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时间:2019-05-15 06:3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6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6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第一篇:06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描绘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2.体会由琵琶女的遭遇引出的诗人对身世的感慨。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2.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 1

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4.司马青衫: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后来高中语文课文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

5.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学法指导

学习本诗,要善于想象,在想象中体会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魅力。本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最难用语言描摹的音乐描绘得有声有色,作为欣赏者,要想真正体味出其中的奥妙,就必须进入情境当中,用心、用情来感受。

预习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湓浦口()()

铮铮()

悯然()....贾人()

转徙()

恬然()...迁谪()

浔阳()

荻 花()

...管弦()

捻()

霓裳()()....衣裳()

嘈嘈()

六幺()...幽咽()

西舫()

红绡()...呕哑()()

嘲哳()()

钿头()......银篦()

虾蟆陵()

春江花朝()....二.重点词语

1.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

2.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色:()委身:()

贾人:()

3.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命酒:()命,()

酒,()快:()

4.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出官:()恬然:()

斯:()是:()

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6.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凡:()言:()7.寻声暗问弹者谁 暗:()

8.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

9.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手:()续续:()10.间关莺语花底滑

间关:()命:()

11.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乍:(迸:(12.整顿衣裳起敛容

整顿:(13.妆成每被秋娘妒

每:(14.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15.暮去朝来颜色故

颜色故;(16.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17.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18.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19.莫辞更坐弹一曲

更:(20.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良久:(却坐:(三.一词多义

①感斯人言

()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

()命

①遂命酒

()

②命曰《琵琶行》

()是

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②自言本是京城女。

()为

①因为长句

()

②初为《霓裳》后《六幺》

()

③为君翻作《琵琶行》

()语

①琵琶声停欲语迟

()②今夜闻君琵琶语()暂

①凝绝不通声暂歇

()

②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3))铁骑:())))))))))转:())

①满座重闻皆掩泣

()

②座中泣下谁最多

()四.古今异义

1.因为长句 古义:()

今义:()

2.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

今义:()3.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今义:()4.暮来朝去颜色故 古义:()

今义:()5.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今义:()6.梦啼妆泪红阑干 古义:()今义:()7.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

今义:()8.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

今义:()

五.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并回答问题: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3.写出具体描写乐声的句子,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教学案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二.基础积累 三.导入

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那首悼亡诗是: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他悼亡的诗人是:白居易。

其中“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 “胡儿能唱琵琶篇”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见这首诗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胡儿能唱的琵琶篇。

四.文本解读

(一)简析诗前小序 思考:这段小序有何作用?

(二)整理文章结构

1.初步了解故事梗概

2.整理文章思路

3.诗歌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点?(用课文原话作答)

(三)诵读并分析①段

思考:诗的开篇关于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四)诵读并分析②段

思考: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

(五)诵读并分析③-④段

思考1: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为什么要着力刻画这一形象?

思考

2、诗人为何认为自己和琵琶女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同在何处?

(六)诵读并分析⑤段

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色?

小结: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 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分组讨论: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三.师生共同品读、分析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2.叠词和联绵词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4.曲中带情:当然,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 6 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

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师: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四.小结:

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整体感知,品味感情 学后感悟

欣赏《十面埋伏》这首古曲,然后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语段来描摹这首古曲。

巩固案

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湓浦口(pãn)

憔悴(jiāo)

六玄(yāo)、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

荻花(dí)

C.虾蟆陵(há)

嘈杂(cáo)

钿头(diàn)D.江浸月(jīn)

呕哑(yā)

嘲哳(zhā)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

B.歌以赠之

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泣:眼泪。3.下列句子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 5.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闻舟中夜弹琵琶者()遂命酒

()商人重利轻离别

()拓展阅读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雨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语句“小弦切切如私语”与本诗哪一句描写的意境、意思相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与本诗哪一句的意境、意思相近?

2.赏析“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两句诗的意境。

答案

预习案

一.湓浦口(pãn)(pǔ)铮铮(zhēng)悯然(mǐn)贾人.....(gǔ)转徙(xǐ)恬然(tián)迁谪(zhã)浔阳(xún)荻 花...(dí)管弦(xián)捻(niǎn)霓裳(ní cháng)衣裳....(cháng)嘈嘈(cáo)六幺(yāo)幽咽(yâ)...西舫(fǎng)红绡(xiāo)呕哑(ōu yā)嘲哳(zhāo zhā)钿头(di.......àn)银篦(bì)虾蟆陵(há ma)春江花朝(zhāo)....二.重点词语

1.左迁:贬官。2.色:容貌 委身:托身。嫁的意思。贾人:商人 3.命酒:叫(手下人)摆酒。命,叫;酒,名词作动词。快:畅快 4.出官:(京官)外调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斯:这 是:这

5.因:于是; 为:创作。6.凡:总共 言:字 命:命名,取名。7.暗:悄悄 8.思:悲,伤 9..信手:随手

续续:连续10.间关:形容鸟声婉转11.乍:突然

迸:溅射

铁骑:带甲的骑

12.整顿:整理

13.每:常14.等闲:随随便便15.颜色故;容貌衰老 16.老大:年纪大了 17.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18.暂:忽然,一下子

19.更:再 20.良久:很久

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转:更,越 三.一词多义

言:感斯人言。(话,名词。)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命:遂命酒。(叫,吩咐,命令,动词。)

命曰《琵琶行》。(取名,动词。)

是: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指示代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动词。)

为:因为长句。(写,做,动词。)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

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暂:凝绝不通歌暂歇。(短暂,副词。)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

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四.古今异义

1.因为长句 古义:因,因此;为,作;今义:表原因连词。

2.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刚才;今义: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3.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龄大;今义:兄弟排序第一。4.暮来朝去颜色故 古义:指面貌、容貌;今义:色彩。5.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第二年

6.梦啼妆泪红阑干 古义:纵横散乱、参差错杂 今义:用竹、石、金属专

制成的拦挡物

7.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出现

今义:超出一般,冲出 8.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理一理 今义:使不健全的健全起 五.

1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2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共同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3.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借助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教学案

(一)明确: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②概述琵琶女身世; ③点明写作动机;

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二)整理文章结构

1.初步了解故事梗概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2.整理文章结构

⒈)江头送客闻琵琶 ⒉)江上聆听琵琶曲 ⒊)歌女倾诉身世苦 ⒋)同病相怜伤迁谪 ⒌)重闻琵琶青衫湿

3.诗歌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点?(用课文原话作答)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诵读并分析①段

思考:诗的开篇关于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②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③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

诗一开始用景物烘托环境气氛,红枫、芦花,秋意萧索,使人油然而生悲凉;加上正是送客离别之际,越发让人伤怀;更何况送客连助酒的音乐都找不到,扫兴到了极点。惨白的月光孤照茫茫江水,诗人一开始就把萧索悲凉的氛围渲染得非常强烈,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四)诵读并分析②段

思考: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

明确:①为了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最好的艺术反应,在大段的直接描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 是画龙点睛之笔。

②为了深化诗歌的意境。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总之余音绕梁,不绝如缕。这两句诗里,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颇有“言 11

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五)诵读并分析③-④段

思考1: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为什么要着力刻画这一形象?

明确:琵琶女年轻时曾是京城名噪一时的歌女,色艺双绝,生活充满了欢乐。待到年老色衰,又值社会发生**,不得已嫁作“商人妇”,过着凄惨的生活。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恨。

思考2:诗人为何认为自己和琵琶女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同在何处?

明确:1.都来自京都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2.皆有出色才华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3.如今都落泊失意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所以诗人才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共鸣。

(六)诵读并分析⑤段

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色?

明确:全诗以人物为线索,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前者是明线,后者为暗线。两条线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织,谪情离恨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江州司马青衫湿”更是对主题的形象阐释,是诗人同情琵琶女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

第二课时

四.师生共同品读、分析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如前分析)

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4.曲中带情:

师:当然,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

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意。

琵琶女以情演曲说尽心中无限事。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5.小结:

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巩固案

1.C(A.“憔”应读为“qiáo”。B.“贾”应读为“gǔ”。D.“浸”应读为“jìn”。)2.D(A.畅快。B.作歌。C.字。)

3.A(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去了以后。D.掩泣:掩面哭泣。)4.B(A.突出:突然爆发出。C.整理。D.以前。)拓展阅读

1.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2.“浮云”两句写道:天朗气请,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他们漂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却又逗人情思。这两句给人的高远阔大,婉转悠扬之境界。简析: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耳鬓厮磨,窃窃私语)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由刚转柔起伏回荡,如浮云柳絮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 14

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

以上是正面描写,多用比喻,且带感情。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难怪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

诗分两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湿衣”句与《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颇相类似,只是后者表达得比较直接、显豁罢了。

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

第二篇:《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知识目标:

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3.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

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

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课前预习】

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

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 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_,1

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位诗人就是白居 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 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 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 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 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 马。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 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 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 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 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

【基础演练】给下列难字注音:

铮(zhēnɡ)铮然贾(ɡǔ)人悯(mǐn)然

转徙(xǐ)荻(dí)花霓(ní)裳琴(qín)瑟(sâ)琵(í)琶(pá)

钿(diàn)头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六幺(yāo)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降职今漂沦憔悴:漂泊沦落 ....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第二年使快弹数曲:畅快 ...

因为长句:于是创作弟走从军阿姨死:古代指歌舞妓的头....

面人物

凝绝不通声暂歇:忽然,一下子秋月春风等闲度:随随便便 ...

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却,退回 ...

去来江口守空船:走了以后暮去朝来颜色故:容貌衰老....

江州司马青衫湿:文中指江州司马穿着黑色的单衣。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

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整体感知

3、本文有几条线索?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明确:琵琶女身世为明线,作者的感受为暗线。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仿照第1节“江头送客闻琵琶”概括每小节大意。

明确: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

探究赏析

探究点

(一)5、自读诗前小序,并思考这段小序有何作用?

明确: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

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6、诵读第1段并思考:诗的开篇关于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①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

②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 ③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

诗一开始用景物烘托环境气氛,红枫、荻花,秋意萧索,使人油然而生悲凉;加上正是送客离别之际,越发让人伤怀;更何况送客连助酒的音乐都找不到,扫兴到了极点。惨白的月光孤照茫茫江水,诗人一开始就把萧索悲凉的氛围渲染得非常强烈,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琵琶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探究点

(二)7、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1)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嘈嘈切

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曲中带情:

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8、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谈谈你对

这两句的理解。

明确:用听觉、视觉来描写琵琶曲终了后寂静的氛围、秋水冷月的景象,烘托了琵琶女妙绝入神的演奏技巧,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从侧面衬托了乐曲的撼人心魄,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也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探究点

(三)9、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为什么要着力刻画这一形象? 作者在叙事中虚实结合,通过写琵琶女的演奏,不仅展现了其高超的技艺,还揭示出她复杂的心理;通过琵琶女的自叙身世,塑造了一个漂泊沦落、凄苦哀怨的歌女形象。

明确:琵琶女年轻时曾是京城名噪一时的歌女,色艺双绝,生活充满了欢乐。待到年老色衰,又值社会发生**,不得已嫁作“商人妇”,过着凄惨的生活。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恨。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自身遭遇的含蓄的恨,对琵琶女的同情,是一种凄凉、郁闷的思想感情。

延伸拓展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

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明确:①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②“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第三篇:《琵琶行》优秀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指导学生熟读全诗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内容

2、研读法、点拨法 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白居易语言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悲剧美。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温故知新

欣赏《沁园春 长沙》名家范读,背诵这首诗。

情景导入:

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教师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并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设问导读

自读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1、唐代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歌有哪几首?

2、诗歌标题《琵琶行》中的“行”怎样理解?

3、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哪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4、阅读诗歌,给下列字词注音。

荻花 瑟瑟 拨弦 掩抑 抹 幽咽 钿 幺

霓裳 冷涩 乍 迸 帛 嘲哳 舫 贾

5、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2)、整顿衣裳起敛容。

(3)、暮去秋来颜色故

(4)、老大嫁作商人妇。

(5)、又闻此语重唧唧。

(6)、凄凄不是向前声。

6、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7、全诗共五段,根据课文内容给每段写一个小标题。

互动探究

题解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它的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 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 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 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 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 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 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写作背景: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 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 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 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 45岁。

这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 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 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 落的不幸。诗一问世,即广为传送,远扬塞外,直至今天,虽历时千载,仍传不衰。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 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检查预习情况:

见PPt 课堂练习

自由朗读诗文。

第二课时

一、熟读全文把握诗文的内容大意及写作思路(1).朗读:(伴乐朗读)先自由朗读一遍;

老师做必要的指导,再听示范朗读(可用多媒体); 接着全班齐读;

个人自由选段读(比一比)

(2).把握诗文的内容大意(检查预习作业:疏通全文把握大意)1.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学生:写诗合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3.概括各段的大意。

学生: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 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各诉身世苦;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4.提示:可从两条思路去分析这篇文章,哪两条呢?(引导学生找出)明确: 第一条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明)

第二条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暗)

二、课堂练习

复述琵琶女的经历

三、课堂小结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那琵琶曲究竟是怎样的人间仙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

五.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段落。理清全文结构图,分析其诗人感情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

琵 琶 行(并序)琵琶女 白居易 京倡 京官 内容大意: 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 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各诉身世苦;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赏析课文,重点把握诗人与琵琶女的相似命运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把握诗人与琵琶女的相似的命运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引导学生回忆诗中内容大意)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有何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京倡 商妇 怨

2)读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京官 谪官 恨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明确:是相似的命运.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可分为三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2)赏析描写琵琶曲的语段

6.精读第二段思考: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详写重讲;)(分层导读,达到背诵)①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②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三.课堂小结

正是在这样相同的境遇中,诗人才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情,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写下了这篇感人的作品。琵琶女手下的仙乐是如何通过文字向我们传送的呢?请听下回分解。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赏析描写琵琶曲的语段,掌握其技巧;情景交融的画面美 一.导入:简单复习所学内容直接导入 二.教学过程

细读第二段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1.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交流讨论明确本课描写无形的音乐所运用的方法: 明确:第一就是运用比喻(修辞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

第二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

第三就是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在小学的作文中,曾经常写到“我们教室里非常的静,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它的声音”,那么,以这种手法来写,就能突出教室的静,这种写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应借鉴一下。

第四就是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如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了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

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通感),有了画面感: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真是妙不可言。

2.请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变化。(试画曲线图展示乐曲发展变化)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

3.三闻琵琶,为何 “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白居易的泪为何而洒?

讨论明确: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 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4.谁解风物意

[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书]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三、拓展积累(可留作课后作业)

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描写音乐的诗文都给人们以不尽的美感,你能想出一些吗? 参考: 连接3:描写音乐的古诗文 《听颖师弹琴》——唐·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李凭箜篌引》——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听颖师琴歌》——唐·李贺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听蜀僧浚弹琴》——唐·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郑女弹筝歌》——唐·顾况

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鬣,三声白猿臂拓颊。郑女出参丈人时,落花惹断游空丝。高楼不掩许声出,羞杀百舌黄莺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唐·刘长卿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江上琴兴》——唐·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唐·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四、整合小结,强化感受

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全诗情景乐相交融。

小结用文字描写音乐的技巧: 运用比喻(修辞方面)、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通感)读《琵琶行》有感: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你意下如何?

课堂练习

背诵第二段

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写一写你读《琵琶行》的感想

第四篇:琵琶行导学案第二课时

嫩江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三《琵琶行》第二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日期 学号

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味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并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同是天涯沦落人”主旨的理解

【学习难点】:

人物形象分析 【知识链接】:了解白居易的思想

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二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还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据,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的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课堂导入】(齐读或背诵小序到第二段)上节课讲到:琵琶女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应约表演,更是在借助音乐来诉说心事,那么这个举止不凡,技艺高超的 琵琶女究竟有怎样的经历呢?请看第三段琵琶女的自叙身世。

【学习过程】

1、齐读第三段:

(1)用自己的话概括琵琶女的身世: 明确:(1)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家住京城

(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年轻貌美

技艺高超

(3)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红极一时

(4)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奢华欢乐

光阴虚度

(5)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亲人离散

时过境迁

嫁与商人

(6)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独守空船

凄凉孤独

(7)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今昔对比

感慨万千

总结琵琶女经历: 曾经色艺双全,红极一时

如今年长色衰,漂流沦落。

(2)琵琶女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2.朗读第四段: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答案)

明确: 乐妓:早年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 现在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3、朗读最后一段:。

【课堂小结】分析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明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列子-汤问》

2、拓展练习

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看,对其描绘的方法有很多:

1)对乐曲或声音进行比喻时,也可运用通感比喻,喻体不诉诸听觉,而诉诸其他感觉或生活体验。如:苏联歌曲《喀秋莎》“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2)对声音的美妙或演奏(演唱)者的动作进行夸张。如:《列子.汤问》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写倾听者的反映或内心感受,从侧面进行烘托。如《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描写周围环境,从侧面进行烘托。如《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同桌合作仿写句子,进一步体会作者描摹声音的高妙。例(1):那音乐粗重深沉,就像浓厚的黑云压了下来,暴雨挟着狂风,在冲荡着天地。(2)(3)(4)

【课后反思】

第五篇:琵琶行学案附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

编写人: 2013.4.3

课前预习案

【预习目标】1.了解作者、解题.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概括每段内容 3.积累基础知识

【知识导学】

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3.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_____。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预习检测】

1.下列词语中粗体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A.湓浦口(pén)憔悴(jiāo)六玄(yāo)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曲罢悯然 钿头银篦 连篇累牍 杜鹃啼血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 【预习思考】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2.小序有什么作用?

3.读诗,找出诗歌中和序呼应的地方。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照应第()段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照应第()段 “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照应第()段 4.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节诗的内容。

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1.分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问题导学】

1.阅读诗序思考: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用诗中句子回答)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提示:(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2)读注释③、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提示:找出描写音乐的诗句,分析音乐的特征及描写音乐的手法【知识导学】

1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2.现实主义 乐天 香山居士 《白氏长庆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新乐府运动3.体裁;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预习检测】

1.C(A.“憔”应读为“qiáo”。B.“贾”应读为“gǔ”。D.“浸”应读为“jìn”。)2.A(B.“徒”应为“徙”。C.“崖”应为“涯”。D.“翻”应为“反”。)3.D(A.畅快。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去了以后。)4.B(A.突出:突然爆发出。C.整理。D.以前。)【预习思考】

1.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概述琵琶女的身世;点明写作动机;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3.a.“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 第一段 b.“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 第二、三段

c.“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第四段

4.江头送客思管弦;江上聆听琵琶曲;倾听歌女苦身世;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湿青衫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京倡 商妇 怨

2)读注释②、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京官 谪官 恨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①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②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③ 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变化)旋律变化,心潮起伏。

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

3)三闻琵琶,为何 “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音乐 特征 情感 手法 转轴拨弦 和缓低沉(序曲)先有情 低眉信手 声声思 轻拢慢捻抹复挑(过渡)无限事

1、如急雨 粗重急骤

2、如私语 轻微委婉

叠音拟声

3、珠玉落盘 清脆圆润

4、间关莺语 婉转流畅 比喻摹声

5、冰泉冷涩 阻塞压抑 幽愁暗恨 感受烘托

6、银瓶乍破 激越奔涌(高潮)

7、铁骑突出 高亢雄壮 比喻摹声

8、如裂帛 短促急迫(曲终)余韵悠悠

9、东船西舫„„ 环境烘托

手法:(1)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为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视觉、听觉融通——通感)(2)以形摹声(视觉角度)(3)听者与弹者情感交织(4)景特描写烘托气氛

【课外拓展】

(一)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1.《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2.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

3.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

4.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5.稽康悲奏《广陵散》。

6.《西厢记》莺莺听张生弹琴:“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

7.《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黛玉论琴:“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 8.《三国演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

9.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也有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10.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居,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注]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本诗写诗人冬至时节客居邯郸驿,孤寂思家,诗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的三、四两句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诗的三、四两句,诗人不是正面写自己怎样思家,而是通过想象家里人怎样想念自己来表现思念之情。诗人想像家中人是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说了什么,未加点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一片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诗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此诗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下载06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06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琵琶行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编制:审核: 审批:【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 2、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3、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

    《海燕》 导学案及答案

    姓名 班级 一 海 燕 一、目标导学 1.理解象征意义,体会对比作用。 2.把握海燕形象特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或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

    《泊秦淮》导学案及答案

    《泊秦淮》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

    丑小鸭导学案及答案

    《丑小鸭》导学案 主备教师 :习志国 焦立伟 杨明杰时间:2014.2共计 2 课时 课题:《丑小鸭》课型:自读课文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重点字词、了解童话的特点。 2、揣摩语言,理......

    《无题》导学案及答案

    《无题》导学案 主备人:河南扶沟县崔桥镇一中 于晓曦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目......

    六国论导学案及答案

    《六国论》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实、虚词及句式。 2、能准确背诵并翻译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及段落。 3、提炼写作素材,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基础知识巩固】 一、......

    《斑羚飞渡》导学案及答案

    《斑羚飞渡》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感知斑羚飞渡的过程,体悟飞渡场面的悲壮。 2、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多重对话,通过揣摩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而多角度探究作品......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 2 课时 课题:《孙权劝学》课型:讲读课【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