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案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等基本史实;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经过和井冈山会师的重要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辟了井冈山道路,认识这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字材料等方式获取有效信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井冈山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同学们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要不屈不挠,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体会井冈山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教学难点: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通过歌词中“红米饭”“南瓜汤”“干稻草”等具体意象,把学生带入井冈山艰苦而又乐观的生活情境当中。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1.自主学习
(1)播放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关视频片段。
(2)展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3)学生自学教材,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找出两次起义的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和结果。2.合作探究
(1)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有哪些成功与失败的地方?
(2)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这种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夲课知识线索的理解。
目标导学二:井冈山会师
1.井冈山会师经过
播放井冈山会师影视资料,让学生感悟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学生讲述与井冈山会师相关的小故事、歌谣 2.井冈山会师的意义
让学生讨论理解(1)壮大了力量
(2)开辟了革命根据地的崭新局面(3)铸就了井冈山精神
目标导学三:工农武装割据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结合教材,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武装斗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方面的具体表现。
(2)中国共产党为了能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在井冈山根据地是怎样做的?(3)怎样才能创造武装割据的局面?(4)什么是井冈山道路?
三、课堂总结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朱、毛井冈山会师,创建了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共产党展开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使中国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反思
教学日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袁世东
一堂好课,应是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的课堂,应体现在师生间、生生间、课本、课件、板书的和谐共存,相辅相成上。这些课堂元素不应是给人单站孤立的感觉,而应融为一体,也因本着这一原则上我在设计上采用以问题引导课堂,以课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共鸣。在课堂开始,我创设情境: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4·12”和“7·15”反革命政变,国民党新军阀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镇压,成千上万共产党人的鲜血淌流成河,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使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遭到失败。那么中国共产党从中能吸取什么教训?学生容易得出结论: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引出南昌起义,学完南昌起义后设计问题:南昌起义胜利后,党为什么会决定将起义部队撤出南昌,转向广东?学生分组讨论:敌人从四面八方来包围南昌,敌强我弱,不撤离必然导致全军覆没,广东曾经是革命根据地,群众觉悟较高,南下准备夺取广州,重建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进行北伐。引出“八七会议”,秋收起义,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南昌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却又南下广东,而秋收起义放弃了攻打大城市长沙的目标,你认为南昌、秋收起义给党最大的教训是什么?教师再做稍微点拨,学生会更易理解并得出:照搬苏联经验,夺取中心的城市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应结合国情,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这样也为后面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学习作了铺垫。这一课课件用了一些资料图片、视频和一些文字材料,尽量创设一些符合当时的背景情境,在学生讨论问题时老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讨论,学生积极性大增,这节课要理解毛泽东思想理论:开辟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性。课本上没有出现,以八年级学生知识积累程度和年龄特点来看,学生自己是总结不出来的,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才能事半功倍,学生印象才能深刻。这也是我今后教学工作中应努力实现的目标。
第三篇:毛泽东与井冈山
毛泽东与井冈山
井冈山斗争历时两年零四个月,在此期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井冈山前委、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在领导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建党、建军、建政的过程中,始终把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工作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在实践中,毛泽东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并一以贯之。井冈山不仅是中国革命道路的发源地,也是培养造就大批开国将帅的摇篮。从井冈山斗争锻炼成长起来的大批德才兼备的政治军事人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干部管理,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928年4月,毛泽东、朱德两部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原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随之更名为“中国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队”,并于1928年8月在井冈山茨坪再次开办。军官教导队的学员,一部分是红四军各连队抽调来的军官,一部分是地方派去的工农干部,学员绝大部分是党员,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特别注重政治上的纯洁性。“教导队的开办,主要是由于当时革命发展,需要干部。当时红军在井冈山粉碎了湘赣两省敌人二次‘会剿’后,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武装力量得到很大发展,形势的发展需要相当多的军事干部。”(3)我们可以从毛泽东写给中央的报告中看到,报告中多次提到干部缺乏的问题。“下级干部死伤太多”;“此间地方工作,需人尤其迫切”;“军官及政治工作人员之缺乏达到了极点”;“派可充党代表的同志至少三十人来”;“多派连排长以上的军官来”。(4)但是,由于敌人的封锁和交通的不便,能派到井冈山来的干部相当之少,根据形势的需要,只能在斗争中不断地选用和培养内部干部。于是,毛泽东等人通过各种形式在根据地内选拔、培养和训练干部。随后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在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井冈山前委和红四军军委的领导下,红四军教导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红四军在党的“六大”会议上决定:“此后军委须经常成立政治训练班,陶铸党务工作人材。”(5)“军事技术须加强训练,对于下级干部的军事指挥更应注意,方足健壮红军战斗力。”(6)另外,湘赣边界党的二大会议中也决定:“特委要办经常训练班,各县亦应尽量多办短期训练班,造就干部人才。”(7)在这些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各地区和军队都广泛开展了的干部训练,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干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红五军,1928年冬,彭德怀率红五军上井冈山后,根据中共井冈山前委的决定,在红四军军官教导队的基础上,正式创办了中国红军的第一所学校——井冈山红军学校。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既训练政治素质,又训练工作能力和军事指挥能力。为了抓好学校的教育培训工作,红五军还专门把准备派往前线担任军事指挥员的优秀指挥员参谋长王展程和副参谋长陈毅安留下任教。红军学校的创办,为军队和党的基层组织培养了大量的组织人才和军事指挥人才。
从红军教导队的创建到红军学校的兴办,足以说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和湘赣边界特委,为红军和地方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军事、政治干部,为巩固根据地的斗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正是通过举办军管教导队、政治训练班、红军学校等各种形式,培养和提高了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军事才能,造就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大批优秀人才。
第四篇: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教案
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实习学校 指导教师
课程名称 新川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13课P72-76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记住南昌起义的时间和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知道八七会议的内容和秋收起义的情况,讲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并进一步认识井冈山道路的伟大战略意义。
通过对南昌起义背景的学习,培养用联系的方式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讲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革命中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原因分析,学会从国情出发、运用实事求是的理论去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
通过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学习,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面对困难所保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进行如何面对挫折的心理教育。学习不畏艰险、前仆后继、坚持斗争的革命精神,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和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传统教育。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
2、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变法的最高峰,是维新思想的一次重要尝试,尽管这些措施带有不少的 局限,但这表明维新思想家们已经认识到封建统治的危机,并在积极谋划中国的出路。
难点:对戊戌变法运动的评价。课程类型:新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分析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的相关信息,从而加深学生们对戊戌变法的理解。
1、情景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
2、分组讨论(经验交流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 的参与协作意识。
3、问题教学法,通过精心设计巧妙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 历史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讲到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极端残酷的镇压,中国革命形势进入低潮。中国革命的方向在哪里?道路在何方?成了中国共产党必须探索的问题。今天呢,就让我们进入第13课的学习,去看看在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哪里。(展示课题)
二、新课教授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认为面对反革命的暴力,就必须以革命的暴力来应对,同时为了挽救中国革命,南昌起义就这样爆发了。
(一)南昌起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教师讲述并布置学习任务: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片段,一起来了解南昌起义的过程。请同学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注意结合知识表格,归纳南昌起义的相关内容。(课件展示知识表格,播放《南昌起义》视频片段。)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看,归纳相关知识要。
教师总结并讲解地图: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经过四个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全歼城内三千余敌军,占领了南昌城。同学们看到教材75页的地图,起义第二天,时任国民党主席的汪精卫就调集重兵攻打南昌,敌强我弱,起义军被迫撤离南昌,南下广东,革命军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另一部分进人广东海陆丰继续战斗。
教师提问:南昌起义军虽然在之后被迫转移,没有实现其军事目标,但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期。什么新时期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3页的大字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老师会说南昌起义开辟了一个新时期?它的意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8月1日成了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也就是“建军节”。为了纪念1927年8月1日这历史性的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军徽上都有着鲜艳的“八一”标识。
(二)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革命道路的开辟
1、八七会议
教师讲述:南昌起义后,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也为了给今后革命的发展指明方向,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秘密召开了八七会议。这是会议的主要内容,我们一起大声地朗读一遍。(课件展示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师生一起阅读材料。)
教师强调:同学们,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道路。会后,毛泽东受党的派遣回到湖南,组织工农武装,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
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教师讲述: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彭公达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起义的目标是攻打湖南的省会城市长沙。这次起义的结果又如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74 页相关内容,完成秋收起义的知识归纳。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归纳后,教师总结: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工农武装,发动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起义军分三路攻打长沙。由于敌人势力强大,起义军损失严重,各路部队退回到文家市。秋收起义失败了,但秋收起义也是有其意义的,它的意义就是在中共历史上第一次树起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之前老师给同学讲了南昌起义,现在又讲了秋收起义,这两次起义都是以大城市为起义目标,对不对?但是这两次针对大城市的起义都失败了,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革命该走向何处呢?咱们毛主席在秋收起义的部队退回到文家市后,也开始重新思考中国革命的道路。他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夺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师布置学习任务:毛泽东提出向农村进军,在当时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与质疑,许多人认为这是革命的退却,是对敌人的妥协,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分小组交流讨论并思考:为什么毛泽东会主张由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否是革命的倒退?(课件播放视频)
教师讲述:看完视频,同学们认为由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革命的倒退吗?(学生回答。)视频中提到了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而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这是无产阶级可以依靠的力量。同时,敌人在中心城市的势力较强,而广大的农村则是反革命统治的薄弱环节,成为生长革命力量的阵地。这就说明了中国革命不能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心城市搞武装起义的经验,必须走自己的路,由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
在向农村进军的途中,毛泽东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4页中间的小字部分,完成知识归纳。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党支部建在连上,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自此在中国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党指哪儿,枪就打哪儿。
之前在文家市,老师讲到,毛泽东提出从城市转入农村,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但是农村只是一个大的方向,具体选择什么地方,又是一个不简单的问题。最终,毛泽东选择了井冈山,那为什么毛泽东会选择井冈山呢?同学们来看一段材料。(课件展示材料)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后讲述:选择井冈山建立根据地之后,就应该向井冈山进发了。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历经艰苦的秋收起义队伍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建立革命根据地,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仔细了解一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吧。(播放视频)
教师讲述:在视频中,我们了解到为了建立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领导井冈山军民,开展游击战争,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而农民为了保卫来之不易的土地,纷纷加入了共产党的部队,加上毛泽东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明了军纪,深得百姓支持。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三)井冈山会师——革命道路的形成(课件或板书展示)
(课件展示《井冈山会师》油画。)教师讲述: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悬挂着这样一幅油画,有同学知道它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吗?学生回答:井冈山会师。教师讲述:对,就是井冈山会师。那井冈山会师会的是那两次起义的部队啊? 学生回答。(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教师讲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来到井冈山,在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会师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这样一首歌谣被广为传唱。(课件展示歌谣,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大声朗读。)教师提问:请问歌谣中的“四军”是指哪一支部队?这里的“建奇功”又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6页的大字部分,找找答案吧。(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材料,阅读教材作答。)
教师总结:“四军”指井冈山上两军会师后合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全军一万余人,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建奇功”是指井冈山会师的重要历史影响,它增强了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的力量,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中国革命历经了多次的失败以后,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但是,面对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的迅速发展,国民党能袖手旁观吗?不能,对不对?请同学们阅读76-79页小字部分,看看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的会剿中是如何艰苦奋斗的,而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的什么精神?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讲述井冈山精神。
(四)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革命道路的发展(课件展示《革命根据地分布图(1929—1932)》。)
教师结合地图讲述:面对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共产党人纷纷响应,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建立了其他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3月,全国已建立革命根据地15个,红军发展到13个军,共6.2万多人,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燎原之势,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什么是“工农武装割据”呢?老师给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之后,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几篇文章。这几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并走向复兴,关键在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什么道路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8页,看看是什么正确道路。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井冈山革命道路就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立足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坚持开展长期的武装斗争,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其核心就在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的这条革命道路是通向中国革命胜利的成功之路。从此,中国革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失败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伟大的人民共和国。
三、课堂小结
利用课件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
第五篇:游井冈山、毛泽东故居有感
一次革命教育的洗礼
—井冈山、韶山参观学习有感
能到井冈山、韶山参观学习,我确实很积极很激动。一则,在党建80周年到来之际,总管处党支部组织这样一次意义重大的活动,十分必要,非常及时;二则,我是第一次去井冈山、韶山;三则,井冈山是中国红军的发源地,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韶山是伟人毛泽东诞生的地方,是闻名中外的人文景观。
这次参观学习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小井红军医院、大井革命旧址、井冈山烈士陵园、前敌指挥部旧址、黄洋界、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铜像、滴水洞、刘少奇同志故居、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和橘子洲头等。下面择其主要汇报一下参观经过和体会。
参观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后,我们来到了小井红军医院旧址。小井因地形犹如井状小盆地而得名,位于井冈山西北面,距茨坪6公里。医院是一幢坐西朝东杉皮榫木结构的楼房,面积920平方米,上下两层,共32间房。革命难免负伤流血,建个医院十分必要,但在当时却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国民党对井冈山进行了全面封锁,使得药品和医疗器具十分匮乏,几乎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革命医生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仔细地参观了小井红军医院。
在药品方面,没有红霉素,也没有阿斯匹林,更没有什么进口特效药,全部所有的,只是医务人员在山上采的金银花、南天竺等中草药。碰到僧多粥少的情况,有的伤病员连草药都用不上,只有靠土方子治病。在医疗器具方面就更差了,连用铁做的都很少,更不要说不锈钢了,大都是用竹子做的,这样,医疗器具和农具、厨具之间已没有分别。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红军战士在战场上冒死抗敌,负伤之后来到医院,条件也不比战场上好多少。尤其是没有麻醉药,手术是在伤病员忍着巨大疼痛下进行的。这些对现代人来说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红军战士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连死都不怕,还怕这点疼痛吗?在参观完小井红军医院后,我对红军的坚强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红军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辉煌了。可敬可爱的红军战士,他们为革命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而革命胜利果实他们却没有享受得到,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红军的这种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人认真学习。
随后参观了大井革命旧址,距茨坪7公里,是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一代伟人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点地点之一。大井毛泽东旧居坐落在大井村中央,因墙壁为白色,当地老表习惯称它为“白屋”。房屋是一名破落的广 东木材商人建造留下的,距今约有300多年。屋内陈设简陋,光线昏暗,使人联想到官兵同甘共苦的场面。走出伟人旧居,我去了一趟卫生间,发现卫生间就硬件方面比这些旧居还要好:地面有地板砖,墙面有瓷砖,装有现代灯具和通气扇。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确实是革命的艰苦奋斗,换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革命先辈虽然住的、吃的比现在的平民百姓还要差几十倍,但他们不叫苦,也不觉得苦,而是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想想现代人住高楼洋房,吃山珍海味,用冰箱彩电,但时常却感到疲惫不堪、莫名烦恼,这其中到底是为什么呢?略作侦察与思考,我在一块宣传牌上找到答案。上面写着:
井冈山传统:1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2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 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 4 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 5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结合现实意义,我觉得答案主要在第1条和第5 条,尤其是第1条。
我觉得,一个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坚强的人,才会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怕千辛万苦、克服艰难险阻、忘却个人安危。众所周知,林肯瘦如卢柴棒,罗斯福患小儿麻痹,还有一位盲人靠艰苦奋斗成为大学教授,这些人仅看其外表,会认为是弱者,实际上他们比大多数正常人还要坚强,不为别的,就因为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那么,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呢?不是升官发财,也不是出国留洋,简而言之,就是推翻万恶的旧社会,解放广大劳苦大众,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这一个理想信念是伟大的,因为它代表了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反观当今,在年轻人中普遍存在一种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混乱的现象,一些人陷入迷途,在人身的道路上不知何去何从。从此可见,正确的理想价值观的建立是何等重要。如何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呢?学习革命前辈,我个人的体会是,无论志向高低、观念新旧,都应该建立一个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理想信念。这样的理想信念也是一个互利的理想信念,因为凡事多为别人着想,自己的路也会越走越宽。相反,那些为实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最终将自绝后路。
离开山西井冈山,我们来到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和刘少奇同志故居。首先谈谈毛泽东同志故居。
毛泽东同志故居,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坐南朝北,靠山临水,风水甚好。故居系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东边是毛泽东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仅从建筑面积上看至少属于富农家庭,但少年毛泽东这个富农子弟却深深同情贫苦农民,思想境界在当时是比较高的,而且从小就有大志向。少年毛泽东在出乡求学时曾写了一首言志诗给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显示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想我当年上大学临行前,不曾写半句诗给父母,在大学期间也没做出什么贡献,今天想来后悔不迭。刘少奇故居类似毛泽东故居,但临水不靠山。参观完这两处故居,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毛泽东、刘少奇出生富农家庭,但对于劳苦大众却没有丝毫的敌视和鄙视,毛泽东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刘少奇开展工人运动。从这点看,毛泽东、刘少奇少有大志,他们看到的不是地主家庭的温饱,而是劳苦大众的煎熬,正所谓心系天下,志立云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听说北京人看不起外来人(非外国人),一味地撇着京腔,南方人瞧不起北方人,认为那里贫穷落后,现在想来实在可笑。北京因为政治原因,却有特殊之处;南方比北方经济发达,也是事实。但毛主席说过“风景长宜放眼量”,从大处讲,南方北方本是一家,只是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而造成了经济上的差异,应相互帮衬,共同发展,实现振兴华夏宏伟蓝图。
最后谈谈橘子洲头。我们到的时候,橘子还没有从化的荔枝大,整个橘子洲头的景色还是不错的。但实话实说,景色胜过橘子洲头的,全国也有不少,但如橘子洲头这般闻名的却少有。这其中的原因自然在毛主席的那首词里。这样的例子很多,毛主席的另一首词: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又使武昌鱼闻名天下,人人争而食之。这样说来,毛主席的诗词真是法力无边了。
参观学习归来,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要问这次参观学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想,最大的收获不应该是学到多少知识,长了多少见识,而是在我的内心深处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更深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内心中发出中国共产党伟大,中国红军伟大,毛主席伟大的声音。决心从红军身上吸取力量,奋发图强,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