合》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提问:“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用图片或诗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人入胜,进入新情境开展有效学习。)

2.授课过程:教学中,我将本课时分为两个部分,见板书(35分钟)在第一部分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六王毕,四海一”即秦的统一。

这块内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前提条件,这一部分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归纳教材,主要包括:秦灭六国,北击匈奴,南征岭南等知识,配合多媒体播放灭六国的进程和向北方、南方、西南扩展的情况,通过直观生动,提高学生兴趣;配合教师的讲解,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分裂、商鞅变法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的必然性,并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必要的条件。

在第二部分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这块内容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包括本课的第二、三目。我将从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影响方面完成本部分

【利用教材设问】

问题一:为巩固辽阔的疆域,秦始皇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归纳: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在讲授皇帝制度中,通过讲述皇帝制度的由来并阅读材料总结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皇权至上、皇帝至尊等内容;通过学生阅读课文配合一些历史小故事,让学生了解三公九卿的职责,并认识到中央官制中的相互制约、相约监督从而以加强皇权及加强专制主义,【角色模拟辩论互动】

问题二:郡县作为一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组织,春秋战国时在有些列国已出现。秦统一后,就如何对广大地区的统治,在朝廷内展开了一场争论。请同学们看教材丞相绾、廷尉斯的讲见解,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辩论:假如你是当时秦朝的重臣,为了秦朝的长治久安,你会支持哪个观点,请具体阐述理由。(【动手动脑质疑互动】 1.请简单绘制“中央集权制度下从皇帝到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示意图;并说说其官僚机构的名称和职能。

2.引导学生对郡县制、分封制进行比较:从基础、特点、与中央关系等内容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理解郡县制的积极影响,明白:政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基础不同)

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官员性质和待遇不同)

3、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与中央关系及影响不同)

4、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郡县制是官僚政治。(性质不同)问题三:你如何评价秦始皇历史功绩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从而归纳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及其存在的局限性

▲总结:学习探究:给秦始皇的一封信——以“请你说说秦朝或秦始皇的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为主题,采用书信的形式,或对某一问题、某一制度提出看法或综合评述,有一份史实(史料)说一份话,注意论从史出。从而对本课时的学习认识达到升华。3.课堂小结:(3分钟)

设计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从而完成对本课时的总结 4.布置作业: 5.板书设计: 板书:(略)结束: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结合我校的导学案教学,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直观教学、问题引导和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此次说课的主要内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第五篇: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1

各位专家,评委:

我说课的题目是: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是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三课。这一课在本专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专题都是围绕着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为中心展开的那么秦朝是怎样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呢教材讲了四目:一“六王毕,四海一”即秦朝的统一;二海内为郡县,即秦的地方官制;三秦王朝的官僚机构,即秦的中央官制;四挟书律,即秦始皇在思想文化方面推行的专制。通过第一目让学生认识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背景,通过第二三四目让学生理解秦王朝正是从这几个方面确立起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下面,我就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思想:结合课标和我校学生的实情,我将本课的教学思想定位为“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勇于探究的学习空间”。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把握秦统一的条件,过程,主要活动和意义。

了解郡县制的由来,把握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特点。理解掌握秦朝“三公九卿制”和“朝议”。理解掌握“焚书坑儒”和“挟书律”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多角度分析秦统一的原因条件和历史影响。运用比较法把握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特点。通过引用材料,探究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联系法家的基本主张,探究“挟书律”的原因和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秦统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奠基作用。认识郡县制对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方面的深远影响。认识皇权至上原则在中央官制方面的体现。认识思想文化专制对文化发展的负面作用。

3,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焚书坑儒”和“挟书律”的实质。

选择教法:自学启导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综合了自学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及讲授法的优点,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具体的就是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去感受,思考,体验,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丰富情感的目的

在学法方面:运用自主探究式

想帮助学生学习,老师不仅要有好的教法,还要教给学生好的学法。常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想学的欲望,由让学生学变为学生想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尤其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由西周后期的“礼崩乐坏”引出秦王朝的政治。

讲授新课:总体思路是通过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在第一目的教学中我

引用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用多媒体打出)。然后提出问题秦始皇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是怎样完成全国统一的,有何重大意义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秦朝统一的条件,过程及意义。分析完后提出问题:秦王朝实现了统一以后,该如何维持,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呢从而引出本课的核心内容:秦朝确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秦朝确立的这一制度。然后我从四个方面给学生作了介绍: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即教材的第三目

(3)地方官制即第二目

(4)“挟书律”即思想文化专制。其中“皇帝制度”这一重要内容人民版教材没有涉及,是我结合课标,参照其他版本教材的基础上给学生添加的内容。我给学生首先介绍了“始皇帝”的由来,然后总结出了皇帝制度的特征。在介绍秦王朝的中央官制时,让学生了解“三公九卿制”的基础上总结秦中央官制的特点(比较完备,以皇权为中心)。然后结合教材中的议一议思考如何正确认识“朝议”制度

秦朝地方上实行的郡县制是以往统一的王朝不曾有过的现象,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在讲这一问题时,我首先引用史实让学生了解郡县制不是秦朝创造的,因为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组织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这一制度在全国推广却是在秦朝,从而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围绕着秦朝是应该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这一问题展开辩论,在辩论中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并指出二着最主要的差别。但是在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时代,并非好的政策就一定能实行,这要看皇帝愿不愿意。那当时秦始皇是怎样认为的呢设计意图:突出皇权至上。我引入了秦始皇的观点:“过去之所以苦于战争连绵不止,就是因为分封王侯造成的;现在天下刚刚统一,如果又裂土封国,实际上又要制造战争的因素,导致纷争。如此而求安宁,岂不是难上加难”(用多媒体打出)。正是由于秦始皇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最后介绍秦朝郡县制的基本设置和意义。

在颁布“挟书律”一目的教学中,我设置了如下问题:

1)秦始皇为什么要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2)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的表现

3)怎样看待秦朝制定的“挟书律”这个历史事件让学生讨论。

4)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当时的知识分子,面对制定的“挟书律”,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在讨论中总结其影响。设计意图: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当时的情境中思考问题,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7、小结:指出难重点,让学生正确评价秦始皇和他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并引用张道英教授对秦始皇的评价“秦始皇之功,立万世之规;秦始皇之过,仅亡一秦矣”。)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收集资料,以“我看秦始皇”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2、内容分析

本专题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形成过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承继和发展,对以后封建王朝产生重要影响。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不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占据重要地位。

3、新老教材比较

(1)老教材对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都有专节阐述。

(2)新教材以古代政治制度史专题的体例编写,主题突出。新教材突出了“秦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内容,增加了如三公九卿的职责、“朝议”、挟书律等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内容。语言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教材中穿插了一些历史图片、文物图像、地图等,增加了历史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知识链接、史学争鸣、学习思考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和对有关影视作品的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但并未形成系统知识,缺乏全面把握的能力和理性认识。

2、学法指导

学生课前预习扩充知识发现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延伸问题 课后继续探究思考

三、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能力:

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阐述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实施背景、职能、权力及其影响,并能够对这两种政治制度进行正确的评价。

2、过程和方法:

解读有关秦朝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资料、图片,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提高阅读有关信息的能力。

通过讨论、角色模拟等,锻炼推理和历史思维意识,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质疑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大一统”政治制度建立的学习,探讨政治决策的过程与方法,欣赏其政治智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逐步培养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注意研究和借鉴古代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并引起对今天我国政治改革启发的思考。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2、难点:

“大一统”政体和官僚机构的形成比较抽象,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评价这种行政体制的创新。

五、教法设计

1、教学总体思路:注重情景设置下的启发式教学。

2、具体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阅读新课,了解知识;

师生质疑,合作探究;

练习评价,巩固拓展

六、教学过程

屏幕展示李白的一首诗《秦王扫六合》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问:“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用图片或诗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人入胜,进入新情境开展有效学习。)

“六王毕,四海一”——“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成

这块内容是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前提条件,因为学生初中学习中提到了秦完成统一的时间、原因,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从简处理。教材主要介绍了(1)秦灭六国,一统天下(2)蒙恬夺河套、阴山地区,修直道,修长城;(3)南方:筑灵渠,(4)西南:将西南夷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学生容易了解。

设计:教师可以通过两幅图:战国诸侯称雄形势图和秦朝疆域图,设计三个小问题①比较两幅图的不同,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②秦始皇扩大统一帝国规模的行动主要有哪些?讲述秦朝疆域的四至。

③西周和秦朝对地方的统治有哪些不同点

这样设计一方面直观生动,提高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空间地域概念,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地理格局。另一方面通过两幅图三个小问题培养学生解读地图信息和阅读教材内容的能力和审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实际上也是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第③问为下一部分内容作了铺垫。)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大一统”政体的形成

这块内容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包括本课的第二、三目。

【利用教材设问】

问题一:为巩固辽阔的疆域,秦始皇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归纳;

【补充材料合作学习】

问题二:阅读材料,了解皇帝称号的来历,并小组讨论回答。

材料1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诏令是“议帝号”: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制曰“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2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3 到秦朝,“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君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1)从材料1、3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据材料,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3)三则材料包含了哪些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4)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秦朝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

【角色模拟辩论互动】

问题三:郡县作为一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组织,春秋战国时在有些列国已出现。秦统一后,就如何对广大地区的统治,在朝廷内展开了一场争论。请同学们看教材丞相绾、廷尉斯的讲见解,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辩论:假如你是当时秦朝的重臣,为了秦朝的长治久安,你会支持哪个观点,请具体阐述理由。(老师可以以秦始皇的身份追问、质疑和点评)

【动手动脑质疑互动】

1、请简单绘制“中央集权制度下从皇帝到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示意图;并说说其官僚机构的名称和职能。

2、对秦朝创建的集权政治制度,你认为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你可以向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也可以解答老师同学的问题。

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基础不同)

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官员性质和待遇不同)

3、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与中央关系及影响不同)

4、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郡县制是官僚政治。(性质不同)

加强思想控制——“大一统”政体下的思想专制

这块是阅读内容,学生看书基本了解即可,主要是加强情感、态度的教育。

可以设计问题:假如你是秦始皇,有人对你的政策提出非议,你会怎么做?

或者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史实(秦加强思想控制)然后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对“焚书坑儒”“挟书律”进行评价。

总结:学习探究:给秦始皇的一封信——以“请你说说秦朝或秦始皇的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为主题,采用书信的形式,或对某一问题、某一制度提出看法或综合评述,有一份史实(史料)说一份话,注意论从史出。

【板书设计】

秦汉政治特点:①走向“大一统” ②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

七、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

(1)秦汉有关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可圈可点的东西很多,如何择其要而展开、内容的深浅度是教师需要把握清楚的。

(2)“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是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基本内容,学生只有弄清楚皇权和官僚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服务与被服务,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才能基本领略中央集权的内在含义。对教材的这部分内容需要整合处理,更有说服力的资料图片很难找,不易操作。

(3)怎样把历史和现实拉近?如何改变学生对中国古代制度史“枯燥乏味、陈旧厌烦”的看法,值得商榷。

下载专题一第二节_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___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题一第二节_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___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