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派戏剧》教案

时间:2019-05-15 06:5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荒诞派戏剧》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荒诞派戏剧》教案》。

第一篇:《荒诞派戏剧》教案

《荒诞派戏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荒诞派戏剧的孕育和生成 2.掌握重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3.了解荒诞派戏剧创作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2.了解其创作特征 三.教学课时:

一个课时 四.教学工具:

幻灯机,PPT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大家都听过《等待戈多》吗?知道这是属于哪个流派的文学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荒诞派戏剧。

2.了解概念及其地位:

我们要认真学好一样东西,了解一样东西,必须先清楚地掌握它的具体含义,它的基本内容。所以我们先来学习一下荒诞派戏剧的概念。

(1)荒诞派戏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兴起于法国。在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下,特别是在阿尔托戏剧理论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其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荒诞派剧作家拒绝象存在主义的剧作家那样,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来反映荒诞的生活,而是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

(2)地位:极具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戏剧流派

3.孕育和生存:

我们从其概念中可以看出,荒诞派戏剧兴起于二战之后,它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现在我们来系统地了解一下这种背景和这种哲学思潮是如何推动荒诞派戏剧的产生和发展的。

(1)荒诞派戏剧的出现与二战后西方世界的社会现实和特定的哲学思潮密切相关

①惨绝人寰的二战,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伤害。

②核战争和各国的军备竞赛

③发达工业社会的污染、种种公害也在困扰着人们

④强大的科技力量和冰冷的物质世界,让人们完全失去了安全感和稳定感

总之,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对人类的良知和正义的力量失去了信心,对传统的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乐观主义等价值观念产生了空前的质疑和彻底的绝望。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冷漠与敌对,人生荒诞虚无,痛苦悲哀,没有前途,处处充满危机,这种弥漫于世的普遍的存在体验,成为了荒诞派戏剧产生的社会土壤。

(2)荒诞派的哲学依据和理论依据是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极大的影响了荒诞派戏剧的诞生与发展,荒诞派戏剧甚至被认为是存在主义在戏剧舞台上的形象变体

存在主义的基本观念是:世界荒诞,人生痛苦

(3)荒诞派戏剧继承了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体现的荒诞性特点,是现代主义文学半个多世纪发展的必然结果,并将荒诞性发展到极致。

4.掌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我们掌握了荒诞派戏剧的概念,也了解了荒诞派戏剧是如何孕育生成的,这样就能更好的让我们了解那些重要作家的创作特点和核心思想。

(1)创始人:尤奈斯库【法】(1912-1994)

代表作:1949年,《秃头歌女》,是最早的荒诞派戏剧之一,也是荒诞派的经典之作,不过演出时备受冷落,因只有三个观众而退票停演。

1952年,《椅子》,也是尤奈斯库的代表作之一

除此之外,尤奈斯库还有好多著名作品《未来在鸡蛋里》,《犀牛》,《空中行人》等

创作特点:尤奈斯库善于采用漫画式的夸张、荒诞不经的虚构,以及支离破碎的情节来揭示人生的荒诞、空虚好绝望(2)巅峰代表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爱尔兰】(1906-1989)(3)最重要的作家:阿达莫夫【俄】(1908-1970)

代表作:1946年,精神分析式的处女作《自白》,是在他精神崩溃后写的,是一

部自传性作品,表露了人生的离弃之感。

1950年,《大小手术》,主要写主人公莫名其妙的失去了大腿和胳膊,最后成为废人。

1954年,《弹子球机器》,通过写主人公痴迷于弹子球游戏机后来被机器控制并毁掉一生的故事,深刻揭露了现代机器对人的奴役与主宰。

(4)美国荒诞派杰出代表:阿尔比【美】

代表作:1959年,《动物园故事》,第一部戏剧,同时也确立了他在美国剧坛的地位

用荒诞的情节、冷峻的幽默笔调,表现了人在社会中的苦闷、无望和孤独,形象地陈述了将人与人之间像动物园的动物一样被栅栏所隔开的现实

(5)品特【英】——著名荒诞派戏剧家

代表作:1957年,独幕剧《一间屋》,也是他的第一个剧本。

“一间屋”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赫德夫妇在荒诞的世界上所仅能把握的一点空间,而屋外是不可知的、可怕的一切。

1960年,三幕剧《看管人》,也是这剧本确定并巩固了他作为戏剧家的地位。

创作特点:善于表现人们在一个荒诞不经的世界里因时常受到莫名其妙的威胁而茫然不知所措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绝和由此到来的无边痛苦,因此他的戏剧被称为“威胁的喜剧”

第二篇:荒诞派戏剧讲义技巧解答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plastic part’s structure service requirement, mounding quality and mould menu factoring cost.A corresponding injection mould of internal side core pulling was designed.By adopting the multi-direction and multi-combination core-pulling.A corresponding injection mould of internal side core pulling was designed,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mould was introduced

荒诞派戏剧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统治西方剧坛的一股强大的潮流。

(英国)马丁‧埃斯林:《荒诞派戏剧》(1961)

代表作主要有﹕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啊,美好的日子》(1963),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拉纳教授》(1953)﹐

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犀牛》﹐

热内的《女仆》(1947)﹑《阳台》(1956)﹑《黑人》(1958)等。

哈罗尔德·品特及其《一间屋》(1957)、《生日晚会》(1958)、《看管人》(1960),爱德华·涡比及其《美国梦》(1960)、《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芙》(1962)等。

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1、荒诞、抽象的主题。

宇宙的存在和人的一切行为举止都是“没有意义、荒诞、无用” 的。

2、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

作品刻意打破传统的戏剧常规,一般没有具体的情节﹐没有符合客观现实的人物形像﹐整个舞台无非是突出世界的荒唐性的一种象征。

以既不联贯又毫无意义的语言﹑词句的多次重复或语音的反复再现﹐去夸大语言的机械表象﹐用滑稽可笑﹑荒谬绝伦的语言体现人生的荒诞性。

3、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纯粹戏剧性”、“艺术家通过直喻把握世界”,通过物体把戏剧人物的“局促不安加以外化,让舞台道具说话,把行动变成视觉形象”,道具使戏剧的“直观艺术”特点发挥到极限。夸大物体的地位:《椅子》、《新房客》 等。

曲折地反映了战后一代的人们从内心深处对于资本主义现实生活感到的荒诞和虚无。

贝克特生平及创作

塞谬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 1906~1989)爱尔兰小说家﹑戏剧家。

长篇小说《莫菲》(1938)等。长篇小说三部曲《马洛伊》(1951)﹑《马洛纳之死》(1951)和《无名的人》(1953)。

剧作有《等待戈多》(1952)﹑《结局》(1957)﹑《那些倒下的人》(1957)﹑《最后一盘录音带》(1960)﹑《啊﹐美好的日子》(1963)﹑《喜剧与小戏数种》(1972)。

“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的艺术”。

最突出的题材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无望的寻求和期待所进行的思考和描绘。

如何读?

1、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说了些什么?

2、他们有什么动作?

3、戈多是谁?

4、为什么要等?

一、循环式的结构及人物

循环式的结构方式,幕与幕的内容有大量重复,每一幕的场景和生活片断也都基本类似。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只是“人类的缩影”。是作者眼中西方社会人们在20世纪精神状态的象征性符号,或者是在西方社会这部大机器下完全失去了人性与个性的人的荒诞的生存状态的写照。

二、人物语言的反戏剧性

既不联贯又毫无意义的语言﹑词句的多次重复或语音的反复再现。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疯疯颠颠的支离破碎的语言,都源于人物绝望、恐怖的内心。

三、以“纯粹戏剧性”直喻戏剧主题

大量运用“怪诞”手法,具有浓重的寓意象征意味。

戈戈和狄狄是人类的象征;

戈多:“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

戈戈穿靴子脚疼:“生之痛苦”;

幸运儿背负着沉甸甸的沙袋前行,象征着人类旅程的沉重和毫无意义等。

充分利用舞台道具、置景来完成某种思想的直喻。

黄昏的暮霭,荒野中的小路,光秃秃的枯树,两个衣衫褴褛、神态恍惚的流浪汉;(第二幕)枯树一夜之间长出了四五片绿叶,直喻等待的漫长。

马丁·艾斯林《论荒诞派戏剧》 :

“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它也许是某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亡。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而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逝本身。”

第三篇: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1950年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问世,1953年贝克特又以剧作《等待戈多 》轰动法国舞台,这些剧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特别是在阿尔托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1961年英国批评家艾思林发表《荒诞戏剧》一书,将这类作品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并予正式命名。此后,荒诞派戏剧达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阶段。

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荒诞派戏剧在 50 年代最早出现在法国,后来风行于法国、英国、美国,60 年代统治了西方戏剧领域,成为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最重要的戏剧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全面反对传统戏剧的创作程式,这一派戏剧以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在创作上吸取了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加以融会,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法上独辟蹊径,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创新,创作出了一批离奇怪诞、泅异于传统戏剧的作品,因此被戏剧评论家们称为“先锋派”、“反戏剧派”。60 年代初,英国戏剧家埃斯林将其定名为“荒诞派戏剧”,这个名称很快被文学戏剧界认可。

年代中期后荒诞派戏剧便开始走向衰落,虽然依然有荒诞派戏剧问世,但没有出现《秃头歌女》、《等待戈多》一类引起轰动的作品。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尤奈斯库认为:现代派文学已经走入了死胡同,而从这一条死胡同内走出来就应该向传统回归。当然,他指的这种回归并不是要放弃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重新去走传统的现实主义老路,而放弃现代主义的一些过分晦涩、怪诞、抽象的表现手法,吸收现实主义比较明朗单纯的表现手法。对于荒诞派戏剧,他说:“我们的路已经走到了眼,现在不太清楚怎样走下去。”后来他寻求的一条新的创作道路是:深入到平凡生活中去寻找那些不平凡的、奇特的和新鲜的东西。尤奈斯库的困惑和对新的创作道路的寻求,表现了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的总趋势

它们开始出现时受到批评界的冷遇,后来逐渐获得社会承认,并被世界上不

少的国家竞相上演。在法国戏剧影响下,其他国家亦相继出现一些从事这种新戏剧创作的剧作家。

法国的荒诞派戏剧的几个重要剧作家,几乎全是青年时期来到法国从事文学活动的外国人,后来他们加入了法国国籍。尤内斯库原籍罗马尼亚,他加入法国籍后,并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贝克特原籍爱尔兰。阿达莫夫原籍俄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主要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1952)、《美好的日子》(1961),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拉纳教授》(1953),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热内的《女仆》(1947)、《阳台》(1956)、《黑人》(1958)等。

谈论人生的荒诞性,早就见诸古代西方戏剧。自希腊悲剧开始,在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的剧作中就有对人类的命运、人类的生存条件的残酷与荒诞性表示关注的一面。20世纪的存在主义文学家、戏剧家萨特和加缪在他们的许多小说和剧本中,从理性出发,揭示了人的存在的荒诞性。荒诞派戏剧家则更进一步对人生的荒诞性表示强烈的反感和深刻的讽刺,为了揭示世界的不合理性,存在的无依据、无理由,人命贱如蝼蚁、微不足道,他们不仅借助语言,而且借助各种舞台手段去表现,使荒诞性本身戏剧化。为表现人生的荒诞不经,他们任意破坏、支解、割裂传统的戏剧结构,把戏剧的所有传统要素如动作、语言、人物,一一去掉。荒诞派戏剧一般没有具体的情节,没有符合客观现实的人物形象,整个舞台无非是突出世界的荒唐性的一种象征。

尤内斯库、贝克特等人剧作的主题,是面对人的生存条件的荒诞不经所引起的抽象的恐惧不安之感。他们在表达这个主题时,故意不用合乎逻辑的结构和明智的理性去阐明人的生存处境的不合理性、荒诞性,而是直接用形象表现对理性的怀疑和否定。在他们的剧作中,在戏剧发展过程中,明确的时间和地点均被抽掉,行动被压缩到最小极限,甚至行动不复存在。这些剧作没有戏剧性事件,没有剧情转折、起伏跌宕,没有结局。他们用抽象的、还原到人的原型的形象去代替人物性格的描绘与概括。他们笔下的人物往往没有固定的姓名,而是用教授、女生、房客、女仆,甚至可以用字母做标志。语言不再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他们借助语言本身的空洞无物,以显示存在的空虚;他们以既不联贯又毫无意义的语言、词句的多次重复或语音的反复再现,去夸大语言的机械表象,用滑稽可

笑、荒谬绝伦的语言体现人生的荒诞性。

荒诞派戏剧借助于舞台上出现的场景去表现存在的荒诞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舞台手段把人类的惶惑不安呈现在观众面前。为了揭示人生现实的不合理性,机械可笑的动作,幻象的显现,灯光和音响的作用都发挥到最大程度。尤其突出的一个特点在于夸大物体的地位,让大量的物体占领舞台空间,用来说明反理性的世界倒过来压迫人的理性世界,反映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与人的精神空虚的矛盾。

贝克特在他的剧作里塑造的人物都是些病态、丑恶的流浪汉、瘪

三、残废者、老人。从《等待戈多》中的流浪汉,《最后一局》中的4个残废人,汉姆和他的缩在垃圾桶里不时探头出来觅食的双亲,到《美好的日子》里埋在沙土中的老妇温尼,都是些丧失“自我”、徒具人形的人。一方面呼号“自我”的不存在,一方面又在探索寻找“自我”。他在剧作中一再表现的另一个基本命题,即人在死亡面前束手无策,人生荒诞绝望,只能无可奈何地走向死亡。

尤内斯库的剧作描述了现实的荒诞、人格的消失、人生的空虚和人的存在无希望无意义。

阿达莫夫剧作中的人物几乎全是还原为人的原型的人,旨在揭示物质文明的残酷而又冷漠无情。

热内的剧作最突出的特点是美化罪恶,使邪恶成为美德,视黑暗为光明的化身,把地狱变为天堂。他笔下的人物全是正常社会之外的人,并表明人世间现存的一切都是梦幻和骗局。

荒诞派戏剧是战后西方社会的一面哈哈镜,它曲折地反映了战后一代的人们从内心深处对于资本主义现实生活感到的荒诞和虚无。这一流派被认为战后西方社会思想意识通过舞台艺术的最有代表性的反映。荒诞派戏剧最终被西方正统文学所承认,贝克特于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尤内斯库于1970年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由于这一戏剧流派所反映的精神空虚在西方社会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因此,继法国荒诞派戏剧之后,西方各国在50、60年代陆续出现其他一些荒诞派剧作家,法国荒诞派戏剧因而成为西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流。

一、荒诞派戏剧的产生和发展

荒诞派戏剧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荒诞文学”的发展。荒诞最有概括性的含义是:人与世界处于一种敌对状态,人的存在方式是荒诞的,人被一种无可名状的异己力量所左右,他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人与人、人与世界无法沟通,人在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上存在着。这种“荒诞”观集中体现了西方世界带普遍性的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这种普遍存在的危机和悲观情绪是西方荒诞文学产生的土壤。在 20 世纪 20 年代,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就出现了以踉一“翩”观的文学。卡夫卡是这种荒诞文学的代表。他的《审判》、《城堡》、《变形记》、《地洞》等可以说是荒诞小说的代表。30、40 年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兴起,萨特、加缪等存在主义哲学家以文学来宣传“世界是荒诞的”、“人的存在是荒诞的”这些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主张,创作出了《恶心》、《局外人》等一批著名荒诞作品。荒诞派戏剧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主张和超现实主义等流派文学观念及表现手法,并加以融会,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把荒诞文学推向高峰。应该说荒诞派戏剧与萨特、加谬为首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内容的总体倾向上是基本一致的,不同的是荒诞派戏剧选择了独特的表现形式,这是他们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戏剧流派存在的主要原因。

荒诞派戏剧是用荒诞的形式来表现荒诞的内容,如怪诞、模糊、病态、丑陋的的人物,若有若无的剧情,背离常理的舞台设臵,颠三倒

四、胡言乱语式的戏剧对白等。这种怪诞的手法贴切地表现了荒诞的主题,也使这个流派以其“反戏剧”、“反文学”、“先锋派”的面貌出现在世界文学之林,成为了一个风格独异,影响巨大的戏剧流派。参考文献:《荒诞派之荒诞性》、《起点》

荒诞派戏剧最主要的代表作家是尤金〃尤奈斯库(1912-)和贝克特(1906 — 1989)。尤金〃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他原籍罗马尼亚,母亲是法国人,幼年全家迁往法国,后来返回罗朗懈。1938 年定居法国。他的《秃头歌女》(1949)是最早的荒诞派戏剧之一,1950 年首次在巴黎的一家小剧院上演,备遭冷落,景况十分可怜,曾因只有三个观众而退票停演,但尤奈斯库并未因观众的冷落而该弦另张,不懈地做他的戏剧实验。从 1956 年起,《秃》剧引起注意,后连演 70 多场,成为法国历史上连续演出时间最长的戏剧之一,被译成多种文字。

塞缪尔〃贝克特是长期居住在法国的爱尔兰犹太小说家、戏剧家,继尤奈斯

库之后,他的荒诞戏剧《等待戈多》 1953 年在巴黎上演成功,使荒诞派戏剧被观众,确立了它在法国剧坛上的地位,《等待戈多》也成为法国战后最叫座的一出戏,在巴黎连演三百多场,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荒诞派戏在 50 年代后期越过法国国境,在欧美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奈斯库在《秃头歌女》之后,先后写了《椅子》(1952)《未来在鸡蛋中》、(1953)、《阿麦迪或脱身术》(1957)、《犀牛》(1959)等 40 多个剧本。贝克特则在《等待戈多》之后,写出了《最后一局》(又译《剧终》)(1957)、《哑剧》(1957)、《尸骸》(1959)、《美好的日子》(1961)等 10 多个剧本。贝克特获得 1969 的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奖的原因是“他那具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瑞典皇家学院的代表在授奖仪式上称赞贝克特的戏剧“具有古希腊戏剧的进化作用。”

除尤奈斯库和贝克特外,重要的荒诞派戏剧作家和作品还有:在俄国出生的法国剧作家阿尔图尔〃阿达莫夫(1908-1970)的《侵犯》(1950)、《弹子球机器》(1955),让〃日奈的《女仆》(1951)、《阳台》(1956)、《黑人》(1958)、《屏风》(1948)等。在 50 年代后期,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荒诞戏剧流派。英国有荒诞戏剧家哈罗德〃品特(1930-2008),著有《一间屋》(1957)、《生日晚会》(1958)、《侏儒》(1960)等 20 多部荒诞派戏剧。美国的阿尔比(1928-)是美国战后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著有《动物园故事》(1958)、《美国之梦》(1960)、《谁害怕维吉尼亚〃伍尔芙》(1962)等。

第四篇:从作品《等待戈多》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从作品《等待戈多》 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学校:沈阳师范大学

学院:09级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5班 姓名:谷凤娟

学号:09065026

从作品《等待戈多》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摘要:荒诞派戏剧曾在20世纪的西方舞台风行一时,它揭示了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生存状态的荒诞性,致力于展现人为了明确人生目的,为了找到自己所进行挣扎的理由。在荒诞派戏剧作家中,萨缪尔·贝克特是最独特、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作品表现了一个由游戏和虚幻所构成的破碎时空的世界里,人生存的尴尬。他要人们正视活生生的现实,使人从不断的幻想和失望中解脱出来。本文通过作品《等待戈多》浅析一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关键词: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特征

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舞台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戏剧品种,它既没有连贯的情节,有没有明晰的人物形象,甚至人物对话、独白也显得颠三倒四,近乎梦呓。但它却致力于表现人为了明了人生目的,为了找到自我,抑或是仅仅在这荒诞的世界里为了逃避生活的重负所进行的挣扎。传统的戏剧手法在这里被肢解、扭曲甚至变形,传统的戏剧评论方法和准则在他们的作品面前失去了效用。这一新的戏剧品种被称为“荒诞派戏剧”。

在所有荒诞派艺术家中,萨缪尔·贝克特是最独特、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在他的作品里,人的灵魂的孤苦、肉体的衰老和精神世界的虚构是永恒的主题。他的成名作《等待戈多》中就说明了这几点,本文便从这部作品出发浅析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一、结构艺术:循环结构

一只狗来到厨房,偷走一块面包。厨子举起杓子,把那只狗打死了。于是,所有的狗都跑来了,给那只狗掘了一个坟墓,还在墓碑上刻了墓志铭,让未来的狗可以看到。一只狗来到厨房,偷走一块面包。„„

这是《等待戈多》中,弗拉基米尔在第二幕出场后高唱的一支歌,这支歌讲述了一个没有结局的,反复循环的故事。初看上去,颇感滑稽荒诞,殊不知这是作者有意而为之。也正是剧作循环结构的暗示。这种独特的循环结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幕与幕之间的重叠反复,如场景、时间、出入人物等前后如出一辙;

二、人物语言和动作的重叠反复。

先看第一个方面,《等待戈多》的第二幕基本上是第一幕的重复,时间相同,地点一致,而且两幕沿着相同的顺序开展:路旁等戈多——遇见洪卓和幸运儿——小男孩捎来戈多的歉意和明天将至的诺言。第二个方面,两个流浪汉,一个不

停地把靴子脱下穿上,另一个则是一会摘下帽子一会又戴上;两个人的嘴里东拉西扯,前言不搭后语,满是对现实社会的抱怨,来来回回也就总是那几句话。第一幕是等待,第二幕还是等待,剧情没有发展,结尾是开端的重复。而且“等待”这一戏剧环节重复多次,构成了剧作的主旋律。

不仅如此,贝克特的高明之处还在于重复之中有变化。第二幕中,枯树上长出了几片叶子,这仿佛表明世界的荒诞,不可把握。另外,第二幕中,洪卓瞎了,幸运儿成了哑巴。这又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难以捉摸。这种循环的结构,的确把人生苦闷,人生的虚幻与荒诞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主题意义:生存的尴尬

英国作家马丁·埃林斯指出,荒诞派戏剧的主题是“人类在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等待戈多》关注的是人的文化根基被切断、人对未来深感渺茫的困境,也就是人的基本境遇的恶化。①作为艺术上的基本论者,贝克特通过生存在尴尬境遇里,人精神上的挫败感和失落感的表现。否认了数世纪以来支撑西方人精神大厦的宗教理想和改革社会的愿望。贝克特的剧作偏重于表现人们处境的紧迫感和精神危机。剧中主人公首先是流浪汉、乞丐等,他们从自身贫困处境出发,无情地观察自己的命运,对世界抱着悲观的看法。而宗教的呼唤把人的主体世界无限的延伸到一个脱离了世俗、纯精神的乐园。它长期给心灵受挫、不甘忍受世俗生活的人提供着爱的最后避难所。改革社会的愿望则强调人类社会自我改良、自我发展的潜能。这就足够说明宗教与现世生活的背离。为了达到对这两点的根本否定,贝克特使用了许多表现手法,其中最显著的是,戏剧人物的抽象化、宗教性、隐喻、类比、象征和反讽。

首先,所有的人物都是“抽象化的人”。通过抽取人物身上现实存在的个性特征,人物成了抽象化的人,或集体性的人。同时,不同人物有象征性的相互对应:动作和思想、理性和非理性、肉体和灵魂。例如《等待戈多》中的4个人物分别暗指俄国、意大利、英国和法国。埃斯特拉贡代表的是人的动作、非理性、肉体。符拉季米尔代表的则是思维、理性及灵魂。所有的人物象征性的代表了整个人类。

其次,大量引用宗教性隐喻和类比。贝克特戏剧充满荒诞感,人物是荒诞的写照,舞台背景则是表现荒诞的工具。有人说“戈多”就是上帝,“流浪汉”是

西方现代人的象征,“等待戈多”则是贝克特对现代人回归上帝的呼吁。②《等待戈多》中,一棵光秃、黝黑的枯树始终占据着观众的主要视野。对西方人来说,这无疑是对圣经事件的双重隐喻并且暗指基督教传统教义上的两点,一方面,它是对《创世纪》中伊甸园事件的隐喻。伊甸园中的禁果之树使人在获得理性和人性尊严的同时,也使被逐出乐园的人从此踏上一条忍受尘世苦难、等待重返天国的无尽旅途。正是在这一点上根植了传统基督教神学呼唤信徒潜心受苦、等待救世主的救赎说教。另一方面,这树又是对救世主的受难和复活事件的隐喻。这又植根了基督教有关显灵、道成肉身的信条。

最后大量运用反讽的方法。贝克特作品中的人物犹如在急流中的旋涡里挣扎,宗教的安慰、救赎的希望与他们无缘,展示在他们面前只是一片虚幻的世界。宗教的伪善和无能被艺术性地披露无余。

三、艺术形式:游戏、虚幻、时间

在《等待戈多》中,埃斯特拉贡和符拉季米尔在百无聊赖的等待中产生了自杀的念头。通过自杀的方式获得自我拯救的意义,这种看似滑稽的行为增加了作品的悲喜剧色彩,使得原本悲壮的自杀行为蜕变成一种滑稽、无用的游戏。虚幻性是贝克特作品中的又一重要特征。《等待戈多》的背景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其背景像是一片荒原。

其次时间的割裂也贯穿于这部作品中,《等待戈多》中,人们的记忆变得支离不全,两个主角永远被滞留在希望与失望之间,戈多是一个幻想,在这一意向强烈地衬托出他们“等待”目的的虚幻色彩。像其中的小男孩。这些意象相互交叠,反映了过去与现在的割裂终究是不可逃避的现实。面对无望的、不确定的将来它们的生存意义由对将来的渴望变成了惯性驱动下的机械重复,等待变成了无止境的“等待”。因为戈多不来,等待便会继续,等待便毫无意义,而戈多本省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被追求的对象,他究竟是谁,没有人会知道。正如贝克特所说,要是他知道的话,他早就在剧本里说出来了。

只有与人的生命世界相连,时间才从虚幻的世界里获得意义。在《等待戈多》中时间被视为破坏性的力量,它无情地把人、把整个世界推向宿命的终点。贝克特选择的表现时间的意象主要是实物意象,如树、表、闹钟、铃声等等。《等待戈多》中的那棵树就是时间的意象。短时间的流逝与树叶的变化体现出超越自然的另一种现实,这使得时间赋予了双重意义:转瞬即逝和永恒。

四、荒诞实质:现实中的真

“荒诞是指缺乏意义和宗教的、形而上学的、先验论的根源隔绝之后,人就不知所措,它的一切行为就变得没有意义,荒诞而无用。”③在一个由游戏和虚幻构成的时空破碎的世界里,人们依然希望,能捕捉到存在的真实或赋予存在的意义,所以他们等待戈多,所以他们沉浸在虚幻的世界里。这正是艺术家想要表现的当代人的生存状态。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现代人与其休戚相关的客观世界相脱节,宇宙的幻觉和光明都变成了过眼云烟,人变成了陌生的人,丧失了自己原有的本质,也就丧失了“自我”。《等待戈多》中的爱斯拉冈甚至这样评说:“人是极蠢的猿。”人与客观世界相分离,他的形象便会发生变化,变得更加不可知。作为一个艺术家,贝克特并不想解释这个虚幻的世界,但他凭着艺术家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刻骨铭心的感受,艺术地表现出这个令人失望的、异化和畸形的世界。

荒诞派虽然脱颖于传统,但它所反映的却是当今世界人与人之间的隔绝与分离、人的精神危机、道德危机和物欲注意对人造成的伤害。荒诞派戏剧的确表述了人认识到自己处于无法超越的黑暗中所表露出的焦虑与恐慌。但并不意味着荒诞派戏剧仅仅描述人生的阴暗方面,以贝克特为代表的荒诞派剧作家要做的正是要人们正视活生生的现实,从不断的幻想和失望中解脱出来。表面的物质满足,虚假的现实解释,以及经不起推敲的思想意识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压力,迫使人们承受信仰消失及道德沦丧造成的后果。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荒诞派才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以及它生命力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①张红军.从贝克特作品看荒诞派作品的特征 南京:江苏广播大学学报,2003

②孙彩霞《等待戈多》中的《圣经》隐喻.唐山学院学报 第21卷第一期2008年01月 ③赵宪章.二十世纪外国美学文艺精义【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

④【英】马丁·埃斯林.荒诞派戏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⑤李伟昉 循环:《等待戈多》的结构特征河南大学学报第33卷 第二期 1993年3月

第五篇:戏剧常识教案

戏剧常识教案

一、学习目标

①?了解戏剧基本知识,掌握鉴赏戏剧的基本方法。

②?了解戏剧语言的基本特点,并能对课文中的一些台词进行鉴赏,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③?学会从人物语言、情节安排、矛盾冲突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戏剧主题。

④?学会运用比较与辨微的阅读方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一定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与辨析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⑤?能尝试表演戏剧,体味戏剧之美。

⑥掌握剧本写作的基本方法,能把一些作品改编成剧本或根据生活创作短小的剧本。

二、单元概述

戏剧,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它是运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要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我们读到的剧本是戏剧的文学部分,是一剧之“本”。戏剧文学具有其它文学体裁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它要供舞台演出,要受多方面的制约,这样,便产生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般特点:一是时间、空间的集中性,二是尖锐的矛盾冲突,三是语言个性化。本单元选编的四篇作者的国别有中有外,时代有古有今,戏剧的种类各有不同,在情节安排、矛盾冲突、人物塑造、主题表现以及戏剧语言等方面都各有特点。根据教材编排要求,教学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学习比较与辨微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了解戏剧基本知识,在体会戏剧台词语言魅力、把握矛盾冲突、评析人物性格及主题等的基础上学会鉴赏戏剧,并可尝试改编或创作戏剧、表演戏剧,从中体味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阅读求知的渴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探究欲。?

三、教学内容 同学们,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传统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至今仍熠熠生辉。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首先让我们走进在世界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领略戏剧的艺术魅力。世界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是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夏洛克吝啬的表现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走进《威尼斯商人》去寻求答案。

第一课时:戏剧基础知识: 1. 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2. 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3. 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4、戏剧分类:

(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5)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安徽)等?(6)、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下载《荒诞派戏剧》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荒诞派戏剧》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等待戈多》与《秃头歌女》中浅析西方荒诞派戏剧艺术特征

    从《等待戈多》与《秃头歌女》中浅析西方荒诞派戏剧艺术特征荒诞派戏剧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荒诞文学”的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

    戏剧鉴赏 (教案3)

    造型成分与音响 一、造型成分 戏剧中的造型成分往往被称为舞台美术,他包括布景、灯光、服装、化妆和道具。他们的设计师的任务是与导演合作,为一出戏营造出环境、形象和氛围的......

    戏剧大舞台教案

    戏剧大舞台教案 戏剧大舞台教案 戏曲大舞台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2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含义。3学会赏析戏文。4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戏曲的精彩片段。5培养......

    《戏剧脸谱》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课 题:《戏剧脸谱》 学 生:六年级(3)班本课内容为义务教育课堂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六年级11册第14课。 案例背景 我是一位刚从事美术教学的老师,也正......

    戏剧的欣赏教案定稿

    《戏剧的欣赏》教案3课题戏剧的欣赏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了解戏剧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构成,把握戏剧冲突,了解剧本的基本情节,了解戏剧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积累词语,并会......

    外国戏剧史教案1

    《外国戏剧史》教案 1、教学要求 了解戏剧起源和世界戏剧发展概况。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世界戏剧发展概况,戏剧流派和代表作家作品。 3、教学时间 2012年9月10日 外国戏剧史......

    戏剧人物(浙教版美术教案)

    戏剧人物(浙教版美术教案) 戏剧人物戏剧人物一、教学目标 、运用中国画技法,画自己喜爱的戏剧人物。(浙教版美术教案) 2、通过对戏剧人物的描绘,使学生懂得艺术贵在夸张。对戏曲人......

    戏剧欣赏

    黄梅戏之我见 电气学院 电气信息1211班 彭二宝 学号12401710104 生于安徽的我从小就接受过黄梅戏的熏陶,所以今天写一篇论文,我还是选择了写关于黄梅戏的一些看法和意见。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