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匮乏。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乡镇小学,一般来说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跟不上城市,特别是农村小学。尽管近年来撤点并校力度增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资源能整合集中使用,但实际上农村小学原本的体育教育资源是相当匮乏的,撤点并校后学生是明显增加了,师资优势相对也明显了,但体育场地和器材相对来说是更加紧缺了。就我镇现状来说,全镇小学教学点在上个世纪80年代遍及各村,18个村有26所小学,90年代并至14所小学,现在只有4所小学了,应该说体育教育资源是相当充足了。其实不然,目前4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基本还是80年代的场地,器材还是以自制为主,数量还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而且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还难以得到改变,并将直接影响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2、兼职体育教师较多,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实施体育新课程以来,小学各年级的体育课已全部实行每周三课时,体育课时总量明显增加。但撤点并校后,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农村小学教师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我镇最近一名新教师补充已是在五年前的事了。新增的体育课时大部分安排兼职教师,我镇46个教学班,只有镇中心4名体育专职教师,其他兼职体育教师有11名,有的从未经历过体育教学。因此,大部分兼职体育教师连基本的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熟悉,近期内又能如何保证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更谈不上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3、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三年了,但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现有场地器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新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大部分教师还是传承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村级小学中“放羊式”体育课依旧不同程度存在。
二、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对策
我们该如何在校均学生增多,但场地依旧狭小、器材依旧落后陈旧的条件下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这是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通过多年来的观察和实践,我认为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精心设计组织形式是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1、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用于课堂教学。农村小学不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短期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器材设施,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和补充,所以,农村小学教师要转变农村体育课因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的观念,应该着眼于现实,要针对实际情况来实施体育教学。
例1:横向使用沙坑。大多农村小学有一只沙坑已经很不错了,但在课堂中教学跳远时显得捉襟见肘。撤点并校后各班学生都有四五十名,按常规方法教学,直向使用沙坑,每名学生在一节课中只能有3至4次练习机会。如果能换成横向使用沙坑,每次有4名学生同时练习,课堂效率能提高4倍。
例2:巧用篮球场。篮球场不仅仅是教学篮球专用的,有许多教材内容都可在篮球场进行教学。如利用球场的边线或端线组织短距离跑,往返跑教学,利用三分弧线组织弯道跑教学,利用两个半场组织游戏跑四角比赛,利用三个圆做角力游戏。还可在篮球场地上组织足球赛。我校是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但没有足球场,而且雨天后泥地多日不能使用,要取得较好地成绩几乎无望。体育课上我们尝试在篮球场上教学小足球,可以举行5人制,7人制等小型比赛,既培养了广大学生的兴趣,又为学校足球队储备了人才。近年来学校足球队成绩显著,多次获市足球赛冠亚军。
例3:妙用小垫子。某些学校这些体育器材很少使用,原因是体育教师不善用,有的体育教师觉得搬进搬出麻烦干脆不用,造成有限体育器材资源的浪费。垫子不仅仅限用于滚翻、仰卧起坐等练习,还可用于立定跳远和各种趣味跳教学,小足球比赛中用于球门,用于跨过、绕过障碍教学,用于游戏投掷打靶、穿过小树林等。只要广大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体育,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勇于创新,积极开发场地和器材资源
既然场地和器材短期之内不会有大的改观,我们就应该立足当前,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体育教师要树立找米下锅的意识,要有敏锐的触觉和善于捕捉新奇事物的创新意识,特别在农村的小学,教师要有意识对一些平时无甚用途的东西打主意,变废为宝,直接打造一些适合自己使用的简易“器材”。尽可能地开发新型器材或开发已有器材的多种功能,尽可能地让农村学生接受更多的更好的体育教学,享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在推动农村小学能更好地实施体育新课程的同时,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例1:广告横幅用于课堂教学。现在广告和宣传标语大多印制横幅,悬挂于街道上空的特别多,之后也没有部门收管,风吹雨打后飘落街头。如果收集这些横幅用于体育课堂教学将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器材。长条的横幅可用于多人纵向或横向协作跑,可用于投掷的空中标志,可用于游戏大渔网,可用于各种比赛的警戒线,特别是投掷比赛时安全警示作用非常有效。短条的横幅可用于双人操,投掷满弓辅助练习,各种迎风跑练习,打结成团后用于投掷轻物既安全,又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游戏传递球和跳过来钻过去等。
例2:废旧的自行车轮胎用于课堂教学。可用于各种站位的定点,免于用石灰来做标记;可用于各类投掷练习;可用于各种角力、套圈、钻圈等游戏;可用于多种级跳练习;可用于各种标志线等。
例3:跑道道沿板用于课堂教学。跑道道沿板一般用作分界标志,但也可用于平衡教学,让学生用单脚或双脚站于道沿上,比一比谁站立的时间长,来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可让学生沿着道沿走比一比谁走的距离长,或者比一比谁走完成一圈所花的时间最短;也可用道沿为支撑点进行俯卧撑练习等。
农村基层小学虽然在场地器材方面存在滞后的现象,但只要我们能着眼于实际,敢于创新,多想办法,变废为宝,是解决目前这一实际问题的简易、有效的途径。
3、精心设计课堂组织形式
课堂组织形式将直接影响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难点,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每个体育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会考虑如何合理地调动队形,哪个位置做示范最有效,什么时候讲解点评最适时,如何把少量的器材发挥最大的课堂效益。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在课堂组织结构上多想想办法,组织严谨些、分组合理些,灵活变通之下,我们农村小学同样能上出高质量高效率的体育课的。特别要充分发挥镇中心体育教研组和专职体育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强校本研训工作,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例1:巧用弓形队。在课堂中教学跳远时,我们想到了沙坑横向使用,一般常用四路纵队组织教学,但由于学生数较多,后面的学生常听不到教师的讲评,看不清教师的示范,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看得清,听得到,采用弓形队组织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同样在教学低单杠有关教材时,在教学分腿腾越时,也可采常用弓形队。
例2:巧用圆形队形。在体育课上,圆是很常用的队形,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教师的示范,听清教师的讲解,还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适用于低年级课堂教学。有许多同行认为小学低段体育课真是很难组织,有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束手无策。究其原因,我认为除了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之外,主要原因在教师。教师只要设计合理的、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能看到教师是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总会对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如果纵队组织教学时,后面的学生往往看不到教师在做什么,就不自觉地向侧面,向前面移动,以找到最合适的位置看到教师,这样队形就会变乱了。如果在教学时常用圆形队形,让学生分布于教师四周,学生之间互相干扰互相影响的机会相对减少,学生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课堂教学效果就会较好。
例3:常用分组轮换。分组轮换是体育教学中的常用组织形式,特别适用于器材较少的学校。近年来因撤点并校工作力度大,各农村小学班额相对较大,常有三四十人,而学校体育器材常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师往往因为器材不够而放弃了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或改上其它教学内容,这样新课改要求就会落空。在一堂体育课内,单一的内容教学到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合理的选择教材,重组教材,每次课中安排二至三项教学内容,其中可以安排一项新授内容,另外再安排一至二项复习内容,采用分组轮换法组织课堂教学。这样就能较好地解决器材偏少而学生偏多的的课堂教学矛盾。
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场地、器材和课堂组织教学几个方面。如: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关键所在,有了数量充足,思想上进,业务过硬的体育师资队伍,体育教学质量才会有保证,否则再好的体育硬件设施也是枉然。又如: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对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大力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我们广大农村体育教师应克服场地器材等不利因素,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大力开发各类体育资源,立足课堂,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备好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为广大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建议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建议
摘要:目前,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的现状存在着体育场地器材不足或不规范、课程执行力度不够、体育师资队伍不足、体育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有待加强、教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文件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完善体育设施;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体育教师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重视学生体质改善。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体育教学 现状 建议
2014年4月,教育部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分布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报告办法》(教体艺〔2014〕3号)。根据文件精神要求,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已是各级教育部门和体育教师刻不容缓的职责。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我现就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体育场地器材不足或不规范
农村小学通过“普九”和“义务教育均衡区县建设”等检查验收,使部分学校添置完善了体育器材,满足了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但很多学校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实际中,损坏、报废的器材由于经费不足不能得不到及时维修和补充,同时体育场地特别是塑胶运动场建设严重滞后,农村的村小学基本上没有塑胶运动场,导致这些学校频频出现伤害事故。
(二)课程执行力度不够
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常常落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误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一些学校虽然在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到了保证,但在实际执行中有些课时并不是用于体育课的教学,经常是“挂羊头卖狗肉”,使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三)体育师资队伍不足
近年来,由于农村的学生随父母外出务工就读,使农村学校的学生数量锐减。而学校的人事编制受师生比的限制,多数农村学校按学生数量计算均属于超编单位,但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可以说寥寥无几,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故体育课的兼职教师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体育教学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
(四)体育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有待加强
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教学只是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玩一玩,能在操场上不出伤害事故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锻炼身体的效果可想而知,不用谈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了。
(五)教学管理不规范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能做到全面备课,备课内容“换汤不换药”,教师准备不足,缺乏对教材、学情、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与贯通;二是教师的课堂资源利用率、课堂教学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还缺乏深入的调控;四是考核评价环节缺失,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实践存在差距。
二、提高农村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的建议
(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文件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学校行政和教师应加强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国家和重庆市关于体育工作的文件,提高对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从上到下重视体育教育工作,从各方面为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使学校体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完善学校体育设施
加强对体育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学校应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然后积极争取政府各部门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争取尽可能多的社会支持,从而解决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学校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可以利用废旧物、生活物品、生活设施和生活工具等解决器材的短缺问题。
(三)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使学生养成经常性锻炼的习惯。抓好两操(课间操与眼保健操)和课外活动的具体实施开展,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训练,提高体育锻炼达标的合格率、优秀率,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将“健康校园”建设落到实处。
(四)体育教师应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
(五)重视学生体质改善
学校应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落到实处。在每天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基础上,牢牢抓住体育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狠抓基本技术教学,强化身体素质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基本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对部分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促进学生体质明显改善,使学生近视率下降,肥胖比例减少,身体健康状况得到好转。
体育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部门都应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也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责编 张宇)
第三篇: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改进对策分析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改进对策分析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中心环节。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德育问题尤显突出。那么,如何让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真正发挥育人的功效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学校德育跟不上时代步伐。在当前社会大变革时期,人们的思想不断发生着变化,多元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使得学校所传授的价值体系与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体系有了一定的差别,社会现实不再象课本中描述的那么美好。而目前的农村学校,德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很落后也是不争的事实。总体上说,农村小学的德育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学生德育水平不高。农村孩子身上有许多闪光点。比如诚实、勤劳、纯朴、富有同情心等。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地存在着一些缺陷:缺乏现代文明意识,缺少平等、民主、法制、合作观念,基础道德水准不高;不少学生卫生、礼仪、公德意识差,行为习惯不良。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
传统的德育模式亟待改革。以往的学校德育,一方面在途径上是以品德课的方式孤立地进行的,不能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德育也只是德育教师的任务,其它教职工德育意识不强,不能形成全员德育的氛围。另一方面,在教育方式上采取生硬灌输理论知识的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德育理论知识,无法引起强烈的道德情感共鸣,更不能自觉地将品德知识内化并进而形成自觉的品德行为,结果造成了品德知识与行为的割裂。所以这种以灌输为主忽视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学生对规范的遵守不是出于道德的需要,而是由于外界的压力。
二、改进农村德育工作的对策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首先必须转变德育观念。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农村学校更应如此。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要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避免形式主义;要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要树立使受教育者为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校德育起着决定作用。只有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起到应有的榜样作用,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采用多种形式,注重实效。抓德育不可仅是讲空话、守教条,而是要采取多种要将它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言行有果。作为农村小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的条件,努力挖掘德育资源,营造德育环境,探索适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方式。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把学科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最基本的行为习惯抓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利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读书活动、升旗仪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使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养成良好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三位一体,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当前,特别要注重优化德育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教育的载体,具有客观的教育力量。为此,我们要大造德育舆论,净化社会环境。乡镇政府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形成关心、爱护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社会风尚。
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而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需要教师采取科学得当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得学校德育真正发挥它的育人的功效。
(责任编辑 李婧)
第四篇: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06-3-10 8:57:14 信息来源:陈志明 作 者: 浏览次数:911 【大 中 小】
摘要:课程改革给我们农村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拓展了空间,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体育器材、将课堂教学的内容生活化、情景化是否可行?效果又如何?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法来阐述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可行的,这样的教学更贴近生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激发出学生更强烈的锻炼热情和欲望。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内容 学习方式 生活化
1、引言
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革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小学教学内容趋向综合化,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在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学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倡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国家正式颁布的《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让体育课走出学校运动场,与学生的课余活动、家庭和社区生活结合起来,是现代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但是长期以来,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受竞技运动体系和“封闭式”课程管理的影响,其技术要求高,动作难度大,场地器材的要求高,教学组织形式单
一、乏味,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被削弱,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教得辛苦,学得痛苦”成为体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教学的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缺乏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将严重阻碍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关注体育教学生活化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各级观摩课的部分教案和国内外有关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文献,为实施“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教学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2 观察法:对近年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些教改课、观摩课、评优课的实际教学或录像进行一定数量的观摩,为我们“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了具体的实践基础。2.3理论研究法
2.4实证研究法:在广泛调查体育生活化教材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研究成果,分析归纳体育教学生活化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向。
3、结果与分析
学生普遍对简单、机械、反复重复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缺少锻炼的欲望,如队列、投掷垒球等,对技术难度较高的项目也表现出一定的避让心理,如跳高等;而对一些平时能用到的、娱乐性较强的运动内容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认为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他们在校内外的活动,制定符合教学目标的贴近生活的、具有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专家与学者则强调,要从提高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高度去认识体育内容生活化的问题。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项目本身的功能、特点、作用的分析,和对项目的增添、消减上,而必须对其整体结构和功能进行认识把握。据此,我们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和探索。3.1理论框架的研究
3.1.1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的涵义
体育运动是人们长期在生活实践中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具有非常鲜明的健身性和和娱乐性。但是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受竞技体育的影响,过份地强调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磨练吃苦耐劳精神,忽略了体育的娱乐、享受功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因此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和增加一些实用的健身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游戏体育,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对他们产生的价值,使体育锻炼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为自觉自愿的实践者并贯穿终身。3.1.2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容
传统的教材内容分类是以项目为主体,以技术掌握的层次为教学进度的主线,最终还是以检查该项目的完成、掌握情况为主,忽视了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内容,忽视了体育的功能性。因此笔者认为,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内容要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以达成五大领域目标为前提来进行选择教学内容。基于此,我们将内容分为健身、竞技、游戏娱乐和保健四大类,在此基础上,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把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性”和“提高型”两大类。以跳跃运动为例:
基础型:指具有跳跃运动项目的整体概念和特点的知识及运动方式。理论部分为基础知识和运动常识等,实践部分包括以跳跃为媒介的各种身体活动,了解跳跃运动的特点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提高型:在理论上了解跳跃运动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根据水平划分,制定在生活中便于开展的形式和规则。如:水平一 “袋鼠跳”、“青蛙跳”、“跳格子”、“跳房子”,在实践上运用这些方法促进身心健康,并体验竞技运动特征,区分它们的不同。3.2实证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校在各个水平阶段均开展了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程实践。学校开展的体育锻炼项目逐年增多,学生在课外从事的体育锻炼的人数和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学生的体能都得到相应得增长,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明显好转,并通过公开教学和平时的教学、评课、研讨得到印证。如:2002年10月,笔者的“小白兔学本领”在全区进行了公开教学获得了一致好评;2002年底“快乐的圣诞节”对市级领导和全区进行公开教学获得好评,在2004年举行的苏州市教学能手比赛中笔者获得一等奖,并将代表苏州市参加江苏省的比赛;2003年11月,盛建峰老师的“小蝌蚪找妈妈”获苏州市一等奖等。上课学生普遍认为情景式、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教学使他们更能接受,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使他们更乐于去从事体育锻炼。笔者对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班级进行抽样调查,在三个水平阶段6个班级发出调查问卷288份,收回288份,有效问卷282份。
其结果如下图: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实施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途径与方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淡化竞技运动要求
竞技运动的特点是规则的严格化,场地的标准化,技术的精细化,竞争的激烈化.这些被学校体育延用了几十年的竞技内容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无法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3.2.1.1降低规则的技术难度
3.2.1.2将技术的教学融合于游戏中进行教学.3.2.1.3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对竞技体育内容重新改造,不能盲目照搬.3.2.1.4注重教学内容的健身性和娱乐性.如在投掷运动的处理上,以各种投掷的形式:扔手帕、装水的小气球打水仗、打雪仗等
3.2.2结合生活中传统节日、儿童故事、季节变换,将教学情景化,也是实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更愿意过童话般的生活,将一些枯燥的技能技术的学习结合日常活动、传统节日、儿童故事等情景中完成教学,学生更愿意接受,而且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如:秋游、圣诞节、小蝌蚪找妈妈等。3.2.3注重提与锻炼的娱乐性 随着人们体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追求体育活动中的娱乐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价值趋向,因此要在教学中增加快乐的“元素”。例如:(1)增加游戏的成分,在游戏中比高、比快、比远、比强等。(2)创编新颖独特的联系方法和形式;(3)自制器材(4)结合社会热点(健美操、有氧操、体育舞蹈等)
4、结论与建议 4.1 实践证明,体育只有当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才能真正发挥其健身作用和娱乐作用。随着社会的高度文明发展,体育教学生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4.2 按照本研究,选择和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容易体会到学习的意义,产生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愿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
4.3 由于各地的办学条件不同,决定了教学实现的不同。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要求,对当前教育不仅不适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碍发展的作用。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强调“抓两头,放中间”,即抓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而放开教学内容这一块。所以各地区、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遵循确立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教材的原则,制定各自得、符合学生现实条件的教学内容,是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教学真正走进课堂、走近学生。
●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汽车轮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可行性研究实验报告》 阮晓燕 王克明
3、《体育教育展望》 季浏 胡增荦
4、《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陈峰 徐文奎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一直是各教育有识之士所关注的焦点。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体育设施不完善,体育器材缺乏体育师资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的课程标准一直难以贯彻。学生要在有限的场地环境和体育器材中得到不同的健康发展,这确实不容易。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上好每一堂体育课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体育教师,怎样去上好体育课,从而让每个学生体验到体育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呢?
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教学设计》明确指出:“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与重视运动节能的系统传授,过于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学生的运动兴趣,结果导致学生既没有很好的掌握运动技能,也没有激发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实际上,学生多学或少学一些运动技能,掌握运动动作是否规范,并不是最重要的(当然,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使学生多学一些运动技能,掌握的运动动作也尽量规范一些。)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是体育课堂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即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再多,技术动作在规范,如果对运动没有兴趣,不坚持参与体育锻炼,那么,学了也是白学、学也无用。因此,新课程体育教学观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地位。学生有了运动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使体育活动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实行差异性教学。
农村小学生大多数是体育中的弱势群体,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特别大,一些学生甚至对体育有畏惧心理。因此,教师应该走进他们,真切的关心他们,摸清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实际,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以激励他们的学习体育的动机与兴趣。
由于学生的体育素质差异性较大,我们只有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项目,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项目、自由编组、自主学习与锻炼,教师必须鼓励他们锲而不舍地坚持锻炼。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爱好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进行不同项目的练习。按兴趣上课使学生的特长从小就有所发展,体育教师针对个人的特长集中、系统、全面的训练,培养体育骨干。小学生的可塑很强,只有合理训练,才能使其内在的潜能得到发展,技术水平会不断提高。
其次,按性别分组。针对性别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授课内容。女生可以选择跳绳、玩呼拉圈、羽毛球等授课内容;男生可以选择篮球、引体向上等授课内容。这样的授课形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唤醒他们自觉锻炼的意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如:在篮球投篮练习中,学生可以任何投篮动作投篮,选择适合自己的投篮方式。
三、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来实施教学与训练,多想办法,活用器材设施。农村小学不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短期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器材设施,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和补充,所以,农村小学教师应该着眼于现实,要针对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与训练,不要仅因为设施不充分就不起用这些设施。既然场地和器材短期之内不会有大的改观,我们就应该把立场放在目前,想办法怎样才能把现有的场地器材灵活用好,有的老师可能会因为器材不够用就干脆不用,结果使学生的各种体育活动受到限制,成了最大的牺牲者。其实大家提高认识,在课堂组织结构上多想想办法,组织严谨些、分组细些,灵活变通之下同样还是有出路的。
四、将民间的一些体育游戏融入进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让体育课始终充满盎然的活力,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学生如何会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呢,小学生都有活泼好动和贪玩的性格特征,在体育课堂上,如果每一节课都按照书本上规定的轨道去走,那也是枯燥乏味的,有时适当地增设进一些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这既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也创设出了一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营造了一种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如:推铁环比赛,规定路程、时间和技巧,学生在比赛中得到了各种综合素质的锻炼,这既锻炼了技巧,又锻炼了跑的速度,这比单一地练习短跑或长跑就有趣得多,同学们也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和锻炼方式,老师的压力也得到了减轻。又如踢毽子比赛,我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男、女两组进行比赛,每次比赛分三局:“第一局,男生一次,女生一次,踢毽子数量最多的那方为胜;第二局,每方各踢3次,多的一方为胜;第三局,对踢(又称盘踢),一次定胜负。”比赛开始,“1个、2个、3个……”在同学们叫喊声中,比赛的同学越踢越有劲,赢了比赛的同学心里异常欢喜!输了比赛的同学也觉得很有意思!整个一节体育课都充满了趣味性,全体参与的意识得到了增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总之,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场地、器材和课堂组织教学几个方面。如: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关键所在,有了数量充足,思想上进,业务过硬的体育师资队伍,体育教学质量才会有保证,否则再好的体育硬件设施也是枉然。
有效备课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原创
新课程背景下,很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挖掘。而如何上好课,首先最重要的是备好课。怎样来备好课已经成为了一线体育教师专研的课题。只有拥有有效的备课,才能呈现更为实效、精彩的体育课堂。
一、合作备课,深化常态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发展,体育教师的常态课备课形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由过去个人单一备课逐渐向合作备课方式的转变,同学科、同年级不同层次教师间的业务合作与相互促进、真正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得我们的体育常态课更为实效。合作备课遵循“初步备课(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改完善)—动态分析——教后反思”的模式。让我们一线教师的备课真正体现集体智慧,更好地为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1.初步备课(一度备课)
初步备课主要包括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改完善这三个环节。个人初备是集体研讨的基础、延伸和提高;集体研讨是个体备课成果的展现、交流和汇总;修改完善是整个初步备课的成果展示。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对我们的有效备课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作备课前每名备课组成员要根据课内容深挖教材,研究课标,搜集相关信息,设计教学思路,完成个人初备。进行集体研讨时,主备人将个人精备的教学方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按照“析教材——说学情——定目标——讲过程——释原因”的要求,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过程。参与集体研讨的教师认真听讲、及时记录,按照“再分析—视缺漏—提建议—添方法”的要求互动交流,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重难点的分析、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场地器材的选用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优化“共案”。
2.动态分析(二度备课)
这里所谓的动态分析,是指在分享合作备课的成果时,引导教师结合学情,进行增减,形成个案。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及个人教学风格对形成的共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个性化教案。在教案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进行二次备课。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更好地体育课堂高效发展服务。例如:在《认真上好体育课》一课中的开始部分动态分析为“让学生自觉地将课堂常规牢记于心,采用合作游戏、儿歌等孩子喜欢的方式,让体育课堂常规深入人心。”基本部分动态分析为“正确的坐、立、行姿势不是单靠老师的说来进行教学的。要靠教师自身平时的正确示范,并运用儿歌等小方法让孩子更直观地认识到怎样的姿势才是正确的。反复的练习略显枯燥,可能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会不集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红花”奖励等方法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做早操的好处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主要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引导孩子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能真正认识到做早操的好处。”“抓手指小游戏旨在让学生积极融入氛围中,学会合作、分享游戏的乐趣。教师在此环节加强孩子的游戏规则养成教育。”结束部分动态分析为“师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游戏。师生共同评价、共同交流本课学习的心得。”
教师在进行动态分析的时候,要关注教学设计的思想性,对体育教材的理解。教学环节之间要有衔接合理,身体练习既有显性的技术和技能的表现形式,也隐含的身体内部的活动。并认真考虑体育教师采用手段、方法和教学步骤有没有把握教学的自身规律,甚至包含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器材品种、数量是否恰当。
3.有效源于反思
体育教学的反思旨在引领我们教师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体育教育教学经验,分析课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成功与失败,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智慧,提高教师自身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
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可以从教材本身每上完一次课就应该完善一次,如果任教同年段的四个班就能有四个次不断完善的机会。四节课下来,教师对本内容就有了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这时我们的备课才是真正完整的。这样经过反复反思和检验的教学设计肯定是精彩、有效的。如在《立定跳远》一课中反思如下:
一、运动技能的掌握要重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立定跳远,将教学的技能目标定为:学生会用正确的立定跳远动作技术,绝大多数学生能越过一定高度的橡皮筋能跳得更远,超过第二条标志线。从课的实施效果来看,这一技能目标能较好地达到。
二、情境创设要合理:在课的准备部分,我首先采用了走迷宫的情境。这样的情境是否为教学服务是需要深思熟虑。采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游戏更为适当、有效。
三、课堂形式要开放:由于本堂课是借班上课,难免心里有些不安,担心学生不够配合。因而在形式设计时都采用较为简单的组织形式,忽视了开展体育教学时应该注意教学组织队形空间要大。队形的组织要做到两个有利于,有利于教师的观察,有利于学生的练习。在安全的教学环境中,创造开放的课堂形式。课中的分组环节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1——5的报数”简单易行,分组效果好!在基本部分的立定跳远和游戏匍匐前进环节,加入了小魔术环节。学生兴致高,为了小组的荣誉纷纷献计,并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场地变换好,呈现出开放的课堂形式。
四、学生的兴趣要培养:本堂课中我采用了走迷宫、口令“一、二、三”、过关小游戏、匍匐前进小游戏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和听课老师感叹课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我想那是因为他们也真正融入到体育课堂,享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乐趣。
这样细致的课后反思是对我们课堂是否有效的反映。特别对于我们年轻的体育教师来说,我们的教学水平就是在这一次次反思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小组磨课,亮化研讨性课堂。
研讨性课就是我们常说的优质课。它的主要功能是引领一种理念,这种理念能在常态课中得以贯彻,从而指导常态课的教学。因而研究性的课堂对于我们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组磨课是研究性课堂备课环节经常采用的方法。在我校的小组磨课主要包括课前针对性的探讨、试教后的多次磨课以及三分钟点评这三个重要环节。
1.课前针对性探讨
研讨课的前期教研组组织成员进行多次的课前针对性研讨。主要从课的内容的选择、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的把握、课的各环节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的采用、学生的学情、场地器材的设计等方面进行共同探讨。在参加青改小组活动执教《投掷轻物》一课,课前教研组进行探讨,将这一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原地投掷轻物的教学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原地投掷轻物的意识与能力,对于学生发展上肢力量和协调性有显著的作用。经过大家的讨论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认知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在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明确助肩上屈肘、背后过肩的原地投掷轻物的动作技术,初步掌握正确的原地投掷轻物的动作要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协作配合能力,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将整课的环节确定:首先利用小游戏导入起到积极的热身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学习原地投掷轻物和原地投掷轻物越过一定高度的障碍物来发展学生的技术与运动能力;通过趣味接力游戏,将课到达一个高潮,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进行比赛;最后师生在音乐声中共同放烟花,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重点确定为出手高度,难点为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
2.多次磨课
通过多次试教,让课渐渐成型、成熟。每次试教后都针对课中一些环节和不到之处进行磨课。为了上好《投掷轻物》这一课,特别邀请了区体育教研员参与磨课,给予更到位的指导。唐老师对课的主要部分的环节提出了要为重难点服务的要求,强调在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融为一体,努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手段要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来服务,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方法让孩子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关注课堂中的细节,让细节体现出教师的大智慧。课的整个过程要考虑课的强度与密度是否达到,精确到各个环节的练习强度与次数,从而正的达到练习的效果,更好地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3.三分钟点评促成效
三分钟点评是我校研讨课中有特色的一个环节。一堂研讨课结束后,由一位教师进行专业点评,剖析课中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教研组成员都参加此次点评,并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真正提高课堂效果。张老师对于《投掷轻物》一课的三分钟点评为:(1)创设片段情境,采用多种游戏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促进同伴的交往和学生的身心发展。
(2)“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本课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通过安排多样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每个活动都把学生置于教师服务的对象。
(3)课的结构清晰。各部分衔接科学、过渡自然。
需要改进的地方:
(1)本课在投远环节,能否多分几个组,多设置些目标物以减少全班整体的等待活动的时间,或在此环节,设计成几个小组轮动的环节,让全班学生在同一时间同时参与不同的活动。这样,也许更能提高学生活动的效率。
(2)适当让学生多交流一些如何投掷更远的方法和注意点、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尝试、探索交流动作要领。
(3)本课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主要是面向全班学生的,没有体现出教师对不同差异学生的指导和帮助,教师需要多关注学生的差异。
三、特课议备,优化典型课堂。
在日常教学中,每个体育教师都有失败课的经历,这些往往是由于教学设计出现问题。特课议备,即每个教师把自己的难课题选出来,同时结合新内容,大家相互交流,形成新的更科学,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依据和指导。
在学期初,教研组要求组员把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捡出来,最后大家共同商量确定内容作为本学期的“特课议备”的主要内容。如:本学期教研组将“特课议备”的内容定为:《七彩阳光》广播操的教学,后滚翻、篮球运球等。每周进行一次备课组活动,每周确定主题,明确该要解决的问题。备课活动中进行研讨,要求每个教师就选定的主题提出自己的设想,大家提出异议,真正能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法,达到“特课议备”的效果。在研讨《七彩阳光》教学过程中,教师1认为作为基本体操的教学还是需要采用传统的多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多练的过程中牢记每一节操的动作要领,从而达到会做的效果。而教师2认为正是我们这种传统不愿创新的思想,使得我们的体育课堂缺少了活力。我们应该改掉教操就是枯燥、乏味的思想。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可以采用儿歌提示法,比如可以把第二节伸展运动形象化变成“开飞机”,并用语言来提醒学生“开始起飞了,准备,向左飞,完毕。开始起飞了,准备,向右飞,完毕。向上飞,向下飞,打开左机翼,完毕。向上飞,向下飞,打开右机翼,完毕”这样的方法比枯燥的数字要吸引学生,而且效果更好。我们可以学会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练习完成后进行展示,评出优秀小组并进行奖励。经过激烈的研讨后,成员们认为基本体操的传统教学方式不能丢。教学中教师要将动作示范到位,学生要学到位。加入新的创新方式,无疑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效果更明显。形成研讨结果后,每一个成员要在自己的课堂中加以运用,以检验“特课议备”的效果。运用后,及时、认真总结,做好组内反馈机制。
“特课议备”是在原来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集体备课的创新与深化。它以典型的特殊案例为参照,建立在教师的教学反思上,以解决在现实教学疑难问题为目的的备课新形势,对于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来说具有极大的针对性,对于我们体育课堂的日趋完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效备课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有效备课,我们的体育教学过程就不再完整。有效的备课对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因地制宜,做好校本教研不断实践、开拓创新,争取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为有效教学添上生动的色彩。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逐渐由重视选拔和甄别的功能转向重视发展、激励和反馈等功能的转变。农村小学体育设施、基础条件较为薄弱,体育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手段,通过多种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
所谓教学实效就是学生能从体育课堂教学中学到最多,获得最多。那么,新课标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如何使课堂具有实效性呢?
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科学的健康方法,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坚持经常锻炼,培养健康意识,最终形成健康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要把“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即我们的体育教学更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具体到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运动负荷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考核办法的制订等方面,都要考虑到个体的具体情况,使学生能接收,能乐意学习。新课标中的健身体育、愉快体育、民族体育以及与体育密切相关的营养、保健、生理、心理健康的知识,都应向学生传授,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教学中注意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交流的快乐。通过安排克服障碍和经受与适度挫折的训练,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明确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体育教学实践课大多在操场上,学生容易受干扰,教师更应该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和蔼可亲。这样学生才能感到轻松、愉快、亲切,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思想集中,反应敏捷,容易学会动作,即使有一定难度动作,也会开动脑筋,攻克难点,掌握它,学会它。
教师不能偏执于师道尊严。由于学习内容的开放性、生成性,学生有时会先知于教师,教师有时会失去“先知先觉”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课堂就成了师生之间平等交往,互动的场所。课堂教学的时间更多的还给学生后,学生的奇思妙想就会有新见解,新建议,甚至可能对教师的指导性建议提出疑问,这时教师就应该放下知识的权威,勇于承认知识的不足或技术的短缺,尽力保护学生主动参与教改的热情,并要大力鼓励学生提问题,生疑、质疑,从而使主体性体育教学顺利实施。
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导演”,让学生成为主要角色,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自觉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主动参与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如(水平二)三年级蹲撑前滚翻的考核,可以先讲解考核方法,演示一次,接着让学生自测一次,然后分组考核,这样的考核完全由学生自己操作,结果情况很好,既达到了考核目的,又让学生学到了裁判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
3.发挥教师“导”的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伙伴,因此教师的指导性不可能是绝对权威的,也不可能采用强制性手段。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适时、高效、全面的指导上。
“适时”就是不能老放马后炮,要有洞察本领,如能洞察一切则更好,最起码应做到适时指导:学生对动作要领或是动作要求不理解时,或是练习没劲感到厌倦时,或是学生之间有纠纷时等,都要非常及时的给予指导。
“高效”就是指导要得法、得当,只要教师适时地一点拨,就能驱散迷雾,让学生豁然开朗。
“全面”就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指导。课的任何一个部分都要关注,都要指导。指导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有行为习惯、情感心理。
为使自己达到“适时、高效、全面”的指导,就应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研究吃透教材,要了解和研究自己所教的学生,既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的远,才能接得上嘴,插得上手,点拨学生思想的火花,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信息,提高指导的效果。
4.注重教学中的激励作用
有的体育教师把评价当板子,对那些上课不守纪律的,对绝对权威有不同意见的,就任意压分数,致使师生关系紧张,矛盾恶化;有的教师更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对学生总是没有好声好气,如学生一提问题,就责怪学生:“这也要问!”有的学生协调性差些,前滚翻动作做不好,就冲着学生说:“这么简单的动作也不会做,笨得像猪一样”等等。诸如此类不合理的评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学生锻炼身体、学做真人的积极性,成为制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
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的确,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门精妙的教学艺术,是一种敏锐的教育机制,更是一种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思想,教学实践中应从多方面考虑,掌握这门教育艺术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评价的实效性。高效的体育教学评价可以启迪人的智慧,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促进学生全面的身心发展。
首先教师要巧妙启发和引导。体育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每时每刻,随时随地的注意他们的心理动向和学习动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巧妙引导、开拓思维,敢于学习。其次勇于赏识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把握好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大胆赏识“多面手”。如教师对那些“体育尖子生”或大胆勇敢尝试的学生赏识,这样无形中起了表率的作用,还带动了全班同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堂成功的课,一堂真正有实效的课,是与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密不可分。一堂课有效与否就要看本堂课有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否能找准重、难点,能否挖掘出教材中潜在的文化内涵,能否层层深入地抓住教材的明线和暗线,再根据教材安排、学生的年龄及特点,将其有机地结合,构建完美的课堂预设。
在教学中应合理地运用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记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的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要使课堂具有实效性,作为新形势下的教师必须以新课标为依据,不断更新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构建和谐课堂、实效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第五篇:新课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建议
新课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建议
四十八小学—周喜涛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必须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长期不动摇。长久以来,农村学校体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社会环境的影响,经济条件的制约,造成学校体育基础条件先天不足,专业教师负担过重,国家教育改革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的普遍现象。本校对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进行长期研究与总结。下面就是我们这些年对农村体育教育的调研所写的一些心得,写出来与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
一、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分析
1、教育观念落后、陈旧。
(1)从现实看来一些学校的领导对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漠不关心,只抓升学率,无视学生体育活动和身体健康状况。就连国家规定的大课间和眼保健操大多数学校都没有落实到位。就更别说体育课和特长生的培养了。
(2)体育课质量基本无人关心,校领导只对文化课感兴趣,体育课可有可无。目前,我校体育课由各班班主任自行安排。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在学生及家长中这种思想也根深蒂固。
2、师资配备薄弱
在农村学校。一方面,由于师资配备不足,是导致体育课无法正常进行的主要方面。体育教师队伍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特别是村级学校。专职教师可以说寥寥无几,即使配备了兼职教师,也是挂名的。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且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远不能达到相应的国家要求水平。此外,有的近半数体育教师分配下去也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我本人就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可现在当了班主任,教了数学。像我这种情况在我们地区还有很多。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场地器材严重匮乏。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很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体育经费的不足使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留下安全隐患;例如我校有乒乓球台无球拍;有篮球场无篮球;无栏架;踢足球无场地也无足球;打羽毛球更是无球也无拍。总之,要什么无什么。跳箱、跳高、体操棒等技巧性的体育项目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更无从谈起了。上体育课就是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玩一玩,放羊。
4、教学不规范
在农村,音、体、美教师缺少与外界交流和借鉴学习的机会,也很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十分陈旧,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和体育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乏味。
5、备课与上课严重脱节
大多数体育教师备课流于形式,上课是自由式。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教师,开始时上课还是比较认真和负责的。但由于学校领导对体育课上好上坏一个样;上与不上一个样的态度,随之上课开始散漫。教师上课一个口哨、两个球,学生高兴我自由。备课成了一种形式,久而久之成了一种负担。备课本年年是新的,而内容“依旧如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抄备课,备课内容一成不变;一大群体育教师整日在做无用功的局面何时了?
二、作为一名农村教师,针对以上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以体育促德育
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有的人片面地认为体育是只要带着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身体锻炼,把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了,少生病,就可以说是进行好了体育教育教学,这是一种严重误解。我们要做好体育教育教学,不但是要使学生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思想和意志品质,团结合作,智力和能力,完善人格等。由此看出,教育中德育是根本,智育是中心,体育是载体。我们在抓好这一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前提下,加强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他们学好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多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里过程。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不管是学习技术动作,还是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等都是有目的有意识并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意志行为。而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娇惯,大部分是留守生,在家得不到正确的指导,意志力差。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品质的教育融入其中,结合课堂常规、教学内容、不同的组织教法及对体育健将、明星成长故事的讲述等向学生进行好德育教育。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把意志品质的培养安排到体育教育教学中,形成体育教育教学与意志培养相辅相成。
2、教育者的建设年轻教师的严重缺乏,一般乡镇村教师的组成部分是老多中少轻系稀,老教师多年来运用同一套教学模式,知识难以更新,这就阻碍了教育前进的步伐,中年教师多是有目标、有追求的。在教学方法上取于创新和研究,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师应该多褒奖鼓励,而年轻老师在教学经验上严重不足,教学上感到力不从心,但有激情、有信心。农村教师队伍缺乏,特别是艺体老师更为严重。农村教师队伍缺乏,特别是艺体老师更为严重。首先要充实教师数量,解决教师缺乏问题。可以安排退役的运动员和在校的大学生来农村支教。大学生实习每年都有,那么根据国家政策,可以发补助来给到农村实习的在校大学生,这样既解决了老师的空缺,又为大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工作经验,也为地方财政解决了财政困难,通过工作交流、讨论,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让一小部教师到体育院校进行培训。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有提高教育者的学历层次和教学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第二、拓宽融资渠道,自力更生改善学校拓宽体育的基础设施条件。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贯彻灵活多样的方针,政策,可以集中办学,优化体育设施设备,教师资源的充分利用。乡镇和村小地区应继续鼓励与提倡农村地区学校自制一般教具与器材,如自制毽子(如汽车胎)、跳绳、跳高架,单双杠,沙包等,保证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基本需要。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有乡土和民族传统项目的特色体育。不能完全照搬城镇学校体育发展的模式,应立足本地,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的条件,开展花钱少、场地器材要求低的乡土体育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真正使农村地区学生“人人享有体育卫生”教育。
第三、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心,给予农村学校更多的支持。特别是山区的学校要给予更多的支持。不要只停留在文件和嘴上,要落实在实处。改善村级中小学的体育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因为村级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大力度的投入,没有相应的体育教育条件,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才不至于让我们的国家栋梁输在体质上。
以上是我们这里的现状及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领导的关注。总之,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小学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小学体育发挥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相信农村小学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层层重视,相信农村小学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