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分享,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五篇)

时间:2019-05-15 06:4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现与分享,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现与分享,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第一篇:发现与分享,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发现与分享,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取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优化数学概念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教学质量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概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只有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创设一种教学的“活化”情境,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学具体化、形象化、系统化,才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主动。本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升数学素养。

一、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数学素养

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学习中形成的,是通过系统的数学教学来启发和培养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开课伊始从学生熟悉的“青岛啤酒”入手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比”的回忆,“温故”而“启新”巧妙地将“比”的相关知识迁移到本课的知识点“比例”上来。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比和比例的内在联系,嫁接了心智探究的支点。

课堂教学使用了两次自主合作学习。第一次教学“比例的意义”时,我利用情境中的图片,给出数据,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对图片中的数据进行充分的观察和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宝贵的数学经验,初步建立“比例”的表象。随后提问“关于比例,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根据学生需求,解决由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组织学生自觉探究而充分感知的;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引领学生经历“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概念建立后,由于概念的抽象性,必须通过反复的感知和再现来加强理解和记忆。练习过程中,我设计了开放性的练习,使学生能紧扣概念的核心来进行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内化概念、加深理解。

第二次,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对这部分教学首先设计了猜数游戏。简洁、开放、具有探究味的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猜数,和老师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探究基本性质打下基础。让学生合作探究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又一次大胆放手。在小组交流中,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交流的全过程。整节课所有的知识点均由学生自主完成,都是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生成的。学生学会了探究的方法,理解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初步具有了探究意识,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猜想、验证、合作交流、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积累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活动经验。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下,能有效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自主解决、灵活运用的数学素养。

二、经历探究过程,提升数学素养

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决不是简单“告知”的过程,以概念为本的学习需要经历一些经验性的活动过程。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一种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没有根据教材上所提供的现成问题“分别算一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机械地执行,而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老师怎么算的这么快,有什么秘密吗?”让学生有了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行有效的探究,体验了探究的成功。再次小组合作探究,经历了知识“发现―猜想―验证―结论”的形成过程。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我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整个过程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举例验证、合作交流的过程就是演绎推理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巧妙地“引”,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大胆的“放”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经验,这样教也是“探索学习与接受学习不可偏废的具体体现。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教学并没有结束。再进行一次比赛,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方法的有效性。这一环节的设计,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a:b=c:d()×()=()×()”这道题,将数字转化成字母,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自主探索的机会,有展示自己创造性思维成果的舞台,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发现与分享”,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学习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因而,对于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我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步子教学,即在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中展开,而是将诸多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生的认识经历了由“难”到“易”、由“繁”到“简”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使学生人人体验到“发现者”的快乐。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引领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些“关于方法的智慧”对学生终身学习无疑是有益的。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体验的、慢慢积淀的过程。本节课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贯穿始终,但也有不足之处。交流汇报的面不够广,应给学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还要继续学习。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将数学素养的形成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并有效地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师生共同进步,数学素养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王贵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探究为主旋律: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的反思[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1(03).

第二篇:朗读,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朗读,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442623湖北省郧西县景阳乡泥沟中心小学 陈昌明 手机:*** 湖北省郧西县景阳乡泥沟中心小学 赵胜兵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特别是读的训练,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变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新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火烧云》、《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入情入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凡卡》,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凡卡再给爷爷写信时,多次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莫斯科,写到“这儿的人都打我”、“我的生活连狗都不如”、“我就要死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以及以及凡卡在写信时的神态描写,都暗示了凡卡的悲残的学徒生活。学生朗读时老师在节奏、语调、语速、语气方面加以指导,就能激起学生对凡卡同情,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憎恨。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凡卡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篇: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解读新课程标准,大家不难感受到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一个追求美的过程。那么,如何在“语文”中实践美呢?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应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主旋律,从而,让学生去发现美的足迹、去领悟美的语句、去欣赏美的画面、去体验美的哲理„„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

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心灵上达不到沟通,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发展自尊、自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这有赖于和谐的学习环境,因为,在和谐中,他们才能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从而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二、学习方式的和谐美——合作共享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德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视集体主义教育的,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遇到问题,组织全体同学来讨论,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力量来解决。而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

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比如在讲《负荆请罪》这一课时,我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一开始就分组,第一步同学们自由读,读时选择喜欢哪个角色;第二步选择角色,分角色朗读,之后同学们评价;第三步课堂讨论:你对蔺相如(廉颇)的哪句话有感触?简单地说说理由;第四步进行排演课本剧的试验阶段。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融洽且充满生机,我想这和谐的氛围就是合作学习方式带来的效果。

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这时老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三、教学过程的和谐美——流畅通达

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语文教学过程的流畅,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有宏观的把握,也有微观的艺术。在教学时,我总是先让学生总通览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概要,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缩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提出想解决的问题,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筛选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须掌握、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甚至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使我中有书,书中有我,达到合一的境界。在读中理解文章,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增强语感,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呈线型,而这条线就是学生的读、问、思、读、悟、解。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比较多、跳跃性比较大的时候,处理不好,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块状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精心面对,巧妙地启发与诱导,从而让预设与生成在和谐中绽放智慧的“火花”。

四、学习内容的和谐美——丰富有效

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材内容赋予文学、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丰富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也留给老师许多发展的空间。

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回味《碧螺春》一文后,顺势利导,就本文让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茶的内容,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我知道古代名人喝茶的故事;有的说:我想知道喝茶有哪些好处„„趁热打铁,我帮学生设定了一个新的活动主题:去探究一下我国的茶文化。

几天内,学生有的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上网冲浪,有的去茶庄采购„„大家从茶叶的起源、茶叶命名的方法、茶叶的分类、各民族的茶俗、怎样鉴别茶叶的质量、饮茶对人体有哪些好处、残茶的妙用、茶忌等方面展开了活动,人人兴致勃勃。经过三天的准备,令人兴奋的成果汇报会终于露面了:各个小组采用编小报、扮导游、讲故事、搞展览、现场泡茶品茶等方式进行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其间,一共展示了“茶史溯源”、“茶叶的分类”、“名茶介绍”、“茶艺茶道”、“茶界名人”、“茶俗茶趣”、“茶具鉴赏”、“茶与健康”、“茶诗走廊”等十多个内容。气氛热烈,场面引人。交流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欣赏,同时,也鼓励他们学会敢于争辩,增强语言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许多老师还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引起很多的思考,许多老师以为完成了对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我以为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里,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

如教授《村居》时,当学生被《村居》里的优美语言,作者饱含激情、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以及纯真的童心深深感染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古今中外有关描摹春天的诗文: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以声写春,描写了春光、春风、春雨,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静写春天;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化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写春天阳光照射下美丽如画的江山;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描写春游踏青的乐趣;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以色写春天„„这些诗文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同时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春天历来是人们歌咏赞美的对象,春天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永远向往、盼望的季节,爱春之情油然而生。

总之,平等、合作、流畅、丰富,是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或许,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但是,我们可以去努力!如果我们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就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身心陶醉于其间,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奏出最美的音符!

第四篇:让师生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倡“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运用能力。教学正逐步由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因此,探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观念,从教师单一的“一言堂”向“师生共同探讨”模式转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在新课程中,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也将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更多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以生生的互动学习、师生的双向互动,产生“共振”作用,真正丰富课堂,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于“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国内起步较晚,主要近两三年开始,且大都是国外“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介绍和验证,有的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理论基础往往不够明确和完善,对照国外较成功的“互动式”教学经验,及新课程要求学生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内容 1.提出问题,探索过程,师生共同讨论,形成集体结论

教学内容应落实基础知识和发展基本技能,精选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言材料及与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材料,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学科之间、生活经验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课程标准,科学性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不断探索,提出各自的目标、观点,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语言实践中形成集体性的结论。充分尊重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

2.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各领域广泛深入的影响,课堂教学应“与时俱进”。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认知性特点和学习兴趣,作为确定教学策略的依据。教师要依据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把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世界作为重要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中,要发扬民主、师生相互尊重、密切合作,共同探索,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学科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3.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学科学习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二)预期目标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转变教学的过程,而教学过程包含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四个要素。因此,首先要实现以下四个要素的转变:

1.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吸收者。使学生具备敢想、敢说、敢问、敢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素质。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师”只是一种职业的称呼而已,他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3.教材功能的转变: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材除了文字教材之外,还包括音像教材等,教师要从“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让学生在大容量教材中各取所需,并形成能力。

4.媒体功能的转变:媒体不再是教师传授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语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四、课题研究方法、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专业理论学习,扩大知识面,了解国内外互动方式的新动态,用来指导我们的教学。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在广大学生中总结“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的优越性。

3、教学实践法:通过各级各类公开课、交流课逐级反馈,及时调整,逐步完善。

(二)研究步骤及人员分工

1、准备阶段:学习理论文献,明确研究的问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构建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的结构体系,同桌互学、小组讨论、大组辩论等形式。师生互动产生“共振”作用,形成合力,整体提高课堂效果。

3、结题阶段: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撰写结题报告、论文,推广普及。

4、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 李桂明 负责课题材料汇编:徐瑞清

调查、座谈会、课堂教学实践:王浩丹、高凤红、于伟光、杨学敏、窦海龙

五、结束语

“互动式”课堂教学方法,从形式上看是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意识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你(教师)教我(学生)听的被动形式,而是互动的,他们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之一,在学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和积极性,这样便会调动起他们的主角能动性去认真地阅读教科书,查阅参考书、有关资料,思考问题。通过这样一种手段而达到我们的目的,即训练和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一种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和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看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都是有一定好处的。当然,这种教学形式由于受到主观上和客观上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存在着许多遗憾和不足,所以在今后的实践中将积极探索,使“互动式”课堂教学更有效、更完善。

《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倡“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运用能力。教学正逐步由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因此,探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观念,从教师单一的“一言堂”向“师生共同探讨”模式转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在新课程中,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也将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更多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以生生的互动学习、师生的双向互动,产生“共振”作用,真正丰富课堂,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于“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国内起步较晚,主要近两三年开始,且大都是国外“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介绍和验证,有的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理论基础往往不够明确和完善,对照国外较成功的“互动式”教学经验,及新课程要求学生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

三、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的现状分析,重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的理论体系,以我校不同班级为实验班,开展行动研究,克服当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所凸显的问题。

四、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的研究,形成具有 校本特点的课堂教学特色,构建课堂的动态生成。

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研究,建立课堂中师生合作的新机制,推动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促进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五、研究措施:

1、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教师教育理论的提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师生互动方式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2、重视教学实践,讲究科研实效。在教学实践中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及时调整思路方法,力求使教学方式教学思想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六、研究方法:

1、发现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与课题研究相关的问题和理论依据,为更好地进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丰富研究的内容。

2、实验法:在研究过程中,根据确立的实验项目进行反复实验,为经验的积累提供保证。

3、调查法:每实验一个阶段,进行调查,及时小结,以便迅速纠正实验中反映出来的不足,尽可能使实验成果为可行性验证服务。

七、研究步骤:

(一)、启动准备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1.学习理论文献

2.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制定研究计划。3.制定实施方案。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

1、按制订的课题方案开展研究,构建课程改革下课堂中“师生互动”方式。

2、探索研究落实课堂中“师生互动”方式及有效性的策略和操作方法,重视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及时总结和交流。

3、收集有关资料,写出阶段小结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3年9月)1.整理研究资料。2.分析研究结果。3.撰写总结报告。4.申请研究成果鉴定。

八、成果形式:

1、调查报告、阶段性小结报告、成果总结报告。

2、案例、论文等。

《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研究第一阶段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指导,努力学习有效教学的先进理论和实际经验,全面贯彻和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用实际行动切实做好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

二、工作思路:

本学期将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初步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开展有关理论的学习和研讨,对教学设计的方式、方法和教学设计的实施进行一定的分析。

1、强化有关理论学习,奠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为了更好的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本学期中我们将组织课题成员努力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正确把握科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基本理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落实课程改革要求,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工作。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从我们的教学实际和需要出发,积极深入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让我们的研究服务于学生。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努力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活动,并积极邀请教研室专家和其他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有效指导。使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堂,深入实践,使我们的研究不断趋于完善。

3、认真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教学反思。

在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中,我们鼓励成员积极将自己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及时进行摘录,并能努力撰写成文,在定期和不定期的集体活动中进行广泛的交流与研讨活动,争取有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发表或获奖。

三、具体工作安排表: 9月

1、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

2、参加课题组成员会议,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3、参加研究课活动。10月

1、课题组教师的研究课活动

2、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11月

1、收集资料,完善课题内容。

2、自查课题组资料收集、分析情况。12月

1、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的收集工作。

2、课题组成员对一学期来的研究工作进行认真总结。

1、课题组教师会议,总结本阶段工作,收集课题组成员各项资料。

2、做好课题阶段小结

《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课题第一阶段性总结

根据我校教学实际情况,我们申请了《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的课题并被批准为县级立项。在2010年9月,我们按照课题实验方案,对照实验计划,进行第一实施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自从我们承担“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题以来,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课题组教师们的潜心研究,初步实现了课题组预设的阶段目标,下面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研究的一些工作进行回顾。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1、我们通过开题会以及业务学习等机会,制定了详细有效的课题实验计划、课题实验培训计划,在管理上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实验老师们深刻理解了《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树立科研信心,同时依据课题方案及计划,对组内成员进行了细致明确的分工。

2,、我们课题组向学校提出申请,购买了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材料,以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一学期来学校利用例会、集中学习、教研活动组织老师反复分析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查找教学中的问题,再对比名师、专家的课堂教学,在分析中提高认识。并积极搜集大量的名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大家相互讨论,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装订成册,做到随时随地积极学习内化认识。并试着运用到自己的课题当中。

2、课题成员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专著等,如《语文课怎样教》、《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从名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谈起》、《有效教学聚焦课堂》、《设计有效教学》......等有关有效教学的材料,每个成员都做了详细的笔记。

3、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习了与当前课改紧密相连的优秀课例,观摩了不少特级教师的教学光碟,有关有效教学的讲座。大家在相互交流中明确了实效课堂的本质,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作好了理论上思想上的准备。通过学习,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半年来的课题研究,我课题组教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任务,全体实验教师按照方案要求,进行了初有成效的实践工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反思成败,使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高的研究工作落到了实处,提高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的认识。取得了部分阶段性的成果。

(一)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课题研究中,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理论学习、课题研讨、活动研讨,对“提高课堂有效评价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

(二)提高教师的评价观念。经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评价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了课堂中的整体推进与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备课时多考虑备学生,师生互动时多考虑怎样评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加强课题的学习研究,针对前阶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改正做法,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工作,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实处,争取全面铺开进行研究,在结题时能达到预定的研究目标。

2、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在研究中进一步加强必要的理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并努力使研究成果提升到理论高度,撰写出一批有水准的研究论文。

3、加强原始资料的积累,为进一步搞好课题、撰写研究论文做铺垫。

4、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进行适度调整,对取得的经验进行整合,使课题研究工作能落实课题方案中提出的研究目标。

3、加强对课堂教学中典型案例的收集与研究,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有效提问的策略成果。

4、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从教师的提问技能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两个维度进行。总之,我们正以百倍的信心,力争把我校的课堂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做好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让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性计划

在完成第一阶段研究工作以后,课题组进行了深刻的总结,针对活动内容研究,要加强师生互动研究,把课题做深做透,同时针对课题结题的要求,对下一阶段作如下安排:

1)加强课题组成员的沟通,集思广益,利用头脑风暴,针对结题要求强调各成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结题打好人力基础。

2)树立新的课题研究理念,同时要继续广泛收集资料。

3)深入课堂,潜心研究课题,让课题研究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要注重课后反思,总结本节研究课的成功与失败。并记录下来。

4)课堂教学研究,开展教学评优课活动。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都要上一节展示课。撰写一篇教学案例。

5)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前阶段研究作分析总结,同时收集好有关过程性材料,学期末都要撰写一篇有价值的论文参与评比。

6)每学期都要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相关理论材料。

第五篇: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这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但如今不少教师忽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导致一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却不能流利通达地朗读它,从而影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么为什么要重视朗读呢?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使朗读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

我们不难发现常常在语文课堂上“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示意学生马上停下,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对于教学中存在的这个问题,我们该怎样解决呢?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走走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二、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朗读

平时听课时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地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为此,我大胆探讨:1.以强带弱。把朗读能力强的同学安排到各个小组,让他们来帮助朗读比较差的同学,通过小组表演朗读或以组与组竞赛的方式带动他们读起来,逐渐培养起他们的语感、兴趣、悟性。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三、在理解基础上朗读和感悟

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如朗读《丰碑》一课前,我们应先让学生了解其主要内容。《丰碑》一文主要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从中得知《丰碑》的基调是庄严、悲痛的。同时,我还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而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却在有关环境和将军的描写中突现。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将军神态的变化以及这些神态变化所体现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学生了解了文章思想内容后,在朗读时,就会特别注意朗读出将军神态变化时应有的语气、语调等。在朗读第7自然段时,学生就明白要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所以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要多种方式示范朗读技巧

教师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例如在指导朗读《燕子》一课时,我示范第1自然段,让学生注意老师在朗读时的适当停顿、语气变化,使他们在自己朗读时能准确运用朗读技巧。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录音机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感受朗读技巧在朗读中的运用。

五、朗读形式应该多种多样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并要充满激情,特别是低年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朗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所以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总之,在课堂上要做到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而学生一旦爱上了朗读,就能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使他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将词汇运用得更好,从而写出更加真情实感的文章。

下载发现与分享,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现与分享,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这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但如今不少教师忽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导致一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却不......

    让形象化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5篇)

    陕西靖边县第六小学(718500) 王 华[摘 要]形象化教学是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内容形象化,让数学内容以一种生活、立体的形式再现,赋予数字以生命,让数学“活”......

    主旋律诗歌

    主旋律诗歌 主旋律诗歌 我们的中国梦 是国家富强的梦 我们的中国梦 是民族振兴的梦 我们的中国梦 是人民幸福的梦 我们的中国梦 是你的梦 是我的梦 是他的梦 是十三亿中国......

    探索与发现

    探索与发现·实践出真章 ——记2017年衢江区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教学实践培训活动 缘起: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衢江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安排,我区精......

    言语实践应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精选]

    言语实践应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作者:jcyhs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人:jcyhs 言语实践应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杨华胜 剑川县甸南镇第一初级中学[内容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

    唱响青春主旋律

    唱响青春主旋律构建和谐新矿区——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团委争创“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介绍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团委书记宋毓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共筑和谐发展新生活 ——额玛勒郭楞蒙古民族乡多尓加甫村民族团结进步村材料 额玛勒郭楞蒙古民族乡多尓加甫村位于额敏县城以东33公里,耕地面积2227亩,全村......

    唱响和谐主旋律

    唱响和谐主旋律 ——中阳县交通征费稽查所市级文明和谐单位申报材料 巍巍凤凰山,清清南川河,昭示着“五新”中阳的新风采;铮铮铁骨汉,悠悠征稽情,展示着中阳和谐征稽的新风尚。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