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波斯市场教案
波斯市场教案
苏溪三小
卢俊强
【教材分析】
《波斯市场》是英国作曲家凯特尔贝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管弦乐小品,它描绘了一位美丽端庄的公主在侍从的簇拥下经过波斯市场的所见所闻,通过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波斯集市繁华喧闹,五彩缤纷的景象。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使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鉴赏力;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自信表现和相互合作,加深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熟悉乐曲,能指出乐曲中各乐段所表现的情景。2.听辨音色,能说出各段音乐中的主奏乐器。
4.能为不同的主题音乐,选择适当的乐器伴奏,创编合适的动作表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TFboys的《波斯猫》进教室。
二、分段欣赏管弦乐《波斯市场》。
1.聆听主题2(乞丐的歌),知道《波斯猫》和这一主题的联系。演唱形式?(男生合唱)演唱主题2。
揭题:介绍《波斯市场》波斯的地理位置,风俗文化。简单了解作曲家。
2.聆听主题1(骆驼商队),想象描绘的场景? 主奏乐器?(短笛)加串铃伴奏,双手拍腿律动。
3.聆听主题3(美丽的公主)想象描绘的场景? 主奏乐器?(大提琴 单簧管 竖琴)用适当的动作模仿公主。
4.聆听主题4/5(魔法师和玩蛇人)想象描绘的场景?
主奏乐器(短笛 单簧管 双簧管)
加铃鼓伴奏,模仿魔法师和耍蛇人。5.聆听主题6(酋长巡视)想象描绘的场景?
主奏乐器(圆号 大号 长号)
模仿酋长巡视。
6.聆听主题 7(乞丐再现)8(公主回宫)9(骆驼商队离开)
三、完整聆听,听出音乐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和再现主题。1→2→3→4/5→6→2→3→1→3(尾声)。
再现主题:主题 7(乞丐再现)8(公主回宫)9(骆驼商队离开)
老师随着乐曲的进行,提示各段的描写内容,用合适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乐曲。(1)A段:骆驼商队来到市场,由短笛吹出旋律,音乐由弱到强,代表骆驼商队越来越近。
(2)B段:乞丐在市场里乞讨,由男声合唱,不断反复唱着「慈悲啊!阿拉的神!」
(3)C段:美丽的公主来到市场,音乐转为舒缓柔美,由竖琴伴奏,大提琴和单簧管奏出旋律。
(4)D段:魔术师的表演,由短笛奏出。随后,由木管乐器吹出玩蛇者吹笛弄蛇的主题。
(5)E段:酋长的列队经过市场,由雄壮的铜管乐器齐奏。(6)再度听到乞丐的乞讨声。
(7)公主的旋律再度出现,代表公主要离开市场了。
(8)骆驼商队也渐渐远离,声音由强渐渐地转弱,依稀可听见公主的主题,代表远远地望见公主的身影。最后骆驼商队的旋律也越来越弱,队伍渐行渐远。
四、拓展: 播放视频,请同学们在不同主题出现时,进一步感受乐曲,认识主奏乐器,记住其音色。
五、课堂小结:
热爱古典音乐,从古典音乐中汲取营养,古典也流行。课后搜集从古典音乐中改编的流行歌曲。
第二篇:波斯简介
波斯简介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历史的一部分。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帝国。全盛时期领土东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从公元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欧洲人一直使用波斯来称呼这个地区和位于这一地区的古代君主制国家。而波斯人则从依兰沙赫尔时期起开始称呼自己的古代君主制国家为埃兰沙赫尔,意为“中古雅利安人帝国”。在中文里,“波斯”被用于描述1935年之前的事,或该民族从古就有的事物,如波斯语和波斯地毯。现代政治、经济等事物则用“伊朗”一词。在波斯,历史上有多个帝国先后建立、兴盛、和衰亡。
一、教学背景分析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将是无源之水。现代音乐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强调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长期以来,音乐课学生在教师的聆听,模唱,跟唱教学模式下对音乐的感悟滞缓,对音乐的理解缺乏创新,对音乐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淡薄,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那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无从谈起。教学中我试图构建感受----体验----表现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要素、各表现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提高其音乐文化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二、教学内容分析
《波斯市场》是英国作曲家凯特尔贝的一首具代表性的管弦轻音乐,是一首描绘性极强的管弦小品。它描绘了一位美丽端庄的公主在侍从的簇拥下经过波斯市场的所见所闻,透过音乐形象的表现波斯集市繁华喧闹,五彩缤纷的景象。其中五个音乐主题鲜明,清晰,通俗易懂。
该课时为自选教材。之所以选择《波斯市场》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SHE演唱的《波斯猫》,却不知道《波斯猫》其实正是《波斯市场》中乞丐的主题,流行音乐中抄袭的现象愈演愈烈,尊重作者,尊重原创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三、课堂设计依据及观点分析
1、设疑激情,问题是探究的起点,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初听乐曲和《波斯猫》有几分相似,这已经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但很快有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两首音乐有所不同,到底有何不同,到底是何乐曲?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兴奋中枢,激起他们探知的欲望。
2、分析探讨,用心感受音乐。乐曲中五个音乐形象分别为骆驼商队,公主,乞丐,玩杂耍的人,官员。每个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波斯猫》到底沿用了哪些音乐形象呢?学生必须用心聆听,感受,分析讨论,根据音乐形象特点通过旋律的试唱,才能分辨。
3、实践与创造表现。无论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学生离开了演唱、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因此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本节课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这里指的创造是非专业意义上的音乐创作,旨在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通过对五个音乐形象的特点把握,在主动参与中分五组随音乐表演能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更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四、学生特点及知识状态分析。
初二阶段的学生试图摆脱大人的约束却又不能完全自立,他们喜欢柔情蜜意的流行音乐,求知欲好奇心强烈,对问题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迅速,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五、课堂发展目标阐述
1、能学会用音乐的语言分辨《波斯猫》与《波斯市场》。了解两首音乐的渊源关系。
1、简单了解曲作家凯特尔贝。感受波斯的异国音乐风格,乐于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体验参与的乐趣。
六、课堂实录片段
教师:我们刚才分别熟悉了五个音乐形象的主旋律,那接下来老师把乐曲完整地播放一遍。我们请五组同学来扮演这五个音乐形象。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简单的道具,铃铛,纱巾,破烂的碗。
学生举手后自由组合。宋晓枫带领演员们分析讨论表演的动作。(音乐播放)
教师:老师这还有几件打击乐器,需要在骆驼商队和玩杂耍的人出现时配合,哪些同学来试试?
学生举手后领着乐器练习。
教师:经过几分钟的演练我们的表演该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老师开始吧。(音乐播放)
教师:仔细听,谁出现了?李北在前面拿着铃铛带路,两个同学前后抱着腰弓着身子进来,乐器也跟着敲起了XXXXX|XXXXX||(骆驼商队)
教师:音乐变了,谁来了?林欢蹒跚着弓着身子,拿着碗,突然一个踉跄他摔倒了,碗滚了很远。他吃力地想站起来,无奈中他伸出颤抖的手,却怎么也够不着。
同学中有人鼓起了掌。(乞丐)
教师:优美的音乐响起,该是谁了?林晨露拿着纱巾走来了,一副茫然的样子。学生:快跳舞。
林晨露思考了几秒钟,拿着纱巾左右舞动了几下,提着裙子鞠个躬下了。(公主)
教师:好,音乐又切换了,该谁了?
柳林很豪爽地走上来,来了两个筋斗,底下掌声喝彩声不断。(玩杂耍的人)
教师:太精彩了,不过不要光顾观看,听听还有谁该出现了?
宋晓枫耀武扬威地走上来,同学们被他的威力震慑了安静地看着他。
七、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课教师引领着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自主学习),情感沟通的空间(合作学习),亲身实践表现的空间(研究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热情,真正感受音乐的美,净化心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表演的毕竟是部分同学,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表演展现出来了,其他的同学是否也理解呢?理解是否存在差异?
2、乞丐和玩杂耍的扮演者可谓十分精彩,可公主的扮演者林晨露却很慌乱,抒情优美的音乐让她不知所措。
八、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
对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领悟地更深刻。音乐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脱离了演唱,欣赏,表演就无法获得直接经验,情感的体验与领悟是对美的领悟。学生的表演建立在自信与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自信来自无数次成功的积累,经验来自于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模仿。面向全体学生,多为学生搭建表现的平台,张扬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现自我,在表现中获得知识与乐趣。热爱音乐带给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养成积极乐观的,宽容的生活态度才是我们的目标。过承珊老师的课,就像一位母亲和孩子聊天一样,娓娓道来……孩子们愿意听,我们更愿意听,这样的课,朴实、扎实。
在听课前,我看了过老师的教案,第一感觉,课题陌生。这首管弦乐《波斯市场》是六年级新教材中的一课,曲子描绘的是一位美丽的波斯公主,在侍从的簇拥下经过波斯集市的所见所闻,曲子分为八段,可见,曲子很长。每一次让孩子们欣赏管弦乐,大部分孩子是喜欢的,因为有故事、有情节,可以聆听各种乐器表现不同的情景,但对于上课老师来说,是一种磨练,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反复聆听曲子,过老师让孩子们多次聆听、多形式聆听、对比聆听、深入聆听主题音乐,感受管弦乐丰富的表现力,体验乐曲所表现的浓郁的地域风格。
音乐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听为主要手段,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一个引导者,因此设计有效的提问在整个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过老师引领孩子们聆听骆驼商队的时候,问:仔细聆听,首先出场的是什么人物?你是怎样从音乐中听出来的?你感受到骆驼商队是怎样走来的?(欢快)运用什么乐器表现骆驼商队的?。过老师的提问抓住欣赏乐曲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提出的问题按知识点的难易级差递升,体现一定的坡度和有序性。让学生在品尝成功的喜悦后,马上又有新的尝试在等待着他,以感悟音乐为核心,让学生真正感悟到音乐的本质,将感性认识和理性知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欣赏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其组成部分的课堂提问,理应为它添彩增色,教师如何从提问入手,设计出有效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对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尤为重要。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能让学生省时、高效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积累音乐、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而在音乐欣赏学习中,我坚信教师的提问技巧将对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促进学生欣赏能力的发展、美化音乐课堂的色彩将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能力指标
1-1-1探索与表现──尝试各种媒体,唤起丰富的想象力,以从事视觉、听觉、动觉的艺术活动,感受创作的喜乐与满足。
1-1-2探索与表现──运用视觉、听觉、动觉的艺术创作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1-1-4探索与表现──正确、安全、有效的使用工具或道具,从事艺术创作及展演活动。2-1-6审美与理解──体验各种色彩、图像、声音、姿态、表情动作的美感,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2-1-8审美与理解──欣赏生活周遭与不同族群之艺术创作,感受多样文化的特质,并尊重艺术创作者的表达方式。
3-1-10实践与应用──养成观赏艺术活动或展演时应有的秩序与态度。教学目标 1.欣赏克特比的「波斯市场」。2.能认识「波斯市场」的故事。
3.能熟悉乐曲,并能指出曲子中各乐段所代表的主题及情境。4.能说出对于乐曲中各个主题的观感。5.能说出音乐中出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
6.能针对不同的主题音乐,配上不同的节奏乐器或动作。7.能运用网络搜寻出结合古典音乐素材创作的流行音乐。
教学活动流程
一引起动机
1.老师播放S.H.E 所演唱的「波斯猫」这首曲子。
2.老师问同学有没有听过? 知不知道这首流行歌曲有些乐段是出自于「波斯市场」这首曲子。二发展活动
(一)播放「波斯市场」动画欣赏
1.介绍作曲家克特比,是一位英国作曲家,擅长创作东方情调的描写音乐,故事主题、情境鲜明。
2.老师依乐曲出现的主题,述说各段的故事大纲。
(二)播放管弦乐团的演奏,老师随着乐曲的进行,提示各段的描写内容。
(1)A段:骆驼商队来到市场,由短笛吹出旋律,音乐声愈来愈大声,代表骆驼商队愈来愈近。(2)B段:乞丐在市场里乞讨,由男声合唱,不断反复唱着「慈悲啊!阿拉的神!」
(3)C段:美丽的公主来到市场,音乐转为舒缓柔美,由竖琴伴奏,大提琴和单簧管奏出旋律。(4)D段:魔术师的表演,由短笛奏出。随后,由木管乐器吹出玩蛇者吹笛弄蛇的主题。(5)E段:酋长的行列经过市场,由雄壮的铜管乐器齐奏。(6)再度听到乞丐的乞讨声,但在前半段就终止了。(7)公主的旋律再度出现,代表公主要离开市场了。
(8)骆驼商队也渐渐远离,声音由强渐渐地转弱,依稀可听见公主的主题,代表远远地望见公主的身影。最后骆驼商队的旋律也愈来愈弱,队伍愈行愈远。三综合活动
1.请学生发表对于乐曲中各个主题的观感。
2.询问学生「波斯市场」那几段音乐的旋律曾出现在「波斯猫」这首歌中。
3.老师解说「波斯市场」的A段音乐出现在「波斯猫」的前奏及间奏中,而B段音乐则可于副歌中听到其旋律。
4.回家作业:请同学回家想想看或找找网络数据,下节课我们将讨论还有没有别首流行乐也曾利用我们熟悉的旋律来创作的。
<第一节课完>
第二节课
一、准备活动
1.请同学发表有没有找到别首歌曲也曾运用我们熟悉的曲子来创作的。
2.播放孙燕姿的「天黑黑」,讲解歌曲中出现了台湾民谣「天黑黑」的旋律,使人对这首曲子印象深刻。
二、发展活动
1.老师播放「波斯市场」的音乐,请同学于不同的主题出现时,依序比出「A B C D E B C A」的英文字母,并写出各主题分别是由何种乐器演奏。2.请同学发表各个主题分别使用的主要乐器。
3.播放「角色和乐器的对照」之教学影片,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答案。4.将同学分为五组,分别负责五个不同的主题。(1)A组同学利用铃鼓打出A段主题的节奏。(2)B组同学则用木鱼及响板敲出顽固节奏。
(3)C组同学则模仿公主优雅的姿态,双手如波浪般舞动。
(4)D组同学听到魔术师的乐段,双手拍膝;玩蛇者主题出现时,则模仿玩蛇人吹笛的动作。
(5)E组同学做出酋长巡行的行进动作。
5.再次播放乐曲,请各组同学在不同主题出现时,做出相应对的乐器演奏或肢体动作。
三、综合活动
请同学发表最喜欢那一组的表演并说明原因。
奥尔夫音乐故事宝盒三的课程已进行完毕,今天以音乐赏析做收尾,家长可以一起参加。
一首著名的《波斯市场》,如果不是老师一步步图文并茂+手舞足蹈的引导,恐怕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是一幅这般繁华喧闹、五彩缤纷的生动场景!原来在热闹的波斯市场,有着这么几个角色:威武出行的国王、迷人的公主和王子(这王子估计是老师为了配合小伙子们的表演而设计的)、庞大的骆驼商队、魔术师、吹蛇人和乞丐,每个角色的服饰、交通工具都有鲜明的特点,都有配合的舞蹈表现和使用道具,通过不同的乐器、旋律和节奏呈现面前。先是骆驼商队伴着铃音由远而近翻过四座山坡来到市场;再是可怜的乞丐向路人乞讨;然后优雅的公主(王子)戴着面纱(宝剑)翩翩而至;俏皮活泼的魔术师自豪的向众人展示他的才艺;吹蛇人颇具波斯风情的舞曲让小蛇欢快起舞;这时列兵簇拥的国王出场了,众人跪拜并且要纷纷退下;先是乞丐感谢好心人的施舍;再是公主依依不舍的准备回宫;骆驼商队整装离开,越走越远;公主一步一回头的终于走远了,越来越静;此时,一声响亮的合奏,集市结束,魔术师全都变没了!
小朋友们表演的乞丐最为整齐壮观,一个个仰天祈祷、俯首感恩,看起来虔诚的不得了!另外跟随吹蛇人指令欢快起舞的小蛇也最是小朋友们的强项!
音乐以这样一种形式让儿童乐在其中,真是很让人折服。只可惜逗志不在此,对手之舞的课程都没兴趣,更别提真正的弹钢琴了!希望逗将来能以其他形式沉醉于音乐中,起码在喜怒哀乐的时候能有音乐陪伴!
第三篇:《波斯市场》教学反思(哈尔滨市实验学校 宋宁宁)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波斯市场》教学反思
哈尔滨市实验学校 宋宁宁
2016年10月28日,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忘而又宝贵的经历。市教研员卢琳老师、郑艳华老师及音乐学科工作室成员齐洪涛老师到哈尔滨市实验学校听评了我与六年级学生合作的音乐欣赏课《波斯市场》。
一、挖掘音乐 梳理思路
“挖掘”这个词时常萦绕耳畔,孙冠英老师和我说要学会“挖掘”音乐。然而年轻的我却不懂到底该怎样去“挖掘”,什么程度才是真正的“挖掘”。刚刚听到音乐后的我只能简单的了解乐曲的情绪、速度,无法抓住音乐的特点,更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该怎样设计教学环节。孙老师建议我多听音乐,在两周的时间内手机记录聆听《波斯市场》的次数为97次,电脑播放记录虽没有留下数据,相信总次数加在一起也过百次了。每天带上耳机一遍遍反复聆听,值周时聆听、走路聆听、睡觉时聆听,随口不停的哼唱《波斯市场》的旋律,不论哪个形象,我能立刻哼唱它的主题旋律。这首管弦乐就像我的“灵魂”一样深深地伴随着我。
《波斯市场》这首管弦乐中共出现公主、乞丐、魔法师、舞蛇人、酋长和骆驼商队六个音乐形象,整首管弦乐由公主贯穿全曲。铃铛由远及近的声音表现骆驼商队的到来;大提琴的音色表现了高贵典雅的公主;魔法师的旋律非常有特点,在每句句尾都重复着“XX X”节奏;舞蛇人的音乐让我们感受蛇的身体在盘绕着;铜管乐表现了威严的酋长。无论是速度、节奏、还是乐器的音色,每个音乐形象都因为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的更加鲜明、灵动。
这节课的教案反复修改、梳理共11次,在不同的班级试讲6次,调讲N次。每次上课后都进行及时的自我反思、总结和组内研讨,在这期间我也养成了录音的好习惯,这样既可以避免现场记录的遗漏,又方便回家后进行再次整理。在一次次修改、调整后,最终呈现了一堂流畅、完整的公开课。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备课过程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二、优中取优 砥砺前行
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日趋成熟,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在音乐课上不爱唱歌,不爱参与音乐活动。而在这堂《波斯市场》中,他们热情高涨。聆听时,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表演时,他们能抓住每个音乐形象的特点进行创编!课后孩子们围着我说:“宁宁老师,这节课真有趣!”这对年轻的我是多么大的鼓励与支持!
(一)落实学科素养
本节课中落实了音乐学科素养中的“全球视野”和“创新意识”。从国外经典作品《波斯市场》到根据此作品改编的中国流行歌曲《波斯猫》,学生们欣赏经典、了解经典、充分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同时我也激励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孩子们今后可以尝试着去创造经典!
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音乐形象的要素与特点,进行创编表演。我根据每个音乐形象的特点精心地准备了教具。创编表演时,孩子们拿着串铃模拟骆驼商队由远及近的到来;美丽的公主带着头纱合着音乐缓缓走过市场;学生们好似真的置身波斯市场里,他们用铿锵有力的声音乞讨着;酋长手持权杖在音乐的映衬下威武的出现了;看,这是我扮演的舞蛇人,学生扮演舞动身躯的蛇;
还有那变幻莫测的魔法师,他有一顶魔法帽和一副扑克牌,孩子能准确抓住魔法师旋律中每句句尾XX X的节奏,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形象!六年级的音乐课上,孩子们一反常态地“活(火)起来”、“动起来”啦!
(二)发挥个人素养
《波斯市场》以公主的主题旋律为主线,贯穿全曲。我发挥个人的声乐优势,用美声唱法移高八度演唱。从学生们羡慕的眼神和掌声中表达了他们对我专业的认可,加深了对公主旋律的记忆,他们都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一起哼唱着......三、匡救弥缝 补过饰非
对于年轻的我而言,最后所呈现的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足,我还需要继续完善自我,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手段。
(一)引导语言不到位 1.提示语
由于我的提示语言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准确分辨骆驼商队和酋长的音乐形象。学生创编表演环节时,还有的个别学生不能完全抓住音乐特点进表演。在今后课堂中我要做到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及时进行指导。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与特点进行聆听与表演。
2.评价语
关注学生不够,不能对学生课堂生成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今后,我会多与学生沟通,课后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多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自身内涵,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单一化。
(二)个人素养需提升
学生演唱“乞丐悲歌”时,我用电子琴进行的伴奏,旋律不够清晰。平时还需继续练习键盘,和同组老师取长补短,提升个人素养。“气息是歌唱的灵魂”,今后我会继续练习气息,提高自己的声乐专长。
通过观看上课录像,我发现自己的肢体语言不够自然、协调。肢体语言对音乐老师是非常重要的,以后我要经常对着镜子练习肢体动作,增强肢体的协调性。
我的音乐教师生涯才刚刚开始,能有这样的机会学习、成长是我莫大的幸运。为了做更好的自己,我将心怀感恩,不负众望,继续前行!
个人简介:
宋宁宁,女,24岁。2016年6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公费师范生),特长为美声。8月到哈尔滨市实验学校工作,担任音乐教师。教学经历:
1.执教的《闪烁的小星星》获得哈尔滨市2017年中小学音乐科学第四届“烛光杯”录像课评比活动一等奖;
2.教学反思《波斯市场》获得哈尔滨市2017年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反思评比一等奖; 3.论文《小学音乐课节奏训练的内容与方法探究——以人音版教材为依据》在黑龙江省教育学会第34次教育科研成果评审中获二等奖;
4.被评为2016-2017学下学期哈尔滨市实验学校“经纬中华情课程”优秀讲师;
5.课程《川剧变脸》在2016——2017学哈尔滨市实验学校经纬中华情课程中被评为优秀展示课。
第四篇:两河流域与波斯建筑教案
电子教案
第 4 周第 1 次课 总第 3 次课
课题: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建筑
教学目标:
1、理解两河流域、波斯历史文化背景对当地建筑特点产生的影响。
2、了解并学会比较萨尔贡王宫和波斯波利斯宫的特点。
3、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等手法剖析代表建筑物的深层文化原因。
教学重点:
1、萨尔贡王宫的装饰特点及波斯波利斯王宫的建筑特色。
2、两河流域、波斯历史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教学难点:
1、从两河流域及波斯的文化背景分析,进而理解其建筑物蕴含的文化气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笔记本、笔 教学方法:
讲述法、分析比较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古埃及的建筑,古埃及曾经创造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其建筑深深打上了那个时期文明的烙印,并留下了光耀千古的金字塔和神庙建筑遗迹。今天我们将学习两河流域与波斯的建筑。
与古埃及相同的是,这个地区几乎与古埃及的文明同时进行,并发展成了其璀璨的文明,对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两河流域被《圣经》称之为圣地,其伊甸园传说就位于此地。
提问:两河流域指的是哪两河流域? 【新授】
一、两河流域及波斯文化背景分析
1、地理位置、当地环境、民族文化、精神信仰分析
展示两河流域地图,《苏美尔和阿卡德》、《古代巴比伦和亚述》
电子教案
教师讲述:两河中下游冲击平原,地势较低。常年多暴雨,气候炎热潮湿。盛产石油。这里民族众多,有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等70多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苏美尔人、阿卡德人、、迦勒底人等多个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随着民族接触、入侵、融合过程。
思考:这么多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中,他们的建筑会有什么反映?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作总结:民族的融合必然使各民族的文化互相影响和交融,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其建筑必然打上了民族融合的文化烙印。
思考:两河流域地处平原,多雨潮湿,石料是稀缺的建筑材料,那么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用于建筑?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作总结:由于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当地人们用土坯和芦苇作材料。以粘土为基本材料,他们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由于洪水的泛滥,土墙体被浸泡酥解,房子倒塌,形成土堆,几经反复,房子下面一般都有几层土台,由此引发了高台上的纪念性建筑形制和凸堡夹着大门道的型制,为延缓土墙体的酥解,形成了多重表面装饰手法,对后世影响巨大。古西亚人创造了可用来保护与装饰墙面的面砖与彩色琉璃砖。
古代西亚处在原始的拜物教阶段,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没有古埃及建筑那种神秘、压抑的宗教气氛,帝王的权威主要用武力和财富来表达,反映到建筑上即非常重视装饰——陶钉、贴面砖、琉璃砖和石雕的应用。
思考:与古埃及的建筑相比,两河流域的建筑更加注重当前的生活享受,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古埃及重视死后的世界,法老在世便开始修建巨大的陵墓,以用于死后可以继续享受,相信灵魂可以通往天国,达到永生。而两河流域民族众多,战乱不断,人们更在意现实生活,统治者为了炫耀自己的统治不惜花费巨大财力和人力建造自己的宫殿,装饰极其豪华。
二、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历史分期及建筑特点(教师讲解)
(一)历史分期
1、苏美尔——阿卡德文化(代表建筑是古城堡、观象台(山岳台)
2、古巴比伦 公元前1785年,汉莫拉比皇帝统一两河流域,建
电子教案
立巴比伦王国,代表建筑是古城堡。
3、亚述帝国
公元前900年左右,两河流域沦为埃及和亚述帝国的附庸。代表建筑是观象台、萨尔贡王宫。
4、新巴比伦
公元前625年,迦勒底人征服亚述,建立新巴比伦王国。代表建筑是新巴比伦城
5、波斯帝国
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占领了这一区域并向东到达了中亚和印度河流域。后被马其顿王国所灭亡。代表建筑是波斯波利斯宫。
(二)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的特点
1、从建筑材料和结构体系看——以粘土为基本材料,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
2、从宗教背景看——处在原始的拜物教阶段,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没有古埃及建筑那种神秘、压抑的宗教气氛;
3、两河流域帝王的权威主要用武力和财富来表达,反映到建筑上即非常重视装饰——陶钉、贴面砖、琉璃砖和石雕的应用;
4、从建筑布局上看——没有局限的对称关系。
三、两河流域及波斯建筑实例
(一)观象台(两河流域特有的建筑)图片比较:金字塔
观象台
思考:它们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学生进行图片比较,并说出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教师进行讲解并总结:
1、造型:
在外形上与金字塔很相似,但建造的材料不同观象台有坡道或阶梯可以登高,而金字塔却不可在心理上,金字塔给人以压抑、神秘的感觉,而观象台则无。
2、构造:
分四级,各级土台外层用火砖砌成,而且砖色不同第一级黑色象征地下世界;第二级红色象征人世,第三级青色象征天堂,最上一级白色象征太阳;塔的上层是一个小神庙祭室。
(二)萨艮王宫
电子教案
建于公元前8世纪,亚述帝国时期。位于都城夏鲁金(Dur Sharrukin)西北角的卫城里,人工砌筑高18m高台上。南部院落,东侧行政部分,西侧庙宇;北部为其正殿与后宫部分,东侧为院落,西侧为正殿正门。
阅读教材相关资料,回答:为什么王宫是建立在18米的高台上?王宫的建筑布局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提示并总结:由于洪水的泛滥,土墙体被浸泡酥解,房子倒塌,形成土堆,几经反复,房子下面一般都有几层土台,由此引发了高台上的纪念性建筑形制和凸堡夹着大门道的型制,为延缓土墙体的酥解,形成了多重表面装饰手法,对后世影响巨大。王宫布局功能明确,多重院落,满足功能要求,内向布局,防御性强,并且布局灵活,没有古埃及那种集中式或中轴式的平面布局。
思考:人首翼牛像有什么特点,与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有什么关联? 学生讨论,教师分析总结:同样也是一种守护神,墙裙的在门洞两侧及碉楼转角处有人兽翼牛像(五腿兽)。正面圆雕,侧面浮雕。它运用了全面法则,使观众从任何一个方面都能看到神兽具有四条完整的腿。
(三)巴比伦城门与空中花园 展示巴比伦城门图片:伊什达门
学生分析城门特点,并指出其装饰有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大门形制:一对上面有雉堞的方形碉楼夹着拱门。拱门门道两侧有埋伏士兵的龛。这种门制为西亚大型建筑物普遍采用。建筑上非常重视装饰——陶钉、贴面 砖、琉璃砖和石雕的应用
展示空中花园的图片,教师并介绍空中花园优美的传说。
设计手法:立体造园手法,结合屋顶花园的造园方法,起伏之势、错落之美(人造小山),是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四)帕赛波利王宫
波斯时期最著名的是大流士一世起建造的帕赛玻里斯宫(公元前518—450年),宫殿以非常奢侈的方式炫耀财富,而没有宗教气氛。宫殿台高12M,面积450*300M,一半人工搭建,一半凿山而成。宫殿大体分三个区,北部是两个仪典性大殿,东南是财库,西南为后宫,三者之间以一座“三门厅”作为联系的枢纽。两座仪典大殿的结构之轻,空间之宽畅,在古代世界中居于第一位(后面一座叫“百柱殿”)。
电子教案
思考:通过图片欣赏,指出帕赛波利王宫的柱头有什么特点? 特点:柱头占柱高的2/5,较大,虽然艺术水平很高,但是过于纤细,不符合结构逻辑。柱头上的一对公牛有亚述人的影响痕迹。
思考:柱头上的各个造型有来自于亚述的牛头形象,有成对的漩涡形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可讨论分析)
思考:百柱厅与古埃及的神庙住厅比较,各有什么特点?
与古埃及多柱大厅对比
明亮、幽暗 轻快、沉重 敞朗、堵塞
与古埃及帝王对比
世俗性 实际性
【课堂小结】
本次课我们学习了古代两河流域与波斯的建筑,了解了其文化宗教对建筑物的影响,通过与古埃及的对比,掌握了部分建筑的特色,还有两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进行思考,一个是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帕赛波利王宫的三门厅结构特点极其作用。一个是观象台为什么在那个时候普遍建筑,表达了人们什么想法。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去了解。
【作业布置】
预习古希腊这一章节。
第五篇:《一见钟情》_辛波斯卡
时机尚未成熟
变成他们的命运
缘分将他们推近.驱离
忍住笑声
然后闪到一旁
《一见钟情》 波兰女诗人 辛波丝卡
Love at First Sight They''re both convinced that a sudden passion joined them.Such certainty is beautiful, but uncertainty is more beautiful still.Since they''d never met before, they''re sure that there''d been nothing between them.But what''s the word from the streets, staircases, hallwaysa moment face to face in some revolving door? perhaps a “sorry” muttered in a crowd? a curt “wrong number” caught in the receiver?
but I know the answer.No, they don''t remember.They''d be amazed to hear that Chance has been toying with them
now for years.Not quite ready yet to become their Destiny, it pushed them close, drove them apart,it barred their path, stifling a laugh, and then leaped aside.There were signs and signals, even if they couldn''t read them yet.Perhaps three years ago or just last Tuesday a certain leaf fluttered from one shoulder to another? Something was dropped and then picked up.Who knows, maybe the ball that vanished
into childhood''s thicket? There were doorknobs and doorbells where one touch had covered another
beforehand.Suitcases checked and standing side by side.One night, perhaps, the same dream,grown hazy by morning.Every beginning
is only a sequel, after all, and the book of events
is always open halfway through.一见钟情 他们彼此深信
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
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 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他们素未谋面
所以他们确定彼此并无任何瓜葛 但是听听自街道、楼梯、走廊传出的话语——
他俩或许擦肩而过一百万次了吧?
我想问他们 是否记不得了——
在旋转门 面对面那一刻?
或者在人群中喃喃说出的「对不起」? 或者在听筒截获的唐突的「打错了」?
然而我早知他们的答案。是的,他们记不得了。他们会感到诧异,倘若得知
缘分已玩弄他们
多年。时机尚未成熟 成为他们命运的准备,缘分将他们推近,驱离,忍住笑声 阻挡他们的去路,然后闪到一边。有一些迹象和信号存在,即使他们尚无法解读。
也许在三年前 或者就在上个星期二 有某片叶子飘舞于
肩与肩之间? 有东西掉了又捡了起来? 天晓得,也许是那个 消失于童年灌木丛中的球?
还有事前已被触摸
层层覆盖的 门把和门铃。
检查完毕后并排放置的手提箱。
有一晚,也许同样的梦,到了早晨变得模糊。
每个开始 毕竟都只是续篇,而充满情节的书本 总是从一半开始看起
几米的绘本代表作《向左走,向右走》我们都不陌生了:故事的主人公住在同一栋楼里,一个习惯于向右走,一个习惯向左走,他们曾经童话般邂逅、分离、重逢,却无缘与对方结识。几米笔下那知性美的画册,清晰且柔和的线条,大面积的色彩渲染,风清云淡的话语,寥寥数语的叙事旁白,将现代都市人思绪中最孤寂的一面,心中最柔软的一端刻画得活灵活现,使人沉浸于淡淡且无奈的忧郁情绪中。使终日惆怅、徘徊、漂浮的都市人群,更深刻地思索着属于自己心中的那一片心灵绿地。
可是,在创作《向左走·向右走》时,连几米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故事,直到有一天,他读了辛波丝卡的诗„„
他们彼此都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这是摘自辛波丝卡《一见钟情》中的诗句,是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里边刻画的爱情故事的灵感源泉。
辛波丝卡的诗,曾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形容“为破碎的人类现实世界带来光亮”,她得奖后接受《纽约时报》总编辑采访时,说自己的诗作经常表现出的是空虚感。波兰导演基斯洛夫斯基的《红白蓝》三部曲中的《红》,也是受到了《一见钟情》的影响。
辛波丝卡是以小搏大,举重若轻的语言大师,用字精炼,诗风清澈、明朗,诗作优游从容、坦诚直率,沉潜之中颇具张力。然而她平易语言的另一面藏有犀利的刀锋,往往能够为读者划开事物表面,挖掘更深层的生命现象。
也许不能将几米和辛波丝卡作比较,但无疑,他们都是懂得诗和生命的滋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