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破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难点的一点感悟
突破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难点的一点感悟
我是一名来自延边地区的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工作已整十年,但从事班主任工作却只有一年的时间。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既繁琐又辛苦,特别是语文教学这一块。每一位老师都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能否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则是一堂课是否有效率的关键。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曾经出过的一节公开课《一面五星红旗》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来谈一谈自己浅薄的看法。
《一面五星红旗》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本课的重点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难点是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一写法,在教学中我适时进行教师示范,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抒发对祖国的热爱。
1、以生为本、朗读感悟,为突破重、难点而铺路。
采用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勾画出作者“爱红旗”的句子自读,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画,读后思索,研读难点,思考疑点,让学生感悟文中人物的情感与内心。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能为突破重、难点而铺路。
2、品读感悟,抓住重点词句突破重、难点,感悟文中人物的情感与内心。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作者动作、神态的词、句”进行体会,然后重点指导朗读。如“犹豫”“展开”“凝视”“摇摇头”“向外走去”等词语和短语。俗话说,“行动胜过千言万语”,这些动作实际上更有力地表现了“我”的爱国热情。又如“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和“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抓住描写作者动作、神态的句子,通过自读,特别注意读好“犹豫”“展开”“凝视”这些重点词,让学生评议,找出重点词句。这一环节教学实施时我直奔重点,研读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然后顺藤摸瓜,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用动作和表情体现了“我”对国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这样的设计可以做到简洁流畅,主线分明,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我通过启发、讨论等方式学习,针对教学的重点,找出面包店老板表情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讨论“面包店的老板从‘平等交易’到‘费用我付’,他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通过“找出文中‘我’的行动和做法让你感动的地方”来减缓问题的坡度,进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文章重点、难点的探究,品析,拾级而上,步步深入,由文悟情,由情赏文,使学生在读,思,议、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人格的熏陶和感染。
以上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的一点浅薄认识,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定能探索出一条小学语文教学中突出重点、难点的最佳方法和途径。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作为一名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我们都要精心地去备课。备课,首先要对文本进行透彻地解读,然后确立教学目标,之后再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何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一节课中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得准确与否,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而能否在课上顺利的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则是这一节课的成功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入钻研教材,精讲重点段落。
目前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质量一般都文质兼美,而好的范文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深度广度,而且在艺术上也有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和圆熟高明的语言技巧。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捕捉教学重点,并把握其与面的关系。一篇课文,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语言技巧,以至思想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环节,相辅相成地构成一篇课文的“面”。如果对这个“面”和教学重点的关系处理不妥,就会“点”、“面”皆失。我们有的老师曾把抓点理解为“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从课文中抽出一条“筋”,或割出一块“肉”来讲,结果学生不但对全文基本内容茫然无知,而且对重点的东西也感到抽象、费解。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抓重点必须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既要“结合”,就必须吃透点和面的内在联系。虽是“点”,即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所在,要善于运用这一规律去理清全文的来龙去脉。既要“带”,就必须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有详有略地把有关联“次点”带出来,既借“次点”辅助重点,又在说明重点之中适当地附带解决一些关系较直接的次点。要抓准重点,除了要舍得“割爱”外,还必须“抓之有据”,抓重点的依据有三:一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的规定,确立各年级的“主攻方向”;二是根据不同年级各板块教材的特点,确定各单元备课的教学重点;三是老师在备课中要结合本班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的实际,最后确立每一课完成教学重点的方法和深度。一句话,就是要做到既有全局考虑的长计划,又要有落实到每一课的具体安排。各课的重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相联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师在备课中必须抓准重点句段,凸现重点句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如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读海》这首现代诗歌,前三个小节在结构上是完全相同的,教学时,教师没有必要面面俱到,细致地分析每一小节,你只要抓住其中一小节重点进行质疑讨论教学,并作强化性点拨,其他的两小节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进行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顺利的达成知识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老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直观的演示内容,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例如我们在讲解《回声》这篇课文时,教学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但是,对于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概念是相当的抽象,无论你用多么细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往往都会一头雾水。如果我们把这个过程用FLASH课件演示出来,你不需要做任何的说明,学生自然会理解。所以,我们要善于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它大大的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抓住语言的训练点,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我们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语文能力的不足之处,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以便实现高效率的课堂!
第三篇:重点难点的突破,英语有效教学的内核
重点难点的突破,英语有效教学的内核
——构建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坐标系(2)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学坐标系已经成了当今小学英语教学老师喋喋不休的话题之一。在我们眼中,一个巧妙的导入是有效教学的良好开端,它能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顺利进入英语学习状态;一个机智的呈现能使新的语言知识以比较具体、直观的样式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为孩子们很快理解;恰如其分的语言活动能促使孩子们获得相关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看似行云流水的教学过程则是大家对一堂课作出较高评价的重要依据之
一。然而,就是这些看起来如此不错的课堂教学,往往就未必具有良好的实效。原因何在?这是当前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发出的困惑。通过对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观察、研究与分析,笔者发现:影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因素是重点难点没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因此,要真正构建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坐标系,重点难点的突破是内核,其他都如这一内核的外壳,要通过作为内核的重点难点的突破这一内核才能体现出起内在的价值。本文主要阐述如何通过重点、难点的突 破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重点,需要浓笔点化
【问题现象】有位教师执教(江苏版)牛津小学英语5BU9 English Club第一课时,在这一节课上,学习一些表示国家、国籍和国家语言名称的英语词汇是重点之一。执教老师先通过“介绍自己”呈现了表示“中国、中国人、中文”三个词的英语名称以及本节课的另一重点,即句型: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然后通过呈现英国大本钟的图片呈现了表示“英国、英国人、英语”三个单词的英语名称;接着通过呈现一个穿着日本女孩的图片呈现了表示“日本、日本人和日语”三个词的英语名称,就这样通过呈现相关国家的特色建筑或民族风情的方式依次呈现了以下几组单词:美国——美国人——英语、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英语、法国——法国人——法语,并按照教材上的顺序将这些重点教学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如下:
ChinaChineseChinese
UKBritishEnglish
USAAmericanEnglish
AustraliaAustralianEnglish
JapanJapaneseJapanese
FranceFrenshFrench
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I’m„
......当重点内容呈现完毕,教师采用朗读、问答、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然而,教学效果远不是教师所预设的那样,学生不是在读音上将“国家”、“人”或“语言”混淆,就是在意思上张冠李戴,最后教师设置的“俱乐部”活动也只好在“七零八落”的活动中匆匆收场。课后,我建议这位教师根据教学重点设计一个练习“看图完成对话”以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效果很不理想。这位非常勤奋的老师在化了那么多时间进行备课后却得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很是沮丧。在相关的研讨中,很多老师反应:这些词汇的教学看似容易,实际不容易。毫无疑问,词汇,作为这堂课的重点内容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若是重点就那么一次次的不得以突破,遗留的问题积压多了,必然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当有一天孩子们因为积压的语言问题多得难以再进行进一步学习的时候,孩子们还能积极得起来吗?我们可以这样负责任地说:暂时的“积极”未必就是真正的兴趣,可能只是对某活动形式的兴趣,而非对英语语言活动本身的兴趣,这种所谓的“积极”让人担忧,也缺乏持久的生命力。因此,如何在课堂上突破重点是教师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问题透析】在英语教学中,教学重点往往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学重点的突破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重点的突破而开展,否则就是盲目的活动,或者是无效的活动。假如我们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不化浓重的笔墨用心去“点化”,而是轻描淡写,一划而过,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是雾里看花、囫囵吞枣,重点难点这一核心的东西不得到突破,无论孩子们对教学活动表现出了多高的热情,无论教学形式有多顺眼,都不可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对待教学重点,就必然视之为重点,并要用心化浓重的笔墨去点之、化之,使之在学生面前不再神秘、不再陌生,而学生则会在教师用心的“点化”过程中逐步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上面提及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导入自然巧妙,通过呈现代表各个国家风情的建筑或服饰等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悟到了相关词汇的语言意义,流畅的教学过程也无懈可击,但就是这样的教学没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恐怕主要问题在于对这几组难以区别、记忆的词汇没有真正用心化浓墨去点化,一是从词汇呈现的顺序来看,按照教材顺序呈现的几组词汇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二是平铺直叙的呈现方式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机械和惯性;三是呈现后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这些重点词汇进行分类并形成规律,那些没有“化”开的重点词汇混成一团,学生只是根据图片的印象进行机械的记忆,在运用这些单词进行语言活动的时候张冠李戴也是必然的结果。
【案例探讨】对待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轻描淡写肯定无法突破,用心“点化”才是手段之一。就上面提及的案例,我们何不将这一团容易混淆的词汇通过教师用心去“点”之,并“化”开成为学生容易记忆的词汇呢?
1、“点”出顺序
细细看这几组词汇,我们可以先按类别呈现,学生就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如,我们可以将带有“-nese”尾的两个亚洲国家的两组相关词汇放在一组学习,如下: ChinaChineseChinese JapanJapaneseJapanese
在结合相关句型进行训练的基础上,再呈现一组都将“English”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及相关的英语词汇,如下: UKBritishEnglish USAAmericanEnglish AustraliaAustralianEnglish
最后再呈现剩下的一组独具特点的词汇:FranceFrenchFrench。
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词汇本身的规律呈现,将有共性的一类词汇放在一起,这是学生发现规律的基础,是“点化”的准备。
2.“化”出规律
当所有这些容易混淆的词汇分组呈现在黑板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得出这些词汇之间在发音、拼写和意义等方面的规律,使学生在这一大堆难以记忆的词汇面前产生浓雾散尽后的豁然开朗,这是突破重点的关键,更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分水岭。
如,根据黑板上呈现的词汇,教师可以这样点拨学生:Please look at the first group of words, Can you find the similarity or difference in the
pronunciation and spelling?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不难找出这组词汇在读音和拼写上的相同点:表示“人”和“语言”的词在拼写和读音方面是相同的,即都以“-nese”结尾。
如,根据黑板上所呈现的第二组词,教师可以这样点拨学生:What do the people in these three countries speak?让学生及时找出如下规律:The people in these three countries all speak English。同时,还可以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发现American 和Australian两个单词在拼写上的共同处,等等。
又如,根据黑板上最后呈现的那组单词,可以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表示“法国人”的单词和表示“法语”的单词在发音和拼写上是相同的,但其中的元音字母的发音与“France”中元音发音是不同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新地认识到:一些我们觉得不难的教学重点对于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这些被列为重点的内容之所以成为重点,不仅因为它们在相关语言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不容易掌握的内容,对它们的突破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对相关整体学习内容的理解,正因为是重点,它们必有一定的难度,轻描淡写的触及只能至其表面而不及核心,用心点化才是重要途径之一。
二、难点,需要逐步分解
【问题现象】有位教师执教牛津小学英语(江苏版)6A U5 on the farm “B”部分词汇和“C”部分句型以及行为动词的过去式。运用相关图片创设问题情景如下:
问题: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然后,采用朗读、问答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对下列含有一般过去时的词语进行操练活动:visited the farm、watered flowers、cooked s fish、milked cows、collected eggs、picked oranges、tasted oranges、pulled up carrots等。从现场的情况来看,学习过程很是枯燥乏味,效果也不太理想。
【问题透析】客观地来说,这部分看似简单的学习内容对小学生来说实际上并不简单,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丰富的词汇加大了对这些词语的记忆难度,行为动词一般过去式的介入更增加了难度,对这些带有一般过去时的词语的反复操练除了让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以外,未必就带来理想的效果。仔细想想,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在我们教师眼里不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词汇、句型和行为动词的过去式。假如教师将这三方面的重点集中在一起,难度就一下提高了不少,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难点得不到分解,是学习的大忌。对中国学生而言,英语到底是外语,学起来远不如学母语那么容易。因此,为了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难点的分解是我们老师要关注的事。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设想:当我们要面对300公里的步行,也许你会觉得很恐怖,然而,假如把那恐怖的300多公里距离,分解成为:100+100+100公里,每一阶段完成其中的100公里,是不是觉得没那么恐怖了?当你必须要在车站等一小时,你是不是也会觉得很漫长很无聊,但若你把那无聊的一小时,分解成为:10分钟+10分钟+10分钟+„„在不同的每十分钟里做不同的事,那么本来觉得漫长无聊的一小时的等待是不是没那么漫长无聊了?因此,要提高难点内容的学习效果,对难点内容进行适度分解,并进行逐个击破,这是有效教学很重要的一环。
【案例探讨】分解,是突破难点的重要一环。如上面提到了难点内容,我们不妨将其进行分解,并各个突破,即将含有动词过去式的词组分解成为:现在时切入单词词组过去式词组,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从一般现在时切入
问题: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生: I usually „
师:I often do things like you,but sometimes I go to a place, Now I’d like to show you.Do you know where the place is?(教师呈现农场的图片。)
2、创设问题情境,谈论图片呈现新单词
问题:let’s see what ’s on the farm?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呈现词汇如下:cows, oranges,eggs, carrots, flowers„
3、用同样的方式,将单词变成词语
问题:What can we do there?
生1:We can milk cows there.„„
如此,自然将上面单词变成如下词语:cowsmilkcows;
orangespick oranges;carrotpull up carrats;eggscook eggs„
4、巧用课文插图,将语境从从“一般现在时”转到“一般过去时”
师:Look at the picture!This ia a farm too.There are some boys and girls on the farm.They went there on October 12(last weekend).通过问题情境将上面的词语变成“一般过去时”,如下:
问题:What did they do there? Let’s go and have a look.将下面一般现在时的词语转化成一般过去时形式,板书并朗读下面词语:milked cows;picked oranges;pulled up carrats;cooked eggs„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与分析得出关于“一般过去时”的使用规则
6、结合实际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问题: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难点,通过分解,就不难了;这个核心问题解决了,那些看起来巧妙的导入、机智呈现和行云流水的教学过程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它们的价值,教学效果也才能得到彰显。因此,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基于重点难点的突破,重点难点的突破是有效教学的内核,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四篇:《卖白菜》的重点难点突破
《卖白菜》的重点难点突破
1.浏览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给课文划分层次, 并大致概括出各
部分的内容。
【方法点拨】掌握文章的层次和内容是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
【理解突破】第一部分(第 1-9自然段):写年关将近,母亲为贫困所迫决心要卖掉仅剩下的三棵白菜。本部分是故事的开端,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母亲要卖掉那三棵白菜时的前后心理活动;二是“我”对母亲要卖掉那三棵白菜的心态;三是母子俩对自己亲手栽种的白菜深厚情感。
第二部分(第10-25自然段):写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本部分是故事的发展,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写去集市路上的情况;二是写集市上与买主讨价还价的情况。这两方面的内容,作者用力不一样,前者是略写,后者是详写。课文通过详写“我” 和母亲对待买白菜的老太太的不同态度,来表现母亲和善朴实的思想品质和物质匮乏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
第三部分(第26-30自然段):写母亲因“我”的过错而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本部分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结尾,写母亲因“我”多算了人家一毛钱而“坐在灶前发呆”,“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腮上”。坚强的母亲因儿子的不诚实留下了伤心的泪水。这与前文中的母亲形象形成了鲜明地对比,这一对比把母亲做人行事的态度凸显了出来:贫穷不可耻,可耻的是一个人不诚实。
2.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理解突破】(1)用个性化语言和细节性动作表现人物性格。通过这一系列描写,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一个“穷”字,但把家境窘迫和母亲愁苦都委婉地表现了出来;虽然没有直接描述母亲的心理活动,但读者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母亲那沉重而无奈的心理状态和从犹豫不决到痛下决心的心理变化。
作者写母亲坚韧的个性和对“我”深沉的爱时,也不是直接叙述出来,而是通过细节和语言来委婉表现的。当“我”为母亲要卖掉那三棵白菜而流泪时,母亲的眼睛虽然“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反而责怪“我” “动不动就抹眼泪”不像个汉子样儿;当“我”因母亲要卖掉那三棵白菜而伤心时,“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这种写法带给读者的想象空间远比直白的表述要广阔得多。比如:“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一个“拍打”动作,一句喃喃自语,表现了母亲对苦难中成长起来的那棵小白菜的欣赏,委婉地写出了母亲坚强的性格。
(2)用细腻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感受。比如:“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 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来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把“我”独待的心理感受真切地表现了出来,把“我”对那三棵白菜的留恋心情渲染到极致。
(3)运用对比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课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主要是“我”与母亲的对比,母亲坚强、自尊、朴实、诚信的形象就是通过 这些对比逐渐丰满起来的。
第五篇:初中英语教学重点难点突破之我见
初中英语教学重点难点突破之我见
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是教师课堂的主要内容。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接下来,我一七年级上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Section1a-1c)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一.精心备课,把握重点和难点
Is this your pencil?(Section1a-1c)的重点是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疑问句确认物主关系并坐简略回答。教学难点是能够正确使用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 yours, his,hers.二、关注学生差异,调整教学难点。要上好英语课,教师就必须了解每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适时调整教学难点。富家桥镇中学初一学生基础薄弱,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本单元名词性物主代词的教学要循序渐进,反复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名词性物主代词。
三、实物教学和游戏教学相结合。
本单元Section1a-1c部分词汇像pen, pencil,eraser,dictionary等都是学生平常学习中使用过,运用实物引出教授新词直观形象,结合“大小声”游戏反复操练词汇,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让学生巧妙的掌握了词汇。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分析和讲解Is this/that...?句型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多媒体课件由于其形象直观特点,能使抽象东西形象化,既突出重点,又能使难点化难为易,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得牢,兴趣盎然,增加美感。
五、情境教学法。
运用学生的book,pencil,pen等用具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操练Is this/that...?句型并引出名词性物主代词,对名词性物主代词结合课件进行讲解。同学与同学之间小组合作操练重点和难点句型,通过反复操练加强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六、游戏活动法。
猜猜小游戏,利益学生的书、铅笔、钢笔、橡皮等文具让学生猜猜是谁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生动活泼,寓教于乐。
七、巩固练习法。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设计一系列有关Is this/that...?和名词性物主代词运用的练习,检验学生对于本单元的难点和重点的掌握,对于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精心讲解,突破难点和重点内容。
以上是,我对英语教学中难点和重点突破的一些小办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欢迎其他老师进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