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体育课堂常规的教学效应

时间:2019-05-15 06:0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改革下体育课堂常规的教学效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改革下体育课堂常规的教学效应》。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体育课堂常规的教学效应

新课程改革下体育课堂常规的教学效应

安定区香泉学区西寨中学 吴晓霞

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体育课堂常规应更新观念,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针对农村中学体育课堂常规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改革。建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农村中学体育课程体系,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则强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关注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使新课程标准大大拓宽了体育的学习领域,体育教育由单一的知识教育向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变;由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由重知识、技能、技术教育向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转变。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新信息熟悉新技术,要做到“一专多能”,即有自己所擅长的运动专项,又能做到熟练地指导学生进行其它运动项目的练习,积极探索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善于总结、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课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推行教学改革,把新的教育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从改革课堂常规做起。没有课堂常规的改革,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现状。

实践证明:常规建立得比较完善的学校,且执行得认真严格的教师,课堂组织就显得有条不紊,为精讲多练奠定了基础,课堂气氛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教育效果明显提高。因此,本人有以下拙见仅供参考:

1、教师应依据教学进度,钻研教材教法,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2、遵循体育教学特点和规律,重点改革课堂教学常规,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科学精选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形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将课程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师根据目标来选择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开展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体育教师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终身受益。教学中可以精选适宜学生五个学习领域的内容;终身体育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兴趣的内容;实用体育、民族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体育的内容。如:武术、韵律操、羽毛球、毽球、体育舞蹈等。还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以科学精选的新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能力培养为主,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我的练习,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采取集体练习、小组合作练习、个人自觉练习、同学相互帮助、友伴相互纠错、师生共同磋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以及通过体育游戏、教学竞赛、相互观察、欣赏教学竞赛录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及相互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新。并结合社区体育活动,校运会、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组织、编排及裁判工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提倡合作交往教学,教学管理方法也要发生变化,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用爱与美去感化和陶冶学生。课堂常规的改革是以师生观的转变为基础的,师生之间的平等是课堂民主的基础,课堂民主不是一个口号,而且落实在教师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给学生进行自由研究学习的权利,给学生自由 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把课堂变成一个师生合作富有生活情趣,充满快乐的地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和向学生提供咨询的服务者,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锻炼、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变“要我学,要我练”为“我要学,我要练”。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环境的温馨,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让“汗水+笑声”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真正达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二合一的培养,课堂是学生自主生活的场地,是学生放飞心灵的场所。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体现先进教育理念,贯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教学策略,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传授与体验、自主与合作、再现与探究有机融合,切实发挥 “健身育人”课程功能,提高教育效益和水平。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呢?谈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斯拉文(Slavin)提出:要使教学有效,教学的质量、教学的适宜性、诱因、时间,这四个因素必须适宜,系统的效能与最弱的因素呈高度正相关。

二、体育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确立全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体育学科的性质: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是,以身体练习主要手段,通过身体练习增强体能、掌握技能,形成运动的态度和习惯。

传统的体育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技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健康发展上,努力做到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起抓,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协调发展: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二)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1、深入备好教材。教材是一堂课的依据和内容,而组织教法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研究教材是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意义、任务、特点、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征,应当是学生可以接受的内容,如在选择田径跑的项目时,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宜选择过长的项目,并且不易让学生进行枯燥、单调的跑,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比如“贴烧饼”、“捕鱼”、“抓小偷”或者“接力比赛”,这样的选择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心目中,这些游戏比枯燥乏味的跑步要有趣的多,更具吸引力。

2、精心备好教法。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普及、推广,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随着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应当成为引导者、指导者,为学生设置适当的情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很好的利用知识迁移,比如,学习足球过人技术时,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篮球比赛中的技术动作,这样在教学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全面备好学生。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提高体育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研究学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有效的解决个体差异,教师首先要会看学生,知道每个学生的特点,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以前的知识基础做出准确的判断。了解学生是怎样发展和学习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因此,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进步,教师就必须很好地利用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发展平台。

了解学生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一般地来讲,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的刺激所吸引。小学生天真活泼,具有好动的天性。他们对体育活动具有广泛的兴趣。在他们眼里,体育就是“玩”,只要能活动就感到心满意足,兴趣盎然,不知疲倦。所以,体育课中的学生就像一群生活在广阔森林中的小鸟。低年级(1—3年级)为充分活动阶段,此时他们多选择一些游戏、跑步等技术简单、富有趣味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组合和搭配,采用复式单元进行教学,即一个单元采用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不要过分强调学生掌握技术,而是为他们的体能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沟通情感,建立和谐课堂氛围 教与学的和谐是体育有效教学的关键。《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体育教学活动设计要多一些趣味性,比如小游戏,打擂台、分小组比赛。体育教师态度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少说些教条的话,力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把练习任务完成,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内在的联系。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过程。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气氛是通过教师培养起来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注意力至关重要。师生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需要以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建立为基础,以此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比如和学生一起跑步,一起参加比赛等来增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1、引导帮助学生是体育有效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特别是新的练习项目,教师的引导直接将学生带入,在学生出现困难或者掌握不准的时候,必要的帮助也是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支撑点,从而激励学生完成整个学习和提高过程。在教学中,为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引趣: A、优美的直观示范引趣——体育教学离不开动作示范,教师示范动作准确、熟练、规范、轻快、舒展,能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产生练习兴趣,能有效提升练习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动作的激趣作用,提高质量,使其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特殊效果。B、合理不置场地器材引趣——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练习器材。如用沙瓶摆成一幅迷宫。这样学生即使跑得较慢,却能从中获得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的享受。C、竞赛活动引趣——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比赛或游戏,如小兔拔萝卜、开飞机、巧过障碍物等增加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D、体育信息导趣——搜集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事迹,或者从报刊杂志中选取一些世界体育明星图片及体育赛事图片等,举办剪贴知识画报展。

2、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把知识技能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这是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所在。体育教师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法的传授和辅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有目的的思维参与,而且还要主动地投入和亲身体验身体活动,逐步提高自学、自练、自选、自评、自管的能力。

3、倡导合作,体验成功。

根据课程目标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组方法如性别分组、技术分组,自由搭配等,充分发挥分组后体育组长和骨干的力量,学生在练习时有目标、有竞争,有帮助,有快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性,有利于形成合作互助的帮学氛围,在热烈、轻松、愉快中进行做到寓教于乐。利用已学过的“横叉”“纵叉”动作组成“教学”或“英文字母”是某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和英语知识,相互合作、研究探讨,完成各种造型。允许学生们自由创意,每个人都可以用纵叉或横叉组成不同的数字或字母。各小组都拿出本组最好的造型与其他小组交流,富有新意的组合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和喝彩。在游戏“夺红旗”的比赛中,教师先让学生讨论,再进行比赛。各组通过组内合作完成游戏,充分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满足和成就感。

4、倡导探究,发展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引导,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例如,通过学生自编游戏的方法、优化组合动作和重新排列动作组合、学会逆向思考问题等方法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良好的效果。教师不仅要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

根据以身体练习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课程特征,有机融入研究性学习,借助尝试、质疑、探究等方法,设计亲身体验、合作发现、探索解惑的活动内容和问题,培养求异思维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要注意适时运用电脑、网络、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直观教学,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创设互动、开放的教学氛围,和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生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有效教学》

成都盐道街中学

邱有义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有效教学

盐道街中学

邱有义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各地相继展开,随着改革工作的逐渐深入“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结合学科自身特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近期讨论的主要课题。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观念也有了很大突破,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热点。那么如何构建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呢?我谈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 体育课堂 有效教学

前言: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课堂教学网首席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专家的解读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一线的教师不仅仅要在定义理解上下工夫,还要积极地进行实践研究和分析,以提升自身的理论基础与操作能力,提高实施手段。现代的有效教学比传统的有效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本人认为体育健康课堂有效性应表现为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学习收获明显;教师上课轻松,组织有条理;器材和场地利用率高,无资源浪费。换句话说,教师在相对轻松的工作状态下,使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下,能充分利用所有场地与器材获得最大的收获,因此,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一、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适应程度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要上好体育课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技能水平有所了解。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但新的模块教学赋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选择和自主性,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学生以前没学过的技术或以前学过的但现在又有所提高的;对他们的学习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要求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策略得当与否

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每节课周而复始地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原本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会一点一点地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地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如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新资源,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团结协作。总之,在这样的课堂参与氛围中,学生主体更加易于克服参与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自信心不足、害羞等,大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参与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要求的机会。在课堂中真正做到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对学生的评价始终贯穿于课堂,因此,一切评价要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给予评价;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要一味的表扬。中学生更在乎的是深层次的评价,如人品、态度等;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

3.时间、场地、器材的保障

每个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都会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成一定的努力方向,然后才开始对新内容进行探索,进行相互交流合作,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但也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完全把时间交给学生,形成“放羊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虽然表面上获得了自由的权利,但却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有时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致使某些活动不再产生良好效果时,应及时调整练习条件。要充分利用活动场地和辅助器材,用新异刺激手段和安排适宜练习环境,尽快排除干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体育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教师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关。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体育课的特点是不停学习与不停的实践的反复循环,老师一味的口令指挥学生进行学练,久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学实践给我的体会是老师的主动参与会极大地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也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程度。

(二)整合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1、改革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的统一起来,促进中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大面积提高。

(1)分层次教学。体育实践课通常在操场上进行,具有的空间大,外界的干扰素多的特点,而体育教学只有组织得十分严密,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场地器材布置合理,才能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①教学目标分层

对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期工作,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的做法是教学目标层次划也是采用“名号暗层”的隐性方法,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学生一些潜在心理因素的作用,又保证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同时又根据学生的层次不是静止的、变化的可变的观念对学生技能和掌握知识的水平定期的检测,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调整,以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②学生分层

对教学对象的层次划分主要是依据他们的技术、技能水平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分层,同时也考虑心理发展需要。主要采用教师指令分层法(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和个性特征,把学生分成相应的练习小组,分别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难度要求的练习,达到目标者上升一个层次,未达目标者下降一个层次。)和学生选择分层法(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质能力和技术水平自己选择练习项目和难度,升降同上)。在教学前通过问卷调查、查看有关学生体育档案资料以及咨询相关班主任的途径进行学生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的情况的了解,目的使分层更加合理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分层可以是固定的,即某一节或某个单元,始终按体能分组形式组织教学,也可以是临时的,可根据教材,课的类型,随时进行分组。如耐久跑教学中,按体能分成好中差三组。又如跨越式跳高复习课教学中按学生实际能跳的高度,临时组成三个高度进行教学。真正做到使个层次的学生能跳起来摘到自己的“桃子”,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每个层次都应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2)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组织教学形式,①按性别分组教学

性别差异是学生在体育中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差异。男生在速度,灵敏性,力量上占优势,而女生在柔韧,协调性方面占优势,男生积极,灵活反应快,但是自控能力差,女生细致,好静自控能力强,但是惰性大,怕累。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将男女同学分两组,明确各组的目标,有区别的进行练习。B在分组练习的基础上,公开各组的标准。让男生集中精力,勇于超越;让女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赶超男生,确立自信心。C男生组和女生组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以促进男女生练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还可考虑到学生性别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别,如中学选修内容教学中男生选择武术足球手球等,女生选择羽毛球,健美操,艺术操等。

②按体形分组教学。中学生的体型大致可分为矮小型;肥胖型;瘦高型。学生不同的体形往往具有不同的动作行为特征。在体育课上矮小型善于技巧练习,身体比较灵活柔韧性较好,但缺乏力量。肥胖型适合力量型项目,如投掷类练习。瘦高型学生善于跳高,跨栏,跳远。体育课的教学应对此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

2、改变评价方式,提高参与积极性

我们的做法是分层评价,因为其特点是评价者承认了学生的差异性,并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了不同标准的评价。该方法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下学生的自学、锻炼情况,方法注重了学生平时的评价内容加大了综合评价的力度。从而使评价更为合理、公平。经过试验尝试和总结分层评价得到了完善和补充,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标准的评价模式使学生得到了公平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快乐,树立了信心,增强了练习、尝试的勇气。经过实践尝试又将评价方式的调整为学生自评、组评和师评三个评价途径。同时加以“课堂学生行为记录卡”和“学生体育成长记录袋”两种课堂管理策略,保证了评价的公正、公平性,两种方法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课堂行为和上课的动机,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第四篇:宁冈中学新课程改革教学常规

宁冈中学新课程改革教学常规

1、制定考核细则。重新修订完善了教师课堂教学工作考核细则,着重体现了新课程精神,突出了教师在备课、上课方而的个性体现和创新实力,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继续明确规范了一些制度,特别是对学校课程计划的执行要求自觉严格,决不擅自调课;课堂教学工作考核细则在组织课外活动方而也作了较为具体的要求。

2、加大随堂听课力度。各学科由行政人员组成学科听课组,加强对每个教师每个学科的随堂听课,改变以前课前通知,教师精心准备,课后不做反思的情况。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的主阵地,在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以评选“教学能手”活动为契机,加强各学科教学质量的调研工作,做好各年级各学科的差生跟踪,建立好差生跟踪档案,努力做好转差工作。重视因材施教,培优补差,力争学科竟赛出成果。

4、加强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教研功能,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效率。要使教研组成为学科课题实施、教学研究的基本单元,教研组工作必须做到教研活动的经常化、专题化、系列化。各教研组在学期初制订好切实可行的教研工作计划,教研活动要有重点,有专题,有资料记载。

5、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管理中加大了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各课制度。各课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6、上课。教师要把握总的教学目标,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兼顾情意发展。将课堂是否体现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作为考察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的重要依据。上课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

7、考试。教师利用课前5分钟对学生进行随堂检测,保证每班每周进行2次随堂测验,并有成绩记载。每单元结束时,备课组长统一组织单元测试。单元测试要备课组成员轮流命题,统一进行,原则上每月一次,具体时间由教务处协调安排。单元测试后,各备课组长负责组织统一批卷,成绩统计及试卷分析,并做好成绩记载。高三月考、期中、期末大型考试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8、辅导。早读(7: 30一8: 00)以语文、外语为主,听读兼顾,学生自主学习,班级安排专人负责,班主任关注学生的状态,备课组轮流派值班教师负责指导。下午辅导答疑严格按照教务处安排的答疑课表进行,每周每班至少一节辅导答疑课,辅导答疑课被占用时及时补上。对学生要热情,有耐心。未经教务处批准不得利用辅导时间集中讲课,或进行测试。

第五篇:新课程教学常规要求

新课程教学常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制定《合水一中新课程教学常规》,望各科任教师认真贯彻执行。

一、备课(三点要求)

教师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提高教师备课水平是减轻师生负担、让师生共同体验美好课堂生活的前提保证。教师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座右铭,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备课,贯彻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堂教学理念,坚持 “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的课堂教学原则,力争把课堂变成师生和谐交流的平台。

1、备课程序:

①认真研究《教材》、《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具体要求,确定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

②在熟悉全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单元教学内容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科学安排课时。③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课时教案。④准备教学器材,模拟教学。

2、编写教案:

(1)编写教案要重点考虑以下八个问题:①是否把课堂科学地还给学生?②给学生创造多少体验成功的机会?③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多维?④重点难点怎样突破?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动手实践?⑥怎样关注全体兼顾个体?⑦是否采用恰当的课堂评价手段?⑧当堂训练是否落实到位?

(2)坚持按单元整体备课,分课时编写教案。每位教师要有一周的储备课,上课前一天准备好教学器材。杜绝教师不备课就上课或课后补写教案的现象,教师上课要随带教案进教室。(3)教案可详可略,因人因课而定。教案格式要有规范,不得随意省略。允许在旧教案基础上进行修改与补充,旧教案最多使用两年。电子版教案需要教师自己编写,要有修改痕迹。杜绝使用原封不动的旧教案、他人教案、电脑拷贝教案等。

3、教案格式:

教案的基本格式为:教学课题/课型(如新授课、巩固课、复习课、作文指导课„„)/教学三维目标(或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作业(至少分必做与选做两个层次)/教后记(教学反思)。

教案重在体现教学程序设计的科学性,不要照抄课文内容。提倡教师在教案中写出 “主要教法、德育素材、学法指导”等项目,鼓励教师编写有创意的教案。

二、上课(八点要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是启迪智慧、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

4、严谨上课:

教师要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时上下课,中途不离开教室,保证“45分钟”全过程用于教学,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不说有损学生人格的话,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禁使用手机。

5、目标明确:

新课程提出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可简化为“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在备课与上课过程中,情感目标的实现都应得到真正落实。只有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并重的课堂,才能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改宗旨。

6、教程简明:

课堂教学程序宜简不宜繁。随着教学艺术的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程序应逐渐简明;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流畅,不拖泥带水;反对复杂的、表演性的课堂教学程序。

7、指令清晰:

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指令清晰与否。清晰的课堂教学指令应包含三要素:一是明确的任务——应明确布置学生应完成的具体学习任务;二是约定的时间——应与学生确定完成任务大约的时间;三是恰当的检评——恰当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课堂教学指令三要素缺一不可,每位教师都应掌握完整的课堂教学指令。

8、训练到位:

教师应把(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改革课堂时间结构,保证每节15分钟的当堂训练底线;并在当堂训练时,学会快速指导学生个体、学习小组;要落实课堂上发出的每一个指令;要建立学习互助小组,选用小组长,培养使用学科小先生。

9、调动有效:

教师应用好师生课前问候,进行课前调动;教师应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五官转换或并用;坚持“精讲精练、分段讲授、讲练结合”的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持课堂激励原则,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与鼓励;教师要适时关注全体学生的听课姿态并进行适当的调整,杜绝学生“课堂睡觉”现象的发生。

10、习惯培养:

应认真贯彻执行我校教务处提出的《合水一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细则》,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保证学生坐、立、执笔姿势正确,书写工整,文明上课。

11、文明上课:

教师文明上课要求做到:教师要带着爱心、激情与微笑进教室;用标准的普通话站立教学(外语科用英语教学);授课时目光应扫视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表现,进行必要课堂调整;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语言表达准确,杜绝“口头禅”;板书规范(杜绝错别字)、字迹大小适中;不出现有损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言行,营造“文明、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

三、作业(三点要求)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的重要手段之一。

12、作业布置:

教师的作业布置至少要分“必做”与“选做”两个层次,以适应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需求;作业布置一般要求以书面形式,不以口头形式布置作业;课外作业的数量要做到少而精,难度要适当,特别是非常学案,教师必须先“下水”,然后有选择性进行布置,切忌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更不能布置“惩罚性作业”;鼓励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布置个性化作业。

13、作业批改:

提倡作业面批面改;作业批改可采用“等第制”、“百分制”、“评语制”等形式,用好书面激励学生这一手段;作业批语要规范,让学生看得懂;教师批改作业后要写上日期;重视作业的讲评,以提高教师批改作业的实效性,切实做到作业的精选、精编、精练、精讲,同时做到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养成良好的教风与学风。

14、作文批阅:

作文采取精批与略批相结合的办法。精批数量至少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要求“先通览后细改”,加眉批、旁批和总批;略批数量不多于总量的三分之二,要求先通览全文,划出错别字、病句,适当提示。精批与略批轮换进行。在精批中选出佳篇加以讲评,对于有进步的作文,教师也应给予鼓励。作文也可在学生互批或小组长批改的基础上,由教师按上述要求批改。

四、辅导(三点要求)

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优秀学生与帮助后进学生的重要措施。辅导在对象上,分优秀生辅导与后进生辅导;在形式上,分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在内容上,分心理辅导、学习目的态度辅导、学法辅导、阅读辅导、作业辅导等。

15、教师辅导:

辅导的重点应放在中下面学生;重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方面的辅导;主要在当堂训练时间里进行;教师应给他们创造在课堂上发言、得到同学鼓励、在作业与考试中得到教师肯定、欣赏的机会;让他们从教师、同学的关注与期待、赞赏与帮助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早读课、自习课,教师要按时下班管理和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自学。

16、同伴互助:

推行学习互助小组,选用小组长、学科小先生的课堂学习模式,让“学困生”在课堂上得到学习同伴的及时、有效的帮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学业成绩的分化,减少厌学、流生现象的发生。班级应有“各学科小组长、学科小先生一览表”,促进“自然小组”的建立。

17、培优辅后:

每位教师都应有“培优辅后”学期或学年计划;要拟出本学科旨在帮助学生的“学优生”与“学困生”名单,拟订计划及措施;教务处将注重检查落实,努力提高培优辅后的实效性。

18、认真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选题、实施方案进行指导,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检查,为学生交流、展示研究成果搭建舞台。

五、考核(五点要求)

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和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改进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改变“考核”单纯作为检测功能的现状,充分重视考核的更为重要的其它功能,如激励功能,体验成功的功能,对知识进行梳理与归纳的功能等。

19、实行分层考试:

要求单元考试卷要分层次,即在一张试卷中,要有两种层次的题目,分别供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使用。试卷中有的题目可以有两道不同要求的题目(同一题号两道题目),给学生自主选择试题的机会。还可以试行“一次考试、不同试卷”的改革尝试。

20、考前指导:班主任必须在考前对全班学生进行考试目的和考风考纪教育;任课教师必须在考前对全体学生进行学科应试指导,包括知识准备、物品准备和应试策略等。

20、考试成绩评定: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采用计分制,考查采用等级制。

21、监试要求:

(1)任课教师要服从安排,按时参加监试;

(2)每科考试考前155分钟(第一场提前10分钟)监试人员到考点办公室领取并清点试卷,开考前5分钟发卷并提醒考生填写相关信息,考试结束前15分钟提醒考生“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考试结束后收齐答题卷(卡)到办公室装订;

(3)严肃考风考纪,严禁舞弊行为。监试人员要认真负责,把作弊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没有特殊情况考生不得提前交卷、不得中途离场,考生交卷后应迅速离开考场,不准在考场附近3 逗留或高声交谈。

22、阅卷要求:所有考试统一采用集体阅卷,坚持统一评分标准,多解题和开放题要把握好度,做到客观公正;要重视学生在解题中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创新;及时将考试成绩输入成绩管理系统。

23、考后分析:考后及时进行试卷质量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弥补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缺陷。尤其要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剖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六、实验教学:

1、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课题,在学年或学期初教师要编制实验计划,安排实验课题,做好所需仪器、材料、工具的准备。

2、实验应明确目的要求,确定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熟悉实验过程,实验前教师应先试做,以保证实验效果。

3、实验前要做好分组准备,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验操作的机会。

4、实验课要讲清目的、步骤、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难做的关键性实验,都应先演示。

5、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困难,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6、实验后,应及时小结,检查实验效果,对实验中的倾向性问题,应予以指正,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

7、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认真批阅,及时评价。

七、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对教育教学行动进行研究,使实践者省察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使教学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善中起到直接而迅速的作用,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行动研究中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观察和反思;不断加深对自己和自己实践的理解,并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编制学科教学目标体系(包括认知识领域、情感领域、操作领域的目标)、训练体系、学法指导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制定学科教学改革方案,开展“说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务处定期检查、评估教案,定期展示优秀教案。

2、组织公开课、观摩课,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组织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汲取营养;引导教师着力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索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

3、积极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加强教学研究课题管理,提高教师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努力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研究型、创造型教师队伍。通过专题调查、经验总结、实验探索、文献分析等方法研究教学思想、课程设置和内容、教学目标和管理、教学原则和策略、教学方法和模式、学法指导、教学艺术、教学手段等。

下载新课程改革下体育课堂常规的教学效应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改革下体育课堂常规的教学效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吴比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发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及具体指导下,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落实新课程标准,积极投入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

    新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及具体指导下,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落实新课程标准,积极投入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

    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

    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 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1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其次,作为一名老教师,经过一年多的教改实践深深认识到,面对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要根据教育目标......

    锦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

    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常规 一、教学设计管理 1、要坚持教学设计合作研究,搞好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作用,相互学习,互动交流,彼此支持,共享资源,共同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2、要强化课......

    阜新市初中新课程教学常规

    阜新市初中新课程教学常规 (试行) 教学是学校教育最主要、最基本方面,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基本途径。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进一步规范我市......

    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2009年2月7日和8日两天聆听了中国名校共同体几位专家关于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的报告,让我感受颇深,共同体成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告诉我......

    看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

    看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综观当今小学数学教坛,课改无疑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指出了方向,同时使课改更具可操作性,但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