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二教学反思
《队列表演
(二)》教学反思
在本次我校举行的公开教学活动中,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第三课时的内容《队列表演
(二)》。
本节课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掌握其计算程序,理解其计算的道理;特别要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与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竖式从内容到形式之间的实质性的联系。这样就为四年级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打好了基础,即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乘法的计算程序迁移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情形。基于以上问题,我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心设计,在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完这一内容后,自我感觉做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学生虽然在乘法的进位方法,笔算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计算作为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还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理清:乘的顺序,理解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成第一个乘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的道理。
经历再次圈点子图的过程,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2.注重先学后教、自主探究,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课上先让学生尝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在遇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展示学生的做法,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突显了教师的引领者的角色,更使学生加深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算理的理解。
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环节,效果不理想。
在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时,应该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形成辩论的场面,那样学生对算法能理解得更透彻。再者老师在此处也没能及时地点出本节课的关键点,即第二次计算的结果写的位置和理由,是不应该出现的失误。
2.在这节课上我担心时间不够,有的地方没有充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而是自己讲解代替了学生以至于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长此以往遏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因而要课堂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学生发生错误或迷茫时要有耐心,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当学生发生错误时,要给予学生充分反思的时间,进行自我分析并加以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总之,以后还要加大学习力度,时时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
第二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
队列表演
(二)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4-35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继续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将计算步骤与点子图相对应,直观理解竖式笔算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学习了横式笔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竖式计算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尝试用竖式算一算、结合点子图解释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促进学生对竖式的理解、并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笔算的法则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问好!上节课我们通过队列表演
(一)学习了14×12的口算法和列表法等多种计算方法,你们还记得是怎样算的吗?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板书:口算法和列表法)(课件依次出现三种利用点子图拆分计算的方法和列表法,让学生简要说出计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队列表演一的几种算法引出本课的竖式计算方法,同时复习点子图,为接下来通过点子图理解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思减少难度。)
2、师:那么除了刚才我们复习的横式笔算法和列表法外,你觉得还可以怎样计算14×12呢?
(预案一:学生能说出可以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板书:竖式计算)
(预案二:学生说不出竖式计算的方法,或者说的方法与竖式计算无关。)
师:还记得上学期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吗?那14×12是否也可以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来解决呢?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竖式计算)
二、尝试探究,学习新知。
1、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怎么列竖式。(指名学生说,师板书,并总结要点,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X 1 2
2、师:竖式我们成功列出来了,可是接下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有问题同桌可以互相交流。(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师巡视,收集具代表性作业,指名学生说计算方法,集体讲评。)
3、选择一位字漂亮的与课件竖式方法相同的同学到黑板上接着老师先前写好的竖式往下计算。请这位同学来跟大家介绍一下这种竖式算法。先用14×2得到28,再用14×10得到140,然后加在一起得到168。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竖式计算,以避免填鸭式教学。)
4、师:咱们再来看看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为了便于观察,我把这位同学的答案搬到屏幕上,你看懂了吗?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同学的吗?(课件出示右边竖式,左边点子图,中间留着逐步出现横式)(学生有就学生问,如没有就老师问)
问题一:竖式中的28是怎样算出来的?(用第二个乘数个位的2与第一个乘数14相乘,得28,积的末位要与竖式中的个位对齐)在学生说完后,点击课件呈现“ ……14×2 ”。
继续问这位同学:14×2,对应的是点子图中的哪部分人数?(两行的人数),同意他的说法吗?
问题二: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有谁看懂了这个140是怎样算出来的。(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1,也就是10与第一个乘数14相乘得到140)
师:用十位上的1与14乘的积140要另起一行,写在相应数位的下方,0对个位,4对十位,1对百位。
14×10对应的是点子图中的哪部分?(剩下10行的人数)问题三:最后这个168是怎样算出来的,知道的同学请大声说出来。(两次乘积相加)生说师板书:……140+28 140+28对应的是点子图的哪部分?(两次的总和)
(设计意图:理解竖式笔算的算理和掌握竖式计算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本环节利用学生尝试算法,结合点子图,直观理解,深度解析,让学生明白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以求尽快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5、师:这位同学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你明白了吗?好我们继续看看别的同学的方法。
这是另一位同学的计算,结果也是168,他们差不多却有不同的地方,我们看看哪里不同?(省略了“0”和 “+”号)。“0”可以省略不写吗?请这位同学来说说你省略的理由?为什么不写“+”号呢?
(因为相同数位对齐了,写在十位的4就表示40,省略了“0”,同样知道是40。相同数位对齐以后,写在什么数位上,就表示计数单位是什么了,强调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简单说就是,14*12表示12个14的和是多少?28是2个14,140是10个14,,加起来才是12个14,点子图上也是2个区域合在一起,所以不写“+”也知道是加)(如果学生没有此种做法则看书比较。)
6、展示其它算法和错例。(让错的学生自己说说错在哪。说完后要及时把本子还给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学生算法,比较出简洁方便的标准竖式写法,同时展示错例,加深学生印象,加固正确方法。)
三、尝试练习,总结算法。
1、同学们,大家已经初步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老师想考考大家,现在12×14,老师交换乘数的位置,看大家会不会。(请2个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看来大家都会了,那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同桌互相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3、我们再来一起总结一下,(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四个问题。
问题一: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
问题二:先算谁乘谁?写在哪里?(先算个位上的2×14=28,积的末位要与竖式中的个位对齐)
问题三:再算谁乘谁?写在哪里?(再算十位上的1× 14=14,写在第二行,积的末位要与竖式中的十位对齐。)
问题四:最后算什么?(最后把他们的积相加起来就得到总数168。)
3、现在我们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大家看看它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初步掌握方法后,再通过尝试练习,学生普遍学会了竖式计算,然后再一次总结归纳算法,突出要点,加深印象。)
四、形成技能,发展训练。
1、同学们,经过努力,大家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老师想检验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有没有信心?好,课本P34,算一算三题,请你任选一题,请三个同学板演,师巡视,请黑板上作业学生,讲怎么做。
2、课本练一练第一题,出示课件,同学们,队列表演开始,变换了队型,请看(动画)每排13人,排成了12排,一共有多少人在进行表演?
用竖式计算。
圈一圈,并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完成课本第35页的第一题。把竖式写在旁边,然后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别忘了它是应用题。展示学生作业,并结合点子图说说是怎么做的。
3、这种方法同学们会了,想不想挑战更难的?
出示第二题的1,3小题,继续练习。请同学们快速完成。指名学生回答结果。
五、小结提炼,分享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队列表演二》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队列表演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14x12=168 1 4 x 1 2 2 8 1 4 1 6 8 6
第三篇:三年级《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
三年级《队列表演
(二)》教学设计
三年级《队列表演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队列表演(二)。(教材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正确计算。
2.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与
人交流,学会倾听,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法:引导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比赛。
3×
45×1
212×
525×2
32×10 51×1 51×10 23×200
师让学生说说23×200是怎么算的。2.回顾“队列表演(一)”中的计算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4×12
32×21
师:刚才的算法都很好,但是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用的计算方法呢?
【设计意图:学生对知识迁移是否顺利,是由学生对旧知熟练程度决定的。因此,在学习新知之前,让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旧知识】
二、自主探究
1.竖式计算。
师出示教材第34页例1。
师:老师已经帮你们做了第一步,接下来怎么算呢?
学生尝试,师巡视指导。
学生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
生1:用乘数12十位上的1去乘14中每一个数位上的数,积14表示14个十,即140。因此十位上的4要与乘数12的十位对齐,百位上的1写在积的百位上。
生2:把两个积相加,求出最后结果。
教师边听学生叙述边板书。
2.理解竖式写法。
师出示图:
师:大家能根据上图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吗?
生1:28=14×2,表示第一部分的2行有28人。
生2:140=14×10,表示第二部分的10行有140人。
生3:168=28+140,表示两部分的总人数。
师:这个写法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生:140的0可以不写,因为4在十位,就是表示4个十。师肯定学生的说法并板书出来。
3.灵活运用。
教师出示教材第34页例2。
师:大家运用上面的方法独立完成上面各题,等会儿我会叫同学来板书。
学生独立完成各题,教师巡视,随时指名板书。
三、师生归纳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生1:我们设计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生2:我学会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像1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
师:好,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
生1:首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生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生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求出最后结果。
师:大家真棒!我们还学了什么呢?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队列表演(二)
14×12=168
教学反思
第四篇:队列表演教学反思
队列表演
(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探索学习14×12的口算乘法。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与方法。第一个问题借助点子图探究14×12的直观运算,并用横式记录计算的过程和结果;第二个理解用点子图的乘法运算与列表的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第三个问题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和内化了的方法,进一步熟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此我重点确定了三个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拆分点子图的方法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进行正确计算。学习重点:化难为易。学习难点:理解算理。通过“谈话导入”、“自主探究”、“展示交流”、“达标反馈”四个环节来进行。
反思今天的这节课,有一些问题呈现了出来,特此记录
一、学生自主探究后的交流和反思时间较短
在这节课上,我虽然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但时间有限。特别是在让学生圈点子图,然后进行了简单的展示与交流,虽说学生能说清自己的方法,但是在倾听他人发言上做得不够,不能让多样化的算法祈祷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时刻,如果能点名安排学生说一说讲解同学的算理,吸收大家多样化的想法,提出质疑,既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动态,也为教学引导提供了锲机。而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交流和反思的时间短,也就导致了部分同学受思维局限性的限制,学的过于呆板。
二、教师的讲解没有把握好契机
课堂看起来进行的很顺畅,自主学习,组内交流,班内展示,但是教师没有抓住学生展示的时机及时地进行质疑,或者引导学生质疑,没有在关键处进行讲解。比如第三种方法,将两个两位数都转化为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表格式计算,教师光进行了结果的获得过程,没有对表中数字的来源进行质疑,学生成了接受性学习,掩盖学生真实思维的缺陷。课堂表面看来很顺畅,其实暗藏危机。
三、重视了学习方法的交流,忽略了深层次的专项练习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并不能表示学生已经接受。因而教师在课堂中要敢于放手,每种方法展示之后可以出示相关题目进行练习,既可以督促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积极学习的习惯,又可以及时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内化与提升,当发现学生有错误时,再给予学生充分反思的时间,进行自我分析并加以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不光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为每节课甚至整个数学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
第五篇: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
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
庞丽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正确计算。2.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与
人交流,学会倾听,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重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法:引导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比赛。
3×4
5×12
12×5
25×2 32×10 51×1 51×10 23×200 师让学生说说23×200是怎么算的。
2.回顾“队列表演(一)”中的计算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4×12
32×21 师:刚才的算法都很好,但是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用的计算方法呢? 【设计意图:学生对知识迁移是否顺利,是由学生对旧知熟练程度决定的。因此,在学习新知之前,让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旧知识】
二、自主探究 1.竖式计算。
师出示教材第34页例1。
师:老师已经帮你们做了第一步,接下来怎么算呢? 学生尝试,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
生1:用乘数12十位上的1去乘14中每一个数位上的数,积14表示14个十,即140。因此十位上的4要与乘数12的十位对齐,百位上的1写在积的百位上。
生2:把两个积相加,求出最后结果。教师边听学生叙述边板书。2.理解竖式写法。师出示图: 师:大家能根据上图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吗? 生1:28=14×2,表示第一部分的2行有28人。生2:140=14×10,表示第二部分的10行有140人。生3:168=28+140,表示两部分的总人数。师:这个写法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生:140的0可以不写,因为4在十位,就是表示4个十。师肯定学生的说法并板书出来。3.灵活运用。
教师出示教材第34页例2。
师:大家运用上面的方法独立完成上面各题,等会儿我会叫同学来板书。
学生独立完成各题,教师巡视,随时指名板书。
三、师生归纳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生1:我们设计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生2:我学会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像1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师:好,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 生1:首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生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生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求出最后结果。师:大家真棒!我们还学了什么呢? 学生交流。板书设计 队列表演(二)14×1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