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6:3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第一篇: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17.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教学设计 学习课题:17.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学习内容:教材P44-45 学习目标:

1、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能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反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的应用.

学习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图象特征的分析及应用。学习准备:

1、如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2、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

学习过程:

一、探究研讨: 【活动1】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道题:“已知点(2,5)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x•试判断点(-5,-2)是否也在此图象上.”题中的“?•”是被一个同学不小心擦掉的一个数字,请你分析一下“?”代表什么数,并解答此题目.

【活动2】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6)

(1)这个函数的图象分布在哪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如何变化?

(2)点B(3,4)、C(-

214,-4)和D(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2

5【活动3】如图是反比例函数y=(m-5)/x的图象的一支。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象的另分布在哪些象限?常数m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在函数的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A(a,b)和点B(,b′)。如果a﹥a′,那么

b和b′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二、巩固练习:

1、P45-

1、2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每个分支只能无限接近x轴和y轴,•但永远也不可能到达x 轴或y轴.()3中,由于3>0,所以y一定随x的增大而减小.()x

2(3)已知点A(-3,a)、B(-2,b)、C(4,c)均在y=-的图象上,则a

x

(2)在y=

(4)反比例函数图象若过点(a,b),则它一定过点(-a,-b).()

3、设反比例函数y=

3m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和B(x2,y2),且当x1<0

,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随x•xk的图象有一个交点的纵坐标是2,求(1)x时,有y1

4、点(1,3)在反比例函数y=的增大而

5、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x=-3时反比例函数y的值;(2)当-3

三、提升能力:

1、三个反比例函数(1)y=

kk1k

(2)y=

2(3)y=3 在x轴上方的图象如图所示,由此xxx推出k1,k2,k3的大小关系

2、直线y=kx与反比例函数y=-求S△ABC.

3、已知函数y=-kx(k≠0)和y=-足为C,则S△BOC=_________.

6的图象相交于点A、B,过点A作AC垂直于y轴于点C,x4的图象交于A、B两点,过点A作AC垂直于y轴,垂x4、已知正比例函数y=kx和反比例函数y=析式及另一交点的坐标.

3的图象都过点A(m,1),求此正比例函数解x5、如图所示,已知直线y1=x+m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与双曲线y2=分别交于点C、D,且C点坐标为(-1,2).

(1)分别求直线AB与双曲线的解析式;

(2)求出点D的坐标;

(3)利用图象直接写出当x在什么范围内取何值时,y1>y2.

四、反思归纳

k(k<0)x1、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运用

(1)k的符号决定图象_________.

(2)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变化情况,在不同象限,_________运用此性质.

(3)从反比例函数y=

k的图象上任一点向一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及坐标原点x所构成的三角形面积S△=_________.

(4)性质与图象在涉及点的坐标,确定解析式方面的运用

2、数学思想方法归纳:

第二篇:《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课件展示)

体育课上测试了百米赛跑成绩,那么时间t与平均速度v的关系是怎样的?你能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v吗?

问题2:(课件展示)

我们知道,矩形的面积s与长a宽b之间的关系为S=ab,那么,当S=245时,长a宽b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

问题3:(课件展示)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3)已知某市的总面积为1.68×10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会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二、观察思考,明晰概念

1、这些关系式都体现了函数关系,它们是我们曾学习过的正比例函数或一次函数吗?

2、这些函数关系式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有何不同?

3、这些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4、各关系式中两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5、你能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吗?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小组讨论,领悟概念

1、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中有几个变量?

2、变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反比例函数还有其他形式吗?若有请指出。

4、反比例函数中,变量x、y和常数k有什么具体要求?为什么?

四、内化新知,拓展应用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请指出反比例函数中的k值。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2时,y=6。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4时,y的值。

3、当x为何值时函数y=x—2a—4是反比例函数?

4、已知函数y= y1+y2,与x成正比例,y2与x成反比例,且当x=1时,y=4;当x=2时,y=5。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x=—2时,求函数y的值。

五、课堂练习

师生共同完成教课书第40页的练习题。

六、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反比例函数有怎样的认识?

2、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有哪些?

七、作业布置

教材中本节习题17.1第1、2、4题。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2

一、知识与技能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辨别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领悟反比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着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①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②能否用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③能否了解所讨论的函数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

分析及解答:(1);(2);(3)

其中v是自变量,t是v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n是自变量,s是n的函数;

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的形式,其中k是常数.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活动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xxm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的变化而变化;

(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立方体的高h随底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1)能否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2)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3)能否比较深刻地领会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分析及解答:(1);(2);(3)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不能为零.

活动3

做一做: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 相邻的两条边长为xcm和y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师生行为:

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生能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顺利抽象反比例函数的模型;

③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活动4

问题1:下列哪个等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

问题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4时,y的值.

师生行为: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并给予及时引导.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学生能否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分析及解答:

1.只有xy=123是反比例函数.

2.分析:因为y是x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的值.

解:(1)设,因为x=2时,y=6,所以有解得k=12

三、巩固提高

活动5

1.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3时,y= ?8.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y=2时x的值.

2.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学生独立练习,而后再与同桌交流,上讲台演示,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

四、课时小结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发认识一旦建立概念,即已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感知数学眼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复习反比例函数概念、图象与性质的知识点,通过相应知识点的配套练习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本章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能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会画出它的图象,并根据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增减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变式探究,正确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进一步体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教学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反比例函数复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获得问题解决后的乐趣,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并正确运用。

难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交流——总结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反比例函数,通过今天的复习课,希望大家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对反比例函数你了解那知识?

课件展示:

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与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有关的问题

课件展示:

忆一忆:什么是反比例函数?

要求学生说出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及其等价形式

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y= 5/x(2)y=x/4+2 (3)y= -5/3x(4)y=-7 x的-1次方(5)y=1/x+4

2、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们是什么函数?

⑴当路程s一定时,时间t与平均速度v之间的关系。

⑵质量为m(kg)的气体,其体积v(m3)与密度ρ(kg/m3)之间的关系。

3、若y=为反比例函数,则m=______

4、若y=(m-1)为反比例函数,则m=______ 。

(二)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问题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

2、图象性质见下表(课件展示):

3、做一做(课件展示)

(1)函数y=的图象在第______象限,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 。

(2)双曲线y=经过点(-3,______)。

(3)函数y=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内,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

(4)若双曲线经过点(-3,2),则其解析式是______.

(5)已知点A(-2,y1),B(-1,y2) C(4,y3)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y1、y2与y3的大小关系(从大到小)为____________ 。

(三)综合运用(课件展示)

一次函数的图像y=ax+b与反比例函数y=交与M(2,m)、N(-1,-4)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像写出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三、随堂练习

见课件

四、小结

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五、作业:

配套练习22页21、22题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接下来主要讨论了反比例函数在体积、面积这样的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的特征我们都研究过了,那么,我们学习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是为了应用。

[师]很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究竟反比例函数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

问题: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的情境。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三种函数中的一种,是一类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函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反比例函数的例子。因此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意义的教学是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之前学习过函数,学生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另外在前一章我们学习过分式的知识,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的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 情感态度: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立.

五、教学过程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

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请同学们写出上述函数的表达式

14631000(2)y= tx

k可知:形如y= (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x(1)v=

是自变量,y是函数。

此过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 由于是分式,当x=0时,分式无意义,所以x≠0。

当y= 中k=0时,y=0,函数y是一个常数,通常我们把这样的函数称为常函数。此时y就不是反比例函数了。

举例:下列属于反比例函数的是

(1)y= (2)xy=10 (3)y=k-1x (4)y= -

此过程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与练习让学生更加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问已知y与x成反比例,y与x-1成反比例,y+1与x成反比例,y+1与x-1成反比例,将如何设其解析式(函数关系式)

已知y与x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

k x?1

k已知y+1与x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 xkxkxkxkx2x已知y与x-1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

已知y+1与x-1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 k x?1此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为以后在求函数解析式做好铺垫。

例:已知y与x2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

(1)求出y和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求当x=1.5时y的值

解析:因为y与x2反比例,所以设y?k,只要将k求出即可得到yx2

和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之后引导学生书写过程。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最后学生练习并布置作业

通过此环节,加深对本节课所内容的认识,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六、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现有的认识基础上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应该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多练习巩固。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回顾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会反比例函数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模型.

2.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一步体会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1.回顾、梳理本章的知识:

如同已经学过的有关方程、函数的内容一样,本章内容分为3块:

(1)从生活到数学:从问题到反比例函数,即建构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2)数学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用数学解决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2.可以设计一组问题,重点归纳、整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一步感受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

(1)由形到数——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由图象的位置或图象的部分确定函数的特征;

(2)由数到形――根据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或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确定图形的位置、趋势等;

(3)形数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2例如:如图,点P是反比例函数y?上的一点,PD垂直x轴于点D,则△x

POD的面积为________

3. 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求解一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例如: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薰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mg)与时间x(min)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现测得药物8min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含药量为6mg。

(1)写出药物燃烧前、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mg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多少时间,学生方能进入教室?

(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mg且持续时间不少于10min时,才能有效灭杀空气中的病菌,那么这次消毒是否有效?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并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的函数解析式;

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4、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教学用具:直尺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

教学过程:

1、从实际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我们在小学学过反比例关系.例如:当路程S一定时,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

即vt=S(S是常数);

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a与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从函数的观点看,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可以分别看成自变量与函数,写成:

(S是常数)

(S是常数)

一般地,函数 (k是常数, )叫做反比例函数.

如上例,当路程S是常数时,时间t就是v的反比例函数.当矩形面积S是常数时,长a是宽b的反比例函数.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下面的例子仅供

2、列表、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 与 的图象

解:列表

说明: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反比例函数,无法推测出它的大致图象.取点的时候最好多取几个,正负可以对称着取分别画点描图

一般地反比例函数 (k是常数, )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3、观察图象,归纳、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前面学习了三类基本的初等函数,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里可视学生的程度或展开全面的讨论,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学习.

显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提出问题:你能从图象上发现什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呢?并能从解析式或列表中得到论证.(下列答案仅供参考)

(1)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可以扩展到k 0时的情形,即k0时,双曲线两支各在第一和第三象限.从解析式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xy=k,即x与y同号,因此,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的讨论与此类似.

抓住机会,说明数与形的统一,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

(2)函数 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x从左向右变化时,图象呈下坡趋势.从列表中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变化趋势.有理数除法说明了同样的道理,被除数一定时,若除数大于零,除数越大,商越小;若除数小于零,同样是除数越大,商越小.由此可归纳出,当k0时,函数 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同样可以推出 的图象的性质.

(3)函数 的图象不经过原点,且不与x轴、y轴交.从解析式中也可以看出, .如果x取值越来越大时,y的值越来越小,趋近于零;如果x取负值且越来越小时,y的值也越来越趋近于零.因此,呈现的是双曲线的`样子.同理,抽象出 图象的性质.

函数 的图象性质的讨论与次类似.

4、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性质.大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数学学习要求我们要深刻地理解,找出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能数学地发现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给以一定的解释.即数学是世界的一个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

5、布置作业习题13.8 1-4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并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的函数解析式;

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4、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教学用具:直尺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

教学过程:

1、从实际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我们在小学学过反比例关系。例如:当路程S一定时,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

即vt=S(S是常数);

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a与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从函数的观点看,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可以分别看成自变量与函数,写成:

(S是常数)

(S是常数)

一般地,函数(k是常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如上例,当路程S是常数时,时间t就是v的反比例函数。当矩形面积S是常数时,长a是宽b的反比例函数。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下面的例子仅供

2、列表、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与的图象

解:列表

说明: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反比例函数,无法推测出它的大致图象。取点的时候最好多取几个,正负可以对称着取分别画点描图

一般地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3、观察图象,归纳、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前面学习了三类基本的初等函数,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里可视学生的程度或展开全面的讨论,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学习。

显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提出问题:你能从图象上发现什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呢?并能从解析式或列表中得到论证。(下列答案仅供参考)

(1)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可以扩展到k 0时的情形,即k0时,双曲线两支各在第一和第三象限。从解析式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xy=k,即x与y同号,因此,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的讨论与此类似。

抓住机会,说明数与形的统一,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

(2)函数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x从左向右变化时,图象呈下坡趋势。从列表中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变化趋势。有理数除法说明了同样的道理,被除数一定时,若除数大于零,除数越大,商越小;若除数小于零,同样是除数越大,商越小。由此可归纳出,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同样可以推出的图象的性质。

(3)函数的图象不经过原点,且不与x轴、y轴交。从解析式中也可以看出。如果x取值越来越大时,y的值越来越小,趋近于零;如果x取负值且越来越小时,y的值也越来越趋近于零。因此,呈现的是双曲线的样子。同理,抽象出图象的`性质。

函数的图象性质的讨论与次类似。

4、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性质。大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数学学习要求我们要深刻地理解,找出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能数学地发现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给以一定的解释。即数学是世界的一个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列出实际问题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使学生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4、经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出它的性质。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2、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

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题

教学难点

1、列函数表达式

2、反比例函数图象解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作业检查与讲评

二、复习导入

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我们知道当

(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

(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小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15千米外的镇上去赶集,回来时让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用的时间少了。假设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在行驶过程中都不变,爸爸要小华找出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坐不同工具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和其他实际问题一样,要探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应先选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变量,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设小华乘坐工具的速度是v千米/时,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是t小时。因为在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所以

从这个关系式中发现:

1、路程一定时,时间t就是速度v的反比例函数。即速度增大了,时间变小;速度减小了,时间增大。

2、自变量v的取值是v>0。

问题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求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根据矩形面积可知

xy=24,即

从这个关系中发现:

1、当矩形的面积一定时,矩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反比例函数。即矩形的一边长增大了,则另一边减小;若一边减小了,则另一边增大;

2、自变量的取值是x>0。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

3.培养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列表,描点,连线,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通过观察图象,概括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有关性质,训练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 重点: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并认识图象的特点.

2)难点: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教学关键 教师画图中要规范,为学生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模板

教学方法 激发诱导,探索交流,讲练结合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教师画图,学生模仿

教具 三角板,小黑板

学法 学生动手,动眼,动耳,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包含课前检测、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小结、形成性检测、反馈拓展、作业布置)

内 容 设计意图

一:课前检测:

1.什么叫做反比例函数;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

(1)k为常数,k0

(2)从y= 中可知x作为分母,所以x不能为零.

二: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问题1:对于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0 )的图象与性质,我们是如何研究的?

y=kx+b y=kx

K0 一、二、三 一、三

b0 一、三、四

K0 一、二、四 二、四

b0 二、三、四

问题2:对于反比例函数 y=k/x ( k是常数,k 0 ),我们能否象一次函数那样进行研究呢?

可以

问题3:画图象的步骤有哪些呢?

(1)列表

(2)描点

(3)连线

(教学片断:

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反比例函数,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反比例函数,下面哪位同学说一下自己对反比例函数的了解。

生:我知道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属于反比例函数问题,例如,在匀速运动中当路程一定时,且路程不等于零,则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函数关系。

生:我知道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且k不等于0

生:我知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曲线。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关于反比例函数,相信大家还会知道一些,今天我们先讨论到这里.现在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研究一次函数时研究完解析式后,研究的是函数图象,那么对于反比例函数我们接下来该研究什么呢?

生:该研究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了。

师: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探讨一下反比例函数图象该怎么画?

三:探求新知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提问:你能画出 的图象吗?

学生动手画图,相互观摩。

(1) 列表(取值的特殊与有效性)

x -8 -4 -2 -1 -1/2 1/2 1 2 4 8

(2)描点(描点的准确)

(3)连线(注意光滑曲线)

议一议

(1)你认为作反比例函数图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

(2)如果在列表时所选取的数值不同,那么图象的形状是否相同?

(3)连接时能否连成折线?为什么必须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

(4)曲线的发展趋势如何?

曲线无限接近坐标轴但不与坐标轴相交

学生先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而后小组汇报

做一做

作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

学生动手画图,相互观摩。

想一想

观察 和 的图象,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小组讨论,弄清上述两个图象的'异同点

相同点:(1)图象分别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2)都不与坐标轴相交(3)都是轴对称图形(y=x、y=-x)和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0,0)即坐标原点)

不同点:第一个图象位于一、三象限;第二个图象位于二、四象限

四:归纳与概括

反比例函数 y = 有下列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y = 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

(1)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象限,

(2)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象限.

五:课堂练习

(1)

(2)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是________,过点( ,____),其图象分布在_ __象限;

六:形成性检测

(1)已知函数 的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若ab0,则函数 与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可能是下图中的 ( )

(A) (B) (C) (D)

(3)画 和 的图象

七:反馈拓展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2/x与函数y=x-1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它们的交点坐标.

八:作业布置

(1) 作反比例函数y=2/x,y=4/x,y=6/x的图象

(2)习题5.2.1

(3)预习下一节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II

复习上节主要内容

(3分钟)

(5分钟)

运用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的方法,来研究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

由于初中学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没有经过入学选拔,所以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上面提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开放性,面向各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问题可答,从而激发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学重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利用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学会寻找研究的方向,会提出研究的课题,提高学习的能力。

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知识的重新建构,所以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及研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研究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使学生知道如何研究新问题,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12分钟)

引导学生正确画出反比例函数图象,并能归纳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有关性质.

在画第一个图象时,教师要在黑板上用三角板一步一步的示范,在重要地方再重点强调,直到整个图象的完成。只有以身示范,同学学习才有样可依,有了正确标准的样板,学生学习也变得容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严谨与严密的做题步骤以及做题的规范性。

注:(1)x取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数值

(2) x取值要尽可能多,而且有代表性

(3)连线时用光滑曲线从小到大依次连接

(4)图象不与坐标轴相交

在此学生若是回答图象是轴对称图象或者中心对称图象都要予以肯定,这些内容留给学生课下探讨,并鼓励提出问题的学生继续探索不要放弃。

(3分钟)

此时图象由学生仿照第一个在下边自己独立画出,并且监督学生,在有学生画的不对的地方及时指出,并使其改正后鼓励。最后在黑板上画出正确的图象,使学生自己画的图象与黑板对比。

(5分钟)

活动效果及注意事项 学生初次作非线性函数的图象,在作图过程中应给学生留有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连线必须是光滑的曲线

(4分钟)

培养学生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此中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性质

(2分钟)

与新课较接近的简化检测可以再次回顾所学内容,以及内容重点。这类题多为口算或口答,题目简单不过所学内容可以全部体现。

(5分钟)

这类练习要求动笔计算或者画图,有一定难度,可以深化所学内容。

(4分钟)

此题既是对函数图象画法的复习又是对方程求解的深化。其中蕴含了数形结合思想。

(1分钟)

巩固作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步骤,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与检讨: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画图,以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从直观感受到分析归纳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形成。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归纳类比,数形结合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此节课是动手画图,限于器材以及教学设备,图象显示不能用几何画板和投影仪,不过一笔一笔的教学生一个范例,既可给学生思考也可有学习的空间。

在由图象获取性质的时候有一些不足,以后教课时要注意引导,使学生较快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归纳出要得到的性质和结论。在这节课要多强调光滑曲线以及画法。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画出 的图象

(1)列表(取值的特殊与有效性)

x -8 -4 -2 -1 -1/2 1/2 1 2 4 8

(2)描点(描点的准确)

(3)连线(注意光滑曲线)

注:(1)x取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数值

(2)x取值要尽可能多,而且有代表性 三:练习

(3)连线时用光滑曲线从小到大依次连接

(4)图象不与坐标轴相交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y = 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

(1)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2)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1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意见.

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课本有关市煤气公司在地下修建煤气储存室等).

2.学生准备:(1)复习已学过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尝试收集有关本节课的情境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

反比例函数 y?k

x 是由两支曲线组成,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少;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二、讲授新课

[例1]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

(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多深?

(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进到地下15m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保留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此活动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关键是充分运用反比例函数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并且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师生行为: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和学生最后合作完成此活动.

在此活动中,教师有重点关注:

①能否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模型;

②能否利用函数模型解释实际问题中的现象;

③能否积极主动的阐述自己的见解.

生:我们知道圆柱的容积是底面积×深度,而现在容积一定为104m3,所以S·d=104.变形就可得到底面积S与其深度d的函数关系,即S=

所以储存室的底面积S是其深度d的反比例函数.

104 生:根据函数S= ,我们知道给出一个d的值就有唯一的S的值和它相d

对应,反过来,知道S的一个值,也可求出d的值.

题中告诉我们“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5定为500m2,即S=500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多深,实际就是求当S=500m2时,d=?m.根据S=104104 ,得500=,解得d=20. dd

即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20米.

生: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进到地下15m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m,即d=15m,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即当d=15m,S=?m2呢?

104 根据S=,把d=15代入此式子,得 d

S=104 ≈666.67. 15104. d

当储存室的探为15m时,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666.67m2才能满足需要. 师:大家完成的很好.当我们把这个“煤气公司修建地下煤气储存室”的问题转化成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时,后面的问题就变成了已知函数值求相应自变量的值或已知自变量的.值求相应的函数值,借助于方程,问题变得迎刃而解,

三、巩固练习

1、(基础题)已知某矩形的面积为20cm2:

(1)写出其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2)当矩形的长为12cm时,求宽为多少?当矩形的宽为4cm,

求其长为多少?

(3)如果要求矩形的长不小于8cm,其宽至多要多少?

2、(中档题)如图,某玻璃器皿制造公司要制造一种窖积为1升(1升=1立方分米)的圆锥形漏斗.

(1)漏斗口的面积S与漏斗的深d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厘米2,则漏斗的深为多少?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更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师生行为:

由两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可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对“学困生”要提供一定的帮助,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①学生能否顺利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②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体验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③学生能否注意到单位问题.

生:解:(1)根据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我们可以设漏斗口的面积为Scm,,漏斗的深为dcm,则容积为1升=l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3000 所以,S·d=1000, S= . 3d

(2)根据题意把S=100cm2代入S=30003000中,得 100= .d=30(cm). dd

所以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c㎡,则漏斗的深为30cm.

3、(综合题)新建成的住宅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只剩下楼体外表面需要贴瓷砖,已知楼体外表面的面积为5X103m2.

(1)所需的瓷砖块数n与每块瓷砖的面积s又怎样的函数关系?

(2)为了使住宅楼的外观更加漂亮,开发商决定采用灰、白和蓝三种颜色的瓷砖,每块砖的面积都是80cm2,灰、白、蓝瓷砖使用比例为2:2:1,则需要三种瓷砖各多少块?

四、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列实际问题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1)列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首先应分析清楚各变量之间应满足的分式,即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2)在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时,一定要在关系式后面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五、布置作业

P54—55.第2题、第5题

六、课时小结

本节课是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并且是蕴含着体积、面积这样的实际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明确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这是什么?可以是什么?逐步形成考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三篇: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课题 17.4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学反比例函数前已经学过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九下学习二次函数,教材的编写意图是由简单到复杂,先直线再曲线。因此学好反比例函数对以后学习二次函数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复习反比例函数时把一次函数与它进行对比更有利于学好函数的有关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课堂上能积极发言,思考,交流互动,形成了互助合作的好习惯.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相关内容,因此本节的学习中,师适当地引导之后.可放心地让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在练习的设置中可由浅入深,适当地提高,让生动脑思考,交流探讨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由实例领会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观察、比较、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函数知识体系。

3、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及想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难点是反比例函数性质的应用。

教学方法

鉴于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自主——交流——总结”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在教学中,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学法指导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

让学生小组交流总结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做到心中有数,学以致用。二.自主完成:

十个问题的设计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解析式的不同形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增减性,重点是巩固基础知识和一般的解题方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先自主完成,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精讲加深理解,。

第2,5,9, 10小题易错处必要时教师精讲。第5题强调 “必须限定在每一个象限内”,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平时在作业中错误率也较高,再次讲解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议一议(合作交流)

九个小组组内交流这三个问题的学习成果,达成共识后举手示意老师本组交流完毕。

组间交流学习成果,此时边分析边讲解,讲解时学生不仅要说出结论,更要说出思维过程(说做法、说思路、说规律、说关键点),教师要观察和帮助学困生或组。

教师指定三个组学生讲解,及时鼓励学生总结补充。四.能力提升

第1题是对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的考查

充分利用“图象”这个载体,随时随地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一学生板演解题过程。注重规范书写.第2题是对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与方程,面积的综合考查。学生代表分析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关注“学困生”;请两名学生上台分析.关注学生的思维。五.当堂检测:

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复习课主要复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应用等内容,夯实基础提高应用。

七、作业

能力提升第2题过程,课本64页习题17.5第5题

板书设计

17.4 反比例函数

1.定义

2.确定表达式 3.图象 4.性质

评价设计

本节课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抽问,和练习抽查等。教学中注意随时观察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表现,如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情感的参与和行为参与的情况;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如对学习内容的思维反应是否积极、跟进;课堂练习、答问的正确程度;练习的正确率等。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第四篇: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课件展示)

体育课上测试了百米赛跑成绩,那么时间t与平均速度v的关系是怎样的?你能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v吗?

问题2:(课件展示)

我们知道,矩形的'面积s与长a宽b之间的关系为S=ab,那么,当S=245时,长a宽b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

问题3:(课件展示)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3)已知某市的总面积为1.68×10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会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二、观察思考,明晰概念

1、这些关系式都体现了函数关系,它们是我们曾学习过的正比例函数或一次函数吗?

2、这些函数关系式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有何不同?

3、这些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4、各关系式中两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5、你能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吗?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小组讨论,领悟概念

1、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中有几个变量?

2、变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反比例函数还有其他形式吗?若有请指出。

4、反比例函数中,变量x、y和常数k有什么具体要求?为什么?

四、内化新知,拓展应用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请指出反比例函数中的k值。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2时,y=6。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4时,y的值。

3、当x为何值时函数y=x—2a—4是反比例函数?

4、已知函数y= y1+y2,与x成正比例,y2与x成反比例,且当x=1时,y=4;当x=2时,y=5。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x=—2时,求函数y的值。

五、课堂练习

师生共同完成教课书第40页的练习题。

六、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反比例函数有怎样的认识?

2、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有哪些?

七、作业布置

教材中本节习题17.1第1、2、4题。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复习反比例函数概念、图象与性质的知识点,通过相应知识点的配套练习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本章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能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会画出它的图象,并根据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增减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变式探究,正确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进一步体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教学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反比例函数复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获得问题解决后的乐趣,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并正确运用。

难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交流——总结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反比例函数,通过今天的复习课,希望大家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对反比例函数你了解那知识?

课件展示:

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与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有关的问题

课件展示:

忆一忆:什么是反比例函数?

要求学生说出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及其等价形式

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y= 5/x(2)y=x/4+2 (3)y= -5/3x(4)y=-7 x的-1次方(5)y=1/x+4

2、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们是什么函数?

⑴当路程s一定时,时间t与平均速度v之间的关系。

⑵质量为m(kg)的气体,其体积v(m3)与密度ρ(kg/m3)之间的关系。

3、若y=为反比例函数,则m=______

4、若y=(m-1)为反比例函数,则m=______ 。

(二)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问题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

2、图象性质见下表(课件展示):

3、做一做(课件展示)

(1)函数y=的图象在第______象限,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 。

(2)双曲线y=经过点(-3,______)。

(3)函数y=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内,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

(4)若双曲线经过点(-3,2),则其解析式是______.

(5)已知点A(-2,y1),B(-1,y2) C(4,y3)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y1、y2与y3的大小关系(从大到小)为____________ 。

(三)综合运用(课件展示)

一次函数的图像y=ax+b与反比例函数y=交与M(2,m)、N(-1,-4)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像写出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三、随堂练习

见课件

四、小结

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五、作业:

配套练习22页21、22题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3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意见.

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课本有关市煤气公司在地下修建煤气储存室等).

2.学生准备:(1)复习已学过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尝试收集有关本节课的情境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

反比例函数 y?k

x 是由两支曲线组成,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少;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二、讲授新课

[例1]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

(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多深?

(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进到地下15m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保留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此活动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关键是充分运用反比例函数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并且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师生行为: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和学生最后合作完成此活动.

在此活动中,教师有重点关注:

①能否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模型;

②能否利用函数模型解释实际问题中的现象;

③能否积极主动的阐述自己的见解.

生:我们知道圆柱的容积是底面积×深度,而现在容积一定为104m3,所以S·d=104.变形就可得到底面积S与其深度d的函数关系,即S=

所以储存室的底面积S是其深度d的反比例函数.

104 生:根据函数S= ,我们知道给出一个d的值就有唯一的S的值和它相d

对应,反过来,知道S的一个值,也可求出d的值.

题中告诉我们“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5定为500m2,即S=500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多深,实际就是求当S=500m2时,d=?m.根据S=104104 ,得500=,解得d=20. dd

即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20米.

生: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进到地下15m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m,即d=15m,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即当d=15m,S=?m2呢?

104 根据S=,把d=15代入此式子,得 d

S=104 ≈666.67. 15104. d

当储存室的'探为15m时,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666.67m2才能满足需要. 师:大家完成的很好.当我们把这个“煤气公司修建地下煤气储存室”的问题转化成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时,后面的问题就变成了已知函数值求相应自变量的值或已知自变量的值求相应的函数值,借助于方程,问题变得迎刃而解,

三、巩固练习

1、(基础题)已知某矩形的面积为20cm2:

(1)写出其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2)当矩形的长为12cm时,求宽为多少?当矩形的宽为4cm,

求其长为多少?

(3)如果要求矩形的长不小于8cm,其宽至多要多少?

2、(中档题)如图,某玻璃器皿制造公司要制造一种窖积为1升(1升=1立方分米)的圆锥形漏斗.

(1)漏斗口的面积S与漏斗的深d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厘米2,则漏斗的深为多少?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更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师生行为:

由两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可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对“学困生”要提供一定的帮助,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①学生能否顺利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②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体验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③学生能否注意到单位问题.

生:解:(1)根据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我们可以设漏斗口的面积为Scm,,漏斗的深为dcm,则容积为1升=l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3000 所以,S·d=1000, S= . 3d

(2)根据题意把S=100cm2代入S=30003000中,得 100= .d=30(cm). dd

所以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c㎡,则漏斗的深为30cm.

3、(综合题)新建成的住宅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只剩下楼体外表面需要贴瓷砖,已知楼体外表面的面积为5X103m2.

(1)所需的瓷砖块数n与每块瓷砖的面积s又怎样的函数关系?

(2)为了使住宅楼的外观更加漂亮,开发商决定采用灰、白和蓝三种颜色的瓷砖,每块砖的面积都是80cm2,灰、白、蓝瓷砖使用比例为2:2:1,则需要三种瓷砖各多少块?

四、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列实际问题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1)列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首先应分析清楚各变量之间应满足的分式,即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2)在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时,一定要在关系式后面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五、布置作业

P54—55.第2题、第5题

六、课时小结

本节课是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并且是蕴含着体积、面积这样的实际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明确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这是什么?可以是什么?逐步形成考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4

一、知识与技能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辨别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领悟反比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着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①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②能否用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③能否了解所讨论的函数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

分析及解答:(1);(2);(3)

其中v是自变量,t是v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n是自变量,s是n的函数;

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的形式,其中k是常数.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活动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xxm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的变化而变化;

(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立方体的高h随底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1)能否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2)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3)能否比较深刻地领会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分析及解答:(1);(2);(3)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不能为零.

活动3

做一做: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 相邻的两条边长为xcm和y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师生行为:

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生能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顺利抽象反比例函数的模型;

③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活动4

问题1:下列哪个等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

问题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4时,y的值.

师生行为: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并给予及时引导.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学生能否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分析及解答:

1.只有xy=123是反比例函数.

2.分析:因为y是x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的值.

解:(1)设,因为x=2时,y=6,所以有解得k=12

三、巩固提高

活动5

1.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3时,y= ?8.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y=2时x的值.

2.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学生独立练习,而后再与同桌交流,上讲台演示,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

四、课时小结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发认识一旦建立概念,即已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感知数学眼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

3.培养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列表,描点,连线,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通过观察图象,概括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有关性质,训练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 重点: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并认识图象的特点.

2)难点: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教学关键 教师画图中要规范,为学生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模板

教学方法 激发诱导,探索交流,讲练结合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教师画图,学生模仿

教具 三角板,小黑板

学法 学生动手,动眼,动耳,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包含课前检测、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小结、形成性检测、反馈拓展、作业布置)

内 容 设计意图

一:课前检测:

1.什么叫做反比例函数;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

(1)k为常数,k0

(2)从y= 中可知x作为分母,所以x不能为零.

二: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问题1:对于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0 )的图象与性质,我们是如何研究的?

y=kx+b y=kx

K0 一、二、三 一、三

b0 一、三、四

K0 一、二、四 二、四

b0 二、三、四

问题2:对于反比例函数 y=k/x ( k是常数,k 0 ),我们能否象一次函数那样进行研究呢?

可以

问题3:画图象的步骤有哪些呢?

(1)列表

(2)描点

(3)连线

(教学片断:

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反比例函数,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反比例函数,下面哪位同学说一下自己对反比例函数的了解。

生:我知道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属于反比例函数问题,例如,在匀速运动中当路程一定时,且路程不等于零,则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函数关系。

生:我知道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且k不等于0

生:我知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曲线。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关于反比例函数,相信大家还会知道一些,今天我们先讨论到这里.现在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研究一次函数时研究完解析式后,研究的是函数图象,那么对于反比例函数我们接下来该研究什么呢?

生:该研究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了。

师: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探讨一下反比例函数图象该怎么画?

三:探求新知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提问:你能画出 的图象吗?

学生动手画图,相互观摩。

(1) 列表(取值的特殊与有效性)

x -8 -4 -2 -1 -1/2 1/2 1 2 4 8

(2)描点(描点的准确)

(3)连线(注意光滑曲线)

议一议

(1)你认为作反比例函数图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

(2)如果在列表时所选取的数值不同,那么图象的形状是否相同?

(3)连接时能否连成折线?为什么必须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

(4)曲线的发展趋势如何?

曲线无限接近坐标轴但不与坐标轴相交

学生先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而后小组汇报

做一做

作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

学生动手画图,相互观摩。

想一想

观察 和 的图象,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小组讨论,弄清上述两个图象的异同点

相同点:(1)图象分别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2)都不与坐标轴相交(3)都是轴对称图形(y=x、y=-x)和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0,0)即坐标原点)

不同点:第一个图象位于一、三象限;第二个图象位于二、四象限

四:归纳与概括

反比例函数 y = 有下列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y = 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

(1)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象限,

(2)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象限.

五:课堂练习

(1)

(2)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是________,过点( ,____),其图象分布在_ __象限;

六:形成性检测

(1)已知函数 的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若ab0,则函数 与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可能是下图中的 ( )

(A) (B) (C) (D)

(3)画 和 的图象

七:反馈拓展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2/x与函数y=x-1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它们的`交点坐标.

八:作业布置

(1) 作反比例函数y=2/x,y=4/x,y=6/x的图象

(2)习题5.2.1

(3)预习下一节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II

复习上节主要内容

(3分钟)

(5分钟)

运用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的方法,来研究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

由于初中学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没有经过入学选拔,所以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上面提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开放性,面向各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问题可答,从而激发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学重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利用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学会寻找研究的方向,会提出研究的课题,提高学习的能力。

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知识的重新建构,所以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及研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研究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使学生知道如何研究新问题,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12分钟)

引导学生正确画出反比例函数图象,并能归纳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有关性质.

在画第一个图象时,教师要在黑板上用三角板一步一步的示范,在重要地方再重点强调,直到整个图象的完成。只有以身示范,同学学习才有样可依,有了正确标准的样板,学生学习也变得容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严谨与严密的做题步骤以及做题的规范性。

注:(1)x取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数值

(2) x取值要尽可能多,而且有代表性

(3)连线时用光滑曲线从小到大依次连接

(4)图象不与坐标轴相交

在此学生若是回答图象是轴对称图象或者中心对称图象都要予以肯定,这些内容留给学生课下探讨,并鼓励提出问题的学生继续探索不要放弃。

(3分钟)

此时图象由学生仿照第一个在下边自己独立画出,并且监督学生,在有学生画的不对的地方及时指出,并使其改正后鼓励。最后在黑板上画出正确的图象,使学生自己画的图象与黑板对比。

(5分钟)

活动效果及注意事项 学生初次作非线性函数的图象,在作图过程中应给学生留有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连线必须是光滑的曲线

(4分钟)

培养学生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此中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性质

(2分钟)

与新课较接近的简化检测可以再次回顾所学内容,以及内容重点。这类题多为口算或口答,题目简单不过所学内容可以全部体现。

(5分钟)

这类练习要求动笔计算或者画图,有一定难度,可以深化所学内容。

(4分钟)

此题既是对函数图象画法的复习又是对方程求解的深化。其中蕴含了数形结合思想。

(1分钟)

巩固作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步骤,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与检讨: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画图,以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从直观感受到分析归纳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形成。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归纳类比,数形结合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此节课是动手画图,限于器材以及教学设备,图象显示不能用几何画板和投影仪,不过一笔一笔的教学生一个范例,既可给学生思考也可有学习的空间。

在由图象获取性质的时候有一些不足,以后教课时要注意引导,使学生较快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归纳出要得到的性质和结论。在这节课要多强调光滑曲线以及画法。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画出 的图象

(1)列表(取值的特殊与有效性)

x -8 -4 -2 -1 -1/2 1/2 1 2 4 8

(2)描点(描点的准确)

(3)连线(注意光滑曲线)

注:(1)x取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数值

(2)x取值要尽可能多,而且有代表性 三:练习

(3)连线时用光滑曲线从小到大依次连接

(4)图象不与坐标轴相交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y = 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

(1)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2)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三种函数中的一种,是一类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函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反比例函数的例子。因此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意义的教学是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之前学习过函数,学生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另外在前一章我们学习过分式的知识,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的`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 情感态度: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立.

五、教学过程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

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请同学们写出上述函数的表达式

14631000(2)y= tx

k可知:形如y= (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x(1)v=

是自变量,y是函数。

此过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 由于是分式,当x=0时,分式无意义,所以x≠0。

当y= 中k=0时,y=0,函数y是一个常数,通常我们把这样的函数称为常函数。此时y就不是反比例函数了。

举例:下列属于反比例函数的是

(1)y= (2)xy=10 (3)y=k-1x (4)y= -

此过程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与练习让学生更加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问已知y与x成反比例,y与x-1成反比例,y+1与x成反比例,y+1与x-1成反比例,将如何设其解析式(函数关系式)

已知y与x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

k x?1

k已知y+1与x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 xkxkxkxkx2x已知y与x-1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

已知y+1与x-1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 k x?1此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为以后在求函数解析式做好铺垫。

例:已知y与x2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

(1)求出y和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求当x=1.5时y的值

解析:因为y与x2反比例,所以设y?k,只要将k求出即可得到yx2

和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之后引导学生书写过程。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最后学生练习并布置作业

通过此环节,加深对本节课所内容的认识,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六、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现有的认识基础上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应该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多练习巩固。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在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时,可适当复习一下第11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这样以旧带新,相互对比,能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2)注意引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看形式,等号左边是函数y,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自变量x在分母上,且x的指数是1,分子是不为0的常数k;看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由于x在分母上,故取x0的一切实数;看函数y的取值范围,因为k0,且x0,所以函数值y也不可能为0。讲解时可对照正比例函数y=kx(k0),比较二者解析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k0)还可以写成(k0)或xy=k(k0)的形式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补充例3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并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的函数解析式;

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4、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教学用具:直尺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

教学过程:

1、从实际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我们在小学学过反比例关系.例如:当路程S一定时,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

即vt=S(S是常数);

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a与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从函数的观点看,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可以分别看成自变量与函数,写成:

(S是常数)

(S是常数)

一般地,函数 (k是常数, )叫做反比例函数.

如上例,当路程S是常数时,时间t就是v的反比例函数.当矩形面积S是常数时,长a是宽b的反比例函数.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下面的例子仅供

2、列表、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 与 的图象

解:列表

说明: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反比例函数,无法推测出它的大致图象.取点的时候最好多取几个,正负可以对称着取分别画点描图

一般地反比例函数 (k是常数, )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3、观察图象,归纳、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前面学习了三类基本的初等函数,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里可视学生的程度或展开全面的讨论,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学习.

显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提出问题:你能从图象上发现什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呢?并能从解析式或列表中得到论证.(下列答案仅供参考)

(1)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可以扩展到k 0时的情形,即k0时,双曲线两支各在第一和第三象限.从解析式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xy=k,即x与y同号,因此,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的讨论与此类似.

抓住机会,说明数与形的统一,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

(2)函数 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x从左向右变化时,图象呈下坡趋势.从列表中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变化趋势.有理数除法说明了同样的道理,被除数一定时,若除数大于零,除数越大,商越小;若除数小于零,同样是除数越大,商越小.由此可归纳出,当k0时,函数 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同样可以推出 的图象的性质.

(3)函数 的图象不经过原点,且不与x轴、y轴交.从解析式中也可以看出, .如果x取值越来越大时,y的值越来越小,趋近于零;如果x取负值且越来越小时,y的值也越来越趋近于零.因此,呈现的是双曲线的样子.同理,抽象出 图象的性质.

函数 的图象性质的讨论与次类似.

4、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性质.大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数学学习要求我们要深刻地理解,找出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能数学地发现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给以一定的解释.即数学是世界的一个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

5、布置作业习题13.8 1-4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回顾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会反比例函数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模型.

2.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一步体会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1.回顾、梳理本章的知识:

如同已经学过的有关方程、函数的内容一样,本章内容分为3块:

(1)从生活到数学:从问题到反比例函数,即建构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2)数学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用数学解决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2.可以设计一组问题,重点归纳、整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一步感受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

(1)由形到数——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由图象的位置或图象的部分确定函数的特征;

(2)由数到形――根据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或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确定图形的'位置、趋势等;

(3)形数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2例如:如图,点P是反比例函数y?上的一点,PD垂直x轴于点D,则△x

POD的面积为________

3. 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求解一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例如: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薰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mg)与时间x(min)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现测得药物8min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含药量为6mg。

(1)写出药物燃烧前、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mg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多少时间,学生方能进入教室?

(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mg且持续时间不少于10min时,才能有效灭杀空气中的病菌,那么这次消毒是否有效?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0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利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说出它的性质;

2、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性目标

1、经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出它的性质;

2、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的练习中,我们画出了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发现它并不是直线。那么它是怎么样的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般的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k≠0)的图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质。

二、探究归纳

1、画出函数的图象。

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在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

1、列表: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列出x与y的对应值:

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在京各点点(—6,—1)、(—3,—2)、(—2,—3)等。

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上述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hyperbola)。

提问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

学生试一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

学生讨论、交流以下问题,并将讨论、交流的结果回答问题。

1、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和函数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2、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

3、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函数y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

反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注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没有交点;

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以上两点性质在上堂课的问题1和问题2中反映了怎样的实际意义?

在问题1中反映了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快,小华乘汽车比骑自行车到镇上的时间少。

在问题2中反映了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场的一边越长,另一边越小。

三、实践应用

例1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

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又由于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m+1<0,由这两个条件可解出m的值。

解由题意,得解得。

例2已知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的象限。

分析由于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因此k<0,而一次函数y=kx—k中,k<0,可知,图象过二、四象限,又—k>0,所以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

解因为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k<0,所以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例3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1时,y=-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由点A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的值,再验证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

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0).

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1时,y=-2.

所以,k=-2.

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所以。

点A的坐标为.

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不在这个图象上;

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不在这个图象上;

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这个图象上;

例4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

(1)求m的值;

(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1)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解得,m=-2.

(2)因为-2<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因为在第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当x=时,y最大值=;

当x=-3时,y最小值=.

所以当-3≤x≤时,此函数的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

例5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x厘米.

(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画出函数的图象.

解(1)因为100=5xy,所以.

(2)x>0.

(3)图象如下:

说明由于自变量x>0,所以画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是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分支.

四、交流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探讨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hyperbola).

2.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五、检测反馈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2).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3时,y=8,求:

(1)y和x的函数关系式;

(2)当时,y的值;

(3)当x取何值时,?

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所在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值.

4.已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A(2,-m)和B(n,2n),求:

(1)m和n的值;

(2)若图象上有两点P1(x1,y1)和P2(x2,y2),且x1<0-->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接下来主要讨论了反比例函数在体积、面积这样的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的特征我们都研究过了,那么,我们学习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是为了应用。

[师]很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究竟反比例函数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

问题: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的情境。

第五篇:18.3 反比例函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经历画反比例函数图像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画函数图像的基本方法;结合图像归纳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演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体现极限思想。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教学难点】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梳理函数相关知识、建构函数基本知识框架

2、复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引入课题

二、新课开始

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首先,画反比例函数图像(以

为例)描点法作图(教师演示)

(学生)结合图像思考问题:①得到的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②曲线有几支?③它们的两端发展趋势如何?

小组讨论:曲线两端的发展趋势。辨析:以上四个图形符合的是哪一个? 学生尝试动手画反比例函数 的图像

学生:(谈体会)画反比例函数图像要注意什么?(教师归纳)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叫做双曲线,它有两支。

学生练习:画 的图像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师展示所画四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观察图像并思考: ①函数图像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

②在每个象限内,随着x的增大,y的值怎样变化? ③图像的每个分支都向两方无限延伸,它们可能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教师)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学生)对比: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归纳其异同点:

注意点:反比例函数中需强调在每个象限内,而正比例函数不需要。(教师借助几何画板进行讲解)

三、新知运用

1、反比例函数:

一、新知运用

1、反比例函数:、,其中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的是__________,在其图像所在的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是____________.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第二、四象限,那么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像经过第________象限。

3、如图所示的函数图像,它的函数解析式可能是()

,其中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的是__________,在其图像所在的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是____________.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第二、四象限,那么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像经过第________象限。

3、如图所示的函数图像,它的函数解析式可能是()

五、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了什么知识?

2、在你所学习的新知识里,你认为要注意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下载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内容解析 本课是反比例函数这一章的第一课时,其主要功能是在学生学习过的一次函数的基础上,通过......

    《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7.4《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甘谷县西关中学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 执教年级:八年级(2)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

    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鲁教教版八年级(下)数学第九章《反比例函数》的复习课。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又是基础函数......

    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登封市嵩阳中学 九年级教学组 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反比例函数的形式、性质、应用。 复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掌握......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宁夏海原县三河中学(黒城中学) 邓永明 755200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 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兴隆中学 贺吉祥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接受了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图象及性质之后的“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用函数......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第1课时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 ——面积问题与装卸货物问题 一、新课导入 1.课题导入 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反比例函数,看到了反比例函数......

    第6章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 德艺学校 欧阳鑫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作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探索和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