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趣乐情生活化”作文教案
“趣乐情生活化”作文教案
一、写一张照片
课 题:选择一张你的照片,或你和其他人的合影,然后根据照片,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教学要求:
1、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2、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
号。
教学重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教学难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教具准备:有关的范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照片是美好生活瞬间的定格,每张照片都可能记载着一段独特的故事。用我们的笔写下这段故事讲给大家听,便是一篇很好的习作。
二、审题指导
读题目要求:你都了解到什么?(读题目要求,认真加以思考)你认为此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内容具体、真情实感)
三、组织材料
1、打开同学们的影集,那一定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那里记载着同学们的成长历程;记载着同学、朋友间的友谊;记载着父母、老师们的关爱„„浏览一番,一定会勾起同学们许多的回忆。大家可以在其中选择一张令你感触最深的照片,把他的故事写出来。请学生们根据要求进行材料的组织。
要求:
1、说一说使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2、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材料?
3、把你选择的材料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在独立选材的基础上可以就近进行交流)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比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教师应注意评价学生的评价,要充分肯定优点,适当的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
2.在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同学进行汇报。同学老师进行及时评价。友善的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那怎样才能做到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的改进的方案。
小组每进行讨论,报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3、教师总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充分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
五、动笔练习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二、写一个熟悉的人
课 题:写自己熟悉或印象深的一个人
教学要求:
1、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
2、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
号。
教学重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难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
教具准备:有关的范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亲人、朋友、同学等等,这些人中有的人,给人留下的印象比较淡,而有些人却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甚至使人终生难忘。难道你不愿意让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你最熟悉的人。
二、审题指导
读题目要求:你都了解到什么?(读题目要求,认真加以思考)你认为此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内容具体、真情实感)
三、组织材料
1、想想谁是你最熟悉的人(印象最深的人),什么事情(什么原因)让你对他产生如此深刻的印象。按要求进行准备。
要求:
1、说一说他是谁?
2、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写他,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3、把你选择的材料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在独立选材的基础上可以就近进行交流)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比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教师应注意评价学生的评价,要充分肯定优点,适当的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
2.在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同学进行汇报。同学老师进行及时评价。友善的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那怎样才能做到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的改进的方案。
小组每进行讨论,报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3、教师总结: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充分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
五、动笔练习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三、二十年后的——
课 题:二十年后的
教学要求:
1、根据要写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
3、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 号。
教学重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难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
教具准备:有关的范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听妈妈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就好像神话一样,细算起来那不过也就是20几年前的事,20年后我们身边将会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20年后的情景。
二、审题指导
读题目要求:你都了解到什么?(读题目要求,认真加以思考)你认为此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内容具体、真情实感)
三、组织材料
1、按要求进行准备。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说说你为什么补充这个题目。
(祖国、首都、学校、家庭的变化、也可以写自己的变化如:成为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画家、教师、演员„„)3.说说你准备通过什么事展开你的想象。事中的人物都是怎
样的? 3.把你选择的材料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在独立选材的基础上可以就近进行交流)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比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教师应注意评价学生的评价,要充分肯定优点,适当的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
2.在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同学进行汇报。同学老师进行及时评价。友善的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那怎样才能做到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的改进的方案。
小组每进行讨论,报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3、教师总结:想象要合理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不能凭空想,只有平时多观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提高认识。想象作文有了生活的基础,内容才能跟丰富。
五、动笔练习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四、变化
课 题:围绕“变化”,从你或你周围的人、物、环境中, 任选一个内容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教学要求:
1、根据要写的内容,自拟题目。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
3、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
教学重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难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
教具准备:有关的范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变化”什么意思,变化有什么类型?什么可以发生变化,可以发生怎样的变化。几天我们就变化进行展开写一篇有感变化的作文。
二、审题指导
读题目要求:你都了解到什么?(读题目要求,认真加以思考)你认为此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内容具体、真情实感)
三、组织材料
1、按要求进行准备。
要求: 1.你准备写什么的变化。给文章你一个题目。
2.你准备采取怎样的写作方法来体现变化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把你选择的材料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在独立选材的基础上可以就近进行交流)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比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教师应注意评价学生的评价,要充分肯定优点,适当的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
2.在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同学进行汇报。同学老师进行及时评价。友善的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那怎样才能做到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的改进的方案。
小组每进行讨论,报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3、教师总结: 要写好这篇文章,不仅要有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看出变化,而且要把自己的感觉、体验写出来。有自己的想法、语言要有个性。
五、动笔练习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变化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五、围绕“变化”,从你或你周围的人、物、环境中, 教学要求:
1、根据要写的内容,自拟题目。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
3、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
教学重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难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
教具准备:有关的范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变化”什么意思,变化有什么类型?什么可以发生变化,可以发生怎样的变化。几天我们就变化进行展开写一篇有感变化的作文。
二、审题指导
读题目要求:你都了解到什么?(读题目要求,认真加以思考)你认为此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内容具体、真情实感)
三、组织材料
1、按要求进行准备。
要求: 1.你准备写什么的变化。给文章你一个题目。
2.你准备采取怎样的写作方法来体现变化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把你选择的材料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在独立选材的基础上可以就近进行交流)
2、汇报自己的选材。1.请比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教师应注意评价学生的评价,要充分肯定优点,适当的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
2.在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同学进行汇报。同学老师进行及时评价。友善的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那怎样才能做到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的改进的方案。
小组每进行讨论,报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3、教师总结: 要写好这篇文章,不仅要有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看出变化,而且要把自己的感觉、体验写出来。有自己的想法、语言要有个性。
五、动笔练习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变化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第二篇:书乐、书趣、书香作文
书乐、书趣、书香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书乐、书趣、书香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书乐、书趣、书香作文1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作业,妈妈做饭,爸爸架着二郎腿看电视。厨房里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过后,飘出了缕缕饭菜香。妈妈喊爸爸端菜出来吃,这时爸爸看足球赛已经入了迷,根本听不见妈妈的话,而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实在等不及,就自己到厨房去端菜,可是妈妈不让我端,怕把我烧了。
正在这时,爸爸从电视前的沙发上站起来了,我以为爸爸来端菜,没想到他是急急忙忙去上厕所。我看了真生气,就给妈妈告爸爸的状。随着一阵冲水声,爸爸终于走出了卫生间。我说:“妈妈让你端菜。”爸爸听了不耐烦的说:“你端还不是一样,为什么一定要我端。”说着又坐到电视机前痴迷地看起来。
我又饿又气,一肚子火,就又跑进去向妈妈告状。妈妈出来说了爸爸两句,爸爸不服,还犟嘴说:“我是电视迷又怎么样,不服你也看啊!”我听了爸爸的话,就学妈妈的样,把电视一关,反驳爸爸说:“谁像你这样懒,不干活光吃饭!”爸爸听了脸变得严肃了,大声骂了我几句,还举起扇子般的手,在我的脸上扇了一巴掌。我哭了,大声地哭。妈妈听见我的哭声,就走出来和爸爸吵架,吵得很凶。
看见爸爸妈妈吵架,我害怕了,也哭得更厉害了。那天,我们家里真是吵得鸡犬不宁,哭的哭,骂的骂,吵得吵,吵骂的声音充满了屋子,传到了左邻右舍,真让人不好意思。那天,我流的泪最多,哭得最伤心。
书乐、书趣、书香作文2翻开一本书,一股香味便淡淡散开,是丁香,是紫罗兰……,哦不,是书特有的香,它虽不像花那样香醉迷人,却是古朴的、淡雅的香。
我看着书,那一个个字,都是一位位老人,要把那漫长的故事讲述下去,要将那智慧的浓墨,洒向每个人的心田。每个看书的人,都会被书的美所吸引,翻开一本书,就又来到了一个世界,我也不例外。
无论是《狼图腾》那充满野性与真实的咆哮,还是《狂人日记》对旧社会的尖锐讽刺,都是一种精神。书是有灵魂的',它所承载的不只是一本书,而是一颗火热的心!书不再只是一张张纸,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书不呆板,从未呆板过!书不枯燥,也从不曾枯燥过!书的力量足以灼热大地,一本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书曾一度让我欢笑,也一度让我落泪。把梦想寄托在一本书,我不曾后悔,不曾失落。书是我的朋友,在寂寞时陪伴我,在伤心时鼓励我,让我有勇气让自信的太阳烘干眼泪。
每当我静静地坐在窗前,打开一本书,便是品味一种精神了,想象着风吹过脸颊,秋叶落在手中,或是在雨中漫步……。书,胜过一部随身听,也能胜过一簇鲜艳的花,它是精神的盛宴,也是心灵的花园。把书当作一位伟人,捧在面前,不只是在读,而是精神的交流,用心去看,能形成的只有一种境界了。无论如何,我最向往的,是书的静,是远离喧嚣的静的美。
书中的故事还在讲,书这条漫长的路,没有尽头……
书乐、书趣、书香作文3夜,渐渐地深了,打开一盏小小的台灯,我静静地坐在床上,细细品味着读书的乐趣,书乐、书趣、书香。
轻轻翻开第一页,这本书写的是什么呢?也许是生动有趣的校园小说,也许是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也许是轻松愉快的捣蛋日记,也许是催人泪下的亲情散文……我期盼着自己能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文豪,书架上堆满了自己写的书籍。想着想着,我渐渐沉浸在书乐之中,书香伴我入睡。
春光三月景色迷人,书香弥漫着整个校园。操场上、教室里、走廊上,到处都有着同学们阅读的身影。一本《读者》使我感触幽深,一句妈妈让我泪横满面。那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时一段永藏的母爱——臭臭,一个夭折的孩子。一个活泼乱跳的婴儿居然得了眼癌,这是天下每个父母难以接受的事实,当他临死之前还在叫妈妈,妈妈。我在想,作者写这篇文章时不流了多少泪,不知叫了多少句:“儿子,你在哪儿啊?”
最香的花儿在书中汇集,让人一进花园就被阵阵书香所陶醉。然而书还是一杯清淡的茶,它没有咖啡那么苦,也没有可乐那么甜,却总是香气怡人。每一天,我都喝着这杯清淡的茶,闻着清清的茶香,踏着柔柔的脚步,慢慢走向一个充满书香的世界。
第三篇:写 作 的 乐 趣
写 作 的 乐 趣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几年来,本人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使学生“想吃”,乐于表达。那么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感到轻松。
一、融洽感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在互动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体验到自由、信任、关爱和宽容,就会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情绪也就随之高涨,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如在一次擦黑板之后,我走进学生中向学生“诉苦”:每天擦黑板时,粉笔灰飘得满地都是,掉在地上用扫把一扫就了事了,如果落进眼睛里可就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种吸尘粉笔擦,那该多好啊!学生一听,也纷纷应和
我。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刹时热闹起来了。有同学说要一把“自动扫把”,可以自己按时扫地吸垃圾;有同学说要一支“警告笔”,发现写错字时马上发出警告提醒你„„这时,我板书了作文题目“我想要„„”,学生疑惑不解:“老师,今天的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看见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因此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广阔和丰富,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让他们感到表达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信心的表达。
二、融入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平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如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雾,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十几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同学们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
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同学们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
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方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三、积累素材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所以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
1、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集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如:六年级十二册教材中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夕给母校写一份建议书,为了使学生能写好这篇作文,我组织学生到学校的操场、图书室、阶梯教室、微机室等主要活动场所去观察实践,去寻找问题,然后再回到教室动手写,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非常浓,觉得有话可说,作文轻松,同学们在文章中提出了很好的合理化的建议。这样,不仅让学生由怕写作到乐写作,由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还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另外,还要要求学生留心生活写日记,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时常都会发生一些事情,但每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经过一段时间,都会淡忘,要求学生写日记,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这样就成了一个素材库,到作文时就不愁没有写作素材了。农村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教师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生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学生作文成功的基石。
2、从书本中积累素材
书本中的材料也反映着生活实际,怎样积累书本的材料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这还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如自然科学、文史地理,这方面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阅读文学作品,包括古诗词、名言警句、小说散文,既可学到写作技巧,丰富语言积累,还可陶冶情操,促发创作灵感;报刊杂志的大量知识与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材源;阅读方法上,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作品可默读、重点研读和全面浏览相结合,读和思相结合。读书要求学生要做好阅读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轻松的事。
有了材料,接下来选材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选材新,才能写出创新的作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选择好的材料则是作文成功的一半。一篇作文的材料选择得有特色、有新意,对读者来说,就会啧啧称赞,对作者也会刮目相看,更能吸引读者往下看。
四、加强训练
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还必须从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小学生作文能力不仅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还在于对语言、知识、思想、认识、情感和智力的综合运用,在于平时的材料积蓄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训练学生作文能力,就要对上述各项能力进行有序的训练,并遵循先易后难,先现象后本质的原则。例如要训练学生认识能力,第一步可训练他们怎样认识事件的开始、发展、结果的全过程,第二步再训练他们去认识事物的重点和细节;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则先练句,再练段、练篇,最后达到完整、规范、生动,做到有条不紊,逐步发展。
五、热情鼓励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不能唱独角戏。教师可以充当作文讲评的组织者,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各抒己见。这样的讲评比教师一个人口沫横飞效果要好得多。以我最近的一次作文训练为例子。我让同学们写一篇《我渴望„„》的作文,我请同学上讲台朗读,并讲讲自己认为哪些地方较精彩,还存在哪些不足。然后同学们针对此文,发表看法。赵强同学描写了对纯真友谊的渴望,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看法,有从内容上分析的,有从语言上分析的,也有从谋篇布局上分析的,有的还针对文中涉及的“背叛”等字眼进行质疑。赵强同学则毫不示弱,进行答辩,台上台下产生互动,气氛非常活跃。接下来,采用“毛遂自荐”法,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段(互批时找出的作文亮点),让同学们欣赏或评价。此时,我抛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课堂留5分钟的时间,师生共同总结“抒真情,写感受”类文章的写法,总结作文规律。作文讲评课大胆改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自我,发表观点,接受不同意见,既满足了成功的欲望,又培养了善纳忠言的品质,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最终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路,把作文教学搞得既有“趣”又有“味”。
(永新县白沙中心小学严蓉)
第四篇:关于学习昌乐西湖小学“趣乐情”习作教学观摩学习体会
关于学习昌乐西湖小学“趣乐情”习作教学观摩学习体会
刘宝罗
5月7日,跟随逄洁主任、禹萍老师到昌乐参加了山东省小学习作教学观摩研讨会暨昌乐县西湖小学“趣乐情”习作教学成果推介会,上午为专家报告下午是西湖小学习作课堂观摩活动,现将学习内容汇报如下:
上午在潍坊市委党校报告厅听取了省专家李家栋关于习作教学研究的专题报告,李家栋老师从习作教学研究的感受,对“趣乐情”的理解体会,关于习作教学的思考等几个具体的方面与大家做了交流,其中李老师关于习作教学的几点思考,重点阐述了当下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李老师认为当前学生习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多数学生怕作文,无内容,不会写。(2)多数学生写的作文缺少个性,没有创意(八股似的)。(3)多数学生写作文没有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没有对生活的感悟。教师在习作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不喜欢教作文课(不会上,不能获得职业幸福)(2)教师本身喜欢写作的人数不大。(3)教师教学生缺少创新,更多的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4)教师本身喜欢写作的人数比例不大。
对于上述问题,李老师也结合自己多年经验给大家做了指导:(1)作文就是生活。(2).作文源于生活。(3).作文要有所为(4).习作教学要给学生更多自由作文的权利。(5)全面认识读写结合。(6)把握要求,有效引导。(7)教师应该“下水”实践。最后,李老师结合西湖小学的做法,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实践性的意见:
(一)先说后写的习作指导课模式探究能序列化
梳理出鲁教版习作教学的细目标,细化学段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将笼统的目标化为小而具体的能力培养。
抓住其中一点,力求说透说深说细,将作文教学和人的能力培养联系起来。
(二)创建校刊。把学生平时的习作积累成册,创建电子校刊,节约成本的同时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网络分享优质教育。
(三)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摘抄。除了指导摘抄好词佳句,还要指导学生注意:阅读要重视积累思想、积累知识、积累素材、积累思维方法、积累语言及写法。重视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四)扎实做好经典阅读推进工作。继续将经典阅读的推进工作做好做稳,给学生读书方向的正确引领,在传统经典文化中汲取精华吸收营养。
(五)微视频的开发运用:西湖小学低年级针对词,中年级针对句子,高年级针对谋篇布局进行微视频的开发运用,很有借鉴意义。
下午时间,我们来到了西湖小学二年级课堂,通过现场观摩听课,认真观摩了西湖小学“趣乐情”习作教学成果。课堂上教师要求的习作题目为:写童话。教师从:(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生通过课前一分钟演讲,习作积累练习,习作水平较同年级学生来说,水平高很多,这得益于日常的积累和反复的练习,对我们以后的习作教学提供了很好地借鉴意义,在反思我们的写话习作时,我们在三维目标方面要去改进。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我们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实际和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对小学语文新课标(2011年版)习作的解读作为我们“趣•乐•情” 序列习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加大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的分量。口语交际方面: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达到会听、爱说、敢问;中年级学生听要抓主要内容,说要主动沟通,说清意思;高年级听能抓住要点,说能清楚调理发表意见,稍有准备当众做一两分钟的发言,出口成章,善于表达;书面表达方面:低年级做到有话想写(一两句话),一日一句,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说话的话头;中年级,写片段;高年级一方面抓整篇,分段、开头、结尾。纪实作文要真实,想象作文可联想、可幻想。命题要出在孩子的心里,鼓励写生活中的和经历过的。要选好内容,从内容上指导,让孩子们有话可写,“写具体”“按顺序”,内容是第一位,怎样写是第二位。
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要求:(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要求:(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要求:(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课堂学习为主,课外练笔,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使学生大量阅读,开展主动学习和自主习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分享习作的快乐;高年级侧重有个性地表达,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五篇: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乐”起来
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乐”起来
【摘要】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与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一致。本文就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中年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角度出发,对当前素质教育及语文新课程改革个实施给予实践性的启示。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音乐教学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音乐课标要求教学的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我们要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说过“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解决当前音乐教学中教育内容的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
做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实施新课标的理念和陶行知的教育生活论呢?本人觉得应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逐步获得聆听、表演、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主要有聆听、表演(歌曲)、创造三个方面,下面我就具体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聆听”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1、把生活融入课堂,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
(1)用讲故事、猜迷语等方法激趣:如在欣赏《在阿维翁大桥上》 时,我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喜欢猜谜语、听故事的心理,通过猜谜语和讲述歌曲创作背景,大大激发了学生聆听的兴趣。
(2)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激趣:如在欣赏歌曲《劳动歌》时,我一上课便出示小矮人的头饰问:他们是谁?老师为什么要把他们带进课堂呢?问题一提出,孩子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有的说“他们是白雪公主的好朋友,”有的说:“他们每天都去劳动是勤劳的小矮人”„„,看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我便巧妙的转入聆听环节:“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小矮人们一边劳动一边演唱歌曲的快乐情景吧,”就这样孩子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这一课的学习。
2、用为乐曲起名字、编故事的方法,抒发独特感受与见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展开想像,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用自己最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为乐曲起名字,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让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展开与自己生活经历相似的联想。
二、“表演”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1、用游戏导入,在游戏过程中解决歌曲难点。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用游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唱新歌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充分体现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如歌曲《嘎达梅林》的教学,重点解决节奏,我先带领学生玩骑木马的游戏,接着让学生感受骑马时的动作,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歌曲的节奏。
2、将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标志。例如歌曲《森林狂想曲》中的节奏教学,我就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巧妙让学生用生活中熟悉并喜爱的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读节奏,在快乐的小动物叫声中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在游戏般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了整首歌曲的节奏教学,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创造”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1、为歌曲创编动作。如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像,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如在教唱《小蜻蜓》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想像,创编出了优美的舞蹈动作。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唱“飞到西来飞到东”时许多学生都用双臂模仿飞翔的姿势,或前后飞、或左右飞、或旋转飞;唱“不吃粮食不吃菜”时有的同学双手晃动,有的同学单手晃动,好像在告诉别人,小蜻蜓不吃粮食也不吃菜;学生对自己创编的动作特别有感情,因此练习起来也很认真。
2、为歌曲改编歌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唱《粉刷匠》时,当学生唱会了歌曲后,我便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粉刷匠》的曲调创编歌词。经过小组讨论后,有的同学将歌名改为《我是一个值日生》:我是一个值日生,工作很负责。我要把那大教室,擦得很干净。擦了桌子又擦窗,抹布飞舞忙。哎呀我的两只手,酸呀酸死了。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同学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再例如:我让三年级学生自编《放牛放到小河边》歌词,大家歌词编得很幼稚好玩,有一个学生这样编的:“蓝呀蓝格格天呀、蓝是蓝格格天呀,草儿青青,太阳公公笑。妈妈欢笑、爸点头。我呀我格格心呀,心情真格格愉快。我们大家,一起来!又吃蛋糕又喝水。”我采取表扬为主的方式,这样一来,能保护大家创编的积极性。放学后,就有几个同学自编了其他的歌词让我点评。
总之,“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是从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既是一种教学观念,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考察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尺度。为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2、徐春霞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探微 教育探索2004(10)
3、王本余 简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课程思想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2)
4、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5、杨春芳 新课改下重提生活教育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4(11)
6、徐春霞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探微 教育探索2004(10)
7、徐春妹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改的启示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