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具教案2
六型学具教案
勇闯难关
——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辅助材料:活动课件
一、目标设计
主要目标:通过玩“勇闯难关”的游戏活动,让全班85%以上的幼儿能观察出教师出示排列图的组合规律,并能按规律续摆出几个图形,培养幼儿归纳推理和判断推理能力。
渗透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导入方法
教师指导语:“小朋友,今天我们要一起玩“勇闯难关”的游戏。你们愿意跟老师去挑战吗?好,请轻轻打开学具。我们让学具块做热身运动,听口令:顺序是粉—黄—蓝—绿—粉。开始!”
“插接棒也要做热身了,听口令:请插一个三角形,开始!”我们马上要开始挑战了,请你们将插接棒用最快的速度收好,放回学具盒里。
三、展开方法
(一)第一关: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活动定向
教师:“你们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请看第一关: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上的插接棒的摆放,你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了吗?请你按照这个规律,再摆出3根插接棒。开始!”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幼儿照大屏幕拼插,然后按颜色规律在后面续摆出3根。教师巡视。引导幼儿观察颜色规律。
3.教师出示正确答案,幼儿自我检查验证
教师指导语:“好,大家都摆放出来了。请一名小朋友说说你的答案,你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摆放的。”
幼儿说出后,教师出示正确答案:“他的是按照红绿蓝的颜色规律摆放的,你们觉得对不对?我们一起来看看正确的答案。你的是这样的吗?”
4.讨论总结操作方法,多角度积极评价
教师指导语:“恭喜你们完成了第一关的挑战!”给自己鼓鼓掌!将插接棒收好!
(二)第二关: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活动定向
教师指导语:“你们可真棒,要不要去挑战下一关?这关有点难,要求你们要更加仔细的看,才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小秘密。找到它们摆放的规律了吗?请几个小朋友说说。请你按照这个规律再续摆上一组。开始!”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幼儿照大屏幕拼插,然后按颜色、数量规律在后面续摆出一组。教师巡视。引导幼儿观察颜色、数量规律。
3.教师出示正确答案,幼儿自我检查验证
教师指导语:“小朋友们完成了吗?你们能一起告诉我这个是按照什
么规律摆放的?”
幼儿说出后,教师出示正确答案:“来看看你们的和我的一样吗?” 4.讨论总结操作方法,多角度积极评价
教师指导语:“它们是在颜色上是按照一个红长棒、两个蓝短棒的规律摆放的,和我一样的小朋友举手!恭喜你们挑战成功!给自己加加油!将插接棒收好!”
(三)第三关: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活动定向
教师指导语:“你们好厉害啊!敢不敢去挑战第三关?请你仔细看看这些图形,在颜色和形状大小上有什么规律?按这个规律,如果再增加2个图形,应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把你的答案摆出来,开始!”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幼儿仔细观察,然后用插接棒拼摆图形。教师巡视,引导幼儿观察颜色和图形大小的规律。
3.教师出示正确答案,幼儿自我检查验证
教师出示一名幼儿错误的答案,引导全体幼儿验证。教师指导语:“我看大家都已经插好了,你们来看这个和你的一样吗?你的答案是什么?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幼儿说出后,教师出示正确答案:“来看看你们的和我的一样吗?” 4.讨论总结操作方法,多角度积极评价
教师指导语:“这个正方形是按照一红一绿,一大一小的规律拼摆的。
所以后面应该再拼插一个红色的大正方形和一个绿色的小正方形。你做对了吗?恭喜你们又通过了一关!请将插接棒收好!”
(四)第四关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活动定向
教师指导语:“还有最后一关在等着我们呢?你们还挑战吗?请你看看这组图片有什么规律呢?除了插接棒还有什么,(学具块)学具块画面上的图案又有什么区别呢?它们和插接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你按照这个规律再拼插出一组图形。开始!”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幼儿照大屏幕拼插图形。教师巡视。3.教师出示正确答案,幼儿自我检查验证
教师指导语:“你觉得自己做对了吗?我们来看正确答案吧。” 4.讨论总结操作方法,多角度积极评价
教师指导语:“原来插接棒的数量和学具块上星星的数量是相对应的,他们是逐渐递增的关系。做对的孩子给自己鼓鼓掌!恭喜你们完成了所有的挑战!将插接棒收好!”
四、结束方法
教师指导语:“小朋友你们还想继续挑战吗?好,带着我们的学具,我们去迎接新的挑战吧!”
第二篇:学具工作汇报
因为爱,让我们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着激情,因为激情,我们不断的在努力的学习和成长,一学年的工作,在紧张的学习和实践中过去了,时光的流逝,记载着付出和辛劳,见证着积累和成长,我们在一学期的努力中,取得了很多成绩,摸索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我们工作中的许多不足,有了一些急待提高的想法,在这,就对一学期的教研工作做一总结;
这一些,将作为我们下学期教研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将充分发掘每位教师的潜力,真正让教研促进教师成长,让教师的成长带来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老师分四种类型:智慧爱心型,爱心勤劳型,勤劳良心型,良心应付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积极思考如何做好幼儿教师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幼儿教师,朝着这个目标奋进。
三型学具实验
003-2004学中班 下学期三型学具教学计划 三月份:
1、让幼儿认识三型学具,进行智能学具操作常规训练,发展幼儿双手协调取放、翻转的精细动作,提高幼儿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
2、引导幼儿爱惜学具、整理学具。四月份:
1、通过翻转、拼摆、取放等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记忆能力,分类比较能力,以及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2、发展幼儿大小知觉、上下里外等方位知觉及简单的图形知觉。五月份:
1、通过操作运用学具,提高幼儿手指动作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2、培养幼儿的分类比较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六月份:
1、通过操作学具,形成幼儿序列结构的数学逻辑观念。
2、发展幼儿二维平面几何图形的空间知觉能力。
3、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成功感。七月份:
对本学期实验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总结报告。
幼儿园学具教学计划和总结范本
新的学期即将开始,学具教学将进入新的阶段,回顾上学期的学具教学,有以下几点:
1、上学期由***和***承担上级领导下达的学具教学任务,从三月份开始,由小一班和小四班两位教师承担学具实验,开展三型学具的学习,对幼儿的学具使用常规,以及培养幼儿爱护学具的习惯等比较重视,已形成较有秩序地良好习惯;
2、幼儿对学具这个“新玩具”很感兴趣,很愿意上学具活动;
3、对幼儿的观察、记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有所培养。进行过大、小各种公开教学三次,获得好评;
4、六月份介入六型学具。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效果不错,决定在中班组全面铺开,在园领导的带领下,组长:***,副组长:**、***、***,组员:***、***等七名教师共同承担。由于幼儿学习水平程度不一,我们先用两个月的时间来让新实验班尽快适应,把进度赶上,前实验班则放慢速度等一等他们,想在两个月之后齐头并进,走入正轨。
我们利用班主任备课时间,加强学具教学的理论学习,掌握学具教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强化常规培养,爱护学具,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有责任心,认真对待。
九月份主要对新实验老师进行理论培训以及指导活动,前实验老师每人公开展示一节学具活动。十月份,***、***进行学具观摩活动,***承担课题讲座任务。十一月份,进行学具课题阶段性小结、交流,提出问题,共同商讨解决。十二月份,由***承担课题讲座任务,***、***、***进行学具观摩活动。一月份课题评比小结。
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在智力方面,幼儿的求知欲更加旺盛,手部动作的发展也有所完善,概括和分类能力初步形成,我们将更广泛的把学具教学的13种能力贯穿到活动中,让孩子在玩中掌握本领。
1、仍采用每周两节活动的教学形式;
2、先进行三型学具的学习,一个月后加入六型学具;
3、每周进行一次工作小结和下周活动安排;
4、两个月进行一次园内学具观摩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小组观摩;
5、加强业务水平,每周进行一次学具理论学习。
新实验班主要进行常规训练,如:学具的摆放,自己学具的所在位置,如:你打开学具,怎样翻转等等。并进行几种能力的培养,如:观摩记忆能力,分类能力等,目标如下: 观察记忆能力:8节活动,包括:画面的常规排列规则,识记底色排列顺序,认规则等活动。
概括分类能力:4节活动,包括:排除分类能力,指定分类能力等内容。
具体教学安排: 第一周:复习活动:巩固对常规画面的认识
知道其排列顺序
第二周:复习活动:培养观察记忆能力(小下010)第三周:新授活动:培养观察记忆能力(中上013、014)第四周:新授 培养幼儿排除分类能力(031)两节
第五周:复习培养幼儿观察记忆能力(015)新授 培养幼儿再现的记忆能力(016)第六周:新授 培养幼儿指定分类能力(032)两节 第七周:新授 培养幼儿归纳推理能力(055)两节
第八周:新授 培养幼儿排除分类能力(035)两节
第九周:复习培养幼儿指定分类能力(034)两节
第十周:新授 培养幼儿的思维方式脱中心化(076)两节
第十一周:新授 培养幼儿的思维方式脱中心化 两节
第十二周:新
授 培养幼儿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079)两节
第十三周:新授 培养幼儿数学逻辑能力(099)第十四周:新授 培养幼儿4以内的计数能力(101)第十五周:复习思维方式脱中心化
数学逻辑能力
第十六周:新授 培养幼儿对三角形的空间认知能力(130)培养幼儿空间方位知觉能力(132)第十七周:复习培养幼儿空间方位知觉能力
李忠忱教授编写的《幼儿园学具教学法概论》以更好地理解“李忠忱教学法”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原则,细致研究了《幼儿园学具教学法应用设计》中的活动设计,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一、以对“李忠忱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做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之一
新《纲要》在强调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时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师生关系不再是单项的,以教师为轴心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关系,是一种合作互动的关系,它要求老师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以能成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李忠忱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智能组合系列,以手、眼、脑并用,教、学、玩合一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既体现教法又体现了学法,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操作过程反映出的问题“因材施教”进行互动,这正好与新《纲要》的要求是相一致的,通过“李忠忱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改变过去那种只重教法不重学法,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倾向。所以我们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在开展观摩活动的过程中注意把教师能否关注每一个孩子,能否做到“因材施教做为评价的重点,并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倡导以兴趣为先,以常规为基础的教学原则
1、以常规为基础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李忠忱教学法”是以幼儿操作智能学具为基本活动。在教、学、玩合一的操作过程中,完成各种智能培养的。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如果没有良好的操作常规,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但良好的常规培养也应是以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是在快乐的体验过程中建起来的。因此,老师们采用了幼儿喜闻乐见的儿歌、游戏、竞赛等形式,来培养常规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进行及时肯定,使孩子常规逐渐养成并得以巩固,从而保证了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和谐、有序、安静的氛围中进行活动。
2、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幼儿阶段的孩子,好奇心正强,并且好动,好游戏,在培养幼儿各种知识能力的训练中,好的游戏情景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注意力,引发幼儿好奇心,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例如,我们在对小班孩子进行概括分类能力训练的这一活动中,考虑到幼儿思维特点具有具体形象性、分类概括能力差的特点,如果用枯燥、单一的说教让幼儿去理解,操作进行分类的话,那么孩子既弄不懂分类的方法,同时对次此活动也会兴趣全无,无法激励幼儿积极探索的愿望,因此我们在这次活动时,以游戏的情节贯穿始终,收效很大。导入部分,我们以听《运动员进行曲》导入,接着以“动物运动会”的情节展开活动。教师当裁判员宣布比赛项目(飞行比赛,游泳比赛„„)及运动员(学具块),幼儿当场地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和分类,进行过程中,教师以游戏口吻调动幼儿,激发孩子更大热情,最后用“给小动物做奖品”做观察记忆力练习结束活动,整个过程充满了游戏的趣味。孩子们从玩中自然而又轻松的懂得了分类方法,顺利完成了操作要求,同时发展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玩中学,学中玩,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分类概括能力。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总结了这样的经验:①无论培养幼儿哪方面能力的教学训练都要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进行,充分体现“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②游戏的形式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要为教学内容服务,③游戏形式的设计要自然贴切、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要适合本年龄班的幼儿的特点。
三、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因为每个孩子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等有所不同,因此孩子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在学具教学活动中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增强自信,为今后的实验课顺利开展及孩子健康的发展打好基础。
1、教学实验过程中应为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问题和操作要求,尽量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体验,对于能力稍差的幼儿,问题的设计应尽量具体,富有启发性,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则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有较正确的回答,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有利于调动孩子三性的发挥。在操作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对于操作跟不上的或不明白的孩子要及时降低要求或暂换要求,对个别操作有困难的幼儿进行重点指导,给予适时的帮助。有的孩子刚开始实验时,动手能力差,加之不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常常出现顾此失彼,慌忙无序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就要在巡回检查环节中重点指导他们,而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则提出更高操作要求,或当小老师进行检查,或进行创新操作,减少活动中的等待,多动手多思维。虽然每个孩子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不同,但都应从不同角度给予鼓励、肯定。这样,每个孩子都会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都会丛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2、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奖励,强化幼儿的进步,激发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的兴趣。教学活动的评价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信息反馈,能够对幼儿学习活动进行引导和调节,能激发幼儿自尊感,成功感等积极情绪体验,能对幼儿智力技能的获得进行强化,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评价方式上要教师评价幼儿、幼儿互评与幼儿自评相结合,同时,根据活动中每个幼儿表现不同评价手段也应灵活多样,如:对孩子一个鼓励肯定的眼神,一句口头称赞的言语,一阵热烈祝贺的掌声„„在评价过程中,教学评价的标准也要注意多样化,不能“一个标准”“一刀切”。教师应丛不同的角度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长处,进行积极适当的评价,强化幼儿的点滴进步,使幼儿操作兴趣得以保持,增强自信心,自豪感,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学具操作活动后,采取不同形式让幼儿加强练习,使每一个孩子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3、在学具活动结束后,往往有部分孩子意犹未尽,我们可以把部分学具投放到区角活动中,让有兴趣的幼儿在下午区角活动中自由选择,自主操作,让他们在自发的活动中动手动脑,达到进一步复习、巩固的目的。另外,对于大部分幼儿难以掌握的某种方法或技能,如:用游戏棒插图形,这种技能对于小班的孩子需经过多次练习才能掌握,而在幼儿园进行的时间是有限的,为解决矛盾,我们就把此项活动延伸到家庭中,家园配合共同进行。同时,为方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方法及自己孩子的表现,以便配合班上,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四、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是永恒的主题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伴随着人的不断创造而发展起来的,在而今的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更是需要大批富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实践“李忠忱教学法”的同时,非常注重教师和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研活动中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不为条条框框所束缚大胆创新教法,提高教师有效组织活动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富有创造性的操作表现,并经常性地在活动中为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条件,除了专门的创造能力培养的方式外我们常采取的方法有:
1、问题引导方式:
如在让幼儿进行观察记忆力训练时问:你是怎样记住的?为什么?谁还有不同的记忆方法等?翻转练习时问: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翻得更快些?而不是用直接告诉的方法,而是让幼儿在探索中去创造去发现。用这样一些问题引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困难设置方式:
孩子在有趣的游戏当中,适当地设置一些困难,不但能激发孩子更大的游戏欲望,而且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如在完成一次数理逻辑能力的训练后,教师以游戏的口吻对孩子说,今天你们表现的真棒,请你们照着这个图搭一艘船送数字宝宝回家吧。因为图上,船是用学具块搭出的而船上的旗是插接棒插出的。孩子搭完后,小旗怎么也立不到船上,必须用手拿着,老师启发孩子:想一想怎样才能让旗子立到船上呢?于是,有的孩子想出了给旗子插底座的方法,其他孩子纷纷效仿,并做出了形式各异的底座,有方形的、有三角形的,还有丁字形的,甚至有的孩子在底座的两边插上其它的东西,说是为了“对称”,活动该结束孩子们仍意犹未尽,老师们只好满足孩子们说:“区角活动时,愿意做的小朋友再来做吧。
五、辛勤劳作结硕果,再接再厉创辉煌
几年来科大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中,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运用三型、六型、七型学具及《讲故事学思维》画册,不但掌握了快速反转的技能和基本的操作常规,而且使幼儿的观察记忆能力,分类概括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对学具操作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打算更好的运用“李忠忱教学法”这一特殊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推陈出新,采取个案分析,观察记录,现场拍摄照片,录像等方式,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更好的利用和挖掘“学具”的教育功能,为培养高素质的智能型、创造型,合作型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第三篇:数学教案《买学具》
数学教案《买学具》
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连加的运算方法。
2、体会数学操作活动的快乐,并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毕业。活动准备:
1、PPT
2、主题小书、图卡 活动过程:
1、播放PPT,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朋友,他们要上小学了,列了一张清单准备去购物,但是他们不知道要带多少钱去?想请我们的小朋友们帮帮他们,你们想不想帮他们呀? ——我们来看看他们要买什么?。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这些文具用品的价钱。
——他们买东西要多少钱?谁能帮帮他们?你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2、引导幼儿根据采购单列出算术题,并算出答案。
——小朋友们真棒,要计算三样物品一共多少钱,就用三个数连加。
——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一位小朋友的采购单,第一样是多少钱?接下来我们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第二样是多少钱?用什么符号表示?第三样是多少钱?现在请你们来算一算,总共是多少钱?
——谁能帮助第二位小朋友列出算术题? ——总共是多少钱?
3、布置超市情景,引导幼儿自由组合购买学习用品,并把算术题列出来。
——我们的小朋友真厉害,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唐老师这里有十块钱,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可以买什么呢?买完之后把算术题列在黑板上。
请两位幼儿上来买东西并列出算术题。
4、检查幼儿列出的算术题。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列出的算术题对不对。
4、请小朋友拿出主题小书,完成书上的作业。——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互相检查。
——现在请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你旁边的小朋友作的对吗?
第四篇:大班学具操作活动
大班学具操作活动:奇妙的游戏棒
学具现场观摩活动活动内容;奇妙的游戏棒活动目标;
1、学习较细致,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由浅入深得观察出记忆中事物的联系和规律。
2、能按事物的外型特征进行记忆,并能大胆表述结果。
3、培养幼儿大胆想象,思维,发展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范图若干张
2、学具:游戏棒每人一盒,雪花片若干,每组幼儿拼板一张。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儿歌引入:游戏棒,真奇妙,红黄蓝绿真好看,会变房子会变船,我们大家都爱玩。
二、教师出示范图一、二,要求幼儿仔细观察,提问:“图上有些什么?这些图形分别在纸的什么方向?这两幅图有什么区别?”(上下位置变换,左右位置变换)幼儿观察后回答。
三、出示图三,观察后提问:
1、图上有什么图形?(幼儿按顺序说出,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
2、幼儿观察后,教师遮住图面,请幼儿凭记忆拼插出物体。
出顺序:排在第二的,第四的等。(幼儿集体练习,分组练习.)
四、出示图四,记忆拼画,观察提问:图上有什么物体?(按左、中、右顺序说出)
1、幼儿记忆三分钟,遮住图面,提要求:幼儿进行拼插画,画中有图上中间的物体,其
他可自由发挥。
2、幼儿拼插画,鼓励幼儿在记忆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想象。
五、小结:幼儿讲述拼插画内容
六、活动延伸:可进行小组合作拼画。
第五篇:幼儿园美术教案学具活动方案
学具活动方案
辅助材料:纸制大积木四块,六个面上分别涂上学具的六种颜色 主要目标:认识三型学具的颜色,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识别能力 渗透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导入方法:
幼儿集体边唱手指歌边做动作
二、展开方法:
(一)学习向前翻转学具
1、出示准备好的学具块,粉底色朝上,让幼儿说出其颜色。
师:“对,是粉色的。小朋友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是粉色的?”(幼儿举例说各种粉色的东西)
2、认识黄色,学习将粉底色翻成黄底色 师:“小朋友现在老师要变魔术了,请你睁大眼睛仔细看,看看老师是怎样变的。”(将学具向前翻成黄底色)
师:“老师把学具变成什么色了?你能说一说什么东西是黄色的吗?(幼儿举例说各种黄色的东西)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学变这个魔术,将粉色变成黄色。”(教师巡回指导,因人施教)
3、认识蓝色,并学习将黄色翻转成蓝色
师:“老师又要变魔术了,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向前再翻一下,你看看黄色有变成什么色了?谁能说一说什么东西是蓝色的?请你再学着老师的样子翻一翻。”
4、认识绿色,并自己学会翻转
师:“小朋友,现在我想请小朋友自己来变一下魔术,把学具向前翻一下,变成绿色,看谁变的又快又好。”
师:“小朋友表现的真棒,那请你说一下什么东西是绿色的。”
三、结束方法:
教师发出翻转各种底色的指令,看谁翻的又快又好。最后,做导入部分的游戏结束本活动。文档仅供参考
大变小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特征,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如黄瓜、青菜、胡萝卜、苹果等),引导幼儿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由于活动中幼儿要接触小刀、剪刀、汤匙等工具,因此应事先准备一些创可贴、消毒药水等,并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幼儿的探索活动顺利进行。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二、活动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方肉、豆腐干、青菜、胡萝、苹果、茄子、大蒜、切成两半的西瓜等。
2、各种工具:汤匙、剪刀、小刀。
三、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食物。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孩子们认识大部分的食物,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名称。说到大蒜时,有一个孩子说:“这是馒头。”于是,教师就引导幼儿剥一剥,闻一闻,尝一尝,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出“这是我们吃过的大蒜”的结论。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师: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 引导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有的幼儿不会表达,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教师就有意识地引导他用语言表述;有的幼儿已能清楚地说出“能”或“不能”,教师就进一步引导他说说“为什么”;个别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能说出:“瓶子太小,东西太大。” 师:怎样才能把东西放进去呢?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地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当幼儿看到教师将食物剪小时,兴奋地拍起手来:“变小了!变小了!”
3、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并帮助幼儿记录。剪刀可以剪菜叶,但剪不动菜梗,于是忙忙又去拿刀。史文一直用刀切胡萝卜。京海用勺予舀西瓜。星星尝试用刀切苹果,不小心切到了手,破了一点皮。星星说:“我很勇敢的,不哭!”教师边观察幼儿操作,边用琅琅上口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如:“变变小,放进去。”由于小年龄幼儿常常用语言指导动作,所以他们会边操作,边和教师一起重复,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理解“大”“小”的概念。看到有的幼儿用剪刀将菜叶剪小,教师便有意识地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如他们用剪刀剪土豆,用汤匙切菜,教师便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有个别幼儿自始至终使用一种工具,教师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用完的工具要求幼儿放回原处,要幼儿用抹布擦手等,并及时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4、师幼共同探讨。
①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有的幼儿说:“我把它变小了。”教师便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较清楚地表达过程,教师以绘画的形式为幼儿记录。
②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刀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少,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当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刀是什么样子时,一些孩子说出“刀是很快的”,有两个幼儿用手指着刀最锋利的地方,表现出“很可怕”的样子。
教师通过绘画(如图),强调刀有“很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同时,引导孩子们观察幼儿园里用的刀和家里用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孩子教师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莱的刀有危险,不能玩。教师还准备了一份告家长书,及时将活动信息告知家长,以便家长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工具,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