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
第十章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身体素质训练原则
2、在自身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指导中运用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 教学重点:
运用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本章主要阐述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的基本概念、生理基础以及发展各项素质的训练方法,为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提供一定的生理学依据。
第一节 力量素质
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对抗阻力的能力。在很多运动项目中,力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因为人体的运动几乎都是对抗阻力而产生的,当人体进行跑、跳、投等运动时,身体各部位必须表现出很大的力量。此外,力量素质也是影响和制约其它素质的重要因素,如跑速、游速的快慢与肌肉力量大小密切相关。因此,力量素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素质。
一、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
(一)骨骼肌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指横切某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得的横断面积。力量训练可以使肌肉的体积增加,横断面增大,这主要是由于肌纤维增粗的结果,而肌纤维增粗的实质是肌肉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2.肌肉生化成分的适应变化
在力量训练过程中,随着肌肉肥大还可以引起一些生物化学方面的变化,如肌红蛋白含量增加,肌肉的贮氧能力得到提高;力量训练还可以增加肌糖元、磷酸肌酸(CP)的含量,提高三磷酸腺苷(ATP)酶、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为肌肉收缩提供更充足的能源,从而增大肌肉收缩力量。3.肌纤维类型
肌纤维按照收缩的特性可分为快肌和慢肌两大类,快肌纤维较慢肌纤维能产生更大的力量。实验证明,骨骼肌中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及其横断面积大的人,其肌肉收缩力量也大,尤以快肌纤维横断面积对力量的影响更大。
(二)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能力
肌肉力量除与肌肉体积大小有关外,还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机能有密切关系。1.运动中枢的机能状态
力量训练可以使运动中枢的机能得到改善,表现为运动中枢能够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过程,发放同步的高频率兴奋冲动,以同时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并使每一个运动单位发生最大的紧张性变化。在一块肌肉中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愈多,肌肉收缩的力量则愈大。
实验证明,肌肉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缺乏训练或训练水平低的人,只能动员肌肉中60%的肌纤维参与工作,而训练良好的肌肉则可以动员90%的肌纤维同时参与工作,从而表现出更大的力量。表明通过力量训练改善了运动中枢募集运动单位的机能能力。2.肌肉工作的协调能力
力量训练可以改善神经中枢间的协调能力,使支配各肌群的神经中枢能够准确而及时地产生兴奋或抑制过程,并能够适时互相转换,使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支持肌的工作更加协调,从而增大肌肉力量。通过对肌电图的研究表明,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做动作时,肌肉动作电位集中,表明肌肉收缩与放松高度协调,有利于充分发挥肌肉力量。
二、力量素质的训练
(一)力量训练的原则
1.超负荷原则:负荷是决定力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所谓超负荷是指负荷接近本人平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或超过以往已适应的负荷。超负荷训练能对肌肉产生较大刺激,使肌肉产生相应的生理学适应,导致肌肉力量增加。如果只用平时所能克服的阻力练习,肌肉力量只能保持在原有水平。因此,采用对抗最大或接近最大阻力的练习,能有效地发展肌肉力量。
2.渐增阻力原则:在力量训练过程中,肌肉由于超负荷训练而使其力量增长,但随着力量的增长,应逐渐地增加负荷,以使肌肉经常保持在超负荷的条件下工作,从而有效地发展肌肉力量,直至挖掘出最大的力量潜力。
福克斯(Fox)提出了渐增负荷的适宜方法,以用8RM(RM:表示能重复的最高次数)负荷进行训练为例,当随着力量的增大,8RM的负荷逐渐可以重复8次以上,直至能够重复12次(12RM)时,就应该增加负荷,即采用负荷为8RM,训练到12RM时则开始增加负荷,使这一增加了的负荷又重新成为8RM。但对于训练水平低或力量较弱者,可采用负荷为10RM,训练到15RM的标准;若为发展绝对力量,可以采用负荷为1RM,训练到5RM;静力性练习可负荷为5s,训练到10s等方法。
3.专门性原则:力量训练要有针对性,应尽量与专项力量的要求及专项技术结构特点相一致,表现为发展肌肉力量时,不仅要着重发展与运动专项相关肌群的力量,而且要使这些肌群的运动形式与正式动作在结构上极其相似。因为不同的专项练习对身体各肌群参与活动的要求不尽相同,而不同的活动部位、不同的动作结构,对神经系统协调能力、运动单位募集[H1:]以及局部肌肉代谢的影响都有所不同。因此,力量练习最好与正式练习结合进行。
4.合理练习顺序原则:力量训练中应考虑肌群的练习顺序,一般应是先练大肌群,后练小肌群,因为小肌群在负荷中较易发生疲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肌群的工作能力,为了保证大肌群的超负荷训练,大肌群应安排在小肌群疲劳之前练习。福克斯(Fox)提出了一些主要肌群的练习顺序可供参考:(1)大腿和髋部;(2)胸和上臂;(3)背和大腿后面;(4)小腿和踝;(5)肩带和上臂后面;(6)腹部;(7)上臂前面。
此外,在安排训练计划时,注意不要在前后两个相继的练习中使用同一肌群练习,以保证肌肉在每次负荷后有足够的恢复时间。
5.系统性原则:力量训练间隔频率的安排,对力量增长的效果有不同的影响。实践证明,训练频率高、力量增长急速者,停止练习后力量消退得也快;而训练频率较低训练时间较长、力量缓慢增长者,停止练习后力量保持时间则相对较长。
通过对训练间隔频率与力量消退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通过20周训练后肌肉力量得到明显增长,以后若停止训练,30周后力量增长水平完全消退;力量增长后若每6周进行一次力量练习,可使力量消退速度大大延缓;若每2周进行一次力量训练,则基本能保持力量增长水平(图14-3[G1:])。
(二)几种力量训练的方法
1.等张练习(动力性力量练习):等张练习是肌肉以等张收缩[H2:]形式进行的抗阻力练习,包括抗体重的专门练习如引体向上和抗外部阻力的力量练习如推举杠铃、哑铃等。由于等张力量练习是肌肉收缩与放松交替进行的负重练习,不仅能有效地发展肌肉力量,而且还能改善神经肌肉的协调能力。
等张练习的效果与科学地安排负荷的大小、重复次数、动作速度以及动作的结构特点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能很快地提高肌肉力量;中等负荷强度重复次数较多的练习,能更有效地增大肌肉体积;重复次数多而阻力小的力量练习主要用于发展肌肉耐力。因此,在安排力量训练时,应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合理地选择练习内容。
2.等长练习(静力性力量练习):等长练习是肌肉以等长收缩[H3:]形式进行的抗阻力练习,如手倒立、直角支撑等。其生理效应是使神经细胞持续保持较长时间的兴奋,有助于提高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能有效地发展肌肉绝对力量和静力耐力。肌肉做等长力量练习时,既节省时间及能量消耗,又能有效地提高力量,特别是对那些动力性练习中不易锻炼到的肌群和力量较弱的肌群,也能有目的地得到锻炼。但等长练习的不足之处是对动作速度及爆发力有不利影响,同时由于缺乏张弛交替的协调支配,对改善神经肌肉的协调性效果不明显。因此,静力性力量练习应和动力性力量练习结合进行,尤其是儿童少年不宜多采用等长练习。
3.等动练习:等动练习是借助于专门的等动练习器进行力量训练的方法。等动练习器的结构是在一个离心制动器上连一条尼龙绳,由于离心制动作用,扯动绳子越快,阻力越大,所以,器械产生的阻力总是和用力大小相适应。在整个练习中,关节运动在各角度上均能受到同等的较大负荷,从而使肌肉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均能产生较大的张力。
当人体任何一个关节活动时,在它整个关节活动的范围内,肌肉所表现的力量并非始终是均匀一致的。例如,游泳划水动作,在划水动作的前1/3,拉力是29.5kg,中间1/3是22.6kg,后1/3又回升到32.6kg,这说明当两臂通过胸前提肘划水时,因骨杠杆处于不利位置,使不上劲,力量最小。如果采用等张练习来发展力量,则肌肉群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只能是恒定的,因而不能使肌群在各关节角度上都受到同等的较大负荷。而用等动练习器进行力量练习时,能在关节活动的整个范围内都给予肌肉最大的负荷,当骨杠杆处于有利位置时,肌肉好使劲,拉动绳子快,此时器械产生的阻力也大;当骨杠杆处于不利位置时,肌肉由于不好使劲、力量小,此时器械产生的阻力也小。目前,在游泳、田径等许多项目中已广泛采用这一练习形式。由于等动练习在关节运动的各个角度均使肌肉达到最大张力,因此,力量增加较明显。实验证明等动练习能收到更好的训练效果。等长、等张、等动练习的优缺点见表14-2[G2:]。
4.离心练习:肌肉产生离心收缩的力量练习称为离心练习。离心练习属于动力性练习形式之一,其特点是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如推举起杠铃后慢慢放下的动作,相关肌群做离心收缩。
研究发现,肌肉离心收缩所产生的最大离心张力比最大向心张力大40%左右,但力量增长的效果与向心练习相似。另外,同样负荷训练后,离心练习引起肌肉酸痛的程度较其他练习方法明显。
5.超等长练习: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力量练习称为超等长练习。如训练中常用的多级跳、“跳深”(从高处跳下,落地后再向上跳起)等练习,对于发展弹跳力和爆发力等有显著效果。肌肉的离心收缩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之所以能产生更大的力量,其原因是由于肌肉弹性体产生的张力变化和肌牵张反射使肌力加强。第二节 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按其在运动中的表现可以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三种形式。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如短跑运动员从听到发令到起动的时间;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如投掷运动员的器械出手速度;位移速度是指周期性运动中人体通过一定距离的最短时间,如跑速、游速等。
一、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
(一)反应速度 1.反应时
反应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兴奋通过反射弧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的长短。在构成反射弧的五个环节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传导速度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反应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感受器的敏感程度(兴奋阈值的高低)、中枢延搁和效应器(肌组织)的兴奋性。其中,中枢延搁又是最重要的,反射活动愈复杂,历经的突触愈多,反应时愈长。2.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与兴奋性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与反应速度有密切关系,良好的兴奋状态及其灵活性,能够加速机体对刺激的反应。实验证明,运动员处于良好的赛前状态时反应时缩短,如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或灵活性降低,反应时将明显延长。3.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随着运动技能的日益熟练,反应速度加快。研究发现,通过训练,反应速度可以缩短11~25%。
(二)动作速度
1.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及其面积
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是速度素质重要的结构基础之一,快肌纤维百分比愈高且快肌纤维愈粗,肌肉收缩速度则愈快。研究证实,优秀短跑运动员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并且快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2.肌肉力量
肌力越大,越能克服肌肉内部及外部阻力完成更多的工作。因此,凡能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也必将影响动作速度。3.肌肉组织的兴奋性
肌肉组织兴奋性高时,刺激强度低且作用时间短就能引起肌组织兴奋。4.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运动技能愈熟练,动作速度也就愈快。此外,动作速度还与神经系统对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的调节能力有关,并与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有密切关系。
(三)位移速度
以跑为例,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长和步频两个因素及其协调关系,而步长和步频又受多种生物学因素的制约(图14-4)。步长主要取决于肌力的大小、肢体的长度以及髋关节的柔韧性;而步频主要取决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灵活性和各中枢间的协调性以及快肌纤维的百分比及其肥大程度。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好,兴奋与抑制转换速度快,是肢体动作迅速交替的前提,各肌群间协调关系的改善,可以减少因对抗肌群紧张而产生的阻力,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速度,所以,在周期性运动项目中,肌肉放松能力的改善,也是提高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速度性练习时间短,主要依靠ATP-CP系统供能,因此,肌肉中CP含量较多是速度素质重要的物质基础。研究发现,通过速度训练,肌肉中CP的贮备量随训练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二、速度素质的训练
(一)提高动作速率的训练
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是实现高频率动作的重要因素。为了改善和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可采用变换各种信号让练习者迅速做出反应的练习以及做各种高频率动作的练习,如牵引跑、在活动跑台上跑、顺风跑等借助外力提高动作频率的练习,都可使练习者在不缩短步长的情况下增加步频,以提高神经中枢兴奋与抑制快速转换的能力。
(二)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的能力
速度性练习是强度大、时间短的无氧训练,主要依靠ATP-CP系统提供能量,因此,在发展速度训练中,应着重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的能力。一般常用的方法是重复训练法,如短跑运动员常采用10s以内的短距离反复疾跑,来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
(三)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
肌肉的协调放松能力也是速度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肌肉放松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减少肌肉快速收缩时的阻力,而且有利于ATP的再合成,使肌肉收缩速度和力量增加。有人曾对肌肉放松训练与肌肉力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在力量练习后进行放松练习的实验组与无放松练习的对照组相比,经一段时期的放松训练后,用肌张力计测试表明,实验组肌肉的放松能力明显提高,同时肌肉力量和速度及100m跑成绩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表14-3)。
(四)发展腿部力量及关节的柔韧性
对短跑运动员来说,腿部力量对增加步长是十分重要的,除负重训练外,可进行一些超等长练习如连续单腿跳、蛙跳等练习来发展腿部力量。另外,改善关节柔韧性的练习也有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
第三节 耐力素质
耐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以看作是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的分类及命名十分繁杂,可按运动时的外部表现划分为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和静力耐力等;按该项工作所涉及的主要器官划分为呼吸循环系统耐力、肌肉耐力及全身耐力等;还可按参加运动时能量供应的特点划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并可按运动的性质划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等等。本节将着重从能量供应的角度介绍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以及有氧与无氧耐力训练等问题。
一、有氧耐力及其训练
(一)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
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依靠糖、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的能力。氧供充足是实现有氧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制约有氧工作的关键因素。而运动中氧的供应受多种因素制约,将影响有氧耐力提高的有关因素概括如。
1.心肺功能: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器官的活动吸进肺,并通过物理弥散作用与肺循环毛细血管血液之间进行交换,因此,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是影响人体吸氧能力的因素之一。优秀的耐力专项运动员肺的容积、肺活量均大于非耐力专项运动员和无训练者,肺的通气机能和弥散能力也大于一般人,其肺功能的改善为运动时氧的供给提供了先决条件。
优秀的耐力专项运动员在系统训练的影响下,使心脏的形态与机能出现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内腔扩张,心容积增大,安静时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表明心脏的泵血机能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以适应长时间持续运动的需要。
2.骨骼肌特点:当毛细血管血流经组织细胞时,肌组织从血液中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与有氧耐力密切相关。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一般用氧的利用率(即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组织利用氧的百分率)来衡量。
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主要与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有关。实验证明,优秀的耐力专项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并出现选择性肥大现象,同时还伴有肌红蛋白、线粒体及其氧化酶活性和毛细血管数量增加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
因此,有氧耐力的好坏不仅与心肺功能或氧运输系统有关,而且与氧的利用系统即肌纤维的组成及其有氧代谢能力有密切关系。目前认为,心输出量是决定最大摄氧量(VO2max)[H6:]的中枢机制,而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及其有氧能力是决定VO2max的外周机制。
3.神经调节能力:在进行较长时间肌肉活动中,要求神经过程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各中枢间的协调性要好,表现为在大量传入冲动作用下不易转入抑制状态,从而能长时间地保持兴奋与抑制有节律地转换。
4.能量供应特点:耐力性项目运动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小,其能量绝大部分由有氧代谢供给,所以,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与有氧耐力素质密切相关。系统的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肌肉有氧氧化过程的效率和各种氧化酶的活性以及机体动用脂肪供能的能力。在长时间耐力练习中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供能的比例逐渐增大。人体动员脂肪供能的能力可以从血浆中自由脂肪酸的含量来判断。
二、无氧耐力及其训练
(一)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
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供不足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在长时间缺氧情况下,体内主要依靠糖无氧酵解提供能量,因此,无氧耐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肌肉内糖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缓冲乳酸的能力以及脑细胞对血液pH值变化的耐受力。1.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
肌肉无氧酵解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肌糖元的含量及其无氧酵解酶的活性。柯斯蒂尔(Costill)等(1976)发现优秀赛跑运动员腿肌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和磷酸化酶活性短跑运动员最高、中跑居中、长跑最低。表明肌肉无氧酵解能力与无氧耐力素质密切相关。2.缓冲乳酸的能力
肌肉无氧酵解过程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将对血液pH值造成影响。但由于缓冲系统的缓冲作用,使血液的pH值不至于发生太大的变化。机体缓冲乳酸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血液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及碳酸酐酶的活性。一些研究表明,经常进行无氧耐力训练,可以提高碳酸酐酶的活性,表明血液缓冲乳酸的能力得到加强。3.脑细胞对血液pH值变化的耐受力
尽管机体有缓冲物质,能中和一部分进入血液的乳酸,减弱其强度,但由于进入血液的乳酸量大,血液的pH值还会向酸性方向发展,加上因氧供不足而导致代谢产物的堆积,都将会影响脑细胞的工作能力,促进疲劳的发展。因此,脑细胞对这些不利因素的耐受能力,也是影响无氧耐力的重要因素。经常进行无氧耐力训练的运动员,脑细胞对血液中代谢产物堆积的耐受力得到提高。
(二)无氧耐力的训练 1.间歇训练
间歇训练是发展无氧耐力最常用的训练方法。作为发展无氧耐力而进行的间歇训练中,要考虑练习强度、练习时间和间歇时间的组合与匹配,要以运动中能产生高浓度的乳酸为依据。因此,练习强度和密度较大,间歇时间较短,练习时间一般应长于30s,以1~2min为宜。以这种练习强度和时间及间歇时间的组合,能最大限度地动用糖酵解系统供能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无氧耐力。
2.缺氧训练
缺氧训练是指在憋气或减少吸气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其目的是造成体内缺氧以提高无氧耐力。缺氧训练不仅可以在高原自然环境中进行,而且在平原特定环境条件下模拟高原训练,同样可以获得一定的训练效果,如低压舱(或减压舱)等。
第四节 灵敏和柔韧素质
一、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它是多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素质,尤其在某些需要迅速改变体位的运动项目中显得十分重要。如球类、体操等项目中的急起、急停和快速改变方向等动作,都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灵敏素质。
(一)灵敏素质的生理基础
1.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及其分析综合能力 2.各感觉器官的机能
3.掌握的运动技能及其它身体素质的水平
此外,灵敏素质还受年龄、性别、体重和疲劳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少年时期灵敏素质发展最快;男孩较女孩灵活,尤其在青春期后,男孩的灵敏性更好;体重过重会影响灵敏素质的发展;身体疲劳时,灵敏素质也会显著下降。
(二)发展灵敏素质的训练
通过让运动员随各种信号改变动作的训练,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并通过各种手段(如利用声、光等信号刺激)提高各种感觉器官的机能和加强其它身体素质的训练,熟练掌握多方面的运动技能,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二、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关节运动幅度的增大,对于提高动作质量十分重要,往往柔韧性愈好,动作就愈舒展、优美和协调,并且有助于减少运动损伤。
(一)柔韧素质的生理基础
1.关节的构造及其周围组织的伸展性
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与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以及跨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等生理状况有关。2.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调节能力
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调节能力,尤其是主动肌与对抗肌之间协调关系的改善以及肌肉收缩与放松协调能力的提高,可以减少由于对抗肌紧张而产生的阻力,有利于增大运动幅度。此外,肌肉放松能力的提高,也是扩大动作幅度、提高柔韧性的重要因素。
(二)发展柔韧素质的训练 1.拉长肌肉和结缔组织的训练
拉长肌肉和结缔组织的练习,一般可分为快和缓慢牵拉练习,在进行速爆发式牵拉练习时有疼痛感,并且在准备活动不充分时较易拉伤肌肉,如“摆腿”和“踢腿”等练习;缓慢牵拉练习是使有关部位肌肉、韧带慢慢拉长至一定程度(有轻微的疼痛感觉),一般不会超越关节伸展的限度,不易引起组织损伤,并能有意识地放松对抗肌群,使之缓慢拉长,锻炼效果较爆发式牵拉练习更好,如“拉韧带”、“压腿”等练习。2.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
主动放松肌肉的能力越好,关节活动时所受肌肉牵拉阻力越小,关节活动幅度就越大。
3.柔韧性练习与力量训练相结合: 4.柔韧练习与训练课的准备活动相结合 5.柔韧练习要注意年龄特征并要持之以恒 思考题:
1、名词解释:身体素质 超等长练习有氧耐力 无氧耐力
2、阐明力量训练的方法并从生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3、试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
4、试述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
5、如何对体育高考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指导?(100米、800米、铅球、立定三级跳、三大球)
第二篇:我校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分析
我校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分析
林金元莆田二十七中
【摘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实施若干能来,为了了解和掌握我校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变化趋势及可能出现新的健康问题,本人对本校的高二学生从2009年起至今对本校学生身体素质连续三年进行抽测,获得了许多新的信息。从中发现《标准》所确定的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标准与学生身体素质的现实情况有不少距离。那么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为:5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男子引体向上·男子1000米·女子仰卧起坐·女子800米·六项测试中遇到很大问题,现在有必要对《标准》进行分析。
【关键词】:《标准》·学生·身体素质·分析
引言:体育老师是学生体质测试的直接执行者,体育老师对体质测试态度直接关系到体质测试实施的效果。通过体育老师对体质测试的态度,测试结果的使用以及影响体育老师使用体质测试因素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了体质测试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实施学生体质测试提供一定的参考,以确保学生体质测试的效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2009-2011年我校高二年级的学生共计18个班,共计900名学生。1.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量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根据《标准》中规定的测试项目,对900名学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再对照《标准》所规定的相对应身体素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采用教研、座谈、讨论方法进行论证。提出了具体的结论和建议。
表1:2009年我校高二学生身体素质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统计表 项目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不及格率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50米10.7%8.7%65.6%22%16.4% 27.2%7.3%42.2 立定跳远4.6%7.3%24.4%29.6%56.5%48.4%14.5%14.6% 坐位体前屈23.7%5.2%45.8%40.8%24.0%20.9%6.5%3.1% 引体向上0.0%0.0%10%90% 仰卧起坐1.5%30.3%41.1%17.1% 800米4%30.6%40%25.4% 1000米3%30.8%47%20.2%
表2:2010年我校高二学生身体素质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统计表 项目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不及格率
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50米15.1% 7.8%63.1% 22.0%15.4% 29%7.7%41.2% 立定跳远16.4% 8.6%29.2% 29.7%35.6% 47%20.7% 14.8% 坐位体前屈27.5% 32.8%41.6% 43.5%28.3% 22.8%2.6%0.9% 引体向上0%10%5.1%84.9%仰卧起坐16.1%32.1%43.3%8.5%
800米7.5%33.8%41.3%17.4%
1000米20%50.8%13.2%16.7%
表3:2011年我校高二学生身体素质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统计表
项目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不及格率
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50米23.2% 12.3%63.4% 31%11.1% 36.4%2.3%20.2% 立定跳远15.2% 11%33.1% 34.8%40.7% 47.2%11.1% 7.0%坐位体前屈30.1% 31.4%47.2% 44.9%21.2% 17,2%1.5%0.5%引体向上0.5%3.8%18.4%71.3%
仰卧起坐17%34%39.6%9.4% 800米16.3%38.8%33.8%11.1% 1000米14.6%64.6%16.6%4.2%2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
2.1 表1:显示从2009年男女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标准》比较来看,除坐位体前屈优秀率比较高,男生为23.7%,女生为35.2%,其他各项均低于12%。男生引体向上不及格率达到90%,女生50米跑为25.4%。男生1000米为20.2%.女生仰卧起坐为17.1%。总体上看2009年除“坐位体前屈”外,其他各项优秀率较低,不及格率较高。
表2:显示从2010年男女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标准》比较来看,男生50米跑、立定跳远与2009年比有很大的进步,女生仰卧起坐、800米跑与2009年比进度幅度较大。特别是800米跑的不及格率大大降低。男生女生“坐位体前屈”优秀率基本与2009年持平变化不大,比较稳定。男生的引体向上不及格率从2009年的90%下降至84.9%。
表3:显示从2011年男女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标准》比较来看,女生5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800米跑优秀率与2009年、2010年比有很大的进步,800米跑最为突出,约提升10%。同时这个项目不及格率也大大降低,好于往年。男生5个项目的优秀率都高于往年,不及格率也低于往年。但是,引体向上不及格率还在77.3%的高位上。
3.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
表4:2009-2011年高二男生身体素质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均值
项目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不及格率 50米17.1%64.5%13.4%5%
立定跳远13.2%29.9%43.3%13.7% 坐位体前屈28.3%44.9%23.7%3.1%
引体向上9%1.7%8.7%79.6%1000米7.4%54.1%21.7%16.8%
表5:2009-2011年高二女生身体素质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均值
项目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不及格率
50米9.9%25.7%26.5%37.9% 立定跳远9.4%32.1%45.8%12.7%坐位体前屈38.3%42.1%18.4%1.2% 仰卧起坐17.7%33.3%38.0%11.0% 800米9.8%32.4%37.6%20,2%‘ 从2009-2011年男、女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百分比均值与《标准》比较看:
3.1.男生见表4.优秀率均低于20%,良好率除50米跑、坐位体前屈高于40%,其它3项均低于40%、及格率除立定跳远高于40%其它4项均低于30%、不及格率除50米跑、坐位体前屈低于5%其它3项均高于10%。
3.2.女生见表5.优秀率除坐位体前屈高于20%。其它4项均低于20%,良好率除50米跑低于30%,其它4项在30%-40%左右,及格率除坐位体前屈低于20%,其它4项均在30%-45%之间,不及格率除坐位体前屈为0.9%,其它4项均高于10%。从对大量数据分析来看优秀率和良好率偏低,不及格率偏高。
4.结论与建议:
4.1从对2009-2011年高二年段男、女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百分比率平均值与《标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来看。男、女生优秀率偏低不及格率偏高。高
一、高三《标准》也存在类似问题。从而也说明我校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够高,对国家强调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表中也可看出加强个别体育项目锻炼的重要性。
4.2从另一方面说明,国家制定的标准所规定的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标准与我们现代农村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建议对《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件【2007】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高增强青少年体
质的意见。2007年5月7日。
【2】 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2年1月版。
【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第三篇:《身体素质练习》教案分析
《身体素质练习》教案分析
题:身体素质练习三
教学要求:通过身体素质二的练习,发展学生的暴发力,提高速度力
量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和体育运动成绩;养成团结互助的学风。
教学重点:发展暴发力的练习是本次的重点,当中提高两腿蹬摆力
量,增加速度的练习是力量素质练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后蹬跑练习是本次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集体讲授、分组重复练习。
使用教具:4x0米的直跑道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相互
问好;3教师简单介绍教学计划及安排;4教师宣布教学内容和要求;
安排见习生见习内容,检查运动着装;6慢跑热身400米。
二、准备部分:慢跑结束成体操队形散开做徒手准备活动:
手腕、踝关节活动4X8拍;
2膝关节绕环4X8拍;
3扩胸运动4X8拍;
4振臂运动4X8拍;
体侧运动4X8拍;
6体转运动4X8拍
7踢腿运动4X8拍
8腹背运动4X8拍
9弓步压腿4X8拍
0仆步压腿4X8拍
1丁步压腿4X8拍
2深蹲纵跳男10次;女次。
三、基本部分:1教师讲解后蹬跑动作要领,边讲边示范;学生跟着教师练习。后蹬跑(如图)每人0米x2次
2车轮跑每人0x2次。
上体稍前倾,支撑腿后蹬充分蹬直,而摆动腿屈关节领先向前摆出,然后大腿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两臂前后摆动配合两腿动
3高抬腿跑,4单脚跳,连续蛙跳,6弓箭步走,71米往返跑2组/人;
四、结束部分:集体集中进行小鱼网捕鱼游戏放松,男女生
各进行一次。下,布置外练习:扶墙后蹬跑练习男生分仲/x3
组,女生2分钟x2诅。
五、后教学小节:
第四篇:羽毛球运动对身体素质的影响与分析
与分析
系别: 经管系 专业:08级工程管理 班级:(1)班 学号: 080304124 姓名: 李小旋
羽毛球运动对身体素质的影响与分析
羽毛球是一项动作精细,技战术复杂多变,对抗激烈的竞技项目。当今世界羽毛球运动水准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准,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成熟的技术,灵活多变的战术,而且更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不仅是羽毛球运动徐立安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提高技术战术的基础。因此,科学的身体素质训练对延长运动员寿命、防止受伤、增强身体机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身体素质的含义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对于羽毛球运动员来说,身体素质应该围绕羽毛球专项特点来进行,进行综合素质练习,提升力量和速度,增强耐力和灵敏度等。
羽毛球运动可以使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韧性等这些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羽毛球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及分析。
2速度、灵敏和韧性素质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而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按其运动的表现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三种形式。速度是身体素质的核心。
灵敏素质是指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
第五篇: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分析专题
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中文摘要
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法、掩饰观察法和非结构式访谈法,对某中学高二文科班的一名男生进行观察访谈,在明确了青少年一天运动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出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几点原因:学校重视智力教育轻视体育教育;家长过度关注孩子安全问题;由于意外伤害无法妥善处理,导致学校不敢放手让学生活动;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们的运动情况;没有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并指出了本研究所设计的量表不够细致和缺少解决措施两个不足之处。
关键词 青少年;身体素质;个案研究;观察法;非结构式访谈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身体素质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素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可以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提高劳动效率和生活质量, 还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正如毛主席所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可塑性大, 是人生最为重要的成长时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他们的身体素质问题看似影响的是个体或部分群体, 实则直接关系到全民的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但身体素质的部分指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据5部委组织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呈持续下降趋势。男女生肺活量下降幅度为6.6%、12.7%,各年龄组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从小学到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升高。教育部发表的2006年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监测报告指出,反映身体素质指标的速度、耐力、力量有所下降。有调查发现,接近44%的学生睡眠不达标,17.9%的人几乎不运动,19.1%的人每周运动时间在1小时以内,23.6%的人每周运动1到2小时,17.8%的人每周运动2到4小时,11.7%的人每周运动4到6小时,仅6.4%的人每周运动6到10小时,3.4%的人花在运动上的时间达到10小时以上。
2007年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改善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指明了方向。全面提高当代青少年身体素质,现已势在必行。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身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素质教育中身体素质的认识,关系到学校体育能否正确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1.2 研究方法 [5]
[4][3]
[2]
[1]
1.2.1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笔者对班上的某一名学生在一天时间内的运动情况进行连续调查并记录,以分析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法。尽管个案研究以某个个体作为研究对象,但这并不排除将研究结果推广到一般情况,属于判断范畴。个案研究的任务就是为这种判断提供经过整理的经验报告,并为判断提供依据。1.2.2 掩饰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众所周知,如果被观察者知道自己被观察,其行为可能会与真实情况有所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就不同,所获得的数据也会出现偏差。因此笔者从学生到校开始在所在班级与学生相处一天,采用掩饰观察法,在被观察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观察他的行为过程。1.2.3 非结构式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其运用面广,能够简单而叙述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非结构式访谈事先只有问题大纲,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其弹性和自由度大,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灵活性,更利于全面地理解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也助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概念界定
2.1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指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反映。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舞蹈协会》把身体素质概括为两个意思,即与健康相关的身体素质(即健康素质)和与运动相关的身体素质(即运动素质)。本文中身体素质主要指健康素质,是与提高健康水平和增强体质有关的身体在生活、劳动和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身体素质是构成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般人都需要的,为衡量健康水平和体质好坏的标准之一,在体质综合评价中占有主要地位和较高的价值。
[1]
[6]3 青少年一天的运动情况概述
笔者的观察对象为延庆一中高二4文科班的一名男生。笔者对该生从7:20早读开始到22:00回宿舍睡觉这段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发现他一天中用于上课、自习、问问题的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占了全天24小时的43.68%;而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仅有76分钟,占了全天24小时的5.277%,而据笔者观察,他做操并不认真,根本无法达到锻炼的效果,再去掉站队及准备活动时间,其中有效的运动时间仅为下午跑1200m的20分钟以及晚自习后运动的30分钟。在笔者见习的两周时间,有一天因为天气原因没有做操、跑步,该生的运动
时间仅为晚自习后的半小时,第二周的最后几天该生由于身体原因没有参加上午的课间操和下午的跑步。一个男生一天的运动量不过如此,可以由此推测班里的女生每天有效的运动时间会更少,身体素质令人担忧。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4.1 成绩至上,学校重视智力教育轻视体育教育
我国体育教育在历史上很受重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礼、乐、射、御、书、数”的内容,但在当前情况下,各校唯成绩是图,校领导普遍盲目追求升学率,只重视文化成绩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这是导致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学校毕业班基本不上体育课,其他科目挤占体育课时间的现象也非常普遍,教师和家长也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分数,认为体育活动耽误时间,是玩儿,学生的锻炼时间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4.2 孩子安全第一,其他都不重要
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这对于家庭来说就显得格外珍贵,因此在很多家长眼中,孩子安全第一,其他都是浮云,再加上体育活动中偶然发生的伤害事故更让家长不敢让孩子再参加剧烈的运动项目。其实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差异也是导致运动伤害事故的原因之一。
4.3 意外伤害无法妥善处理,学校担心
孩子“伤不起”,责任重大。在体育运动中出现意外伤害事件是不可避免的,而一旦孩子在学校发生事故,个别学生家长“校闹”事件频发,学校自身很难处理。最终导致学校、教师承担责任、赔钱,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为避免出事,一些学校把学生“圈养”起来,干涉学生的课间活动,剥夺了他们锻炼的权利。4.4 学业负担重,运动时间不足
德、智、体全面发展一直是贯穿在我国青少年教育中的,而在应试教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智力的发展被过分地重视,而忽视了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培养。虽说我国的新式教育从民国开始就已起步,但僵化守旧、惟分是举之弊积淀甚深,应试教育可谓根深蒂固。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学校增加学生的课程、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只能在教室里紧张地学习。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对孩子知识学习投资力度很大,从孩子小学开始就已经安排周末补习班,而对孩子身体素质方面的投资意识就淡漠了很多,只有少数“贪玩”的学生课下到操场打球、踢球。孩子的自由活动时间被大大压缩,导致学生朝气不足,而这期间正是青少年参加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最好的时间段[7]。
4.5 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们的运动情况
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城市交通轨道逐步地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出行依赖于公共交通工具,地铁、公交成了大多数人们的出行方式,可以作为一种运动方式的骑自行车已经逐渐地
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城市中的高楼逐渐增多,人们也很少爬楼梯,取而代之的是乘坐电梯。科技现代化虽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与此同时也大大减少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锻炼的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青少年的娱乐休闲取向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各种电子娱乐产品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游戏、手机聊天等花样百出,这大量占据了青少年的课余时间。这种娱乐休闲方式长期替代了传统的锻炼,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长此以往,青少年会渐渐失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转而热衷于上网、玩手机或电脑。这样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还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4.6 没有树立正确的运动观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却并没有得到改善。除了“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家长、学校都没有树立正确的运动观。
运动观主要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意志三个方面。体育认识是指青少年对体育的理性和知识性的追求;体育情感是指一个人对体育的感受和评价;体育意志是指青少年自觉设定参与体育的目的,并克服体育运动中的困难,以实现既定锻炼目的的心理形态,是体育意志的能动方面。青少年掌握的体育知识有限,对体育运动价值的认识不够深入,加之惰性、意志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也没有形成正确的运动观。[7]5 不足与展望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没有对学生一天的活动做更细致的观察,只是粗略地根据其动作节点观察了本活动的持续时间,同时也没有根据学生的运动效果对各活动进行赋值。另外,本文只是对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没有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今后可以更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的活动并根据效果进行赋值、统计,这样统计的结果会更科学、更能说明问题。参考文献
[1]陈红宇.福建省青少年身体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2): 28-30.[2]王家仲.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J].建言献策,2013(09):11-12.[3]邹姜.浅析当今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科技信息,2006(12): 336.[4]刘新华,张建,蔡睿.对上海、东京两地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06): 109-117.[5]赵星.浅谈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6(03): 230.[6]冯晓玲.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7]王旸.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原因及对策分析[J].河南科技,2012(09): 38-39.[8]陈桂印.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全面发展青少年身体素质[J].魅力中国,2009(05):155.[9]谭金德.浅谈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健康教育,2012(10):263.[10]阳建宏.浅析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下降原因及应对策略[J].体育世界,2012(08): 55-56.[11]许良.我国青少年各个时期5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动态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24(01): 98-101.[12]童月欢.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2009.附录1: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延庆一中某学生一天的活动时间安排”观察量表
观察者:
被观察者:xx中高二(4)文科班某男生 在学校住宿 观察时间:2014年4月22日 周二
时间段
早读(7:20~7:50)课间(7:50~8:00)
学生活动
学习准备下节课教材 去卫生间 补作业
持续时间
30’ 1’ 5’ 4’ 45’ 1’ 8’ 1’ 45’ 5’ 3’ 20’ 1’ 6’ 5’ 45’ 1’ 6’ 3’ 45’ 1’ 4’ 25’ 60’ 1’ 6’ 第一节课(8:00~8:45)课间(8:45~8:55)
学习准备下节课教材 补作业、交作业
聊天
第二节课(8:55~9:40)课间操(9:40~10:20)
学习去卫生间 站队 做操 准备下节课教材 去办公室问题
聊天
第三节课(10:20~11:05)课间(11:05~11:15)
学习准备下节课教材
写作业 聊天
第四节课(11:15~12:00)午休(12:00~14:00)
学习收拾东西 去卫生间 午饭 午睡 准备下节课教材
聊天
写作业
第五节课(14:00~14:45)课间(14:45~14:55)第六节课(14:55~15:40)课间(15:40~15:50)第七节课(15:50~16:35)跑步(16:35~17:05)
学习准备下节课教材
聊天 学习去办公室问题 看书、复习默写、考试 去卫生间 站队 跑步 写作业
第八节课(17:05~17:50)休息(17:50~18:30)晚自习(18:30~21:30)
自习晚饭 收拾东西 自习去卫生间 自习
休息(21:30~22:00)
23’ 45’ 1’ 9’ 45’ 4’ 6’ 45’ 3’ 3’ 20’ 4’ 45’ 30’ 10’ 100’ 2’ 78’ 30’
打羽毛球
附录2: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访谈提纲
访谈对象的选择与限定:
xx中高二(4)文科班某男生。根据笔者第一周的观察,该生的运动量在班级中属于一般水平,观察结果有利于判断、推测全班同学的运动量水平。
访谈数量:
1人。
访谈提纲:
【话题的引入】:
现在你作为高二的学生要面对高考的压力,又是文科班,需要背诵、学习的东西很多,压力挺大的。平时住在学校,大部分时间也都是用来上课和学习,我希望听一听你日常生活的安排都会收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你现在日常的生活安排,尤其是周末不在学校这两天的课余生活。【基本资料获得】:
年龄,家庭成员,家庭住址,家庭经济状况,与父母、学校、老师的关系,在校表现(包括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情况等)
【最初开放性问题】关于该生平时运动情况的问题。在获得以上基本资料基础上,根据受访者的回答进行有选择的问题访谈。1.你平时都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上下学?
2.除了上课、做作业,你的其余时间大都用来干什么? 3.你平时会锻炼身体么? 4.一般在哪运动?
5.都进行什么样的体育锻炼? 6.多久会锻炼一次?
7.你周末回家之后一般都干什么? 8.会出去玩儿么? 9.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中间阶段的问题】关于身体素质影响因素的问题。根据受访者的回答进行有选择的问题访谈。
10.看你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觉得现在的学习压力大么? 11.你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满意么? 12.你为自己制订了什么样的目标?
13.父母、老师对你目前的学习状态满意么?
14.他们对你提出了哪些要求?或者说制订了什么样的目标? 15.你觉得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付出多大努力?
16.开年级大会或者班会时,学校、老师一般经常对你们强调什么内容? 17.老师、家长平时都跟你们交流什么?
18.老师、家长会鼓励你多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么? 19.他们担心你在体育运动中有安全问题么? 20.他们会干涉你对自己业余生活的安排么?
21.如果你在学校进行体育运动中出现了意外伤害事故,你会如何处理?
22.你的周围或者你的学校出现过因为此类意外伤害事故引发的学校与家长间的纠纷么? 23.能大致说说事情的经过么?
24.如果你学习累了,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休闲娱乐方式来放松自己? 25.你每天下午跑步后或者平时自己运动完有什么样的感受? 26.你觉得周围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你进行体育锻炼? 【结束性问题】
27.你觉得在学校的一天中,哪些时间最令你期待?为什么?
28.你能对自己的课余生活做一个简单评价吗?比如学习、兴趣爱好、业余活动等等。29.你理想中的课余生活是什么样的? 30.访谈者粗略总结先前被访者所谈内容。
31.你觉得还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在你的生活中吗?或者说对你的课余生活影响很大? 32.最后一个问题,你有没有需要问我的问题? 【结束语】
非常感谢你利用宝贵的时间,和我聊了这么多关于你业余生活的故事,这对我的研究非常有帮助。因为研究过程中,可能还会有一些不尽之处,也许还会麻烦到你来帮助我们澄清,希望到时还可以得到你的进一步支持。谢谢。
附录3: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访谈记录整理
1.xx中高二(4)文科班某男生
我因为平时住校,家住的也不是特别远,每周回家又都要拿好多东西,所以基本上就是坐公交,有时也会搭板车。现在进入高二了嘛,已经开始有那种面临高考的压力了,而且又是文科生,政治、历史、地理都有好多东西得背,我记忆力又没有特别好,东西得反复被好几遍才能记住,过一段时间没准儿又忘了,所以平时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作业啊、做题啊、被知识点啊什么的,哪有时间锻炼身体,而且越不锻炼吧,身体素质越差,等一锻炼就特别累,就更不想练了,这就是一恶性循环。不过我还挺喜欢打篮球的,周末有时候跟几个哥们儿一块儿玩玩,不过最多也就俩仨小时,就都得写作业去了。其他的就都是跟学校安排一起了,天天下午跑步也倍儿累,都不愿意去,找点儿理由就不去了。再有就是晚自习以后在宿舍楼下打打羽毛球,大黑天儿的啥也看不清,打着也没大意思,就是不想睡这么早,活动活动。
我的学习成绩就算凑合吧,在班里也就十几名,但在年级就得排三十几名了,而且我们学校的文科班也不是特别好,所以压力还是挺大的,我想以后能考个一本学校,还得加把劲儿努力学习学习,老师啊、父母什么的跟我的想法差不多,他们倒是不会特别地强迫我学习或怎样的,但是能感觉出来他们对我的要求和期望还是挺高的,就是怕我压力大没说出来而已。平时开会的话学校一般都得说什么现在已经步入高二了,要有紧迫感,平时出学校要注意安全,要有老师开的假条什么的。老师一般都先是总结下我们最近的学习状态,然后提出点儿新要求,尤其是组织纪律上的要求,说我们别死学,别总憋在屋里,多活动活动,要劳逸结合,要经常开窗通风,注意卫生什么的,都是特别琐碎的事儿。我父母的话最关系的还是我的学习状态,每周回去都得问问我又学什么了呀,考没考试呀,考的怎么样呀,在学校的营养跟得上跟不上啊,有没有注意休息啊,晚上都几点睡呀什么的,而且还老嘱咐我别打架,别乱吃外面东西什么的。安全问题肯定担心,老说别在楼道里瞎跑容易摔着什么的,不让干这不让干那,不过反正我也在学校,她也看不见,我就随便那么一答应,我在学校到底怎么着他也不知道呗。他们到时不会为我安排业余生活,但是干涉还是有,比如我玩儿电脑的时间长了,他们就说怎么还不学习,要不就“都现在了还看电视,还不赶紧学习,看这个有用么!”真的,就是这种语气。或者我约好跟朋友就去玩儿,他们就得问跟谁、去哪、多久回来、注意安全,有时在外边儿还得给我打电话催我回家。我倒是没出现过什么意外伤害的事情,本来一天活动的时间就不多,撑死也就是磕磕碰碰,揉揉就好了,最多也就是抹点儿红药水、紫药水就好了,校医院就能办。反正我来这学校以后还没出现过纠纷呢。周围也很少有,不过有时看电视里会听说很多这样的事儿。我要是学累了一般就是唱唱歌儿呀,玩儿会游戏啊,上上网呀,打打球什么的。跑完步的感受啊,累啊!热啊!特别累,回去就想
坐着然后喝水。有时还困。影响我体育锻炼的话一般就是学习任务重、天气太热、爸妈不让、怕累太懒,基本就是这些吧。
最令我期待的呀就是晚上放学,终于不用再上课了,也不会再留更多的作业了。不过我最最期待的还是周末放学,因为可以回家睡懒觉了,天天在学校起太早了,上课就困。我觉得我的课余生活还凑合吧,反正自从上了初二一直到现在高二也都差不多这样,只有中考后的那几个月生活的特别赞,那叫一个有滋有味啊,跟哥们出去打球、踢球,玩游戏,看看喜欢的书和电视节目,特爽!自从上了高中,这种生活肯定是没戏了,从来就没玩儿尽兴过!我理想的生活就是中考后那几个月的生活,想干嘛干嘛,心理还没啥事儿要惦记。我的生活一直还挺平淡的,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儿发生,跟大伙儿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