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高校舞蹈教育文献综述5篇

时间:2019-05-12 01:1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综合类高校舞蹈教育文献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综合类高校舞蹈教育文献综述》。

第一篇:综合类高校舞蹈教育文献综述

忽视了舞蹈教学与跨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轻视舞蹈教学与科研学习之间的重要联系是很多综合类大学难以发掘自身特色而平淡无奇的另一原因。舞蹈艺术往往无法独木成舟,常常要配合其他艺术形式以形成更加五花八门的艺术门类:如音乐和舞蹈常常结合、戏剧文学又常常依赖于舞蹈艺术等等。

张雨欣(2010年)认为,艺术院校的专业舞蹈教育可以说是一种“专才教育”,即以专门培养舞蹈专业领域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其培养的人才不同于其他以教师等要求知识面较广的人才。艺术院校专业舞蹈教育在学生艺术传承能力方面具有较高要求,在国民教育中自成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拥有特色舞蹈艺术才能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成为艺术领域最前沿的人才。艺术类院校的专业舞蹈往往要求学生掌握好传统的古典舞蹈艺术,对于西方现代舞等舞蹈形式并不做严格要求,一般具有较高古典舞蹈技能的学生在毕业后,通常担任艺术传承工作,对于所学小类舞蹈艺术的研究与发扬密切相关。吴晨光(2010年)认为,从目前发展情况分析,我国艺术院校专业舞蹈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学校过于关注舞蹈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舞蹈理论的学习。由于艺术类院校的生源一般来自于刚毕业的中学生及艺术特长生,这些学生的文化水平较其他类型的院校来说,普遍偏低。第二,艺术院校舞蹈教学就业前景不佳。第三,艺术院校专业舞蹈教学内容单

一、枯燥。张玉洁(2011年)认为,随着舞蹈类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并校热潮的推进,分布式的教学地点和教学资源使得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遭到新的挑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管理的学生越来越多,是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都力不从心,各项工作担子不断加重,尤其是作为学校工作首要的一环,教学工作的任务繁重,管理数据指数增加。由于我国综合类院校采用无差别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尽管有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获得了很好的工作机会,而大部分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水平难以提高而导致的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该部分学生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较多挫折。方清曼(2011年)认为,我国的综合类学校舞蹈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舞蹈教学工作的自动化,主要目的是将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第二阶段是满足学生和老师实际应用的需要。王晓春(2011年)认为,中国的舞蹈教育是以前苏联的舞蹈教育模式为参考发展起来的。前苏联的舞蹈教育对于舞蹈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中国的舞蹈教育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因此,中国过去的舞蹈教育主要以培养在高、精、尖的舞蹈专业人才,也涌现了一大批在国际国内知名的舞蹈家,但其学科建设、发展速度、规模、教学改革,相对于其他学科是非常缓慢的。张爱菊(2012年)认为,处在新时代的今天,专业舞蹈教育不再是固定院校的“专利”学科,国内各大综合类大学纷纷效仿先后设置了专业舞蹈科目。这种现象的出现源于教育者对于舞蹈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出于推动学科发展的需要。但是就具体执行状况来看,综合类大学的专业舞蹈教育水平还不高,往往都是各种专业性艺术学校舞蹈教育的拷贝、没有自身的独创性、没有考虑到受众学生的水平差异等等。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师资力量的匮乏、教学场地的缺陷以及教学器材的限制等方面。张东梅(2012年)认为,综合类大学往往将其分类为舞蹈实践以及舞蹈理论两方面,教师会采用将某一种舞蹈形式为主来训练学生的形体塑造而以其他诸多舞蹈形式为辅同时训练学生表现力、想象力等等。在舞蹈理论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们不仅偏重于舞蹈基础知识,还会插入生物学、人类文化学、哲学,甚至医学等学科,是一门多学科杂糅的教学科目。可以说,从综合大学专业舞蹈公共课的角度分析,其较好地反应了教学内容交叉性的特征。但从总体的教学发展情况分析,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设置还存在很多缺憾,人才培养所设置的课程和专业性院校相差无几成为普遍现象。很多院校还无法贯彻培养目标并展开相应的教学任务,这样便无法达成综合类大学专业舞蹈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第二篇: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的现状

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的现状、归因及对策初探

摘 要:本文对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的现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改革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 大学生舞蹈教育 对策

大学生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大学生舞蹈教育改革的对策措施,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舞蹈教育较其它艺术教育起步较晚。在对一些高等院校舞蹈教育的广泛调查中发现,各个大学实施舞蹈教育的标准和方法各不相同,有些学校把舞蹈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列入社科部。有些学校设立单独的艺术中心,建立大学生舞蹈团,把舞蹈团归属于学校团委。有些学校则习惯性的把舞蹈列入体育系,开设舞蹈选修课。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个大学的经济状况、舞蹈教室、舞蹈师资还不够完备。不过短短几年内,随着人们对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视,舞蹈教育不断发展,成为今天学校素质教育里一项重要内容。尽管尽管各高校实施舞蹈教育的方法和标准各异,但都重视舞蹈教育所具有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用,充分发挥舞蹈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塑造良好的体态美中的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倡导对高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走进大学课堂,使许多关心舞蹈教育的人感到欣慰,同时,怎样使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真正地发挥作用,也成为每个从事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目的是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纯的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演能力。否则,舞蹈教育在艺术教育中与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难以接轨。从这个视角出发,我国高等院校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舞蹈教育在普通高校中更多的是从事实践性教育,普及面不大

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舞蹈作品的学习;另一方面是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节目排练。由于受年龄身体条件的限制,许多普通学生对舞蹈课的学习没有信心,害怕学习舞蹈,特别是在农科学生身上尤为严重。所以从舞蹈作品学习上进入更深入的教学尤为困难。而在从事校园文化活动中,舞蹈更多的是让学生观赏,参与性不强,如果对舞蹈的欣赏能力不强很难达成共鸣。因此,舞蹈教育的受众人群不如其他艺术门类,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和其他艺术类课程相比受重视程度不够。

(二)舞蹈课的内容设置没有与创造性人才素质的培养相结合 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以提高技能及欣赏水平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情趣及对“美”的认识为中心。舞蹈教育只重视学生技能的提高和艺术思维能力的发展。没有把提高学生的艺术认识与培养创造性人才相结合。普通高校培养人才大多以科学思维能力为重点,艺术思维的形象性,可以完善并影响、促进科学的逻辑思维。虽然科学思维严谨、抽象,与艺术思维的感性化、形象化有本质区别,但事实上,人的思维方式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具有复合性的特点。艺术思维具有感性形象的特点,当其与科学思维相结合时,两者的有机结合、互相作用,更能拓展人的思维空间,启发与弥补逻辑思维,有助于科学思维获得成功。所以,高等院校特别是农科类占主流的院校的艺术教育若忽视与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相结合,就会与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脱节。

(三)舞蹈教育与其它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脱节

舞蹈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艺术技能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评价能力以及对事物特有的艺术洞察力,还应该将舞蹈与其它人文社会学科转化成综合的感受力,即舞蹈教育的重点应从舞蹈本体转移到与其它学科结合上,如与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的结合。刘青弋教授曾说:“舞蹈的跨学科理论主要包括舞蹈与人文社会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舞蹈美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的理论以及与自然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方面的研究。”举例来说,在实践课上要强调舞蹈知识普及。在上欣赏课时,当我们讲完作者、创作动机、表现内容、结构欣赏后,应将课堂内容再延伸一步,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从艺术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艺术哲学的角度阐述出来,从而丰富、完善艺术素质教育的内容。

(四)舞蹈教育未在艺术类教育体系中确立明晰的地位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的艺术课程大多以选修课为主,其中包括任选课与限选课。所开设的课程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技能技巧为主的课程,如歌唱技巧、各种乐器的学习、舞蹈作品的选学等,此类选修课程的开课门数、规模因受各高校所具备的场地、经费、师资力量所限制而各不相同;另一类是为解决学生选学艺术类课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而开设的,如基本乐理和舞蹈基训等,此类选修课各高校一般都有;第三类是欣赏类的课程,不同学校开设此类选修课的内容各不相同,有古典音乐欣赏、有民族音乐欣赏、有西方音乐欣赏、有经曲音乐欣赏、有歌剧舞剧或剧目欣赏、还有单纯的专题音乐欣赏和舞蹈作品欣赏(高校有的不多)等。以上三类课程在各普通高校艺术类选修课中所占有比例各不相同,并没有统一完整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

二、归因分析

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来说是认识不足,在思想认识上对舞蹈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观念限制,舞蹈教育的规模有待以充分的扩展,在思想认识上更注重艺术类以外的文化知识的教育,而轻视舞蹈教育在人的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从对脑科学的认识而言,过去人们低估了舞蹈艺术对右脑的开发作用。科学家认为:左脑具理智、右脑富感情,右脑可参左脑作决策,人的言与行的和谐有赖于左右脑的互补作用。从古至今,人们对左脑的训练主要靠文明社会的语言和文字进行教育,长期造成了人左脑的训练居于优势而右脑发达不足,严重失衡横不利于个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高校普遍存在着对右脑开发不足,情感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相对较弱的局面。

对高等院校学生的情商教育认识不够。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更加适应社会,智商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人的情商在社会发展中能够使人的智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在艺术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中,无论是前人的观察还是后人的具体艺术实践,都告诉我们艺术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是一种双向关系的联系,受教育的人是通过艺术作品来启发艺术认识的。作为艺术作品本身的内容形式及体裁的繁衍,风格的形成以及艺术历史的发展,认识观念的多样化,都是为一定的时代背景,一定的社会条件,一定的生活条件所制约;艺术作品的形成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间接的、曲折的反映,这种反应是通过人的情感这一中间环节形成的,在认识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人的情感受艺术作品启发而产生的认识观念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关系。从客观的角度讲,高等院校从事舞蹈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比例在从事艺术素质教育的教师中比例很小,甚至有的学校艺术教育没有舞蹈教师。而且从事舞蹈教学的教师受过专业舞蹈训练的不是很多。另外单纯的受过舞蹈专业学习的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师的非复合性也成为我们推进舞蹈教育的障碍。舞蹈教师由于受传统艺术教育的影响,自身素质的缺陷,教学方法的传统化、舞蹈专业化、教学体系的不完善加之教师在学校中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影响对学生的培养。同时由于普通高校从事舞蹈艺术教育的教师少而且没有形成气候,学术交流普遍不足。

三、对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在引导大学生走进艺术殿堂的同时,更要注意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艺术思维能力,才能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开发科学的智慧为科学教育服务。针对当前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状况,笔者认为,舞蹈教育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进行改革。

实行“一主多辅”的课程体系显然将舞蹈艺术类课程列为各高校主干课程的想法并不现实。实际上舞蹈艺术类课程开设的种类越多,分科越细,越让学生无从选择。所以,应将众多舞蹈选修课科学地化整归一,加长课时,减少门类。无论开设什么类别的科目,应首先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设一门在内容体系上具有渐近性、复合性的课程,即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学习能力,以讲解基本的舞蹈艺术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分析并从其它艺术社会科学的角度评价、鉴赏艺术作品。舞蹈艺术类的课程应以此门课程为主,其它课程为辅。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此门课程设置为学生的一门舞蹈艺术类必修课。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无从选择的情况,同时也为选学其它门类的舞蹈扩大了空间。同时要贯彻好艺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辅助性舞蹈艺术类课程的设置 3 上,开设一些舞蹈美学、舞蹈心理学、舞蹈社会学、艺术哲学等交叉学科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注意实践性教育形式,在进行舞蹈艺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课堂讲授的形式外,还应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例如,舞蹈交流协会、沙龙、专题讨论等。在开展此类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外,还应针对不同艺术水准的学生组织活动。可以以艺术骨干分子作为“点”去带动普通学生,激发大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与爱好,自发成立舞蹈团、艺术工作室等。扩大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学以致用,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深化进而达到通过艺术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

完善师资的专业知识结构。目前,普通高校中从事舞蹈艺术教育的教师的知识结构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舞蹈专业知识的学习,二是对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美学知识的学习。只有培养出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复合性的人才。所以,对高校舞蹈艺术类教师进行多学科的知识培训,是舞蹈艺术教育素质的一个关键环节。

总之,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需要重新确立培养目标,即由以技法教育为主转向艺术素质与科学素质综合发展教育。所谓艺术素质与科学素质综合发展,首先是艺术素质的发展,即舞蹈教育关注学生的素质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学习”、“欣赏”上。艺术素质综合发展,还需要把舞蹈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良性互动,从而为培养出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起到交叉互补的作用。培养目标是人才成长的方向和标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和指导。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转向,将会影响到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活动组织等舞蹈教学实践,将会对舞蹈艺术教育师资提出更多的要求,将把普通高校学生的艺术素质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最终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平心.舞蹈教育: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9:(3)[2]平心.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9:(4)

[3]刘青弋.对应新世纪.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学科定位与建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1)

[4]刘青弋.体现:舞蹈文化研究的根本[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2:(1)

[5] 王国宾等.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2:(2)

第三篇:舞蹈文献与教学法2

第一章 藏族舞蹈

第一节

藏族舞蹈简介

藏族是一个拥有400万人口的民族。藏族人民主要生活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省。

膝部有规律的颤动、屈伸,是各藏区舞蹈的共性。由于生活着装的特点,长袖、皮靴就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舞蹈是身躯微前倾,身体的交叉感以及所有舞蹈的流动过程中的髋关节都随重心的下懈,形成其沉缓、凝重的形体语言特色。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踢踏累: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第三基本步,退踏步,抬踏步,连三步,七下退踏步,七下转身,滴答步,悠踢步,悠滑步,跨悠步,二三步。

2、弦子类:平步,拖布,斜拖步,单撩,双撩,三步一撩,单靠,长靠,四二步,二步踏撩。

3、锅庄类:三步一跨,单腿跨转身,刨地点地转身。

4、上肢动作类:齐眉晃手,晃盖手,髋前划手,前后摆手,横向摆手,平面摆手。

(二)脚形、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自然勾脚。

2、手形:五指自然并拢。

3、脚位:小八字位;丁字位。

4、手位:双手扶胯、单臂袖、旁展单提袖、髋前划手。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藏族舞蹈手与臂的动作一般离不开外晃内盖、绕、抛、拉、抽、扔、摊抹。

外晃内盖: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的流动为晃;右手逆时针,左手顺时针的流动为盖。臂的运动保持松弛。

绕:指袖子在手腕的操作下形成360°的圆圈。多为水平面的流动。绕动要松弛协调。

抛:指在晃动流动基础上小臂向上发力形成大的半弧线,臂稍用劲。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齐眉晃手——配以单靠、长靠、单撩、三步一撩、点转等。晃盖手——配以抬踏步,双颤性质的步伐。前后摆手——配以腿踏步、连三步。横向摆手——配以悠踢步。平面摆手——配以悠跨步。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动作类

(1)齐眉晃手: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曲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画圆,左手逆时针画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双手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双手下垂,左后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4)前后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2、踢踏类

(1)第一基本步,2/4(中速),两拍完成。(2)第二基本步,2/4(中速),四拍完成。(3)退踏步,2/4(中速),两拍完成。(4)抬踏步,2/4(中速),两拍完成。(5)连三步,2/4(中速),两拍完成。(6)滴答步,2/4(中速),一拍完成。(7)第三基本步,2/4(中速),四拍完成。(8)七下退踏步,2/4(中速),四拍完成。(9)七下转身,2/4(中速),四拍完成。(10)悠踢步,2/4(中速),四拍完成。(11)悠滑步,2/4(中速),两拍完成。(12)跨悠步,2/4(中速),四拍完成。(13)二三步,2/4(中速),四拍完成。

3、踢踏类

(1)平步,2/4(慢板),两拍完成。重心下沉,脚下沉重感。(2)拖步,2/4(中速),两拍完成。(3)斜拖步,2/4(慢板),两拍完成。

(4)单撩,2/4(慢板),两拍完成。重拍在上,脚悠踢出去。(5)双撩,2/4(慢板),四拍完成。①上身随重心晃动。②悠踢出

(6)三步一撩,2/4(慢板),四拍完成。膝盖颤动柔和,重拍在下,统下沉。(7)单靠,2/4(慢板),两拍完成。①重心左右交换②丁字步③重拍向上(8)长靠,2/4(慢板),四拍完成。①四拍完成,左右移动②膝盖柔和屈伸③重拍向上。

(9)四二步,2/4(中速),四拍完成。(10)二步踏撩,2/4(中速),两拍完成。

4、锅庄类

(1)三步一跨,2/4(中速),两拍完成。(2)单腿跨转身,2/4(中速),两拍完成。

第二章 蒙古族舞蹈

第一节 蒙古族舞蹈简介

蒙族以“马背上的民族”而著称。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他们逐水草而居,牧养生息,创造着辉煌的草原文化。这个曾经横跨欧亚的游牧民族创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

蒙古族舞包括:蒙族民间舞(含劳作、风俗、礼仪舞蹈等)、寺庙舞、宫廷舞,其中蒙族民间舞最具特色,有着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生息和精神气质。大家熟悉的“安代”、“盅子舞”、“筷子舞”就是其代表。

“安代”是最具群众性的即兴歌舞,它人数不限,1人领歌众人相合。舞者手持绸巾,歌起舞随,动作简单奔放,气氛欢腾热烈。此种歌舞形式盛传于科尔沁草原,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盅子舞”属礼仪性质的舞蹈,在民间多出现于酒宴庆典活动中。舞者双手各持两个酒盅,随着音乐的旋律叩击,发出悦耳清脆的声响,是酒席间常出现的舞蹈形式之一。“盅子”舞蹈端庄稳健,含蓄柔美,很具蒙族女性特色。舞蹈内容包括请安、敬酒等过程。舞蹈技巧体现出在叩击盅子及双臂和后背的细腻表现。技巧高者,头顶酒碗。舞蹈时席间充满祥和气氛。

“筷子舞”流传于鄂尔多斯高原,是伊盟人民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它凝聚着蒙古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艺术创造的智慧。踏借筷抒情,沉稳豪放,优美矫健,在民歌的哼鸣下韵味十足。当情绪高昂时,筷子绕身飞舞,击打身体。

蒙族舞蹈男性剽悍、强健、骁勇;女性端庄、典雅、雍容大度。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肩类:硬肩、双肩、柔臂、双绕肩、耸肩、笑肩、碎抖肩、甩肩。

2、臂、腕类:柔臂、屈臂、绕臂。提压腕、绕腕、甩手、弹拨手。

3、步伐类:平步、迂回步、错步、垫步、海清步,摇篮步,碎步。

4、马步类:立掌步,跺步,撩弹腿步,走马步,刨地步、勒马挥鞭步,躺身套马步、跑马步。

(二)脚形、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自然脚形。

2、手形:

(1)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2)五指自然张开。(3)握空心拳。

3、脚位(1)八字位(2)丁字位(3)后丁字位

4、手位

一位:双手空心拳叉腰

二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指尖相距一拳,屈臂于腹前。三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体侧斜下前45°。四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体旁90°。五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肩前斜上位。

六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曲臂于胸前,两手指尖相距一拳。七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臀后一拳距离,手心朝上。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蒙族舞蹈中手与臂的动作一般为拉、抹、推、绕、铲。

拉:指以腰为发力点,带动臂至手,横向拉开或向上拉起。柔臂向上走的动作。抹:臂至掌从上到下为抹,强调手心抹的意识。拉与抹通常是同时运用。推:指立掌向身体外的空间,上、中、下推出。

绕:指手腕带动手掌从外至里,手心朝上,环动360°,臂附随。铲:指五指自然并拢,手心朝下,指尖带动由下至上的流动。

(四)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肩类

(1)硬肩,2/4(中速),两拍完成。(2)双肩,2/4(中速),两排完成。(3)柔肩,4/4(中速),四拍完成。

(4)双绕肩,2/4(中速),两拍完成。(双肩前绕后绕)(5)耸肩,2/4(中速),一拍完成。(双提肩,重拍向上)(6)笑肩,2/4(快板),一拍完成。(同耸肩,重拍向下)

(7)碎抖肩,2/4(快板),四拍完成。(肩胛骨,双肩放松感,重心后靠。)(8)甩肩,2/4(中速),两拍完成。(肩扔出去)

2、臂、腕类 臂类:

(1)柔臂,4/4(慢板),四拍完成。(2)曲臂,2/4(中速),两拍完成。(3)绕臂,2/4(慢板),四拍完成。腕类:

(1)提压腕,2/4(中速),四拍完成。①发力点,腕部上下提压,小而脆。

②腕部动作与硬肩巧妙结合,用腕部传情达意。(2)绕腕,2/4(中速),两拍完成。手类:

(1)甩手,3/4(中速),两小节完成。(甩手甩肩同时进行)(2)弹拨手,3/4(中速),两小节完成。(3)柔软手:正软手和反软手。

3、步伐类

(1)平步,2/4(中速),四拍完成。(重心下压,气息下沉,脚拖地前进,行进时保持小八字步。)

(2)迂回步,4/4 2/4(中速),四拍完成。(3)错步,2/4 4/4(中速),四拍完成。(4)垫步,2/4 4/4(中速),两拍完成。(5)海青步,4/4(中速),四拍完成。

(6)摇篮步,2/4(快板),一拍完成。(动作在左右摇晃中形成,靠脚下重心转移,注意动作下弧线的过程)

(7)碎步,2/4(快板),一拍完成。(女性特色动作)。

4、马步类

(1)立掌步,2/4(中速),两拍完成。

(2)跺步,2/4(中速),四拍完成,两拍完成。①双脚跺步:双脚一起跺掌 ②交替跺掌:双脚交替跺掌,半拍跺一脚 ③双跺掌:交替跺掌,一拍跺一脚。(3)撩弹腿步,2/4(中速),四拍完成。

(4)走马步,2/4(中速),两拍完成。(牵马为特点,注意悠扬感和重心的转移)(5)刨地步,2/4(快板),四拍完成。(6)勒马挥鞭步,2/4(快板),四拍完成。(7)躺身套马步,2/4(快板),四拍完成。(8)跑马步,2/4(快板),四拍完成。

第三章 维吾尔族舞蹈

第一节

维吾尔族舞蹈简介

维吾尔族是新疆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古丝绸之路曾穿越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东西文化的重要区域。维吾尔族舞蹈是新疆众多民间舞蹈中的一种。有以下几种表演形式

1、多郎;

2、赛乃姆;

3、萨玛;

4、拉孜尔库姆;

5、夏地亚纳和一些道具舞蹈,如“盘子舞”等。

“赛乃姆”是一种自由活泼的歌舞形式。

“萨玛“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舞蹈,一般多出现于宗教活动之后,它只限于男性参加。

“拉孜尔库姆”是一种带有风趣,诙谐情调的舞蹈形式。

“亚地亚那”是欢乐喜庆之意。它是一种热烈欢快的舞蹈形式,常出现在喜庆活动及节日中,不分男女,人们可以自由地尽情舞蹈,形式不拘。

“道具舞”是手持盘子、鼓、萨巴依等道具进行的舞蹈形式。在维族古典舞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中,每一个大曲都有“赛乃姆”出现,由此可见其地位。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动作类:托帽式、扶胸式、夏克、绕腕、立腕横手。

2、步伐类:垫步、自由式、滑冲步。三步一抬、多郎步、跺横移,进退步、错步、打点垫步。

(二)脚形、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自然绷脚。

2、手形:

(1)男性自然掌形;

(2)女性花形(立腕手指自然弯曲)。

3、脚位

(1)前点位(右脚在丁字步基础上向前半步);(2)旁点步(右脚向旁一脚距离,重心在左);

(3)后点步(右脚在丁字步基础上向后一步,重心在前);

4、手位:(1)双叉腰;(2)脱帽式;(3)提裙式;(4)立腕横手;(5)扶胸式;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在维吾尔族中,“摊”“绕”“捧”是最为常见,最普遍,也是最具特色的典型动作。舞蹈中的起与止以及动作与动作间的连接都是用“摊”“绕”“捧”完成的。这三者既可独立存在,又常常是合为一体运用。

摊:双手起于胸前,手心朝前,向外打开为摊。

绕:手腕主动,小臂附随,向里、向外转动一周为绕(女性的绕是手指与腕同时绕动;男性不强调手指)。绕腕可用柔劲和脆劲两种。

捧:手心朝上,臂向上或向里的运行为捧。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1、托帽式——配以垫步、滑冲步、进退步、三步一抬。

2、提裙式——配以垫步、进退步、自由步、跺移步。

3、立腕横手——配以垫步、自由步。

4、扶胸式——配以进退步、三步一抬。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类(1)托帽式:立腰挺胸,双手于胸前摊手,身体斜前上“捧”,绕腕固定舞姿。(2)扶胸式:右手或左手扶于胸位。

(3)夏克:挺胸立腰右拧身下腰胸,右手托帽位,左手于胸前立腕。(4)绕腕:见

(三)的绕腕

(5)立腕横手:双手于胸前拍一下,摊手的同时绕腕立掌,固定舞姿。

1、步伐类:

(1)垫步,赛乃姆节奏,中速,两拍完成。(2)自由步,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3)滑冲步,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4)三步一抬,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5)多郎步,奇克提麦节奏,中速、三拍完成。(6)跺横移,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7)进退步,赛乃姆节奏,小快板、四拍完成。(8)错步,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9)打点垫步

第四章 朝鲜族舞蹈

第一节 朝鲜族舞蹈简介

朝鲜族舞蹈是东方民族舞蹈的典型舞种之一。

(一)宫廷舞蹈

历史上宫廷用以娱乐的歌舞形式。历史上记载的有“抛球舞”“献仙桃”“保太平”“发舞”“冬冬鼓舞”等。

(二)宗教性质的舞蹈

“僧舞”“作法舞”“法鼓舞”“刀舞”“扇子舞”“铃铛舞”。

(三)民俗舞蹈

“农乐舞”,我国古称为“东夷乐”。

1、农乐舞:是朝鲜族的典型民间舞蹈。它最能反映朝鲜族人民的性格和情趣——乐观、谦和。农乐舞的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乐器有长鼓、圆鼓、手铃鼓、大锣、唢呐、螺角、萧等。其中乐手亦是舞者。头戴象帽者和高高飘扬的“农者为天下之大本”的大旗为其农乐舞的主要标志。农乐舞在民间有以演奏为主和以舞蹈为主之分。一般领头者是铜锣,他是统帅整个表演队伍的。长鼓手占有特殊地位。农乐舞情绪热烈欢快,变化多样,具有即兴发挥的特点。

2、假面舞:是一种在群众中极受欢迎的样式,它诙谐、幽默。据说在古时候、百姓常头戴面具,用这种样式讽刺统治者。

3、杂舞:即兴发挥的舞蹈,随兴而起,没有程序。

朝鲜族喜欢白色,服饰多为白色和浅色。白鹤是吉祥纯洁的象征。在其舞蹈中追求“鹤步柳手”。动静之间气韵贯通,天人合一,颇具魅力。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动作类:扛横手、扛顶手、扛开手、扛围手、扛背手、扔手、拍手、胸围手、腰围手。

2、步伐类:平步、垫步、鹤步、之字步、丁字推步。

(二)脚步、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绷脚背,勾脚指,微勾脚。

2、手形:五指自然伸直,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大拇指靠中指(女性);大拇指与中指相靠,指头均自然伸直(男性)。

3、脚位:(1)小八字位;(2)大八字位;(3)丁字位;

4、手位:

(1)腰围手(一手腹前,一手背后,手心朝上,两臂流畅弯曲);(2)斜下手(腰围手两旁展开45°,手指下垂,肘微曲;(3)横手(斜下手上至90°,指尖、手腕下垂);(4)斜手(横手至斜上45°,垂腕);

(5)顶手(斜上手两腕带动手臂向内曲45°,高于头,立腕、手心朝上);(6)扛手(顶手落至头两旁,齐耳平,手心朝上);(7)提裙手(食指与拇指提裙于腰前);(8)背手(双手于臂后处,一手握住另一手);(9)胸围手(立掌于胸前、双手交叉);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朝鲜族舞蹈既含蓄优雅又活泼诙谐,动作讲究内在的柔韧性和连贯性。手与臂的动作离不开抽、扔、弹、推、拍等动作,这些动作是构成朝鲜族舞蹈风格特点的主要因素。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扛横手——配以平步,垫步,鹤步。

腰围手——配以平步,垫步,之字步,鹤步。扛围手,扛背手——配以垫步、滑步。扛开手——配以垫步、滑步。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朝鲜族舞蹈的体态要求松弛、含胸、垂肩、吸腹、收臀、气息下沉。舞蹈时气息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它由上至下,有里至外,动作连贯,与上下肢的配合要协调流畅。膝部的曲伸、手的流动都与腹部的呼吸息息相关。

1、上肢类

(1)扛横手:横手位准备,右手至斜上手,曲小臂手心朝上,与耳齐。(2)扛顶手:横手位准备,右手至斜上手,微曲小臂,手心朝上,高于头。(3)扛开手:横手位准备,双手至斜上手(垂手腕),转手腕手心顺耳朵而下至肩,转手腕手心朝前,双手交叉向前推,垂腕向旁打开。

(4)扛围手:腰围手准备,抽至横手位,右手经斜上手下至扛手(手心朝耳朵),左手曲小臂立腕。

(5)扛背手:腰围手准备,抽至横手位,右手经斜上方至扛手,左手下至身后手心朝上。

(6)拍手:可在空间各位置上双手相拍,亦可拍腿、腰等部位。

(7)腰围手:以肘带动,双臂向旁慢出,至斜下45°,然后仍以肘带动回收至原位。

2、步伐类

(1)平步、古格里12/8(中速)(2)垫步,古格里12/8(中速)(3)鹤步,古格里12/8(中速)(4)之字步,古格里12/8(中速)(5)丁字推步,安旦4/4(中速)

第五章 东北秧歌

第一节 东北秧歌简介

东北秧歌是东北三省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艺术。它热烈、火爆、逗趣、诙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形式,蕴含着关东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是东北秧歌大显身手之时,各路秧歌队伍走乡串户,拜年贺喜。

目前我们所说的东北秧歌,包括东北高跷秧歌、二人转、地秧歌三个部分。早起的秧歌是不踩跷的,为了让更多的观者看到表演,逐渐采用了跷的形式。东北秧歌中的男舞者为下装,女舞者为上装。解放前,上装均由男性扮演,至今由男性版样的情况亦屡见不鲜。表演时,舞者均持道具。上装常用手帕,彩扇,夏装用袖头,头跷持鞭。

东北秧歌讲究“稳中浪”、“浪中俏”、“俏中艮”。整个舞蹈通过走相、稳相、鼓相以及道具的使用呈现出艺术特色。

东北秧歌的伴奏有唢呐、小、大鼓、大等,其演奏很有特色。

第三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介绍

1、上肢动作类:绕花、单臂花、双臂花,交替花、蝴蝶花、蚌壳花、双花、五点花、上捅花、下捅花、缠花、里片花、外片花、上下片花。

2、步伐类:前踢步、后踢步、旁踢步、跳踢步、走场步、跑场步、锒铛步、高跷步、双颤步、顿步。

3、鼓相类:一鼓、二鼓、三鼓、五鼓、十二鼓。

(二)脚位,手形,手位

1、脚位:正步位、八字位、踢步位。

2、手形:双手持巾。

3、手位:单臂花、双臂花、交替花、蝴蝶花、蚌壳花、上捅花。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绕巾是东北秧歌最典型的动作,也是最基础的动作。秧歌中的各种手巾花都是由绕巾而变化的。可以说东北秧歌的扭离不开手上的绕。而且各种手巾花多呈弧线运动。男性在绕巾中更强调臂和腕的抖动与捅、撩、甩、点。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1、交替花——配以走场步、前踢步、跳踢步、高跷步。

2、双臂花——配以前、后踢步、双颤步、跳踢步。

3、蝴蝶花——配以前、后步、跳踢步。

4、蚌壳花——同上。

5、上捅花——配以前踢步、高跷步、顿步。

6、里片花——配以前踢步、顿步。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类

(1)绕花:双手持巾,前半拍手指带动手腕,由外向里转腕一圈成手心向下,提腕形成手绢花;后半拍手腕向下压。绕花时速度要快,压腕是速度要慢,手指不要上翘,不能架肘,动作要连贯,使手巾转成立形。

(2)单臂花:左手叉腰,右手于胸前一个花,1拍,经下弧线至身体旁90°一个花,1拍。

(3)双臂花:一手于胸前,一手于身体左旁90°一个花,1拍,双手经下弧线至右旁90°一个花,1拍。

(4)交替花:左右手交替在胸前绕花,1拍,左右臂皆在身体前走圆圈路线,形成∞形状。

(5)蝴蝶花:双手交叉,身体左拧对8点方向,1拍,双手经下弧线至身体旁45°,身体右拧对2点方向,1拍。

(6)蚌壳花:双臂从身体旁至斜上方,绕花下至胸前,1拍,翻手变手心朝上回至斜上方,1拍。

(7)双花:在双臂花位置上,1拍绕2个花。第一个花轮绕,强调第二个花的压腕。

(8)五点花:右手绕花至左肩前,1拍,立腕横推至右旁90°,1拍,经下弧线从胸前向外甩巾(手心朝上),1拍,右手再绕花至左肩前,Da拍,立腕横推至右旁前90°,1拍。

(9)上捅花:手巾从中心提起,尾部朝下,手握尾部。

2、步伐类

(1)前踢步,2/4(中速)两拍完成。(2)后踢步,2/4(中速)两拍完成。(3)跳踢步,2/4(稍快)两拍完成。(4)走长步,2/4(稍快)两拍完成。(5)跑场步,2/4(小快板)两拍完成。(6)锒铛步,2/4(中速)两拍完成。(7)高跷步,2/4(小快板)两拍完成。

第六章 胶州秧歌

第一节

胶州秧歌简介

胶州秧歌是流传在鲁南县一带的民间广场歌舞,当地人称为“跑秧歌”。山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洋秧歌)之一。胶州秧歌分两部分组成,“跑场”和“小戏”。在解放前就形成的传授的方式——安锅。

胶州秧歌所需表演者10人。是五对不同的角色。即:鼓子、翠花(老年形象)、捧捶、扇女(青年形象)、小嫚(小女孩形象)。

舞蹈中女性的动作最有特色,既有山东女性大气爽朗的气质,又热情泼辣而不失北方妇女的妩媚。道具一扇子手绢为主。注重碾、拧、抻、韧、扭。动作个性强,讲究“快发力,慢延伸”,形态上追求胶州秧歌的“三道弯”。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类动作:推扇、身旁平绕扇、合扇横划8字、大撇扇胸前抱扇、拨扇。

2、步伐类:碾步、拧步、丁字三步、倒丁字步、提宁步、走场步。

(二)脚位、手形、手位

1、脚位:正步位,倒丁字步位。

2、手形:右手握扇,左手持巾,大拇指立起。

3、手位:左手片巾右手转扇,上推扇,横推扇,斜上推扇,斜下推扇,胸前收扇,拨扇,横划8字两手交替划8字线形(一手上划,一手下划)。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胶州秧歌手与臂的动作中,有规律的动作一般分为推、绕、划、撇等四种。

推:属直线运动。握扇手从曲肘至直肘的过程为推,形成向上、向横、斜上、斜下的动作。推肘臂微收紧,慢慢推出,有种内在的抻劲。

绕:右手外拧,手心向上,于腰旁慢慢平绕。它常与推扇相接。

划:属8字形的运动。双手在身旁横划8字(面朝上),在头上划8字。(面朝上)。

撇:指在弧线上的翻扇,用扇尖带动,向上、向外划出。此动作最能体现胶州秧歌流动中的“三道弯”和静止“三道弯”体态。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1、推扇——配以拧步、弓步、大掖步。

2、划8字步——配以丁字三步、走场步。

3、撇扇——配以进退碾步。

4、拨扇——配以倒丁字步、探步、提拧步。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类:

(1)推扇:推扇之前右手有一个快起的抱扇(Da拍),再推扇(重拍)、上推扇,立扇用扇尖向上直推。横推、斜上、斜下推扇是中指、无名指、小指放扇,用拇指、食指捏扇,扇面贴臂而出,左手皆横推巾。

(2)身旁平绕扇:左手加肘片巾。右手外拧,手心向上、扇面向上,于腰旁慢平绕,Da拍是快速绕扇收至胸前。

(3)合扇横划8字:双臂在体旁90°上,横面向上划出8字线形,腰发力,腰带臂,臂随腰而动。

(4)大撇扇胸前抱扇:右手于体前经弧线翻扇上划,左手横打开;右手沿原线翻扇回到左跨前立扇,左手水平线向右平拉于右肩前,架肘。形成“三道弯”体态。

(5)拨扇:用扇尖向右划上弧线,同时左拧腰,左手曲臂于右肩前,头向右倒,形成静止的“三道弯”;右手向左转腕,手背朝前,向左肩平拉扇。左手向体旁弧线打开,同时右拧腰。此动作要做得干净利索、有停顿。

2、步伐类

(1)碾步,2/4(慢板)两拍完成。(2)拧步,2/4(慢板)四拍完成。(3)丁字三步,2/4(快速)六拍完成。(4)倒丁字步,2/4(稍快)两拍完成。(5)提拧步,2/4(稍快)两拍完成。

第七章 云南花灯 第一节

云南花灯简介

云南花灯是云南省的汉族民间歌舞。它以清新、秀美、活泼、富有悠然荡漾感而独树一帜。

云南花灯除个别情况徒手外,一般都有道具,使用最多的就是扇子、手绢,这一点与其他秧歌舞蹈一样。舞蹈中的扇花、崴动更是独有其味,二者均构成云南花灯有别于其他汉族秧歌舞蹈的主要标志。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动作类:正崴手、反崴手、小崴手、团扇、扣扇、别扇、放扇、飘扇、耳旁绕花、扛扇、搬扇、翻扇。

2、步伐类:小崴、走场步、小俏步、十字步、柔踩步、撩跳踮步、跟颤步、探步。

(二)脚位、手形、手位

1、脚位:正步位、小八字位、踏步位。

2、手形:左手持巾,右手持扇。

3、手位:1位,双手于身侧旁前25°,扣腕,微曲小臂;2位,左手旁45°,右手握扇腹前;3位,左手斜上,右手在左扇前;4位,左手旁90°,右手胸前。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团扇,是云南花灯最基本的动作。它以手腕运动为主,带动臂附随动作。在云南花灯丰富的扇花动作中,其基本连接规律是团扇接放扇,团扇接甩扇(称别扇)、团扇接扣扇(称飘扇)等。同时它的动作多呈下弧线运动。其扣、划、搬也具有规律性特点。

团扇:右手握扇,手腕带动手指将扇子朝里(对身体)向下向外绕1周。团扇时手腕、手指要松弛。

扣扇:将扇子立起(扇边朝上),大拇指拖住扇柄向外推,其他4指扣住扇边骨向里拉。

划:扣扇于右上方向左上方划一弧线落至左耳,再划竖8字(即耳旁绕花)。

搬:将扇子于胸前竖起来(扇边朝左),扇头向前点。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一位手——配以小崴、十字步。

二位手——配以走长步(团扇、搬扇)、十字步、小俏步。三位手——配以十字步,柔踩步(进、退),跟颤步,四位手——配以走场步(男)、十字步、探步(进、退)。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

1、上肢类:

(1)正崴手:在三位手上重拍向上提助,手要经下弧线做反面动作。在此位上可做团扇、扣扇。

(2)反崴手:在四位手上的Da拍,腰向身体旁探手,双手经下弧线做反面动作。在此位上可做握扇、团扇。

(3)小崴手:在一位手上重拍向外小摆手,经小的下弧线里外反复(合扇)。

(4)团扇:右手握扇,手腕带动手指将扇子朝里(对身体)向下向外绕1周。团扇是腕、指要松弛。团扇有重拍向下绕和重拍向上挑两种。

(5)扣扇:将扇子立起(扇边朝上),大拇指托住扇柄向外推其他4指扣住扇边骨向里拉。在三位手上经下弧线做反面动作,重拍向下。

(6)别扇:拇指、食指拿扇边骨,向身体旁经小的下弧线向后悠。一般与团扇组合做,即两个团扇,第3拍别扇。(7)放扇:握扇,手心朝上,扇面向前,扇边朝左,放于右胯前。可双放扇(左手亦放于左胯前,手心朝上),重拍在右;也可单放扇(左手上甩于胸前),于团扇组合做。即两个团扇,第3拍的后半拍放扇。

(8)飘扇:扣扇,逆时针划圈。一般与团扇组合做。即两个团扇,第3拍变扣扇划圈,成飘扇。

(9)耳旁绕花:扣扇,于右上方划一弧线落至左耳再划竖8字。一般与扣扇正崴手组合做。即两个正崴手,第3拍划8字,成耳旁绕花。

(10)扛扇:握扇,将扇子扛于右肩上,提右肋,左手于右肩前。

2、步伐类

(1)小崴,2/4(快板)两拍完成。(2)走场步,2/4(中速)两拍完成。(3)小俏步,2/4(快板)四拍完成。(4)柔踩步,2/4(中速),两拍完成。(5)撩跳踮步,2/4(快板)两拍完成。(6)跟颤步,2/4(中速)两拍完成。

第八章 安徽花鼓灯 第一节

安徽花鼓灯简介

花鼓灯是流传于安徽地区怀远、凤台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典型的民间广场艺术。它源于民众,植根于民众,于民同悲、同喜、同乐。它融歌、舞、戏一体,倍受淮河两岸人民的喜爱。至今乐舞部分得到长足发展,成为独立表演的艺术形式。花鼓灯有悠久的历史,据凤台县志记载,宋朝已有花鼓灯表演。花鼓灯在这得天独厚的文化沃土中演变成形式完整、内容丰富、活泼风趣、含蓄细腻、委婉而热情、朴实刚健而不失奔放的艺术风格。艺术感染力强,在国内外赞誉甚高,是汉族民间舞蹈的瑰宝。

花鼓灯表演男称鼓架子,女称兰花。鼓架子一般为徒手,有的拿伞和挎鼓。持伞者为“伞头”,又称“伞把子”,起组织调动作用,是花鼓灯中的佼佼者。挎鼓的右叫“丑鼓”,是一十分风趣的角色。“兰花”右手持扇,左手持巾。

花鼓灯追求流动中身体的“倾拧”。女性还特别讲究流动中的“三道弯”。步伐以“溜得起、刹得住”,身体流动中不断线为美。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动作类:反叉腰、双手反叉腰、斜塔、回头望月、狮子回头、二郎扛山、猴子绕花线、扁担式、打虎式、金鸡独立、野鸡式、扛包式、拜式、顶天立地、举鼎、风摆手、双背巾、遮阳扇、凤凰穿天、二妲抱桃、腰中盘带、挽扇、合开扇、凤凰单展翅,端针扇、缠头转。

2、步伐类:风柳步、艮步、拨泥步、双拨泥步、碎步、双环步、撤步起步、错步、簸箕步、上山步、别步、赶步转身、踩萝卜、钟摆步、颤点步、浪子踢球。

3、打退类:前打退、里外拐片腿、缠丝腿、二起腿。

(二)脚位、手形、手位

1、脚位:正步位、八字位、踏步位、交叉前点位。

2、手形:(女)右手持扇、左手持巾。(男)空心拳。

3、手位:腰中盘带、扁担式、凤凰单展翅、双臂巾、双提扇或二妲抱桃、反叉腰。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花鼓灯手、臂的动作丰富、空间运用自如。男性动作多具突如其来,即兴之感,手的运用同脚下步伐的节奏紧密相随。女性扇花丰富,手、臂的动作亦服务于扇花。男性以甩、摆、捅、掏、铲、插、抽、抹、缠为基本动作规律。女性手臂且多以划抹为主要动作规律。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野鸡式——配以赶步转身。

反叉腰——配以赶步、双环步、簸箕步、上山不。打虎式——配以踢球、双拨泥步。扁担式——配以簸箕步。甩摆手——配以踢球。

风摆手——配以拨泥步、艮步、风柳步、十字步。双臂巾、单臂巾——配以风柳步、双环步。端针扇——配以风柳步、上山步、傲子步、别步。挽扇——配以碎步退。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类

(1)反叉腰:双手叉于腰间,虎口张开,大拇指朝前,四指朝后。(2)双分手反叉腰、中速、两拍完成。(3)狮子回头,中速,四拍完成。(4)二郎扛山,中速,三拍完成。(5)打虎式,中速,三拍完成。(6)风摆手,中速、两拍完成。

(7)双背巾:右手虎口拿扇于头成水平线,左手同右手。

(8)遮阳扇:拇指、小指夹扇,手心朝下,3指放于扇面上,扇平放于头前。(9)凤凰穿天:中速、两拍完成。(10)凤凰单展翅,中速,四拍完成。

(11)端针扇:右手握扇,手心朝下,手腕内旋,小臂贴扇面,小臂弯回右腰旁,扇口搁右腰上,左手搭右手上。(12)缠头转:中速、四拍完成。

2、步伐类

(1)风柳步,中速,两拍完成。(2)拨泥步,中速,两拍完成。(3)双拨泥步,稍快,两拍完成。(4)碎步,快速,两拍完成。(5)双环步,中速,两拍完成。(6)撤步起步,中速、两拍完成。(7)簸箕步,中速,八拍完成,(8)上山步,中速,两拍完成。(9)别步,稍快,两拍完成。(10)赶步转身,稍快,六拍完成。(11)踩萝卜,中速,两拍完成。(12)钟摆步,中速,两拍完成。(13)颤点步,中速,四拍完成。

第四篇:高校舞蹈形体训练探讨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探讨

摘要:为了响应党中央提倡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近年来,许多高校也针对加强美感素质教育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其中影响最突出的一点是各个地区的高校都增设了舞蹈形体课,打破了以往教学过程中忽略对学生追求“美”的素质的传统模式。众所周知,舞蹈是一种通过动作传达语言和情感的集动作与形体于一身的艺术,这门课程自开设以来,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其效果也是明显的。高校舞蹈形态训练已经大大提升了大学生对美的评价和享受,改变了大学生由内而外的气质,为以后职业竞争面试打好了良好的形体基础,使得大学生的行为举止显得文明端庄而又温文尔雅。

关键字:素质;审美水平;高校舞蹈形体训练;形体美

引言:目前,在各个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现状是过于追求对大学生专业文化知识的 培养,而忽视了大学生基本的审美能力的素质培养。看似开展舞蹈形体训练课程并不是什么迫在眉睫的改革,但是它在我们大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却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形体训练,笼统的讲就是通过相关专业动作套路和专业理论对一般动作的实施进行专业性和美学性纠正,促使其向形态美,姿态美,气质美的方向发展。这门舞蹈形体训练学科自从开设以来,根据有关数据和调查问卷的显示,一直受到了学生们的追捧和青睐,任课老师也反应授起课来非常的轻松,和学生们之间的互动频繁,学生上课积极,课上秩序容易维护,学生的出勤率也是相当高,这样以来就大大增加了这门学科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加快了高校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一.高校开展舞蹈形体训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高校开展舞蹈形体训练学科是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之一,是教育领域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是高校依据社会对高校人才需求标准的调整。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的身心,对学校,对教学方式,对教育体制,以及对社会人才的素养都有重大的影响。它的开展,是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之外,高校学生对形体训练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是对传统的教学体制的冲击,迎合了迫切需要教学方式多样化这一现状,丰富学生的艺术思维,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健美的专业知识在学生当中也得以普及,提升了大学生的气质和自信,为今后学

生求职面试打下了良好的体态和气质基础,更容易在众多求职中脱颖而出。其课程的开展,也是一种变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那些因为自己长相和身材而自卑的学生们,通过对形体训练专业理论和体态纠正气质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在无形当中促使这些学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发展。另外,学校开展舞蹈形体训练课程这门课程,大大提升了这些学校的社会形象,表明了这些学校对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高度重视。从现实情况来看,当今社会对人才录用的要求提升,不在只关注应职者的毕业院校和成绩档案。现在开始关注求职者的外在表现,比如自身的气质,谈吐,还有是否有拉近距离的亲和力,因为现在职业单位大多需要和客户或者是上级沟通,如果自身的外在气质很优秀,那么给客户带来的印象一定会为自己的谈判增添不少的分数,有利于自己职业工作的顺利的开展。综上所述,综合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开展舞蹈形体训练课程都对学生产生了推动力。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有必要按照社会要求打造顺应时代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所以,大力普及舞蹈形体训练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重大教学任务。

二.舞蹈形体训练课程开设的注意事项

舞蹈形体训练课程的开设,是学校教师的精心筹备的结果,其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要在课前给学生们进行培训,避免在舞蹈形体训练过程中造成伤害。

1.学校有关部门要设立专门的授课场地,保障上课地点符合教育局的统一规定,另外,要配备相关的器械基础设施;

2.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各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能够经受住舞蹈形体长期系统的训练;

3.由于形体训练需要消耗大量的体能,所以在训练之前,我们要通过慢跑,俯卧撑,高抬腿等运动进行一定的热身;

4.训练时,要穿上特定的形体训练服装,禁止穿拖鞋入场;

5.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将身上的手表和项链等之类的佩戴饰品摘掉,减轻自己身体负担,避免发生碰击伤害事故;

6.在训练前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食量,在训练后要适度的补充能量和水分; 7.要掌握各个动作的要领和节奏,避免用力过猛,影响形体训练的效果; 8.在做与器械相关的练习时,要遵循器械使用的指导细则,避免在训练中受到伤害。

三.开设的舞蹈形体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 1.存在配备的老师是其他学科老师的“兼职”

可能部分高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或者是对本学科不够重视,部分高校存在的现状是,虽然开设了这门学科,但是其配备的老师不是精练舞蹈形体训练的老师,而是其他专业类别的老师,比方说是本来主要教授音乐或者是钢琴的,可是被分配教授舞蹈形体训练这么课程,不能说她们对这方面的教授是误人子弟,但是从专业性来说她们简短的培训,还没有达到可以准确无误的传授给学生的水平。

2.部分学生因为缺少舞蹈基础,进行形体训练时困难

舞蹈形体训练属于一门艺术,注重身体的平衡性和肢体的美感动作相结合。在训练的过程中,可能部分学生的柔韧度不够好,造成在做各种分解动作的时候,难以顺利进行。其次,是对艺术的天赋问题,可能这对大部分男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当然,部分女生也存在这种问题,男女学生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高中,他们有的从小没有受到过任何艺术形式的培训,所以在对艺术的悟性上参差不齐。

3.舞蹈形体训练的长期性使得部分同学不能做到善始善终

形体训练是连贯的动作,并不是几个月就能掌握。部分学生在开始的时候怀着新鲜和好奇的态度走进舞蹈形体训练的课堂,但是,由于在训练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动作存在较大的难度,而且其课程数量之多,可能部分学生在几个月后就不想在继续学习该课程了。

四.舞蹈形体训练学科创新性的改革措施

1.实行精小班,缩小课堂学生的容量,减轻课堂训练的内容

控制课堂的学生容量,这样老师可以关注到每一位学生,避免了因为课堂学生多而有的学生没有机会得到老师的指导,另外,课堂容量的缩减,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都有机会和老师积极互动。舞蹈形体训练内容的减轻,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学生们学习任务的压力,还能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巩固学过的动作,让学生们熟练的掌握动作要领。

2.在训练时,因材施教;在测评时,因人而异

由于每位学生的自身对舞蹈训练的悟性不同,所以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结合每位同学的具体实际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在最后测评的结果中,也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成绩,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出符合学生程度的成绩。

总结:本文就高校开设舞蹈形体训练课程的意义,注意事项,出现的问题和改革性方案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和探讨,准确的定位了这门课程的开设是教育体制上改革性的方案,有利的推动了学生社会化形象的塑造,为学生们走向社会社交礼仪打下了良好基础,反映了学校不仅仅只在关注学生们的专业成绩,更开始注重学生向社会过渡的这个环节。其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要想它的意义惠及到每个学生,还是需要克服很多问题。

参考文献:

[1]赵丽敏.舞蹈形体教学探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4,04:37-38.[2]仝娟.探析高校大学生形体舞蹈训练的科学引导和防护[J].音乐时空,2015,05:114.[3]刘寒冰.浅谈舞蹈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J].艺术品鉴,2015,02:265.[4]鲁雨茉.舞蹈形体课教学研究[J].参花(下),2014,11:150.

第五篇:高校土地利用模式探讨文献综述

高校土地利用模式探讨文献综述

摘要:大学,是知识的摇篮,是培养新时期优秀人才的根据地。长期以来,人们过于重视大学校园里教学、科研等软件配置的力量,认为只有优良的学风、严谨的求学精神才是一个优秀的大学,完全忽略了大学的硬件设施对于一个大学的文化和传统的展现与传承。一个在建筑、校园布局没有学问的大学,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底蕴的大学,是一个不合格的大学。因为关于高校的土地利用模式、建筑设计和布局的问题显示出的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关键词:规划用地模式生态平衡,人本思想

近年来,高校校园的建设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不仅仅是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于学习、教学和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更是对城市文化塑造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因此,大学城和众多的新校区应运而生,泥沙俱下,难辨好坏。关于大学城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关于新校区建设的问题,更是问题诸多。长期以来,各高校的校园规划和用地模式也是各自为政,补漏填缺。在校园的规划上,也是更多的因地制宜,缺乏系统和完整的模式。

全球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我国经济开发的加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同时也把高校校园建设推向新的高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价值近几年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扩招等一系列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以及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高校社会化等高校内部的制度改革,都对大学校园在规模、办学体制以及建筑与环境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高校校园建设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为教育界和加注解所始料未及。在这历史性的机遇面前,21世纪的高校规划与建设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向。本文资料大多来源于网络、期刊数据库等,著作来源于图书馆。搜到的信息有:著作6本,期刊文献11篇,报道2篇,国家政策文件1份。

1、我国高校校园环境现状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出版)对于生态环境的定义,校园环境的定义可以从中借鉴引用为:环绕着校园主体人群的空间中可以影响到人的生活、学习的一切自然形成和后天人工营造的物质、能量的总体。这从一个方面给校园环境景观建立了一个新的定义:它既是生态系统下的能量流、物质流的一个载体,又是社会精神文化系统的源泉,体现了人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人的影响。

刘剑在《浅谈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特点和目的》(南方论刊·2006年第10期)中提到,校园环境的特点。一是有特定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二是多项艺术的综合体。三是育人功能具有多面性。校园环境的建设很好的体现了这个特点。而在校园环境建设的目的上,不仅要建立生态平衡的校园环境、建立具有浓郁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还要建立具有人性化、整体和谐的校园环境。

刘建朝在《新一轮高校校园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地质教育2004年第4期)就大学扩建问题、校园规划问题和校园建设中着力体现的几个问题对新一轮的高校校园建设进行

了分析。文中提到由于不同学校所在地的不同,各个学校在校区建设又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本校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的规划实施,更影响了各学校在建设时所选择的发展途径。因此也造成了许多高校纷纷扩大校园,增加办学空间,一批教育建筑林立与校园之中但又问题诸多的现象。同时,文章也总结了置换、新老校区并存、老校区扩建、合并中专校、就地挖潜、大学城这6种模式。

高冀生在《高校校园规划研究与再认识》中提出了传统型、核心型、组团型、集中型、再生型、增殖型、鱼骨型、自由型、园林型、复合型、智能型、虚拟型、网络型、网格型等诸多校园规划模式。此外还提出一种创新型校园规划模式。

保永春在《现代高校校园规划原则论纲》中指出,校园规划应遵守的十大原则:功能性、效率性、生长型、生态化、智能化、效益性、人本化、个性化、相融性和传承性。这十项原则是在校园规划中应着重考虑的原则。文章同时也提到,由于各高校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规划过程中,目前也只能以原则为参考依据。同时,考虑到不同学校的个性化发展,在规划中也应该采取原则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2、高校规划应当进入更高层面

《建筑设计资料集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认为,大学校园经历了一个依附于建筑、独立于建筑、多幢建筑集中、分散式(教学与居住分离)、大规模校园发展、探索大学城的发展阶段。

王建国在《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大学校园规划》一文中提到,大学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群落,大学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要远远高于其代表的教育意义。因此,大学校园不论是内部建设还是对外开放,所拥有的实际意义都将是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的。而校园所进行的设计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育功能上,应该从城市设计角度去看大学校园的规划。

在1992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对高校建设标准进行了规定。谈健在《高校建设应整合城市资源》(广东建设报2004年12月24日第A01版)中提出四个应当反思的问题:大学与城市的关系、原有标准滞后实际发展、建筑设计周期过短、校园个性化缺失。大学建设往往作为带动城市的有力手段,但由于学校周边“服务型社区”未完善,也造成了学校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存在机制不畅、互动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阻碍了两者的协调发展。同时,文章还指出,大学建筑尤其自身的特点,但目前的大学建筑设计缺乏专门的设计规范进行指导,只能借鉴《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及相关公共建筑设计规范,限制了大学设计的优化和发展。而且,大学的建设规划周期过短,虽然扩张很快,但也造成了对校区的定位、容量和运作特点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使得校园规划的随意性较大,缺乏自身特点。因此也连带造成校园个性缺失。

张琦在《现代大学校园规划浅析》(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4年12月号)中提出,大学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中一种具有特殊历史与特殊功能的庞大教育机构,大学的本质是生产知识或者说是创造知识的场所,这种生产或创造无法脱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面对面进行的知识传授和实质性交流。由于大学中占有空间的教学、科研等活动绝大多数都正式而长期、复杂而影响深远,这种延续性尝尝是的校园空间具备极其丰富而强烈的特性。文章还提到,现代校园规划的选择,应当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看待。要将“规划地区”和“研究地区”同时列入规划考虑的范围,由校园规划管理不能和城市规划不能进行统一协调。同时还要遵守社会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生态性原则。

3、新时期高校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张先玲在《我国现代高校校园规划总体布局的思考》中提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简单的、以功能划分的校园规划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校园建设的需要,针对目前高校校园规划存在的问题,站在现代审美和人文的高度,从校园格局的整体性与开放性、校园功能区相对集中地组群式布局、校园人车交通体系的便捷高校安全、校园交流空间的多重性格、校园文化的营造、体现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可持续校园设计、弹性与动态调控等8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现代高校校园规划总体布局的诸多新理念。

何树彬在文章《国外校园环境建设点滴》中介绍美、日、韩等国的校园建设中十分重视人本思想,将学生安全、开放式教育和教学环境等问题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同时很注意将学生融入到校园建设中去,体现了学生对于校园建设的参与性。

何镜堂的《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向》。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产业进程的加快,高校规划建设中形成新的发展特点。根据当前多元、综合的办学模式,对创造人文化、生态化的校园空间环境,满足校园社会化、开放化的现实需要,融入自然环境的组团化、网络化建筑设计,以及校园的动态发展等几个发展趋向进行了阐述。

总结

通过以上文献我们发现,我国高校校园规划、建设以及用地模式都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各学校不同的校园环境,因此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于校园土地利用模式进行探索。同时,对于校园用地模式的研究,要积极联系社会,通过城市规划、园林设计等多角度研究来提高校园规划和高校土地利用模式的研究高度。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年修,第2版

[2] 日本建筑学会编,徐煜辉译,《建筑设计资料集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3] 宋泽方 周逸湖,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008重印

[4] 包小枫,理想空间.2005.2(总第七辑),中国高校校园规划,[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

5[5] 江浩波,理想空间.2005.4(总第八辑),个性化校园规划,[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6] 刘剑,浅谈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特点和目的,[J],南方论刊,2006

[7] 费曦强 高冀生,中国高校校园规划新特征,[J],城市规划,200

2[8] 刘建朝,新一轮高校校园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

4[9] 高冀生,高校校园规划研究与再认识,[J],中外建筑,2004

[10] 保永春,现代高校校园规划原则论纲,[J],湖北社会科学,200

3[11] 王建国,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大学校园规划,[J],城市规划,2002

[12] 谈健,高校建设应整合城市资源,[N],广东建设报,2004

[13] 张春慧 王先杰 王大庆,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J],北方园艺,2004

[14] 张琦,现代大学校园规划浅析,[J],市场周刊2004

[15] 张先玲,我国现代高校校园规划总体布局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

[16] 何树彬,国外校园环境建设点滴,[J],上海教育,2004

[17] 李昊 冯伟 蔡晓方,新理念、新大学、新空间——对新时代我国大学校园规划的思考,[J],安徽建筑,2004

[18] 何镜堂,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向,[J],新建筑,2002

[19]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国务院教育厅建标[1992]245号文件

[20] 符英 段德罡 刘煜,21世纪高校规划与建设的新趋势,[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

[21] 朱振国,大学城离“大学王国”还有多远,[N],光明日报,2001.12

[22] 王一娟,大学城一拥而上引发圈地热,[N],经济参考报,2003.2

[23] 梁礼明 卢峰,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刍议,[J],中国西部科技,2008.3

[24] 牛红武,郑俊华,高校校园规划略论,[J],山西建筑,2007.8

[25] 鲁晓琳,现代校园规划建设思路探讨,[J],科学探究园地,2007

[26 饶汕贤,周肇基,卢小良,赖元峰,校园规划建设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

下载综合类高校舞蹈教育文献综述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合类高校舞蹈教育文献综述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文献综述

    鲁洁、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第49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其研究发现,家庭的职业类别,是家庭教育影响的一个客观指标。由于家长职业在类别上的不同,使得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

    化学教育文献

    化学教育 2010年化学教育和科学教育学术的排名是通过从事化学教育的研究。 文摘:世界排名22的学术印刷期刊积极参加在化学教育和科学教育方面的化学教育的研究。这次调查的结......

    教育文献读后感

    小学教育书籍读后感之———《玫瑰与教育》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

    高校舞蹈教学论文五篇范文

    一、人文素养缺失当前国内高校舞蹈教学的学科特点来说,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传统舞蹈教学将重点放在锻炼学生的形体与动作上,课程多以室内实践课为主,以......

    中职舞蹈教育

    浅谈中职舞蹈课程与教学方式 王 丽 娜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指出,“舞蹈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克莱格语也认为—舞蹈是戏剧的祖先。人类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人类在语言的表达能力......

    幼儿园舞蹈教育

    《幼儿园舞蹈教育》作业答案 一、 名词解释题 1. 2. 表演舞:幼儿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舞蹈作品的内容或某种情绪的表演。 半自动律动:在成人的诱导帮助下,让婴儿在音乐伴奏......

    幼儿舞蹈教育

    幼儿舞蹈教育 ( 【内容摘要】 幼儿舞蹈是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感的歌舞。通过幼儿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幼儿......

    幼儿舞蹈教育

    少儿舞蹈老师教学应该注意什么 (一、美的形象。你的仪态、风度、容貌、服饰、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以,你的着装要干净、简洁,适合舞蹈教学运动的需要,服装的色彩应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