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大纲
《研究与创新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研究与创新实验 课程代码:04165517 适用专业: 化学、应化、材料 实验类别: 专业基础 总课时数: 36 学 分:1
适合层次: 本科课程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一、实验教学目的
研究创新性实验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或导师选定的研究方向,针对某一或某些选定研究目标所进行的具有研究、探索性质的实验,是学生早期参加科学研究、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研究创新型实验》是一门高层次的化学实验课程,是为全校化学类、应用化学类等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实验,除了培养学生掌握高水平的实验技能外,还具有实验内容新颖、实用、多学科性、前沿性等特点,把《研究创新型实验》课程开设成“开放式、设计性”这一教学模式,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很好地构架从实验到科研的桥梁。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研究创新型实验》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创新型实验应当体现实验内容的自主性、实验结果的未知性、实验方法和手段的探索性。选题突出当前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前沿课题。
1.在综合所学过的化学理论和掌握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定实验题目,或者由老师提供实验项目。
2.学生针对选定的题目,先查阅相关资料10篇以上,设计实验路线,并写出文献综述。根据文献资料确定实验研究的内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拟定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开题。
3.提交实验方案及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由实验人员准备。
4.针对所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性实验(包括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
5.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适时调整实验方案和方法。
6.课题研究完成后,写出实验研究论文或实验报告。答辩完成后由答辩组成员给出相应成绩,结题。
7.学生进实验室要签到,要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安全。
8.对所选实验注重掌握实验过程,记录要完整,实验允许失败,直至成功。
三、选题范围
1.利用所学过的制备化合物的方法和基本操作,自行设计实验题目。
2.讨论化学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对如何做好某个实验以及实验条件进行探索等。3.化学实验中废液或废弃物的回收、处理。4.对新的实验技术和新开设的实验进行教学实践。5.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6.教师的科研项目。
四、选题参考
1.槐米中黄酮类成分的超声提取及RP-HPLC色谱分析 2.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黑果小檗中原花青素的研究 3.分光光度法测定天然产物中还原糖含量 4.蜂蜜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5.天然植物材料作为吸附剂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染料 6.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能检测
7.可充电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8.催化材料的合成与性能检测 9.吸附材料的合成与性能检测
10.三丁酸甘油酯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11.酸性氧化电位水的制备工艺及杀菌效果研究 12.环保型铁系磷化液的研究
13.钙离子对α-淀粉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14.从提钒废渣中浸取银的研究 15.废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
16.酸性体系Zn-Fe合金电镀工艺的研究 17.微波法合成蛋氨酸锌的研究
18.超声波法提取啤酒废酵母中葡聚多糖的研究 19.啤酒废酵母中甘露聚糖的提取及改性研究
五、教学说明
(1)提前安排一次文献查阅指导课。首先让学生明确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意义、目的和要求,然后由学生分别到图书馆学习查阅文献的方法。
(2)研究创新型实验安排36学时,对学生实行“开放实验室”制度。
(3)实验室对学生开出的药品和仪器进行审核后,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六、考核办法
根据学生所做的实验结果、研究报告或撰写论文质量,采取答辩考评,综合评定成绩,合格者记1.0学分。
第二篇:创新型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研究
创新型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研究
南通大学
[摘要]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高等院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不仅要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还要不断拓展高校人才的创新能力。这就促使高校必须加强创新教育的理论,不断完善教育理论体系,为国家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做出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影响因素;对策;展望
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始终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头等大事,高校人才培养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思想,是高校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所以高校的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越来越复杂,市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我们不仅需要大量理论创新型人才,更需要越来越多的应用型人才和应用创新型人才。新形势下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以中国现代化的大局为背景,尊重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上投入足够的实践和精力。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大规模的扩招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每年均能向市场提供比高校毕业生多出几倍的就业岗位的客观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都在思考和实践新的思想和举措,不同程度地解决了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的问题,但仍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制约因素,如教育经费、教学设备、图书等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上有脱节,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和互动还不能令人满意,教学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科研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不少高校出于提高科研水平,加快科研成果,促进教学工作的良好愿望,从指导思想上把科研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有关奖励、晋升、分配等制度上大幅度向科研倾斜,偏离了高等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根本宗旨。过多的科研投入不仅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严重影响了教师从事教学的积极性。教师为了满足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定对科研和研究论文的需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课题的申报、论文的发表、专著的出版以及各种奖项的获得上,而在教学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不愿意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此外,教学内容陈旧乏味、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得不到锻炼,不能将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术前沿内容在课堂上反映不出来[2],再加上课时比较紧,老师与学生的接触仅限于课堂,课后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和研究。因此应该制定合适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迫在眉睫。职称评定、教学成果奖励制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以及人才的引进制度等等都应该以这些制度、这些活动及其成果是否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有用的人才有促进作用为标准[3,4]。例如老师是否称职或优秀主要根据他对人才培养所起作用的大小来评定。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高低, 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质量的优劣, 已成为影响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要素。
高校扩招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压力,但是随之带来的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问题凸显。尽管各高校千方百计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竭尽全力保障扩招,但总体上还远远滞后于招生规模的发展,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严重入不敷出,办学条件趋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自主化运营改革的深入,财政拨款占高校收入比例的下降,迫使各校不得不大规模进行借款筹资进行软件、硬件建设。高校筹集的资金也主要用于扩大办学规模,投入到大型固定资产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上,比如兴建教学楼、宿舍等,而直接用于人才培养的并不多,这与高校办学的出发点是相违背的。高校办学效益主要的衡量标准应该在于所培养学生素质的高低,以及他们为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
二、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
人的创造性潜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是自然形成的,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当前考试体制的改革
针对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大多数人都意识到现有考试制度的诸多弊端,我们要大力推荐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必须革除现行的考试制度,改变考试内容和方式,禁止政府教育部门给学校下达指标,消除改变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观念。不少人建议由各省市把高中阶段各门功课在学期末的考试改为统考,使高中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有更准确的可比性。2.传统观念的影响
创新与传统是相对的。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国家,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都秉持着书本理论知识的灌输,以传授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主,完全没有意识到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就目前形势来看,大多父母或者老师都是只在意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为中心,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5]。3.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外部因素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主要的外界条件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家庭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第一个核心之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孩子需要有创新能力的父母。然而大多数父母自身创新意识都不强,他们只关心孩子身体健康以及学习成绩。
学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聚集地,不仅要求学生自觉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而且还通过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来不断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学校在这方面都做的不够好,教育内容陈旧及教学方法老套是学校的普遍憋端,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6]。
社会方面,一种鼓励创新,追求自我的学术氛围并没有形成。大多体现在支持创新的形式大于内容,口号多余行动,对于创新的认识缺乏真正的理解。当然这些都源于我们对自身的创新意识不到位形成的[6]。
三、拓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如我校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拥有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教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教学资源,2013年7月1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发文,南通大学被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人性化、个性化教育,营造使学生充分发挥、自由发挥的环境,培养其创新精神,为社会全面进步培养高质量人才;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学科结构,坚持高校发展的规律、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处理好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热门学科与冷门学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的关系,深化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教学改革向前深发展。
1、改善当前的教育体制
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先就得完善当前的教育体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当前高校都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针对这种教育方式,我们应大力提倡师生互动,在研讨中教学,在互动中学习。共同营造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解决各种理论或实践问题[7]。通过对传统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互动式课堂等不同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以不同的运作方式开展针对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运作方式进行教学,以优化教学模式。当然我们要因人制宜,不能一慨而论,通过自身不同教学模式不同专业的教学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医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8];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不同专业教师队伍进行调研比较,正确判断学校师资力量,找出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原因,从而对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建立富有生机活力的教学模式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敢于挑战传统观念
中国有史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著称的国家,提倡尊老爱幼、尊师重道本无可厚非,但我们应该正确理解与应用尊师重道。尊敬师长与寻求真题是两回事,尊敬师长并不是毫无怀疑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我们应该探索和怀疑的精神去学习知识而不是一味地接受知识。在真理面前,每个人都是学生,只是“学业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我们不能在与教师产生分歧之时,一味地认为老师是对的,或者认为与老师争辩是对老师的不礼貌。其实,走出尊师重道这个误区,正确理解尊师重道的真正含义,我们才能取得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6]。
3、拓展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怎么样都得在实践中才能检测出来。因此高校就必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平台,创设工作项目。在这同时,高校要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创新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高校在开展相关的创新项目时,要善于在环境中引导学生的创新意
[5]识的培养,让良好的创新氛围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9]。就当前形势看,我国大学生特别是一般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相对较低。虽然当代大学生都意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基本具有了主动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的行动倾向,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贯彻实施不尽人意[10]。所以政府、高校应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地工作才能改善和转变这一社会憋病,同时着眼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校园内设置专门的专栏,实现产业与教学,产业与产业相结合的新型高校。参考文献
[1] 王志华.浅谈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 30(8):16-17 [2]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电力教育, 2009(135):3-4 [3] 高玉泉,刘辛田,唐赟.关于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点思考.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120-122 [4] 陈素红.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师资培训的新要求.继续教育研究, 2003(6):33-35 [5] 朱君强.关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214):2-3 [6] 马德秀。寻找人才培养模式突破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2-3 [7] 李亚娜,王东升.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济南大学,2009(12):1-2 [8] 高福安,王晖,葛娜.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传媒教育, 2009(2):104-106 [9] 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6(5):38-40 [10] 曹海良.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1-4
第三篇:创新型实验个人总结
个人总结
自从2012年申请创新型实验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们做的项目题目是“节能教室”。刚开始,我们看到自习室资源浪费现象,然后当时物联网有很火热,所以就决定将自习室管理智能化。确定项目后,开始撰写项目申请书。
项目申请下来后,我们队员都很有激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路,但是刚开始我们只是把项目的目的想明白了,但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并不那么容易,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并且这些工作都还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比如早期的数据收集,文献查阅,数据计算及其分析。这样,我们项目成员出现了分歧和争吵,出现自己做自己的现象。但是最后经过讨论,大家还是将思路统一起来。
创新型项目是个长期的过程,刚开始,我们做了规划,每天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学两个小时,但是随着课程的增多,慢慢的大家就开始懈怠。到了中期检查,我们变得很慌乱和被动。这样,我们吸取教训,在后期我们更加的努力去做。
到了大三下学期,到了考研期,我们分在创新型实验上的时间减少了很多。考完研后,我们便开始做后期的分析整理与项目结题的收获。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查阅资料,数据分析和刻苦钻研,使我学到了很多我所感兴趣的、对我的成长及生活很有用的东西,这是一次难得经历,一次让我得到锻炼、得到成长的经历,作为当代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懂得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我认识到做科研实验必须具有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要本着对自己的科研负责,对科学负责的态度,进行自己的实验。项目是我们团队共同的项目,大家的目标是一样的,在团队合作中难免会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产生碰撞,这时候需要我们以团队为重,以项目为主,全身心投入,并充分尊重团队中的成员。我们组从项目立项之初成员之间的不太了解到现在发展成为很好的队友很好的朋友,这也见证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在团队中我们能聚集起每个人的能量,将之发挥到最大效用。这次全国性创新性实践大赛给我带来了很多,有能力上的提高,有思维上的创新,有情谊上的收获„„我在忙碌中充实了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并坚持认真细致地完成了实验。在实验中,尽管困难重重,尽管这么多的工作量,我不断
鞭策鼓励自己无论怎样都要有始有终,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我相信这次实验会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大的正面影响,真的非常谢谢给予我们支持的各方,谢谢老师的指导和莫大的帮助和鼓励,谢谢两个组员的支持。
第四篇:化学实验创新型做法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切合教学改革的潮流、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化学实验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化学实验才会充满生命和活力、保持其在化学教学中的独特魅力。本文从实验教学落实到位和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如何创新两方面谈谈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的看法。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难道教给学生知识,让学生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就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吗?关于教育的目的,著名的物理学家劳厄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时所剩下的东西。”显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才是教育的根本。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善于思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新的化学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必要途径。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不仅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还要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大胆尝试化学实验改革,为化学教学服务。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本文拟对新课改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谈谈自己肤浅的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研讨。
一、如何将实验教学落实到位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大理想的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质量意识淡薄;二是有的教师实验能力差;三是课前准备与精心设计不够;四是忽视操作技巧或教师本身的操作技能差。为进一步把化学实验教学落实到位,我认为:
1、要有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都有体会:许多学生表现出对实验的兴趣,往往是处于“好玩”、“有趣”。因此让学生知道实验目的和要求,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认真。如选择仪器、检验物质和配制溶液等实验,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练习”达到“初步学会”,但学生往往只对仪器和实验中新奇的现象的观察产生好奇而忘记实验的目的,使教学目标不能完成。因此对这些实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操作的独立性和准确性上,指导学生严格操作,在学生的操作中要提出一个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步骤的掌握,使学生初步、逐步“学会”这些实验。
2、充分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1)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
在每学期初或每学年初,教师和实验员要根据教材要求、学校条件和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化学实验教学计划》,并将每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负责老师等项目一一列入表内,然后复制几分交给教务处和总务处等有关部门,促使其他部门的领导能协助化学老师,适时地准备好有关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保证化学实验能按计划保质保量开设。(2)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
教师在设计实验程序时,应认真构思观察操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实验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得细致,尽可能设置“为什么”,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如观察质量守恒的实验,学生往往只对“白烟”、“蓝色沉淀”的“好玩”感兴趣而忽视必要的思考,教师在试验中要提醒学生“有白烟、蓝色沉淀生成,天平仍保持平衡,这有什么化学意义?”“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等问题。另外,不能单为做实验而做实验,应全面系统地分析实验目的、操作要求、实验步骤等,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时间,避免出现学生无事可做的时间空档,以提高教学效率。(3)积极探索实验中的成败关键 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如何,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中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试验中能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如“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应对学生强调“先通气体,后加热”、“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体”是关键,如果操作顺序有错,从而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出现实验事故。
有些实验还要设法做好示范样品供学生对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老师的示范操作拍下来,上课时给学生看,辅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从而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3、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
多数初中学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往往答不出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结论,如果他们没经过必要的训练,那么一堂课下来,教师会被弄得疲惫不堪,学生也在嬉戏中一无所获。由于初中九年级的前几节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要下大力气抓好实验课堂纪律,规范实验习惯;每个实验完毕后要总结实验中的问题和原因;要培养好实验助手和实验小组长,让他们在试验中协助教师指导本组的其他同学,使老师能集中精力辅助差生。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比教师唱“独角戏”要好得多。
4、正确指导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指导得法与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⑴对一些技巧性较强的实验操作,不但要对学生精心指导,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如连接仪器、气密性检查、使用酒精灯加热等操作,学生都要反复操练才能掌握其操作技巧。
⑵善于指导学生认真思考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如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时可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如何收集二氧化碳?”“制取氧气的装置能否用于制取二氧化碳?”这些问题能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发现共性问题,应及时向全体学生做补充指导,发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有错误或观察判断不正确时,要及时指导学生纠正。实验结束后要仔细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
二、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如何创新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最有效的途径
1、在观察现象中,教会学生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
作为自然学科的化学,其研究的范畴是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规律。物质千姿百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规律,给了化学教师指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最好的素材。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我并不是直截了当地把“燃烧需要可燃物,需要氧气,需要一定的温度”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教学中我把这部分的内容作了这样的设计: ⑴白磷和红磷是不是可燃物?⑵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红磷没有?⑶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白磷?……学生回答第1个问题时,几乎是不加思索,异口同声,因为这实在是一种太寻常不过的现象。正是这种寻常,导致学生忽视了寻常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在被教师接二连三的问题问倒后,学生对一个普通现象后面居然隐藏了这么多让人深思的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演示三个对比实验:⑴蘸酒精的棉花用火一点就燃,而蘸水的棉花用火很难点燃⑵用火柴能将纸点燃,而用火柴不能将煤点燃⑶一支燃烧的蜡烛用烧杯罩住后很快熄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据此说出自己寻找到的问题,比比谁找到的问题多,比比谁发现的问题最有思考价值。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不少学生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蘸水的棉花等水蒸发完后能燃烧吗?将煤浇上酒精后能用火柴点燃吗?将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再沿烧杯壁倒入过氧化氢溶液,蜡烛会燃烧得很剧烈吗?将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碳酸钠的烧杯中,再沿烧杯壁倒入稀盐酸,蜡烛会熄灭吗?液化气灶、煤炉为什么留有通风孔?……学生处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中,思维空前活跃,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如何提问上,久而久之,问题意识就极易得到激活和强化,主动寻找和发现问题就会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良好习惯。
2、在研究问题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设计实验只是教材提出实验课题,而实验原理的运用、实验方法的采用、实验材料的选择准备、实验步骤的安排则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一种模式。为了使实验课上得更生动精彩,我认为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设计实验,整个实验过程由学生来操作控制,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动手动脑、心灵手巧”。例如:在了解燃烧的条件后,可设计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受哪些因素影响及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在学习了“铁生锈的条件后”后,可设计防止金属锈蚀的实验方案。利用书本知识结合实际,可设计实验检测附近的河水污染及空气污染情况等,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可让他们去试一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按书用做的感觉和效果是不太一样的,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他们独立且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3、在动手实践中,教会学生学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当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对问题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后,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触发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问题意识才会变得更有创新意义,更趋向于创造,更接近于发明。
4、更新实验教学思路,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人们的许多化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教师在课堂上用白磷做自燃实验,使学生感到新奇;又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再引导让学生去讨论解开“鬼火”形成的这个谜团。同时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一切封建迷信作斗争。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化学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在这里学习的就不仅是燃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的根本方法——实验。化学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不仅局限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矿泉水瓶、贝壳、鸡蛋壳、碱面、食醋、汽水、各种果皮花瓣的色素、石灰等,这些用品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化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日用品来代替实验仪器,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5、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在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实验能力是构成其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无法取代的。如学习酸碱指示剂时,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果实的色素和花卉自制酸碱指示剂,引导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实际应用。又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及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相同。这样就迫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布置任务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采用多种方法,如选择优秀的设计方案,由学生在课堂上演示。对于比较好的方案给予表扬,实验成绩适当加分,在实验室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案等,以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化学知识中能够实施创新教育的知识点很多,只要我们时时留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长期坚持下去,必定会使学生的创造力不断提高,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
6、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教材上用碳酸钠和盐酸的实验和镁带的燃烧实验,结果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等这样一个实验事实来。为此,可向学生提出问题:质量为什么不守恒?难道有的反应就是不守恒吗?是不是实验过程有错呢?学生没想到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补充了把二氧化碳收集起来然后再称量质量实验,又引导他们进行讨论。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弄清了质量守恒定律的真正含义,理解了教材结论的完整性。有了这样的经历,学生就敢于提出更多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开端。创造性思维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本质认识更深刻,更准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有学生对“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里的“一般”是什么意思,难道还有特殊的金属不符合这个规律吗?这时教师提示:金属钠行吗?把金属钠放到硫酸铜溶液中又有什么现象?钠的表面有一层红色的物质生成吗?事实胜于雄辩,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实验。这时带着这个猜想,演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结果让学生茅塞顿开,同时也知道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律。通过实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对实验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刻,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实验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让学生按部就班。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
7、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
实践出真知,唯有实践,才有创造。在化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掌握现成知识的同时,也会努力去发现新的知识;在了解现成结论的同时,又会设法突破现成结论。在实验教学中,笔者所采取的一些做法是: 尽量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自己做,教师只给予必要的指导,而不过多地指手画脚。如果教师把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等都讲得非常详细或管得过死,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阻碍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造力的严重后果。
对于“好奇、喜欢标新立异”的学生,只要实验条件允许,也不过多约束或指责他们,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在实践中求真知,求发展。因为实践是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要比教师的讲授深刻的多。适当增加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不迷信书本、不迷信已有结论、勇于寻根问底的探索精神。
8、开发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创造实践能力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设置了一定量的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走进化学世界”时,我先避开书本,通过放录像,让学生了解化学世界的奇妙无穷,变趣味性演示实验为“魔术”,可以增强神秘感,造成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喷雾显字”、“清水变葡萄酒”、“魔棒点灯”、“晴雨花”等,将学生带入无比美妙、神奇的化学迷宫,使他们从这些妙不可言的现象中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望之情。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实验,如讲到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一系列变化后,提问:人们日常生活中为什么用石灰水浸泡鸡蛋从而保鲜?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的内壁为何有一层白色固体?用幻灯、电视图片等展示桂林芦笛岩、肇庆七星岩、云浮龙宫、阳春龙洞等巧夺天工、千奇百怪、令人叹为观止的钟乳、石笋、石柱,通过分析知道它们实际上是下面两个反应的结果: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又如讲了石墨可作润滑剂的性质时,可用铅笔芯的粉末加入锁孔,去打开因长期未用而难以打开的铁锁;在讲到木炭的吸附作用后,可动员同学们回到家中自制一个简易的“冰箱去味剂”引导同学们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到合金概念时结合家中常见的金属制品,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如何鉴定棉织品和化纤制品等,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总之,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后,本人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和理性的思考,深深地体会到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和今后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时代的需要,是化学教学的新课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迎接好新的挑战,让创新教育结出累累硕果。
第五篇:实验教学大纲
黄河交通学院
《机械设计》课程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总学时/学分:48/6 实验学时:6 实验项目数:3
面向专业:本科车辆工程专业
实验教师:王瑞红
2017年2月2日
一、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实验是机械设计课程中必修部分,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关键,本课程着重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常见连接件、传动件、轴系零部件的组成及结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任课教师要准备充分,合理安排实验,准备好实验器材; 2.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室规则,遵守实验要求; 3.要求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过程; 4.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
二、实验报告与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每个实验均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按统一格式,采用统一的报告纸、统一的原始数据记录纸。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简要步骤、数据处理、讨论与小结、原始记录单。学生要认真书写,字迹整洁、清晰。教师认真批改每一份报告,批改后签字,在报告上标明成绩。)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考试以笔试或操作等形式进行);
(2)(实验课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由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综合给出,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试成绩占30%)。
目录
项目01 连接零件认知(螺纹、键)...................................................1 项目02 机械传动认知(带传动、链传动及齿轮传动)...................3 项目03 轴系零件认知(轴、轴承、联轴器及离合器).....................5
项目01 连接零件认知(螺纹、键)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常见的连接零件的特点、类型和应用。
2、通过认知掌握螺纹的类型、特点及强度的计算,熟悉键的种类及应用
二、实训课时 实训共安排2课时。
三、实训条件
机械原理及零件实验室(螺纹、键)
四、原理与应用
1螺纹:传动螺纹、连接螺纹 三角螺纹、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等 双头螺柱、六角螺柱等 螺旋机构的特点及应用
2螺纹在汽车上的应用:发电机上的螺纹连接、变速箱的螺纹连接、发电机及启动机的螺纹连接
3、键:平键、半圆键、花键、楔形键
应用举例:汽车手动变速箱输入轴上的花键连接等 4铆接、焊接及销连接
五、实训步骤
1、教师讲授,主要内容包括螺纹及螺旋机构的分类、特点及应用;键的分类及应用;铆接、焊接及销联结等。并带领学生分组观摩汽车上的连接零件,引导学生思考各个地方连接的特点及不同之处
2、分组实操
根据讲解,分成三组进行观摩认知
3、考核
采用点名抽查、举手问答或单独回答等方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了解。
六、安全注意事项
1.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未经许可,不得移动和拆卸仪器与设备。2.注意人身安全和教具完好。
3.严禁未经许可,擅自板动教具、设备的电器开关、点火开关和启动开关。4.严格按照本书相关要求进行操作。
七、实训小结
项目02 机械传动认知(带传动、链传动及齿轮传动)
一、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带、链传动及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2.巩固,深化所学的基础及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二、实训课时 实训共安排2课时。
三、实训条件
各种皮带、链条传动、齿轮传动
四、原理与应用
1、带传动:平带和V带传动(ABCD型带截面的不同及应用)思考:带两边拉力是否一致? 带使用后会不会变松?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及应用
2、链传动:链条的结构组成 3齿轮传动:轴线平行、相交、交叉
直齿齿轮、斜齿齿轮、人字齿齿轮、齿轮齿条、蜗轮蜗杆 应用:汽车手动变速箱、汽车主减速器、分动器、差速器等
五、实训步骤
1、教师讲授,主要内容包括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特点及类型、选用,设计使用时注意事项等。
2、分组实操
根据讲解,分成若干组进行观摩练习,主要有汽车发动机上的带轮,引导学生拆下后能够安装;汽车手动变速箱齿轮、主减速器齿轮及差速器,分别观摩货车和乘用车这些部件的区别
3、考核
采用点名抽查、举手问答或单独回答等方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了解。
六、安全注意事项
1.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未经许可,不得移动和拆卸仪器与设备。2.注意人身安全和教具完好。
3.严禁未经许可,擅自板动教具、设备的电器开关、点火开关和启动开关。4.严格按照本书相关要求进行操作。
七、实训小结
项目03 轴系零件认知(轴、轴承、联轴器及离合器)
一、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轴、轴承、联轴器及离合器结构设计与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巩固,深化所学的基础及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3.提高学生使用国标,手册,图册的能力
二、实训课时 实训共安排2课时。
三、实训条件
四、原理与应用
1、轴:心轴、转轴、传动轴 阶梯轴、凸轮轴、曲轴 轴的周向定位和轴向定位方式
2、轴承: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的分类及应用 滚动轴承型号的含义及选用
3、联轴器常见的种类及应用:十字联轴器、齿轮联轴器、柱销联轴器等
4、离合器:鼓式离合器、盘式离合器
五、实训步骤
1、教师讲授,主要包括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简介及类型的选用,设计使用时注意事项等。
2、分组实操
根据讲解,分成若干组进行观摩练习,认识汽车手动变速箱的输入轴及输出轴,认识各种联轴器和离合器
3、考核
采用点名抽查、举手问答或单独回答等方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了解。
六、安全注意事项
1.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未经许可,不得移动和拆卸仪器与设备。2.注意人身安全和教具完好。
3.严禁未经许可,擅自板动教具、设备的电器开关、冲压设备开关。4.严格按照本书相关要求进行操作。
七、实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