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美术课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调动学生学习在小学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认识到,上好美术课贵在得法。方法好比船和桥,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一种重要手段,美术教学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反之,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便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课程的兴趣,才能专心投入学习、自觉主动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过去的传统教育思想,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用填鸭式的方法满堂灌,让学生被动的学习。学生感到学习是负担,枯燥无味,因此造成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老师这样讲课,就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在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如低年级学生初步学习色彩知识,首先要求学生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教学方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杯内,再准备若干个空玻璃杯,放在讲桌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玻璃杯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玻璃杯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 声来:“呀!变色了!”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象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接着,我让让学生亲自来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让学生掌握,两种原色相加调出的是间色。接着,就原色量的多少继续实验,提问学生;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了调色方法。再如,高年级学生学习美术字。一开始我没有直接讲解美术字的特点及形式,而是利用美术特有的鲜明、直观的特点,出示多幅有醒目美术字的儿童画。其中有庆六、一的;有迎奥运的;有植树的;有欢渡佳节的„„在学生被丰富多彩的画面吸引的同时,提问:这些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们立刻回答:它们都有一个醒目的标题。接着,教师提炼出这些标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谈感受、找规律:黑体美术字是粗壮、钢劲的美,没有粗细变化;宋体美术字则是有变化、俊秀的美。为了加深认识,我又在黑板上书写几个不正确的美术字通过学生再次进行对比和分析美丑,使学生明白:个别错误的笔划不但不美,还会影响整个布局的整体的美。由于有了学习兴趣所以学生能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及学会了如何运用美的表现形式去绘制美的图画作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
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创造;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一颗“独创”的种子。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从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善于从联想中求异,而求异思维训练则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如基本型的添加、变形练习,普通的基本形到了孩子手中,就不在普通了。一个方形在孩子们手中进行添加,变成了汽车,房子,钟,手帕,电视„„夸张和变形后又成了鱼,火车,大桥等。又如“画太阳”练习,因为太阳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象,能让学生产生普遍意义上的光和热的直觉,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情况下对太阳的不同情感,感受不同情绪所对应的色彩变化。于是,学生描绘出了光芒四射的太阳、火般的太阳、懒散的太阳、暗红色的太阳、蓝色的太阳等各种各样带有不同“感性体验”的太阳来(图一);在教师:“如果没有太阳,这个世界上哪些东西就无法存在?”的提示、启发下,学生又想到了用最美的花、各种各样的叶子、可爱的动物来装饰太阳;用小孩的脸或笑容来装饰太阳;用眼睛、用星星、月亮以及优美的风景来装饰太阳(图二)。不要小看这些日常的训练,它可以积少成多,丰富学生们的思维空间。高年级“渐变”一课,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更是得以充分的体现。我首先利用生命的成长规律讲清了渐变知识,使学生弄懂什么是渐变,之后就是带领学生做大量的有趣的练习,来加深对“渐变”的理解。利用基本图形时,我出示了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彩色圆形,让学生在磁板上摆出渐变图形,最后,跃然于板上的直线型、曲线型、折线型、S型、同心型、重叠型„„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图三)。而利用具象图形进行创作构思时,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一件件在教师引导和学生相互启发而产生的作品跃然纸上:小树的成长、大树的年轮、月亮的圆缺、水的波纹、射箭的靶心、蜘蛛的家、吹出的气泡等等(图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总之,只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才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人才。美术
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南开小学 孙景怡 2002年1月
第二篇:正确运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正确运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佚名
录入时间:2006-4-14 阅读次数:1367
文章摘要提到学生的评价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考试和分数这是由于人们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造成的。其实评价是一门艺术它伴随着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全过程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对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低估的贡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对评价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本文就教师应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全面积极主动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做简要论述。
关键词教学评价
全面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评价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作用或价值。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往往深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在学生、家长、教师心目中很容易地把对学生的评价同考试、分数联系在一起。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教师学生都应掌握必要的评价手段充分发挥评价在数学教学中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使学生智能和身心得到全面积极主动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一 从人的发展理论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 发展的内因。正确的评价则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二 从人的心理发展看正确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通过 努力是能行的。三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 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实践、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具体做法及效果
一评价要做到科学、准确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非常严密的学科应把科学 性放在首位。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密、准确、精练、逻辑性强往往一字之差会有不同的含义。如“数”与“数字”“增加”与“增加到”“除”与“除以”等。因此教师不但要保证自身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科学性的评价对就对错就错一旦评判失误又不及时纠正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的错误印象将难以抹掉。二评价的常用手段——鼓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鼓励包括正确评价适当的表扬是肯定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精神等。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一来自于他人的肯定这是外在的激励二是来自于学习本身的成功体验这是内在的激励。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他们的学习激励是一个不断由以外在激励为主转变为以内在激励为主的学习动态结构。因此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和幽默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你真行”、“这个见解很独特”、“你的作业全做对了如果写得再工整些就更好了”„„这些尊重、期盼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他们都觉得自己是行的都有闪光点并不比别人差我也能学好数学。于是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浓求知欲也就更旺了。三评价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也要合理听取学生对评价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让学生通过对其的评价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关心自身学业的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每学期开学我都在全班同学中搞调查问卷让学生把希望老师对自己怎样评价以及对老师有什么更高的要求都一一写出来。之后我认真拜读每一份问卷并分类做好笔记同时进行自我剖析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就按照同学们提出的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实施。如作业分层任学生自主选择。又如分层测试卡的使用也是按学生讨论制定的评价方案进行评价即采用300分制每一层100分如有错误及时订正后还可得100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自然形成再也不需要天天追着学生要作业、改错题等。四评价的形式要多样 为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在课堂评价过程中要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变“教师评”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享有学习的主动权是被教育界所共识的。现在人们大力倡导课堂上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去获取知识甚至在作业的选择上也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权。却忽略了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总是由教师一人说了算。如今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坚持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断地进行自我判断与自我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培养谦虚好学的良好品质。比如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应首先在学生间进行生生互评“我同意××同学的意见想再补充一点”或“我不同意××同学的观点我认为„„”这样通过听取别人的评价自己再进行自我评价既能把问题弄清楚同时增强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能力。师生互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而且更加接近了师生的心灵。比如在新授课上我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故意把问题“复杂化”。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并评价很快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老师您的方法太麻烦太罗索了„„”等等。我高兴地装出好奇的样子问“噢还有什么方法更简便呢”顿时课堂上活跃起来同学们跃跃欲试“我的解法简便”、“我的„„”课堂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实践证明由于平时注重学生自我评价的训练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大大增强上完课、写完作业、测试完毕等同学们都会自觉地问问自己我今天表现的怎么样字写的好不好哪些知识还没掌握等等学习成绩也随之不断提高。通过互评学生越来越感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合作意识大大增强同时培养了学生取长补短、正确接受他人意见的好品质。
2、变单一性笔试为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测试与笔试相结合 在探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传统的单一性的笔试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近几年来我们正尝试变单一性的笔试为分析能力测试、计算能力测试和笔试相结合的综合测试。分析能力测试主要是考察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由学生抓阄选择题目准备2分钟左右读题说出解题思路。学校对每一环节均有明确的测评标准。如读题是否准确流利思路是否正确是否有创新且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等。这样的测试基于日常教学过程中长期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计算能力测试以竞赛形式出现由教师提前出好100道题包括口算和简单的四则式题包括简算一般规定十到十五分钟根据年级不同以用时短且正确率高者为冠军。这种测试提高了学生口算能力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也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我们还仍然坚持笔试因为试卷上各种形式、类型的题目既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以上三种测试结束后我们综合每个学生的三项成绩为学生评定学习等级。这样的测试改变了“一张试卷定终身”的传统做法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赞同和支持。五评价的层次性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造成学生很大的能力差别。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使分层教学全面展开这同时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展开。如计算419+78这道题时我问“谁会计算这道题”同学们纷纷举手。有学困生回答说“个位9加8得17十位1加7再加进位1得9结果是497。”我立即给予肯定说“很好你计算很准确。”对优等生答出一种简算方法我说“你的方法很简便再想一想还有别的更妙的方法吗”鼓励他们继续思考。对一时没有说对的同学我会睁大眼睛用期待的目光注视他“是这样吗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会使每个孩子在老师的信任下兴趣盎然充满学习欲望。
四、结束语 总之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且以过程评价为主。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多采用鼓励的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评价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善于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使学生的自主性进一步体现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评价能力进一步发展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第三篇:正确使用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我如何评价学生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体验成功,给予情感评价,得出一条无论是对现在的发展还是今后的持续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情感教育才能使每个学生充满信心,才会不断地去追求、去超越,为此我在课堂上适时地向学生流露自己的爱,关注每个学生,并进行适当表扬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想学,愿学和会学,让他们经常在某个方面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喜欢数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是否令我满意,我都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一个会心的笑,一个赞许的目光,在整节课我的表扬是多角度的。如,回答问题棒的,小组合作好的,动手能力强的,认真听讲的„„尽量使学生产生我能行的情感体验,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自信时就会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被困难挫折压倒。如,有一位名叫艳芳的三年级同学,开学初上数学课时显得特别消极,为了激发他的兴趣,我总是鼓励他,和他互相交谈,关心他的点滴进步,在我的指引下,他开始对学数学有了兴趣,并经常跟我说:“老师,我的作业得了好几个‘优’了,老师我进步了吗?老师我现在愿意学数学了,学数学可有意义了,我要继续努力,超过其他同学„„
评价方法用的恰当,可以使教学班的整体获得更大效益,有一位名人说:“一节好课不是看老师表演的好不好,而是看学生参与度、积极性高不高,教师组织引导得好不好。”可见教师在课堂上不在扮演演员的角色,而是要扮演演好导演的角色,学生表演好不好,关键看老师导得怎样。多年的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情感的投入,正确的评价引导就会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和谐发展。
第四篇:运用尝试教学理论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运用尝试教学理论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园丁学校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运用尝试教学理论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二、课题研究背景:
1、实施新课程的要求
“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中基于对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建设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及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往、互动、对话”,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2、学校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不断取得好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但我们要从教法、学法方面改进来保持学校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抓住这一改革发展的机遇,顺应课改潮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自身发展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改革,只有改革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3、“尝试教学法”在众多学校实验获得成功
“尝试教学法”由邱学华1980年开始实验,历经20余年,为解决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探索一种能适用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法。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通过主体的不断尝试,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潜力,并实现学习者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理念。尝试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认为离开了学习者就无法构成学习活动,尝试学习强调了尝试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的作用。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与目前的新课改理念一致。“尝试教学法”以其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目前,有98个县市在推广,运用教师约20万人,试用班级约90万个,受教学生3000多万人,实验基地1800多个,成立100多个研究分会。通过对 “尝试教学法”的实验学校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的实地参观考察,经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尝试教学法”比较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决定在我校开展《运用尝试教学理论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题研究。
三、课题的界定: 1、20多年来,“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实验与推广,在初级中学的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高级中学教学中的实验却很少。我们这一课题就是要吸取广大小学、初级中学实验的有益经验,在我校初中、尤其是高中学科教学中开展“尝试理论”指导下的“尝试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2、本课题立足现有教学模式及理论,结合我校学生认知水平、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通过课题带动,使教师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研”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变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自觉的学习意识,积极引导学生走上主动学习之路,摒弃等、靠、喂的学习观念;通过课题研究,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意义:
1、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
2、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初、高中毕业生。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促进智力发展。
4、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
5、有利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提高教师素质。
6、本课题研究是“尝试教学法”在高中各学科进行的有益实践探索,它将填补“尝试教学法”在高级中学实验应用的空白,它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尝试教学理论”。
五、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邱学华老师从1980年正式开始启动尝试教学实验研究,历经20多年,现已建成比较完 整的尝试教学的理论体系。以“小学数学”作为突破口,逐步向小学语文、常识等科,再向中学各科延伸发展,扩大实验面,在中小学各科都取得积极的效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适合中小学应用的普适性强的尝试教学法,前后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
从1990年开始,根据教育实验发展的需要,向理论研究方面拓展,相继开展尝试教学原则、和尝试教学理论的研究,“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是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组织全国各地106个子课题配合,开展协作研究。1996年,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出面,组成专家组对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进行专家鉴定,专家组给予很高评价并一致通过,标志着尝试教学法已升华到尝试教学理论。尔后又继续开展“尝试教学理论与素质教育”、“尝试教学理论与创新教育”的研究。从尝试教学法到尝试 教学理论,前后又经历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从2000年开始,又开展尝试教学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整合研究。重点是从学习论的角 度,研究尝试学习方式,从而试图建立尝试学习理论。
随着研究的深入,尝试已突破课堂教学范畴,已向学校管理、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课外活动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拓展,提出“大尝试”的设想。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他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基于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疑,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知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将为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提供可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尝试教学法理论”:“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其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其鲜明的特征可用八个字概括为“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教师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思维的束缚,学生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为学生留下了自我探索和创新的空间;为学生获取知识、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实现学习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先练后讲,先试后导”是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先练”即教师不讲,让学生先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地对客体发出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分析、判断,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成功动机,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同学间的竞争活动,对数学问题兴趣浓厚,积极探索新知。“后讲”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解决又不能解决还差一口气的时候,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讲解突出重点、难点、关键和易错点及反例,以此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获取深刻、全面的知识。
4、新课程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也是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七、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计算的教学。
2、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应用题的教学
八、运用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组织学习《尝试教学论》,认真研究《中学尝试教学设计》,特别是对不同学科、不同 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为本课题的借鉴。
2、调查研究法:
首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习惯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其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调查了解学生对教法、学法的看法和意见,以便及时调整,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教育行动研究法:
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是课题的实施阵地,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和积累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素材,课题研究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我们将以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优化,以课堂教学来丰富课题研究的内容,达成研究成果。
九、研究工作的步骤
(一)研究周期:二年,即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2009年9月——2000年1月为准备阶段
组成课题组,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2、2009年3月——2010年1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主要工作: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一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二轮: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并针对有关问题撰写论文;争取有更大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3、2011年9月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整理研究材料;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十、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
2、习题集:各学科按章节准备的尝试题、尝试练习、再尝试练习集装订成册。
十一、课题研究管理及研究成员组成
校长----教学校长(苏鑫)------教导处-----教研组长-----全体数学教师
十二、现有基础
1、思想认识一致。我校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师,教研意识强,本课题一经宣传,在一线的教师均要求参与课题研究。
2、教研基础好。在本课题之前,我校教师已开展过一系列的各级课题研究工作,对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与手段比较了解。
3、教研队伍强。各学科都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有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还有市、区、镇各级的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均毕业于部属师范院校,业务素质高。
4、“尝试教学法”已在小学及初级中学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和经验。
十三、经费估算
学校负担课题研究实际支出的合理费用。
第五篇: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的有效手段
浅议游戏对幼儿智力的促进作用
浙江省常山县五里中心幼儿园 朱为梅
游戏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有效手段。游戏中有动作、有情节,有玩具和游戏材料,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着幼儿积极的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着幼儿智力的发展。游戏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游戏使幼儿直接接触各种物体(玩具)或材料,通过自己的肌肉运动感觉和认知活动,了解物体的性质、特征、用途等,认识物体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以及动作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并形成相应的初步概念。例如,在《风》的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树叶、红旗等的变化来感受风的方向、大小等,还可以制造风,用吹气、扇子等来实践,从中得出“空气的流动形成风”这样一个概念。在玩积木时,通过积木的搭建、拆除、变换形状来感受积木中各图形的特征,如柱子是圆柱体,小皮球是球体,小烟囱是圆锥体等,并从他们的运行轨迹可以发现,球体可以向任何方向运动,圆柱体可沿一直线方向运动,而圆锥体只能围绕一点而运动。幼儿正是在游戏中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操作,发展着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和感知能力,同时获得两类知识或经验。皮亚杰称之为物理知识(经验)和数理逻辑知识(经验)。前者主要反映事物本身的性质(如物体的形状、大小、质量、密度、色彩等),后者主要反映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数概念就属于这一类,世界上不存在数字“5”这种东西,它表现的是事物间的一种关系)。可见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这些知识和感觉经验,可以支持和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特别是幼儿能够发现自己的动作与物 1 体的变化之间的规律,他可对同一物体做不同的动作,对不同物体做同一动作,尝试进行动作——物体、手段——目的之间的多种联结,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可能性。这是游戏经验有助于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原因。
幼儿在游戏中与他人所结成的集体,也是幼儿获得日常生活的、文化的、政治的等各种社会知识的源泉,以及游戏本身内部反映和体验与人交往的规则、技能运用等(皮亚杰称之为社会性知识或经验)。这也是幼儿智力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前提和经验基础。
无论是游戏中的物体操作,还是角色扮演,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在游戏中把自己对生活的印象和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并且时常重复,使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得以加深和巩固。游戏起到对知识的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的作用。特别是在游戏中由于扮演角色的需要,幼儿必须自觉地、积极地、有目的地去注意和记忆某些游戏的规则,或追忆事件的情节,记着动作、台词等,这就在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和巩固中,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有意记忆和有意注意。
总之,游戏使幼儿增进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获取物理知识、数理逻辑知识、社会性知识,并在外部动作操作和内部理解、巩固的心理活动中,发展感知觉能力和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
二、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发展着自己的口头语言。幼儿在与同伴在游戏中进行交流,如协商游戏规则、设计游戏人物、分配游戏角色等,以及完成游戏内容、背景的安排。如角色游戏中建议他人:“你当售货员,我当顾客。”在孩子共同进行一个游戏时,稍大一些的孩子会事先讲出自己的游戏计划,年龄小的也会表达自己的愿望。在游戏(特别是角色扮演游戏)进行中,孩子们以假装的身份更可以充分显示自 2 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不必担心自己讲得对不对,需不需要矫正。如在模仿中,一个5岁小女孩可以装出老奶奶的声音、语调和动作。她可以认为这是老奶奶在说话,而不是她在说。
通过书面语来建构儿童的智力同样也显示在游戏中。如在超级市场游戏中,将文字引入游戏,如用“生活用品区”、“食品区”、“文体用品区”、“服装区”等,可以让孩子们对文字的意义有初步的理解,而像拼音游戏、数数游戏等则直接锻炼幼儿对书面文字的理解力。
幼儿通过生动、具体的语言运用,调节自己的游戏行为,也以具体的感知和动作,变换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了语言,并以语言为中介建构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发展幼儿的智力。
三、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假装”是游戏的标志,游戏的虚拟性和象征性给幼儿提供了想象、创造的发展空间。幼儿在游戏中不仅以物代物,还可以一物代多物或多物代一物;不仅能以物代人,还可以以人代物;不仅能自己假装成他人,还可以“串演”多个变换角色或多人共同扮演一个角色。这些都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如幼儿在游戏中,毛巾可以当帽子,也可以当衣服;床可以当医院,还可以当游乐场;同伴可以是奶奶,也可以是妹妹,还可以当小兔子、小燕子,甚至是一棵树、一座山。棍子可以当马骑;椅子也可以当马骑;他可以当司机,也可以当警察等等。这些游戏中的想象从物到人、从动作到背景都极富创造性,甚至成人想象不到的他们也能想象到。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是幼儿创造性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心理学家科琳·亨特(Corinne Hutt)关于游戏与创造性的研究中,发现创造性探究者(好游戏者)在以后的创造性测验中的行分较高,是与游戏经 3 验促进幼儿想象能力发展的作用有关系的。幼儿游戏中的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也为幼儿思维的创造性以及流畅性、灵活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的进程中需要不断的思考,不断地解决其中的问题和困难,思维一直处于紧张活跃状态。如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幼儿会首先确定主题和内容。他们相互商量是玩“医院”、“超市”还是“理发店”。确定了主题和内容,接着分配角色,选择用什么物体来代替什么用具;没有现成的,还要想办法去寻找或制作。在玩“超市”时还要考虑货物的价格、物品怎样摆设、怎样归类,怎样才能整齐美观,让人一目了然,怎样才能吸引顾客,让顾客购物量增加等。在动脑筋的智力游戏(如计算游戏、猜谜语、下棋等),由于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这些游戏明显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任何一种游戏活动的进行都蕴含着锻炼和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条件,游戏的经验也孕含着思维活动的内部操作经验,并能够迁移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去,从而有助于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家西尔瓦(Sylva)等人就游戏对幼儿解决问题的作用进行的研究,证实了游戏经验有助于幼儿的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有助于集中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等结果,都较为微观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游戏与幼儿思维能力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
五、游戏为幼儿智力活动提供了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 游戏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价值,不仅表现在它促进构成智力的各种心理要素的发展,更表现为它为幼儿的智力活动的进行和智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良好氛围。在游戏中,幼儿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4 幼儿在游戏中由于能积极主动的活动而带来了极大快乐。因为小脑是运动控制中心,司管身体平衡,调节肌肉运动,小脑又与情绪控制中心相联系,所以在幼儿活动的同时,也带来了愉悦情绪。在游戏中没有强制的目标,因而减轻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耗费精力小,也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在轻松、愉悦的心理背景之下,幼儿的觉醒水平适当或处于最佳的平衡状态,最大程度地发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游戏降低了幼儿对于成功的期望或对失败的担忧的压力,能够使幼儿不害怕失败,承受挫折的能力更强,更有毅力和坚持性。这是游戏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游戏经验使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能大胆尝试,克服困难,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并不急于达成目标。
幼儿智力的发展需要游戏来促进,而游戏对幼儿身体、社会性、情绪情感方面也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游戏之于幼儿发展的特殊价值,使游戏成为幼儿不可被剥夺的正当权利。游戏是童年幸福与快乐的砝码,也是幼儿成长的阶梯。
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