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戏剧知识
戏剧知识
一、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在文学上,我们通常所说的戏剧,往往指的是排演舞台艺术所参照的文字蓝本,即“剧本”。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二、戏剧的要素:
戏剧有三要素,即舞台说明、戏剧冲突和人物台词。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等。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作用。
戏剧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人物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
三、戏剧的特点:
1、时间空间的集中性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3、人物语言的性格化
四、剧本的情节: 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
发展: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局面
结局: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
尾声: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五、戏剧的分类:
1、表现形式的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等。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
4、从情节主题的不同: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悲剧:指描写主人公因和现实环境的冲突,或因本身的过错而失败、受难以致毁灭的一种戏剧。悲剧的主人公大多是正面人物,或英雄人物。悲剧的戏剧冲突表现为:正面主人公所追求的进步理想或所从事的正义事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为强大的现实势力阻挠而不能实现,最后以主人公的失败、受难或毁灭告终;或主人公虽不是英雄人物,甚至有严重缺点,但他要实现的某种希望还有合理因素,却因受到恶势力的打击而失败、受难或毁灭。
喜剧:一般以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现象,从而肯定美好的进步的现实和理想为其主要内容。喜剧的矛盾冲突包括先进、美好的同落后、丑恶的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也包括丑恶与丑恶之间、先进与先进之间的某种冲突。喜剧的本质是对旧事物的讽刺和否定,对新事物的歌颂、赞美和肯定。如莫里哀的《伪君子》、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等。
正剧:因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也叫悲喜剧。正剧由于兼有悲剧和喜剧的特点,能够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扩大和增强了戏剧反映生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如《白毛女》、《丹心谱》、《西安事变》等。
5、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安徽)等
6、演出场合的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六、元杂剧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约公元1229年—1241年),大都(今北京)人,号“已斋叟”,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代表作有《倩女离魂》《周公摄政》《翰林风月》等。
马致远(约1251-1321),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字“千里”,晚号“东篱”,代表作有《汉宫秋》《岳阳楼》《青衫泪》等。
白朴(1226——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汉高祖斩白蛇》等。
七、中国戏曲的四大行当:
1、生:戏曲表演行当之一,扮演男性人物,根据所扮演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
2、旦:戏曲表演行当之一,女性角色之统称,根据所扮演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正旦(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
3、净:戏曲表演行当之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装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常扮演威武,豪爽,粗旷等性格特殊的男性人物。
4、丑:戏曲表演行当之一,由于面部化装时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称“小花脸”,丑重念白、重插科打回,嗓音要求结实清脆。
八、京剧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四位杰出的旦角表演艺术家,他们是20世纪20年代起在京剧舞台上异军突起的四位艺术明星,他们以各自的风格特色,各自的代表剧目,形成了“四大流派”,即梅派、荀派、程派和尚派,改变了老生唱主角的一统天下,形成了旦角挑班唱戏的新局面,创造了京剧舞台争奇斗艳、绚丽多姿的鼎盛年华。
梅兰芳的表演以庄重深邃,气势非凡,简洁凝练而艺压群芳,塑造了《宇宙锋》的赵艳容,《霸王别姬》的虞姬,《贵妃醉酒》的杨玉环,《凤还巢》的程雪娥等形象。最为可贵的是他不以奇特取巧,而在平淡中见神采,成为京剧旦角的楷模,被誉为一代宗师。
程砚秋的表演以文武昆乱无不精湛的艺术造诣而赢得观众。他的青衣戏《武家坡》、花旦戏《闹学》、刀马旦戏《穆柯寨》、武旦戏《沈云英》、昆腔戏《思凡》和《费宫人》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变声后,嗓音所限,为露巧藏拙,在唱腔上独辟蹊径,终以低回委婉、俏丽华美的“程腔”演出了《三击掌》、《骂殿》、《荒山泪》、《窦娥冤》等戏,为旦角的唱腔开辟了新天地。
尚小云的表演以神完气足,明快俏丽,美媚柔脆和文戏武唱为特点,他创造《汉明妃》的昭君,《福寿镜》的胡氏,《双阳公主》的公主,《摩登伽女》的钵吉帝等艺术形象,不但显示了他深厚的、文武全能的功力,而且都有标新立异之处,给人耳目清明之感。
荀慧生的表演,无论唱、念、做、打,均在细微之处见神韵,见精巧。很注意从情感投入到唱、念、做、打中去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的神态深入人心。所以在唱念表演中绝无矫揉造作之感,而能神到,意到,一唱一动挥洒自如。他演的《杜十娘》、《红娘》、《勘玉钏》、《大英杰烈》、《荀灌娘》都有各自准确的个性和特点,极其生动、逼真。
九、中外著名戏剧作品:
中国古典戏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汤显祖《牡丹亭》、王实甫《西厢记》和孔尚任《桃花扇》。
现代著名戏剧作品有:老舍《茶馆》《龙须沟》、曹禺《雷雨》《日出》、田汉《关汉卿》《文成公主》、郭沫若《屈原》等。
英国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第二篇:戏剧相关知识
1.什么是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剧本通常包括哪两部分?
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
3.戏剧文学有哪些特点?
第一,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第三,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性格。
4.戏剧分类:
(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
(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5)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
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安徽)等。
(6)演出场合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第三篇:戏剧知识
戏剧知识
一、定义及其特征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二、几个名词术语
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即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1、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等。
3、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4、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三、戏剧分类:
1)按表现形式分: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哑剧等;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
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5)按演出场合分: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戏剧文学指各种具体样式的剧本。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是,创作剧本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供阅读,而是为了演出。像关汉卿、莎士比亚,这样伟大的戏剧家,用毕生的精力写的几十部剧本,莫不如此。因此写作剧本的规律,必须受舞台艺术规律的制约。戏剧文学的特点是:第一,要凝练地反映生活,以强烈的戏剧冲突,把人物、时间、场景高度集中在有限的舞台的空间和时间内,使舞台的小天地,尽量地容纳下人间的大天地,将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经过浓缩,以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省的场景,较单纯的事件,艺术地再现于舞台之上。第二,剧本中的语言,主要是人物语言(台词),必须是个性化的,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发自于心,吐之于口的语言。让观众通过对话见出人物间性格的交锋,产生动作感,从而展示出剧情。第三,要有集中的冲突。只有冲突才能推动剧情的发展,没有集中的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文学不是小说那样的叙述体,而是代言体,只能让人物出场以自己的方式去说话,人物的性格对立和冲突才能形成,才有“戏”。第四,剧本的结构布局要巧妙安排,要使剧情的发展和结局十分巧妙,甚至引人入胜,令人莫测,增强戏剧效果。戏剧文学的分类法是多样的。从内容性质分类,有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喜剧);从表现手法分类,有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诗剧;从结构形式上分类,有独幕剧和多幕剧;从题材上分类,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
第四篇:戏剧知识__一、定义及其特征
戏剧知识
一、定义及其特征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按剧情繁简和结构长短,戏剧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它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戏剧动作和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
剧作家通过台词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剧本不能直接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所以人物的语言尤其要求性格化,不仅要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教养、身份、性格和他所处的特定环境。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都要由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现。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二、戏剧名词术语
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即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1.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等。
3.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4.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三、戏剧的分类
1.按表现形式分: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哑剧等。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5.按演出场合分: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6.按历史发展分:中国的戏剧可分为“现当代戏剧”和“古典戏剧”。7.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浙江)等
四、戏剧的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戏剧本身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幕到另一幕,一场到另一场,也许一晃就是十年二十载,一个演员在舞台上转一圈,就可以表示他从福州来到了北京,他在舞台上把剑一挥,也可以表示他指挥了千军万马,尽管我们观看的时候什么也没有。)所以演出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矛盾冲突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因此,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A.什么是戏剧冲突?
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体现为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冲突。(让学生从学过的剧本中举出各种例子)
性格冲突又因为人物个性、身份、地位、文化修养的不同,对社会的认识和采取的态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B.戏剧冲突与社会矛盾的联系和区别
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矛盾,又比社会矛盾更集中、更尖锐、更激烈。它们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
鉴赏剧本,首先要了解剧本所展示的矛盾冲突,看看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从而完整把握剧本的情节
3.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和舞台说明。
“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2)人物语言:包括独白、旁白、对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五、中国古典戏剧
(一)戏剧的发展
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二)语言的构成 曲词、宾白、科介。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曲词以一人主唱的形式进行。
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科介:剧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指示(舞台说明)。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此外,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调写成。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个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古代戏曲,鉴赏重点是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三)元杂剧的角色
末:男角。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如张生,陈最良。老年男子叫外末,如监斩官。
旦:扮演女性人物。正旦(扮演年轻的女主角)、小旦、搽旦。正旦如窦娥、崔莺莺、杜丽娘。净:俗称“花脸”“花面”,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如《窦娥怨》里的公人,张飞,李逵。有的扮演性格或像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如《窦娥冤》中的公人(官府差役)即属净。
丑:又称“三花脸”或“小花脸”多扮演性格诙谐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
外:元杂剧中有外末、外旦、外净等,是末、旦、净等行当的次要角色。监斩官──外末。杂:又称“杂当”。扮演老妇人的角色名。如:蔡婆婆。卜儿:扮演老年妇女,如《窦娥怨》里窦娥的婆婆。
杂剧的角色分为四个行当:男角称末行,分正末,副末;女角称旦行,分正旦,副旦;净行,以扮演刚猛凶恶的人为主,有男有女,分正净,副净;杂行,包括孤(官员),孛老(老年人),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穷秀才)等。正末、正旦是两种主唱角色,正末主唱的剧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剧本叫旦本。
(四)元杂剧的体制
杂剧:一个段落称“折”,一部戏有四折一楔子;一个主角一唱到底。
传奇:段落不称“折”而称“出”,一部戏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各种角色都可以唱。
(五)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宋元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北宋末年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到元末明初较为成熟。也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明清传奇:在南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是指用南曲写成的长篇戏曲剧本。荟萃了南戏和元杂剧的精华。
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光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哀江南》就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未、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六)戏曲作家和作品
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其作品分别是:《窦娥怨》、《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
2.元末明初“五大传奇”:高明《琵琶记》《琵琶记》被后人誉为“曲祖”和“荆刘拜杀”(即《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大南戏、“南洪北孔”:“南洪”即洪昇,浙江杭州人,传奇《长升殿》;“北孔”即孔尚任,山东曲阜人,传奇《桃花扇》
4.其他:元杂剧也称元曲,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当时著名的作家就有一百多人其中以马志远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王实甫最著名。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马志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元杂剧四大爱情悲剧关《拜月亭》,王《西厢记》白《墙头马上》,郑《倩女离魂》。南戏四大本元,柯丹邱《荆釵记》、[元] 刘唐卿《白兔记》、关汉卿《拜月亭》、《杀狗记》。《倩女离魂》:王文举和张倩女原是指腹为婚的未婚夫妻。倩母嫌文举功名未毅,不许成婚。文举上京应试,倩女相思成疾致辞魂魂离体,追文举赴京。文举得官后回家,倩女的灵魂和躯体合而为一。
5.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
6.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
7.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
六、中外戏曲名词 1.百老汇
百老汇(Broadway):原意为“宽阔的街”,指纽约市中以巴特里公园为起点,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全长25公里的一条长街。从百老汇大街44街至53街分布着的几十家剧院,称为“百老汇”,而百老汇大街41街和56街上的剧院则称为“外百老汇”。百老汇上演的是经典的、热门的、商业化的剧目,外百老汇演出的是一些实验性的、还没有名气的、低成本的剧目,但这种区分在近年来也越来越淡化,于是又出现了“外外百老汇”,其观点当然也就更新颖更先锋了。
2.外百老汇与外外百老汇
纽约市大约有20家外百老汇剧院,以及300余家外外百老汇剧院。1950年代,基于对于百老汇商业气息的反感,外百老汇大行其道。对于想要推出实验性的、或是太前卫的剧目,又不为百老汇的剧院老板认同的制作人来说,外百老汇成为他们大显身手的好地方。于是,一批戏剧界的精英离开了制作费用昂贵的百老汇,前往纽约市的其他地区,如格林威治村附近,他们利用附近的旧教堂、废仓库、半地下室作为排演、甚至演出的场所。这些地方让观众有机会见识新的表演天才的演出,以及许多不为百老汇认同的带实验性的剧目。外百老汇是首先上演美国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贝克特等人的作品的,他们的理想在剧目中得到了充分的诠释。有时候,在外百老汇剧院的小型舞台里演出的效果要比大规模的剧院演出效果更好。真正的纽约人往往喜欢去外百老汇剧场看剧,因为他们懂得什么样的剧目值得一看。在外百老汇观剧的门票要比百老汇门票便宜许多,多数价位在20-40美元之间,最便宜的5美元就能买到。
1960年代末期,外百老汇也步百老汇的后辙、走上了高成本制作的道路。演出费用使得外百老汇一些剧作家和演员无法承受,从而引起再度“外迁”,其触角甚至延伸到布鲁克林区和皇后区。外外百老汇剧场在纽约市有130多个,演出的剧目包罗万象,演出的费用极为低廉,有的演员甚至不付薪酬。观众来自纽约市的各个层面,主要以大学生、市民、艺术家、剧作家为主,票价低廉,通常在15美元以下;许多情况下是赠票。也许,外外百老汇才真正体现了纽约年轻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3.普利策奖
普利策奖是美国一个多项的新闻及文化奖金,由美国著名的报纸编辑和出版家约瑟夫•普利策出资设立。
1903年,普利策写下遗嘱,要出资兴办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和建立普利策奖金。由哥伦比亚大学董事会掌管他遗赠的基金。1911年10月29日普利策逝世。根据他的遗嘱,1912年时开办了哥伦比亚新闻学院,1917年起设立了普利策奖。开办了哥伦比亚新闻学院,1917年起设立了普利策奖。
普利策奖包括新闻奖和艺术奖两大类,共19个项目,其中,新闻奖13项:公共服务奖1项,报道奖3项,社论奖、漫画奖、批评评论奖、通讯奖、特写奖各1项,新闻摄影奖2项,文学戏剧奖6项:小说奖、戏剧奖、诗歌奖、美国历史作品奖、自传或传记奖、非小说作品奖各1项,音乐作曲奖1项。另外,还颁发2项特别奖。普利策当初遗赠的基金为50万美元,后来基金管理机构又筹措了100多万美元。该奖由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在内的16人组成的普利策奖金评选委员会评选,每年一次,评选结果一般都是在4月份中旬的一天宣布,5月份颁奖。4.托尼奖
“托尼奖”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大型的戏剧和音乐剧大奖。美国表演艺术共有三项大奖电影奥斯卡奖电视艾美奖和舞台表演“托尼奖”。“托尼奖”是美国舞台表演的最高奖和纽约百老汇最高奖,由全美戏剧联盟和全美制作人联盟颁发,每年的颁奖晚会和奥斯卡金像奖一样向全世界转播。
“托尼奖”成立于1947年。获奖作品的评选由“托尼奖提名委员会”、“美国演员联盟董事会”、“美国戏剧家同业会”、“美国舞台导演和编舞协会”、“美国舞美设计家联合会”、“美国舞台新闻管理和代理协会”、“美国舞台表演协会”和观众代表共701票表决产生。“托尼奖”原则上只授予美国百老汇的表演艺术团体,“伦敦动画冒险芭蕾舞团”是近六十年来该奖历史上唯一获此殊荣的外国艺术团。5.纽约戏剧评论圈奖
纽约戏剧评论圈奖,是排在普里策、托尼之后的第三戏剧大奖。每年五月份,由纽约市的所有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传媒的戏剧评论家们评选颁发,(不包括纽约时报)奖项有:最佳戏剧、最佳音乐剧、最佳外国戏剧、最佳新剧 和特别奖等奖项。比如2000年,它的最佳外国戏剧奖颁给了《哥本哈根》,2001年的最佳戏剧奖颁给了《求证》,2002年的最佳戏剧奖颁给了《山羊》,2004年的最佳音乐剧奖空缺等等。
第五篇:戏剧课件
戏剧的定义及特征
定义: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特征:
综合性:文学、表演、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综合。 集中性:人物、矛盾、情节、场面的高度集中。 直观性
戏曲的定义及特征
定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戏剧一般称为“戏曲”。 特征:
综合性 程式化 虚拟性
戏剧文学的定义及特征
定义:通称剧本,它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和依据。 特征:
舞台性 戏剧性 代言体
名词术语
戏剧冲突:指戏剧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自身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集中概括的反映。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其表现形式有:对白、独白、旁白、内白、潜台词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的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
戏剧分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话剧、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剧、哑剧等。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多幕剧、独幕剧、小品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古装剧(历史剧)、现代剧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悲剧、喜剧、正剧
第一章:《春草闯堂》导读 莆仙戏简介
原名兴化戏。流行于福建省莆田、仙游二县及惠安、福清、永泰等邻县的兴化方言区;因宋时莆田、仙游隶兴化军,明、清时隶兴化府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改称莆仙戏。
作者简介
陈仁鉴(1913--1995),福建省仙游县人,代表作《团圆之后》、《春草闯堂》、《嵩口司》。
《陈仁鉴戏曲选》,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
《陈仁鉴戏剧精品集》
创作初衷
根据莆仙戏传统剧目《邹雷霆》改编,1960年首演,1979年复排。 该剧共八场,锄奸、闯堂、坐轿、证婿、堂争、改书、送婿、认婿。 揭示因认势不认理而无法维护封建礼教自身的严肃性,反而促成了一对不被封建礼教所允许的有情人的结合这一“封建社会本质矛盾”。
巧妙设局
《春草闯堂》是由许多“小局”引出一个“大局”来。阁老被迫认婿是一个“大局”,闯堂是个“小局”,证婿是个“小局”,改书是个“小局”,送婿也是个“小局”,但不是这些“小局”,最后阁老被迫认婿的“大局”也产生不出来。 有了新颖的故事和独特的人物才能有独特“局”,有独特的“局”才能产生出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崭新的艺术形象,设局是戏曲编织故事和刻画人物的一种特殊手段。
场次安排
重点场应是最能体现作者之意,最能展现人物个性的场面。每个戏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场。
过渡场,通常是指从一个重点场到另一个重点场之间的场次,又是情节发展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决不可忽视其作用。
重点场与过渡场相结合,有张有弛,戏才会好看。
作为过渡场的《坐轿》
从情节上看,是过渡场,但从表演来看,又是重点场。
第二章:《傅山进京》导读
戏曲行当:生、旦、净、丑
生: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 丑: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
男旦与女生
京剧四大名旦 “冬皇”孟小冬
四大名旦
梅兰芳 程砚秋 尚小云 荀慧生
孟小冬 茅威涛 丁果仙 谢涛
晋剧简介
晋剧是山西省的剧种之一,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外省称之为山西梆子。主要流布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起源应在清代咸丰年间。新中国成立后,山西梆子正式定名为晋剧,各地县所属剧团名称,也统一改为某某晋剧团。 晋剧两代著名须生:丁果仙与谢涛
作者简介
郑怀兴,当代著名剧作家,仙游人。
与魏明伦、郭启宏被并称为“戏曲界三驾马车”。 代表作《新亭泪》、《鸭子丑小传》、《晋宫寒月》、《傅山进京》、《寄印传奇》等。 《郑怀兴戏曲选》
剧情脉络:截取人物晚年生活的“横断面”而不是纵写人物的一生
强征进京城
依发辨疑症 品茗论书法 装病拒殿试 傅山闹午门 主旨剖析:“奴从”与“独立”的深刻反思
通过玄烨与傅山的互动关系来表现傅山的独立精神,同时也让我们思考独立精神所需要的环境。
史实与虚构
史家重在“直”,编剧重在“曲”;史家重在“实”,编剧贵在“戏”。编剧要“曲尽人情,愈曲愈折;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第二回合假借传说,移花接木。第三回合情境虽为虚构,但人物的观点,却是字字有根据,句句有来历。 闲笔与机趣
傅山进京前,“送鞋画牛”,看似闲笔,却塑造了傅山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形象。
傅山“依发辩症”后,康熙追问冯溥,寓幽默于凝重之中,营造机趣。
既规范化又生活化的表演 又隔又透、时隔时透的舞美
第三章:《麦克白》导读
作者简介
文艺复兴时期各国戏剧发展不平衡,意大利是发源地,但它本身没有大戏剧家,戏剧上取得最大成就的国家是英国。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斯特拉特福)是英国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剧作家。 戏剧创作的三个重要时期:
第一时期(1590~1600年)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
第二时期(1601~1607年)以悲剧为主,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
第三时期(1608~1613)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根据《麦克白》改编的两部电影
1957年黑泽明导演的《蛛丝宫堡》(又译作《蜘蛛巢城》) 1971年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麦克白》。
作为意象的女巫、幽灵的预言,决定了作品的叙事走向。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无论是女巫预言,还是幽灵的鬼话,都是麦克白内心的反映。 人物的旁白、独白,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在《麦克白》悲剧中,旁白主要出现在麦克白的身上,其叙事作用,常在关节点上体现。
独白主要出现在情节发展的三个阶段中:一是杀害国王之前,麦克白夫人和麦克白的独白;二是杀害国王之后,麦克白和夫人内心煎熬的独白;三是麦克白被推翻之前的独白。
对话是《麦克白》中叙事的主要手段。人物的性格、矛盾冲突、叙事的走向和发展,都是在戏剧 性对话中展示的。
人物的对话生动、形象,气势磅礴,极富张力;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段的充分运用,使对话充满斑斓的色彩。
数次响起的敲门声是莎翁渲染气氛的神来之笔,大发牢骚的门房满嘴的俏皮话更显示了这位戏剧巨匠在悲剧高潮之际穿插喜剧片断的极高造诣。
第四章:《榆树下的欲望》导读
作者简介
尤金·奥尼尔(1888--1952),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4次获普利策奖,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天边外》,1918年《安娜·克里斯蒂》,1920年《琼斯皇》,1920年《毛猿》,1921年《榆树下的欲望》,1924年《大神布朗》,1925年 《奇异的插曲》,1927年《悲悼》,1931年《送冰的人来了》,1939年《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1941年
作品概说
该剧写于1924年,是美国戏剧史上“第一部伟大的悲剧”,被认为是尤金·奥尼尔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该剧共有3幕,1924年首演。
在中国的不同版本:川剧《欲海狂潮》与曲剧《榆树古宅》
异化的欲望悲剧
古希腊悲剧的印记
悲剧根源来自于人物的异化
诗意的人物形象
伊本:对美与爱的向往,使他最终能够感受到爱碧的真情,勇敢地与爱碧去面对法律的制裁。
爱蓓:最终冲破欲望的枷锁,勇于追求真情,从而获得了精神上的重生。 凯伯特:宗教狂热、冷酷无情,孤独无助使他身上具有一种悲剧美。
丰富的象征符号
榆树——女性的象征 天空——空灵的象征 春季——希望的象征 农村——现实性象征
第五章:《欲望号街车》导读
作者简介
田纳西·威廉斯,原名托马斯·拉尼尔·威廉斯
代表作品
《玻璃动物园》(1945)《欲望号街车》(1947)《玫瑰纹身》(1951)《夏天与烟雾》(1952)《热铁皮屋顶上的猫》(1955)《夏天的突变》(1958)《甜蜜的青春鸟》(1959)《热瓜那之夜》(又名《蜥蜴之夜》)(1962)《有些迷茫,有些清爽》(1982
行的。 作品概说
内容简介
是美国文学史上最经典的剧作之一,曾被改编成各种舞台剧,其中包括世界著名指挥大师普列文作曲的歌剧版。
大致按照舞台剧来拍摄,但“扩展”了几场戏。
导演熟练地把摄影机在布景前移动位置,防止影片显得太静态,太舞台化。 导演熟练使用幻光,有利于营造剧情氛围及刻划人物细部表情变化。 剧作家给予布兰奇同情的原因不仅仅因为她是温柔、脆弱的生命,更是因为她有冲破残酷现实的勇气和果敢。
剧作家给予布兰奇同情的原因不仅仅因为她是温柔、脆弱的生命,更是因为她有冲破残酷现实的勇气和果敢。
《飞蛾挽歌》:赐予他们,飞蛾之母及人之母,再度进入沉重世界的力量吧,因为在这充斥着庞然大物之所,飞蛾是如此柔弱,却又如此让人向往。
在这世界,人们总有偏爱的东西,总有未完成的事情,而所有的欲望的苦只能通过赎罪才能解脱。
剧中展现了布兰奇如何用微弱的力量进行自我拯救的过程。
罪恶感的根源:丈夫的自杀,庄园的失落,过去的放荡。
拯救自我的行动:洗刷肮脏的肉体,净化负罪的精神,和寻求婚姻的庇护。失败的救赎:洗不去人们的成见,婚姻之梦破灭,被关进精神病院。
剧作家善于运用诸多艺术手段来增强戏剧效果,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人物内心变化和情感压力。
情节和场面的象征 声音和灯光的象征
第六章:《推销员之死》导读
作者简介
阿瑟·米勒(1915-2005),美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推销员之死》使他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和玛丽莲·梦露的婚姻使他成为最受娱乐关注的剧作家。 主要作品
《全是我的儿子》(1947)《推销员之死》(1949《萨勒姆的女巫》(1953)《堕落之后》(1964)《维希事件》(1964)
作品简介
是阿瑟·米勒所有剧作中成就最高、上演最多、影响最大的作品。获得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
1949年在美国首演,1983年在中国首演。
共有两幕加一个挽歌,全剧舞台的现实时间只有两天一夜,但全剧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主人公威利·洛曼的回忆与幻想中。 作品展现了美国中产阶级美国梦的破灭
灵活的舞台设计
剧中所展示的回忆和幻觉等表现主义处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舞台的变化来进有序的意识流动 回忆活动的外化集中出现了三次,分别表现出威利充满信心、犹豫傍徨和恐惧绝望三个时期的不同形象。
有序的回忆活动具有相对的环境制约性,一般发生在威利独处的时候。
破碎的意识流动
剧中更具典型特征的是威利下意识的意识流动外化,这是一种破碎的意识流动,它突破了 环境制 约,与现实环境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对现实环境的反抗。
自言自语
无中生有的幻觉
第七章:《暗恋桃花源》导读
作者简介
赖声川
主要作品 《我们是这样长大的》1984《那一夜,我们说相声》1985 《暗恋桃花源》1986 《红色的天空》1994 《如梦之梦》2000 《千禧夜,我们说相声》2000 《乱民全讲》2001 《这一夜,WOMAN说相声》2005 《宝岛一村》 2008 作品概说
第一版:搭架 第二版:暖身 电影版:奠基 第三版:重塑 两个故事交叉进行的复式结构 通过将故事戏剧化的处理方式,观众就会发现,自己已经不是在看故事,而是在看导演排练时怎么安排演出,演员怎么处理角色的过程。 在分别对两个故事戏剧化的同时不断打破各自戏剧化的进程,从而深化了两个故事的戏剧性。 时髦女郎的设计实现了戏剧结构的双重间隔:既使剧组排演过程新鲜化,使观众从不同的剧组排演过程中跳离出来,对排演过程进行评价,同时又使整个戏剧结构新鲜化,观众可以通过她来对作为构成整体戏的两个剧组的结构进行整体性反思。
悲喜剧结合的观念形式 “桃花源”是“暗恋”的注脚。江滨柳和云之凡如果没有因为战乱而失散,而是走在一起,那么结果有可能将是老陶、袁老板和春花的结局。 “暗恋”的悲怆之中饱含着温暖,“桃花源”的热闹之中却暗含悲凉。两种看似完全无关的人生,拼贴在一起,却有了一种难以言说,复杂而苦涩的况味。 能指与所指发生错落的语言艺术 任何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能指意为语言文字的声音、形象;所指则是语言的意义本身。 在该剧中,词语作为一种符号,其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一种确定性对应关系发生了松动甚至丧失。于是,以往被某种定义保护起来的概念遭到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