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气象教案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儋州市第三中学
孙 艳
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理解主要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孕育环境
简述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气象灾害的概念(板书)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热带气旋这种气象灾害。
二、热带气旋(板书)
1、概念——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2、形成条件
A、有广阔的暖洋面。
B、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3、热带气旋的结构(根据图1.10分析,让学生了解认识气旋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天气状况)
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气压很低),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为什么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台风的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涡旋区和大风区三部分。台风中心就是台风眼,这里的气流运动情况使它成为狂风暴雨包围中的一块静地,碧空无云,风和日丽,其直径一般在30~50千米左右。台风眼附近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狂风暴雨。台风警报中的说法,道理在此。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按照国际规定,热带气旋按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不同强度分成四级,7级,热带低压;8-9级,热带风暴;10-11级,强热带风暴;>12级,台风/飓风。(4)台风(板书)(设问)台风为什么会造成灾害?其发生的季节?
1.台风的时空分布(板书)(据图1.11然学生通过图片较形象的认识台风的主要分布区域)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亚洲东部其他国家,以及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的一些国家也频受台风之灾。
(承转)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级,具有很大的摧毁力,因此台风能带来危害,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台风的危害。
3.台风的危害(板书)首先播放台风录像节目,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台风的危害性,强调指出,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其具体表现为:10级大风就能拔树倒屋,而台风有12级或以上的强风,具有可怕的摧毁力。强风会掀翻巨轮,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遭受严重损失。特大暴雨会造成河堤决口,水库崩溃,洪水泛滥,瞬息之间使农田、村镇变成一片汪洋泽国。特大风暴潮更会产生毁灭性灾害。严重的风暴潮,潮位可高出海平面5~6米,能破坏海堤,淹没岛屿。
(承转)由于受台风灾害的主要是沿海经济发达和人口集中地区,所以台风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十分严重,对此,世界各地都在采取措施对台风进行监测、防御。
(二)干旱
(1)概念——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2)成因——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造成
(3)旱灾的分布区域(据图分析,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承转)旱灾发生时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对农业的危害较大干旱是人们都很熟悉的,但是,由于研究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其定义和具体指标是不同的。按受旱机制,可分为三类:土壤干旱、大气干旱和生理干旱。按发生时间,可分为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
土壤干旱,指长期无雨或少雨的情况下,又缺少灌溉条件,土壤中水分长期得不到补充,作物得不到正常的水分供应而遭受的危害,是最主要的干旱形式。大气干旱指气温高、湿度小、作物蒸腾失水快,根部吸水供不应求,虽然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也来不及吸收,造成水分失调以致受害。如夏日的中午就易发生大气干旱。生理干旱是因为其它不利因素或农业技术措施不当而造成的体内水分失调,产生危害。如土壤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影响根系吸水,施用化肥过多,造成烧苗现象。
干旱的危害,以播种期、水分临界期、作物需水关键期的影响最大,造成出苗不全不齐不壮,影响受精过程、灌浆过程等。
干旱的防御,根本的途径是种草种树,改善生态环境,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少。还可以采用覆盖、免耕技术,选用抗旱力强的品种,改革种植制度等。
(三)寒潮
(先播放08年春季发生的南方雪灾图片,让学生有个直观的印象,及了解寒潮所带来的危害)
1、概念——大范围的冷空气活动
2、影响寒潮强度的因素
取决于冷空气的温度和将要影响地区的温度,二者的差越大,强度越大。
3、多发季节——秋冬春
4、天气特征——短期内降温,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的天气现象
5、寒潮的危害
1)、寒潮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寒潮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可以达到10℃甚至20℃以上,通常超过农作物的耐寒能力,造成农作物发生霜冻害或冻害。
2)、对交通的影响。寒潮伴随的大风、雨雪和降温天气会造成低能见度、地表结冰和路面积雪等现象,对公路、铁路交通和海上作业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例如:1987年11月下旬,寒潮暴发,哈尔滨、沈阳、北京、乌鲁木齐等铁路局所辖内的不少车站道岔冻结,铁轨被雪埋,通信信号失灵,列车运行受阻。雨雪过后,道路结冰打滑,使交通事故明显上升。
3)、寒潮袭来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大风降温天气容易引发感冒、气管炎、冠心病、肺心病、中风、哮喘、心肌梗塞、心绞痛、偏头痛等疾病,有时还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一、气象灾害的概念
二、热带气旋
1、概念
2、形成条件
3、热带气旋的结构
4、台风
(1)台风的时空分布(2)台风的危害
三、干旱
1、概念
2、成因
3、旱灾的分布区域
四、寒潮
1、概念
2、影响寒潮强度的因素
3、多发季节
4、天气特征
5、寒潮的危害
第二篇:气象知识教案
《天气》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知道天气有阴、晴、雨、雪等变化,了解天气变化与人的关系。
2.通过认识几种常见的天气,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图画记录一周的天气现象。
3.通过认识天气变化,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不断变化的,通过观察、记录天气现象,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几种主要天气的特征。
难点:正确认识各种天气与人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昨天请同学们注意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都收看了吗?请把这张表上的几个城市今天的天气情况告诉老师(小黑板出示表,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填表)。
2.提问:这几个城市今天的天气情况一样吗?有没有不同?
3.谈话:从这个表可以看出,在同一天,每个地方的天气各有不同。请问:在同一地方不同的日子天气情况怎样?同一地方同一天甚至同一时呢?
4.小结:在同一天里,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一样的;在同一地方,不同的日子天气也是不一样的;就是同一地方同一天甚至同一时刻的天气也是不断变化着的。
5.谈话:天气变化有没有规律呢?你们想不想像气象台(站)的气象员一样,掌握天气的变化规律呢?在这几课里,我们将学习一些关于天气变化的知识。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天气常识(板书课题──天气)。
二、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1.提问:今天我们这儿是什么天气?与屏幕上哪幅图的天气相近?(出示投影片──晴、阴、雨、雪)请用一个字表示出这幅图所反应的天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图上所示天气)。
2.讨论:阴天有什么特征?阴天的夜晚有什么特征?
3.小结:阴天,天空阴暗,被灰色或黑色的云遮盖,白天看不到太阳,地上的物体没有影子,夜里看不到星星。
4.看课件。
5.讨论: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天气?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汇报,投影出晴、雨、雪图象,并板书)
6.小结:晴天,天空晴朗,无云、或只有少量的云,阳光普照大地,阳光下的物体都有影子,夜里能看到星星;下雨、下雪天,一般都是阴天,有时下的雨、雪比较小,有时下的时间较短,有时较长。
7.提问:除了以上四种天气外,还有哪些天气?
8.小结:除了阴、晴、雨、雪这四种天气外,有时还有风、雾、冰雹、雷鸣电闪等天气。
(二)指导学生认识天气变化和人的关系。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天气是经常变化的,那么,天气的变化与我们人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2.讨论:请看课本第14页图,并按下表要求进行讨论。(小黑板出示)
3.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填表(用图或拼音填写),并追问一些有关变害为利的问题
4.小结:(结合上表进行)天气变化与人的生产和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人必须努力探究天气变化的秘密,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
(三)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记录天气。
1.谈话:怎样才能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呢?首先,要掌握有关天气变化的各种观测资料,然后,通过分析研究,找出天气变化的规律。我们的气象台(站)的气象员就是利用已掌握了的天气变化规律,结合当时得到的天气变化信息,预报出可能发生的天气变化。
同学们想掌握一点天气变化的规律、预测天气变化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一点这方面的知识。
2.讲述:天气变化的规律是很复杂的。我们的年龄比较小,气象方面的知识还很少,我们不能像气象台的气象员那样去预测天气变化,但我们可以收看电视台、收听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了解天气变化。另外我们也可以掌握一些比较明显的天气变化规律。
3.介绍几条明显的天气变化规律。如:(1)天气特别闷热可能要下雨、月亮周围有圆圈可能要刮风;蜻蜓成群低飞、蚂蚁搬家将要下雨,……(2)谚语: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鸡晒翅天落雨,蜻蜓高谷子焦,……。
4.谈话:我们除了掌握一些明显的天气变化规律外,还要学会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用符号记录下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5.课件出示天气现象的符号。
6.提问:你们知道这四种符号分别表示什么天气吗?(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法)。
7.练习:在纸上练习画四种天气符号。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阴、晴、雨、雪等天气的特点,知道了天气变化与人的关系很密切,还学了一些观察记录天气的方法。课后请同学们在科学记录本中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另外,注意经常观察天气变化,收集一些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第三篇:气象科普知识教案
气象科普知识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会熟识常见的气象符号。
2、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数据的采集。
3、会做简单的天预报。
【教学重难点】
气象符号的判别;会简述简单的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导入】前段时间的天气预报视频。
【师】刚才我们看的这个天气预报视频,大家知道里面的数据怎么得来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气象小知识。
【师】我们想了解一天或一周的天气,现在特别方便,拿出手机一查就知道了。但是在手机天气预报里面有一些图标不知道大家认识吗?现在就来考考大家。
(这里先出图片,再出字。先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再补充。这里要特别注意教学生风向的判断,每一条横线表示的是两级,多少条就是乘以二,那就是它的风的级数)
抽几幅图当场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师】学会了这些气象符号,当我们再看天气预报时就可以比播报员还有快速知道你想知道城市的天气情况了。天气预报里除了天气情况,还有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呢?
【师】就是通过这个气象园收集数据得来的。我们南宁的气象园靠近机场,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气象园要求建在人少的地方,这样数据受到干扰比较小,采集的数据比较准确。每天每时都会采集数据,通过地下的线缆把数据传到旁边的收集站,然后再传到气象局,经过整理就得到了我们每天的天气预报了。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它是怎么工作的。
【师】大家猜猜这些箱子是要来做什么的,我看看有没有人猜得对。
【师】好吧,什么答案都有。这是气温箱,里面放有三支气温管。一支负责最低气温,一支负责最高气温,还有一支是负责相对湿度。而且这三支管的放的方式是不同的。有那么多个气温箱一个是为了使采集的数据更为准确,另一个就是怕其中的一个坏了,其他还可以继续工作。
【师】这副图里的仪器呢,是做什么的?
【师】从左往右,分别是收集雨水,下雨的时候通过人工测量方式就知道这场雨下了多少毫米,降雨量如何。这是防止旁边智能的集雨器不工作时还能收集到数据。如果你看到里面一滴水也没有,说明这段时间都没有降雨。往右一些就是智能的集雨器了。中间的这个可以知道每分钟降雨量是多少,右边这个可以知道这场雨的降雨量和蒸发量。
【师】这个大家应该知道是什么了吧。对,就是测风向的。没错像个扫把的就是看风向的,它转向哪了,这时吹的就是什么方向的风。如果转动得更快,说明这时的风很大,转动得慢就是风很小,不转动的话就是无风。
【师】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片外,还有一些,如果有机会,我带大家去近一些的师院气象园看看这些设备。好了,我们知道天气预报的数据怎么得来了,接下到大家展示的机会了。我们来做个简短的预报。
【师】大家根据这幅图,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天气系统的知识,来做个天气预报。给大家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希望同学们积极上来展示。
【师】看来大家都要做播报员的潜质啊。好了,我们这节课也快要结束了。以后大家再看天气预报的时候就可以自己推断出往后几天的天气了。
第四篇:气象灾害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危害性、发生的规律及有效的防御。
教学方法:
及时收集全球范围内的气象灾害消息,让学生具体了解其危害;组织学生收看关于我国1998年“三江”特大洪涝灾害的影视资料,进行具体分析防御措施。如《挥师三江》。
教学过程:
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为了加强我们对灾害的意识,提高对减灾、防灾的认识,我们将气象灾害专课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气象灾害的严重性,逐步了解其发生的规律,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防御。
一、台风: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为逆时针辐合的大旋涡。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或以上。若发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叫飓风。
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近海可用雷达监视其动向,指导学生识别台风中心位置及移动的路径,做到及时预报,减轻灾害损失。
二、暴雨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暴雨的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源源不断地水汽供应;
b.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c.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对防御洪水有巨大作用。防洪需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工程措施包括: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是: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三、干旱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农、林、牧结合,改善生态环境,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筑,营造防护要,改进耕作制度等。
四、寒潮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造成的主要灾害有:农作物冻害,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冻雨破坏通信线路,交通受阻等。
对寒潮的防御要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做好准备,将可大大减少损失。
课堂小结:
将几种自然灾害进行对比,了解其主要内容。
课后活动:
让学生及时收集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特点。
板书设计:
几种气象灾害对比表
第五篇:《气象物候》专题教案
《气象物候》专题 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说明文的知识阅读《看云识天气》及《大自然的语言》这两篇文章,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
2.借助资料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发现并研讨问题。3.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4.通过阅读文本资料,来解释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现象,并进行气象物候知识的积累。5.学习谚语中蕴涵劳动者的经验。
《看云识天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
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繁殖、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始雪、初冰、解冻等)
大自然的四时交替、万物变化,对于身在其中的我们而言,早就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1805年深秋拿破仑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仑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仑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仑依此攻破荷兰首都。而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云和天气的关系。即如何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
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组织全篇的?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本文是“总——分——总”的结构。
中心句是: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3、本文结构是“总——分——总”的结构。据此理清文章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这样分层,体现了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
2、本文说明顺序有条不紊,脉络分明。
3、语言通俗、准确。
五、小结说明文的知识
(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
(4)说明语言平实说明: 准确性、科学性
生动说明:生动性、形象性
六、积累背诵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④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⑤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⑦山戴帽,大雨到.《大自然的语言》
一、导入新课
天空不会说话,但我们可以通过看云来识别天气的变化;大自然不会说话,但他也有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
1、速读课文,你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明确:草木荣枯、候鸟来去、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是说大自然有自己表达意思的方式,这些让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2、分析课文结构
提示:课文可分为4个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写起,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三、读课文,研讨问题
1、阅读第一部分,试给“物候学”下一个定义。
2、为了介绍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都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哪四个因素:
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南北);第二个因素是经度(东西);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由主到次)
4、研究物候学具有怎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