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要点

时间:2019-05-15 06:1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要点》。

第一篇:201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要点

201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要点

201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以贯彻落实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和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指导,围绕《第六期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持续推进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与质量提升。坚持立德树人,修订完善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向课堂要质量,落实课程审议与准入制度,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依托新引进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加强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力度。重申课堂教学规范,严肃课堂教学纪律,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本科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做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相关工作,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全面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深入推进《语数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和《西部幼教精英培养计划》两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创新高水平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不断完善“U-G-S”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全面落实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系列文件精神,推动实施基于信息化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坚持用教

育信息化理念完善和发展以“李秉德和南国农教育理念与方法”为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修订完善教师教育课程方案,深入推进教师教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改革,启动教师教育(含本科生、教育硕士)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工作,深化“6131”教师专业能力实践训练培养工作,加强训练指导力度,增开系列专题讲座。做好2017届师范类毕业生教学大赛获奖选手教学观摩活动和2018届师范类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工作。

2、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加强“云亭班”、“卓越班”教学建设。举办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6个“云亭班”专业以及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5个“卓越班”专业的人才培养经验总结交流会。指导督促经济学、英语、地理科学3个“云亭班”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卓越班”专业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小班化教学、研究性、参与式教学和短期交流学习的有效做法。积极推动软件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等试点专业结合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构建适应未来岗位才能的课程培养体系。大力支持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持经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等学院做好与兰州银行等企业进行订单式联合培养人才工作。

3、推进教学信息化改革创新。以学校建设信息化“云大楼”为契机,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加快推进教学信息化进程。突出

教师教育培养特色,优先支持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引进使用毕博(blackboard)信息化教学、学习、管理和服务综合平台,进一步加强由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信息技术以及教育实习构成的教师教育信息化课程和环境建设。推动教师教育在线混合式课程建设改革项目工作,开展教师教育在线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大力支持教师在毕博(blackboard)平台上建设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双语教学示范课、参与式研讨课、课程设计、教学团队等教学项目,不断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

4、加大本科生交流及联合培养的力度。加强校际校企交流与合作,做好赴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台湾10所高校、西南大学等国(境)内外交流学生的选派、学籍管理和学分互认工作。探索“2+2”“1+3”的校际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继续落实全省教师教育联盟和安宁五所高校联盟协议,扩大我校接收省内本科院校交换生工作,深化安宁五所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教学与学生跨校选课工作,积极参与安宁五所高校共享实践基地合作育人工作。鼓励支持外国语学院等相关学院与国外联合培养人才工作。

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5、修订完善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落实《西北师范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全力推进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各学院、各专业要重点围绕培养目的、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不同层面充分开展调研论证,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基本规格要求,精

心设计课程体系,精准确定课程设置,高质量地完成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从2017年新生开始正式启用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培养方案的执行和督导检查力度。

6、加强课程内涵建设。依据《西北师范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西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突出教学工作重心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以“教什么”、“如何教”以及“谁来教”的核心问题为导向,落实课程审议与准入制度,坚决杜绝学院因人设课、随意设课、随意排课。倡导大教授讲授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导引课、专业核心课和学科前沿课。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学科专业课程整合,注重课程衔接,有效解决各课程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问题。根据《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突出贡献奖评选办法》,启动2017年教学突出贡献奖评选工作。组织评选校级教学名师6-8人,建设校级教学团队10个、精品资源共享课2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10门、参与式研讨课、课程设计项目30门。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注重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7、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和面向主题的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进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双语教学示范课、参与式研讨课和课程设计等课程教学建设立项和

教学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8、加大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毕博平台(blackboard),建设2017年精品资源共享课、双语教学示范课、参与式研讨课、课程设计、教学团队、创新创业课程。举办专题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学校现有17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在毕博平台(blackboard)上升级为网络在线课程。推进《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概论》《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课堂观察与分析技术》《发展与学习心理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信息化教学》等8门教师教育在线混合式课程资源开发。

9、探索课程多元考核评价模式。探索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增加过程考核权重。提倡以口试、开卷考试、操作考试、课程论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实施专业核心课程考教分离制度,启动学校76个专业核心课分专业、年级开展考教分离试点工作。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核,建立形式多样化、内容综合化、时效全程化的考核评价模式,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效,修订本科学生课程考核评价相关规定,注重参与式研讨课、课程设计项目及在线网络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继续推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无纸化考试。引导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主探索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健全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10、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做好甘肃省“教学成果奖励、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建设工作。精

心组织省级教学成果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特色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的申报推荐工作。以学生收益最大化为导向,充分发挥建设项目在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三、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11、构建学校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坚持立德树人,按照中西贯通、古今融合、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精品化建设,提倡大教授“讲大课、讲通识、讲前沿、讲哲学、讲逻辑”,完善通识教育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开发与引进并重、质量与数量并重、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建设基于“五个能力”培养的学校平台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开设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哲学智慧与批判思维、科技进步与创新精神、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艺术品鉴与人文情怀、成长基础与创新创业、从师技能与教师素养等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促进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形成多学科综合视野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知识背后的价值观、方法论以及精神境界。制定《西北师范大学尔雅网络通识教育课程修读指导意见》,加强尔雅通识课程修读管理,强化尔雅通识课程指导队伍建设。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2、加强实验教学建设。在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注重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围绕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需要,让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比例不低于30%。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等项目为抓手,做好项目储备,争取多方筹措资金,持续加强实验室建设,适应办学规模扩大及新增专业、新设实验课的教学需要,保证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完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制度,推进实验资源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共享,进一步提高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努力创建省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3、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加大对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训练活动的指导力度,安排学校教学督导与评估委员会委员、相关模块专业教师、2017届师范生教学比赛获奖选手对同学们开展专业指导。邀请基地学校校长、特级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分享一线经验。推动全校非师范专业能力训练提升计划,大力支持学院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竞赛活动,展示专业训练成果。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采取学院推荐和学校随机抽取相结合的方式,在2017届毕业生中抽取至少50%论文进行系统查重,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14、加强本科实习工作。加大联合编队工作中“U-G-S”模式实习基地建设力度,适应学校卓越人培养的实践需求。精心安排部署第58届联合编队教育实习工作,借鉴新疆实习支教指导模式,扩大“一地(县)一教师驻点巡回指导”试点范围。组织做好第18批、19批赴新疆阿克苏地区实习支教工作。组织师范生赴宕昌

县开展“双联”实习支教工作。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赴甘南藏区幼儿园实习支教工作。做好第57届专业实习表彰奖励和第58届专业实习组织工作。指导各学院、各专业规范完善专业实习工作,进一步加强专业实习情况检查工作。

15、加强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全面落实“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对学生学术科技项目申报、评审、立项、中期检查、结项以及成果、档案的组织管理。组织开展好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活动,改革竞赛经费的使用,特别是加强省级、国家级各类专业竞赛的组织工作,形成校级竞赛重普及训练、省级和国家级竞赛重能力提升的学科竞赛良好格局。组织好2017年全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作。

五、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6、积极开展教师培训与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做好主题设计,开展入职培训、进修访学拓展培训、教学方法改革专题培训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专题培训。以精品资源共享课、参与式研讨课、课程设计、双语教学示范课、教学团队、教学成果奖申报等教学建设项目为抓手,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落实《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和新入职教师一年助教制度,加强青年教师导师制的考核工作。开展教学研究立项,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培育教学成果。

17、组织实施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精心筹备,广泛宣传,吸引广大青年教师热情参与,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好大

赛各项组织工作,加强院级初赛组织工作的指导督查,加大对获奖教师的奖励力度,发挥大赛品牌效应,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教师重视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享受教学,不断推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18、深入开展教学观摩月活动。发挥全国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奖教师以及省级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教师、省级校级教学名师的教学示范作用,开展教学观摩月活动。遴选15名教学名师、教学大赛获奖教师开展课堂观摩教学,组织不少于1500人次的青年教师参加课堂观摩活动,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观摩活动进行同步转播,鼓励各学院积极开展课后点评和课件制作专题研讨,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

六、加强教学运行管理

19、构建维护教学纪律规范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工作规程》和《西北师范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明确教学基本环节要求,严格教学纪律与规范,进一步严明课堂教学纪律,要求教师坚持做到“六不”,即不误课,不迟到、不拖堂、不空堂、不提前下课、不延长课间休息时间。教师上课应备齐教学文档,做到“五有”,即有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有教学进度表、有教案、有记分册、有学生考勤册。教师应足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不得擅自停课、调课、请人代课。落实《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考场纪律及违纪认定的若干规定》,严肃考风考纪,防范和有效处理各类考试违纪现象,切实维护和弘扬学校优秀教学文化与传

统。

20、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业指导。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倡导本科学生“学习改革”,充分利用学生学业发展与指导中心平台,深入推进学业过程咨询和学业规划咨询、组织实施“大学生学业卓越指导计划”、开展朋辈学业互助活动、建立健全大学生学业规划与指导评估体系,严格执行学分预警制度,进一步完善与学分制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业引导机制,指导和督促学院进一步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业指导工作。

21、加强考试和成绩管理。做好学期期末考试排考及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严肃考风考纪教育、加大巡考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考试环境。组织完成开学初缓(补、重)考工作。组织完成2017届毕业生毕业考试工作。组织做好学生考试成绩的网上填报、成绩报表整理、存档以及成绩单的打印等日常管理工作。

22、做好常规教务管理工作。做好学生学籍档案、课程调整、选课、成绩、图像信息采集、学生证、毕业证、教师资格证等管理工作。规范教室管理制度,做好全校公共教室的使用管理和借用协调工作。组织开展全校试卷展评工作,加强学生监督力度,反馈整改展评中发现问题。组织做好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和普通话测试等工作。组织完成2017级新生转专业和2016级学生二次转专业工作。

七、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3、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办法》要求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好2017年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工作,制定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方案,细化评估工作流程,撰写审核评估自评报告,认真准备支撑材料。组织各学院积极做好评估前期自评、自查工作。

24、建立分层教学督查监控体系。建立院系、教务处、学校教学督导与评估委员会三层教学督查运行机制。各院系要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坚持学院领导、系(所、中心)主任、教师等多层次听课制度,组织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并探索任课教师对学生辅导答疑的有效途径。教务处要坚持开学初、重大节假日后、学期末三段定期教学督查和随机教学检查制度,定期举行教务处长接待日活动,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教学督导与评估委员会通过随机检查、专项调研、听课、访谈学生、教师等多种形式,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责成相关部门或学院及时进行落实整改。做好2016-2017学年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撰写和发布工作。

25、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课堂管理实行任课教师负责制,任课教师要负责对学生考勤,对迟到、早退、旷课、随意请假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谈心谈话或批评教育,对上课睡觉、不按教学活动要求随意讲话、玩手机等现象要及时制止或批评教育,对旷课、违反课堂纪律情节严重者,报学生所在学院给予纪律处分。

26、完善学生评教工作。开展学生对教师讲授课程满意度测评工作,坚持每学期课程教学任务结束之后、终期考核之前组织学生对教师讲授课程满意度进行测评,对学生评价满意度过低(或较低)的教师,依据《西北师范大学课程满意度学生测评工作实施细则》规定执行。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对教师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学生评教成为师生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发现教学问题和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八、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

27、做好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维护更新。借助学校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机遇,结合学分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进一步完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功能。做好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与学校信息化综合平台的对接。增强综合教务系统的学生注册管理、学生考勤、课程免修和学分互换以及课程课时等统计功能,逐步开放学生信息查询及中英文成绩单打印等项目,进一步提高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益。积极解决广大师生在使用教务管理系统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着力提高教务管理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28、建设教务管理手机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教务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本科学生课表查询、成绩查询、考试查询、图书借阅查询、四、六级成绩查询、失物招领、自习室查询等基本功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9、提升教学管理服务水平。按照“热心、投入、勤奋、务实” 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干部学习研讨和业务培训工作,发挥教学工作委员会在本科教学改革中的统领作用。落实首问责任制,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勤思考,善总结,不断提高管理服务工作实效。

30、加强本科教学宣传工作。加强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宣传力度,力争教学重点工作能得到校外重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做好教学信息网站更新和维护,努力营造全校上下关注、支持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

附件:2017年本科教学工作安排表

教务处 2017年2月17日

第二篇: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教育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时期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正确分析当前高等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对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部署,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时期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

“*”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河南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期间,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省高等教育的实力显著增强,各项目标任务提前实现。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了中央、省和省辖市三级办学,省和省辖市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18个省辖市均设置了高等学校,4个省辖市布局了市属本科院校。全省高校的布局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全省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达到145.5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02%,比*年提高8.32个百分点,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按照马丁特罗教授的高等教育发展三个阶段的理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以下为精英教育,15%—50%为大众化教育,50%以上为普及化教育。这个理论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按照这个理论,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全省普通高校发展到83所,比*年增加了31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达到85.19万人,比*年增长224.66%。从1999年扩招至今这6年中,我省高校在校生增加了近6倍。

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持续增强。郑州大学“211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成为教育部与省级政府共建的全国第一所高校。同时,按照“211工程”标准加快河南大学建设。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分别筹建了研究生院。全省高校博士学位点由15个增加到104个,硕士学位点由127个增加到822个,在学研究生达1.58万人,比*年增长393.75%,特别是第十批博士点的申报工作是一个大丰收,这些博士点、硕士点的增加,对稳定教师队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全省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达到46300人,比*年的20200人增长129%,翻了一番还多,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人数由*年的7033人增加到*年的14953人,增长了113%,也翻了一番。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占教师总数由*年的22.30%提高到*年的30.92%,在高校工作的博士毕业生由*年的494人增加到*年的2406人。特别是*年高教工作会议上“人才强校工程”出台之后,各校都很重视人才的引进。这两年,每年全省都是增加七、八百名博士毕业生,这个增幅不仅很喜人,更重要的是优化了高校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

普通高等学校扩容建设工程成效显著。全省高校占地面积达到9.91万亩,校舍面积达到2714.92万平方米,分别比*年增长244.87%和198.18%。

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得到加强。全省高校仪器设备总值达到46.26亿元,图书馆藏书达到5995.33万册,分别比*年增长265.38%和126.42%。

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省民办普通高校达到10所,独立学院达到9所,在校生达到10.14万人,是*年的22.05倍,占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11.90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世界大学500强中已有4所落户河南合作办学。

发展是硬道理。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从河南的省情出发,唱响发展主旋律,坚持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才能不断满足广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才能不断满足广大青年学生渴望成才的强烈愿望,才能为我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省委、省政府提出科教兴豫、人才强省战略。从河南的人才构成中可以看出,人才强省中“人才”的来源主要还是靠我们自己培养。过去5年里,我们一些高层次人才流失,全省人才结构也不太合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应该说现在刚有了基础。为什么这样讲?1999年全省14.6万多在校学生,一届毕业生是3-5万人,这3-5万毕业生和每年技术人员正常的自然退休基本上持平,没有足够的“人才”来“强省”。现在高校每年毕业生20多万,加上中专的毕业生每年达到40多万。按现在的发展,到*年、*年时,高校毕业生可达到每年30多万,加上中专毕业生可以达到60多万,把这些毕业生充实到各级岗位上去,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才有一定的基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教育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基础教育是巩固提高,职业教育是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是提高质量。省委七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特别对高等教育提出要坚持规模、质量并重,把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强重点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高等学校与国内外一些名牌学校的合作办学。省委七届十次全会是根据河南的实际情况对我省高等教育提出这些要求的。这几年我省高等教育迅速发展。1999年扩招的时候,全省在校生是14.6万人,今年已经突破了85万,但仍然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我省人口基数大,考生基数大,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数比较少,所以,坚持规模和质量并重,把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仍是“*”期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教育发展要坚持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质量是生命线。只有把提高质量作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打好质量攻坚战,才能让学生接受到优质教育,使学校发展得更好、更快。“唱响发展主旋律,打好质量攻坚战”这个口号,是这一届教育厅班子从河南的实际出发,在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目标要求。要唱响发展主旋律,要加快发展,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打好质量攻坚战,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河南高等教育由于历史原因,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差距还很大。穷省办大教育,这是我们最基本的省情,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打好质量攻坚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质量问题,*年2月召开了建国以来我省第一次高等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并进一步强调在继续扩大教育规模的同时,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教学工作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过去五年,特别是近几年来,教育厅按照“唱响发展主旋律,打好质量攻坚战”的基本工作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加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核心,把教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继续推进“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和“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建设计划”的同时,又先后启动了包括“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建设计划”、“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高等学校网络课程建设计划”、“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建设计划”、“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程”等项目在内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及“人才强校工程”、“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等一系列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全省有3个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行列,建成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5个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全省现有10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中,绝大多数都是经过省级重点学科多年建设培育或在相关重点学科辐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学位点建设是在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次第十批学位点申报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得益于这几年我们抓学科建设、抓质量提高、抓人才建设,是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提升的一个显著标志。

二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成效显著。全省获得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郑州大学等4所高校进入全国首批180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学校行列;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学校的9个项目获得教育部第二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立项。

三是专业结构调整与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与建设步伐。全省新增本科专业687个,河南省高校首批名牌专业遴选工作已经启动。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与我省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工科等应用型专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使学科专业设置适应我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适应中原崛起发展的需要,同时重视应用文科和新兴人文科学类专业的建设。开展新增专业评估工作,对*新增设并开始招生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进行了评估,引导各高校切实加强新增专业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是课程建设的累积效应正在显现。*年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已建设126 门省级精品课程,有11门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同时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分两批共建设了187门省级网络课程,推动了高校网络多媒体教学工作,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领域和共享范围,弥补了教育资源短缺,从一个方面提高了全省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效益。

五是“人才强校工程”成效突出。全省已有51位“两院”院士在高校工作并实现了我省本土培养院士零的突破。面向海内外引进了51名特聘教授,重点培养了146名优秀中青年学者,资助了700名骨干教师,遴选了200名中青年教师赴国外进修培训。全省有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4名省级教学名师。教育厅从*年开始,将连续5年,每年安排资金800万,选100名教师到国外进修,遴选的都是一些我们急需的专业、学科方面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希望学校把好关,送出去的教师一定要有明显的收获,回来就管用,在教学和科研上能够做得更好。

六是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郑州大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化学)基地” 实行 “导师制、课程负责人制、滚动竞争制、分流培养制、奖学奖教制、齐抓共管制”,积极推进“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郑州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突出中原文化特色,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模式,把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的塑造。

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实现零的突破。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分别被确定为教育部省部共建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七是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得到加强。全省有207个本科基础课教学实验室通过了教育厅的评估验收。启动了“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程”,在大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的同时,加大实验室整合力度,以学科和专业大类为基础构建全新的实验教学平台;加大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促进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积极推进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程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更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几年来,全省共有739个队2217名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有20个队获全国一等奖,46个队获全国二等奖;有212个队636名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有12个队获全国一等奖,12个队获全国二等奖,成绩逐年提高。前不久举行的青年创新软件设计大赛,我省几所高校的成绩非常好。

八是教学质量评估机制产生了重要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通过宣传发动、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积极支持学校做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河南农业大学在*年教育部组织的五年一轮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试评中获得优秀等级,河南理工大学在*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今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原工学院也已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

九是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已建成容量达13TB的管理中心存储局域网, 为全省高校图书馆开展文献查询和全文传递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立了全省高校联合书目数据库,丰富了全省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河南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在全国首批启动建设的六个省级中心之一,有效地促进了全省高等教育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

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16号)精神,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主力军作用,以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给学校带来了新面貌,学生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我省很多高校连续多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命名为社会实践的先进单位,有些学校已经连续十几年获得这样的荣誉称号。大学生党员的比例占大学生总数的8%,学生党员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高校的党政领导、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高等教育这几年发展得这么好,大学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得这么好,主要还是得益于各高校在承担了很大压力和风险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能动性。在这里,我代表教育厅向在座各位及全省高校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这几年我省高校的教育工作、教学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应该进一步总结,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巩固成果,深化改革,优化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二)坚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千方百计地加大教学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瞄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和学科发展前沿,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批重点学科,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做出一流贡献。

(四)坚持根据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加强专业建设,增强专业结构调整的前瞻性,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拓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五)坚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业务过硬、师德优良的教师队伍,不断满足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六)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名牌专业、精品课程,形成优势和特色。

(七)坚持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强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大力促进毕业生就业率的稳步提高。

(八)坚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和保障机制,通过科学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九)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快校园网和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十)坚持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学校的安全和稳定工作,连续*年保持高校的稳定,为高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回顾“*”时期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总的感觉到,这个时期是河南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改革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一个时期。由于规模迅速扩大,我们原来的基础又比较薄弱,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面临一些新困难、新问题。这次跨越性的发展,使我们能够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来思考、前瞻河南的高等教育,认真、冷静地研究、分析我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亟待进一步更新。在高等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时,我们应该树立哪些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观点,特别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应该怎么做?这是当前我们需要重点考虑解决的一个方面。

二是教学投入不足。一方面,这几年高等教育发展很快,经费每年都有增长,从省财政来讲,可以说尽了很大的努力。现在河南的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居全国前列,但由于人口,特别是教育人口的基数大,生均教育经费在全国排在后列,高校生均经费在全国排20多位。另一方面,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校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主要依靠的是贷款,目前贷款又面临很多困难,有些学校面临着资金断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全省高校利用信贷资金131亿,已还贷59亿多,还剩70多亿。最近,我们正在抓紧与开发银行进行30多亿贷款的合作项目,争取春节前这30多个亿能够到位,这样可以大大缓解一部分高校资金紧张的问题。另外,我们也正在抓紧协调其他银行按照开发银行的模式集中对高校贷款。所以经费投入不足是当前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也存在有的学校的领导、教师对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九年来规模迅速扩大,大部分学校都是多校区管理,管理成本增加,耗费的人力增多,带来很多困难。

三是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机制和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创新。比如学分制、弹性学制怎样进一步推广、完善?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和解决。

四是教师队伍建设任务还很艰巨,特别是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和师德教育方面亟待加强。现在的教师队伍,整体上数量增加,质量、素质有所提高,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青年教师,不仅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建设方面有待加强。在敬业精神方面,大家普遍感到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如一些老的骨干教师,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是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使我们的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能有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我省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我省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

首先,要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格局中来看待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当前,国际上的发展有这么几个显著的趋势和潮流:

一是经济的全球化。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亚太经合组织给知识经济的定义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依托是高新技术产业,它的基础是人才和知识。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发展相比,有很鲜明的特征。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靠的是土地、劳动力,所以在农业经济时期,只要占有大量的耕地,雇用了大量的劳动力,财富就可以迅速增加。工业经济时期所依靠的是自然资源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所以在工业经济时期,占有世界财富最多的是那些钢铁大王、煤炭大王、石油大王,他们依靠自然资源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去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以人才为基础的。我们可以看到,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和这个世纪初的这几年,世界首富的排行榜中位居前列的都是以信息技术、通信等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的大公司,它们靠人才、靠智力来发展。教育也是这样,农业经济时期的教育是封闭的,它所传授的是过去的知识。工业经济时期尽管提倡教育与社会的结合、校企结合,但是开放度仍然不够。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育要全方位开放,要求实施终身教育,要求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经济的全球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技能的需求。这恰是当前我们高等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

二是社会的信息化。上个世纪90年代初,前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构建信息高速公路。1992年,美国制订了一个方案,放弃原来耗费了4千多亿美元的星球大战计划,转向构建信息高速公路。短短的十几年时间,现在国际互联网络遍布全球,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学习方式都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在这种信息技术的催化下,高等教育怎么做?我们提的口号是“以信息化促进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这几年我们的校园网、局域网、教育科研网的建设速度都很快,校内资源共享做得很好,但校际之间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还不够。尽管这几年我们的远程教育规模有所扩大,质量有所提高,但还远远不够。重点大学在河南办的一些远程教育点,在校生2万多人,但与河南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另外,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方面,还有很多老师技术上不过关。因此,如何利用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来解决师资不足问题,解决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

三是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这一点我们都可以切身感受到,也正在融入这个潮流。今年,河南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的在校学生已超过3.6万人。探索和实践的“二加一”、“二加二”模式,还有一些短期的培养模式,都是中外合作办学方面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进步。但是,教育的国际化潮流不仅仅限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应该有教师之间的交流、科研合作等很多方面,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怎么充分利用教育的国际化来加快我们的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期间高校要加强与国外一些名牌学校的合作办学。前不久,教育部国际司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我省的合作办学会议,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河南的教育总体上讲,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与我们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强有关。如何扩充优质资源呢?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办学水平,另一方面就是要利用社会资源加快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合作办学,这项任务还很艰巨。河南的教育一定要跟上教育的国际化潮流,借助国际上的优质教育资源来发展我们的优质教育,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来看,二战后兴起的一大批学校的教师、设备等资源条件都很好。现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人口是负增长,没有生源,面临着教育资源闲置,而我们的生源很好,资源不足,所以要下大力气,要有一些特殊举措,把两者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因此,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教育的国际化趋势都是我们当前研究河南高等教育要思考的三个重要方面。

其次,从国内高等教育发展来看,这几年不仅河南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其他省市也发展得很快,有些比我们发展得更快。我省今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达到17%多,有些省已达到30%多、40%多。江苏、浙江规划“*”期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突破45%,北京、上海就更不必说了。去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水平是19%,今年肯定要突破20%。由此可见,我省与经济、教育发达的省市相比差距很大,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也不小。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个百分点是什么概念?按照我们人口基数,特别是按同龄青年的人口基数计算,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要增加十几万在校生。增加三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要净增三十多万才能赶上目前全国的平均水平,可见我们的规模还远远不够。在学位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很多省份的投入力度也都非常大。这反映出一个问题,我们重视高等教育,人家也重视,投入的力度比我们还大,重视的程度比我们还高,所以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第三,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期间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当前河南的经济社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去年我们实现了人均GDp1000美元,今年河南的GDp总量有望突破万亿,财政支出突破千亿,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形势很好,同时也对教育特别是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站在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从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格局,从国际发展的潮流趋势里找准我们的坐标,给河南高等教育定位,这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希望校长们能够对这些问题多加思考、探索,早日破解。

(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唱响发展主旋律。要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从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战略的角度思考发展的问题。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德育放在首位,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国家的需要、民族振兴的需要,也是我们高校的基本任务。以教师为本,就是办教育的关键是依靠教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 “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巩固“*”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成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从大的体制、机制上改革,学校内部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也需要改革;继续提高质量,加快发展。

2.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线的观念,打好质量攻坚战。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尺度。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讲,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和标志,是学校的品牌,没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就没有学校的办学活力、社会地位和光明前景。近年来,国家先后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开展了五年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现在社会上有一些这样那样的说法。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高校的领导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对于教育质量,不能简单地就某一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现在一些人用过去精英教育阶段的评估指标体系来看当前的质量,我觉得这是不妥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一系列评价指标是和原来精英教育阶段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拿精英教育阶段的评价指标来评价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有些人说现在的大学生素质低,这个问题要全面、辩证地看。我们都从事了多年的高等教育工作,大家都知道,现在学生的交往能力、信息收集、信息处理的能力,不要说比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强,比我们这些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都强。现在很多学生边上学边打工,最近咱们河南有两个学生的事迹十分感人,一个是周口的洪战辉,“感动中国”的候选人,十三年来一直带着他的妹妹——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上学;另一个是平顶山的夏长青,带着他母亲上学。现在学生的压力很大,困难很多,不仅家庭经济困难,而且心理上的压力、就业的压力都很大。所以,不能因为某一方面、某个学生出了问题,就认为都出问题了。我总感觉现在的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比我们都强,不能说我们培养质量低了。

五、六十年代的教材和七、八十年代的教材,能和现在的教材比吗?现在很多课程是采用全英文教材和授课,学生能读懂、听懂,我们那时候能做到吗?有什么资格来贬低现在的大学生呢?为什么不看主流?这些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因为一代要胜过一代,一代要比一代强,这是个主流,是个趋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当然,几年来连续扩招,一些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实验条件包括生活设施方面可能还不够规范,比较差一点,这也是事实。但是现在高校的实验条件、实验设施、图书资料,师资队伍建设都在进步。

3.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培养人才,这是高等教育最基础、最根本的使命。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古代意义上的大学最早是我们中国的汉代太学,比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早很多。从大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从中世纪意大利第一所大学——普罗诺大学产生一直到十九世纪初叶德国教育家洪堡创办柏林大学之前的几百年中,大学唯一的使命就是传承知识、培养人才,这个办学理念,应该说为后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有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美国的大学兴起有两个阶段,一个是《赠地法案》出台后,很多地方为大学赠地,并有资金支持,赠地促进了美国大学的发展;再一个就是二战之后,大批士兵无法安置,政府决定创办大学来培养、培训这些士兵,便出现了很多“马路”大学,借助一些倒闭的厂矿办学,这也是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现在美国的高等教育走在世界前列,是大家公认的,但美国在这两个发展阶段中也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我们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研究和解决。但是,毕竟是快速发展了,所以不发展就谈不上规范。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中可以看到,大学的职能也是在不断拓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应该说已经把大学由经济社会发展的边沿地带推向了中心舞台,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不管怎样变,高等教育育人的职能是始终不变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社会主义大学永恒的主题。

坚持育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看作是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从当前办学的现实来讲,一流大学的指标中,首先是要有一流的学生,要有一流的校长,要有一流的教师,这是最基础的。北大、清华的学生这么棒,它们的学生入校分数都很高,都是全国考生中的精英!另一方面,现在学费已经成为我们培养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校招不来学生,也就断了这一部分经费的来源,办学也会非常困难。所以今后高校的竞争很重要的是生源的竞争,也包括我讲的教育国际化中的国际生源的竞争。所以,要坚持学生为本这个思想,要关爱学生。今年教育厅开展了一个活动叫“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对待学生,不管是学习好的、学习差的,是城市的、是乡村的,是调皮捣蛋的、还是老实听话的,都要关爱。不仅要关爱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要关爱学生的就业、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等方面。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一要对教育有感情,二要对教育有爱心,这个爱心就是对学生、对老师充满着真诚的爱,这样才能办好学,培养好人才。

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就是要把教师看成是办学的主力军。古人讲“名师出高徒”,这对高等教育来讲非常重要。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要有大师,要有大爱,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教师队伍的建设,各校都有自己很好的做法和经验。当前,由于管理制度上的一些问题,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学生数量成倍增加后,教师忙于教学,耗费的时间、精力很多,自我知识更新的时间少,精力也不够。很多老师星期天、节假日也有课,负担太重。这里我再次强调,希望校长们、从事教学管理的同志们一定要为教师自身的充电提高创造好的条件。教师的健康也至关重要,关系到学校的未来,每年拿出几十万元为教师进行体检,这对于稳定教师队伍也将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做校长的,不仅要关心教师业务上的成长、进步,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一流的校长一定要带出一流的教师队伍。省内一流也好,国内一流也好,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靠几代人扎扎实实的拼搏,形成好的校风、好的传统,才能办成一流的大学。无论是学校的办学定位,还是创办名校,都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要有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要扎实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动摇。本科教学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校长一定要把本科教学工作放在中心地位,要把教师配备和使用的着力点放在本科教学上。从河南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来讲,“*”期间我们的总体规模增加很快,“*”期间,要把本科教育作为重点,包括增加本科学校的数量和本科招生计划。本科教学是体现我们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毫不动摇。

三、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准确定位,办出特色。

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确保大学基本职能充分发挥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办学资源条件来确定在哪些学科领域、哪一个层次、哪一个方向上准确定位。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各校制定“三个规划”,大部分学校做得很好,但有些学校在定位问题上还比较模糊,一个共性问题就是都想把学校办得小而全、大而全,盲目攀比。我觉得这可能是影响将来学校发展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各学校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不要盲目攀比。我们现在经济实力不够强,教师的力量也不够,准确定位是校长们要认真思考、准确把握的问题,不仅要在河南高等教育这个大格局中办出特色,在国内、国际上也要办出特色。我们的高职也有这样的问题,也需要抓住我们河南自己的特色专业、特色方向,把它办好。比如我们现在有很多专业可以说是国内、国际的名牌,像少林的武术、长垣的厨师、洛阳的推拿,在国外的好多大学里一说,人家都很感兴趣。*年起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创办河南的特色专业、精品专业、名牌专业,将来全国一说到招聘保安首先就想到少林武术学校,一说烹饪就想到河南的长垣厨师,一说保健就想到郑州、洛阳的推拿、针灸,这样才行。

(二)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管理,提高素质。

今年9月9号,温家宝总理在接见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时讲:“提高教育质量,关键靠教师,靠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继续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支持200名特聘教授,培养300名创新人才和1500名优秀中青年教师,选派500名优秀教师到海外知名大学攻读学位或者研究、学习、进修。

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做好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等工作,这个方面各校都有很好的经验。当前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师德建设,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教师教书育人,不仅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靠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学生。

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各校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考核和激励机制,对优秀教师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对不思进取,工作上得过且过,不能很好履行教师职责的,要敢于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可令其“下课”。教授、副教授必须上讲台,为本科生讲授课程。学校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对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副教授的任职资格进行重新认定。要鼓励名师上讲台,使学生从他们身上既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还要在他们的人格魅力熏陶下学会做人的道理。省教育厅将继续实施“教学名师工程”,争取三年内评选50名省级教学名师。

要大力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一要建立健全岗前培训制度,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的系统培训,培训合格的青年教师才允许上讲台。二要加强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把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能够尽快熟悉教学的各个环节,站稳讲台,站好讲台。三要注重青年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为青年教师创造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形成制度,严格执行。

(三)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优化配置,提高效益。

当前,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还是投入不足的问题,教育厅正在积极向省政府汇报,并与有关厅局就公共财政体系对教育的投入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力争省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能够有更大幅度的增加。同时,协调社会各方面加大投入,特别是利用信贷资金加快学校发展,也是当前很迫切的一个问题,教育厅正在抓紧做。这里我想强调一点,就是学校的管理一定要精细化。“*”期间政府要千方百计地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同时希望学校管理要精细一点,要精打细算,把钱用在关键的地方,发挥更大的效益。现在我们办学投入与产出、效益观念还比较差,怎样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更大的效益,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国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的大学要带头办节约型的学校,要厉行节约,杜绝校园里常明灯、常流水等浪费现象,把有限的钱用得更好。

要充分利用省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要实现开放办学,不仅现有的开放实验室要对全省高校教师开放,其他教育资源,凡能共享的,也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共享。我们河南还很穷,优质资源还很少,要特别注意充分使用、共享现有的一些贵重的大型仪器设备。同时,教师队伍也要努力实现共享,有些专业教师在一个学校是富余的,在其他一些学校却很紧张,可以互聘,包括我一直提倡的博士点、硕士点的培育,老校带新校,老学科点带新学科点。

要进一步发挥河南教育科研网和校园网的作用,加快信息资源建设,加快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建设,丰富中外文数据库,扩大共享,节省资金,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这项工作,在“*”期间要有大的突破。

(四)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丰富内涵,提高质量。

一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是要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要求,为河南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中原崛起培养各种类型的高质量人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也是多层次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特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明确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和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在学制上、体制上,各校一定要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大胆创新,特别是学科、专业的设置,要根据社会需求,大胆增设一些新的学科专业。

二是加大名牌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力度。要继续加强名牌专业建设,力争用5年的时间评选500个左右的省级名牌专业。要高度重视新增专业的建设,从明年起,教育厅将连续3年对全省近年来本科学校新增的专业进行一次评估,确保新增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今后五年要重点建设500门左右省级精品课程。

三是全面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郑州大学等九所学校参加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和使用教学改革成果。要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大学英语学习,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构建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分级教学、学分制管理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使更多的学生满意、受益。

四是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从明年起,教育厅将按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实施“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程”,用三年时间建设30个左右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落实实验室校、院(系)两级管理制度,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实验室开放,全面推进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本科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

五是继续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到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要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总结十年来我省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充分发挥文化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理想信念教育所起到的深层次的奠基性作用。从明年起,教育厅将启动“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计划”,力争用五年时间建设10个左右省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各校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校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规划,提供必要条件和必要的经费保障,把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到新的水平。

六是建立有效的教学成果培育机制。教育厅将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省级立项,各校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采取立项、资助的方式,推进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

(五)进一步推进教学管理机制改革,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一是继续推进学分制。认真总结实行学分制的经验,不断完善学分制,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因材施教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不断完善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各校要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健全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规范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保证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促使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管理和服务工作中,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三是强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制定政策,把一些优秀人才吸引到教学管理岗位上工作。建立教学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引导他们学习政策法规、教育理论、现代管理知识和技术,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六)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的监控,建立机制,完善体系。

一是以评估工作为契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教育厅将进一步通过宏观管理、建立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信息库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要把教育部对我省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作为确定财政拨款、招生计划和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二是把握重要环节,切实做好评建工作。各校要切实把评估工作作为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院(系)、各个职能部门的一把手工程,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动员,通过学习讨论,充分认识评估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充分认识评估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评估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充分认识评估对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整体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坚决落实。要明确任务,抓好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将任务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搞弄虚作假。要加大经费投入,一方面,学校要想方设法加大经费投入,尽快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省里对当年参加评估的每个财政直供学校提供不低于300万元的经费支持。对于评估获得优秀等级的学校要予以表彰奖励。要坚持标准,严格要求。教育厅支持学校做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在教育部正式评估前,教育厅要组织有关专家,按照正式评估程序,对每个被评学校进行预评估,重点查找问题,明确整改任务,提高评建水平。各校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监控的闭合系统,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性。

(七)进一步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要进一步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领导,不仅校长要重视、分管的校长要重视,学校党委书记和党委的其他同志也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支持校长、分管校长和教务部门同志的工作。要统筹学校的各项工作,把主要精力真正投入到教学工作上,把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不断推进学校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学校要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领导班子要定期研究教学工作,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课堂、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我省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放心、满意。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里我们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绩,展望“*”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工作压力仍然很大,还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唱响发展主旋律,打好质量攻坚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共同把河南的高等教育办好。

谢谢大家!

第三篇:2014年本科教学工作要点 - 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

2014年本科教学工作要点

2014年本科教学工作将按照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统一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以准备教育部高校审核评估和“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建设改革,大力推进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研究与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评促建,迎接教育部高校审核评估.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文件精神,设置相应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学校迎评工作方案,全面启动迎接教育部高校审核评估工作。各学院成立迎评工作组,做好评估的准备工作。

2.全面开展校内专业评估,实施专业评估整改进展报告制度。继续组织专家组进行专业现场考察评估,专业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制定、落实整改计划,并在每年末提交整改进展报告。.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做好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申报、组织及协调工作。各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要做好卓越计划的验收准备工作。

4.完成学院和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年报编制工作。

二、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卓越人才培养工程 1.着力推进试点学院改革。依据《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校试点学院改革的意见》(鄂教高[2013]2号),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试点学院改革方案,在人才招录与选拔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遴选、考核和评价制度,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各类“试点班”、“基地班”等的管理与总结,深入探索学生选拔方式、因材施教模式、国际化培养途径等,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参照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工程教育认证方案及基本要求,结合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探索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提高培养质量。

3.着力推进专业建设。以本科专业评估及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充分发挥学院、系推进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制定各专业毕业要求,按照毕业要求认真梳理各培养环节及相应的教学内容,形成完备的毕业要求与能力培养的实现矩阵,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于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教学质量不高、社会认可度低的专业,将减少招生计划、停招直至停办。

4.着力加强课程建设。贯彻实施《武汉理工大学加强课程建设若干意见》,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建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网络教学资源;大力推进计算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大学习过程考核和学生能力评价的力度;改革优质优酬管理办法,重点向教学内容方法改革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倾斜;深入推进学分制培养改革,支持鼓励开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素质培养的新课程,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课程资源,进一步扩大学生选课、选教范围。

5.积极推动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工作,规范双语教学课程的审批,加强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过程监管与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引进和使用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支持教师编写高水平的双语教材;进一步拓宽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渠道;积极创造条件,为本科生提供更多在国外著名大学进行短期学习、文化交流、实习考察等国际交流的机会;加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力度,积极引进国外高水平教师,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6.进一步落实与华中师范大学的战略合作协议以及与省属高校的对口支持计划,在本科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入广泛的合作;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三、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

1.精心组织本科教学工程各项目的建设申报,重点抓好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综合试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组织建设评审工作,努力使我校更多的专业、课程、实验室和基地等建设水平达到省级乃至国家级水平。2.加强已立项项目的监督和检查。对现有的各类特色(品牌)专业、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项目进行检查和预验收。制定明确的目标责任,督促各学院(部)认真抓好落实工作,保证各项目按计划完成任务,并及时总结经验,发挥示范辐射效应。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1.积极推进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开展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加快实验、实践教学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加大校内虚拟仿真实验室、虚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重点推进经管综合实验、化学化工、机械汽车、材料和交通虚实结合的综合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创新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提高实验室的开放范围和覆盖面。

2.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及实验室管理工作,探索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一体化建设机制,使科研实验室更好地为本科教学服务,促进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

3.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机制,加强各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以“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为突破口,进一步推动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改革。

4.加强各类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监控,特别是校外实习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学生安全与管理等环节监控,规范教学实习经费使用,保证教学时间和效果。

5.加大毕业设计(论文)信息化管理力度,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做好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申报与评审工作。

6.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为主导,以实验室开放基金、自主创新基金为支撑,以国家及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为展示平台的大学生课外创新训练体系;做好实验室开放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已立项项目的检查、结题,以及新项目的组织申报与评审工作。

五、加强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激励计划,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1.继续贯彻实施《武汉理工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加强学院对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的检查落实,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工作职责,增强教师责任心,促进教学工作规范化。

2.贯彻落实教学激励政策,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继续做好本科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申报、跟踪、考核等工作。

3.通过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制、助课制度、教学法研讨等活动,强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支持教师开展翻转课堂、互动式、研讨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建设青年教师教学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实施青年教师卓越教学计划,设置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专项,激励和保障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4.设立教学研讨活动专项经费,支持学院、系、教研室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训、研讨与交流,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特色专业责任教授、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教学效果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学院、系、教研室教学业务研讨交流活动长效机制。

六、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保证学生培养质量 1.建立校、院(系)、教师三级教学绩效考核体系。探索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公开制度。

2.完善专业办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各专业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明确各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评价;各专业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高等教育系统以外的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评价。

3.继续探索建立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加强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管理;组织好教学管理人员听课、教学检查、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抓好教学巡视和教学信息反馈工作。

4.加强教学、考试的监管。坚持实施开学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加大试卷质量抽查、毕业设计(论文)抽检、公共基础课程统考等工作的力度,保证学生培养质量。

七、规范教学管理,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1.继续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进一步扩大学生对专业的自主选择权,完善“学生学业学籍预警”机制,加强课外学分认定工作的管理,推进学生成绩单自助打印工作,做好在校生的学籍管理及学生毕业的相关工作。

2.做好日常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排课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优化学生选课流程,提高学生选课效率;加强与相关物业管理公司的沟通,做好教室调配工作及课表异动的审批等工作。

3.集中安排平时考试,认真做好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组织工作。严肃考风考纪,继续实施校巡视员巡考制度、学院交叉巡考制度、教务处巡考制度,以考风促学风。

4.加强本科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系统使用功能,优化流程,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服务于学分制培养改革。

5.进一步加强推广普通话、宣传贯彻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工作。加大普通话测试站的建设力度,加大省级和国家级测试员培训工作。

6.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做好依法治校、安全稳定、档案管理、保密及信息公开等工作。

7.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节俭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2014年2月20日

第四篇:化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报告要点

化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报告要点

评估领导小组:

石炳文(***),王绪绪(***),袁耀锋(***),刘旺(***)

评估办公室成员:

陈伟斌(***),余爱萍(***),蓝荣聪(***),刘景东(***),林凌(***)

一、目标与定位

学院办学定位

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的办学定位为:坚持理工结合特色、国际化办学格局的研究型学院;以化学学科为基础,以能源、环境、材料和制药工程等领域科技应用为目标,形成化学和药学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格局;从本科生基础和创新教育并重发展,快速向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为主发展。

学院培养目标

 学院现有两个专业:化学专业(含理科化学基地专业)与制药工程专业;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国家与地方培养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性化学基础研究与教学后备人才。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具备化学和药学基础,具有制药工程专业知识和从事药品及其它化学品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力,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制药工程技术人才。

目前学院的专业排名

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2014年发布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福州大学化学学科首次进入世界第151-200名,全球该领域ESI排名前3.2‰,PUB指标(前两年SCIE论文数量)名列全球第64名,国内23名。在Nature发布的2014年自然指数中,福州大学化学学科以37篇论文和6.53的贡献指数位居全国科研机构和高校(含港澳地区)的第24位。

二、师资队伍

高水平教师

 2011-2015年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青年千人计划”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3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7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者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获福建省教学名师1人。

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化学理科基地教学团队);拥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点)、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类)、1个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生师比

 目前,学院在读本科生为659名,学院的专任教师的数量为123人,师生比为1:5.4。

学历职称结构

 化学专业的理论课老师共有119名,其中有107名博士,其余12名具有硕士或学士学位,博士学位比例为89.9%。制药工程专业理论课教师共有22名,其中有20名博士,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90.9%,其余2名具有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在职称结构上,从事化学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中教授45人、副教授22人,副研究员17人,高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6%。制药专业从事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中教授13人、副教授8人,副研究员1人,高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00%。

教师培养与发展

 学院制定了新聘青年教师预聘期的考核办法,规定了年轻教师入职后先以实验课程教学为主,每学年承担1-2 门本科教学工作,在预聘期内享受与固定编制同类教师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并在入职的前三年免除教学工作量考核的相关政策以减轻其教学负担,为年轻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氛围;聘请资深教授作为教学督导组,加强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积极组织老师们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会;2012年至今,学院共邀请了75名国外学者、55名国内学者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三、教学资源

教学经费

 2012-2014年,用于教学运行的经费合计107.84万元,教学运行的经费预算比例占经常性预算内事业费的比例均高于63%-99.8%,学院积极筹措资金,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等经费的资助下,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专业建设经费为1032.68万元,其中34.6%用于本科生的科研训练,58.7%用于实验室运行及条件建设。2012-2014年,本科生年生均经费大幅增长,每生人均2670元/年迅速上升到6433元/年。

实验室资源

 学院拥有“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心”2个国家级研究平台、教育部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催化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科研平台。物理化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化学基础研究及应用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 学院拥有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大楼建筑面积 12600 m,实验室面积8800 m,拥有化学化工学科楼群(建筑面积18100 m,使用面积约11150 m),共276间学科专业实验室。

 学院现有教学仪器设备4931台(套),总价值已达7494.45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有共173台(套),总价值3961.54万元。

 除了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外,学院近三年来还投入6.68万元购置了77种本专业中文期刊(含电子读物),所有期刊均对本科生开放。2

222课程资源

近三年,我院教师主编并正式出版了四部理论及实验教材,分别为:张汉辉教授主编《波谱学原理及应用》,35万字;高绍康教授主编《基础化学实验》,109万字;林树坤教授主编《结晶化学》,30万字;高绍康教授主编《大学化学实验》,38万字。《物理化学》、《有机合成实验》、《高等分析化学实验》、《无机化学讲案及学习指导》、《有机化学实验指导》、《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制药工艺学教学案例》和《有机化学习题精解精练》八种教材获得了福州大学教材立项资助。

 2012年以来,学院承担了2项国家级教改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结构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1项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1项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大项目、12项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1项闽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项目。2014年,化学专业的《结构化学》课程通过教育部审核,作为教育部“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并成功上线,是我校成功上线的第二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制药工程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采取双语教学。

 我院教师积极开展慕课(MOOC)/SPOC的建设和应用,推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目前我院已有分析化学A、药物化学、物理化学D等三门课程立项建设。

社会资源

 学院化学专业共有实习单位16家,签有协议的6家;制药工程专业共有实习单位12家,签有协议的4家。

 三年来学院共收到社会捐赠127万元,资助或鼓励学生求学和创新实践。

四、培养过程

课堂教学

 学院教学单位由无机化学系,有机化学系,分析化学系,物理化学系,制药工程系和化学实验中心组成,各系负责理论课程的日常安排和各课程建设,化学实验中心负责实验课安排及中心平台建设,各系和中心制定了相应的章程;学院设有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查组,在学院办学过程中起着参谋指导作用,促进学院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 学院坚持实行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开一门课,教授每学年为本科生做教授讲座;每个教师承担1~4门本科生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践)环节等;每个教师均能够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并尽量采用一人多课,一课多人的交叉型结构。

 学院各专业每年都根据培养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并在开课前录入学校的本科教学管理系统,学校和学院均派专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和任课教师联系纠正,大纲制定完成后要求严格执行,如确需调整要提交书面申请,各系主任审核后更改。

 每位教师按学校要求在开课前两周录入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根据本专业最新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行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且在新授课计划进行中体现。

 化学学院每学期院级召开教学工作会议 3次,系级每学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3次以上,其中期初、期中、期末必须召开一次。

 学院坚持

1、本科教学听课、评教制度;

2、新教师试讲制度;

3、实施教考分离、综合评价教学质量制度;

4、学期课程考核与评优制度;

5、构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制度。

实践教学

 我院实验教学化学专业按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教学层级、化学原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的实验教学层级和综合实验层级组成;制药工程专业按基本技能操作层次、专业实验层次、综合型实验层次组成。

实习实训

 在一二年级每学年分别开设教授讲座和科研实践讲座各1学分(必修),增强学生化学认识;鼓励二、三年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申请SRTP课题或参与科研课题研发,开展化学实验创新研究。近三年来,学院获得了校级SRTP项目107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9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1项。

 2012年以来,学院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遴选优秀导师,以学生为课题组长,设立了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课题81项、资助经费达309.50万,资助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400人次以上。

 我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均做到一人一题,化学专业每位指导教师每届指导一名学生,杰青或长江学者指导学生数不超过2人。第二课堂

 参观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举办诗歌朗诵和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组织“博士科技服务实践团”深入偏远地区,开展一系列学以致用、贴近生活、惠民利民的服务活动;

 学院积极拓展办学渠道,拓展合作育人的广度和深度。与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开展了本科生“5+5”联合培养。从2013级本科生(即2013年9月入学的新生)执行,首批与德国的联合培养生人数为11人;借助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以学习“985”高校先进教育理念与经验,加强兄弟院校间的学习交流为原则,以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为宗旨,组织一批优秀的本科学生、嘉锡班的学生前往“985”高校进行学习交流。

教学改革

 学院“面向基础学科,以‘国家化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班’为改革着力点”,开展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本科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将化学专业建设成为地方院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创立了具有特色的拔尖人才实验班——“嘉锡化学创新人才实验班”。

 2012-2015年,学院获批建设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6项校级教改项目等。

五、学生发展

生源

 学院男生占52.9%,女生占47.1%。在民族构成方面,汉族占95.4%,少数民族占4.6%。在生源地分布方面,福建省占64.38%,其余来自其他地区。

学生指导与服务

 以教育效果为导向,设计特色成长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制定了《学院学生突发事件处置实施方案》、《学院学生突发事件预防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近三年无发生安全事故;强化心理服务;强化资助服务,设立“鸿耀奖学金”、“黄金陵教授奖助金”、“联想新概念奖学金”、“志强校友助学金”等社会奖助资金30余万元,累计资助学生人数200多人次;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开展留学及访学经验交流会、暑期英语学习加强班。

学风与学习效果

 学院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坚持“一帮一”制度,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带动、监督成绩较差的学生,同时还要建立起后进学生短期学习情况汇报制度,直接向辅导员汇报。 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工作制,建立本科生导师工作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大学生导师工作与职称评聘相挂钩,专任教师参加职称评定的,必须要有担任低年级大学生导师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学院每学年对导师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对优秀大学生导师进行表彰与奖励,并在岗位聘任、进修培训、评先推优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如构建嘉锡化学班“一对一”导师制;“谈心制”催生新型师生关系;“联系制”跟踪学生成长需求;“科研制”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 我院学生参加国家级竞赛获奖18项,省级竞赛获奖16项,校级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16项。

就业与发展

 学院经常开展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2014年学院选择了17家有代表性的用人单位对我院2006~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整体评价非常高,毕业生的品质也得到了企业的肯定,这是对我院所培养的人才的一种极大的肯定。

六、质量保障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 学院构建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管理办公室负责及时收集、分析、反馈教学信息,每学期对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定期报告,建立了常态化的教学督导与学生网络评教、教学信息网络化管理,督促任课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 我院建立了完善的本科教学系列文件,于2012年制定了《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遴选办法》,2013年制定了《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评选奖励办法》、《化学学院各教学单位考核指标》等文件,2014年,制定完善了有关《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本科教学管理补充规定》《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本科生教学大纲》等文件。2015年,制定《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本科生课程考试规范(试行)》,实行教考分离,规范考试。

质量监控

 学院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质量督查组的主导下全面检查课堂教学质量,在检查基础上综合听课结果、学生意见和学校督导组意见,评选出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每学期学院将对老师的考察结果和意见以邮件形式反馈本人,并同时在学院网页进行集中通报。 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和教师认真上课,提高本科生教学的质量,学院制定了《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本科生课程考试规范(试行)》,凡本院化学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简称I 类课程),原则上必须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方式采用闭卷考试。期中考试由任课教师自行命题出卷,期末考试实行教考分离、集体评卷;期中考试前所讲授章节的知识点在期末考试中需要体现30%左右。

 我院于2012年开始,每学期期末,教学指导委员会开会,评出教学优秀奖的初选人员,再集中组织多位教师,同听一堂课,这样评价出来的授课成绩更加公正、合理。之后,组织根据《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评选奖励办法》,综合听课教师评价成绩与学生评教成绩,评选出本院10位“杨鸿耀”教学优秀奖,以奖励教学质量好、公认度高、学生评价高的教师,实施精神与物质奖励。迄今为止,已有20余位教师获得了相关的奖励。

七、特色项目

 我院的特色项目: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化学本科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建立完善的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资助体系,近3年来,共开展了科研训练项目208项,本科生参与完成了SCI论文98篇,其中包括Angew.Chem.Int.Ed.、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国际权威期刊,其中JCR 一区期刊论文20篇以上;JCR 二区期刊论文31篇以上(含Chem.-Eur.J.,Langmuir,Dalton Trans.,CrystEngComm.,J.Phys.Chem.C 等),本科生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显著提高了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撰写的能力。

第五篇:教学工作要点

1、深化课堂文化建设,寻求课程改革新突破。

完善绿色课程体系,落实三级课程。认真贯彻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地方、综合实践等科目,切实保障中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加强对自主合作学习探索项目的研究。以导学案为切入口,以高效课堂的构建为主线,加大对课堂文化建设过程研究,重点突破我校课堂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瓶颈性问题,进一步改进并积极推进我校的绿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绿色高效课堂”建设。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常规。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坚持按照课程表上课,保质保量上好每一节课。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认真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及阶段考试工作。做好各年级期中、期末及段考教学质量分析,认真研究教与学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客观评价,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教学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将质量分析落到实处。以分层教学改革为抓手,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做好“分层次教学策略的研究”和“促进作业批改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3、加强初三毕业年级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指导。

年级组认真制定中考备考工作计划,上报年级组奋斗目标及落实措施,奋斗目标落实到班,责任到科任教师,力争本届中考成绩稳中有进。充分发挥中考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大教学调研和指导力度,深入班级听课调研,了解毕业班教学情况,有效地指导毕业班工作。认真研究中考命题趋势,重视信息的收集与交流,发挥学科组的优势资源,尽量做到资源共享。加强校际间的联系,组织教学骨干力量编制信息题,努力提高毕业班的教学质量。重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的研究,取得社会、家庭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力争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4、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依据章丘市教研平台,鼓励教师上传教案、课件的教育资源,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提高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科组充分利用平台进行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

5、重视体艺卫、实验等工作。规范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强化出操、集队、集会纪律,抓好课间操的入场,做到快、静、齐;认真组织安排好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开放教育资源,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定期向学生开放,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动手实践能力。重视理化生实验开设,不断提高学生实验技能。进一步抓好健康工作。定期组织师生体检,基本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青春期教育,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下载201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吉首大学2017年本科教学工作要点(精选合集)

    吉首大学2017年本科教学工作要点 2017年是学校接受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之年,也是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关键之年。根据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特制定本工作要......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第二部分:学习本科教学基本情况一、基本数据 1、学校2011年7月由原山东经济学院和原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筹建,2012年6月正式成立。 2、2013年7月,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3、201......

    幼教教学工作要点

    1、常规教育坚持一个“恒”字 科学合理的常规,可形成井然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持之以恒的常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与小学不同,孩子在园时间长,每天达十小时,要......

    教育教学工作要点

    涿鹿县五堡学区2017下半年教育教学工作要点 2017第一学期五堡学区教育教学工作在县教科局领导下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本学期是五堡学区巩固教育、教学成果进一步加强学校精细化......

    下学期教学工作要点

    下学期教学工作要点前几天已经在博客上说了和同学们一起竞猜考试题的事情。之后的第二天,全市举行期末考试,与数学试卷的试题相对照,猜着的试题还真不少,试卷上的试题绝大部分都......

    教学工作要点[推荐]

    ****学院 2018年教学工作要点 各教学单位,就业指导中心: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院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学院教学工作以内涵建设......

    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动员大会校长讲话稿

    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动员大会校长讲话稿 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专题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动员部署、全面启动我校迎接省教育厅的审核评估工作。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安......

    白果中心学校2013年教育教学工作要点

    白果中心学校2013年春教育教学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试行)》,紧紧围绕市教育局和基教科的工作要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