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播音创作业务
《播音创作业务》大课教案
时间:2008-9-7
播音创作业务
——大课教案(本科)
刘力军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主持系
《播音创作业务》大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及对典型作品的分析、教师示范、提问、讨论等各种形式,使学生明确新闻播音的位置和新闻播音员应具备的素质,掌握新闻播音的特点和要求,充分认识新闻播音是广播电视传媒中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为日后新闻播音技能训练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 新闻播音概论
第一节 新闻播音的位置
第二节 新闻播音员应具备的素质
第三节 新闻播音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提问
1.你都关注哪类广播电视新闻节目? 2.你喜欢哪位新闻播音员、主持人的风格?
(二)展开讲授:
第一章 新闻播音概论
第一节 新闻播音的位置
一、广播电视的形象代表
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舆论机构,新闻是广播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播音员是以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为主要工具,在话筒镜头前进行播音创作。播音员是节目创作群体的代表,是“出头露面”为广大受众服务的新闻工作者。全体广播电视工作人员从节目的策划、采访、摄录、编辑、制作、合成、审片、播出、发射直到把节目送到千家万户,都需要新闻播音这个环节把国内外最新消息准确、鲜明、生动地播送给广大受众。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功能主要表现在听觉和视觉上,视听功能的发挥要在很大程度上靠新闻播音员的整体形象地发挥。新闻节目是经过记者的采访、编辑合成后,由播音员播送出去的,播音员必需把文字稿件传化成有声语言后才能作为成品播送出去,可以说播音员是处于新闻节目传播的前沿,节目中的所有运作工序,最后都汇总到话筒前的这一道工序上来完成。播音工作整合了幕后的所有工作,又在话筒或幕前与观众直接见面。他们可以从播音员的有声语言中感受到新闻节目的意图、倾向,从策划节目到完成播出的整体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新闻素养、文化底蕴以及工作状态等,新闻播音员的播音工作是最后一个环节可以说尤其显得重要。没有新闻播音员的这个工作环节,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无法走向受众。大量的幕后工作的劳动成果都要通过新闻播音员的有声语言的创作得到体现,新闻播音员的形象,观众往往认为就是广播电视的形象代表,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代言人。
二、新闻播音极具新闻性
广播、电视传播的主体应该是新闻节目。新闻播音员是为受众服务的新闻工作者、是党的宣传员、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他们必须具备所有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思想觉悟、政策观念、文化水平、理论水平、知识底蕴、生活体验、新闻敏感以及纪律观念、道德观念、热诚态度、敬业精神。
广播中的新闻播音工作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新闻性。新闻性强调真实可信,同时也强调传播优势和传播效果。电视新闻节目的播音不是依靠表演,而是依靠转述,在充分备稿的前提下,向观众转述出去,可以说,新闻播音员不是演员,稿件也不是台词。播音员以质朴的新闻人的身份播送稿件,而不是塑造一个人物形象去向观众表演,这就是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也是新闻具有倾向性这一社会形态所在。另外,新闻播音员对所播新闻稿件的转述要准确、鲜明、生动,客观叙述、直接面陈,播音员处于一种与观众真挚的“交流”之中,增强了新闻的可信度。广大受众在收音机、电视机前直接感受到播音员的存在,直接从播音员的陈述中来接收国内外新闻。新闻播音员是广播电视的“前沿”、“门面”,在观众的心目中是党的政策的传达者,是党的舆论阵地的代表。通过播音员的播音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声音。人们把广播电视比作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是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形象化概括。新闻播音工作是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新闻播音员首先是新闻工作者,是党的“喉舌”,其次才是语言艺术家。广播电视以新闻为代表,作为党和国家舆论工具的这一政治属性和世界上所有国家广播电视的基本属性归根结底是一致的。
三、上传下达的结合点
新闻节目的播音员在话筒、屏幕前除了传播信息的作用外,还要发挥导向的功能。播音工作不是播音员个人的言语活动,新闻传播的渠道是双向的,既要下达,又要上传。播音就是上传下达的结合点。广播电视是教育、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最强大的现代化的工具,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通过新闻播音员的工作,广大受众了解了党的方针政策,明确了前进的目标,会更加增强他们的信念、鼓舞他们的斗志。广播电视新闻要求新闻播音员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对党和政府制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宣传和解释,并通过反馈信息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日臻完善。同时新闻播音员还在第一时间里反映着改革开放发生的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新人物、传递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和呼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并使二者横向交流。新闻播音工作已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四、公众形象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是大众传播,它不应等同于人际传播。新闻播音员具有重大的历史使命。在话筒、屏幕前他要对千万人说话,要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才会有可信度。在节目中要有意识的强化节目中需要的自我,而弱化节目中所不需要的自我。要尊重新闻价值,排除有碍于新闻播音的杂念、形式、做法。任何轻浮的举动以及我行我素,都会导致节目的失败,如果失去观众的信任感、公信度,将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新闻播音员处在传播过程中的终端,直接面对使观众,以有声语言为主干、出头露面驾驭节目的进程是他们的职责。他们注重的是节目的后期工作,也就是话筒、屏幕前的工作如何,整个节目的完整性如何,当然播音员是他们注意的亮点。在节目前期的工作中,节目运行程序的各个环节各司其职、尽显其能、分工合作,在话筒屏幕前与受众见面时已融为一体。在这里不允许节目的终端-播音有一丝的疏漏。它是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的咽喉要道,它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把前期合作的成品奉献给观众,它体现出的是集体的智慧。从最初的节目内容的来源、方针的把握,到采编、修改、审定,融入了集体的心血和智慧。新闻播音员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应该说是节目的程序把我们推到了台前的屏幕上,是工作性质把播音员推到了前台,为千千万万的受众所熟悉、所瞩目,并不是播音员有多么大的了不起,并不是播音员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观众熟悉你,只是说明播音员是公众人物。
第二节 新闻播音员基本素质
一、政治素质
在广播新闻节目播出中,党性的高度和深度决定每篇作品播出时的思想境界的高低优劣。党性原则是马列主义新闻观的基石,新闻播音员的政治素质主要体现在党性原则上。一个合格的新闻播音员必须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为自己的生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自觉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新闻播音员既要传达党的声音又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作为文稿的转化物播送出去,当然就具有了与受众交流的直接性。这种直接性是语言音声性所特有的。它具有超越空间、克服文字障碍的、广泛而又迅速传播的优越性。受众所接收到的声音信息给他们以强烈、鲜明的感觉。受众从新闻播音员的有声语言中理解政策精神、把握形势发展趋势并获得大量的国内、外新闻和信息,从而受到启迪、增加信心、受到鼓舞、获得教益。许多听众通过新闻播音员提供的信息,从对播音员语气的感受、体味中具体的把握方针政策,并用来指导工作。新闻播音员稍有不慎,强调并非文稿中应该强调的非重点内容、段落、或词语,那就有可能偏离了原文稿中应该强调的具体的方针政策,即使是个别失误也会给实际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一个合格的新闻播音员必须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为自己的生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自觉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不能仅仅简单的“照本宣科”。虽然新闻播音员播出的每一篇文稿不都是具有指导性的,有许多是个人意见或个人观点,但是广播媒介,尤以广播新闻的主要言论,有关国内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报道应当是代表政府的,而不是代表个人的。党的新闻事业是要代表党和政府说话的,是要按照党的方针和路线政策来发表议论、指导工作的。新闻播音员应该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新闻播音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
二、导向意识
新闻报道与导向是两个概念,但是新闻报道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导向,导向从本义上看,有指导行动和发展的方向的意思,在这里当然是只要引导广大观众的思想、认识、行动。而受众的思想,认识、行动的产生,跟从新闻广播中得到的某种信息、某类观点有关。由于广播新闻的传播迅速、广泛的特点,他已成为广大听众获取信息的最佳传播工具。无意之中观众便与新闻广播之间形成了某种默契,即新闻所传播的就是事实,就是大家所关注的。事实是任何一种大家的说法、看法,对于形成普遍的认识是重要的。可以说在一段时间里广播新闻对所报道的某个事件关注的程度和报道的角度,一定会影响或左右着听众的想法和判断力、也就是影响着导向。新闻强调用事实说话,通过事实产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估量的。
新闻传播活动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在整个策划、采集、制作传播的过程中,无不渗透着传播者的立场、倾向、观点,广播新闻播音员亦是如此。由于新闻播音员本身具有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存在,他会对文稿中的人、事、物、理等刺激物产生一定的估量、判断和评价。肯定所是、否定所非,进而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面对广大听众则是郑重、热情、平等、亲切。这种从文稿、从播讲目的需要出发的褒贬、张扬,毫不隐讳、十分鲜明,以便潜移默化的影响观众、引导观众的思想行为。因此新闻播音员要具有导向意识。
社会的进步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即需要物质的力量,也需要精神的力量,这其中自然包括舆论的力量。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对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错误的舆论导向则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社会主义的广播电视事业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宣传机构,在它的诸多功能中,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的功能是最基本的。他要求新闻工作必须始终不渝的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以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保障。
近几年有人提出“新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是一种商品,将按商品流通规则生产和消费”。在这种错误思想影响下,一部分人说,为了扩大收听率,提高经济效益,广播要以市场要求为导向,听众喜欢什么就播什么,以稿谋私,以栏目谋私,“有偿新闻”也就不胫而走。提出新闻商品化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涉及一个基本观点:新闻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带有竞争性,又具有导向性,对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们的道德建设发挥着正面的效应,它不能一切围绕市场与受众的需求来安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工作一方面进入市场,为市场经济服务,另一方面又要站在市场之上,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反映市场,引导市场。决不能用市场经济规律来代替新闻工作的原则。
新闻播音员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地理解稿件的内容、立场、观点和感情,就要把自己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积极的参与者。要尽可能多的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社情民意,特别是对某一阶段的社会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准确的了解、冷静的思考,这样才能对文稿有正确地理解、准确的表达。
三、创作道路
坚持党性原则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的宣传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新闻播音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决不是机械的重复一些政治口号、机械的去播读,而是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党和政府的政治观点、方针、政策准确地、生动地体现和贯注到电视新闻播音中去,让所播出的新闻更具感染力、吸引力,使电视观众爱听、爱看。
从宣传形式上看新闻播音是一种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所以它除了具有新闻的属性外还属于语言艺术范畴。它也要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加强语言的清晰度,运用发声学的理论是声音、气息自如优美,还要运用朗读学、表演艺术的理论熟练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使新闻播音的有声语言更具有逻辑性、情感性和丰富性。让语言表达技巧融入到文稿之中,这样才能使新闻播音更能体现政策分寸,更能鲜明的体现是非和美丑,更生动的传达时代精神,否则就会成为没有灵魂的空壳。在新闻播音中要充分发挥播音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必须遵守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那就是站在无产阶级党性和党的政策立场上,以新闻工作者的特有敏感,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准确及时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理解稿件—具体感受—行之于声—及于听众”的过程,以积极的话筒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达到题材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稿件的精神实质,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遵循正确的创作道路,新闻播音员除了日常的学习和积累外,在这个阶段特别要求新闻播音员发挥作为创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技巧,以敏锐的感触、热情的创作去完成新闻节目的播出。
把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中也会呈现创作的多样性。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和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是紧密相连的,只强调情感,易使技巧得不到充分展示;而只强调技巧,有了技巧就有了一切也会走上技巧之上的邪路。应该是有声语言“声情并茂”,情发于内而声形于外,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情感是起主导作用的,而技巧是起反作用的。没有感情的声音是空洞的声音而没有技巧的声音,当然也是没有色彩的,单调、乏味的声音是不会吸引观众的。
四、责任意识
新闻节目播音不是播音员的个人活动,而是严肃而认真的传播工作。播音员在工作中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而这个人不仅仅是播音员而是社会化后的人的抽象代表。播音员以小我的角度和状态来阐述大我的现状,就是说播音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只有严肃认真,才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播音前应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创作原则的酝酿、创作状态的调整。播音稿件要迅速及时的播出,播音员不能敷衍了事而应精神集中、从容镇静。在屏幕前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可随意而为之。一个字音、一个停连的差错,都能反映出创作态度的问题。应努力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稿件内容。
播音文稿题材、体裁的多样要求播音员要有广博的知识做底蕴,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驾驭文稿的主动权。阅历的欠缺、知识的浅薄,会使话筒前的有声语言失去活力。同样把话筒前的播音看成儿戏,漫不经心、松松垮垮,表面上也许没有差错,但听众会感觉到你在应付差事,久而久之广播新闻的可信度就会下降,播音员的威望也会下降。
新闻播音员应该积极进取,应该认识到有声语言的创作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既不应该漫不经心,也不应墨守成规,每一次播音都不应该把它看成是前一次播音的体现和重复。播音创作的灵魂就是一个新字,要做到常播常新。
在广播电视的传播中,从播出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政策精神,从工作中的组织纪律到各个程序的密切配合,都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甚至产生自由化倾向,这是不允许的。把节目看成是自己的天地,把同行的建议和领导的审查看成是干涉,一意孤行,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应不断提高新闻播音员的素质,加强纪律意识,以保证电视新闻的安全播出。
第三节 新闻播音的特点及要求
一、新闻播音的特点
新闻播音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以新动人。所以“用事实说话”是播音员运用新闻播音语言首先要再现的一个特点。“事实胜于雄辩”,这是人们熟知的道理。新闻价值主要体现在新闻事实上,是靠事实本身的力量打动和影响听众的。
“用事实说话”在新闻播音中的体现首先是真实感的获取与表达的问题。所谓真实感,就是播音员依据新闻稿件提供的真实材料,通过情景再现等一系列播音创作思维活动,把自己并未亲历的事件,加工成似乎是自己亲身去采访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一样。这种对新闻事件耳闻目睹、亲临采访的感觉的语言体现,我们就称之为新闻播音的真实感。
新闻播音当前多数是以新闻稿件为依据的再创造活动。新闻稿件所报道的事实,大多数不是播音员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一次新闻节目有很多条消息,它们反映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领域所发生的不同事件,要播音员事事目睹、事事亲历也是不可能的。这样,播音员在新闻播音的再创造活动中首先就遇到一个“有无其事”的问题——报道的真实性问题。如果播音员对所报道的事实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在再创造活动的过程中就不会发挥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话筒前就会感到心虚。如果对真实性的问题漠不关心,只是抱着单纯任务观点去工作,他的播音就必然失去有声语言的感染人的活力,成为平淡无味的念稿。只有对我们广播所报道事实的真实性确信无疑,树立坚定的真实信念,在再创造活动中才能调动起自身的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信心十足地去完成传播任务,因此树立真实的信念是新闻播音再创造活动中能否充分体现“用事实说话”这一特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真实感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一是把稿件中的新闻事件加工成自己耳闻目睹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二是以记者身份出现在现场的采访意识。
新闻节目的内容包含了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其中一部分的真实性是明显的,真实感的获取也不太困难。如重要的会议信息,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等我们较为熟悉的事情。但更多的情况是我们不熟悉,甚至没有听说过的,那么对其真实性的认识和真实感的获取就很不易了。所以播音员如果没有生活的深厚积累和广博的知识,缺乏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新闻敏感和符合于新闻工作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很难把握新闻事实的特点,很难获取到真实感的,新闻播音的“用事实说话”这一特点,就很难得以体现。
“以新动人”是构成新闻播音特点的又一重要因素。
只有事实,但如果它不是新鲜的事实就不是新闻。新闻播音的真实感体现了新闻事实的真实性;新鲜感体现了新闻事实的新鲜性。这两者结为一体,密不可分,构成了新闻播音所独具的特色。所谓新鲜感,从听众接受的角度讲,就是要使听众鲜明地感受到播音员报道的是他们关心或感兴趣的最新鲜的消息,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并从中受到感染。
从播音创作的角度讲,新鲜感是否可以这样概括:把刚刚在事件发生现场所见所闻迅速地报告给听众的迫切感。
播音员的新鲜感是在多种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的创作活动。这些因素往往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几种因素的合力形成的对播音员感官的刺激。只不过因情况的不同,某种因素对播音员的刺激显得更加明显,更加突出,使播音员最易于捕捉到、感觉到而已。据此,我们可以把这些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时间的因素,稿件内容的因素,稿件形式的因素,听众的因素。
新鲜感(或曰新闻播音创作灵感)的产生带有突然性,但它又是事物的必然性的特殊反映。它是在播音员的日常积累和丰富的创作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播音员把全部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具体的新闻播音再创造的活动上,在认真地思索,艰苦地探求时产生的。不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临时乞灵于新鲜感的降临,新鲜感对于这样的播音员是不予惠顾的。
二、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
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就是:
(一)叙事要清楚;
(二)新鲜感要强。
(一)叙事要清楚
透过稿件文字还原新闻事实,在播报之前不仅要做到“知其然”,而且还要略知其“所以然”,这是将新闻事实叙述清楚的前提条件。新闻内容包罗万象:有的是简单的消息,有的却是引人注意的动态或是发人深省的现象,所以在凭借稿件文字了解事实表象之后,往往还需要探求其深层含义。这就需要我们将这一事实摆在它特有的时空坐标上,上挂政策,下联实际,明确其宣传背景的宣传目的,广义备稿在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断积累知识,学习政策,了解实际,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程度是每一个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所必须的,否则只能做一个“匠人”,停留在见字读音简单成句的水准。业内人士常说:“播新闻不难,播好新闻可太难了。”恐怕道理就在这里。
新闻稿件的结构有它的体裁特征,熟悉其导语、主体和结尾(有的还有背景材料)的三段式结构,对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把握新闻事实十分重要。而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则要分别注意以下问题:
分析确定导语的语句重心,避免语势平直架起。导语“纲举”鲜明,导向清晰,新闻事实本质便一“耳”了然,而后的新闻主体部分方可顺其势“目张”明了。
新闻主体部分是事实的展现部分,最忌讳的就是摆单句,摆成一片散沙或一团乱麻。应该从宏观入手,先确定重点和划分层次,通过语流曲线的对比变化将重点突出,将层次内部集中,将层次间的转换显露。尔后,再一步步地走向微观落实,如层次内部的相对集中,是通过关联密切的语句关系和每一语句的准确表达来实现的。在这一环节,处理好句子,强化句与句间的关联至关重要。
明确背景材料的用途,充分发挥内在语的作用,避免直白肤浅和故弄玄虚,不躁不饰地将背景材料交代透彻,这样才能使新闻内容更加重点突出,使新闻价值所在更加明确。
结尾部分要注意与消息全篇的呼应,将语气自然过渡转换,自信平稳地将句尾“蹲住”,给人以结束感,并将新闻内容引向深化。
为了在快速运动的语流中仍能将事实叙述清楚,首先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做保证,比如,明亮、坚实的声音,通畅自如的气息,标准清晰的字音,灵活的口齿等等。这些是需要在持之以恒的锻炼中逐步加强的,在新闻播报过程中切不可着意去调整、改进某一项目,或是着意去展现某一项目,瞬间对内容的疏忽都会直接影响语意的清晰度,使事实含混。
(二)新鲜感要强
“我们的新闻播音要用时代的新鲜气息吸引和感染观众”,这种新鲜气息来源于播音员对新闻事件、新闻稿件的认识和感受,而这些又直接受到他个人的政策水平、新闻敏感度和知识结构状况的影响。一个新闻事件发生,一篇新闻稿件到手,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到新鲜点、感受到新意,是要有一个积累、熟练过程的,每一个新手要不厌其“繁”,才能有日后的其速、其准。开始的时候可以先摸索在广阔新闻背景中绘制这一新闻事件的坐标图。这些,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现在要谈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再在同一时期的不同事件的类比中或对同一事件的各种报道中(横向比较),和同一事件的不同时期的变化对比中(纵向比较),找到它的特别之处即新意所在。新意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事件新、政策新、思想新、角度新、形式新、听众新等等。稿件的新意被播音员的主观感受强化并向宣传目的的方向转化,这便形成了一股内驱力,通常把这种力称为播讲愿望。不同体裁稿件引发的播讲愿望都会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新闻稿件刺激产生的播讲愿望可大体地概括为“先睹为快之后产生的欲先吐为快的冲动”,这不仅是新奇感得到满足和得以宣泄的愉悦,更是宣传目的得以实现的愉悦。以上这种有特色的播报愿望在播报过程中被有声语言的反馈不断加强,再反过来驱动有声语言,更加有活力,有新鲜感地顺畅向前。这就是新闻播报的创作形态,它的源头是“新意”,它的归宿是播报语言的新鲜感。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传达新意,体现新鲜感,我们在驾驭具体语言技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膈肌活跃,气息带有明显的弹发跳跃感;声音明亮、轻松,字音饱满有力度;语式常扬,语气明朗有兴致;节奏简捷、明快顺畅。
三、广播新闻播音与电视新闻播音的表达特征比较
(一)有声语言是广播新闻播音创作的唯一手段。
广播新闻播音与电视新闻播音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其共性在于,二者都以有声语言表达为创作手段,所不同的是,广播播音是唯一手段,电视播音是主要手段;电视新闻播音比广播新闻播音复杂、繁琐,有副语言参与,关注点相对多。广播适应的是听觉语言,听众只能感受语音形象,既然、看不见文字形体,也看不见播讲人的形象。广播内容的表达,以及和听众的联系与感情交流,几乎全靠语言的声音,它是广播播音创作的重要手段。
(二)广播新闻播音的语速比电视新闻播音稍慢。
广播传输方式的受限性,对广播播音质量的清晰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广播新闻播音语速不能太快,不能超出人的生理、心理发出和接受信息的阈限。否则播者不易对所播内容心里过滤后再说出,并且字音不完满。而受者也来不及破译所接受的信息和输理其内容,从而导致播者不易说清内容,受者也不能听清内容。总之,所播的新闻内容让人听不清楚,那将会使传达的信息耗损。电视新闻口播,播音员说话的大多口型都一目了然地送入观众的眼帘,从而,进入其大脑,快速启动其认知语言系统,辅以言语、知识积淀。这样,电视观众对播音员口播内容的吸收和理解可易于并快于广播播音。
(三)广播新闻播音对咬字发声的能力要求高。
相比电视新闻口播,广播新闻播音仅有听觉一个传达途径,它是通过传输设备利用电波进行传递的,从生理、物理角度讲,播音员为了使受众接受信息更清楚,便不得不用加强咬字力度的方式来求得理想的播音效果。所以,广播新闻播音对咬字发声的能力要求高,更加注重播音发声声音集中均匀,对比适度,纯净度高,音高、音强的变化不宜太大,但是在其他声音背景中应具有较强的穿透力。所以,播音员应该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声音,注意锻炼自己的声音,并学会驾驭自己的声音,使之成为得心应手的创作手段。
思考题:
1.新闻播音的特点有哪些? 2.新闻播音如何做到叙事清楚? 3.为什么播报新闻时新鲜感要强?
4.广播新闻播音与电视新闻播音的区别是什么?
第二章 新闻播音的文案准备和稿件的有声表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及对稿件的分析、示范引导、提问、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深刻认识新闻播音广义备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狭义备稿的基本方法,使之在播音备稿中能做到快速、准确理解稿件,为诉诸有声语言表达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第二章 新闻播音的文案准备和稿件的有声表达
第一节 新闻播音广义备稿
第二节 怎样理解新闻稿件
第三节 新闻稿件的有声表达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回顾上次课要点
(二)展开讲授:
第二章 新闻播音的文案准备
第一节 新闻播音广义备稿
我们在新闻播音之前,拿到稿件后,首先要备稿,也就是狭义备稿,是就具体稿件而言的,而狭义备稿是建立在广义备稿基础上的。现在我们具体讲新闻播音的广义备稿。
我们所播出的新闻稿件内容非常丰富,有国内的,有国际的,有时政、经济、工业、农业、军事、文化、科教、体育各个方面,这么大的信息量,而且在短时间内要很快理解稿件内容,准备播出,就需要我们平时要加强学习,勤劳苦练,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胜任播音工作。单靠当时是远远不够的,广义备稿是基础,打好这个基础,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策观念,具有新闻敏感性。这绝不是套话,假如没有这方面的素养,就有可能胜任不了这项工作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从本质上说,不是个人的行为,它代表的是电台、电视台这一党和政府的宣传与论工具的群体形象。播音员、主持人在话筒前、屏幕上的言行常常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更是如此。否则,就会在政治上犯错误。这种事例是很多的。因此,就要求我们平时应当加强政治理论和政策的实习,要关心时事,保持敏锐的政策敏感和新闻敏感,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稿件和节目的精神实质。我们来举两个例子:
某部队认真组织实施育才工程,喊响了“对战士的今天负责、为战士明天着想”的口号。通过调查摸底,针对35%的战士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开办了初高中文化补习班和厨师、汽车驾驶等专业培训班。几年来,已有732名战士经过培训获得了当地劳动部门颁发的技术等级证书。
(根据国有有关规定,征招城市兵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农村兵员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而稿中为了突出培训成果,竟宣布有35%的战士为文盲、半文盲。这样的稿件播出后,在观众的心中形成的结论无外乎两种,一是报道失实,对媒体的信任动摇;二是对征兵工作产生怀疑,进而怀疑社会教育事业和国民素质影响很不好。因此这样的报道无论从价值因素还是社会因素的角度都不能采用。所以,作为我们播音员要有把关意识。)
某某乡是有名的贫困乡,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文化教育水平低,全乡没有一所像样的小学。但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筹资130多万元建成了一所一流水平的乡中心小学。
(这是一篇表扬稿,事情是真实的,新闻写作也流畅,乍一看,是一个好典型。但文中没有说明130万元资金的来源,是贷款呢?还是摊派呢?还是集资呢?是否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呢?另外,在尚未脱贫,还需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乡巨资兴建一所“一流水平”的小学,是否符合当地实际呢?是不是应该先建几所“像样的”小学,解决更多孩子的入学问题呢?这样的新闻事实只顾了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虽然具有真实性,却缺乏合理性)。所以,做为播音员,新闻工作者,就要具有新闻敏感,要关心时事,要有政策观念。
二、要不断提高文化水平,扩大知识面。
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具有内容丰富的特点,所所播稿件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学科,没有较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储备,就很难胜任工作。例如,某台的播音员把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把“天姥(MU)”的“姥”念成“姥”(LAO)。“把人口自然生长率降到14%,”错播成“14%”。(他把“%”分号看成是“%”分号后加个句号)造成重大政策失误。这些失误调对稿件的理解、感受,然而头脑中没有大量丰富预存的知识、信息作为参照,就不可能有准确的理解和深刻的感受,就不会表达出稿件,节目的深刻内涵。假如连稿件都看不懂,(我们学生中有此现象)自己都没理解,别人自然就听不懂。更不上快速理解稿件。所以,文化知识是基础。另外,深厚的文化修养还是构成播音员、主持人良好气质、风度的因素。文化的缺陷、知识的不足都会通过声音和形象表现出来。扎实的业务基本功和较强的能力素质。这里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吐字用声的基本功,是指吐字是否清晰,声音是否圆润,普通话是否标准。我们必须结合播音特点进行练声,平时准备不好,进播音室就盯不下。
二是语言技巧的基本功。我们光理解了稿件还不行,还要靠我们去用语言技巧去表达,去体现。假如这方面功夫不过硬,播起稿件方法单一,语言呆板,很难表达感情和内容实质。而表达技术的练习,并非一日之功,只有天天练习,反复琢磨,才能做到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三是快速准备稿件的基本功。分析理解稿件这是播音员应具备的一种能力。要练就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文章的主题,播出目的、内容的重点,所应持的态度和播出的基调,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坚持有意识的去坚持练习,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分析稿件的准备工作。(如:美国世贸大楼被炸这样的突发事件就没有时间备稿,可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快速备稿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广义备稿的范围,在平时养成,坚持不懈才能收到成效。
第二节 怎样理解新闻稿件
稿件是播音创作的基础,要想学会播报新闻,必须先学会看懂新闻稿,也就是理解新闻。大家都知道,我们这里所说的新闻是专指新闻消息的,消息是什么呢?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真实——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它所报道的内容一定是真实、准确的事实。新鲜——它所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或新近才被揭示出来的。
有价值——新闻事实并非一般新鲜事,它一定具有特定的新闻价值,比如:国内外大事,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动态变化,与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被普遍关注或感兴趣的信息等等。
简短扼要——它是对事实简明、扼要的概述,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传播快捷——它对事实的反映敏捷、信息容量大、传播手段先进,即可用最快的速度传播最大的单位信息量。
以上这些新闻稿件的特点,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对以后新闻播报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
表面看一篇字数不多的新闻稿件没有什么难懂的,但是要能透过文字准确地还原新闻事实,并且能将它恰当地摆放在广阔的时空面上、摆放在特殊的宣传背景里,真正地把握住其宣传目的,却是十分不容易的。有些新闻播音员播了很多年,却还总是被人批评说“太浅了”,甚至被刻薄地认为“有嘴没脑子”,原因恐怕就在于对稿件的理解太表面化,没有真正读懂稿件。一个播音员倘若习惯于不动脑筋,长此以往只能沦为将文字翻译成声音的机器,纵使他的声音再悦耳,语流再畅快,一旦整条信息被字儿化失去了内容,便失去了传播的意义。这种可悲的局面,是我们从一开始学习时,就应警惕,努力避免的。下面我们将逐一地讲解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准确、深刻地理解稿件。
一、熟悉新闻稿件结构,了解基本事实
新闻稿件有着自己特殊的结构形式,熟练地掌握其特点,对于清晰、快速地了解事实,对于以后用准确、明了的有声语言叙述事实是极为重要的。
新闻稿件一般是由导语、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消息在主体部分中增加背景材料,也有的没有导语或结尾,在篇幅较短的消息中,导语、背景或结尾可能不是以独立的段落出现,仅仅是一两个单句。导语部分,它以最简短的语言,引导受众了解事实概要并提起欲知全部事实的兴趣;主体部分,它以具体的新闻事实材料,一步步地将导语中点出的问题交代清楚;背景部分,它借对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环境、条件等背景材料的介绍或技术性术语的解释,使受众更清楚地了解事实和它的意义及价值所在;结尾部分,它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总结,或是指出其意义,或是展望其未来,将全部事实内容引向深化。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多利羊患关节炎》这条消息:
【新华社消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克隆技术而生的哺乳动物多利羊患上了关节炎,这是它的创造者维尔穆特博士昨天宣布的。
多利羊是在1996年7月5日出生的,现在还不到6岁,相对于羊的寿命还相当年轻。多利羊年轻时就患上一般在老年时才出现的关节炎,是很不一般的。维尔穆特是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采访时透露这一消息的,他担心这可能与现在使用的克隆技术有关,从而更引起人们对克隆动物可能带有先天健康隐患的忧虑。维尔穆特在谈话中还指出,很多克隆胚胎在母体中或在降生时死亡,他虽然怀疑这些现象都与克隆技术有关,但现在还没有直接证据。他说“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它的原因”。
维尔穆特这一宣布,导致负责推销维尔穆特克隆技术产权的英国PML公司的股票价格下降了15%。
这条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是导语,它是基本事实的扼要概括。它引起受众对“这一新闻事实意味着什么”的追寻。第二段的第一二句是背景,它通过对多利羊和一般羊患关节炎的年龄对比、分析使受众注意到这只羊患关节炎的不一般含义,更加引起对一下主体部分的关注。第二段的其他部分是这条消息的主体,它具体地叙述了是谁、在什么时候、怎样谈及此事的,至此全部事实都已清楚。第三自然段是结尾,道出了此事造成的影响,至此,这件事的典型意义、这条消息的新闻价值,也全部体现出来了。
新闻的内容包罗万象,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是个“杂家”,知识面要宽一些,否则连自己都搞不明白的事情,怎么能给别人说清楚呢?甚至会说出错误、说出笑话来。比如上面第一条消息,如果不了解世界上克隆技术现今发展的大概情况,甚至连什么是克隆技术都不知道,那么就只能照字读音,顶多能说明白有个叫多利的羊得了关节炎这么一件毫无价值的事情罢了。知识的积累当然靠往日的努力,但是也不要忽略了每播一篇稿,就学习一点知识的及时的积累。只要对每一篇过手的稿件都能认真地读、仔细地想,再加上勤于请教,也是一份不薄的收获、丰厚的积累。
二、联系背景,明确针对性,提高导向意识
作为新闻发布的消息都在传播着最新的信息,并对社会舆论起引导作用。播音员有时因对社会实际情况不摸底,或对党的方针和具体政策不熟悉,或是由于知识所限,理论水平不高等原因,往往会将一条很有信息价值的消息看得平淡无奇,播报语言只停留在浅层面的流畅之上,真正的内涵都从嘴下白白淌走了,若说到技巧的使用,也只能说是局部的“见字生情”罢了。了解新闻背景,明确针对性,新闻的导向自然就明朗了。这是不断培养新闻敏感,提高自身新闻素质的长线问题,但又是可以通过对每一篇新闻稿件的开掘来学习和切实提高的短线问题。播音员在学播报新闻之初,先要学会看透新闻,即把握新闻,这其中新闻的背景、针对性、导向是三个密不可分的主要成素,一定要引起大家的特别关注。
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这件事的背景,二是报道这条消息的宣传背景或是叫播出背景。
对于什么是新闻事件的背景,我们在前面分析稿件结构时已经谈过了,在一般情况下,稿件会以明确的文字表述出来。什么是播出背景呢?“一方面是指和稿件有关的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另一方面,是指国际、国内各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其变化。我们把前者称为‘上情’,把后者称为‘下情’,而下情里还有‘主流和支流’。”此外,媒体就此事前前后后进行的相关报道,也是播出背景的主要构成内容。当你明晰了一条消息的背景,这条消息的价值也就自然地显现出来了。当然,我们也应同时注意,“我们所联系的背景,不是漫无边际,牵强附会的。一定要从稿件的具体内容出发,切合具体稿件的实际”。
联系背景可以帮助我们从政策及全局的高度,从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上去迅速把握针对性,进而明确播出目的,强化导向意识。这是一个认识逐步深化,播讲愿望逐渐强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摆脱词语羁绊,走向宏观认识某一新闻事实的自主过程。一旦目的明确、导向鲜明,便如成竹在胸,即便是写得十分精练,一个字不能少的新闻稿,也会在你心中变得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字儿化及见字生情现象的产生。
下面我们通过实例分析来进一步说明: 例稿1:
【本台驻香港记者报道】国际成衣展览会今天上午开始在香港举行,展品分别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服装工业总公司带来了10多个系列、300多套服装参展。
香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成衣制造中心之一,成衣出口量名列世界前茅。因此,这是举行成衣展览的理想场地,中国上海时装表演队10名女时装模特在展览会上表演了中国时装,这些富有东方韵味的时装,简练中见高雅,朴素中有华丽,受到了服装同行和观众的好评,有许多客商洽谈订货。
这条消息写得妙。妙就妙在它没去直接报道参展期间我国签订了多少订货合同,而不惜用三分之一以上的笔墨去交代背景,并用避实就虚的手法,大力介绍时装表演的效果,且只用一个表示程度的词语“许多”,在最后概括了洽谈订货的情况。这样既避免了因为合同数量有限,尽管大有突破,来之不易,报道出来却令人尴尬的局面,同时也让受众从中充分体会到,中国成衣制造业能走出国门,标志着改革开放政策已使我国的轻纺产品出口状况有了质的飞跃,而它初闯国际市场引起的普遍关注,可谓是初战告捷,前途似锦,备受鼓舞。
播音员在理解这条消息时,对其背景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这条消息的背景起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我国轻纺工业产品出口,以往是以原材料出口和廉价加工为主,成衣制作从未敢正式问津国际市场;二是这次中国郑重(由中国服装工业总公司带去10多个系列、300多要服装)参加国际成衣展览会,而且展览会是在世界上最大的成衣制作中心和出口大户——香港举行的,其参展者有来自亚、欧、美洲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播音员只有了解了以上背景,才能充分认识到这条消息的价值,进而引导受众产生我们在上面提到的那种“前途似锦,备受鼓舞”的体会,实现宣传目的。
三、抓住新鲜点,焕发新鲜感
我们的新闻播音要用时代的新鲜气息吸引和感染观众。这种新鲜气息来源于播音员对新闻事件、新闻稿件的认识和感受,而这些又直接受到他个人的政策水平、新闻敏感度和知识结构状况的影响。一个新闻事件发生,一篇新闻稿件到手,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到新鲜点、感受到新意,是要有一个积累、熟练过程的,每一个新手要不厌其“繁”,才能有日后的其速、其准。开始的时候可以先摸索在广阔新闻背景中绘制这一新闻事件的坐标图。这些,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现在要谈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再在同一时期的不同事件的类比中或对同一事件的各种报道中(横向比较),和同一事件的不同时期的变化对比中(纵向比较),找到它的特别之处即新鲜点——新意所在。比如在1998年秋,各种媒体围绕抗洪抢险,相继播发了许多报道,播音员每当一个班都会接受数条这样的消息。会不会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背景和一致的宣传目的,就变的毫无新意、焕发不出人们新鲜的感觉了呢?并非如此。只要我们认真地分析比较,照样可以找出每一条消息的独特之处,焕发新鲜感。
稿件是多种多样的,新意表现在各个方面,播音员寻求新鲜感大体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事件新——例如中央台2000年播出的《西藏冷曲河段发生山体滑坡》; 政策新——例如北京台2000年播出的《北京市政府鼓励私营企业进军高科技技术产业》;
主题新——例如中央台2000年播出的《吉林省向“走读官”亮黄牌》; 角度新——例如新疆台2000年播出的《牧民斯拉木曝光滥砍滥伐者》; 思想新——例如山西台2000年播出的《太原学雷锋活动融入知识含量》; 形式新——例如北京台1999年12月31日23点10分播出的具有多点采访、现场口播形式特色的《中华圣火在这里燃烧》;
时间新——例如国际台1998年播出的《深夜来自抗洪前线的报道》; 受众新——相同内容重播时,可以从受众的更新中再重新唤起新鲜感。稿件的新意被播音员的主观感受强化并向宣传目的的方向转化,这便形成了一股内驱力,通常把这种力称为播讲愿望。不同体裁稿件引发的播讲愿望都会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新闻稿件刺激产生的播讲愿望可大体地概括为“先睹为快之后产生的欲先吐为快的冲动”,这不仅是新奇感得到满足和得以宣泄的愉悦,更是宣传目的得以实现的愉悦。以上这种有特色的播报愿望在播报过程中被有声语言的反馈不断加强,再反过来驱动有声语言,更加有活力,有新鲜感地顺畅向前。这就是新闻播报的创作形态,它的源头是“新意”,它的归宿是播报语言的新鲜感。
思考题:
1、新闻稿件的哪些特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播音员对新闻稿件的理解?
2、所谓“联系背景”包括哪些内容?请问分析下面一条消息时,你联系到些什么背景?宣传的目的是什么?
【本台消息】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今天就中国和马其顿实现关系正常化发表谈话说,唐家璇外长今天同马其顿外长米特雷娃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公报,决定从即日起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这是中马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章启月说,中国和马其顿有着传统的友好情谊和合作关系。两国1993年建交后双边关系发展顺利。由于台湾当局的破坏,自1999年以来中马关系出现了曲折。两年多的实践证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因此受到损害。中马人民都迫切希望两国关系能早日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中马关系正常化将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新起点。
她强调,我们相信,在关系正常化联合公报的基础上,中马友好合作关系必将迅速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两国在国际上的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
章启月指出,中马关系正常化的事实再次表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不可分割的,中国政府关于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得到绝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任何企图分裂中国的图谋和做法都是徒劳的。
第三节 新闻稿件的有声表达
“用事实说话,以新感人”扼要地概括了新闻播音的特点。换句话说,新闻播音有声表达的基本要求:一是叙事要清楚,二是新鲜感要强。在努力实现这两项基本要求的过程中,我们会直观地体会到新闻播报语言的有声表达特色——朴实无华、准确清晰、简洁明快、平稳顺畅。我们在此阶段的所有技能性训练,都将围绕这些有声特色的落实和基本要求的实现而进行。
一、基本要求
新闻的根本属性决定了新闻稿件有声表达的基本要求,不论采取的是哪一种样式,宣读也好,播报也好,说新闻也好,都不能抛弃新闻的本质特征,不能抹杀其固有的传播特点。正如张颂教授在《朗读美学》中指出的:“由于新闻稿件是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特定的需求、特定的渠道中形成并传播的,所以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体裁规范和传达样式。多年来已经逐渐积淀下来一整套规范模式,随着时代和语言的变化,新闻体裁和新闻语言也在不断地调整和适应,使规范的模式成为开放的体系,变得日益多样化了。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稿件无论怎样多样化,也决不能改变它的本质特征和传播特点。”现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柔媚新闻、调侃新闻的时髦风,把一组好端端的新闻播成“闲言碎语、磨磨唧唧、有气无力”,完全扭曲了广大受众心目中“言之凿凿”的新闻形象,追其根本就在于把新闻播报混同为一般内容的传播,全面否定了新闻传播的要意。要正本清源就得讲基本要求。
1.叙事要清楚:怎样才能将你心中理解的事实完全言表出来?怎样才能使受众在你快速行进的语流中“一耳朵”就能听清事实呢?这需要从技巧上逐步来解决:
为了在快速运动的语流中仍能将事实叙述清楚,首先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做保证,比如,明亮、坚实的声音,通畅自如的气息,标准清晰的字音,灵活的口齿等等。这些是需要在持之以恒的锻炼中逐步加强的,在新闻播报过程中切不可着意去调整、改进某一项目,或是着意去展现某一项目,瞬间对内容的疏忽都会直接影响语意的清晰度,使事实含混。
其二是要处理好句子。句子是新闻播报的最小表达单位,起码应该首先做到避免“字儿”化,而后是语句重音准确、停连符合语法规范。尤其要注意长句的结构和语句目的,应避免因重音过多和停连无序,致使语意含混。
其三是要组织好句子。这是指句与句的关联要紧密,随内容变化语气,使小层次的内容集中、鲜明。避免每句的语式都是从“0”开始,再到“0”结束,全篇堆散句。避免语式雷同的唱调出现。
其四是注意层次的转换与呼应。新闻稿件的结构缘起于它的体裁特征,熟悉其导语、主体和结尾(有的还有背景材料)的三段式结构,对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把握新闻事实十分重要。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要分别注意以下问题:
分析确定导语的语句重心,避免语式平直架起。导语“纲举”鲜明,导向清晰,新闻事实本质便“一目了然”,而后的新闻主体部分方可顺其势“目张”明了。
新闻主体部分是事实的展现部分,最忌讳的就是摆单句,摆成一片散沙或一团乱麻。应该从宏观入手,先确定重点和划分层次,通过语流曲线的对比变化将重点突出,将层次内部集中,将层次间的转换显露。尔后,再一步步地走向微观落实,如层次内部的相对集中,是通过关联密切的语句关系和每一语句的准确表达来实现的。在这一环节,处理好句子,强化句与句间的关联至关重要。
明确背景材料的用途,充分发挥内在语的作用,避免直白肤浅和故弄玄虚,不躁不饰地将背景材料交代透彻,这样才能使新闻内容更加重点突出,使新闻价值所在更加明确。
结尾部分要注意与消息全篇的呼应,将语气自然过渡转换,自信平稳地将句尾“蹲住”,给人以结束感,并将新闻内容引向深化。
其五是区分层次。最能集中表现主题的层次是重点层次,该层次之中还有重点语句,语句之中又有重音,全篇的主次就是这样一层层地显露出来。层次和语句的主次之分,主要靠调整有声语言的疏密和语势来体现,重音和非重音的对比要靠音强和音长、音色的对比变化来体现。新闻播音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处处着力,都是重点便无了重点,力度就变成了笨拙。
2.新鲜感要强: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传达新意,体现新鲜感,我们在驾驭具体语言技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膈肌活跃,气息带有明显的弹发跳跃感;声音明亮、轻松,字音饱满有力度;语式常扬,语气明朗有兴致;节奏简捷、明快顺畅。
现在新闻播报中有一种偏误,就是片面追求新鲜感和大信息量,编辑部发稿字数越来越多,播音员报播越来越快。这种形而上学的追求,使新闻播报乍听起来似乎很有朝气,新鲜感强极了,似乎非常流畅,信息量大极了,但是一串高声亮词儿过后却往往让人不知所云。高架平直快的语流难以使人听清语意,短促偏前的字音甚至使人难以辨清某些词意,急促漂浮的气息使播的和听的都人心躁乱。这岂不是事与愿违了嘛,本是想以新夺人,以大信息量与受众共享,如此偏误,结果是损失了信息,失去了受众。
二、语言特征及相关技巧
依据新闻播报的基本要求,在长期的播报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它独具的语言特征。下面我们将分别概括介绍它的几项语言特征并讲解与其相关的表达技巧:
朴实无华——以叙述尤其以概述为主,无拖腔甩调,语气平实,无浓彩重抹。准确清晰——语音规范、字正腔圆(当然不是蹦字),语句规整,层次清晰,语意集中。
简捷明快——“感而不入”概述为主,音色明亮,语式常扬,不悠荡不拖腔。平稳顺畅——无大起大伏、无大停大连,重音少而精,少停多连。少吸勤补,换气无声。
新闻播报技术的提高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做单项练习,通过典型例稿重点体会某一项或几项技能,尔后再做综合练习,讲究技巧的综合性运用并探讨整组新闻的内部配合和新闻栏目的特色(如国际新闻、体育新闻、经济新闻、综合新闻等)以及新闻播音样式的特色(如宣读式、播报式、说新闻)。
思考题:
1.为什么叙事清楚、新鲜感强是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 2.为了能将事实叙述清楚,在语言表达方面需做哪些努力?
3.请依照要求播报下面一条消息,尽量体现出其新意及新鲜的感觉: 【本台消息】一套以中国入世为主题的邮票将在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之日在全国发行,目前北京邮票厂正在加班赶印。
据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邮票编号为“特3-200”,全套一枚,采用华表、世界贸易组织标志和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作为画面内容。据介绍,这套邮票是国家邮政局近两年来伴随中国入世谈判进程,与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多次磋商后确定的。
4.你怎样理解“感而不入”概述为主?请举例说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讲授以及对新闻播音作品语言样式的观摩、教师示范、提问、点评等各种形式,使学生明确新闻播音是广播电视传媒中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了解新闻播音目前常见的几种语言样式及特点、表达要求,掌握新闻播音宣读式、播报式、谈话式的表达技巧,以指导其技能训练。
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内容:第三章 新闻播音的语言样式
第一节 宣读式 第二节 播报式 第三节 谈话式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提问)
1、最近广电媒体中关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相关报道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你看了那些新闻类节目?
2、你对这些新闻节目的播音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二)展开讲授: 新闻播音语言样式总说
往往我们会有这样的经验,忽然有一天从远处飘来的广播的声音或从电视上看到播音员的表情及播音和平时不一样,这时我们一下子有一种反映,又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了?认真听后发现原来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了;我们党又有重大方针政策出台了;纪念长征胜利70年周年大会召开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逝世了„„
这说明播音员不同的播音表达方式伴随着不同的稿件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播音员要具备不同语体运用不同播音表达方式,不同技巧的能力。不同的稿件在播音时运用的基调、语速、语气、重音选择、停连的确定等等技巧就不一样。看起来,新闻播音不只是照着稿子读一读,而是有许多技巧和要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新闻播音的语言样式。
新闻播音从来就是播音业务的主体,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员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新闻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拳头”节目,从中央电台《报摘》,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到各省的《全省联播》,甚至市台、县台、区台都有新闻节目。新闻节目是电台电视台的常态节目,每个台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闻节目,中央电视台有专门的新闻频道,地方各个台也有专门的新闻频道、新闻频率。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新闻,新闻播音员倍受人关注。所以,新闻播音非常重要。新闻播音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一个重要的业务种类,能够胜任新闻节目各种样式的播音,是对我们播音主持专业学生重要的业务能力要求。
目前,我们新闻播音的语言样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宣读式、播报式和谈话式。
例如这样的稿件就要用宣读式:
【宣读式播音举例: 胡锦涛同志简历
胡锦涛,男,汉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入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播报式播音举例:
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说新闻(谈话式)播音举例
有了钱呢,吃点儿好的,喝点儿好的,对健康有好处,但是千万不要抽烟。今天是世界戒烟日,您相信的周钧要给大家上一堂戒烟课。:
这三种样式都是根据不同的新闻稿件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反过来又为其特定的内容和形式服务的。也就是说什么样的稿件用什么样的播音样式,而不是所有的新闻稿件用一种表达方式。有些人认为新闻播音就是普通话好一点,照着读一读就行了,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都是有技术要求的。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这三种样式都有各自的特色,但都不背离新闻播音有声语言“朴实无华、准确清晰,简洁明快,平稳顺畅”的总体特征。
下面讲述第一节的内容:
第一节 宣读式
一、宣读式播音的特点:
1、规格最高:宣读式又叫宣告式,是一种非常态样式。它是在有些稿件必须需要郑重宣告的情况下产生的,它的适用范围比较窄,仅适合于某些特殊的体裁,比如:公告,通告,讣告,命令,通知,名单,简历,条文,电文等。人称是三种新闻播音样式中“规格最高”的“重量级”。宣读式的日常节目中使用率不高,但是由于它在气息、声音、吐字,组句方面有特别严格的要求,所以是考核播音员、主持人语言功力的“硬指标”,是我们播音员应当具备的重要技能,也是训练提高我们语言表达基本功力和专业素质的很好的方法之一。
2、规整性强:宣读式稿件是不允许做口语化处理的,必须一字不差的照原样播出,因此它带有很强的书面语印象,它的吐字归音、语句停连处理都比较规整,播音讲究字正腔圆,语音标准,和其它两种样式相比,是规整性要求最严的一种。
3、“郑重宣告”:是这种样式的基本特色,它既有发布新闻的新鲜感,又有发布重要消息的严肃感和持重感,可以说是一种被加工美化的、自如化了的“宣读”。
二、宣读式播音的表达技巧和要求
1、理解稿件。对一条新闻稿件的理解,不是简单地拿到稿件以后看一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语法逻辑通不通,而是我们的新闻播音要用时代的新鲜气息吸引和感染受众的话,它源于我们播音员对新闻事件、新闻背景、新闻稿件的认识和把握,源于他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把握,政策水平的高低,源于他们新闻敏感度和知识结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功,(表达是外功)需要我们有丰富的内涵,有较高的素养,这是一个积累熟练的过程,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才能做到其速其准。
2、心理状态。由于宣读的内容都事关重大,我们首先要把握住的就是宣读者对宣读资格的自信。因为此时的你已不再是生活中的你,你已经成为公众形象。也许你本人只有20岁,但此时就需要有中年人的成熟和自信,充分相信自己有资格有能力代表媒体宣读这份文告。只有进入了这种特定的创作状态,深感责任的重大,才能从心底焕发出宣读的主动性,获取宣读的感觉,进而刺激语言形成宣读的样式。有了心理状态才会有肌体反应,比如:沉稳自信就会气息下沉,庄严郑重就会肌肉绷紧,就会进入宣读的状态。当然,除了有自信的心态,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
3、气息控制。这种样态“气走丹田”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气息要用得沉稳、匀畅,听不出换气的声音,也没有憋气的痕迹。气口的选择比较理性,决不破坏语法的规范和语句的规整。注意气息不要太僵。
4、声音运用。不强调音色的多种变化,比较追求通畅,坚实和洪亮。音量在中等偏上,音调适中。不同的时代播音的音调高低也不同。
5、口腔控制。比较讲究吐字归音,要求字正腔圆。注意不要咬字太死,出现“蹦字”现象。
6、重音选择,停连处理,语气变化的分寸,都比较谨慎,规范,很少带有随意性。语速稍缓,通篇节奏平稳,节奏形式比较单一。但要注意克服呆板,句子散。
另外,由于宣读稿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在宣读式中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比如:贺电和讣告,命令和简历,在基调、语气、节奏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不是宣读式是就一个固定的腔调,一定要具体稿件具体分析,具体变化。
【学生试播,个例讲解宣读式播音:
胡锦涛说,自70年前红军长征胜利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
另外,我们在训练中要注意防止另一种倾向的出现,比如:过分注意控制口腔力度而将字咬死、叼狠出现“蹦字”现象,甚至影响语意造成全篇散字一片。过分注意气息下沉,结果破坏了气息的自如运动状态,造成气僵、气噎、气憋影响表达。过分强调句子的停连规整,造成语句呆板、单一,同时也削弱了语句与语句之间的必然联系,造成全篇散句一堆。过分强调声音的坚实明亮,结果欠缺弹性变化,使语句色彩单一,影响全篇稿件思想感情的传达。应力求规整而不僵直、持重而不造作、有力度而不生硬。
(三)总结:宣读式播音需要播音员对新闻稿件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才能进入播音创作中,而只有刻苦磨练,具备良好的声音状态和表达技巧才能更好地传达稿件的精神实质,适应日益丰富的广播电视节目,更好地为广大受众服务。
(四)布置作业:
1、宣读式播音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要求是什么?
2、练习训练教材第二册中170页的一组新闻播音(交录音作业)。
第二节 播报式
播报式又称为播讲式,是一种常态样式,是新闻播音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这种样式语言规整简练,流畅自如,即带有报告新闻的振奋、准确和简洁,又保留了自然语式的自如曲线运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界于口语谈话和宣读中间的语言的样式,其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广播电视新闻绝大部分是采用这种语言样式传播的,是广播电视新闻的代表性语体。(典型的如《新闻联播》《午间新闻》《整点新闻》等)。
一、“规整自如”是这种样式的基本特色。在三种播报样式中,它属“中量级”,既带有报告新闻的振奋,准确和简捷,又吸收了自然语气的轻松和自如。可以说是界于谈话和宣读两者之间的一种“半文半白”——半书面语和半口语的语言样式。
二、播报式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要求:
1、朴实无华(语气要求)——以叙述尤其以概述为主,无拖腔甩调,语气平实,无浓彩重抹。
举例,浙江省开始用法规形式保护流域面积占全省一半的钱塘江水域。
2、准确清晰(语音要求)——语音规范,字正腔圆(当然不是蹦字),语句规整,层次清晰,语意集中。标准清晰才能更好地传播。举例:
3、声音适中(用声要求)——声音基本在音域的中偏高处上下滑动,不靠前,不靠后,不低沉,不挤压。有声束感和立体感。要用实声,不能用虚声。举例:
4、语流晓畅(语流要求)——语言像泉水一样有一种流动感,“舒”而不“滞”,“急”而不“泻”。无大起大伏,无大停大连,重音少而精,少吸勤补,换气无声。浙江新闻多为叙述性的语言,应当多连少停,来体现新闻的及时迅速,在单位时间内,给人们更多的信息量。
例: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今天就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一事,向新社记者发表谈话,指出台湾当局来采这一措施对两岩人民的交往是有利的„„
三个逗号连起来,不受限制,停顿,语义清晰流畅,按标点符号停顿,语义清晰流畅,按标点符号停顿,语句就碎了,反而不清晰。
我们上面说过,播报式的使用范围最广,那么其中包容的个体样式就必然会千姿百度。我们在训练中一定要坚决从内容出发的原则,不要把播报式变成一种固定的腔调去套用所有的稿件。
下面选取两篇差异较大的稿件供同学们体会播报式中的多样变化:
例稿1: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上午分别来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候祥麟和王大珩的家,亲切看望这两位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科学家。
在看望候祥麟和王大珩时,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两位科学家致以亲切的问候,对他们不顾年事已高仍然十分关心和支持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表示感谢。他希望两位科学家健康长寿、生活愉快,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例稿2: 【据新华社电】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6日就俄罗斯莫斯科图什诺机场5日发生恐怖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致电俄罗斯总统普京,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深切悼念,向普京总统并通过普京总统向俄罗斯人民、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诚挚的慰问。
胡锦涛重申,中国1政府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愿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为坚决打击恐怖主义而共同努力。
很多报道都类似这条消息一样,它不是对电文、对决定、对公告等内容的直接播送,而是对其要点的梗概介绍或转述,因此遇到下面这样的稿件仍要采取播报式而不能采取宣读式。
例稿:
【本台消息】 记者昨天从市教委获悉,为整顿高校考场纪律,市教委首次成立考风巡察小组,针对各高校的期末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进行全面检查。
随着本学期教学工作的结束,北京各高校将陆续进入期末考试阶段。为加大考试监管力度,市教委首次启动高校考风巡查工作,从各高校抽调大量考试专家组织成立“北京地区高等学校考风巡查组”。巡查组将对包括普通高校、民办高校、成人高校、高职院校在内的各级各类高校的期末考试和大学英语级考试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将由市教委公布。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考试管理难度增加,各种形式的违纪、舞弊现象时有发生。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很刹各种违纪、舞弊歪风,已成为北京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据介绍,本次检查将重点选择一批民办高校、成人高校和新建高职院校,以指导和帮助这些院校整顿考风考纪、规范教学行为、加大质量监控。
思考题:
a)播报式的语言特点有哪些?
b)播报下面这条消息,体会语言力度的变化。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在“十一五”规划实现良好开局、全国各族人民朝 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出坚实步伐之际,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 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报告今年政府工作基本思路和任务时指出,要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 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 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 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出席今天的盛会。在1 1天半的会期里,他们将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权,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 报告,审议物权法草案、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关于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 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
第三节 谈话式
谈话式又被称这灾说新闻,也是一种常态样式。它在播音中比播报式用得少。自香港凤凰卫视的《鲁豫说新闻》(凤凰早班车)出现以后,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出现了许多“说新闻”的节目。比如:央视“第一时间”,江苏台的“南京零距离”,杭州还一个用方言说新闻的节目“阿六头说新闻”。
说新闻的样式比较适合社会新闻和新闻综述这样的内容和栏目,在这方面有它自己的优势。
谈话式的说新闻,在文革前后也曾出现过,那时是为了适应部分文化水平和不高的听众的需要,特意把新闻说得慢一些,为了让听众听清楚。比如对农村广播中的《老王说时事》。现在的广播电视栏目中出现的说新闻和以前的大不一样,是为了适应受众求异,求近,希望参与的心理,为了满足他们对综合性大信息量的追求而产生的。
一、“轻松自如”是这种样式的显著特点,是三种新闻播音样式中的“轻量级”。它在不失去新闻语言简捷。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保留了说话般的轻松和自然。它像说话,但是比说话利索有力度;它像播报,但比播报轻松随和。可以这样说,它的创作心态仍属于新闻,它的语言样式却属于口语——是一种被加工过的精制口语。说新闻在反映老百姓生活动态的社会新闻中有一定优势,但对重大题材和主流新闻样式就不太适应了。
二、说新闻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要求:
1、状态积极,语气较松缓。体现亲切、松弛与积极并不矛盾,积极的状态去控制自己的表达,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轻松与自如,而不是懈怠。
2、吐字轻巧,干净利索,语音规范。说新闻的语言密度增大了,实际对吐字发声的基本功要求更高了,要求我们既轻快又清晰,让人听得既轻松又明白,要求吐字干净利索清晰,而不是吃字含混。
3、音量选择自如声区中部,音量不宜过大。在一定的音量范围内变化较丰富,小实声。音量大反而拙僵持,使轻松自然受到影响。
例如:正在青岛举办的啤酒节人气真是旺,两天里游客们一共喝了90吨啤酒„„。
4.灵活自然,交流感强。说新闻更容易拉近主持人与受众的距离,要通过语气表现贴近感,要求主持人能较好掌握通综合控制把握语气松弛的技巧,喉部放松的技巧。
对说新闻,有些朋友的认识太简单化了,以为就是在原来的稿子中加些口语的“呢”、“了”、“嘛”、“的”、“那么”、“就是”等放松词。其实不然,要真说起来事先还得花费不少的工夫。有的是需要将原来的新闻稿按照口语化的一般要求(比如更多的使用简单句和短句,使用惯用词和听觉易分辨的词等等)重新改写,甚至还得按照某一个主持人的说话风格习惯重新改写。有的是在阅读分析了多少份不同媒体来源的新闻后,另行确定自己的介绍内容和方法,这时主持人手中可能只有材料、卡片和提纲,一切都在腹稿中,而后随想随说起来的,据说鲁豫就是这样工作。表面看起来轻松的语言,其的背后却不轻松,别有一番劳苦和功夫。
一个语言比较讲究的说新闻和一个贴近内容、语言比较自然的播报,单从语言样式上比较并没有太大差别,它们的主要不同是播报新闻更多的表现出的是媒体代言者对事件的客观概述,而主持人或播音员说出的新闻,却往往在客观中显现了自己的视角、感受和叙述习惯,也就是说渗进了些个性化的东西。那些在说新闻时总会或多或少带些夹叙夹议色彩的主持人,他们的个性表现就更为明显一点。也许人们喜欢听说新闻,最本质的原由恰恰在于它表现出来的那点个性。
在学习说新闻的过程中,现在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倾向,比如为了赶时髦装轻松,故意将标准语音掺杂进港台味、将简捷的语句加上好些“那么”、“好的”、“„„呢”这些累赘,将朴朴实实的语气搞的甩上拖下的;为了刻意表现个性,在每条中都干挤一两句牵强的议论或是让人笑不出来的“幽默”。这些做法会让受众心生厌烦,甚至降低人们对电台、电视台的信任和尊重,大家一定要注意避免。
当代人对新闻的需求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追求多样化,他们既喜欢有些个性的说新闻,也喜欢干练的播报和郑重的宣读,几种样式各有千秋,在不同情况下人们会各有所爱,各取所求。谈话式的说新闻方式方兴未艾,必有广阔的发展前途,但是若以为只有谈话式才是今后新闻播音发展的唯一方向,那便不妥当了。
下面我们还另行选择了两份例稿供同学们练习,这两份稿件都是播出稿实录,它们都体现了编播人员事先加工的匠心,因此同学们上口练习时会觉得比较容易上路,能尽快找到说新闻的感觉。
例1: 上海990晚间新闻《各地晚报集锦》
《新闻晚报》今天在科教健康版的一篇报道提醒家长朋友们,不要对孩子进行“心理虐待”。报道说,生活中,不少家长经常脱口而出对孩子说这样的话:“没看见我正忙着,到一边玩去。”“你怎么这么笨,教了几遍还不懂!”家长随意说过也就算了,殊不知这样的说话方式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心理虐待”,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报道说,家庭破裂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心理虐待,因此也更容易出现各种行动问题。
如今减肥似乎也成了一种时尚,可追逐这种时尚也得讲究点方法。要不然,受伤的总归是自己。《新民晚报》今天在社会新闻版报道,日前,一名女子因减肥不当而虚脱昏迷,幸亏被民警及时救助才转危为安。报道说,这名女子是陕西人,今年32岁,近日她服用了过量减肥药后持续腹泻,导致虚脱、昏迷。在昏迷前一刻,她拨通了“110”求助,这才拣回了一条命。
正在青岛举办的啤酒节人气真是旺,两天里游客们一共喝了90吨啤酒。《青岛晚报》报道说,昨天,12万名游客和本地市民前来为节日捧场,使啤酒城的14个饮酒大棚出现了“爆棚”的火爆场面。据啤酒节办公室统计,开张两天来,啤酒的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共有90多吨鲜美的啤酒进了游客的肚子。
例2:
《鲁中早晨》(黎明奏响多彩的旋律,清晨展开缤纷的话题……鲁中早晨)各位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醒目的一天从鲁中早晨开始了,我是路姗。
大家好,我是汪洋。今天是2006年8月17号,星期六。经过几天难耐的高温天气,今天我们终于盼来了凉爽。
今天白天我们会告别骄阳,多云的天空也会让大家放弃阳伞和墨镜,尽情的欣赏这清亮的世界,白天的最高气温只有24℃。
今天晚上您也会睡个好觉,白天的南风到了晚上会转向北风,风力有3—4级,最低气温是17℃。
这样的好天气,希望您和我伴着好心情一起度过鲁中的早晨。
今天的《鲁中早晨》我们仍然要请大家“喝”新闻早茶,让您了解最鲜活的资讯。
以我市股民张全家为原告的“中国股评第一案”去年底,因为法院强制执行了被告股评家熊劲松的财产人民币8万多元,有了一个了断。但是今年8月,熊劲松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向张全家及《上海证券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提出1000多万元的精神赔偿的要求。
案件昨天开庭,《广州日报》的记者窦丰昌先生直击现场,稍后窦先生将通过我们的《新闻进行时》向您介绍案件庭审情况。
《市民声音》的热线电话31813192 31842226在6:15分准时开通,欢迎您讲述身边的新闻,反映您所遇到的问题。
还是先来品品《新闻早茶》吧。
当代人对新闻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追求多样化,他们既喜欢有个性的说新闻,有的喜欢干练的播报,有的喜欢郑重的宣读,我们只有刻苦磨练,努力掌握各种表达技巧,才能适应日益丰富的广播电视节目,更好地为广大受众服务。
新闻播报技术的提高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做单项练习,通过典型例稿重点体会某一项或几项技能,尔后再做综合练习,讲究技巧的综合性运用并探讨整组新闻的内部配合和新闻栏目的特色(如国际新闻、体育新闻、经济新闻、综合新闻等)以及新闻播音样式的特色(如宣读式、播报式、说新闻)。
思考题:
1.新闻采取“说”的方式,为的是什么?
2.“说新闻”要避免哪些不良倾向?你能在所听到的新闻中辨别出这些问题吗?
3.在报纸上任选两条消息,将它们改编成适合说的新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及对相关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化妆造型的分析,阐述电视新闻口播副语言手段与运用,了解并掌握良好屏幕形象的技巧的要求和把握的原则,为日后胜任新闻播音主持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内容:第四章 电视新闻口播副语言手段与运用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提问
1.从中央到地方台你较欣赏那个频道的播音员、主持人的造型风格? 2.你喜欢哪位新闻播音员、主持人的化妆造型?为什么?
(二)展开讲授:
第四章 电视新闻口播副语言手段与运用
一、副语言概说
副语言,指除有声语言以外,人体的面部表情和体态、动作,以及附属于人体的服装、饰物、化妆等。它包括形象造型和体态语两部分。
在人际交流与大众传播活动中,副语言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有声语言,大量信息正是由副语言传播的。如果说,有声语言多与人的意识相联系,那么,副语言则多与人的潜意识相联系,它能下意识流露出人内心的真情实感。因而,它的作用不言而喻。
副语言的功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传达态度与情绪。二是,辅助有声语言表达。三是,代替有声语言。
电视新闻播音员口播出镜,他的形象直接呈现于广大电视观众面前。有声语言与副语言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美的屏幕形象,完成好口播任务。良好屏幕形象的形成有一定的要求和把握原则。
二、形象造型
电视新闻播音员是新闻工作者,因而,在屏幕形象造型方面,不同于文艺与其他类节目的要求。
1.服装
服装早为副语言的元素之一,具有很强的启示性与象征性。如衣服的颜色、样式甚至质地等。正如我们所见,每逢节日或过年,女电视播音员的服装颜色多艳丽,衬托出节日的喜庆气氛,有的还穿上中式对襟上装,显出民族特色。而遇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去世,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这样的情况,男女电视播音员便穿着深色、素色服装,以与当时的气氛相合,表现人民的哀思。就是1998年夏的抗洪抢险时期,电视播音员着装颜色素淡,这符合当时人们的心情。更有一例,足以说明电视播音员着装颜色、样式的重要性。一次中央电视台的一名男电视新闻播音员口播时,穿了一件深色中山装,于是,人们议论纷纷猜想是不是中央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变化了。其实,只是那位男播音员当天没有找到其他衣服,就穿上了这件中山装。一个纯属个人行为的举动却引来了不小的波动,足以看到服装的象征性。因此,绝不能小视电视新闻播音员的着装问题。
那么,电视新闻播音员的着装有何要求呢?
一般以质地挺括的西服、职业装为好。根据不同时段、不同新闻,以及不同气氛,服装的颜色与样式可有些变化,但也要注意把握一定的原则:不能穿没袖、衣服质地过软、过透、领口开度过大,衣服上镶有亮片、亮丝或过紧、带花的服装。服装应当大方、素雅、合体。因为,电视新闻播音员是新闻工作者,不是文艺工作者和服装模特,不必用服装来包装自己。但也不能太随便、不讲究。不追求新潮与艳丽,不等于不需要一定的色彩搭配与品位。例如,可以用衬衣的颜色和领子的颜色和领子样式来与外衣相搭配,或配上不同颜色的领带,是人感觉既庄重大方,又赏心悦目,端庄舒服,很符合自己的身份。
电视新闻播音员在着装时,还应注意服装的外衣与衬衫的颜色要谐调。此外,服装颜色应与出镜背景相区分,不应同色,也不要反差太大、色彩太多,显得杂乱、不谐调。
2.发型
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发型,一般女播以短发为主,显得精干(也可有长发)。男播发型,目前有分头、背头、寸头等。总体上讲,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发型也吧可追新潮和过于复杂。电视新闻播音员庄重大方的气质,发型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此外,发型也应注意与脸型相配,男播不能留胡子。头发不要太长。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发型应整体给人感觉:整洁、大方、美观。
3.饰物
电视新闻播音员一般在工作时不应戴戒指、手链,女电视新闻播音员也不应戴大耳环、或过大、过艳的各种项链。因为播音员的饰物太夺目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同时,也不符合新闻播音员的气质。
但女但是新闻播音员可以戴细的项链,项坠尽量要小,也可以在颈部系上一条薄丝巾,以不使颈部太空。或在胸上部一侧别一造型雅致、单色的小饰物,起到点缀作用。佩戴饰物的原则是:不夺目、雅致、和谐。
4.化妆
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化妆,一般不宜太浓艳,以自然为好,区别于舞台表演妆。大体讲: 眉毛,不应太细太长或太粗,过于夸张,似舞台妆。应与自己的眼型和脸型合比例,相适合。
嘴唇,不宜太红太艳、太抢眼。因人的脸上嘴是仅次于眼睛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说话时,它本身就具有动感很抢眼,再化妆过艳,就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其对新闻内容的关注。同时,也有损新闻播音员的形象气质。还应注意,口红的颜色与服装、光线相适应,酌情使用。此外,嘴形不应画的太大或太小,应与脸型与各器官成比例。
眼睛,一定要画眼线,显得有神。假如眼型较好,化妆可不用假睫毛。底色,脸的底色最好不要太白,显得不够健康,应与自己的肤色、灯光性质等来综合考虑、合理使用,适应自己的肤色以及冷暖光源与亮度。
至于具体如何化妆及其化妆的要领,在后面的电视播音员与主持人形象造型章节中,会专门详细讲解。以下提示两点:
(1)男电视新闻播音员每次出镜,一定要化妆,这也是对工作、对观众负责的态度。不应怕麻烦,就不化妆了。但应注意男播的化妆区别于女播,不要凑合,也不应女性化,把握好度。否则,不是脸上黑乎乎一片发暗,就是色彩太艳、女性化引人发笑。就会破坏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形象气质。
(2)为了工作方便和需要,电视新闻播音员一定要学会自己化妆。目前国内有些电视台是专门有人化妆。当然,有高水平的专职化妆师化妆效果会很好。然而,实践证明,新闻播音员有专人化妆要受时间限制,与其等着别人来画,还不如自己画支配时间方便也不用等着着急。在专家的指导下,自己的妆一旦定型,每天化来并不困难,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缺陷与特点,化妆可以熟能生巧,画得更好。同时,也避免有的化妆师来自文艺化妆,妆画得比较浓艳和夸张,不适合电视新闻播音员。再者,一名电视播音员不会自己化妆,就不能称其为合格的电视播音员,因为,化妆也是电视播音员表达的一部分。
以上谈了电视新闻播音员形象造型的几个方面。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新闻播音员口播时体态语的具体运用。
三、体态语运用 1.头
电视新闻口播时,播音员的头部动作分两种:一是无提示器的抬头动作,二是有提示器的头部动作。
无提示器新闻口播时,播音员要由低头看稿到抬头看镜头与观众进行交流,由此构成抬头动作。这个动作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小,会形成播音员的头基本不动,只往上翻眼皮的情形十分不舒服。过大,会使人感觉不稳定,影响播音员的表达与气质。播音员低头看稿时,不应头过低,头顶正对镜头。一般口播抬头交流时,只稍微扬起头,眼睛直视镜头中下部即可,头不应忽起忽落动作过大。此外,看稿时,头不要横向移动过大,尽量用目光扫文字,而控制头部动作。然而,无论是抬头的纵向(上下)动作,或看稿的横向(左右)动作,播音员都应有头的动作,不能僵持不动,否则太死板、不自然。也不能播音时用手打拍子。应当既对抬头动作有所控制,又不能没有,有度的把握。为此,电视新闻播音员应当专门练习此项技能,并使其与身体、面部表情、内心融为一体,分寸得当,恰到好处。
有提示器新闻口播时,电视机前的观众会感觉播音员就是看着他的眼睛与之交谈,更有利于同观众的交流。这种播音方式,虽然没有抬头动作,但也要有相应的头部动作。头部动作的原则,也是不能没有,也不能失度。集体要依所播新闻的不同内容、时段、语言样态而定。一般午间、晚间新闻的播法要比新闻联播的播法活些,因而,头的动作可适当大些;说新闻比播讲新闻活些,头的动作也可大些;即使一组新闻中,不同内容与基调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播指令性、公报等重大严肃内容的新闻时,头的动作就不能大,只微动。而播离人民群众生活近的或一些奇闻异事的软消息时,头部动作就可大些,但也要有度。
为什么有提示器播音还要有头部动作呢?原因有两个:一是,有提示器口播时,如眼睛一直盯着提示器,头却一点不动,会给人呆板僵直之感。二是,有提示器口播头的动作,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会辅助有声语言表达,传达一定的信息。例如强调等。
从电视新闻口播的实践来看,播音员的头部动作主要有这样几种:纵向、横向、斜向。具体讲,有单线、复线、综合式之分:即只有上下、左右、斜向为单线;既有上下、又有左右为复线;以上诸种都有的为综合式。呈现为:仰头、点头和摆头动作等。有机、合理的头部动作,可以透出播音员的自信、潇洒、端庄、大方。口播新闻时,切忌头部只平行左右晃动,似歪头显得小气。也不应在镜头前左点一下头,右点一下头,或一说话一点头,显得动作单
一、贫乏,使人厌烦。电视播音员对此,应多对镜自我观察与练习。因为,人对自己平时的习惯下意识动作往往不了解,只有通过发现问题,才能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适应工作需要。也可以说,电视播音员是从镜子与屏幕上才重新认识了自己。
总之,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头部动作多种多样,它无形中透出播音员本人的性格、气质、习惯。在使用上也是无一定之规,一切依播音员对所播内容的理解感受与播音要求而定。但要遵循一条基本原则:即和谐、自然、大方。
2.眉
眉毛,也是人面部表情中的一环。在电视新闻口播中,眉毛不宜大动,更不应一个动、一个不动,一高一低不和谐,或是皱眉头、挑眉等,这些大多是人的习惯动作,是下意识所为,但也要有意识地自我控制。这方面,可多做练习,从镜子和镜头中来认识自己,改掉不符合屏幕形象的个人毛病。
总之,电视新闻口播中,眉毛不宜大动,与文艺、生活类节目有别,否则,会削弱新闻播音的庄重性,同时,也会干扰观众的注意力。因为,电视新闻播音员口播出镜大多占屏幕的二分之一,任何面部动作都极为醒目,所以,更应杜绝不必要的面部动作,去掉干扰源。
3.眼
眼睛,在电视新闻口播中具有双重功能,口播时,既要看稿(提示器与文字稿),也要通过它来传递所播内容与主题心态,因此,它具有生理与心里双重功用。
电视新闻口播时,与观众进行交流是眼睛的重要功用。比如,播庄重的内容时,眼睛透出严肃、沉凝的目光;在播轻松的内容时,眼睛中透出欢悦、活泼的神气;在与观众打招呼时,目光又充满热情、亲切之感。这些目光的表现与变化,都是随对节目内容的理解感受和观众的真诚之心自动形成,绝非人为表演的。
从整体上讲,电视新闻口播时,播音员的眼神应是集中,热情、充实的。集中,是指电视新闻播音员面对镜头口播时,应在目中无人的情况下做到心中有人。将镜头当作自己与之交流的对象的眼睛,平时与它,用自己的眼睛与之真诚交流。这样,播音员的眼神就会集中、不散、不死,因为他心中有人,眼中就有神。
热情,是指播音员在口播时,眼神中透出热情的目光。这绝不是指表层的微笑状,而是指目光中流露出一种热情、真诚、积极地神气,它蕴含着播音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以及对所播内容的热衷态度。它不应是播音员本人的性格特点与个人喜好的心理反应,而是站在新闻工作者党的宣传员位置的“大局”角度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那种目光木然、冷漠、无精打采是极不可取的。同时,也要摈弃那种从头至尾始终瞪着眼、提着劲、或一笑到底的所谓有新鲜感、积极热情状,因为,那是一种表面形式,而不是真实、具体内心的反映。
众所周知,有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就地会有什么样的眼神透出,眼神作为副语言元素之一,它反映人们内心往往比有声语言更直接、更真实、更迅捷、也更细微。所以,人们分辨一个人的真实内心,首先从他的表情,尤其是眼神中体察。比如《列宁在十月》这部影片中,当卫队长这位老练的布尔什维克在会上听到敌人要刺杀列宁时,他立即不由自主的站起身来,并且眼中透出一种茫然的神色,而这以表现马上引起敌人的怀疑,尽管他为了掩饰这种下意识反应,忙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那把常用的小梳子吹吹,又习惯的梳梳头,眼神中还透出一丝笑意,
第二篇:播音创作基础
播音创作基础
目录
绪言
表达技巧:
8、情景再现 创作过程:
1、正确创作道路
9、内在语
2、播音语言特点
10、对象感
3、播音稿件准备
11、停连
4、话筒前的状态
12、重音
5、播音创作感受
13、语气
6、受众心理研究
14、节奏
7、传者受众沟通
15、即兴口语表达 结语
16、播音表达规律
„„„„„„„„„„„„„„„„„„„„„„„„„„„„„„„„„„„„„„„„„„„„„„„„„„„
第一章:正确创作道路
一、正确创作道路的重要性
1、播音
创作主体站在媒体的立场,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分析、综合以及加工提炼,经过艺术构思,最终以有声语言加以表现的创造性劳动。
2、重要性
1)以什么样的观点去反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反映以及为了什么去反映的问题,是创作原则的问题,也就是创作的出发点,立足点的问题。
2)必须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这是广播电视传播的需要;这是提高播音质量的需要;这是广大受众的需要。
二、正确创作道路的规定性
站在无产阶级的党性和党的政策立场上,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感,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准确及时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以积极自如的话筒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创造,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达到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稿件的精神实质,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
1、原则:党性——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思想上,坚持党的思想体系
组织上,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宣传纪律
2、源泉:生活——声音上,风格要符合人民的心理需要,要符合时代要求
保持生活气息,深入实践,与人民群众息通
通过编辑,了解社会生活
3、属性:新闻性——播音员属性:新闻工作者,要高质高量完成播音
4、特点:稿件的两种形式:有稿和无稿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 2)言为心声
5、标准:达到思想感情和语言技巧的统一
三、正确创作道路的实践性
1、播音正确创作道路的形成、坚持和发展离不开实践,实践是检验是否遵循了正确创作道路的唯一标准
2、实践中要注意纠偏,不能一味模仿,模仿不是创作
播音创作的核心——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
3、要求: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 补充:A“理解”指的是弄懂稿件的含义,“感受”指的是体味稿件的情理,二者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B“从稿件出发”提法科学,稿件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播音的依据是稿件
第二章:播音语言特点
一、相关概念
1、语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它是以语音为外在形式,以语义为实际交际内容,以语词为构造实体,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普通话
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准确、丰富、精妙、优美的汉语,反映着历史文化的丰厚积淀,照应着当代文化的深远拓展,表露着民族文化的高雅水准,显现着国家文化的精美特色,成为一种绚丽多彩的文化现象。
二、播音语言
1、功能: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
2、要求:广播播音: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电视播音:声画和谐,形神兼备
3、特点:“三性”、“三感”
1)规范性
播音语言在语音(声母、韵母、声调、轻重格式、儿化、音变等)语法、修辞、逻辑等各方面都必须符合普通话要求,遵循普通话规范。《宪法》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广播电视的一项重要职责,而播音员主持人更应该承担起这个任务,作出积极的表率。2)庄重性
播音员主持人在使用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时候,必须保持端庄、郑重的气质和态度,在语流中充满庄重、可信的意味,庄重而不呆板,活泼而不轻浮。
核心: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表现:“善言”而不“轻言”,要善于表达 注意:庄重性不是狂妄性 3)鼓动性
广播电视要以科学的现代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工作鼓舞人,引人向上,催人奋进。(情感的共鸣)4)时代感
A、是一种时代精神和时代氛围的心理把握 B、时代精神: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C、时代氛围: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5)分寸感
A、任何稿件、任何话题,从句到段到篇,分寸感无处不在
B、表现:内容的主次,感情的浓淡,态度的差异,语体的风格以及播音员主持人独特的感受,表达的习惯,话筒前状态
C、准绳: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精神把握和对现实生活的清晰认识
6)亲切感
A、关系:知心朋友
B、准则:平等交流、尊重、体贴、通达、友善
C、内容:适应新鲜、易懂、可信、情真的受众期待心理
D、目的:饱蕴着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感情,创造良好的接受心理环境和氛围,使得听众、观众敞开心扉,了解语言内容,达到信息共享。
4、关系
1)具体的
规范性是指语言规范、清晰顺畅,庄重性是指真实可信、落落大方,鼓动性是指情真意挚、爱憎分明,时
代感是指胸襟开阔、新鲜跳脱;分寸感是指准确恰当、不瘟不火;亲切感是指恳切谦和、息息相通。它们各有特点,各有含义,各有侧重,各有作用,不可混淆,不可泛化。
2)立体的
播音语言涉及各个方面,有主体的、客体的,有主观的、客观的,有宏观的、微观的,是多维的立体网络,六个特点共同作用,制约着也发生着播音语言。3)整体的
六个特点相互联系、不可分离,核心是广播电视的语言魅力,目的是以事醒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4)基础的
播音主持艺术有基础理论课,也有美学理论,而这六个特点主要是基础的,也就是说,只要是属于播音语言都应具备这六个特点,概莫能外
第三章:播音稿件准备
一、涵义
1、广义备稿:是指播音员主持人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广义备稿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并且永无止境 1)作为广播电视传播工作者,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2)作为广播电视传播工作者,应该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水平
3)作为广播电视传播工作者,应该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专业基本功
2、狭义备稿:是播音前对具体稿件的准备过程。播音前对具体稿件的准备要精密、细致、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备稿
习惯
二、意义
1、播音不是个人的随意活动
1)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2)播音员是稿件和受众之间的中介
3)依据文字稿件的播音是“二度创作”活动(“一度创作”是记者、编辑)4)播音员对稿件的依赖性很大
2、从文字到有声语言的转换不是简单的对应过程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如果仅仅是念字出声,那只是„„
3、稿件的内容纷繁、形式多样
三、特点
1、自觉的传达意识
语言的接受者和语言的发动者双重身份
2、能动的理解与感受
理解是基础、感受是关键,二者相互促进
3、摆正播音员和稿件的关系
使好的稿件锦上添花,为不尽如意的稿件增光添彩。注意摒弃个人杂念,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
四、要求
1、准确、迅速(备稿效率)、深刻、积极(备稿质量)
2、把稿件变成自己要说的话
1)要激发播讲愿望,产生积极的心态和状态
2)备稿后要在头脑中形成与稿件一致的思想感情运动脉络与之相适应的声音变化轮廓
五、方法
备稿六步:
1、层次、主题(是什么)
2、背景、目的(为什么)
3、重点、基调(怎么播)
1)划分层次:归并,就是把联系比较紧密的段落归并成一个层次——由分到合划分,就是把一个自然段里的内容划分几个小层次——由合到分
小层次是播音表达的基本单位
2)概括主题:主题就是稿件的中心思想
明确性:不可模糊其辞,不可包罗万象
具体性:
行动性:主观能动性 3)联系背景
背景的问题:从反应的时代看,历史背景
从写稿的时间看,写作背景
从播音的时间看,播音背景
背景的内容:上情,与稿件内容有关的党的方针政策
下情,国内外有关形式及社会现实
4)明确目的:具体稿件的宣传目的是广播电视宣传总目的的具体化,是稿件作者意图的升华
纲领性、准确性、感染性
主题和目的的不同
A主题历经岁月却不会改变,在不同的年代目的可能不同 B主题单向,和稿件有关,目的的双向,主客观结合 C主题抽象、冷漠;目的具体、跳脱 5)分清主次
大的单位,要抓紧重点部分(重点段落、重点层次);小的单位,要抓重点小层次和重点句子 6)把握基调
(1)涵义:播诵一篇稿件时所把握的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而不是简单指声音的高低
(2)实质:
1、表达与理解感受的统一;
2、声音形式与稿件体裁风格的统一
(3)要求:基调贴切、有个性;基调统一,有变化
第四章 :话筒前的状态
一、话筒前的状态的重要性
1、话筒前状态是播音成败攸关的问题
2、话筒前状态是播音员的基本功
1)话筒前的工作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2)话筒前的心理状态:自信、沉稳、大胆、振奋
3、播音前的准备工作
1)文字准备;2)技术准备(理顺稿件);3)表达准备(试播几句、清嗓)
二、不正确的话筒前的状态
1、表现:1)紧张怯阵(过分紧张、丧失自信、失去了自如性、束缚了创造性)
原因:实践经验少、由录播到直播、气氛的影响
2)松弛懈怠(过分松弛、思维不畅、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原因:过度疲劳、缺乏事业心
3)查漏补缺(过度追求在播音的过程中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导致不能正常、顺利地播音
原因:未能解决好练与用的问题
4)装腔作势(虚情假意、扭捏作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讨好迎合、屈己尊人、愚弄受众、欺骗受众
原因:自我膨胀、缺乏责任感、事业心,未能坚持正确创作道路
2、调整:1)生理调控法(深呼吸);2)心理诱导法;3)排除杂念法
三、正确的话筒前状态
1、思维清晰、信心十足;
2、情感活跃、愿望强烈
3、进稿迅速、精神集中;
4、正确坐姿、用声有力
第五章 :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
一、感觉知觉
1、感觉:是人脑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属性的反映,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
2、知觉:1)是比感觉更高一级的认识形式,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2)感、知觉是播音创作的起点
二、播音感受
1、涵义:播音创作主体接受客观事物和文字稿件的刺激产生的内心反应、体会、体验的过程
2、特征:1)间接性与敏感性的统一
2)目的性与传导性的统一
3)单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单一性是指通过稿件(文字)、形式的单一
多样性是指根据节目类型不同、受众不同的多样,要准确生动
4)序列性与扩展性的统一:文字稿件的序列展开
5)新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6)理解性与感受性的统一 三、三级台阶
1、表层感触的物理场——具体感受的定位选择
1)形象感受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等,这些感知觉是我们初步的内心体验,我们称之为形象感受
视觉感受占70-80%,听觉占10%
2)逻辑感受
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感受到稿件词语所代表的客观世界的形象,也要感受到语言序列的内在逻辑,也就是播音创作主体对符号所反映的客观事物间的关系的主观体验
包括:并列感、对比感、递进感、转折感、主次感、因果感
标志:关联词
Eg.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因果复句
假设复句
2、中层感入得心理场——整体感受的导向选择
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都是具体感受,但是,仅有一个个孤立的具体感受是不行的,要沿着词语——语句——小层次——段落——大层次——篇章的顺序逐级整合这些具体感受,使之走向整体感受
整体感受是感受的深化,而不是各个具体感受的混合
3、深层感悟的审美场——独特感受的价值选择
1)播音感受的审美场,体现为创作主体对客观事物和文字语言刺激的主动应激和对稿件、内容、话题的深层感悟。在这里,具体感受已深化为整体感受,整体感受已明显带有创作主体个体独特性的特点 2)独特感受是播音员主持人的自我实现 3)独特感受是播音系统中最高层次的感受
4)播音感受——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它的功能在于它的整体性,因此,一般不强调阶段性意义,而重在整体效应
第六章 :受众心理研究
一、受众的心理定势
1、定势是个体对某种行为做好的一种准备,他给予这个人随后的心理活动以一定的方向,人会在定势影响下看待和思考那些以一定方式同这种定势联系着的现象
2、共性心理定势
1)了解受众的关切点
2)与受众心心相印
3、特性心理定势
1)满足特定的受众收听、收视心理
2)考虑特定受众的环境特点
3)注意特定受众的类型分析
二、播音主持对受众的诱导效应
1、正确诱导;
2、实事求是;
3、诱导欣赏趣味
三、受众中的知觉偏见
1、树立威信——专业性、可信性
2、重视第一印象——仪表、仪态
3、偏见、逆反心理
第七章:传者受者沟通
一、受众心理对播音员的影响
1、受众热心期待是创作的动力
2、受众需求具有引导传者调整创作内容、形式的功能
3、对不同受众要调整表达方式
4、受众的期待对传者会有心理压力
二、巧妙的宣传方式
1、疏导、说服
2、真诚、亲切
三、传者的自我调节
获得对象感
1、主题、目的是研究依据
2、办节目的宗旨、形式是参照因素
3、时时处处感受到受众
4、镜头前自我调节——“心中有人眼中才有神”
四、传受间沟通样式
1、与想象中对象交流
2、间接交流——通过与播音主持对手的交流达到与观众的交流
3、直接交流
五、传者与受者的关系
1、真挚、坦诚、融洽、平等
2、受众不但是广播电视的传播对象,而且是服务对象。广播电视是为他们兴办、发展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设置是为他们服务的。没有受众,广播电视就没有生命力和存在的必要。受众和广播电视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统一体。
第八章 :情景再现
一、态度和情感
1、态度(是具体的)
1)涵义:就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世界观对外界刺激物的估量、判断、评价
2)要求:<1>正确、明朗的
<2>爱憎分明、是非明晰、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郑重、热情、平等、亲切
从播讲目的出发,从稿件需求出发,态度要鲜明,表现出稿件本来应有的褒贬
2、情感
1)涵义:是人们对与之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2)属性:强度、持续时间和性质。慢慢积累,由浅——深,简——繁 3)作用:<1>情感是播音创作的动力源泉
<2>情感在想象中具有能量调节的功能,关键是它伴随着主观体验
<3>情感为想象定向
<4>情感在欣赏接受中具有感染作用
二、情景再现
1、涵义: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等在播音员主持人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的引发相应的态度、情感
2、四步:1)理清头绪
2)设身处地:缩短与稿件的时空距离
3)触景生情:是情景再现的核心问题
要注意:<1>反应积极、一触即发;<2>以情为主、情景交融
4)现身说法
3、注意
1)情景再现要以播讲为中心,不要为了情景再现而情景再现。播音员主持人在调动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有具体的视像,引发真实的感受,唤起情绪记忆,联想的参加,要置身其中。
2)调动各方面的经验对情景加以丰富和补充,加深创作主体的经验,但并不是每个情景都必须详细补充,也不是每个情境中的每个地方都花相同的力气去想象,而是要条理清晰,有主有从,关键要获得感情的触发点
3)情景再现在准备时要尽可能详尽,但是在播出的过程中,往往没有那么多时间细想,只能在备稿时充分理解,让情景在脑海中已有画面,播出时使得画面更加清晰,因此,在播出时要多运用瞬时闪过,并快速唤起触动心灵的那一点
第九章:内在语
一、涵义
1、日常说话中的“话里有话”,播音中的“弦外之音”,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在语”。在朗诵、戏剧表演艺术中,也叫“潜台词”、“潜语”。
上联: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
下联: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
横批:愿赌服输
上联:金沙江,嘉陵江,黑龙江,江江可投;
下联:实验楼,教学楼,宿舍楼,楼楼可跳;
横批:空前绝后
上联:爱国爱家爱师妹
下联:防火防盗防师兄
横批:恋爱自由
2、在播音语言中不便透露,不能表露和没有完全表露出来、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涵义)
解释:1)、语句关系是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2)、语句本质是语句的内在含意,感情态度
3、内在语是帮助播音员、主持人把稿件变成自己要说的话,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运动起来,提示播音员、主持人找到恰当的表达语气的重要方法。内在语对播音表达的直接引发核深化含义有重要意义。
补充:
*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1前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验派(经验)
2中国:梅兰芳:梅派表演体系:程式:一招一式均有规定
3德国:布莱希特:离间效果
二、意义
1、内在语是承续语言链条的结节点
2、内在语是语句目的的集中体现
3、内在语是播音创作性和播音员创作个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4、内在语还是新闻播音真实性的重要保证
三、作用
1、揭示语句本质
语句本质是指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深层的内在含义和态度情感
2、揭示语言链条
语言链条实际是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四、分类
1、发语性内在语
所谓发语性内在语,就是在呼号、语句、段落、层次、稿件、节目起始处之前,加上适当的词语,播音员、主持人把这些词语在心里播出来,并与稿件原来开头的词语自然地衔接,把其“带发”出来
作用:是帮助播音员主持人把开头播好
2﹑寓意性内在语
寓意性内在语是稿件文字的“弦外之音”是隐含在语句深层的内在含义,是结合上下文语言环境挖掘出来的语句本质和语句目的。
上下文语言环境,写作风格,语言习惯,文章的主题,目的,背景,人物的性格,身份,心理,语言特点及所处环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全篇整体……
3﹑关联性内在语
就是那些没有用文字表现出来的语句关系,具体地说,就是那些体现语句逻辑关系和语法意义地隐含意关联词和关联词短语。
是使播音有声语言的链条向播出目的定向推进的路标,是播音员主持人表达语气起承转合的重要依据,是播音有声语言所表达的稿件文字,语句富于内在逻辑力量的关键所在。
(诚然)车祸是个全社会的问题,需要各个方面配合解决,(然而)在这里,我们谨向司机同志们进言。
4﹑提示性内在语
提示性内在语用于语句,段落,层次之间,也是为了解决上下句语句衔接的问题。
如果说,关联性内在语在重在使语句逻辑关系更加严密,那么,提示性内在语则更在使表达语气富于灵动的活力。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可以通过设问呼应,提醒关注,表现情态,展示过程,感叹强调等的揭示性内在语的设定使语气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使自己创作思维和创作个性得以更好的发挥和施展。1)设问呼应
在两个句子,段落,层次之间,用设问短语过渡,例如:什么事呢?这是为什么呢?怎么办呢?等等,以找到下句生动,贴切的叙述语气。2)提醒关注
下句的内容需要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用关注,关切的语气播出以引起注意时,可以加一个提醒关注,以提示播出时注意语气。比如:需要注意的是……值得关注的是……不容忽视的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3)表现情态
表现人物心理活动,语言,状态或是表现某些特定情感的语句的时候可以加一个提示性的内在语,提醒表现情态,比如:怎么回事?不好…… 4)表现过程
表示判断或动作的过程,使语气生动,形象,富有动感,还可以调动受众的想象,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5)感叹强调
在进入重点语句之前,或下句需要表达有感叹,强调等较强感情色彩的语句时,可用一个提示性的内在语,强调或加重语气。5﹑回味性内在语
在稿件文字段落层次和全文结尾处设置相应词语,提示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语气。或回味,或思考,或想象,或憧憬,给人以言已尽,情尚存的印象,就是回味性内在语。
1)寓意式回味
用内在语把前句的深刻寓意体现出来,并造成一种耐人寻味的氛围。2)反问式回味
用在结尾处对前句语义或全篇结论有肯定或强调意义,并对前句句尾语势所表现的色彩有引申,指向和推送作用。3)意境式回味
营造某种意境和氛围,引人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憧憬,有所遐想,文艺作品中用得比较多。往往一个省略号就能让播音员主持人有所感触,表达出相应的语气和回味的无限空间。例如: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第三篇:播音创作基础大纲
《播音创作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4406
适用专业: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学时总数:32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 学分:2 选用教材:
《实用播音教程》第二册《语言表达技巧》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2.1 参考书目:
1.《播音发声学》,徐恒: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2.《中国播音学》张颂: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一、课程说明
《播音创作基础》是播音主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播音主持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需要在前期掌握播音发声训练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稿件的方法。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讲授及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播音创作的内在技巧——情景再现、内在语和对象感;较系统地掌握播音的外部技巧:停连、重音、语气和节奏。掌握备稿六步等分析稿件的技巧。
本门课程的前期课程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学概论等。本课程将采用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播音创作的特性
教学目的:了解波音创作的重要性以及创作的基本特征、基本的训练方法等。教学基本要求:
第二章稿件的分析与感受
教学目的:掌握备稿的基本方法和稿件理解感受的技巧。教学基本要求:
第三章 播音创作的内部技巧
教学目的:掌握播音创作的三大内部技巧并能熟练运用。教学基本要求:
第四章 播音创作的外部技巧
教学目的:掌握播音创作的外部技巧并熟练运用。教学基本要求:
执笔:郭弘审核:郭弘制(修)订时间:2010年12月
第四篇:播音主持业务
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知识
一、创作准备与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
1、备稿的定义、内容、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备稿的含义:(1)播音主持不是个人的随意活动(2)从文字到有声语言的转换不是简单的对应过程(3)稿件内容纷繁、形式多样
“备稿六步”:划分层次、概括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分清主次、确定基调。
备稿注意问题:(1)高度重视,认真备稿(2)备稿应准确迅速(3)备稿不能机械死板(4)处理好备稿“质”与“量”的关系
2、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
(1)感受、态度、感情
(2)具体感受与整体感受
二、调动思想感情的方法(★★★★)
1、情景再现的定义、展开过程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定义:播音员主持人以语言内容为依据展开再造想象,使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自己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
展开过程:理清头绪、设身处地、触景生情、现身说法。注意问题:(1)要以播讲目的为中心
(2)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累,对情景加以丰富和补充,加深创作主体的体验(3)把握情景再现准备与播出时的区别
2、内在语的定义、作用、分类以及把握。
定义:那些在文字语言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出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
作用:(1)揭示语句本质(2)揭示语言链条
分类:(1)发语性内在语(2)寓意性内在语(3)关联性内在语(4)提示性内在语(5)回味性内在语(6)反语性内在语
最优化:(1)内在语是对稿件理解和感受的集中概括(2)在稿件的重点和难点上把握内在语(3)要注意语句本质的差异
(4)内在语要精确可感,鲜明简洁,有说服力
3、对象感的定义、特征、把握以及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定义:指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传达稿件节目的精神实质。特征:(1)体现人文关怀(2)表达丰富亲切
把握对象感:(1)对象感的“质”与“量”
(2)依据节目内容所反映的主题和目的设想对象,获得对象感(3)我们所设想的对象应该稳定统一
(4)播音员主持人与所设想的对象之间关系是平等的
(5)为了获得对象感,为了使设想的对象具体有依据,要尽可能多地熟知各种对象的情况,丰富生活体验 注意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播音员主持人执著地去追求设想对象的客观实体 误区之二:无论什么稿件都设想一种具体对象 误区之三:对象感时断时续,时有时无
误区之四:认为稿子并无确定对象就不必多此一举,或认为稿子已有了限制就不必设想具体对象了
误区之五:以为面前有对象就不需要对象感。不知道场外的受众才是我们传播的主体
三、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1、停连的定义、作用、位置的确定以及表达。
定义:在有声语言的表达过程中,那些为表情达意的需要所作的声音中断、休止就是停顿。反之那些不中断、不休止的地方(特别是有标点符号,而不中断、不休止的地方)就叫连接。位置确定:(1)准确理解语句意思(2)正确分析语句结构(3)恰当体会情景神态 表达方式:(1)落停(2)扬停(3)直连(4)曲连
2、重音的定义、作用、位置的确定以及表达。
定义:在播音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予强调的词或短语。位置确定:(1)重音应该是突出语句目的的中心词(2)重音应该是体现逻辑关系的对应词(3)重音应该是点染感情色彩的关键词 表达方式:(1)强弱法(2)快慢法(3)虚实法
3、语义的定义、感情色彩和分量、声音形式。定义:具体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声音形式:语势是由气息、声音、口腔状态这三方面因素多层次、立体化多重组合而构成的。
4、节奏的定义、类型以及方法。
定义:由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播音员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类型:(1)轻快型(2)凝重型(3)低沉型(4)高亢型(5)舒缓型(6)紧张型
方法:(1)欲扬先抑,欲抑先扬(2)欲停先连,欲连先停(3)欲轻先重,欲重先轻(4)欲快先慢,欲慢先快
四、即兴口语表达(★★★★)
1、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的原则与分类。原则:(1)坚持真实的原则(2)坚持准确的原则(3)坚持密集的原则(4)坚持迅捷的原则(5)坚持精美的原则
分类:(1)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2)综艺娱乐类主持人节目(3)社教服务类主持人节目(4)交流谈话类主持人节目
2、串联词的定义、特点、功能、把握以及创作追求。
定义:指播音员主持人在组织、串联节目各组成部分的时候,即兴发挥的话语。特点:(1)篇幅短小,内容精炼(2)见缝插针,针对性强(3)依赖语境,借景生情(4)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功能:(1)衔接转换的功能(2)补充完善的功能(3)阐发和点化的功能(4)沟通和交流功能
把握:(1)精心准备,有充分的预案(2)创作现场把握
3、话题的进入、衔接转换、结束等操作技巧。话题进入:(1)开门见山,直切主题(2)抓住重点,择要推荐(3)触景生情,借景抒情(4)以小见大,以事醒人
衔接转换:(1)引用资料,逐渐推进(2)设置冲突,引人入胜(3)言简意赅,画龙点睛(4)巧用“重复”,突出重点(5)选择时机,巧妙“打断”
结束方式:(1)首尾呼应,评论点题(2)以情感人,触动心灵(3)梳理归纳,概述要点(4)由此及彼,引发联想(5)正确分析,合理建议。
4、临场应变的定义、要求、依据、现场控制以及应变策略。
定义:指在节目进行当中,当意想不到的情况突然发生时,主持人所做的现场应急反应,它可以检验出主持人的思维品质、知识涵养、语言储备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水平。
要求:(1)反应迅速,举重若轻(2)恰切得体,自然天成(3)化险为夷,锦上添花(4)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依据:(1)从“人”的因素中获取信息材料(2)从时间因素中获取信息材料(3)从环境因素中获取信息材料(4)从节目因素中获取信息材料
现场控制:(1)稳健兴奋,心理自控(2)察言观色,控制现场(3)泰然处之,机敏应对
应变策略:(1)借题发挥,自圆其说(2)欲扬先抑,顺势而发(3)善解人意,及时调整(4)有意岔题,峰回路转(5)以攻为守,合理“冲撞” 播音主持业务知识
一、文稿播读(★★)
1、新闻类文稿播读
总体要求:(1)正确理解稿件的内容与精神实质(2)体现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和时机性(3)准确把握播读分寸
(4)根据节目与稿件需要实现播读风格的多样化 新闻消息的播读总体要求:(1)叙事清楚(2)新鲜感强(3)语言朴实(4)节奏明快
新闻专稿播读的具体要求:(1)准确:主题明确、线索清晰、细节精准(2)具体:感受具体、表述具体
(3)生动:情感细腻、形象鲜活、表达灵活
2、文艺类文稿播读
文艺类节目的分类:音乐节目、戏曲节目、曲艺节目、文学节目、综艺娱乐节目
具体要求:(1)理解原作是理解稿件的基础(2)明确节目播出目的,把握编辑意图(3)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揭示主题,调动情感
(4)把握好内行的欣赏者、热情的介绍者、共赏的知音者的创作心理状态(5)把握好与录音素材配合的技巧(6)掌握好必备的语言技能
3、社教类文稿播读
分类:(1)按节目内容和社会功能划分,有知识类、服务类和对象类节目等(2)按节目构成和传播形态划分,有杂志型节目、专题型节目等
(3)按节目播出方式划分,有参与型、非参与型之分,直播、录播之分等
总体要求:(1)深入理解稿件内容,全面把握稿件结构(2)领会节目意图,让播出目的具体化
(3)明确收听收视对象,摆正自己与受众的关系
(4)有声语言表达要有针对性、服务性,朴实流畅,灵活丰富,完成从文字语言到有声语言的二度创作。
4、财经类文稿播读
类型:经济新闻类节目、证券类节目、财经人物类节目、经济娱乐类节目 具体要求:(1)深入理解、全面把握稿件内容
(2)弄懂稿件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及名词并清楚准确地表述出来(3)注意停连重音的准确把握(4)语言基调朴素舒展,自然从容
二、话题主持(★★)
1、新闻评论类话题主持
基本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符合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基本特点:(1)语言要平实;
(2)在叙事的基础上点评,形成夹叙夹议的特点;(3)大量采用口语,减少书面化语言
2、财经类话题主持
基本要求:(1)开放、前沿、创新
(2)要有帮助受众从繁杂的信息中抽取精要,并加以引导和帮助的能力(3)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储备
3、服务类话题主持
基本要求:(1)语言简练、流畅,用词准确、朴实,重点要突出,信息量要大,具有吸引力
(2)准确把握自己的位置,用自己的语言,有感而发
4、综艺娱乐类话题主持
创作要点:(1)正确理解娱乐性,不落入低级庸俗的窠臼(2)熟悉节目内容,灵活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3)坚持语言规范,不盲目随波逐流
(4)夯实语言基本功,避免语言的呆板与单调(5)与搭档默契配合,加强现场的快速应变能力
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知识
一、播音员主持人形象概述(★★★)
1、形象的定义
定义:播音员主持人是节目的代表,也是电台、电视台的“门面”,代表着媒体的形象,在本质上传达的是党和政府的声音。
2、职业形象(1)声音形象(2)屏幕形象(3)社会公众形象
3、个人形象
个人形象:是播音员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的本色属性。要有社会公众人物的自觉意识,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较常人更为严格的监督。
二、塑造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意义和作用(★★)(1)有助于塑造媒体形象(2)有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
三、如何处理好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多重关系(★★★)
职业形象和个人形象的关系:职业形象是播音主持工作所必需的,既不能把它与个人形象混为一谈,也不能以它来代替个人形象。
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关系:内在素质是外在形象的主导和关键,内在素质转化成传播主体的传播思路、传播愿望、传播能力,作用于传播主体的外在表现,流贯于传播主体在声音、容貌、服饰、化妆、发型、体态的取舍、安排和展现上。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播音员主持人要摆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同集体的合作;另一方面要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更出色地做好这个集体对外的代表,不辜负集体对个人的期望。那种将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
四、塑造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塑造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1)职业着装的基本概念和搭配技巧(2)发型造型的基本常识和要求(3)化妆造型的基本原则和技法(4)饰物佩戴的基本常识
(5)佩戴饰物要注意掌握佩戴礼仪常识 表现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1)体现媒体的责任和个人的品德(2)形象与节目相协调(3)语言与体态相和谐 注重生活中的形象:(1)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2)使用规范的体态语言(3)注意言谈举止的社会影响
第五篇:播音创作基础要点总结
播音创作基础要点总结
填空
1.节奏的六种基本类型:轻快型、舒缓型、紧张型、低沉型、高亢型、凝重型
2.语气的感情色彩和语气的分量共同构成思想感情
3.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发散思维方法:横向思维法、纵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 判断
1.递进性重音(×)
2.语势是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势(√)
3.《春》落停 缓(√)
4.轻重是声音的高地变换(×)
5.声音的变化、口腔状态、头部状态(×)
选择
相辅相成波峰类播音腔(新闻腔)停连气满声高
名词解释
1.语气的感情色彩:语气的感情色彩是指语句包含的是非和爱憎等。语气的色彩是语句的内在的思想感情的积极运动的显露,它体现为创作主体声音与气息的变化。
2.分合性停连:在并列关系之前,往往有领属性词语;在并列关系之后,往往有总括
性词语。在领属性词语之后、或总括性词语之前,都有较长时间的停顿,比并列关系之间的停顿要长。这样就形成了合——分——合的分合关系。
3.重音:在播音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以强调的词或短语就叫
重音
简答
1.停连作用:(1)能调节朗读者、说话者气息(2)能够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
内容(3)能强调突出重点(4)能控制语速、调整节奏,造成抑扬顿挫之感
2.重音位置怎样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