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文献与教学法2

时间:2019-05-15 07:5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舞蹈文献与教学法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舞蹈文献与教学法2》。

第一篇:舞蹈文献与教学法2

第一章 藏族舞蹈

第一节

藏族舞蹈简介

藏族是一个拥有400万人口的民族。藏族人民主要生活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省。

膝部有规律的颤动、屈伸,是各藏区舞蹈的共性。由于生活着装的特点,长袖、皮靴就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舞蹈是身躯微前倾,身体的交叉感以及所有舞蹈的流动过程中的髋关节都随重心的下懈,形成其沉缓、凝重的形体语言特色。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踢踏累: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第三基本步,退踏步,抬踏步,连三步,七下退踏步,七下转身,滴答步,悠踢步,悠滑步,跨悠步,二三步。

2、弦子类:平步,拖布,斜拖步,单撩,双撩,三步一撩,单靠,长靠,四二步,二步踏撩。

3、锅庄类:三步一跨,单腿跨转身,刨地点地转身。

4、上肢动作类:齐眉晃手,晃盖手,髋前划手,前后摆手,横向摆手,平面摆手。

(二)脚形、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自然勾脚。

2、手形:五指自然并拢。

3、脚位:小八字位;丁字位。

4、手位:双手扶胯、单臂袖、旁展单提袖、髋前划手。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藏族舞蹈手与臂的动作一般离不开外晃内盖、绕、抛、拉、抽、扔、摊抹。

外晃内盖: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的流动为晃;右手逆时针,左手顺时针的流动为盖。臂的运动保持松弛。

绕:指袖子在手腕的操作下形成360°的圆圈。多为水平面的流动。绕动要松弛协调。

抛:指在晃动流动基础上小臂向上发力形成大的半弧线,臂稍用劲。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齐眉晃手——配以单靠、长靠、单撩、三步一撩、点转等。晃盖手——配以抬踏步,双颤性质的步伐。前后摆手——配以腿踏步、连三步。横向摆手——配以悠踢步。平面摆手——配以悠跨步。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动作类

(1)齐眉晃手: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曲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画圆,左手逆时针画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双手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双手下垂,左后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4)前后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2、踢踏类

(1)第一基本步,2/4(中速),两拍完成。(2)第二基本步,2/4(中速),四拍完成。(3)退踏步,2/4(中速),两拍完成。(4)抬踏步,2/4(中速),两拍完成。(5)连三步,2/4(中速),两拍完成。(6)滴答步,2/4(中速),一拍完成。(7)第三基本步,2/4(中速),四拍完成。(8)七下退踏步,2/4(中速),四拍完成。(9)七下转身,2/4(中速),四拍完成。(10)悠踢步,2/4(中速),四拍完成。(11)悠滑步,2/4(中速),两拍完成。(12)跨悠步,2/4(中速),四拍完成。(13)二三步,2/4(中速),四拍完成。

3、踢踏类

(1)平步,2/4(慢板),两拍完成。重心下沉,脚下沉重感。(2)拖步,2/4(中速),两拍完成。(3)斜拖步,2/4(慢板),两拍完成。

(4)单撩,2/4(慢板),两拍完成。重拍在上,脚悠踢出去。(5)双撩,2/4(慢板),四拍完成。①上身随重心晃动。②悠踢出

(6)三步一撩,2/4(慢板),四拍完成。膝盖颤动柔和,重拍在下,统下沉。(7)单靠,2/4(慢板),两拍完成。①重心左右交换②丁字步③重拍向上(8)长靠,2/4(慢板),四拍完成。①四拍完成,左右移动②膝盖柔和屈伸③重拍向上。

(9)四二步,2/4(中速),四拍完成。(10)二步踏撩,2/4(中速),两拍完成。

4、锅庄类

(1)三步一跨,2/4(中速),两拍完成。(2)单腿跨转身,2/4(中速),两拍完成。

第二章 蒙古族舞蹈

第一节 蒙古族舞蹈简介

蒙族以“马背上的民族”而著称。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他们逐水草而居,牧养生息,创造着辉煌的草原文化。这个曾经横跨欧亚的游牧民族创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

蒙古族舞包括:蒙族民间舞(含劳作、风俗、礼仪舞蹈等)、寺庙舞、宫廷舞,其中蒙族民间舞最具特色,有着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生息和精神气质。大家熟悉的“安代”、“盅子舞”、“筷子舞”就是其代表。

“安代”是最具群众性的即兴歌舞,它人数不限,1人领歌众人相合。舞者手持绸巾,歌起舞随,动作简单奔放,气氛欢腾热烈。此种歌舞形式盛传于科尔沁草原,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盅子舞”属礼仪性质的舞蹈,在民间多出现于酒宴庆典活动中。舞者双手各持两个酒盅,随着音乐的旋律叩击,发出悦耳清脆的声响,是酒席间常出现的舞蹈形式之一。“盅子”舞蹈端庄稳健,含蓄柔美,很具蒙族女性特色。舞蹈内容包括请安、敬酒等过程。舞蹈技巧体现出在叩击盅子及双臂和后背的细腻表现。技巧高者,头顶酒碗。舞蹈时席间充满祥和气氛。

“筷子舞”流传于鄂尔多斯高原,是伊盟人民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它凝聚着蒙古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艺术创造的智慧。踏借筷抒情,沉稳豪放,优美矫健,在民歌的哼鸣下韵味十足。当情绪高昂时,筷子绕身飞舞,击打身体。

蒙族舞蹈男性剽悍、强健、骁勇;女性端庄、典雅、雍容大度。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肩类:硬肩、双肩、柔臂、双绕肩、耸肩、笑肩、碎抖肩、甩肩。

2、臂、腕类:柔臂、屈臂、绕臂。提压腕、绕腕、甩手、弹拨手。

3、步伐类:平步、迂回步、错步、垫步、海清步,摇篮步,碎步。

4、马步类:立掌步,跺步,撩弹腿步,走马步,刨地步、勒马挥鞭步,躺身套马步、跑马步。

(二)脚形、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自然脚形。

2、手形:

(1)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2)五指自然张开。(3)握空心拳。

3、脚位(1)八字位(2)丁字位(3)后丁字位

4、手位

一位:双手空心拳叉腰

二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指尖相距一拳,屈臂于腹前。三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体侧斜下前45°。四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体旁90°。五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肩前斜上位。

六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曲臂于胸前,两手指尖相距一拳。七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臀后一拳距离,手心朝上。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蒙族舞蹈中手与臂的动作一般为拉、抹、推、绕、铲。

拉:指以腰为发力点,带动臂至手,横向拉开或向上拉起。柔臂向上走的动作。抹:臂至掌从上到下为抹,强调手心抹的意识。拉与抹通常是同时运用。推:指立掌向身体外的空间,上、中、下推出。

绕:指手腕带动手掌从外至里,手心朝上,环动360°,臂附随。铲:指五指自然并拢,手心朝下,指尖带动由下至上的流动。

(四)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肩类

(1)硬肩,2/4(中速),两拍完成。(2)双肩,2/4(中速),两排完成。(3)柔肩,4/4(中速),四拍完成。

(4)双绕肩,2/4(中速),两拍完成。(双肩前绕后绕)(5)耸肩,2/4(中速),一拍完成。(双提肩,重拍向上)(6)笑肩,2/4(快板),一拍完成。(同耸肩,重拍向下)

(7)碎抖肩,2/4(快板),四拍完成。(肩胛骨,双肩放松感,重心后靠。)(8)甩肩,2/4(中速),两拍完成。(肩扔出去)

2、臂、腕类 臂类:

(1)柔臂,4/4(慢板),四拍完成。(2)曲臂,2/4(中速),两拍完成。(3)绕臂,2/4(慢板),四拍完成。腕类:

(1)提压腕,2/4(中速),四拍完成。①发力点,腕部上下提压,小而脆。

②腕部动作与硬肩巧妙结合,用腕部传情达意。(2)绕腕,2/4(中速),两拍完成。手类:

(1)甩手,3/4(中速),两小节完成。(甩手甩肩同时进行)(2)弹拨手,3/4(中速),两小节完成。(3)柔软手:正软手和反软手。

3、步伐类

(1)平步,2/4(中速),四拍完成。(重心下压,气息下沉,脚拖地前进,行进时保持小八字步。)

(2)迂回步,4/4 2/4(中速),四拍完成。(3)错步,2/4 4/4(中速),四拍完成。(4)垫步,2/4 4/4(中速),两拍完成。(5)海青步,4/4(中速),四拍完成。

(6)摇篮步,2/4(快板),一拍完成。(动作在左右摇晃中形成,靠脚下重心转移,注意动作下弧线的过程)

(7)碎步,2/4(快板),一拍完成。(女性特色动作)。

4、马步类

(1)立掌步,2/4(中速),两拍完成。

(2)跺步,2/4(中速),四拍完成,两拍完成。①双脚跺步:双脚一起跺掌 ②交替跺掌:双脚交替跺掌,半拍跺一脚 ③双跺掌:交替跺掌,一拍跺一脚。(3)撩弹腿步,2/4(中速),四拍完成。

(4)走马步,2/4(中速),两拍完成。(牵马为特点,注意悠扬感和重心的转移)(5)刨地步,2/4(快板),四拍完成。(6)勒马挥鞭步,2/4(快板),四拍完成。(7)躺身套马步,2/4(快板),四拍完成。(8)跑马步,2/4(快板),四拍完成。

第三章 维吾尔族舞蹈

第一节

维吾尔族舞蹈简介

维吾尔族是新疆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古丝绸之路曾穿越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东西文化的重要区域。维吾尔族舞蹈是新疆众多民间舞蹈中的一种。有以下几种表演形式

1、多郎;

2、赛乃姆;

3、萨玛;

4、拉孜尔库姆;

5、夏地亚纳和一些道具舞蹈,如“盘子舞”等。

“赛乃姆”是一种自由活泼的歌舞形式。

“萨玛“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舞蹈,一般多出现于宗教活动之后,它只限于男性参加。

“拉孜尔库姆”是一种带有风趣,诙谐情调的舞蹈形式。

“亚地亚那”是欢乐喜庆之意。它是一种热烈欢快的舞蹈形式,常出现在喜庆活动及节日中,不分男女,人们可以自由地尽情舞蹈,形式不拘。

“道具舞”是手持盘子、鼓、萨巴依等道具进行的舞蹈形式。在维族古典舞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中,每一个大曲都有“赛乃姆”出现,由此可见其地位。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动作类:托帽式、扶胸式、夏克、绕腕、立腕横手。

2、步伐类:垫步、自由式、滑冲步。三步一抬、多郎步、跺横移,进退步、错步、打点垫步。

(二)脚形、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自然绷脚。

2、手形:

(1)男性自然掌形;

(2)女性花形(立腕手指自然弯曲)。

3、脚位

(1)前点位(右脚在丁字步基础上向前半步);(2)旁点步(右脚向旁一脚距离,重心在左);

(3)后点步(右脚在丁字步基础上向后一步,重心在前);

4、手位:(1)双叉腰;(2)脱帽式;(3)提裙式;(4)立腕横手;(5)扶胸式;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在维吾尔族中,“摊”“绕”“捧”是最为常见,最普遍,也是最具特色的典型动作。舞蹈中的起与止以及动作与动作间的连接都是用“摊”“绕”“捧”完成的。这三者既可独立存在,又常常是合为一体运用。

摊:双手起于胸前,手心朝前,向外打开为摊。

绕:手腕主动,小臂附随,向里、向外转动一周为绕(女性的绕是手指与腕同时绕动;男性不强调手指)。绕腕可用柔劲和脆劲两种。

捧:手心朝上,臂向上或向里的运行为捧。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1、托帽式——配以垫步、滑冲步、进退步、三步一抬。

2、提裙式——配以垫步、进退步、自由步、跺移步。

3、立腕横手——配以垫步、自由步。

4、扶胸式——配以进退步、三步一抬。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类(1)托帽式:立腰挺胸,双手于胸前摊手,身体斜前上“捧”,绕腕固定舞姿。(2)扶胸式:右手或左手扶于胸位。

(3)夏克:挺胸立腰右拧身下腰胸,右手托帽位,左手于胸前立腕。(4)绕腕:见

(三)的绕腕

(5)立腕横手:双手于胸前拍一下,摊手的同时绕腕立掌,固定舞姿。

1、步伐类:

(1)垫步,赛乃姆节奏,中速,两拍完成。(2)自由步,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3)滑冲步,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4)三步一抬,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5)多郎步,奇克提麦节奏,中速、三拍完成。(6)跺横移,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7)进退步,赛乃姆节奏,小快板、四拍完成。(8)错步,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9)打点垫步

第四章 朝鲜族舞蹈

第一节 朝鲜族舞蹈简介

朝鲜族舞蹈是东方民族舞蹈的典型舞种之一。

(一)宫廷舞蹈

历史上宫廷用以娱乐的歌舞形式。历史上记载的有“抛球舞”“献仙桃”“保太平”“发舞”“冬冬鼓舞”等。

(二)宗教性质的舞蹈

“僧舞”“作法舞”“法鼓舞”“刀舞”“扇子舞”“铃铛舞”。

(三)民俗舞蹈

“农乐舞”,我国古称为“东夷乐”。

1、农乐舞:是朝鲜族的典型民间舞蹈。它最能反映朝鲜族人民的性格和情趣——乐观、谦和。农乐舞的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乐器有长鼓、圆鼓、手铃鼓、大锣、唢呐、螺角、萧等。其中乐手亦是舞者。头戴象帽者和高高飘扬的“农者为天下之大本”的大旗为其农乐舞的主要标志。农乐舞在民间有以演奏为主和以舞蹈为主之分。一般领头者是铜锣,他是统帅整个表演队伍的。长鼓手占有特殊地位。农乐舞情绪热烈欢快,变化多样,具有即兴发挥的特点。

2、假面舞:是一种在群众中极受欢迎的样式,它诙谐、幽默。据说在古时候、百姓常头戴面具,用这种样式讽刺统治者。

3、杂舞:即兴发挥的舞蹈,随兴而起,没有程序。

朝鲜族喜欢白色,服饰多为白色和浅色。白鹤是吉祥纯洁的象征。在其舞蹈中追求“鹤步柳手”。动静之间气韵贯通,天人合一,颇具魅力。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动作类:扛横手、扛顶手、扛开手、扛围手、扛背手、扔手、拍手、胸围手、腰围手。

2、步伐类:平步、垫步、鹤步、之字步、丁字推步。

(二)脚步、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绷脚背,勾脚指,微勾脚。

2、手形:五指自然伸直,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大拇指靠中指(女性);大拇指与中指相靠,指头均自然伸直(男性)。

3、脚位:(1)小八字位;(2)大八字位;(3)丁字位;

4、手位:

(1)腰围手(一手腹前,一手背后,手心朝上,两臂流畅弯曲);(2)斜下手(腰围手两旁展开45°,手指下垂,肘微曲;(3)横手(斜下手上至90°,指尖、手腕下垂);(4)斜手(横手至斜上45°,垂腕);

(5)顶手(斜上手两腕带动手臂向内曲45°,高于头,立腕、手心朝上);(6)扛手(顶手落至头两旁,齐耳平,手心朝上);(7)提裙手(食指与拇指提裙于腰前);(8)背手(双手于臂后处,一手握住另一手);(9)胸围手(立掌于胸前、双手交叉);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朝鲜族舞蹈既含蓄优雅又活泼诙谐,动作讲究内在的柔韧性和连贯性。手与臂的动作离不开抽、扔、弹、推、拍等动作,这些动作是构成朝鲜族舞蹈风格特点的主要因素。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扛横手——配以平步,垫步,鹤步。

腰围手——配以平步,垫步,之字步,鹤步。扛围手,扛背手——配以垫步、滑步。扛开手——配以垫步、滑步。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朝鲜族舞蹈的体态要求松弛、含胸、垂肩、吸腹、收臀、气息下沉。舞蹈时气息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它由上至下,有里至外,动作连贯,与上下肢的配合要协调流畅。膝部的曲伸、手的流动都与腹部的呼吸息息相关。

1、上肢类

(1)扛横手:横手位准备,右手至斜上手,曲小臂手心朝上,与耳齐。(2)扛顶手:横手位准备,右手至斜上手,微曲小臂,手心朝上,高于头。(3)扛开手:横手位准备,双手至斜上手(垂手腕),转手腕手心顺耳朵而下至肩,转手腕手心朝前,双手交叉向前推,垂腕向旁打开。

(4)扛围手:腰围手准备,抽至横手位,右手经斜上手下至扛手(手心朝耳朵),左手曲小臂立腕。

(5)扛背手:腰围手准备,抽至横手位,右手经斜上方至扛手,左手下至身后手心朝上。

(6)拍手:可在空间各位置上双手相拍,亦可拍腿、腰等部位。

(7)腰围手:以肘带动,双臂向旁慢出,至斜下45°,然后仍以肘带动回收至原位。

2、步伐类

(1)平步、古格里12/8(中速)(2)垫步,古格里12/8(中速)(3)鹤步,古格里12/8(中速)(4)之字步,古格里12/8(中速)(5)丁字推步,安旦4/4(中速)

第五章 东北秧歌

第一节 东北秧歌简介

东北秧歌是东北三省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艺术。它热烈、火爆、逗趣、诙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形式,蕴含着关东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是东北秧歌大显身手之时,各路秧歌队伍走乡串户,拜年贺喜。

目前我们所说的东北秧歌,包括东北高跷秧歌、二人转、地秧歌三个部分。早起的秧歌是不踩跷的,为了让更多的观者看到表演,逐渐采用了跷的形式。东北秧歌中的男舞者为下装,女舞者为上装。解放前,上装均由男性扮演,至今由男性版样的情况亦屡见不鲜。表演时,舞者均持道具。上装常用手帕,彩扇,夏装用袖头,头跷持鞭。

东北秧歌讲究“稳中浪”、“浪中俏”、“俏中艮”。整个舞蹈通过走相、稳相、鼓相以及道具的使用呈现出艺术特色。

东北秧歌的伴奏有唢呐、小、大鼓、大等,其演奏很有特色。

第三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介绍

1、上肢动作类:绕花、单臂花、双臂花,交替花、蝴蝶花、蚌壳花、双花、五点花、上捅花、下捅花、缠花、里片花、外片花、上下片花。

2、步伐类:前踢步、后踢步、旁踢步、跳踢步、走场步、跑场步、锒铛步、高跷步、双颤步、顿步。

3、鼓相类:一鼓、二鼓、三鼓、五鼓、十二鼓。

(二)脚位,手形,手位

1、脚位:正步位、八字位、踢步位。

2、手形:双手持巾。

3、手位:单臂花、双臂花、交替花、蝴蝶花、蚌壳花、上捅花。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绕巾是东北秧歌最典型的动作,也是最基础的动作。秧歌中的各种手巾花都是由绕巾而变化的。可以说东北秧歌的扭离不开手上的绕。而且各种手巾花多呈弧线运动。男性在绕巾中更强调臂和腕的抖动与捅、撩、甩、点。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1、交替花——配以走场步、前踢步、跳踢步、高跷步。

2、双臂花——配以前、后踢步、双颤步、跳踢步。

3、蝴蝶花——配以前、后步、跳踢步。

4、蚌壳花——同上。

5、上捅花——配以前踢步、高跷步、顿步。

6、里片花——配以前踢步、顿步。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类

(1)绕花:双手持巾,前半拍手指带动手腕,由外向里转腕一圈成手心向下,提腕形成手绢花;后半拍手腕向下压。绕花时速度要快,压腕是速度要慢,手指不要上翘,不能架肘,动作要连贯,使手巾转成立形。

(2)单臂花:左手叉腰,右手于胸前一个花,1拍,经下弧线至身体旁90°一个花,1拍。

(3)双臂花:一手于胸前,一手于身体左旁90°一个花,1拍,双手经下弧线至右旁90°一个花,1拍。

(4)交替花:左右手交替在胸前绕花,1拍,左右臂皆在身体前走圆圈路线,形成∞形状。

(5)蝴蝶花:双手交叉,身体左拧对8点方向,1拍,双手经下弧线至身体旁45°,身体右拧对2点方向,1拍。

(6)蚌壳花:双臂从身体旁至斜上方,绕花下至胸前,1拍,翻手变手心朝上回至斜上方,1拍。

(7)双花:在双臂花位置上,1拍绕2个花。第一个花轮绕,强调第二个花的压腕。

(8)五点花:右手绕花至左肩前,1拍,立腕横推至右旁90°,1拍,经下弧线从胸前向外甩巾(手心朝上),1拍,右手再绕花至左肩前,Da拍,立腕横推至右旁前90°,1拍。

(9)上捅花:手巾从中心提起,尾部朝下,手握尾部。

2、步伐类

(1)前踢步,2/4(中速)两拍完成。(2)后踢步,2/4(中速)两拍完成。(3)跳踢步,2/4(稍快)两拍完成。(4)走长步,2/4(稍快)两拍完成。(5)跑场步,2/4(小快板)两拍完成。(6)锒铛步,2/4(中速)两拍完成。(7)高跷步,2/4(小快板)两拍完成。

第六章 胶州秧歌

第一节

胶州秧歌简介

胶州秧歌是流传在鲁南县一带的民间广场歌舞,当地人称为“跑秧歌”。山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洋秧歌)之一。胶州秧歌分两部分组成,“跑场”和“小戏”。在解放前就形成的传授的方式——安锅。

胶州秧歌所需表演者10人。是五对不同的角色。即:鼓子、翠花(老年形象)、捧捶、扇女(青年形象)、小嫚(小女孩形象)。

舞蹈中女性的动作最有特色,既有山东女性大气爽朗的气质,又热情泼辣而不失北方妇女的妩媚。道具一扇子手绢为主。注重碾、拧、抻、韧、扭。动作个性强,讲究“快发力,慢延伸”,形态上追求胶州秧歌的“三道弯”。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类动作:推扇、身旁平绕扇、合扇横划8字、大撇扇胸前抱扇、拨扇。

2、步伐类:碾步、拧步、丁字三步、倒丁字步、提宁步、走场步。

(二)脚位、手形、手位

1、脚位:正步位,倒丁字步位。

2、手形:右手握扇,左手持巾,大拇指立起。

3、手位:左手片巾右手转扇,上推扇,横推扇,斜上推扇,斜下推扇,胸前收扇,拨扇,横划8字两手交替划8字线形(一手上划,一手下划)。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胶州秧歌手与臂的动作中,有规律的动作一般分为推、绕、划、撇等四种。

推:属直线运动。握扇手从曲肘至直肘的过程为推,形成向上、向横、斜上、斜下的动作。推肘臂微收紧,慢慢推出,有种内在的抻劲。

绕:右手外拧,手心向上,于腰旁慢慢平绕。它常与推扇相接。

划:属8字形的运动。双手在身旁横划8字(面朝上),在头上划8字。(面朝上)。

撇:指在弧线上的翻扇,用扇尖带动,向上、向外划出。此动作最能体现胶州秧歌流动中的“三道弯”和静止“三道弯”体态。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1、推扇——配以拧步、弓步、大掖步。

2、划8字步——配以丁字三步、走场步。

3、撇扇——配以进退碾步。

4、拨扇——配以倒丁字步、探步、提拧步。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类:

(1)推扇:推扇之前右手有一个快起的抱扇(Da拍),再推扇(重拍)、上推扇,立扇用扇尖向上直推。横推、斜上、斜下推扇是中指、无名指、小指放扇,用拇指、食指捏扇,扇面贴臂而出,左手皆横推巾。

(2)身旁平绕扇:左手加肘片巾。右手外拧,手心向上、扇面向上,于腰旁慢平绕,Da拍是快速绕扇收至胸前。

(3)合扇横划8字:双臂在体旁90°上,横面向上划出8字线形,腰发力,腰带臂,臂随腰而动。

(4)大撇扇胸前抱扇:右手于体前经弧线翻扇上划,左手横打开;右手沿原线翻扇回到左跨前立扇,左手水平线向右平拉于右肩前,架肘。形成“三道弯”体态。

(5)拨扇:用扇尖向右划上弧线,同时左拧腰,左手曲臂于右肩前,头向右倒,形成静止的“三道弯”;右手向左转腕,手背朝前,向左肩平拉扇。左手向体旁弧线打开,同时右拧腰。此动作要做得干净利索、有停顿。

2、步伐类

(1)碾步,2/4(慢板)两拍完成。(2)拧步,2/4(慢板)四拍完成。(3)丁字三步,2/4(快速)六拍完成。(4)倒丁字步,2/4(稍快)两拍完成。(5)提拧步,2/4(稍快)两拍完成。

第七章 云南花灯 第一节

云南花灯简介

云南花灯是云南省的汉族民间歌舞。它以清新、秀美、活泼、富有悠然荡漾感而独树一帜。

云南花灯除个别情况徒手外,一般都有道具,使用最多的就是扇子、手绢,这一点与其他秧歌舞蹈一样。舞蹈中的扇花、崴动更是独有其味,二者均构成云南花灯有别于其他汉族秧歌舞蹈的主要标志。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动作类:正崴手、反崴手、小崴手、团扇、扣扇、别扇、放扇、飘扇、耳旁绕花、扛扇、搬扇、翻扇。

2、步伐类:小崴、走场步、小俏步、十字步、柔踩步、撩跳踮步、跟颤步、探步。

(二)脚位、手形、手位

1、脚位:正步位、小八字位、踏步位。

2、手形:左手持巾,右手持扇。

3、手位:1位,双手于身侧旁前25°,扣腕,微曲小臂;2位,左手旁45°,右手握扇腹前;3位,左手斜上,右手在左扇前;4位,左手旁90°,右手胸前。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团扇,是云南花灯最基本的动作。它以手腕运动为主,带动臂附随动作。在云南花灯丰富的扇花动作中,其基本连接规律是团扇接放扇,团扇接甩扇(称别扇)、团扇接扣扇(称飘扇)等。同时它的动作多呈下弧线运动。其扣、划、搬也具有规律性特点。

团扇:右手握扇,手腕带动手指将扇子朝里(对身体)向下向外绕1周。团扇时手腕、手指要松弛。

扣扇:将扇子立起(扇边朝上),大拇指拖住扇柄向外推,其他4指扣住扇边骨向里拉。

划:扣扇于右上方向左上方划一弧线落至左耳,再划竖8字(即耳旁绕花)。

搬:将扇子于胸前竖起来(扇边朝左),扇头向前点。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一位手——配以小崴、十字步。

二位手——配以走长步(团扇、搬扇)、十字步、小俏步。三位手——配以十字步,柔踩步(进、退),跟颤步,四位手——配以走场步(男)、十字步、探步(进、退)。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

1、上肢类:

(1)正崴手:在三位手上重拍向上提助,手要经下弧线做反面动作。在此位上可做团扇、扣扇。

(2)反崴手:在四位手上的Da拍,腰向身体旁探手,双手经下弧线做反面动作。在此位上可做握扇、团扇。

(3)小崴手:在一位手上重拍向外小摆手,经小的下弧线里外反复(合扇)。

(4)团扇:右手握扇,手腕带动手指将扇子朝里(对身体)向下向外绕1周。团扇是腕、指要松弛。团扇有重拍向下绕和重拍向上挑两种。

(5)扣扇:将扇子立起(扇边朝上),大拇指托住扇柄向外推其他4指扣住扇边骨向里拉。在三位手上经下弧线做反面动作,重拍向下。

(6)别扇:拇指、食指拿扇边骨,向身体旁经小的下弧线向后悠。一般与团扇组合做,即两个团扇,第3拍别扇。(7)放扇:握扇,手心朝上,扇面向前,扇边朝左,放于右胯前。可双放扇(左手亦放于左胯前,手心朝上),重拍在右;也可单放扇(左手上甩于胸前),于团扇组合做。即两个团扇,第3拍的后半拍放扇。

(8)飘扇:扣扇,逆时针划圈。一般与团扇组合做。即两个团扇,第3拍变扣扇划圈,成飘扇。

(9)耳旁绕花:扣扇,于右上方划一弧线落至左耳再划竖8字。一般与扣扇正崴手组合做。即两个正崴手,第3拍划8字,成耳旁绕花。

(10)扛扇:握扇,将扇子扛于右肩上,提右肋,左手于右肩前。

2、步伐类

(1)小崴,2/4(快板)两拍完成。(2)走场步,2/4(中速)两拍完成。(3)小俏步,2/4(快板)四拍完成。(4)柔踩步,2/4(中速),两拍完成。(5)撩跳踮步,2/4(快板)两拍完成。(6)跟颤步,2/4(中速)两拍完成。

第八章 安徽花鼓灯 第一节

安徽花鼓灯简介

花鼓灯是流传于安徽地区怀远、凤台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典型的民间广场艺术。它源于民众,植根于民众,于民同悲、同喜、同乐。它融歌、舞、戏一体,倍受淮河两岸人民的喜爱。至今乐舞部分得到长足发展,成为独立表演的艺术形式。花鼓灯有悠久的历史,据凤台县志记载,宋朝已有花鼓灯表演。花鼓灯在这得天独厚的文化沃土中演变成形式完整、内容丰富、活泼风趣、含蓄细腻、委婉而热情、朴实刚健而不失奔放的艺术风格。艺术感染力强,在国内外赞誉甚高,是汉族民间舞蹈的瑰宝。

花鼓灯表演男称鼓架子,女称兰花。鼓架子一般为徒手,有的拿伞和挎鼓。持伞者为“伞头”,又称“伞把子”,起组织调动作用,是花鼓灯中的佼佼者。挎鼓的右叫“丑鼓”,是一十分风趣的角色。“兰花”右手持扇,左手持巾。

花鼓灯追求流动中身体的“倾拧”。女性还特别讲究流动中的“三道弯”。步伐以“溜得起、刹得住”,身体流动中不断线为美。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动作类:反叉腰、双手反叉腰、斜塔、回头望月、狮子回头、二郎扛山、猴子绕花线、扁担式、打虎式、金鸡独立、野鸡式、扛包式、拜式、顶天立地、举鼎、风摆手、双背巾、遮阳扇、凤凰穿天、二妲抱桃、腰中盘带、挽扇、合开扇、凤凰单展翅,端针扇、缠头转。

2、步伐类:风柳步、艮步、拨泥步、双拨泥步、碎步、双环步、撤步起步、错步、簸箕步、上山步、别步、赶步转身、踩萝卜、钟摆步、颤点步、浪子踢球。

3、打退类:前打退、里外拐片腿、缠丝腿、二起腿。

(二)脚位、手形、手位

1、脚位:正步位、八字位、踏步位、交叉前点位。

2、手形:(女)右手持扇、左手持巾。(男)空心拳。

3、手位:腰中盘带、扁担式、凤凰单展翅、双臂巾、双提扇或二妲抱桃、反叉腰。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花鼓灯手、臂的动作丰富、空间运用自如。男性动作多具突如其来,即兴之感,手的运用同脚下步伐的节奏紧密相随。女性扇花丰富,手、臂的动作亦服务于扇花。男性以甩、摆、捅、掏、铲、插、抽、抹、缠为基本动作规律。女性手臂且多以划抹为主要动作规律。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野鸡式——配以赶步转身。

反叉腰——配以赶步、双环步、簸箕步、上山不。打虎式——配以踢球、双拨泥步。扁担式——配以簸箕步。甩摆手——配以踢球。

风摆手——配以拨泥步、艮步、风柳步、十字步。双臂巾、单臂巾——配以风柳步、双环步。端针扇——配以风柳步、上山步、傲子步、别步。挽扇——配以碎步退。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类

(1)反叉腰:双手叉于腰间,虎口张开,大拇指朝前,四指朝后。(2)双分手反叉腰、中速、两拍完成。(3)狮子回头,中速,四拍完成。(4)二郎扛山,中速,三拍完成。(5)打虎式,中速,三拍完成。(6)风摆手,中速、两拍完成。

(7)双背巾:右手虎口拿扇于头成水平线,左手同右手。

(8)遮阳扇:拇指、小指夹扇,手心朝下,3指放于扇面上,扇平放于头前。(9)凤凰穿天:中速、两拍完成。(10)凤凰单展翅,中速,四拍完成。

(11)端针扇:右手握扇,手心朝下,手腕内旋,小臂贴扇面,小臂弯回右腰旁,扇口搁右腰上,左手搭右手上。(12)缠头转:中速、四拍完成。

2、步伐类

(1)风柳步,中速,两拍完成。(2)拨泥步,中速,两拍完成。(3)双拨泥步,稍快,两拍完成。(4)碎步,快速,两拍完成。(5)双环步,中速,两拍完成。(6)撤步起步,中速、两拍完成。(7)簸箕步,中速,八拍完成,(8)上山步,中速,两拍完成。(9)别步,稍快,两拍完成。(10)赶步转身,稍快,六拍完成。(11)踩萝卜,中速,两拍完成。(12)钟摆步,中速,两拍完成。(13)颤点步,中速,四拍完成。

第二篇:舞蹈教学法

舞蹈教学法

舞蹈教学法

教学法------教学方法,教学的理论,包括普通教学法和分科教学法。普通教学法------研究各门课程共同的教学任务、过程、原则、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

分科教学法------也称“各科教学法”,分别研究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过程、原则、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

一、口传身授教学法

口传身授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符合舞蹈教学特有规律的,是舞蹈教学最主要、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包括口头讲解和以身示范两个方面。

“口传”,即口头传递的方式,包含讲述、解释、语言渗透等多方面含义;

“身授”就是实践,边做边体会,边做边讲。舞蹈教学,理论永远要伴着实践。

口头传递包含的内容:

讲解动作:无论是教新动作,还是复习老动作,舞蹈教师都要通过或伴以讲解的方式。

传递知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免不了有许多“夹叙夹议”。

渗透思想:所谓思想,包含世界观、品德、艺术观和为人的标准等。

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具备的语言表述能力:

准确、生动、精练、亲切

“身授”,即示范的方式。

示范,即教师亲自塑造为学生去效仿的形象。包含:一是舞蹈动态形象;

二是舞蹈家本人的形象。

舞蹈动态形象示范的过程:

在低年级进行全面示范,教师为学生示范动作,必须全面作出来,手、脚、身体和面部都同步进行,给学生的印象应是美好的总体形象。从中年级开始示范逐步减化,最后就可减到最少程度,这一过程,实际是使学生经历了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教师在“身授”时,要做到:

坚持舞蹈进修课,坚持练功,保持较好的体型和体力,保持身体应有的舞蹈所需要的协调。

努力提高自己思想、理论和文化修养。培养全面发展的舞蹈人才的人,首先自己应当全面发展。

二、舞蹈教学法的种类

(一)纵线教学法

依据某种舞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顺序,严格按年级、学期和月份进行编写的。如:前苏联列宁格勒舞蹈学校,由雅尔莫洛维奇编写的年级教学法。

(二)横线教学法

以训练的类别平行排列,进行分类讲述。如:《中国古典舞教学法》、《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学法》等。

(三)纵横结合教学法

采取先横后纵的顺序,前面是按动作类别作横线讲述,后面则按大纲顺序,依照学期、月份写出十分具体的计划。

(四)单类教学法

以某种课中某一类动作为描述对象所编成的教学法。如英国皇家舞蹈学校的教材《古典芭蕾舞蹈教学》

(五)综合教学法

将本训练课的各种知识,包括其

历史、原理、节目分析、组织管理及技法等都写进一本书中。如:吴晓邦老师50年代出版的《新舞蹈艺术概论》和日本芦原英了的《舞剧与古典舞蹈》都属此类。

三、舞蹈学习法

(一)、什么是舞蹈学习及舞蹈学习法

舞蹈学习------是指舞蹈学生接受、掌握和占有舞蹈知识、技能的过程,它是一种有明确目的和计划的训练活动,也是一种伴随着认识过程的实践活动。舞蹈学习是脑力、体力并重的一种综合性活动。

舞蹈学习法------在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之后,再解决了学习方法,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舞蹈学习特点的学习规律,是提高学习效益的决定性因素。

(二)、舞蹈学习过程

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从已知向新知的过程

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首先,要经常端正学习动机。其次,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舞蹈学习法

镜子观照学习法------也可称“模仿学习法”、“模拟学习法”,提出“镜子”就是为了观照,为了模仿,这是舞蹈学习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不可逾越的过程。

这里的“镜子”包括三个方面:

1、以真实的镜子为“镜子”;

2、以教师为镜子;

3、以同学和其他人为镜子。

以镜子模仿有两种走向,一是由外向里,即以形入神的过程;二是由里向外,即以神化形的过程。

反刍消化学习法------如同反刍动物消化食物的过程,舞蹈学习开始时总是囫囵吞枣似的先学个轮廓,然后在反复练习、反复排练中去消化,达到细腻刻画的境地。反刍消化的过程,既是身体运动的过程,也是用脑的过程。

以情带形学习法------情,即情感,情绪。以情感来带动作,最终实现情感与动作的结合与一致。对于民间舞来说,最终是把握其风格。

诘难发问学习法------即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最后达到掌握舞蹈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在舞蹈学习中应提倡生疑,只有能经常发现问题,发现矛盾,才能促进积极思考。

第三篇:文献综述范例(教学法)

文献综述(含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必须按学校或者学院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打印,具体内容用Times New Roman或宋体五号字打印。

3.日期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11年1月18日”或“2011-01-18”。

4.“指导教师意见”是指辅导教师对文献综述的评价(如所收集的资料与论文内容有无关联性和对应性;资料是否新颖和代表前沿性;学生对资料的消化、归纳、评价、驾驭和运用能力等)以及根据学生掌握资料的深度和广度、工作量和研究方法预测论文能否完成的意见。

5.开题报告的长度视个人情况而定,但文献综述要求在1000单词以上。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situation setting and adaption of modern means in English teaching

More and mor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enhance language abi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than ever before since China joined the WTO.Language is the means for exchanging ideas between peoples.To improve spoken Englis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ind the new methods to teach are urgent tasks right now.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about teachi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spoken English through English movies and suggests a practical way that actually widens students’ communicative abilities.1.Viewing the Western Movies 1

Starting with providing some excerpts from the classical movies, this book gives u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by films: 1)Cultural notes: providing the background and the music in the film.2)Before viewing: asking some questions, to make students have an idea about this film.Before class, students must find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film by themselves.3)Viewing: after the watching, to ask students to analyze some classical sentences or parts of the film.4)Role-play: choosing the most wonderful part of the film, to ask students to imitate.5)Post-viewing: to ask students to think the topic and make a contract with the reality.Specifically, this book link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various skills of learning, such as reading, listening, and writing.Each film in this book has its own features, emotions, and meanings.2.The Positive Impact of Original English Movies on Oral English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first analyzes the English status of Chinese students and emphasize that the lack of English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oral English for the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Then the author presents that watching original English movies will have compensation to the learners for the lack of the environment.In the following, the author takes the American popular situational comedy Friends as an example, to expound how the films to help people learn oral English.This article interprets the positive parts: the first one is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film, the second is the sentences and the vocabulary of the film, the third is the content and the theme of the film and the last one is the culture and the thought of the film.3.Imitating English Speaking Through English Movies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imitating English speaking as an F/S language through movies achieves a better effect than through tapes.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the imitation is the basic way of learning oral English.This article shows that imitating movies achieves the same acoustic quality as through tapes.This proves that psychological factors play roles in achieving good imitating quality through English movies, proved by many experts such as Wilder Penfield, etc.Then the author makes a research of the situation: when foreigners communicating with Chinese people, who

speak English, usually they cannot understand what their partners say.In the article, the author also distinguishes the imitation between movies and tapes.4.Several Key Problems in College Oral English Teaching

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in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 part of oral English teaching has not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This situation must change.We should realize the contacts among the oral English courses and other interrelated classes and they cannot be taken the place of each other.The teaching mode should have its core of the students.Teacher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arouse the interest and desire of students.To improve oral English, the precondition is the contacts between the train of English thought and oral English, and the basic way is to emphasiz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listening and speaking.5.Original English Movies and English Teaching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emphasizes and introduces the features, and the advantages of movies: Firstly, the movies are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e books, tapes, and other materials, because a movie has a full scenario,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contains the social activities.Secondly, proved by the film When Harry Met Sally, the language in movies is more true, vivid and brief.The language in the movies is the real and the essence word in the life.Lastly, there are vivid menus in the movies, which can supply the real language environment for the learners.Then the author states the principle of choosing the films----from easy to hard, and mentions how we should do in oral English courses by watching films and what we can gain from them.6.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ral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for English Majors

In the light of years of spoken English teaching and tests, English-Major students’ English speaking competence fail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Guidelines for English Majors.This paper has made an attempt to explore how to enhance English Majors’ English speaking competence.Teachers should meet the students’ needs and create a posi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Emphasis must be placed on teacher’s role, students’ self – access learning, communicative training, as well as cultural teaching.The author divides the teaching

into four links: teachers in the oral English courses, the students, the materials and the way of teaching.And the author also makes a lot of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affections of the courses.7.Oral English Teaching and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raining

The author stat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al English teaching and training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t the beginning,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He also points out the aim of oral English teaching –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 including the ability to speak and listen, the ability to master and use the language, the ability to think in an English cultural way.The author emphasizes that the oral English courses should serve as th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Teacher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every link to improv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They should not only choose the teaching context and the teaching way, but also consider the different role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play.8.Or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through English Movies

From three points of view,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and think of teaching through English movies: First, the view from teacher: many teacher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is kind of

teaching.Secondly, the view from student: when watching films, students just consider it as a relax ion.They may give up, or just look the screen.Thirdly, the view from film itself: the speed of people’s talking may be too fast.And the slang and idioms used in the films are not easy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even for the teachers.So in the following, the author suggests three ways: The first, this part contains the preparation of choosing the films, the principles--from easy to hard;the artistry and civilization;students’ interest and hobby, the explanation of the films.The second, the way of watching: full watching, just watching a part, watching repeatedly and speculating with a pause.9.The Features and Cultural Meanings of Classical Dialogues in English Films

The actor line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movies.At the beginning, the author mentions that the classical English lines have topical features, such as brief, easy to understand, vivid, and humor etc., taking the film The Wizard of OZ, 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 The Lion in Winter etc.as examples.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shifts his core to the cultural meanings in the films.He also uses different films to explain his opinion, the meanings of Brave Heart is protecting freedom, of Forrest Gump is living in happy life, of Saving Private Ryan is treasuring one’s life.10.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Learn Oral English

This book is very classical among the books, which students use as the material for oral English.First, the book has a lot of dialogues, which may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our daily life.Secondly, the book has translated the context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so that the editors think it is easy for the learners to understand.Thirdly, after the class, there is a lot of work for the learners, so they can go over what they have learned.The theme of this context is concerned about the common in the life, such as openings and closings, making a phone call, introductions and invitations, apologizing, getting information and so on.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0条,参考文献应按英文26个字母的顺序排列,先列外文文献后列中文文献,中文用宋体小四,外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期刊论文标记为[J],专著为[M],论文集为[C],论文集收录的论文为[A],学位论文为[D],词典为[Z]。参考文献举例:

References: [1] Grbić, Nadja, & Pöllabauer, Sonja.(2008).Counting what counts: Research on community interpreting in German-speaking countries—A scientometric stud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0(2), 297-332.[2] Hadley, Alice Omaggio.(2004).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3] Harmer, J.(1992).Teaching Oral Communication.Oxford: Th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4] Moran, Patrick R.(2004).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5] Rivers, W.M.(1968).Teaching Foreign-Language Skills.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6] Shrum, Judith L., & Glisan, Eileen W.(2004).Teacher’s Handbook:

Contextualized Language Instruction.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7] 陈俏淳.电影作为现场文本用于英语教学的探索[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4): 95-97.[8] 黄际英.英美影视欣赏[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9] 李奇.这样学英语口语最有效[M].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0] 刘花,张娟.浅谈英文原版电影对英语口语的提高作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5): 67.[11] 刘巧媛.高校英语电影口语模仿教学之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3): 121.[12] 陶爱霞.英文电影的教学现状及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2006(4):121.[13] 杨继唐.论电影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利用与再开发[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59-60.[14] 姚静.经典英文电影台词的语言特征和文化内涵[J].福州大学学报,2005(3): 81.[15] 赵秀华.原版英文电影与英语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2002(3): 75.6

第四篇:舞蹈教学法课程心得体会

舞蹈教学法课程心得体会

舞蹈教学法课程心得体会1

这学期体育课选体育舞蹈,是因为喜欢,所以我一直抱着很大的激情在学习体育舞蹈,每一堂课都深深地溶入到舞蹈的世界里去了。

一开始的时候,老师先交给我们华尔兹的基本步,对于我没有选过体育舞蹈的人来说,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感觉有点难。但重复跳一段时间之后,就慢慢找到感觉了。所以我知道了,要想学好舞蹈,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地练习。

体育舞蹈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要和男伴一起跳,一开始两个人都不好意思,但通过慢慢彼此的配合,有了属于彼此的默契。所以两个人的配合对于体育舞蹈跳好是很重要的,即使一个人跳的再好,配合不好也是徒劳无功的。

在华尔兹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又教了我们伦巴舞,这两种舞种的感觉和风格是完全不同的。华尔兹是4/3拍,圆润柔滑,需要上下缓慢起伏从而优美地翩翩起舞;而伦巴在舞的全程腿是直的,不要弯曲,有妖娆扭动地感觉。所以在课上,对两种舞风格切换的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刚开始学习体育舞蹈的时候,我只是照着老师的样子,机械地模仿,动作小气放不开,显木讷呆板、没有感染力。只是单纯地照着做而已;后来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才逐渐领悟到舞蹈时不仅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标准,还要在每个动作中融入对音乐风格的独特理解,甚至要有所创新地适当加入自己个性化的东西,要熔铸感情。这样才可以表达出舞之神韵。

学习了一学期的体育舞蹈,我有很多收获。它让我的姿态变得优美,走路腰也挺直了,提升了我的气质,有一种自己被熏陶了的感觉。另外,舞蹈在给人美感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一份恬静的心情,一分自信,让我忘掉烦恼,每天都以微笑的充满朝气的脸庞面对身边的每个人,用快乐感染周围每个人。舞蹈的学习与平时课堂的学习也有很大联系,增强了我的节奏感。

对于老师的评价,我觉得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授课是非常耐心和细致的,老师会一个个仔细纠正我们的动作,对于比较难跳的舞步老师也会反复示范和教动作要领,老师跳地更是非常完美,把两种舞的神韵全部表达出来了。

对于课程,我觉得老师可以在教华尔兹和伦巴之后,再教我们一些舞会上的交际舞,或者更多的华尔兹舞蹈,因为我非常喜欢华尔兹,这样,可以满足对要求更高的学生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有很好地应用。学到更多的舞步。

舞蹈教学法课程心得体会2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教学法的学习,我了解到,音乐是一门艺术课,技艺性、实践性很强,不同于其他课程。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乐器、欣赏、指挥、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现代音乐教学法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重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发挥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教学法的课堂试讲,我发现要做到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对于我们还没毕业地在校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试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课堂气氛沉闷,语言不流畅,话语连接不紧密,教唱地音乐与音乐本身要表达地情感不相符,不能随机应变而且还有很多环节的疏漏等等。这些就预示我们要吸取经验,弥补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完善。

目前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是音乐课的内容之一,例如;欣赏《过雪山草地》教师要通过导入引起学员音乐欣赏的兴趣,要利用音乐所表达地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以进一步增强对音乐地理解能力,提高对音乐欣赏鉴别的.能力。再例如《春天的故事》在听这首歌之前,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首歌的音乐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旋律、节奏的特点是什么?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使学员在欣赏的过程中融入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音乐教学应当把聆听、演奏、演唱、指挥、作曲乃至音乐评论等等结合起来进行,而不是只局限于某一方面,把音乐学习融入到其他学科学习中。譬如:音乐与文学的姊妹艺术,结合语文教材进行音乐教学,开拓学生思维,创设音乐情境,自选歌曲学习,自行收集材料,不仅能开阔音乐视野,还能挖掘出更新、更广的内容。音乐与美术的姊妹艺术,在欣赏和聆听中,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而且在教授歌曲时围绕重点难点的环节,要有一个重点难点的攀升和活动的递进性,在坚守的过程中不要用单一的活动或环节。

通过教学法的学习,我了解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从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作为后继教师,我更应该总结经验,丰富自我,在教学中敢于创新,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兴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第五篇: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

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

一、前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渐深入,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我国,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法,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语言点展开,从内容上来说虽然丰富,但是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在这样的教学法下,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很少会去主动的思考和解决在学习中的问题。在新的学习背景下,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技巧、培养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革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交际、交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法研究者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法。

多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辅助作用,将学生主体和教师辅助相结合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者主动的学习、学会语言,提高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

关键字:任务型教学法

教师

学生

二、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任务型教学法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由博雷泊自印度邦加罗尔地区首先提出,同时博雷泊不仅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还在实施中总结出一整套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将语言的理论和应用理念转化成了在课堂实践中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辅助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将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一个阶段性的交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学会语言。

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相关著作相继出现,1998 年 Skehan 出版了《英语学习认知法》一书,该书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是当前教学中的主流思想。1979 年到 1984 年,珀拉胡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最初形态,他曾在交际教学实验中提出在“做中学”,教学内容设计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借助任务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珀拉胡亦被认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奠基人。1987年普拉布在《第二语言教学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任务”一词,并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他指出,任务的设定能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调控,任务是学生根据一些给定的信息,通过自我思考的出来结论的一种活动。他将“任务”这种活动分成了四种类型,分别是形式中心活动、规则中心活动、目标中心活动和意义中心活动。普拉布认为任务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务型教学法也是可操作性较强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同时任务型教学法也存在着不足,例如,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任务进行需求性的分析,同时任务的等级划分也没有标准的依据,具有任意性和随意性,而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任何形式中心的活动都是不受待见甚至受到严重排斥的。普拉布提出的这些关于任务教学法中存在的不足也成为了之后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时首要考虑的问题。1987 年,在普拉布研究的基础上,坎德林和布林对任务型教学法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他们提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选择和衡量任务难度的一系列标准;1966年,威利斯在《任务型课堂教学结构》一书中明确指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实施以及需遵循的原则,即:任务的实施和选择需要具有意义和实用的语言,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正确的使用语言,同时要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注重语言本身的特点,要分时机和场合的突出不同的语言,这为教师在语言教学的课堂上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同时她还将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严格的划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任务前、任务轮以及语言焦点;1998 年,斯基汉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学习认知法,这在语言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完善任务型教学法方面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斯基汉系统全面的阐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是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与母语的习得过程有着明显的差异;第二是语言运用取决于规则系统和词汇化系统。1998 年,斯坎翰总结了 1984 年到 1997 年国内外学者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任务、目标、参与者和任务熟悉程度方面来进行总结的。

从国外近10 年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情况来看,除了上述的研究成果之外还有大量的研究文献。进入 21 世纪,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2001 年,皮特·罗宾逊对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认知的复杂性以及其复杂性对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做了深入的论述,同时还分析了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任务难度的理解等方面的问题;2002 年,巴克曼在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型语言表现评估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2003 年,Glenn Fulcher and Rosina Marquez Retier 总结了口语中任务的难度,在口语考试中对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2004 年,辛西雅站在学习者话语的角度对第二语言系和任务学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为例,分析语言产生、交际策略以及交际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2004 年,大卫·努南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一书中明确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定义,对《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进行补充,详尽的讲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框架、任务构成、任务、任务教学评价、教师等多方面的内容;2005 年,埃利斯在《第二语言的计划与任务绩效》论文集中,表示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计划的本质,并论述了其对课堂、测试环境或者实验室中任务表现的影响;2007 年,《调查任务的形式语言学习》论文集中,有多篇论文讨论的的重点是教学中的任务,其中多数论文是通过数据来进行的实证性的研究,十分具有科学性和说服性,论文中将任务运用的研究做了深入的分析,分析了不同语言学习环境下口语互动、词汇学习和创新、语用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三、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文章较少。较早的有马箭飞:2000 年发表的《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新模式》,文中提出交际任务的三大特点: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明显的功能性、明显的情景性和话题性,更适合以培养语言交际技能为目标、教学周期较短、追求高效率并具有明显实用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短期强化模式的教学。文中还根据调查和分析,为各级交际任务确定了相应的分类和具体项目。2002 年他又在《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这篇文章中进一步论述了交际任务的特点、分类和分级,同时提出建立以汉语交际任务为教学组织单位的教学模式的设想。

目前,国家汉办“十五”科研规划项目“交际任务教学法与汉语口语教学及其教材编写”也在开展中,吴中伟在任务教学法研究之二《语言教学中形式与意义的平衡》中主要结合“任务教学法”对“形式焦点”观做了一些介绍和评论。此外,赵刚(2005)在《超越句型操练》一文中把任务教学模式引入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针对某一课做了一个课堂实例展示。李燕(2006)在《任务型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一文中,以某一课为例,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块 的引入、练习、输出三阶段,设计了一堂任务型初级汉语口语课。他们都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有很强的适用性,尤其对于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口语教学。王瑞烽(2007)在《小组活动的任务形式好设计方式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重点介绍了小组活动在二语教学中的优势,讨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小组活动的任务设计途径和方法。硕士论文方面,王燕(2005)在《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中基于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和教学过程,把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对外汉语的初级阶段的教学;王尚臻(2006)在《初级阶段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模式初探》中,将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验报告,认为这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有进步性的,在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之间真实有意义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方面都有积极作用;顾婷(2006)在硕士论文《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对外汉语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中,将任务型教学法的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的教学模式运用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并以某一课为例展示了具体的教学过程,最后通过前后的调查问卷的对比,得出结论: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是有其优越性的。

四、总结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国外学术界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模式已经较为清晰,但是也并不是十分的完善,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任务型教学法在实施中常见的;国内对于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已经吸引了大批第二语言教学的专家。同时我们更可以看到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不平衡性:第一,研究的前沿在国外,国内英语教学界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是对外汉语界目前还仅停留在介绍了解阶段;第二,成果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具体的实践教学报告很少。另外研究者对于任务型教学法所持有的观点都不尽相同,很多方面并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大部分研究成果还是停留在理沦方面,把它们用于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

参考文献

[1]顾婷.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6.[2]李燕.任务型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4(3).[3]马箭飞.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4]马箭飞.汉语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初论[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1).[5]马笑岩,瞧秀梅.国内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综述[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 年,第 10 期:第6-7 页

[6]王虹亮.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综述[J].科学之友(b 版),2009 年,第 2 期: 第 136-138 页

[7]王瑞烽.小组活动的任务形式设计方式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8]王尚臻.初级阶段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模式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6.[9]王燕.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5.[10]王

燕.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云用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年,第5 页

[11]杨杰瑛.林晓

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角色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 年,第 5 期: 第 129-131页

[12]赵刚.超越句型操练[J].语文学刊,2005,(6).

下载舞蹈文献与教学法2word格式文档
下载舞蹈文献与教学法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研究概念与文献综述

    2研究概念与文献综述 2.1相关研究概念 2.1.1 生态设计 2.1.2 滨水景观 2.1.3 河涌整治 2.1.4 东濠涌 2.2文献研究综述 2.2.1 国内相关研究 2.2.2 国外相关研究 3相关案例研......

    文献综述2

    文献综述范文2: 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1.国外的研究现状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

    舞蹈教学法教案--《亲亲地面》

    课题:亲亲地面 教学对象:小学三四年级(有一定舞蹈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动作的单一练习和组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 学习的积极性和动作的协调性,锻炼节奏感。 课型:新课 课时:一......

    舞蹈2教案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 舞蹈2教案 授课人:陈博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让同学们掌握中国古典舞的技能技巧 教学重难点:中国古典舞跳、转、翻的训练 第四节:技能技巧训练 一、 跳 (一)......

    舞蹈教案2

    舞蹈教案2 一、准备活动 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领幼儿依次活动头、肩、臂、手、腰、膝、脚,预热全身。 (通过准备活动,孩子们都把全身的关节活动开,就不容易受伤。) 二、新授 勾绷......

    舞蹈合同.2

    联合办学协议 甲方: 乙方: 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本着服务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推广优秀舞蹈健身形式,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在双方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合作期限;2012......

    舞蹈教案2

    《把上一位擦地训练》教案 教学内容:把上一位擦地 教学目的:通过一位擦地的学习和训练,掌握正确的擦地方法,训练学生脚下的基本功以及整个腿部的力量、腿胯的外开、控制能力、稳......

    中学英语教学法2

    1.第6题 As a Modernist poet, Pound is noted for his active involvement in the ______ A.cubist school of modern painting B.Imagist Movement C.stream-of-cons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