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地球上最伟大的生存者之一

时间:2019-05-15 06:4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鳄鱼:地球上最伟大的生存者之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鳄鱼:地球上最伟大的生存者之一》。

第一篇:鳄鱼:地球上最伟大的生存者之一

鳄鱼:地球上最伟大的生存者之一

鳄鱼肉专题 eyu.zgscjy.net 责任编辑:www.xiexiebang.com 发布时间:2012-02-08

高过头顶的眼睛,布满角质鳞甲的身躯,腭裂极深的大嘴,长而有力的尾巴——鳄鱼总是以凶恶的形象和狰狞的面目出现在人们的心目中。其实鳄鱼是现在爬行动物中身体构造最高等的物种,在生态、个体发生和进化途径上的许多特点与鸟类和哺乳类相似之处。正是由于在进化上的这些特点,鳄鱼格外吸引科学家的注意。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鳄鱼是地球上伟大的生存者。它们最早出现于2亿年前,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超过恐龙6500万年,比人类早存在几亿年。生物学家考证,鳄鱼是某种陆生恐龙演变而成的,与恐龙类和翼手龙类有着亲缘关系。几亿年过去了,鳄鱼还保持着史前的那副尊容,即使是人类——地球上迄今为止最强大的物种——也没能让23种鳄鱼中的任何一种灭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鳄鱼有着如此强盛的生命力?

恐龙灭绝,鳄鱼生存?

为何恐龙灭绝时鳄鱼得以生存?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虽然确切的答案无从知晓,但我们能从鳄鱼现今的生活方式中揣摩出一些端倪。自鳄鱼诞生以来,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改变,然而鳄鱼本身却没有太大的变化,似乎它们的身体结构从一开始便已经很先进。研究大量的鳄鱼化石,我们发现远古时期鳄鱼的身体构造与现在的鳄鱼几乎一模一样,它们似乎早已经非常适应环境而无需改进。当然这也并非绝对,有些鳄鱼也曾沿着有趣的进化路线发展。比如,有的鳄鱼重返陆地生活,有的鳄鱼变得像鹿一样,澳大利亚甚至有种鳄鱼化石显示它能爬树。虽然存在偏离主流的细小分支,但鳄鱼整体的进化趋势始终保持不变,细小分支到最后都未能延续下去。

仔细研究鳄鱼的身体结构,你会发现身为两栖动物真的很不错。鳄鱼生存能力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们的强壮。鳄鱼的免疫系统功能相当强大,即使是再严重的损伤也能够承受。为了争夺领土,鳄鱼们常互相撕咬,经常把腿、尾都咬掉,这时候它们会跑到僻静的地方舔自己的伤口,似乎只一会儿工夫便痊愈,又回到水中游来游去。鳄鱼通常都能活好几十年,而身体的强健正是它们长寿的原因。

鳄鱼生存能力强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们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自从人类统治地球以来,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是极为严重的,然而没有一种鳄鱼因此而灭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鳄鱼对环境改变的学习和适应力极强。它们尤其善于学会避开危险的环境,科学家为了捕捉鳄鱼进行研究,不得不经常变换捕捉方式。因为同样的手法很难两次在同一鳄鱼身上奏效。

鳄鱼学东西很快,但它们到底是真正的“思考”或者只是简单地通过大脑神经突触完成?现在人们还不了解。有人认为鳄鱼确实有真正的智慧,比如可以认识自己的主人,还可以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鳄鱼为什么能够在恐龙灭绝之后生存下来,除了鳄鱼本身,科学家还猜测可能与水有关。不管6500万年以前地球遭受什么样的变化(有人认为那时曾有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烟尘造成长期的气候改变,最终导致了恐龙的灭绝),水生动物受到的影响远比陆生动物小。再看看被饲养用于商业目的的鳄鱼的境况:关在肮脏的黑屋子里,卫生状况极差,吃的是发臭的腐食,然而它们照样繁衍生息。当时的环境可能与之类似。烟尘遮天蔽日,落入水中的是动物的尸体,而强壮的鳄鱼却能忍受其他动物不能忍受的艰苦环境。

不仅如此,鳄鱼还能很长时间不吃东西,也就是说,它们有挨饿的本事。许多鳄鱼可以一整年不进食,它们会变得瘦骨嶙峋,但依然很活跃,当食物出现的时候照样能正常进食。这也可能是鳄鱼比恐龙更具有生存优势的地方。这当然与鳄鱼冷血动物的属性分不开。鳄鱼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变化而改变,它们平时看起来很懒散,而一旦身上暖和起来,它们的活动就会变得非常敏捷。

作为冷血动物,鳄鱼很能耐寒。如果真是因为行星碰撞造成长时期的寒冬,鳄鱼也比温血动物的恐龙更能承受严寒。温血动物需要消耗从食物中获得能量的80%来维持自己的体温,而冷血动物却不需要。当恶劣的环境来临时,身为温血动物的恐龙付出了惨重代价,只有保持了冷血动物本质的鳄鱼才存活了下来。鳄鱼中有三种类型——美国鳄鱼、中国扬子鳄和宽鼻鳄鱼能忍受接近冰点的寒冷。在寒冷的天气中鳄鱼都是一动不动的。它们会在河堤下挖洞休息,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冬眠,因为它们并没有把代谢降低到接近零,只是靠消耗自身组织提供足够的能量。鳄鱼比人、猪、鸟类甚至鱼类都能更有效地利用食物。它们的胃酸性极高,可以消化几乎一切有机体——皮肤、骨头甚至毛发,将绝大部分食物转化为自身组织,当没有食物的时候便可以通过分解自身组织存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鳄鱼既能漂浮于水面,也能潜入水中,它能像潜艇般随意调节自己的浮力。鳄鱼—般可以潜水1—2小时,它们当因气温降低而减少活动时,可以在水中停留更长的时间。鳄鱼潜入水中时,肝被压到了后部以便为肺提供更大的空间。在水中,它的眼睛上会蒙上一层保护膜,就像戴上了一副潜水镜。鳄鱼有着非常复杂的循环系统,这是爬行动物中绝无仅有的。如果将它们的心脏、肺和大的动脉、静脉展示给生物学家看,他们中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哺乳动物。鳄鱼有着高度发达的四室心脏,能很好地隔绝动脉血和静脉血,这在爬行动物中独一无二。鳄鱼肉eyu.zgscjy.net

有趣的鳄鱼社会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鳄鱼其实是一种社会动物,它们有着纷繁复杂的社会行为。彼此相互认识,清楚各自的社会地位比如谁是领导者等等。这些社会行为在人工饲养的鳄鱼中表现得很明显,在野生鳄鱼群中也同样存在。有一套社会规则可循或许更有利于食物的分配以及繁衍的成功。当然,最近有人猜测或许恐龙社会也远比我们从前认为的要复杂得多,比如恐龙也有母方抚养的行为特征。

鳄鱼的社会性表现在它们会合作起来捕食。有人曾拍下鳄鱼合作捕食的照片。四五十只大小不等的鳄鱼在水中排成新月形的阵形,吞食从上游漂来的一切食物。这对鳄鱼来说可以算是一种对大家都有好处的暂时性的和平共处。在自然界中更多的情况是某一种动物群的首。领先填饱肚子后才有其他家庭成员的份。鳄鱼社会没有这样严格的限制,可能也是它们的优势之一。

鳄鱼具有各种社会技能。美国鳄鱼特别善于用声音传递信息。当交配季节来临,鳄鱼居住的沼泽中便开始响起各种声音组成的交响乐。找到一处舒服的交配场所(如一个礁湖)后,雄鳄鱼便开始四处寻找有无竞争者。其他的雄鳄鱼在这里是不受欢迎的,如果它们不知趣的话,主人就会展示力量赶它们走。之后,雄鳄鱼便可以安安心心地寻找配偶。它通过自己身体的震荡引起水波荡漾产生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却极具穿透性,可在水中以更快的速度传播,而且能传得很远。接收到讯号的雌鳄鱼在次声波的带领下,不论多远,也能找到自己中意的配偶。整个夏天,鳄鱼会和多个异性交配。与美国鳄鱼相比,非洲尼罗鳄鱼就安静得多。它们喜欢成群结队地在一些舒适的场所交配,没有太多声响可也并不闲着。一只强壮的雄鳄鱼能够吸引众多雌鳄鱼的注意。1O来只雌鳄鱼在水中用各种方式引诱它,它会依次和这些雌鳄鱼交配。此时如果有别的雄鳄鱼想接近它的配偶,雄鳄鱼会用声音或者身体语言发出警告,如果对方置之不理,争斗便在所难免。不过很少会有鳄鱼丢掉性命,只是被撕掉脚趾或者尾巴却是常事。

浪漫的爱情生活

鳄鱼的爱情生活是浪漫的。有时雄鳄鱼会心仪一条雌鳄,于是就会出现下面的一幕:一条雄鳄鱼慢慢地靠近岸上的雌鳄,它现在正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把雌鳄赶下水去,如果恋爱进展神速,等一会它们会顺理成章地交配,根据经验和常理,在水中交配既安全,而且也浪漫省力得多。雌鳄趴在岸边不动声色,这表明它可能对“男女之事”的兴趣还不大。一般的情形都是雌鳄主动下水,雄性跟着下水。雄鳄不想放弃,在雌鳄身边磨磨蹭蹭,它想哀求,想说些甜言蜜语。可它说不出,只好张开口,慢慢跟雌鳄耳鬓厮磨。

雌鳄鱼终于缓缓地倒滑入水。雄鳄随即跟在雌鳄身后也下了水,雌鳄慢吞吞地游着,好像忘记了身后的雄鳄。雄鳄开始围着它好不容易引下水的对象转圈子,南阳网它的身体轻轻地拨拉着水面,像一个知错讨饶的夜不归宿者正在接受处罚。雄鳄情意绵绵地尾随和无微不至的呵护终于感动了雌鳄。雌鳄回过头来,用喙部轻轻地挡开试图凑上来的雄鳄,它们开始一前一后地漫游,不时地尾巴并在一起,互相碰着,像在打招呼。

这种挤碰的游戏逐步升级,雄鳄明显地受到了鼓舞,用喙摩擦着雌鳄的头部,雌鳄滑开了几次,慢慢地没有了推却的意思,雄鳄立即把头与雌鳄的头相交一处,喙对着喙,雌鳄张开了口,很快就嗅到了雄鳄通过腮释放出的一种芳香气味。此时,两只处于热恋中的鳄鱼迅速一反恋爱时的缓慢轻柔,粗暴地垒在一起,反复地在水中折腾着,嬉戏着……

模范父母

雌鳄在交配后两个月开始寻找产卵的地方,动物中极少有像鳄鱼这种有专门产卵巢穴的动物。鳄鱼产卵每年都回到同一个巢穴,这种产卵的“家”是它们最初就看好的,有时,“家”难免受到破坏,因此,要么另觅新“家”,要么得花精力修补一下。如果是一个新巢,雌鳄必须动用口中发出的气味来标明所选择的这个地点是它的,一般说来,鳄鱼的气味也即是它们的身分证明。

雌鳄认真地做着产卵前的准备工作,它的举动引来一批好奇的观众,这是它的同类,它们都想学习一下这种细致的产前准备工作,同时也对家族中又将有新的成员出现而表示祝贺,前来围观的鳄鱼组成了一个包围圈,刚好阻止了别的动物接近和破坏巢穴。

雌鳄在临产卵前开始挖洞穴,它用有力的后爪在地上掘出一个3O多厘米深的洞。挖洞对鳄鱼是一种不太轻松的事,主要的问题是这洞不能大,也不能小,要能刚好埋下肚子里的卵。雌鳄很明显对自己的劳作很满意,随即心情舒畅地产下大约40枚椭圆形白色硬壳卵。把卵掩埋好以后,便用后爪将土填满。又压得踏实了一些,这才放心大胆地坐在旁边守候。先前那只雄鳄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它当然不会那么绝情,还会再回来,但那已是小鳄鱼出生以后的事情了,那时它已经休假5个月,回来直接见出生的后代。www.xiexiebang.com

从鳄鱼卵形成开始,鳄鱼就比其他爬行动物具有更高的存活率。鳄鱼卵的孵化成功率比其他爬行动物如水龟、蜥蜴要高得多,大约为80%—90%。鳄鱼巢受到天敌袭击的概率也比其他爬行动物小,而且袭击造成的破坏通常都不严重。然而鳄鱼卵不能被水淹没,巢的温度必须恰当,那将影响鳄鱼孵化的成功率甚至小鳄鱼的性别比例。

小鳄鱼一出生便会叫嚷,引来那些饥饿的天敌。幸好鳄鱼妈妈一直守在附近,它总是最先听到小鳄鱼的“啼哭”。一窝鳄鱼卵通常会孵化出40只左右的鳄鱼。为确保安全,鳄鱼妈妈会将孩子们衔在口中分批送到附近的池塘里,并无微不至地照顾它们——当然,只有几周时间。小鳄鱼生长的速度受到温度的影响。如果一辈子都在温暖的阳光下生活,它们会长得比现在大4000倍。在它们还很幼小的时候,学会了呼唤妈妈和互相呼应。这种交流至关重要。

如果哪只鳄鱼迷了路,它将身处极大的危险之中,周围都是它的天敌——鸟类、蜥蜴甚至其他鳄鱼。它会奋力呼唤,它的兄弟们也会发出回应。在回应的指引下它找到了回家的路。待小鳄鱼稍长大些,它们就会有明显的归巢本能。研究人员发现,将1岁大的鳄鱼捕获后在60公里以外释放后,它能轻易地回到原先的位置。

生长中的鳄鱼能够吞掉约为自己体重5%左右的食物:青蛙、草蜢、蜘蛛……不管什么,只要能吞得下的东西。它们靠群居来度过幼年这段脆弱的年龄。但小鳄鱼之间也同样存在竞争。由于各种天敌、旱灾、洪水的侵袭,大约只有2%的小鳄鱼能长大成“人”。在委内瑞拉,小鳄鱼会面临更严酷的现实,那就是每年长达5个月的旱季。旱季中只有极少数湖泊没有枯竭,连鱼都浮出了水面。而令人惊奇的是,菜篮子只要不是极度干旱,鳄鱼的存活率依然相当高。仅存的几个湖泊会变得格外拥挤。在这紧张时刻,成年鳄鱼彼此之间表现得格外宽容,但它们却会吞掉小鳄鱼。因此,这里可不是鳄鱼妈妈抚养后代的好场所。所幸,鳄鱼妈妈会对自己的子女关怀备至。

随着沼泽的干涸,鳄鱼妈妈会带领全家迁徙。因为是走陆地,所以旅程会充满危险,鳄鱼妈妈必须不断鼓励,小鳄鱼们才肯跟着妈妈上路。它们一刻不停地赶路,完全凭借妈妈的感觉,直到到达理想的目的地。那里有足够小鳄鱼生活的水源,却没有鳄鱼妈妈的空间,因为还有其他家族的小鳄鱼在这里。于是所有的母亲都把孩子留下来,自己却继续着危险的旅程。它们知道,孩子们待在这里比跟着自己安全。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亲情!

与鳄鱼亲密接触

我们之所以可以了解如此之多的关于鳄鱼的信息,应归功于研究鳄鱼的生物学家。他们到底是如何捕捉这凶猛的庞然大物呢?

鳄鱼绝非善类。如果你不小心从甲板上跌人满是鳄鱼的河里,不出几秒钟你便不再记得自己的名字。当然,如果是在冬天,鳄鱼肚子不饿,也懒得活动时,或许还能捡回一条命,但也难免缺胳臂少腿。不过在科学家们看来,比起河马,鳄鱼还算温顺的了。鳄鱼伤害人类多数时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巢穴。鳄鱼妈妈会很用心地保护自己的巢穴,然而研究者们去“拜访”鳄鱼巢穴时总是成群结队。6—8人对鳄鱼妈妈来说已经难以应付了,于是它会选择逃向水中,因为那里是让它觉得最安全的地方。当你小心翼翼地靠近鳄鱼巢穴时,一只受惊吓的鳄鱼猛地出现在你面前,你或许会被吓得六神无主,但鳄鱼却比你更惊慌地冲向附近的水中。它很少会主动攻击人,因为一旦它离开了自己的巢穴,就已经暴露了它内在的脆弱。最危险的情况是,你趁鳄鱼妈妈离开对它的巢穴进行测量而它又突然回来,要知道,跑是没用的,因为鳄鱼的短跑速度跟奥运健将不相上下。

研究者捕捉鳄鱼的方法要根据鳄鱼的大小决定。如果是不足两米的小鳄鱼,就在夜晚乘船捕捉。一个人把自己栓在桅杆上,手中握着绳套。其他的人驾船并用很强的灯光四处搜索。当发现黑暗中闪烁着的红眼珠时——如果不是河马的——就悄悄驶近,将绳套套在它脖子上,再把它拖上船。当然,不可能用这样的方法去捕捉大个鳄鱼。研究者们设置陷阱来捕捉大鳄鱼。用一些动物死尸作诱饵,当鳄鱼接近时,便会触动弹簧机关,被绳索套住脖子。

科学家时常要研究鳄鱼胃中的食物。对于小鳄鱼这很容易办到,可以先给它注射肌肉松弛剂,然后直接插一根管子通过食道进入胃里,然后往胃里灌满水,再把它吊起来,它就会吐出胃里的所有食物。对大鳄鱼不能用这种方法,只能用勺子去舀。当鳄鱼被注射了肌肉松弛剂后,就把一根细小的管子小心地插进它的胃内——当然,动作必须轻,因为要通过两层瓣膜,要尽量减少对鳄鱼的伤害。只要将管子送到了胃里,就能很轻松地舀出食物。毫无疑问,这样的操作会令鳄鱼感到不适,它会发出轻微的呻吟,但只要动作足够轻,就不会对它造成太大的伤害。令人惊奇的是,鳄鱼身体一点也不臭,就连它胃里的内容物,也没有通常的腐臭味。鳄鱼肉

研究者在实验完成之后,会把鳄鱼带回到捉住它的地方,注射对抗肌肉松弛剂的药物,松开它嘴上的束缚,然后赶紧退后。经过30秒到数小时不等的时间,鳄鱼会自己醒来,跳入水中。

多数人都把鳄鱼当成嗜血的野兽,对它们毫不留情。其实,鳄鱼是很容易驯服的动物。许多地方都有人养短鼻鳄鱼作为宠物。还有些关于驯养得很通人性的鳄鱼的报道。哥伦比亚一位医生收养了一只母鳄鱼,从它孵化一直到成年。鳄鱼足足有3米长,它和小孩子玩耍,和家里的狗嬉戏,冬天还会爬到壁炉处取暖。

即使是坚强的鳄鱼现在也正受到威胁。它们的栖息地越来越少,食物不好找,水质正逐渐变差。在非洲还有人捕杀鳄鱼。捕杀者并不取鳄鱼的皮肉,而是有选择地取走鳄鱼身体的某些部分——前腿、后腿、尾巴、牙齿或是头颅,卖给巫医作为药用。另一个威胁就是被滥杀。鳄鱼的样子并不可爱,让人一见就害怕,所以在野外人们一旦发现鳄鱼经常会将其射杀。

即使这样,鳄鱼依然坚强地活着。它们是地球上最伟大的生存者之一。它们已经生存了2亿年,很可能还将生存成百上千万年,成功地、没有多少改变地继续生存下去。

相关链接——

你知道鳄鱼多少?

鳄鱼分布很广,主要品种有北美的密西西比河鳄、南美的亚马孙鳄、非洲的尼罗河鳄、南亚的印度鳄、泰国鳄,中国扬子鳄和澳大利亚湾鳄,鳄鱼肉eyu.zgscjy.net。

鳄鱼是水陆两栖的食肉类动物,主要食物是鱼。但它似乎对陆生动物更感兴趣,动不动就张开它那令人恐怖的大嘴,猎食陆生动物。鳄鱼平时漂在水面上一动不动。像块朽木。这很容易迷惑前来河边饮水的动物。发现猎物,鳄鱼便慢慢漂过去,趁其不备,一口咬住猎物拖下水。遭鳄鱼暗算的大到角马、斑马、鹿,小到猴子、蜥蜴和水鸟。有许多去河边汲水洗衣游泳的人也常常成为鳄鱼的口中餐。尽管鳄鱼是水中霸主,但它还是怕大型猫科动物。南美丛林中的美洲豹就偶尔捕食鳄鱼。在印度,有时候,饥饿的老虎也会下水去抢夺鳄鱼的食物。而此时,鳄鱼惟一的办法就是躲开,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捕来的猎物被老虎衔去。

鳄鱼没有锋利的犬牙,不能撕碎猎物,鳄鱼咬住猎物,靠身体猛烈旋转的力量才能从猎物身上撕下肉。要不就将猎物泡在水中,等泡软了皮肉后再进食。鳄鱼也有弱项,鳄鱼的鼻子特别脆弱,有经验的人被鳄鱼缠住,只要寻机猛击鳄鱼的鼻子,鳄鱼就会落荒而逃。这一招,救过不少人的性命。

世界上最温和的鳄鱼是中国的扬子鳄。扬子鳄个头小,以鱼为食,从不伤人,主要生活在长江安徽段的水域,属濒临灭绝的濒危动物。目前,中国已建立了扬子鳄养殖基地,旨在保护这种珍贵鳄种的繁衍生存。最大、最凶残的鳄鱼是澳大利亚的湾鳄。成年湾鳄长达十几米,重约几百公斤,可以在海水里生存。湾鳄凶猛无比,遇上它的人或动物很难生还。在澳大利亚,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潜水者葬身于湾鳄腹中。

第二篇:《地球上的栖息者》观后感

《地球上的栖息者》观后感

杀象取牙,杀熊取胆,杀鱼取鳍······人还有“仁”吗?

——题记

其实,在好久之前我就已经看过这部纪录片了,可再次目睹那残忍血腥的一幕幕时仍心有余悸,不忍直视。世间万物本相生相克,共同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但人类却总是肆无忌惮地将它们随意摧毁,而后才良心发现似的,呼吁人们要保护、重织这张脆弱的生物网。只可惜少数的爱心、短暂的良心终究填不满人类那永无止尽的欲望空洞。

“它们虽然不是我们的同类,但也不是我们的隶属,它们是另外一个族类。”片中如是说道。正是这样一个族类,当我们孤独无聊时,是它们的忠诚陪伴给予我们慰藉;当我们饥肠辘辘时,是它们的“舍己为人”给予我们食物;当我们瑟瑟发抖时,是它们的皮毛给予我们丝丝温暖······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下去的坚强后盾,理应得到属于它们的尊重。

可悲的是,在自视甚高的人类眼中,它们不过是用以满足人们自身需求的东西,或有生命,但不珍贵。所以随时都可能被主人遗弃,日晒雨淋,自生自灭;随时都有可能被逼上屠宰场,倒挂割喉,血流成河;随时都可能被莫名逮捕,凶残杀害,死无完尸。一出生可能就因为性别问题而被推入机器,压得粉身碎骨;一出生可能脖子就被绳索牢牢地勒紧,以防肌肉生长,影响口感;一出生可能就被困在拥挤不堪的牢笼里,无止尽地人工授精······

这部纪录片把人类的自私、无知和残忍赤裸裸地暴露在镜头下、屏幕上,用血淋淋的事实唤醒每个人心中沉睡的良知。它的初衷并不是让我们愤愤不平地去谴责那些以此为生计的屠宰者,亦不是让我们为自己没有亲手伤害其他生物而活得心安理得。它是想让我们认识到: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自然,都是地球上的栖息者,应该彼此关爱、彼此尊重。而作为人类的我们,应该对已经发生而且仍在发生的悲剧予以反思,承担责任。“没有杀戮,就没有买卖。”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身体力行的。

第三篇:忽悠者生存

忽悠者生存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潘晓凌 王小乔 实习生 雷磊 孙宇晨 钱小敏 庞桐

最后更新:2010-08-05 09:29:11来源:南方周末

在禹晋永“誓师出征”的同时,他的校友唐骏刚刚褪去“打工皇帝”的光环,“神医”张悟本在绿豆终于降价之后也悄然消失,从名字到履历全部作假的原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王亚丽终于案发;而21岁的美女总裁董思阳的成功学书籍还在销售;道长李一刚刚开始被捧上了神坛,带领“弟子三万”引领道家养生风潮。

一顿锣鼓大响,军乐奏起,礼仪小姐端立于门口两侧,几颗烟花喷涌而出。这是中国世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禹晋永针对“外界谣言”的声讨新闻发布会现场。

自从在各大媒体旗帜鲜明地支持陷入学历造假**的“打工皇帝”,“西太平洋大学校友”唐骏之后,这名在中国地产商圈中对网络人气饱含罕见热忱与精力的47岁商人,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亿万网友的持续“关注”。

不过,这并非因他对校友的友情声援,而是他的故事与人生受到网友更为激烈的质疑。从已有证据看来,除了性别,禹晋永的年龄、履历、投资、慈善、学历都存在疑点。

当然,禹晋永完全不接受这些质疑,这也是他开个人新闻发布会的原因。8月3日下午,这场举办于北京郊区昌平的发布会看上去更像是一场神圣不容侵犯的出征盟誓。能获邀参加禹晋永的新闻发布会须满足一个条件:此前没有做过针对他的负面报道。

在禹晋永长达一个半小时对质疑者与部分疑点严厉驳斥后,坐在会场两侧的数十名保安及时将试图冲上台的记者拦下。事前就被告知不得提问的记者们每人领到了一小杯白酒,台上的禹晋永邀请所有人举杯,庆祝维权行动启动,欢呼维权胜利。

不过,事实并不如现场看上去那么完满。在这场网络直播的发布会结束之前,已有网友花13块港币,立即查出禹晋永成立于2008年的中国世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在7月22日一天内,从原来的一万港币追加至10亿。

在发布会上,禹晋永正试图用这一隐去了更变时间的最新信息为自己讨回公道。“为正义而战,从我做起。”他说,他要让那些“无良媒体生不如死”。

就在禹晋永“誓师出征”的同时,他的校友唐骏刚刚褪去“打工皇帝”的光环,“神医”张悟本在绿豆终于降价之后也悄然消失,从名字到履历全部作假的原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王亚丽终于案发;而21岁的美女总裁董思阳的成功学书籍还在销售;道长李一刚刚开始被捧上了神坛,带领“弟子三万”引领道家养生风潮。

狂欢年代

禹董事长充满自信与激情的新闻发布会正是被统称为“西太平洋校友”的忽悠者们狂欢年代的例证。他们遍布商业、医疗、宗教、教育各界乃至官场,无一例外都获得了奇迹般的成功;他们或有炫目的学历,或有神秘的师承;或有海外成功经历,或号称达官显贵相助;或有绝技傍身,或有惊人功业。总之口含金匙,人中龙凤,还兼上面有人,简直命定就要成功,受到万众膜拜是题中应有之义。

1978年以降,中国首先开放了经济领域的改革,中国公民开始得以按劳取酬,在政策的倾斜下,一部分人还被允许先富裕起来。与此同时,由于信仰的缺失以及其他领域改革的滞后,公权力及游走其间的功力与弹性,成为逐利与成功的核心潜规则。

中国成了利润的天堂与规则及诚信的灾区。那些已见光的忽悠者,逐一分析其手段及技术含量,都称不上高明,甚至拙劣,但放回原来的情境,却立即能精妙地施展开拳脚。这正是忽悠者们的舞台。

很多熟悉的名字刚刚退出公众灼热的目光,或者仍然在舞台上尽情表演。得到校友禹晋永力挺的“打工皇帝”唐骏,在被方舟子质疑之前,一直顶着加州理工大学与西太平洋大学双博士之光环,出现在一场又一场的校园讲演上,无数次媒体专访中。

尽管西太平洋大学至今没有获得美国教育部的承认;尽管这所学校的中国学生并不需要漂洋过海,只要交够十几万人民币,在北京大学上两年课程,每个月交一篇论文即可;尽管唐骏至今对母校保持沉默,禹晋永却高调地引以为豪——

“我的同学基本都是高管,甚至有一些部委级领导,唐骏这种职业经理人,算最差的。”他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上说道。“养生食疗专家”张悟本与唐骏堪称一洋一土忽悠双雄。在电视中宣扬食疗大法以及出版《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之后,在张悟本的“悟本堂”等待接诊的病人据说排号排到几年之后;张悟本提倡吃绿豆,绿豆价格居然在全国范围内应声而涨。

走红于2007年的董思阳,则一度被公认为完美女性的样板工程:留学新加坡与美国,年轻貌美,21岁当上总裁,被《海外赤子》杂志评为中国最年轻的女企业家,被《中国工商时报》评选为中国最有潜力优秀企业家。

与唐骏经历相似,董思阳的传奇开始见诸各大媒体,个人博客访问量逾千万。直到被媒体质疑其毕业的美国民族大学来路可疑,上述两家给她颁奖的媒体并不存在,她的实体事业与她描绘中的相距甚远……

另一名女子,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王亚丽,虽然综合资质平平,却不妨碍她伪造身世、年龄、学历、工作履历,在她“干爹”及秘密情人们的关怀下,从一名初中肄业的农村女孩,迅速成长为出身军方高干家庭的年轻有为女官员。

在个人新闻发布会上,禹晋永表示要将质疑他的个人及媒体告上法庭,并向每个被告索赔5000万。

对于唐骏至今没有公开认错,他的看法是,“你要让一个没有错的人认错,太艰难”,并且,以方舟子为首的打假者“极其自私,没有考虑中国未来的希望”。董思阳2008年被媒体起底后,扬言将“整顿整个媒体行业,包括诽谤的人”。这个宏大的报复行动至今没有动静。

生存大法 董思阳的第一本书《21岁当总裁》出版于2008年,她邀请了80后新贵明星李想、戴志康等为其作封底推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多次表示与这些同龄精英以及唐骏等前辈都是朋友,“经常出来吃饭”。只不过,这种单方面的友谊很快被唐骏、戴志康否认,“谈不上是朋友”,他们说。

炫耀强大的人际关系网络,以及与权力与资本资源掌控者的亲密关系,是忽悠者生存手册里的“基本法”。在规则缺失或执行力不那么强的地方,这些资源掌控者自身就是规则,他们是光,是电,是一切皆有可能的神话。

禹晋永的微博写作展现出这样一幅生活方式与社会关系图景:与某市委书记在中国大饭店用餐,被老领导邀请吃饭,打高尔夫球,应邀参加高尔夫频道女主播的生日宴会。

他会对不识货的网友表示愤怒,“你难道不认识这是韩启德副委员长和李鹏总理吗?”在微博上,他对一条关于他俯身在两位领导人身边的照片的评论回复道。类似的与国家前领导人、省市主要领导的数张合影,也高调悬挂于其个人网站上。

张悟本则自称“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父亲曾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他的“悟本堂”也隐隐然透着一股为高层领导服务的神秘气质。

在王亚丽的前同事看来,这是个看上去能呼风唤雨的奇女人,她向周围人高调宣称姥爷是中央军委高层,父母都出国了,还乐于在同事朋友面前给一些市领导直接打电话。如果不是因企图独占“干爹”的巨额遗产被举报,她的同事认为,这名其实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农家女,“不知道还能爬多高呢”。

王亚丽的仕途,靠的是单一路径依赖:上面有人。禹晋永的生存之道则开阔许多。尽管他的微博错别字颇多,尽管他唯一的文学作品“心系玉树睡不着,半夜起来看微博,以为只有我一人,结果博友都没睡,……国家民众齐出手,幸福生活样样有!”颇具小学生腔调,但却毫不妨碍他成为清华、北大、人大、中央财大的兼职教授,以及近十个杰出青年之类的获奖者。

名是否副实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在这一已然形成一套复杂而隐秘的名利互换系统内,禹晋永很“上路”。并且,一旦上路,头上的光环会像滚雪球般积累起来。

唐骏则游走于系统里的另一套逻辑。2004年2月,唐骏以美国加州理工与西太平洋大学双料博士的身份,加盟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在庆祝唐骏加盟的媒体答谢会上,盛大董事长陈天桥承诺将公司运营与管理全面交由唐骏负责。彼时,陈天桥正在酝酿赴美上市的计划。显然,他需要一个既能用英语跟华尔街投资人沟通,又能淡化企业家族色彩的职业经理人作为形象包装。

在学历门爆发前,从没人质疑过唐骏博士学历的真伪,也从没人对写出上述诗歌的作者是否具备担任四所名校兼职教授的能力表示怀疑,这便是这套接口隐秘而保险的系统的神奇之处,一旦对接成功,即使是一片树叶,也能让这套系统即刻高效运转起来。

零成本奇迹

用“系统病人”——而非性格极端者——来形容大忽悠们似乎更为恰当。忽悠成功率高,成本小,风险低,即使站出一个勇敢的小孩,指出皇帝的新衣其实是什么都没穿时,系统仍然能——至少在相当长一段距离——保证这场狂欢游行继续进行下去。骗子启动了系统内的一个暗门,将所有人——皇帝、皇后、大小文武官员——都裹挟其中,在这个利益共同体里,奇迹般地没有受害者。

在禹晋永高调力挺唐骏,遭到以知名网友王小山为首诸人的质疑与调查之后,没有一个地方政府或一个机构出来质疑或撇清与其的关系。跟禹晋永有关的最近一个项目是位于天津市北郊宝坻区的比弗利城,7月12日,禹晋永的凯爱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与首钢地产合资成立的首钢世代(天津)投资有限公司拍下一块价格为2.28亿的土地。

宝坻区宣传部对本报记者的资料核实请求很抵触,“项目刚刚开始,目前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接电话的杨姓官员表示,他们不关心禹晋永的公司是否涉嫌虚报注册资本,只关心这项巨额招商引资是否能顺利进行。

在新闻发布会上,禹晋永也用至今没有警察来调查他来显示自己的清白。“五年前,”他说,“曾经有人告我虚报注册资本,但如果真有问题,我还能站在这里跟大家说话吗?”

按法理,如果这项控告成立,禹晋永应刚出狱两年。据刑法第158条,虚报注册资本,最高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又一个系统的暗门,只是它运转的方式就是呆在那儿,不运转。

8月,在质疑声浪过后沉寂两年的“美女总裁”董思阳又将回到公众视野,她这次将推出新作,《21岁当总裁2——全方位塑造你自己》。

在“绿豆奇迹”被揭穿之后,悟本堂当真是“关门大吉”,张悟本毫无麻烦地悄然隐身。悟本堂常务副总吴威甚至毫不在乎地声称:倒了一个张悟本,我们马上可以捧出李悟本、刘悟本。(详见本报2010年6月23日报道《打不倒的张悟本》)眼下,2010年,唐骏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已再版6次,在2008年12月首次出版的半年来,这本教人如何成功的畅销书一直高居书市排行榜前列。这也是2000年以降畅销书格局出现拐点的体现——成功,怎样成功,多快能成功,迅速取代了文学作品,成为畅销书榜首的常客。

快捷键综合征,已然成为当下中国的集体情绪,无数人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像这个国家一样,以三十年追赶西方数百年的光阴;希望自己能像唐骏、董思阳般,趁年少芳华,早早功成名就;无数人需要并且相信唐骏、董思阳的传奇,或者说,需要一个神。

同样热衷追捧成功神话与传奇人生的媒体起到了催化剂的角色。此前关于禹晋永的报道,在其光环褪去后再来看,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感以及经不起推敲的细节。比如,禹晋永29岁左右便成为四川省国土局一名厅级官员,这可是个不可思议的中国政界新记录;随后,他毅然辞职,作为一名前厅级干部,竟然清贫到要借款四千元北漂;在奥运期间,他号称向鸟巢捐资17.5亿,这占了鸟巢总成本的一半还多……

而在学历门**之前,这些可都是以严肃报道示人的。媒体没时间,公众也没时间,对这些头顶无数光环的神持以克制与理性。

对于忽悠们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急躁的急社会中,人们的遗忘速度也很快,人们马不停蹄地追神,赶成功。所以,忽悠们的最后一条生存法则是,在风口浪尖之际埋头做鸵鸟,待风平浪静之时再重出江湖。

有意思的是,在长时间的沉默兼某种技术性控制之下,学历门**已接近平息之际,半路跳出的禹晋永又将唐骏放回了公众视野;所幸随着禹晋永的光环像剥竹笋一样层层剥开,直到8月3日举办了这场万众瞩目的记者发布会之,禹晋永正式晋升为新网络名角。

此时,谁还会想起唐骏及其先辈们呢?

第四篇:宗庆后:极端者生存?(上)

宗庆后:极端者生存?(上)

2007-7-5 藐视规则而又自己创立规则,极端却又务实,这样的矛盾结合体,共同构成了宗庆后今天的是是非非。这些性格和行事逻辑让他带领娃哈哈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也让他因此在一场公开化的公司内斗中遭到了商业规则捍卫者普遍的非议。

极端张扬的董事会内部之争

2007年6月20日,上午8:30,达能集团亚太区总裁、娃哈哈合资公司董事范易谋和娃哈哈合资公司中方董事们在西湖边上的杭州凯悦酒店套间里召开董事会。守候在门外的记者们无法预料将从这同一间合资公司内的对立两方口中听到什么。

在凯悦酒店端坐的范易谋是明显的老外做派。这位法国人非常在乎自己的一言一行,从不轻易发表言论,此刻,他更加只能选择沉默。而中方的代表则显得嗓门更高一些。尽管谁也不清楚这次董事会上他们究竟谈了什么,但可以肯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更大了。因为很快记者就得到消息,董事会尚未结束,范易谋已经匆忙从酒店后门的消防通道离开。

这已经是今年以来,娃哈哈合资公司流产的第4次董事会了。

娃哈哈集团公司对外解释,范易谋的离去是因为“部分股东聚集在会场外,要求范易谋对‘分红’一事表态”。达能方面的说法则是“有人欲进入会场干扰会议”。总之,几个月以来矛盾双方少有的一个坐在桌前对话的机会,就这样以罕有的闹剧形式告终。

这也是一场罕见的公开化内斗。4月8日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做客新浪聊天室,指责达能强行并购,世界第五大饮料公司的董事会内部之争被抬上了桌面。过去的两个多月里,由于双方都通过媒体发表意见,一个公司的内部政治演变为了一起公共事件。

4月10日,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向媒体公布了其慷慨激昂的“全国销售将士声明”,表示一线的销售人员坚决捍卫娃哈哈和宗庆后,就此拉开“娃哈哈总动员”的序幕。4月13日,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向媒体发布《娃哈哈与达能纠纷的事实真相》的声明,首次“揭发达能曾经强制娃哈哈签订阴阳合同,欺骗政府监管部门”。

来自达能的反击让事件进入高潮。5月9日,达能向斯德哥尔摩仲裁院请求仲裁与娃哈哈集团公司之间的商标合同;6月4日,达能再次在美国洛杉矶状告娃哈哈的两家非合资公司开展和合资公司相同的业务。6月7日,宗庆后开始了更强烈的“不和谈”态度,不是直接面对达能,而是在一封《给法国达能集团董事长里布先生及各位董事的公开信》中宣布辞职。仅50分钟后,达能方面通过媒体发表声明,接受宗庆后的辞职。

也许是要达能认清宗庆后的辞职到底意味着什么,第二天,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连续公布了下属员工和经销商代表感情色彩极其丰富的声明书。经销商在信中对达能说:“我们郑重告知你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拒销达能的任何产品,让你们的产品退出中国市场!”而娃哈哈秋涛基地全体员工强烈谴责达能“逼走宗总”,公开信的黑色大标题赫然是“达能你太卑鄙了”,信中写到,“我们呼吁,我们求助,我们呼吁政府各级部门追究达能的非法行为,我们求助全国人民做我们的坚强后盾”。

6月13日,事态进一步升级,娃哈哈部分员工到达能召开新闻发布会的上海某酒店门口聚集。他们身着统一的黄色外衣,高举写有“坚决保护娃哈哈”等口号的牌子。

当日,宗庆后第一次公开面对众多媒体,再次明确表示了强硬态度,宣称达能要“先取消不平等合同,再来跟我谈”。此前,娃哈哈合资公司的中方代表几次拒绝了达能方面召开董事会的要求。

6月14日,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尝试用法律途径解决此事,杭州仲裁委员会正式受理了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提起的仲裁申请。

在此过程中,很多细节都显得不合常理。在6月20日范易谋中途离开董事会会场后的几个小时,某媒体就公开报道了董事会讨论的议题和详细的过程情况。达能方面迅速提出异议,称董事会资料不得外泄。

6月24日,周日,董事会中断之后的第三天,下午13:45,全国几十家媒体记者的邮箱里同时接到了从杭州娃哈哈总部发出的新闻通稿。在一篇近万字的名为《娃哈哈与达能的“情、理、法”的博弈——十一年合作与纠纷的历史真相》的文章里,娃哈哈明确宣布:“至此我们与达能范易谋情理已尽。”看起来,娃哈哈已经不打算近期和范易谋坐在桌前谈判了。万言信中的每句话都言辞激烈,针对范易谋个人的内容甚多,比如“我们还告诉你,撼范易谋易,撼娃哈哈难,请早点死了那颗罪恶之心吧!”

而此时,娃哈哈各地经销商和员工发布的宣言也成为了现实,开始了步步逼宫之势。娃哈哈出示的图片显示,已经有厚厚一摞来自各地经销商和员工集体签名强烈抗议达能的信件。6月21日前后,来自娃哈哈的消息称,由于经销商抵制达能,目前娃哈哈的少数生产线已没有订单,有的生产线已停止生产。而员工用“由于担心工资和奖金问题,要求新任董事长范易谋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安排下一阶段的生产经营计划”向达能施压。

娃哈哈**两个月来的戏剧化演进,令见多识广的国内外媒体大开眼界。“这是中国商业上迄今为止最为张扬和极端的公司内部争斗。”一位国内知名商业观察家评价道,“由于合资双方的身份,此事件被广泛赋予了各种意义”。

“而更加让人惊讶的是,此次事件演变至此的主导者,不是达能,不是娃哈哈员工,甚至不是目前尚未表态的政府和法律,而仅仅只是一个人——宗庆后。”该专家认为。

宗庆后,杭州人,62岁,中等个头,微微发黄的牙齿。两个多月来,他仅仅公开露面了两次。和记者谈话时,他再次叼上了一根烟。他从15年前创业之初就在抽这种价格不高的“紫罗兰”牌杭州当地香烟,到现在也不更换;他也倾心于自己一手创立的娃哈哈,目前他正在做异常强硬的努力,让价值不菲的娃哈哈继续留在自己手中。

这位中国著名的经营大师、拥有极强控制力者,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对此次董事会之争的主导意图。很多时候,他并不在场,但谁都知道,他才是那位无处不在的导演兼主演。规则破坏者和规则制定者

宗庆后并非一个遵守规则之人。

相反,他从来不遵守别人加于他的规则。

多年以来,他已经将自己培养成为了一个规则制定者。他更喜欢一切尽在掌握的控制感。

“合资之后,达能曾向娃哈哈派驻了一个市场策划、一个搞技术的人,都被我赶走了。”宗庆后直接用了“赶”这个词语,来表示对于达能所制定规则的轻蔑。实际上,自从1996年宗庆后与达能签订合资娃哈哈合同以来,作为大股东的达能从来都不能行使合资公司董事会章程里规定的权利——亲自核算娃哈哈的财务报表。“每一年,达能得到的都是娃哈哈上交政府的财务报表。”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而董事会章程里规定的企业经营和决议权,宗庆后也不会交给达能。

在宗庆后看来,这个章程严苛至极,严重不利于娃哈哈的发展。他在今年的公开信中介绍了规定的内容:“要求作为执行董事的我‘在每一财政结束前至少一个月,应向董事会提交下一财政的总预算’,其中包括每项主要固定资产开支均需备有一份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任何金额超过人民币一万元支出项目均视为主要固定资产开支项目);并规定5项‘尤其须经董事会事先批准’的内容,其中有:”非有关雇用合同所规定,向执行董事本人或向公司或其附属公司的其他人士支付的任何种类的款项‘。“

宗庆后根本不予理睬这一规定。

因为在他看来,“如果执行这个决议,那我们每一项经营活动均需做一个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待董事会的批复,甚至连出一趟差均要等董事会的批复,而这些贵方董事平时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这个企业究竟如何经营下去?”

如果说违反过于条款化的工作程序规定,为宗庆后“无视规则”的作风打开了一条无关痛痒的口子,宗庆后与达能在娃哈哈经营上存在的诸多分歧,则将宗庆后往这个方向上推进了更多。

宗庆后与达能在经营上的第一次分歧源于何时如今已很难考证。但宗庆后执意要在三峡库区建厂和强行上马非常可乐,则是影响比较深远的两次。

“本人为了合资公司的发展,多次向董事会提出开拓市场的合理化建议,响应政府部门的号召,到一些欠发达地区,同时亦是市场处女地的区域建厂,不仅有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宗庆后回忆说,政府一直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到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区、三峡库区建设等项目中去,“但达能因为顾虑这些地区的消费能力,不愿意进行投资。因为是合资方,达能不愿意投资,娃哈哈也不能自行投资”。

宗庆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仍然投资,但是用了非合资公司的名义。这是宗庆后和达能合作以来涉及金额非常巨大的一种违规,这些非合资公司也是现在达能和娃哈哈争论的焦点所在。

1997年开始,宗庆后开始频频大规模投资中西部。当地政府纷纷对来投资的宗庆后承诺出让股份,并给予很多优惠,再加上娃哈哈的主要产品是纯净水,当地设点解决了配送环节,娃哈哈由此获得了充足的利润和股份。到1998年,娃哈哈在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2003年,娃哈哈的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达能在多次声明和其亚太区总裁范易谋的多次谈话中显示,达能只是最近才得知娃哈哈非合资公司的存在。但我们不倾向于简单地推测宗庆后之所以敢于频频违规,是因为吃定达能是人生地不熟的老外,认为对方毫不知情。“宗庆后违规的无畏,正是来自对现实情况的了解。”一位接近宗庆后的人士告诉记者。记者收集和调查的资料,也提供了这一解释的逻辑。

根据工商资料显示,1997年,娃哈哈集团与湖北威陵饮品有限公司以60:40的比例合资成立宜昌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但就在一年后的1998年12月22日,娃哈哈集团将手中所掌握的这60%的股份转让给娃哈哈和达能的合资公司。这意味着在宜昌娃哈哈公司成立不到一年,达能便已经知晓并参与进去。

目前还没有数据能够说明,在娃哈哈众多的中西部投资中,哪些地区的同类业务是合资企业和非合资企业同时开展的,但显然,宗庆后在初期打破规则的同时,也还是舍得让达能分一杯羹。在权利和利益分配得当的情况下,达能显然也默许了这一行为。也就是说,宗虽然没有遵从达能的规则,但也曾建立起达能也认可的另一套规则。

宗庆后从尝试打破规则再到初试成功中得出结论:打破规则是可以的。此后,合资公司和非合资公司共存的情况成为事实,非合资公司按照宗的思路迅速发展,至今已有39家。

从另一个角度,这也意味着,依靠自己敏锐的判断力排众议甚至不惜违反合资规则,在宗庆后的决断得到市场证明并让外方无话可说之后,宗庆后已经不满足于打破规则,信心十足的他希望由自己来制定规则。

这在1998年非常可乐的上马决策中得到了充分展现。非常可乐现在是娃哈哈的重要产品,根据娃哈哈网站介绍,其年产销量已超60万吨,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宗庆后一直很钟情于非常可乐,认为“非常可乐的开发、推广成功,进一步稳固了娃哈哈的发展基石,提高了娃哈哈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娃哈哈的新世纪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领域”。

而这个关键棋子,当年也正是娃哈哈和达能的分歧所在。至今在娃哈哈网站和其提供的种种公司产品介绍资料上,介绍到非常可乐,总要固执地重复这样一句话:“打破了非常可乐推出市场时一些人的‘非常可乐,非死不可’,‘非常可乐,非常可笑’的预言”。

当初的反对者中,就有达能。

娃哈哈出示的一份1997年12月董事会会议记要中写到,当宗庆后向董事会提出开发非常可乐时,外方的态度是“明确表示反对”。值得注意的是,达能的意见也经过了详细的评估和调查,有理有据地提出了大多数专业公司应有的正常专业判断,该份会议纪要显示,外资方认为:“由于可乐为高糖份饮料,与达能和娃哈哈的健康、营养产品的形象不符。而且可乐汽水的投资属资本密集的长线投资,并必须发展特定的分销系统。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将继续投入大量资金,合营公司在此产品上并不持有任何可维持的竞争优势。”故此,“董事会对于宗总所提出的利用现有生产线生产可乐的建议,以及合营公司投资发展可乐饮品的建议,均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但对于达能的反对态度,宗庆后并不卖账。2004年,宗庆后曾经详细地向《商务周刊》讲述了非常可乐上马的过程,谈及当初来自各方面的激烈反对,宗庆后说自己甚至没把这看为障碍:“他们也知道,我要做的话挡不住”。

事实证明,对于一个谁也不可预知的市场,宗庆后的判断又走在了达能前面。

不听规则,这次还是对的。达能拿到了更多的分红,事后亦无指责宗庆后之处。

宗庆后不守规则的观念不断被强化。他回忆说:“我觉得他们完全不懂中国市场,所以就不甘心听任达能摆布”,于是很多事情,“为了合资公司的发展,本人也只好干了”。

而与此同时,“达能接手乐百氏后,数番折腾却效益日降,硬生生把一个大好企业搞到了亏损”,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博客里描述道。此景与娃哈哈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此后,在娃哈哈形成了这样罕见的局面:作为大股东的达能几乎完全失去了对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的主动控制权。在派出的财务和其他人员被赶出娃哈哈以后,企业的决策和财务问题都由宗庆后做出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获得足够利润的达能亚太区总裁杜海德只能大方地对媒体说,娃哈哈“仍然在宗庆后先生勤劳能干的双手的照料下。”

(未完待续)

作者:虞立琪 来源:《商务周刊》2007年第13期

第五篇:末日生存者启示录

洪水、地震、大规模流感、化工厂爆炸、钻油台漏油、恐怖袭击、人群踩踏、毒奶粉、地沟油……天灾人祸频发,生存不再是电影中的幻想情节,而是真实残酷的人生。

生存危机并不仅仅起源于一场洪水或一次爆炸,我们身边几乎每天都有车祸、医疗事故、抢劫等危机出现。

有些人会问:每次离开家门,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去?

这些人开始为‚末日‛准备:储粮备水、学习生存技能、知识,他们相信自我胜过相信现存体系,他们就是生存主义者——最有可能,最有能力登上诺亚方舟的一群人。

更能令都市人深省的是,当都市人遭遇灾难时,他们的价值观将会发生怎样的质变。

生存主义启示录

‚你相信2012(末日灾难)吗?‛如果答‚是‛,那么,——‚真的发生了,你会怎么办?‛

这可能是我们这两年谈论得最多,而且百谈不厌的问答题。它带着世上最多的假设,以及随之而来的最广泛的可能性。或者你可以用调侃、想象或者其他方式去应付——譬如说把钱花光,或者挖个地洞钻进去,但你未必真的相信,这就是正确的答案。

在各种影视与文学的想象里,不可抗拒的灾难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面貌,就如同这星球上不断发生的各种危险,不约而同地集体爆发。狂风与洪水,流行病和化学泄露,恐怖袭击和边界战争,甚至是剧烈通货膨胀引起的骚乱——如同我们每天在新闻中读到的那样。

不得不承认,新闻报道描绘的世界,其实就环绕在我们身边,我们却经常无法预知它何时发生。最新的恐惧点,是那条导致南京大爆炸的丙烯管道,在两个月前就已经被挖断过,但在其周边的拆迁一直未止,丙烯管道再次被挖穿,于是剧烈的爆炸,瞬间吞噬了13条生命。

汶川、玉树、海地,地震灾区剧烈的伤亡至今历历在目,地震波甚至震晃了北京和上海,让都市人见识到自然灾难的巨大威力。正在肆虐中国南北的洪水,已经使总计800多人丧生,而化工原料桶因洪水而飘荡在松花江上,让人们继续提心吊胆。在干旱、酷热和严寒中,人们交口相传——似乎从没有这么多灾难在地球上集中发生。

在人类的历史上,核战、经济衰退、千年虫、恶性流行病、恐怖活动、全球变暖等末日阴影相继笼罩;突如其来的事故,也可能让个人臵身于极度不安全的境地。让都市人感到不安全的还有日趋恶化的都市生存环境——金融危机、犯罪、食物毒害,通胀和蜗居的恐慌,使人们对未来的安全更加敏感。

在虚构的故事里,都市人用各种戏剧化的方式去应付这一切,譬如电影《荒岛余生》中,飞机失事后幸存的汤姆〃汉克斯,在荒岛上像原始人般钻木取火;在热门电脑游戏《求生之路》中,主人公在失陷的都市中要用平底锅这样的武器与感染了病毒的人类作战。甚至,男女主角会在末日的冒险中产生爱情。

但现实世界并没有那么诗意,尤其在都市人之间。根据《南都周刊》记者的群访调查,大约有60%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对灾难性危险‚不准备或没有准备‛,只有10%的受访者认为‚在灾难来临之前制订撤离计划和路线‛,另外10%的人士准备把灾难来临前最后的时间陪伴亲人。

事实上,生活在大城市里面的人们,更容易受到灾害的威胁,这都源于技术的复杂性和现代社会的相互依赖性。譬如,电力中断会意味着城市供水系统也将停止工作,手机也失去了信号;另一方面,打猎和捕鱼,乃至自制流星锤这样平时只在影片中欣赏的技能,在重大灾难来临时却是救命稻草。

在调查中,《南都周刊》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在遭遇地震、通信中断或者疫病征兆等状况时,都选择保守的求生方式,那就是‚呆在家里‛;他们会告诉记者,会非常注重与外界的沟通,并选择手机作为重点联系的工具。对于逃生、急救、对付暴力等各种技能,大多数人都没有即时应对的意识和方法,乃至训练。

事实上,当灾难发生时,最有效的获取信息的工具应该是短波无线电收音机,还有原始的声音信号、光信号、文字信号、烟火信号等等。手机与有线电话在灾难中是最脆弱的(一般都已经中断)工具。即使没有任何装备,制作工具,收集食品,利用环境的一切可利用因素,这却是都市人在极端环境下失去的能力。

不过总有人会有所觉察,并提前准备。在欧美,在中国,有一群潜伏在市井中的生存主义者,一直在不断地‚武装‛着自己。他们把都市人不安全感发挥到极致,生存欲望强烈,并且思行合一的实践者——‚只要活着,就绝不放弃活下去的希望。这是生存的前提,无论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都绝不放弃。只有有了这样的信念,才会有机会生存。‛

在《南都周刊》的报道中,生存主义者们信奉‚除了伤害别人,以任何方式生存下去‛;他们认为,除了作物质上的准备,生存主义者最终要的还是要具备一个‚生存主义者的脑子‛,以一个生存主义者的思维方式去处理面临的灾难:政府的援助是否值得信赖?没有能力是否仍应该帮助他人?……这些看上去都非常虚渺,但在各地纷至沓来的灾难中,立刻会变成现实的问题。

生存主义者们的行动和思考,恰恰是一直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的城市人早早遗忘的东西。食物、装备、通道、空气、饮水、药品这些关系到生存的必需品,家里应该储存多少?我们平时有没有未雨绸缪的方案?譬如共同策划出一些生存方案——‚如果我们必须撤离这座城市,而所有高速公路都被堵得动弹不得,那该怎么办?‛

生存主义者们的实践,更能令都市人深省的是,当都市人遭遇灾难时,他们的价值观将会发生质的变化,就如同电影们刻画的那样,利益斗争,自我标榜,利他主义,对政府的信息如何取舍,一切都会互相碰撞,而我们却从来没有过预期——除非我们真的遇到了灾难。

1279人

2010年2月27日

智利发生8.8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最少1279人死亡或重伤,200万人流离失所。

40人

2010年3月29日

莫斯科地铁发生连环自杀式炸弹袭击事件,造成至少40人死亡,逾百人受伤。

230人

2010年3月-5月

泰国反政府联盟示威,在曼谷金融中心连续发生手榴弹攻击事件。在‚红衫军‛与泰军的冲突中,至少30人死亡,230人受伤。

8000万

2010年6月以来

长江流域洪水不断,截至7月25日,受灾人口近8000万,至少300人因灾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418亿元。

9100立方米 2010年7月3日

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渗漏,9100立方米酸性含铜污水排入汀江,下游死鱼数百万斤。

27人 2010年7月15日

伊朗清真寺被炸,27人死270伤。1500吨

2010年7月16日

大连市大连湾附近输油管道发生爆炸,泄漏到大连海洋的原油超过1500吨(最近专家估计或有6万吨)。

数百人

2010年7月28日

南京栖霞区废弃塑料厂因丙烯管道泄漏发生大爆炸,周边多处建筑倒塌,数百人伤亡,全城有震感。

3000只

2010年7月28日

吉林市发生特大洪水,洪峰将两家化工企业的库房冲毁,7000只左右的物料桶经温德河流入松花江,其中3000只装有甲基氯硅烷等危险化学品。

25人

2010年7月30日

长春市连续发生4起天然气爆炸事件。事件共造成1人死亡、25人受伤。爆炸原因疑为天然气泄漏。

三名生存主义者的生存主义 一个生存主义者的独白 文_紫竹 摄影_于东东 文震 职业:开过电脑学校、电脑公司、当过记者,现为无业良民。

生存理念:生存的关键,是意识。

南京丙烯爆炸那天,我的QQ群里跳出了三个大字,‚爆炸了!‛是南京的‚吴鸣‛发出的,正想问下情况,群里另一个南京的哥们说:‚好家伙,爆炸崩过来的玻璃把我停在院子里的车轮胎扎漏了,我赶紧换轮胎去!‛我还没把‚别去‛两个字打出去,群里就已经被爆炸的现场报道给淹没了,‚刚刚又听到一声爆炸!‛‚爆炸声后,感觉刮过一阵大风,把小区很多玻璃都刮碎了!‛‚听说一辆‘太拖拉’被吹飞出去10几米‛……过了一会才看到去换轮胎的哥们又说话了,‚抢着把轮胎换好了!拉着我爸帮我压千斤顶。‛

看得我直想骂街,大规模爆炸产生的瞬间高温,很容易引爆附近其他易爆物发生二次爆炸甚至连续爆炸!这情况,还不老实抱了头在地上趴会儿?你不怕死,还拉上你爸,真是好样的!

在这个连吃饭都要面对毒牛奶与地沟油的环境中,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怕死是光荣的,要再因为救人或者保护公家财物死了,那是无限光荣!

我一个堂叔,在四川山区当民办教师,那年赶上山洪暴发,他领着学生冒雨往高地转移,在一个陡坡上,一个学生脚下打滑,顺着溜滑的红泥坡摔进了翻着泡沫的洪水里。他想都没想,追着就跳下去。等洪水退了,他和那个学生的尸体才在下游几十里外的河滩上出现。作为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他被授予了烈士称号。追悼会上,堂婶扑在他尸体上一边捶打一边哭骂:‚你猪脑壳!瓜娃子!你烈士喽,我和娃儿怎么过?又不会游泳!救啥子人哦?‛

别人见我整天研究怎么在天灾人祸下保住性命,说我神经病。您毫不犹豫一步就跨上了黄泉路,也被骂作瓜娃子。咱爷俩也说不上到底是谁傻。

我这一辈子是很难当上烈士的,我平常只知道琢磨在钥匙坠上挂呼救高频哨,买衣服都要考虑能保我冲出火灾现场,在新闻上看到灾难报道,我首先想到的都是,在这情况下用什么方法才能生存下来。所以就是会游泳,也不会往急流里跳!

我们这种总想着如何在各种恶劣情况下靠自己活下来,口袋里永远鼓鼓囊囊地塞着小刀、指北针、蜡烛、火石这些莫名其妙东西的人,被外国人叫做,‚生存主义者‛。

每次准备出门,都要考虑这次应该穿哪一套衣服,配什么型号的背包,包里该装哪顶帐篷。

从什么时候变成现在这模样的?我还真想不起来了。我小时候的城市跟现在不一样,黑胡同里经常有几个没盖的下水道口,每年冬天都能听到几家点煤炉子被全家熏死在屋里的事情,大夏天说停水就能停一整天……父母又两地分居,经常顾不上照看我。我那会儿不得不预备手电、胶布、水壶这些东西来应付麻烦。

今天,我管这些东西叫‚装备‛。每一样装备都能给我解决一种麻烦,于是上学时的零花钱,几乎都用来买生存装备了。到读大学的时候,我开始往野外跑,那时候觉得野外是最危险的地方,要能在野外靠各种装备活下来,那多酷啊!于是我经常泡在专门经营‚洋货‛的秀水街、雅宝路市场,时不时买一顶号称可以防大暴雨的帐篷,或者一条据说在雪山上都不会冻死的睡袋之类。往回走的路上,感觉自己就如同游戏中角色加了‚血‛或‚点了天赋‛一样,兴奋得后脚跟不沾地儿地走路。

有了这些装备,北京西部、北部的山林,就成了我进行生存训练的地方。山里的村民时常会在砍柴采药时,遇到一个背着大包在林子里钻的‚疯子‛。

1997年夏天,我开始上网了,知道了原来我一直热衷的这项活动叫野外生存,还在全世界结识了很多同道。这才知道,背包要有支架背负,帐篷应该针缝压胶,使用燃气的炉具远比盒装固体酒精发出的热量高许多……最让我惊讶的是一种叫GORE-TEX的材料,用这个做的衣服、鞋不仅防水,还透气!当时我就把那套曾经令我自豪的武警分体雨衣扔进了垃圾桶!

后来北京也有了专门的户外装备店,每个月我不去那里花上个千八百,就觉得这个月有什么事情没完成。手持式GPS卫星定位设备,有了它,不会迷路了!才200英镑,多值!2000多元一把的‚丛林王‛生存刀,那是装备西班牙特种兵的,与《第一滴血》里蓝波用的那把刀一样,是刀又是锯,刀把拧开能变出指北针、创可贴,刀鞘还能变成弹弓!我黑白两款各来一把!好配合不同色系装备。8000多元一套的GORE-TEX材料冲锋衣裤,尽管需要攒几个月,也绝对没有不买的理由呀!

在那两三年内,我买下的装备多到足以开个装备店。每次准备出门,都要考虑这次应该穿哪一套衣服,配什么型号的背包,包里该装哪顶帐篷。最让我头疼的是,到什么地方才能把这些装备的性能都发挥出来?真够骚包的。

篝火燃起来了,它温暖了我的身体,也让我的脑袋瓜子开窍了。

生存靠的不是装备,是脑子!

我前前后后,大大小小,买了150多把刀回来,挂了整整一面墙,其实这些刀能干的事儿,我现在用一片旧刀片改造的生存刀就搞定了。如果没有后来的一次经历,我严重怀疑我现在会是家户外用品店的店主。

2000年,我27岁。为了把那些囤积在家的装备都用上,我作了个大胆的决定:徒步穿越神农架无人区!

出发前一天晚上我才把这事儿告诉我娘,她又不吭声了,就像2年前我决定离开工作的那家国营单位时一样,老半天,才说,‚既然你决定了,就去吧。‛我娘其实很担心,但我信心爆棚:放心吧,我有一流的装备!

爬上海拔3000多米的金猴岭后,才发现这里与我熟悉的北京山区完全不同,像一面刀刃一样狭窄的山顶,根本没法宿营,只好继续向前寻找宿营地。走到天全黑下来,被一道悬崖挡在面前,用手电照了一通,看看也只有3米多高的样子,正好用上了登山绳,可身上背着装备不好做绳降。我如我那堂叔一样想都没想就把自己那只装着帐篷、睡袋、炉子等一干装备的登山包推下了悬崖,然后顺着绳子下到崖下。

下来后死活找不到我那个包了!我在越来越冷的山风里低头抽起了闷烟,装备都没了,我还能怎么办?!

阵阵刺骨的寒风与远近各种动物的嚎叫提醒我,再这么坐着,可能就没机会走出去了!我忽然想到了那些什么都没有的原始人——生火、取暖、吓退野兽!他们没有瑞士军刀和帐篷,照样生存下来。没有装备的我,像原始人一样将两块石头对着敲断,用锋利的断面在地上挖起了灶坑。接着用这把简易石刀又砍了一堆柴火,篝火燃起来了,它温暖了我的身体,也让我的脑袋瓜子开窍了。生存靠的不是装备,是脑子!我要有一脑子生存意识,而不光是一堆装备。

我活着回北京了,没有将那一夜的险情告诉爹妈,但重新拿起本以为烂熟于心的《生存手册》与《自救书》时,我已不再被上面的贝塔灯与狗腿刀所诱惑,看发现频道时,也不再羡慕全碳素的手杖或红外夜视镜,倒是其中如何用杉树枝搭起个窝棚,亚玛逊流域的原始部落如何在水中用木棍扎出迷宫来捕鱼,雪域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怎么用马尾做成雪镜防止雪盲……就连看国外的灾难片,我也能学到糊一身臭泥躲避猛兽对气味的追踪这样的东西……到后来,我看起了生物、化学、物理这些与生存密切相关的书。今年去玉树救灾,下撤到玛多时,吃过烤肉后很自然地将两手油抹在脸上的举动,让藏族朋友对我这个戴着棒球帽的矮个‚城里人‛另眼相看。

论坛上那几个正在研究搭庇护所的更神经病,听说在野外把一个庇护所用不同结构盖了拆,拆了盖,哥几个折腾了几天了!比起他们来,咱们还算正常的。

像我这样的,洗澡都不摘下脖子上那两块刻着姓名血型的不锈钢牌,食物只买保质期超过18个月的古怪人,在生活中也一样需要朋友。与那些总想依靠精良装备或者过人体力去挑战生存极限的哥们相比,我倒更喜欢和胖得一笑肚子直颤的M13混在一起。

M13在国内一个门户网站搞技术,是他告诉我,原来我们这路人叫生存主义者。他与我探讨了几次关于生存中必需品保障的话题后,邀请我到他家里做客。来到M13那套古老的两居室,里头所有玻璃窗都用透明胶带贴上了米字,室内除了床没有多少家具,有张2米半长的大桌子,上面放了两部三防笔记本电脑,以及各种实验仪器,俨然是个化学实验室。M13正依次用净水吸管、手压式净水器、饮水净化药片净化处理一排小烧杯中或清或浊的液体。处理完,用PH试纸放进其中一份,拿出来与色谱比对一下,又用滴管从另一份中吸起一点滴在玻璃片上,放在显微镜下看看。一通忙活之后,非常淡定地往椅子里一坐,说:‚你看,目前所有净水设备净化浸泡了动物死尸的水,直接喝都不安全!‛我应着他:‚你的实验结果让我们又多了一分活下来的机会!‛M13的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得,咱俩一对神经病!不过,论坛上那几个正在研究搭庇护所的更神经病,听说在野外把一个庇护所用不同结构盖了拆,拆了盖,哥几个折腾了几天了!比起他们来,咱们还算正常的。‛

就在南京发生爆炸的那天下午,忽然接了3个住在广东的朋友打过来的电话,询问的内容都一样。到第四个打进来,没等他说话,我就抢着说,‚问防毒面具是吧?买3M的!别买退役的65式,那个过滤罐早过期了!‛那边惊诧,‚怎么知道我问这个?‛我没好气地应了一句:‚5〃12地震以后,我一天接10几个问我哪买帐篷的电话呢!‛挂了电话,赶紧上网查,果然,广东东莞刚刚发生了不明毒气泄漏。威胁生存的各种灾难随时会发生,但我大多数朋友只会临急抱佛脚,要真有什么大事儿,谁也罩不住谁,只能靠自己。

做一个平凡的活人 文_紫竹 摄影_于东东 职业:旅游网站总编

生存理念:越不起眼,生存机会越大。Q:你是如何成为一名生存主义者的?

A:我是这两年刚知道生存主义这个词,对照了一下定义,好像我还真是。我不会像一些朋友那样太过极端,连正常的生活都被这种意识影响。

Q:如果你所在的城市突然发生地震,你会怎么应对? A:城市里大部分建筑本身只要质量过关,都有一定的抗震性能。其中最坚固的部分是卫生间,这里一个跨度较小的地方,有很多管道通过,也加强了结构,所以卫生间里平常就应该储备一部分生存必需的装备和消耗品。卧室的床不能挨着窗户或者外墙,地震中那里是最容易破坏的结构,而且窗户上的玻璃破碎落下来非常危险。一旦感觉发生地震了,马上进卫生间里。其他的事情,就只能看运气了。

Q:突然发现电话、手机和网络全部中断了,你会作出什么判断?

A:有线和无线通讯同时中断,这往往意味着有重大事情发生,如果不是在明显灾难发生后,那更大的可能是人为因素,比如大规模的城市骚乱或者战争等。

Q:周围同事朋友中,有超过1/3的人出现了相同症状的疾病,这时候你会如何?

A:马上自我隔离,在不确定前,不再使用公共供水系统的水,不去任何公共场所。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状况。

Q:你个人曾经经历过哪些危及生命或者人身安全的事件?是怎么应对的?

A:有一年春节回家,中途在一个小站换车时,站台上的人群忽然向一个方向拥过去,后来听说在站台边上的一个女生被挤下了站台,被火车碾成三段……还好我一直背靠着一根大柱子站着,人流没把我带起来。在拥挤的人群中,可以采用‚鸡蛋生存法‛,就是自己背靠着一个坚固的角落,人群的力量受到了两边墙的限制,不会有太多施加到自己身上。

Q:灾难或者危机发生后,你会用你的生存技能和装备救助其他人吗? A:会,但前提是不能危及我自身的生存安全。Q:如果让你用现在所有的积蓄换一个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末日庇护所,你接受吗?

A:最安全的末日庇护所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什么是最安全的?我想如果脑子里还有最安全的什么什么地方这样的概念,那只能说明你还不是一个生存主义者。

Rock Li个子不高,架着眼镜,看去有点瘦弱,帽衫、围巾、牛仔裤、运动鞋,还总背个双肩包,就是一个路人甲。

毫不起眼,正是他的生存之道。一个引人注目的人,在大灾难中,很可能成为袭击的目标,谁都知道你家囤了粮,不抢你抢谁?!正因为这样,Rock Li用最普通、最不会引发大家关注的方式和器材作为他的生存储备。

那件帽衫的款式,满大街都是,但不同的是他这件是用高度密织的纯棉材料制作的,雨里溜达个把小时不透水,而浸过水后,套着它冲过几米的火幕没问题,一体帽子的设计除了保温抗风外,拉起来戴在头上,可以最大程度防止烟尘沾染身体,还能掩饰相貌特征。衣服前面那个握手口袋,放着两块高纯度的黑巧克力与一盒葡萄干,净水吸管、折刀、绳子和折叠到烟盒大小的救生毯。在需要的时候,这个口袋完全就是个百宝囊。脖子上那条同样纯棉材料纺织的围巾,展开面积超过一平方米,突发情况下,它可以是口罩、绷带、绳索、引火物、包袱皮或者能创造出的任何东西。至于那个他整天背着的双肩包,不光在表面喷过了永久防水喷剂,所有的拉锁也都换成了水密拉锁。包里最外层的附袋里,装的是一件叠得只有32开纸大小,却可以在瞬间化身为担架、帐篷、苫布的多功能雨衣。至于包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就只有Rock Li自己才知道了。

Rock Li的家里也不会像很多生存主义者一样搞得像战备仓库,一居室的房子里没有多余的家具,一辆行李车上绑着一只用雨布包着的箱子,上面积了一层灰,仿佛主人旅行回来后就忘记打开它。行李车旁还有辆山地自行车。

这便是Rock Li的重大灾难应对方案了:无论是拉着行李车,还是骑上山地车出现在灾变的城市里,如此平民化的工具,都不会引起多少注意,当然也就不会有人想到那只落满了灰的箱子里面装了足以支持一个人生存的物资储备。

这是Rock Li的追求,做一个平凡人,不出风头,不逞强,不买最贵的工具。当那一天来临,化工厂爆炸、洪水、地震……他会默默地争取每一线活下去的机会,继续做一个平凡的活人。

狡兔三窟

文_紫竹 摄影_于东东 胡新

职业:文化传播公司老总。

生存理念:关系生存的物品,应该按3倍量储备。Q:你是如何成为一名生存主义者的?

我不能算吧?我就比你们多想了点而已,我不觉得我能算什么主义了。Q:2008年南方城市遭遇雪灾袭击,如果你在受灾城市,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A:弄俩汽油桶改个能彻底燃烧干草树枝的炉子,我以前专门花钱去学过这个技术,开始以为多高科技呢,后来发现俩汽油桶就能做出来。弄一口袋干树枝子回来,连取暖带做饭全有了。

Q:突然发现电话、手机和网络全部中断了,你会作出什么判断?

A:肯定出事了,上楼顶看看周围局势和进京出京道路上车辆状况,打开短波收音机听听有什么消息,再决定怎么处理。

Q:周围同事朋友中,有超过1/3的人出现了相同症状的疾病,这时候你会如何?

A:电话通知公司放假,所有员工不用上班,这月工资照发。孩子也不往学校送了,在家等消息。2003年非典我就这么干的,后来看看势头不对,直接从南边开车绕过去,到承德那边山里呆了一段。从收音机听到疫情缓解才回来。

Q:你个人曾经经历过哪些危及生命或者人身安全的灾变?是怎么应对的?

A:非典算一次,还遇过几次车祸,当时就是割安全带,破窗锥敲了玻璃爬出来,给自己扎止血带,就这样,当时没感觉怎么样,倒是后来回想有点可怕。

Q:如果在人群拥挤的空间被困,如何应对? A:那种地方我肯定不去,尤其是拖着老婆孩子一起,就算我有办法,老婆孩子我也照顾不过来。

Q:你认为目前国内的生存主义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A:国外很多先进装备,国内买不到,国产产品质量不过关,我以前有个汽油炉,亏了在野外做过几次测试,发现使用时间一长就堵了,根本靠不住。所以我不时上香港采购一批装备,基本都是内地看不到的,虽然贵点,但生存这事儿不能马虎。

Q:灾难或者危机发生后,你会用你的生存技能和装备救助其他人吗?

A:我有能力肯定会救,不过得先保证了自己和老婆孩子的安全,舍己为人的事情,我还没那么高尚。

胡新,是那种随便选个地方把他扔下去,他也能活下来的人。上中学时,他就揣上几张自己烙的大饼,瞒着家人跑出北京,靠在工地当小工,给饭馆包饺子,连干带玩,把广东、云南、海南几省都转遍了,要不是后来被家里强行接回去,估计能溜达去国外。后来遇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才在北京安定下来,结婚,生子。如今经营着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俨然成功人士了,但那揣着大饼闯四方的生存精神并没有安定下来。有了经济实力,更能折腾了。

一年四季披在身上那件M65作战风衣,与蓝波那件一样,都是美国ALPHA公司荣誉出品,这衣服拿ZIPPO打火机对着烧半分钟再拿开,一点痕迹都不留。靴子、背包、风镜、腰带、炉具这些装备,都是专门跑到香港专业装备店里采购的。他最喜欢的那把小刀是在瑞士一个刀具作坊中订做的,要价4000人民币;他买过最贵的一件装备是2万多的冲锋艇,这些生存装备合起来得20万人民币左右。

除了要装备自己,如今还要把老婆孩子一起装备起来。于是胡新买下了他最大的一件生存装备——北京远郊的住宅。

这套远离城市的普通居民小区中的房子,被胡新进行过综合评估。小区内所有建筑均为六层以下,没有明显特征,从GOOGLE的卫星图上想找出来都难。而以小区为中心,5公里内,没有任何地标性建筑和重要交通通道,没有如油库、化工厂一类危险点,没有军营、重要政府机关、电场这类战争中最容易被攻击目标。选定的房子在三层,以层高4米计算,加上城市平均海拔高度后,在海拔40米左右,足以应对绝大多数洪水袭击。离小区不远,便是大片的旱田庄稼地,穿过庄稼地,有一条僻静的公路……入住后,房子所有玻璃都换上了钢化玻璃,5面坚固混凝土包裹的小壁橱中,储存了成箱的压缩饼干、瓶装水、固体燃料、电池、药品、医疗设备甚至防毒面具和防火服。

与所有生存主义者一样,胡新对生存储备永不知足,在建立了一个日常的‚家‛以后,经过多次勘察,他在距离北京市中心100多公里的隐秘山林中,找到了一个已废弃多年的山村。在这处密林掩映的山口里,不仅留下了几所花岗岩建筑的老房子,还有一处四季不干的泉水,一眼空间巨大的枯井,附近还有十几亩同样荒废了的梯田。这里成了他选定的第二个‚家‛。将老房子内部进行了必要的加固,那口枯井也被改造成了地窖,存放了足够的生存必需品后,用青石板盖好,再在上面撒上厚厚的泥土,一两个月后,那里的草便长得与周围的一样高了。

如果不到胡新决定启用这里的时候,可能永远没人知道这里是他的‚家‛。

用以连接这两个‚家‛的,是胡新的第三个‚家‛——那辆停在家门口,看着脏兮兮的小‚奥拓‛。别看外表脏,从发动机到减震全部都进行了更换和改造,开起来不比越野车差。胡新平常开的‚本田‛,洗车维修都丢给车厂去做,倒是每过一段时间就自己动手检查保养一遍‚奥拓‛。如果掀起后备箱,你会看到,一个装得满满的65L的登山包和一把工兵锹塞在里面——那是他预备的又一套生存装备。

‚全副武装‛上下班

南都周刊记者_黄修毅 摄影_刘林 顾Sir 职业:警察

生存理念:永远不要引起别人注意。Q:你是如何成为一名生存主义者的?

A:好像没有明确的意识。毕竟‚生存主义者‛是一个舶来概念,但我们做得可能差不多。我对军事方面的兴趣由来已久,做一个军人或者警察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梦想。Q:突然发现电话、手机和网络全部中断了,你会作出什么判断?

A:出大事了,人为的。因为电话是固定的,手机是通过卫星信号,两个都断了,肯定出大事了。用自备的对讲机。

Q:周围同事朋友中,有超过1/3的人出现了相同症状的疾病,这时候你会如何?

A:请病假。至少减少在公共场所的暴露。Q:你个人曾经经历过哪些危及生命的灾变? A:暂时没有。

Q:如果在人群拥挤的空间被困,比如春运的火车或上下班高峰时的地铁,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A:我不急,宁可靠边站,也不跟他们挤。否则很容易出事。

Q:你认为目前国内的生存主义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A:缺乏认同感。社会缺乏应付灾变的危机意识和教育,这一点日韩就很好。

Q:灾难或者危机发生后,你会用你的生存技能和装备救助其他人吗?

A:第一要自救,否则到时自己都保不住了。

一一卸下催泪瓦斯、警棍、步话器、警用手电等十来斤装备,换上便装的顾Sir从沪杭高速公路隘口下班。

地铁站台上,这个气宇轩昂的小伙子西装笔挺、挎一个黑色皮包淹没在赶早班车的白领之中。看着那些把自己挤变形了才能进车厢的乘客,他显得有些臵身事外,最终在队末站定,等待4分钟后的下一班列车。

这分秒不争的淡定和执行警务时的高强度作业判若两人,但此时,顾Sir身上的分量其实并不轻,黑皮包里装了多功能折刀、十二级调光电筒、全套应急救护包等,足有十几斤重。他每天就这样‚全副武装‛地上下班。

‚同事不理解,也看不懂,我每天脱下警服还要带着这些‘累赘’干嘛。‛顾Sir有些无奈:‚像地铁这样人口密度极高的密闭空间,一旦停机跳闸,人群难免慌乱,真有什么意外,我就可以用随身携带手电的‘攻击头’砸开一个逃生的口子。‛

年前,处理一起交通事故的经历让他感触颇深。奉命维持现场的民警,对生命垂危的伤者无从着手,只能坐待救护车赶来。‚各司其职是上级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救助伤者,哪怕是一些基本的应急措施。‛

打开顾Sir个人工具包里的夹层,各种常备药品如仁丹、保心丸……几乎囊括了世博园区内急救站的供应药品,他还在罗致一种‚高效止血纱布‛。这种混合了高岭土的柔顺布料在美国军内得到广泛运用,甚至被美国《军事时报》评为‚2008十大顶尖陆军装备‛。‚它比国内目前使用的敷料+绷带的‘挤压式’止血法要好很多。要知道,在遭遇地震等急救中,第一位就是防止失血过多。‛

身为警察,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是本职,但生存主义者向来以‚最大限度地保存自我‛为目标。对于这两者之间的落差,顾Sir认为‚保全自己很重要,只要不以牺牲别人为底线‛。顾Sir在工作之余,参加了‚上海音速青年‛的志愿者援救组织,演练各种灾难情况下的自救和他救技能。香港警队的训练体系让他很钦羡。‚无论巡警、水警、机场警察,他们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警察机动部队(PTU)的防暴、体能强化、直升机索降等科目的训练‛。

选择上海因为这里鲜少地震 南都周刊记者_黄修毅 摄影_刘林 熊进

职业:经营网店

生存理念:在极端条件下,他人即威胁。Q:你是如何成为一名生存主义者的?

A:可能有某种与生俱来的东西,或者说是天生潜质。当然,我很早就是个户外运动爱好者,对军事也很感兴趣,是早期的‚军驴‛。

Q:如果你所在的城市突然发生地震,你会怎么应对? A:躲过第一波地震,带着救生包马上就跑。下一步才是寻找安全区域,建自己的营地。

Q:突然发现电话、手机和网络全部中断了,你会作出什么判断?

A:出大事了,很可能是人为的。启用无线电设备联络。Q:周围同事朋友中,有超过1/3的人出现了相同症状的疾病,这时候你会如何?

A:减少外出,更不要去公共场所。Q:你个人曾经历过哪些危及生命的灾变? A:没有。

Q:如果在人群拥挤的空间被困,比如春运的火车或上下班高峰时的地铁,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A:往人少的地方站,一般会选两节车厢的交接处。因为这个部位人少,离出口又不远。

Q:你认为目前国内生存主义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A:缺乏认同感。被当做杞人忧天,甚至神经病。我们的社会还是缺乏灾害的危机意识。

Q:灾难或者危机发生后,你会用你的生存技能和装备救助其他人吗?

A:第一意识,是把别人都当成威胁。

朋友在侧,面前是一壶好茶,熊进还是习惯性地从一只漆黑的美式军用水壶里喝水。单兵口粮也一直放在生存包里,这种保质期长达三年的压缩食品,在他家里也囤了不少。

要不是大热天里裹着一条橄榄绿军装裤,长相斯文的他看起来一副宅男模样。熊进平时开一家网店,专卖各种行军装备、野外生存物资。他少不得定期检视家中囤货,‚单兵口粮‛也会在过期前被当作三餐吃掉。

‚一旦灾难临头,人们会哄抢物资。这一点,哪怕是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时的美国也未能幸免。‛除了囤积食物、水等生活易耗品,熊进甚至自备了一部通信电台。从公寓的窗台上,一条速降绳可以抛出五楼的窗口,直坠楼底。两年前成了家,妻子是一名基督徒,也没有改变他的信条:‚对一个生存主义者来说,自救是第一位的,有时候别人只会成为你的负担。生存很残酷,要活下去很现实,到了极限状态,只能把他人看成威胁。‛

当年离开银川到上海安家,其中一个原因是‚上海不大会发生大地震‛,生存的意识早已潜移默化。最近,风传一条江苏省发布未来十年6级以上地震预警的消息,在他脸上掠过一丝犹疑,‚中国尚没靠谱的地震测绘吧。上海最大的威胁来自常年的地面沉降,真的一旦海啸来袭,恐怕谁都逃不脱。‛

他自己则寄望于好的运气,能躲过第一波灾害的攻击,而后再施展生存主义者的求生之术。曾热衷于攀岩等户外运动的他,军装裤也有玄机:一条腰带可挂主锁,再与八字环相扣。熊进最得意的‚私家物品‛是两小段绳索,这种511军用靴鞋带取材自降落伞绳索。‚昆明邢鲲狱中自杀案,如果是用这种鞋带悬梁,是完全可以实施的。‛只见一副鞋带在他手中灵活变幻:八字结,用以连接主绳与安全带;牵引结,易于攀住上方的凸缘;双套结,则用于攀登和下降。

生存主义者的技巧意味着一旦灾难来袭,比一般人有更大的存活几率;而生存主义者之间发展的相互联系,是为了把有限的资源掌控在生存能力最强者的手中。美国的‚生存狂‛曾建起可容纳七八十人的地窖,囤积的物资乃至武器,足以让这一小簇人维持三年。‚为了活下去,生存主义者的组成不应该是清一色的,需要有医生、工程师等各种人加入进来,以便灾难过后,存活下来的人能重新组织社会。‛

万一灾难降临,妻子身陷危险,而他自顾不暇的时候,会怎么办?熊进沉吟了一下,说:‚我会救她的。‛

生存运动席卷美国 生存是个严肃命题

天灾降临、恐怖袭击、金融海啸……当遭遇生存危机时,都市人该怎么办?我们将回溯生存主义的发展史,并从中寻找答案。

南都周刊记者 _ 张峰 胡雯雯 人物:詹姆斯〃罗尔斯

Q:如果你住在一个人口拥挤的国家比如中国,你会采取哪些必要的灾难应对措施?

A:我会建议人们跟任何生活在乡村农耕省份的亲属保持密切联系。如果有那么一天情况变得非常恶劣,你可能不得不依靠他们,才能有一个可以避难的场所。我还会建议为你的家人逐步准备食品供应。尽可能储备更多的食物,尽可能利用你家里的每一寸存储空间。

Q:当中国公众面临自然灾难比如地震和洪水时,你的建议会是什么?

A:对电力中断作好准备。对大部分的居民,尤其是那些住在城区的居民来说,电力中断会意味着城市供水系统也将停止工作。所以,要作好准备去收集和过滤从露天区域获得的水。这些露天区域包括连接屋顶的落水管、溪水、河流以及池塘。我的博客上有非常具体的指南介绍如何制造廉价的家庭用水过滤器。

Q:你提到过自己是一个‚枪与杂货‛式的生存主义者。为什么武器对你这么重要?

A:根本上来说,我相信持有武器的人才能够控制他周围的环境,而手无寸铁的人则没有这种控制力。在现代背景下,充分自卫意味着使用枪械的自由,而不局限于利器。美国有句古话:‚永远别拿鸡蛋去碰石头‛。

(记者:此人行为低调,从不接受电视媒体访问,甚至博客上都没有照片。)可以用来描述詹姆斯〃罗尔斯(James Wesley Rawles)的词很多:作家、博客主编、生存顾问、前美国陆军情报官员。但最适合罗尔斯的头衔莫过于当代生存主义运动的首席代言人。许多生存主义者已经习惯称自己为罗尔斯主义者(Rawlsian)。

从小说家到生存主义教父

罗尔斯于1960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Livermore,祖辈是十九世纪50年代的拓荒者。他毕业于圣何塞州立大学,辅修了军事科学和军事历史等科目。1984至1993年间罗尔斯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处,后来因为政治观念不同,在克林顿总统宣誓就职后立刻从军队退役。

将近十年的情报生涯让罗尔斯得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多个国家的社会问题。在此其间,罗尔斯完成了他的第一本小说《爱国者:一本在即将崩溃世界中生存的小说》(《Patriots: A Novel of Survival in the Coming Collapse》)。《爱国者》的故事设定在未来,描述了恶性通货膨胀以及社会经济体系崩溃之后的场景。尽管只是本小说,罗尔斯坚信现实并不遥远。‚我得出的结论是,电网是关键所在。如果因为经济崩溃或者恐怖袭击导致电网中断,所有的城市都将垮掉。‛

这本罗尔斯于1991年就完成初稿的小说令人惊异地预见到了近二十年之内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奠定了罗尔斯在生存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生存主义是一种积极应对未来潜在危机的生存运动。这些危机包括了区域的、国家的以及国际性的社会或者政治秩序的动荡。生存主义者为了应对各种预期的动荡局面,通常都会接受急救医疗训练,储备食物和引用水,学习自卫和自足技能,或者建造例如地下庇护所之类的避难设施。

现代生存主义运动起源于美英两国。政府政策,核战争威胁,宗教信仰,有关社会或经济解体的著述和末世论小说,都是促使这一运动形成的因素。冷战期间,政府推行民间防御措施,兴建了大批公共原子弹庇护所和放射性尘埃躲避所。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也称摩门教会)长期以来都指示其教会成员为自己及家人准备最长一年的食品储备。1929至1939年间的经济大萧条则一直被生存主义者当做未雨绸缪的必要的例证。

到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美元贬值的迹象也更加明显。对美国和苏联之间爆发核战争可能的持续担忧,以及城市中心日益出现供应短缺的现实状况,促使很多原本持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人也开始主张个人的相应准备将是明智之举。

1980年,John Pugsley出版了《阿尔法策略》(《The Alpha Strategy》),这本书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名单上排了九个星期。30年后的今天,这本书仍然被生存主义者视为食品和家庭必需品储备的基本指南。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后期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发展,生存主义者又多了一种媒介方式来相互交流生存技能。计算机也与生存主义运动的另一个顶峰有密切关系,这就是‚千年虫‛(Y2K)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智能系统中的年份问题引发了全球性恐慌。

罗尔斯也是在这其间开始使用BBS和Usenet新闻组来发布有关生存的话题。2005年,罗尔斯建立了自己的SurvivalBlog站点,博客写作成为了他的全职工作。到今天,他主编的SurvivalBlog已经成了互联网上关于生存与应对主题的最流行的博客。SurvivalBlog每个星期有超过22万人访问,总访问量已经超过2100万次。

SurvivalBlog主要关注的是如果应对社会面临的多种威胁。罗尔斯的文章涉及了多种内容,给读者提供了很多灾难出现时的应对措施,例如在距离最近城市至少300英里的地方修建乡间避难所,饮用水的汲取和净化,食品生产和储备,安全自卫技术及策略等等。罗尔斯的第二本书《如何生存在我们所知的世界末日》(《How to Survive the End of the World as We Know It》)的主体内容就来自于SurvivalBlog的文章。《未来学家》(《The Futurist》)杂志称这本书为‚为世界末日准备的警示性实用建议‛。

罗尔斯更倾向于关注‚家庭应对‛和‚个人自由‛,他关于家庭应对的理论集中于食品储备和提倡迁往人烟稀少地区这两方面。其生存哲学强调了现代社会的脆弱,贵重金属在物物交易中的价值等等。

在《纽约时报》的一篇采访中,罗尔斯讲述了他作为一名生存主义博客作家的经历,并称自己是一名‚枪与杂货‛式的生存主义者。

罗尔斯认为典型的生存主义者事实上并不住在乡村郊区,更多住在城市。他们担心社会的崩溃,把乡野生活幻想得充满田园诗意。与家人一起生活在洛基山西部某个乡郊的罗尔斯用自己的经验告诫人们,自给自足的乡野生活实际上辛苦得很。

恐怖袭击阴影下的‚城市生存‛法则 人物:阿托恩〃爱德华兹

Q:无论在哪里,你都会带上哪几件物品?

A:一件能减少生化武器或脏弹对皮肤伤害的夹克;一条装着记事本、钢笔和潜水表的皮质腕带;一个用橡胶和不锈钢网制作的救生包。这个重6公斤的救生包里面有18种不同的工具,包括一块烙铁、一根铅笔大小的丁烷火炬,以及三种打火机。这些工具在紧急情况时能派上大用场,如果你必须关掉煤气,老虎钳可以决定你的生死。Q:对普通人来说,整天背着6公斤的救生包不太方便。你有没有什么轻便的推荐?

A:对于普通人,一个1公斤左右的救生包差不多够了。里面应该装上无需电池的手压电筒、多功能的老虎钳、火柴、消毒用酒精、止痛消炎药、眼药水、纱布、创可贴、甚至牙膏、香皂和梳子。因为你每次离开家门,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得去。

‚归隐者(Retreater)‛一词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用来指那些随时准备在社会瓦解的时候离开城市,躲避到偏远的安全地区或者庇护所的人们。到了上世纪70年代,‚生存主义者(Survivalist)‛成为和‚归隐者‛通用的术语。在以Kurt Saxon为代表的许多人看来,‚归隐‛是一种更加理性的、规避冲突的、远遁无形的态度,而‚生存主义‛则给人一种具有媒体煽动性的、冲动好斗的印象。积极主动的‚生存主义者‛逐渐取代了消极被动的‚归隐者‛。1980年,Saxon在《什么是生存主义者》《What(Is A Survivalist》)一文中给的定义是‚一个相信自我及其能力胜过相信现存体系的独立人。‛

身为生存主义运动奠基者之一的Saxon还认为,‚有些人称自己为城市生存主义者,我认为这是个自相矛盾的术语。藏在公寓里以躲过骚乱是个愚蠢的想法……真正的生存主义者应该趁机尽快从城市搬到小乡镇去。‛而他自己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者,年过花甲的他住在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上,还偶尔教授生存主义的课程。如果按照Saxon的标准,阿托恩〃爱德华兹(Aton Edwards)可能都算不上是一名生存主义者。但在9〃11事件之后,没人能否认阿托恩在纽约生存主义群体中的领袖地位。

2001年纽约曼哈顿的9〃11事件,以及先后在巴厘岛、马德里和伦敦发生的类似恐怖袭击,引发了生存主义运动的第三次高潮。对战争的恐惧,对环境灾难、全球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经济不稳定等的更深关注,以及人类面对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和2009年猪流感时的脆弱,这一切让生存主义再次成为被关注焦点。在很多人看来,有备无患比什么都重要。他们现在开始储备生活用品,学习实用技能,和有共同想法的人建立联系,获取尽可能多的建议和信息。

过去数年中,很多提供灾难生存建议的书得以出版。这些书涉及了从能源短缺到核恐怖或生化袭击等各种可能的灾难。博客和网络论坛也是传播生存主义信息的流行方式。人们在网上讨论协助生存的交通工具,生存地点和即将到来的威胁,还列出各种生存主义者团体。阿托恩创立的非盈利组织International Preparedness Network无疑是其中很有影响力的一个。

在成为一名生存主义者之前,阿托恩曾经是一位充满争议的流行独角喜剧明星。如果不是因为演出协议出了问题,阿托恩的职业生涯也许将是另外一种情形。

1989年,出于对恐怖主义组织在纽约发动生化与核袭击的担忧,阿托恩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了International Preparedness Network,以推行紧急情况出现时的‚因地制宜‛策略。‚多数紧急事件发生时都是没有任何预兆的,‛他说,‚这是墨菲定律: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情均会出错。而通常危机来临时,你都会缺少装备。所以你必需学会因地制宜‛。1999年,阿托恩的组织转型为附属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的民间志愿机构,在政府的支持下帮助民众缓解恐怖袭击和其他灾难事件带来的恐慌。

在9〃11事件发生几年之前,阿托恩就已经公开谈论过恐怖主义分子劫持客机当导弹来攻击摩天大楼的可能。他还曾经建议在世贸中心、帝国大厦和自由女神像等地标建筑周围设臵地对空导弹。2001年2月,在一个广播节目中,阿托恩更准确地预言了9〃11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人们一直对阿托恩的说法心存质疑,直到世贸中心被炸成废墟。

阿托恩也曾考虑过离开纽约,并一直计划在北卡罗来纳建一个圆顶的房子。不过现在他有了更大的计划,利用自己的组织去给有需要的人传授生存技能。他的组织现在已经发展了包括美国在内17个国家的大约30000名成员。

金融风暴让他们把家变成超市 人物:丽莎〃贝德福

Q:如果我没那么大的储存室,要怎么存放食物呢? A:把家里一年以上没用过的东西,放到网上卖掉,可以节约出不少空间。

Q:食物都有保质期,你怎么处理那么多食品呢? A:像密封的面粉、罐头等,你可以适时地循环,把旧的消化掉再补充,就行了。而且不用一次性买太多,只要保证一定时间的供应量。

Q:除了你在博客上提到的生存技能,还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注意事项吗?

A:凡是重要而基本的资料,一定要备份到纸上,妥善保存起来。别忘了你是在危机中才会最需要它们。要是电一停,电脑、手机等什么都罢工,你就等着干瞪眼吧。

2007年初开始浮现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也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公众对灾难应对的迫切了解。2008年4月,《纽约时报》援引罗尔斯的话说,‚对生存主义运动的兴趣正经历着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最快的增长‛。2009年,罗尔斯又通过美联社称,‚太多人对经济情况担忧,因此引发对灾难应对的巨大兴趣。这种兴趣超越了任何界限,不管是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还是宗教的。‛

金融风暴摧毁的不只是华尔街,还有无数的美国家庭。经济的大幅衰退让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10%,累计约850万美国人失去了工作,这也是二战后历次经济衰退中失业人数的最高纪录。几乎在一夜之间,很多普普通通的美国家庭开始意识到,生存不再是小说中的幻想情节,而是真实残酷的人生。

‚生存危机并不仅仅起源于一场罕见的暴风雨,一次爆炸式袭击,或是洪水台风之类的。我身边几乎每天都有朋友失业和破产,从房子里被赶出去。我们更提防的是经济的崩溃。‛丽莎〃贝德福(Lisa Bedford)担忧地说道。她更为人熟知的称号是‚生存母亲‛(The Survival Mom)。

每当丽莎想到经济大萧条可能带来的后果,她的脑海中都会浮现起25年前在苏联旅行时情景:‚街边停满了老旧破损的汽车,商店里的货架空空如也,行人穿得灰扑扑的。相反,为外国人和富人开设的餐厅和商店却豪华而富足。‛如此贫穷的情境能与优越生活同时存在,让她非常震惊。‚每当想起这些,我都会更努力地让家人避免陷入这种困境。‛

比起‚生存主义者‛这个标签,她更愿意叫自己‚准备者‛(Prepper)。在这个炎热的夏日,丽莎正往储存室里搬放大桶大桶的饮用水,并在厨房里堆了一大桌时令蔬果,准备做成脱水蔬果储备起来。

进入她家的储存室,就像来到一个超市的食品区,豆类、罐头、饮用水、脱水蔬果等把几排架子堆得满满当当。儿子和女儿则在一旁察看所有食物的保质期,并记录在本子上。

‚尽管很早以前我就随身携带应急包,也很有危机意识,但真正开始为全家作生存储备,也就是两年前的事。‛丽莎家所在的亚利桑那州是全美经济最受打击的地区之一。‚我们住的地区都是沙漠,一场干旱便会断了所有水源,所以储水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储备食物和日用品。另外,我在家里备了太阳能发电板,以免停电造成的炎热把所有食品都毁掉。‛

储备的目的,是为了减轻以后的负担,而不是相反。所以,丽莎给自己定了个标准:先储蓄够全家一个月用的东西,再慢慢增加到三个月。另外,每逢有促销活动或谁家有旧货出售时,她总会特别留意,争取以最低的价格储备生存必需品。

如果说哪样储备是她永远不会嫌多的,那就是:知识(还有一样是厕纸:‚它们永远都不够用,而且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品。‛)。她的电脑和书架上储存着满满当当的实用书籍,比如:《如何制作脱水食物》、《危机准备手册》、《山村生活百科全书》等,而平时在博客上和网友们交流的心得经验,她也全部记录了下来。‚不管遇到什么危机,知识永远是你最好的装备,而且它们几乎不占空间。‛

给孩子们选书的时候,丽莎也总会下意识地找些和‚独立生存‛有关的,比如《海狸的记号》、罗兰〃英格斯的《小木屋系列丛书》、《手斧男孩》等。‚这些书不仅非常有趣,而且能提供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我教的‘儿童野外生存课程’中,我也是用这些来做辅助书目的。‛

每到周末,她会聚集全家或朋友进行话题讨论,针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境,大家共同策划出一些生存方案。比如:‚如果我们必须撤离这座城市,而所有高速公路都被堵得动弹不得,那该怎么办?‛

她也经常带上孩子出去野营,正好训练户外生存的技巧。两个孩子尽管只有8岁和11岁,却已经是娴熟的枪手,能够自如地操纵22口径来复枪进行射击。此外,他们还在参加游泳和骑马课程。‚孩子的适应力真是惊人。对他们来说,学习射击和储备食物很快就成了‘正常生活’的一部分。生存训练并没让他们觉得自己与别人格格不入,反而更自信和有安全感了。‛

在保证家人的生存条件外,丽莎也尽可能地多为其他人作准备,比如说亲友、邻居。当然,更好的方式是鼓励他们也开始作生存储备,但这是让丽莎深感无奈的一件事。‚要说服一个没有危机生存意识的人是非常难得,尤其是当周围不断地出现预警信号,而他们却视而不见的时候。‛就像网友在丽莎的博客里留言抱怨的:‚我们住的地方常年台风肆虐,一到这时超市商店总被哄抢一空,但身边却没几个人想要作储备。我母亲也认同储备的重要性,可是每当我跟她说起自己的储存进度,她总是泼冷水:要是你的房子垮了怎么办?东西都被水冲走了怎么办?‛

但是,所作的准备有可能产生不了作用,并不能成为不做准备的理由。‚生存主义者并不是悲观主义者。正相反,我们热爱和珍惜生命,所做的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

丽莎相信,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生存是个严肃命题

自从有人类以来,关于生存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生存还是毁灭?是文学和影视作品永恒的主题。

南都周刊记者 _ 张峰 影视类

《我是传奇》(I Am Legend)致命病毒把繁华的纽约变成人间地狱。唯一的幸存者要面对的不仅是被感染的变异人,还有极度的孤独。

《迷失》(Lost)一群飞机失事的幸存者被困在一座岛上,只能依靠少量的食物和飞机残骸内的物品生存下去。

《幸存者》(Survivors)BBC的经典剧集,旧版的《幸存者》讲述的是瘟疫导致了95%的人口死亡,幸存者在一切现代社会设施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努力维系人类的文明。

《未来水世界》(Waterworld)当世界成为一片汪洋时,人们只能在水上生存。一个进化到可以在水中呼吸的海行者遇到一位掌握着前往大陆秘密的小女孩。

《日常生存自救手册》(探索频道)探索频道今年5月新作,生存专家Bear Grylls从荒野回到了城市,他将告诉你如何应对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比如,被困燃烧车辆中,遭遇疯狗,汽车落水时如何自救与救人,电梯失控时怎么办等等。还有一些搞笑但实用的小贴士,教你如何处理粘到你的口香糖,如何对付老鼠,或者手指卡在保龄球里该怎么办。

小说类

《撒旦之锤》(Jerry Pournelle与Larry Niven)又一部对生存主义影响巨大的作品。彗星撞击地球之后引起地震和巨浪,整个世界都被淹没。对于幸存者来说,生存面临着最危险最艰巨的挑战。

《地球忍受》(George Stewart)小说描述了世界性瘟疫摧毁人类文明之后,主人公和一批幸存者建立新文明和保存知识的努力。

《明日》(Philip Wylie)小说讲述了两个美国城市经历核袭击的故事,其中一个城市有着完备的民防计划,另一个则没有。

《巴比伦》(Pat Frank)世界末日的经典小说。生动地描述了美国与苏联爆发核战争之后,佛罗里达一个小镇居民们的生存故事。

《Malevil》(Robert Merle)描述了生存主义者将一座中世纪的城堡整修成抵抗全面核浩劫的要塞。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

《手工世界》(James Kunstler)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在石油危机,全球变暖,疾病流行和核恐怖威胁影响下经济崩溃的美国社会。它探讨了以电力为基础的现代科技消失之后的一系列问题。

学术类

《阿尔法策略》(John Pugsley)1980年出版的这本书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名单上排了九个星期。30年后的今天,它仍然被生存主义者视为食品和家庭必需品储备的基本指南。《生存武器》 ?(Mel Tappan)Mel Tappan证明了拥有合适的武器枪支以保护食物和提供个人防卫是在独立基础上维持生命的关键。这本书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未来的30多年间,都是生存主义者的必备读物。

《生存者入门与最新归隐者参考》(Don Stephens)除了积极倡导归隐乡野之外,Don Stephens的建筑学背景也帮助他在自足家园的设计上完成了很多著述。

《核战争生存技能》(Cresson Kearny)Cresson Kearny终身在军队及政府部门任职,对在军事与技术环境中生存具备超常的专业知识。他的作品极大地影响了生存主义者的教育水平,尤其是在核相关信息上。

《生存避难所》(Ragnar Benson)Ragnar Benson是美国最受尊崇的生存专家之一。他的作品涉及了弹药、炸药、陷阱,制造新ID等许多争议性内容。该书介绍了如何选择和伪装避难所。

个人EDC 72小时生存物资清单 个人EDC EDC 是every day carry的缩写,也就是每天携带的意思。

一个生存主义者,时刻准备应对灾变的到来,自然会有一些永远随身携带着的小装备,以应不时之需。

EDC装备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又难于找到其他替代品的小物件。通常会包括以下这些: 文/图 _ 紫竹 手电

这个物件很多人已经许久没用过了,确实,现在手电能干什么使呢?走夜路都有雪亮的路灯照着。可这对于生存主义者来说,是绝对的EDC装备。而且往往不止一支,从体积大一点,可以提供远距离强光照明的,到超级省电,但也能照亮眼前一米远的,大大小小总有个3-4支,每天根据去的地方不同进行选带。

指北针

这种古老的方向识别设备,到今天,依旧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迷路和看风水时才用得上。而高档的指北针,还往往带有距离测算设备、坡度计,和地图里程换算器等等附加功能。这在生存主义者手中,往往起码有大大小小2-3个配合不同环境的指北针。

哨子

没有一种喊叫可以与尖利的哨音匹敌,在无线对讲设备还不发达的过去,街头的巡警都是用哨子来呼唤支援。于是高频哨当然也成了必然的EDC。

取火器

自从飞机禁止携带取火器材后,不少生存主义者甚至为此放弃了乘坐飞机。不过他们很少会选择打火机作为取火器,在他们看来,即使是ZIPPO打火机,也还要依赖专用的燃料。只有火石取火器才是灾难来临时最可靠的伙伴。

金属盒装蜡烛 扁平的形状不仅方便装进救生盒中,也可以更稳定地摆放在需要的地方点燃。除了照明,蜡烛还能保留火种,发出热量,融化的蜡油也是方便的密封防水材料。多功能救生卡片/小刀

比名片还小一号的一片金属卡片集合了扳子、起子、锯条、小刀等众多功能。

小刀是所有的生存主义者的首选,如果最后只允许带走一件装备,那被选中的也必然是这把小刀。

这把小刀在不同的紧急情况下有多种用途:用来敲碎汽车玻璃,削木棍制造工具,刀柄坚固的,可以充当锤子。功能多的刀,必要时就是个工具箱,简单朴素的,关键时刻可能是最可靠……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放大镜

放大镜的用途可能许多人难以想象。它能够通过聚光点火;能够观察细小的伤口,从而正确处理;能够看清楚最小的记号与文字,很难找到替代品。同时,它又是一个玻璃与金属的制品,在必要的时候,这两样材料更可以变化成各种生存需要的工具。于是也成为了生存主义者们EDC清单里的一项。纸肥皂

这种纸肥皂除了可以用来进行清洁,在水中溶解产生的肥皂水,也是食物中毒后有效的催吐剂。

救生盒

这是生存主义者的终极救生装备,是一个体积很小的盒子。盒子的外形五花八门,有低调的普通的铁烟盒,有强调坚固防水的安全盒,有为满足军旅感觉的军用杂物盒。至于内容,当然就更是丰富,往往包括鱼钩、鱼线、手术刀片、钢丝、锯片这些看似零碎,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作用的小物件。而每一个人更会将自己的经验演绎进这个小盒子里去,很多小玩意,只有它的主人才知道是打算派上什么用场的。一般用100块左右就能配好一个救生盒。

安全套

它是一种具有良好弹性和密封性的白色橡胶材料。根据需要,可以是止血带,可以是弹弓的皮筋,也可以是密封火柴、引火物的密封袋,更可以是能装进一两升水不会破的水袋,吹鼓了挂到高处还是个信号……

EPU手套

EPU材料稳定的性能,能有效保证双手在进行一些危险操作时的安全。

手表

不戴手表的生存主义者很少。手表并不是简单告知时间,只要你有足够的相关知识,你可以用手表来判断方向,测量血压,计算速度……当然,为生存主义者所选择的手表,通常也都会有一些特殊的功能。

72小时生存物资清单

汶川地震让我们知道了一个新名词,黄金72小时。也就是在灾难发生后72小时内,救援是最有希望的。但这72小时很多时候是要自己来争取的,这其中首先是意识与知识的准备,其次,就是必要的器材物品的储备了。文 _ 紫竹 摄影 _ 于东东

刘林 基本配备 铝膜救生毯

这件东西折叠后小巧得很,但在紧急保温时,效果非常好,同时金属反光还能起到发信号的作用。

饮用水、饮水净化设备、水容器

水永远是不可缺少的,家里经常储存上一箱瓶装水并不是多困难的事情,关键时刻就可解决问题,喝空的瓶子连水容器都有了。如果再预备一个微孔陶瓷的滤水器,则可以处理一般自然污水。

全波段短波收音机及对应电池

在灾变中能够坚持到最后的通信,往往是短波无线电。每天通过短波收音机收听外界状况,比冒险外出打听要好得多。现在市场上也有手摇充电或者太阳能充电的收音机销售,但性能上好坏不一,仅是短时间应急,还是储备一定量的电池吧。

足够结实的绳索

绳索在捆扎物品、牵引人体、制作木筏、加固门窗,甚至黑暗中大家的联系,有着想象不到的广泛用途。

外伤处理药品及器材

一条有一定弹性的止血带,可能会是救命的宝贝。而蝴蝶型创可帖,可在没有缝合条件时,暂时固定大伤口,也是必备材料。帐篷,睡袋,具有可压缩性高保暖衣物以及防水衣物,防潮地垫,高热量,小体积,方便储存食品,无烟高热值燃料及对应炉具,抗生素类药品,止腹泻类药品,手电,头灯等照明设备,蜡烛,高频哨,多功能工具刀,折叠多功能锹,防水防风火柴、火石类取火器

奢华选装

卫星电话、动力橡皮艇、柴油/汽油发电机、防毒面具、液压钳/千斤顶

生存法则总则危机应对及生存问卷 想生存下去,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

无论你多么富有,多有影响力,在很多生存危机发生时,你可以指挥调配的只有自己。

只要活着,就绝不放弃活下去的希望。

这是生存的前提,无论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都绝不放弃。只有有了这样的信念,才会有机会生存。

对他人的一切帮助都建立在自保的前提下。

舍己为人,在生存中,并不可取,只有在充分自保的情况下,才能提供他人帮助,否则很可能是两边都保不住。

只与自己可以信任的人分享生存的机会。

相互的信任,是共同合作争取生存的基础。相互提防,不仅效率低下,更可能浪费掉宝贵的生存机会。

要建设或者改造一个安全的住所,因为这是你最经常待的地方。想生存下来,首先要给自己弄一个窝。现代的中国人,大多无以选择,只有一处或租或买下的‚家‛,那就将这个家尽量安全化吧。并不需要‚末日地堡‛,只要合理的改造,这个家一样可以大大提高你的生存机会。

所有与生存相关的东西应该有3倍储备。

食物、装备、通道、空气、饮水、药品这些关系到生存的必需品,应该按照三倍量来存储。

即使你准备了三倍的物资贮备,你依旧可能一无所有。准备得再充分,灾变也依旧会带给你意外的状况,也许你正在洗澡,被困在了浴室里,那些精良的储备,虽近在咫尺,却完全帮不到你。

当大家都认为危险不可能发生的时候,危险很快就会发生。

最大的危险,恰恰是大家都没有察觉到的危险,这种危险到来的时候,杀伤力也就最强。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危险出现的可能,无论表面上看是多安全。

即使你没有任何装备,你还有大脑。

最后的装备,便是你的大脑,它才是生存的最关键。没工具,可以制作,没食品,可以收集寻找,没大脑……也就没有了生存的机会。

一件东西的功能取决于你,而不是它。

无论这件东西本来是被设计来干什么的,最后用它来干什么的决定人是你!如《红楼梦》中,扇子本是扇风的,若喜欢听撕碎的声音,那拿来撕,也算个用途,当然用来烧火也不错,这一切都是根据你的需要,由你决定和操作的。

危机应对

我国生存危机发生的频率及状况,总是超越人类的想像力,危机应对需要知识储备、工具装备,还需要想像力。

有毒化学品泄露

停止使用自来水,马上关闭门窗,并注意观察外面的鸟类、昆虫及行人的反应情况。没有足够器材准备时,可使用雨衣、湿毛巾、保鲜膜来制作简易防化设备。并通过各种渠道对泄露情况进行了解。

龙卷风

没有时间跑进坚固建筑物中躲避时,就地趴下,双手抱住头,尽量增加自己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与风的接触面积。

爆炸事件

光的速度比声音要快很多,如果你有幸看到爆炸发出的剧烈闪光,马上向反方向趴下,双手抱头,希望自己离爆心还不太近,待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与飞溅物过去后,迅速远离。

交通工具自燃

一支破窗顶贵了也就是一两百块,随身带一支也并不增加多大的负担。出现情况,打碎玻璃,马上离开车厢,并尽量远离。

遭遇抢劫 清醒分析敌我实力,在明显劣势下,采取表面顺从态度,放松敌方警惕,寻找机会逃跑或反击,不可盲目逞强,导致不必要伤害。如果抓住反击机会,则一定要一击奏效,使对方丧失战斗力。

家庭火灾

关闭掉煤气总闸与电闸。低下身(无论是烟还是‚煤气‛都更多集中在高处),寻找火源,发现后及时扑灭。切忌发现着火,抄起盆水就泼。此外,整个过程最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先确保自身安全。

人群拥挤

一旦人群发生骚动,应两手护在胸前,保证胸腔有一定活动范围,避免因挤压引发窒息,尽量将重心上提,把自己混入人流中,不要试图与人流力量对抗,绝对不要因为掉落了什么东西而试图弯腰去捡。

地震自救办法

地震时如在家中,不要慌乱地往外面跑。马上进入远离外墙的小跨度空间躲藏。卫生间不仅通常跨度较小,且由于有着众多管道通连,起到了加强作用,实际上是一套建筑中最坚固的地方。

如果正在车上,则应该马上停车,熄火,离开车辆,就近在开阔地带双手抱头趴好,等待平息再站起。

内涝被困车内

无论是多昂贵的一辆车,都要马上离开。如果车门已经被水压住无法打开,马上用破窗或其他尖锐硬物打碎玻璃逃出。带天窗的车辆可从天窗逃生。几人同时在车内,应各自寻找逃生出口。

雪灾

在落雪超过一般年份水平时,就应当有一定的警觉和准备,储存必要的食物和饮水及可以在室内使用的取暖设备和足够保暖的衣物等。

如被困在路上,不要试图用车内暖风长时间取暖,应离开车辆寻找背风地或建筑躲避,条件许可的话要生火取暖。确实无法离开车辆时,可在车厢内点燃几根蜡烛,提高车内温度。

大伤口外伤

肢体部位的大伤口,马上使用有弹性的带状物在伤口的向心方向上端扎住。注意尽量不要使用比较细的材料来充当止血带,如没有其他选择,则每过一段时间要逐渐放松几十秒。

刺入性外伤,不要贸然将刺入物拔出,可以使用止血器材和药物在刺入物周围伤口进行止血。如刺入物留在体外较长,可尽量截短,防止刺入物在体内的伤害扩大。等待医护人员前来进行进一步救治。

传染病爆发

进行自我隔离,暂停使用城市供水,使用收音机、电话等关注疫情状况。并开始对自己的体温、血压等情况进行监控。

大规模停水 这时候,一方面要尽量减少水的使用,对非饮用水进行多次反复使用。尽可能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水的收集,如使用小型净水设备,对自然水源进行净化收集。

在绿色植物的外面罩上一个大塑料袋,在下面收口处导出一个管子到容器中,植物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塑料袋收集,夜间气温下降,凝结成水珠滑落,通过管子进入收集容器。这种水通常非常清洁,在煮开后,可以充当饮用水。

在泥塘彻底干掉前,可以用类似收集植物水分的办法,将泥塘中的水分抢出来。

灾难中的通信

无论什么灾难来临,想要生存下来,通信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获取信息,一个是发送信息。

信息的获取,最有效的首推短波无线电收音机,每天在固定时间收听一小时短波收音机,获取必要的外界信息,不仅能增强生存的信心,也能对以后的应对措施给予参考。

信息的发送,手机与有线电话在灾难中是脆弱的,一般都已经中断。这时候的信息发送,就只能依靠最原始的声音信号、光信号、文字信号、烟火信号几种。

生存问卷

1、在野外,前面有一道近两米宽的沟,你会如何? A

我是运动健将,这算得了什么?背着装备跳过去!B

保险起见,卸了装备跳过去,再让队友把装备扔过来。

下载鳄鱼:地球上最伟大的生存者之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鳄鱼:地球上最伟大的生存者之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爱,最伟大》

    爱,最伟大 ——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 《乌丢丢的奇遇》描写了一只走失的小脚丫乌丢丢,在历经种种生活历程后,逐步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懂得了用爱滋养的生命,才是鲜活、美丽和不朽......

    影评《伟大的隐藏者》

    和平岁月中的伟大隐藏者 ——评电影《隐秘而伟大》 《隐秘》讲述了被派到了南韩的三位北韩特工面对任务的困惑和与善良村民相处的故事。对于这样一个不熟悉特工的题材,相比......

    解析地球上最奇葩的国家

    解析地球上最奇葩的国家 (转来的,感觉不错,供大家分享)解析地球上最奇葩的国家:中国 说中国奇葩肯定有网友不同意,挺正常的国家咋就奇葩了?我就想问三个问题:1、文明古国咋就剩咱......

    宽容,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宽容,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在广阔无垠的地球上有着无数令人欣赏的东西,俊美的山峰,缤纷的落英,然而在这一切事物之中,最美丽的花朵莫过于宽容。 一次课间,教室门口传来清脆的叫喊声......

    地球上最美的景观长廊(5篇)

    地球上最美的景观长廊 墨脱地球全谱景观园2018年4月27日,地处藏东南的林芝市墨脱县,同时吸引了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丁林,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厦门大学焦念志,中山大......

    勇气,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勇气,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那朵花,喜爱一种花,重要的是它代表的一种意义。陶渊明爱菊花的安贫乐道,周敦颐爱上莲花洁身自好,众人爱上......

    善者生存美文摘抄

    达尔文提出“物竞天择”的理论后,后来的科学家们却试图解释出合作、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是怎样形成的。经过二十年不懈地努力,哈佛大学的数学教授马丁·诺瓦克与众多同行得......

    人类,地球的摧毁者

    人类,地球的摧毁者 ———读《皮皮鲁与机器猴》有感 轻轻地合上书,我的眼前浮现的是机器猴力力士的身影。书里发生的个个故事引人深思。故事是这样的:动物园里一只普通的母猴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