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和影》优秀教案
《光和影》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3、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
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5、回顾和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作业设计
1、判断
1、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一个光源。()
2、只要有光,就会有影子。()
3、从不同角度用手电筒照射某物体它的影子形状大小不同。()
4、影子方向和光照射位置无关,但长短和光源位置有关。()
5、萤火虫也是光源。()
2、选择
1、物体影子的方向与()有关。
A、同一光源从不同的方位照射
B、同一光源同一方位的不同距离照射
2、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长方形小木块,木块在墙上的影子()。
A、相同
B、不同
C、都不是
3、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A、形状相同
B、形状不同
C、方向相同
4、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近、长短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影子()。
A、长短相同
B、长短不同
C、方向不同
5、在做手影游戏时,如果要让影子变的大一些,可以()。
A、把手离光源更近一些
B、把手离光源更远一些
C、把屏幕做的更大些
3、思考:
你能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结合课件猜时间。
课外补充
皮影戏概述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更加特别的是,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二篇:《光和影》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光和影》教学设计
高桥镇何家小学
唐家能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中内容是这样安排的。第1—4课研究光的传播特点(路径、反射),第5—7课研究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光和影》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四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因为影子的许多特点,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等现象,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物体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二)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影子长短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课件。
分组实验:手电筒(8)、白纸(8)、长方体的橡皮(8)、实验记录单(8)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准备了一个有趣视频?想不想看?一边看一边思考:
1、这是什么表演?
2、表演时需要准备什么?
分析:播放的是一个手影表演的视频,在此处运用能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直观的展现出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为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的教学铺平了道路。师:哪位同学来回答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
有了光就能产生影子,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光和影。板书:光和影
二、探究
(一)认识光源
1、课件出示: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出示学生熟悉的物体图片(电灯、月亮、太阳、镜子、火柴、萤火虫),这些图片那些是光源?
3、月亮是光源吗?那么什么样的物体才能成为光源?
三、探究影子产生条件
(一)实验一:探究“影子的长短和光的照射位置有关”
1、导入:白天在阳光下,我们的影子总是一样的吗?(不一样)那么我们的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学生谈)
2、师:那么你们知道影子与什么有关系吗?
3、它们有怎样的关系,你能说说吗?
课件出示:影子与光源的照射的角度有关系吗?
4、我们怎么验证他们的关系呢?(做实验)
(1)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实验方法。请学生读一遍。
(2)现在明白怎样做实验了吗?实验结束后我们评一下那个组做的又快又好,现在开始吧!
(3)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反馈:
(1)激励:现在谁愿意将你们组的实验结果汇报一下?我们看哪个组积极踊跃,而且汇报得好。
(2)学生汇报。
(3)评价。
(二)实验二:探究“影子的大小与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系”
1、引入:还记得视频里的大手拉小手的场景吗?
2、请学生猜测表演者是如何做到的。
3、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也就是说,影子的大小与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系,怎么验证他呢?(做实验)
4、师:简要的指导实验的注意点。
5、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反馈:
(1)激励:大家的实验成功不成功呢?现在谁愿意将你们组的实验结果汇报一下?6
(2)学生汇报。
(3)评价6。
(三)实验三:探究“影子的形状和光所照射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1、课件出示实验图,问:当光照这一面时会是什么?当光照另一面时又会是什么?谁能猜到?(学生回答)
师:相信其他同学也有自己的猜测,等会把你们猜到的填到实验单上吧,这个实验会做吗?
2、学生做实验。
3、汇报
(1)激励:你们的实验结果出来了嘛?现在谁愿意将你们组的实验结果汇报一下?我们看哪个组积极踊跃,而且汇报得好,我将为他们组颁发一块奖牌,谁愿意?
(2)学生汇报。
(3)评价。
四、拓展应用
1、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2、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3、小结,下课。
五、板书设计
光和影
1、光源:
2、影子产生的条件:
3、探究影子的特点:
长短
大小
形状
光源的照射的角度
到光源的距离
光源照射的物体的形状
第三篇:《光和影》教案
《光和影》教案
普通学生
随读学生
(知识能力品德)教学目标、要知道影子产生的条:光源、遮挡物、屏;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自己能发光的物体;
3、物体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物体的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用处。、知道影子产生的条:光源、遮挡物、屏;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自己能发光的物体;
3、知道影子的长短、大小形状与光源有关
(重点、难点)教材分析
探索影子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知道这节研究的是光和影子的关系
在同伴的帮助下,能够完成实验,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示意图
21光与影
影子产生的条:光源
遮挡物
屏
光源:正在发光且自己会发光
斜射
长
直射
短
离光源近
大
离光源远
小
光照面的形状
影子的形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随读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题
展示小狗的图片,观看视频《狗狗的一天》,让学生由视频中的手影表演激发对光和影的兴趣,由此进入今天的题——光和影
观看视频,并模仿视频中的手影活动。
、观看视频。知道要学的是《光和影》
讨论影子产生的条
展示手影及皮影图片,提出问题: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2根据学生回答,整理主要问题:
⑴需不需要光?光从哪里来?
⑵影子是谁的影子?
⑶需不需要有东西承接影子?
总结:影子产生的条是:光源、遮挡物和光屏
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影子产生的条,明白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
在同伴的帮助下,学习影子产生的条,明白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
认识和判断光源
那么,什么是光源呢?先请同学们来当当小老师,判断一下这些是不是光源?(图片展示烛光、日出、萤火虫、荧光棒、月亮、灯泡)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提炼重要词语:能发光、在发光。
给出光源概念:像电灯一样能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过渡:学习了光源这个影子产生的前提,那影子和光源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学学影子的特点。
学生明白光源的定义,并会判断生活中的光源。并思考光源与影子的产生有什么关系?
同伴的帮助下,判断什么是光源
探究影子的特点
确定小组任务,完成三个小实验。由组长上台领取实验器材。
2实验探究:影子的特点与光源的关系
实验一:影子的长短与光源角度的关系
实验员由小木块的左右和上方分别照射小木块,记录员在实验记录单背面画下影子,观察员负责核对检查是否属实,组长总结。
实验二:影子大小与光源远近的关系
固定木块位置,改变光源与木块距离,分别画下三个不同距离时的影子
实验三:影子形状与光源照射侧面的关系
利用光源从不同侧面照射小木块,记录下影子形状大小
根据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分析数据,总结影子的特点
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参与实验
拓展与小结
根据最后一个实验的结果,给出“投影”的概念: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
2小结本节主要内容:影子产生的三个条、影子特点与光源的关系。
3投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小试牛刀(做练习)。
学习投影的概念;
小结本的主要内容;
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堂练习
教学后记
第四篇:开放式教案-光和影
坪 洲 小 学 开 放 式 教 学 设 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光
1、光和影
【授课对象】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五年级3班 【授课人】斯德琴
一、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科学课上的小组合作,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一点。秉承张校长的“开放式教育”理念,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在开放的人际关系中合作,在开放的教学理念中领悟科学的真谛。
二、教材分析
《光和影》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四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本课将从认识光源、探究影子的方向、长短、大小和形状与什么有关等几个活动一一展开。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实际地去观察、整理数据、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在完善概念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法。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3、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物体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桌上的材料,自主设计能形成影子的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2、做光和影的实验,探究影子的方向、长短、大小、形状与什么有关,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找到影子的特点。
坪 洲 小 学 开 放 式 教 学 设 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3.从童趣的游戏中发现光的奥秘,激发探索的好奇心。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游戏指导学生认识影子形成的条件;通过图片及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光源。
难点: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影子的特点。
六、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课件、手电筒、长方体的橡皮擦、固体胶、A4纸(蜡烛、火柴等)、有窗帘的教室等。
分组实验:课本、手电筒、长方体的橡皮擦、实验记录单、铅笔、尺子、A4纸。
七、教学方法
开放式阅读、开放式小组合作学习。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导入:师展示手影视频,引出《光和影》课题。
(二)新知探究。
1、影子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师从手影视频提问,手电筒、手、黑板等分别起什么作用,从而引出影子的形成离不开光、遮挡物和屏。
(1)认识光源。
师从“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提问“我们身边哪些物体可以发光?”,从而引出光源的概念,进一步补充影子的产生离不开光源。
2、影子的有哪些特点?(1)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的关系
师展示一组早中晚影子的图片,巩固光源,遮挡物,屏的概念,并且结合生活实际提问“你能发现人一天当中的影子有什么变化吗?”
师巧妙地提出“你能设计实验来探究影子的长短吗?”请学生们思考设计并操作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坪 洲 小 学 开 放 式 教 学 设 计
师总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顺便提到影子的方向与光源照射的方向有关。
(2)影子的大小和光源的关系
师:从影子的长短、方向和光源的关系,继续引导学生猜测影子的大小与光源有什么关系?怎么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生设计并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师总结:影子的大小与光源离遮挡物的远近有关。(3)影子的形状和光的关系
师:从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的关系,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影子和光还有其他什么秘密,简单地请学生展示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影子的形状,从而得出: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的遮挡物侧面的形状有关。
(三)投影的介绍。
师:引出投影的概念。(像这种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请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投影的原理?
最后,再次请两个学生起上来合作演示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如让影子更长;让影子短些。让影子在遮挡物的右边;让影子在遮挡物的上边。让影子更大;让影子小些。让影子呈长方形;让影子呈圆形。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四)拓展——开放式作业
最后让学生预习下一课《阳光下的影子》,并搜集有关古代计时仪器——日晷的相关资料。
十、板书设计
光和影
1、影子产生的需要哪些条件? 光源,遮挡物,屏
能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影子有哪些特点?
影子的长短和 有关。(光源照射的角度)影子的方向和 有关。(光源的方向)影子的大小和 有关。(光源离遮挡物的远近)影子的形状和 有关。(光源照射的遮挡物侧面的形状)
第五篇:光和影说课稿
《 光 和 影 》 说 课
婷 2011年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光和影》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一课,知识体系属于物质世界。《光和影》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四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因为影子的许多特点,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等现象,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科的性质、年龄的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实际地去观察、整理数据、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在完善概念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从童趣的游戏中发现光的奥秘,激发探索的好奇心。
三、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可用长方形纸盒代替)、铅笔、尺子
四、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即有趣——有疑——有探究——有结论——有作用。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光源;第二部分是影子。
本课学习首先通过看手影游戏的电影,“影子游戏”引入新课学习,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看电影和“影子游戏”活动的目的是创设一个情镜,激发动机培养兴趣。让学生进入探究光和影之间关系的学习,同时从中发现影子产生的条件。学生都玩过手影游戏,但未必都知道其中的道理。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都蕴涵着科学道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
然后,由此活动进入对光源的认识和学习。教师首先说出光源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根据概念寻找平常知道的光源,如白炽灯光、日光灯灯光、太阳光、激光等等。在关于光源的讨论中,学生会提到月光和镜子是光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讨论它们是不是光源?并说明理由。月光和镜子光是反射光,自己不能发光。从而再次对光源这个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落实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明确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并且是正在发光时叫做光源这一科学概念。
对光源概念的理解后,再进入到对影子的研究。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文,明确本课的任务,接下来教师讲解实验的要求和要点,学生明白后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在光源的照射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这一活动,活动分为三个小活动,通过这三个活动落实科学概念 :“影子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系”,“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以及投影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认识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活动
一、“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活动前,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想法,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这样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活动中,学生按照课件的要求进行探究。学生在不同的位置用手电筒照射物体,细心观察影子的变化,然后总结规律。活动设计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引导学生实验方法,建立规范的实验技能。跟踪实验过程,帮助学生调控实验的进程,适当指导,倾听学生的见解,尽可能让学生小组完成实验,适时点拨,做到有效指导与自主学习紧密结合。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发现: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角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活动
二、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系
这个活动要求在光源与光屏距离一定的情况下,前后移动物体离光源和光屏的距离,观察影子的变化。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调控实验的条件:光源与光屏距离一定的情况下,前后移动物体离光源和光屏的距离,观察影子的变化。指导要适时、适度、适当,跟踪活动全过程,把握价值。这个活动得出的结论是:在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的情况下,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遮挡物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活动
三、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系
这个活动让学生分别从上方和右侧照射,就形成不同形状的影子。教师帮助进程,倾听体悟,教师的帮助要适度,强调学生实验技能的指导,通过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的形状的对比观察从而得出结论:物体照射面不同,影子的形状也不同。
每次观察时让学生将结果准确的进行记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以上活动:一个物体从不同侧面产生不同的影子,为什么呢?由此引出“投影”这个概念,关于“投影”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书上给出投影的概念,并提出,并非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只有光源垂直投射到一个面上的影子才叫做投影。在活动环节要掌握好时间,每个小实验给5分钟的时间预设,强调有效时间的管理,出了现象就要求关掉手电。对表现好的小组予以科学的评价和赞赏,树立标杆,对表现不好的多加鼓励,提出希望。在完成每个活动目标的同时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总目标。
接下来,在学生掌握了知识后,教师让学生做练习:用鼠标拖动太阳,把太阳放到正确位置。在这个练习里,只有太阳放到了正确的位置才会有掌声。动画的练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影子和光源的位置关系。这样练习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标,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并且有趣难易适度具有挑战性,鼓励学生参加实践,让学生动手动脑,回到生活中去,即从书本回到生活,从课堂回到现实,符合有效练习设计遵循的原则。然后提出问题:无影灯为什么没有影子?此项活动会引发学生课外调查实验,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同时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最后,让学生听一个关于影子的故事,在轻松有趣的故事里结束本节课,一定让学生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