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厂溪乡中心校
江 玲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言训练有被削弱的严重倾向,这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落实好这一教学目标也是扎实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该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目标呢?结合近日的教学实践和新课标的精神,对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语言训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语言训练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 》 实施以来 ,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 ,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 ”、“合作 ”、“ 探究 ”、“ 开放 ” 等阅读形式 ,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很难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 ,也很难看到老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即使有这样的训练 ,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缺乏表达的规范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 ,忽略了语言的形式 ,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语文课程标准 》 的有关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 》 中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言是工具 ,对工具的掌握、使用和操作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技能。语言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训练。这种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练习。既有明确的目的 ,又要有科学的方法。其实传统的语文教学进入误区主要原因是 ,对学生的训练太呆板、太僵化、太机械 ,学生学习知识是完全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 ,并且主要为应试服务。在新的课改实践中语言训练不能取消 ,而需重新构建 ,语言训练不仅是指语文智能的培养 ,而且浸透了语文情感。在内容和目标上 ,既包括外在语文行为的训练 ,又是指导包括内在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二者是相互转化和相互建构的 ,是统一的。《语文课程标准论文格式 》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终目标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其中知识和能力教学任务的完成 ,必须依赖适当的方法 ,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能强记强训。另外 ,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形成过程应积极主动 ,重视情感体验 ,才能转化成素养 ,因此三维目标必须整体推进。
三、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训练
(一)树立新的知识观传统的语文教学仅以知识技能为价值取向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导致了课程实施中的以灌输
为主 ,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忽略了学习方法。张志公先生说过 ,“ 不能把语文课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 ,而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归依的课 ”。因此 ,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地舍弃那些无助于孩子学习语文的“知识与能力 ” ,而对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知识与能力 ,则要坚持训练。在新课程视野下 ,语文言训练应该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掌握必要学习的策略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语言训练要融合在新课程生机勃勃的教学中 ,不着痕迹 ,同时又扎扎实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策略任何教学理念 ,如果不转化为教学行为 ,是毫无意义的。因此 ,语言训练必须要切入到课堂这一领域 ,才能取得实效。
1、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 ,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 ,增强语感。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加以想象 ,用稚嫩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动人场景。这些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使他们听与说能力同时得到训练。如《我要的是葫芦 》 一课中 ,有这样一段话:“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 ,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 ,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教师提问:你觉得小葫芦可爱吗 ? 可爱在什么地方 ?你能读出它的可爱吗 ? 通过上面的几个问题让学生理解、感悟 ,然后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想象这棵葫芦的样子 ,最后让
学生结合图 ,自己组织语言来描述。教师设计组织学生活动 ,通过语言训练实现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运用。
2、引导学生学会针对语言提问题在阅读教学中 ,语言问题只限于不认识的字 ,不理解的词 ,并且多数在学习课文之前进行。学习课文中 ,学生提的问题往往是偏向内容性知识的 ,教师把握不好 ,就会使教学陷入单一的内容理解中去。因此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 ,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语言问题。如《白杨 》一课的教学中 ,在学习白杨树特点时 ,作者描写戈壁滩上的白杨用了“ 高大挺秀 ” 一词 ,引导学生看一看白杨树 ,对作者的描写有什么疑问 ? 让学生体会作者不用“挺立 ” “挺直 ”“ 挺拔 ” ,而用“ 挺秀 ” 这个词 ,是作者夸赞
白杨树,告诉我们那普通的白杨树不仅高大挺拔,而且清秀美丽。这个“ 秀 ” 流露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本来白杨很一般,我们也常常见到,并不美丽,可在作者眼里它是美丽的。教师提示学生一个“ 秀 ” 字也写出了白杨树的品格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生才会对语言的意义和内容有完整的理解,才能谈得上运用
3、在课文的语言留白处训练好的作品往往是一个空框结构或召唤结构,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补白天地,这种“ 留白” ,正是我们可以细细咀嚼、细细品味的精妙之处。每遇这些地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且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如《坐井观天》 中有这样一句话:“ 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 ,引导学生说出小鸟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学生会想到,很多的高山、大海、河流、森林、果园、城市、山村等,和小鸟一起感受天空的无边无际,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所学内容之间的距离,真切地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再比如《曼谷的小象》 中阿玲指挥小象为我们排忧解难,是通过“ 拍拍”、“ 摸着” 它的鼻子,“ 贴贴 ” 它的耳朵,“ 指指 ” 车子等动作来完成的。其实这是阿玲和小象多年来形成的默契,是他们之间特殊的交流方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把阿玲的这些指令变换成我们的语言,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边做动作,边用语言说清指令,这样做既达到了训练思维与语言的目的,又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实现对语言的感悟、理解与运用。
4、规范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纠正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错误,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符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的新课改精神, 所以对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错病句默然置之,一味用激励性评语:你说的真好!你真行!你真棒!只是有明显发音错误,才给予纠正。在学生说的训练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准确客观指出学生语言表达上的错误,抓住契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注重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只要我们抓住契机, 让学生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及准确、精当,并通过造句、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内化这些语言,积累下来。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语言
积累,必须要立足文本,让学生多读、多背文本的语言,了解语言的丰富性,认识更多的语言现象。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还要凭借文本的内容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方法、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等。也就是说,还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写作。事实上,我们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应以比较新颖的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且能贴近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与精神世界,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不觉得是在进行着枯燥的训练,使训练能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思维,积累语言应该在语言文字的文字知识指导下引导学生认真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
第二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训练。”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他们有目的的语言训练。那么,在低年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一、在拼音教学中渗入语言训练 根据低年级儿童听觉灵敏、记忆力强的特点,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词句训练,在汉语拼音教学阶段,要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利用教材中的每一幅彩图,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如教学韵母“o”时,彩图上画着一只公鸡“喔喔叫”,我就让学生说说:“公鸡在干什么”然后让学生听记:“早晨,公鸡喔喔叫,叫人们早起。”教单韵母“ü”时,彩图上画着一条鲤鱼在水中吐泡泡,就让学生先说说:“鲤鱼在干什么”然后让学生听记:“小鲤鱼一边游一边顽皮地吐泡泡。”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n”时,彩图上画着蓝天白云,提示:“蓝天上飘着什么”学生很快说出:“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这样,通过由浅入深、从简到难的说话练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拼音,还积累了词语和句子,语言训练的目标得到了落实。
二、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 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语言的基础,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要从小抓紧,让学生一入学就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如教“丢”时,问学生:“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一
个学生说:“去字加撇就是丢。”另一个学生说:“撇加去字就是丢。”还有一个学生说:“撇下加去就是丢。”这三个学生利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分析丢字的字形都是对的,可我并不以此为满足,接着问:“你们想想看,哪个同学讲得最好为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继续开动脑筋,经过讨论,认为第三位同学讲得最好。因为第一位同学既没按笔顺说,也没说明“撇”的位置;第二位同学能按笔顺说,但也没说明“撇”的部位;只有第三位同学既按“丢”字的笔顺说,又说出“撇”的部位。这样教学,既进行了语言训练,又突破了难点,把“丢”的音、形、义结合起来了。实践证明,在识字教学中,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中心切实抓好说话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当他们升入中年级接触命题作文时,就不显得脱节和难以“攀陡坡”了。例如:用“花”组词(花盆、花朵、花篮„„),然后分别用这些词造句:“这里有一个花盆”、“我有一件花衣服”等。在这个活动中,给孩子们的任务都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对增强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求知欲表现了对事物的兴趣,就带有了语言学习的主动性。
三、课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 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必须有语言行为的实践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强化语言的训练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改变讲读分析的方法。传统的教学一般是逐句分析,逐段讲解,这样不利于语言的培养。我觉得,课文教学时,一般不要进行逐句分析,逐段讲解。对课文中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方法不要强调理性的认识,而应该强调感性的积累。对课文中字里行间包含的比较深奥的内在意义,一般不要作过多的分析,要改变讲
读分析的方法,压缩分析讲解的时间。如教《我们也要当红军》一课,在理解思想内容方面,只要求学生在读了课文以后能够回答:“毛主席怎么知道两个孩子是贫苦农民的孩子”“两个孩子为什么要当红军”这样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难度不高,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回答,这样就能节省时间,对学生进行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训练。2.熟读中悟其情。课文中的语言都是最规范的语言,让学生多读课文中的语言,对丰富儿童内部语言以及对儿童内部语言的规范化都是很有好处的。通过读,学生能获得对课文的直接感受,达到对文章的情和境的整体把握。因此,要十分重视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诵读,学生在读中思考、理解、品赏,从而使情得到陶冶,语感得以增强,语言也得到积累。3.精心设计提问,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是开拓学生思想、丰富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的有效手段。因此,如果向学生提些有趣味性、富于想象力的问题,就能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语文教学中,年级越低,教师的提问就越要具体形象,因为抽象性的问题越多,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问题的提法必须能促使学生思考具体的答案,不一定要作出抽象地概括。尤其在低年级,最好先让学生描述对象的特征再过渡到抽象概括。为了突出低年级训练重点,特别要注重语言文字提问,例如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换词,加一些词使句子更具体等.4.利用课文,说写结合。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阅读水平,从一年级开始,我便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说写结合。刚开始只要求他们说句写句。之后,过渡到说段写段,最后要求学生加工润色,整理成
文。如观察小白兔的外貌、吃食、活动后,就让他们有条理的先说后写。我也写范文,为学生进行示范。学生兴趣浓厚,写出来的文章生动,很有生活气息。说写结合,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在生活中转化语言的积累 语言文字的积累,应该服务于学生的运用。学生课外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文字,但这些语言文字都是死的,消极的词汇。如何使这些消极的词汇,转化为积极的词汇,被学生消化吸收。到了写话训练的时候,学生方能吞吐自如。
课堂上鼓励学生多用好词。组词的时候,说话指导的时候,教师都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文字积累,不应满足于基本的课内的词语。
每天抽一点时间,对学生进行句子的训练,让学生用上自己积累的词语说上一句话或者两句话,指导用词的准确,检验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教师也该主动的运用学生积累的语言文字跟学生进行交流,达到“共振”效果。
此外,低年级的小朋友特别的赋有想象力,特别喜欢交朋友,同时又特别的喜欢告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教室里开辟一块“说话墙”,学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想跟同学老师说的,都写在一张纸条上,贴到“说话墙”上面去。如果发现有新颖的词语,创新的句式,教师优先关注,刺激学生用词的积极性。
新课标课文,每篇都富有童趣,而且很多课文都留有很大的空白,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为学生提供说话写话,再创造的情境。比如三册课文:《坐井观天》,青蛙跳出洞口以后的故事。《纸船
和风筝》中,小松鼠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那么,每放一个纸船,它都会说些什么呢?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运用积累的机会。
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既能积累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学生运用积累的本领,可以是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是看过的有意义的画片、糖果纸、门票、小照片等剪贴而成的剪贴式日记,在日记本上,根据自己贴、画的内容用上自己的积累写几句或一段话。
语文教学要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只有这样,才真正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掌握了语文教学的规律。
第三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
【摘 要】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切实落实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大空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积累;语言表达;逻辑能力;语言特色。
【正文】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使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注重语文成绩、过于看重学生的笔试内容,往往忽略了语言的训练,作为教师的我们总认为,作为中国人,语言是不用学习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经常听见一些数学教师抱怨:一些学生逻辑性太差,一些语文教师也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一些学生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表述不清楚呢?不难看出,良好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逐渐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积累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使学生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组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进而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语言,并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进而逐渐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翠鸟》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文中描写了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整篇课文洋溢作者对翠的鸟喜爱之情。所以,在学生快乐的阅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累以下词汇:橄榄色的头巾、浅绿色的外衣、赤褐色的衬衫、小巧玲珑等词。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就会不断增加,进而提高学生语言积累量。
二、创设“讲故事”活动,提高语言表达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该阶段的他们不喜欢呆板的课堂氛围,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喜欢教师的照本宣读。然而,故事都具有一定的新奇性,曲折、生动的情节最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落实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讲故事”的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中所描写的环境,领悟语言内涵,增强学生的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采用看图说话,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看图说话在小学阶段是有阶段性的发展的。在低年级,主要是看图说话、写话,到了高年级就进入了看图作文的阶段。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我经常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画,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使学生表述出一段完整的话,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图片中的内容,最后,让学生组织语言将图片中所描述的内容表述出来,进而让学生的语言水平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讲完《香港(gǎng),璀(cuǐ)璨(càn)》之后,为了让学生感受香港的美丽和繁华,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进行全面观察,并把它具体地表达出来。在结束这节课之后,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张美丽、繁华的香港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的内容,自主组织语言表述图片所描述的情境,久而久之,学生在不断锻炼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四、鼓励自主发展,发展学生语言特色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不同,性格、兴趣爱好,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不同。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或是根据某一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进而使学生得到综合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寓言《南辕北辙》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要去楚国的那个人的愚蠢。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让学生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并表达出自己的看法。问题一:文中要去楚国的那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问题二:他为什么到不了楚国?他到不了楚国说明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对这两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让学生都能有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灵活运用不同的也阅读方法,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陶宏.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陈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四篇: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现状
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应该算是一个旧调重弹的话题,但是许多人却对语言训练的认识较为片面,语言训练曾经也是对语文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如今在语文教学当中却鲜少运用到。学校中任何一门教育课程都能用到训练,却是语文课堂教育中的禁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没有积累到多少词汇量,语言的积累也是少之又少,更甚者会出现语句乱用,教师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的了解与感受,就因为词汇量的匮乏与语言组织能力差使学生在日后文章写作方面在语句的运用上一篇白纸。语言训练最重要的就是训练两个字,语言是一种技能,要熟能生巧唯一途径就是进行语言训练。语言训练又分为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从众多探讨结果表明,语言训练这个概念没有人从根本上否定过。语言训练就是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及言语行为,让学生学以致用,但由于近年来颁布的课改,语言训练逐渐被时下教育模式所代替,甚至已经跌至了破败落魄的边缘,许多小学语文课本中减少的基本都是有关于语言训练方面的知识。
2语言训练是一种技能
语言也是工具,对语言能做到熟练的操作运用、掌握,这就是一种技能。技能在心理学上的定义就是院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需要通过练习来获得。直白一点可以理解为院通过学习来获得一种合乎法则的技能。就如写作,笔者对于某个事物或者心情需要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认知,这样一个表达过程就是技能定义中的野一定任务冶,但是要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知,运用一些语言技巧,就要对语言有熟练的掌握操作,由此看来语言技能也要用到写作上面。技能并不是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如果拥有一项牢固的技能,就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与实际操作,这还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学生要有自主性、自觉性的学习,而老师则需拟定相应的计划,不能让学生盲目、没有步骤的练习,两者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而技能离开了训练,结果将会大打折扣,二者缺一不可,技能形成与否的核心问题就是训练。但有的人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语言表达的能力,何须再去进行训练呢,但是我们平时的语言表达是最基础不过的,而你需要进行优美的文字表达或者有更好的言语行为,这些都是需要训练的,如阅读和与人交际,有较好的语感、表达能力都会给自身加分。语言训练是属于心智技能,不是显示在外在的,是在头脑内部活动。例如,文章写作,一些语言的组织以及词汇的运用需要经过思考来完成,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表达出来。所以,写作也是心智技能的其中一种。
3语言训练的方法
语言训练的方法归根结底离不开训练两个字,然而要如何训练获得好的语言技能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上文所说语言训练是心智技能的一种,必须要有计划性、规范化的练习,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就是时下教育最大的弊病,可能有的学生能背诵整篇文章,却无法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即使背下来也是花了无用功,这就需要老师加以辅导训练。同时课外的教育也是同样的重要,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才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以此来提高语言运用的水平和技术。语言和词汇是死的,人是活的,想要活学活用就要多训练,多运用,了解语法、词汇的意思及其结构,这其中也少不了教师对其学生的辅导,让学生多阅读多写作,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把积累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写作当中,这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不能只依靠在书本上学生理解的那一层面,这会让学生越来越有依赖性,自己不会主动积累新的词汇量,导致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停滞不前。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与课外活动,让学生愿意学习、自主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言语上的实践大胆练习,有利于词汇量的积累,言语行为的灵活运用。
4语言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时下的教育模式太过于固定化,导致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不足,语句运用的不流畅等,许多学生写作方式都像是同一个模板,语言训练虽不是说必不可少,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日后作文写作中能避免文章索然无味、千篇一律的弊病,也能培养学生较好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平时生活中能有良好的言语行为也是给自己加分,所以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当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5结语
随着近年来颁布的课改实行,各方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高度关注,尤其是语言训练这一方面,不能单一的进行时下的这种教育模式,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必须做好语言训练的练习,为以后的文章写作以及生活中的运用打好基础。让教师与学生都在语言训练中得到进步,并能学以致用,打破常规,开启新一套的教育体系,重视语言训练。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教师:张慧莲
本阶段,我坚持采用“行动研究”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如:观课议课、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课后反思等,积极进行课题研究,现把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1、做好了问卷调查,调查了学生喜欢的评价语言及方式
本学期,我实施问卷调查,调查总结出高年级学生喜欢的积极评价语言及评价方式。
2、采用多种途径,搜集了有效积极评价语言。
我采取多种途径,在网络中、书籍中、名家课堂、观课议课活动中,搜集了前人、名家、同行在语文课堂评价语言内容,如:《课堂评价语言100句》、《充满魔力的语文课堂评价语》等,通过摘抄学习笔记、背诵等方式,把搜集积极评价语言内化为教师自身语言,丰富了自身课堂积极评价语言,学会了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提升了师语言评价素养。
3、备课时,预设了有针对性的积极评价语言。
本阶段,每次在备课时,充分备学生、备课标、备教材,预设教师自身积极评价语言,并结合搜集积极评价语言,丰富教师积极评价语,养成积极评价学生的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
4、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了有针对性的积极评价语言,营造和谐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爱语文的热情。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课堂教学生成,及时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全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积极评价,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积极评价语内容。成功执教《小草和大树》一课,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快乐、自信。
5、课后反思,促进评价语言有效性、针对性。
每节课后,能积极反思,反思成功课堂中成功评价语言及积极评价成功之方法,以及反思不足评价语言,进行完善,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