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要掌握哪些要领
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要掌握哪些要领?
加强词义教学,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应当掌握以下几点。1.明确词义教学应当抓哪些词语。总的来说,一篇课文中哪些词语是要指导学生理解的,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需要来确定。逢词就讲,或者是由教师主观地任意选定教学哪些词语,都是不好的。
从学生来看,不论哪个年级的学生,甚至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语。有一些他们不但能理解,而且也能使用,不一定要花太多的时间去教,甚至不用教。但是他们已有的词汇是有局限性的,一方面对一些词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另一方面课文中有更多的词语是学生所不了解的新的概念,是他们所不理解的。对这些词语,都要重视、教好。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恰当地确定需要教学的词语。
从教材来看,凡是带生字的词语,固然一定要教,但这样的词并不一定是词汇教学的重点。需要着重指导学生理解的词语,主要是与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特别是含义深刻的词语。这些词语即使是由熟字组成的,也要予以重视,把它理解好。因为教好这些词语,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
2.掌握词义教学的要求
词义教学,要做到简明确切,通俗易懂。
简明,就是简单、明了。不要把简单的事物弄得复杂化,那样反而不容易明白。确切,就是准确,切合客观事物的实际,就是要注意科学性。比如,用同义词解释词语,一般地没什么问题,而用近义词解释词语,就不大靠得住,如果把“逝世”解释为“死了”,就不十分确切。
通俗易懂,是要求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要求联系实际。照般字典、词典的解释,或者用成人的理解作解释,都很难做到通俗易懂。例如,把“跳”解释为“腿上用力,使身体突然离开所在的地方”,“物体由于弹性作用,突然向上移动”,这就把简单的搞复杂了,把具体的搞抽象了。本来是很容易懂的,却使学生更糊涂了。
词义教学,不能脱离学生和教材的实际,要求学生每学一个词语就能马上理解得多么深透。因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有一个不断反复、加深的过程的。比如,低年级的小朋友知道“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军队”,就算懂得这个词的意思了,而不应当要求他们懂得“红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这些意思,以后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他们才能搞清楚。同时,一个词可以有多种含义,教学时,应当着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就理解一个词语的全部含义。
3.理解词义要和认识事物相结合。
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事物与词语的关系,是被反映者和反映者的关系。对词义的理解如何,与对事物的认识如何是分不开的。所以,词义的教学,不能就词论词、以词解词,而要引导学生通过词义教学认识事物,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来理解词义。这可以说是词义教学的一条规律。例如“如实”这个词有“不容易坏,耐久”的意思。但是在《小八路》一课中,“结实”是指小八路长得“健壮”。这要靠观察插图、阅读课文,对小八路有所认识,才能理解得准确。
4.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词义教学。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创造了许多有效的词义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直观。词义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强,用直观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有具体形象作为凭借。常见的做法是,表示事物名称,又是学生不熟悉的词语,可以用实物、标本、图片、幻灯等,使学生观察事物的具体形象,得到清晰的认识。例如一些学生不容易见到的“大龙虾”“翠鸟”“芭蕉”“枫树”“琥珀”“碉堡”“纺车”“蒙古包”“大雪山”,等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表示动作的词,如“眺望”“俯视”等,可以用动作、手势、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②结合课文。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理解词义,是最经常、最重要的教学词义的方法。这是因为,汉语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有的词有两三个意思,有的词有七八个意思。教学词义是为了理解课文,这就要指导学生切实理解词在课文中究竟是什么意思,既不能勉强要求学生去理解一个词的多种含义,更不能把词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为别的意思。词在课文中的意思,要在词与词、句、段、篇的联系中揣摩出来。例如《猫》这篇课文的第一句:“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古怪”一词,离开课文就不容易理解。如果联系课文中所讲的,猫既贪玩,又尽职;既什么都怕,又很勇猛„„对“古怪”的含义就清楚了。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还便于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如,“大象的力气真大”这句话中的“真大”,把它理解为“很大”并不错。为什么课文里不说“很大”,却说“真大”呢?只有和课文联系起来,才能体会到,“真大”这个词不但说明了大象的力气大,而且表达了人们对大象赞美的感情,因为它用自己的力气帮助人们干许多活。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更重要的一点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谓联系上下文理解,所谓在词与词、句、段、篇的联系中理解,指的是学生自己去寻找联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达到自觉地理解词义,而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地读课文,积极地思考。当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不是轻而易举的,不是一说就会的,要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启发引导。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课文中有“五光十色”这个词语。教师没有讲解,也没有实物或图片,而是启发学生反复阅读写海水的一段课文。课文具体地写了海水的各种颜色,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条条、地块块地交错着。学生把这些词语、句子联系起来,想象海水呈现的各种颜色互相交错的景象,就比较具体地理解了“五光十色”的意思了。学生也就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一次训练,学到了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经常这样训练,无疑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③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前面提到,词义教学要遵照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相结合的规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从上小学学习语文才开始的。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很多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如桌子、床、风、雨、胳臂、树木、花草等等,日常经常用到,意思是很容易理解的。当然,课文中还有大量学生陌生的词语,特别是一些抽象词语,理解起来,比上面所说的那些词语要困难得多。但是,如果能恰当地把这些难懂的词语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懂得它们的意思。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悠扬”这个词的时候,要求学生说说悠扬是什么意思,并且举出一首歌曲来说明。有的学生依照他从词典里查出的解释说:“悠扬,是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且和谐。《解放军进行曲》,唱起来,声音是悠扬的。”教师让其他同学评论一下。有的学生说:“《解放军进行曲》虽然声音时高时低,也和谐,但是这歌声是雄壮的,不是悠扬的。”他还按教师的要求举出《牧羊曲》、《二泉映月》来说明。结果,虽然没有给这个词下个定义,却使学生体会到,声音不但时高时低,和谐,而且节奏不怎么快,好像传得很远很远,飘飘悠悠地在空中回荡,就是“悠扬”。由于教师善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把自身的感受与词语的意思联系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有许多词语虽然学生不理解,是生词、新词,但是这些词往往或多或少地与熟词、与已有的知识有联系。新知识中包含着旧知识。因此,对生词、新词的理解,学生并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发现生词、新词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这种联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从已知到未知。比如教学“慰问”这个词的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联系他们已经掌握的“安慰”来理解。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要启发学生找到“慰问”和“安慰”的联系点(共同点),使他们知道,两个词都有使人心情安适的意思;另一方面还要启发学生明确两个词的区别点,使他们了解,词义的范围不同:“安慰”一般指用话语宽慰,而“慰问”除了用话语外,还经常指用物品或文艺形式等进行问候,使人心情舒畅。这样,学生就不但确切地懂得了词语的意思,而且在使用词语进行表达的时候也可以避免用词不当。
第二篇:指导,学生,体会词语
在低年级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词语意思的有效方法
在低段语文中以“词语”为核心的阅读教学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讲求以词语为抓手,深入语段内部,在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实现“言意兼得”。词语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凸显低年级学生习得语言的核心,为中高段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为此,低年级的词语教学要遵循“识记——理解——积累——运用”螺旋递进的规律,让词语在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根开花”。
如何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突出“语文味”,站稳“基础性”,让词语教学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生根发芽?笔者认为,低年级的在低段语文中以“词语”为核心的阅读教学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讲求以词语为抓手,深入语段内部,在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实现“言意兼得”。词语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凸显低年级学生习得语言的核心,为中高段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为此,低年级的词语教学要遵循“识记——理解——积累——运用”螺旋递进的规律,让词语在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根开花阅读教学要抓住“词眼”进行教学,让关键词语如一条根,深深扎进课文的泥土里,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曾有专家指出:“随课文识字应做到‘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以字义为核心,做到音、形、义相结合。”在汲取大量文本营养后,破土而出,开出绚烂的创生之花。
一、词语组块,有章可循。
在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敏锐地发现课文生字、词语、词组之间的规律,对词语进行组块教学,使学生借助各种“思维组块”,形成系统的、有内在整合力的认知结构,同时充分激发童真童趣。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荷叶圆圆》时,老师出示组成块的词语串:
眼睛
翅膀
亮晶晶的眼睛
透明的翅膀[
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展开透明的翅膀
水花
很美很美的水花
捧起很美很美的水花
如果能把组块的词语群,放入精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饶有兴趣地和生字、词语见面,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言而喻。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目标明确、富有感染力的有效情境。因为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鲜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遵循字理,经历体验
低年级学生掌握词语的心理加工过程,更近于原型加工的方式。学生常常是通过成人指出的最好例子,或从原型中学习真实世界的概念,所以,从低年级学生对词的心理加工的真实过程来看,使用原型进行加工,明显要优于词语之间抽象的比较分析。在经历体验中感悟词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有机锁定词语目标,前后联系悟得词义,这是遵循字理,经历体验,有效理解词语的途径。教学中教师可以遵循汉字的字理,适当地采用字理析词的新方法,如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执教人教版第四册《雷雨》中就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教师出示“垂”字。
师:“垂”怎么写,一起跟老师来写笔画。哪一横写得最长?
学生们一丝不苟地跟着黄老师学写“垂”字。
师:看老师板画“画一棵坠着两颗果子的果树图”。看看像什么?
生:像禾苗、果树„„
师:树上什么掉下来了?(果子)果子垂在树上,有什么牵住了它?(小柄)
师:课文里指什么往下垂呢?(蜘蛛)
播放“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课件:为什么不说是落下来,掉下来呢?是什么牵住了它?(丝)课件演示,如果没有这根丝牵住,那就叫——(落)。
黄老师教学“垂”字不仅仅教学生怎么写,还形象地描述了“垂”字的字理,让学生对“垂”字印象更加深刻。同时通过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课件,学生形象地区分了什么是“垂”,什么是“落”。
字理析词是根据词语中汉字的偏旁部件组构原理寻索词义的一种理解词语的新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字理析词理解词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中之义,这种教法形象生动,趣味性强,诠释到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句所包蕴的深刻含义。
感悟词语时如果能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经历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经历概括提升的过程,那么这样的词语,能成为他们说话、造句的“源头活水”。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中师生品味“簇拥”一词就很有效。
教师出示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师:什么花被什么花团团围住?
生:野蔷薇被铃兰花团团围住了。
师:这样的情景课文用了什么词?
生:簇拥。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理解。
师:你什么时候看到过簇拥的情景?(小组讨论)
生:下课时,老师坐在讲台前批作业,同学们围在老师周围。
生:中午,小张从家里带来一件新颖的玩具,同学们发现了,把他团团围住„„
教师要求学生用簇拥造句。
“簇拥”一词的理解,结合画面和具体的语言文字,与文本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做到识用结合,在运用、积累中深刻理解、感悟了语言,发展了语言。词语教学中时刻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时刻注重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爱学、乐学、趣学。
三、随机盘点,有序积淀[本文转自:
在词语积累过程中,如果简单地采用读一读、写一写的形式,学生虽有积累,却是静态的“消极词语”,对语言的发展功效不大。但如果改为形式多样的有机的“词语盘点”,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积累的内驱力,真正使学生习得的大量词汇内化为积极语言,帮助学生养成分析、比较、归纳等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有序积累的能力。如人教版第一册《雨点儿》中“云彩”一词的教学就是个好例子。
师:(出示)云彩
生读:云彩(注意轻声)
师:请对比读,云彩——彩云(配图片)。
学生对比读。
师:对比读后,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把“云彩”这个词的两个字调换位置就变成了“彩云”。
(出示云彩的图片和彩云的图片,看图体会词义的变化)
师:相同的两个字变换位置,词义也发生了变化。
教师扩充词语(出示图片对比):牙刷——刷牙;雪白——白雪;牛奶——奶牛。
上述片断,抓住“云彩”一词在结构上的特殊形式,进行了有关词语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适度地进行了词素互换训练,“云彩——彩云”,通过对比读,学生发现把“云彩”这个词的两个字调换位置就变成了“彩云”。再出示云彩和彩云的图片对比,学生通过直观看图感受到了相同的两个字变换位置,词义也发生了变化。这样层层深入,向生活中拓展,列举出生活中许多具有这种特点的词语,如“牙刷——刷牙,雪白——白雪,牛奶——奶牛”,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汉字的奥妙和趣味性,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汉字文化。关于“词素互换”的训练,二年级语文教材有专门的安排,但是在这里借“云彩”一词的学习进行知识的拓展,体现把握教材从纵观整体,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出发,为知识的后续衔接做了很好的铺垫。
随机盘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类归类、举一反三,按词语的表现特点积累,如把表达心情愉快的词语放在一起,把描写天气的词语放在一起,把描写景色的词语放在一起„„教师又及时提供适合的语境,让低年级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灵活习得,达到有序积淀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丑小鸭》一课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丑小鸭收到了一封信”这样一个有新意的环节,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蕴含的思想情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组课文的关键词语,达到有机积累的目的。信的内容如下:
亲爱的丑小鸭,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你是多么高兴!可是别人讨厌你、讥笑你、欺负你„„你只好钻出篱笆离开了家,在湖边的芦苇丛中悄悄住下。你是多么孤单!但是你羡慕天鹅,向往美好的生活!
亲爱的丑小鸭,你是多么勇敢,多么坚强!
学生在读这封信的时候,刚学的生字词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复现。学生在这个有了感情色彩的语境中反复涵泳,用心体会,他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已经不再是那单调枯燥的词语而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甚至是电影了!这些词在具体的语境中鲜亮起来,飞扬起来,它们不再是单个的词语了,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意象进入到学生们的世界。
要让词语成为学生表情达意的工具,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沉入到词语的感性世界,在语段中“深入浅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盘点中理解、在理解中盘点。
四、分层深入,螺旋上升
应用,才能激活学生字词库存中的储备,打通词语和语境的路径。词语的掌握是习得性的,它需要在不断的反复、重现中才能巩固并被充分掌握。而教师选择和呈现的巩固性练习的层次性、针对性、开放性和挑战性将影响学生对所学字词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例如人教版第四册《北京亮起来了》教学片断:
第一层次:初读课文时学习词语。
教师出示词语:华灯高照、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焕然一新、银光闪闪。
师:谁有火眼金睛,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词语大多数都和灯光有关。
生:有三个词语中有个“光”字。
师:是呀,这些词语中要么有光字,要么有火字旁,都表示亮的意思。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神奇,古时候有了火就亮了,而现代有了灯光就亮了。
第二层次:研读第二自然段时理解词语。
师:请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长安街亮起来了?
结合图片,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华灯高照”。
师:长安街与银河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吗?
(学生兴奋地讨论)
师(趁机追问):课文中写什么金碧辉煌?如果用黑色的夜幕为背景,用彩灯作画笔,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课件出示)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建筑物呢?
(学生饶有兴趣地踊跃发言)
第三层次:在巩固拓展时运用词语。
在巩固拓展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了课文内容创生的环节。
师:本文作者写这篇文章已将近10年了,10年前,北京的夜晚就那么美了,那么如今的北京夜晚就更美了,让我们去一起去欣赏(出示鸟巢和水立方的夜景图片)。
师: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介绍夜晚的鸟巢或水立方吗?(两幅图下出示一些供学生选用的词语:夜幕降临、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雄伟)
案例中,结合教学目标,教师设计多层次、针对性强、富有“语文味”的词语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刚学到的词语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并有效积累语言,再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北京鸟巢和水立方的夜景图,让学生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对课文进行创生,为中高段写话作有效铺垫。这样设计,既是对文本的拓展,又反哺了对词语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词语的积累,更要关注词语的运用。可以基于文本情境,引领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说话训练,让学生自由选择几个词语练习说一句或一段话,循序渐进,慢慢引导。有时候,还可概括教材的特点,开展主题式的故事创编。低年级孩子想象丰富,借助关键词语创编童话故事,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因此,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词语放在一定的语言实践中,与认识事物相互结合,与学习文本水乳交融,使学生在学词的同时,发展语言,让词语在低段阅读教学中“生根开花”,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第三篇:指导学生掌握听力技巧
指导学生掌握听力技巧
一要帮助学生寻找听力障碍。主要是指知识性障碍(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非知识性障碍(学习环境对学生听力的影响)和学生自身潜在的心理障碍。知识性障碍主要包括:语音障碍,部分学生由于自身语音、语调不标准,难以正确理解所听内容;语言障碍,有的学生由于自身词汇量太少,遇到学过的单词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意思;语速障碍,学生的理解速度跟不上听力材料的速度;理解障碍,主要是对有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不了解,未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非知识性障碍主要包括:学校听力教学设备的质量问题和教师使用这些设备的熟练程度;听力学习氛围的不够浓厚往往对听力教学有一定的影响。学生自身潜在的心理障碍主要是指:学生在听英语时胆怯、紧张,本来可以听懂的也听不懂了。
二要强化听力的教学训练。(1)强化语音语调的基本功训练。音标是语音的基础,读准音标是培养学生英语听力的前提。正确掌握如何辨别单词中的长短元音,辨认语流中的重读、弱读、失去爆破和语调。(2)读、听、写结合训练,并侧重于听。为了说得出,必须先听得懂。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读、听、写、开口讲英语的机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听力训练,每天一定要听懂、熟读、背诵当天课堂所学的短文、对话,对照朗读磁带查找不足,帮助学生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语音、语调。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听写训练,主要是锻炼其边听边记的能力。学生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特别是要记下对话或短文中的地址、年月日、年龄、价格、数字等。(3)视听觉结合训练。在课堂上特别是在听录音的时候,学生的理解比面对面的交流要困难得多。因此,教师要借助录像、幻灯、投影、简笔画、图表等视觉手段,使视觉和听觉结合,共同作用于感觉器官,帮助学生建立音、义联系。
三要注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针对初中生心理状态可塑性强的特点,在听力训练的初始阶段就应该强调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1)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听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加以重视。同时,不否认听力理解有相当的难度,只要正视它,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2)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在课堂上要充满活力,幽默风趣,对待每个学生要和蔼可亲,善于接触每个学生;选择听材料时,不仅要难度适当,还要新颖、有趣。如在听力测试时,可采用抢答方式、英语猜谜等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摆脱紧张的情绪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力图听懂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是没有必要的,只要能听懂大意,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
第四篇:要掌握与学生个别谈话的艺术
要掌握与学生个别谈话的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
要仔细观察儿童的生活,认真思考他们的表现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注意他们怎样对待父母和老师,这样你就会发现,孩子在本质上具有向你敞开心灵、倾吐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的精神要求。
但是,你必须懂得:只有你任何时候都不请求或要求任何人来管束和制服孩子,他才会对你真诚地敞开心灵。例如,要是你希望学生的父母来迫使他表现得好,而且学生知道你有这种希望,或者你甚至故意让他明白你有这种希望,那么,就像俗话说的,全吹了:不仅谈不上自我教育,而且你班上连正常的秩序也都难以维持。找家长是需要的,同家长座谈也是需要的,但绝对不能使儿童产生这样的想法:教师正在把他最亲近、最喜爱的人变成一种吓人的东西,使他把一个人看成骇人的怪物,这在教育工作中是根本不许可的。应教育孩子热爱父母和教师,而不是惧怕他们。要使他的确有自己喜爱的人。儿童发自内心的喜爱能消除他的不安和惶惑、给他安慰和帮助他确立自信心的人,能保护他的感情——首先是自尊心——的人,因为儿童的感情很容易受到伤害,对轻率粗暴的触犯非常敏感。
我觉得,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受学生爱戴,怎么能指望学生对他信任、坦白和诚实——那是奇怪和不可思议的。
我还想提一条建议:不要不理睬学生的抱怨话。不要认为他们的所有抱怨话都是说人坏话,也不要像我认识的一位教师所喜欢说的那样,把所有说抱怨话的小朋友都看成“好哭的告密者”。因为事实并非如此。要善于倾听抱怨话。一般说来,善于听学生们说话,是一种了不起的教育艺术。没有这种艺术,就不可能有自我教育。
你要使学生乐意接近你,并向你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你要懂得,必须温柔的极谨慎地接触儿童的心灵;只有温柔与谨慎才能使你通过与孩子交谈启发他进行自我教育。请记住,如果学校里气氛好,大家相互信任,那么,学生一旦心情不好,无法搞清楚自己心里的问题,不懂得道理在哪里和应该做什么,他就会来找你的。请注意,从学生激动的诉说中,你可能听不出这类的问题,但你必须善于听出言外之意。要保守别人信任你而向你透露的秘 1
密,这是教育学的一条基本规则,它关系到教育和自我教育两个方面。要懂得,别人在向你敞开心扉时,可能说出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你可能得知不体面的行为,听到关于学生之间看来立即需要成年人加以干预的相互关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有耐心,要善于用理智克制一时的情绪冲动,同时又要使自己的明智思想充满火热的感情。与一个对你说出心里话的学生谈话的结果,绝不应立即就实行惩罚——这一点要记牢,要懂得,在集体面前抖落青少年的隐私和心事,是一种最严重地刺伤青少年心灵的惩罚。
我再说一遍,一个学生如果遭到了不幸、痛苦、伤心事,受到了委屈、不公平,或者心里惶惑、不知所措,是很愿意向他所尊敬、爱戴和信赖的人倾吐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的。凡是诚实而纯朴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都是很局促拘谨的。因此,要善于从学生的眼睛里看出其内心世界的细微活动,设法单独和他在一起,从无数的词汇中找到惟一合适的说法,做到细致、聪明、有分寸地诱导他向你吐露心声。
要是一个学生向你说了心里话,你的教育工作就有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以后情况如何,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怎样看待和感受你对他心灵所做的合乎人性的触动
说句俗话,我敢拿脑袋担保: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与痛苦告诉教师,不愿意与教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受教育者向他爱戴的教育者敞开自己的心灵,是一个彼此促使思想和感情高尚起来的过程。当一个人用语言表露自己心灵的创伤时,他首先是在使自己的感情变得纯洁:原始的感情被更加细腻的、高尚的感情所代替。正如人们在这种情况下所说的,他在控制自己。这正是一种微妙的动力,促使他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同老师信任地交谈,能使人感到轻松、心情好转。与人共享欢乐,则欢乐增加一倍;与人分担痛苦,则痛苦减少一半。一个人敞开了自己的心灵,抒发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就会相信自己能够改变自己的情绪,能够教育自己。
每当想到我们许多学校里还有一些学生的痛苦,没得到别人的分担,我就感到难过。痛苦折磨人的心,使人的灵魂变得空虚。我看到。我看到愁眉苦脸、落落寡合的少年时,心里就打颤。对
学生来说,最可怕的痛苦是自卑感:别人功课好,而我什么也不行,我是一个不走运的人,我的命运就是这样……这种痛苦日积月累,沉重地压在心头,无情地束缚着灵魂。他想向别人诉说自己的痛苦,但又怕羞,难以开口。他在家里沉默寡言,在学校里也默不作声。年轻的朋友!你要仔细观察这样的学生;帮助他们摆脱这个承担不了的重负。为此,首先要使他们高兴:要让他们看得见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产生自豪感……
如果你与学生交了朋友,你们能够相互信任,你从来没有做过对他不好的事,没有给他带来痛苦或难过,那么,你在道义上就有权指导他进行自我教育,而你的教导就会被看做是生活经验所产生的智慧。
自我教育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个条件,形象地说,存在于教师的意志和受教育者的意志间,好像把教育和自我教育连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条件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在成长。懂得并体验到:自己今天比昨天有长进,人类的美德正在进入他的心灵。这种进入,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本人,取决于他自己的意志。自我尊重、体验到自尊心,是意识到自己成长过程的美好伴侣。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导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
自我尊重取决于什么?怎么培养?年轻的朋友!请记住,这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摘掉一朵玫瑰花时,不可抖掉那颤动欲坠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要培养自尊心,只能用温柔的教育手段。自尊心是不容许采用粗鲁的、“强力的”、“凭意志的”手段的。我想把自尊心称为儿童的知识修养。这是心灵上的软弱性,它随着思想、动机和意图的纯洁性而增长。在这里,我们接触到了学校中最有意思、值得十分重视、但可惜又很少研究的一个问题,我指的是儿童的脑力劳动,更确切地说,是这种劳动在感情领域中的反映,也就是理智感。自尊心产生于明快的理智感,产生于认识所带来的快乐。儿童知识修养的源泉,就在于这种明快的理智感之中。如果学习是伴随着不愉快的情绪进行的,学生就会变得对自己漠不关心、毫不在乎,那就谈不上什么自我教育了。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极重要任务,是
保护青少年心中明快的理智感之火,不使它熄灭,因为,一旦熄灭后再要点燃是很困难的。
总之,学生能尊重自己,珍惜你对他的每一句评语,就是播种自我教育种子的土地已经翻耕好了。这时,你可以教他怎样进行自我教育,你的教导是不会落空的。
自我教育有道德、劳动、学习和体育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因为自我教育的全部过程是头脑和心灵的复杂活动的统一,是感情和信念的统一。
第五篇: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苦衷
71、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苦衷
校第二届读书节已拉开序幕,为了按时交作业,趁双休日“临阵磨枪”,拜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郑杰校长在书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
被戏称为“另类校长”的郑杰在这部书里,给了我们这样一条建议:“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苦衷”。作者这样叙述:在人人都有苦衷的情况下,学生的苦衷越容易被忽视。其实,现在的学生比我们做学生时要苦得多呢!家长把所有的希望压在孩子瘦小的肩膀上,这沉重的希望挤占了孩子几乎所有的自由时间与空间。学校要提高升学率,希望也在他们身上,教师在瓜分着学生的课间、午餐、放学的几乎所有能瓜分的时间。
是啊,现在的社会,谁没有苦衷 ?校长有校长的苦衷。教师有教师的苦衷。在人人都有苦衷的情况下,学生的苦衷往往容易被忽视。毋庸置疑,现在的学生比我们做学生的时候要苦得多呢!看了这段话,自己汗颜。今年我带的是毕业班,为了能在监控考试中考个好成绩,我也苦心积虑地占有学生的玩耍和休息时间。一下课,赶紧进教室,批订正;中午吃过饭,马上分析题目;品社课不上了,还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老师借一节课,考完后,就还给你们。”„„
“老师,我只上过一节音乐课„„”说这话的男孩,他最喜欢上的就是音乐课。听到他与另一位老师的对话,我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老师怎么不理解学生呢?身不由己!
郑杰说“体谅不体谅学生苦衷,是一个讲不讲人道的问题,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也可以是一个教育方法的问题。说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是说你只有去体谅学生,以他们的苦为苦,你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将他们作为提高你教学业绩的工具。说是一个教育方法问题,是说你体谅他的苦衷,你就会尽力放弃那些导致他们苦衷的不当的方式方法,这些方法因为让学生极不舒服,所以一定是不科学或不艺术的。你就会去尽力想一些方法,让学生喜欢读书,而且巧读书。”
这番话,让我感慨万千!孩子有问题,追溯原因,责任在谁呢?有的不做作业,因为父母从来就没有培养孩子回家做作业的习惯;当孩子遇到疑惑时,有的家长也束手无策;当孩子需要父母的呵护时,家长还在忙着解决个人问题„„
当你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走进孩子的心灵,同情心就油然而生。要收秋游费了,一位同学的母亲在家校练习本上这样写:“老师,我的孩子不参加秋游活动。”,可孩子把母亲的留言用笔全部涂了。深入了解得知,孩子的父亲遇车祸去世,家中无钱。孩子想去,可妈妈舍不得钱。找了这位母亲谈心,望着眼眶噙着泪水的她,我也只能欲言又止。当有“源凯奖学金”名额,理所当然就想到她。抄写本,字迹端正;写话作业,有独到见解。多次的表扬,给与了她自信心,同学们对她也刮目相看,语文课渐渐也成了她喜欢的课。无独有偶,一次补完课,天也黑了,可是却不见家长来接孩子。当他跟着我进办公室时,看孩子可怜,随手把早餐未吃的面包给小李同学,他诧异的眼神让我吃惊,同时我也读懂这眼神的含义——他从未享受过这样的待遇。没想到,第二天他的作业全交了,而且做得特别认真。
郑杰说得好:“你体谅学生的苦衷,你就会更有同情心,你更善良了,你就被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了,你就握着一把钥匙,一把让学生学业成功,也同时让你事业成功的钥匙。”
你只有亲近他们,聆听他们的心声,真诚地给予他们关爱,孩子从内心就会接纳你、喜欢你。这时,你对他们的教育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要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自由自在地玩耍。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要具有善良和同情,体谅他们的苦衷,让学生健健康康、轻轻松松地成长。尽管教师也有工作压力大、学生难教、成绩差等等的苦衷,但是只要我们理解学生的苦衷,正确合理地使用教法,那么,教师就会减轻自身的负担,就会变苦衷为甘甜!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地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这本书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去领悟它精髓所在,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88、《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
他说“教师的职业劳动有很大的特殊性,特殊在我们一直缺少简单易行的评估体系来对教师的劳动作出最终公正公平的评价,分数的绝对值不足以完整评价,靠听几节公开课或随堂课也不能完全定论,看教师发表论文数量更是荒谬。因此,我们在评价教师时,更倾向于亲身感受教师,并在好多好多人亲身感受到了你的精神、气质、态度、水平等等可感而绝难量化的东西之后,形成了好多好多人对你相对一致的评价,在好多好多人里,包括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学生们的家长,如果这些人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那么这意味着你有很好的口碑,比金杯银杯更宝贵的口碑。”(的确如此。)
他指出“怎么才能在别人口中和心中树起一道“丰碑”呢?办法有很多,道理却只有两条,一是要有丰富的知识,二是一要做受人欢迎的人。首先是知识丰富,他举例:如果有三种人都受人羡慕和敬爱,一是博学的人,二是当官的人,三是有钱人,你看人们更敬重谁?更持久地敬重谁?更真实地从心底里敬重谁?”然后引用苏格拉底说的一段话:“在所有的事上,凡是受到尊敬和赞美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那些受人的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如果你真想在城邦获得盛名并受到人的赞扬,就当努力对你要做的事求得最广泛的知识。”
对教师而言,只要去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就会有好的口碑。让人欢迎人应该具备四个特点:一是热情,二是真诚,三是善良,四是宽容。
第一是热情,人们喜欢热情的人,因为他们为烦躁的贫乏的工作和生活注入活力,他们制造欢乐、化解矛盾,他们使冰冷的办公室充满生趣,他们身上总是有一种积极的力量,使人们愿意凝聚在他周围。
第二是真诚,与真诚的人交往可以不设防,因而格外轻松,人心隔着肚皮,有时却咫尺天涯,而真诚却开出连接两颗心、两种思想观点、两种个性之间最短的路径。
第三是善良,我理解的善良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善良的人特别能为别人着想,尽力去为别人去做些什么,表面上看似乎吃亏了,可实际上他获得的回报将更多,善良的人善意地揣摩别人,因此,善良的人自己活得轻松,善良的人善待别人,因此,总是受人尊重和欢迎。
第四是宽容,如果说善良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宽容就是“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一个热情的人、真诚的人、善良的人、宽容的人,一定是受人欢迎的人,受学生欢迎,受同事欢迎,自然也就受领导欢迎。你到处受欢迎,就会有一身漂亮的羽毛,就有了好口碑,也就成了名牌,你在劳动力市场上就有了竞争力。
(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呢?的确有。比如说有的老师,很多老师还有领导对她的评价都很高,大家愿意和她在一起。对我而言,我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10、读“人生幸福的三层楼”有感
幸福人人追求,只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和方式不同,有的人追求的是物质生活,在作者看来这只是幸福的第一层楼。我对此表示认同。马克思不是说过“经济基础”,先要有经济为基础,在谈“上层建筑”。如果没有物质保障,幸福从何谈起。但是,仅仅有物质基础是不够的,人必须有精神生活,至少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的人,他需要精神生活。这就是幸福的第二层楼。
张开眼睛用心体会,你就会发现值得开心的事情很多,跟同事朋友聚会,带孩子去看书游玩,跟家人逛街吃饭,跟家长聊聊学生的成长等等,保持快乐自信的心理,这种精神上的愉悦非常重要。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的思想。我把它看作是积极的奋斗,人生理想的追求。人如果没有追求,那么 2 他的幸福感就不会持久,只会随着时间而渐渐地失落。有追求才有快乐。有快乐才有幸福。
40、读“融办学理念于学校的血脉之中”有感
郑杰校长说在一家儿童商店门口有三句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他很喜欢这三句话,但被商店用过了,所以他就不能用了,所以他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的未来”。我也很喜欢三个“一切”。前几年,我们学校也提的比较多,我想这三句话就算被商店用过了,我们还是可以用的。只要适合自己的,不必在意别人有没有用过。“一切为了孩子”,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孩子是我们学校的一切,我们学校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孩子的成长服务。“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要为孩子们服务好一切,包括生活中的细节。往往在一些小事上服务的不周,会影响到孩子的其他方面。“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学校在为孩子的服务方面要做到“细、实”,像家长一样考虑到孩子的方方面面。“为了一切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服务,不能存在歧视现象。对孩子的要求可以不一样,但对他们的爱不能不一样。
56、读“别让孩子失语”有感
看到这几句话我很有感触。现在孩子好象不会表达,有时言不达意。郑校长把失语现象归为三类:
1、面对情况,感觉无话可说,只能羡慕别人的三寸不烂之舌。这是低级失语。
2、想说,却不知道怎么说。这是中级失语
3、说了一堆话,却全是废话,而且几乎没有一句话是他自己的,都是人云亦云,泛泛而谈。这是高级失语。郑校长的话倒是幽默,却也是实情。
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孩子们的失语了。不仅表现在口头上,可能更表现在作文上。这里是不是就是语文老师的罪过呢?语文教师思想僵化?课堂教学手段陈旧?作文指导课没上好?或者语文老师本身水平低?我认为不是。为什么孩子们在家里,在与同学朋友交流的时候完全能说会道,一到写作文就失语呢?是不是我们的表达方式可以多样化,我们的作文能不能更靠近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敢说。郑杰校长还提到了成年人的失语,想想也是,也许正因为成年人的失语才导致了孩子们的失语。而成年人失语该怎样改变呢?郑杰没有说,我们也明白,而且说也是说不明白的。
63、读“以每个学生的权利为本”有感
我们经常提到以学生为主,这是没错的,但是要以学生的什么为主,确是值得讨论的。郑校长把它定位到“以学生的权利为主”。而反对“以学生的分数为主”,对“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也不甚赞同。
当然,以学生的分数为主肯定是受到各个教师反对的。那是片面教育,但对于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还是以学生的权利为主,我的观点和郑校长的不同。我觉得提倡以学生作为人的权利为主,说是可以说的,是体现了人道主义核心思想,权利也比发展好界定,但是以学生的权利为主,学生的权利具体内涵是什么呢,我觉得也很难界定,如果过分强调权利,那其他人的权利呢,强调学生的权利是不是说现在我们的学生的权利没有得到体会呢?也许现在我们学生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做为初中学校,基础教育的地方,我觉得还是以学生发展为主,而学生权利的保护还是由我国的法律机关来保证吧。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主,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保护孩子的天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辅佐他们走好人生的这一段路。
77、读“放松些,再放松些”有感
近年来,教师的压力好像越来越重。有人在网上曾发过这样一首诗:“急难险重必需到位,教师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天天学习不懂社会。晋升职称回 3 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百姓还说我们受贿,青春年华如此狼狈。”教师的心态被搞坏的不少。如果连学校也要弄成集中营,那还有什么地方值得人们称赞。学校应该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你想,学生是天真的,至少相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天真的,和小孩子打交道,他们尊敬你,喜欢你,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教师本身就是个平凡的人,不要把自己搞得那么复杂,把简单快乐传递给你周围的人,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所以,放松些,再放松些
26、“欣赏缺憾”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 “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18、“学会倾听不容易”
“倾听”与“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听是入耳,一种生理游戏,但不一定入心,别人说话你听到了,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已。而倾听呢,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 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艺术,更是一种美德。教师当然需要倾听,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师善于倾听才能理解孩子,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倾听又会让你交到知心朋友,拥有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因此,学会倾听真的很重要,通过它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会让你得到许多东西。
以上是我读了本书后的点滴想法,读着著作中的每个建议,就像登上了每一个台阶,我就感到了我们职业的光明,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我会因此更从容的走好自己的未来之路。
76、捧着良心教书。
在我的工作中没有边框,只有底线。我很少去预想带过的学生会有多少成龙成凤,但我必须去预感预知我带过的学生将来不会成为罪犯,不会成为生活的弱者。我这样看待自己职业的特殊使命:教师,不只属于自己的家庭,不只属于自己的学校,更属于成千上万个家庭中隐身的一员。只要孩子送到我们的手上,我们就要确保每一个家庭传承希望的接力棒不会失手落地。
让我们每天面对三尺讲台都要做最起码的思考:今天,我该教给学生什么?
我要塑造美好的心灵。一个人的道德能弥补知识的缺陷,但人的知识永远无法弥补道德 的失衡。但从这种意义上说,培养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比培养一个有钱的中国人更重要。所以,我把德育放在首位。
我要教给学生自信。只教给人知识而没教给人自信的教育称不上成功的教育。知识有老化的时候,自信却能让人永葆青春。如果说人生是一棵大树,那么自信就是根。我愿做护根使者。
我要让我的学生学会思考。思考能使人快乐,思考能提升价值,思考能幸福人生。人生时刻都会面临选择,与其说机会永远属于会选择的人,不如说机会永远属于开动脑筋。更为重要的是,人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才能真正站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则是为师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我要教给他们方法。给学生一条鱼,仅充一饭之饥;教给学生捕鱼的技术,可解一生之饥;如果再教会学生养鱼,就是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社会的发展对“授人以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美好的心灵,充足的自信,善于思考,求知有方,这是我最基本的育人纲领。
不同的时代对老师的“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工作中,我又是怎样诠释的呢?
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在我看来,博得学生爱戴的最好办 法就是将自己“生”化。天天和学生在一起的人不能没有童趣,不能没有激情,这二者本身就是最能吸引学生的魅力所在。
让学生喜欢不等于做好好先生,听之任之。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教不严,师之惰。我把它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教必严。严就少不了惩罚。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惩罚的前提是尊重,是包容,是要给孩子重新开始的机会!其实,每一个不完美的学生身上都有“金子”亮点,抓住一个,让它释放光芒,就会暖其全身,甚至会照亮一个孩子一生的旅程。我从来不用比较的方法看学生,因为那样越看越黯淡。我愿用发现法去看那些所谓“不乖”的孩子,越看闪光点越多。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乖孩子”现象未必是件好事。我经常猜想浩浩就业大军里的弱势群体会有多少就是当年校园里那些中规中矩的乖孩子呢?
严格要求不等于凡事搞一刀切。我随时都提醒自己要尊重个性,接受差异。教师不是在制造统一规格的产品,而是在雕琢鲜活的生命。在我看来,一个有个性的学生遇到一个有个性的老师那就等于进了天堂,否则可能下了地狱!
严不等于挤压。学生如同气球,硬压就会爆炸。要严之有方。我们的先师陶行知曾这样说过:大凡生而好学者为上,其次为熏染而学,再其次为督促而学,最下者虽督促不学。生而好学的上者和督促不学的下者终究是少数。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为熏染和督促多费心思。我们的学生长相不同,个性不一,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渴望听到喝彩!即使一个赏识的目光,也可能会创造出天才般的奇迹。所以我把赏识教育作为熏染和督促工作的突破口。不单如此,我还把它视为开发孩子潜能的金钥匙。赏识的源泉只有一个字,爱。世间爱有千般,唯有师爱是没有前提的。
我一直坚信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所以我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精湛的教艺吸引学生,用广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关爱的雨露滋润学生。教育是一门艺术,只要潜心研究,用心去做,就一定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