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案1

时间:2019-05-15 06:1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学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学教案1》。

第一篇:管理学教案1

[原创]我用的《管理学》的教案1 管理学原理

第一篇:绪论

本篇包括管理与管理学,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等三章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本章考核要求 一,管理及其基本特征

识记:1,管理;2,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

领会:1,管理的基本特征;2,管理的任务;3,管理的普遍性;4,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二,管理的性质 识记:管理的两重性。领会:掌握管理两重性的意义。三,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识记:管理学。

领会:1,管理学的特点;2,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应用:结合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四,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识记:系统。

领会:1,系统的特征;2,系统的观点;3,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应用:如何在管理活动中运用学习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1,管理的概念

所谓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可以从四个方面了解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或者管理活动是否存在,必须具备两上必要条件:两个以上的集体活动;一致认可的目标。

协作的有效性是通过(管理活动)完成和实现的,可见管理的载体是(组织),同时任何组织活动,都需要有(计划和目标),管理就是通过制定计划,确定目标,引导组织成员实现目标,收到组织成员协作的整体效果。

有组织活动的地方就有管理活动,就需要管理,所以管理是具有普通性的。(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对管理的效果从面对组织绩效承担重大责任。德鲁克(Peter.F.Drucker)认为:管理者的第一个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为此,管理者应明确我们的组织是什么,它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目标;管理者的第二个责任是管理管理者,对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管理和自我管理,同时管理者还应该培养其下属;管理者的第三个责任是管理工作和员工,主要是激励组织成员发挥其创造热情,求得组织的最佳效果。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任务,也就是管理者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台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具体来说,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通过承担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基本职能或工作,来实现管理的任务。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3,管理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是一门艺术,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两重性

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础观点。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所谓必要性,就是说管理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有效地组织劳动所必需的;所谓目的性,就是说管理直接或间接地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关,反映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目的。

2,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

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对于我们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第三节: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1,管理学及其特点

管理学是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一门科学。管理学的特点:

(1)一般性。其他各类专门管理(如工商管理、医院管理、行政管理等)都需要把管理学原理作为基础来加以学习和研究。

(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2,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上层建筑方面。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3,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第四节: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

2,系统方法

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系统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系统是一个实体,例如组织;一个是指系统是一种方法或手段。

(1)系统的牲征。系统具有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和控制性。

(2)系统的观点。系统具有以下观点:整体观点;“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则消亡的观点;模糊分界的观点;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信息反馈观点;分级观点;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等效观点。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考核要求

一,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领会: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划分;2,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和实践。二,古典管理理论

领会:1,科学管理理论要点;2,企业职能和管理职能;3,管理十四条原则;4,三种权力类型;5,思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三,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领会:1,霍桑试验的结论;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四,管理理论丛林

领会: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五,战略管理 识记:战略管理。

领会:1,3C环境;2,战略管理的特点。六,全面质量管理 识记:全面质量管理。

领会:1,大质量和小质量的比较;2,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七,学习型组织与卓越绩效模式 识记:卓越绩越标准的7个类目。

领会:1,传统管理模式与学习型组织模式的比较;2,学习型组织的特点;3,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管理学形成前的思想与实践 1,管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划分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时间 理论 特点 代表

20世纪初—1930 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标准化、制度化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930—1950 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重视人的因素 行为科学理论 1950—1960 管理理论丛林 全面、系统、精确 各种理论

20世纪60年代后 战略管理 进行长远思考、考虑外部变化并制定战略 20世纪70年代后 全面质量管理 持续改进 日本企业

20世纪90年代后 学习型组织、卓越绩效模式 突破式改进、创新 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6σ)、业务流程再造(BPR)、标杆超越法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

(1)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作”。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2,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企业职能和管理职能

(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企业都有六种基本活动或职能:技术、商业、财务、核算、安全和管理。管理是其中之一。管理活动又有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管理的十四原则

(1)分工;(2)职权和职责;(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个人报酬;(8)集中化;(9)等级链;(10)秩序;(11)公正;(12)作用期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

4,三种权利类型

组织理论之父韦伯(德国)提出了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他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只有权力,才能变混乱秩序。他认为,存在三种纯粹形态的权力:理性—合法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

5,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力才能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它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1,霍桑试验的结论

梅奥等人对霍桑试验的材料总结后得出的结论主要有四点:(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4)存在着霍桑效应

2,组织行为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所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成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

第四节:管理理论丛林 1,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Karold Koontz)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1)管理过程学派: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即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管理职能具有普通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但侧重点则因管理级别的不同而异;管理应具有灵活性,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法约尔被认为是这个学派的创始者。

(2)社会合作学派: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围绕物质的、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去适应总的合作系统。社会学是这个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3)经验和案例学派:哈佛商学院几位教授提出,通过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4)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5)群体行为学派:这个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7)决策理论学派:由于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因而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而管理又是以决策为牲的,所以应该围绕决策这个核心来形成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赫伯格.西蒙(1978年经济学诺奖得主)。

(8)沟通(信息)中心学派:这一学派强调计算机技术在管理活动和决策中的作用,强调计算机科学同管理思想和行为的结合。

(9)数学(“管理科学”)学派:运筹学家认为管理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程序、概念、符号以及模型等的演算和推导。(10)权变理论学派:在经验主义学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它认为在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通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第五节: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和3C环境

(1)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的长期稳定的发展。

(2)3C环境:变化(Change);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a.变化是企业外部环境的主要牲征之一

b.顾客方与生产经销方力量对比逆转是企业外部环境第二个主要牲征 c.无所不在的竞争是企业外部环境的第三个特征

2,战略管理的特点

战略管理与企业的常规管理和运营层次的管理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系统性。(2)长远预见性。(3)对外抗争性。(4)灵活应变性。

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 1,全面质量管理

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特点:八项管理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员人的参与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特征之一。(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2,大质量和小质量的比较

条目 小质量 大质量

产品 制造的有形产品 所有类型的产品,无论是否供销售

过程 直接与产品的制造相关的过程 包括制造、支持和业务在内的所有过程 产业 制造业 包括制造、服务和政府机构在内的所有产业,无论是否是营利性的 质量被视为 技术问题 经营问题

顾客 购买产品的主题 所有受影响的人,不论内外

如何认识质量 以职能部门这种文化为基础 基于具有普通意义的三部曲 质量目标体现在 工厂目标之中 公司的经营计划当中

不良质量的成本 与不良的加工产品有关的成本 若每件事情都能够完美的话,将会消失的所有成本

质量的评价主要基于 与工厂规格、程序和标准的符合性 与顾客需要的对应 改进针对着 部门绩效 公司绩效

质量管理培训 集中在质量部门 全公司范围 协调者 质量经理 高层管理者构成的质量委员会

第七节:学习型组织与卓越绩效模式 1,传统管理模式与学习型组织模式的对比

有学者把学习型组织模式归结为六个特征,即要有领导远见、要讲求战略、组织结构应该是扁平或水平化、信息在组织内分离、以及要有强的组织文化。

具体表现方面 传统管理模式 学习型组织模式 组织文化 稳定、效率 变革 技术 机械 电子 任务 体力 脑力

组织结构 垂直 扁平或水平权力分布 集权 分权 资源 资本 信息 关注点 利润 顾客 工作方式 个人 团队 生产方式 福特 戴尔 市场 地方、国内 全球 领导 管理者 领导者

2,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模式的11条核心价值观包括:领导作用、以顾客为导向、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尊重员工的合作伙伴关系、灵敏性、关注未来、管理创新、基于事实的管理、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生在结果和创造价值、系统的观点等。核心价值观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和追求卓越绩效的组织提供了哪些是有所为、哪些是有所不为的原则和依据。

卓越绩效标准的七个类目及结构:

类目(Categories)条目(Items)着重方面(Areas to Address)

领导 组织的领导 1,高层领导的导向;2,组织的治理;3,组织的绩效评审 社会责任 1,公众责任;2,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对主要社区的支持 战略计划 战略制定 1,战略制定过程;2,战略目标 战略展开 1,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展开;2,绩效预测

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 对顾客和市场的了解 对顾客和市场的了解 顾客关系与顾客满意 1,顾客关系的建立;2顾客满意程度的确定

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 组织绩效的测量和分析 1,绩效测试;2,绩效分析 信息与知识管理 1,数据和信息的可用性;2,组织的知识

对人员配备的注重 工作系统 1,工作的组织与管理;2,雇员绩效管理系统;3,雇佣与晋升 雇员的学习与激励 1,雇员的教育、培训和发展;2,激励与职业发展 雇员的利益与满意 1,工作环境;2,雇员支持与雇员满意 过程管理 价值创造过程 价值创造过程 支持性过程 支持性过程

经营结果 以顾客为中心方面的结果 以顾客为中心方面的结果 产品和服务方面的结果 产品和服务方面的结果 财务和市场方面的结果 财务和市场方面的结果 人员配备方面的结果 人员配备方面的结果 组织有效性方面的结果 组织有效性方面的结果 治理和社会责任方面的结果 治理和社会责任方面的结果 第三章: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本章考核内容

(一)管理与环境

领会:1,一般环境因素;2,具体环境因素;3,外部环境的类型

(二)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识记:1,社会责任;2,管理道德。

领会:1,社会责任的内容;2,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第一节:管理与环境

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1,一般环境

一般环境亦称为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主要指可能影响组织的广泛的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和全球环境等。

2.具体环境

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些对管理者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其中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以及其他一些具体环境。

(1)顾客:“以顾客为导向”成为许多组织的经营法则,海尔、摩托罗拉提出“完全顾客满意”。

(2)供应商:包括原材料设备提供公司、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高校等。“质量”、“价格”、“交货期”是供应商影响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

(3)竞争者

(4)其他因素:政府管理机构、消费者协会、新闻传播媒介、以及本组织所在社区机构等。

3,外部环境类型

按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状况。

(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如容器制造商、软饮料生产企业、啤酒经销商等。(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如医院、大学、保险公司和汽车制造商等(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如唱片公司、玩具制造商和时装加工企业等(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如电子行业、计算机软件、电子仪器制造商等

第二节: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社会责任

含义: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内容: 涉及多方面,如提供就业机会、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等。此外,企业还要对股东、媒介、社区、政府、交易伙伴、消费者利益相关者负有特定的责任。

2,管理道德

含义:道德是指规定行为的惯例或原则。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前惯例阶段;第二阶段称为惯例阶段;第三阶段称为原则阶段。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除了由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影响之外,还受到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以及道德问题的强度等影响。

第二篇:计划工作

计划工作是管理各项职能中的首要职能,计划工作中所确定的使命和目标是进行组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未完待续)

第二篇:卫生事业管理学教案(郭岩)1

第一讲

绪论

一、授课章节:

第一章

绪论

二、授课时间:

2课时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管理学的原理、概念、基本原理、特点与职能;掌握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熟悉卫生事业管理的概念及内容;熟悉卫生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

四、要点:

掌握管理学的原理、概念、基本原理、特点与职能;掌握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熟悉卫生事业管理的概念及内容;熟悉卫生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

五、教学方法及授课安排:

结合实际,讲解卫生事业管理概念、性质、特点及内容、发展及我国在卫生事业管理领域成就

六、思考题:

1、运用管理学的系统原理,阐述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2、为什么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3、市场经济给我国的卫生事业带来的影响。

4、结合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谈谈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功能。

5、简述卫生事业的特点及影响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七、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管理学基本理论

一、概念

1、管理:创造并保持一种环境,使组织(群体)中成员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为实现组织(群体)的崇高目标而奋斗的过程。它有着自然和社会属性。科学管理---泰罗、法约尔。

现代管理:应用运筹学、系统理论、统计学等原理和方法,结合行为科学的应用,把组织看成是由人和物质组成的完整系统而的进行的综合性管理。

2、管理学

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管理职能

1、计划工作(planning)对未来的生产、技术、经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统筹设计。起着连接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作用。最基本的职能。

2、组织工作(organizing)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而设置的多层次岗位及具有相应人员隶属关系的权责角色结构。

3、人员配备(staffing)是对各种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择、任用、培训和考评的过程。

4、指导与领导工作(directing)是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涉及激励和领导方法。

5、控制工作论(controlling)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据实现确定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纠正。

三、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1、系统原理

(1)系统的整体性:整体的最优化。(2)系统的动态性。(3)系统的开放性。(4)系统的适应性

2、整分合原理

(1)整体把握:整体的观点看待事物。(2)组织综合

(3)科学分解:分工。

3、反馈原理:起控制作用。

4、开放原理

5、弹性原理:留有余地(1)局部弹性:可调节性。(2)整体弹性:适应能力。

6、能级原理

7、主观能动原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8、动力原理:管理动力。

9、竞争原理

10、效益原理

第二节 卫生事业管理概述

一、概念

1、事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的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

2、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或与人民健康有密切关系的组织和措施。我国的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3、卫生事业管理: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卫生事业的特点

1、是增进居民健康、预防、提高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业。

2、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

3、卫生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

三、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1、社会制度

2、经济基础

3、管理水平

4、文化背景:人力资源、健康教育、卫生保健可接性。

5、人口状况

6、科技发展水平

7、生态环境

第三节 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

一、管理的目的

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争取资源成本最小化,或者说是为社会创造财富。

二、卫生事业管理的目的

三、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

1、卫生政策

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国民的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措施和法律等。

2、卫生组织

3、卫生计划与评价

4、卫生资源

是指提供各种卫生服务所使用的投入要素的总和。

5、卫生服务体系

是由各类不同的卫生服务机构构成,是提供各种卫生服务的资源基础和前提条件。

第四节 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实态性调查研究

二、实验研究

三、分析研究

四、理论研究

第五节 卫生管理的相关学科

一、管理学

二、组织行为学

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三、社会学

是从社会整体功能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 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四、卫生统计学

是如何从不确定性中做出明智决定的一门技术。

五、卫生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规律。

六、卫生法学

是研究卫生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一个新的部门法学。

第三篇: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1 单元 第 4 周 2 学时 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管理概论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管理的产生过程、管理学研究方法

②了解管理的目的,管理的二重性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管理的作用。

2.能力(技能)目标:

①逐步培养自己的管理思维,能从管理系统的角度分析管理想象。②能有意识地将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来处理组织管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目的、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管理的性质。

2.难点:对管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何协调有限资源与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①管理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 ②管理的性质;管理学的特点 ③管理学;管理学的学习方法

2、教学重点::①管理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 ②管理的性质;管理学的特点

3、教学难点:管理学的学习方法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本课学习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学会在管理实践中探索管理的本质属性与规律,以正确地把握管理。使学生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认识管理的重要性和特点,了解与把握管理的对象。(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①管理的定义

②管理的特点

③管理学的定义及特征。④管理的研究方法。

2.教学知识点 : ①管理的内涵(10分钟)②管理的地位与要素(5分钟)③管理的作用(10分钟)

④管理的要素(10分钟)

3.案例分析: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在哪里?(10分钟)

(三)技能训练

以小组为单位对1-2个中小企业进行调查与访问,结合实际,谈谈对管理的认识与理解?(15分钟)

三、新课小结:

1.管理是协作劳动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要求。管理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而日益显其重要性。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组织的管理人员按其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按其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不同可分为一般管理者和职能管理者。

3.管理人员能否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取决于他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管理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管理者所处的层次不同,所需掌握的各种管理技能的比例也有所不同。

4.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以一般组织的管理为研究对象。本书以管理的基本职能为主线,重点阐述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5.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系统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会辩证思维与实践应用(10分钟)

四、课后作业:

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1 单元 第 6 周 2 学时 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管理概论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明确管理者基本素质和技能要求,掌握管理对象的构成与类型。

②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基本方法 2.能力(技能)目标:

逐步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与技能,能从管理的特性和不同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来处理组织管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管理者角色、管理者素质; 2.难点:管理者角色、管理者素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上一堂课我们认识了管理是在一定环境情景下通过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协调等环节来组织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项资源,以期更好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学是以一般组织的管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具有一般性、实践性、发展性、软科学性等特征。(5分钟)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①管理职能; ②管理者角色与技能 ③管理者职责、素质

2、教学重点::①管理职能 ②管理者职责、素质

3、教学难点: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管理者职责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本课学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学会在管理实践中探索管理的本质属性与规律,以正确地把握管理。使学生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认识管理的重要性和特点,了解与把握管理者的角色,素质技能。(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①管理职能

②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 ③管理者的概念、角色、技能

④管理者的职责。(10分钟)

2.教学知识点 : ①管理职能的划分

②专业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③管理者的素质(10分钟)

3.案例分析:管理的误区(15分钟)

(三)技能训练

以小组为单位对1-2个中小企业进行调查与访问,看看其在管理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管理职能?谈谈你对该公司管理的看法。(20分钟)

三、新课小结:

1.管理是协作劳动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要求。管理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而日益显其重要性。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组织的管理人员按其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按其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不同可分为一般管理者和职能管理者。

3.管理人员能否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取决于他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管理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管理者所处的层次不同,所需掌握的各种管理技能的比例也有所不同。(10分钟)

四、课后作业:

课本P27,向蚂蚁学习管理,对我们今天的管理有什么启示?

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2 单元 第 7 周 2 学时 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管理理论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中外古代管理思想的演进历程

②掌握古典管理理论与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2.能力(技能)目标:

能够从管理思想的高度认识与分析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2.难点:中外古代管理思想的演进历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上一堂课我们认识了管理可以增强一个组织的凝聚力,并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职能具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管理者的基本概念、层次分类、角色和素质要求。(10分钟)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①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5分钟)②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10分钟)

③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行政管理理论(10分钟)

2、教学重点:①古典管理理论的启示(10分钟)②行为科学理论的创建与应用(10分钟)

3、教学难点:行为科学理论的创建与应用(10分钟)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管理理论是人们在长期从事管理工作的实践、积累基础上形成的经验和总结,本节课讲依次介绍中外早起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①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②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③ 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建与应用

2.教学知识点 :

①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

②管理权和所有权的分离(10分钟)

③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行政管理理论

3.案例分析:长虹致胜之道-半军事化管理(10分钟)

(三)技能训练

以小组为单位对1-2个中小企业进行调查与访问,看看这些企业采取哪些管理理论来指导企业的日常活动。(10分钟)

二、新课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集中在军事、经营、用人、理财、管理和民本等六大方面;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主要介绍了亚当·斯密和查尔斯·巴贝奇两个著名的人物观点及管理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思想。(10分钟)

四、课后作业:

课本P63,企业怎么样进行有效的管理?

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3 单元 第 8 周 2 学时 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管理理论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各流派的主要理论

②了解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 2.能力(技能)目标:

能够从管理思想的高度认识分析我国经济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学习型组织 2.难点: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上一堂课我们认识了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集中在军事、经营、用人、理财、管理和民本等六大方面;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主要介绍了亚当·斯密和查尔斯·巴贝奇两个著名的人物观点及管理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思想。(10分钟)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①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②当代管理理论 ③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2、教学重点: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学习型组织

3、教学难点: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管理理论是人们在长期从事管理工作的实践、积累基础上形成的经验和总结,本节课在上堂课的基础之上,继续对管理的现代和当代的学术流派作介绍。(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①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②当代管理理论

③ 古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10分钟)

2.教学知识点 :

①行为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10分钟)

②学习型组织

③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10分钟)

3.案例分析:NEC的跨文化管理团队(5分钟)

(三)技能训练

比较跨国公司和本土的公司在管理方面有什么区别,通过分析,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10分钟)

二、新课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管理思想的各个代表性的学术流派,行为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内容以及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10分钟)

四、课后作业:

课本P64,企业怎么样进行有效的管理?

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4 单元 第 9 周 2 学时 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知觉与管理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知觉、个性、价值观和态度的概念

②了解知觉偏见的类型、归因理论的内容、个性差异的表现、价值观的类型、态度改变的方法

2.能力(技能)目标:

能够结合知觉相关理论分析相应的管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觉的基本特征、影响知觉的因素 2.难点:归因理论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上一堂课我们介绍了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管理思想的各个代表性的学术流派,行为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内容以及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10分钟)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 ①知觉的概念 ②知觉的基本特征 ③影响知觉的因素 ④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 ⑤归因理论(20分钟)

2、教学重点:知觉的基本特征、影响知觉的因素

3、教学难点:归因理论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管理工作离不开对员工心理的分析,因此,了解员工的心理特点,进一步做好员工的沟通和管理工作,对管理者来说尤其重要。本次课主要讲解知觉的概念和特点、知觉偏见的类型、归因理论的内容。(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

①知觉的概念

②知觉的基本特征(5分钟)③影响知觉的因素(5分钟)④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5分钟)⑤归因理论(5分钟)

2.教学知识点 :

①知觉的概念(2分钟)②知觉的基本特征(5分钟)③影响知觉的因素(10分钟)④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5分钟)⑤归因理论(8分钟)

3.案例分析:昆虫学家和他的蟋蟀、臭董事长的眼力、小王的第一印象(20分钟)

(三)技能训练

案例讨论(10分钟)

二、新课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知觉的概念和特点、知觉偏见的类型、归因理论的内容。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要应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5分钟)

四、课后作业:

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些?对管理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4 单元 第 10 周 2 学时 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个性与管理 情境(或模块)二:价值观与管理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个性的心理学定义

②了解个性的差异 掌握个性的差异和管理 ④掌握价值观与管理 2.能力(技能)目标:

能够结合个性相关理论分析相应的管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个性的差异和管理、价值观与管理 2.难点:价值观与管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上一堂课我们主要讲解知觉的概念和特点、知觉偏见的类型、归因理论的内容。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要应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5分钟)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 ①个性的心理学定义 ②个性差异的类型 ③价值观的类型(10分钟)

2、教学重点:个性差异的类型、价值观的类型

3、教学难点:价值观差异与管理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管理工作离不开对员工心理的分析,因此,了解员工的心理特点,进一步做好员工的沟通和管理工作,对管理者来说尤其重要。本次课主要讲解个性的差异、价值观差异与管理的相关内容。(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

①个性的心理学含义 ②个性差异 ③气质差异与管理 ④能力差异与管理

⑤性格差异与管理

2.教学知识点 :

①价值观与价值体系 ②价值观的类型

③价值观差异与管理(10分钟)

3.案例分析:不夺下属的功劳、管理各种类型的员工、中小企业价值观体系建设的八大误区(20分钟)

(三)技能训练

案例讨论(10分钟)

二、新课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个性与管理的关系、价值观与管理的关系。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要应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10分钟)

四、课后作业:

说明自己的个性类型?对管理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5 单元 第 12 周 2 学时 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态度与管理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态度的定义

②了解态度的改变 掌握态度改变的理论 ④掌握态度与工作的满足 2.能力(技能)目标:

能够结合态度相关理论分析相应的管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态度的改变、态度与工作的满足 2.难点:态度与工作的满足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上一堂课我们主要讲解个性与管理的关系、价值观与管理的关系。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要应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5分钟)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 ①态度的定义 ②主要的工作态度 ③态度改变的含义

④态度与工作的满足(10分钟)

2、教学重点:态度改变的含义、态度与工作的满足(10分钟)

3、教学难点:态度与工作的满足(10分钟)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管理工作离不开对员工心理的分析,因此,了解员工的心理特点,进一步做好员工的沟通和管理工作,对管理者来说尤其重要。本次课主要讲解态度与管理的相关内容。(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

①态度的定义 ②主要的工作态度 ③态度改变的含义 ④态度与工作的满足

2.教学知识点 :

①态度的定义 ②主要的工作态度 ③态度改变的含义

④态度与工作的满足(10分钟)

3.案例分析:改变员工工作态度的沟通技巧、下属的工作态度(10分钟)

(三)技能训练

案例讨论、沟通技巧(15分钟)

三、新课小结: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随着外界的环境、条件及刺激对象的变化,人们的态度也会改变。掌握员工态度改变的方法对管理者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态度与工作满足感及工作绩效都有关系。(10分钟)

四、课后作业:

如何在工作中给客人留下完美的印象?影响人们态度改变的因素有哪些?

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6 单元 第 13 周 2 学时 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计划工作概述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计划的基本概念

②了解计划在管理中的作用 掌握计划的类型 ④掌握计划的编制方法 2.能力(技能)目标: 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每日日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计划在管理中的作用 2.难点:计划的编制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上一堂课我们主要讲解了相关心理学的应用知识。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要应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5分钟)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 ①计划的基本概念(2分钟)②计划在管理中的作用(3分钟)③计划的类型(2分钟)④计划的编制方法(4分钟)

2、教学重点:计划在管理中的作用(20分钟)

3、教学难点:计划的编制方法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计划是管理的第一项职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中,企业应抓住市场机遇,运筹帷幄,就必须做好准备,拟定完成战略与目标的实施计划。本次课主要讲解计划的相关内容。(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

①计划的基本概念 ②计划在管理中的作用 ③计划的类型 ④计划的编制方法

2.教学知识点 :

①计划的基本概念 ②计划在管理中的作用 ③计划的类型

④计划的编制方法(10分钟)

3.案例分析:我要成为有钱人、爱丽丝的故事、世界优秀企业的使命(20分钟)

(三)技能训练

案例讨论、计划技巧(16分钟)

二、新课小结:

计划是一种预测未来、设立目标、决定政策、选择方案的连续的工作过程,目的在于有效地使用现有资源,把握未来的发展,是组织获得最大的绩效。计划的任务和内容可以概括为“5W1H”。(10分钟)

四、课后作业:

请用“5W1H”简单阐述计划工作的任务和内容。

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6 单元 第 14 周 2 学时 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决策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决策的基本原理

②了解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 掌握决策的方法 2.能力(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一般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 2.难点:决策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上一堂课我们主要讲解了计划方面的知识。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要应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5分钟)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 ①决策的基本原理(5分钟)②决策的基本程序(5分钟)③决策的方法(5分钟)

2、教学重点:决策的方法(10分钟)

3、教学难点:决策的方法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决策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相关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的方案的过程。(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

①决策的基本原理 ②决策的基本程序 ③决策的方法

2.教学知识点 :

①决策的基本原理 ②决策的基本程序

③决策的方法

3.案例分析:阿斯旺水坝的灾害、选择越多越好、通用电气的全员决策(20分钟)

(三)技能训练

案例讨论、决策技巧(15分钟)

二、新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可挑选的可行方案,决策要做出分析评价。环境因素、过去决策因素、决策者的风险态度、组织文化、时间因素是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5分钟)

四、课后作业:

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7 单元 第 15 周 2 学时 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目标管理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目标的含义

②了解目标的作用 掌握目标的特点

④了解目标管理的实施流程 2.能力(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目标管理的实施流程

2.难点:能够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上一堂课我们主要讲解了决策方面的知识。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要应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5分钟)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

①目标的含义

②目标的作用 目标的特点

④目标管理的实施流程

2、教学重点:目标管理的实施流程

3、教学难点:目标管理的实施流程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一定的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组织,目标都起着导向、激励、凝聚与绩效考核标准的重要影响。(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

①目标的含义(5分钟)

②目标的作用(5分钟)目标的特点(2分钟)

④目标管理的实施流程(3分钟)2.教学知识点 :

①目标的含义(2分钟)

②目标的作用(3分钟)

目标的特点(5分钟)

④目标管理的实施流程(10分钟)

3.案例分析:A公司的目标管理为什么推行不下去、石匠的故事、插秧(15分钟)

(三)技能训练

案例讨论、目标管理技巧(15分钟)

三、新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通过目标管理就可以对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它强调自我控制,强调授权,重视成果,执行结果第一方针。(10分钟)

四、课后作业:

目标管理的特点是什么?阐述目标管理的优势和不足。

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8 单元 第 16 周 2 学时 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战略管理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战略的类型

②了解战略选择的原则 掌握决策的基本原则 2.能力(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战略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战略管理的类型

2.难点:能够运用战略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上一堂课我们主要讲解了目标管理方面的知识。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要应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5分钟)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

①战略的类型

②战略的选择原则 战略决策的原则

2、教学重点:战略管理的类型

3、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战略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活动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企业的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的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业务决策同长期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战略管理不仅涉及战略的制定和规划,而且也包含将制定出的战略付诸实施的管理,因此,它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战略管理不是静态的、一次性的管理,而是一种循环的、往复的动态管理过程。(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

①战略的类型(5分钟)

②战略的选择原则(5分钟)战略决策的原则(5分钟)2.教学知识点 :

①战略的类型(5分钟)

②战略的选择原则(5分钟)战略决策的原则(5分钟)

3.案例分析:几种主要的发展型战略、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格兰仕的发展战略(10分钟)

(三)技能训练

案例讨论(10分钟)

三、新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企业战略是以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企业使命定位和以使命定位为核心的企业各项活动的取舍及其匹配。企业战略管理涉及企业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因此,在战略制定时,必须遵循特色鲜明、体系统领全局、整体优于局部、长期成长与短期收益兼顾、由上至下,统一指挥的原则。(10分钟)

四、课后作业:

请简述总体战略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类型。

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9 单元 第 17 周 2 学时 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组织工作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组织、组织的形式、人员配备、企业文化的概念

②了解组织的要素,组织工作相关内容,人员招聘的途径的内容 2.能力(技能)目标:

能够掌握组织工作设计、人员配备等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组织的形式、人员配备

2.难点:组织工作设计、人员配备等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上一堂课我们主要讲解了战略管理方面的知识。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要应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5分钟)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

①组织、组织的形式、人员配备、企业文化的概念

②组织的要素,组织工作相关内容,人员招聘的途径的内容

2、教学重点:组织的形式、人员配备

3、教学难点:组织工作设计、人员配备等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21世纪,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全球化的到来,组织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在单一的区域中进行,而是以全球作为竞争的舞台,因此,任何组织的结构都不能一成不变,其形式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便能快速的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提高组织的综合竞争力和适应能力。(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

①组织、组织的形式、人员配备、企业文化的概念(10分钟)

②组织的要素,组织工作相关内容,人员招聘的途径的内容(10分钟)2.教学知识点 :

①组织、组织的形式、人员配备、企业文化的概念(10分钟)

②组织的要素,组织工作相关内容,人员招聘的途径的内容(10分钟)3.案例分析:老王的烦恼、管理方法为什么失效、组织结构这样调整合适 35

吗(10分钟)

(三)技能训练

案例讨论(10分钟)

四、新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任何一个组织,不管是大是小,是复杂还是简单,都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基本工作:一方面,需要把工作任务分解成各项具体的工作;另一方面又需要保证这些分散的工作可以结合成整体性工作。通过分解与合成使得组织成为一个分工协作的系统。(10分钟)

四、课后作业:

如何理解组织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什么是人员配备?人员配备有什么意义?

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10 单元 第 18 周 2 学时 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领导工作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领导、领导者的概念,领导者的权力类型 ②了解领导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相关内容 2.能力(技能)目标:

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领导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相关内容

2.难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上一堂课我们主要讲解了组织工作方面的知识。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要应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5分钟)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

①领导、领导者的概念,领导者的权力类型 ②领导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相关内容

2、教学重点:领导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相关内容

3、教学难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任何组织的活动都离不开领导,领导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得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组织的兴衰和绩效的高低,而且还能影响到其他管理职能的发挥。因此,领导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掌握这一管理职能。(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

①领导、领导者的概念,领导者的权力类型(10分钟)②领导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相关内容(10分钟)2.教学知识点 :

①领导、领导者的概念,领导者的权力类型(10分钟)②领导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相关内容(10分钟)

3.案例分析:部门经理的做法、邹思恩的领导方式、拿破仑的“精神激励”

使战斗取得了胜利(20分钟)

(三)技能训练

案例讨论(10分钟)

三、新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领导理论已经成为一个完善的、成熟的理论体系。本章主要介绍了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领导管理系统理论、领导管理方格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分析了这四种理论的内容,基本观点及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要灵活运用。(10分钟)

四、课后作业:

什么是法定权力?领导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

第四篇:管理学案例1

案例1:老王的烦恼

老王是一家汽车销售分销公司的中层领导,后来他承包了公司下属的一家分销处——腾达公司。在头几年,主要采取原公司的管理模式与方法。

当公司规模尚小时,一切都运转顺利,在公司销售量增加、规模扩大时,公司并购了一家汽车出租公司,不久又兼并了另一家汽车代理处。规模的扩张,增加了老王的工作量,也花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经历。但公司的运行仍是按照以前的一套,组织结构也没有变化,结果有些事情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些会议通过的决议也没有得到执行,许多重要的项目被推迟。老王意识到必须在尽短时间内,重新建立起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对于组织的一些概念他也听说过,可是,应该怎样设置部门?管理幅度与层次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可供选择的组织形式?弄得老王一头雾水。

问题探究

1.你能说清部门、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怎么回事吗?

2.你认为什么样的组织才是精简高效的组织?

3.你认为腾达公司目前存在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4.在组织设计方面你认为老王应做怎样做?

案例2:王氏年糕厂的抉择

王小旺本是北京平谷的一位普通农民,不过人们早就知道他家有一种祖传绝招——烹制一种美味绝伦的年糕——王氏年糕。早在清朝道光年间,王小旺祖上所创的这种美食就远近闻名,王家代代在村口开有一家专卖此种此年糕的小饭馆。他的父亲直到解放初期还经营着这祖传的小饭馆,那时才十来岁的王小旺已时常在店前店后帮忙干活了。后来合作化,跟着又公社化,他爸又病死,饭馆不开了,他成了一名普通的公社社员,人家似乎已不知道他居然还保留了那种绝技。

20世纪80年代,改革之风吹来,王小旺丢了锄把,又办起了“王家饭馆”,而他做的年糕决不亚于他的祖上。由于生意兴隆,他很快发了。开头是到邻村去开分店,后来竟把分店开到了县城去了。1987年,不知是他自己出的还是别人给他提出的主意,他就在本村办起了利平年糕厂,开始生产“老饕”牌袋装和罐装系列年糕食品来了。由于其独特风味和优质质量,牌子很快打响。不说本县,也在北京市里呈供不应求之势。王小旺厂长如今已管理着这家100多名职工的年糕厂和多家经营“王氏年糕”的王家饭馆、小食品店。

王小旺厂长在经营上有自己的想法。他固执地要求保持产品的独特风味与优秀质量,如果小食品店服务达不到规定标准,职工的技能培训未达应有水平,宁可不设新点。王小旺强调质量是生命,宁可放慢速度,也决不冒险危及产品质量,不能砸了牌子。

目前,王小旺年糕厂里的主要部门是质量检验科、生产科、销售科和设备维修科。还有一个财会科以及一个小小的开发科。其实这厂的产品很少有什么改变,品种也不多。王小旺坚持就凭几种传统产品,服务的对象也是“老”主顾们,彼此都很熟悉。厂里质检科要检测进厂的所有原料,保证必须是最优质的。每批产品都一定抽检,要化验构成成分、甜度、酸碱度。当然最重要的是检控产品的味道,厂里高薪聘有几位品尝师,他们唯一职责是品尝本厂生产的美食。他们经验丰富,可以尝出与要求的标准的微小偏差。所以杨家美食始终在努力保持着它固有的形象。

不久前,王小旺的表哥周大龙回村探亲。他原在县城念中学,文革中回乡,80年代初便只身南去深圳闯天下。大家知道他聪明能干,有文化,敢冒险。他一去十年来,只听说他靠两头奶牛起家,如今已是千万元户了。周大龙来访表弟王小旺,对年糕厂的发展称赞一番,还表示想投资入伙。但他指出王小旺观点太迂腐保守,不敢开拓,认为牌子已创出,不必僵守原有标准,应当大力扩充品种与产量,大力发展北京市内市场甚至向北京以外扩展。他还指出,目前厂里这种职能型结构太僵化,只适合于常规化生产,为定型的稳定的顾客服务,适应不了变化与发展,各职能部门眼光只限在本领域内,看不到整体和长远,彼此沟通和协调不易。他建议王小旺彻底改组本厂结构,按不同产品系列来划分部门,才好适应大发展的新形势,千万别坐失良机。但王小旺对发表的建议听不进去,他说他在基本原则上决不动摇。两人话不投机,语句转激烈。最后周大龙说王小旺是“土包子”、“死脑筋”、“眼看着大财不会赚”。王小旺反唇相讥说:“有大财你去赚得了,我并不想发大财,要损害质量和名声的事坚决不做。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周听罢挥袖而去,不欢而散。

问题分析:

1.本案例反映了组织设计中的哪些问题?

2.企业一定要做大吗?请结合战略与组织设计的关系,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案例3:集权与分权的迷思

高总是3年前来到光明公司的,当时光明公司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内部管理混乱效率极低,有能力的员工纷纷离开另谋高就,留下来的又在混日子;外部市场欣欣向荣,可是公司却大幅度亏损,银行已经不再提供贷款,供应商也不再供货,而外地营销机构的费用支出越来越大,外地营销机构人员不仅报销旅游费、餐饮费,甚至连员工买卫生纸的钱都报销,整个公司处于破产的边缘。

高总来到光明公司之后,深受董事会的信任,在董事会充分授权的基础上,高总经过3年的努力不仅掌控了公司的每一个细节,而且革除了一系列原有的弊端,公司开始走入正轨。但是高总却从来没有感受到轻松:公司扭亏为盈,那可是自己和公司全体员工用辛苦的汗水换来的。

但是近半年以来,随着公司业务的开展,高总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了,时间总是不够用,日常事务占据了太多时间,高总都没有时间去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了。即使高总每天工作16个小时,办公室外面等着签字的员工仍然是从早到晚的排队,高总自己也意识到对中层管理人员的控制力不从心了:曾经有员工向他报告制造部经理在上班时间打游戏,研发部经理最近一直忙于自己的博士生导师的资格申报,市场部经理经常忙于社会中的各种私人应酬,财务部经理总是要求涨工资,而人力资源部经理最近的精力一直放在办公室的装修图纸上„„。问题探究

1.光明公司的管理混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从光明公司的发展轨迹看,成也集权,败也集权,你认为组织应该如何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3.如果你是光明公司的高总,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变现在混乱的局面?

案例4:职权配置的案例分析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L公司的总经理徐总研究今年的行业竞争态势发现,今年行业的竞争有进一步激化的趋势,利润空间会明显降低;技术进一步同质化,客户关系与服务质量将会成为行业竞争的主旋律。徐总认为,要搞好客户关系与服务质量,需要依赖于营销部门的努力工作,因此规范营销部的管理,配置合理人员成为公司的当务之急。

王伟是L公司的营销经理,在公司工作了五年,从业务主管做起,老板信赖、下属敬服,销售业绩也年年出色完成;在徐总看来,李强是那种战略型的领导者,对重大事情的把握有天生的敏感性、判断准确,是不可多得的将材;但是,对日常的细节管理就差了一节,对下属部门过于放纵,没有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十分混乱:业务员满天飞,上交的业务报表不规范,已经多次与财务部门发生了冲突。

过去徐总对王伟及其领导的营销部很包容,也很理解,他认为营销部的人就应该有个性。但是现在想到今年激烈的竞争环境,王总决定要对营销部进行规范化管理。这个时候,徐总想到了办公室副主任李胜,李胜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营销类研究生,因为做事条理性强,文笔好,因此在办公室的工作业绩十分出色。

第二天徐总就分别同王伟和李胜进行谈话,请李胜协助王伟做好营销部门的管理工作,王伟和李胜都很高兴,于是徐总正式向全体员工公布了这一任命。

然而,没过几天,王伟怒气冲冲地跑进了徐总的办公室。

王:徐总,这工作我没法做了!

徐:有话慢慢说,别着急。

王:您到底是怎么给李胜谈的?他到底负责什么工作?

徐:不是让他协助你做好部门管理和规范吗?

王:可我怎么看不出来他在协助我呢?我看他是来拆我的台的。

徐:到底出什么事了?

王:这才几天工夫,就扣赵雪的工资。赵雪不就是业务报表填写不规范吗?您也知道赵雪的能力和性格,扣了工资之后,赵雪马上就辞职了。赵雪辞职就意味着我们损失了20%的客户!规范管理有他这样规范的吗?

问题分析:

1.从职权配置的角度看,李胜是否有权处罚赵雪?

2.徐总任命李胜的过程存在哪些问题?

3.你认为对于组织的长远发展来看,规范化的制度重要,还是优秀的人才重要?

第五篇:城市管理学1

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从城市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最初是一种具有防御和 商品交换 功能的人类定居点。

2、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和经济活动的集聚。

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大城市逐渐增多,迅速膨胀的城市人口甚至使城市无法满足城市人口对城市功能的需要,出现了所谓城市病的问题。

4、工业化导致的城市化发展,使市政的概念逐渐突出并独立出来。

5、古代城市的市政与“乡政”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是一种城乡合治 的体制。

6、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城市政府,也包含一定的城市公共团体、组织和市民,这是由市政公共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

7、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城市政权的领导者。

8、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形式。

9、城市政治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素,也是市政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之一。

10、将个人利益表达纳入规范化 渠道,避免非正式

关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创新市民利益表达方式的重要方面。的关系。

12、西方国家城市权力的中心,既不在城市的议会、政

府或法院,也不在城市的政党组织,而在城市的商会。

13、副省级市 是20世纪90年代在原有建制市的行政等级中新增加的一个层次,虽然在宪法第30条规定的中国行政区划中并没有这一层次,但在我国市级行政区划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14、我国城市行政管理,实行两级政权三级管理体制。

15、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公共政策 的使用。

16、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17、就是因为城市基本职能的存在和强化,导致城

市的形成、发展和迅速生长,这是城市存在和成长的根本动力。

18、供给型的城市发展战略观主要形成和发展于

20世纪初叶至20世纪中叶的阶段,强调不断提升城市的生产能力,包括工业产品、有形服务等多方面,从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开始初步形成了营销导向 的地方发展战略观。

20、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

21、现代城市规划的创始者本质上是一群社会改革家,虽然他们当时关注的是物质空间环境问题,但其思想的核心却是社会公正。

22、每个城市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制约

城市发展的因素,妥善解决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搞好城市规划的关键。

23、土地用途管制的最根本的核心任务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用途管制。

24、美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政府主导的主要是道路及污水处理。

25、城市成长管理是主要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26、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相比,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城市经济是一种集聚性、综合性的经济。

27、城市经济管理中的经济方法主要是通过经济杠杆和

经济责任制 的运用,调整城市经济活动中有关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以达到控制、协调经济活动的目的。

28、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在评价政府在与市场相互协作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各国政府应该向社会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物品。

30、税收是城市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

31、在人口学理论分析中,通常用城市人口结构来描述城市人口的一些基本特征。

32、城市人口的机械 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引

起的城市人口增长,它一般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并与城市自身的功能和吸引力大小有关。

33、户籍管理 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

34、提高城市公共住宅的管理质量,必须从分析城市公共住宅的供求关系入手。

35、法定社区 尤其是指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两级辖区。

36、城市环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城市的自然环境;二是城市的人工环境。

37、以人为本 是城市环境的根本宗旨。

38、煤烟型细微颗粒物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杀手”。

39、排污权交易 是当前国际上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市场运作方式,即在排污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允许企业买卖排污指标,以经济杠杆促使企业主动削减排污量。

40、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

41、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 城市化的过程。

42、我国城市化2004年已经超过40%。

43、城市边缘区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成因中,城

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的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根本原因。

44、小城镇是随着多种产业集聚逐渐由乡村形态转变为现代化城市的过渡性社区。

45、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46、按政府机构的权力大小,可以将大都市政府分为

47、非政府区域协调机构分为综合功能的协调机构与单一功能的协调机构两种类型。

48、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核心城市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

49、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

50、Citistate不是一个行政边界,而是一个组

织边界、市场边界、信息边界、社会边界,乃至生态与环境的边界。

51、决策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52、对执行系统而言,最为重要的方面是执行的敏

捷化程度,而这一点又必须以信息系统的完备和信息渠道的顺畅息息相关。

53、对于反应而言,留有足够的“预备队”是十分关键而又往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54、危机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响应策略。

55、城市信誉危机突发事件处理,必须首先注意启动停止策略。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ACD)区别于农村地区。

2、(C)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C 第三次

3、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AC)功能为主。A 军事C 政治

4、(A)是最早面临“城市病”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探索市政管理理论的国家,同时,也是首创多种城市市政体制的国家。A 美国

5、市政经济具有(ABCDE)的基本特征。

A社会性B长期性C不可分性D政府性E公共性

6、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括(ABCD)。

A市法院B中共市委C市检察院D市政府

7、市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主要具有地方(ABCD)。

A任免权 B监督权C决定权D 立法权

8、根据《行政许可法》这部法律的规定,除(ABD),其他国家机关包括各个部门一律不能设定行政许可。

A国务院B省一级人民政府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9、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和相关制度,构成我国市民概念的基本条件为(ABD)。

A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B居住在市区内D具有本市户口

民利益表达渠道。D集团参与

11、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ABCD)。

A 市行政管理体制B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C市政府构成体制D市建制体制

12、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包括(ABCD)。

A副省级市B 县级市C地级市D直辖市

13、中共市委对城市国家政权机关,包括(ABCD)起

着领导作用,处于领导地位。

A市人民政府B市人民法院C市人民检察院D市人大

14、下列的市政职能中,(AD)属于传统职能。A消防D治安管理

15、市级政府的经济调控(ABCDE)的特征。

A双向性B间接性C综合性D有限性E超前性

16、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ABCDE)组成。

A 战略措施B战略反馈C重点战略D战略愿景E战略依据

17、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ABCD)和获取。

A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B竞争—合作分析方法C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历史分析方法

18、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ABCD)的城市。

A适于居住的B银行信赖的C治理和管理良好的D有竞争力的19、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理论支撑包括(ABCD)。

A 范围经济 B可持续发展理论 C规模经济D集聚经济

20、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产品B城市营销主体C目标市场需求 D目标市场

21、(B)行政合理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

权时,不仅应事实清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做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立法目的。

B行政合理原则

22、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包括(ABCD)。

A上海模式B杭州模式C南通模式D武汉模式。

23、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是(ABCD)。

A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B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C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D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

24、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A)萌生。A 美国

25、根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B)以后,城市化将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直至达到70%以后才逐渐减速至平稳发展,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区间之中。B 30%

26、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C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

27、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BD)。B 信息不对称问题D自然垄断28、21世纪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城市化水平要达到(D)左右。D60%

29、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包括(ABCD)

A预算管理B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C 税收管理D预算外资金管理

30、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BC)

A慈善模式 B民主模式C巨物模式A中小学年龄B老龄C劳动年龄D托幼年龄

32、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将城市划分为(ABD)。

A稳定型B衰退型 D增长型

33、在(D)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B增长型

34、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ABC)

A自然社区B功能社区C法定社区

35、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ABCD)。

A社区成员B社团性组织C 企事业组织D行政性组织

36、城市环境的特征是(ABCD)

A脆弱性B 开放性C人为性D复合性

37、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ABCD)。

A水污染B固体废弃物污染 C 视觉污染 D大气污染

38、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C)是日常管理的必要条件。A 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39、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

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B排污权交易制度C奖励制度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40、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通常主要包括的行为者是(ABCD)。

A处理者B 消费者C废物处理者 D资源开采者

41、(A)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A 英国

42、(C)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C工业化

43、各国城市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处于(B)

左右,发展速度很快;B30%~70%

44、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ABCD)。

A 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 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C 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D村镇经济发展

31、一般情况下,把城市人口划分为(ABCD)。

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45、(ABC)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A 撤市(县)设区 B 撤村设街 C人口农转非

46、(A)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

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A伦敦

47、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ABCD)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48、从问题的相互关系不同,区域协调问题可以分为(AD)。A纵向协调 D横向协调

49、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ABD)。

A 弱调控模式B 多元调控D强调控模式 50、(ABCD)实行强调控模式。A法国B荷兰C日本 D希腊

51、对于突发事件而言,其涉及的内在结构体系并非单纯的线性逻辑抑或平面关联,而是一个包含(ABCD)的构架体系。

A 保障系统 B 执行系统 C 信息系统 D决策系统

52、(C)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C保障系统

53、(C)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

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C预防

54、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ABCD)。A 齐B实C 准 D 快

55、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ABCD)。A预警系统的建立B危机应对C危机判断D 确认危机来源

三、名词解释

1、市政是指城市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通过与市民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为实现城市自身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城市运行规则和公共政策,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保障城市公共事务运行的管理和监督行为。

2、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在我国城市特指市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等组织。

3、市民是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

4、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5、市政管理体制是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6、市政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7、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做出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8、循环经济是指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9、经营城市是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

10、城市营销:是指把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定居人口、观光游客和会议人士等),来主动营销地区的特色。

11、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

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12、城市成长管理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13、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4、城市经济管理就是城市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

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

11、市政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统治阶级内部 超城市的和城际的两种类型。

A 人口数量C 产业构成D 行政管辖

29、城市财政管理的具有公共性和地方性的性质。

10、在我国城市中,(D)渠道是一种方兴未艾的市

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取得最大的 城市效益。

15、Citistate(城市联盟)是指由相同特征和功能的城市和城镇环绕所组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相对 独立的贸易、商业和通讯区域。

16、区域规划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

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总体战略 部署。

17、城市财政管理是指以城市政府为管理主体,以市政

工作为主要目标的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 与建设资金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18、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 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

19、城市人口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居民户籍和人口 变动、人口流动的行政管理工作。

20、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

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 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 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 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21、城市社区是城市中的社区,是指城市中被道路环绕的居住地段上,由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有成员归属 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22、城市化是指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 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

23、城市环境管理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法律、教育、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人类的 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防止环境 污染、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措施。

2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指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

城市生态理论为指导,以发挥城市综合功能和整体 最佳效益为前提,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总体上 找到制约和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综合因素,理 顺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的相互依存又相 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用综合的对策整治、调控、保 护和塑造城市环境,为城市人民群众创建一个适宜 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25、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

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 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 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26、公共紧急状态是指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

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 活构成威胁。

27、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 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包括对组织面 临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等 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

四、简答题

W我国市政府具有哪些职权?

1、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2、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改

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3、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市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和资源保护、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4、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帮助本市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依照宪法和法律实行区域自治,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事业;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5、行政立法权。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

政法规和本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报国务院和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报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以及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制定规章,须经各该级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6、办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S萨拉蒙认为非政府组织具有哪些属性?

1、组织性,指合法注册,有成文的章程、制度,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人员等;

2、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指不是政府及其附属机构,也不隶属于政府或受政府支配;

3、非营利性,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进行利润分配;

4、自治性,指有独立的决策与行使能力,能够进行自我管理;

5、志愿性,指成员的参加和资源的集中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自愿和志愿性的;

6、非政治性,指不是政党组织,不参加竞选等政治活动;

7、非宗教性,指不是宗教组织,不开展宗教活动。C城市居民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及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2、办理本居住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3、调解民间纠纷;

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5、协助政府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工作;

6、沟通政府与居民之间的联系;

7、搞好社区服务;

8、加强民族团结;

9、管理居民委员会的财产。S市民参政的意义是什么?

1、市民参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切入点;

2、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

3、市民参政是廉政建设的推进器。W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个人联系渠道,这是一种最为传统的表达方式,即在特定情况下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等地区范围内的各种血缘、地缘、事缘、学缘或其他非正式关系,来接近有关市政决策的人物,直接反映其利益要求;

2、代理人或代表渠道,即在城市政治系统内居于特

殊地位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个人,通常由他所属的集团推选出来,进入城市权力系统内部,担任市政治或行政职务,直接参与政策制定,作为一定社会集团利益的代理人;

3、集团参与渠道。在我国城市中,集团参与渠道是

一种方兴未艾的市民利益表达渠道,即通过职业集团对市政管理和决策施加有效影响,实现其利益要求。这些职业集团,主要以政治、行政、法律、经济、管理、劳务、文化、中介、服务等职业群体为主;

4、市民监督渠道,市民监督是维护市民利益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即通过政治、行政、经济、法律和舆论的监督,防止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侵害市民的合法权益,危害市民个人和整体的利益。S市政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

1、市建制体制,它包括设市的标准,市的行政地位,市的自治(或自主)权力,市与中央、省(州)的纵向权力关系,市的下级行政建制;

2、市政府构成体制,包括城市国家政权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3、市行政管理体制,包括市行政领导体制(如市长负责制、委员会制等)、市行政管理跨度和管理层次的有机结合体、市政府各职能部门与本级政府与上级对口业务部门的权责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等;

4、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也称市

权力系统权责关系,即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系统中,政府、事业单位及企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定位。以上四方面的内容中,市建制体制是市政体制存在的前提;市政府的构成体制是市政体制运转的制度基础;市行政管理体制则是市政体制研究的重点;市政体制的核心问题则是在城市公共事物管理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W我国城市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1、经济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利用经济、财政、金融、法律和行政手段,从宏观上对城市经济进行调控、仲裁和服务,目的在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良性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物质的丰富和生活的改善;

2、社会职能主要是指城市政府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目的在于维护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促进城市社会的良性发展,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安全、福利、保障、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3、规划职能即城市政府依法制定的土地开发、资源

优化、建设布局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中长期发展计划,目的在于预测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思想、政策和制度依据;

4、建设职能即城市政府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组织

规划项目的建设和实施,进而落实城市规划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

5、管理职能是在城市政府的各种规划项目落实以后,保证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秩序,维护城市能源、道路、交通、安全、市容、环境、卫生、防灾、消防等城市事务的正常秩序,对城市各项事业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包括决策管理、过程管理、绩效管理、法制管理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W我国城市的市政管理职能有哪些?

1、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职能,包括城市规划与管理职能、城市建设与管理职能、环境保护职能、;

2、城市社会发展、社会控制与社会保障职能,包括公安管理、司法行政管理、民政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

3、公共经济管理和经济振兴职能,包括公共财政职能、公共产品供应和公共经济服务及其管理职能、公共经济规制职能、城市经济振兴职能。C城市发展战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战略依据,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展条件;

2、战略愿景,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3、重点战略,重点战略是作用于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

关键、主导意义而目前发展又比较薄弱,需要特别加强,且在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经济环节、产业部门或管理领域的战略举措。

4、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是针对实现战略过程中的矛盾所采取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5、战略反馈。

C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协助制订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

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C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1、综合性,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

2、法治性、政策性,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战略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手段,涉及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众多部门。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

3、地方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其目的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同时,规划的实施要依靠城市政府的筹划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

4、长期性、经常性,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

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见性;

5、实践性,城市规划的实践性,首先在于它的基本

目的是为城市建设服务,规划方案要充分反映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和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性。其次是按规划进行建设是实现规划的唯一途径,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后,城市规划的实践性还在于其可实施性,应当在规划编制时,考虑城市的财力和能力,不能盲目提出过高的要求,同时,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要注意城市规划自身的弹性。T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1、效益原则。即应全面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3、动态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

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旧有的规划在一定时间内有指导作用,但从长远看可能会成为有效利用土地的障碍;

4、协调原则。土地利用规划涉及许多复杂部门,牵动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保证顺利完成并有效贯彻实施。C城市信誉危机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城市信誉危机突发事件处理,必须首先注意启动停止策略,即使危机事件和谣言立即打住,不能令其再发展,并着手调查处理危机事件。

其次,保障在突发性事件中,必须也只能有一个权威声音。政府恰恰可以承担这个角色,它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也最终会导致其他小道消息“闭嘴”。作为传播主体的政府与具有最大传播效果的大众传媒这 一主流传播渠道的结合,则是政府传达声音的最佳选择。

C城市事故灾难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1、积极疏散救治,减少人员伤亡;

2、加强日常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

3、积极努力创造安全空间,减少事故隐患。Z中国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和单一的经营方式;

2、在经济决策结构方面,经济活动的决策权高度集

中于政府手中,企业没有多少经营自主权;

3、在经济调节结构方面,主要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管理,市场机制的作用微小;

4、在经济利益结构方面,实行统收统支、统负盈亏,过分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劳动者个人和企业的利益,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5、在经济组织结构方面,按行政系统和行政区划来组织经济活动。

C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第一原则是迅速地阻绝传染,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尽可能缩小。其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还要注重对公众的实时传播,即时准确的公示信息是避免猜测、恐慌的最佳方案。J简述描述城市人口特征的指标。

1、城市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数量是指城市区域内人

口的总数,包括常住人口数量和流动人口数量;

2、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密度是指城市用地范围

内或城市区域内单位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常用人/平方千米或人/公顷等来表示;

3、城市人口分布,城市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城市空

间的分布状况,它涉及城市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规划和增值等要素;

4、城市人口性别比例,城市人口性别比例是指城市

中人口总数或某个年龄段中男性与女性的人口比例;

5、城市人口年龄比例,城市人口年龄比例是指在城

市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数量的分布情况,或指各年龄段人口分别占城市人口总人口数的比例;

6、城市人口职业结构,城市人口职业结构是指城市劳动人口在各社会部门所占的比例,即各部门的职工或劳动人员占城市在职人口总数的比例。C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树立人口意识,贯彻基本国策;

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

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

4、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5、制定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W我国城市人口的运动趋势是什么?

城市人口运动包括城市人口存量、流量、结构等变化趋势。

1、城市人口存量不断增大;

2、城市人口流量不断增大;

3、城市人口结构变化。

W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1、城市户籍制度,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建国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种户籍制度适应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大规模经济建设对全国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的需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这一体制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经济系统的效率低下及人力资源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

2、居民身份证管理,居民身份证制度是为了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一种管理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领取;登记;效力和期限;换领和补领;交回、收缴和收回;查验和扣留;

3、城市计划生育管理,计划生育是指为了贯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这一基本国策,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基本政策。

J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结构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1、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

2、文化结构的高文化发展趋势;

3、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S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l、稳定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地域;

2、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的人群;

3、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设施;

4、具有本地特征的文化积淀;

5、居住人群对居住地的情感沟通和心理认同。C城市社区具有哪些特点?

1、城市中被道路所环绕的居住地段为其地域,这一地域边界较为确定,范围较小;

2、社区的人群规模大、密度高、异质性较强;

3、公共设施较齐全,能够承担相对完整的社会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社区内社会组织结构复杂,经济、文化发达,人

们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有较强的归同感。W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包括哪些类型?

1、大气污染,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的复合型污染直接破坏了城市大气环境。

2、水污染,有机污染仍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3、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垃圾是城市环境的重要问题。

4、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和视觉污染等在城市环境中的破坏作用也不容忽视。

C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1、城市环境的国家标准管理,具体管理内容包括:(1)污染物控制指标管理;(2)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它包括对污染物和污染源两方面的控制管理;(3)城市环境总量结构控制管理

2、制定城市环境发展战略;

3、城市环境规划管理;

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H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局限是什么?

1、传统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

2、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减少而成本越来越高,它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

3、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

4、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弱已有的技术体系,从而牺牲了真正的技术革新;

5、末端治理使得企业满足于遵守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方式;

6、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看法,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

7、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C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R如何判断什么是紧急状态?

1、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判断紧急状态与否可以根据以下几个特征:(1)必

2、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2)威胁到人民

3、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 生命财产的安全;(3)阻止了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

4、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力;(4)影响了人们的依法活动,必须采取特殊的 C城市环境管理的制度有哪些?

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等。

1、预防方面的制度,包括环境监测制度、环境影T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许可证制度;

决策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决策系

2、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排污收费赔偿制度、谁

统的主要任务是:

污染谁治理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奖励制度;

1、制订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构建预案储备库;

3、监督方面的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对一

2、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潜在范围和影响进行 个地区、一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规定必须运用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预案或紧急处理导则 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确保责任启动危机处理过程;

范围内的环境质量符合要求。

3、进而导入对事件处理的意志,不断调整细化对事

4、排污检查制度,环保部门有权对排污单位进行

件的判断;

现场检查,监督其是否遵守排污许可证的规定。

4、从而对事件的处理做出敏捷的、具有针对性和可 X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执行性的决策;

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

5、根据决策执行调整或重新制订决策以及总结突发 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事件运作绩效等内容。

化;

T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再利用原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尽

信息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各个系统关联衔 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接的重要通道。信息系统的任务在于:

买的东西;

1、适时、适度地发布警情和公示,让住民获取有益、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可信、清晰、及时、有权威和具有安定效力的信 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息

R如何理解城市化的内涵?

2、对突发事件的事前宣传;

城市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3、信息系统还必须肩负多部门、多层次、多主体之

1、人口向城市的集聚;

间的信息传递任务;

2、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

4、信息系统还必须具有强化监控与即时反应突发事

3、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的转变; 件特征性指标变化的功能,定期公布突发事件的现

4、农业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转变; 时状况,预测发生、发展及流行趋势,并向政府提

5、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出政策建议。

C城市化浪潮的动力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T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执行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执行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中最直观的表

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

征。执行系统的任务在于对决策进行敏捷的、全面

3、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的贯彻。具体来看:

C城中村的成因是什么?

1、执行系统必须保障能够迅速启动预案,对于首次

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出现的情况应能够迅速转化采取近似处理方案;

2、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2、即时反馈执行结果,并通过信息系统向决策系统

3、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进行执行反馈;

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3、处理,对执行中的短缺资源进行评估,并及时反 Y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对策是什么?

馈至决策系统,采取替代或加大投入的方法来保障

1、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执行的绩效。

2、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T 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保障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步;

保障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对于保

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障系统而言,其主要作用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4、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

1、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物质资源保障;

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2、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非物质资源保障,如信 与现代文明;

息库、数据库、人才库等等;

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

3、提供有效的作为绩效评估系统绩效的物质载 象;

体。

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C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8、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

1、宣传教育;

2、准备预案;

3、构建 C传统的封闭式城市发展思路的不足有哪些? 预警机制,推行公示措施;

1、未能突破行政区隔的束缚严重限制城市发展;

4、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使官、产、学、民、媒2未能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的相关利益之间的信息传递通畅。

主体;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彻做到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快、3、强调城市自身发展的影响。准、齐、实”四个要点

C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

Z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做到快速反应?

1、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除,加快要素自由

1、“快”就是信息完整、准确和快捷,在此基础上,流通,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资源在更迅速召集突发事件处理队伍进行快速反应,赶赴现 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置;

场处理

2、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

2、“准”就是接到报告后,特别是到达现场后,对突 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生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事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产率;

作出准确判断,拟定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

3、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化,迫使企业加

3、“齐”就是对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要做到统一领导、强经营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统一方案、统一发布信息

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又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

4、“实”就是调查处理方案确定之后,分工负责,狠

4、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

抓落实,并且进行督促检查,督办到位。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增多,创新的成功率提高,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

5、各城市以综合的力量,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

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更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

6、一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养出归属感,进而凝

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7、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

地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

8、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取

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

五、论述题

S试述市政管理的特征。

1、政治性,市政的主体,主要是城市的城市行政机关,它是整个国家政权机关的一部分;市政的客体或内容,主要是城市的公共事业、公共事务的管理;市政的手段,主要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实行依法治市;市政的过程,同国家的政治权力体系及其运行紧密相联。

2、历史性,市政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在历史发

展中不断演进。从中世纪欧洲大陆的市政发展到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以后的市政,再发展到现代社会的市政,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

3、系统性,市政是个大系统,是一个由各要素、各

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1)市政系统包括许多分系统,如市政组织系统、市政领导系统、市政职能系统、市政体制系统、市政环境系统,每个分系统下面又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子系统。(2)市政系统又由多元的市政要素组成,如组织要素、人员要素、财政要素、制度要素、行为要素等,每种要素内部又包括多种次级要素。(3)市政过程又是由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多项环节组成的过程。

4、综合性,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现

代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5、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过程。S试述中共市委对城市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市委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领导,政治领导主要指在政治原则、政治方

向、重大决策上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主要干部。作为城市党组织,中共市委的政治领导作用则具体表现为: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符合本市实际、代表城市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针政策,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把它们转化为城市国家机关的决议、命令、规章、条例等。

2、思想领导,指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全党和全体人民,提高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使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城市的繁荣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3、组织领导,指通过党组织的工作,使党和广大群众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党的目标。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各级党组织,培养、选拔党员干部,建立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威信的领导集体,并对他们进行党内和党外监督管理,通过党的组织、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去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团结一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S试述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

1、经济管理职能广泛而突出。这点与西方市政职能特点不一样。管理城市经济曾经是我国城市政府的首要职责,与此相适应,我国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机构庞大,部门林立,既有综合性的经济管理部门,又有专业的经济管理部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2、对其负责的事务管理控制程度高。表现为控制面

广和控制程度高,而且还几乎都借助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在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强控制程度表现得仍比较突出。

3、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服务职能较弱。十一届三中全

会前,这种特点较为突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市政社会保障职能也逐渐得到了加强,但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4、独立性的职权较少。表现为中央集权过大,城市

政府的权力无法律保障,上级可以随意解释或随时上收与下放权力,使城市政府难以适应,难以调动城市的积极性、主动性。

5、职权与职责相脱节。表现为许多方面有权者不负责,或者负责者又无权力以及有责而无利等。S试述我国市政管理职能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我国经济体制方面的转轨性改革,要求市政职能要有相应的巨大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经过了由直接向间接、由微观向宏观、由计划向市场的职能转变之后,进一步地把间接管理具体化,宏观职能与微观职能相结合,市场规制职能与城市服务职能相融合,仍然是市政管理的重要任务。过去我们注重管制职能而忽视服务职能,现在应当重视服务职能而较少地运用管制职能。具体的转变任务和步骤主要是:

1、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就是对原有市政职能进行

具体分解,划分出哪些职能是应取消的,哪些需要继续保留,哪些是要下放或转移的,哪些是需要充实加强的。

2、加强市政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市政管理

是法治管理,各种市政决策都要依据法律。为此,必须首先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

3、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在对市政管理职能进行

分解的基础上,要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1)同一类业务由一个部门集中管理,减少中间交叉扯皮的情况,提高办事效率;(2)必须由几个部门共同管理的业务要分清主辅关系,明确业务接口;(3)进行综合管理,对一些长期扯皮、难以划清的业务归并到一个部门,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摩擦,从而提高市政管理的效率性。

4、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市政职能岗位人员必须符合市政工作要求。

5、转变市政管理手段,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公共政策的使用。

S试述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重点是什么?

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

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

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

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

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S试述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人工环境的建设,必然要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这种改造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已经到了不能再 继续下去的程度。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保持城市发

展过程的历史延续性,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生活方式,促进新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并使之为大众服务,努力追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新科学技术运用之间的协调等,都是城市规划师的历史责任。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城市是时代文明的集中体现。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设施的逐步现代化,同时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的需求,为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创造条件。在全球化的今天,城市规划更应为城市中所有的居民,不分种族、性别、年龄、职业以及收入状况,不分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创造健康的城市社会生活。坚持为全体城市居民服务,并且为弱势集团提供优先权,这是城市规划师的根本立场S试述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从根本上说,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进行再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城市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它本身就是生产性的建设。

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长期将城市基础设施当作非生产性的福利事业,结果造成了公用事业单位不讲经济效益,只花钱不挣钱,缺乏财力,靠国家养活,导致了这些单位的长期亏损经营,挫伤其生产积极性。

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打破原来

那种非竞争型的封闭的经营形式,可以采取中央办、地方办、集体办、个人办、大家竞争办的多种方式,鼓励竞争。

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是软计划,钱多多建,钱少少建,建多少通常不定,甚至可有可无,而这些又都是领导说了算,属人治型。这与城市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不相适应。

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应用现代管理的先进方法、现代科技的先进成果来管理基础设施。

S试述中国城市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我们通常用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来衡量城市用地的相对数量。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用地迅速扩张的现状也是不容忽视的。在1981~2000年的20年间,虽然我国城市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都在快速增加,但是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远远超过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

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在城市空间过度扩张的同时,由于没有足够经济内容的充实和支撑,使得城市成长方式不经济的问题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土地的经济产出率较低,另一方面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3、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自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逐步推行以来,国内一些城市有一种大规模、成体系、与旧城不连续的新区开发的倾向,这种城市新区开发一般都以一些特定城市职能的外迁为主导力量,并吸引其他的城市功能随迁,达到城市空间的大规模、跳跃式成长。

4、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在我国城市成长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状况,某种程度上,这些不合理的现象还在继续产生。城市成长中的空间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总体结构的失衡和空间利用方式违背地租规律。

综上所述,在我国城市成长的过程中,已经表现出

了城市成长模式以外延型为主,城市成长速度过快,城市成长空间结构失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别较大等问题

S试述中国城市成长所具有的特殊性。

中国的城市成长管理刚刚起步,由于经济条件和制度环境的特殊性,中国的城市成长管理不能原样照搬西方的经验和做法。对比中西方当代城市化发展,在城市成长领域至少包含五个方面的差异。

1、城市化阶段差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从19世纪

开始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目前,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达70%以上,进入后城市化发展阶段。而中国2000年的城市化水平只达到36.1%,刚刚具备进入高速城市化进程的一般性条件。

2、城市化发展速度差异,西方国家已经进入后城市

化阶段,对多数城市而言,城市化进程的速率已经放缓。反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总体而言,城市发展速度和城市化速度远高于西方,中国同时面临过往城市化滞后的补课效应和国际经验公认的高速增长的双重冲击。

3、土地所有制基础差异,西方国家城市土地多为私

人所有,国有土地主要集中于各种保护用地,城市政府拥有的土地则多以城市公共用地的形式出现。而中国不存在土地私有,城市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对于集体公有的农村土地,国家也有比较强硬的征用权。

4、中西方城市行政基础差异,西方城市推行的是以

代议制为基础的行政体系,而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选举体系与西方行政管理体系具有很大的差异,对这一点,公共经济学和行政学中已有不少经典论述。

5、市场化程度不一,西方市场体系相对完善,市场

经济导入的时间早,认可度高,完全竞争市场是微观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设条件之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基 础也是承认市场的先天存在。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从计划到市场的过渡中还留存有大量的问题。Z中国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1、政企职责不分,造成城市经济管理的行政化。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把企业作为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否认企业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地位,导致政府对企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

2、条块分割,城乡分割,造成城市经济组织结构的封闭化和分割化。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区划来管理经济,每个行政系统、行政区划自成体系,画地为牢,割断了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城市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形成了封闭式的“大而全”、“小而全”和以纵向联系为主的条块分割、城乡分割,从而严重违背了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分割了城市经济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影响了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形成和发挥。

3、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造成经

济调节方式的单一化。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把价值规律和市场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加以摒弃,把各种城市经济活动统统纳入指令性计划,用产品的计划调拨替代商品交换,结果导致了经济调节方式的单一化,妨碍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4、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造成城市经济主体丧失

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力。传统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没有把企业和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紧密地挂起钩来,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从而使企业和劳动者丧失了搞好生产经营活动的动力。

5、排斥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造成城市经济生活的单调和呆板。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不切实际的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单一所有制结构,把非公有制经济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统统割掉,结果导致城市经济生活的单调和呆板,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妨碍了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W我国城市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束缚了城市生产力的发展,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活力。为了解放和发展城市生产力,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城市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做到: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

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转变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方式

为主的完善的经济调控体系,保证城市经济的健康运行。

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

入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市居民提供同

中国国情及市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城市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加快城市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城市素质;充分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使城市成为开放型、多功能、社会化、现代化的经济中心。

Z在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中,要遵循哪些原则?

在推行社区自治,加快城市民主化建设的进程中,并不是要否定和弱化城市各级政府组织在城市社区工作中的领导,而是将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精神和意志通过社区自治组织的形式灌输下去,同时,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中,要注意遵循以下的原则:

1、面向社区,重心下移的原则,社区工作的核心是管理与服务。各级组织都要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贴近群众、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作为强化管理的着眼点,将工作重心下移,利用各自的职能指导和配合社区居委会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支持街道办事处履行综合管理和协调职能,积极为社区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共住共建”创造条件,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

2、事权下移,责、权、利配套的原则,要加快城市基层工作社区化、社区工作社会化的进程,各级组织要在事权下移、责任下移的同时,将财力和利益也随之下移,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3、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的原则,各级组织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改善社区人居环境、便利社区居民生活、丰富社区文化、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保障社区居民安居乐业为己任,把社区居民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各级组织工作的根本标准。

4、有利于扩大民主,依法自治的原则,社区居委会是社区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性组织。

W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在错误的发展观指导下,人类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水平低,不考虑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任意排放污染物。

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私人成本远低于社会成本,厂商和消费者具有向外排污的内在冲动,因而在单纯的市场条件下公共环境极易出现无人照管的“公地悲剧”。

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中国现有垃圾处理技术仍十分低下,真正符合国家环境控制标准和建设标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25%左右。

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科技发展在污染治理方面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够“包治百病”。治污之重不在于“治”,而在于“防”。“治”是治标,“防”才是治本。这个“防”靠的正是城市公众(企业、居民)自觉自愿地维护公共环境,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C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该原则有三层涵义,一是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结合。二是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三是全面规划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

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这是指全面和充分地利用各种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充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又减少环境污染。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城市环境一旦污染便很难恢复,因此保护环境应以预防为主,但预防不可能完全避免污染,对已经存在的污染必须治理,因此要防治结合。

4、“三同时”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5、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体社会组织和市民的职责。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仅靠政府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全社会成员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才可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6、污染者负担原则,指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的损失,由排放污染物和造成破坏的组织或个人所承担。这一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除了上述原则以外,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还应始终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原则。C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在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现实条件下,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将更加突出。

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尽管我国城乡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典型的二元结构仍然存在。

2、“分久必合”——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城市离不开乡村,乡村也离不开城市。城市和乡村本为“一家”,只是随着社会分工及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逐渐从空间上分离,并由此产生了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一系列的差别。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人口与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财富,又是城乡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C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点是什么?

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有人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完全消灭城乡差别,最终达到城乡的绝对融合。这种观点实质上就是将城乡一体化引向了“城乡一样化”,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因为城市和乡村这两种社区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其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只要这些方面存在着差别,城乡差别就不可能消失。

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两大系统发展的一种社会、经济、生态过程,同时又是这一过程的战略目标。农村的发展,不能单靠城市化的辐射,也不能盲目推行农村工业化,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市场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的有利渠道。城乡经济要素的流动,是二元结构转换、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各种体制束缚,以市场体制为契机,在原有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基础上,构建城乡统一市场。

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从人本主义角度讲,人们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其自身各方面需要服务的,城乡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自然在协调基础上的自我发展。

D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区域协调的内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为了避免在城市与周边地区展开恶性竞争,导致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出现,需要在产业方面进行协调,即包括各城市在产业上如何进行分工合作,如何在产业政策上进行衔接以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实力等内容。

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公共性,各个主体(城市或区域)在利用生态资源时都倾向于自身利益最大化。

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在交通和通讯联系日益发达的条件下,许多大型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可能服务半径已经超出城市或区域的范围。而且,所有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都是有一定的“规模门槛”约束的。

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规则经济。只有制定一套公平公正、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才能界定和约束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保证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

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核心城市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要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力,需要各个城市结成同盟,以一个整体参与对外合作交流和竞争,同时也需要以一个整体进行宣传和推介自己。

下载管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学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学基础1

    责任。× 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自己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17. 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 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管理学读书笔记1

    管理学读书笔记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主要讲两个内容,第一,管理的职能,它包括以下几方面: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第二,管理者角色,管理者角色可细分为十种,而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

    管理学总结1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一、 管理的含义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目的,运用管理的资源,对组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二)管理的......

    管理学作业1

    管理学作业1(截止时间前,网络直接粘贴提交,请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否则会判不及格的)1、简述目标在管理中都起到了哪些作用?(20分)答:1)形成激励。当目标成为组织的每个层次、每个部门......

    护理管理学复习题1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护理管理学202004平时作业1卷面总分:100及格分数:60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是A.泰罗B.法约尔C.西蒙......

    现代企业管理学1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学》模拟卷 一、 名词解释 1. 企业2. 市场细分3. 质量二、 填空题 1.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是和( 2.按资本构成的不同,企业可分为个人企业、(和三种类型。 1)。) 3......

    管理学基础作业1

    管理学基础作业1案例一: 深深浅浅话海尔问题 1、海尔的企业文化是完美无缺的吗? 答:海尔的企业文化是完善的综合的,但不能说是完美无缺的,因为一种文化理念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经济......

    管理学名著选读1

    管理学名著选读 E·E小亚当R·J·埃伯特 《生产与经营管理》 F·E·卡斯特 J·E·罗森茨韦克 《组织与管理》 F·W·泰罗《科学管理原理》 H·法约尔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