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习题

时间:2019-05-11 23:2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理学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理学习题》。

第一篇:生理学习题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正常人的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的高低应当是()

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

B.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

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

2.人体体温昼夜节律变化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A.上午 8~10 时

B.下午 3~4 时

C.清晨 2~6时

D.夜间 10~12 时

3.女性月经期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A.行经期

B.排卵前

C.排卵后

D.排卵日

4.人体腋下温度正常值是()

A.36.0℃~37.4℃

B.36.7℃~37.7℃

C.36.9℃~37.9℃

D.37.5℃~37.6℃

5.影响能量代谢最重要的因素是()

A.环境温度

B.进食

C.精神、情绪

D.肌肉活动

6.劳动或运动时,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

A.肝脏

B.脑

C.心脏

D.肌肉

7.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A.辐射

B.传导和对流

C.发汗蒸发

D.不显性发汗

8.给高热病人使用乙醇擦浴是()

A.增加辐射散热

B.增加传导散热

C.增加蒸发散热

D.增加对流散热

9.给高热病人作用冰帽或冰袋的作用是()

A.增加辐射散热

B.增加传导散热

C.增加蒸发散热

D.增加对流散热

10.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较多的部位在()

A.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B.下丘脑后部

C.大脑皮层运动区

D.脑干网状结构

11.决定体温调定点的部位在()

A.下丘脑

B.大脑皮层

C.下丘脑后部

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12.人体感受外界环境温度降低刺激的主要感受器是()A.中枢冷敏神经元

B.皮肤热感受器

C.中枢热敏神经元

D.皮肤冷感受器

13.当环境温度高于 30℃时,人体基础代谢率的变化是(A.降低

B.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不变

14.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最高的物质是()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混和食物))

15.当下丘脑温度升高时,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是()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先增加后减少

16.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贮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A.二磷酸腺苷

B.三磷酸腺苷

C.磷酸肌酸

D.葡萄糖

17.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来衡量,下述哪项不是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A.体重

B.环境温度

C.蒸发散热

D.精神紧张程度

18.测定基础代谢率要求的基础条件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空腹

B.无体力活动和精神紧张

C.环境温度 18~25℃

D.深睡状态

19.下列哪个部位不存在中枢温度感受器()

A.PO/AH

B.小脑

C.中脑

D.下丘脑

20.患下列哪种疾病时,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

A.糖尿病

B.红细胞增多症

C.阿狄森综合征

D.甲状腺功能亢进

21.关于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只有将能量转移至 ATP,才能为组织活动所利用

B.人体在不作外功的情况下,所消耗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C.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时所产生的能量相等

D.人体所需总能量的 70%以上来自糖的分解

22.关于体温生理性变异的叙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幼儿高于成人,新生儿易波动

B.剧烈运动可使体温升高 1~2℃

C.清晨 2~6时最低

D.女性一般高于男性,而且排卵之日最高

(二)多项选择

1.女性月经周期中,体温的变化有()

A.排卵前较高

B.排卵后降低 C.排卵前较低

D.排卵后升高

E.行经期高

2.安静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A.心脏

B.肾脏

C.肠

D.脑

E.肝脏

3.当蒸发成了唯一散热途径时,是因为()

A.环境温度低于体温

B.环境温度高于体温

C.环境温度等于体温

D.精神紧张时

E.与环境温度无关

4.某病人受到致热原的作用体温升至 39℃,在此情况下()

A.机体产热量一直大于散热量

B.机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C.体温升高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维持高热阶段时,产热量大致等于散热量

E.产热量与散热量变化不明显

5.中枢温度感受器的分布比例为()

A.热敏神经元多

B.热敏神经元少

C.冷敏神经元多

D.冷敏神经元少

E.冷、热敏神经元相等

6.近年来发现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是()

A.控制产热活动的中枢部位

B.控制散热活动的中枢部位

C.控制产热和散热活动的中枢部位

D.对体温调节起整合作用的部位

E.只存在热敏神经元而不存在冷敏神经元

7.汗液与血浆成分相比较()

A.氯化钠浓度低于血浆

B.葡萄糖浓度几乎为零

C.脂类浓度相等

D.尿素氮高于血浆

E.蛋白质浓度为零

8.影响体温发生生理性变动的因素有()

A.环境温度

B.测量时间

C.性别

D.体重

E.年龄

9.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

A.肌肉活动

B.环境温度

C.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D.精神活动

E.体温

10.在环境温度低于 20℃时,人体散热的方式主要有(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不感蒸发

E.汗液蒸发

11.刺激下丘脑后部的产热中枢,可引起()

A.骨骼肌紧张性增强

B.发生寒战

C.交感神经兴奋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E.产热增加

12.人在寒冷环境中的反应有()

A.皮肤血流量减少

B.皮肤温度降低

C.代谢降低

D.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E.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13.引起出汗的因素有()

A.环境温度升高

B.情绪激动

C.交感神经兴奋

D.精神紧张

E.注射乙酰胆碱

14.使得汗液蒸发加快的因素有()

A.环境温度高

B.环境温度低

C.空气湿度大

D.空气湿度小

E.空气对流速度快

15.恒温动物生理性体温调节反应主要表现()

A.温热性发汗

B.寒颤

C.皮肤血流量增加或减少

D.寒冷时蜷曲身体)

E.伸展肢体促进散热

1.B 2.C 3.D 4.A 5.D 6.D 7.C8.C 9.B 10.A 11.D 12.D 13.B 14.C15.C 16.B 17.A 18.D 19.B 20.D 21.C 22.D(二)多项选择

1.CD 2.DE 3.BC 4.CD5.AD 6.CD 7.ABE 8.ABCE9.ABCDE 10.ABCD 11.ABCDE 12.ABE13.ABCDE 14.ADE 15.ABCDE

五、简述题

1.人体体温临床上常用的测量部位有哪些?其正常值各是多少?

2.根据散热原理,如何给高热病人降温?

3.简述人体的散热器官和散热方式。

4.什么是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正常情况下三种营养物质的特殊动力效应各为多少?

六、论述题

1.试述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原理。

2.为什么发热病人常伴有寒战反应?

1.腋下温度:36.0~37.4℃;口腔温度36.7~37.7℃;直肠温度:36.9~37.9℃。

2.①利用冰袋或冰帽给高热病人的降温(传导散热);②注意通风,降低室温(对流散热);③用乙醇擦身(蒸发散热);④降低室温,增加辐射散热。

3.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另外还有其他排泄器官(如肾)借排泄活动散发少部分热量。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不显性蒸发和发汗)。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蒸发散热。 4.进食后机体产热量比正常情况下额外有所增加,叫食物特殊动力效应。其中蛋白质为30%,而糖和脂肪则为4%~6%。

六、论述题

1.①体温相对恒定有赖于体内产热与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②产热主要来自体内食物分解代谢;③散热方式有四种,辐射、传导和对流是物理性散热方式,安静状态下以辐射散热为主,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皮肤温度时,则蒸发成为唯一散热途径;④体温调节是反射活动。感受器分为外周温度感受器(皮肤、粘膜与内脏,以冷感受器为主)和中枢温度感受器(下丘脑,以热敏神经元为主),当环境温度改变后通过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体温中枢(下丘脑),然后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产热和散热系统,使体温适应温度变化而恒定;⑤人类还存在有行为性调节来保持体温恒定。

2.某些疾病引起发热时,由于细菌生长和组织破坏所产生的致热原,可以使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与调定点有关的热敏神经元的阈值升高,使调定点上移,而机体的温度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调定点水平,在此之间体温低于调定点温度。由于调定点上移,下丘脑后部产热中枢兴奋加强,骨骼肌出现不随意收缩,并伴有寒冷感觉称为寒战。寒战开始后,产热过程明显加强,加上散热减弱,体温逐渐上升,直到体温升高到新的调定点水平后,产热和散热出现新的平衡,寒战终止。

第二篇:病理生理学习题——呼吸衰竭课件(范文模版)

呼衰

单5选1(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1.[1分]平静呼吸时呼吸运动的特点是 A: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B:呼气是主动的,吸气是被动的 C:吸气和呼气都是被动的

D: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E:吸气由吸气肌收缩所致,呼气由呼气肌收缩所致 标准答案:D

2.[1分]下列关于人工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通过周期性升高和降低外界气压的方式进行 B:可通过周期性升高和降低肺内压的方式进行 C:口对口式人工呼吸为负压人工呼吸 D:节律性地举臂压背为负压人工呼吸 E:节律性挤压胸廓为负压人工呼吸 标准答案:B

3.[1分]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A: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 B:胸膜腔的密闭状态 C: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D:吸气肌收缩 E:呼气肌收缩 标准答案:B

4.[1分]下列哪种情况下,胸膜腔内压可高于大气压 A: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力吸气 B: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力呼气 C:关闭声门并用力吸气 D:关闭声门并用力呼气 E:正常呼吸时,用力呼吸 标准答案:B

5.[1分]以下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作用生理意义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降低吸气阻力

B:减少肺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 C: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D:降低表面张力 E:降低肺顺应性 标准答案:E

6.[1分]在肺部,气体扩散速率与下列哪个因素成反比关系 A:气体分压差 B:气体扩散面积 C:该气体在血浆的溶解度 D:气体扩散距离 E:温度

标准答案:D

7.[1分]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安静时正常值为0.84 B:通气/血流比值下降,意味着发生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C: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增大 D:直立位时,肺尖部的通气/血流比值大于肺下部

E: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4,不利于肺换气,大于0.84时,则利于肺换气 标准答案:E

8.[1分]完整的呼吸过程是指 A:肺通气功能 B:肺换气功能 C:细胞呼吸功能 D:内、外呼吸功能

E:内、外呼吸功能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标准答案:E

9.[1分]关于呼吸衰竭说法最合适的是 A:通气障碍所致 B:换气障碍所致 C:V/Q比例失调所致 D: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标准答案:D

10.[1分]成人在吸入气氧含量(FiO2)不足20%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 A:PaO2<8.0kPa(1kPa=7.5mmHg)B:PaO2>6.67 kPa C:PaO2<9.3 kPa D:RFI(呼吸衰竭指数)≤300 E:PaO2<8.0 kPa伴有PaCO2>6.67 kPa 标准答案:D

11.[1分]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年人有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值 A:<5.3 kPa(40mmHg)B:<6.7 kPa(50mmHg)C:<8.0 kPa(60mmHg)D:<9.3 kPa(70mmHg)E:<10.6 kPa(80mmHg)标准答案:C

12.[1分]以PaO2<60mmHg为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根据 A:临床经验制定的

B:此时外周感受器方可被缺氧刺激兴奋 C:此时会引起酸中毒

D: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开始出现不可逆性变化

E:氧离曲线特性,在此时SaO2显著下降,组织将严重缺氧 标准答案:E

13.[1分]海平面条件下,I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一般为 A:PaO2<4.0kPa(30mmHg)B:PaO2<5.3 kPa(40mmHg)C:PaO2<6.7kPa(50mmHg)D:PaO2<8.0kPa(60mmHg)E:PaO2<8.0 kPa(60mmHg),PaCO2>6.7 kPa(50mmHg)标准答案:D

14.[1分]海平面条件下,Ⅱ型呼吸功能不全诊断指标是 A:PaO2<8.0kPa(60mmHg)B:PAO2<8.0kPa(60mmHg)C:PACO2>6.7 kPa(50mmHg)D:PaO2<6.7kpa,PaCO2>8.0kPa E:PaO2<8.0 kPa(60mmHg),PaCO2>6.7 kPa(50mmHg)标准答案:E

15.[1分]呼吸衰竭最常见病因是 A:上呼吸道急性感染

B:炎症使中央气道狭窄、阻塞 C:过量麻醉药、镇静药应用 D:肺栓塞

E: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标准答案:E

16.[1分]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之一是 A:白喉

B:支气管哮喘 C:气管异物

D:多发性肋骨骨折 E:肺泡水肿 标准答案:D

17.[1分]限制性通气不足引发呼衰的机制 A:中央气道阻塞 B:外周气道阻塞 C:肺泡膜面积减小,膜厚度增加 D:肺泡扩张受限制

E: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标准答案:D

18.[1分]阻塞性通气不足引发呼衰的机制 A:肺顺应性降低

B:气道狭窄或被压迫 C:非弹性阻力增加 D:肺泡扩张受限制 E:气流形式 标准答案:B

19.[1分]下列哪种情况会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 A:肋间神经炎-呼吸肌活动障碍 B:结核性胸膜炎-胸廓顺应性降低 C:肺纤维化-肺顺应性降低

D:支气管炎症分泌物增多-气道阻力增加 E:肺水肿-弥散障碍 标准答案:D

20.[1分]影响气道阻力增加最主要因素是 A:气道内径

B:气道长度和形态 C:气体密度和粘度 D:气流速度 E:气流形式 标准答案:A

21.[1分]外周气道阻塞是指气道内径小于多少的小支气管阻塞? A:<0.5mm B:<1.0mm C:<1.5mm D:<2.0mm E:<2.5mm 标准答案:D

22.[1分]胸内中央型气道阻塞可发生 A:呼气性呼吸困难 B:吸气性呼吸困难 C:呼气吸气同等困难 D:呼气吸气均无困难 E:阵发性呼吸困难 标准答案:A

23.[1分]喉部发生炎症、水肿时,产生吸气性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A:吸气时气道内压低于大气压 B:吸气时胸内压降低

C:吸气时肺泡扩张压迫胸内气道 D:小气道闭合

E:等压点上移至小气道 标准答案:A

24.[1分]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机制是 A:中央性气道阻塞

B:呼气时气道内压大于大气压

C:胸内压升高压迫气道,气道狭窄加重 D:肺泡扩张,小气道口径变大,管道伸长 E:小气道病变阻力增加,等压点移向小气道 标准答案:E

25.[1分]反映总肺泡通气量变化的最佳指标是 A:肺潮气量 B:PaO2值 C:PaCO2值 D:PAO2值

E:肺泡氧分压与动脉血氧分压差值 标准答案:C

26.[1分]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为 A:PaO2下降

B:PaO2下降,PaCO2下降 C:PaO2下降,PaCO2升高 D:PaO2正常,PaCO2升高 E:PaO2下降,PaCO2正常 标准答案:C

27.[1分]胸膜广泛增厚的病人可发生 A:限制性通气不足 B:阻塞性通气不足 C:气体弥散障碍 D:功能分流增加 E:真性分流增加 标准答案:C

28.[1分]肺水肿病人仅在运动时产生低氧血症,是由于 A:肺泡膜呼吸面积减少 B:肺泡膜增厚

C:肺泡膜两侧分压差减小

D:血液和肺泡接触时间过于缩短 E:等压点向小气道侧移动 标准答案:D

29.[1分]肺内功能性分流是指 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B: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C: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 D: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 E:肺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标准答案:C

30.[1分] 死腔样通气是指 A: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C: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 D: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 E:生理死腔扩大 标准答案:D

31.[1分]真性分流是指 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B: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C:肺泡完全不通气但仍有血流 D:部分肺泡完全无血流但仍有通气 E:肺泡通气和血流都不足 标准答案:C

32.[1分]正常人PAO2略高于PaO2的主要原因是 A:生理性通气/血流比例不协调 B:功能性死腔增多 C:功能性分流增多 D:解剖分流增多

E:正常静息时仅部分肺泡参与气体交换 标准答案:A

33.[1分]因部分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大于0.8而发生呼吸衰竭可见于 A:肺不张 B:肺水肿 C:肺动脉栓塞

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E:支气管肺炎 标准答案:C

34.[1分]为了解患者肺泡换气功能,给予100%氧,吸入15min,观察吸纯氧前后的PaO2,如变化不大,属下列何种异常? A:功能性分流 B:解剖性分流 C:弥散障碍 D:死腔样通气 E:通气障碍 标准答案:B

35.[1分]呼吸衰竭伴发右心衰竭的机制主要是 A: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静脉回流量增加 B:慢性缺氧所致血量增多 C:血液粘滞性增高

D:肺泡气氧分压降低引起肺血管收缩 E:肺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 标准答案:E

36.[1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中下列何种细胞在呼吸膜损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A:肺胞Ⅰ型上皮细胞 B:肺胞Ⅱ型上皮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巨噬细胞 标准答案:C

37.[1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致病因子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 B:致病因子损伤肺泡上皮细胞 C:致病因子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D: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

E:中性粒细胞释放氧自由基、蛋白酶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 标准答案:E

38.[1分]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呼吸衰竭的中心环节是 A:肺顺应性下降 B:支气管粘膜水肿 C: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 D:小气道阻塞 E:肺组织弹性下降 标准答案:C

39.[1分]呼吸衰竭引起的缺氧类型是 A:循环性缺氧 B:低张性缺氧 C:组织性缺氧 D:血液性缺氧

E:组织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标准答案:B

40.[1分]不能引起呼吸衰竭而致机体缺氧的是 A:气道阻塞 B:支气管哮喘 C:贫血

D:胸膜纤维化 E:严重胸廓畸形 标准答案:C

41.[1分]呼吸衰竭时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碱紊乱 标准答案:E

42.[1分]某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结果:血pH 7.02,PaCO260mmHg,PaO237.5mmHg,HCO3-15mmol/L,问并发何种酸碱平衡紊乱? A: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B: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标准答案:C

43.[1分]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性损害的PaO2值为 A:PaO2<8.0kPa(60mmHg)B:PaO2<6.7kPa(50mmHg)C:PaO2<5.3kPa(40mmHg)D:PaO2<4.0kPa(30mmHg)E:PaO2<2.7kPa(20mmHg)标准答案:E

44.[1分]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脑病发生的最关键的是 A:缺氧使脑血管扩张

B:缺氧使细胞内ATP生成减少 C:缺氧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D:缺氧使细胞内酸中毒

E:CO2分压升高使脑血流量增加和脑细胞酸中毒+缺氧 标准答案:E

45.[1分]呼吸衰竭发生肾功能不全的最重要机制是 A:缺氧直接损伤肾脏功能 B:反射性肾血管收缩 C:并发心功能不全 D:并发DIC E:并发休克 标准答案:B

46.[1分]肺原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用力呼气使胸内压升高,影响心脏舒张功能

B:用力吸气使胸内压降低,使心脏外负压增加,增加右心收缩负荷 C:缺氧、酸中毒导致肺小动脉收缩 D:血液粘度增加

E:肺毛细血管床大量破坏 标准答案:C

47.[1分]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生呼衰是由于 A:功能性分流 B:死腔样通气 C:弥散障碍 D:通气功能障碍 E:肺内真性分流增加 标准答案:A

48.[1分]氧疗对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病变无效 A:通气障碍 B:气体弥散障碍 C:功能性分流 D:死腔样通气 E:肺动-静脉瘘 标准答案:E

49.[1分]下列哪一项不是弥散障碍的特点 A:可因肺泡膜面积减少引起 B:可因肺泡膜厚度增加引起

C:常在静息时就可引起明显的PaO2降低 D:PaCO2正常甚至低于正常

E:严重时尤其在肺血流加快时可引起PaO2降低 标准答案:C

50.[1分]有关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B: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C:是肺部病变引起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机制,此时肺总通气量可以不减少 D:常引起PaO2降低,而PaCO2不增加

E:可见于气管阻塞,总肺泡通气量下降而肺血流量未减少时 标准答案:E

51.[1分]下列哪一项与“功能性分流”不符 A:又称静脉血掺杂

B:是部分肺泡通气明显降低而血流未相应减少所致 C:正常人肺也有功能性分流 D:肺不张时也引起功能性分流 E:功能性分流部分的静脉血不能充分动脉化而PaO2降低,PaCO2增加 标准答案:D

52.[1分]下列哪一项与“死腔样通气”不符 A:明显增多时可引起呼吸衰竭

B: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未相应减少所致 C:正常人肺没有死腔样通气 D:可见于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

E:是因大量肺泡为死腔样通气,其余肺泡的血流多而通气少,因此PaO2降低 标准答案:C

53.[1分]慢性II型呼吸衰竭病人输氧原则是 A:慢速输入高浓度纯氧 B:间歇输入低浓度氧 C:正压输入低浓度氧 D: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 E: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 标准答案:D

54.[1分]呼吸衰竭引起肺动脉高压的最主要机制是

A:血液粘滞性增高 B:缺氧所致血量增多

C:肺泡气氧分压降低引起肺血管收缩 D:外周血管扩张血液回流增加 E:肺小动脉壁增厚 标准答案:C

55.[1分]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宜低浓度氧疗这是由于

A:PaO2低于60mmHg(1mmHg=0.133kPa)对化学感受器作用才明显 B:PaO2为30mmHg时肺通气量最大

C:PaCO2超过80mmHg时呼吸运动主要靠低氧刺激 D:缺氧对呼吸中枢抑制作用大于反射兴奋作用 E:低浓度氧疗能增强呼吸动力 标准答案:C

56.[1分]呼吸衰竭产生胃溃疡、胃出血的基本机制错误的是 A:胃粘膜屏障作用降低

B:减弱胃壁细胞碳酸酐酶活性 C:胃酸分泌增多 D:使胃壁血管收缩 E:合并DIC 标准答案:B

57.[1分]患者部分肺泡血流不足时造成全肺产生PaO2、CaO2显著降低,而PaCO2变化可正常、降低或升高,关于其机制论述不正确的是 A:病变区肺泡VA/Q可低至0.1以下 B:病变区肺泡VA/Q可高达10以上

C:病变区PaO2,但氧含量没有显著升高 D:健肺区VA/Q低于正常

E:氧离曲线和二氧化碳解离曲线特性 标准答案:A

串5选1(每组>2题共用题干,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患者,女,65岁。支气管炎病史21年,近1周咳嗽、咳黄痰加重伴呼吸困难2天,口唇发绀。血气分析:pH 7.35,PaO256mmHg,PaCO2 为 46mmHg。58.[2分]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该患者呼吸衰竭类型应为 A:Ⅰ型呼吸衰竭 B:Ⅱ型呼吸衰竭 C:Ⅲ型呼吸衰竭 D:中枢性呼吸衰竭 E:慢性呼吸衰竭 标准答案:B

59.[2分]患者口唇发绀,因为体内 A:氧合血红蛋白增多 B:脱氧血红蛋白增多 C:高铁血红蛋白增多 D:肌红蛋白增多 E:高铁血红蛋白增多 标准答案:B

60.[2分]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其最主要原因在于 A:气管痉挛、管壁肿胀导致的通气不足 B:中枢呼吸抑制 C:肺泡膜面积减少 D:解剖分流增加 E:肺泡损伤 标准答案:A

61.[2分]关于该患者因肺部病变可能引起的机体代谢功能改变,错误的 A:缺氧—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加深加快—呼吸性酸中毒 C:肺部病变,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 D:神经中枢缺氧—肺性脑病

E:缺氧损伤肾脏—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标准答案:E

62.[2分]如果给患者吸氧,下列哪种方案最为合适 A:吸入纯氧

B:高浓度高流量吸氧 C:高浓度低流量吸氧 D:低浓度低流量吸氧 E:高压氧治疗 标准答案:D

患者男性,77岁,因咳嗽、咳痰、喘憋加重伴发热3天入院。患者20年前开始反复发作咳嗽、咳痰并有时伴喘憋,冬季加重。体格检查:体温38.9℃,脉搏109次/分,呼吸26次/分,口唇、指尖部皮肤发绀,胸廓略呈桶状,肋间隙稍增宽,双肺呼吸音粗并可闻及大量痰鸣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白细胞13.9×109/L,红细胞6.0×1012/L;pH 7.14, PaO2 42mmHg,PaCO2 80mmHg;胸透提示双肺纹理加重,右下肺片絮状阴影;超声显示右心扩大。

63.[2分]根据上述该患者出现了缺氧,其缺氧类型应为 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组织性缺氧 D:等张性缺氧

E:A+B 标准答案:A

64.[2分]该患者出现缺氧的主要原因是 A:吸入气氧分压下降

B:严重贫血

C:静脉血直接流入动脉血

D:肺换气障碍 E:肺通气障碍 标准答案:E

65.[2分]患者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主要是由于 A:长期肺部病变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B:长期肺部病变导致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多 C:长期肺部病变影响到心脏功能而引起 D:长期肺部病变导致远曲小管重吸收增多 E:长期肺部病变导致淋陈巴回流障碍 标准答案:C

66.[2分]根据上述患者出现的呼吸衰竭应为 A:Ⅰ型呼吸衰竭

B:Ⅱ型呼吸衰竭

C:Ⅲ型呼吸衰竭

D:低氧血症 E:以上均错 标准答案:B

67.[2分]根据上述患者已出现心力衰竭,其类型应为 A:轻度心力衰竭

B: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C:右心衰竭

D:左心衰竭 E:全心衰竭 标准答案:C

组5选1(每组试题与5个共用备选项配对,可重复选用,但每题仅一个正确)68.[1分]Ⅰ型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是 A:PaO2<8.0kPa(60mmHg)B:PaO2<6.7kPa(50mmHg)C:PaO2<8.0kPa(60mmHg),PaCO2>6.7kPa(50mmHg)D:PaCO2>8.0kPa(60mmHg)E:PaCO2>6.7kPa(50mmHg)标准答案:A

69.[1分]Ⅱ型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是 A:PaO2<8.0kPa(60mmHg)B:PaO2<6.7kPa(50mmHg)C:PaO2<8.0kPa(60mmHg),PaCO2>6.7kPa(50mmHg)D:PaCO2>8.0kPa(60mmHg)E:PaCO2>6.7kPa(50mmHg)标准答案:C

70.[1分]通气障碍的血气变化主要是 A:PaO2下降

B:PaCO2升高

C:PaO2下降,PaCO2升高 D:PaO2正常,PaCO2升高 E:PaO2下降,PaCO2正常 标准答案:C

71.[1分]换气障碍的血气变化主要是 A:PaO2下降

B:PaCO2升高

C:PaO2下降,PaCO2升高 D:PaO2正常,PaCO2升高 E:PaO2下降,PaCO2正常 标准答案:A

72.[1分]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智力和视力轻度减退的PaO2 值是 A:PaO28.0kPa(60mmHg)B:PaO26.7kPa(50mmHg)C:PaO25.3kPa(40mmHg)D:PaO24.0kPa(30mmHg)E:PaO22.70kPa(20mmHg)标准答案:A 73.[1分]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性损害的PaO2值是 A:PaO28.0kPa(60mmHg)B:PaO26.7kPa(50mmHg)C:PaO25.3kPa(40mmHg)D:PaO24.0kPa(30mmHg)E:PaO22.70kPa(20mmHg)标准答案:E

74.[1分]可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 A:过量麻醉药使用 B:COPD患者 C:肺血管病变 D:ARDS E:肺实变 标准答案:B

75.[1分]因急性肺泡毛细血管膜受损而致呼吸衰竭 A:过量麻醉药使用 B:COPD患者 C:肺血管病变 D:ARDS E:肺实变 标准答案:D

76.[1分]支气管异物可引起 A:限制性通气不足 B:阻塞性通气不足 C:功能性分流增加 D:解剖分流增加 E:弥散障碍 标准答案:B

77.[1分]麻醉药过量可引起 A:限制性通气不足 B:阻塞性通气不足 C:功能性分流增加 D:解剖分流增加 E:弥散障碍 标准答案:A

78.[1分]大叶性肺炎(早期)A:限制性通气不足 B:阻塞性通气不足 C:功能性分流增加 D:解剖分流增加 E:弥散障碍 标准答案:C

79.[1分]大量胸腔积液 A:限制性通气不足 B:阻塞性通气不足 C:功能性分流增加 D:解剖分流增加 E:弥散障碍 标准答案:A

80.[1分]肺内动静脉短路大量开放 A:限制性通气不足 B:阻塞性通气不足 C:功能性分流增加 D:解剖分流增加 E:弥散障碍 标准答案:D

81.[1分]肺水肿可引起 A:限制性通气不足 B:阻塞性通气不足 C:功能性分流增加 D:解剖分流增加 E:弥散障碍 标准答案:E

第三篇:生理学第8章泌尿系统习题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肾小球滤过分数 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4.肾小管重吸收 5.排泄 6.肾糖阈 7.球管平衡 8.水利尿9.渗透性利尿

二、填空题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_____,它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2.供应肾单位血液的两套毛细血管网是_____和_____。3.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_____和_____。4.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_____。5.滤过分数是指_____与_____的比值。6.Cl-在_____为主动重吸收。

7.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主要接受_____的调节。8.肾小管和集合管有分泌_____,_____和_____的作用。

9.酸中毒时H+的分泌_____,H+-Na+交换_____,K+-Na+交换_____,导致血K+_____。10.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_____和_____分泌,并在_____释放入血。11.血管升压素分泌的主要刺激是_____和_____的改变。

12.醛固酮由_____分泌,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的排出。13.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_____和_____的调节。

14.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过程中,需要_____的参加。15.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16.机体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17.肾脏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和_____。18.尿生成的基本步骤为_____,_____和_____。1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____。20.糖尿病人的多尿属于_____利尿。

21.肾脏内与肾内分泌调节有关的感受器是_____和_____。

22.肾外髓部高渗梯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内髓部高渗梯度形成则与_____和有关。23.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_____。

24.正常人动脉血压保持在_____范围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25.排尿反射的传出神经是_____和_____。

26.水利尿时,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的感受器是_____。

27.尿液的浓缩主要是小管液在通过集合管时完成,其关键因素是_____和_____的作用。28.交感神经兴奋时,膀胱逼尿肌_____,尿道内括约肌_____。

三、判断题

1.排泄是指将机体代谢的产物,包括食物残渣等排出体外的过程。()2.近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很大,对终尿量的调节作用也最大。()

3.终尿中的K+主要来源于肾小球的滤过。()4.HCO3-重吸收与H+分泌有关,主要以CO2的形式吸收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5.一般血压变动范围内,正常人肾血流量依靠自身调节维持相对恒定。()6.由腰髓发出的腹下神经兴奋时,可使膀胱逼尿肌收缩,括约肌松弛,促使排尿。()7.Na+在髓袢升支细段是被动重吸收。()8.近球小管对H2O的重吸收是等渗性重吸收,与人体是否缺水无关。()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10.Cl-在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是继发性主动转运。()11.当尿中出现葡萄糖时,尿中糖的浓度为肾糖阈。()1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13.血管升压素是由神经垂体合成、贮存和释放的。()14.肾小管对NH3的分泌和H+分泌有相互促进作用。()15.远曲小和集合管的H+-Na+交换和Na+-K+交换有相互抑制作用。()16.循环血量增多时,肾素分泌增多,使血中血管紧张素增多,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17.排尿反射是正反馈调节。()18.醛固酮能促进近曲小管对Na+重吸收和K+的分泌。()

四、各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

1.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b)A.产生肾素 B.浓缩、稀释尿液 C.排泄Na+和Cl-D.释放血管升压素

2.有关肾的内分泌功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A.分泌前列腺素 B.分泌肾素

C.分泌肾上腺素 D.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3.致密斑的主要功能是(d)A.直接释放肾素颗粒 B.引起入球小动脉收缩 C.直接感受入球小动脉收缩

D.感受流经远曲小管的NaCl浓度变化

4.在一定血压范围内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靠(C)2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多种调节

5.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流量(B)A.不变 B.减少 C.增多 D.先减少后增多 6.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是(A)A.近端小管 B.髓袢升支细段 C.集合管 D.髓袢升支粗段

7.关于肾小球的滤过,下述哪项是错误的(b)A.出球小动脉收缩,原尿量增加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原尿量减少 C.肾小囊内压升高,原尿量减少 D.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原尿量减少

8.不论终尿是稀释尿还是浓度缩尿,哪一段小管液始终是低渗的(d)A.近曲小管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

9.关于抗利尿激素,下述哪项是错误的(c)A.由神经垂体释放

B.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加大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增加分泌 D.大静脉和心房扩张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10.水的重吸收在下述哪个部位接受ADH调节(D) A.近球细胞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11.肾糖阈的正常值为()A.8~9 mmol/L B.9~10 mmol/L C.10~11 mmol/L D.11~12 mmol/L 1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滤过量(A)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先减少后增多 13.正常成年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为()A.80 ml/min B.100 ml/min C.125 ml/min D.150 ml/min 14.肾小管中重吸收能力量强的部位是(A)A.近端小管 B.远端小管

C.髓袢细段 D.集合管

15.关于排尿反射,下述哪项不正确(D) A.排尿反射的基本中枢在骶髓 B.排尿时阴部神经抑制 C.副交感神经兴奋膀胱逼尿肌 D.交感神经兴奋膀胱逼尿肌

16.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a)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下降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囊内压升高 D.滤过膜通透性减小

17.在兔急性实验中,静注20%葡萄糖溶液引起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b)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 C.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18.阴部神经兴奋时(C)

A.膀胱逼尿肌收缩 B.膀胱括约肌收缩.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D.尿道内括约肌收缩 19.关于肾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A.它是由近球细胞分泌的

B.流经致密斑的小管液Na+浓度升高时,可刺激它分泌 C.交感神经兴奋,可刺激它分泌 D.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时,可刺激它分泌

20.损毁视上核,尿量和尿浓缩将出现什么变化(a) A.尿量增加,尿高度稀释 B.尿量增加,尿浓缩 C.尿量减少,尿高度稀释 D.尿量减少,尿浓缩 21.引起血管升压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d) A.循环血量减少 B.疼痛刺激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22.合成血管升压素的主要部位(D) A.脑垂体 B.神经垂体 C.下丘脑 D.下丘脑视上核

23.血管升压素对肾脏的作用是(B)

A.抑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C.减少肾血流量

D.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24.促进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是(d) A.血Na+升高 B.血K+降低 C.肾素 D.血管紧张素Ⅱ

25.醛固酮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是(a) A.促进Na+的重吸收和对K+的排泄 B.促进K+重吸收和对Na+的排泄 C.促进Na+重吸收,抑制K+排泄 D.促进K+重吸收,抑制Na+排泄 26.浓缩尿液的主要部位在(A) A.集合管 B.远曲小管 C.髓袢 D.近曲小管 27.肾小管实现排酸保碱作用最主要是通过(B)A.尿酸排出

B.H+的分泌和H+-Na+交换 C.K+的分泌和K+-Na+交换 D.铵盐排出

28.下列不属肾脏功能的是(B) A.生成尿液 B.分泌醛固酮 C.参与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D.与酸碱平衡调节密切相关

29.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d)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D.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二)多项选择

1.皮质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是() A.肾小球较小 B.髓袢较长 C.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动脉粗 D.球旁细胞含肾素颗粒较多 E.出球小动脉分出直小血管

2.与肾小球滤过有关的因素是() A.有效滤过压 B.滤过膜通透性

C.滤过膜总面积 D.肾血流量 E.肾小囊胶体渗透压 3.肾脏的生理功能有()

A.生成尿液,排泄大量代谢终产物 B.参与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C.分泌肾素 D.分泌血管升压素 E.参与调节酸碱平衡 4.肾脏血液供应特点有() A.血流量大

B.肾髓质的血流量占90%以上 C.正常情况易受全身动脉血压影响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 E.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低

5.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完全或绝大部分被重吸收的物质有()A.Na+、K+、Cl-B.H2O C.尿素 D.肌酐 E.葡萄糖

6.下列哪些物质在近球小管能主动重吸收() A.Na+ B.K+ C.Cl-D.葡萄糖 E.水

7.关于肾小管分泌氢离子,下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A.分泌的H+是细胞代谢的产物 B.与Na+存在H+-Na+交换 C.与肾小管液中HCO3-结合生成H2CO3 D.不影响NH3的分泌

E.碳酸酐酶活性增加,H+的分泌减少 8.与大量饮水引起尿量增多的因素有() A.有效循环血流量增多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D.血管升压素分泌释放减少 E.醛固酮分泌减少

9.大量失血引起尿量减少是因为()

A.循环血量减少 B.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C.醛固酮分泌增多

D.血管升压素分泌释放增多 E.发汗量增多 10.以下哪些属于主动重吸收() A.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B.近曲小管对Na+的重吸收 C.近曲小管对Cl-的重吸收 D.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E.近曲小管对K+的重吸收

11.正常尿液中不应该出现哪些物质() A.氯化钠 B.氯化铵 C.葡萄糖 D.蛋白质 E.尿素 12.对尿量调节作用较大的激素有() A.ADH B.PTH

C.T3、T4 D.醛固酮 E.胰岛素

13.循环血量减少时,反射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的感受器是()A.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B.左心房及腔静脉处容量感受器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D.延髓化学感受器 E.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14.以下哪些属于渗透性利尿() A.大量饮水使尿量增多 B.糖尿病患者的多尿 C.静滴20%甘露醇 D.静滴5%葡萄糖1000 ml E.静滴生理盐水

15.下述有关血管升压素的叙述,哪些是错误的() A.它是由神经垂体合成的激素

B.可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C.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可使它的分泌减少 D.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E.血管升压素使尿量减少 16.机体在酸中毒时表现为()

A.肾小管H+的分泌增加 B.HCO3-重吸收减少 C.H+-Na+交换增强 D.K+-Na+交换也增强 E.血钾浓度降低

17.用家兔进行“影响尿生成因素”的实验结果中,错误的是() A.静注大量生理盐水,尿量增加

B.静注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5 ml,尿量增加 C.静注速尿,尿量增加

D.静注垂体后叶素2 U,尿量增加 E.静注20%葡萄糖5ml,尿量增加 18.肾脏内调节肾素分泌的感受器有() A.间质细胞感受器

B.入球小动脉壁的牵张感受器 C.肾小囊脏层的压力感受器 D.致密斑感受器 E.远曲小管感受器

19.与血浆比较,终尿中缺乏的物质有() A.蛋白质 B.Na+ C.K+ D.Cl-E.葡萄糖 20.对抗原尿生成的因素有()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晶体渗透压 D.肾小囊胶体渗透压 E.肾小囊囊内压

21.机体在大失血应急情况下调节肾血流量的主要神经、体液因素有()A.交感神经 B.副交感神经

C.前列腺素 D.肾上腺素 E.血管紧张素原 22.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激素主要有() A.去甲肾上腺素 B.血管紧张素 C.血管升压素 D.甲状腺素 E.醛固酮 23.葡萄糖在近曲小管重吸收的特点是() A.65%~70%重吸收 B.100%重吸收 C.借载体扩散

D.与Na+重吸收耦联进行 E.重吸收没有限度

24.Na+在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方式主要是() A.H+-Na+交换 B.K+-Na+交换 C.以泵-漏方式主动重吸收 D.与HCO3-耦联重吸收 E.生成铵盐

25.调节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的因素有() A.血浆晶体渗透压 B.循环血量

C.交感神经 D.迷走神经 E.血浆胶体渗透压

26.由肾脏生成,与调节动脉血压有关的活性物质有()A.肾素 B.血管紧张素原

C.促红细胞生成素 D.前列腺素 E.维生素D3 27.促进球旁细胞分泌肾素的因素有() A.动脉血压下降 B.循环血量减少 C.肾小球滤过Na+量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 E.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28.有关水利尿的叙述是() A.大量饮水后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B.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 C.ADH合成与释放减少 D.尿量增加

E.生理意义是维持机体水与渗透压平衡 29.肾脏产生的活性物质有() A.肾素 B.前列腺素

C.羟化维生素D3 D.醛固酮 E.促红细胞生成素 30.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有()

A.肾小管内溶质浓度 B.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 C.肾小球滤过率 D.血管升压素 E.醛固酮 31.肾小管参与机体酸碱调节的活动过程包括() A.分泌H+和H+-Na+交换 B.分泌NH3和生成铵盐 C.分泌K+和K+-Na+交换 D.排出HCO3-E.以上都是

32.关于醛固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肾上腺髓质分泌

B.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对K+的排泄 C.循环血量减少,促进其分泌 D.血钾浓度升高,使其分泌减少 E.血钠浓度降低,使其分泌增加

33.促进血管升压素合成释放的因素有()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B.循环血量减少 C.动脉血压下降 D.疼痛刺激 E.情绪紧张 34.排尿过程是()

A.膀胱内尿量增加,内压升高,刺激膀胱壁牵张感受器 B.传入冲动传至脊髓排尿中枢 C.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D.环境适合排尿时,盆神经兴奋,腹下神经和阴部神经抑制 E.膀胱收缩,括约肌舒张,尿液排出

五、简答题

1.何谓肾小管重吸收?影响因素有哪些? 2.简述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 3.何谓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值是多少?

4.肾素由哪里分泌?它对机体水盐平衡如何调节? 5.简述血管升压素的来源、作用和分泌调节因素。 6.何谓球管平衡?有何生理意义? 7.何谓渗透性利尿及水利尿?

8.简述大量出汗引起尿量减少的机制。

9.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及肾脏疾患时出现蛋白尿的可能原因。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单位时间内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总量。正常成年人约为125 ml/min。 2.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年人约为19%。

3.指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其压力高低决定于三种力量的大小,即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4.肾小管小球滤过形成的超滤液(原尿),在其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和溶质透过肾小管的管壁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去的过程。

5.指机体把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摄入体内过量的有用物质(如水和无机 10 盐)、药物、异物等,经由血液循环,从不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6.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正常值为9~10 mmol/L(160~180 mg%)。7.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滤过率的65%~70%,称球管平衡。其生理意义是使终尿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变动。

8.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称水利尿。主要是因为饮水量增多,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所致。

二、填空题

1.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2.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3.生成尿液 分泌肾素 4.收缩

5.肾小球滤过率 肾血浆流量 6.髓袢升支粗段 7.血管升压素 8.H K NH3

9.增多 增多 减少 升高 10.视上核 室旁核 神经垂体 11.血浆晶体渗透压 循环血量 12.肾上腺皮质球状带Na K

1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钾、血钠浓度 14.碳酸酐酶

15.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血浆流量 16.肺脏 皮肤 消化道 肾脏 17.排泄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内分泌

18.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19.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20.渗透性

21.入球小动脉壁的牵张感受器 致密斑感受器

22.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 尿素再循环 髓袢升支细段的NaCl向组织间液扩散 23.脊髓骶段

24.10.7~24.0 kPa(80~180 mmHg) 25.盆神经的传出纤维 阴部神经 26.渗透压感受器

27.肾髓质高渗状态 血管升压素

+

+++ 11 28.松弛 收缩

三、判断题

1.Χ 2.Χ 3.Χ 4.√ 5.√ 6.Χ 7.√ 8.√ 9.√ 10.√ 11.Χ 12.Χ 13.Χ 14.√ 15.√ 16.Χ 17.√ 18.Χ

四、各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

1.B 2.C 3.D 4.C 5.B 6.A 7.B8.D 9.C 10.D 11.B 12.A 13.C 14.A15.D 16.A 17.B 18.C 19.B 20.A 21.D22.D 23.B 24.D 25.A 26.A 27.B 28.B29.D(二)多项选择

1.ACD 2.ABCD 3.ABCE 4.ADE5.ABE 6.ABD 7.ABC 8.ABCDE9.ABCD 10.BDE 11.CD 12.AD13.AB 14.BC 15.AD 16.AC17.BD 18.BD 19.AE 20.BE21.AD 22.CE 23.BD 24.AC25.AB 26.AD 27.ABCDE 28.ABCDE 29.ABCE 30.ABCDE 31.ABC 32.BCE33.ABCDE 34.ABCDE

五、简答题

1.肾小管重吸收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和溶质透过肾小管管壁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血流的过程。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有:①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溶质浓度增大,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则尿量增多;②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率始终保持在滤过率的65%~70%;③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状态;④激素的作用,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多时,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肾脏生成尿液的基本过程是: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之外的其他成分可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②肾小管和集合管选择性重吸收作用,使原尿中机体需要的物质又被重吸收回血液;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可向小管液中排出H、K和NH3等物质并最终形成终尿。

3.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原尿)的总量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年人约为125 ml/min,故24 h超滤液总量可达180 L。

4.由肾脏的球旁细胞分泌。当体内循环血量减少,使肾血流量减少时,球旁细胞分泌的肾素增多。肾素可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进而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再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Ⅲ。血管紧张素Ⅱ和Ⅲ都有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的作用,从而促进肾小管的保Na、保H2O和排K作用,使循环血量得以恢复,血中Na、K比例得以保持。5.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细胞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到神经垂体,在此贮存并释放入血。其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调节其分泌的因素有:①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②循环血量的变化。

6.正常情况下,有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是滤过率的65%~+

+++ 12 70%,此现象称球管平衡。其产生与近端小管对Na的恒定比率重吸收有关。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尿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7.因小管液溶质浓度过高,致使渗透压过高,从而阻止对水的重吸收所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渗透性利尿。由于大量饮用清水,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使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分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水利尿。

8.①汗液是低渗性液体,大量出汗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合成、释放ADH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H2O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②大量出汗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a.对心房和大静脉处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使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合成、释放ADH增多,肾小管对H2O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b.肾内入球小动脉内血流量减少,对入球小动脉壁的牵张刺激减弱,牵张感受器兴奋,使肾素释放增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血浆醛固酮增多,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H2O的重吸收,尿量减少。9.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

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当通透性改变或面积减少时,可使尿液的成分改变和尿量减少。

②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改变:当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显著降低(如大失血)或囊内压升高(如输尿管结石等)时,可使有效滤过压降低,尿量减少。如果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蛋白明显减少或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则有效滤过压升高,尿量增多。 ③肾血流量:肾血流量大时,滤过率高,尿量增多;反之尿量减少。

肾脏疾患时出现蛋白尿的机制:一方面是滤过膜机械屏障作用降低,以致部分大分子的血浆蛋白不能受阻而滤过。另一方面可能是滤过膜各层所覆盖的涎蛋白减少,静电屏障作用降低,使带电荷的血浆蛋白容易通过滤过膜而出现蛋白尿。+

+ 13

第四篇:最新生理学习题(带答案)9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晶状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看远物时晶状体不变 B.看近物时晶状体变凸 C.看近物时睫状肌舒张 D.年龄增大近点近移

2.看近物时,折光力增大是由于:()A.晶状体变扁平B.晶状体变凸 C.玻璃体扁平D.玻璃体变凸

3.正常人看6米远的物体时会发生:()A.瞳孔缩小 B.两眼球会聚 C.睫状肌收缩D.晶状体变扁平

4.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A.大脑皮层 B.丘脑下部 C.中脑D.脑桥

5.视杆细胞的感光物质是:()A.视黄醛 B.视蛋白 C.视紫红质D.维生素A

6.临床上检查对光反射的意义是:()A.了解眼的折光能力 B.了解眼的感光能力 C.了解瞳孔的收缩功能

D.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和麻醉深浅度 7.色盲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维生素A B.缺乏维生素B C.缺乏维生素C D.缺少某种视锥细胞

8.视锥细胞的功能是:()A.感受强光和弱光 B.只感受弱光 C.只感受强光 D.感受强光和分辨颜色

9.关于近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看6米远的物体时,物象呈现在视网膜之前 B.近点比远视眼近

C.看近物时不需调节即可看清物体 D.看远物时不清楚

10.关于远视眼的叙述,错误的是:()A.眼球前后径过短 B.物象呈现在视网膜之后 C.近点变近D.近点变远

11.中耳传导声波最重要的结构是:()A.鼓膜和咽鼓管 B.鼓膜和鼓室 C.鼓膜和听小骨D.鼓室和听小骨

12.关于内耳的叙述,错误的是:()A.耳蜗具有感音作用

B.前庭的椭圆囊、球囊能感受直线变速运动 C.半规管能感受旋转变速运动

D.耳蜗受到过强刺激可引起自主神经反应

二、填空题

1.根据分布部位,感受器可分为和两大类,前者如皮下的游离神经末梢等。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是指它们能把感受到的各种刺激形式转变为传入神经纤维上相应的或。换能过程的第一步是在感受器细胞膜上产生一个类似局部兴奋的,实质是细胞膜发生微小波动。

3.感受器对刺激强度变化这一信息,是通过改变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________和改变参加这一信息传输的来编码的。

4.感受可见光谱刺激的感受器是和,它们位于内。感受机械振动刺激的感受器是,它位于中。

5.在光学显微镜中,常用来衡量其折光能力,它等于以为单位的主焦距的。若一透镜的主焦距为-20厘米,那么,其折光能力为,这个透镜是。6.根据计算,人眼在非调节状态时,其折光系统的的位置,正好是视网膜所在位置,因此,来自以远的光线经过眼的折光系统后,都可以基本清晰地成像在上。7.眼视近物时的调节,除了睫状体前凸外,还包括和两个反应,前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

8.视紫红质是一种结合蛋白质,它的蛋白质部分称为,另一部分是以型结构存在的。视紫红质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在光照作用下,它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后者失去颜色,因而称为漂白。

9.耳廓和外耳道在听觉过程中的作用是和;而中耳的主要功能是和;内耳则是的场所。

10.最具特征的前庭反应是躯体旋转运动时出现_________的特殊运动,称为_________;它由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后者是返回原位的运动。

三、判断题

1.感受器的适应现象是它的一种疲劳表现。()2.散光眼是指平行光线分散不能聚焦的非正视眼。()3.视紫红质是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感光色素。()4.视近物时眼的调节主要是晶状体凸出,以前凸为主。()

5.人视网膜中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是由两种不同的感光细胞连同它们各自联系的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等成分组成的。()6.神经性耳聋患者的气传导和骨传导都减弱。()7.半规管的适宜刺激是直线变速运动。()

8.声波引起基底膜振动时,其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与波长有关。()9.游离神经末梢是所有皮肤感觉的感受器。()

10.嗅觉是由甜、酸、苦和咸这四种基本味组合而成。()

四、名词解释 1.感受器(receptor)2.感觉器官(sense orgen)3.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4.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5.视力(visual acuity)6.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7.视野(visual field)8.瞳孔对光反应

9.听阈(hearing threshold)

五、问答题

1.简述视网膜感光细胞的种类及功能。2.眼的暗适应及机理? 3.前庭器官有何功能?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C 5.C 6.D 7.A 8.D 9.C 10.C 11.C 12.D

二.、填空题

1.外感受器;内感受器

2.动作电位;峰电位;感受器电位;静息电位 3.发放频率;神经纤维的数目

4.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网膜;毛细胞;耳蜗科蒂器官 5.焦度;米;倒数;-5焦度;凹透镜 6.后主焦点;6米;视网膜 7.瞳孔缩小;两眼视轴会聚

8.视蛋白;11-顺;视黄醛;11-顺型视黄醛;视蛋白;全反型视黄醛 9.集音作用;共鸣腔作用;传音作用;增压效应;感音换能 10.眼球;眼震颤;慢动相;快动相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

1.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条件变化的结构和装置称感受器。

2.许多同类感受器连同它们的非神经性附属结构,就构成了感觉器官。3.感受器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适宜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4.人眼作最大限度的调节时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5.人眼分辨物体精细结构的能力。

6.当从暗处刚到亮光处时,人的视觉经历一个感到耀眼、视物不清到恢复的过程。7.单眼注视正前方一点,此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8.瞳孔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应,它是一种神经反射,有直接对光反射和互感性对光反射之分。

9.人耳对于可听的每一种频率,都有一个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振动强度,这称为听阈。

五、问答题 1.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对光的敏感度低,只能感受强光刺激,因此,主要在类似白昼的明光下发挥视觉作用,专司昼光觉。视锥细胞对物体的微细结构和颜色有高度的分辨能力。视杆细胞对光的敏感度高,可感受弱光刺激,能在夜晚及暗环境下发挥视觉功能,专司夜光觉。

2.人从光亮处入暗室时,最初什么东西都看不清,经过一段时间后,视觉逐渐恢复、能看清楚物体,这个过程叫做暗适应。人眼对光敏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视网膜中感光色素的含量,含量多,敏感性就高,反之则低。在亮处,光照强,感光色素,尤其是视紫红质几乎全部处于分解状态,感光主要由视锥细胞进行。一旦进入暗室,光照强度突然降低到近于零,这就要求视网膜能在极低的感觉阈值下感光,故必须提高视网膜对光的敏感性,因此,视网膜就要合成较多的感光色素,这就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历时约7分钟。在这个阶段里,视觉阈值先明显下降,然后停顿,形成一个平台期,视网膜对光的敏感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一阶段,主要是视锥细胞合成感光色素增强,使其含量增多。但由于它本身对弱光敏感性差,人眼仍然不能在暗处视物,因而出现第二阶段。视觉阈值进一步急剧下降到几乎为零,对光的敏感性上升到最高水平,从而能够在暗处视物。这一阶段历时20~25分钟,主要是由于视杆细胞内视紫红质合成速度明显加快,感光色素越来越多。

3.(1)前庭可以感受机体做任何方向的直线变速运动。其中椭圆囊中的囊斑感受机体在水平方向上的任何角度的直线变速运动。(2)球囊中的囊斑感受机体沿其长轴做垂直水平面的直线变速运动和头在空间中以地面为参考点的相对位置变化。(3)半规管有三条:内有感受器壶腹嵴。当机体做旋转变速运动时,相应半规管的壶腹嵴受到刺激。(4)前庭器官受到刺激而兴奋,兴奋沿前庭神经上传到小脑并大脑,引起机体的反射性调节,维持了机体平衡并产生变速感觉。

第五篇:体育在职研究生生理学习题

第13章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

第14章 坏境与运动

第10章

第9章

第8章

误不会重新出现.第7章

第6章

第5章 循环系统

第4章 血液

第3章 呼吸

下载生理学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理学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 感觉器官 问答题: 1. 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每种特定的感受器对某种类型的......

    病理生理学习题——缺氧课件(共五篇)

    缺氧 单5选1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1分]关于缺氧的描述,下项最为贴切的是 A: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B: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 C: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

    生理学作业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阈值 4.内环境 二、是非题: 1.反射是反应,反应不一定是反射 2.组织接受刺激后活动增强,说明其兴奋性增强。 3.稳态是指人体内环境的各种......

    运动生理学

    第五小题答案(第二问未作答) 分析“极点”和“第二次呼吸”产生的机制。 答: “极点”及其生理机制 进行具有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周期性运动时,在运动进行到某一段时程,运动者......

    生理学教案

    绪 论第一章 第一节 一. 内容:绪论 二. 目的要求: 1. 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2. 熟悉生命的基本特征 3. 掌握兴奋性、刺激的概念 三.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兴奋性 2.......

    生理学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向各位进行《生理学》课程说课。我说课的对象是15级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的学生。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课程介绍 1.课程性质:生理......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请按照以下格式书写,将实验结果(包括图表)填写在实验结果项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与分析,每次实验课结束后一周内提交有效,逾期将无法提交。(写作业时可将本报告格......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000001 课程中文名称:生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Physiology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开课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开课学期:5 总学时:40(其中理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