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教学分析(范文模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由幼儿园转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
2、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3、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指导。
4、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五个单元共二十课,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础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三、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2、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四、教材重点,难点:
1、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五、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重抓习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想象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并能把自己所想象的表象在美术作品中。
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分析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虽然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已一个学期,但仍存在习惯较差,易失去注意力等年龄特征。通过上学期狠抓学生的行为教育,这学期的行为习惯(课堂纪律、绘画习惯)有明显好转,但还是不令人满意,这只能说明我的教学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起决定作用,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美术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美术课的喜爱。所以这学期要加倍努力工作,尽量让学生能在一种宽舒、融洽的氛围中学习美术,让所有学生轻松接受美术。其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很大,还有部分学生基础很薄,有待加强练习、提高。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2、各学习领域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各个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制订如下:
造型·表现: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设计·应用: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二)、教学目标任务:
1、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2、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三)、教材重点、难点:
1、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三、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策略。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精心准备,做好课前工作。利用课堂教学,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知识、线条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1、在《闪光的名字》一课学习完毕后,将设计好的自己的名字做成一个可以站立的卡片,并尝试着用同样的手法将爸爸妈妈的名字也进行装饰,可以把全家人的名字创始在一个自制的立体小屋里面,进行展览。
2、在《纸偶剧院》一课中,设计课后拓展作业为:以小组为单位,从语文书或课外阅读书中找一个简单的故事,依据书中的人物制作出与之相配的形象的纸偶,小组成员一起把这个故事用纸偶人表演出来。
创造性的培养: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
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将自己通过《花花衣》一课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衣裳”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的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第四册美术教材共有22课,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其中综合与探索课比重较大,主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绘画、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二、教学总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形形色色的作画方法;认识和了解绘画基础知识。(2)、智力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3)、思想品德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 本册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四、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去年美术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美术不止是画画,还包括制作、欣赏。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学生比较活跃。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
五、措施
一、加强直观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加强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美术学习,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表述中学会思维。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情景
倡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自然、文化情景中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描述能力。过程与方法: 由以教师为主导的技能体系训练和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学习过程。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参与。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分析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该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同时经过两年的美术学习,对绘画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美术表现技法,绘画作业水平普遍较好。且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还保持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愿学、乐学。但学生整体的差距比较大,有一些同学美术能力较差,纪律也不够好,对学习美术的态度不够端正,缺乏自信心,对这些学生老师不能以批评斥责为主,应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全册课本教材紧扣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难易适度且探索性、游戏性和实用性较强。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如:国画系列的《彩墨游戏》;色彩系列的《红色的画》,《黄色和蓝色的画》;泥塑系列的《捏泥巴》;版画系列的《对印版画》;欣赏系列的《童年》、《身边的设计艺术》等等,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注重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清楚具体需要达到的要求和目标,并注意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审美和情感教育始终贯穿整个教学,并多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在学习领域上,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有专题欣赏,但相对较薄弱,“综合?探索” 领域有三课。教材突出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比较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
三、学科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用记忆画、想象画等形式,用大胆和谐的颜色表示自己熟悉的内容。
2、制作简单的纸版拓印画,及各种平面材料贴画,进一步提高撕纸和剪纸拼贴的能力。
3、欣赏儿童画及自然物,提高欣赏能力。
(二)难点:
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精神,动手的协同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目标
1、“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掌握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用纸版印制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或人物。?
2、“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描绘、拼贴、堆积、组合等手法进行简单的造型活动,获得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用撕、剪、刻、折、卷曲、插接、粘接等基本技法,使用多种媒材,如蛋壳、羽毛、废包装盒、秸秆等当地媒材制作作品,进行立体、半立体纸工制作。
3、“欣赏?评述”: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用调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所在地区有特色的建筑,了解其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功能。欣赏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了解民间艺术中的象征和寓意。
4、“综合?探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根据各种材料特点,学生能创作出一些艺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并选定设计方案,尝试布置美术作业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教学难点:在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保持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冶情操。
五、教学措施:
1、教师本人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读、多思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案例。在深入透彻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多样的实施教学。
2、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技法渗透,各种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3、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
4、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开阔视野,进行自学。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分析
一、全册教学理念目标:
(一)造型表现
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设计应用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三)欣赏评述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综合探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二)难点:
1、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2、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3、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情况分析:
1、从学生学习习惯分析: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该年段学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但娇生惯养的习性,还是养成了他们对事物的依赖感,遇到困难不敢挑战自己,动不动就要请学生、老师、家长帮忙,自己就看着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懒惰成性。
2、从学生分析:
班:班与班的美术成绩相差很大,在班与班同等的优秀中,有可能这个班的优秀在那个班里是良好,班级的集体素质相差很大,很难拉的平均。
生:同一个班中,学生在幼儿园所授教育不同、家长管教不同,也产生不同素质的学生。普遍有这三种学生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绘画技能娴熟,但在画面组织上不够理想,在这几年的教学和有目的的兴趣小组的培养,也已经脱离画面的散乱,构图不均,色彩不够丰富等问题;有的学生敢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但苦于绘画技能落后,在几学年学习绘画技能中,也有所提高;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在课堂气氛中过与活跃,甚至不能自控,想学又不会就出现了爱讲空话的情况。
3、从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由于有了大部分的以上三种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在知识掌握上也层次不均,有的绘画技能好,有的工艺水平高,有的在欣赏能力上分析能力强,能说会道。
四、措施:
1、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进行的“玩”中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不同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对自己美术能力充满信心。
2、学习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和敢画、敢做的决心。
3、结合不同班级情况与学生各自不同表现,多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美术带给他们的感觉,经过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分析
一、教材重、难点
教材重点: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教材难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二、学情分析
(一)积极方面
1.学生思维活泼,想象丰富,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较强,上课气氛活泼,接受能力特强。2.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存在问题
1.由于人数较多,上课部分学生纪律不够严谨,注意力容易分散,没有做到静、齐、快。
2.部分学生作业习惯较差,男生比较突出,绘画水平差距太大。
3.课前教学中双边教学开展一般,部分学生上美术课没有激情。
三、教学任务和要求
以新课标的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重视人文精神,体现人文观念。
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力求学科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的结合,关注学生对美术的多角度体验和尝试。
注意学科之间的积累和联系,注意学科知识的综合,利用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使学科之间的综合效应更为融合和连通,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
四、教学措施与方法
(一)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五)运用电视、录像、范画、访问、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六)改革评价制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重视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八)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和核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九)利用宣传窗和美术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分析
一.教学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也有一定的美术知识,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三.教材分析
教材紧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五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6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有浓厚的湖乡味。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并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六.教学用具
水彩笔,油画棒,色纸,胶水,橡皮泥,剪刀、陶泥等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分析
一、学生基本分析:
五年级有学生25名,大多数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用各种物品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二)教学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蜡笔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三、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南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材中设计了许多的插图,形象、直观,切合教材内容,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好。
2、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安排,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知识,拓展视野。
3、积极调动社会资源。提示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提高预习能力,巩固知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帮
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 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分析
一、学生概况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南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3.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二)教学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四、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分析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材要求,本期我有的放矢的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绘画教学,着力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贯彻加强基础知识,开发智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原则,重视审美教育和加强工艺设计教育,力图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对美术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和有较强的写实能力,已初步理解并能应用透视、色彩等基础知识和技法。从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有个别学生学习美术有困难、有惰性。要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活动作业的认识态度有所偏颇,对于回家进行作业的投入度不高。学生乐于参与探究活动,但对于自己准备各类身边常见材料的投入度很低。
2、部分学生上课缺少兴趣,作业完成男生较差。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19课,选修课2节。其中造型·表现14节,设计应用2节,欣赏评述3节,综合探索2节,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美术学科很难像数学、英语一样分成若干个等级,总体是块状的,尽管内容从1—6年级也有递进,但很难截然分清。有的内容在四年级出现,在六年级还会出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教学深浅。因为是六年级,所以内容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没有充分的备课是上不好六年级的课的。
四、教学目标:
1、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机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法,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传统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抓课前准备。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影片、录象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几位学生,找出学习不好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帮助解决。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跟班主任联系配合,端正部分学生,特别是部分男生对美术课的态度和认识。
6、利用欣赏、复习、直观教学等手段,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五、课题研究及措施
课题:如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措施:
1、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作引导,丰富想象力。
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把学生带入一个轻松地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如同身临其境般地被陶醉迷恋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着独特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2、用直观形象的教具作引导,丰富想象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比成人的想象力更奇特,更天真无暇更淳朴。一旦触动学生那想象的翅膀可以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美术学科的课程标准和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能感受美、鉴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所以,在每节美术教学中都有必要提供一些直观形象有趣的教具。
3、用肢体动作和表情作引导,丰富想象力。
肢体动作和表情是无声的,但能激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我相信每个学生对各自看到的肢体动作和表情都有着不同的诠释,这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去塑造各自心中的艺术形象。
4、用活动贯穿教学始终,丰富想象力。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做游戏。如果能把每个教学内容编成童话并让学生动手制作,学生就会一直都沉浸在想象的天国里。
第二篇: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创设生活情境 迸发创新火花
——谈
美术课《小花篮》一课作业与评价的设计
桂林市阳光学校/韩 魁
1、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
※思考问
习兴趣?
2、如何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开来?
3、作业与评价的设计。
※案例描述:
题
一、案例背景
自国家美术新课程标准(试用版)实施以来,我教过一年级使用的《美术》(湘教版)教材,但《小花篮》这一课是广西版的五年级下册老教材,老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还是有点出入。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校特点对原有的教材有所改动,并且加入了生活情境的环节和德育教育,在动手环节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
作精神。
韩魁老师
二、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上课前在纸杯里倒好饮料)猜猜老师为什么请大家喝饮料?今天是老师的生日,大家唱一首英文歌祝我生日快乐好不好?
师:老师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你们在美术课上越来越能干!希望你们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你们说好吗?当然,老师还希望收到你们亲手做的生日礼物,你想送老师什么呢?(学生回答)
师: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请打开课本,今天就做一个漂亮的小花篮送给老师吧。(板书课题:小花篮)
(二)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中的图片,说说每幅图片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不同?4人小组讨论。(学生回答)表扬说得好的小组。
2、根据课本上的示范,学生小组讨论得出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制作步骤: A、剪开
B、折好 C、插花
D、整理(板书步骤)
3、制作材料和德育教育
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图片的特点和制作小花篮的步骤,课本上教我们用什么材料来做?(塑料瓶子)
你们带了吗?(没带)
那大家用什么来做小花篮呢?(纸杯)
为什么用纸杯?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用纸杯做的好处)
师:回答得真好!老师原以为大家喝晚饮料会把纸杯扔掉,看来你们懂得了废物再利用,知道保护环境,老师表扬大家!下次又请你们喝。
(三)布置作业
师:既然是做送给老师的生日礼物,希望大家动足脑筋,老师相信大家会做出更有新意的小花篮。
(四)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五)鼓励团队合作,学生互评作业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构思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六)课堂小结
※ 反思与研究
(一)课前创意,我想做的尝试
在课堂上,教师抓住起主体作用的学生,带领学生走进课堂情境之中,使学生主动、自觉、愉快、地进行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以保持昂扬的学习劲头,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进入新课的契机,创造新颖、独特的导入方法,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
《小花篮》是一节高年级的手工制作课,我创设了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先请学生喝饮料,再说今天老师生日,祝我生日快乐并想得到学生亲手做的小花篮,这样就充满了师生情感的交流,目的性很强得进行教学和学生创作。
在德育教育方面,我有意识地用喝过饮料的纸杯来进行小花篮的制作,让学生自己发现废物再利用,保护环境,共创节约的好习惯。同时,通过亲手做生日礼物给老师更表现了尊师重道的好心意。
现代社会,各方面竞争都很激烈,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中都应该注重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和创新精神。在教师示范后,4人小组合作,把手上的纸杯做成有自己特点的小花篮送给老师当礼物。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你的创意及制作方法,这也是课堂教学的学生自评环节。
学生在课堂所创设的宽松愉快的生活情境中,充当主动角色。老师对学生也不必约束过多,让他们尽情享受制作过程中创造的快乐。在这种情境中,儿童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他们无所顾忌,无所拘束、自由选择、自由活动、自由创造、自由表现,尽可能地挖掘大脑潜在的能量,使新的点子、新的想法蜂拥而出,从而主动积极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必然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使创造性思维得到自由伸展的尽情发挥。
(二)设想的实施情况及几点遗憾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堂课还算得上是一堂新鲜的课。但在我看来,还是存在不少的遗憾。
1、关于情境——根据我的设想,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了我设计的情景,对我说的生日礼物有极大的兴趣,并且交头接耳地进行讨论,这种最初的接触,符合我的设想。但随着课的进行,我应该结合我校双语教育的特色让孩子们唱一首英文歌《祝你生日快乐》,这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2、关于制作——根据我的想法,这节课教材上的示范不难,所以有所忽略基础的教学,把重点放在了创新上,从而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体现不好。再有就是应该在制作前小组先讨论好如何分工,定好组长,这样有利于节省制作的时间。
3、关于小结——在课堂小结部分,由于前面小组的分工不明确,时间不够,所以小结过于简单和模式化没有出现课堂最后应有的小高潮。
(三)结 语
虽然只是短短40分钟,但我花的脑筋很多。我竭力想上好一节充满生活情趣的美术课,但经验有限,就算重来一次,仍然还有许多不可弥补的遗憾。幸好,事后的揣摩必不可少,这样,人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分析
教学课程中的学生分析
1请学员在学习本讲座积累日常教学中学生表现出的让自己感到意外的例子。
美术课程,它又是以趣味性的美术学习,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来设计教学过程的。“备课要备学生”, 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宝贵经验,为前辈同行一代代所承传。从对学生的关爱,到对他们的学习行为的关注,并把它作为教学决策的基础。不仅反映在无数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中,也反映在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甚至日常闲谈中。教师的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与技能的提高,顺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一)、在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有意设置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欲望、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教师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兴趣出发,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
案例:“自画像”
提示:在“自画像”一课中,要求掌握人物脸形特征、表情特征,并能完成一幅自画像作品。
开始,教师出示了许多的明星照片,让学生从中分别选出□形、△形、○形脸的人物形象,从而认识脸形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教师又请几位学生上台,让下面的同学说出他们的脸形特征,并仔细观察他们的不同之处,从外在的五官到内在的性格特征。并让他们分别作出喜、怒、哀、乐的表情——得出人物的表情特征。作业要求:自画像(今天或未来的我)。还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在画面以外,写出自己的兴趣、理想、爱好、性格等,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的个性。本课,教师就是利用孩子们崇拜的明星来表现自己,(这样以文字与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对学生来说还是头一回,他们对未来的“我”有许多的幻想,他们都把自己当成了名人,从人物形象到画面设计,从自我介绍到版面的包装都充满了丰富的个性色彩,同学们高兴极了。)有一个学生的画法让我感到惊讶!意外之处:一位学生说:老师,我可以用盘子先画一个圆,在用尺子从中间画条线,分割一个人的脸部,左边画一只眼睛、右边画一只眼睛,那样就不会画歪了。
(二)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案例:“小扇子”
在教学《小扇子》时,先为学生准备了几种材料和不同样式的小扇子,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初步感知,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研究思考:看到这些不同款式、材料的小扇子,你还能想出用哪些材料来制作新颖、美观、实用的小扇子?教师这样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思维的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质量,锻炼他们思维的独创性。并且让学生观察、发现、比较、探究扇子的不同材料特点及其做法,然后再给学生充分制作实践的时间,这样学生就能够将想法变成成果展现出来,如果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一些小的问题也就会主动想办法解决,从而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多种思维形式的协调活动。如教学《滚动乐园》一课时,先让学生搜集很多会滚动的物体,观察、触摸,初步感知物体的质感、形状,再进行滚动游戏比赛,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滚动的乐趣,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逐渐敏锐起来,再引导想象创作圆形物体滚动情景的画面,通过此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在眼、脑、手并用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研究的方法非常多,问卷调查、访谈法、过程观察等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应用的过程中各种方法经常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也只有在学生研究的实践中才能逐渐使得自己应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得到增强,最大可能地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动力因素。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创造性的作业练习和制作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学生犹如是放出鸟笼的鸟儿飞出教室,他们在制作、在试验、在思考、在修改、在商量……然后他们飞进来,告诉我他们的发现,他们的失败,他们的成功!那么我们将会发现很多惊奇的事情。
第四篇:美术教学课例分析
《变幻无穷的形象》课例分析
洮砚九年制学校 周琴
教材分析
《变幻无穷的形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六册第十四课,属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它通过开动学生的脑筋,借助美术语言和身边常见的物品形象,变化创意出心中的形象来,是富于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立体选择空间。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借助熟悉的脸蛋开启思维、展开联想,通过形象的变化来表达心中的形象。
学生分析
三年级是新课程课改实验年级的学生,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教学下,学生已经善于观察、思考,初步具备了应用美术语言和应用各种生活素材来创造表达自己的感受,大胆表现心中的想法,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容易被激发,老师稍作启发就能有丰富的创意。
教学设计意图:
三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为了“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根据本校新课改的理念实验课题《小学美术“高效合作”的课堂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师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环节了(交流预习、合作探究、达标训练、总结评价)。编制原则:一主题性原则、二探索性原则、三启发性性原则、四灵活性原则、五梯度新原则、六分层设置性原则、七创新型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学生客观存在的技能水平、兴趣爱好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即:优等生、一般生、学困生。将三层学生进行小组组合成三个大组六个小组,每组都含有这三个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教学流程:
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小组交流式。课前要求学生寻找、发现自己喜欢的、造型具有特色的物品,将其带入课堂。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差异,将三种不同层次学生组合成组。使整齐划一的学习走向充满个性化的学习,为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作业要求方面,按照学生的差异设置梯度渐进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采用星级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由选择★,★★,★★★的作业,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愉悦。教学目标:
1、能辨识和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像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2、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像创造设计能力
3、培养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
1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把身边常见的物品变化出奇特的形象。2想像添画,用夸张的手法,艳丽的色彩来实现多样变化的效果。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生活用品或废旧材料、美术工具、图片、彩色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每个学生在自己的作业纸上画一张大脸,比一比谁的脸画得又大又快 【利用画脸比赛,激发学习兴趣,并为教学做铺垫。】
二、探索研究
1、提问,引导思考。
师:“这么一张大脸,五官占据的地方太少了,还有那么多空白的地方,咋办呢?”
【制造疑惑,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2、引导欣赏京剧脸谱的艺术美和设计特点。
师:“我们来看看京剧演员的脸和我们画的脸有什么不同?” 师:“川剧演员是怎么变脸的呢?”
【分析脸谱造型、色彩与脸谱的设计意图,感悟形象的变幻无穷及脸谱设计和表现技巧。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变幻的主要元素。】
3、小结并导出课题:真是变幻无穷的形象啊!(板书:变幻无穷的形象。)【经过前面的铺垫,自然又恰倒好处地导出课题。】
4、师生互动
1)师:“看了这么美的脸谱,我也很想把这张普通的脸变成一个美丽有趣的大花脸,可怎么变呢?”
【引导学生说出点、线、面及对称与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2)师:“我想变一个花仙子的脸谱,该怎么变?谁来帮帮我?” 【引导学生有主题式的联想,从而感悟变幻形象的创意方法。】 3)学生说想法,老师根据其说的选择性地画。【渗透用图像符号表达抽象思维知识,指导表现技巧。】
4)小组讨论:“你想画一个怎样的大花脸?是美丽的还是凶狠的?是有主题性的还是随意创意表现的?”(师巡视参与讨论)【讨论,让学生有个思想交流的平台,以此拓宽想象思维,激发创作灵感。】
【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膨胀,老师启发式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而老师的需要帮助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心,助长了他们的想象热情,同时边思想互动边范画又指导了表现技巧,激发了创作热情。】
5、读课文,欣赏范图中小朋友们大胆创意的有趣而美丽的脸谱。
【小组讨论交流,进一步学习表现技巧,感悟形象创意,激发创作欲望,导入创作。】
三、作业练习,师巡视辅导。
【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启发、帮助。】
四、作品展示,经验交流
【给学生自由交流经验、感受、评价,展示自我的平台】
五、拓展
1、欣赏比加索等大师的作品,感受大师笔下变幻无穷的形象的艺术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变形艺术特征及其思维方式,拓展视野。】
2、课外思考:除了绘画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变形?用生活中的物品是否可以表现?要准备哪些材料?
【课题延伸,加大知识容量,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并下课时做准备。】 第1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周老师收到艺术宫寄来的邀请函,邀请同学们去参观一个展览,不知道大家想不想去?(生答:略)那好,今天周老师就带大家到神奇的艺术宫,走一走,看一看,去欣赏那里展出的与众不同的作品。你瞧,“聪明的小精灵”已经在等候着我们呢!,我们赶紧跟随“聪明的小精灵”进去吧,看看那里展出的作品,到底有什么不同?(播放件,欣赏作品)。同学们,看完了这些作品,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它与以前所见过的美术作品有什么不一样?造型上有什么特点?(指生回答)对了!神奇艺术宫展出的这些作品,都是根据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运用绘画的方式,写生想象添画出来的,你们说,这些作品有趣吗?那么,你们想来试一试吗?(生答: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变幻无穷的形象》(出示课题)师:“上课时同学们创造出了这么多有趣的作品,老师很高兴,同学们真棒,让老师感受到了一个个变幻无穷的形象。来给自己鼓励鼓励。(师带头鼓掌)”
2、展示老师制作的作品形象。
【展示老师自己创作出的作品能诱发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的作品是受学生作业启发,这能让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起,自信燃起的激情为学习加油;而用生活物品、废弃物等创造出的形象又如此生动美丽,如此匠心独创,形象创新出的形象出人意料,让人眼睛一亮,让学生深受启发,在感悟中激发创作灵感。】
二、探索研究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制作技巧,激发创作灵感。】
1、讨论老师的作品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出来的?
【学生自由发言,师边引导分析边选择性地拆装作品给学生看,进行直观启示。】
2、小结:
1)根据材料的形象、质感,通过组合、拼搭、剪贴等方法做出来的。
2)用了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讨论交流想法,如何巧妙利用材料的形象,创意制作出与众不同的形象。
【给学生一个自主创意的空间,在讨论交流中创新思维空间得到拓展,激发创作欲望。】
4、请一两名学生谈想法。
【师及时引导制作步骤,并进一步点拨,给学生灵感。】
三、尝试创造
1、学生创意作品,可以个人完成,可以合作完成。
【提倡资源共享,相互帮助,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的创作平台。】
2、老师巡视辅导
【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启发、帮助。】
四、作品展示、交流
【给师生自由交流经验、感受、评价的平台】
五、小结、拓展
1、欣赏废物利用的作品。
2、今天同学们学到了许多本领,用生活中的物品创造了许多变幻无穷的形象,真棒。同学们只要有心观察、用心发现,大胆想象、创意,你就能创造出许多变幻无穷的形象,美化生活,并在创造中感受快乐。今天你们快乐吗?!
【拓宽视野,进一步感受创造的无处不在,形象的变幻无穷,潜移默化中培养环保理念和爱心教育】
六、收拾整理 教学反思:
一、教“活”教材 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一个交流平台,为我们师生提供一种资源和参考。以本教材为本课程活动的引子,以“变幻无穷的形象”为点,我尝试了从平面教学到立体教学,从绘画表现到手工制作两课时教学,把课细化了,延伸了,由浅入深,巧妙利用教材里的创意元素,拓展教材,创新教材,让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思维丰富了,双基扎实了。整个课程富于活力,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热情很高,学生的作品富于创意、丰富多彩,有许多出人意料之作,不管是平面作品还是立体造型都别具一格。教材教“活”了,学生的思想激“活”了,潜能激“活”了,促进了多元智能的发展,促进了人的发展。
二、不足之处
此课程如果把绘画表现与手工创作两课时都能延长一课时进行连续教学,学生将能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创作与自评、互评,两个课时时间有些仓速!
平面的作业形式不够多样,如在绘画上可加上剪贴、物品拼贴等不同表现形式,尝试平面与浮雕相结合的表现;
四、探讨:
1、化责备为鼓励,让学生如沐春风,2、教学中,有学生没带好学习工具,我知道此时批评只会影响其学习,我对其小组成员说:“没带工具或没带齐工具怎么办呢?小组同学献爱心帮助他,资源共享好吗?”然后我在电脑里课堂常规记录表中送给帮助他的同学一颗爱心,极力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人际环境;一种激励的、宽松的、愉悦的,利于创造的教学环境,师生同行;追求一种学习即快乐,教育即发展,创造即享受,乐教乐学师生共同成长的境界,让学生在愉快中学。进行愉快模式教学活动,再从而产生感性体会后再进行动手表现,达到智力发展与实践表现相结合。通过欣赏、了解表达方式的多样性,通过绘画表现和手工创造,用美术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思维中的变幻形象。能较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语言与绘画来表达心中变幻的形象,感受抽象艺术的美。
第五篇: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一堂别开生面的“服装欣赏”课
会昌实验学校 李 晖
新课程强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新教材。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它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但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在欣赏、评述教学时,怎样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还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但学生一动起来就会乱,这就需要老师的调控、引导,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表扬。
[有关背景]:
本人是一位年轻教师,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在教学工作中能努务钻研,积极探索。今年是浙美版新教材第一次在余杭区使用,本人从研究课题入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摆脱“权威”阴影下自由、自信、提高欣赏与评述能力。今年正赶上七艺节《时尚百年服装展》在杭州展出,我无意间去参观并拍摄了一些照片。在讲《走进美术》这节课中的艺术设计前,我左思又想怎样把艺术设计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关心时代的发展,加强社会责任感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我选择了学习兴趣较浓,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初一(3)班来上这节课。
[案例描述]:
1、学生当回设计师:
师问假设你是一名设计师你设计服装你要考虑到那些?生回答可谓五花八门如:好看的、质量好的、冬暖夏凉的、合适全体人购买的(假使我们那位同学能设计出来这样的服装,那么其他的企业将面临着破产的境地。你也将成为杰出的设计师,你会拥有大量的财富)我对学生的回答一般不会做否定的意见,都以鼓励的方法激励他们。还有的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说,我会设计出大方的,颜色不是很亮丽的。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下子激发了我的想法(因为我一向喜欢色彩单一的大方、得体的服装)我问学生:你们对老师的穿着进行评价?这回可好,就连平时不爱讲话的学生都积极踊跃的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叫老师我来、老师我来,学生这样总结,老师的衣着简单,朴素,不花枝招展,给人以一种亲近的感觉。这样,一个不经意的问题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从学生的眼里能看得出他们特别的喜欢我。同时也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一件好的设计所必须符合三个方面的要求作以总结。(这样的引入直接,具体生动,有利于学生掌握)
2、学生当回欣赏、评述家:
师问你们比较一下爷爷、爸爸、自己的服装?生回答:爷爷穿的是中山装,爸爸穿的是西装,我穿的是校服(在家里穿的是休闲装)。
这时屏幕上一个穿着长袍马褂的人映入学生眼帘(我事先作好的课件)哇!学生一下子安静下来,从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这样的人,今天走进了课堂。接着三四十年代旧上海旗袍,具有鲜艳特色的文革时期的军装,简朴实用的青年装,还有现代流行的一些服装,品牌装等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学生虽然以前在电视或电影等上看到过一些服装,但从没看到过这么齐全的,所以表现的很激动。几乎全班的同学都举手发言,有的对旧上海的旗袍特别感兴趣,款式、颜色的多样,还有的说:那些服装看起来这么的“土”,如果我们穿出去的话非被人笑死,其中有一位学生的回答我记忆忧新,老师我看到这些服装好象把我从100年前带到了今天,我从中国时尚百年服装展中,能看出中国社会在进步,同时每个时代的服装也正符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这正是中国百年历史的写照。(学生的回答,我简直不感相信,一个刚刚上初一的学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我激动万分,我用了“你真行”、“好样的”、“太棒了”等一连串的表扬话。)这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位学生也洋溢出愉悦的笑容。
3、学生小组讨论:
我教学时比较喜欢结合实际,我就对中国旧上海的旗袍做以讨论内容,我问:假设老师身穿一件旗袍走进教室,你们会怎样?(我有点胖)你知道么,学生怎样回答的。
A组:老师如果你要穿的话事先告诉我们。B组:老师你的身材是不是胖了一点。C组:老师会不会撑破。D组:哇!“老师,我们会吓死”。
E组:老师我认为不适合在教室穿,如果在婚礼上或晚会上会合适。
我没有批评学生的回答,反而,我又把服装设计的原则,要素及在我们选择的时候要适合自己及场合且不要追星教给学生。(教师多以表扬、鼓励来传授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又问我:老师什么是时髦?什么人领导潮流?(请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时髦就是与众不同,花枝招展。
设计师、街上无所事事的小混混领导潮流。
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总结。
新颖趋时,谓之时髦,而为时之所尚,则为时尚。时髦是明确的。时髦女人,一看便知:打扮入时,涂脂抹粉,招摇过市。她们中有清醒的也有盲目的。清醒者会因红头发适合自己而追随潮流去染发,在追随中仍不忘保持自己的个性;而盲目者是看什么时髦、什么流行就追随什么。她们不明白自己要什么、适合什么,仅仅因为它“流行”--流行就是好的,于是吃减肥药、穿瘦身裤、着露脐装、穿低胸上衣、拔眉纹眉、纹眼线唇线、留各种怪异的发型、染成像营养不良的颜色……诸如此类。
真正的时髦需要文化,文化首先是审美,而美首先是顺眼,是看上去舒服。真正有文化的时髦和流行,经得起时间考验。
我认为领导潮流的无非是设计师或一些影视明星。
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
[案例点评]:
通过这节欣赏课的学习我认为美术教师平时要多收集一些资料,这样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为自己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财富。从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展开情况来看,我本没打算把服装欣赏及评述讲的这么具体,只想让学生欣赏时尚百年服装展(把我收集的资料和学生共同享用,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但学生的反映、表现和极度的热情让我不舍得不给他们深入讲解。因为学生欣赏、评述的能力是一种自主性的主体能力,这种能力与其说是“教”出来的,还不如说是学生“悟”的过程,没有感受、体验、思索、品位的过程,没有这样一个“内化”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似乎也像骆驼穿针孔一样难。针对学生好奇的心理,想了解更多的人文背景,中国的文化等等,所以,就学生的喜好展开了进一步的启发联想,以达到活跃思维、激发想象力,欣赏能力、评述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真正做到了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