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祝福优秀教案
【讲授】《祝福》教学方案
《祝福》教学方案
-----探究旧社会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 执教 秦选峰
【案例的背景与主题】 1.案例的背景:
鲁迅的《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这之前中国发生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其一是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封建专制的统治。其二是1919年由知识分子领导的五四运动,目的在于反帝、反封建和提倡新思想与新文化。《祝福》即完成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由国民党出掌临时政府时期。故事以中国20年代浙江东部的农村市镇作为写作背景,当时中国虽然已推翻了专制腐败的满清王朝,但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却还未步入正轨,军阀掌权,到处一片混乱。另一方面,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仍然紧紧地桎梏着百姓,妇女受害尤为严重,当时的农村妇女更惨遭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和迷信邪说的蹂躏和毒害。
2.案例的主题: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四大绳索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3.案例的教学目标:
A.准确把握祥林嫂﹑鲁四老爷等人物的形象特征。
B.探究鲁镇鲁四老爷等人对祥林嫂的态度,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C.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
4、案例的重、难点:
A.探究鲁镇鲁四老爷等人对祥林嫂的态度,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B.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案例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想不想看一段影片? 公元20世纪20年代某年的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在浙江鲁镇盛大的祝福中,祥林嫂却悲惨的流浪在街头。那微微下垂的嘴角,流露出的是无边的苦痛和对生命的无奈。单薄褴缕的衣衫,紧紧地包裹着那枯干的躯体,苍白的头发被寒风撩起,那木刻般的无神凄然的面孔,在寒风中没有丝毫的抽动。那双眼本想睁开来看看这最后的世界,看看这些愚昧而又善良的人群,但怎么也抬不起来。她此时,所依赖的,恐怕只有那手中紧紧握着的破竹杆。然而可怜的祥林嫂,在鲁镇盛大的祝福中,悲惨的倒下了。
好,刚才大家观看了祥林嫂寂然死去的影片,她是怎么死的?谁是真正的凶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的《祝福》。
二、整体感知:
那么谁是残害祥林嫂的真正凶手?这节课我们就来专题研究性学习,首先请全体同学了解一些有关案情内容。
1、档案资料:
外貌特征:见课本第17页﹑第20页﹑第15页(按时间顺序的三次肖像描写)生平简介: 27岁丧夫逃到鲁镇,暂时做稳了奴隶,28岁被抓改嫁撞破额角,31岁丧夫失子后再到鲁镇,32岁捐门槛但未赎罪,34被赶出鲁家沦落为乞丐,死前向我询问灵魂,大约38岁欲做奴隶而不得悲惨死掉。
2、案发背景: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
《祝福》即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的时代面貌和黑暗的社会现实。
3、案发嫌疑人:小说人物 祥林嫂生前所接触的有那些人?鲁四老爷、鲁四婶、柳妈、“我”等人。
4、案情过程:那么本文的案情结构是怎样的?——情节结构。
情节 内容
顺序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倒 祝福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叙 尾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师问:课文采用倒叙有何作用?
①从情节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从主题上揭示反封建主题。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祥林嫂被害的有关案情,下面我们就分四个调查组来探究祥林嫂的死因,及早把凶手捉拿归案!
三、探究学习过程。1.成立四个调查组
A组:是否自杀?探究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包括三次肖像的变化)及性格形象 B组:被鲁四老爷﹑四婶杀死,探究鲁四老爷﹑鲁四婶对祥林嫂的态度及形象 C组:被柳妈等鲁镇的人合谋杀死,探究柳妈及鲁镇的人对祥林嫂的态度及形象 D组:被“我”所杀,探究“我”对祥林嫂的态度及形象。2.宣读调查组探究讨论有关要求。
3.各调查组代表分别汇报调查取证详细情况(书面报告)。A组汇报:我组认为祥林嫂不是自杀。
观点:我组一致认为祥林嫂不属自杀,而是他杀!理由如下:
证据:生1:请看祥林嫂的三次肖像变化.生2:再根据她的不幸一生遭遇也能看出, 祥林嫂的人生确实没有春天,她是被逼死的。
结论:我组认为祥林嫂毕尽全力去……佣人,不会自杀而是幕后凶手所杀!报告完毕!师小结:从脸色的变化到眼珠的呆滞无光,经历了人生的多次变故摧残后,祥林嫂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被逼成垂死挣扎的人。三次肖像变化深刻的表现了她逐渐被摧残的命运。那么她的人生有没有春天?祥林嫂经历了逃到鲁镇暂时做稳了奴隶 →被赶出鲁镇欲做奴隶而不得→沦落为乞丐必然死亡的悲惨历程。师述: 祥林嫂的人生没有春天。①祥林嫂在春天死去丈夫;②春天被迫再嫁;③春天痛失爱子;④新春到来之际一命归天。作者刻意把丧夫、再嫁、失子、归天这几个最不幸的情节都安排在欢乐美丽的春天,大家说这在文学上采用了什么写法? 以乐衬哀,更有力地揭示出封建制度的罪恶。师小结:老师根据大家的回答总结祥林嫂的形象。
过渡: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捐了门槛想拼命争取做人的权利,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再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年仅38岁的她会自杀吗?所以A组的分析很有道理。那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凶手?接下来请听B组的调查报告。
B组汇报:我组认为祥林嫂是被鲁四老爷﹑鲁四婶杀死的。
观点: 我代表B组陈述调查报告,我组认为鲁四老爷是杀害祥林嫂的罪魁祸首。
证据: 生3:请看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态度;生4:我组还认为鲁四婶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鲁四婶自始自终只是把祥林嫂当成………鲁四婶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报告完毕!师小节:老师根据B组的回答总结一下。
师述:B组认为鲁四老爷是当时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自私冷酷虚伪的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罪魁祸首。其实,鲁四老爷是凶手又不是凶手,他只是杀害祥的参与者,真正的幕后凶手应该是鲁四老爷所凭靠的手中的什么?——封建政权(板书)其实,鲁四婶是帮凶又不是帮凶,她也只是杀害祥的参与者,真正的幕后凶手也应该是鲁四老爷所凭靠的封建政权。那柳妈又是什么?接下来请听C组的调查报告。
C组汇报:我组认为祥林嫂是被柳妈等鲁镇的人合谋杀死的。
观点: 生5:我代表C组陈述报告,我组认为祥是被柳妈杀死的。理由如下: 证据: 请看柳妈对祥林嫂的态度。
结论:从以上线索足以看出毫无同情之心的柳妈……把祥林嫂推向……,她也成了杀害祥林嫂的帮凶!
生6:我组还认为鲁镇上的人们都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
证据: 请看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由此可以看出鲁镇上的人……。师小节:老师根据C组的回答总结一下。祥林嫂的婆婆为何能随便卖她?祥林嫂有名字吗?为什么永远叫她祥林嫂?在鲁镇为什么祝福祭祀的只允许男人,而女人呢?其实柳妈是帮凶又不是帮凶,她也只是杀害祥的直接参与者,那真正的凶手是谁?
过渡:C组认为祥林嫂生活在这样一个封闭的鲁镇,生活在这样一个冰冷的人群里,以上所有人物合谋杀害了祥林嫂。其实,鲁镇上的人是凶手但又都不是凶手,柳妈等鲁镇的人难道不也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吗?其实隐藏在他们背后的幕后凶手很多。
板书①族权:②夫权:③封建礼教。因此族权 夫权 封建礼教等才是杀害祥的真凶,那文中的“我”又怎样呢?
D组汇报:我组认为文中的“我”也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观点:生7:我代表D组陈述调查报告,我组认为文中的“我”也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理由如下:
证据:我们来看文中的“我”对祥林嫂的态度。结论:“我”也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师小节:老师根据D组的回答总结一下。
“我”没有正面回答魂灵的有无,显得很无奈,说明“我”作为一个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虽同情劳动人民,但灵魂却还受着封建迷信思想的深刻影响。试想,一个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态度尚且如此迷信冷漠,更何况普通的民众?因此说“我”是凶手但又不是凶手,“我”也只是杀害祥的参与者,对祥林嫂的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师问:文中有关封建迷信思想描写的语段很多。
师总结:因而从很大程度上说祥林嫂是被神权和封建迷信等残害致死的。
板书:神权 封建迷信
四、结案并归纳主题思想。
刚才四个组的调查报告都有一定的道理。祥林嫂不是自杀,鲁镇的人是凶手但又不是真正的凶手。其实,迫害祥林嫂的人们,他们的行为也都受到了封建观念的驱使。与其说鲁四老爷等人是杀害祥林嫂的直接参与者,还不如说是万恶的封建社会用四大绳索连同封建礼教和迷信,把祥林嫂活活杀死的!他们才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凶手!他们才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齐读两位作家对《祝福》的评价。
作家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鲁迅的挚友许寿裳说:《祝福》的主题是:“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师述:鲁迅用他那犀利的笔锋,从广阔的领域里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的程度。因此,我们看问题不能单看表面,而要通过现象看本质。
五、课外拓展延伸。
过渡: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合谋杀害了勤劳善良的祥林嫂,然而,在那样的社会,难道封建思想就只残害了祥林嫂一个人吗?不是,还有千千万万个祥林嫂被无辜的残害着。请学生自由举例例如:
①《孔乙己》中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失魂落魄的穷书生只能站着喝酒,最终悲惨的死去; ②鲁迅的《药》,愚昧的华老栓用沾满革命者鲜血的馒头为自己的儿子治病,足见其受封建迷信的毒害之深;
③《明天》中的寡妇单四嫂子,她执意守节,将儿子宝儿视作她人生的唯一希望,宝儿的不幸夭折,封建礼教使她失落了明天;
④《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由别离、抗婚到双双徇情,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扼杀了他们的爱情;
⑤东晋末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活在一个爱情自由与传统束缚不能并存的时代,一对相爱恋人却不能终成眷属,最终被封建礼教和家长制所拆散,双双徇情化蝶。
由此可见封建思想的罪恶滔天,惨绝人寰!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该如何拯救以上无辜众生的命运?———彻底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和消灭封建社会!
六、悲情总结。
旧的封建社会已被绳之以法,欲做奴隶而不得的祥林嫂,此时他的心里,还在想些什么?愿祥林嫂这个蜷缩着的灵魂在地下安息吧!附板书:
政权 ↙ 夫权 ↘
封建礼教 → 残害祥林嫂的真凶
←封建迷信 族权 ↗ ↖神权 评论(0)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二、整体感知:
那么谁是残害祥林嫂的真正凶手?这节课我们就来专题研究性学习,首先请全体同学了解一些有关案情内容。
1、档案资料:
外貌特征:见课本第17页﹑第20页﹑第15页(按时间顺序的三次肖像描写)生平简介: 27岁丧夫逃到鲁镇,暂时做稳了奴隶,28岁被抓改嫁撞破额角,31岁丧夫失子后再到鲁镇,32岁捐门槛但未赎罪,34被赶出鲁家沦落为乞丐,死前向我询问灵魂,大约38岁欲做奴隶而不得悲惨死掉。
2、案发背景: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
《祝福》即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的时代面貌和黑暗的社会现实。
3、案发嫌疑人:小说人物 祥林嫂生前所接触的有那些人?鲁四老爷、鲁四婶、柳妈、“我”等人。
4、案情过程:那么本文的案情结构是怎样的?——情节结构。
情节 内容
顺序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倒 祝福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叙 尾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师问:课文采用倒叙有何作用?
①从情节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从主题上揭示反封建主题。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祥林嫂被害的有关案情,下面我们就分四个调查组来探究祥林嫂的死因,及早把凶手捉拿归案!
三、探究学习过程。1.成立四个调查组
A组:是否自杀?探究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包括三次肖像的变化)及性格形象 B组:被鲁四老爷﹑四婶杀死,探究鲁四老爷﹑鲁四婶对祥林嫂的态度及形象 C组:被柳妈等鲁镇的人合谋杀死,探究柳妈及鲁镇的人对祥林嫂的态度及形象 D组:被“我”所杀,探究“我”对祥林嫂的态度及形象。2.宣读调查组探究讨论有关要求。
3.各调查组代表分别汇报调查取证详细情况(书面报告)。A组汇报:我组认为祥林嫂不是自杀。
观点:我组一致认为祥林嫂不属自杀,而是他杀!理由如下:
证据:生1:请看祥林嫂的三次肖像变化.生2:再根据她的不幸一生遭遇也能看出, 祥林嫂的人生确实没有春天,她是被逼死的。
结论:我组认为祥林嫂毕尽全力去……佣人,不会自杀而是幕后凶手所杀!报告完毕!师小结:从脸色的变化到眼珠的呆滞无光,经历了人生的多次变故摧残后,祥林嫂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被逼成垂死挣扎的人。三次肖像变化深刻的表现了她逐渐被摧残的命运。那么她的人生有没有春天?祥林嫂经历了逃到鲁镇暂时做稳了奴隶 →被赶出鲁镇欲做奴隶而不得→沦落为乞丐必然死亡的悲惨历程。
师述: 祥林嫂的人生没有春天。①祥林嫂在春天死去丈夫;②春天被迫再嫁;③春天痛失爱子;④新春到来之际一命归天。作者刻意把丧夫、再嫁、失子、归天这几个最不幸的情节都安排在欢乐美丽的春天,大家说这在文学上采用了什么写法? 以乐衬哀,更有力地揭示出封建制度的罪恶。师小结:老师根据大家的回答总结祥林嫂的形象。
过渡: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捐了门槛想拼命争取做人的权利,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再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年仅38岁的她会自杀吗?所以A组的分析很有道理。那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凶手?接下来请听B组的调查报告。
B组汇报:我组认为祥林嫂是被鲁四老爷﹑鲁四婶杀死的。
观点: 我代表B组陈述调查报告,我组认为鲁四老爷是杀害祥林嫂的罪魁祸首。
证据: 生3:请看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态度;生4:我组还认为鲁四婶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鲁四婶自始自终只是把祥林嫂当成………鲁四婶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报告完毕!师小节:老师根据B组的回答总结一下。
师述:B组认为鲁四老爷是当时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自私冷酷虚伪的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罪魁祸首。其实,鲁四老爷是凶手又不是凶手,他只是杀害祥的参与者,真正的幕后凶手应该是鲁四老爷所凭靠的手中的什么?——封建政权(板书)其实,鲁四婶是帮凶又不是帮凶,她也只是杀害祥的参与者,真正的幕后凶手也应该是鲁四老爷所凭靠的封建政权。那柳妈又是什么?接下来请听C组的调查报告。
C组汇报:我组认为祥林嫂是被柳妈等鲁镇的人合谋杀死的。
观点: 生5:我代表C组陈述报告,我组认为祥是被柳妈杀死的。理由如下: 证据: 请看柳妈对祥林嫂的态度。
结论:从以上线索足以看出毫无同情之心的柳妈……把祥林嫂推向……,她也成了杀害祥林嫂的帮凶!
生6:我组还认为鲁镇上的人们都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
证据: 请看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由此可以看出鲁镇上的人……。师小节:老师根据C组的回答总结一下。
祥林嫂的婆婆为何能随便卖她?祥林嫂有名字吗?为什么永远叫她祥林嫂?在鲁镇为什么祝福祭祀的只允许男人,而女人呢?其实柳妈是帮凶又不是帮凶,她也只是杀害祥的直接参与者,那真正的凶手是谁? 过渡:C组认为祥林嫂生活在这样一个封闭的鲁镇,生活在这样一个冰冷的人群里,以上所有人物合谋杀害了祥林嫂。其实,鲁镇上的人是凶手但又都不是凶手,柳妈等鲁镇的人难道不也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吗?其实隐藏在他们背后的幕后凶手很多。
板书①族权:②夫权:③封建礼教。因此族权 夫权 封建礼教等才是杀害祥的真凶,那文中的“我”又怎样呢?
D组汇报:我组认为文中的“我”也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观点:生7:我代表D组陈述调查报告,我组认为文中的“我”也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理由如下:
证据:我们来看文中的“我”对祥林嫂的态度。结论:“我”也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师小节:老师根据D组的回答总结一下。
“我”没有正面回答魂灵的有无,显得很无奈,说明“我”作为一个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虽同情劳动人民,但灵魂却还受着封建迷信思想的深刻影响。试想,一个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态度尚且如此迷信冷漠,更何况普通的民众?因此说“我”是凶手但又不是凶手,“我”也只是杀害祥的参与者,对祥林嫂的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师问:文中有关封建迷信思想描写的语段很多。
师总结:因而从很大程度上说祥林嫂是被神权和封建迷信等残害致死的。
板书:神权 封建迷信
四、结案并归纳主题思想。
刚才四个组的调查报告都有一定的道理。祥林嫂不是自杀,鲁镇的人是凶手但又不是真正的凶手。其实,迫害祥林嫂的人们,他们的行为也都受到了封建观念的驱使。与其说鲁四老爷等人是杀害祥林嫂的直接参与者,还不如说是万恶的封建社会用四大绳索连同封建礼教和迷信,把祥林嫂活活杀死的!他们才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凶手!他们才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齐读两位作家对《祝福》的评价。作家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鲁迅的挚友许寿裳说:《祝福》的主题是:“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师述:鲁迅用他那犀利的笔锋,从广阔的领域里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的程度。因此,我们看问题不能单看表面,而要通过现象看本质。
五、课外拓展延伸。
过渡: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合谋杀害了勤劳善良的祥林嫂,然而,在那样的社会,难道封建思想就只残害了祥林嫂一个人吗?不是,还有千千万万个祥林嫂被无辜的残害着。请学生自由举例例如:
①《孔乙己》中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失魂落魄的穷书生只能站着喝酒,最终悲惨的死去; ②鲁迅的《药》,愚昧的华老栓用沾满革命者鲜血的馒头为自己的儿子治病,足见其受封建迷信的毒害之深;
③《明天》中的寡妇单四嫂子,她执意守节,将儿子宝儿视作她人生的唯一希望,宝儿的不幸夭折,封建礼教使她失落了明天;
④《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由别离、抗婚到双双徇情,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扼杀了他们的爱情;
⑤东晋末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活在一个爱情自由与传统束缚不能并存的时代,一对相爱恋人却不能终成眷属,最终被封建礼教和家长制所拆散,双双徇情化蝶。
由此可见封建思想的罪恶滔天,惨绝人寰!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该如何拯救以上无辜众生的命运?———彻底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和消灭封建社会!
六、悲情总结。
旧的封建社会已被绳之以法,欲做奴隶而不得的祥林嫂,此时他的心里,还在想些什么?愿祥林嫂这个蜷缩着的灵魂在地下安息吧!附板书:
政权 ↙ 夫权 ↘ 封建礼教 → 残害祥林嫂的真凶 ←封建迷信 族权 ↗ ↖神权
第二篇:《祝福》优秀教案
《祝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理清课文各部分所写内容及祥林嫂的不幸经历,分析祥林嫂之死的原因,把握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方法和写作特色。
过程和方法:通过作者重回故乡观察的“变”与“不变”串联课文。
分析鲁镇的“不变”
分析祥林嫂的“变”,发生了哪些变化?什么因素促使她的变化?
通过人物对话分析“我”,四叔四婶,柳妈等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讨作品批判性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中的“变”与“不变”
难点:通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分析“反复”手法
【教学层次设计】三课时
课前预习:读准课文,给课文各部分加上小标题—理清祥林嫂的一生不幸经历
第一课时:故事导入—“不变”的环境及习俗—三次肖像分析“变化”的祥林嫂—个人不幸经历造成的变化—周围接触的人加速了变化(部分若讲不完留在第二课时讲)
第二课时:活动课,学生讨论自主赏析课文第四部分(第二次做工到变为乞丐)第三课时:课文写作手法总结——标题分析
也可以把全部的教学内容浓缩为几个“三”:祥林嫂命运的三起三落,三次肖像描写,三次反抗。
也可以片段:为《祝福》中的“我”写日记 12月23日,回到鲁镇,住在鲁四老爷家。
12月24日,午饭后,防朋友回来在河边见到祥林嫂,她问我三个问题。回来觉得心里不安。12月25日,午饭后还是看朋友。鲁镇人都忙着准备“祝福”。傍晚,听到祥林嫂的死讯。晚饭后,回想祥林嫂的一生。12月26日,五更被爆竹惊醒。天亮,离开鲁镇。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导入(2分钟)
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据说是一个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那么,这个年轻的老夫人到底是谁呢,在他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又是谁是这桩命案的始作俑者呢?而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展现这个故事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起去深入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二、知人论世(8分钟)PPT
1、作者介绍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20日),字豫才,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20世纪中国的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背景介绍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也是中学阶段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小说。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3、鲁迅谈《祝福》 “喜剧”、“悲剧”、“惨剧”这种名称,也可以用到有些小说上来:比如《祝福》。祥林嫂到后来,弄得活既不成,死也死不得。如果有鬼,她将被锯开身子来;如果无鬼,将永远见不到惟一亲爱的阿毛了,悲惨到了极点。但这种痛苦,并不是她自己找寻出来的。祥林嫂并非被害死,再嫁本非她所愿,阿毛是狼拖去的,都出于无可奈何,所以是惨剧。
4.小说集《彷徨》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8月初版。收入1924年至1925年所写的小说ll篇,《祝福》是第一篇,展示了当时旧中国农村以至整个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发掘了农民悲惨生活的根源;不仅反映他们长期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造成的肉体上的痛苦,而且着重描绘了他们长期以来在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束缚与毒害下的精神状态,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另一方面是讽刺封建余孽,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在个人反抗失败后的不同表现及其空虚、动摇的弱点。
三、“变”与“不变”(30分钟)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重回故乡所观察到的“变”与“不变”之处?
明确:不变的是鲁镇人及风俗习惯。见文章前两段“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改变,单是老了些”“他们也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也就是说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透过不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没有封闭封建的鲁镇。变化的的是祥林嫂,见文章第三段“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2、再浏览课文,找出祥林嫂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三次肖像描写)
明确:
(1)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A、提问:“脸色青黄”这个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生活条件不好,遭遇丈夫去世,打击比较重。
B、“顺着眼”是顺从的样子,二十六七岁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是年轻女性,很活泼、开朗、率性,但是祥林嫂二十六七岁的时候却是顺着眼,这应当是长期受到一些无形的规则规矩的限制所致。
C、“两颊还是红的”以及来了之后,在劳动中“有了笑影,白胖了”。第一次来鲁镇,让我们看到了经历了一次丈夫去世的人生打击以后,祥林嫂有了人生的希望,我们应该对此感到欣慰。
(2)再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1.第一次来鲁镇,脸颊是红的,这一次“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生命的活力已经没有了
2.第二次来到鲁镇,“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生命中已经多了许多悲哀。
(3)最后来到鲁镇: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A、“脸上瘦削不堪”表示祥林嫂流浪了四五年,生活没有着落,人瘦削不堪是自然的。
B、“黄中带黑”强化了这几年所受的苦。原来是“青黄”,现在是“黄中带黑”,已经失去了正常的肤色。
C、“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可以看到,第二次来鲁镇的时候的神色是悲哀的,现在已经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任何神态上的变化。行尸走肉。
D、“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说明祥林嫂站在那里像一个木雕,只有眼珠动一动,才知道原来是个活人。
3、为什么短短几年,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她经历了什么?(预习的任务)
明确:丧夫——出逃——被迫改嫁——又丧夫——丧子——被歧视——沦为乞丐。
4、祥林嫂最后带着绝望和恐惧死去了,除了个人的不幸经历外,还有什么使一个活生生的人变得不复存在?她真的是穷死的吗?谁是幕后真凶?(重点)
明确:首先要从死者生前接触的人入手调查。
最后目睹人——“我”。分析“我”和死者的对话。
1、祥林嫂对我的三问是什么?
明确:有无魂灵,有无地狱,死后的一家人能否见面。
2、她希望得到怎样的回答?理由是?
明确:她“希望其有,有希望其无”。她对死亡的态度本身就是矛盾的。一方面对死亡充满了向往,因为死亡意味着解脱和团圆;另一方面又害怕和恐惧死亡,因为死亡意味着惩罚和被据为两半。
3、我对祥林嫂的三答是什么?
明确:“也许有”“也未必”“说不清”
4、我在回答的时候心理活动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悚然,踌躇,支吾,胆怯。因为我不知道实情,不愿意说假话更不愿意承担责任。由此看出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又软弱逃避的知识分子。
5、思考“我” 对祥林嫂的死有没有责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
明确:加速了她的死亡,但不是真凶。
接触最多的人——四叔四婶。分析与死者的对话 1.祥林嫂第一次来做工时,四叔只说了五句话。其中两次说到“然而”都省略了,你认为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一次:虽然她婆婆的行为野蛮粗暴“拿我们家里开玩笑”让人可恶,然而作为婆婆也有这样的权利。
第二次:虽然你这样说,但未必真能再荐一个像祥林嫂这样能干的人。因为当地其他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不像她这样食物不论,力气不惜。
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说明四叔是一个自私伪善、严守封建礼教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2、祥林嫂第二次来做工时,四婶对她说了三句一样的话?比较异同
明确:“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1)祥林嫂第一次感到“疑惑”,她并不明白自己的“罪过”;而第二次她已经捐了“门槛”,认为自已已经“赎罪”了,可以被“宽恕”了。可是四婶的断喝让她明白自己永远不能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接受”。她的精神崩溃了。(2)“祥林嫂,你放着罢!”“你放着罢,祥林嫂!”这两句话的语气是很不一样的,前者语气舒缓,后者倒装句式,命令的意味更强烈,态度也更严厉。
3、你觉得四叔四婶对祥林嫂的死有没有责任?
明确:他们自私伪善,冷酷无情,严守礼教,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祥林嫂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是他们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他们负有责任但不是真凶。
与她接触多的人——柳妈
1、通过对话分析柳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她对祥林嫂做了什么?对祥林嫂之死有责任吗?
明确:柳妈:“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对祥林嫂改嫁时留下的头上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 善意地把阴司故事讲给祥林嫂听,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就她跳出苦海,结果适得其反。(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
柳妈和祥林嫂同样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地狱、报应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柳妈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所以她也富有一定责任。
总结:这些人他们都是凶手, 又都不是凶手, 一切都是因为她是一个再嫁的寡妇。(具体分析暂略)
【作业布置】(2分钟)撰写祥林嫂的死因报告
【板书设计】(3分钟)
第二课时(45分钟)
一,导入(2分钟)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弄清了祥林嫂的死因,这节课我们抓重点从细节处分析文章特色。请大家细读课文第四部分:第二次来做工最后变为乞丐。也就是从“但有一年秋季”到“那我可不知道”。
二、小组合作,自由探究(40分钟)
我们大家分为四个组,一个组选一个问题讨论,待会请同学到讲台上为大家展示讨论成果。
1、四次“我真傻,真的”分析
2、“阿毛的故事”的表达作用
3、说说本节文字的“看客”“听课”和“说课”
4、从这段中可以看出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业布置】(1分钟)写写你这节课的参与过程
【板书设计】(2分钟)
听我解读
畅所欲言
第三课时(45分钟)
1、文章几次描写了祝福场景?找出来试做分析(15分钟)
明确: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①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第一处(第1、2段):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沉重”、“阴暗”、“乱成一团糟”等词透露出了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压抑和反感。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 的描写,也点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后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悲剧的社会基础。
②第二次是对祥林嫂死后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的描写。第二处(第32段):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祥林嫂死后的凄凉和我的“沉痛”心情。中间的议论是反语(参见课文下的注释),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舒畅”是愤激和沉痛之语。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
第三处(最后一段):这段景物描写是由回忆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相照应,渲染了热闹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着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穷的痛苦和悲哀。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2.本文既然是一出悲剧,还为何以《祝福》为题?(10分钟)
明确:(1)祝福是鲁镇的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充满了“男尊女卑”等封建礼教色彩,祝福之时也正是封建思想对人们影响和制约最深的时候,也是人们对祥林嫂歧视和迫害最甚的时候。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以此为题可突出主题。(2)“祝福”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息息相关,是人物命运转变的契机和背景。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祝福”展示了初到鲁镇的祥林嫂的勤劳能干,“祝福”时使一向勤快能干的祥林嫂受到了鲁家的冷遇和歧视,即使她倾其所有,花费了“历年积存的工钱”“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也没有改变。这使她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总是惴惴的,有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最后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惨死雪夜。
(3)所谓“祝福”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其实像祥林嫂这样的处在封建思想和制度压迫下的劳动人民哪有福可“祝”?又岂能“祝”来幸福?以“祝福”为题有反讽之意。
3.找出课文的语言特色?(18分钟)
鲁迅先生不愧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思想深邃,对中国历史的深刻剖析包含着深沉的感情。语言简洁、凝炼而寓意宏富。
①沉郁的色调传达出悲哀的感情。
老舍说:“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祝福》正是这样,特别是描写祝福景象的文字,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乐景不乐,叫人只觉得沉郁。这种高超的语言艺术,很值得欣赏。例如,云是“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爆竹声是“钝响”,天色是“愈阴暗子”,满天飞舞的大雪,全无美感,“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写的是新年的气象,色彩却如此暗淡,情调是如此悲哀,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倾向。
②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祝福》中“我”的话跟鲁四老爷的不同:“我”的话活像一个新派人物,鲁四老爷的话活像一个讲理学的老爷。卫老婆子的话跟柳妈的不同,卫老婆子活像是一个“中人”,柳妈的话活像一个好寻开心的市井女人。祥林嫂嫁给贺家,这个片断主要是由卫老婆子叙述的,语言特别生动活泼,既俗气又有野趣,跟前后片断格调迥异。
③肖像描写洗练传神,含蓄隽永。
肖像描写是塑造人物的手段。小说多处描写祥林嫂的外貌,特别是对她的眼睛,做了精心的刻画,用以说明她的身份、性格、精神状况和不幸遭遇,展示她那每况愈下的苦难历程,从而有力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小说三次集中的外貌描写显示了人物不幸的遭遇和内心的创痛,给人广阔的想像空间,填补了片断之间的空白。后两次描写,多数语句用反复修辞,且同中有异,写出脸色的变化,显示祥林嫂更大的不幸。眼睛是人物内心的窗口,几次抓住眼睛描写,能使读者透过眼睛这个心灵窗口,窥见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
【作业布置】(2分钟)
自己总结品味语言方法
欣赏小说的语言,要注意语言运用的技巧及其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上的作用。具体方法:
①欣赏小说的语言,要注意语境的把握,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有效地解读并领会小说语言的隐含信息。②欣赏小说语言,应注意选取人物的习惯用语,这些被强化了的习惯用语往往能形象地展现人物性格。
③欣赏小说语言,要注意分析能反映人物命运变化的话语。
④欣赏小说语言,要注意对关键词语、特殊词语的揣摩,因为这些关键词语、特殊词语往往负载了字面信息之外更为丰富的信息。
⑤欣赏小说语言,还应注意语言的节奏、韵律,句式的选择和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三篇:《祝福》优秀教案
《祝福》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脉络,理解倒叙手法的作用。
(2)体会环境描写、肖像描写等对于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一、导语激趣
有人说祥林嫂是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她先是在春天里死了丈夫,接着而她在春天里死了儿子,最后她又在春节的祝福声中死在寒冷的雪地里。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小说《祝福》,看一看鲁迅先生是怎样演绎了这个发生在春天里的人间惨剧。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速读课文,列出本文的情节提纲,并且思考作者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上采用了何种顺序,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
先小组谈论,后全班交流 情节
内容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倒叙 开端
祥林嫂来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祝福》的结构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开头的“序幕”,交代了悲剧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环境。接着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把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然后,对悲剧的主体部分,即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为尾声,深化故事的主题。
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造成悲剧气氛,奠定悲凉基调;突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九曲黄河,东流入海,只有具体考察每段河身迂回曲折的流程之后,才能对黄河入海的全程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在阅读活动中,要把握文章的有机整体,也必须对文章的有机结构作深入剖析,细心发现各部分之间与整体的内在联系才行。在把握了整体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对“精彩片段“或各个部分的思想意义,也才能对“精彩片段”或各个部分在艺术上作出准确判断,因为与整体的关系,对整体的作用,是解析评价各个局部的艺术价值的主要标准。整体感知部分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对提高鉴赏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专题品析,合作鉴赏
鉴赏角度: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以及其他描写人物的方法。任选一个角度,可以化大为小深入研究。如“形象”这一角度,可以把视点集中于“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上。
分组讨论,确定本组鉴赏专题,合作探究品鉴。15 分钟后小组长将整理有序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交流过程中,本小组的成员可以补充论证,其他小组也可以质疑或补充。、人物姓名鉴赏 祥林嫂:
(1)、没有自己的名字,随从丈夫叫了祥林嫂。说明她没有人生自主权。也说明那个社会“男尊女卑”现象的严重性。
(2)、祥林嫂“不祥”,命运多舛,数遭闵凶,她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她的悲悯与同情。鲁四老爷:
(1)、他与鲁镇同姓,又被称为“老爷”,说明他是地方权威人物、最高统治者,掌控鲁镇。他的理学老监生的身份,更暗示了鲁镇沉浸在他礼教阴霾的笼罩之中。
(2)、他书房里的对联写作“事理通达心气平和”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因为他一见祥林嫂就“皱眉”的态度与他“可恶”“不干不净”“谬种”的语言都鲜明地表现出他的事理不“通”更不“达”、他的心气不“平”、更不“和”。而另一联已经脱落,说明他的附庸风雅。那脱落的一联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可以暗示他是个不明品节、无品缺德的人。
鲁四老爷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他的嘲讽与憎恨。柳妈:
(1)、柳,“无心插柳柳成荫”,柳妈对祥林嫂的精神戕害,是由于她对迷信的执着造成的,是因善而害人,她的无知的善良建议,使得祥林嫂最后一个精神堡垒被粉碎。
(2)、柳,生命力及强,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长。暗示封建迷信思想及易生长、传播、普及,当时的社会迷信面及广。
柳妈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民众愚昧无知的批判。贺老六:
(1)、俗话说“六六大顺”,而他贺老六是大不顺。花钱娶来的是寡妇,婚姻不顺;死于伤寒,寿命不顺;儿子夭折,家门不顺。
(2)、贺,有庆贺、庆祝之意。而贺老六的人生最终一无所有。大伯,即他的长兄,不慈不仁,又收了他“自家的”房子,赶走了祥林嫂。贺老六无喜可贺,有悲可哀。
贺老六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他的不幸遭遇的同情。祥林嫂的婆婆:
(1)、卫家山人。只卫护自己的家,是个专横贪婪的封建家长。“她应酬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堂而皇之地全部收取了祥林嫂一千七百五十文工钱,并且“又取了衣服”。为了获得更多的彩礼,她又“好打算”,把祥林嫂当作奇货卖给了深山野奥里的贺老六,得了八十千钱。这就是她的从容和能干!
(2)、她没有具体的名字,说明这种专横贪婪之徒远不是个别现象,这种利用宗法家族权威无所不为的封建家长比比皆是,有一个广大的群体。
小结:小说《祝福》人物形象的命名有着特别的含义,或寄寓美(祥林嫂、贺老六)的毁灭于其中,或寄寓讽刺(鲁四老爷、柳妈)于其里,作者的怜悯与憎恶,无奈与悲愤隐于人物姓名的深处。、爆竹声声话祝福——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 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表现出强烈的宗法思想和礼教淫威对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亡的道路。第三次实际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祥林嫂的惨死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首尾呼应,结构完善。小说始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又再一次写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联系。封建礼教正是通过祝福这样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残,以致于杀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时又正是鲁镇家家祝福之时。祝福的热闹正反衬了祥林嫂临终的孤寂凄凉。以“祝福为题更能揭露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画眼睛的艺术——祥林嫂的肖像描写
眼睛是心之窗。课文对祥林嫂进行了三次肖像描写,描写的重点是眼睛。通过她的眼睛,我们可以知道,她原本是勤劳善良,安分耐劳的,她饱受生活的惨重打击后,在人们对于她的苦难的鉴赏、恐吓、威逼之下,精神完全崩溃,极度悲哀与麻木。最后变成“眼睛间或一轮”的“活物”,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下,一步步被逼上了死亡的道路。、祥林嫂死亡之迷——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侦破
祥林嫂的婆婆、鲁四老爷、贺家大伯、柳妈和鲁镇的人,都有罪责。生活在祥林嫂身边的人们,谁也无意逼死祥林嫂,但确实是这些人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中国人世代奉行“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它毒害了所有的人,而就是这些人,又在不自觉的害别人,他们不约而同得织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吞噬着祥林嫂一类善良的、不幸的弱者。丁玲硕果这样的话:“祥林嫂是非死不幸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所以,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就是封建礼教。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
(文章的意蕴,是贯注在文章生命机体的精神能量,是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独特的审美发现和认识,是具有美学价值的思想和智慧的闪光。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思想和艺术个性呢?叶圣陶先生给我们作出了回答。叶老把语文阅读活动中对课文的鉴赏(审美实践)比作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起手来,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这部分的设计在于把课堂真正还个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己选择专题,主动去发现,去研究,在自主阅读与小组合作中不断生成新发现与新见解。)
四、拓展延伸、经典具有永久的可开掘力。《祝福》中的艺术焦点很多,请同学们“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课后自己确立专题去阅读,去发现,自主研究并写出阅读体悟。、根据《祝福》的内容,为祥林嫂写一篇小传。
(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努力摆脱从众的思维惰性,启发学生“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要站在书本之上,开拓崭新的个性视角,勤于探索,敏于发现,言人所不能言。这一设计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大有好处。)
第四篇:祝福教案 优秀
《祝福》教案(第一课时)
临高中学
王璐梦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了解小说的情节安排,理解倒叙的作用。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媒体平台: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中,我们跟随鲁迅先生到鲁镇一游,认识了一个苦人儿------孔乙己。“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怎么死的?饿死的,冻死的。这是因为他无法放下他读书人的架子,“好吃懒做,不会营生”。今天,我们再次跟随鲁迅先生,在《祝福》里重游鲁镇,结识另一个苦人儿-----祥林嫂。
二、解题
找学生对这个题目进行质疑
1、祝福是什么(多媒体展示)
鲁镇年终大典,地主和有钱人祭祀祈福
2、在这本应是喜气洋洋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事?
(祥林嫂死了)
生齐读课文15页第三段对祥林嫂死前的肖像描写,初步感知其悲惨命运(此处可考虑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三、整体感知
1、提问:祥林嫂死了,因“冻饿”而倒毙在祝福之夜,倒毙在风雪之中,倒毙在她辛劳了一生的鲁镇街头。面对她的横尸街头,我们不由得要问:“祥林嫂也像孔乙己一样‘好喝懒做,不会营生吗’?”
2、生自主阅读课文,合作讨论(思考此处要突出怎样的讨论方式)
(此环节的设计是要突出祥林嫂有价值的一面,引导学生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
明确:(1)初识人物:(34----36自然段
初到鲁镇这一情节)A、健康
“两颊还是红的”
“手脚都壮大”
B、能干勤劳
“整天的做,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扫尘、洗地。。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C、善良
“顺着眼”
(2)再识人物:(被迫改嫁,再到鲁镇的情节)
D、坚强
(此特点可引导学生对其他的情节作高度把握,如她被卖改嫁的反抗,夫死子亡,擦干眼泪等)
小结:从一心想跻身于长衫客行列的落魄的孔乙己,到《祝福》中捐门槛赎罪的祥林嫂,这是一个卑怯者的世界。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不应死。但是,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到了祥林嫂一生悲惨的命运。
3、明确小说故事情节(多媒体展示)
简单了解倒叙的作用
四、合作阅读,探究祥林嫂的死因
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是什么?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祥林嫂她勤劳善良能干,但是她却一再遭到命运对她狠狠地打击。对于她的种种不幸,我们本应掬一把同情的热泪,但是她周围的人对此如何表现?她本应有能力养活自己,却又冻死在祝福的年夜里,究竟是谁,害死了祥林嫂?
五、布置作业:
祥林嫂之死究竟是谁之过?
第五篇:优秀教案《祝福》
优秀教案《祝福》
《祝福》 【教学说明】
1、《祝福》写成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后收入小说集《彷徨》。它通过塑造一个勤劳、质朴、心地善良,又受尽侮辱与愚弄,最终被社会抛弃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祥林嫂,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反封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指导学生阅读鉴赏本篇小说,值得研究的艺术特色主要有:采用倒叙方式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通过肖像、言行来刻画人物,反映生活;在巧妙设置矛盾冲突中,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成功描写典型环境中,揭示造成主人公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3、根据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是:在对主人公悲惨遭遇的先后变化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本篇作品的主题思想。【教学设想】 1 目的: ①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进行新旧社会对比,激发学生热爱新中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热情和动力;②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③体会并理解本文采用倒叙方式、描写典型环境及合理安排矛盾冲突的作用。2 重点: 精当的环境描写和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3 难点: 【教学说明】3。4 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边读边思边议,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钻研;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5、教时: 三课时。【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课前阅读《单元知识和训练》,回答四个问题。① 什么是小说和小说的三要素?(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② 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主要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其中正面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③ 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环境即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它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安排的,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④ 补充思考,小说的种类主要有哪些?(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以及小小说和微型小说,按时间先后可分为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和当代小说,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历史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等。)
2、查阅整理作者的有关情况。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10月报9日在上海病逝,终年56岁。1898年到南京求学,接触了达尔文的进化论,1902年去日本留学,先在仙台学医,想走“科学救国”之路,后弃医从文,认识到“疗救愚弱国民"精神的重要,1909年回国,在杭州、绍兴等地任教,辛亥革命后,在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迂北京,并在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18年1月,参加改组后的《新青年》编委会,同年5月发表了《狂人日记》(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现代文学的基石),1921年发表《阿Q正传》(通过雇农阿Q这个典型,鞭挞了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精神奴役,彻底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发表了《孔乙己》《药》《祝福》等优秀短篇小说和大量投枪匕首式杂文(批判封建文化,宣传科学民主;支持爱国学生运动,揭露军阀政府罪行;批判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后因蒋介石叛变革命,残酷的社会现实让他彻底扬弃了进化论思想。其前期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和《彷徨》(1926年),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等,这些作品彻底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民主主义者的特色。1927年10月到上海定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0年组织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粉碎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判形形色色的反动文学流派,培养青年作家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其后期撰写的杂文结集有:《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这些作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分析各种问题,表现出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的特色。鲁迅一生著、译近千万字,是中国文学史一笔巨大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解放后,出版了《鲁迅全集》二十卷,《鲁迅书信集》和《鲁迅日记》各两卷,先后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3、熟悉课文,掌握文中有关字词和文下注解。第一课时:
一、要点:
1、简介《祝福》的创作背景。
2、明确小说的情节结构。
3、分析倒叙方式的作用。
4、研读“序幕”部分。
二、步骤:
1、简介《祝福》的创作背景。1919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但它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整个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动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仍然紧紧地桎梏着广大人民,妇女受害尤为深重。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响亮地提出了“反对封建主义”和“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但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仍然顽固地统治着中国,尤其是在旧中国农村,广大妇女处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最贫困,地位最低下,“四大绳索”(即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紧紧地套在中国妇女的脖子上,“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工)从灵魂深处严格地束缚着妇女的自由。因此,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为思想解放和社会解放的一个重要内容。《祝福》正是通过祥林嫂这个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吃人的本质。
2、明确小说的情节结构。2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3 概括各段内容,点拨讨论后列出全文提纲。情 节 内 容 时 间 序 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环境背景)结 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倒 开 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三个半月 五 发 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两年 叙 高 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约两年 年 尾 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升华主题)
3、分析倒叙的作用,思考三个问题。2 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用了倒叙手法。)4 文中哪一句承上启下,显示出倒叙向顺序的转变?(文章的第33节“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5 本文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6 从情节安排看,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一开 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促使读者追根溯源;第二,从剧情发展看,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激起读者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三,从矛盾关系看,祥林嫂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并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两人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题。)
4、研读“序幕”部分,思考两个方面四个问题。
1、有关环境描写:
2、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繁忙的气氛,象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等,都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既写得形象具体、层次分明,又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2 哪些语句带有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课文中用“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天色愈阴暗了”,“梅花大的雪花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尤其象“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这句话,既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插入部分更加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穷人无福可言,无福可祝。以上这些环境描写,不但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而且深刻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2 有关鲁四老爷。3 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刻画鲁死老爷的?(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点拨归纳。)直接介绍:身份“讲理学的老监生”(封建思想)思想“大骂新党”(顽固守旧)间接描写:对联“一边已经脱落„„”(懒散)“事理通达心气平和”(虚伪)书籍 凌乱残缺(不学无术装点门面)内容(宣传封建礼教思想)3 从中可以看到鲁四老爷是怎样一个人?(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政治上,他不但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而且还极力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思想上,他反动、落后,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人上,他自私、伪善,轻视厌恶祥林嫂是个寡妇,冷酷打击丧夫失子的祥林嫂“败坏风俗、不干不净”,无情摧残祥林嫂,祝福时“不让沾手”,死后还骂她是“谬种”。由此可见,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重要人物。)
5、学生齐声朗读这两节后,布置作业。1 “思考和练习”三。② “思考和练习”一。③ 划出文中描写祥林嫂肖像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第二课时:
一、要点: 1 检查作业(肖像描写)。2 研读祥林嫂初到鲁镇部分。3 研读祥林嫂被卖改嫁部分。4 研读祥林嫂再到鲁镇部分。5 完成“思考和练习”
二、五。
二、步骤:
1、检查作业,找出文中三次有关祥林嫂肖像描写的语句。情节 肖像 眼睛 用 物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 顺着眼。开端 裙,蓝夹袄,月白背 初到鲁镇 心,脸色青黄,但两 颊还是红的。模样还 周正,手脚都壮大。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 顺着眼,眼 高潮 乌裙,蓝夹袄,月白 角上带些泪 再到鲁镇 背心,脸色青黄,只 痕,眼光也 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 没有先前那 血色。样精神了。头发已经全白,脸上 瞪着眼睛,竹篮,破碗,结局 瘦削不堪,黄中带黑,只有眼珠间 拄着一支比 沦为乞丐 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 一轮,还可 她更长的竹 色,仿佛是木刻的。以表示她是 竿,下端开 一个活物。裂。
2、研读祥林嫂初到鲁镇部分,解决三个问题。
3、祥林嫂初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讨论归纳:肖像、眼睛描写,体现了祥林嫂年轻、新寡、勤劳、朴实,又善良温顺的特点;动作行为描写“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体现了祥林嫂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一面;后来的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也白胖了”,这不但表现了她的要求极低,而且也反衬出她以前在婆婆家的非人遭遇。)
4、鲁四老爷对雇佣祥林嫂最初是什么态度?祥林嫂被抢走时,他又是如何反应的?(讨论归纳:鲁四老爷“皱了皱眉”,说明他“讨厌祥林嫂是一个寡妇”。当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时候,他又“皱一皱眉”说“这不好”,表示他对祥林嫂出逃的反感,没有一点同情心。当大家分头“寻淘箩”时,他却“踱出门外”,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有力地表现了鲁四老爷的冷酷与无情。“寻淘箩”很有讽刺意味,说明大家寻的是淘箩而不是人。)
5、祥林嫂被抢走以后,鲁四老爷连说了两次“可恶”和“然而”,是什么意思?(讨论归纳: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鲁四老爷连说的两次“可恶”和“然而”,没有丝毫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是就祥林嫂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的些许麻烦而言;“然而”语意上予以转折,后面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生,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这就表明他还是肯定了祥林嫂婆婆“抢”的行为,也有力地揭露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体面。“然而”则体现了鲁四老爷这么一种意思:要找到象祥林嫂这样“食物不论,力气不惜,比勤快男人还勤快”的廉价劳动力是不容易的,这就从另一侧面反映了鲁四老爷剥削阶级的本质。)6 研读祥林嫂被卖改嫁部分,解决四个问题。① 默读思考,为什么只有四婶还提起祥林嫂?(讨论归纳有四点:一是祥林嫂似乎早已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体现人们之间的隔膜深厚和漠不关心。二是“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四婶还提起她,也仅仅因为再也雇不到像她那样不懒不馋、勤快能干的佣人了。三是为了承上启下,使行文自然过渡。四是为后文再次收留祥林嫂埋下伏笔。)② 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了什么?(讨论归纳有两点:一是祥林嫂婆婆违背祥林嫂个人意愿,强迫她改嫁,说明了劳动妇女在旧社会里没有应有的地位,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利,死了丈夫得不到同情,还得受制于婆婆的高压,“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二是强迫祥林嫂改嫁不说,还把她当作商品卖了80吊钱,除用来换取另一个儿媳妇外,还大捞了一把。)2 祥林嫂闹得“真出格”又反应了什么?(讨论归纳:祥林嫂闹得“真出格”,并不是“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极大讽刺,而是出于她的本能反抗,她要摆脱非人的折磨,她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像她前面的出逃,特别是这次闹婚,本身就是她自发的反抗精神在跟封建压迫的撞击中迸射出来的耀眼的火花。但是,在强大的封建势力的重压之下,她的反抗显得是那样的软弱无力,直到最后仍然逃脱不了任人摆布、任人宰割的厄运。)④ 这部分的结果怎样?(讨论归纳:这部分的结果作者着墨并不多,只是简单交代祥林嫂最终嫁给了勤劳朴实的猎户贺老六,他们不但相互产生了感情,并且还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阿毛,用课文中四嫂的话来说就是“她真是交了好运了”。这一段生活虽然比较短暂,但在祥林嫂看来,贺老六和阿毛一直是她的至亲至爱,和以前的痛苦经历相比,这最令她难以忘怀。可以说,丈夫和孩子不但是她生命的全部,而且是她生活下去的唯一精神支柱。读到这里,我们往往会松一口气,但是,祥林嫂的命运究竟如何?我们还要继续研读下文。)7 研读祥林嫂再到鲁镇部分,思考八个问题。① 速读该部分内容,概括主要情节。(明确: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做女佣;祥林嫂的痛苦悲伤成了人们咀嚼品味和取消的材料;柳妈的恐吓和祥林嫂捐门槛;祥林嫂因捐门槛后仍得不到解脱而完全绝望,最后被赶走沦为乞丐。)② 祥林嫂再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明确:肖象变化描写见前表所示。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两颊和眼睛上,这正说明了祥林嫂精神上受到的巨大刺激而显得极度悲伤。这种白描手法的对比运用,有力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③ 四婶是在什么情况下再次雇佣祥林嫂的?祥林嫂再来鲁镇做工,鲁四老爷的态度怎样(划出描写的语句)?
(明确:四婶再次雇佣祥林嫂的情况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卫老婆子絮絮叨叨的解释,一是祥林嫂深情诉说阿毛的惨死。课文中写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态度,主要用了“虽然----但是----否则----”的复句形式,反映他的“同情”是虚假的,维护封建礼 教,坐实祥林嫂的“罪名”才是真意。而祭祀时不让祥林嫂沾手,正是鲁四老爷和四婶对祥林嫂的最直接的打击。)④ 先组织学生有表情朗读“四叔家里最大的事件是祭祀----一听就感到烦厌得头痛”几节,体会四婶阻止祥林嫂参与祭祀说话时的慌乱神情和祥林嫂讲阿毛故事时的悲哀神情,进一步认识这两件事对祥林嫂极大的精神刺激。然后结合“思考和练习”六讨论,原本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要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如何?
(讨论归纳:反复讲阿毛的故事,是因为祥林嫂心中非常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但是,人们却很少给她同情和怜悯,不但鲁四老爷不让她干祭祀的活,而且镇上的人们也很快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的苦痛作为咀嚼体味和取笑的材料。这些,都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人们之间相互隔膜又麻木不仁,祥林嫂根本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应有的权利,还要忍受来自各方面的巨大的精神压力。)⑤ 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祥林嫂是如何面对包括柳妈在内的人们的嘲弄和讪笑的?(讨论归纳:首先,不能把柳妈看成是帮助鲁四老爷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因为柳妈和祥林嫂一样同时旧社会的受害者,她虽然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在年节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同时,她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相信天堂、地狱之类的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其次,柳妈以真诚的善意表示了她对祥林嫂的关心和同情,但她却以错误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良方”,结果适得其反,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本来就极度虚弱的祥林嫂推向了更加恐怖的深渊。由此可见,柳妈正是一个因关心和同情祥林嫂而又给祥林嫂增加巨大痛苦的一个典型,这就更突出了悲剧之悲。再次,面对人们的嘲弄和讪笑,祥林嫂“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表面看,他似乎只是默默地忍受着,而心灵深处却不断地翻腾,也进行着极为激烈的思想斗争,那就是早一天“赎罪”,早一天捐门槛。)⑥ 祥林嫂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代价捐门槛?捐门槛后祥林嫂有哪些变化?(讨论归纳:祥林嫂用近一年的工钱换回12元鹰洋去捐门槛,这是她又一次挣扎和反抗,充分体现了祥林嫂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地位的最起码的要求。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祥林嫂“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她总以为从此以后自己就可以摆脱厄运的纠缠了。)⑦ 学生朗读“冬至的祭祖时节,----那我可不知道”几节。思考,使祥林嫂陷入绝望境地的致命打击是什么?接着祥林嫂发生了什么变化(划出描写的语 句)?(讨论归纳:祥林嫂捐了门槛以后,自以为已经“赎了罪”,还特地告诉了四婶。但冬至祭祖时,四婶一声断喝“你放着吧,祥林嫂!”,使她受到致命打击。接着,她立即缩手、变色、失神,“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 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如此种种,写出了祥林嫂陷入绝望境地之后精神上的巨大变化,也显示了她心灵深处所遭受到的巨大创伤。最后,终因不能再充当可供地主阶级驱使的劳动工具,而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出门外,沦为真正的乞丐。)⑧ 根据祥林嫂的这些变化,进一步分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明确: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旧中国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以婆婆大伯为代表的家庭势力,以鲁镇人们构成的社会环境,以阴曹地府为体现的封建迷信,无不一步又一步地把可怜的祥林嫂推向生命的绝境。可以说,黑暗的旧社会使她不能守节,而落后的旧思想又使她不能不守节,正是野蛮吃人、无情残酷的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8 布置作业: ① 完成“思考和练习”
二、五。② 思考小说取名为《祝福》的深刻含义。第三课时: 1 要点: 2 研读“尾声”部分。3 讨论小说取名为《祝福》的原因。3、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4、归纳祥林嫂等几个人物形象。
5、替祥林嫂算笔“经济帐”。
6、处理剩余的“思考与练习”。
二、步骤: 1 研读“尾声”部分。
思考:作者在“尾声”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色?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作用?揭示了怎样的思想主题?
(①、这一段景物描写是小说结尾,主要写了四叔家“祝福”的景象和“我”的感受,内容由回想转入了现实。②、写法上,该节主要采用了以“虚”写感受、以“实”写祝福相结合,以祥林嫂寂然死去的惨象、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相对照的方法。③、结构安排上,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而该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既渲染了热烈的环境气氛,又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完善。④、最后一段虽短,但它再一次深化了主题,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吃人的本质。)
2、讨论小说取名为《祝福》的原因。
思考:结合“思考和练习”四,回答这个问题。
(①、作品中不下三次都具体写到了“祝福”的情况,第一次在“序幕”部分,写到了鲁镇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第二次在“高潮”即祥林嫂再到鲁镇部分,写到了鲁四老爷家祝福的基本情况;第三次在“尾声”部分,通过“我”的感受来写祝福景象。②、小说以 《祝福》为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二是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是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到读者面前,形成强烈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三是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们无福可言,无福可祝,而祥林嫂正是因这祝福而被逼上绝境的,进一步揭露封建词素的愚昧与落后。)
3、回顾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
①、采用倒叙,前后照应,结构谨严。②、精当的环境描写。③、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白描。“画眼睛”是《祝福》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是怎样做起小说来的〉)《祝福》紧紧围绕人物性格的发展,三次着重描写了祥林嫂的眼睛,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这对于增强小说的感染力和强有力的表达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回顾归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① 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摧残的人物,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曾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祥林嫂的反抗是自发的,它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总之,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的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对旧中国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深蒂固的统治。4 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为人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他是造成祥林嫂惨死的重要人物。3 “我”: “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一方面,“我”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厌恶封建礼俗,憎恨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但在封建势力面前又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另一方面,“我”有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来的,“我”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
5、替祥林嫂算笔“经济帐”。思考: 祥林嫂在鲁家一共挣了多少钱?这些钱去向何处?祥林嫂被她婆婆卖了多少钱?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 祥林嫂在鲁家一共挣了13750文钱,其中第一次挣了1750文,全部被婆婆拿走;第二次共挣了12000文,又全部捐了门槛。另外,她又被迫改嫁,被婆婆卖了80000文,除去为小叔子娶亲费用外,还剩10000多。由此可见,祥林嫂不仅深受婆婆的残酷剥削,毫无人身自由,还表现出极端愚昧,这是长期一来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人民的毒害的结果。小说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6、处理剩余的“思考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